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3 12:17: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如何教孩子懂禮貌,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多早呢?從寶寶還在子宮里睡大覺的時候,你就可以“自言自語”地教他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何以禮相待。到寶寶6個月大時,已經開始用手去感知這個世界了,當他抓住你的一撮頭發,狠狠地拉過來!千萬不要0¨,這個時候,你要輕輕地打開他緊握的小拳頭,輕輕地告訴他:“寶貝,輕一點!”他不一定能聽懂,但會從你的言談舉止中學習如何溫柔行事。
信條2:商行塑造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讓孩子們聽到“請”、“謝謝”、“不用謝”、“對不起”等等這些敬語。不論是與孩子在一起,還是和成年人在一起,你都要給孩子做出好榜樣。孩子們每天都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知識,所以,舉止文雅的父母往往就會培養出禮貌懂事的好寶寶。因此要不失時機地為孩子做好榜樣。時刻思考一下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比如,帶著寶寶去超市購物,結賬的時候發現前面站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費勁地從購物車里提東西,你是抱怨她耽誤了你的時間,還是和孩子一起幫助她減輕負擔呢?開車過馬路的時候,你是邊抱怨,邊橫沖直撞地沖過紅燈,還是耐心地等待行人走過馬路?記住!孩子一直在看著!
信條3:不要強迫
偶爾提醒孩子說“謝謝”是可以的,但不能把孩子當小動物一樣來教育,比如“現在說謝謝,我會給你獎勵的。”這樣會讓孩子在真正理解這些敬語含義之前,就厭倦了。禮貌行為是一種充滿樂趣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強迫。當你提醒孩子說“請”的時候,你也要禮貌相對,一切以教育為主:“寶貝兒,如果你想讓我停下工作,幫你一起找玩具,我想你要是說‘請’的話,媽媽會很高興的。”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愛上禮貌,真正懂得說“請”和“謝謝”的重要性。
父母的期望是激發孩子最有力的方式之一。在期望良好行為舉止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有優良的品質。在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榜樣,是他們的驕傲,滿足父母的期望對他們來說,是值得自豪的。
信條5:餐桌禮貌行為
餐桌前的交流會讓孩子知道,當他在別人家做客的時候應該如何表現。教孩子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要清晰,盡可能完整地回答別人的問題,大方、不扭捏作態。孩子們往往不會像大人那樣,安靜地坐在餐桌旁,所以在孩子已經吃完了,坐不住的時候,可以教他另一種禮儀:“不好意思,我吃飽了,可以出去嗎?”
信條6:寫感謝信
手寫感謝信要傳遞的信息是:“你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你對我很重要。”兩三歲的小孩子當然不會寫字,沒關系,可以幫助孩子一起“畫”感謝信,或者讓她來說,你來執筆。有人說寫信是不是太老土了,其實我們要感受的是寫信的過程,孩子不僅僅表現出自己的繪畫天分,發揮自己的語言能力,同時也在不斷地加深他的感激之心和同情心,在培養其優秀品質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當然,不妨嘗試著教孩子在網上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信條7:電話禮貌
大多數孩子喜歡接電話,所以這是一個教育的好機會,教孩子如何去清晰地表達自己,如何正確地傳遞信息。想像一下接到孩子的電話是一件多么讓人開心的事情:“你好,我是寶寶,是的,媽媽在家的,請等一會。”或者“對不起,媽媽不在家,您有什么事嗎?我可以告訴她!”這種特殊的“面對面”溝通,不僅鍛煉了寶寶的勇氣、語言能力,同時也是培養禮貌溝通的好方法。
信條8:學會尊重
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名字,有稱呼。不管是親戚、朋友,陌生人,都要讓孩子知道如何稱呼別人。除了親戚之外,如果遇到一些朋友,男的要稱呼叔叔或者伯伯,而女的則稱呼阿姨;如果知道姓氏,則可以在稱呼前面加上姓氏。大家都喜歡嘴甜的孩子,喜歡就是對他最大的鼓勵!當孩子想和你說話的時候,不論你在做什么,都要停下來,看著寶寶的眼睛,認真地聽他講話,讓他感覺到受尊重,慢慢地他也會學著尊重別人。
信條9:啟用父母提醒
縱觀古今中外的教育,都會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對幼兒來說,加強德育教育,培養幼兒良好品質,意義更為重大。因為,幼兒期作為人生的啟蒙期,這一時期的孩子模仿性強和可塑性大,接受外界的影響快。作為幼兒教師,一定要把握住幼兒教育這一特殊時期,強化對孩子們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品質。那么,如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培養孩子互相尊重、和睦相處的良好品質
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對幼兒產生重要的影響。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幼兒教師只有自身具備良好的素質,才能創造良好的環境并能對幼兒實施良好的教育。例如:幼兒做了好事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讓幼兒體驗到做好事的榮譽,從而產生追求贊譽的情感和愿望。教師要做到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他們的合理要求;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對孩子要有愛心和耐心。比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兩個孩子同時喜歡同一個玩具,在相互的爭搶中有一個孩子被打哭了,這時候老師不能魯莽地指責這個小朋友,而是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通過做游戲,共同來玩這個玩具。通過這個事情來培養孩子們互相謙讓、互相尊重、和睦相處的良好品質。
二、培養孩子愛祖國、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幼兒園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培養幼兒的愛心,通過組織幼兒觀看電影,也可以組織孩子們去敬老院,給孤寡老人演節目,并引導他們懂得,為別人帶去歡樂也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從而培養他們從小尊重長輩,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在手工課上,組織孩子們自制玩具并相互贈送,從而表達自己的愛心。春天到了帶領孩子們來到美麗的田野,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還可以通過觀看有關的電影片段和課件讓幼兒感受祖國的山河、江海、湖泊等美麗風光。知道我們的祖國領土遼闊、物資豐富、文化悠久,這些都能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和熏陶,使他們萌發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從而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三、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組織幼兒簡單的勞動,讓他們體驗勞動的辛苦。例如:組織幼兒到廚房幫忙、分飯菜等等。讓孩子們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飯時,教孩子們不要掉飯菜,要節約糧食,要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們洗碗筷、打掃居室衛生等等,通過這一系列幼兒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和勤儉節約的好品質。還可以通過給孩子們講戰爭年代的故事,或觀看圖片,教育幼兒要艱苦樸素,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自然課上,讓幼兒知道,我們居住的地球有很多資源是不能再生的,要求他們做到節約,不浪費一滴水、一粒糧食,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四、培養幼兒誠實、善良的良好品質
在平時教育孩子拾到東西要交公,不隱瞞自己的過錯,要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并能及時改正。老師發現孩子說謊時,應該分清楚說謊的原因,有針對性的解決。例如:有一次我班的一名學生拿了幼兒園的玩具,小朋友知道后報告了老師,當我問他時,他并不承認,這時我并沒有沉下臉來訓斥孩子,而是問他,“放學后你想回家嗎?”他說:“愿意。”“如果我把你送到其他的地方你愿意嗎?”“不行,我要找媽媽。”“每天回家后你都要找媽媽,幼兒園的玩具也有自己的家,如果把它帶到別的地方去,它也會很難過的,你說是不是應該讓玩具回到自己的家呢?”這時,這個孩子從自己的書包里拿出了玩具,然后低著頭小聲地說:“老師,我錯了,你把玩具送回家吧,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兒園的玩具了。”通過這件事,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及時地改正錯誤,從而培養他們誠實、善良的良好品質。
五、培養孩子講文明、講禮貌的良好習慣
為了使幼兒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習慣,在幼兒園的常規教育中,要求孩子們不打人、不罵人、不講臟話、有禮貌、別人說話要認真聽,不要隨意打斷;到別人家做客不亂翻東西等等。
為了樹立文明禮貌的好風尚,我們幼兒園每天早晨在門口負責接孩子的老師看到幼兒都會先問:“小朋友好。”這時孩子們也會主動說:“老師好。”要求幼兒平時見了人要問好,臨走時要跟別人說“再見”。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還通過游戲讓孩子們體會到去別人家做客要懂禮貌、小主人接待客人要熱情等等。
總之,在平時的幼兒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利用孩子身邊的事情,強化德育教育,引導孩子養成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勤儉節約、誠實善良、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習慣。讓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情緒,從而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陳曉琴.淺談幼兒園德育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內蒙古卷,2010.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126-01
一、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幼兒園的環境直接關系到師幼文明習慣的養成。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認為兒童應該有良好的環境,他說“小孩子生來大都是好的,到了后來,或者好,或者變壞,這是環境的關系。環境好的,小孩子就容易變好,環境不好的,小孩子就容易變壞。”可見,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小班幼兒好模仿,老師、家長、同伴、周圍環境都是他們重要的學習資源。
1.利用環境創設讓幼兒感知文明禮貌教育
為了給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我們在教室內外環境布置上圍繞的主題就是 “文明禮儀”。墻壁上那“助人為樂的小花貓”、“活潑可愛而又熱情好客的小白兔”等動物形象深深吸引著幼兒,感染著幼兒。我們還在教室門口開辟了“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寶寶”的專欄,每月進行“禮儀寶寶”的評比,根據孩子們的行為表現,利用環境創設來進行禮貌教育,使孩子們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
2.利用榜樣示范讓幼兒感知文明禮貌教育
幼兒的特點是愛模仿,尤其喜歡模仿他們尊敬的人。他們常常觀察老師和家人,并自覺不自覺地模仿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所以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熱情、禮貌、友好的態度去影響幼兒。同時要求家長要儀表整潔端莊,談吐舉止文明禮貌,處處做孩子的榜樣,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文明禮貌的生活環境。當孩子們早晨向我問好時,我總是熱情給予回答,并摸摸他們的頭,抱抱他們,孩子們會很高興,覺得老師是多么喜歡他們,以后會更加主動地跟人打招呼。
3.利用生活學習經驗讓幼兒感知文明禮貌教育
幼兒自己的經驗也是學習文明舉止的源泉。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對幼兒的行為加以引導。每天我都要把新的發現告訴小朋友。如:我發現幼兒午睡后穿衣服的時候很有禮貌,就及時將情況告訴全班的小朋友“今天小朋友們起床后,我發現了超超對小小說:‘請你幫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好嗎?’,然后說了聲‘謝謝!’,小小對超超說‘不客氣!’,真是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只要幼兒有文明禮貌的行為我都會告訴小朋友自己的新發現。漸漸地,孩子們通過評定別人行為的好壞和自己的模仿從而積累了經驗,學習掌握了文明禮貌的方式。他們學會了見面主動與人打招呼,學會了熱情禮貌地交談,學會了尊敬老人、孝順父母。
二、以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為載體,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1.通過故事、兒歌等,萌發幼兒講文明有禮貌的意識
故事、兒歌是幼兒喜愛的文學形式,并且為他們理解和接受。平時講故事時我有意識地挑選那些教育幼兒有禮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講給他們聽。如給孩子講了“四個好朋友”的故事后,問小朋友:“小花貓、小黃狗、小公雞、小白兔好不好?”他們都說好。我又問:“為什么說它們好呢?”引導幼兒說出它們都有禮貌,我又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學會對話。表演完后,我又提議給四個好朋友貼上大蘋果,因為它們都是有禮貌的好朋友。小朋友們一致同意,并高興地拍起了小手。我趁機說:“你們要向四個好朋友學習做有禮貌的孩子,老師也給你們貼大蘋果。”在講故事的同時,我也教孩子朗誦兒歌,如“有禮貌的好寶寶”“老師早”等。有些孩子朗誦兒歌后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寶寶。”通過聽故事,朗誦兒歌,萌發了孩子們有禮貌的思想意識。
2.通過各種游戲活動,讓幼兒學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幼兒喜歡玩角色游戲,為此,我還將孩子們的禮貌教育寓于游戲之中。盡量創造條件開展角色游戲。比如開展娃娃家、百貨超市、小餐廳的角色游戲中,讓孩子學會接待、讓座、倒茶,啟發幼兒排隊買東西,遵守公共秩序,并會使用禮貌語言“請”、“謝謝”“歡迎光臨”等來與“服務員”、“售貨員”怎樣交往。 “爸爸”“媽媽”要關心“孩子”,“孩子”要尊重、體貼“爸爸、媽媽”等等。孩子們還不斷地交換角色重復進行游戲,禮貌行為得到了良好的訓練。為了使禮貌用語產生行為效應,讓幼兒真正養成習慣,我指導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之中,鼓勵他們時時刻刻這樣做,漸漸地養成一種良好、禮貌的習慣。
三、將禮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鞏固文明禮貌習慣
常見一些父母用暴力手段去教孩子文明表達,用粗魯的方式去教孩子懂禮貌,以不擇手段的方式教育孩子做人要正直,以自己失位或越界的方式教育孩子承擔責任和遵守規則,自己情緒失控卻要求孩子心態平和……可是,當我們當眾去逼迫、責備一個還沒準備好的幼兒去打招呼時,想過這本身就是很沒禮貌的嗎?當我們怒斥孩子的壞脾氣時,想過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嗎?當我們強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的小朋友時,想過一個從不被我們尊重物權的孩子會懂得尊重他人嗎?當我們面對還缺乏表達能力的孩子“打架”施與暴力時,想過他的困惑嗎?爸媽能打,我為什么不能?相信每個復印過資料的人都知道,如果復印時發現復印件有錯字,需要去改原件,才可以終止錯誤。可是在育兒中,有多少父母有這份自省和覺知?孩子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最真實的自己。
榜樣即為楷模,即為示范,是指值得學習、模仿的人或事物。榜樣力的本質是自我管理,通過身體力行的示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值得尊重、信賴和仿效的。榜樣力不是父母角色賦予的權利,它本質上是一種影響力,是孩子愿意追隨你,和你要求不要求沒有關系。而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有權要求你,你就要聽我的。”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主要依賴于自身的家長身份,和自己做的如何,有沒有威信沒有關系。
生活即教育,決定了榜樣的示范是父母最重要的育兒力之一。
我常講,壞的教育比不教育還壞。其實不存在不教育的狀態,孩子生在什么樣的家庭,有什么樣的父母,就自然受到什么樣的教育,就如同女孩子進美容院,不是整容,就是毀容。父母過什么樣的生活,就自然給了孩子什么樣的教育。父母生活的界限,也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想不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父母隨時隨地都在以自己的態度和言行,為孩子示范并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品行和教養。而一個孩子如何對待他人,對待這個世界,正是因為他被這樣對待過。所以,不要再去責怪孩子為什么和我們期待的不同,希望孩子有什么改變。就讓自己先成為那個改變,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先自己先成為那種人。
好的榜樣示范,是父母獲得威信的重要來源,是育兒的前提和基礎。
在今天這樣一個多元社會,語言的力量越發變得蒼白。當我們一邊抱著孩子闖紅燈,一邊告訴孩子要做一個遵守規則的人,孩子會信我們嗎?當我們要求孩子正襟危坐,告訴孩子要做個正直的人,孩子會想,那媽媽早上送我去幼兒園時,怎么給老師送了一張購物卡?當我們邊打麻將,邊怒斥站在身后的孩子說:“快去學習,爸爸沒本事,咱家全靠你了!”孩子會怎么想?“爸爸,我看你玩得挺開心,我也要過你這樣的生活。”苛責孩子去做我們自己都做不到或不愿的事,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一個虛偽、言行不一的人,最后連做父母基本的威信都會失掉,到那時候,即使我們能做到的去要求孩子,孩子都不會信服。記得一個小故事曾對我觸動很大,說的是一個崇拜甘地的孩子愛吃糖,媽媽帶他找到甘地,希望他能勸說孩子。甘地說,你三周后再帶著他來。母親三周后再來,甘地告訴孩子要少吃糖,孩子答應了。媽媽問甘地為什么上次不說,甘地說我也很喜歡吃糖,我花三周時間讓自己戒掉糖,才有勇氣跟他講。這個故事也正應驗了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在一個家庭里,只有父親自己能教育自己時,在那里才能產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沒有父親的光輝榜樣,一切有關兒童進行自我教育的談話都將變成空談。”
好的榜樣示范,是父母對孩子最重要的影響和熏陶,是育兒的主要途徑和方式。
孩子是通過父母做了而不是說了什么來學習的,告訴他的,他會忘記,示范給他的,他才會記住。一個人的價值觀、人格品質、行為準則、修養禮貌、規則界限、習慣態度等,靠單純的說教和強制要求都無法完成。孩子只會被自己尊敬、信賴和愛戴的父母熏陶,通過模仿來吸收,最終在實踐中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而當我們自己就是個脾氣暴躁,不懂理性表達的人,在外面受了氣,回家后把孩子、伴侶作為出氣筒,摔盤摔碗,非打即罵,孩子會從我們身上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文明表達嗎?當我們自己就是個膽小懦弱、消極悲觀、遇事總是退縮的人,孩子會從我們身上學到什么是勇敢和自信嗎?不會的!真正能給予孩子影響和熏陶的,唯有自己身體力行的示范。我們只能用我們的愛教會孩子關懷,用我們的微笑教會孩子樂觀,用我們的豁達教會孩子包容,用我們的擔當教會孩子責任,用我們的自省教會孩子思考。而榜樣的意義,不僅僅是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范,還因為,當我們都不能改變自己時,就不會知道改變需要什么;當我們自己都不具備某種品質或能力時,也不會知道通過何種途徑和方法能讓孩子具備,這時教育就會變得盲目而草率,而壞的教育比不教育還壞。
好的榜樣示范,也是父母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二、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目標
1、生活習慣
幼兒自從出生后,便開始在家庭生活中養成一系列的生活習慣,這點習慣的養成和家庭的生長環境密切相關。所以,在幼兒成長早期,家長就必須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其良好的生活習慣,其中包括:飲食習慣、衛生習慣、睡眠習慣等等,飲食習慣就是要做到定時進餐、不狼吞虎咽、不挑食;衛生習慣則是要做到早晚洗臉刷牙、勤洗澡、飯前便后洗手等等;睡眠習慣則是需要按時睡覺、安靜入睡、保證充分的休息時間。
2、學習習慣
在幼兒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后,家長必須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這也就是家庭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將來孩子在學校教育中成績的好壞,眾所周知,但凡成績比較好的孩子一定都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最好從小開始培養孩子,比如,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學習任務;培養孩子堅持解決困難的耐心;廣泛閱讀各類幼兒書籍;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學會勞逸結合;杜絕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的習慣。
3、道德習慣
講文明、懂禮貌是每個合格小公民應該擁有的基本素養,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道德教育習慣的培養不可忽視,道德習慣的培養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至關重要。在家庭教育中,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素養,應該做到:在孩子學習說話時,家長應及時教會孩子說基本的禮貌用語,再見、謝謝、對不起等等,當遇到長輩或者客人的時候應該教孩子學會如何打招呼、問好等習慣用語。在孩子與家人或者家庭中大哥哥姐姐相處時,應該教會孩子團結友愛、尊老愛幼、遵守規則等等習慣,學會與人分享。
三、家庭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方法
1、提高家長的培養意識
長期以來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就是,普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忽視孩子道德習慣的養成,重視技能訓練,但輕視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作為孩子第一任教師的家長,應該糾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學會與時俱進,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學習家庭教育的目標與方法,積極主動的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
2、家長做到以身作則
言傳身教是對家庭非教育的要求,家長應該努力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教育孩子時,應該首先考慮自己在這方面是否達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處于成長期的孩子,擁有極強的模仿能力,而言傳身教可以傳達給孩子最真實最有效的信息,從而使孩子在模仿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應該努力成為孩子的楷模,大到道德操守,待人接物要和善、團結合作、熱情有愛,小到一些生活小習慣的養成,用過的東西放在原地、飯前便后勤洗手、注意家庭環境衛生等等,這樣孩子就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
3、家庭教育講方法,忌粗暴
在家庭教育中,恰到好處的教育方法會使教育成果事半功倍,一方面。家長不應該過分溺愛孩子,另一方面家長也不該過分嚴厲的對待孩子,更不能采取暴力的手段對待未成年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從分考慮到孩子的成長天性,在孩子犯錯誤時,細心體會孩子的心情,耐心教導孩子如何正確的為人處事,既不能一味的責罵,也不能一味包庇縱容,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積極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積極改正,無論何時,家長都應該與孩子一起堅持正確的事情,讓孩子有依靠,充滿自信。
4、教育力量要協調一致
答:干嗎要阻止呢?玩沙,對寶寶來說,是項非常有益的活動。
首先,玩沙有利于身體健康。沙子中含多種礦物質,經常在沙里玩耍能夠提高寶寶的抗病能力。玩沙的時候,寶寶除了享受到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樂趣外,還接受了空氣浴、日光浴,比窩在家里看電視、吃膨化食品強多了。
每天窩在家里的寶寶,因為生活空間太小,容易出現自私、急躁、膽小等性格缺陷,更無從發展團隊精神和動手能力,而戶外活動能使寶寶交感神經更趨于活躍,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呼吸系統抗病能力。日光中的紅外線能使寶寶感到溫暖,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而紫外線有殺菌作用,且可以促進肌體的鈣磷代謝,預防和治療佝僂病。
其次,玩沙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有益。幼兒的早期發育主要是感知運動的發展,沙子可以提供特殊的感知覺。沙子有流動性,光腳踩上去會下陷;抓起一把沙子,指縫中的沙粒流動會給幼兒一種特殊的感受。幼兒通過鏟沙子,對小桶(容器)與沙子(內容物)之間的關系有了初步理解,尤其是把裝滿沙子的容器倒扣過來,擺出一個個造型時,會進一步發展幼兒對空間關系的認識能力。
再次,玩沙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鍛煉手的精細動作的能力。在玩沙的過程中,寶寶通過堆沙、鏟沙、摸沙等運動鍛煉手的大小肌肉,提高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還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建城堡、堆雕塑,提高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在玩沙的過程中,寶寶還會在不知不覺中了解沙的特性,提高探索科學的興趣。
另外,玩沙還有利于寶寶的情商發展。一個寶寶玩沙,很多寶寶都會被吸引。沙堆不屬于哪一個小朋友,大家在一起玩,不容易發生爭執,不僅玩得盡興,也增加了彼此的友誼。
言傳身教有禮貌
問:兒子6歲,特別不懂禮貌。家里來客人或是在路上遇見熟人,讓他主動跟對方打招呼簡直比登天還難。至于“請”“謝謝”這些字眼,他好像從來就不知道。他還有很多不禮貌的行為舉止:往沙發上一坐,襪子一脫,就把腿擱到茶幾上;吃飯時大人還沒上桌,他已經把菜翻得一塌糊涂……我真的很難堪,感覺很丟臉!孩子怎么會這樣?
田素芬
答:要想讓孩子懂得文明禮貌,父母必須從自身做起,對孩子言傳身教,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給孩子做出文明禮貌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想讓孩子懂得文明禮貌,父母與別人談話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提高自身修養,無論孩子是否在場,都盡量避免粗魯行為和使用不文明用語。
2.及時糾正孩子不文明的用語。孩子會隨著接觸面的擴大、交往人數的增多,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氣,比如學會一些罵人的話。父母發現后要及時糾正,這樣孩子就能學會有效地控制不良言行。
3.制訂規矩讓孩子遵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最好有言在先,讓孩子有章可循。可根據家庭具體情況制訂一些基本規矩,征得每個家庭成員的同意后,大家共同遵守,如果有不文明的言語和行為,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4.教孩子學會說文明用語。孩子懂事后,父母就要利用各種場合教孩子學說文明禮貌用語,并且讓孩子不斷使用,強化孩子的記憶,讓孩子養成使用文明用語的習慣。這樣,孩子走到哪里都會受歡迎。
5.強化孩子的自尊意識。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尊,就會我行我素,對他人的評價無動于衷。父母要教育孩子尊重別人,同時也要自尊,明白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會遭到別人的厭惡。孩子一旦有了較強的自尊心,就會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從而改正自己的不文明行為。
6.鼓勵孩子的禮貌言行。家長看到孩子的禮貌言行后,要及時給予鼓勵。可以在每次孩子做客或待客后,對他的表現做一個小結,讓孩子認識到他的哪些言行是禮貌的、值得表揚的,哪些言行還需要改進。這樣,孩子對禮貌的認識會更加具體、明確。同時,家長要結合具體情境,讓孩子知道禮貌不只是一種形式,禮貌可以使自己和周圍人都很愉快。
懂禮貌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懂禮貌的孩子會得到朋友的尊重和喜愛,會在人際交往中得到別人更多的幫助。所以,家長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給以正確的引導,培養出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超市里的寶貝
問:有時去超市購物不得不帶著孩子。在超市里,我常常擔心寶貝的安全,是讓寶貝在里面東跑西跑,還是讓他一直坐在購物車里?怎樣吸引他的注意,讓他配合家長購物?遇到寶貝想買而家長不想買的東西時,家長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唐風鳴
答:1.通過看和摸來滿足好奇心,是孩子常用的方法。把寶貝放在購物車里,寶貝的視線與貨架基本平行,家長就可以指著貨架上的商品,一邊走一邊給寶貝介紹,這樣寶貝就不會覺得煩躁。家長還可以把購物車停在鏡子、窗戶前,這樣寶貝的視野比較開闊,視線內一直有不斷變化的東西,他就不會吵鬧了。
2.如果寶貝稍大些,可以鼓勵他和自己一起推購物車。自己掌握車的方向,對寶貝來說是件極富誘惑力和挑戰性的任務,所有的寶貝都會樂此不疲。家長可以幫助寶貝調整好購物車的方向,使購物車不要撞到人或貨架。一個把注意力放在怎么推購物車的寶貝,比一個四處游蕩的寶貝要好管理得多。
3.結賬時的等待往往最讓寶貝心煩,家長可以選一些比較好拿的商品,讓寶貝親手遞給收銀員,給家長幫忙是這個年齡段寶貝愛做的事。也可以把寶貝喜歡吃的一兩樣食品先掃條碼,寶貝邊吃邊等,心情自然就好多了。
4.讓寶貝離開超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轉移他的注意力是個好辦法。“寶貝,快點回家,你的娃娃在家里肯定等急了。”“快點走,我們還要回家看動畫片呢!”也可以用提示的方法讓寶貝知道購物要結束了,“寶貝,再挑一件東西我們就該回家了。”這時的寶貝或許還沒有時間概念,但是會對即將結束購物在心理上有所準備,也就能順利地離開超市。
5.在超市中,大發脾氣的寶貝是經常可以看到的。寶貝在買不買某件東西上與家長產生矛盾,這時家長一般都會覺得很沒面子,會把寶貝迅速帶走或嚴厲地訓斥寶貝。其實,家長大可不必覺得丟臉,更不必受寶貝的影響,也變得急躁起來,而應該以平和的態度對待寶貝,絕對不能因為寶貝的哭鬧而妥協。寶貝一旦發現,家長在超市等公共場所對他比在家中更寬容,以后他在公共場所會更加無所顧忌。
與寶貝一起購物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面對充滿好奇心的他們,我們多想一些策略,就會使購物變成一件有趣的事。
孩子有個“損友”
問:我們見過孩子交往密切的一個同學,真的覺得這個孩子不適合和我家孩子常常在一起相處,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韓梅
答:首先,無論如何,不要讓孩子在同學面前丟臉,傷害他的自尊心。假設今天你們正好碰見他又和那個你們不喜歡的同學在一起,你們一定要不動聲色,和氣地和那個同學打招呼,千萬不能板著臉,甚至責罵他。
對孩子只強調事實,不要憑感覺。“你又不認識他,你怎么知道他是壞孩子?”這是孩子最常對父母喊的一句話。是啊,誰會喜歡別人批評自己的好朋友呢!所以,父母說出禁止自己孩子與對方玩的理由時,一定要舉出實際例子,只強調事實,不要有人身攻擊,也不要說:“反正我就是不喜歡那個孩子,看了就討厭!”或者“看他那個樣子,就知道不是好孩子!”而應該說:“我不喜歡他對待學習的態度!”或者“我擔心他的不良飲食習慣會影響你!”
不妄下斷語,先聽聽孩子怎么說。允許孩子說出自己交朋友的理由。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借此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以及他渴望從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二、給父母一個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并說服他的機會,并借此讓他知道真正的好朋友是什么樣的;三、增加和孩子的互動,讓他明白父母并不只是一味地阻止,而是用開放的心態和尊重的態度來討論這件事的。
前言:
早期一名著名的足球明星被媒體采訪中問到,對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期望,這位足球明星很簡單的回答了記者“希望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相信這個回答是大多數中國家長都沒有想到的,大多數的中國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并不會教育孩子要學會善良,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善良是多余的。
難道一個人擁有善良真的沒有意義嗎?如果你是這樣認為的,那就錯了,善良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價值,然而,在中國的教育當中,善良的本意已經被抹掉了,而且很多家長認為善良是多余的。大多數的中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是“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期望,卻很少有家長教孩子去做一個善良的人。其實善良非常的簡單,就是與他人相處的時候,對別人表達關心。家長在教育孩子要懂禮貌等方面,這都是需要孩子擁有善良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教會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卻要孩子擁有其他的能力,這也只是空想罷了。
我們經常能夠遇到中國的家長是這樣處理事情的,孩子上幼兒園,回到家后哭著對家長告狀,說班級一個同學故意打自己,家長反過來孩子:“自己有沒有還手”,孩子的回答是沒有,家長對孩子教訓中說到“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就要還手,如果輸了,要回來檢討,打贏了,也不用回來告狀了。”相信這樣的現象在中國非常的普遍,這種處理事情的方式很簡單,就是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不還手以后還會受欺負,所以,不能太善良。
但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對上述案例中的孩子及家長處理事情的行為進行了分析,如果大多數的家長都是這樣處理事情的,對于孩子的未來成長是不利的。孩子在慢慢的長大的過程中,性格會很自私、而且脾氣暴躁等,這對于孩子良好的品格養成非常的不利。孩子階段正是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總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這樣就會發生沖突,像這樣的情況屬于正常,家長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只想著讓孩子不吃虧,否則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大多數的家長都很著急,一旦發生孩子之間的口角等沖突,家長就會教育孩子要還手,甚至有的家長會在教師面前這樣教育孩子,家長們卻不知道,孩子與成年人并不同,他們更應該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尤其是要教會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樣才更利于孩子的未來發展。
很多人對“善良”的理解就是這人心特別的好,不會做不利于別人的事情,所以,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就是以不會做不利于別人的事情為出發點,其實,善良是寬泛的,不只是這幾點。例如,由于一些孩子被家長特別的溺愛,與別人相處的時候態度很不好,大多數的家長不會想到這與善良有關系。然而,如果一個人各方面表現的不溫柔,這對于別人來說是一種傷害,這已經屬于不善良的范圍了。有些人由于受到別人不公平的對待,就會想著報復別人,這樣的行為是惡意的,已經違背了善良的底線。因此,在對孩子進行善良方面的教育時,應該全面的發展,讓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
一、盡早教孩子樹立善惡標準
要想孩子沒有惡行,就要先讓孩子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善的行為,什么樣的行為是惡的行為。我們首先要告訴孩子傷害別人的事情,比如打人、罵人、破壞別人的物品、破壞自然、抨擊別人,都是惡的行為。而愛護自然、尊重他人、愛護別人的名譽和物品、盡可能地給別人帶來快樂,都是善的行為。
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要不斷地提示孩子什么樣的做法是善的,什么樣的做法是惡的。當孩子有了善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可以對他說:“你做得很對!”當孩子有不善良的行為的時候,我們要對他說:“你不能這樣做,這會讓別人很難過!”
我記得有一次,一個女孩在外邊玩的時候,一位老奶奶不小心踩到了她的裙子,她立刻扯著嗓子喊:“長沒長眼睛啊?”媽媽聽到了,對她說:“奶奶老了,眼花了,不是故意的。你這樣大聲很不禮貌。你應該說,‘奶奶,您踩到我的裙子了。’快跟奶奶道歉!”女孩眨巴著眼睛說:“奶奶,對不起!”當孩子有不善良的行為的時候,我們給孩子指出來,并教會孩子正確的做法,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善行,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教孩子對人態度溫和
善良有一個最為重要的表現,那就是性情、態度、言語等要溫柔和平。那些挑的、找茬的、傲慢的、冷漠的話語,別人聽起來都會不舒服,都會帶給別人不好的感覺,所以都是不友善的。而禮貌的、溫和的話語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我們從小就要教孩子對人態度和善,即使生氣的時候也不要發火,而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什么樣的分歧,都應試圖通過溝通的方式來解決,而不是發脾氣,這樣有利于孩子養成溫和待人的習慣。
三、常帶孩子做善事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最柔軟的部分,這是善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我們帶孩子去接觸窮苦地方的人、命運悲慘的人、生病的人、遭受意外傷害的人,都能激發孩子內心深處的善良。我們對這些人慷慨地出手相助,表達的是我們對弱勢群體的一種態度,而這種態度就是善良的態度。孩子習得這樣一種態度,就是在學著做一個善良的人。巴喬說的“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善良的人。”這句簡簡單單的話,道出了人生最樸素的真理:如果你不是一個善良的人,那么,所有的知識能力和抱負,對這個社會也沒有什么好處。
結束語:
愛,是對人或事物有深摯的感情。它的反義詞是“恨”,對于現代人來說,可以解釋成另外一個詞語“涼薄”,就是沒有深摯的感情,對任何事情都比較冷淡,是不利于個人情感發展的,也是人們社會性發展不完整的一個表現。現在的孩子不缺乏周圍人的愛,卻很少寬容、謙讓,也就得不到他人的友情、信任,原因就是他們不懂得“愛”,因此,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做一個善良的孩子,才更利于孩子的未來成長。
參考文獻:
[1]段麗娟.如何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2).
[2]李香梅.用愛撥動孩子的心弦[J].寧夏教育,2015(04).
一、入園
新生入園的哭鬧問題是家長很煩惱的事情,這時候引導幼兒讀入園兒歌:“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叫聲老師好。”“太陽出來笑,小朋友們上學校。見了老師問聲好!見了同伴把手招。講文明、懂禮貌,我們都是好寶寶。”這些簡單易懂的兒歌不但可以穩定幼兒情緒,有效緩解焦慮,還能使幼兒很快適應集體生活。
二、晨間活動
晨間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開始,開展得好,能使幼兒精神飽滿、情緒愉快地開始一天的生活和學習。為了保證晨間活動中幼兒的安全,我們常用兒歌的形式來提醒幼兒注意游戲規則:“戶外接受陽光照,小朋友們興趣高,必要準備要做好,自我保護更重要,高高興興玩游戲,遵守規則不亂跑,安全鍛煉長本領,身體健壯發育好。”幼兒在兒歌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活動的規則。
三、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如果教師采用“填鴨式”或“滿堂灌”的方式告訴幼兒上課應該怎么做,效果肯定不佳。為尊重幼兒個性,營造寬松的活動氛圍,關鍵時候兒歌又可以幫上忙了,“老師說話認真聽,小耳朵,豎起來,小眼睛,看老師,舉小手,學老師。提出問題多動腦,舉手發言懂禮貌,回答問題聲音響,學會傾聽才真好。看誰上課表現好?一、二、三,我最好。”幼兒在兒歌中自然而然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游戲活動
游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了,但是如何讓孩子在游戲中遵守相應的規則也是老師頭疼的一件事。單純的說教孩子們往往當成耳邊風。在寓教于樂中我們把每個游戲的規則用圖文并茂的兒歌形式,貼在各式形狀的KT板上,展示在每個區域活動醒目的地方,讓幼兒一目了然,既能美化環境,又便于幼兒掌握。
如,語言區:“小書輕輕拿,一頁一頁看小書,看完輕輕放,來去都要靜悄悄。”
美工區:“小剪刀,頭尖尖,小朋友,要注意。別讓它,傷自己。膠水折紙橡皮泥,用完之后整理好,人人夸我好習慣。”
益智區:“不爭搶,不打鬧,哪里玩的哪里放。遇到困難,動腦筋,同伴協作真開心。”
建構區:“小小積木真奇妙,隨意拼搭成形狀。小朋友們要注意,積木別放嘴里咬,小心細菌鉆進肚。游戲材料共分享,構建好了要愛護。游戲完了放放好,該放哪呀就放哪。”
理發店:“先洗頭后吹風,先剪頭發后整理;人多不要相爭吵,先來后到排好隊。”
超市:“超市東西真豐富,想買什么就什么;去前記得領好錢,要買的東西算算好。”
小吃店:“小吃店啊真熱鬧,小朋友都來了;人多時候要當心,不推拉,不踩踏;大家都來排排隊,養成文明好習慣。”這些膾炙人口的兒歌,能使幼兒自覺地遵守各個游戲規則。
五、盥洗進餐
幼兒園的生活活動是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有序、科學、合理的生活活動,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培養幼兒良好的盥洗習慣,我們在洗手池前用圖文并茂的兒歌時刻提醒幼兒應該注意的事項:“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換只手,再搓搓,沖沖沖,沖沖手,沖沖沖,沖干凈,關上龍頭甩三下,一二三。”兒歌既引導幼兒掌握了正確的洗手方法,又杜絕了幼兒浪費水的現象。
午餐前的安靜活動,可以用兒歌來進行餐前教育,以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小朋友,準備好,吃飯時間就來到,一口飯,一口菜,細細咀嚼慢慢咽,嘴里有飯不說笑,追逐打鬧更不要,飯后擦擦手和嘴,收拾碗筷習慣好。”兒歌在提醒自主、文明進餐的同時也增加了幼兒的安全意識。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規范與準則,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道德修養的外在體現,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美稱,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說法。如何將禮儀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不是單靠幼兒園教學就能成功的,還應融入日常生活中。
一、爭做文明禮儀生,培養禮儀教育的意識
幼兒入園、進餐、睡眠、游戲等一日環節中,包含著大量的禮儀教育契機。幼兒園可以針對每個環節從幼兒、老師、家長入手制定禮儀目標,確立指導策略。如幼兒園可以將晨間接待活動作為展示禮儀教育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讓禮儀寶寶身穿園服,肩披綬帶,端莊挺拔地站在幼兒園門口兩側,微笑著迎接每一位幼兒和家長,一聲聲“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燦爛的笑臉,不僅給擔任禮儀寶寶的幼兒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給入園的每一位幼兒與家長帶來舒心,營造出和諧、溫馨的氛圍。
二、晨間活動,促進幼兒禮儀習慣的養成
晨間談話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有效途徑,還是幼兒和教師心靈溝通、情感交流的好機會。晨檢時,幼兒體驗和學習講衛生、懂禮貌等文明禮儀,禮儀教育也在這些不經意的問候和微笑中得以滲透。時間長了,家長和小朋友都能主動地相互問好,幼兒能自覺地向老師行問候禮,此班與彼班的幼兒也能愉快地互致問候。
三、通過教學活動,鞏固禮儀教育
在進行禮儀教育活動時,教師應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例如,在故事《小熊請客》中,老師引導幼兒,當小熊請好朋友分享食物時,朋友們要對小熊說“謝謝”,小熊要說“不客氣”。這樣幼兒就在輕松的表演活動中學會了一些禮儀知識。在戶外活動滑滑梯時,孩子們你爭我搶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幼兒玩的興趣,要求幼兒“上下請排隊”;玩蹺蹺板或木馬時,讓幼兒學會等待,別人玩著時,自己想玩就要說“請給我玩一下”“謝謝”等。在角色游戲中,創設娃娃家、小醫院、小超市、理發屋等,使幼兒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如何與他人進行交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練習使用文明禮儀用語。
四、創設豐富的環境,營造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我國古代對此就有精辟的論述,如“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培養人才要重視環境的選擇。比如,可以在幼兒園大廳的墻面貼上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等。在班級墻面環境中,開設禮儀特色板塊,結合階段禮儀重點,定期更換內容:故事、兒歌、圖畫,幼兒自己對禮儀進行詮釋的作品。另外,還可以在活動室內定期投放禮儀方面的書籍,如“孔融讓梨”等,讓幼兒在閱讀的同時,感受角色榜樣的引領,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無聲傳達文明禮儀的精髓內涵。
五、培養孩子禮儀必須從家長做起
學期開始,一群互不相識的孩子聚集在了一起,面對陌生的環境,你看我,我看你,想說又不敢說,有的干脆哭了起來。這時,情境游戲往往能起到“扶梯”的作用。自我介紹式的“猜猜我是誰”“打電話”“找朋友” 等游戲,往往能使孩子打開話匣子,與同伴有話可談,從而消除幼兒之間的隔膜。
事實上,情境游戲還能使幼兒掌握交往用語。組織“圖書館”“玩具店”“大家一起玩”等情境表演游戲,不僅能使幼兒邊看邊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再見等),還讓幼兒實際模仿了交往的模式和方法。
二、利用教育活動,為幼兒交往供平臺
教育活動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育活動要注重綜合性和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結合平時幼兒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利用教材進行具體設計。如幼兒在學習“沉浮現象”時,教師提供給幼兒一些石頭、木塊、塑料泡沫、小瓶、紙等,讓幼兒分組實驗,討論哪些東西在水里會沉下去、哪些能浮上來。小朋友們邊說邊做,有了新發現就相互討論,如果都不會就一起想辦法。這樣一節課下來,孩子們既學會了知識,又進行了交流,培養了自己與同伴分享喜悅、共同克服困難的品質。
三、利用角色游戲,為幼兒交往搭好橋梁
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也是相互交往的好方式。可以讓幼兒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體驗他人的感受。比如:教師在帶孩子參觀醫院、超市、銀行、菜場后,可以在活動室設立“醫院”“菜市場”等模擬區域,擴大幼兒的活動空間。通過師生、生生、幼兒與區域環境的互動,讓幼兒逐步了解和掌握社會行為規范,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同時學習到不同角色間的交往方式。如“娃娃”與“長輩”的交往、“醫生”與“病人”的交往、“營業員”與“顧客”的交往等,孩子們在你來我往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從而可以提高交往的技能。此外,幼兒在游戲中扮演各種角色,可逐步了解角色的特點與職責,從中知道社會交往的行為準則,進而增強同情心和責任感,養成樂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例如:“公共汽車”的售票員會把“爺爺”“奶奶”扶下車,“營業員”會主動說“請、謝謝、再見”等禮貌用語。隨著一些主題活動的不斷深入,孩子們的交往能力、規則意識、合作意識、語言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四、結合日常活動,為幼兒交往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