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6 23:16: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語文教師個人培訓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停前行。同樣,教育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埋頭苦干是必須得,但抬頭望頭也是必要的。一味埋頭苦干會迷失道路,偶爾抬頭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很多教育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地暴露,這時候更需要理論的指示與專家的引領。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次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僅對理清新課改中的種種關系有幫助,而且對突破新時代教育教學中一些“瓶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
如贛南師院文學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養,高度思維責任感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的專題報告。首先分析了當前教育的各種缺失,指出當前的教育還是“精英教育”“應試教育”,忽視了人的素養的培養。怎樣改變這種現狀?他提出從中國古代優良傳統找良方,將“孝”“信”“義”“恥”“禮”“忠”“棖”等納入語文課堂,將人的精神基礎打牢,提高人的素質。
贛南師院副院長陳勃教授和李東斌的報告,都關注了教師的身心健康。社會壓力、職業壓力讓我們的教師生存不易,需要學會自我調節,需要樂觀的工作生活。
總之,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現在的教育越來越偏離正常的軌道,越來越朝著急功就利與速成的方向發展,教師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受到挑戰。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糾正與更新,使我們的教育不離其本質。
二、更新了教育教學知識。
教師是一個永新的職業。這里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語文老師,他應始終站在時代文化前沿的號手,把住時代文化發展的脈博;他應是始終站在科學知識岸邊的擺渡人,傳承知識與文化;他應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為語文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而且在教學藝術方面得一次新的補充。
杭州師范大學倪文錦教授講的《寫什么與怎么寫》的報告,睿智的指出當前的作文教學存在五種缺失,強調:1、要創造先有模仿;2、老師作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指導如何寫,而不是只會提要求。倪教授是全國作文教學方面的知名專家,他的方法科學而切實可行。對當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學是一股清新之風。
贛南師院副院長陳勃教授的《教育心理與教師發展》的報告。陳院長強調,21世紀是“壓力時代”,需要學習教育心理學,尤其是人民教師。同時,現在的教師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學知識,才能成長為學生喜歡的教師。
又如,李東斌教授的《課堂觀察與壓力管理》的專題報告。對課堂觀察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闡釋,提出這是聚焦課堂的教學研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老師不斷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層樓。
三、觀摩了專家名師風采。
此次培訓活動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聯系實際。不僅聆聽了專家的解讀,而且近距離地學習了名師的教育教學藝術和班級管理藝術。
南昌教研員胡小望老師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踐與反思》,強調新課程中,青年教師應有所作為。校本教研不能丟,專業成長方才有動力。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標達成就不成問題,都很有指導性。
而南昌三種的聶水蘭老師的《一名普通教師的成長》和《班級管理》的報告,完全是自己的實踐的梳理和總結。胡老師提出,教育是一項愛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熱愛,才能有所成績。教學工作如此,班級管理亦如此。在報告中,胡老師用自身的實例很好的詮釋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事業”的真正內涵。
四、教師自身的成長
教育的發展,關鍵在教師的成長。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學校的軟實力來自己于擁有
一只業務能力強,團結敬業的教師隊伍。對于個人而言,教師的成長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更是適當現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訓,很多專家與同仁重點談了教師如何規劃自己的成長之路,成為名師,成為教育家。
如贛南師院教育學院院長焦中明教授的《學點教育研究方法——做研究型教師》的報告。從全球科技發展的高度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出發,指出教師不應是“蠟燭”,要有可持續的文化知識儲備,那就要學會做研究,成為專業化的教師。而研究應該來自教育教學實踐,又要回歸課堂,服務課堂。
又如,南昌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胡小望的《課例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講座,提出教師對課例進行研究,加強對文本的解讀和探究,提倡及時反思。課例研究的價值在于:拓展教學視野、發展反思能力、喚醒主體意識和培養問題意識。最終的目的是簇進專業成長。
又如,師大歐陽芬教授的《今天怎樣做教師》的專題報告。對中西教育進行比較,得出各有利弊,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結論。今天的教師角色應該轉變,由教學主體向學習伙伴轉變;由知識傳授向導學轉變。
五、結識了全省教學名師。
此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參加培訓的都是全省教學一線的精英、名師,對教育教學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此次培訓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7月15日上午的沙龍開得很成功,大家將自己教學中的經驗互相交流。下午的說課比賽又展示了各自的風采。同時,還是建立友誼的紐帶,平時只能在報刊雜志見到名師的老師,通過此次機會,終于可一睹尊容,亦為樂事。創辦的QQ群,成為了大家各在一方時交流的平臺。
六、在職研修碩果累累
本學期開學至今,我擔任了八年級語文教學,在完成教學常規工作的同時,積極實踐完成培訓基地布置的作業。主要有以下方面:
1、積極撰寫教學反思和教學敘事。集中培訓回來,我寫博客的勁頭更足了,思路也更寬了。7月25日至今,我在中華語文的博客了更新了30多篇博文,有不少質量上乘的佳作。其中《怎一個“閑”字了得》《孩子,你應該快樂》等博文被版主評為精華。
2、努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為全校教師上了公開教學觀摩課《記承天寺夜游》,并錄下視頻;做了《教育教學論文寫作知識》的講座,在傳達集中培訓的新精神的同時,將自己多年來論文撰寫的體會和收獲進行了總結和梳理,得到教師的好評;設計了教育教學研究方案《新農村“學習型”家庭試驗研究》,這個研究方案著眼于目前各地的新農村建設,目前的新農村建設只注重建屋修路,而忽視家庭內部學習氛圍的營造,很有研究的針對性。準備于2011年上半年申報省級課題。
新的時代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走高起點的專業化發展道路,來適應以“新課改”為標志的現代教育的需要。當今世界,各國對教育的重視放到了國家發展的高度,甚至國家安全的高度。教育的發展靠專業化的教師,然而教師的“非專業化”極大地制約了教育的快速發展。語文教師和語文教學的“非專業化”,表現在理論上,是至今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表現在實踐上,語文教師的工作仍然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通過反復操練,讓學生習得一些解題技巧這樣機械簡單的層面上。根本不能讓學生高效的學習,更不說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了。這與新時代下“新課改”的要求差距實在太遠了。這樣的語文教師只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還沒有走上專業化的道路。21世紀的語文教師應該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而且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學術層面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專業化發展的人;使得教師工作獲得“生命和尊嚴”,使得教育獲得飛躍發展,為國家的發展培養更多更好的富有創造力的人才。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了解專業化的重大意義、內涵和途徑策略。
一、語文教師的專業性
語文教師的專業性,是指語文教師在社會分工中逐步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有其自身的職業特點和職業要求,需要經過專門的職業培訓,有相應的職業培養機構和職業水準等保障機制,并獲得了相應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它反映一個國家一定時期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或水平,如學歷水平、教育教學能力要求、社會地位等。達到了一定的語文教師職業水準的人才能從事語文教師這一職業。像醫生、律師、建筑工程師一樣,成為其他職業勞動者所不可替代的社會角色。
二、語文教師專業化
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是指語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依托專業組織,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名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可見“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與水平以達到或超過與時代相適應的教師專業性要求的發展完善過程,是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是職業專業化的一種類型。
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名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又是一個“動態”的境界,是“與時俱進”的。要求語文教師的信念、態度、價值觀、知識技能和教育教學行為,時刻需要不斷調整創新、重新審視、評估,接受挑戰與考驗。因此語文教師應該了解自己專業發展的情況并知道促進自己專業發展途徑策略。
三、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前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一個人要在自己的職業上有精彩的表現,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須依賴較強的內部動機,滿足生存發展需要。一個選擇了教育工作的教師,要在自己的事業上有精彩的表現,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如果一個人對自己一輩子所從事的工作都不熱愛,要想有所成績,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其次是必須熱愛學生,教師的工作對象不是死的機器,想怎樣操控就怎樣操控,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天真活潑的不成熟的人,人是有情感的,對教師的工作是有正效應或負效應的,因此,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工作對象——學生。跟他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學生才會支持你的工作,你才能做到新課程所倡導的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感受,呵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引導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過程。再次,語文教師還要正確認識專業的價值和意義,對自己的職業產生光榮感和自豪感,要把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責任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語文教師在忠于自己職業操守的同時,還要懂得創造并享受自己的職業生活。有了愛、有了責任、有了享受,才會描繪出美好的語文教育生活藍圖,從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持久有效的動力。
四、語文教師專業化的主要途徑策略
(一)制定自我語文教育生涯發展規劃
語文教師應制定自我職業生涯專業化發展規劃,對影響自己專業化發展的各種因素加以分析,揚長避短,使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更為順暢,更好更快地走上專業化成熟的道路。
(二)在學習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論中獲得專業發展
理論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語文教師要盡可能地多學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論,用以指導自己的專業化發展實踐。對自己專業化發展要有一種自覺狀態,并根據新時代的要求,調整自己的專業化發展行為方式和發展規劃,努力達到理想的專業化發展境界。
(三)在積極參加以校本培訓為主的各種培訓中獲得專業發展
語文教師校本培訓是以語文教學中的問題為導向,以語文教師的個體成長和學校整體發展的需要為培訓內容,以語文教師自覺參與、主動發展為原動力,以提高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為最終目標。校本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培訓應讓語文教師養成一種持續學習的習慣,成為自己專業化發展的主人。
(四)在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中獲得專業發展
語文教師深度參與教研活動是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其專業化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在研究中,語文教師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更好理解和改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教研活動主要以校本教研為主。校本教研必須與學校語文教師發展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分析語文教師群體實際存在的問題和困境,探尋語文教學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破解語文教育專業化發展過程的難題。
(五)在積極參加課題研究中獲得專業發展
語文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申報的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能高效推進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進程。課題研究往往是針對學校教育教學中出現的新的突出的重大難題而進行的,當然也是語文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中的攔路虎。課題研究學校往往要組織大量的人力財力,歷時幾年對阻礙學校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求突破。語文教師參與研究,對轉變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理論水平,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提升語文教師綜合素質,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不少語文教師對課程研究心存畏難情緒,往往以各種理由推脫不參加,或雖然參與卻不積極,這極大地影響了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校作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基地,要以課題研究為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心,以系列化研究為主要形式,把科研貫穿于“新課改”的全過程,要求教師參與立項專題研究,每學期開展一次課題研究交流會,以科研推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六)在參與“新課改”校本課程開發中獲得專業化發展
新課程主張,課程發展就是教師的發展,沒有教師發展就沒有課程發展,要求教師從被動執行者的角色轉變為主動參與課程研制者的角色。
校本課程的開發為語文教師提供了專業化成長舞臺。在校本課程開發活動中,語文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豐富專業知識;通過課程的改編整合,通過把教育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提煉升華為有價值的課題,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交流、專家指導等方式提高教研能力。教師由課程“執行者”轉變為“開發者”,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研究者”,語文教師的自信心得到極大增強,職業理想得到升華。
(七)在語文教學實踐的反思中實現專業發展
所謂反思,是學習者在問題情境中對自己所有知識、行為、觀念等進行評價,針對反思中的成功與不足,構建新的知識結構,穩定知識的顯性化。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足見教育反思在教師專業化成長中的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也一針見血地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語文教師在語文教育實踐中,通過反思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教訓、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反思,使自己的教學精益求精,日臻完美。如果語文教師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學反思的判斷、反省與批判,那么教齡再長,教學經歷再豐富,也不一定與教師個人的獨特經驗成正比。如果語文教師不進行反思,那么這些經歷將一直是朦朦朧朧的,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不斷地經歷著,又不斷地忘卻,致使教師的經驗系統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屬于自己個人的獨特經驗,從而使得那些具有極大潛在意義的經歷失去了應有意義。可見,教學反思可以幫助語文教師把他的經歷升華為真正的、富于個人特色的經驗,并且不斷使自己的經驗體系得到拓展。因此,“真正的專業成長之路是自我成長。”依靠教學反思作為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定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現代教育的迫切需要,是一項面向未來、社會效益顯著的工程。我們一定要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甚至國家安全的高度去看待教育、看待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從國家的整體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戰略高度去落實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積極采取有效的途徑和策略,大力推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廣大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走專業化發展的重大意義,積極探索專業化發展之路,采取有效的策略來實現自己的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周中韜主編. 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
教師業務能力水平對于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具有較大影響,缺乏深厚的積累和高超的技巧,是無法有效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成效的。筆者認為,要想成為新時期稱職的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強化履職能力,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一、注重業務學習提升,不斷提升崗位履職技能
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能僅僅滿足于已有經驗,停留于傳統和陳舊的教學模式之中,而要注重自己知識結構的優化與能力技巧的提升。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教師應當多渠道開展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習慣,提升崗位履職技能。一方面,教師要通過主動學習方式提高履職能力,通過上網瀏覽教學網站、閱讀教學刊物等方式,從中吸取有利于自身教學改革與提升的精華,并理論聯系實際加以運用。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梳理和總結,在學習他人觀摩課、研討課的基礎上,將他人語文教學中成功的經驗篩選、總結出來,并吸收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水平,以此實現教育教學業務能力的提升。一個人的理解與創新能力總是有限的,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博采眾長,將他人的成功經驗吸收為自己的教學能力,實現自主創新探究與汲取他人長處相結合,實現教學履職能力的提升,為教學效率提高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掌握信息技術手段,努力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對于信息社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教學手段的優化成了必然趨勢,而以多媒體手段為代表的信息手段成為了這場變革中的主要角色。高中語文教師要熟悉這些信息手段并熟練掌握,廣大教師應當利用各種學習的機會,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手段運用能力,積極參加學校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計算機培訓,在系統的培訓之中提高能力。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與信息手段培訓及多媒體教學相關的業務學習活動,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努力嘗試,在實踐之中增強多媒體手段運用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要積極嘗試設計針對性更強的教學課件,運用電腦軟件將課件所需的各種資源整合起來,設計成更具針對性和更加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教學課件,讓教學活動如魚得水、游刃有余。高中語文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更要注重提高自身信息化手段運用能力,強化自主設計和創新,讓信息化手段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
三、強化心理研究分析,準確把握學生思想特點
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是對學生思想的滲透與教育。高中生在年齡上已經接近于成人,心理更加敏感,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渴望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渴望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等等,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并充分掌握學生的這些特點,將其與教學設計緊密結合起來,提高語文教學活動與學生感知基礎、身心發展特點之間的聯系度。教師只有深入地分析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才能更好地把握高中生特點,以在教學設計中揚長避短,充分發掘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因素,并以此為切入點,有效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心理學知識與教學技巧的有機融合,能夠實現于情、于景生動一體的效果,更加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與教學環境氛圍的優化。
四、開展教學模式改革,提升教學研究創新能力
創新是教學改革的主旋律,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緊扣住教學模式改革這一重點,提升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一方面,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學習借鑒吸收他人的成功經驗,將其與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取它山之石為己所用,實現創造性運用和吸收內化的目標。在教學模式改革中,教師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空間,讓學生在教學雙邊活動中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學習目標達成度,培養團結協作能力和思維探究能力。在教學模式改革中,教師還應當具備較強的總結提煉能力,對于各種模式嘗試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的梳理總結,同時篩選出教學探究中的成功之處,實現揚長避短的目標。具備較強的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師更好地履職和提升教學成效的重要保障,廣大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這些方面能力的培養,努力成為創新型和研究型教師。
五、整合各類教學資源,致力拓展語文教學空間
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教學履職能力不僅包括課堂駕馭能力,還應當包括課外資源整合能力,教師要善于發現、發掘和整合各種有利于語文教學成效鞏固提升的課外資源,發揮其在促進教學活動深入開展方面的作用,努力拓展語文教學空間,為學生建構立體化、素質化語文學習體系。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外興趣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專題學習,如組建文言文探究小組、現代詩歌研究小組、文學社等,對學生開展技巧指導,讓他們自主開展活動,進一步發揮課外資源對深化和鞏固語文課堂教學成效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運用競賽等形式,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語文教學之中,讓他們在相互競爭的氛圍中實現快速進步。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發展背景下,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反思,同時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努力改進和提升履職能力,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韋芳.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師能力結構芻議[J].文教資料,2008(16).
一、語文教師教育體系的政策法規需要完善
政策制度是專業化進程最有力的保障,它既有評價導向作用,又有考核監督作用。進入21世紀,各國政府都充分認識到教育質量的提高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語文教師教育的質量,因此,各國紛紛采取各種措施致力于培養優秀語文教師和推進語文教師專業化。例如英國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接連公布了有關語文教師教育的十多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對師資培養、培訓目標方式等都作了相應規定,并全面實施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美國則在語文教師成長全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質量保證和監督及激勵體制,他們的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世界上最為完善的語文教師證書制度之一。在我國,語文教師資格證書作為衡量學校語文教師質量和素質及其數量供需調節的標準,這一制度符合世界性的發展趨勢,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推行的職業準入制度,尤其是實行“開放型”師資培養模式的國家對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制度要求都很嚴格。通過對我國現有的《語文教師資格條例》與其他國家相關制度比較,筆者認為我國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礎上應該有以下一些改變:
(1)改進語文教師資格考試制度,增加測驗形態,將單純的紙筆測驗與網上測驗、實地教學測驗相結合。紙筆測驗是對一些基礎知識的量化評定,而網上測驗每個人的試題是隨機的、快捷的,不僅考察語文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可以檢測其計算機與信息應用知識。實地教學測驗則更能反映出被考察人參與教育教學的能力或潛力。
(2)劃分語文教師資格證書種類,將入職與在職的資格鑒定加以區分,從而制定不同的測評體系和認證標準,建立不同類型的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如“臨時語文教師資格證”、“專家型語文教師資格證”、“終身榮譽語文教師”等等,進一步完善這一制度的實用性。
(3)規定語文教師資格證的有效年限,有效期滿后要重新對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及專業水平進行考察。同時將所有獲得語文教師資格的申請人的基本資料進行統一注冊和管理,用網絡或其他手段擴大語文教師專業性的影響。
隨著語文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健全,語文教師任用制度也將更為嚴格。我國現行語文教師任用制度正由分配制向聘用制逐步過渡,但還需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成立一個全國性的語文教師專業標準委員會,對語文教師的資格、職稱晉升等進行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認定,保證語文教師任用的公平和公開。
二、語文教師教育模式應該有彈性
語文教師專業化的教育模式分為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
(1)職前培養。職前培養是語文教師整個職業生涯的奠基階段,首先在觀念上就要保證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取向從“基礎學科知識專家型”向“復合型學術素質人才”轉變,這直接影響到師范院校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與安排等領域。實現這一轉變,才能徹底解決“師范性”與“學術性”之爭的問題。其次,培養層次和規格要逐漸上移,加強研究生教育和教育碩士培養,為提高未來語文教師整體學歷水平做準備;學制上要具有一定的彈性,為愿意和善于做語文教師的人才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和鍛煉機會。目前,很多高等師范院校都在這方面作了一定嘗試,例如華中師大采取了一種較有新意的模式:“嫁接式”,其基本做法是讓部分較優秀的學生在學習兩年某專業之后,可以轉到另一專業學習一年半,畢業時授予后一專業的學士學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校并沒有忽視師范院校的特色,在課程設置上為職前教育各專業搭建一個全校性的師范大平臺。所有專業必須學習四大系列的教育類課程:教育學與學科教學論、心理學與心理輔導、現代教育技術、教育見習與實習。除此之外,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和需要選課,學分修滿即可獲取學位。
這種富有彈性和活力的語文教師培養模式,可使師范院校的招生制度和培養模式在初期階段與普通高校看齊。在策略上,逐步地、分層次地向綜合性大學轉型,不僅在語文教師培養體系中引入了競爭機制,也使語文教師的來源和師范院校學生就業渠道具有更寬的口徑和更大的自主性,有利于師資培養層次和規格上的多元化與人才的合理性分流,既在縱向上加深了學科與專業教育內涵,也在橫向上拓寬了專業口徑。
(2)職后培訓。職后培訓是對語文教師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職后語文教師專業化的模式總結起來目前主要有兩種:技能熟練模式和反思實踐模式。前者主張語文教師職業同其他專業職務一樣,將專業屬性置于專業領域的科學知識與技術的成熟度中,其專業能力受學科內容的專業知識、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科學原理與技術所制約。語文教師進修課程的開設以有關語文教師職業的理論、原理、技術的知識為基礎。后者則主張語文教師的專業成熟度是憑借“實踐性知識”來加以保障的,并且這種實踐性知識具有以下特點:它是依存于有限情境的經驗性知識,較理論知識而言缺乏嚴密性與普遍性;它作為一種案例知識而積累和傳承;它是以實踐性問題的解決為中心的多學科綜合知識;它是作為一種隱形知識發揮作用的。這兩種模式各有長處,前者注重理論知識的形成,后者則把握住了語文教師工作的不確鑿性和情境性的特點,強調對實踐的創造和反思。
三、語文教育研究共同體的建立需要擴大
我們通過對當前的語文教育現狀進行分析發現,我國語文教育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許多語文教師重實踐輕理論,語文教師學術水平低下,科研能力缺乏,甚至缺乏科學的語文教育理論指導,滿足于語文教學經驗。這種教育現狀不僅妨礙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也使新語文課程實施受到阻礙,更有可能會使語文教學研究脫離語文教育共同體。而且研究表明,語文教育共同體是影響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語文教育專業研究人員及研究團體和語文教育研究媒體。
(1)成立專門的語文教師專業化研究團體。當前語文教師專業化結構研究多數是學者的個人行為,而且學者的專業結構又極其相似,這樣使研究者難以突破自身的局限導致研究視野狹隘、缺乏創新。建議語文教師專業化結構研究人員要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注意溝通和聯合不同的研究力量共同研究,發揮不同知識結構研究人員的研究專長,建立由不同研究力量構成的專業研究團體,注重和政府、工商界等其他社會各界的溝通和配合,形成良好的研究環境,為系統研究創造條件。
系統研究的工作包括:整理收集國內外已有的語文教師專業化研究的成果;梳理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的歷史、現狀和趨勢;學習、吸收各種教師專業發展理論中有益的成分;加強對語文教育理論和一般教育理論及相關學科的融合與溝通;對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哲學、文藝學、語言學、美學等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及時了解和學習。
學校首先應該“請進來”,即把語文教育專業研究人員請進學校。語文教育專業研究人員應該立足于學校的實際,立足于學校語文教師的教研水平,發揮自身語文教育理論研究的優勢,積極構建專業引領、經驗分享、平等合作、共同成長的關系,科學地引領學校語文教學研究的健康成長,進而引領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素質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對于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改善,農村初中語文教育所存在的矛盾進一步得到緩解,對于促進農村初中語文教育整體水平,提高農村學生語文基本素質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從總體上來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相比于城市初中生語文教育水平來看,還存在著許多差距,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素質教育改革的普及與推進,不符合當前語文教育需求。
一、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1. 初中語文教學觀念滯后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我們一直強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強調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應掌握的一門工具。語文學好了,就掌握了打開文化科學知識寶藏的鑰匙。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局限在識字、閱讀、理解層面上,而沒有把重點放在學生智力的開發、想象力的培養、人文素質的提高上。目前在初中語文教師中,中文專業本科
畢業的教師很少,許多非師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走上講臺,從事語文教學。目前許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只教學生識字、解詞、語法修辭、總結主題思想、寫作特點,而不注意探究課文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意義、人文素養。這樣的語文教學不利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熏陶學生的情操。
2.師資力量不充足
雖然,我國一直大力提綱到西部貧困地區支教,這一舉措對我國貧困地區,尤其是西部偏遠山區的師資力量有所緩和,但是總體看來,其發揮的效應遠遠不能解決當前農村中學多存在的師資矛盾。而相當與初中語文教師而言,許多支教的農村語文教師專業水平不足,師資力量欠缺,而另外一方面師資人才的流失也是一大矛盾,許多城市單位高薪聘請具有一定教學能力的初中語文教師,使得許多本具有一定教學水平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流失,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當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師資力量不充足。
3.學生整體語文素養不高
語文素養一詞的正式提出主要是在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下所提出來的。概括的講它主要是針對語文教學的目標與新課程教學理念所提出,符合當前教學形式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初中生的語文素養是要求他們具備一定的語文能力,即寫作能力、自我表達能力,對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等等,這些都是除語文課本知識需要具備的能力。當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教師的教學層面往往提留在課本教學知識上,教學內容和策略往往局限于書本,局限與背誦、熟記等。
4.教師對素質教育改革并不了解
雖然我國整體上素質教育改革已趨于成熟,得當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與實施。但是相對于較為落后的農村初中來講,其普及力度和普及面都還不夠。許多初中語文教師仍然沿用老套的教學思路去開展教學教學活動。新思維、新理念都很難滲透到教學中。這致使我國農村素質教學改革步伐很難跟進,形成了惡性弊端。
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要推進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整體步伐,提高我國中學生的整體教育水平,就必須立足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現狀,進一步推進改革措施,以提高我國農村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增強我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發展水平,以適應新時期時代的發展。
1.加強初中教育資源的整合,充實初中語文教學師資力量
在初中校舍調整布局的過程中,要整合語文教師資源,盡量將中文專業畢業的教師回歸到語文教學中來,充實初中語文教學的師資力量,加強語文教研室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教研活動,提高初中語文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業務水平。
2.加強語文教師的培訓
依據《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現有的初中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理念和業務能力的培訓,使語文教學回歸到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軌道上來。針對目前初中語文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學觀念陳舊,中文專業本科畢業的教師過少的現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業務知識培訓提高,加強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
3.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開展多元化教學方式
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創新,給予學生給多自主性的空間,使其在教學中能得以施展自身的才華,是當前農村語文教學中應當解決的問題。初中生正處理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關鍵時期引導學生正確學習習慣十分必要,同時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個人喜歡,進行個性化的針對培養,多鼓勵學生觀察、思考、總結、漸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思維,通過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良好的體驗,逐漸培養他們語文運用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他們整體語文學習素養。
教研組計劃是落實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重要環節。因此,在開學之初,語文組全組教師依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學科特點和本校實際,集思廣益,慎重討論,確定了經全組教師認可的、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和具體任務。
同時,在實施過程中,語文教研組組長配合本校教科研室和教導處,對工作計劃的開展進行定期的檢查小結(如檢查教師的備課、批改、輔導、聽課等),以努力達到工作的目標。實踐證明,在科學的教研組計劃的指導下,本學期的教研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很好地發揮了計劃的導向作用。
二、學習理論,塑造自我
新課程的實施,使我們的學校和教師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何理解把握新課程的精神實質,改變教學方法,落實課程改革的各項目標。由此而提出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教師培訓。由于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各項學習經費比較緊張,送教師外出學習,人力、財力都有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本校以語文組為龍頭,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機制,正在探索一條教師的自身發展之路。
語文組每月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理論知識,規定每位教師每月做1000字以上的質量較高的理論摘記,同時教師之間互相傳閱,以不斷充實現代教育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同時,語文組正在著手探索“參與、對話、共享”式校本培訓方式,強調教師之間的雙向互動,引導教師學會理性地思考教學問題。當然,這個方案正處于探索時期,在這一學期所做的成績并不顯著。同時,這學期由于各種原因,關于開展“參與、對話、共享”式校本培訓方式的課題研究沒有上報,下一學期的重要任務將著手開展這一課題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語文組將和教導處重點開展這種校本培訓方式,以建立一種新的促進教師合作、發展的學校文化,形成寬松的環境和開放的氛圍。
三、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在教師個人鉆研教材、教法和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搞好集體備課。由于本校語文在職教師只有4位(一年級1人、二年級1人、三年級2人),針對這種人數少、分布不勻的情況,本學期的集體備課重點圍繞初一展開。新教材的實施帶來新任務、新問題,呼喚著新思路、新對策,但本校初一只有一位教師,她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難題很難和同一階段的教師交流、溝通。在開學之初,語文組就由已參加新教材培訓的教師作講座,傳達培訓內容;同時,語文教師每人一本新教材,在做好本職教學工作的同時,利用業余時間自學新課程理論和新教材體系,和初一教師一起成長。
本學期的集體備課都是4位教師集中在一起,不分年級、隔周一次。備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初一的新教材,備課的篇目由初一教師定。備課前全體語文教師查閱資料、鉆研教材、探討教法,然后把每人的資料在備課活動中互相交流,針對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全組教師共同探索、解決難題。同時在執教后由初一教師寫好教學反思,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研組長配合教導處也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核等環節加強管理和監督,以期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當然,由于本校語文教師較少,在資源共享上還很有限,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們不僅要做好本校教師的橫向支援,還要走出校門,和其他兄弟學校做好縱向聯系。
四、積極參加科研活動,交流信息
由于我校地處農村,各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比較落后,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語文組除了加強教師的自身學習外,還利用學校有限的經費積極參加各種科研活動。鑒于經費的問題,每次參加活動的一般只有一人。這一學期語文組主要參加了初一語文教師的新教材培訓、十七中組織的初一語文新課程教學研討會、瑞安中學承辦的溫州市中語會教學年會等活動,參加活動的教師要求做好筆記,回來后把學習的內容寫成書面材料,在組內介紹、匯報和討論。這一活動使教師學到了更多的知識,豐富了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且嘗試著把所學到的新理念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新時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是,以專業意識為基礎,以外在背景為動力,自身專業素養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探討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長足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結構
(一)教學理念
所謂教學理念就是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中的體現,具體表現為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兒童觀等。教師理念的形成過程就是教師的認知過程。教師的教學理念是隱性的,并長期、穩定存在的,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內在的、根本的影響。就教學理念而言,在小學階段要著重培養學生的以下幾種能力:一是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積累詞匯、培養語感、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二是挖掘人文內涵。通過課文主旨的講解,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三是授予正確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激發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知識結構
“教師的知識結構往往直接支配著他的教學活動:知識結構規定了思考問題的視野,也規定了他的實踐工作范圍。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實際上始終是在他的知識范圍之內進行的”。
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學科知識和人文素養,學科知識是教學的基礎,人文素養是要求教師用自己真實的感受來帶動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上培植起一種人文情環;二是教育專業知識,也就是教學方法,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木體性知識與學生成績之間幾乎不存在統計上的高相關”。 也就是說教學方法比教學內容更重要。
(三)專業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能力主要分為: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和提升能力。教學能力是小學語文老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對教材解讀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對課文感悟的能力、對教程的組織設計能力等。教研能力是在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對語文教學探討研究的能力,是對教學任務的進一步深化,決定了教育變革的方向,課程的研制、開發。提升能力就是要求小學教師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和能力,適應現代化教學任務。
二、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
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地位、經濟待遇等。社會地位低是小學老師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大多數人認為小學教學內容簡單,教師要求的素質相對較低。社會地位、經濟待遇是大多數人選擇職業的主要考慮因素,只要提高小學教師地位,提高福利待遇,才能引進人才進入小學教師隊伍,促進小學教師隊伍專業發展。
(二)內在因素
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和知識結構。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教師只有熱愛這個職業,才能熱愛她的學生,才能用自己的心與學生溝通,將自己的知識和感悟傳授給學生。知識結構是小學教師發展的基礎,也是制約因素,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基本的知識素養、教學能力、教學方法等,才能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知識結構中缺少一部分,教師就談不上個人發展,更談不上專業發展。
三、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策略
(一)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和勤奮思考的基礎上,撰寫教學日記,記錄下課程上學生的反響及授課的效果,課后進行認真的分析,總結相關經驗。教學還要積極參與教學課題研究,總結出自己教學經驗中普遍性的東西,將教學實踐理論化,使用科學的方法分析總結,將理論升華后再應用于實踐。在反復的實踐工作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才能使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得到穩步提升。
(二)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水平,首先要從教師教育入手,教師教育要在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價、課程實施、教學過程等方面,全面進行改革,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對教師開展教育,除了師范教育外,還應采取繼續教育和短期培訓,使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斷得到更新。教師作為將教育理論轉化為教育實踐的中間人,應具備基本的專業教學理論,還應具備教學實踐專業操作能力。教師教育就是要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時傳授給教師,讓教師將反復論證的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以此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水平。
(三)形成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專業組織及有效的交流機制
學校、年級組、教研組作為教師學習與生活的日常組織,可起到專業組織的作用。但要使教師專業得到更深層次的提高,就需要建立跨學校的專業活動組織,如研究會、學會等,主要目的是進行學術交流。同時,要形成專業組織的內部交流機制,出臺定期研討、定期參觀活動等一系列的交流機制,大家共同探討專業問題,交流工作經驗,以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1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1初中語文教師缺乏必要的經驗儲備
伴隨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與其相關的初中語文教師培訓也是層出不窮,但是培訓效果卻不容樂觀,在進行語文教學實施中,教師往往是不能靈活的處理語文教材,致使語文教材沒有成為語文教師的應有資源而成了束縛。其次,教師缺乏語文課堂的教學經驗和知識儲備。初中語文的教學是立足于語文,但是絕不止于語文,其中有走進生活的嘗試和跨學科的嘗試,給我們的語文教師提出挑戰,要求他們要擁有比較豐富的社會和科學、人文知識,才能游刃有余的由于初中語文新課程培訓大都流于形式,沒有落到實處,導致教師們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經驗的缺乏,教師本身沒有一桶水,就很難倒給學生一碗水,結果經常出現的現象諸如沒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搜集資料,學到某一單元了,一布置下任務,導致學生茫然無措,效果不佳。
1.2教學規模與學生需求矛盾
我們在語教學實踐中,所預測到的客觀因素諸如經濟條件限制,安全因素考慮,活動場地限制,學習資料有限等其實不是個案,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每個學校也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發揮最大的作用,積極改進,但是我們在實踐中還發現還有一些短時期內很難解決的教育體制性原因,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轉變的,也許需要長期的發展才能逐步改觀,在語文教學中,課堂上做到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是很難實現的,這也表現在給學生進行及時評價和后期評價的時候,就不可能給每位學生與適當和有效的關注,那么這將會影響很多表現不是那么突出的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從而打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最后,呈現的結果就是語文教師是一過式講解,走馬觀花,而有些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再積極,不在高漲,顯然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很難理想。因此,學校的辦學規模與學生需求的矛盾很大程度上也是制約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與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3語文課程的難度陡增
我國現行語文學科教材體系中,小學到初中的知識容量跨度比較大,銜接不是水到渠成而是有些突兀。小學階段以語文和數學教學為主,而其它科目幾乎不做要求的,其他科目統稱小科,從不考試。當學生上了初中,生物,物理,歷史,地理,化學等科目不僅新增而且要考試,初中階段短時間內新增加了如此多的課程,在這種知識由小學到初中突然難度陡增的情況之下,學生一下很難適應,原本應該是生機勃勃,活力四射,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學習,在其它科目的重壓之下,幾乎沒有自由生存的空間。語文老師煞費苦心,只是學有余力的學生或許可以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而學習壓力大的學生也只能是疲于應付了。興趣消失已盡。
2 解決初中語文教學中問題的方法
2.1教師之間協作開發課程資源
語文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研究,就是要求,充分發揮語文教師個人,教師集體的作用。使教師逐步養成學習與思考的習慣,增強語文教學研究的意識,以不同的視野來反思,分析問題和解決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培訓內容融為一體。教師的集體備課是促進語文教師的互助合作和專業發展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不同教學特點的教師,通過交流,學習,在提供教學資料,教學教法,教學計劃與策略等方面進行互通有無,這樣有利于實現語文教學資源的共享,有利于集中集體智慧,語文教師共同研究教材,教學教法和學生的學習需要,最終提出各自的最優解決方案,實現語文知識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知識內容的更新與充實。語文課堂學習的內容是靈活多變的,語文課堂的教學教法也是靈活的,實踐中,語文教師都認識到于集體備課的方式中探討教法,解決問題是有效的途徑。所以,要完善語文集體教研體系,使語文集體備課成為校本教研的一個常規化內容,使語文集體備課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園地與沃土。
2.2更新語文教師的教材觀
語文新課程教材的實施需要語文新課程觀念的指導,離開語文新課程理念,語文課堂猶如空心菜,毫無內容。新的語文教材觀要求語文教材要具有時代教育的導向性,要立足于生活的前沿,把最新的語文知識介紹給學生。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不僅要立足與語文教材,而且更要把教材延伸到課外,到社會生活,在語文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語文教師必須創造性地使用語文教材,積極的探索開發語文教材的途徑。語文教材取材于學生的生活世界,但其實,實實在在地生活世界才是學生的教材。語文教材也只是一扇溝通課內與課外聯系的橋梁而已。因此,語文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大膽地延伸。把知識分類組合。經過對語文教材深入細致地研究和課堂的實際實施,運用不同的教研方法,去處理不同類型的教材,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是即學習了語文知識,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
2.3更新學生學習語文的觀念,正視初中語文學習的基礎性作用
學生的學習觀反映了學生的語文知識觀的問題,實踐中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觀,主要在于轉變學生的語文作業觀,在語文學習中,通常很多學生的觀念里,作業就是做練習題,抄寫,背誦等。很少有學生把看課外書、觀察生活等作業作為必須做的作業來完成的,而語文學習的作業基本上都是比較靈活的,有查資料,有要求體驗的等比較靈活的作業,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必須引導學生轉變語文作業的作業觀。實踐證明可以分三步走:(1)語文教師要注重分析,曉之以理,教育引導學生克服輕視語文作業的錯誤思想,和錯誤做法。(2)語文教師要把語文課外作業作為一項常規作業來布置,不僅要求學生完成其數量,還要檢查學生完成的質量。(3)是要做出及時的評價,盡可能的鼓勵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使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學習語文。其實學生是語文課堂學習的最重要的參與者,只有學生積極思索,勤于動手、善于探究和總結,才能真正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獲取基本的基礎的語文知識,從而達到語文新課標要求的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7-0074-02
小學階段作為個人學習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經歷關系到個人的健康成長與未來發展。語文教師負責學生的語文教學,班主任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如何協調好語文教師與班主任這兩個不同的角色,對于擔任班主任的語文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是只要統籌好語文教師與班主任的工作,就能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語文班主任隊伍建設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尤為重要。
1.語文教師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優勢
語文教師能夠以情動人,能夠拉近與學生的關系。文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唐詩宋詞使人氣質典雅。在所有的任課教師中,語文教師較為感性且細膩,語文教師這一特性及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有助于語文教師在教學以及學生工作中以情動人,引導學生的思想感情走向,促進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開展。
語文教師具有更強的表達交流能力,能夠很好地與學生溝通。班主任日常工作包括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協調各方教育力量等內容,這些不同方面無一不用到口才,語文教師憑借自己突出的表達能力,能夠更好地與學生相處與溝通,便于學生問題的解決以及師生關系的改善。
語文教師寫作能力突出,增強了表達能力。語文教師接受過中文專業的系統培養,寫作能力必定得到很好地鍛煉與提高。語文教師憑借較強的寫作應用能力,在制定班級制度、教學計劃、班級工作總結與反思等班主任工作方面,語文教師往往更加得心應手的。此外,語文教師一般思維都比較活躍,利于在班級中各種文體活動的開展,詩歌、散文朗誦大賽等語文活動,這既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寫作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又能使師生關系在活動中更加融洽。
2.語文教師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對策
2.1 善于利用語文課本素材,進行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引導,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基于此,語文班主任充分開發與運用教材中的生動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必將推動語文教學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共同進步。
2.2 積極發揮答疑特此,加強班級管理工作。小學的學生正是個性培養的階段,雖然他們對個性的理解不是十分明確,但并不妨礙他們瞅準機會就向你展示一把。語文班主任應該多注意學生作文本上、日記本中表現出的種種疑惑,并且以真誠的祝愿、善意的提醒、諄諄的告誡對學生加以引導和溝通。心與心靠近了,感情產生了共鳴,班級各項工作,學生的思想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3 活用語文教學藝術,讓愛融于無聲。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培養的重要時期,愛是學生成長的基本需要,每個人都需要愛、渴望愛,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更加需要愛,熱愛學生是每位教師的天職。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以及學生思想的引導者,更加應該向學生傾注關愛,但愛如何表達具有一定的藝術性,班主任如果善于發現語文教學中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和回味悠長,在班級教育中這種處理方法效果奇佳。
3.語文教師班主任的師資隊伍建設
中小學校以及相關的師范院校應該加強對于語文教師的培養和關注。與其他任課教師相比,語文教師是班主任的最佳人選,但是語文教師的培育和成長相對較慢,培養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比其他學科教師要難。眾所周知的是,一方面語文教師最難當,語文課最難教好,語文教師的負擔最沉重;另一方面,語文教師流動性很強,中小學校現有的部分語文骨干教師流失了,而師范院校的的新語文教師被分配到其他崗位。此外,新老語文教師的銜接問題也為當前語文教師隊伍建設帶來一定的壓力。語文教師數量與質量能不到保障,必將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影響到學校教育質量,影響到學生價值觀的養成以及性格的塑造。注重對語文教師的培養是師范類學校以及中小學校的重要任務。中小學應該加強對于語文教師的相關培訓與引導,提高青年語文教師的政治業務素質,促使他們盡快成長,忠誠人民教育事業,成為合格的乃至優秀的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師范院校應該注重對未來語文教師的培養,對語文教師儲備人才進行合理的班主任工作引導,加強師德教育,加強基本功的訓練,使他們畢業后成為受中小學歡迎的新語文教師和班主任,成為教師隊伍的新生力量。
適當擴大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比例,適當增加高等師范學校中文系的招生人數,擴充語文班主任隊伍。當前中小學校應該補充語文教師,這是當務之急。從長遠考慮,可適當擴大中小學校語文教師在任課教師中的比例,適當引導適合當班主任的語文教師加入班主任的行列,保證語文教師可占上課教師總數的30%左右,語文教師當班主任(包括年級組長)可達班主任(包括年級組長)總數的50%左右。新教師主要靠師范高校的培養,因此可適當增加高等師范學校中文系的招生人數。政府以及社會應該鼓勵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高師中文專業。解決好這個問題,必將促進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有利于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這個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政府相關政策以及制度的支持與引導。政府應該加強對于語文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引導與宣傳,轉變社會中對于語文教師以及班主任的錯誤認識;并且加大對于語文班主任的獎勵與表揚機制,督促語文班主任的進步。
總之,語文教學以及班主任工作都是集藝術性、科學性以及人性化于一身的工作,語文教師在擔任班主任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有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統籌好語文教師以及班主任工作兩個工作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語文老師的班主任通過自身的學科優勢,發揮特色的教育機智,可以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營養,增添樂趣,同時,有助于班主任的工作。當然,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還需要語文班主任在實際中持續不斷地探討以及學校、政府以及社會的推動與支持。
參考文獻:
[1] 孫霞.發揮語文教師有事,做好班主任工作[J].學生之友.2011,01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8-0138-01
時展,社會推移,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在整個教育系統也在改革的過程當中,作為語文老師,怎樣適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呢?我認為,只有靠扎實的語文專業水平,才能屹立于改革的浪潮之中。
語文教師扎實的專業成長之路在何方?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培訓、學習、進修、座談、參觀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近幾年來,我們學校敢為人前,另辟蹊徑,一直探索語文教師專業成長之路。經過實踐探尋,把自覺讀書、備課思考、務實科研定為立足點,三足鼎立,三為一體,以促進語文教師專業不斷成長,現表述如下:
立足點之一:自覺讀書,夯實語文教師的專業基礎。蘇霍姆林斯基以讀書作為自己人生成長的一筆重要“財富”:“我私人的圖書館里,在幾間房子和走廊里,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圖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但與他一絲不茍的讀書態度極不協調的是,一些中小學有相當一批教師卻很少有時間去讀書。試想,如果一個學生一年讀一本書的話,那么有著50個學生的老師又該讀多少書才能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呢?實際上,語文教師每年的閱讀量應不少于200萬字。
身正為范,學高為師。語文教師要自覺讀書更是責無旁貸,首當其沖,一個語文教師的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讀書的習慣、讀書視野的寬窄和讀書積累的厚薄。讀書是每位語文教師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覺是讀書的基本前提,是內在的潛動力,讀書才會常讀常新,常讀常活,猶如一股源頭活水,不斷冒出鮮活的泉水。語文教師通過自覺讀書,不僅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還提升了個人的人文底蘊。知識面廣了,底蘊深了,教學起來駕輕就熟,事半功倍。我每周業務學習,通過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強化自己作為語文老師的語文底氣。這樣學習也是讀書的一個的重要環節,營造良好的愿讀書、好讀書、樂讀書的氛圍。
立足點之二:備課思考,踏實語文教師的專業內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擲地有聲的警言,告訴我們,如果讀書不思考,往往進入寶山而空手而回。讀書是汲取別人的智慧,而思考才是自己的智慧。對文本的積極思考又是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必由之路。教材是載體,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開放的課堂當中,在知識來源廣泛的層面上,就看老師的思考能力水平的高低了。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教師一定要一絲不茍對待,特別對教材進行備課思考,應包括三方面:課前預設的思考、課中組織的思考、課后反饋的思考。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課前預設的思考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學會解讀文本是必備的素養,是一種專業知識、言語技能、倫理情操和審美價值等方面的綜合素養。我們除了學會解讀自己,對自身的知識、能力,自己的情感、心智等的解讀外,還要學會解讀學生。當然,最為重要的是,作為教師要學會解讀文本。在解讀文本這一環節時,我們最能夠見出一個教師的思想修養,學理結構和他的文化視野。
有了良好的課前預設,還要求教師有出眾的課堂調控能力,因此,語文老師必須對課中組織進行嚴密的思考,掌握兩種能力,一是對教材的駕馭能力,二是對學生的駕馭能力。教材是靜止的事物,課堂上老師可以調控,可以分重難點進行割舍,旁敲側擊,有的放矢;而學生是動態的個體,需要老師的洞悉察覺,教育機智,還要有口若懸河的口才,敏捷的思維,以應對課堂中的千變萬化。在不同的情況下,對課前的預設,教師靈活變通,因地制宜,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