時間:2022-12-26 03:22: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幼兒禮儀兒歌,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歡迎大家參加我們 教育機構 “金雞報春”大型歌舞專場演出!~
序舞蹈 <<金雞報春>>
黃菲: 送走了金猴,迎來了金雞,瞧,一群群小雞們翹首盼望著春天的到來……請欣賞舞蹈<<金雞報春>>
朱維嫻: <>. welcome!
一歌舞連唱《快樂向前走》
黃菲:快樂的你,快樂的我,讓我們大家一起快樂的向前走、、、、、、請欣賞歌舞連唱《快樂向前走》
朱維嫻:《go forward with happy》welcome!
二舞蹈<<京韻>>
黃菲:過年了,過年了,北京城外真熱鬧,大大的鞭炮,嘭嘭彭,紅紅的燈籠,高高掛,京韻大鼓,咚咚咚……請欣賞舞蹈<<京韻>>
朱維嫻:<>
三舞蹈《春到草原》
黃菲:春天的花是艷的,春天的樹是綠的,春天的草原是迷人的。請欣賞舞蹈《春到草原》
朱維嫻:《the lea in the spring》
四舞蹈<<醉鼓娃>>
黃菲:娃娃的臉,喜洋洋;娃娃的臉,笑嘻嘻;娃娃的鼓聲,震天地;娃娃的歌聲,醉心田.請欣賞舞蹈<<醉鼓娃>>
朱:<>
五音樂歌舞劇《醉貓與老鼠》
朱維嫻:機靈的小老鼠,吱吱吱;可愛的小花貓,喵喵喵;醉貓與老鼠開始了快樂的追逐、、、請欣賞音樂歌舞劇《醉貓與老鼠》
黃菲:《the cat and mouse》
六舞蹈<<雪山唱歌>>
朱維嫻: 瞧,那雪域高山,氣勢磅礴,美景盡收;聽,遠處還傳來那藏童嘹亮的歌聲…….請欣賞舞蹈<<雪山唱歌>>
黃菲: <>
七舞蹈 <<玫瑰園中的小百靈>>
黃菲:請欣賞舞蹈<<玫瑰園中的小百靈>>
八舞蹈《竹筒樂》
朱維嫻:聽,清脆的竹筒音樂,時兒舒緩,時而急促,請欣賞舞蹈《竹筒樂》
黃菲:《the bamboo music》
九音樂歌舞劇《歌唱小英雄》
朱維嫻: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心中的楷模,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心中的小英雄。請欣賞音樂歌舞劇《歌唱小英雄》
黃菲:《sing the praises of heroes 》
十舞蹈<<童趣>>
黃菲: 我們的童年是夢幻的,我們的童年是七彩的,我們金色童年充滿著歡歌笑語……請欣賞舞蹈<<童趣>>
朱維嫻: <>
十一舞蹈<<中國娃>>
朱維嫻:中國娃娃手牽手,中國娃娃心連心,讓我們所有的娃娃們,心手相連,喜迎新年鐘聲的敲響……請欣賞舞蹈<<中國娃>>
黃菲:<>
十二舞蹈:<<我愛祖國我愛家>>
朱維嫻:請欣賞舞蹈<<我愛祖國我愛家>.
尾:歌舞<<走向未來>>
朱維嫻:晶晶是美麗的花園, 晶晶是希望的搖籃. 我們晶晶的未來是美好的,我們晶晶的未來是燦爛的,讓我們一同走向未來!
黃菲:<>
五舞蹈<<賽馬>>
朱維嫻:藍藍的天上,白云飄;蒙古草原, 馬兒跑;瞧,神氣的賽馬手揮著馬鞭過來了…….請欣賞舞蹈<<賽馬>.
黃菲:<>
<<我愛媽媽的眼睛>>
黃菲:媽媽的眼睛會說話,媽媽的眼睛充滿著對我們的期待,對我們的愛,我愛媽媽的眼睛.
朱:<>
記得第一次和他單獨相處,我就被他整得夠戧。那晚臨睡前,我猛然聽見他在自己的房間里發出一聲尖叫,嚇得我趕緊去查看。推開門卻發現,他正捧著一本漫畫書狂笑。我驚魂未定地問:“你干嗎啊?”他止住笑,漫不經心地說:“沒干嗎。”我說:“那就趕緊睡覺吧,明天還要上學呢。”他卻蠻不講理地說:“我等我媽。”我知道他是故意和我作對,真想吼他兩句,或者沖上去“啪啪”照他屁股上來幾巴掌。可想想都不妥,便換了一副笑臉柔聲道:“晨晨乖,媽媽值夜班,我在家陪你,睡吧。”沒想到他卻一聲冷笑:“好肉麻!你當我是3歲小孩兒?”或許是看我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頓了一下他才恩寵般地對我說:“幫我關上燈吧!”說完鉆進了被窩。
一覺醒來,蒙之中看到床前黑糊糊站著一個人,我頓時一激靈,打開臺燈一看,晨晨正圓瞪雙眼看著我。我驚恐地問:“你干嗎啊?”他理直氣壯地說:“我要上廁所!”
夜里沒睡好,第二天我疲憊不堪,老婆卻不領情,對我說:“下次值班我還是帶著晨晨吧!”我問為什么。老婆說:“晨晨說昨晚他喊你好幾遍,你都不理他,害得他差點尿床。”原來這小子告了我的黑狀!我又生氣又無奈,勸老婆:“晨晨這么大了,上廁所這種事自己完全可以做好。”老婆臉一沉說:“晨晨怕黑,晚上一直是我陪他上廁所的。”事后她還跟別人訴苦:“到底不是親爹,咋會心疼孩子?”真是出力不討好,我冤枉死了。
更讓我苦惱的是,晨晨時刻不忘折磨我:早上我刷牙時,會發現牙刷上沾著硬邦邦的牙膏,那是他頭天晚上偷偷擠上去的;我的刮胡刀會莫名其妙地壞掉,有一次刀片下面竟被塞了半粒花生米。氣急了我難免會吆喝幾句,老婆就會生氣。因為孩子,我倆開始鬧別扭。
我只好改變策略,采取討好甚至賄賂的辦法,比如給晨晨買玩具,帶他去玩射擊,可這么做只能起半天至多一天的作用,一覺醒來他又把我當成了敵對分子。就在我束手無策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他的軟肋。
我有一臺公司為我配置的專用電腦,比家里那臺性能好很多。一天晚上晨晨湊到我身邊看我做動漫,欽佩地問:“叔叔,這臺電腦是不是很先進啊?里面一定有好玩的游戲吧?”我說:“那當然了!”他小聲請求:“那臺電腦里的游戲都被我媽刪了,不讓我玩,能借你的電腦玩嗎?”我一想,這倒是收服這孩子的良機,便豪爽地說:“好吧。但你要保證做完作業才能玩,而且考試要得雙百分。”晨晨不屑地說:“作業每天我在學校都做完了,考試我保證得雙百。”于是我跟他約定:等他媽媽值班的時候,我們一起玩。
如此一來,老婆再值班的時候晨晨就特別乖巧,看完他喜歡的動畫片,便試探著問我:“叔叔,可以開始玩游戲嗎?”為了限制他玩游戲的時間,我故意拖延:“等我做完工作啊。”他倒通情達理,說:“好吧,我先去看會兒書。”然后便坐到自己書桌前安靜好半天。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我小聲“通知”他:“我們開始吧!”他便笑逐顏開地跑過來,我們一起玩《連連看》,玩《吃小魚》,玩《地下城勇士》。時間過得飛快,眼看該睡覺了,晨晨便會央求我:“叔叔,再玩一會吧!”我便假裝為難,跟他提條件:“只能再玩一局,而且玩完這一局必須睡覺,晚上你要自己上廁所。”他自然滿口答應,等玩完最后一局還不忘提醒我:“下次繼續啊!”
幼兒教師作為孩子最先接觸的專業人士,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孩子所產生的影響是最初的也是終生的。所謂人格魅力。是指一個人在能力、性格、氣質、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
一、幼兒教師人格魅力的表現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的作用。”教師人格魅力并不是簡單的一種性格特征,而是多方面綜合素質的表現,它是通過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獨特的感染力、輻射力與號召力的總和。優秀的幼兒教師人格特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先進的文化知識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想要得到別人的尊敬和贊揚,首先應該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幼兒教師在書本上學到的文化知識,有一些從學習的那天開始就已經陳舊,所以必須與時俱進,做一個永遠的學習者,以保證自己的知識能跟得上時代,跟得上孩子們的頭腦。擁有先進的文化知識是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有一桶水”。
(二)高尚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每一個幼兒教師的行為指針。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教學內容嚴謹科學、教學活動嚴格認真、教學態度和藹可親,對待孩子充滿愛心,有寬容心。
任何一個民族都是由個體組成的。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都反映出整個民族的道德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而個體的道德品質、道德習慣都是從小開始形成的,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是與幼兒教師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分不開的。因此,把教師職業道德提到推進社會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三)良好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表現在個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許多社會道德含義。性格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成敗,性情溫和的老師往往會得到學生的喜歡,而脾氣暴躁的教師只會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四)嚴謹的教育態度
高爾基說:“單單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情,可是善于教養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現在幼兒里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家長文化知識背景和其他社會背景的復雜性,很多孩子都可能已經形成了一些不適應集體生活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對集體生活和活動不適應,因此幼兒教師的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
(五)公正無私的愛心
一個能讓孩子真正喜歡的老師必須有誠摯博大無私的愛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摯豐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學生。一個教師是否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具有誠摯博大的無私愛心,是教師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教師必須有一種為教育事業、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這樣才會擁有強大的震撼力與感染力,顯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二、怎樣培養教師的人格魅力
(一)教師知識的累積與更新
教師教學活動的進行首先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礎。當今時代飛速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不斷地完善知識體系,活到老,學到老。另外,教師不僅要在專業知識方面下工夫,還要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以專業知識為主,多元文化共同發展。
(二)教師師德的培養
師德是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遵守的基礎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質等。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范的總和。每個教師都應該努力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這樣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
(三)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
1.培養自尊心。自尊是個人要求社會、集體和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榮譽的心理傾向,它和自我接受、自我肯定和自我贊許相聯系。
2.培養自信心。自信是指人們相信憑借自己的能力,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在揭示自然發展規律或社會發展規律方面有所成就。
培養自信的關鍵在于肯定自身的價值,學會客觀地分析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了解自己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看不到自己的短處,容易產生傲慢心理,這樣的教師在困難面前會失去信心。
3.培養責任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個人行為總會對學校和學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而教師的行為必須對學生或學校負責,必須按照一定的社會規范去行動。如果人與人之間互不負責,校園就不能稱其為校園了。
幼兒教師的責任心保證他們能自覺、主動、積極地盡職盡責。當一個老師完滿地盡到自己的責任時,會產生滿意、愉快的情感。反之,則會感到不安和內疚。可以說,有了責任心,教師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體現。培養幼兒教師的責任心,是對人類未來負責。
4.培養競爭心。競爭是推動個體不斷前進的一種精神力量。它的作用在于激勵人們努力奮斗,求得個人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
5.培養友誼感。友誼感是人類崇高而優美的品質之一。友誼使人開朗、熱情和坦誠,使幼兒教師人格向健康方向發展。而缺乏友誼的人在情緒上往往有很大困擾,輕者會產生孤獨、恐懼、焦慮,重者產生多疑、嫉妒、敵對、攻擊的心態和行為。
6.培養獨立性和自制力。獨立性是個人在未被強制的情況下自覺自愿地行動的心理傾向。有獨立性的教師不但善于行動,而且善于思考,以事物的合理性為行為依據。幼兒教師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才能具備創造性地處理紛繁復雜的教育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自制力是指一個人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行動的品質。幼兒教師在自制力的調節下,能夠選擇正確的活動動機,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四)教學作風的培養
教師的作風對學生有很強的示范作用。教學作風一方面強調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尊重與嚴格要求,另一方面強調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1.熱愛尊重與嚴格要求有效結合。“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個人一生的成長與發展必須“從娃娃抓起”。正所謂:“教不嚴,師之惰。”所以必須嚴格要求。同時,幼兒教師還要用十二分的和藹態度和百分之百的耐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問好用語、請教用語、道歉用語,以及更多一般的交際用語,這些“語言”對孩子們來說是重要的也是很容易學會的。而更重要的是在行為上、態度上如何教會他們去問好、去請教,或者是去道歉、去交際。
2.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幼兒園教師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有教師的樣子,穿著得體,談吐溫文爾雅,舉止穩重大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場合,特別是有孩子們在的各種場合,教師必須修身自檢,言行舉止優雅大方。應該記住,良好的習慣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學前教育學者許卓婭認為在音樂教學中應培養兒童的歌唱能力、韻律活動能力、打擊樂器演奏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
在感受節奏和節拍這一方面,對于3―4歲這一發展階段的幼兒,根據兒歌教學具有內容淺顯、篇幅短小的特點,兒歌教學中所涉及的節奏型也以2/4拍居多,節奏以簡單組合為主。例如,“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中間設計的節奏型為2/4,可表示為“titi ta,titi ta,titi titi titi ta,titi titi titi ta,titi titi titi ta。”在這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自己的手和腳,手拍節奏,腳打節拍,讓節奏更易于被幼兒所接受。雖然對于小班幼兒而言區分節奏和節拍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這一階段讓他們在無意識中進行感知,這是有必要的。這樣能夠在幼兒發展的初級階段幫助幼兒建立基本的節奏和節拍意識,為以后接觸音樂演唱和音樂表演打下一定的基礎。
在音樂教育中我們不僅僅注重讓幼兒獲得技能,更重要的是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和良好品格的熏陶。對于這一點,兒歌內容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兒歌教學有很大的創造空間,正因為這一點,在日常的兒歌教學活動中可以很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根據3-4歲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兒歌主要以輕松活潑、簡易的內容為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幼兒感受節奏、韻律給他們帶來的愉悅。4-5歲幼兒可開始接觸伴有樂器演奏的兒歌表演,讓幼兒在簡單的兒歌表演形式中加入打擊樂器的合奏,為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提供助力。5-6歲幼兒的創造力和控制力發展趨于成熟,在兒歌的選擇上可以加入更多的創新部分,內容的選擇可以多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生活氣息濃厚的兒歌,例如《過新年》等。
二、兒歌中音樂元素的分析
⑴兒歌中的節奏。根據幼兒年齡發展特點,學齡前幼兒掌握節奏型的規律依次為2/4 、4/4 、3/4、 3/8、 6/8。
奧爾夫認為對幼兒音樂素養的訓練最基本的應為節奏訓練。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最初就是從朗誦字詞、姓名的節奏教學開始的。例如:在身邊找幾樣幼兒認識的實物(從單字或雙字節開始):紙、筆、杯子、電話。將這幾樣物品以一字形無序擺放,讓幼兒一邊念名稱一邊拍手,有多少字就拍幾下。比如說,排列成杯子、筆、紙、電話,其隱藏節奏型則為XX X X XX。這種巧妙的辦法非常適用于剛接觸節奏的幼兒,從生活中尋找節奏,能有效的增加幼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中從生活中尋找音樂的方式可以說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⑵兒歌中的創編。兒歌中的創編是指在原有歌詞或動作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幼兒自身的思維加工,產生的新的符合原有節奏、節拍的歌詞和律動動作的過程。兒歌創編能給幼兒帶來了許多有趣的經歷,在創編活動中幼兒的音樂能力也相應得到了發展,幼兒的創新思維在活動中的點點跳動獲得了提升,幼兒對創編活動的喜愛也隨著成功的體驗獲得了升華。
三、兒歌的音樂教育方法
1、提供樂理基礎知識,初步了解音樂符號。樂理知識在幼兒階段已可以有簡單的接觸,當然,教幼兒與教成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幼兒有自身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認識實物的無意識性強,形象性思維占主導地位,這就要求基礎的樂理知識傳播要幼兒化。從幼兒的角度出發,五線譜可以變成大池塘、音符可以變成不同類型的小蝌蚪等。用這類兒童化的形式,能夠讓幼兒在無意識當中去認識五線譜,積累樂理知識。
2、體味不同的表演方式。兒歌的誦讀與兒童歌曲的演繹一樣,同樣可以分為獨、齊、輪、領與齊、對和合。這種念兒歌的多種形式對于幼兒以后的歌唱起了奠基的作用。
獨念兒歌是指一個人誦讀兒謠,由一個幼兒朗誦,可以適當加入肢體動作。
齊念兒謠是指兩人或兩人以上誦讀相同節奏的兒謠,這種形式在當今幼兒園中是最為普遍的方式,幼兒掌握起來也非常的簡單。
輪念兒歌是指分兩個聲部按一定時距輪念同一節奏的兒歌。
例: 《風來了》
2/4 風來 啦,雨來 啦,雷公 背著 鼓來 啦!你敲 敲,我敲 敲,敲得 雷公 彎了 腰。
風來 啦,雨來 啦,雷公 背著 鼓來 啦!你敲 敲,我敲 敲,敲得 雷公 彎了 腰。
領與齊是指由一個領讀兒歌眾人齊念兒歌組成。
例: 《小兔乖乖》
4/4 (狼)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
(兔子)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
3、感受兒歌情感,投入情感誦讀兒歌。兒歌作為一種傳統的語言藝術樣式,與童話一樣,最初都是從民間文化的原野中孕育發展起來的。在一本童話集中有過這樣一段話:“帶著民間純樸的天性和豐饒的情感,操著民間天然的語匯和溫婉的語調,古老的童話進入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記憶之中。”顯然兒歌也是如此,兒歌編纂者在編兒歌時一定也賦予了兒歌特殊的情感。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這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藝術”領域開篇的一句話。作為一名從事兒童審美與藝術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我深知這句看似普通的話語所蘊含的深意,更為這一藝術教育理念能被廣泛傳播而歡欣鼓舞。然而,當我們審視幼兒藝術教育實踐時,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幼兒心中那顆“美的種子”的呵護,更有甚者還在不經意間使那顆“美的種子”尚未萌芽就陷入枯寂之中。
在我所接觸的眾多幼兒中就有這樣一個小女孩,作為不良藝術教育的受害者,她心中那顆“美的種子”就是因為未被很好地呵護而陷入枯寂的。這個與眾不同的小女孩在一所公立幼兒園上中班,我是在一次繪畫教學觀摩活動中接觸到她的。當時,其他幼兒都在興致勃勃地描畫著,只有她一個人默默地坐在那里,面前擺放著一盒油畫棒和一張圖畫紙,紙上沒有任何描畫的痕跡。帶班的老師曾多次走到小女孩身邊,鼓勵她拿起畫筆嘗試畫一畫,哪怕畫出一根簡單的線條也好。然而,帶班老師的努力并沒有任何成效,這個小女孩既不說話,也不拿起畫筆,只是默默地坐在那兒,最終畫紙上仍是一片刺眼的空白。帶班老師告訴我,這個小女孩剛轉入本園不久,她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都正常,只是從來不肯拿筆畫畫,對畫畫有一種莫名的抵觸和恐懼。帶班老師也曾詢問過家長,小女孩為何有如此表現。家長告訴老師,小女孩在以前那所幼兒園時,有一次她在畫畫活動中被老師狠狠批評了一頓,因為老師認為她畫得“亂七八糟”。從那以后,小女孩就拒絕畫畫,再也不碰畫筆和畫紙了。小女孩轉入這所公立幼兒園后,她所在班級的老師曾反復努力,希望涂涂畫畫的藝術活動能重新走進小女孩的生活,但一直沒能如愿……
時至今日,那張空白的畫紙仍常常在我的眼前閃現,那個拒絕繪畫的小女孩常常會讓我的心頭產生一陣一陣的隱痛。那隱痛中既有我對小女孩那顆枯寂了的“美的種子”的無限惋惜,也有我對某些不良的幼兒藝術教育方式的痛徹反思。毋庸置疑,小女孩心中那顆“美的種子”正是被某些教師不正確的藝術教學與評價方式所扼殺的!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應該以此為鑒,將那張空白的畫紙當作一面鏡子,深刻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藝術教育理念與行為,別讓類似情形再次發生。
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幼兒不同于成人,他們不但在感受與理解事物方面與成人不同,而且在表達自己認識與情感的方式上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稚拙而大膽的作品常常蘊含著豐富的想象與情感,他們那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需要教師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我們不能以成人的審美標準或者說以“像不像”“好不好”等標準來簡單地評價幼兒的作品,而是要用心傾聽幼兒藝術表現時的想法與感受,真誠地贊賞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在藝術活動中,讓我們多給孩子一些理解、尊重和支持吧,這樣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猶如溫暖的陽光和甘甜的雨露,會讓一顆顆“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慢慢地生根發芽,并為這些幼苗撐起一片藍天。唯有如此,每個幼兒心中的“美的種子”才會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前與特殊教育系,大連,116029)
關于吃:
在國內,考量幼兒園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吃的好不好。在比利時這項可以忽略,因為這邊相當多的幼兒園都是小朋友自己帶飯,午餐和加餐都需要自己帶。通常幼兒園會在小冊子上注明提倡帶水果、酸奶、餅干、牛奶等作為加餐,不提倡帶糖,禁止帶薯片等垃圾食品。午餐外國人基本都是吃面包,小朋友也一樣。學校會在每年冬天的三個月里提供熱湯,其他季節都是喝自己帶的水或飲料。
吃飯的時候,小朋友拿上自己的飯盒,分成幾個小桌子坐好,獨立進餐,時間在半小時左右。起初,糖糖吃得慢,老師讓收的時候她總是吃不完,也就不吃了,吃什么吃多少都是你自己的事兒,老師不管。唯一管的是,小班的小朋友不允許吃別人的東西。因為小朋友都是自己吃,所以一個老師看著就足夠了。
到了中班,午餐是在一個專門的地下活動室里吃,吃飯之前,每個小朋友把自己的飯盒和水放到一個塑料筐里,由兩個小朋友抬到電梯口,等下會有老師把筐運下去。午餐時,是和大班的小朋友一起,由兩個老師看著4個班的小朋友。每個班有固定的桌子,不能亂竄。中班以后,小朋友之間可以互相交換吃的,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嘛。
關于睡:
小班的小朋友有兩小時的午睡時間,基本就是“和衣而臥”,連鞋都不脫,蓋上個小毯子,也不用枕頭。小床就是塑料框中間是帆布的那種。
你知道幼兒園怎么搬床嗎?哈哈,兩個小孩抬一張,用腦袋頂著,最初想象這種情景,把我逗壞了,覺得這畫面太有樂兒了。
比利時的幼兒園允許小朋友睡覺時抱自己的玩具,所以糖糖每天都抱著美羊羊睡得很香,好朋友Sofia更好玩,每天抱個沒有腦袋的大兔子。到了中班,小朋友就沒有午睡了。吃完飯,孩子們在桌子上趴20分鐘左右,就去活動了。
關于玩:
主要指小朋友的活動時間,比利時的幼兒園都是跟小學連在一起的,就是一所學校分成小學部和幼兒園部。所以這里的幼兒園沒有滑梯、轉椅、秋千等。小朋友的自由活動,就是玩球或是跑來跑去,用糖糖的話來說,就是“瘋跑”。
小班每天活動一次,40分鐘左右,中班活動兩次。糖糖自從上學開始“瘋跑”,走多遠都不會說累。看來這種“瘋跑”,還是很鍛煉人的!
關于學:
比利時的幼兒園絕對是不教“知識”的,小朋友們每天干的最多的就是畫畫和做手工,老師也會教唱歌和講故事。到了中班,增加了一個教手工的老師,在一間專門的教室里,教小朋友們做餅干,做蘋果泥以及一些相對復雜的手工。
幼兒園比較有特色的是體育課,由體育老師帶著孩子們在體育館里上,全面鍛煉跑、跳、投擲等能力。
Block邊桌
它的功能是明顯的,它的設計的精準的,它移動起來是方便的,它放東西一定是通風的。一件會呼吸的設計必然是讓人愉悅的。
Normann Copenhagen 220歐元
2
馬戲團座墊
這個厚墊子當然可以直接當凳子用,它靈感源自摩洛哥人的枕頭,因此很注重手工和趣味感。而它叫馬戲團的原因,是因為它給人的感覺會隨你放置的環境而改變。
Normann Copenhagen 400歐元(小)/535歐元(大)
3
云朵抱枕
當告訴你這個抱枕叫“云朵”,你一定會自行腦補它的柔軟。所以給東西取名字很重要。
Normann Copenhagen 45cmx45cm,74 Euro/45cmx58cm,87Euro
4
Ducky鴨子
你不會拒絕擺放一個充滿鄉愁和回憶的物品在身邊,它會讓你的家變得柔軟起來。它甚至不需要具有什么功能——這也是一種放松。
Normann Copenhagen 107歐元
5
伐木工人燭臺
伐木工人砍樹的過程給了這位設計師靈感,他說一些小細節總是能改變整個產品給人的感覺,所以在苗條彎曲的線條中,這個燭臺也如蠟燭發出的光般柔軟起來。
Normann Copenhagen 34歐元
6
觸摸屏手表
在平面上輕拍一下或搖晃一下手臂,它手表的真面目便瞬間亮出來,用手指在表盤上水平刷一下,它鬧鐘、秒表等功能就能被打開,而且它還能安靜地振動而不吵到別人。高科技就是好。
Mutewatch 價未定
7
彈性胡桃鉗
有著硬朗的內在,卻呈現出柔軟無公害的外表,所謂內外兼修就是這樣了吧。
Normann Copenhagen 40歐元
8
新港花瓶
之所以叫新港,是因為設計師是從哥本哈根Nyhavn海灣一間屋子里的落滿灰塵的蠟筆畫中得到的色彩靈感。加上胖乎乎的體形,無疑這些花瓶是讓人溫暖的。
Normann Copenhagen 20歐元(小)/46歐元(大)
9
當拉起邊緣那根帶子時,名片夾中一張寫著“Nice to meet you”的卡片便會蹦出半個臉。商務場上適時也需要這樣的幽默。
Private Case 價未定
10
傳感腕帶
它能測量你的運動量,然后將它顯示在液晶屏上。不過買它的人必然是因為喜歡上它的酷。
Nike 價未定
11
Stages兒童汽車座椅
這個汽車座椅能讓小朋友從剛出生用到7歲,而且還能設置成“騎馬模式”,讓孩子坐上去更舒服。而這樣的顏色也會讓大眾喜歡上它。
Joie 價未定
12
此外,幼兒園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也是必須進行幼兒禮儀教育的直接原因。目前孩子們在家庭中多為獨生子女,通常是“4+2+1”的生活模式,使得現在的孩子在家如同小皇帝或小公主。長期的驕縱溺愛使得孩子們的禮儀意識越來越淡薄,在幼兒園我們經常看到幼兒對家長和教師的不敬言行,他們或者在言語上臟話連篇,或者在行為上魯莽無禮。由此可見,現實的教育狀況也迫切需要我們開展幼兒禮儀教育。
二、開展幼兒品格禮儀教育的途徑
1.創設禮儀教育環境,積極營造和諧優美的園本禮儀文化
幼兒善于觀察和模仿,他們主要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學會新的行為規范。因此,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接觸的環境對幼兒品格禮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幼兒園的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1)規范教師行為,為幼兒樹立良好的禮儀學習榜樣。
教師是幼兒在園接觸的主要人群,在幼兒禮儀學習中具有重要的榜樣示范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因此,教師要通過自己良好的禮儀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禮儀意識,促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品格禮儀教育環境化。
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也是幼兒禮儀學習的必要條件。以無聲處育人,讓墻壁“說話”,讓卡通形象“帶路”,都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走廊、樓梯張貼一些溫馨的提示語,如“今天你快樂嗎”、“順手拾起的是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沖水不臭臭”等;懸掛一些家里、幼兒園日常生活的畫面,如給爺爺捶背、排隊洗手等;班級內設置禮儀小標兵欄,時刻提醒孩子做好……這種無處不在的禮儀宣傳,可以潛移默化地使孩子學到很多禮儀知識。
2.結合幼兒一日生活開展禮儀教育活動
(1)只有將品格禮儀教育貫穿到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當中,才能使孩子的言行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習慣。
每天早上可輪流讓小朋友披掛綬帶做禮儀小標兵,端莊挺拔地站在門口迎接入園的孩子和家長。聽到他們那一聲聲甜甜的問候,看著他們彬彬有禮的模樣,文明、禮儀之風仿佛吹進了每個孩子與家長的心里,凈化著每個人的心靈。還有班級每天安排的值日生提醒著每個孩子要自律、自覺遵守規則,如排隊上廁所、喝水、玩玩具等等。在各種教學活動中,根據不同的教育契機,教育孩子要勇敢、誠實、寬容、懂得尊重別人……每一次細微的發現都會給予孩子及時的教育,做到“做中學,學中教”,促進幼兒進一步發展。
我們所在的南非約翰內斯堡的這所幼兒園,以荷蘭語和英語同時教學。中國寶寶必須同時挑戰兩門外語。
南非的幼兒園,大都以動物名字為每個班級命名,寶寶所在的“Bear”(熊)班,年齡在4-5歲之間。四五歲的中國孩子,大都能說會道了,但我們發現南非的孩子,不管黑皮膚還是白皮膚,語言表達水平明顯不如中國的同齡孩子。這倒是有利于縮短寶寶和其他同學英語水平的差距。
頭幾天早上送寶寶去幼兒園之前,我都要千叮囑萬叮囑他各種常用英語的表達,比如,渴了,餓了,要上廁所了,有同學欺負自己了,一定要記住怎樣用英語告訴老師。反復叮囑后,我還是不放心,擔心他會遇到一些麻煩事,一著急又不知道用英語怎么說。想到這些,我每天在公司上班時也是顧慮重重。所以,有一次脆開車去現場一探究竟。結果驚喜地發現,寶寶混在一群或黑或白的講著英語或荷蘭語的同學中間,玩得不亦樂乎!他們一起玩滑滑梯,滾輪胎,翻雙杠,開碰碰車,大家歡呼雀躍,一片沸騰。我仔細地觀察了他們之間的溝通方式,很多時候,他們的溝通只需簡單的幾個單詞,或者一個手勢,或者一個表情,無需過多語言。而一些簡單的常用英語,寶寶本來就會聽會說,對于那些說荷蘭語的同學,寶寶就用手勢和他們交流。
在戶內上課時,白黑膚色各占一半的老師們,慢條斯理地同時說著英語和荷蘭語,就算是我家英語水平有限的中國寶寶,也沒有任何掉隊的跡象。南非幼兒園的孩子們大部分時間是在戶外運動的,偶爾呆在教室里時,也多半是玩些趣味性的項目,比如做手工活或畫畫。
記得寶寶上幼兒園的第二個月,有一天他帶回家一幅自己的手工作品,學著老師的話用英語向我轉述了一個完整的句子:“Take it home and show to your Mummy(把這個帶回家給媽媽看看)。”我問他:“你怎么能聽懂這些爸爸媽媽還沒教過的英語呢?”他得意地說:“我就知道,老師是說要我帶回家交給媽媽。”雖然這句英語并不是很復雜,但對于一個4歲多剛剛進入一個全新語言環境的孩子來說,已經足夠讓我目瞪口呆了,我不得不十分佩服孩子的語言適應能力。果真是年齡越小越有利于學習外語,我認識的另一位南非華人,他家的女兒是十多歲才來南非的,聽說在這邊上了好幾年學,英語水平還是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成年人來南非十多年,出門還要帶翻譯呢。
二
看來,根本不用擔心寶寶的英語水平會影響他的痛快玩樂和正常上課。可是,有一件事我還是有些擔心的,作為全園唯一的一個外國孩子,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其他同學會不會把他當外星人而排斥他呢?剛開始幾天,寶寶早上走進教室時,原本鬧哄哄的教室,一下變得很安靜,幾十雙又大又圓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寶寶,見此情景,每次他的白白胖胖的班主任都會吆喝一句:“Everybody,say hello to oe(大家快問候oe啊)!”經過老師一提醒,全班同學便一起大叫:“Hello! oe!”大約一個星期后,寶寶再走進教室時,就會有很多同學主動地大叫他的名字“oe, oe”,同時還會有幾個男同學火速跑過來,從我身邊把他搶走。每每這時,寶寶會得瑟地回頭向我微笑,而他的幾個鐵哥們,就會向我豪邁地一揮手:“Mummy, Bye!”然后,幾個小男生嘻嘻哈哈粘粘乎乎地跑到一邊玩兒去了。看來他不但沒被排斥,反倒比其他同學更受歡迎。
話說寶寶現在在幼兒園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次我一走進幼兒園,馬上會引來一片大叫:“oe,your Mummy is coming(oe,你媽媽來了)。”寶寶一聽,一邊狂奔而來,一邊向他的朋友們大聲告別:“Boys,I’m going home(兄弟們,我回家啦)。”明顯有著江湖老大的風范!同時,他們幼兒園因為有了這個中國學生,老師和同學們也對中國有了更新的認識,他們面前的這個中國孩子,是那么熱情奔放,那么開朗活潑。從這個中國孩子身上,他們知道了遙遠的中國與傳說中的不一樣,不是他們想象中的那么傳統與守舊,羞澀與封閉,正如,我們來南非以后,才發現原來非洲也有這么發達且漂亮的國家!
我們采取的策略:轉移注意力
當他在哭鬧的時候,老師將電動玩具“叮當貓”放在地上行走,以語言引誘:“看!這是什么啊?”其他孩子都會圍過來玩,凱凱就會被聲音和玩具所吸引,當他拿在手上玩的時候,“分離焦慮”的情感就被轉移了。這只是老師的一個策略,雖然能解決“早晨哭鬧”的問題,但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安全感。凱凱“哭鬧”主要來源于沒有安全感,爸爸沒有和他住在一起,有空時才來看看他,所以,他特別“粘”爸爸,不想和爸爸分開。為此,老師和凱凱爸爸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將孩子的情況說明后,要求爸爸和老師配合,來增加孩子的“安全感”。首先,“言語”安撫,每天入園和孩子說說話,告訴他:“凱凱乖乖上幼兒園,下班爸爸一定來接你。”下午放學后,爸爸來接凱凱,第二天“哭鬧”的情緒時間縮短。其次,“身體”安撫,平時多親親他的小臉蛋,多抱抱他,通過身體接觸讓他感覺到爸爸的愛。
事件二:打“妹妹”
有一段時間,每天下午放學后,凱凱回到家里,看見奶奶抱著妹妹,就跑過去打妹妹,不讓妹妹玩他的玩具。而且,在幼兒園里,打人和爭搶玩具的事件也增多了。
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和凱凱進行了一次言語交流:
師:凱凱,你有妹妹嗎?
凱:有。
師:她叫什么名字?
凱:彤彤。
師:那你喜歡妹妹嗎?
凱:喜歡。
師:那老師聽說,你回家怎么打妹妹呢?
凱:不打了,不打了。(他在說這句話地時候,情緒非常激動,雙手一直擺動著說,表情也很沮喪,眉頭皺得緊緊的)
說到這里,老師就趕快轉移的話題,對話結束。我們將這一情況和家長進行溝通,為什么凱凱對“打妹妹”的反應會那么強烈呢?
第一:凱凱對奶奶“占有欲”很強。因為他從小都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家里也只有奶奶會帶給他似媽媽的情感。所以,凱凱對奶奶的“依戀”最重。
第二:凱凱心理焦慮、不安,甚至害怕。以前只有奶奶、爺爺和凱凱三個人時,他們的焦點只有凱凱。現在家里多了幺爸、幺媽和妹妹,本來凱凱很高興的,但是后來發現:奶奶不再天天抱著他,而是抱著妹妹,他開始覺得“不安”,怕奶奶被妹妹搶走。由于凱凱年齡小,語言表達的能力差,又沒有其他途徑供他發泄這種“不安”情緒,所以就發生“打妹妹”事件。
第三:奶奶對凱凱“打人事件”處理不當。開始凱凱只是想“趕走”妹妹,進行“打人”行為。這時奶奶對他的態度是責罵,并將他趕離了身邊。這個舉動造成了奶奶“拋棄”他的假象,加深凱凱心理不安的情緒,慢慢變得急躁、不聽話。最后只好抓住爸爸這唯一的安慰,尋求溫暖。
我們的策略是:多關心下孩子,給他一個“愛”的氛圍。在家里,奶奶照顧妹妹的同時,也可以讓凱凱參與進來,讓他觀看奶奶是怎樣喂妹妹的。增進奶奶、妹妹和他的交流,不要讓他感到孤單。其次,多抱抱他、親親他,把對他的愛說出來:“凱凱,奶奶(幺爸)愛你。”在幼兒園里,用個洋娃娃做“妹妹”,引導凱凱去照顧她,喂飯給她吃,給她蓋被子,和她一起玩玩具等。通過“娃娃家”游戲的方式讓凱凱學會關心、愛護妹妹。
事件三:“等爸爸”
天黑了,爸爸還沒有回家,凱凱堅持坐在板凳上,望著門口,盼著爸爸一進門就能看見他。這天晚上氣溫較低,凱凱穿著短袖突然跑到外面坐在臺階上對奶奶說:“我等爸爸”。奶奶苦勸無果后,陪著他一起等。過了一會,奶奶看著凱凱冷的發抖,勸他說:“凱凱,外面好冷哦!我們進去等。”凱凱雙手抱肩,揚起小臉,倔強地抖著說:“不,你把妹妹的衣服拿來給我穿嘛”。后來,爸爸沒有等到,卻等到了感冒。
我們的策略是:讓爸爸多陪陪他。爸爸平時工作忙,下班后可以陪他玩,讓他感覺爸爸是“愛我”的。同時,爸爸不能在凱凱不知道的情況下“消失不見”,他會感到恐慌的。還有,不能欺騙他,對他的承諾一定要兌現。如爸爸說:“下午來接你。”那么下午一定要來接他。這樣凱凱才會相信爸爸的話。以后說“愛他”才會相信爸爸是真的愛他。
針對上述事件可以看出,凱凱是個很敏感的孩子,而且長期處在“不安全”的環境中,沒有一個完整、和諧的家庭,迫使一個2歲多的孩子變得小心、謹慎,怕被拋棄,怕離開親人的懷抱,怕一個人生活。所以,才會出現早晨入園的哭鬧而不愿意離開奶奶或爸爸的懷抱;為了“爭寵”,不惜打人;在冷冽的寒風中,執著的等待自己最后的溫暖,即使打針、吃藥也在所不惜。
凱凱的事件是個案,但不是特殊現象,現在隨著人們思想的開放,離婚率的不斷上升,造成了越來越多離異家庭的孩子。沒有健全的家庭,孩子的身心就會受到傷害。所以,告誡父母們,不要為了一己之私,就害了孩子的一輩子。同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加強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聯系,及時溝通和反饋信息,共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幫助孩子們走上健康的道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