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8 09:41: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學前教育本科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調查結果
上述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最高分為5分的計分標準下,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學生總體的職業認同得分為3.44分,呈中上水平(3分為中間水平),這與王杰薛、鈺川學者的調查結果近似。[3]在四個維度中,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情感得分最高(M=3.7),專業認同次之(M=3.47),職業認識得分(M=3.45)略低于專業認同得分,但均高于總體的平均分;而職業能力的得分最低(M=3.21),低于總體的平均值。
2.2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的年級差異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得分最高的是大一學生,其次分別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在專業認同維度上,得分從高到低分別為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在職業情感維度上,得分最高為大一學生,其次分別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在職業認識維度上,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大一、大三、大四、大二的學生;在職業能力維度上,大一得分最高,其次分別為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由表3的顯示結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在職業認同的總體狀況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在職業認同的四個維度上,不同年級的學生也不存在顯著差異。
2.3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差異分析
表4表明,擔任學生干部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認同總體得分略高于沒有擔任學生干部學生職業認同的得分,在各個維度上也顯示出同樣的結果。表5是否擔任學生職務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及各維度的t檢驗由表5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擔任學生職務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與沒有學生職務的同學在職業認同及各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3結論
1)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男生5人,占5.2%,女生92人,占94.8%;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群體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2)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的總體水平較高,其中職業情感維度得分最高。3)不同年級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水平不同,大一學生最高,其次其次分別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但在各年級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4)擔任學生干部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認同總體水平高于沒有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但它們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三)幼兒園健康與安全教育 1.幼兒園安全制度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 2.幼兒園保育保健質量評估體系研究 3.幼兒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研究 4.0-3歲幼兒的健康教育研究 5.農村幼兒的健康現狀與教育研究 6.幼兒戶外體育鍛煉研究 7.幼兒體育與幼兒安全研究 8.幼兒園保健老師的專業發展研究 9.幼兒安全教育問題的研究 10.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發展特點及其教育活動設計研究 11.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活動實踐研究 12.以情境為導向的體育活動的實踐研究
(四)幼兒園的課程 本方向涉及幼兒園課程的現狀與問題,幼兒園課程的改革和發展,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與方法策略,幼兒園課程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幼兒園教育環境的創設與利用等研究。 1.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審核與監管研究 2.幼兒園課程評價與監測體系建設研究 3.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研究 4.幼兒園與小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銜接狀況與改進研究 5.西部地區農村學前一年混齡教育課程研究 6. 幼兒園課程資源創造性開發與利用研究 7.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適宜性與有效性研究 9.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研究 10.幼兒園課程管理研究 11.不同經濟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研究 12.幼兒園活動區活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13.運用動態評價指導幼兒學習的研究 14.整合觀念下各領域教育有機聯系、相互滲透研究 15.各領域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研究
摘 要
民俗文化是“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文化”“人民生活在民俗當中,就像魚類生活在水里一樣”,兒童生活在具體的民俗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存在于兒童生活之中,是兒童的文化背景。構建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是兒童、社會與學前教育課程發展的必然訴求。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因民俗文化的獨特性、學前教育課程的獨特性而具有獨特的內涵與內部特征。
關鍵詞
學前教育 民俗文化 課程 兒童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自上而下”模式的學前教育課程改革。這種以兒童發展理論為指導的,以標準化為基礎的,充斥著評價和價值無涉的改革受到普遍質疑,脫離了我國兒童文化背景的改革是不可取的。同時,學前教育課程文化品性的流失還表現在對西方和境外學前教育課程的照搬照抄中,這種背棄本土文化、遠離兒童文化背景,致使學前教育課程無法承擔提升和優化兒童生命質量的重任,也使得學前教育課程缺失了自身生長的土壤。美國著名學前教育專家斯波代克認為文化價值觀是學前教育課程的一個重要來源;我國朱家雄教授認為社會文化是決定學前教育課程的重要依據;靳玉樂教授等人也指出課程文化應“一切從當地的文化根上去思考、去創造屬于本地文化的課程理論才是其生成之道”。民俗文化是“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文化”,是傳承了千萬年的、最古老的活態文化,是人類文化之根源,也是人類的精神家園,起著陶冶和發展人類自身的重要作用。“人民生活在民俗當中,就像魚類生活在水里一樣”。民俗文化是兒童的文化背景,兒童生活在具體的民俗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存在于兒童生活之中,兒童生活世界里豐富而廣泛的一切人、事、物,以及聯結這些人、事、物的連續和非連續的過程與情境,都蘊涵和承載著民俗文化。值此多元文化社會時代,構建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是兒童、社會與學前教育課程發展的必然訴求。同時,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因民俗文化、學前教育課程的特征而具有獨特的內涵與內部本質特征。
一、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的內涵
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是根據學前兒童的需求,以兒童生活中的優秀民俗文化為主,兼顧其他民族或地區的優秀民俗文化,遵循兒童生活世界和健康成長的要求,在合理、適當地選擇下,進行有機融合和組織的、有益的教育性經驗。包括:第一,必須對民俗文化進行適當地選擇,篩選掉無益的、有害的民俗文化。第二,有益的優秀民俗文化必須符合兒童發展需求,能促進兒童健康、幸福成長,優化和提升兒童生命質量。第三,在選擇當地優秀民俗文化的前提下,還應考慮與其他民族或地區優秀民俗文化的整合,以培育兒童的多元文化能力。第四,必須遵循兒童生活世界的要求對民俗文化進行有機組織,回歸兒童生活世界,與兒童生活世界相通和共容,促進兒童知識遷移的形成。第五,努力追求實現兒童生活世界與課程文化之間的融合。第六,追求民俗文化與兒童課程的共存、共生、共榮。
二、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的內部本質特征
(一)生活性
生活是“專指建立在實踐活動基礎之上的人的特殊生命活動。這也是人之自我生成活動,人只有在生活中才可能生成。”生活是人特有的活動,生活造就了人,人創造了生活,因此,生活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是人存在的證明,是人最初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屬。人的生活“是以人自己所選定的目的與價值為指向的活動。”只有生活才能實現人各種各樣的目標、價值和意義,建構人自身。生活中的人是不斷發展的、動態的、相互聯系的實體,生活活動是人沉浸于世界之中的活動,人只有在生活活動中才能直面自己,懂得人存在的本質。生活是人自身不斷生長、發展的動力,人是在生活中自我建構和自我生成的,人的改變與生活的改變是同一的,因此,要改變和發展人就要改變生活。歷史以其確證無疑的事實證明,教育是改變生活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方式。
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是一種生活性課程,具有普遍的生活性特征,其生活性主要表現在:1.課程目標為了生活。來源于生活世界里的民俗文化,具有最為顯著的生活實用價值,建構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實現教育即生活、課程即生活、生活即過程與目的,在立足于兒童生活的基礎上,優化與提升兒童生活、追求兒童生活幸福。2.課程資源來源于生活。民俗文化與生活緊密聯系,具有生活屬性,是文化與生活的復合體,其外在生活方式是意識內涵物化的表現,“人不可能過著他的生活而不表達他的生活。”從本質上來說,民俗文化就是生活的表達和生活本身,就是“生活與文化的雙重復合體”,所以,以民俗文化建構學前教育課程,其課程資源來自生活,帶有強烈的生活氣息。3.課程實施成為生活。“我相信——兒童的社會生活是他的一切訓練或生長的集中或相互聯系的基礎。”教育是一種生活并植根生活。兒童是從感性世界與感性世界的經驗中吸納一切知識感覺,課程必然依此來安排周圍世界,通過有選擇的對感性世界及其經驗進行組織,使課程成為優化了的生活,這樣,才能使兒童真正領悟生活,完成兒童自身的生成、發展與不斷完善。4.課程評價優化生活。課程評價既是生活本身,也是一個引導兒童獲得發展的過程,課程評價過程中,教師和兒童通過彼此觀念的碰撞,加深對生活和彼此的理解,既有利于教師針對性實施課程、引導兒童、優化生活,也有利于兒童認識、理解和感悟生活。
(二)傳承性
民俗文化是傳承了千萬年的生活文化,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流轉變遷,包含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可以說民俗文化是一種最古老的活態文化,是文化的活化石,傳承性是民俗文化的又一重要本質特征。雅斯貝爾斯說:“歷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因素。它讓我們熟悉自己的過去、熟悉民族和人類的生活,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人類的所作所為。”教育承擔著對人類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課程必然也擔負著對人類優秀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重任。
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的傳承性表現在:
1.對民俗文化知識的傳承。民俗文化中包含了大量豐富的知識,是人類生活中不斷積累和優化的生活性知識、境遇性知識,生動的存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以民俗文化作為課程資源,是對民俗文化中優秀知識文化的繼承。
2.對民眾生活方式、行為、心理、精神、信念等的傳承。實施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讓兒童認同民俗文化,認同民眾的生活方式、行為等,培育兒童的民族情感,養成兒童的民族精神。因為學前兒童處于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兒童文化根性必須從學前期抓起。
3.對各民族、各地區優秀教養經驗的傳承。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民眾在長期對兒童的教養過程中總結出了大量的教養經驗,雖然其中也存在很多不適合時展需要,甚至有悖時代精神和醫學常理的,但還是有著大量優秀的教養經驗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4.對課程研究優秀成果的傳承。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也必然包括對課程研究成果的傳承。
參考文獻
[1] 朱家雄.與時俱進地面對幼兒園課程變革的現實問題——對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反思之十[J].幼兒教育,2007(12):6.
[2] 朱家雄.從一位國際著名學前教育專家的反思說起——對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反思之一[J].幼兒教育,2007(1):5.
[3]靳玉樂,羅生全.課程理論的文化自覺[J].教育研究,2008(6):43.
[4]趙海燕.學前教育民俗文化研究基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75.
[5]趙海燕.學前教育民俗文化研究基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76.
[6] 7 魯潔.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引導生活的建構[J].教育研究,2010(6):4.
[8] 陳勤建.中國民俗[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30-31.
[9](德)恩斯特·卡西爾著.甘陽譯.人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307.
[10] 葉濤,吳存浩著.民俗學導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80.
3. 高入園率背后的思考以XX地區為例
4. XX地區幼兒教育資源配置公平性調研
5. XX地區推進幼兒教育均衡化調研
6. XX地區各社會階層的幼兒教育機會差距分析和對策建議
7. XX地區城鄉幼兒教育差距分析和對策建議
8.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意向調研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
9. 幼師生教育實習與幼兒園教師的職后成長研究
10. 就職最初三年與幼兒園教師的生涯發展
11. 藝術素養在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地位
12. 幼兒園教師職業形象調查與分析
13. 幼教職業的德性價值研究
14. 幼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與幼兒園教師的素質
15. 幼兒園男教師的角色定位研究
16. 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與專科生在就職初期的表現比較研究
17. 職業態度與職業能力在幼兒教育中的影響比較研究
18.兒童參與理念對學前教育改革的啟示
19.從繪本到活動------有意義教育活動設計策略
20.有效教學原理與學前教學活動的設計
21.學前兒童對繪畫作品評價傾向性研究
22.ARCS模型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啟示
23.美國學前特殊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
24.英國學前特殊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
25.加拿大學前特殊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
26.澳大利亞學前特殊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
27.新西蘭學前特殊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
28.幼兒園特殊教育個案研究(觀察與實踐)
29.當代中國學前教育理論的進展概念、功能、兒童觀、教育觀等選擇一個研究
30.幼兒園蒙氏教育生態的個案研究
31.災難事件后兒童心理的調試和康復
32.幼兒行為問題與父母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
33.受忽視幼兒的成因及教育
34、兒童作家之利弊
35、幼兒教師的三重身份家長、老師、朋友
36、幼兒圖畫書研究
37、幼兒語言教育的演進
38、語言學視野中的語言教學活動
39、閱讀研究與早期閱讀
40、圖畫書在學前教育中的功能、應用及發展前景(幼兒圖畫書教學實踐研究)
41、民間童話研究(建議結合文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重視角)
42、幼兒童話作家論
43、語言修辭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
44、幼兒園經典誦讀教育的探索與研究
45、幼兒文學作品教學研究
46、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研究
47、幼兒園文化研究
48、學前兒童英語教學研究
49、學前兒童英語教師培訓研究
50、幼兒英語故事教學
51、文化教育與幼兒英語教學的結合
52、杭州市幼兒園英語教學調查
53、關于幼兒第二語言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54、兒童英語游戲教學法
55、英語特長帶班教師進行幼兒園日常教學之模式及策略個案研究
56、幼兒園網頁制作
57、幼師生人文素養調查
58、幼兒美育目標與途徑
59、幼兒園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發展前景及對策研究
60、信息技術與幼兒園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
61、幼兒教師信息素養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
62、幼兒文學(中某體裁)研究的互文性視角
63、幼兒散文的符號轉換功能研究
64、技術發展對幼兒戲劇/影視劇發展的影響(各項技術,如工業技術)
65、幼兒體質與健康研究
66、健康教育中的幼兒體育活動研究
67、主題活動背景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現狀調查
68、幼兒園數學教育幼小銜接現狀調查
69、幼兒數概念的認知發展研究
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部分選題相關文章:
1.學前教育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2.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3.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寫作題目參考
4.學前教育畢業論文致謝詞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學制是三年半,分為7個學期,共計210學分,課程結構包括必修課(1.教育理論,2.語言、文化與交流,3.個體、學校與社會)、選修課(1.藝術、自然與技術,2.身體、健康與運動,3.表達、音樂與戲劇)、專業領域課(1.社會問題者的相關領域,2.身心殘疾者的相關領域,3.幼兒和青少年的相關領域)、教育實習和畢業論文五個部分[2]。其中,選修課和專業領域課學生可以三選一,至于學生如何選擇課程主要是要考慮自己的實踐與畢業方向。目前,丹麥社會教育專業中約有50%的學生會選擇幼兒和青少年的相關領域與表達、音樂與戲劇課程(丹麥教養員職前教育課程),畢業后從事教養員工作。其中教育實踐課程中的教育實習為74學分,占總學分的35.2%;畢業論文為12學分,占總學分的5.7%;課程結構中所有實踐類課程共占總學分的40.9%。
(二)丹麥社會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內容
1.教育實習
丹麥教養員職前教育課程中的教育實習是貫穿職前培養全過程的,其中第一學期有3個月的初步實習,第三個學期和第六個學期分別有6個月的深入實習。教育實習通過為作為專業活動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理解力與能力提供框架來實現教學目標。教育實習與在學校學習是兩個獨立但又彼此支持的學習環境,通過兩者互動獲得的知識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習得。學生學習的起點在于參與,對體驗的系統習得以及對社會教育工作者、學校與職業之間互動的反思。它為學生的實踐練習以及個人對教育職業及其使用群體的觀察提供框架。三個教育實習的難度會逐步提高并且逐步涉及教學工作的多種領域,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職業及其活動的整體領悟意識。第一學期的3個月初步實習期主要針對具體的教學關系;在第三學期的6個月實習中關注重點擴大到學校的視角;在第六學期的6個月實習中,學生體驗社會變化中的教學工作。丹麥社會教育專業的教育實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第一個實習期的目標旨在使學生在實踐基地參與日常教學實踐;參與并發展有意義的關系,增強與他人建立關系的能力;參與計劃、執行與評估等教學過程;從實踐中獲得體驗并反思;倫理性與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實踐;展示對建立關系與社會能力等自身先決條件的個人見解。第二個實習期的目標旨在使學生參與并為組織日常教學工作出力;參與創新與變化的過程;計劃、執行、記述并評估教學過程;記述并告知教學實踐;批判性地對自己的實踐及實踐基地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第三個實習期的目標旨在使學生掌握教學實踐并為職業的發展與創新出力;集中致力于滿足特定幼兒的需求;解釋針對特定目標群體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如何能用于優化一般范圍內的教學工作;以科學理論前提條件與方法論技能為基礎,通過對實踐的參與、分析及反思來產生知識;結合職業情況與發展描述個人的職業認同。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明確規定了教育實習中要獲得的核心知識與能力領域,在三個實習期都適用的是實踐基地的教學與社會目的及功能、目標及教學實踐;教學實踐的文化與社會條件的重要性;實踐基地的目標群體與需求、生活質量、發展與學習;倫理觀、價值觀以及人性觀點;以記述與發展教學實踐為目的的參與、對體驗的系統收集及反思。第一個實習期主要是了解與掌握教育關系,具體包括在教學過程中,參與者之間的互動與關系;互動對個體生活質量與發展的重要性,包括個體自身對關系的影響與重要性;關系中的交流、互動與沖突;關系中的權力與倫理。第二個實習期主要是了解學前教育機構,具體包括作為社會機構與公益的教學實踐;機構照護、成長與發展;實踐基地的組織、文化與管理、內外合作;制度框架中的權力與倫理。第三個實習期主要是了解與掌握教育職業,具體包括職業的工作與任務領域;教學工作與方法;職業理論、核心概念與術語,包括其科學基礎與方法;社會現代化過程與職業的歷史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職業意識與認同;教育職業為解決跨行業任務做出的貢獻。丹麥社會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實習是與在校上課、學習與管理有機結合的,3個月的初步實習中有5天要回校輔導,6個月的深入實習中也有10天要回校輔導。平均每天在教育實踐基地工作6小時,包括回校輔導的學習日。在每個教育實習前,學校都要為學生參加實習做好準備,包括實習期間的學習方法與目標,要詳細描述教育目標。在每個實習前,學生準備一份實習文件袋,文件袋里含有學生對實踐基地的具體期望和問題,對即將到來的實習的個人想法以及實習與本科學習的關系;文件袋中還有學生為實習做的其他準備,包括學生所做的與實習相關的文獻閱讀筆記。在實習開始時,學生基于三個職業目標具體闡述實習的教育目標,實習基地必須根據學生實習期的教育目標提供管理。
2.本科論文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學生在第7學期的最后半段時間進行本科論文寫作,本科論文寫作為期10個星期,為12學分。本科論文可以由學生個人獨立撰寫,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撰寫(每組最多不超過4名學生)。學生選定一個獲學校通過的與專業領域相關的具體問題作為畢業論文選題,撰寫時必須要在論文中展現科學理論方法知識,論文必須包含學習與體驗或其他形式的實踐知識。(三)丹麥社會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評價丹麥社會教育專業的教育實踐課程測試與評估形式是按照丹麥政府文件中的評估規定進行的。整體而言,評估形式必須符合教學目標并且必須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接觸過的形式。而且,評估形式必須確保是對受試者的個人評估,評估是個人化的,因此必須由個人通過。三個教育實習對學生的評價最晚應在實習期進行三分之二時段的時候進行,在實訓基地由實習機構的導師與學生和學校導師舉行會談之后做出,學校導師有最終決定權,評價成績為通過或未通過。本科畢業論文采取外部測試,外部測試中的外部考官由教育部委派,論文最后以個人的口頭考試結束,對學生按7分制進行評估。
二、丹麥社會教育專業教育實踐對我國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啟示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貫徹實施,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正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丹麥教育經驗表明,幼兒園教師質量決定著學前教育質量,而完善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體系,是影響學前教育師資質量的關鍵。目前,我國政府對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高度重視為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卻表現出與理論教學關系不明確、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建立等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廣泛借鑒國內外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優勢,積極改革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調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的時間安排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在第一、三、六學期共安排三次教育實習,總計15個月;畢業論文在第七學期,共計10周。而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課程模塊中,基本上是:安排軍訓(2周)、教育見習(2周)、教育實習(8周)、畢業論文(8-10周),教育實踐課程學分為20學分,按總學分180學分計算,教育實踐只占11.1%。與丹麥教育實踐占總學分40.9%相比,相差極大。教育實習是教師教育院校培養高素質師資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教師職業養成的關鍵環節[3]。而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實多安排在第七學期或者第八學期。這種滯后的教育實習時間安排,既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檢驗知識、獲得感悟和進行實踐的教學反思。因此,學前教育師資培養院校要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中,增加教育實踐課程的學時比例,合理安排學生的教育實習時間,還要把教育實習與在校學習緊密結合起來,規定教育實習過程中回校輔導的具體時間,以使學生通過教育實踐與在校學習的互動來增強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習得,增強學校與職業之間的互動反思。
(二)豐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的學習內容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的教育實踐課程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學習內容,三個不同層次的教育實習都詳細規定了實習中要獲得的核心知識與能力領域。而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見習僅僅是觀摩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教育實習也僅僅是從事一些基本的保育與教育工作。過于單一的教育見習與實習內容削弱了學生的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因此,要想使準幼兒教師具有突出的實踐能力,靈活地把學前教育理論知識與保教實踐有機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就要明確規定學生在教育見習與實習中必須獲得的教育實踐核心知識與能力領域,在已有規定的見習與實習內容基礎上,增加教育實踐的文化與社會條件的重要性;實踐基地的目標群體與需求、生活質量、發展與學習;倫理觀、價值觀以及人性觀點;職業理論中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幼兒園的組織管理制度;社會現代化過程與職業的歷史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職業為解決跨行業任務做出的貢獻等內容。
(三)改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的教學模式
教育實踐能力是教師對幼兒施以積極影響、引導幼兒發展的基礎。丹麥社會教育專業的三個教育實習有著各不相同的職業目標,三階段的教育目標層層遞進、螺旋式上升,通過循序漸進的體驗式教育實習活動,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而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實踐課程,雖然也有明確的教育見習與實習任務,但是任務往往缺乏層次性與全面性,實現任務的最佳方法也不夠科學。因此,我們要借鑒丹麥社會教育實踐課程中三個層次的職業目標,運用“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即學生在完成相關理論教學后,學習者在相關實驗室、實訓基地、實習單位等實踐場所進行實踐活動過程中,作為體驗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對實踐活動的認知、情意方面的總結與歸納,注重學習者對自身所從事活動的反思、回味、深化等內省過程的教學,注重學習者今后職業生涯的心理和人格的完善[4]。這樣,學生才能夠做到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四)發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的主體作用
丹麥社會教育專業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每個教育實踐前,都由學生提出對實踐基地的具體期望和問題,對即將到來的實習的個人想法以及實習與本科學習的關系,實習基地要根據學生的目標提供管理。而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見習與實習過程中,基本上都是由所在院校統一提出實習要求,學生只是被動執行,而且每個實習基地也并不一定會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高質量地完成指導工作。因此,我們要借鑒丹麥的做法,在教育見習與實習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制定教育見習與實習規劃,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專業發展意識與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并不斷進行反思。同時高校也要與政府教育部門溝通,強化教育基地對學生教育實踐指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供根據學生和學校實踐工作目標的管理,提前完成對學生實習評價工作,留出學生反思提高的時間,促進準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1)05-0030-04
實踐是學習主體內化和重構知識的前提、中介和歸宿。〔1〕實踐教學旨在為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供親身參與教學實踐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提升教育技能的過程中內化理論知識,養成研究、創新的專業態度,綜合提升專業能力,“使學生在步入教學一線之前就獲得教育實踐知識和實踐智慧”。〔2〕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將學生在形成專業素質過程中需要經歷的所有實踐環節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統籌安排,將教學計劃中所有學科知識與技能滲透在教育教學實際情景之中。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可以讓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從入學之日起就逐步獲得對學前教育實際工作情境完整系統的感性體驗,進而真正理解各門學科對其專業成長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早日做好入職準備。
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對我國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尤其是對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積極意義,值得深入研究。
一、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價值
有關教師專業化培養的研究,直接推動了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在我國目前的師范教育體系中,不論是中師教育的技能型課程體系,還是高師教育的理論型課程體系,均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期教師教育的要求。二者原有的專業培養目標較為單一,課程體系亟待調整。以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為例。當前,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一般由五個基本模塊組成。模塊一是以理論性為主的學前教育類通識課程,主要包括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學、學前課程論等;模塊二是以表現性為主的藝術類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等;模塊三是以操作性為主的技能類課程,主要包括各科教學法及教育活動設計、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幼兒園班級管理等;模塊四是以入職緩沖為目的的教育實踐類課程,主要是指教育見習和實習活動;模塊五是以獲得專業學位為目的的畢業論文的設計與寫作。這五大基本模塊的教育目標雖然具有一定銜接性,但在具體實施時卻往往邊界分明,五大模塊中各門學科間的聯系被人為切斷,從而影響了培養效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許多高校并不重視學生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教育見習和實習活動尚未落到實處。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旨在提高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以幫助學生早日做好入職準備。
1.為學生職業角色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從畢業后進入幼兒園工作的第一天起,往往就要承擔起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必須承擔的所有工作。這就意味著,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到合格的幼兒園教師之間的角色轉換不能留到入職后進行,而應盡可能在高校學習期間進行。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的一項重大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在入職前基本實現從專業知識到專業技能的轉換,完成由學生向教師的過渡。要完成這項任務,光靠專業理論學習顯然不夠,還要依靠專業實踐活動,而這正是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意義所在。從學生到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角色轉換是情境性的,是學生在自然教育教學情境中建構教育知識、提高教育智慧的過程。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強調為學生提供大量教學實踐機會,以期為學生職業角色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
2.實現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如果不重視實踐教學,那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就無從談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也就淪為一紙空談。如果能正確認識實踐教學的意義,準確定位實踐教學的目標,恰當選擇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和實施途徑,就有可能從根本上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正是一種可供參考的具體培養路徑,有利于實現高等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此外,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有利于發揮“合并型”高校的優勢。原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具有專業技能教學的優勢,而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具有理論知識教學優勢。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打破以往中師教育偏于強調專業技能訓練而忽視學生理論水平提高的局限,也能改變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偏于強調理論知識學習而忽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局限,從而發揮各自的專業發展優勢,提高“合并型”高校的師資培養質量。
二、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特征
1.注重學科課程的課內實踐
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特征之一,是把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按學科邏輯有規律地滲透到各門專業學科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方案的實施從新生入學即開始。學生沿著教學計劃中設定的學科邏輯線索,通過學科課程的課內實踐,有目的、有計劃地逐步進入學前教育實踐,消化專業知識,形成專業意識,逐漸提高實踐與創新能力。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可打破五大課程基本模塊的界限,將實踐教學元素滲透其中,使學生在入職前就能形成相應的教學實踐能力。換句話說,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強調讓學生從入學之日起就開始接觸學前教育工作實際,直至畢業,從而確保他們一直與學前教育實際工作保持密切接觸。
2.發揮不同學科背景專業導師的作用
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另一特征是將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各類專業人員整合起來,充分發揮不同學科背景專業導師的作用。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任務由不同年級的學生、幼兒園相關教師和高校相關教師組成的實踐共同體完成,這個實踐共同體“是處于同一實習場的全體成員及其行為關系的總和”。〔3〕
三、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基本內容
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基本內容應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逐步建設和完善。
1.制訂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計劃
實踐教學計劃包括學期分工、所依托的主要學科、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實踐活動的時間總量以及實踐場地等項目(見下表)。
2.建設教學實踐基地
做好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是推進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有力保障。高校應注重完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一方面可擴大高校附屬實驗幼兒園的辦學規模,以積極接納學生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可建設各級各類幼兒園教學實踐基地,促使其規模化、體系化、制度化,以滿足學生教育見習與實習的需要。高校可以考慮將常規教學與幼兒園的教研活動相結合,同時加強與社區的交流合作,鼓勵學生在幼兒園、社區開展與學前教育相關的志愿服務。完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既能為學生提供最鮮活的專業信息,也能為學生提供親身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機會。
3.建設導師共同體
導師共同體由高校分管領導、高校學科指導教師、幼兒園園長、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和學生導師(高年級學生)組成。導師共同體的職責是對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周密的設計,制訂既適應幼兒園教育教學需要,又符合教師專業化標準的實踐教學方案,并通過各自的實際工作保證方案順利實施。導師共同體要激發學生從事實踐活動的愿望,重視學生的教育教學技能訓練,要求學生收集和積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典型案例,鼓勵和帶領學生根據實踐問題設計與改進研究方案,對自己的實踐行為進行評價與反思。
4.布置實踐作業
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不同呈現方式的實踐作業是貫徹滲透式實踐教學理念的有效途徑。實踐作業實質上是為學生設置一個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逐漸學會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分析問題,調整方案,最終解決問題,從而積累實踐經驗,提升教育智慧。各學科指導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在分析學生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基礎上,設計并提出具體的實踐作業要求,并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嘗試解決不同難度的問題,以達到循序漸進、動態提高的實踐教學目的,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以學前衛生學為依托的實踐作業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對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般性印象,學會使用相應的測量工具并撰寫簡單的測評報告,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衛生學原理,為后續學習打基礎。作業的呈現方式有觀察記錄、測評報告和小論文等。
以普通心理學為依托的實踐作業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運用觀察、調查、測驗等手段分析個體的心理特征,為后續學習積累經驗。作業呈現以小型研究報告為主。
以學前兒童心理學為依托的實踐作業目的是幫助學生消化和運用專業知識,明確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從而激發他們為提高自身專業能力進行積極、主動的自我調整與訓練的意愿,為后續學習提供支持。作業呈現以小型研究報告和評論性論文為主。
以學前教育學為依托的實踐作業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專業視角發現問題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呈現以評論性論文或說明性論文為主。
以學前游戲論和學前課程論為依托的實踐作業目的是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兒童游戲觀、學前教育課程觀,為后續各科教學法的學習與訓練奠定基礎。作業呈現以游戲活動設計、調查報告等為主。
以各科教學法為依托的實踐作業是以各科教學法為主線開展的幼兒園試教活動。在導師共同體的帶領下,學生可以嘗試逐步進入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以逐步做好入職準備。作業呈現方式是幼兒園活動方案設計以及相應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
以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為依托的實踐作業是在基本完成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學習后,在逐漸積累教育教學經驗的過程中完成的。在高校指導教師的帶領下,通過課題選定、文獻查閱、計劃制訂、方法選擇、資料分析整理以及成果表述等一系列實踐訓練,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使學生充分理解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原則和類型,逐步掌握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從而掌握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能,為日后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滲透式實踐教學方案具有較大的后續研究空間,可嘗試采用行動研究法,在不斷完善實踐教學方案內容的過程中,將研究思路逐漸擴展到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滲透式實踐教學中導師團隊的建設與發展、高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滲透式實踐教學校本教材的開發等問題的研究上。
參考文獻:
〔1〕曹能秀.走向專業發展的幼兒園教師教育改革〔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8,406(6):34-38.
〔2〕〔3〕秦金亮.走進全實踐:反思型幼兒教育實踐家的成長之路〔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07:40,5.
An Introduction of Immersive Practical Teaching Plan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Undergraduates in University
Li Lanfang, Zhang Haizhong
從2008年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看,社會對幼兒教師的需求已經從數量的補充過渡到質量的競爭,“幼教本科”成為相當一部分公辦幼兒園招聘教師的準人條件之一。據市場調研,多數優質幼兒園將自己的招聘條件定位于具備學前教育本科學歷、有豐富的幼兒教育工作經驗、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全新的幼兒教育理念、全面的專業技能的幼兒教師。
一、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會發展和幼兒優化成長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對于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愈發迫切,對于個體發展的重視已由關注高考向前延伸至人生起點的教育,開始關注幼兒的教育,諸如幼兒智力的發展、潛能的開發、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僅關注幼兒身體的健康,更加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使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生命能夠優化地成長,即人們開始以人生發展的前瞻性高度重新審視幼兒教育。在這一視野下,要求剛走出校門的學前畢業生就具備如此深厚的專業技能、理論、實踐的經驗是不可能的,但科研意識、科研能力的具備,卻使這一切變得可能,通過不斷地探索、研究,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日漸清晰,甚至為不同的幼兒提出不盡相同的最適宜的教育。因此。科研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是促使幼兒教師具備無可限量后發優勢的保障。
(二)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和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
相對目前幼兒園中的某些教師仍采用大一統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腳,禁錮其思維,形成機械的思維定式,甚至連孩子們畫筆下的太空飛船都是一樣的,勢必會阻礙兒童各種潛能的發展,錯過兒童的敏感期,甚至貽誤天才的成長等情況。而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則不但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有一定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作為其后發優勢的動力,可以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借助這一科研能力不斷地學習、探索,諸如研究幼兒各種潛能的發掘、各種意志品質的培養、各種必要生活經驗的習得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既注重個性的彰顯,又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用教育專家的準確判斷力、恰當的教育方法來把握不同幼兒的敏感期等,將在客觀上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素質的需求
教師的專業化是指“教師個體不斷發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歷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可見,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就是教師通過學習與探究不斷完善自我,進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而科研能力是這種學習與探究必備的一種能力。如果從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看,涉及到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等方面,其中的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提高亦是需要科研能力發揮重要作用的。從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自身發展的層面看,無論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還是走上其它工作崗位,只要處于這個學習型社會,在終身教育的背景下,這種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是使其永遠走在時代前列,融入主流社會所必備的一種技能。
從目前的情況看,少數高校在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方面已走在前列,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具有較強的從事心理科研、教學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人才。至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研究型大學早已將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作為人才的主要培養目標。誠如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帕爾所言:“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參與科學研究,獲得的正是運用基本原理進行思考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可以產生創新的種子。”
二、學前教育專業與幼兒園教育的科研現狀
從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科研情況看,目前在幼兒教育一線的教師科研能力明顯不足,根據對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調查顯示,“在湖南省1O個地(市)30所幼兒園的270位幼兒教師中,有25.7%的幼兒教師認為根本沒有必要,有31.9%的人覺得比較必要,有48.2%的人選擇了考核、評職或完成工作。”至于教育科研知識和科研能力則更是較為缺乏。另外,從不同區域問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來看,相關科研課題的研究也僅僅局限于基礎條件好的發達城市的幼兒園,大多資金、設備不足的幼兒園甚至認為搞科研是一種奢求。
從學前教育專業的科研現狀看,多數高校對于這一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是過多地關注于其它學前專業技能的培養,只有極少數高校將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于“科研型”的幼教實踐人才,并且在相應的課程設置、技能訓練中有所體現。
三、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建議
(一)更新科研理念
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之前,應使其重新審視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更新科研理念,即科研能力是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幼兒教育專業化背景下的現代教師必備的技能,是促進幼兒教師具備后發優勢的保障,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推動幼兒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
(二)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途徑
1.設置相關的科研課程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首先應了解科研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將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納入教學計劃,在學前教育專業開設針對于本專業的科研課程即學前教育專業科研方法課程等。
2.營造科研氛圍,樹立科研意識
在掌握基本科研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注意在實踐中營造科研氛圍,樹立科研意識。日常的教育教學立足于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幼兒,發現實際問題,能及時收集材料,用科學研究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且注意幼兒教育研究的題目不一定要突出“大”和“深”,應側重于對具體問題的研究,即在實踐中生成的、較小的題目,不一定要有很深的理論研究,應著眼于通過實踐論證解決實際問題。當然,這種科研意識的樹立還需要加強學生的反思意識、發現問題和行動研究的能力等。
3.全面、扎實地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適應時代科技化、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趨勢而產生的,它實現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打破了職業教育培養定位的局限,與傳統大學相比,它更側重于對學生基本素質和應用技能的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因其實用性強,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故更適合這類院校開設,其中男生由于其性別和性格的差異,因而在對其進行培養時不應完全照搬應用于女生的模式和方法,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適宜的培養環境
傳統的社會偏見和幼兒教師待遇不佳是影響學前教育專業招收男生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對男性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傳統偏見,使許多優秀男生對該專業“望而卻步”。
要吸引更多的男生加入學前教育專業,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應采取多種形式,尤其要加強電視、報紙等熱門媒體的宣傳,使人們看到幼兒教師性別單一帶來的不良后果,認識到男性參與到幼教行列中的重要性、緊迫性與可行性,盡快轉變傳統觀念,吸引更多的男性來和女性一同承擔起這項事業。其次,應制定一定的政策和法規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學前教育隊伍。比如男生報考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在政策方面給予減免學費、推薦工作等優惠;幼教機構對接收的優秀男性教師,要盡力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保證他們的工資及福利待遇。
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再加上優厚的待遇,一定能夠吸引更多的男生報考學前教育專業,從事學前教育工作。
二、革新現有的培養方式
學校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應該考慮到男生的性別特點和特殊的職業發展目標,設立適合于男生的專業方向,使得他們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和目標。針對男生的培養目標,可強調男生具備從事幼兒園課程開發和教學能力,在某一領域有所專長,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體魄,也可鼓勵他們今后繼續深造成為幼教研究人員、幼兒用品開發人員、幼兒園管理人員等。
在制定課程計劃時,學校也要考慮到性別差異,讓男生在完成專業必修的課程外,適當選修器樂、書法及體育類等課程,培養他們自信、自立、自強的心理品質和體態自然、心胸開闊、意志剛強的陽剛之美,使他們勝任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等其他教育活動。要突破單一的學科設置模式,實行開放的課程,適時增設“早期教育”“學前保育”“幼教管理”“學前特色教育”、“嬰兒教養”、“衛生保健”、“營養配餐”、“家政服務”等課程,并以此為職業功能模塊,相應地開設“文化課”“專業理論基礎課”“專業技能實訓課”等多樣課程。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充分發揮男生思維敏捷、動作靈活、富有創造性的特點,尊重他們“打破常規”的做法,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粗心大意,鼓勵他們使用自然、直率、溫和、精煉的教學用語,不要苛求他們做違背性格或性別的事。
三、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
幼兒教師是一個特定的專業技術崗位,由于幼兒特殊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規律,決定了幼兒教師必須具有嫻熟的教師專業技能,才能成功地對幼兒實施教育影響。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在校期間就應得到良好的專業技能培養。
首先,學校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運用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示范教學法、項目訓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進行現場示范,也可以模擬幼兒園活動情景,組織男生扮演教師、幼兒,完成指定的活動任務。這些活動可以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男生實踐智慧與能力的形成。如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中,進行幼兒園模擬教學訓練,可使男生在體驗教師角色的過程中掌握教學技能。另外,教學方法改革還要利用音像反饋,使學生通過音像記錄直接、清晰地觀察體驗自己的教育行為,并能進行討論反饋,提高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這種融感知練習、模仿練習和評價練習于一體的技能訓練,可以突出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學、做、思的有機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教育技能。
其次,學校要加強教育實踐活動。鼓勵并創造機會讓男生每學年到幼兒園或社區見習,參與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教學、保育、心理咨詢與家長訪談等活動。畢業實習也是重要的實踐機會,教師要指導男生選定適合自身特點的活動方向,是科學活動、美術教育,還是綜合活動,然后和幼兒園帶教老師配合,指導其進行所選主題的教學設計,寫出教案或者講稿,進行說課并在班內試講,指導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聽課,提出意見和建議,最后到幼兒園進行實地教學,雙方教師共同指導,并進行點評,促進其實踐技能的提高。
再次,學校要開展廣泛的課外實踐活動,使男生獲得多方面的技能。例如,圍棋、象棋與跳棋大賽可鍛煉綜合思維能力,羽毛球、籃球、足球、排球等比賽能增加對球類體驗,踢毽子、跳繩等可增加對體育趣味游戲的認識,科普知識競賽可提升科學素養,主持人大賽、演講比賽可鍛煉語言表達及駕馭現場的能力,等等。還可以組織畢業班技能匯報演出、幼兒教師專業技能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從而使技能在活動中不斷得到錘煉。
最后,學校要提供有力的條件保障。為了使學前教育專業男生更好地進行專業能力訓練,學校應該在政策、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可以有意識地讓男同學擔任院、系及班級學生干部,使其積累管理經驗;系內辦公用電腦無償向男生開放,提高他們的電腦水平;學院教務處允許學前專業的男生選修外語系的專業課,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對他們舉辦的各種活動提供必要場地和資金支持,使其能順利開展,等等。
四、促進人文素質的提高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不僅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而且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因為他們將來的工作是幼兒教師,從事的是啟蒙教育,是幼兒人格的塑造者、幼兒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幼兒教育科學的研究者和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人,對幼兒、國家和整個民族的未來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教師人文素質的缺失必然會對孩子們產生不良影響,影響他們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人文素質,學校首先要通過思維方式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榜樣示范教育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意志力和愛心等。其次,應該著力培養學前教育男生的自我人格的塑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摒棄性別壓力,雖置身女生群中而不被女性同化,保持自身的性別優勢,全身心投入專業知識學習、輕松面對挑戰;畢業后,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在理想與現實發生嚴重矛盾沖突的情況下,在得不到社會充分理解、尊重的情況下,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夠隨機應變、找準定位、不卑不亢地從事幼兒教育工作。
五、培養幼教研究的能力
科研能力也是幼教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嘗試科研實踐,如要求學生寫作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參與教師科研課題,進行畢業設計創作,等等,在科研實踐中依據理論知識對自身和他人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技能進行觀察、比較、判斷、評價,從而訓練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教師要在實踐中教會學生記錄和分析現場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方法,不要停留于“做什么?”“怎么做?”,而要進一步引發他們思考“為什么這樣做?”“采用什么方式做會更好?”的深層理由,由此一步步走向科學研究。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實際中開展應用性研究活動,使研究與學習內容、實踐鍛煉緊密結合,使研究成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運用和對教育技能的全面掌握。學生可結合小課題、畢業論文和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等途徑,進一步掌握在實踐中開展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如何尋找實際問題,提出研究問題,開展實踐研究,收集實踐資料和歸納總結實踐經驗等,嘗試運用專業理論開展實踐研究,驗證他人先進的教育技能,并嘗試創新教育技能、研發教育玩具與教育軟件,大膽提出和設計獨創性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產品,經過研究使之規范化和科學化,直接為學前教育機構所運用等。
總之,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完善對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培養,實現其知識、能力、素質的和諧發展,是一項新課題,也是一項實用型課題,需要學前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史麗君.從建設應用型大學的視角透視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J].梧州學院學報,2007,(10):92.
[2]王萍.教學型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當代教育科學,2009,(11):57.
引言
學前教育專業綜合技能培養是影響幼兒教育健康良性發展的重要內容,如何結合學前教育專業,構建符合幼兒特點的培養途徑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
一、本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目前培養本科教育專業人才的方式基本分為三種,一是分類培養方式。依據學生的意愿、專業素養、職業愛好等狀況分為理論型和應用型兩類人才;二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式,培養模式內涵為“基本理論加技能加實踐”的一體模式,可根據當地幼兒園的需求采取“訂單式”專業培養方式;三是理念與實踐兼備的人才培養方式,這種培養方式著重以幼兒園教師、學前教育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等為培養目標,從專業態度、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職業態度、職業素質等方面加強培養。
高校對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定位在兩個方面:一是幼兒園教師,二是有關學前教育機構的教學、科研和管理人員。諸多專家學者都傾向于“培養掌握學前科學理論知識、學前兒童保育技能、學前兒童教育技能、能夠勝任托幼機構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幼教行政管理人員及其他兒童工作機構的專門人才”。
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要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教師專業發展視角、生命塑造理念及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分類培養。以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理論型、研究型、教育專業應用型、實踐性人才為目標,以培養專業理論型和應用型人才為主,學前教育專業理論型或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專業發展的重點包括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等本科學前教育體系;對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或實踐型人才培養進行明確定位,如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等;學前教育專業理論型和應用型兼備的綜合人才是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大勢所趨。
二、學前教育在綜合技能培養方面的現狀
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與各類課程專業性不突出,設置的各類課程相互之間的邏輯性不強。第一是通識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所占比重太高,課程中的英語和政治類課程都為必修課和考試課,占用學生過多學時。另外,課程內容以人文社科類設置為主,而自然科學類課程相對較少,對本科生積累深厚廣博的科學知識存在不利影響。第二,對學科的基礎課程不夠重視,體現為多數高校此類科目的課程內容陳舊,學分和學時占較小比例,課程重心僅限于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忽視大學教育、社會教育、哲學教育、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等知識,在專業品質和專業素質方面的培養沒有有力支撐。第三,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所占比例偏低,除去學生參與的軍事訓練、社會實踐、科研訓練或勞動實踐等與學生專業聯系不緊密的活動,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活動只占學分中的極少比例,體現在教育見習、微格教學、畢業論文與教育實習等方面,學生缺乏實踐機會和時間。
三、學前教育本科綜合技能培養途徑探索
(一)展開見習實習以及社會實踐活動
當前我國各學校教育中,大部分都能做到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其中從事學前教育活動是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例如:一年級將調查訪問及家教作為主要活動內容;二年級將見習實習作為主要內容;三年級則將義務從事學前教育作為主要內容,并且組織各種援助活動,積極參加志愿者行動。通過類似活動的開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僅全面接觸社會,增加社會知識,而且培養角色意識,對自身從教素質會產生良好影響。
(二)實行園丁科教行動計劃
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入實行“園丁科教行動”,同時將每年五月定為“科技活動月”,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科技素質。第一,利用科技講座、科技電影、科技板報等,達到宣傳科教行動的主要目的,充分學習科技方面的知識,達到營造良好的科技學習氛圍的目的;第二,進行科技發明與制作,舉辦科技成果展覽。“園丁科教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可以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同時使學生自身動手動腦能力大大增強。
(三)深入開展模擬學前教育活動
模擬學前教育活動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前進入教師角色之中,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身的教學能力及管理能力。學校可以將一周的某一天定為“模擬學前教育活動日”,讓學生自愿兩人結組分為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之后兩個學生分別以班主任的身份給學生布置一系列工作,開設專題班會及處理班級各類事務;分別以學前教師的身份進行課堂教學,例如:帶領學生進行唱歌、跳舞、游戲、做手工等活動,提高學生自身從教素質,增強從教能力。
結語
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綜合技能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一方面要確立專業分類發展思路,讓學生向著基礎理論和實踐應用兩個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現狀和未來,更注重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式和培養類型,明確定位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或實踐型人才培養,鼓勵學生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素質,提高自身綜合技能,為以后學前教育事業做出更多優秀創舉。
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一教育愛的含義:教育愛是發生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與幼兒之間一種自然的普遍的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的愛,這種愛的發生是無條件的。由于幼兒目前幼兒教師絕大多數為女性教師,所以教育愛又含有母愛的成分,學前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這一階段的幼兒具有很大的依賴性和依戀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兒教師以母親的博大的母愛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兒。教育愛要源于母愛,但又區別于母愛。它需要教師理智地去愛,而非溺愛。教育愛更是一種無功利性地、恒常地愛。
研究的意義:
教育愛對教育,尤其是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教育愛是教師職業情感的靈魂。教育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狹隘的情感,也不是個人知覺情緒的反映,它超越了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它是一種自覺的、真誠的、無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來的性質。教育愛正是這些品質的綜合體。它體現了教育者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一種崇高精神。兒童是未來的希望,尤其是現代教育,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教育愛顯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師沒有教育愛,那么她就不會去熱愛教育事業,也就不會去愛兒童,教師和兒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兒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實現。所以說教育愛是一切教育活動成功的基礎。學前教育學生,將來要面對的是天真活潑的兒童,如果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缺乏教育愛,那么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就會失去靈魂,隊伍建設就會失去活力,也就無從談論教育改革了。這關乎兒童的未來,甚至是國家的將來。所以說教育愛對教育,尤其是對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當前幼兒教師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畢業班學生有一定的關聯。
當前幼兒園中還存在一些幼兒教師體罰幼兒,精神責罰,忽視兒童需要等現象。曾報道過一些案例,浮現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幼兒不聽話,老師剪斷指》一6歲幼兒由于不聽老師的話被老師剪下左手食指。《老師體罰出新招,竟逼學生吞蒼蠅》。如此體罰學生,正表明她(他)們缺乏教育愛觀念,或者有的幼兒教師歪曲了對教育愛的理解。而有的教師錯誤的認為,他們打學生或者罰學生是出于愛,正所謂的愛之深才恨之切,為自己錯誤的行為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問題的存在和嚴重性,才能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和途徑。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馬上就面臨畢業,接下來就要從事和幼兒教育有關的工作,能否做一個稱職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備當一名教師的基本素養:愛!所以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教育愛觀念的研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了解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現狀,對改進學前教育對學生的職業情感培養提供借鑒。
教育愛是教師職業情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問題在教師職業專業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視和冷落的。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肩負的是教育幼兒的重任,對他(她)們進行角色塑造,確立教師職業情感的培養,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能夠使他們理解自己的專業目標和對未來自己要從事的職業的定位。如果教師缺乏教育愛,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熱愛兒童。大學教師用自己的教育愛思想來感化和傳輸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或者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開設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和教師素養有關的課程,有助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情感的培養。
目前國內對學前教育教師教育愛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國外,我們做的還有很多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XX年度細分產業研究報告產業報告調研報告20XX年報告行業報告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我國歷史上對教育愛雖然有過提及,解放后雖然斯霞有過這方面的探討,但僅僅停留在經驗的總結之上,并未深入系統的研究。目前有許多學者都開始關注教育愛問題,也作過一些研究,但大多都還是停留在經驗和理論上,未能在實踐和理論上作系統的研究。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班學生的教育愛觀念的研究,采用多種方式:訪談、問卷調查、文獻查閱等手段來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為教育者特別是即將面臨畢業要從事幼兒教育的學前教育畢業班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兒童的新視角。
在研究的過程中,會通過和畢業班的學生,包括學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貫制畢業生、高職畢業的談話,和發問卷請她們填寫,這也是一種讓她們認識教育愛的重要性的途徑,也會使她們從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師的職業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認識兒童。
文獻綜述:
國外研究:昆體良已明確認識到并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緊的是要建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親密友誼,使他的教學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務,而是出于對學生的熱愛。
①裴斯泰洛齊不僅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實踐中以身作則,充分體現了教育愛的精神。阿圖爾布律邁爾指出:在裴斯泰洛齊身上散發著一種難以形容的愛。
②正是這種使所有人感動的熾熱的愛促使他在逆境中奮起,百折不撓,克服重重困難,以實踐其教育理念。昆體良、裴斯泰洛齊只是初步闡述了教育愛的一些思想,卻沒有對教育愛進行系統的研究。對教育愛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來學者了。凱興斯坦納較為系統地研究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他認為愛并不與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認為愛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他指出:凡不能為愛他人而活著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將教育愛視為一些特質。這對于我們準確把握教育愛的內涵有巨大的啟發與借鑒意義。最后,他已觸及到了教育愛的本質問題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文章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4492858292651.html,轉載請保留此鏈接!。他在將教育愛視為一種情感的同時,也意識到了這種觀念所蘊涵的一種潛在的危險,即有可能會出現好心辦壞事或稱毒害性教育的現象。他在強調教育者必須具備對塑造具有個性的人的純真的愛的同時,也強調教育者必須成功地實踐這種愛的能力。凱興斯坦納關于教育愛的研究,特別是對于教育愛本質問題的觸及影響了與其同時代及后來的學者的研究。這些學者經過深入研究,最終揭示了教育愛的本質。斯普朗格明確認識到并揭示了教育愛的本質。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愛的人,并對教育愛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將其視為教育的根,他認為,人類最偉大的力量是愛。
④其次,他認為教育愛的本質是教師幫助學生價值可能性的實現,即幫助其成為他自己。最后,他討論了教育愛的特征。他認為教育愛有兩個方面的特征,即消極方面與積極方面:①消極方面:不籍愛以圖發生作用。②積極方面:并不意圖促進別人的個別價值傾向,而是針對別人心靈的整個價值能力,使他所有的價值傾向發展。
⑤斯普朗格對于教育愛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關于教育愛本質問題的探討極大地加深了人們關于教育愛的認識并促進了教育愛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Goldstein從實踐層面較為系統地探討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她分析了關于教育愛的研究如此貧乏的原因。
人們認為,教育愛太明顯了,以至于無需研究。
人們認為,教育愛太復雜了,以至于無法研究。
這有其歷史淵源。早在20世紀初期,兒童教師渴望被人視為專家。雖然照顧與愛(caringandlove)非常好,但它們并不象科學知識那樣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因此,愛的研究被忽視了。其次,她非常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她以愛的三角理論(thetriangulartheoryoflove)
二國內研究:
我國向來提倡尊師愛幼。但歷史上對教育愛的研究可以說是匱乏的。雖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已經認識到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對教育愛的重視。解放后,斯霞總結自身教育經驗和體會對教育愛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熱愛教育工作,必須熱愛學生,這是我們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們當教師的神圣職責。我們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從內心迸發出一股強大的力量⑦她同時認為教育愛體現在教師的日常生活之中。斯霞對教育愛的探索主要還是停留在對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未能在理論上對教育愛進行深入地探討,也未從實踐上去加以研究。這與她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她提出的母愛教育是非常有價值的,但在當時卻受到了批判。目前,教育愛正開始越來越受到廣大學者和教育者的重視。說明人們已經開始注意到教育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工作報告。一些人也在這方面做了探討,但是,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關于教育愛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臺灣學者鄧石巖較為系統地研究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他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他提出:愛是人類精神成長的沃土在家庭和學校里,愛幾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愛,環境再困苦,孩子還是會健全的成長;失去愛,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靈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說愛就是教育的力量⑧其次,他認為教育愛的本質是幫助兒童真正成為他自己。他提出:幫助學生依其根性發展成他自己,是教師最重要的職責......教師的愛表現在慧眼識英雄上,看出每一個孩子的特質,予以啟發、教導和訓練......⑨再次,他認為教育愛是無條件的。他說:愛是一種幫助學生成長的能力。它的特質是給予,所以愛是沒有條件的。當教師的心被條件化時,就很難施展有能力或有啟發性的愛。⑩鄧石巖主要是從活動的角度探討了教育愛的內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有助于我們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愛的內涵
WiseMedia
總結:通過對國內外有關教育愛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獻查閱,我們不難發現:首先,人們對教育愛的認識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發展的。其次,人們對教育愛的研究經歷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再次,人們對教育愛的認識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們對愛的認識程度。最后,在教育愛的研究方面,我們與國外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缺乏系統的研究,而國外已領先我們很大一截。
研究方法:
訪談法:通過對學前教育畢業班學生面對面的談話,來了解她(他)們教育愛觀念現狀。2問卷調查法:自己設計問卷,對學前教育畢業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從而得出他(她)們的教育愛觀念。3文獻#from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來自學優網http://gkstk.com/end#法: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
進度安排:
年6月272015年9月:畢業論文選題;2、2015年9月2015年12月20: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3、2015年12月底2015年3月底前: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論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愛的涵義和對學前兒童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章: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幼兒教師對教育愛的缺失第三章: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現狀分析第四章:如何培養學前教育學生的師德(尤其是教育愛)
參考文獻:
[1]、[古羅馬]昆體良著,任鐘印選譯:《昆體良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阿布律邁爾主編,尹德新組譯,杜文棠審校:《裴斯泰洛齊選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頁;第67頁。
[3]、[德]喬治凱興斯坦納著,鄭惠卿譯:《凱興斯坦納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頁。
[4]、Eduard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譯,孫志文主編:《人的條件》,(臺)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2年版,第11頁。
[5]、[臺]王文俊:《人文主義與教育》,(臺)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2年版,第335頁。
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二)
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學生姓名:學號:
院(系):中文系
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
題目:解析張愛玲小說的恐怖電影式鏡頭
指導教師:
xx年xx月xx日
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1。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院、系審查后生效;
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或按教務處統1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可從教務處網址上下載)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1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工作報告。如2015年4月26日或2015-04-26。
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的引注標準要參照《韓山師范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標準》(韓教字[2015]53號)執行
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研究目的:
研究意義:
本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表現手法的研究主要從小說的電影畫面感、電影造型、電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張愛玲作品對電影藝術手法的借鑒技巧:
(1)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畫面感:《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造型:《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申載春);《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張江元);《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屈雅紅)等;
(4)研究張愛玲小說的死亡意識: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等
國外研究現狀:
海外研究對張愛玲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標等人對她作品的介紹與評述第2階段1985年至今,輻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華文文學的影響研究分析和評價。1995年9月后,她在美國辭世后,海外學者多運用西方現代文藝理論來剖析。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內容:
張愛玲的小說映照了1個陰陽不分、鬼氣森森的世界,恐怖鏡頭繁復繽紛,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擬鬼,她筆下的人物均飄蕩在凄冷荒涼的宿命軌道上。本文嘗試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方案、進度:
年2月2015年3月中旬: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年3月2015年4月:論文修改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并交指導老師評審。
年4月:定稿。
預期效果:
本文結合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闡釋,嘗試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已查閱參考文獻:
書籍:
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金宏達,《華麗影沉》【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張新穎,《20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M】。北京:3聯書店,2015年12月第1版。
宋家宏,《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M】
WiseMedia
廣州:花城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工作報告。
李稚田,《第3類時空》【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吳戰壘,《電影欣賞》【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陳衛平,《影視藝術鑒賞與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聶欣如,《類型電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學術論文:
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5年第5卷第4期第51頁。
李祥偉《丑趣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學術論壇,2015年第6期第140頁。
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報,2015年第4期第38頁。
張江元《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涪陵師范學院學報,第26卷第4期,第54頁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屈雅紅《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6期,第33頁。
何文茜《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5年02期,第39頁。
何蓓《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0卷第4期第40頁。
申載春《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第19卷第5期第12頁。
吳曉,封玉屏《電影與張愛玲的散文寫作》浙江社會科學報,2015年第1期第204頁。
《恐怖情節心理分析》
《綻放在暗地里幾個唯美的驚惶意象》
陳文珊《女性、月亮、鬼氣試論《聊齋志異》對張愛玲小說創作的影響》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
年月日
院(系)審查意見
院系(公章):
年月日
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三)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于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于評審者一目了然,把握要點。
開題報告包括綜述、關鍵技術、可行性分析和時間安排等四個方面。
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
WiseMedia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并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工作報告。
開題報告是由選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后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采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準這一選題。開題報告的內容大致如下:課題名稱、承擔單位、課題負責人、起止年限、報名提綱。報名提綱包括:
(2)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各項有關指標、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進行試驗性研究);
(3)大致的進度安排;
(4)準備工作的情況和目前已具備的條件(包括人員、儀器、設備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設備和儀器(用途、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價格等);
(6)經費概算;
(7)預期研究結果;
(8)承擔單位和主要協作單位、及人員分工等。
同行評議,著重是從選題的依據、意義和技術可行性上做出判斷。即從科學技術本身為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2]如何撰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論文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提綱);論文計劃進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內容是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在撰寫時可以先寫這一部分,以此為基礎撰寫其他部分。具體要求如下:
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明確提出論文所要解決的具體學術問題,也就是論文擬定的創新點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明確指出國內外文獻就這一問題已經提出的觀點、結論、解決方法、階段性成果。
評述上述文獻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論文準備論證的觀點或解決方法,簡述初步理由。
你的觀點或方法正是需要通過論文研究撰寫所要論證的核心內容,提出和論證它是論文的目的和任務,因而并不是定論,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結果。開題報告的目的就是要請專家幫助判斷你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值得研究,你準備論證的觀點方法是否能夠研究出來。
一般提出3或4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問題下的幾個子問題,也可以是幾個并行的相關問題。
國內外研究現狀
只簡單評述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其他相關文獻評述則在文獻綜述中評述。基于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部分內容重復。
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WiseMedia
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優秀學前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工作報告。
簡單闡述如果解決上述問題在學術上的推進或作用。
基于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所重復。
論文研究主要內容
初步提出整個論文的寫作大綱或內容結構。由此更能理解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不同于論文主要內容,而是論文的目的與核心。
[3]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通用)
總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