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6 21:32: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學院學生工作思路,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招生和就業工作的開展是影響一個學院發展的基本要素,因此,完善招生和就業體系,解決其中所遇到的問題,具有其必要性。對于由專科院校上升為本科院校的呼倫貝爾學院來說,在招生上發生了很多變化,既順應了時事,又促進了學院的發展。本文主要從呼倫貝爾學院招生和就業工作思路的開展上進行闡述,并就其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呼倫貝爾學院;招生與就業;工作思路;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3-0248-02
呼倫貝爾學院是一所立足呼倫貝爾,服務內蒙古,面向全國的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是呼倫貝爾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學院努力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功能。自建校以來,呼倫貝爾學院在大力發展人才素質教育,改進學校設備,壯大師資力量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為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不僅如此,學校還致力于科研項目的研究,創造了許多富有時代意義的科研項目,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它作為育人的教育機構,秉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確立了“以人為本,人才興校,質量立校,管理強校,突出特色,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以“一實二高三強四會”為人才培養目標,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理、銳意創新、敢為人先”的校風,“愛崗敬業、為人師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的教風,“凝思礪志、善于學習、張揚個性、勤于實踐”的學風為引領,重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實現全面的人的養成。
一、招生與就業工作思路
(一)“專業志愿清”的錄取規則
就目前所有高校來說,“專業志愿清”的錄取規則是其最堅實的選擇。“專業志愿清”錄取規則是指按招生院校投檔比例的線上已經投檔的考生,由招生院校審核在符合其他條件的前提下,按專業志愿順序,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在專業招生計劃內擇優錄取的規則。對于“專業志愿清”,它既重視了考生報考院校的意愿,又最大限度地滿足考生的專業意愿,在兩者之間進行協調,促進了學校的長久發展。同時,它在錄取學生時,不僅要看他是否達到了本學校的分數線,還要充分考慮該學生的分數是否達到了他所填報的第一志愿的分數,這就要求學生在慎重選擇學校的同時,對專業的選擇也應加強重視。
雖然“專業志愿清”是目前高校的基本招生規則,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一,首先必須保證分數的達標,才能進行學院提報,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許多具有專業知識的學生的發展。我們知道,高考存在很大的弊端,高中三年的努力全部取決于高考,一個分數就決定了你的未來。而高考本身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例如由于內在和某些外在因素,導致優秀學生發揮的不正常,而錯失了步入重點大學的機會。不僅如此,對于某些學生來說,由于擅長某一方面的知識,卻因為偏科而導致分數低于高校錄取分數線等等,這些情況數不勝數,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也使國家遺憾地錯失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其二,“專業志愿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和專業的不對口。有些學生雖然達到了高分,但是由于對于志愿收取的不穩定,從而導致不敢填報自己喜歡的專業,而被調劑到其他專業,這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發展,阻礙了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
(二)嚴峻的就業形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招,畢業生的人數逐年增加,使得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與高校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我們知道,就業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因此,緩解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根據調查顯示,呼倫貝爾學院的高校畢業生在就業上,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缺陷:一是眼高于手,對自己不能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追求高工資、較輕松的工作崗位,然而往往自己能力不足,因此在就業中,遭受重大挫折;二是許多畢業生缺失自己的理想,在選擇工作時,往往找不到方向,從而不能很好地為應聘做充足準備;三是許多學生對家長和學院具有強烈的依賴性,缺乏求職的主動性,總是等著學院和家長的通知,不知道積極尋找就業信息,從而導致求職準備不充分,錯失了許多招聘機會。這一系列原因造成了部分崗位無人問津的現象,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除此之外,畢業人數的增加,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也是影響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這些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僅僅是呼倫貝爾學院面臨就業的挑戰,同時也是當今所有高校以及高校畢業生所面臨的挑戰。
二、解決招生與就業問題的措施
(一)確立了一系列照顧性錄取政策
呼倫貝爾學院為了確保教育的公平與嚴謹,充分保障教育的育人目的,因此,確立了一系列照顧性的招生錄取政策。例如具有以下情形的考生,賦予其保送生的資格: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自治區級優秀學生稱號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賽全國決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符合公安部、教育部印發的《普通公安院校招收公安英烈子女報送生的暫行規定》的公安英烈子女等等。具有以下情形的考生,賦予其免試生資格:受到全國、自治區表彰獎勵的見義勇為人員,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報考區內普通高等學校的,經本人申報,所在中學在校園顯要位置張榜公示不少于2周后推薦,接受高校履行相關考核后可免試入學,減免學雜費,并優先享受助學金。具有以下情形的考生,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的資格:應屆高級中等教育畢業生,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被評為自治區級優秀學生者;應屆高級中等教育畢業生,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等等。烈士子女,可在高校投檔分數線下降低20分投檔。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在這里我們就不做一一闡述了。總之,這一系列措施無論是對于呼倫貝爾的學生,還是對于其今后的長期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具體表現為,一是充分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二是在一定意義上減弱了以一考定終身的束縛,從而為學生提供了發展機遇,為社會培養了專門性的技術人才,為呼倫貝爾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招生的公開化和透明化
21世紀是經濟高度發展、科技化的新時代,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問題也紛至沓來。例如,各行各業都存在“暗箱操作”,實行辦事的關系網等等。在學校教育中,這些問題也普遍存在,近年來,更是爆出了更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這些都是由于招生過程中,沒有實行對外公開的結果,從而給某些人可趁之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的公平性。因此,為了保證教育的純潔性和神圣性,在招生過程中,呼倫貝爾學院堅持貫徹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的原則,堅持德智體美全面衡量、綜合評價、擇優錄取。推進“陽光招生”制度化、系統化、常態化,切實維護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三)就業問題的解決對策
呼倫貝爾學院在人才培養上力求創新,既與時展相適應,又與學院學生的具體特點相協調,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同時,在學校教育中,加入豐富的課外活動,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使得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都得到了鍛煉,展示其才華,豐富其知識,總體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呼倫貝爾學院的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2008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3.25%。其具體解決對策為:
1.積極拓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領域。呼倫貝爾學院為了解決學生就業壓力,合理安排高校畢業生,在積極拓寬就業領域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其中包括建立投資帶動就業機制,在政府投資新型企業或是投資重大建設項目和制定產業規劃時,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設置一定的需求崗位;鼓勵各類企業和其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對于高校畢業生進入企業工作的情況,根據企業性質的不同,制定一系列優惠措施,從而保障大學生的工作地位和激發其工作積極性;不僅如此,在本校內,也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崗位,例如輔導員、研究助理等等。高校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科研水平的提高,這就是現代高校過分追求科研的原因所在。因此,對于那些具有雄厚的專業知識的學生,可以吸納其為科研人員或輔助科研人員,這樣既可以發揮部分學生的特長,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使其學有所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能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2.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對于現在的高校畢業生來說,他們更熱衷于扎根大城市,寧愿在繁華的都市中戰戰兢兢地工作和生活,也不愿去鄉下發展。而對于中國來說,城鄉差距的現象尤為嚴重,為了改變這個發展隱患,提高鄉民的文化素質就變得猶為重要。因此,鼓勵大學生下鄉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對呼倫貝爾學院來說,在鼓勵學生到城鄉基層和邊遠地區就業時,相應地給予了學生很多的優惠。例如對在公益性質崗位就業并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質崗位補貼。
3.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在現代社會,自主創業的實例很多,許多大學生也是自主創業的追崇者。但是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使其對自主創業望而卻步。這時,呼倫貝爾學院給予自主創業者很多鼓勵和支持,例如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和經營場所限制,鼓勵學生對各行各業進行研究探索,從而找到自己真正在行的經營領域。不僅如此,在自主創業的費用問題上,也給予了很大的優惠,例如加大了大學生創業的稅費減免力度,對高校畢業生在自主創業后所應繳納的賦稅做出相應的降低以及對大學生在創業之初所繳納的稅費進行一定的反饋。同時加大了小額擔保貸款扶植力度,擴大高校畢業生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創業的領域和貼息項目,建立創業資助制度為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提供一定的物質保障。在此基礎上,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教育和培訓,讓其充分了解市場的基本情況,從而實現自主創業的高度成功。呼倫貝爾學院“點燃創業激情,放飛成功夢想”創業大賽的成功舉辦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4.支持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和技能培訓,這在一定程度上增長了大學生的知識,積累了就業的經驗,由此能更好地適應招聘的激烈競爭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工作。
5.切實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呼倫貝爾學院為了保障學生的就業率,對負責就業工作的組織機構作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部門應認真履行職責,主動作為,密切配合,共同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格局。同時,加大財政力度,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專項資金,為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其間提供幫助,加強指導。
招生與就業工作是一個學校應加以重視的問題。在招生過程中,一定要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在此基礎上,擇優錄取,保障高校優秀人才的培養和科研項目成果的豐碩。而在高校學生就業過程中,學校應不遺余力,保證該學校的就業率,并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合理地向社會配置和輸送人才,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對于呼倫貝爾學院來說,在招生和就業問題上,不僅堅持一定的政策法規,同時,也創新性地根據自己學院學生的特點提出了許多改革措施,并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充分地表現了教育服務社會的特點,為呼倫貝爾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8-0114-02
在培養創新人才、杰出人才的時代要求下,我國高等教育卻遭遇“錢學森之問”,難以培養具有創造才能的“杰出人才”,傳統的功利化、任務型、被動式的學習模式備受詬病。同志2011年指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激勵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創造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1]作為大學生成長領路人的高校輔導員,培養創新人才的時代使命賦予其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學習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才能的角色要求。
一、自由學習:實現學習內在價值,促進創新人才培養
卡爾?羅杰斯的“自由學習”理論為高校輔導員促進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種可能,啟迪開辟高校輔導員工作新路向。自由學習的價值一方面表征為學生對學習與否,以及學習內容、方式等外在權利的獲得,另一方面則表征為學習者獲得學習的精神狀態或精神境界,即學習者對學習的向往、主動性、積極性、掌握學習內容時展現出的游刃有余、在學習活動中所獲得和享受的快樂[2]。羅杰斯認為理想的學校教育是為學生創造自由學習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由地學習;自由學習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的價值和情感;以內心自然渴求為動力,具有去權威的性質。雅斯貝爾斯亦指出:教育訴諸自由……教育以從自由中不斷獲得的東西為其內容,假如學校里游蕩著教育權威的幽靈,對此學生也不反抗的話……將來這樣的學生在下意識里只知道服從與固執,卻不懂得怎樣自由地去生活。[3]在實際的工作中,筆者時常聽到:“是上課而不是被上課”、“我就是我”、“我渴望自由”、“我是一個人,我需要的是對我這個人的關愛,而非僅對我學業前途的關心”。也許這其中有不負責任的抱怨,但也能體會到當前大學教育帶給學生的壓迫感,及學生強烈的自主意識和被尊重、理解、關心的愿望。可見,自由學習是必要的大學學習方式,促進自由學習是輔導員迫切的角色使命。
二、輔導員促進自由學習的可能路徑
輔導員的工作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聯,具有促進自由學習的有利條件:其年齡結構年輕化,思想較先進開放,減少交流代溝及師長所代表的外在權威影響;了解現代交流學習工具及方式,能為學生搭建自由學習平臺;掌握教師及教學資源信息,能協調提供自由學習同伴、教師及其他支持資源等。基于這些有利條件,促進自由學習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著力。
1.建構促進自由學習的人際關系。傳統教育系統中,教師是權威和主導者,甚至是某種標準的代言人,輔導員要成為自由學習的促進者,首先要打破原有的人際關系,形成自尊、民主,充滿溫暖和愛的人際氛圍。①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真實的學生,“真實性可以說是學習促進者最基本的態度。如果促進者以一個真實的人、真實的自己的身份和學習者互動,不帶任何面具、沒有任何隔閡地與學習者產生聯系,她更有可能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4]輔導員要以真誠的姿態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其中懂得自尊和負責任,使其自覺學習、愉快成長。輔導員要面對自己的真實情感,在學生面前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會增加相互的信任和理解;輔導員要面對真實的學生,不能成為某種官方立場或標準的代言人,也不可因事累人,因為某一方面而否定學生的一切。②珍視、接納并信任學生,珍視學生的感受、觀點及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接納他們的一切:他們的成就榮耀,抑或失敗沮喪;積極上進,抑或頹廢虛度;明晰執著,抑或迷惘氣餒;他們所有的頑皮、沖動、理想化、不成熟甚至各種壞習慣……他們有時會讓你氣急敗壞,有時又讓你發自內心地感動和快樂。輔導員作為兼具管理工作的教師,要珍視、接納并信任學生,給予每一個獨特的個體最大的機會,提供適合的平臺,激發他們無限的潛能。③同感理解,當老師能夠真正了解學生反應的內在含義,并且能夠敏感地意識到對這樣的學生應該采取什么教育方式時,有意義學習發生的可能性才會增加。輔導員尤其要深入體會學生微妙的情感及情緒反應,并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基于自己的標準或者官方的標準做出批判或評價。面對個性、習慣、興趣各異,已具有較成熟人格、思想的大學生,這種基于同感理解的教育引導會更加有效。
2.幫助學習主體明確其獨特性并確立目標。自由學習的一大特性是它是一種內心導向的動力源,要促進學生的自由學習,必須首先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獨特性并確立目標:①以學生個體獨特性為導向的專業方向引導。首先,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現獨特性。獨特性主要可以通過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四個維度來表征。可以通過專業的性格、興趣、能力測評工具來幫助學生了解職業興趣、能力等,如,霍蘭德興趣類型理論、MBTI性格測評工具及九型人格理論等;也可通過體驗幫助學生認識能力特點和澄清價值傾向,如心靈游戲,圖畫投射,自我敘述等方式。其次,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專業或專業方向。輔導員要了解并分析學生的專業及專業方向,明確學生未來發展的領域和方向。最后,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及專業方向特點,明確未來的專業方向。②以行業需求為參照的職業定位引導。學生所學專業或專業方向所對應的行業需求直接影響學生求職及就業崗位的選擇。輔導員要引導學生以行業需求為直接參照定位職業發展。在學生比較了解自己的專業及專業方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未來自己所從事行業的需求情況:行業領頭企業,行業信息獲取渠道,職位需求,職位知識和能力要求等。③閱讀明“志”,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拓展視野,明晰心志,對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發展目標有很好的幫助。輔導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和了解,為大學生提供經典或前沿閱讀書目,如果對專業書目不甚了解,可以求助于專業老師;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分享活動,分享信息,激發閱讀興趣。
3.搭建自由學習多元互動平臺。給學生搭建多元系統的交流、探究、展示、提高的平臺,虛擬的網絡平臺,實體的討論室平臺,激勵性的競賽平臺,自主性的興趣小組平臺等為學生提供多元互動的自由學習平臺。①網絡平臺。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網絡平臺能夠直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由學習。這種以學生為中心,以真實需求為導向的學習機制充分體現了自由學習的核心思想。現代互動交流平臺非常多元,如貼吧、論壇、聊天群、討論組、博客、空間、微博、微信,以及專業開發的網絡學習軟件或系統,可以提供文字或視頻資源共享,情境模擬、提問、答疑、作業批閱,等等。輔導員可以有效借助學生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多樣的互動交流平臺,讓具有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自主交流互動。②討論室平臺。討論室或活動室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進行全面準確的信息交流。輔導員可以配合專業學習任務,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自由組合或優化組合討論小組,小組成員可以自主開展活動,討論學習主題,溝通情感,促進學習過程的愉悅性。此外,輔導員可為學生提供各類資源信息,方便圖書館討論室、實驗室或活動室申請。③競賽平臺。競賽平臺能夠有效激勵學習并檢驗學習結果,對自由學習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輔導員可以為學生或學生團隊提供各類比賽信息,鼓勵學生參與比賽,甚至可以協調各類資源搭建以賽促學的平臺。④專業興趣團隊平臺。在良好的專業興趣氛圍影響下,專業興趣團隊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便于展開自由自主的探究。在學生有一定專業認識后,輔導員可以協助學生組建專業興趣團隊,幫助學生找到志同道合的隊友;還可以配合專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探究或項目研發。
除以上路徑外,為保障學生從被動的學習逐步過渡到基于自我意識的主動的、創造性的自由學習中,輔導員可以利用契約的形式,針對具體的學習主題或研究項目,訂立能夠說明學習內容及方式,評價方式,雙方的責任等問題的規范約定。羅杰斯認為使用契約的學習是一種過渡經驗,在自由學習的過程中,它可以減少教師的不確定性,而增加教師及學習者本身的安全感和責任感。這種過渡經驗對于我國一直以來習慣被動式、接受式學習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適用,能夠很好地解決學習習慣不太好,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的學習問題。有效使用契約可以有效規避學者提到的可能,即“如果破壞學習自由和學習制度之間的張力和平衡,就可能導致學習自由失落和學習制度低效。”
羅杰斯自由學習理論自引入我國教育改革以來,在中小學教育中得到了比較積極的實踐和發展,但在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和應用不足。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長發展的引路人,需要在新的形勢下創新工作模式,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引導和促進大學生自由學習的相關理論探究和實踐探索還需要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石毓智.為什么中國出不了大師[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
[2]學習自由:學習權利和學習價值的雙重實現[J].當代教育科學,2011,(5):12-13.
獨立學院作為國內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學院內部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素養方面責無旁貸。就我國目前的情況看,獨立學院是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民辦成分、私立性質較強,但是與公辦高校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圍繞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來培養人才的。獨立學院介于二本與大專之間,學生錄取是低門檻高收費,大部分學生家庭條件優越,接觸互聯網較早,過早地被網上虛假信息、不實信息所侵蝕。因此,在對獨立學院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時的難度要比一般的本科或高職高專院校難度要大很多。特別是現階段,如果不借鑒國外發達國家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先進經驗、故步自封,則很難應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給獨立學院學生工作帶來的新難題和新挑戰。
一、國外學生工作的管理體制和模式以及特點
西方大學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建立的“Academy”,它主要教授哲學、數學等科目,這被認為是歐洲大學的先驅。近代西方大學的雛形形成于十一世紀到十二世紀之間,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西方高校能夠不斷地吸收和借鑒別國先進的經驗,再經過本土化后逐步融入到自己的辦學理念中,由此高校學生工作便應運而生,其后一步步地不斷完善體系,使其逐步規范化和專業化。現將國外學生工作的管理體制、模式和特點作如下歸納分析。
(一)西方高校學生工作體系與模式。
西方發達國家的學生工作與國內學生工作不同,它側重于學生服務工作。“二級管理體制”在國外學生工作體制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但不同于國內高等院校的二級管理體制,它的二級之間沒有隸屬關系,不存在校級領導院系一級或者是管理院系一級的說法,二級之間獨立開展工作,以相互分工合作的形式依存。學校一級的學生工作部門不直接參與學生的管理,而是主要在學校一級的學生事務委員會負責學生管理服務工作政策和戰略實施的把握與研究,而且有學生代表直接參與其中,更有利于學生管理服務工作的開展及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國外高校也不像國內高校一樣有專門負責黨建和學生工作的書記,在院系一級,學生事務管理與服務工作由院長或系主任負責,除此之外全是兼職人員參與學生管理與服務工作,沒有專人負責學生管理工作。但是,他們為每一個學生安排一名導師,類似于國內的班主任負責學生的學業生涯規劃和專業輔導工作。還會安排有牧師之類的教輔人員,類似于國內高校的輔導員,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一些與學生個人成長發展相關的事務。
西方高等院校最初的學生事務是因高等院校注重學術和科學研究的改革,由學術事務派生而來的,起初沒有明顯的界線劃分。伴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化,高校人數的增多和生源的多元化產生許多與學術事務不相關的事務之后,專門從事學生事務管理的部門和機構及相關工作人員才應運而生。主要是以學生服務和學生發展兩種模式為主,學生服務包括學生住宿安排與管理、課外活動的組織、健康關懷以及指導生活和咨詢服務等;學生發展包括職業生涯輔導、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指導和道德監督等方面。學生事務管理模式還還可以細分為被動反應模式、優先練習模式、主動服務模式和積極應變模式,最終的主題都落實在學生。
(二)西方高校學生工作的特點。
1.學生工作法制化特征明顯。
西方國家的法制化程度比較高,公民崇尚法律,不僅遵守法律,而且充分利用法律來維權,高校學生也不例外。高校在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時會充分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高校學生的權利、義務、責任界定細致明確,這樣學生就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一旦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將會擔負什么樣的責任;同時又有一套完備的紀律監督和申訴、仲裁系統來保障各項規章制度的實施,充分保障了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2.尊重學生,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在西方國家的高校中一直將學生視為學校的主體、學校的主人,因為高校一切工作和活動的開展都是在圍繞著學生進行的,沒有學生高校就無從談起,并且學生交費上學,要求學校應該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服務,明確服務學生的意識,將學生的成長放在中心位置,從新生入學教育到畢業生就業各方面的工作上均為學生提供高效的服務。
3.科學性、專業化的培訓工作體系。
西方國家為了滿足高等教育中學生事務工作的專業化要求,針對從事學生服務工作的人員構建了一套科學、專業化的培訓工作體系。學生工作人員在入職之前都會經過崗前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圍繞著高等院校學生常見問題展開,而且內容不斷更新,以適應學校發展的要求,只有培訓合格取得上崗證才可以從事相關工作,并且在入職一年內,每周都要接受一次專業培訓。之后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也要按要求定期參加相關培訓工作,針對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展開討論,以便獲取幫助或為其他同事提供相關處理意見和經驗。除此之外,相關的州或郡都有大學設立學生服務相關專業,內容涉及學生沖突的調節、學生發展理論、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等方面,以便為學生事務工作培養專門的人才。
4.多元化與職業化的學生工作團隊。
西方高等院校隨著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教學科研工作,使得教師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學術事務上,學生事務從他們的工作中逐步擺脫出來,從而促成了職業化的學生事務管理人員隊伍的形成,這一隊伍與前期的學生導師形成了學生工作隊伍專兼職并存的局面。同時,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趨勢,在校生規模的擴大和生源的多元化,僅靠單一化的學生工作隊伍已難以應對新問題和新挑戰,針對這種情況,西方高校將學生事務工作分工越來越明確而且職責越來越清晰,對相關的職業化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在人員選拔的過程中,除了會操作使用基本的計算機辦公軟件、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以外,對應聘者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有明確的要求,以便于多元化和職業化隊伍的形成。
5.學生在學生事務工作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在西方國家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中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并且在其中起到主導作用,高校學生會主席和學生會主要學生干部都是由在校學生選舉產生,專職從事學生事務管理和協調,有薪資報酬,學生會財務獨立,來源于市政府或州政府與學校。學生會與學校的職能部門處于平級地位,是相互合作關系,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學生會主席代表學生提出訴求、發表意見和建議,參與到學校各委員會的會議、討論和決策中,并定期與學校高層管理人員會面,對于學生事務管理和學校發展有發言權。
二、國外高校學生工作模式與特點給國內獨立學院學生工作帶來的啟示
獨立學院是國內高等教育的新興產物,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屬于公益性事業,目前全國有300多所,廣西有9所獨立學院。獨立學院在我國的發展起步比較晚,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學生管理工作體系,大部分是照搬母體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但是隨著獨立學院規模的擴大和生源數量的增加以及生源的多元化,以往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根本不能適應獨立學院的發展需求,因此獨立學院必須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在此借鑒國外發達國家高等院校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和特點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對國內獨立學院學生工作提出新的思路。
(一)學生工作狀態應由“保姆”向“經理人”轉變。
獨立學院由于興建時間比較短,許多部門的職責分工相對模糊,使得獨立學院中與學生相關的事情全由學生工作人員來負責,輔導員由此變成了“全職保姆”。隨著近年大學城由城市向郊區的遷移,許多獨立學院地處城鄉結合地或城市的新興開發區。這一地帶距離城市中心較遠、周邊設施不完備,而且學校的硬件設施配套不完善,學生的課余生活較為單調,有些學生精力過于旺盛,無法正確利用過剩的精力導致突發事件時有發生,一旦出現問題,輔導員只能哪里有情況就往哪里沖,工作很被動,成效不大。伴隨著獨立學院的規模擴大和生源數量的增多,如果輔導員還像保姆一樣地工作,就會對本職工作失去信心,出現工作倦怠。所以,在此提出的學生工作狀態由保姆向經理人的轉變。
在管理學中,“經理人”被定義為“對其他人的工作負有責任的人”。將經理人一詞引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可將其定義引申為“對所負責年級學生成長發展負責的人”,改變以往被動的學生工作狀態,為學生提供服務,但同時肩負起管理和教育的職責,特別是在國內,輔導員還要擔負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擔。所以學生工作人員要學習經理人的高瞻遠矚、預見性及把控全局的意識,經理人要充分調動手下各個部門員工的積極性,學生工作人員就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干部的積極性,使自己從瑣碎事務中解脫出來,真正開展思政教育、管理和相關的服務工作,有時間梳理工作才會找到工作中的興奮點,從而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
(二)學生工作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國外高校將學生工作稱之為學生事務,也有用學生支持、學生服務等詞來表達這一含義的,他們趨向于通過提供服務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而國內的學生工作則更側重于學生管理,很少將學生工作與服務聯系在一起,與國外相比我們這種學生工作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成才。因為,在學生看來管理者與服務者的角色是不一樣的,國內教育的“家長制意識”較強,學生在學校面對老師或者是管理人員往往存在敬畏之感,感覺老師就是權威,講的都是正確或者是不可反駁的,因此,交流起來就會存在代溝,很難去正確表達內心訴求并提出內心的想法或建議。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說,也存在這種現象,年齡越大這一意識越強,這是學生工作偏向于管理型帶來的弊端。所以,國內高等教育中的學生管理工作一定要向西方國家學習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特別是獨立學院的學生工作一定要加強學生服務工作的比重。獨立學院的學生大部分來自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甚至部分學生家長是單位或部門領導,從小嬌生慣養,自我意識較強,缺乏服務的意識,如果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間學生工作側重于服務,學生受到服務意識的熏陶,可能會給其人生觀的改變產生積極的影響,從側面對學生進行了正確的三觀教育。
(三)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工作的中心是學生,不管是學術事務還是學生事務,都是圍繞著學生開展的,如果得不到學生的支持和積極參與,高校的工作將會是被動的、徒勞的。國外高校很注重學校事務中學生的積極參與以及學生作用的發揮,他們在學校各委員會中安排學生助理參與到實際的部門工作中,并給予一定的薪資報酬,學生會主席代表學生參與到各委員會的會議中,代表學生發表意見和建議,有權利對學校的意見、安排提出反對和質疑,學生所提意見也會得到重視和采納。根據我們國內實際情況,想要達到西方國家高校中學校事務學生的參與度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采取折中的辦法。即在國內高校試點將與學生管理和服務相關的工作單列出來,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其中,并在其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因為只有學生最清楚他們需求是什么、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最終有利于學校的發展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例如在班級管理中,我們曾做過實驗,從同一專業高年級中挑選優秀學生到低年級的班級中作班級輔導員助理,將其算作系部學生工作的一分子,與輔導員一樣參與到系部的學生工作例會中,協助輔導員處理班級瑣碎事務,幫助輔導員做好新生面對大學生活的適應工作,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可以提出解決方法和處理意見,身為學生又兼任輔導員助理,提出的意見和想法,既有利于學生又從管理者角度出發思考,最終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永山.英國高校學生事務專業化發展及其啟示[J].高教探索,2008(5):68.
[2]余開業.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隊伍建設及啟示[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5(3):135.
中圖分類號: G718 文獻標識碼:A
高職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負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擔,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輔導員首先應該是指導者,其次是咨詢員,然后是服務和管理者。高職輔導員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而深刻的。
1明確工作定位
輔導員是教師、行政管理人員,還是并列的兩種身份?在實踐中,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錯位,輔導員往往就成了“代職”者。有些涉及學生繳費,教務,甚至課堂、宿舍安全保衛管理等事務,都需要輔導員的組織和參與,這些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務時常成為困擾輔導員進步的最大阻力。輔導員的工作雜而多,甚至超出其職責范圍。為此,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應該明確和細分。必須明確高職治輔導員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導,其次是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者、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者,是協助就業指導的工作者,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者。
2輔導員的工作思路
2.1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作用
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受學生處的指導,在系領導的指導下,圍繞學院的中心工作,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出現了一些新狀況、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把握好大學生思想變化的脈搏,及時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加以正確的指導,從學生產生思想問題的根源出發來尋找思路。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切實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完善高職學生干部管理體制
學生的日常管理、校園的秩序的穩定有賴于學生干部的參與,需要全體學生共同維護。輔導員在教育學生以參與學院和系的建設為榮。干部培養與學校的發展相結合,與教學科研相結合,圍繞專業特色來開展活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完善學生團總支、學生會、班團組織的管理體制,使其更好地發揮骨干作用。
建立由學生黨總支指導學院團委的架構,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帶學生管理。明確黨員在學生中所起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團總支學生開展工作,呈“網狀”發展,一個黨員應該是網里的一個結點,下面的團總支、學生會是網線,班級和團支部在網中。這樣構筑整個學生管理的體制。充分發揮我院各級黨團組織優勢,培養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開展各種活動和講座。讓學生參與各種健康積極的公益活動,使他們從社會實踐中親身體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學風、院風建設。通過輔導員們和學生黨員干部、團總支和學生會干部,共同策劃組織文藝活動,使活動能夠秩序井然,節目高質,在歡樂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圓滿成功。通過這個平臺使得學生和輔導員在活動中展現自我和實現自我,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愛校情感。
2.3做好畢業生思想教育、就業指導、就業推薦與追蹤工作
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就業指導、就業推薦與追蹤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具有計劃性、長期性等特點必需循序漸進,規范就業指導工作所涉及的范圍,總結工作的經驗,把就業指導所涉及的工作形成一種有規律性、有步驟的工作日程表。全面了解學生就業意向,學習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與就業相關的課程,進行就業前夕的輔導,讓學生掌握求職的技巧。也可通過個別談話、集體講座等形式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明確就業定位等。通過組建完善的畢業生就業信息庫如建立完善的聯系網絡,就業單位信息庫等資料。
2.4規范學生的日常管理
規范學生的日常管理,面對新生,應從新生入學教育和軍訓開始,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如提倡一站式教育,講授關于入學須知、考試規定、日常事務、宿舍管理、學分制、為人處事等方面的信息。制作一些圖文并茂的《校園路標》、《高職事務辦理指南》之類的小冊子,為學生提供周到的服務。優化新生入學教育的程序。有利于學生三年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學業規劃,為今后的管理鋪平道路。面對大二大三學生,在《學生手冊》的基礎上,針對日常出現的管理問題制定相應的日常管理細則,規范日常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幫助學生能夠自主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
高校畢業生的數量與年俱增,客觀上大學生就業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形勢。目前全國有300多所獨立學院,承擔著三分之一左右本科生的培養任務。截至2008年8月,全國高校畢業生已達到550萬,其中獨立學院畢業生就高達10o多萬,就業壓力巨大。由于獨立學院就業工作基礎相對薄弱,加之社會對獨立院校畢業生認同度較低,因此獨立院校學生就業已成高校就業工作新難點。
獨立學院學生就業難,主要有三個方面因素。一是社會需求因素,崗位需求是就業的基礎。二是就業觀念的因素。就業者的就業意愿也對就業有重要影響。目前很多學生并非就業難,而是找到稱心如意的理想工作難。第三個方面因素是缺乏實踐能力,就業者只有擁有一定的實踐技能,才能干好工作,才能真正就業。構建適合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新思路。
一、獨立學院畢業生雙向選擇制度再認識
(1)雙向選擇是一種在國家有關政策指導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具有很強的政策性
有效地將國家的有關政策特別是就業政策和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給畢業生以及所有在校的學生和教工,應該成為高等學校的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成為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與教學工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2)雙向選擇是一種以學校為主體的就業指導活動
它不僅要求獨立院校承擔起就業政策指導與就業信息傳遞的責任,也要求高校具體地做好推薦學生就業、指導學生自主選擇職業的工作。如果說推薦學生就業是一項在某個特定時期的工作,那么如何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真正做好學生就業的推薦工作,獨立院校要做的事情就不是一般地寫寫推薦意見,而是要與社會各界建立密切的聯系。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獨立院校必須成為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
(3)雙向選擇是畢業生選擇職業的一個重要渠道
這里包涵兩層含義,一是畢業生選擇職業而不是學校包辦職業,二是雙向選擇只是畢業生選擇職業的一個渠道而不是唯一的渠道。前者要求我們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并把它看作是學生能力培養的一個過程而進行相應的指導。后者則要求我們注意克服為了完成任務而層層分解指標的短期行為,對于離校時沒有找到工作單位的畢業生繼續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和關心。
(4)雙向選擇的最后決定權在用人單位
雖然畢業生有選擇用人單位的權利,但擇優錄用則是用人單位選擇畢業生的一項原則。除少數情況外,是否錄用的決定權在用人單位。但這不應成為高校抱怨其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不高的理由,相反卻需要我們進行更深刻地反思。因為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勞動者在與雇主建立勞動關系的問題上,總是處于事實上的弱者地位。因此,高校必須承擔起維護學生的合法就業權利的責任。而高校要想在就業問題上能夠對用人單位施加適當的影響,就需要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密切聯系,必要時可與有關單位建立起相對固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等。
從上述角度來認識高校畢業生的“雙向選擇”工作,不難發現高校在畢業生就業指導思想與觀念上以及教育和教學觀念上的差距。因此,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不僅需要轉變觀念、重新定位,也需要在內容上和時空上拓展和延伸。
二、確立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新的理念和指導原則
分析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困難,從獨立學院的層面出發,我們認為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應“以學生為本”,立足于正確處理好高校畢業生的學業與職業生涯、就業和事業的關系,促進學生“四業”協調發展,以學業為基礎,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以就業為前提,以事業為目標,統籌兼顧、協調一致、循序漸進地開展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
(1)以學業為基礎
學業,是指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在德智體等方面提升自己的諸多素質,不僅包括專業學習,更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文化知識技能掌握、個人綜合素質提高、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的訓練等各方面。我們不僅要對全體高校畢業生灌輸這個概念:學業是職業生涯的起點,是就業和事業發展的基石。學業不好,就不能就業,更談不上創造事業。
(2)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
職業生涯設計的內容即人生理想、學習目標、生活目標、職業生涯。實質和核心是引導高校畢業生通過自我認識,促進自我成長,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職業生涯指導是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就業的壓力分解到高校的每個學期的有效措施。是個性化的,是量體裁衣式的。現在許多獨立學院對新生普遍進行心理測試,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對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
(3)以就業為前提
就業是聯結學業與事業的橋梁,是它們的關節點。一方面,高校畢業生了解就業市場導向,就會提升自己的學業,促進學業進步;另一方面,如果順利實現了就業,就為通向事業成功之路做了鋪墊。如果不能順利就業,就失去了走向成功的階梯。所以,為了成就事業,首先要就業。而為了順利就業,就要搞好學業。
(4)以事業為目標
追求成功的事業、實現自身的價值,是每個高校畢業生的人生理想。對獨立學院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就是要幫助他們盡早地了解職業發展傾向和潛能,培養職業發展能力和素質,規劃職業發展戰略和道路。高校畢業生實現自己的價值,也就會體現高校價值,創造社會價值,達到學生、高校、社會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這無疑是以自己優秀的學業、順利的就業為基礎的。
三、實施多種措施。構建新的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體系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的“大眾化”現實,勞動力資源配置市場化的轉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們應當遵循廣義的就業指導理念,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實現其與就業促進、就業安全法律制度的銜接。
(1)轉變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觀念
首先,轉變一次性就業觀念,樹立多次擇業思想。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社會各行各業的競爭十分激烈,立于不敗之地的企業畢竟是少數,也就是說,企業的不穩定勢必造成企業人員的流動性。由于種種原因,大學生的第一次就業僅僅是暫時的,要想找到理想的單位和崗位,必須不斷進取,進行多次選擇。
其次,轉變“從一而終”的就業觀念,樹立一專多能思想。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勞動用工的“終身制”,要求勞動者的專業和能力專一化,勞動者一旦被分配到一定單位和崗位,往往終身不變。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打破了勞動用工制度的“終身制”,要求當代大學生必須從“專一”觀念向“多能”觀念轉變,拓寬自己的專業面和知識面,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成為一專多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
第三,轉變就業中狹隘的“地域”觀念,樹立“五湖四海”的就業思想。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應從自身隋況和條件出發,打破傳統地域觀念的束縛,在市場經濟的廣闊天地里尋找能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場所。大學生畢業后既可以在城市也可以到農村就業,應以學以致用、發揮專長為原則。大學生到農村就業,既有利于大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又有利于廣大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第四,轉變狹隘的“行業”觀念,樹立在各種性質的單位均可就業的思想。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大學畢業生面對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以及國有與民營企業的選擇時,仍傾向于選擇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認為它們有保障。其實,隨著國有企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化,它們在人事制度、人才需求、工資福利等方面將會逐漸與社會其他行業拉平。因此,大學生選擇工作單位不應以其性質是否國有為原則,應主要考慮它們的生命力,要滿足發揮個人專長的需要,又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總之,大學生應根據個人的理想、性格、能力及國家政策和自己的專業等主客觀條件確定自己的就業觀,即顧全大局,面向未來,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才華和專業特長。
(2)實現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全程化
從制度上保障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全程化的資金來源。有學者在實證研究中發現,在就業過程中就業指導機構的幫助對學生就業有顯著影響。就業指導機構作為專業化、權威性組織,可發揮規模化優勢促進學生就業并節約社會總成本。因此,規范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的資金保障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利益。相應的法律制度可以規定高校應當將學費或財政投資的一定比例用于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還應當對專科、高職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邊疆民族地區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給予適當的額外補助。
(3)加強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外聯系
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應當加強與社會的聯系。諸如,與用人單位、與其他公共就業機構、與相關部門等,從而整合就業信息資源渠道,掌握人才需求信息,杜絕虛假信息,促進高校畢業生合理、有序、安全的流動,也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必要的就業培訓和崗位鍛煉。
(4)實現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與勞動就業制度的銜接
第一,盡快制定《就業促進法》,將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作為促進青年就業的一項措施納入《就業促進法》。用法律手段促進就業是不少國家的成功經驗。就業促進囊括了一系列措施、涉及多個部門,《就業促進法》將各種就業促進職能系統化,聯合各相關機構,構建分工合理、職責明確、協調合作的就業促進體制促進就業。青年就業是我國就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高校畢業生就業也屬于該領域。將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納入《就業促進法》,首先從勞動就業法的角度確認了其地位;其次,《就業促進法》以基本法的形式將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納入了就業促進體系,實現該工作與其他就業促進職能和機構的協調合作。
第二,以《勞動法》為核心,建立健全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律保護體系,禁止就業歧視及其他侵害勞動者或求職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法律對勞動者的平等保護可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也有力地支持了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第三,針對現行促進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應當盡快制定相應法律予以規范,督促其落實,特別是鼓勵獨立學院畢業生服務兩部、到農村、基層就業的政策和措施。在基尼系數高的國家,求職者的地域選擇對個人是相當重要的。在轉軌的中國,城鄉間、地區間普遍存在較大收入差距,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大城市流動傾向、大企業流動傾向、發達地區流動傾向客觀上是一種理性選擇。
第四,建立勞動力市場信用體系,解決職業中介機構、用人單位和求職學生信用缺失的問題,防止虛假信息泛濫。該體系應當將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職業中介機構、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納入其中。首先規定由學生所在學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提供學生求職信息的認證,由勞動人事部門提供職業中介機構、用人單位的信用管理。其次,在就業指導機構和有關部門問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從而,保護學生的安全,掃除求職障礙。
第五,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就業培訓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可為暫時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救助,促進其就業。而且社會保障制度在全社會的普遍實施,可以消除高校畢業生就業向大城市、大企業、高待遇職業集中的傾向,促進獨立學院畢業生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這樣就業指導的內容才能拓展,就業指導的觀念教育和社會責任教育才能獲得制度支撐。另外,還應當建立促進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法律法規;勞動就業制度應給予非正規就業特殊保護,從而增加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內容。
四、在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突出個性指導和職業生涯指導
職業選擇是一個過程,不是某一時刻一下子完成的“決定”。因此,獨立學院畢業生“職業生涯”指導所涉及的對象不只是畢業生,而應是全體獨立學院學生。因此獨立學院“就業指導”不只是指導畢業班學生如何找工作,而應該在指導獨立學院學生進行職業選擇時注重幫助學生發現、培養自身的潛能與創造力,把培養和輸送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創業精神的人才作為高校的根本任務。從本質上說,“就業指導”實質應是“職業生涯指導”,是幫助個體自我成長的過程,是幫助個體在其獨特的能力、興趣、價值傾向的基礎上,協助他們認識和理解自身特點,提升自我概念,直至發展、探索和開發自己潛能的過程。這就要求就業指導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一、高職學生會的特殊性與工作思路
(一)高職學生有別于一般高校生,富有熱情卻更需專業的指導。隨著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的學生綜合素質也在明顯地下降,高職的很多學生只是剛剛過了提檔線,這個成績段的學生無論是在高中還是中專,其主要精力都沒有放在學習上。但相對而言,這些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好。
(二)制定對策,改變方法。學生會指導教師的工作應從實際出發,積極制定對策,幫助高職學生逐步改正自身不足,大力培養優秀學生干部,實現學生會“育人”與“橋梁紐帶”的作用。個人認為,高職院校學生會的指導教師應學會“扮演”好以下幾個重要“角色”: 學會扮演“領導”從宏觀出發,把握適度,有條理地對學生布置各項工作任務;學會扮演輔導員對學生做細致入微的思想工作與心理輔導;還要學會像朋友一樣和他們推心置腹;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做好教師的角色——要在各項管理工作給予學生專業的指導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授之以漁”。
二、 結合工作實踐,歸納剖析具體對策
(一)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學生干部素質
1、幫助學生會干部樹立正確目標。學生干部樹立正確的目標,在工作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是學生會各項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的首要前提。為此,對學生會的干部,我首先從思想上入手,確立了我校學生會“全心全意的服務意識;一絲不茍的責任意識;貫穿始終的平等意識;時刻更替的創新意識”的工作宗旨,為學生會制訂了嚴格的章程并定期組織學生會全體成員學習,使他們明確學生會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的應擔負的責任和態度,同時應珍惜寶貴的機會,在參與學校各項管理工作中鍛煉和培養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便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2、注重培養學生會干部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對職業院校的學生會干部來說至關重要。對此,我積極運用榜樣學習、專題培訓、新老干部座談交流等方法對干部們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在思想上樹立起高度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利用一切工作時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做好他們的表率。
3、完善組織機構和評價體系。“集體并不等于一群人,而是一個有目的的組織起來進行活動的機構,是一個有活動能力的機構”。盡管高職院校學生相對較少,但也必須保證其規范性。學生會下屬學生會主席團、秘書部、學習部、宣傳部、文體部、生管部以及社團部等七個機構,各個機構的學生干部從納新開始,都會秉著擇優錄取、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精聘學生會干部;每個機構設部長一名,部員若干名,部長要定期直接向主席團進行工作匯報;并制訂了學生會章程和各部門工作制度,每學期結束還會對每一位學生會干部進行學期考核,評出優秀、稱職、不稱職等檔次,為學生會組織機構高效地開展工作提供了激勵和保障機制。每屆納新后還將舉辦新干部素質拓展活動,新學生會成員通過拓展游戲、表演節目等方式加強了相互的溝通和了解,增加了各成員之間的友誼,為學生會各項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努力做好常規工作,注重培養學生會干部的創新工作能力。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具有創新工作能力才能在競爭的社會當中有一席之地。要培養學生干部的創新工作能力,首先就必須為他們提供展現創新能力的舞臺,為此我積極鼓勵學生創辦校報,名為《啟程》鼓勵他們要在創作中多發揮智慧和才藝,從版面的設計到內容的編輯以及美術構思等都讓學生自己創作實施,對學生給以充分的發揮空間,老師只是把握內容方向,讓學生在自主創新中前進成長。經過同學們多番辛勤努力,《啟程》報日漸成熟,受到師生們的贊賞,也得到了校領導的高度評價。同時,我還指導學生會干部利用學校廣播站,進行創編播音節目,組織競選播音主持人,創編了 “時事回顧”、“與你邀約”、“流金歲月”、“心靈之約” 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節目。此外我還有意讓學生干部們在學校的“春華杯”辯論賽、趣味運動會、Sing Show達人卡拉ok大賽、“城市之光”籃球比賽、“誰羽爭鋒”羽毛球比賽、校際聯誼等大型活動中參與組織和策劃,在這些過程中培養干部們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事實證明:只要指導教師多為學生干部營造創新的氛圍和各種創新的機會,配合以適度有效的專業指導,讓他們去努力展現和實踐,在實踐中必能培養和鍛煉出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反思與不足
學生會這幾年的工作雖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例如:首先,制度建設有待加強。有些制度不夠規范,有些制度還不夠完善,對工作的有序性和規范性造成一定影響。其次,學生會各個部門之間某些情況下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溝通,致使學生會在一些重大的活動中,組織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等等,這些不足還有待今后逐步改善。
四、結語
高職學生會是高職院校對學生實施“整體高素養”教育的重要媒介,也是聯系學校與學生的紐帶,具有重要的職責,不容忽視;高職院校學生會指導工作是一份“光榮且嚴肅”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愛心、耐心、時間和精力,當然更多的就是專業性。我擔任高職學生會指導教師的五年中,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與各位同行以及前輩分享,還望各位的指正;同時,我也會再不斷自我總結,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以更大的熱情與專業能力服務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11-0025-03
所謂“80后”、“90后”指的是分別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兩個群體。2008年秋,我國高校迎來第一批“90后”大學生,且在未來10多年內,他們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對象。[1]作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同時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主力軍的“80后”輔導員,遭遇個性更加鮮明的“90后”大學生,如何開展工作并有所創新,是一個新情況、新問題。
一、“80后”輔導員的優勢
1.溝通優勢
溝通優勢可歸納為年齡、愛好、心理、溝通方式四個方面的優勢。
(1)年齡方面。“80后”與“90后”年齡差距不大,很多“90后”在家里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到大沒有親密的玩伴,進入大學后,“80后”的輔導員老師不僅是以一個老師的身份來管理和教育他們,更重要的是可以扮演一個朋友的角色,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90后”的學生多把“80后”輔導員當做自己的大哥哥大姐姐,認為輔導員能理解自己的個性張揚、行為叛逆,遇到問題或困難都可以毫無保留的求助于他們。
(2)愛好方面。“80后”與“90后”都是出生在改革開放、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在網絡時代中成長。因此,“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都善于利用網絡,對新鮮事物有著敏銳的嗅覺,例如,喜歡每天登陸網站論壇“搶沙發、灌水”;喜歡把自己的心情寫成博文或寫在QQ和飛信心情欄里;喜歡分享、轉載好的視頻和日志;喜歡用“神馬、腫么、給力”等網絡語言。這就拉近了“雙0”間的距離,共同語言更多、思維方式趨同、溝通的方式和內容更廣泛。
(3)心理方面。“80后”輔導員剛剛改變學生角色,對于高校的熟悉,尤其對于大學生心態的體驗,使得他們在工作中善于換位思考,懂得尊重學生的感受,了解學生的心理,極具親和力,易于與學生打成一片,相對于傳統的教育和管理形象,更多時候“80后”輔導員以朋友、學長的形象出現,更能贏得“90后”大學生的歡迎。[2]
(4)溝通方式方面。更多的“90后”大學生不愿意和輔導員進行面談,他們在進行溝通和交流時更傾向于選擇發短信、聊QQ、MSN、發電子郵件等。網絡為二者的溝通搭建了一個更為平等、委婉的平臺。在網上,輔導員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和溝通,為他們解答問題、指引方向。特別是一些敏感話題,如戀愛、心理問題等許多面對面時不好意思說的事情,學生們更愿意在網上向老師傾訴,也避免了面談的尷尬。“80后”輔導員甚至可以從學生的一個QQ簽名、QQ心情的變換,空間、微博日志等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對日志的瀏覽回復,溝通了解,從而解決“90后”大學生面臨的問題和困擾。
2.學歷優勢
隨著輔導員門檻的提高,學歷層次要求不斷提高,一般為碩士及以上,學科范圍較為寬泛,尤其是越來越多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畢業生開始充實輔導員崗位,如心理學、教育學、法學、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管理學等專業,改善了輔導員的學科結構,使之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
3.特定背景的經歷、經驗優勢
“80后”輔導員多是學生干部出身,曾是學校的優秀分子,積累了一定的學生管理工作經驗,懂得如何與各方面打交道和解決具體問題,也使得他們能很好的培養“90后”的學生干部,指引學生在參加一些學生組織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如何在學生組織中更好的鍛煉、提高自己。此外,“80后”的輔導員都是從學生時代剛剛走出來踏上工作崗位,在與“90后”的學生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給他們講述自己的大學生活,為他們的大學生活指引航向,避免他們走彎路。在大學英語四級、六級,各種專業技能考試,以及考研、就業等方面都可以提供一些自己的實戰經驗供同學們參考。
4.創新方面:“80”后引導“90”后進行創新
“80后”輔導員均是新世紀以來的大學畢業生,接受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熏陶,思想更加開放,思維更加活躍,他們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發現和創新。在選用班干部、組織活動等方面,形式更加豐富多彩,這方面的特征正好可以滿足“90后”大學生的要求,可以指引他們如何進行發現、進行創新。不斷尋求他們之間更好的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從而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善于思考、善于創新的能力。
二、“80后”輔導員的不足之處
1.工作經驗不豐富
“80后”輔導員工作經驗不豐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有親和力而威信不足。“80后”輔導員在“學長學姐”、“大哥哥大姐姐”和老師的角色轉換中,尺度很難把握。由于更多的采用非正式溝通,“80后”輔導員容易和“90后”大學生成為知心朋友,打成一片,但自此,輔導員和學生都慢慢忽略各自扮演的角色,習慣互相開玩笑,甚至稱兄道弟,失去了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應保持的距離。在應該嚴肅的時候,往往表現出威信不足,難以有效快速的管理學生。
(2)活力有余而經驗不足。“80后”輔導員大多都剛踏上工作崗位、剛步入社會,有一股干一番事業的活力與干勁。但由于工作經歷較少,人生閱歷尚淺,當學生發生一些突發事件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驚慌失措,甚至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處理,因而不能很好的為學生排憂解難,難以擔當起“人生導師”的重任。
2.承壓能力不強,易出現工作倦怠。
“吃不得苦”、“缺乏耐心”是許多年長輔導員對“80后”輔導員的評價。“80后”輔導員在中國“四二一”成員模式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大多是獨生子女。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從貧困到小康再到富裕,父輩們的苦不能再降臨到下一代人身上,抱著這種心態,父輩們給“80后”創造了溫室般的成長環境。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一代沒有接受過生活中的磨礪,稍微碰到點挫折和壓力就會接受不了。此外,輔導員工作事無巨細,工作難度和強度越來越大,讓多數是獨生子女的“80后”輔導員感到工作壓力巨大,唯恐出事,有些輔導員無法承擔巨大的壓力,遭遇挫折時,會選擇回避,甚至提出辭職。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務虛的工作,其成效短期難以顯現,因而很難產生成就感,這與專業教師的工作投入與回報相一致的情形相比,反差明顯。這些都會讓“80后”輔導員產生倦怠感。
3.專業化程度不夠,工作實效不高。
“80后”輔導員大部分都剛參加工作,工作時間不長,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專業特長,如心理咨詢、就業指導、團學、黨建等,同時自身學科背景的多元化,所帶學生的專業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相差較大,給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另外,“80后”輔導員大多不是思政科班出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巧和方法還有待慢慢摸索和積累,工作實效性很低。
4.對未來充滿擔憂
隨著“80后”輔導員工作時間的推移,原專業將變得陌生甚至荒廢。在職稱評定和待遇上比同層次的專業教師低。游離在教學與行政邊緣的身份使他們更加擔憂自己的前途與出路。
5.處理問題武斷,方式單一。
“80后”輔導員遇到后進生,一貫采取談心、交流等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凡學生屢教不改,“80后”輔導員將黔驢技窮,很快失去耐心,要求學生休學或退學。一“開”了之,處理方式過于武斷。
三、“90后”大學生個性特征的主要表現
“90后”是時下高校大學生的主體,作為“鳥巢一代”、“海寶一代”的他們獨立又任性、自信又自我、張揚又脆弱。隨著網絡普及化、隱私公開化、社會功利化,“90后”這個矛盾的群體表現出其特有的個性特征:
1.個性張揚,但依賴性強。
特殊的時代背景和家庭環境使得“90后”大學生敏感好奇,追求時尚,極力擺脫外界的束縛,他們有著較強的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期待被了解、被認同的內在需要,但由于從小父母對他們溺愛、包辦過多,相當一部分學生養成了依賴驕橫的心理,適應能力差,社會交際能力弱。
2.勇于接受挑戰,但無法承受挫折。
挑戰對于“90后”來說,是生活中必須的“游戲”,他們喜歡面對挑戰,甚至追尋挑戰。但是由于成長在溫室中的他們從小受到家長的過度保護等使得他們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情感、就業等方面,遇到小小挫折即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武漢大學對“90后”大學生遭到挫折后的一項調查[3]顯示:72.3%的人表示心里會留有陰影,并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5.1%的學生甚至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
3.思想解放,但容易偏激,考慮問題片面。
“90后”大學生對待問題積極思考,創造力、思維意識表現的都比較強,但是由于他們接觸社會較少,價值觀念還不穩定,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情緒變化起伏較大,在處理學業、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容易出現偏激和沖動。思想觀念的不成熟,導致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我,對自己評價過低或過高,造成自我意識不健全,從而易產生各種心理困擾。
4.價值觀呈現多元化、更務實,但帶有較強的功利色彩。
“90后”大學生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價值觀呈現多元化趨勢,在追求務實的同時,帶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特別是獎學金的評選、評先評優以及入黨等對人生發展起重要作用的事件,備受“90后”的關注,甚至以此作為自己學習和參加各種活動的目的。
5.生活目標明確,但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
筆者對所在學校的調查顯示,95%的“90后”大學生在入學初都曾做過大學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樹立了明確的奮斗目標。但在調查中也發現,65%的新生入學后最想做的是放松自己,好好玩樂一番,以補償為升學所失去的娛樂損失;70%的學生對未來的形勢擔憂,但對自己目前該如何努力卻一無所知,很茫然;55%的學生偶爾制定短期的學習計劃,卻無恒心實施下去,學習動力不足可見一斑。
四、“80后”輔導員創新工作思路及應對措施
當“80后”輔導員遭遇“90后”大學生,面對“90后”大學生的個性化特征,“80后”輔導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克服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注重提高自身素質,創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同時,高校也應加強“80后”輔導員隊伍建設和管理,從政治、工作、生活上關心他們,在政策待遇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1.“80后”輔導員自身應提高素質與調整心態并舉
(1)向老輔導員請教,彌補自身不足。“80后”輔導員缺乏經驗,需要經常和老輔導員交流,將老輔導員的經驗用于指導自己的工作。同時,作為學校層面,要注重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力爭“老、中、輕”合理搭配。
(2)加強對自身和“90后”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著各種價值觀對主流理念的沖擊和學生對政治的漠然,“80后”輔導員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給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高度的重視,加快自身政治理論學習的步伐,引導“90后”大學生主動關心政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開創高校大學生政治理論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3)引導“90后”大學生制定個人學業職業生涯規劃。初入大學校園的“90后”會有些不適應,往往不知所措,“80后”輔導員應以自身的經驗傳授學習方法并督促其學習,引導學生制定個人學業及職業生涯規劃,幫助“90后”大學生認清現實,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明確學習目標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端正學習態度,尋找合適的學習方法,少走彎路。
(4)塑造個人魅力,注重對“90后”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師生關系的保障是基于情感的,并不是“師道尊嚴”和社會約束。“90后”大學生渴望與老師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80后”輔導員應該用個人魅力征服和感化他們,身體力行,立足于大學生自身發展,定位于對大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帶動身邊“90后”的大學生,贏得同學們的信任與尊敬,形成合力,共同創造和諧的校園環境。
(5)學會用網絡進行教育和溝通。網絡的精髓在于其交互性。輔導員要弘揚民主意識和平等意識,摒棄過去的唯我獨尊、灌輸式的單向型工作方式和作風,提倡平等對話和交流,充分尊重學生,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受尊重的心理訴求。通過QQ、微博等網絡工具,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消除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2.高校應創造條件打造平臺
(1)建立輔導員導師制。輔導員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漸進的發展過程。學校和社會環境都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在其成長初期,外部力量的支持和幫助對其順利走好職業生涯的第一步至關重要。建議高校對初次走上工作崗位的“80后”輔導員實行導師制,即由高校選拔政治理論水平高、學生工作經驗豐富的專職黨政干部或資歷較高的輔導員擔任“80后”輔導員導師,通過“一對一”的傳幫帶,不斷促進輔導員成長和成熟。
(2)改革和創新輔導員工作機制。面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深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輔導員的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要進行改革和創新。一般高校教育管理的大量底層事務性工作都由輔導員來承擔,這大大牽制了輔導員的時間和精力,高校應轉變輔導員的工作機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性,讓輔導員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并把輔導員培養納入學校師資培訓規劃和人才培養計劃,享受與專任教師培養同等待遇,解除輔導員的“后顧之憂”。
(3)提供進修機會,明確發展方向。第一,為“80后”輔導員提供學歷進修的機會,制定專門的培養計劃,并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給于一定的傾斜,鼓勵“80后”輔導員在職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或博士學位;第二,對“80后”輔導員進行系統、科學、長期的在職培訓,通過掛職鍛煉、校外考察、理論學習、課題研究等途徑,不斷提高“80后”輔導員的綜合素質;第三,為“80后”輔導員搭建職業生涯規劃平臺,加強輔導員專業化進程,把輔導員隊伍建設成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學生管理工作隊伍。鼓勵輔導員成為學生事務、心理健康、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4)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穩定輔導員隊伍。越來越多的高校反映輔導員隊伍不穩定,特別是“80后”輔導員“不安心”從事輔導員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經濟待遇和地位比同時進校的專職老師低,且職業發展通道不暢通。針對這一問題,高校應從本校實際出發,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勵機制,促進輔導員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培養一支工作能力強、思想素質高的輔導員隊伍。通過定期科學考評輔導員工作,對工作成績突出的輔導員及時給予表彰與獎勵,不斷增強輔導員的榮譽感、成就感和歸屬感,提高“80后”輔導員的工作熱情,緩解其壓力和失落感;通過為輔導員做好職業規劃,參考專任教師的職稱評定標準,為輔導員隊伍建立完整的職稱晉升體系和暢通的職業發展通道,適時提高輔導員待遇,保持輔導員隊伍的穩定。
五、結束語
面對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90后”大學生,“80后”輔導員既有其自身的優勢,也有需要其不斷提高和改進的地方。只有經歷實際工作的鍛煉和學習,不斷探索、創新,輔導員隊伍中的年輕力量才能積累經驗、增強本領、完善技能,成長為合格的高校輔導員教師。同時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有睿智的教育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懷,能包容每個“90后”學生,因勢利導,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和諧相處,真正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學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工作,幾乎學生在校的一切活動都可以歸結到學生管理工作,如何有效的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特別是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特點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更是擺在學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獨立學院是按照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新型學校,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辦機制、模式建立的二級學院、“分校”或其他類似的二級辦學機構。學生特點相對突出,學生工作實行素質導師制,力圖在學生工作上有所突破,從這幾年獨立學院的學生工作看,實際工作中摸索出了許多的方法,思想上也有了一些想法,但是還沒有形成一個具有嚴格規范和普遍適應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工作思路。從輔導員到素質導師的轉變,不僅僅是稱呼上的改變,更應該從工作方式、工作思路上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一、素質導師對學生的培養和塑造目標
(一)獨立學院學生具有的特點
1.獨立學院學生的優點。獨立學院學生優點突出,多數學生思維特別的活躍,興趣愛好也十分的廣泛。相當一部分同學多才多藝,社會活動能力和組織活動能力較強,且參與意識和表現意識強烈,喜歡表現自我并追求個性的張揚和自由,往往在學院組織的各級各類活動中能脫穎而出。
2.獨立學院學生的弱點。由于在“三本”里招生,獨立學院學生文化成績普遍較低,自信心不足,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尤其是自律意識較弱,逆反心理較為普遍。部分學生家庭條件優越,在學習和生活上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心浮氣躁,受挫能力弱,遇到困難就萎縮不前得過且過,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
(二)素質導師對學生培養和塑造目標具有的特點
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素質導師對學生的培養和塑造目標應該具有鮮明的特點,選擇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切實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落到實處。
第一,培養學生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就是樹人,成才需要先成人,人才是為社會服務的,如果一個完全不知道做人的含義,這個人才對社會而言,最多只是個工具和傳聲器,不可能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只有對成人有自覺意識,對做人的含義有深刻理解的人,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接受專業教育成為人才的人,才能成為社會的精英進而為社會服務。具體的說就是引導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培養集體意識,培養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增強思想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民主平等意識,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較強的抗挫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所以在素質導師的工作中必須要以樹人為首要任務。
第二,對于獨立學院的大多數學生來說,培養其成為“科研型人才”是不太適合其自身特點的,素質導師應該把對大多數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實用型人才”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培養模式上,減少總學時量、減少理論學時量;增強實踐技能培養,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在培養目標上,注重差異性,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對于具有比較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生,要著重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才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而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則是創新的前提。
第三,把素質拓展納入教學體系,不斷為學生搭建以專業為背景的專業素質拓展平臺和以各項文體活動為背景的非專業素質拓展平臺,將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的結合。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是辯證統一的,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其全面發展的核心,全面發展是個性發展的基礎。全面發展不等同于個性的各個方面的發展,而是在各個方面都要達到基本要求并形成和諧有機的發展。
二、素質導師對學生的管理思路
思想是先導,對于素質導師的工作而言,首先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路來對素質導師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做指引,具體來說就是在實際工作中,以一個明確的工作思路,再結合實際運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
(一)素質導師工作中“導”和“管”的關系
輔導員基本是以“管”為中心,從而導致學生工作從“管”到“管制”到“管死”;而素質導師則應以“導”為中心,注重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但在實際的工作中,素質導師都感到工作逐漸在由“導”回到“管”的老路上來。這就使素質導師產生了一些疑惑,可以說素質導師最初對工作的熱情是強烈的、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困難是有著充分的思想準備的,但是在以“導”為中心開展工作之后,卻出現了很多突出的問題,比如學生自律性越來越差、紀律越來越渙散等,這就使得素質導師的工作方向轉向,又回到“管”的老路上來。學生工作的特點決定著所有學生工作者的工作思路,而學生的特點又決定著學生工作的特點。素質導師在學生工作中不能一味的依靠“導”,也不能走回輔導員只靠“管”的老路,在具體工作中應該遵循的原則是:以“管”為基礎,以“導”為方向,“導”與“管”相結合,以“導”帶“管”。
由于學生在中學階段沒有扎實的學習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人生態度,面對學生這種現狀,素質導師不去用“管”的方式就很難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正常的學習風氣。“管”也不能采用以前那種死管、呆板的管理模式,要注重管理中的正確引導,發揮“導”的作用,營造開放有序的學生工作管理新模式。“導”可以感化學生的內心深處,讓學生從自己內心中感到自身應該具備扎實的學業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人生態度。學生真正有這種想法和觀點以后,學校的秩序也就自然好起來了,校園文化氛圍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會有很大的改善,這樣素質導師的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轉貼于
(二)素質導師工作中“導”和“管”的體現
勸學導為主,育人德為先。實施以“管”為基礎,以“導”為方向,“導”與“管”相結合,以“導”帶“管”,不是句空話,在素質導師實際工作中要加強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把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1.在學生管理過程中,重點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多表揚學生。獨立學院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挫敗和批評中成長的,他們缺少的肯定和鼓勵,素質導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在學生取得成績時,素質導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多鼓勵多表揚學生;在學生犯錯誤時,素質導師不是一味的去批評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認識錯誤、分析原因、總結經驗,那些做法是可取的,那些做法是不可取的,以后盡量避免犯類似的錯誤,這樣學生才能真心實意的接受你的觀點,才能真正的改正錯誤健康成長。
2.建立健全科學的、體現人文關懷的學生管理制度,對學生管理要公平。學生管理制度是學校正常實施教育的保證,科學的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學秩序、規范學生行為的依據,但是僅有此也是不夠的,它還應該是激勵學生全面發展的制度保障。現代大學管理制度既要健全和強化必要的約束機制依法治校,也應該體現對人生的喚醒和對人性的尊重。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管理觀,建立人性化的學生工作思路,必須打破學生管理工作長期存在的單一性和僵硬性,要使管理制度貼近學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營造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性化的學生管理工作新局面。另外,素質導師作為學生管理的執行者就要體現公平,對于任何一個違反校紀校規的學生,素質導師都應該按照紀律進行處理,做到一視同仁。在執行過程中,素質導師對學生不能只是處理了事的態度,應當在處理學生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導”,讓其正確認識到學校的處理“嚴是愛,松是害”,以一個良好的心態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
3.引導學生干部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改善管理實踐過程。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想法和活動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好的,但是由于部分學生干部對素質導師工作思路理解和把握的不準,把素質導師的“導”認為是自己權利的集中,導致服務意識淡漠、隨心所欲、態度不好,而遭到同學的反感,使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事與愿違。對學生管理的人文關懷,還必須關注管理實踐,素質導師應該做到:尊重、關心、理解、體貼學生,素質導師工作一定要引導學生干部隊伍要有良好的心態,擺正學生干部的位置,一切從維護同學們的權益出發,樹立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服好務的思想。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0-0087-02
引言:
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客觀、準確地反映了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與優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本質價值發生了轉變,它儼然成為了現代人才評價的重要標準,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趨之若鶩,甚至為了通過考試不惜鋌而走險,采取作弊等錯誤手段,嚴重影響了該項考試的公正性和嚴肅性。同時,某些監考人員由于對自身工作職責認知不足,主觀意識不重視,出現了為違規操作、態度漠視等不良現象,給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
一、當前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現狀
目前,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在經歷了一系列改革與優化之后,取得了不少優異成績,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必須要客觀地承認該管理體系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考務工作繁重。隨著我國高校教育的普及化發展,高校擴招成為一種社會常態,其接收的生源數量不斷增長,四、六級報考人數也大幅上升。這一客觀事實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難度,工作量較為繁重,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做好充足的考前準備工作,其中包括整理報名數據、分裝考場材料裝袋、檢查放音設備、抽調并培訓大量考務工作人員等等。但是,在人力資源結構優化的特殊時期,不少高校專職的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行政管理人員數量不足,其相關準備工作往往只由一人負責。某些管理人員除了要承擔考務工作之外,還需要兼任其他行政類工作,甚至還有部分人員同時肩負著教學職責。從直觀效果而論,這減少了高校教育成本支出,使得高校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其他教學體系建設上,提高了本校一定的教育實效。然而,一個人的時間、精力以及能力畢竟有限,過多地承擔工作任務,勢必會出現疲于應付的不良現象,極容易發生操作失誤或管理疏漏等問題,最終影響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有序進行。
2.個別教師監考不嚴。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是國家級考試,對社會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某些高校及教師對國家級考試的認知不足,主觀意識上把這項考試的嚴肅性等同于校內的考試,忽視了四、六級英語考試的嚴肅性、權威性及規范性。同時,英語四、六級考試通常都在周末進行,部分監考老師認為這占用了他們的私人時間,因而不愿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上,常常會做出一些與考試無關的舉動,例如接聽電話、丟失封條等。四、六級英語考試監考是一項十分神圣和嚴謹的工作,在身份核實、試卷啟封、聽力放音以回收答題卡等各考試環節都有嚴格的時間要求和操作標準,需要相關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但是,正是由于個別監考老師對這項工作的不重視、不屑一顧的監考態度,致使監考工作中容易出現紕漏,如缺考生記錄錯誤、違紀生試卷丟失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了對考生全面、公正、客觀的評價,失去了四、六級英語考試的意義。個別監考教師監考不嚴是當前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改革首要解決的問題。
3.作弊屢禁不止。在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下,英語四、六級考試結果的權重無限放大,關系到大學生未來的升學、就業等切身利益。某些本科院校及更高學府把四、六級英語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能否獲得學位證書的重要標準,并由此決定優等生評選、獎學金申請、專選課學分替代等。同時,社會上的一些企業或單位及國家公務員招聘,都將四、六英語測試成績視為人才錄用的必備條件,甚至還與其績效、工資、福利等關聯在一起。從某種積極意義上講,這可以提高大學生對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重視度,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知識,促使其主動提高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但是,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為通過考試而動歪腦筋,企圖作弊蒙混過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某些不良商家針對我國四、六級英語考試存在的漏洞,研發了很多高科技作弊產品,為大學生作弊提供了便利。這些作弊產品小巧精致,并被包裝成橡皮擦、工具盒、眼鏡等,給監考老師帶來了極大的工作難度。除此之外,很多高校校園內充斥著各類替考、作弊等廣告信息,增長了部分存在作弊心理學生的氣焰。
二、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改革路徑
作者結合上文對當前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現狀的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改革路徑,以供參考和借鑒。
1.降低社會關注。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制度改革發展至今,社會極高的關注度無限放大了其權重,致使考試規模急速擴張,學生作弊現象泛濫,與該項考試原本服務于教學的目的背道而馳。為了緩解甚至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該從根源抓起,適當降低社會對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關注度,轉變社會各界及高校、學生四、六級英語考試功能化的思想,回歸其設置初衷,實現其服務于高校英語教學優化的價值。具體而言,高校應該明確全面發展學生的基本教育目標和任務,深刻意識到四、六級英語考試的本質價值,健全學生評價機制,在綜合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決定其評選受獎、畢業結業情況,激勵他們努力學好各學科知識。用人企業或單位則應該按照自身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招聘人才,可將大學生四、六級英語考試成績作為參考標準而非硬性標準或唯一標準,全面衡量應聘人才能夠為本企業創造的經濟價值和效益,并以此為依據給予各類人才相應的福利待遇和發展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招聘人才的潛在能力。
2.提供網絡服務。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量先進技術手段和設備在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中的引入,將有效減少工作人員的任務量,大大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傳統人工操作服務模式,不僅對工作人員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還增加了工作任務量及其煩瑣程度。在人力資源數量收縮、結構優化的情況下,應該進一步推進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為廣大報考學生提供網絡式服務,以保證報名管理工作的準確性和實效性。高校需要開設校園信息服務平臺,請考務管理工作人員及時把報名流程、注意事項等相關信息公布出來。如此,既減輕了繁重的管理工作,又加強了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是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3.健全管理機制。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工作是高校教師及其他教育管理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需要健全的管理機制作保障基礎。各級考試考務管理相關部門應該明確自身肩負的職責,并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這其中包括責任機制、獎懲機制、培訓機制等。在此基礎上,成立考務工作領導小組,全程對監考老師的現場行為進行檢查監督,一經發現、違規操作等行為,根據相關規定予以嚴厲懲處,利用強硬的手段強化監考老師的職業意識和素質。各相關人員則需要認真研讀四、六級英語考試考務管理規定及制度,準確定位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并有效付諸實踐。另外,高校也應該重視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工作,將之納入到教師日常工作體系和考核體系當中,定時定期開展教職工培訓活動,提升教師們的職業素養,端正他們的監考參與態度,強化其專業技能,盡量保證教師在英語四、六級考試監管過程中不會出現工作紕漏。同時,還需要根據教師的實際行為表現,給予表現優異的教師適度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以此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促使其主動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此項工作上。
4.凈化考試風氣。針對上文提及的考試作弊行為泛濫問題,國家教育部、工商局及其他協作部門應該強強聯合,凈化英語四、六級考試風氣,堅決打擊幫助學生考試作弊的商業行為,斷絕學生考試作弊通道。在此建議政府從立法層面上,對輔助學生考試作弊的行為進行規定,嚴禁高科技作弊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一旦發現即刻予以懲處,并要求其承擔相應的經濟處罰和法律責任。另外,各級教育部門則應該加強對四、六級英語考試試題的管理,強化內部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防止題源泄漏,從根源上消除考試答案販賣等不良現象。值得注意的是,考試作弊更多的是一種主觀行為,受學生思想的主導。要想從根源上消除英語考試作弊現象,還需要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其惡劣性和錯誤性,從主觀意識上剔除學生蒙混過關的思維,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考試觀,促使他們對考試負責、對自己負責,引導他們自主拒絕作弊思想和行為。
總而言之,高校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改革十分重要,未來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由于個人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其他學者和專家持續關注我國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改革的動態發展,并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更多的有效意見或建議,以盡量保證考試公正性、嚴肅性、權威性的發揮,使其應有的價值顯現出來。
參考文獻:
[1]黃寶玉.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務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
1.1 學生思想特點
(1)獨立學院的學生思想上活躍,創新能力強。大部分學生都有較好的家庭環境,,雖然學生經受挫折的心理較差,但是對外界呈現出較大的興趣和包容度,接受新事物的學習能力也較強,能夠熟練的運用信息工具獲取信息。
(2)學生興趣愛好廣泛,特長突出,綜合素質較高。獨立學院的學生興趣愛好廣泛,許多學生有一定的激情和表現欲望去展現自己,例如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創立校級刊物法商時代和藏龍學刊等,思想上呈現出高度的活躍感和創新意識。同時獨立學院也越發注重學生的實踐性培養,全面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是獨立學院存在的長遠目標。
(3)不服輸的心態和個人的奮斗憧憬激發了學生去創造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在針對法商學院的學生調查中,關于畢業去向,按百分比排序,依次為:找工作78.7%、升學(留學、考研和升本)32.4%、自主創業18.0%、考公務員17.5%、參軍4.6%。而考研和出國的比例一直在上升,有機會有意愿希望繼續深造的學生逐年遞增。
1.2 學生思想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的多樣化,導致自我中心傾向明顯。獨立學院學生普遍上進心強, 但政治意識淡薄,集體觀念淡漠,不關心國家大事,雖然有一定的競爭意識,但心理素質弱較差,功利目的性強,對于有獎學金和涉及綜合測評加分的項目和活動才會積極參與。同時其思想認識、價值取向容易受外界不良風氣影響而發生偏移。在一些重大理論及是非問題上,許多學生仍存在不正確或模糊認識,入黨申請上存在功利意識。注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需求的欲望趨于強烈。
(2)學習基礎薄差,方法不得當,缺乏毅力。獨立學院的學風一直是學院教學的關鍵和中心點,但是學院的教學也要依據院校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獨立學院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學習自主性有待加強,有上進心,但是缺乏獨立鉆研的能力和毅力,學習目標不夠明確,興趣不足。同時,又暴露出盲目考證熱的傾向,使得學習陷入一種無序跟風狀。
(3)行為上缺少自我約束力,有較為嚴重的依賴心理,很多同學從高中父母的溺愛庇護中成長起來,對外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進入大學后,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識,對自己的學業和生活沒有合理的計劃和安排。
(4)學生心理問題突出,抗風險能力差,心理咨詢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獨立學院的學生勤于思考,渴望成功,但又眼高手低缺少思想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對前途缺乏信心,表現出自卑感,心理素質也較脆弱。進入大學后,多重的生活壓力、學習壓力以及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使得學生的心理焦慮和困惑與日俱增。據對法商學院學生就業心理的調查顯示,感到壓力大的學生占64.8%,感到茫然的學生占41.3%,有信心的學生占22.4%,緊張焦慮的學生占21.7%。
2 學生思想中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2.1 社會因素
社會的高速發展,價值觀的不斷變化,導致學生在接觸到外界大量信息的同時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和干擾,從而對自身價值觀和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不良影響,要充分認識這種客觀發展帶來的沖擊必然性,才能正確面對這個問題。另外,由于獨立學院本身的辦學性質、辦學機制及管理模式,外界并不了解容易產生誤區,而在對畢業生的選材上對獨立學院的學生也較為嚴苛,沒有給予公平的對待,導致獨立學院畢業生有較大心理負擔和就業壓力。
2.2 學校教育的缺失
國內大學的學習環境普遍較為寬泛和輕松,導致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放松了對自身的約束和管理,大學更傾向于學生勞動就業技能的培養,而在育人管理和實踐上缺乏實戰性,獨立學院本身在硬件規模上有待進一步發展,教學、實驗、實踐等方面的開展仍然要依托于母體高校的資源共享,發展受限很大,而獨立學院本身的辦學風格和特色不夠突出,商業性質濃厚,片面追求考研升學率,校園文化建設特色不明顯,也是后期需要解決的一系列問題。
2.3 家庭教育的偏離
獨立學院由于學費昂貴,自負盈虧,所以學生多來自經濟較富裕的家庭,從小享受著較為優越的物質條件,這樣的家庭背景使得學生從小抗壓意識薄弱,家庭對學生的教育呈現偏差化與溺愛化,使學生在人格和價值觀的的形成過程中缺乏相應正確的引導和規范,導致部分學生受不良風氣的影響嚴重,攀比風,炫耀心態經常顯現。
2.4 個體原因
社會、學校和家庭只是外部客觀因素,只有作為個體的人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如上所述,獨立學院學生的優越成長環境注定了很多學生更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強烈的自尊心和自卑心態凸顯,遇事脆弱,抗挫折能力差,情緒波動大,處事不夠冷靜,在法商學院學生進行的心理類測試中,有高達30%的學生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少數學生甚至出現心理危險行為傾向, 社會的影響和自身的失衡成為誘發種種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3 教育對策探討
針對上述獨立學院學生的思想現狀和特點,作為教育者有必要有采取相應的教育對策和措施,以達到效果,揚長避短。
(1)構建新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制,以學生為中心,探索適合獨立學院特點的學生工作新思路。獨立學院的學生工作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成長成才,進一步探索工作思路和引入新德教育觀念,做到“三個加強”。即強化學生管理、強化學風建設和強化能力培養的新理念。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班級和社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創新的理念和以學生為本的工作思路。
(2)圍繞適應能力的培養,從新生的入學教育開始規范計劃,學業生涯指導規劃,強化對新生的學業規劃認知和培養,使學生對大學的學業從開始就有明確的計劃和目的,不至于茫然困惑,通過大學就業指導課的設置強化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和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3)充分利用母體高校的優質資源,做到資源共享,并打造自己的專業教師隊伍。由于我們學校是依托母體高校辦學,所以如何充分利用母體高校的辦學資源為獨立學院所用,就成了當務之急,力求實現母體資源的共享和分配,并打造屬于自己的專業教師隊伍,強化獨立學院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才是發展獨立學院的基礎和根本。
(4)充實、調整并建立起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從而不斷創新,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在獨立學院中高校輔導員隊伍是與教學前線的教師隊伍并列的兩條教育主干線,一方面獨立學院要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吸引學生到課,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另一方面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人文理念,輔以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和理念,打造獨立學院堅實穩固的學風。
(5)高度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預警機制,并有效利用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問題較為普遍和多發,這也是獨立學院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和焦點,要在學生中進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預防等相關常識,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將知識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并在各班級建立心理委員和信息員制度。利用心理咨詢室對心理委員進行培養及對心理疾病類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
(6)合理利用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并發揮其教育功能。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首要環境,家庭的教育在學生的個人成長和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法商學院為例,在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中一直有著良好的先例和經驗,通過入學伊始給家長的一封信,將大學入學需知和培養計劃等信息及時傳達給家長,并定期通過輔導員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通過與家長的雙項溝通和管理以促進學生的成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畢業時也會將學校的實習安排通知家長,保持聯系。并每年舉辦畢業生家長座談會,擴大獨立學院辦學的聲譽和影響力。在發揮社會教育功能方面,法商學院每年都會定期組織暑期三下鄉實踐隊伍,讓學生們下到基層,接觸社會,實踐鍛煉,提高實踐能力,并加深對社會的了解,為今后就業打下基礎。制定學業相關的規劃,引進KAB創業教育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教學、就業、管理等方方面面中去。
2.4 個體原因
社會、學校和家庭只是外部客觀因素,只有作為個體的人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如上所述,獨立學院學生的優越成長環境注定了很多學生更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強烈的自尊心和自卑心態凸顯,遇事脆弱,抗挫折能力差,情緒波動大,處事不夠冷靜,在法商學院學生進行的心理類測試中,有高達30%的學生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少數學生甚至出現心理危險行為傾向, 社會的影響和自身的失衡成為誘發種種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3 教育對策探討
針對上述獨立學院學生的思想現狀和特點,作為教育者有必要有采取相應的教育對策和措施,以達到效果,揚長避短。
(1)構建新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制,以學生為中心,探索適合獨立學院特點的學生工作新思路。獨立學院的學生工作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成長成才,進一步探索工作思路和引入新德教育觀念,做到“三個加強”。即強化學生管理、強化學風建設和強化能力培養的新理念。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班級和社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創新的理念和以學生為本的工作思路。
(2)圍繞適應能力的培養,從新生的入學教育開始規范計劃,學業生涯指導規劃,強化對新生的學業規劃認知和培養,使學生對大學的學業從開始就有明確的計劃和目的,不至于茫然困惑,通過大學就業指導課的設置強化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和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3)充分利用母體高校的優質資源,做到資源共享,并打造自己的專業教師隊伍。由于我們學校是依托母體高校辦學,所以如何充分利用母體高校的辦學資源為獨立學院所用,就成了當務之急,力求實現母體資源的共享和分配,并打造屬于自己的專業教師隊伍,強化獨立學院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才是發展獨立學院的基礎和根本。
(4)充實、調整并建立起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從而不斷創新,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在獨立學院中高校輔導員隊伍是與教學前線的教師隊伍并列的兩條教育主干線,一方面獨立學院要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吸引學生到課,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另一方面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人文理念,輔以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和理念,打造獨立學院堅實穩固的學風。
(5)高度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預警機制,并有效利用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問題較為普遍和多發,這也是獨立學院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和焦點,要在學生中進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預防等相關常識,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將知識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并在各班級建立心理委員和信息員制度。利用心理咨詢室對心理委員進行培養及對心理疾病類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
(6)合理利用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并發揮其教育功能。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首要環境,家庭的教育在學生的個人成長和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法商學院為例,在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中一直有著良好的先例和經驗,通過入學伊始給家長的一封信,將大學入學需知和培養計劃等信息及時傳達給家長,并定期通過輔導員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通過與家長的雙項溝通和管理以促進學生的成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畢業時也會將學校的實習安排通知家長,保持聯系。并每年舉辦畢業生家長座談會,擴大獨立學院辦學的聲譽和影響力。在發揮社會教育功能方面,法商學院每年都會定期組織暑期三下鄉實踐隊伍,讓學生們下到基層,接觸社會,實踐鍛煉,提高實踐能力,并加深對社會的了解,為今后就業打下基礎。制定學業相關的規劃,引進KAB創業教育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教學、就業、管理等方方面面中去。
參考文獻
[1] 曲政文.李靖.新制(民辦)二級學院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