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2 10:52: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2高中政治教師在氣質上要有足夠的靈活性靈活性,主要體現了高中政治教師的靈敏度,應變能力。政治課程通常意義上都是枯燥的、乏味的,那么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個性特征,將政治課程變得生動有趣,使政治教學不再是死板的傳遞信息,課堂上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的對待政治課程和課堂選擇項目的完成,建立完善的、全面的課堂評價體制,可以對全面進行課堂表現的評價,比如對專業技能掌握程度的評價、上課是否態度認真進行評價以及其他一些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對其不好的行為達到約束和管制的作用。對于每一堂課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及時的總結歸納,從而對學生上課過程中表現的優點加以肯定和鼓勵,對其課堂表現中出現的漏洞或者不好的影響加以改正,從而不斷完善高中政治課程教學高效教學目標的實現。
2.高中政治教師個性特質要求的激勵方式
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需要的兩種特質就是實踐性和靈活性,因此為了提高政治教師這兩種特質的要求,從而必須制定和培養對應的激勵方式。
2.1從政治教師自身出發,它具有很多的社會責任性和公益性。教師承擔著培養祖國棟梁之材的職責,教師的教學擔負著未來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促使教師不斷地加強自我發展,去鍛煉自己的實踐性和靈活性。
2.2學校要求教師認識到這兩種個性特質的重要性學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督促著教師充分認識到這兩種個性特質的重要性,那么由認知帶來需要,需要就會產生冬季,動機就是行動的動力。
2.3學校對教師的這兩種個性特質的具體考核既然實踐性和靈活性這兩種個性特質對于高中政治教師來說非常必要,那么學校可以將其列入教師的日常考核之中,這樣就會促進教師加強實踐性和靈活性這兩方面特質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努力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地改善教學方式,形成最好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質量。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分層教學不僅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要使每個學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在進行政治課的教學中,難以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中,還存在這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大大的阻礙了分層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實施,其主要為:第一,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許多高中雖然在政治課的教學中采用了分層教學模式,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分層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此外,還有一些邊遠地區,由于交通信息條件的落后、缺乏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使得新課改的思想難以深入到每一個學校中去,從而阻礙了分層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實施。第二,對分層教學的理念理解不全面。分層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與傳統的教學有許多的不同之處。一些高中雖然在政治課堂上采取了分層教學模式,但是對分層教學模式的認識上還存在著許多的差異。如在教學中,過于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過于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忽視了教學效果以及對學生政治素養的培養等。此外,教師對分層教學理解的偏差,還會使得分層教學產生不良的后果,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升反降,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第三,教學體系不健全。由于分層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所以許多學校對分層教學的實施主要還停留在教學理念上,并沒有建設處一套規范的教學體系來。此外,分層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由于學校教學體系不健全,在教學中只是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進行差別性的教學,這樣并不能從根源上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課堂的學習效率也不會提高。基于上述問題,就如何使分層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根據不同的學生,分層設計學習目標
分層設計學習目標就是為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獲得知識,得到發展。高中政治課堂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設計出一套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目標,而在學習目標的設計中,教師則要在同教材、同進度的前提下,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設計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一刀切”的行為,不能將問題設計的過于簡單,要讓較為優秀的學生感覺到目標還在身后;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設計的學習目標如果太難,則會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要注意的就是,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不能單純的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劃分標準,而是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合理的分配學生。一般的,我們在進行分層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三個層次,對學生進行分層后,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隔一段時間對學生的層次進行重新劃分,保證學生的發展。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后進生在學習這一節時,只需要記住和理解四種消費心理和四大消費原則的內涵以及對四種消費心理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中等生,則需要在掌握C層學生學習目標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消費原則,并用所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費行為;對于優等生來說,則在掌握其他層次學生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還要在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要做到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尊重全體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全體學生,從而進行分層教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優等生來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則要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在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進行適當的放手,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一來,不僅尊重了學生的個體發展,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進一步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節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在上課之前先對學生家長的職業進行一個簡單的調查,根據學生家長的職業設計教學,并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知道父母為了能夠讓自己過上好日子付出了很多,教育學生要好好學習,孝順自己的父母。其次,在課堂提問中,教師也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則讓他們來說一說父母是怎樣辛苦的工作的,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則可以讓他們用所學知識對不同的勞動者進行分析,這樣一來,學生有話可說,課堂氣氛也活躍了起來。
3營造具有生命力的政治課堂氛圍
對于高中政治教師來說,要想上好政治課,最重要的是要營造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政治課堂,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課堂中充分的展示自己。首先,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讓學生在公平、民主的課堂中去學習知識。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展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來。如,在上《在文化生活中選擇》這一節的內容時,可以在提前一周布置下去“怎樣的文化生活才是最有價值的”這一問題,并對討論的范圍和步驟進行規定,讓學生通過討論和查閱資料等來對這個問題進行初步的研究。而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則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分組進行討論。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查閱資料和互相討論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結語
總之,素質教育要求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現階段高中政治教學也已經逐漸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分層教學。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分層教學將會廣泛的運用于高中政治教學中來。
參考文獻:
首先,教師應該對高中生進行組織和分配,利用班級黑板進行時事政治板報設計。設計的主要年內容包括近期國內外大型事件,例如: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三次會議的舉行、朝核問題、MH370失聯問題等等。通過這一方法和手段能有效讓學生把握所學的時事政治內容,并較好的就教材展開系統全面的分析。另外,還可以通過舉行時事政治競賽和演講比賽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時事政治學習和探究能力。
(二)導入時事新聞加深學習印象
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可知,課堂中對時事政治的引入能積極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懷,也在主題教育中提高感情基礎,這也在時效性上給予政治課充分的肯定。在針對時事政治的實際教學中,教師首要做到的是導入國內、國際大型事件,繼而引入課堂內容,比如:我國現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問題,使同學們利用政治、經濟以及哲學等眼光和思路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由此,可以讓同學們了解最新社會動態,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材滯后、枯燥的缺點。
(三)作業與練習中引用時政材料
政治課堂作業或練習能夠有效輔助學生鞏固知識,但要注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在此情況下,教師應該在教中深入練習,合理帶領學生在政治理論的基本前提下,進行對知識的分析和理解并充分挖掘政治內涵。由此,不但能鞏固政治的基礎性知識理論,而且還能引起學生對時事熱點的關注,準確把握時代規律和特征。充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現理性與感性的有機統一,更可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
二、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發高中生政治知識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激發他們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實現極佳的教學氛圍和效果,一般而言,現今的會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以及好感,可以把新穎、新鮮的事物引入課堂,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夠讓學生會作出自己的分析,還能使學生相互間實現評論,進而準確、全面、系統的進行討論和分析,實現良好的課堂氛圍和課堂效果,這也對學會生的總結和歸納知識點最為有力。
(二)有助于轉變高中傳統政治教學觀念
一般而言,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能對有效轉變傳統政治教學課堂模式,實現全新的政治教學極佳效果。新課改下的高中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傳遞的主要對象,而已經演變為課堂教學的新主體,由此以來,就要教師在公平、平等、開放的政治教學環境下,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愛好和學習興趣并予以激發,系統合理的引導學生體驗和觀察社會生活,從而不斷提高中生在面對各項問題中的判斷能力,積極把改變高中傳統政治教學觀念引向深入。
(三)有助于高中政治教學的時效性
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具體可表現為以下三點:第一,合理的引入時事政治能完善教材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在利用教材內容和方法解決對時事政治的基本問題,并使教材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和抽象化,更加便于學生理解。第二,將時事政治引入到實際教學課堂中,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引和幫助下作出思考和判斷,能延伸課堂、豐富知識以及提高學生愛國情懷。第三,時事政治的引入和運用,能使學生在繁忙的學習過程中對社會事件進行關注,有效防止學脫離時代軌道。
引言:
自多媒體輔助教學以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化課堂逐漸構建完成。尤其是近兩年來出現的微課,更是為教學帶來了新的氣象。對于微課程的研究,不僅是國外學者,也包括國內學者和一線教師。尤其是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更需要探索實踐中的微課程模式,構建微課程運用的長效機制,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微課程改革簡述研究
微課程,需要從微課程的內涵與特點入手。
1.1微課程內涵:
微課程是“微型課程”的簡稱,是一種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而做出的短小精悍、集中解決問題的在線視頻課程。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進一步把微課程定義為: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
1.2微課程特點:
微課程,顧名思義,是微型的課程,無論是教學內容方面,還是教學時間方面,都是有一定限制的。(1)時間短:一般而言微課程是控制在10分鐘之內,大多微課程在6、7分鐘上下,相對于普通課程而言,是時間偏短的。(2)重難點突出:微課程都是為了解決某一個知識點而進行的課程片段,因此相對而言其重難點比較突出,更為對癥下藥,效果也更為鮮明。
2高中政治教學的微課程改革方法
針對高中政治教學而言,微課程改革應該堅持改革傳統教學理念,加強教學重點突破。
2.1改革傳統教學理念
(1)“以教為本”轉向“以學為本”:
傳統的教學都是以教為本,尤其是政治課程,更是主要運用“填鴨式”教學,教師在講臺上講述政治知識,很少跟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太了解,這樣就會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很顯然,這種教學方式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也與微課程相悖離。因此,高中政治微課程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傳統的“以教為本”轉向“以學為本”,側重于激發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探索精神。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將時間交給小組,讓學生在看完視頻之后就某個點進行討論,并結合生活實例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通過合作,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同時又能夠準確把握所學政治知識。如,在市場經濟的相關教學單元,教師開展了“如何規范市場秩序”的微課,在微課中就市場秩序和市場競爭規則進行了探討。在微課程視頻播放完成之后,教師沒有直接教學,傳授知識點,而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就“如何規范市場秩序”這一問題展開自己的思考,進行討論,并且進行互動。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小組內派出代表總結本組的意見,進行總結陳述。對于小組的總結內容,教師應該委婉指出其中的錯誤之處。對于小組討論的正確部分,教師應該予以肯定。
(2)“知識中心”轉向“素質中心”:
微課程應該涵蓋什么內容?是課本上固定的知識點、定義、法律條文呢,還是案例、現實問題的解決辦法?筆者以為,高中政治微課程應該拋開固定的知識點,尋求學生能力與素質的提升方法。如何在微課程中刺激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發散思維,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達到一段時間的微課程學習之后能夠提高相關的素質與能力。
2.2加強教學重點突破:
由于微課程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來進行的課程展示,而其所涵蓋的知識點往往就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此,在開展微課程時,教師需要從突出知識要點和進行重點講解兩個方面著手。
(1)突出知識要點:
微課時間較短,如何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效果呢?這就需要我們突出知識要點。例如,教學《神奇的貨幣》時,由于這節內容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可以重點突出貨幣的意義、貨幣的兌換、匯率等內容,利用形式新穎、內容突出的微課程,達到突出知識要點的作用。
(2)進行重點講解:
對于重點問題,教師還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例如,學習《神奇的貨幣》時,微課視頻播放完之后,學生對于貨幣的本質和發行了解得并不是特別清晰。這個時候,教師便可以向學生提出這兩個問題:1.貨幣的本質是什么?2.國家能不能想發行多少紙幣就發行多少紙幣?要求學生進行討論。討論之后教師總結,重點講解,突破重難點。
3高中政治教學中微課教學的難點
對于教學改革而言,微課程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的嘗試和革新,將有利于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和推進。但是由于產生時間并不長,微課教學也存在著一些經驗方面的欠缺和資源方面的不合理。比如,很多教師并不擅長運用微課,也不擅長選取資源,就會導致微課處于尷尬境地。對于這些,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
4結語
信息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尤其是在教育教學領域,信息技術的推廣更是功不可沒。微課程教學作為信息時代的副產品,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輔助和補充。一切新事物的發展和成熟都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中間過程肯定伴隨著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困難,微課程也是如此。但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我們還需要在堅定微課信念的同時,加強對微課的研究和對高中學生的研究,以及加強對高中政治學科的研究,最后進行綜合與交融,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祝智庭.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7).
二、探究能力的培養
探究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這也是探究式教學在展開時最為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想要在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中深化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教師要有意識的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們對于具體問題的分析與探究,要讓大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來不斷深化自己的這方面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從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平時對于生活的觀察中來解決相關的問題,這種方法有著較好的實踐意義。這不僅在于高中政治課程中很多教學知識點都和生活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這樣的方式也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展開對于問題的分析,這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將會是很積極的推動。在學習《個人活動和社會發展關系》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們循序漸進的展開對于“個人成長的社會條件”“、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辨證關系”“、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影響”這幾個問題的探究來逐漸展開教學,學生通過自主的探討問題,并且從許多資料中總結相關規律來深化對于教學內容的認識。現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要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探討、研究和改革,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其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政治思維能力。這些都是探究式教學可以收獲的教學成效。
二、打造主題情境的必要性
1.有利于創建緊湊的課堂教學結構
在教學中,教師已普遍認同情境教學法,將情境大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但在具體教學中往往是每點一境———每一個知識點都設置相應的情境,以致一課多境。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跟隨情境的變化而轉移,無法聚合對課程知識的關注以及清晰地把握知識結構體系。這種零亂的課堂結構同時也是很難深入與欠缺張力的。
2.有利于打造學生全面的思維方式
現代思維方式要求學生既具備發散思維,又具備聚合思維。所謂發散思維是指以問題為中心的擴散性的思維模式,具有多向性的特點,如政治教學中常見的“一題多解”、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的就是發散思維能力。而聚合思維則與發散思維相對,是把多向性的思路聚集成一個焦點的收斂性思維方式,從不同源頭、不同角度探求出一個正確答案。如高中政治標準化考試中的單選題,就是對聚合思維的應用。而主題情境教學在主題的選取上,先要經由發散思維對周遭的時事熱點問題進行關注,再經由聚合思維進行篩選;在情境問題的解決上,往往先由發散思維廣泛獵取可能涉及到的學科知識,在此基礎上運用聚合思維歸納出正確的結論,充分展現了兩種思維方式的整合。
3.有利于培養學生剖析問題的能力
縱觀近年的各類考試題型,無論是出題方向還是具體解題要求已不再過多地關注知識的記憶,而是關注關鍵信息的篩選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而現實生活中也處處充斥著“高分低能”甚至是“低分低能”的現象,在很多學生的意識中,在學校所學的學科知識是“形而上”的,與“形而下”的、真實的生活之間不構成聯系,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尤其面臨這樣一種尷尬:據筆者所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問卷》統計顯示,起初僅有5.56%的學生會經常使用所學的經濟、政治等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運用主題情境連通學科知識和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形成自覺運用政治學科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
三、主題情境探究教學的實踐操作
1.聯系社會生活選取主題
“主題情境探究”的核心就在于“主題”,因此,如何選取一個能夠引領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題尤為重要。實踐發現,在與自己聯系密切的情境中體驗現實生活中的疑惑,尤其能引發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因而主題的選取應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基點。且高中生的一大心理特點是求知欲旺盛,對新鮮事物存在天然的興趣趨向,因而確定主題時材料的新穎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經濟生活”第九課第一框題“市場配置資源”的課堂教學以探討品牌眼鏡店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獲利的問題作為主題。這一主題集社會關注度高、與學生生活關聯度高等優點于一身,因而雀屏中選。
2.把握知識脈絡取舍信息
確定主題后,由于可收集到的與主題相關的材料較多,為避免造成信息的堆砌,必須對其進行取舍。我們認為信息呈現的目的是為了達成知識目標,因而在取舍信息之前須對教材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和把握,明確教學重難點,厘清知識的邏輯關系,清晰教材的整體思路和所有表達的意圖。如設計“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課題時,考慮到該課題主要考查的知識目標是勞動和就業的意義、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及其形成原因、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策略、正確的就業觀、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等,為使主線明晰,舍棄了東莞“民工荒”、馬克思論勞動等題材,改以財會專業大學畢業生齊齊的就業波折,使選取的信息緊緊圍繞該主人公經歷變化所涉及的知識點。
3.選取呈現情境的合理方式
篩選出一個好的主題只是第一步,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注意選擇呈現情境的合理方式。在情境引入部分,是文本引入還是多媒體引入,是敘事引入還是播報引入;在情境推進時,是文字推進還是音頻、視頻推進,是學生活動推進還是教師主導推進;在歸納總結部分,是表格總結還是知識網絡總結,是學生歸納還是教師總述,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自身特質和學生情況來提前思考、設置。如在“市場配置資源”一課中,考慮到執教的高一2個班學生的文字解析能力較強,而本課內容又與生活聯系密切較易理解,因而在情境引入的部分采用圖片和文本引入;在情境推進時采用視頻展示的形式,讓學生解構視頻中涉及的市場信息;而在課后布置探究任務時采用圖片展示的形式,讓學生結合這節課所學的相關知識為我市品牌連鎖眼鏡店的健康發展寫一份發展計劃書,實現了“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新課標要求。
四、高中思想政治課主題情境探究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關于教學設計的空間
主題情境最大的好處是情境的整體化和系統化,避免零碎之感。但過分強調主題性,圍繞一個主題統編情境,還要注意課程知識體系與情境主題之間的邏輯銜接,往往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有掣肘之感。因而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應避免機械生硬,其他有益于課程的形式和素材也可適當選用。
2.關于學生活動的形式
主題情境教學在實施中易使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過分注重情境的編排,在其邏輯性和合理性上花費大量的工作,重預設而不利于激發“生成”。特別是在學生活動的設計上,往往流于“師問生答”的單一問題教學模式。雖說好的問題往往能給予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但若一旦淪為“滿堂灌”,則極易造成學生的思維疲勞,使課堂氣氛活躍不再。鑒于此,教師應引入大量的學生活動方式,如演講、播報、現場調查、即興辯論等,既可以活躍課堂,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歸納、演繹、表達等能力,同時也是對“能力立意”的新課程理念的踐行。
二、銜接關聯點提問
“溫故而知新。”高中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需要對舊知識進行復習,以此來支撐新知識講授的順利進行。知識是相融層層深入的,高中政治課的知識同樣具有相融性,一個新問題的解答往往要借助于舊知識,讓學生在已知的領域里尋找問題答案,同時提出問題與疑問。在講授新知識之前,教師要緊抓新舊知識的內在必然聯系,尋找從學生新的認知生長點,設計出導向性的問題,使新舊知識間滲透、遷移、升華,讓每一堂政治課都相互銜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和思想觀。
三、優化教師課堂反饋
新課改提出的“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理念是轉變課堂教學的關鍵,思想政治課更要注重教與學的平等。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對教學觀念進行更新,轉換教學思路來適應新需要。而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教學問題。比如教學觀念的更新不夠快,教師容易忽略基礎薄弱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生們的潛在能力沒有得到挖掘,缺乏關注,長期下來會使這部分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而且教師沒有深入理解教學大綱和新課程,即使高中政治課程進行了新課程改革,也沒有真正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其教學方法依然沒有完全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教師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來應付統考與高考,沒有太多精力學習新理論。也有的教師固步自封,沒有跟隨時代變化的腳步去更新教育理論知識,沒有對學科前沿的發展情況給予足夠的關注。另外,有些教師的權威意識過強,都習慣在課堂上將標準答案給學生,沒有擺脫定勢思維。
2.教學方法分析教師要對教學觀念進行革新,還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轉變。
而依然沿襲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師無法對課堂進行有效控制。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即使以學生為中心,也依然過于注重課堂講解,學生的被動地位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而且教師們注重教材的理論講解,教學理念的使用缺乏創造性,沒有對新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
3.教材理解分析
高中政治新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但是卻沒有對知識與知識之間進行良好的過渡,缺乏緊密聯系與較強的邏輯性、嚴謹性。教學中的圖案、案例等沒能清晰地表達一些理論。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智慧去對有限的文字表達的知識進行透徹的講解。但是新課程的內容太簡單、太理想,雖然有創新意義,卻沒有考慮到高中學生們有限的學習時間,無法進行太多的探究活動設計等方面的學習。
4.教學反思分析
在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中,教師們缺乏對教學進行反思的良好習慣,沒能對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進行全面性的審視與總結,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
二、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困惑解決對策分析
第一,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建立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高中政治新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教師應該將政治學科、社會實踐與其他學科知識等方面進行有機聯系,也可以增強知識綜合性。新課程要引導學生們去多想、多記憶與回憶、多動手,多討論,激發他們的興趣,引導他們去對政治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從而培養其良好的解題習慣與解題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改進。第二,教師不能再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要使得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比如互動式、討論式等。教師的教學思維不能定勢,要靈活變通,引導學生們去積極主動地探索政治問題,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鼓勵他們勇于發表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要改變將標準答案給學生的習慣,盡可能讓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多實踐。第三,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身文化修養,爭取做一個更加優秀的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對新理論進行不斷學習,從而對現代多媒體教學方式與學生心理學等方面進行掌握,保證教學質量。而在學校方面,應該為教師們的學習提供條件與機會,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進修等。第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們去轉變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去自主思考、探索、學習,從而發現新問題。當學生們發現新問題時,教師們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嘗試解決,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適當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探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也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中學政治課教師非常關心和必須面對的問題。尤其在今天,中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面貌和心理素質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更給思想政治課教學增加了難度。從學生成長方面來說,政治課確實起著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恰當引證,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大家也許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政治課教學就是老師教條條,學生背條條,是激發不了學生興趣、激活不了學生思維的,當然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而要激活學生思維,增強教學效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寓教于樂”。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寓教于樂”活動,使學生感到無比的樂趣,能夠在輕松愉快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如用學過的知識組織辯論會、演講會、故事會、哲學小漫畫創作展評、社會調查等。尤其是辯論會和哲學小漫畫創作展評非常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極高,一開展這樣的活動,笑聲此起彼伏,學生收獲很大。由于政治課以其深刻的理論內容涵蓋自然、社會、人文各個領域,這就要求教師應有多方面的知識素養,要廣識博覽,取精用宏,恰當引證,才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如在講授”資本主義民主選舉的虛偽性和欺騙性“時,向學生朗誦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的一首短詩:“要想當美國總統/需要有一種多么好的耐性/逢人拍肩裝熱情/嬰兒臉蛋親又親/初選會上假惺惺/如醉如狂募美金/火車旅行站站停/到處演說念選經/電視廣告頻露臉/天花亂墜獻殷勤。”通過這首短詩,學生對資本主義國家“選舉”鬧劇便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而報以一陣嘲笑。如果沒有這首短詩的形象描述,僅靠教師抽象的講述恐怕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再如在講述辯證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時,朗誦一首西方人的短詩《釘子》:“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鐵蹄壞了一只鐵蹄/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國家。”幾乎不費口舌,就能使學生對這一哲理豁然貫通,而且印象深刻。在這方面,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警句格言、寓言故事都可加以擷取,供我所用。同時,也可以運用直觀教具,如:電影、電視、錄像、錄音、投影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一切視聽感覺,使抽象的知識盡可能地具體形象、生動,這樣可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內驅力。如講初一《思想政治》“孝敬父母”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先放《常回家看看》這首歌,在歌曲所營造的氣氛中開始本堂課。又如講初二《法律常識》時,教師可放一些案件審理的錄像,學生根據錄像的內容用已學過的知識解開謎團。同時通過對具體案件審判過程的觀看,使學生對法庭的環境布置、合議庭的組成、法庭審判的程序等整個審理過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并在法庭審理錄像播放結束后,讓學生和教師、學生之間一起就開庭審理的案件進行廣泛的討論,提出有關我國法律和法庭審理方面的疑問,這樣可以學到不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能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又能對學生進行生動的道德、法制方面教育。
二、立足教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應該看到:創新能力不是抽象的,更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一般能力”中升華而來的。特別是對中學生而言,他們處在打基礎的階段,根深才能葉茂,務實才能出新。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真正想提高一節課45分鐘的效率,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還要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需要教師吃“透”教材,加深理解。政治課是一門嚴肅的學科,來不得半點馬虎。在教學中一定要理清頭緒,深入理解,句句吃透,層層分清。如講“物質”這個概念,可把它劃分為以下幾層:(1)哲學的“物質”概念,不是其他學科對“物質”的解釋。(2)“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說明物質是第一性的,是客觀的。(3)“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說明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里“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不等于“已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它只表明意識能夠反映物質,不是意識已反映了物質。(4)“客觀實在”,是對實實在在的物質的具體形態的抽象和概括。分層理解的目的,是讓學生細細領會,這樣一個抽象難懂的概念就牢牢地烙印在學生的記憶深處了。再如有些學生在預習“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時,“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這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大惑不解。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可用電腦制作一個《拉力》的動畫,上課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的內容就是兔子、大雁和魚兒同拉一輛車,兔子在地上往前拉,大雁起飛往空中拉,魚兒往水里拉,大家都出了力,流了汗,但是車子沒有向前進。如果讓三只兔子都往同一方向拉這輛車,也出力、流汗,車子一定會拉得飛快。看完動畫以后,學生恍然大悟,都深深地被哲學的道理所折服。原來是當部分無序、欠佳、方向不對、目標各異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發揮,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然后還可因勢利導,比如就我國的“神舟”五號飛船載人成功這類事例,可向學生提出“飛船是一個人生產出來的嗎”?學生都清楚,這是千千萬萬個人團結協作、齊心協力、共同攻關的結果,由此,學生更能明白“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的真正內涵。同樣建設小康社會,也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這樣就能把哲學的道理嵌在了學生的靈魂深處。
2.進行問題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學,一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劃重點、學生背重點。這種粗放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處于被動地位,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有很大的阻礙作用,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如果想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就必須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積極性,而問題教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設計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設置一些科學合理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思維。例如,針對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現實中有哪些例子可以印證?讓學生帶著類似的問題去預習,或者通過網絡查取相關資料,這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3.進行互動教學
互動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是課堂教學能夠進行的必要前提。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組成小組的方式討論,教師在小組討論的時候適時參與,然后鼓勵他們取得的進展。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與學習基礎,平時多關心學生的思想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師生活動、生生互動有助于學生合作學習、互相啟發,從而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