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2 19:18: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課程改革匯報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合理設計課程項目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以真實的工程項目全過程為載體,項目是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做中學”能否落到實處的基礎,是需要小組群策群力完成的對象,項目的設計必須能夠反映出課程的核心要求,能夠比較全面地涵蓋課程的核心知識點,同時又能夠調動小組每個成員參與其中。本課程根據課程核心知識單元,共設計淺基礎和深基礎兩個項目,通過給定場地地質條件、環境條件以及承載力要求等,由各組成員具體擬定淺基礎以及深基礎的設計方案,方案確定后,轉入設計環節,每個成員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由于條件的限制,設計方案的實施采取制作模型的方式,由每個組根據設計方案,按照一定的比例尺,選擇適當的材料,制作基礎模型。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對構造的了解更為直觀,能夠將圖紙與實際模型相結合,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課程內容。
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
主動學習是CDIO教育理念中的12條標準之一,通過項目的訓練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對學生而言將是受益終生的,這也是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自我學習,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不只是被動接收課堂的教學內容,本課程的實踐項目在課程講授之初即布置給各組,要求學生必須在相應課程內容講授結束之前完成項目的全部任務,并且是要分階段去實施和匯報。通過這樣的要求,學生需要在課余花大量的時間去預先學習相應的內容,組內遇到分歧時,經過充分地討論,再結合教師講解,對知識點理解得也更加深刻。學生普遍反映雖然課余花費了較多時間,甚至走了些彎路,但是對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維方式的養成是相當有益的。
四、改革授課方式,引入項目匯報,鍛煉學生人際交流與溝通能力
人際交流與溝通能力的培養是基于CDIO教學改革的要求之一,考慮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本次課程改革對授課方式做了相應的改革。課程給學生適當的時間進行匯報,匯報內容包括小組的討論過程以及完成情況等,匯報的形式不限。實踐發現,在此環節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通過教師的點評,學生的匯報技巧也得到了提高,圖表的應用更加合理,學生的匯報形式也豐富多彩,包括板書、課件、圖片、影音等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并且通過匯報也能及時掌握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小組之間也有競爭,控制進度以保證每個組的工作相對于講課的進度有一定的提前。
五、多元化的成果表現形式,培養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的培養是目前工程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也是CDIO教育理念中要求學生所具備能力之一。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改革過程中,在小組協作方案、項目匯報、模型制作等方面都有體現。項目的實施是以制作模型的形式進行模擬,通過模型的制作,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在動手實施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考慮各種構造要求,對規范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時也能與其他相關課程相聯系(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結構等課程),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較好地促進了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的目的。在模型的選材以及表現形式上,以低碳環保要求為主,學生采用了紙、廢舊包裝、木板、廢舊筆芯、電線等材料,也有采用三維數字模型進行的表現,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六、優化課程考核方式
考核是對學生能力的評估,是檢查教學效果、鞏固學生知識、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體現的是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和價值取向,需要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合理的考核機制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傳統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體現人才培養要求,基于CDIO理念的教學改革必須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評估方式。本課程改革中考核方式由閉卷考試和項目評比兩部分組成,具體采用了考試、記錄、報告、自評、互評等幾種方式。考試主要考核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項目評比則可以反映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聯系的能力、動手能力、小組協作情況以及創新能力。項目評比成績主要由各組的匯報評分、現場評選組成,為保證評分的公平公正,項目評分由教師評分和學生評分組成,學生評分由班級交叉進行,個人得分是在小組得分基礎上結合組長評分評定。在此考核方式激勵下,從項目分工,到小組討論,再到模型制作,再到項目匯報,學生都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從最終考核結果來看,確實能夠反映出每個小組以及成員的工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中國汽車產量超過2450量,創下歷史新高。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帶動了汽車保養、汽車維修等領域的快速成長,汽車后市場從業人員需求缺口超百萬,培養出能夠適應汽車服務、熟知汽車材料的高級工程人才勢在必行。現代本科院校對于《汽車運行材料》的教學多數以理論教學為主,由于本門課程與化學相關性較大,概念偏多,課堂相對較為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阻礙了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
本文結合民辦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特點,對《汽車運行材料》進行了初步的課程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改革思路
在應用型本科轉型發展的形勢下,民辦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后可以很快進入工作崗位,快速掌握職業技術,這就意味著必須要實行校企合作。本課程與江西江鈴海外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環球4S店合作,以汽車售前服務、售后技術服務流程為依托,構建知識教育體系,具體對接汽車服務工程師、前臺主管、銷售經理等職業崗位。
2教學目標
由于民辦本科院校生源問題,大多數學生對于高中化學知識掌握不牢固,所以本課程的學習內容主要以實用為主,對于汽車運行材料的性能講解要進行弱化,而對運行材料的牌號和用法才是重點。所以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一是基本了解汽車運行材料的性能;二是重點掌握汽車各部位運行材料的標準和牌號;三是能夠為客戶推薦性合適的運行材料,并且更換相應的運行材料。
3教學方法
本門課程實用性很強,課堂教學方式需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主要有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和案例討論法,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本門課程的知識點。
3.1項目教學法
本門課程按類別分為幾個技能單元,每個技能作為一個教學項目,如表1所示,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單元式項目教學。
3.2任務驅動法
在項目教學法中穿插有任務驅動式教學,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每4課時設置1個小任務,學生通過調研、匯報等形式完成,W生時刻有任務在驅動,在思想上形成競爭感和壓力感,從而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3案例討論法
由于本課程與4S店實行校企合作,所以具有較多真實的案例作為素材。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教學內容設計
表1是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本門課程總計48課時,其中理論課時36,實踐課時12。從表中可以看出,本門課程選擇豐田卡羅拉作為項目載體,每一個項目都以汽車具體構造為基礎,以項目一為例,在豐田卡羅拉發動機運行材料的學習過程中,基本知識點包括燃油、機油、冷卻液,學生在本項目學習過程中,一是認知發動機基本構造;二是掌握以上三種運行材料的特點、牌號和正確選用原則;最后掌握更換機油、冷卻液的基本方法。通過以上三點,學生對汽車發動機就有了非常深入和系統的掌握。
表1:教學內容設計
5考核方式
5.1分組考核
在每個班級設置六個興趣學習小組,小組選擇表1中六個項目中的任何一個,采取調研的形式向其他小組匯報,匯報包括階段性學習小節和課外知識拓展,例如在項目一的學習中,發動機燃油的講解只會涉及汽油、柴油,那么新能源的學習就作為拓展內容,由某個小組完成,以此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5.2能力考核
在傳統的考試中,試卷題型以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等為主,這樣的考試已經很難適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以在本門課程中,主要以能力考核為目標,最后的考試采用案例分析為主,由企業合作人員給出20道實際案例分析題,每位同學任選其中6道完成,既保證了考核的公正性,又能體現“因材施考”。
6總結
本門課程以校企合作為主要思路,以新穎的教學方法為主線,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經過一個學年的摸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普遍提高,所學技術技能與對接崗位的需求基本一致,值得在其他同類型課程中推廣。
參考文獻
2.做好省級示范性高中驗收“回頭看”的相關準備。為創建辦做好材料準備的謀劃工作,準備好屬于科研處的相關材料,協同高中教務處準備好教師展示課。
3.同高中教務處相配合,組織推進校本教材的編寫。
4.督促和檢查還沒有結題的“十五”課題的研究與結題工作,已經申報的“十一五”課題組織開始研究,并做好新的申報。
5.關注課程改革的方向,研究我校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和實施辦法,對教育評價進行探索,特別是要在原有的《課堂教學評價表》基礎上,制定新的更符合課程改革、符合我校情況的《課堂教學評價表》。
6.與初、高中教務處相配合推動課程改革,協同教務處組織好課改實驗課、青年教師匯報課等,特別是做好評課。
今年,市教育學會、教育局成功申報和承擔了河北省縣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綜合實驗項目,我們以“縣域三級課程優化組合研究”為突破口,全面啟動了 “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管理與培訓”、“教研組織和活動模式”、“有效教學、有效學習策略的理論與實踐”、“高中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幼兒教育存在問題及其對策”、“農村低齡住宿生學校生活與存在問題”等7個研究項目,同時,根據我市實際,又確定了“職業高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機制研究”。確定了40所實驗校,組建了研究團隊,實施了全程管理,現已制定了48個研究方案,舉辦實驗啟動論證會,開展了武安市實驗區教育教學現狀調查研究,為學校布局調整、教育質量提高等教育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
二、扎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開展了新課程改革培訓,組織部分校長、教師先后到山東、上海等地學習考察。同時邀請全國教育專家、課改實驗校校長進行了專題講座;開展了國家課程計劃的執行現狀研究,了解了學校對國家課程執行情況,找出了問題癥結,研究了相關政策,確保了國家課程開齊、開足和開好。同時,加強了校本課程的研究,重點開發《太極拳》、《書法》、《國學》等校本課程,開發了一套符合地域特色的系列化校本課程材料,先后在實驗小學、實驗中學、陽邑鎮南西井中心小學等校召開了課改研討會,分別召開初中、小學校長論壇,推進了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三、強化了高效課堂教學的指導
一、合理分工,明確責任
“小組合作,先學后教”是以學生為“核心”,適合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分組時,按優、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同時兼顧性別、視力、身高、特長等,保證各小組有各學科優秀學生。根據本班學生的多少,可4人小組,也可以分為6人小組,做到優勢與劣勢的整合。人數一般按6~7人為一組,盡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能夠相互取長補短,由傳統的插秧變為方陣式,便于1幫1或多幫1。同時還要明確每個成員的職責,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匯報員等。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匯報員負責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在教師出示明確的學習目標之后,小組長分配給每一個成員一定的任務,在規定時間內盡力完成。同時每組都有自己的討論記錄,由記錄員負責記錄。
二、培養良好的協作意識
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例如:我在講授新課《》時,就運用了書上現有的一張圖片: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赴美留學兒童的照片。出示照片,然后輔之以問題:這些人是去美國干什么的?他們有哪些人?是否達到了目的?他們后來的發展怎樣?讓學生合作交流,把這些人物及其事跡串聯起來,在一堂課的最后環節,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的過程。
三、選擇最佳時機,組織合作交流
1.不能獨立解決或完成的問題,開展合作交流。如在八年級上冊《》一課中,講到,學生對此了解不多,而且容易把和前面學過的運動相混淆,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的本質,弄清兩者之間的區別,這時我選用材料開展合作交流:出示材料:“神助拳,,只因鬼子鬧中原……。挑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 羅勢蕭然。一概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慶升平”。并輔之以問題:(1)這則材料反映了什么運動?主要是什么人參加的?(2)材料中反映了他們的斗爭對象是什么?主要的斗爭形式是什么?(3)材料中反映出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么?(4)這次運動的最后結果如何?為什么?說明了什么?開始分組討論,讓學生根據史料結合書本有關知識分析討論得出:是由農民、手工業者為主體形成的反帝愛國運動,他們主要的斗爭對象是洋人,斗爭形式主要是破壞鐵路和電線、輪船、教堂等設施,最終目的是扶清滅洋。
2.在教學重難點處,組織合作交流。如:比如在教學“依法治國”這一內容時選取“李剛門”事件來讓學生進行探討,學生就能根據事件從國家、政府、社會輿論、個人等角度進行思考有關“依法治國”的知識,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究過程。只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才能使討論有所得,有所獲。
3.比較靈活的問題,組織合作交流。如在教學“為什么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后,匯報時有學生說:“230年,吳國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夷洲(即今臺灣)”;還有的說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臺灣)等等。學生都能用依據證明臺灣就是中國的領土,匯報后讓學生歸納敘述,逐步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不僅拓寬了自己思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培養了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良好習慣。
四、教師積極參與,當好合作的好伙伴
關鍵詞:電子商務 探究型合作學習 小組調查法
一、目前的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高校專業課程學習模式的改革日異成為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以我校《電子商務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為例,傳統的教授方法和學習方式是使得課程內容缺乏生命力,課程最終的學習成果也只是單純地以考試卷面成績為主,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誤解和厭學,完全不適應電子商務這門新興專業的發展趨勢,更談不上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據此,根據電子商務課程的特點,提出在電子商務專業實驗教學中引入探究型合作學習的方式,力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探究型合作學習概述
探究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索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志與態度的發展[1]。這一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沙倫(Sharan)及其夫人,他們所創立的合作學習方式是小組調查法,即“在小組調查中,學生按對某一論題的共同興趣來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小組所有成員都幫助設計如何研究他們的論題。然后將任務進行分工,使每個小組成員都承擔一部分調查任務。最后,小組綜合和總結他們的工作并向全班呈現他們的發現。”[1]
三、探究型合作學習在電子商務實驗課程中的實施
以沙倫夫婦的研究成果為依據,結合電子商務專業的特點,具體闡明在電子商務專業實踐課程中如何運用小組調查法開展探究型合作學習。首先我們先設計一個探究總論題”電子商務帶來的影響”,然后按照以下步驟實施實驗課程:
1.選題并分組
學生結合平時的觀察和經歷,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一個主題;教師也可提供系列典型主題供學生參考。由于合作學習對小組的組建有一定的要求,小組成員一般由3-5名學生組成,并強調異質分組,使組員在學習成績、性別和家庭背景都有所差異,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教師在盡可能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對分組進行調整。
2.小組調查設計
詳細而又周密的計劃是成功地實施小組調查的前提。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填好計劃書,做好小組調查的設計工作。計劃書的填寫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小組成員通過討論,對整個小組調查活動作出整體的規劃,包括調查內容、所需資料、調查的過程和步驟、組員分工等。教師在這個階段必須巡回于各小組之間,及時回答學生的提問并對他們做必要的指導。
3.進行小組調查
此階段是這個學習活動最重要的階段,需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開展探究。在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設計問卷,在學校、班級甚至到外校開展調查。這就涉及到如何設計問卷、如何統計、分析調查結果的問題。如果有些小組不需要問卷,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訪談的形式與學生、家長、教師交流,獲取相關資料;也可通過上網、查閱報刊書籍、收聽廣播電視等方式獲取資料,從而對問題進行深層探究。
在每堂課結束時,每個小組必須填好階段任務完成表,一方面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活動進展的情況,也可以督促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有計劃地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
4.準備總結報告
這個階段將的主要任務是要將調查過程中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總結。這個階段對組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在該階段,學生要完成信息的加工和表達任務。學生要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處理,包括對問卷結果的統計、訪談記錄的整理、文獻觀點的提煉等。小組成員之間一直彼此交流他們的觀點和看法,并得出調查結果時,組員開始分工合作,準備呈現的材料。
調查結果呈現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如書面報告、多媒體展示等。教師應鼓勵學生盡量將所學的知識利用起來,并將搜集到的資料以多種形式展現,可以將文本、圖象、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資料結合起來,使調查的結果更有說服力。比如,文筆比較好的組員可以寫總結報告;軟件操作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可以制作幻燈片或網頁;表達比較清晰的同學可以做小組主持人等。這樣,各有分工,較能調動組員的積極性,使每位組員都能參與到總結工作中來。
5.呈現總結報告
這個階段學生要在多媒體教室呈現每個小組的調查結果。要求每個組員都要參與小組的匯報,匯報的內容包括研究的論題、調查的問題、獲得的資料和資料的來源以及資料的處理方式、整個活動的具體步驟和過程、活動中碰到的問題和困難及解決辦法、調查得出的結論等,還可以是調查過程中比較難忘的、有趣的事。各小組用3-5分鐘的時間向全班同學作匯報總結,在每個小組匯報結束后,教師和其他組的組員可以對其進行提問,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
6.評價
此階段應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也要將個人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小組作了會議記錄和活動日記、總結了匯報材料,這些都詳細記錄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也體現了學生的學習結果。教師以此為依據,同時結合平時的觀察和已設計好的小組評價表和個體評價表,對小組和個體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
四、結論
研究性學習要求構建一個能使學生們相互作用的環境,這種環境的構建,最好的組織形式便是小組組合。如果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能按學生“個性”和“特點”進行組合,給每個學生以表現和發展強項的機會,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信,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樂趣至關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將每個班級的同學分成了若干個四人小組,這四人前后緊鄰,組合時在自愿的基礎上,考慮每位成員自身的不同特點,從中選出一個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先對小組長進行培訓,明確其職責,而后根據小組成員的不同個性特征對四位組員進行分工,動手能力強的負責實驗操作,觀察能力強的負責記錄,語言表達能力強的負責實驗匯報,還有一位學生負責維持本組紀律。實驗需要停止時,只要叫一聲:“各小組控制員請注意,現在結束實驗。”學生馬上就會安靜下來聽老師上課。實驗匯報時,也只要說一聲“下面有請第幾組”,該組的匯報員立即便會主動站起來回答,這樣課堂就會井然有序,師生之間配合得也很默契。
二、優化教學設計,實現探究目標
不少的教師有這樣一種困惑,如果在課堂中留出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活動,師生相互交流,那么相應的就會有一部分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如果不展開互動和探究,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意識就無法得到充分的培養,那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如何解決好知識容量與思維容量的一對矛盾呢?我認為,通過優化教學設計,既保證了完成知識點的教學,又突出了探究過程,使學生通過探究自然流暢地得出結論,從而使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有效訓練。
例如:化學必修2第二章“化學能與電能”這一節,“科學探究”原電池的組成條件,教材的目的是想通過探究實驗得出形成原電池的三個條件,如果機械照搬教材,按規定的實驗用品,讓學生自行設計完成實驗,那么等學生把所有的實驗組合全做完,一節課所剩時間也不多了,而且做完實驗,學生未必就有能分析出原電池的所有組成條件。對于這個探究活動我是這樣來設計的:將實驗設計成四個不同的內容分給不同的四人小組去做。電池對溶液有什么要求?第二組實驗,探究組成原電池對電極材料有什么要求?第三個實驗,探究電極材料活潑性差異對原電池組成有什么影響?第四個實驗,探究構成回路是否是原電池的一個組成條件?
在學生做完實驗后根據學生匯報在投影上完成上表的填寫。匯報完畢,投影上的表格出現在他們眼前,這時再設疑讓學生進行討論:以上能產生電流的裝置均屬于原電池,那么什么樣的情況下能產生電流,形成原電池又需要哪些條件呢?此時,學生對照自己所做的實驗結果,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這樣優化的教學設計,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均得到了訓練,相應知識點也通過探究落到了實處。
三、提供展示舞臺,倡導自主探究
現行的化學教材《化學與生活》所編四個主題均與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主題都是很好的課堂外研究性學習課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兩周安排一次化學研究課,同時將化學研究課與《化學與生活》的教學進度巧妙結合起來。
例如:在學“關注營養平衡”時,發動學生積極查閱教材外的資料,并去市場進行調查七大營養素的功能及飲食注意事項;在學“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時,鼓勵學生調查金屬防銹方法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1.加強教師培訓。督促和檢查高中基礎部教師對哈師大附中沙洪澤校長著的《教育──為了人的幸福》的學習,進行兩次集中培訓,時間為9月份一次、11月份一次,內容為:研究性學習指導和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培訓。
2.做好省級示范性高中驗收“回頭看”的相關準備。為創建辦做好材料準備的謀劃工作,準備好屬于科研處的相關材料,協同高中教務處準備好教師展示課。
3.同高中教務處相配合,組織推進校本教材的編寫。
4.督促和檢查還沒有結題的“十五”課題的研究與結題工作,已經申報的“十一五”課題組織開始研究,并做好新的申報。
5.關注課程改革的方向,研究我校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和實施辦法,對教育評價進行探索,特別是要在原有的《課堂教學評價表》基礎上,制定新的更符合課程改革、符合我校情況的《課堂教學評價表》。
6.與初、高中教務處相配合推動課程改革,協同教務處組織好課改實驗課、青年教師匯報課等,特別是做好評課。
7.整理、編輯、印制第三期《教改論壇》和本學期的兩期《課改快訊》。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6-0252-02
開發英語校本課程是基于學校辦學特色為前提的,在國家英語課程實施的實踐中,吉林省大安市樂勝中學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形成了以“必修+選修”項目為特色的英語校本課程結構模式,在全面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推動了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一、從學校實際出發,突出辦學特色
在新課程實施之前,由于課程體制的滯后和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教師已經習慣于圍繞中考開展教學,被動地講授統編教材,因此對自行設計與實施英語課程持消極態度。這種消極態度對開發校本課程實施帶來的阻力得不到解決,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再好、呼聲再高,最終是無法得到全面落實的。由于教師的整體素質有限,從而導致了對于校本課程開發認識不夠科學準確,在實施的過程中隨意性比較強,沒有明確的課程方案的指導,且不規范,自主實施的英語課程只追求趣味性、生活化,忽視教育性和科學性。通過深入大安市樂勝中學的英語課堂后了解到,雖然校本課的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參與度比較高,但缺乏對語言文化的深層次認識、對課程資源開發不夠,從而帶來了開發出來的校本課程華而不實,校本課程方案的實施流于形式,未能有效落實。由于缺乏課程改革的經驗,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過程中,忽視本校自身特點和辦學定位,移植、復制名優初中的經驗,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自主”不是以學校片面追求“特色化”而主觀確定英語課程內容,而應綜合考慮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在不斷調整和完善中形成本校特色。因此,以吉林省大安市樂勝中學為代表的學校要實現英語國家課程校本化的目標,就需要教師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結合吉林省大安市樂勝中學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自身學校的條件與特色,結合學生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并實施國家課程。
二、開發校本課程的實施策略
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大安市樂勝中學本著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原則和“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考慮學生的興趣、需要與經驗,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獨特性,針對學生文學素養欠缺,現代文閱讀能力差的特點,在校本課程開發中,以開發英語讀本為重點,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從而帶動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在內容上,側重英語閱讀,加大科技文獻的選用篇幅,在“Unit12 My favor it esub jectisscience”中,其選用科技文獻14篇,其中選自ChinaDaliy的六篇,選自CNN的二篇,結構比較合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知識的橫向統整能力。在校本教材的開發中,要以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為中心,以閱讀來帶動寫作能力的提高。注重科技文獻的閱讀,創設語境,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強調作文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生存,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得到發展。這一課程具有全員性,即面向全體學生、全校所有文化課教師參加,為每個文化課教師搭建了鍛煉自我的平臺。
英語校本課程開發從2012年初開始運作,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校多次召集任務布置會,廣泛征求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力爭體現務實性和可操作性。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校要求教師上好校本課。在上校本課時,采取教師講授與學生研討、體驗為主,在課堂上播放紀錄片,學生要根據課程主題,自己確定的研討內容、制定自己的研討方案。如“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研討活動中,教師播放紀錄片,放映結束后主持學生研討:“Doyou likes cience?”學生研討時是以組為單位的,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課程內外的研討活動,使學生把在學校學到的文化知識真正得到運用,使學生不僅在校學會了學習,更學會了做人,不僅做到了應試能力強,而且做到了自主學習能力強。
課程方案要求學生研討結束后,要把研討成果匯編成冊,寫出研究報告,要求真正上好匯報課。上匯報課時,要舉行研討匯報。學生把研討的收獲分別向老師和同學匯報,大家互相借鑒,互相學習,也可以說是資源共享,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如果學生在匯報的過程中,有人提出新的問題,匯報組不能給予解答,這樣,學生就帶著新的問題,繼續進行深入探究,然后把研究的結果匯報給大家。這樣學生的實踐研究活動還具有深刻性、反復性和磨煉性。針對部分學生提出的問題,參加匯報的學生進行了第二次研討與匯報。課程方案要求師生互相評閱。英語教師負責收集學生的研討材料,師生共同進行評閱,分成優秀和良好兩部分,都上交課題組。課題組進行評閱后,再舉行總結會,對各專業、班級的活動情況進行肯定或提出意見。課題組從優秀部分中,再挑選出一些材料,打印成小冊子,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教材。大安市樂勝中學策劃編印校本教材《英語閱讀教程》,目前正在編輯中。
三、開發校本課程的作用:提升教師科研能力
一、任務的組成要素
1.任務的目的
目的是指實施學習任務的基本意圖,是聯系任務和課程之間的紐帶。外語課堂上的任務目的大致可以分四類:交際目的,如通過實施任務建立和維持人際關系,相互交流信息,思想,觀點態度和情感來解決某個交際問題。社會文化目的,如了解目的語國家同齡群體的日常生活方式。學習如何學習,如學習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及選擇實施計劃的方式。語言和文化意識。如了解語言體系及其規則。需要指出的是,目的和任務之間并不總是簡單的一對一的關系,有時一個復雜的任務可能涉及多個目的。
2.語言的輸入
語言輸入是任務實施的開始。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聽錄音,看錄像或多媒體課件或閱讀的方式向學生輸入新的語言材料。新的語言材料既可以是專門為課堂教學而編寫的語言材料,也可以是真實生活中的語言材料。教師除了要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提供的語言材料,也要注意平時從報紙,雜志,電視等渠道收集語言素材,使學生接觸豐富多樣的語言材料。
3.活動
活動指學生利用輸入的語言所要做的事情。紐南指出實施任務活動時要注意三個方面:對真實生活的演練,課堂活動應該盡可能貼近“真實世界”,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涉及技能運用,在活動中學生通過互動運用所獲得的技能進行真正的交際,理解他人信息,傳達個人觀點,保持交際的進行。關注語言的流暢和準確,教師對學生語言的流暢和準確的關注并不表現在當學生運用語言時,教師有錯必糾,而是鼓勵學生在班上展示自己的語言,以提高語言的流暢和準確。在活動的形式方面:小組活動、雙向活動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動及語言的運用。
4.學生的角色
任務型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具有更大的主動性和自由度。他們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是合作學習伙伴及意義的協商者。他們要通過合作和互動實施并完成任務。對于不同的任務,學生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如在學習“This is my school.”這個教學內容后,教師要求學生分組設計自己理想的學校,并向全班回報時,各組必須在小組協商討論的基礎上明確界定出個人的職責,如誰來畫畫,誰向全班匯報等等。
5.教師角色
任務型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主要有三種:交際過程的促進者,交際活動的參與者、觀察者及學習者。
6.環境
環境是指實施任務時的課堂組織形式。是全班活動,小組活動還是個人活動,是否需要全部或部分在課外實施。有些學習任務也可以在課堂外進行,如在學校內見到自己的老師用英語打招呼,課外完成英語簡報等。
二、任務型教學程序
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提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任務實施前的準備(pre-task stage)、任務的實施(task cycle)及語言焦點(language focus)。在她的理論的基礎上,針對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任務型教學專家設計出下列課堂教學程序:
1.啟動和導入
上課伊始,教師要根據本節課所學話題設計與學生實際經驗相關的一些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這樣做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要導入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布置任務時,教師要以簡單明了的語言明確任務的目標,任務的結果及任務的執行形式等。要讓學生知道如何開展此項學習任務,每個學生的任務是什么,任務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是什么,而且目標越具體越好。“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告訴孩子們這節課的任務是做角色表演,表演在餐館的點菜活動。這樣孩子們就自然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學會如何用英語點菜上,以便能夠完成表演任務。這一階段,教師的角色是學習的發起者及任務的制定者,而學生則與教師交流他們在某一方面的經驗或見解。
2.新的語言材料的輸入
教師在要求學生運用目的語(即所學語言)執行交際任務前,首先要向學生輸入新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對所學話題,語言的形式及功能獲得初步感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看錄像或多媒體課件,聽錄音等方式了解新的語言材料的音、形、意及語言使用環境,再通過一些口頭或筆頭問答來檢驗學生對新的語言材料的理解程度。在這一階段,教師主要是資源提供者和驗收者,向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并檢驗其學習效果。
3.新的語言材料的操練
學生做新的語言材料的操練是為學生完成教師在課初布置的交際性任務打語言基礎,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具有交際所需的技能,而不是真正要求學生開展交際活動。因此,這種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并非學生是否傳達了某種意圖,而是他是否輸出可接受的語言。
4.任務的執行階段
在對任務做了充分準備后,課堂教學進入任務執行階段。任務的執行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子階段:任務實施、計劃和匯報。在這些階段,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采取不同的交互方式,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任務實施階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任務,協商解決任務中的交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督導的作用,督促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任務,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就語言形式和交際策略方面給予一定指導。當大多數小組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做適度點評,就學生的參與程度及任務的執行程度予以肯定和贊揚。此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流利程度及交際策略的使用。
任務實施階段之后便進入計劃階段。計劃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即將上一階段的成果進行匯總和計劃,在下一階段向全班同學匯報。為了保證學生輸出的語言的準確性和復雜性,教師要求學生以適宜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匯報他們的任務執行結果,研究表明,人們在公眾場合的發言比私人場合更注重語言的準確性和復雜性。在匯報之間的計劃階段,學生要對匯報的形式及內容做出計劃,還要對小組成員的角色分工做出明確規定,如誰做口頭報告,誰展示實物、圖片或演示多媒體,誰記錄其他組的任務信息以做比較分析等。
最后的匯報階段。各小組按照計劃階段商定的方式和步驟向全班做口頭匯報,可使用掛圖、錄音、多媒體等作為輔助,說明該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和成果。這一階段,教師可以擔當大會主席的角色,在各小組做匯報前對小組做簡單介紹,并在小組匯報后做簡單評述和反饋,對報告的內容和方式進行評論,并在最后進行總結。
5.語言的焦點階段
教師在學生的任務匯報階段應注意學生在語言形式及在語言情境的把握上的問題,在匯報階段之后對學生們在匯報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普遍性的語言錯誤提出,帶領學生進行操練,引導學生將注意力從語言意義轉到語言形式上,提高他們所輸出的語言的準確度。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不僅意味著要重新分配課堂上的教學時間,結束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讓學生有更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的機會。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及所學內容設計選擇適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