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0 17:20: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消費國外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另外,還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引導商業銀行合理安排消費信貸業授權,擴大服務范圍。對現有金融制度進行改革創新,突破原有舊體制的束縛,針對不同客戶開發特色服務等。最后,可以在加強風險控制的基礎上推出不變利率住房信貸、標注固定利率質押貸款等西方流行個人貸款產品,以及逐步開辟抵押貸款證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
論文摘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國服裝業基本是一片空白。改革開放后。伴隨著“三來一補”業務的發展,我國服裝企業逐步成長壯大。在東部沿海地區涌現了一大批“外向出口型”服裝企業,這些企業憑借低成本的優勢。產品大量出口,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從1997年開始,就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服裝出口國。2005年,我國服裝出口170億美元,占有全球1/4的市場份額。然而,伴隨著市場份額的擴大,我國服裝企業既有跨越式發展的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如何適應國內外經濟生態環境的變化,轉變單純的低成本經營模式,尋求合適的發展道路,實現我國服裝企業新的飛躍,成為業界急需破解的命題。
一、我國服裝企業面臨的困難。經過二十多年的順利發展,2003年以來,我國服裝企業開始遇到了嚴竣的挑戰:企業內部,各要素價格上漲推動了生產成本的上升;國際市場上,“特保調查“反傾銷訶查一層出不窮,不斷有新興發展中國家提出把發展紡織服裝業作為拉動本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
(一)生產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優勢正在消逝。我國服裝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低成本基礎上的低價優勢。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據美國默瑟人力資源咨詢公司最新的報告顯示,在同等勞動強度下,我國工人的年薪比印度工人多500美元。而在1999年,差距還僅在200元以內。同時土地價格原材料價格、能源價格、資本價格等要素價格的上漲,共同推動了生產成本的上升,服裝企業平均利潤率不斷下滑。目前,全國服裝企業的平均凈利潤率僅在3-5%之間。我國服裝業一直以來的低成本、低價格競爭優勢正逐步消逝。
(二)競爭對手的實力正在增強。印度、越南印尼等南亞、東南亞國家與我國產品結構、市場結構相同,是我國的主要競爭對手。這些國家都將擴大紡織服裝業出口作為拉動本國經濟發展、提高人民收入的主要手段。近年來,各國政府都投入大量財政資金、出臺優惠政策扶持本國紡織服裝的出口。在政府的扶持下,這些國家的紡織服裝業競爭實力不斷增強,逐步蠶食我國的市場份額。如印度政府在全國范圍規劃了25個紡織工業園,特別推出“紡織業增長基金”,對增加投資的紡織企業根據其投資額提供高達的財政補貼,并在產品出口方面享受一定的優惠。2005年,印度紡織服裝出口額達170億美元,遠超過了原定135億美元的計劃。今年1q月,印度對歐美地區的出口增速為13%,超過我國9%的增長率。國際社會開始有人預測,很快“中國制造”將被“越南制造”、“印度制造”取代。
(三)在消費國受到不公正待遇。隨著我國服裝企業的發展,“價廉物美”的產品暢銷全球,大量擠占了國際市場。進口國政府或基于保護本國產業、或基于某些政治目的。2003年開始,不僅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就連南非、秘魯等發展中國家也利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妥協條款,即《中國人世議定書》第16條“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中國加入工作紐報告書)第242段“紡織品條款,以及《中國人世議定書)第15條對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規定,對我國服裝采取“特保”、“反傾銷”等限制措施。2005年一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受到的“特保-.-NN~”調查涉案金額就達90億美元。
迫于壓力,全球配額取消不到一年,我國就先后同歐盟、美國達成主動延長限制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協議,新配額限制的終止時間分別是200年、2008年年底。
由于貿易的不確定性,許多買家開始將原本下在我國的訂單轉向印度、印尼、越南等競爭對手。比如,日本國內最大的服裝制造零售商uNIQLO就決定到2009年將目前9∞依靠中國生產的比例減少到600/0的水平。同時增加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生產。
(四)人民幣長期升值的壓力。抑制我國服裝出口。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放棄執行了l年之久事實上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對美元升值20/0,由8,2761升值到&l1,并擴大每日匯率波動幅度為上下03%,人民幣開始走向升值之路。至今年9月28日,突破7.90大關,達到7.8998,累計升值4.54%。據專家預測,人民幣這種“小步慢跑”的升值趨勢將維持很長的一段時間。人民幣升值,意嚷著以美元計價的我國產品價格的上升,消費者購買同樣的服裝要花更多的錢,必然會抑止購買欲望,從而抑止我國服裝產品的出口。
二、我國服裝企業的發展思路。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未來十年,世界紡織品服裝的年增長率將達到6-8%,超過3-35%的世界經濟年增長率,貿易額將達到并超過40O0億美元。
根據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PeterKidut教授提出的紡織制造業經濟持續發展5階段的新理論,目前,我國服裝業整體上正處于由第三階段——大規模多樣化生產與整合向第四階段——高附加值轉化的關鍵時期。作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我國服裝產業,只要準確定位,找準自己的發展思路,就能突破面臨的挑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成長出世界著名的服裝企業。
(一)創立自有品牌。品牌意味著市場,意味著利潤。我國服裝企業低利潤的根源就在于缺乏自有品牌,只能在低端的加工市場競爭。因此,刨立自有品牌,是我國服裝企業最終的目標。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服裝產業的制造水平已經躍居國際主流市場的重要位置,完全有能力創造屬于自己的服裝品牌。但是,由于品牌營銷完全不同于產品營銷,投資大、風險大,因此,僅有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具有一定的利潤積累的企業才適合走創立自有品牌的發展路子。
創立品牌有2條路可選擇,一是直接進入國際市場,與國際品牌短兵交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長壯大,分享國際市場的超額利潤;二是從我國市場做起,慢慢做大,隨著我國經濟在全球影響的增強而逐步成長為國際品牌。
對于多數企業而言,走本國市場的發展之路更明智的選擇。因為,在成熟的國際市場,現有的品牌基本上已經瓜分了市場,他們有強大的計能力和品牌號召力,擁有大批的忠實消費群體而且,品牌中文化元素比重很大,在一個不熟悉文化環境,與有上百年歷史的國際品牌競爭,對大多數沒有品牌經營管理經驗的我國企業而言,投入太大、不確定性太高,風險太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已是世界服裝消費第一大國。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人均纖維消費量從2000年的75公斤上升到I4公斤,幾乎翻了一番;衣著類消費金額由3375億元人民幣增長至6526億元,年均增幅超過15%,這一趨勢還在繼續。我國服裝消費市場進入2O世紀9o年代后,發展趨勢與國際更加接近,已開始進入品牌消費的時代。西班牙的MangoInditex公司,日本迅銷公司,意大利DieselspA等國際巨頭先后進入我國市場。在這樣一個群雄逐鹿的新興市場,我國服裝企業正可以利用熟悉本國文化環境,知曉消費者需求的大好機會,在自家門口,與國際品牌一爭高低,發揮“地頭蛇”的優勢,在競爭中成長壯大。
(--)打造“品牌工廠”。打造“品牌工廠”,就是成為加工工廠中的“品牌”。盡管品牌工廠依然是一個貼牌加工工廠,但與普通加工工廠不同的是它不再單純依靠低價格取勝,而是以穩定、上檔次的加工質量,快捷的交貨時間為主要的競爭手段瞄準的不再是低端的加工市場。而是中高端的國際品牌加工市場。品牌產品是讓消費者需要購買肘想到你,品牌工廠是讓品牌商在需要加工肘想到你。基于本國勞動力成本等原因,許多國際品牌必須把生產環節外包,外包環節更加關注穩定的質量和快捷的交貨,這正是我國服裝企業的長處。
盡管生產加工成本上升使我國的加工費與東南亞、南亞競爭對手相比,已不再有優勢。但完整的區域供應鏈保證的快速交貨、大批熟練技術工人保證的加工質量是競爭對手短期內很難跟上的。因此,尚無足夠實力打造“自有品牌”的服裝企業應逐步放棄低端市場避免與東南亞、南亞等國的同質競爭,發揮特有的優勢,關注加工質量和交貨時間的控制,成為“品牌工廠。成為品牌工廠。就能獲得更多的利潤積累同時,在代客加工的過程中,也是學習國廝÷牌品設計、營銷理念的過程,可以為企業創立自有品牌積累豐富的經驗。
(三)產業轉移。隨著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勞動力、土地、原料、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斷提高,服裝產業發展受到了嚴重制約。而安徽、江西、河南、新疆、陜西、重慶、黑龍江等中西部地區具有紡織服裝產業基礎較好,勞動力、土地、能源、原輔材料等要素資源較為豐富的優勢。服裝企業主動向這些地區轉移,有利于保持現有的低成本競爭優勢。
這種轉移不是把過剩的、落后的設備轉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種產業升級的轉移。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將東部企業市場化的理念、先進的技術、現代化的管理,與豐富的資源優勢相結合努力實現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綜合利用資源,完善紡織服裝產業鏈,推進企業做強做大。
v免費注冊
v用戶登陸
v入會指南
歡迎光臨蓮山課件,本站有十一萬套免費課件、資料網站首頁課件站教案站資料站試卷1站試卷2站作文站幼教站公文站
站內文章搜索文章標題文章作者錄入者關鍵字所有欄目領導講話├黨建黨委├人大政協├組織人事├紀檢監察├思想宣傳├統戰民政├政法武裝├安全穩定├群眾團體├經濟工作├城建環保├經貿商務├財稅統計├發展改革├辦公廳室├農林牧漁├工商計生├國土質監├旅游廣電├科技衛生├勞動保障├民營招商├鄉鎮街道├交通運輸├糧食檔案├物價審計├政府綜合├老齡殘聯├教育文體├水利氣象├扶貧開發├目標├金融保險├郵政通訊├學校講話├企業講話├高層講話會議發言總結報告├個人總結├半年總結├年終總結├活動總結├黨政報告├工作報告├調查報告├調研報告├述職述廉├考察報告├情況報告├自查報告├計劃規劃實習報告演講致辭├競聘演講├就職演講├愛國演講├征文演講├其他演講├會議致辭├節慶致辭├歡迎歡送├婚喪致辭├晚會宴會├生日聚會├慰問賀電├會議主持├開業閉幕├其他致辭├祝福詩誦├倡議致信├節目串詞主題征文各類材料├事跡材料├匯報材料├經驗交流├申報材料├求職自薦├簡訊報道├貫徹落實├學習體會├工作體會├企劃方案├企業文化公務考試黨團輔導├民主生活├入黨申請├入團申請├轉正申請├鑒定材料├黨課講座├思想匯報├黨會發言├入黨相關黨團知識常用公文├通知公告├規章制度├決議意見├請示報告├文書合同├實施方案├會議紀要├公文范例├法律范本├模板簡歷├崗位職責├辭職書├檢討書廣播稿學術論文├經濟管理├文教衛生├政治法律├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企業管理綜合論文學校用文├計劃總結├教學體會├試題資料├教學評語教學論文├語文論文├數學論文├德育論文├英語論文├政治論文├物理論文├化學論文├生物論文├歷史論文├地理論文├自然論文├音樂論文├體育論文├美術論文其他論文文秘知識├文秘寫作├文秘常識├文秘禮儀├名言諺語├精品文章戀愛情書站內幫助├站點動態├推薦導航主題搜索
輸入公文的標題,字數盡量少,不能帶標點
您現在的位置:蓮山課件>>文秘公文>>學術論文>>綜合論文>>正文
從國外企業看國內煙草企業的品牌營銷
從國外企業看國內煙草企業的品牌營銷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網絡點擊數:427更新時間:2006-9-33:28:09
-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烤煙種植面積、卷煙產銷量、卷煙增長速度、吸煙人數等4項指標雄居世界第一。與這些數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煙草企業在企業規模、經濟效益尤其是在品牌營銷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煙草企業存在著巨大差距。就美國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萬寶路”品牌的擁有者)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以及營業利潤等方面都超過了我國所有煙草企業這些指標的總和。中國的產銷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但為什么在一些“核心”指標上要遠遠落后呢?思潮公司認為:除生產技術外,我國煙草企業在品牌營銷上的策略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隨著商品競爭激烈程度的增加,品牌營銷在煙草產業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國的企業在品牌營銷方面有哪些不足呢?我們將以西方發達國家煙草企業為參照,探討我國企業在品牌營銷方面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1香煙的品牌建設收到區域的限制
煙草行業的地方保護主義由來已久(主要因為地方政府為了通過高額的煙草稅收來追求當地的經濟效益最大化),這也是限制中國煙草企業品牌營銷發展的最大問題。盡管國家煙草專賣局已經三令五申地指示不允許地方保護,但是這個趨勢沒有絲毫停止的意思,這樣使外地卷煙進入當地市場非常困難。上海思潮市場咨詢公司在進行一項調查時發現,一些消費者非常熟悉香煙在登上外地市場貨架的難度相當大,甚至在有些店鋪里,只能把這些香煙存在倉庫里。短期來看,地方的煙草公司的利益確實得到保障,但這無疑損害了那些以全國市場為目標的大型煙草企業的利益,更加抑制了中國煙草行業的發展。
然而,短期之內消除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思潮公司建議煙草企業在推廣品牌時首先要考慮本地市場及周邊地區,然后進入壁壘較低的市場。
2中國煙草品牌過多,且以低檔煙為主
我國煙草市場卷煙品種過多,每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比較低、知名度也不高。據統計,我國煙草市場上生產卷煙的企業有幾百家,現有品牌2000多個。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煙草市場有很大的不同。美國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PhilipMorris)在美國市場上占有率超過40%,“萬寶路”品牌人人皆知;而日本日本煙草公司(唯一一家政府授權的煙葉買主和卷煙生產者)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高達80%,主力品牌MILDSEVEN在全球內幾乎家喻戶曉。
在我國的2000多個品牌中,低檔產品占絕大多數的比例,且供過于求,而中高檔產品的供應量不足。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中高檔產品的需求必然會增加,可以說現在正是塑造中高檔品牌的良好時機。同時,這對提升企業的知名度也有相當的幫助。我們發現,國外煙草企業的主力產品都是以中高檔產品為主。中國企業在這一點上路任重而道遠!
3讓煙民多一點“上帝”的待遇
品牌是由消費者建立的。“消費者就是上帝”這一真理在煙草行業同樣適用,這也是日本和歐美企業長盛不衰的秘訣之一。企業要樹立起品牌形象,必須清楚消費者的需求與感受。感受消費者的感受,擔心消費者的擔心。一些國外煙草企業率先在開發產品時降低了香煙中焦油的含量,加入其他替代成分,以減少對消費者健康的危害。國內企業和西方企業在這一方面上的差距是相當大的。我們不要老是把精力放在改變香煙的口味或是包裝上,更要提倡“服務興煙”,多從消費者的角度想想,讓他們真正作一回“上帝”!
4廣告宣傳需要另辟途徑,出奇制勝
由于煙草對健康的危害性,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法規禁止煙草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期刊廣告。同時也禁止在各類等候室、影劇院、會議廳堂、體育比賽場館等公共場所設置廣告。那么我們企業有什么樣的方式既對品牌進行了宣傳,又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英國著名的英美煙草BAT的經驗值得借鑒。早在1912年,英美煙草就出巨資在英國圣安德魯斯設立了一年一度的“登喜路”杯國際高爾夫公開賽,經過幾十年的孕育,“登喜路”杯已經成為了國際著名的高爾夫賽事,同時,“登喜路”香煙也借此成為了國際知名的品牌。
同樣,為了讓長大之后可能成為煙民的年輕人能夠了解和記住包括萬寶路在內的香煙品牌,莫里斯公司曾經別出心裁地印制數千萬個精美的書皮免費贈給全美的許多中小學。并在書皮上加上附注的“請三思”、“不要吸煙”等暗示性字樣,既讓反煙人士抓不到把柄,又著著實實地給莫里斯公司的萬寶路等香煙品牌做了間接營銷傳播。這一舉措在當時不僅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而且展示了莫里斯公司在公眾面前的健康形象。我國企業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中不難得到一些啟示。
5品牌宣傳要考慮“品牌內涵”與“本土化”兩方面的影響
中國煙草企業在進行品牌營銷的同時應當注意宣傳媒介與品牌內涵的一致性,選擇符合品牌特點的宣傳手段。“萬寶路”品牌長期以來一直給人以粗獷豪放的形象,根據這一特點莫里斯公司所選擇的宣傳手段之一是贊助F1的法拉利車隊,他們所看中的就是法拉利車隊的奔放、狂野的品牌個性與“萬寶路”的特點非常吻合。“萬寶路”讓消費者聯想到一個瀟灑、豪邁的成功男士形象。
品牌營銷的“本土化”也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70年代香港市場“萬寶路”香煙的廣告宣傳充分證明了“本土化”的重要性。萬寶路的牛仔形象在香港播出時,香港人雖然欣賞它的畫面和音樂,卻對終日騎馬游牧的牛仔卻沒有好感。因為在香港人的心目中,牛仔是低下勞工,這在感情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種狀況,萬寶路迅速對宣傳策略作了調整。于是,在香港電視上出現的不再是美國西部牛仔,而是年輕灑脫、事業有成的牧場主。經過這一改變之后,萬寶路香煙在香港迅速打開市場,銷售量直線上升。
6企業品牌的多元化發展
1.數據的選取
為了解公共環境管理對包鋼稀土出口貿易的影響程度,我們根據包鋼稀土近五年來國內營業收入與國外營業收入總額,以及其占主營業務收入比的變化情況來研判公共環境管理對包鋼稀土出口貿易的影響程度,尤其國外營業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的變化情況,既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價格變化帶來的營業收入的變化影響,因為目前稀土市場國內和國外的稀土產品價格存在比較明顯的一致和聯動性的同向變化,消弭了國內國外區域銷售的變動因素,另外一方面也消除了價格變化帶來的總量的變化影響。
2.數據的分析
包鋼稀土國內外營業收入圖示
可以看到公共環境管理的逐步增強對包鋼稀土出口貿易影響比較復雜,由于公共環境管理加強的影響,世界市場稀土產品的價格飆升,短期內稀土價格波動也比較劇烈,因此體現在包鋼稀土國外市場收入逐年不斷增長,2011年底其國外營業收入達到9.79億元,遠遠高于2002年底0.41億元的水平,同時國外營業收入相比上年增減的波幅也加劇了,2009年中期國外營業收入比2008年中期銳減了85.82%,而2010年中期隨著世界經濟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國外營業收入相比2009年中期則暴增406.62%,過度劇烈的市場波動是生產經營的重大隱憂。
再結合國外營業收入占總營業收入比率來看,國外營業收入的比重雖然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但還是明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02年―2006年國外營業收入占總營業收入比率大約維持在14%左右,而2007年―2011年該比率已經下降到8%左右,2009年中期最低下探至2.50%。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強化公共環境管理導致世界市場稀土價格大幅上漲,而同時日美歐等國外主要稀土消費國經濟相繼受到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沖擊而消費需求下降,國外采購商紛紛減少或終止訂單,甚至轉而動用本國稀土儲備來平抑稀土價格大幅上漲帶來的沖擊,或重新開啟稀土開采計劃尋找替代供應商。這充分印證了公共環境管理對稀土產品出口貿易造成的影響。
3.結論及建議
工信部2012年印發《稀土指令性生產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對稀土指令性計劃的管理思路作出具體闡釋,對稀土礦產品生產企業和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的申請計劃條件,均設置了嚴格的環保門檻。具體為,除符合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這些企業必須“取得環境影響評價批復文件,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要求,且列入符合環保要求的稀土企業名單公告”。而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在環保部此前公布的兩次環保核查結果中,內蒙古包鋼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沒有出現在符合環保要求的稀土企業名單公告中。在不斷強化的公共環境管理條件下,如何實現稀土出口穩定持續的增長是未來包鋼稀土面臨的重要課題。
為了規避中國公共環境管理加強的影響,日本、澳大利亞及馬來西亞聯手行動,澳大利亞出資金、馬來西亞提供土地、日本保證市場,建造全球最大的萊納斯稀土提煉廠。一旦運營,每年將生產2.2萬噸的稀土,能夠滿足大約全球三分之一的需求量,對世界稀土貿易市場格局產生很大影響。尤其該廠提煉的正是和包鋼稀土白云鄂博稀土礦同類的輕稀土,但是由于對環境可能造成的破壞該計劃已經被擱置了。由此更需認識到,環保清潔開采提煉稀土礦,不但能提升包鋼稀土未來市場競爭能力,也有利于包鋼稀土走出去,成長為國際化采煉巨頭。 [科]
【參考文獻】
[1]季永杰,徐晉濤.環境政策與企業生產技術效率――以造紙企業為例.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6):78-82.
一、綠色壁壘的由來和發展
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領域,一些國家憑借其科技優勢,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為目的,通過立法或制訂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法規,對國外商品進行準入限制的貿易壁壘。綠色壁壘起因于全球日益嚴重的生態災難。在初期,綠色壁壘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安全的要求;同時,消費者環境意識提高和全球綠色消費運動的興起也促進了綠色壁壘的發展。綠色壁壘產生和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以后作為主要貿易壁壘形式的關稅逐步降低,同時傳統的非關稅壁壘也逐步拆除。因而,用關稅和傳統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來限制進口的余地已經很小。于是,貿易與環境這兩個原本在世界貿易史上不相干的問題被一條綠色的紐帶捆綁在了一起,綠色壁壘就出現了。上世紀的最后5年,以1995年世貿組織專門成立貿易與環境委員會為標志,著綠色外衣的貿易壁壘,在國際貿易舞臺上不再扮演年輕的配角,而是躋身重要角色行列。到了1999年11月30日,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世貿組織第3屆部長級會議上,各成員國就環境與貿易問題展開廣泛的討論,這時環保這道綠色的貿易壁壘已是世界貿易中不能回避的現實。由于傳統的貿易保護措施既不合理又不合法,西方國家采用一些新的合理合法的貿易保護措施來保護本國利益。其中環保措施具有更大的隱蔽性和靈活性,容易受到公眾和世界各國的認同,成為貿易保護最有影響力的措施。發達國家以環境保護和保障人身安全及健康為由,通過立法或制定嚴格的技術標準,使得外國產品無法進口或進口時受到一定限制,成為國際貿易活動中的“綠色貿易壁壘”。發達國家將環境問題與貿易條約機制緊密掛鉤,從而抵消發展中國家資源與廉價勞動力方面的優勢,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以保持其在國際多邊經濟貿易領域的主導地位。這種以“環境保護“為名義,在國際貿易中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其產品的市場準入的做法使綠色壁壘迅速發展。
二、綠色貿易壁壘存在的價值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環保時代”,環境問題的全球化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環保已經成為和平、發展相并列的世界主題,國際社會正力圖通過政治、經濟、法律等途徑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綠色壁壘形成的最初原因就是居于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它之所以存在并呈發展的趨勢,正說明它有其合理的價值內涵。生態環境不僅為自由貿易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也為經濟層長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促進可持續發展。客觀上,綠色壁壘確實加快了全球環保進程,增強了人類的環保意識,也極大地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環保技術水平的提高。從短期看,綠色貿易壁壘提高出口產品的成本,將會削弱產品的競爭力,影響企業出口經營效益。但從長期看,有利于提高產品突破綠色壁壘的實力,也有利于生產國和消費國的環境保護,因此便于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全球經濟綠色化的浪潮已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但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二者并無不可調和的沖突。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進出口貿易大國,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較多,環保形勢更加嚴峻,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更大。但是,如果這種“綠色標準”代表了世界制造業的前進方向,與其進行被動或基本無效的抵抗,不如順勢而為,在制定和采取短期應對措施的同時,更多的從長計議,從根本上改變高污染、高能耗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
三、中國對待綠色壁壘的對策
(一)迎接綠色壁壘的法律對策
要認真學習研究WT0等國際組織關于環境和貿易問題的宗旨、原則、協定和議定書,借鑒外國建立綠色貿易制度的經驗,分析和把握全球綠色浪潮的新動向,遵守國際通行規則和慣例,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貿易制度,促使綠色產品出口的法制化和規范化,把綠色貿易制度建設納入整個貿易體制改革的軌道,促使中國的貿易體制與國際貿易體制接軌;中國要盡快建立外貿環境技術標準信息系統,加快制定和完善中國各類商品生產和銷售中有關環境保護的技術標準和法律規范,促使對外貿易的環境管理和國際環保法規的慣例接軌。
(二)迎接綠色壁壘的政策對策
應把環保納入各級政府和各部門的發展計劃中,加強外貿、環保、生產企業之間的聯系和合作,改變大量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傳統發展模式,促進企業按照環保標準組織生產,推行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為中心的綠色增長模式。
1.增加對綠色產業投入。綠色產業外部性和公益性強,技術含量高,需要投入大,因此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缺少資金和其他優惠政策扶持。中國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正確發揮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作用,制定財政、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促使綠色產業走向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企業化。突破傳統的融資模式,建立綠色產業的風險投資機制,開辟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社會融資渠道。
2.積極推廣綠色標志和IS014000等國際通行標準的認證制度,實施產品綠色化戰略,充分發揮通過認證產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引導中國出口貿易向有利于生態環境綠色化方向發展。
3.推行清潔生產。調查表明,發達國家消費者對環境標志產品的認同度已經很高,在這種綠色消費意識的引領下,即使發達國家不進行綠色貿易壁壘的設置,沒有環境標志的產品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已經相當困難,更何況在實行綠色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環境標志所起的作用可想而知了。因此面對綠色消費的興起和綠色貿易壁壘,中國企業也必須走清潔生產的道路。開展清潔生產對于企業獲得環境標志認證有極大的推動力。
4.加強環保教育。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和新聞界應加大綠色消費的宣傳引導力度,努力倡導綠色消費。積極引導消費者在產品消費使用、廢棄物處置等方面盡量減少環境污染。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企業應由被動、消極的角色轉變為主動、積極地通過改進管理方式,轉變生產經營方式來最終提高消費者環境意識,改變其消費習慣,以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大力治理污染,強化環保執法,加強監督管理和檢查,對外貿活動中違反環保法規的行為依法嚴格懲處。
(三)突破綠色壁壘的產業對策
綠色產業的發展,反映著一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和環保水平,是一國經濟、科技和人民生活水平等綜合實力的一個縮影。綠色產業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重要的物質、技術保證,又隨著世界綠色消費浪潮不斷高漲。企業開發的環保概念產品成為各國、各地區以及各企業贏得國際市場的重要保障之一,環保產業本身也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競爭的熱點。我國應該面向國際市場,確立綠色產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分步驟,多梯次推進規劃的實施,把綠色產業培育成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成為綠色產品出口的牢固基礎。
(四)突破綠色壁壘的外貿對策
1.要堅決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可以根據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所確認的相互非歧視待遇和國民待遇的規定,向對中國產品的銷售采取歧視性做法的國家提出抗辯,以有關環境保護的國際公約、協議中對于發展中國家給予特殊照顧的有關規定為法律后盾,力爭通過磋商、談判解決此類貿易糾紛,同時也可以向有關國際組織提出申訴。
2.積極參加有關國際環保組織和貿易組織的活動與談判,擴大中國在一些國際環保立法和貿易立法方面的影響,阻止一切濫用環保法規、濫用貿易協議條款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企圖。
3.對發達國家違反非歧視性原則對中國出口產品規定高于其本國產品的環境標準而設立綠色壁壘,中國可根據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所確認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的規定提出抗辯,依據環保公約、協議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照顧規定,通過磋商、談判解決;還可以團結、聯合發展中國家,利用相關的國際協議、公約的有關條款,突破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此外,在資金技術允許下,我們也可以向進口國投資辦廠,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充分享受與東道國相同的自由流通便利,越過發達國家設置的綠色壁壘。
(五)建立自身綠色壁壘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雖然服裝定制行業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算太長,但是其發展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在國際上,我國被廣泛認可是高檔時裝和奢侈品的主要消費國之一,因此我國服裝定制市場是非常可觀的。
一、傳統服裝行業與服裝定制業的簡單對比
在傳統的服裝行業經營模式中,設計師會粗略地根據人們眼光的變化來進行服裝款式上的改進,這樣做無疑是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服裝需求的。并且在生產當中的剪裁方法以及號碼的定制也都是固定和僵硬的,缺乏人性化。對于有特殊要求的企業和個人而言,傳統的服裝行業是不能夠充分滿足其需求的。新興的服裝定制業相對于傳統的服裝行業而言有著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提倡的是一種人性化的生產理念,消費者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清楚的告知服裝生產商。有了這種無縫式溝通為前提,才能使得消費者得到的產品與自己的期望值是最接近。消費者能夠直接的參與到服裝的設計和建材當中去,讓生產出的衣服是獨一無二的,不但舒適,而且能最大限度的迎合消費者的個人眼光,這也是服裝定制業能夠在市場當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二、服裝定制業的市場現狀分析
本世紀初,服裝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新紀元,是傳統服裝行業發展朝著新興服裝業過渡轉變的轉折點。放眼國際服裝市場,許多國外企業在近幾年已經開始大批量的服裝定制業務,并且獲得了較大的成果。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的服裝行業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廠家開始了服裝定制業務的探索和運用。經濟學家指出,在不久的將來,服裝定制的生產模式最終將取代舊的流水線生產而成為服裝行業的主流營業方法。
當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于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樣式是否新穎、剪裁是否合理、顏色是否中意都有具體的要求,尤其是企業特殊服裝批量定制的需求上更是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市場。日益詳盡和復雜的需求讓傳統服裝業措手不及。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人開始對服裝行業進行思考,并逐漸將目光放向網絡平臺,商家開始在網絡的平臺上大力的宣傳自己的服裝定制業務。這樣一來,商家就能夠很好的和客戶進行遠程溝通,依照客戶的需求及時更正服裝設計,而且逐漸的擴大了企業的客源,企業的知名度也隨之提高。
三、服裝定制業的市場前景分析
服裝定制行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很好的迎合了市場的實際需求,而市場的需求是產業發展的前提,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方向。但是服裝定制業對于我國來說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不論是在業務的營運方法上還是在營銷的手段和管理制度的擬定上都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服裝行業想要發展和進步就要跟進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在網絡上建立起一套包含服裝設計、測量、下單一系列服務的體系,讓自己的銷售和生產都能夠與數字化向結合。
服裝定制行業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潛力也是無限的。隨著服裝定制業的發展和壯大,消費者在服裝選擇上終將處于從被動轉為主動,同樣地,消費者的需求量也會大大增加,在廣闊的市場需求面前服裝定制行業也將進一步發展。
不管社會發轉到哪一個階段,服裝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會始終受到消費者的需求。但是在服裝的選擇上人們的要求卻會不斷的提升。服裝的顏色、款式、材質都會隨著時代的發轉和進步而被消費者附上新的要求。如今許多人甚至是企業為了追求獨特性和舒適性開始了一種新的擇衣方法,那就是服裝定制。在網絡上輕松下單以及預約設計制作不但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發展的主基調,服裝定制業正慢慢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參考文獻
[1]史林;宋文雯;;高科技時代的高級時裝設計——談后現代高級時裝的設計手段[A];色彩科學應用與發展——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圖分類號:TE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8-0076-02
1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經濟始終保持著快速而穩定的增長,1980年到201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率為9.82%(計算依據見表1),按照“十二五”規劃重申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國計劃2020年GDP達到4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7%以上。
在經濟迅速增長的背后,一系列壓力與挑戰也隨之而來,其中石油能源保障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中國的石油資源總量雖然比較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只有近10噸,人均可采儲量只近3噸,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國內石油供需形勢不容樂觀,亟待制定并實施科學有效的發展戰略。
2國內石油供需形勢
從國內石油生產情況來看,未來的前景不容樂觀。據《中國石油年鑒》分析與預測,中國石油產量增長率未來幾年內會逐年下滑,2010年國內石油產量為2.02億噸,2011年石油產量會比去年增長2.24%,2012年會比今年增長2.13%,而再之后的一些年度,石油產量會出現逐年遞減趨勢,預計2012-2020年,中國原油年產量約為1.8-2.0億噸[1]。由于新增探明儲量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今后中國國內原油產量突破不會很大,按現探明剩余儲量(近30億噸)測算,中國石油只可再開采15年左右[2]。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必然帶動能源需求與消費的迅猛增長。世界石油消費主要分布在OPEC國家和地區,表現出極大的不均衡性[3]。石油消費量最多的國家依次為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德國、印度和韓國[4],每個國家均有超過1億噸的石油消費量,七國消費總量占世界總量的52.13%[5]。中國自2003年以來,一直是位居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6]。相關專家預測,未來十年內中國原油需求的增長速度將為4%左右,同期國內石油產量卻僅有2%左右的增長速度[7]。國內外能源機構為此紛紛對中國石油供需狀況進行了中長期預測(如表2和3)。
從表2可以看出,預測2000年的石油供需缺口為4000萬噸,而實際卻超過5000萬噸,實際狀況比預計更加不樂觀。2010年中國石油國內消費量超過4億噸,國內供給僅2億噸多一點,供需缺口超過2億噸。
從表3可以看出,幾大國際權威機構預計的中國未來石油需求增長速率與國內有關專家提出的4%左右的需求速率相吻合,可見中國今后石油需求態勢之嚴峻。
雖說石油能源約束并非制約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絕對瓶頸,但中國目前面臨的石油能源約束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緊迫[8]。迅速增長的石油消費需求和國內原油產量的有限性,使中國原油供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進口,連續的消費缺口使得中國日漸成為世界上越來越重要的石油進口國[9]。1993年以來,中國由石油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進口依存度在之后的年度內不斷提高[10]。據中國商務部和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之前的一些年度,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有增有減,從2005年開始至今,每年都有所增加,2003年到2010年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分別為38.7%、45.1%、42.9%、47%、49.8%、50%、52%、53.7%[11]。
結合《2006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得出中國石油過去20年的對外依存度圖,如圖1所示。
據《中國中長期能源戰略》1999年預測,2010年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約為40%,可實際卻達到了53.7%,并無否定該報告預測準確度之意,旨在說明中國石油國內供需矛盾及其態勢增長之[12]。據專家預計,202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升至60%,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油品進口國。盡管未來一些年內,在中國境內還會發現一些油田資源,但仍無法改變石油的供需缺口狀況[13]。
3新時期國內石油發展戰略
在石油短缺、自供需矛盾極大的情況下,要想進一步確保中國能源供給尤其是石油安全,通常有三種發展戰略可供選擇:
第一,合理并有效利用國際石油資源。利用國際石油資源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繼續進口,從國外買油;二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到國外采油。前者使中國對境外石油的進口依賴繼續保持,后者是一種直接獲得境外石油資源的方式,它不僅可以保證國內的石油供應,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回避價格風險,因此近年來其地位日漸凸顯[14]。而隨著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和國際石油投資風險的提高,國際石油資源的獲取難度在日益增大。同時,出于能源安全問題考慮,中國的能源戰略應傾向于加強對蘊含石油資源的內陸地區和海洋的開發,以增加國內產量,降低進口量[15]。
第二,加緊國內現有主力油田的二次和三次開采,即利用現代石油開采技術,深層挖掘石油資源。但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和探明儲量的有限性,很難使主力油田的多次開采戰略長期維系,再加上新開采技術的成本攀高和產出率的日益下滑,老油田的成本收益分析指標及其不樂觀[16]。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后,目前中國陸上主力油田相繼進入高含水后期開發階段,很多油田產量已明顯呈遞減趨勢,而且在已探明可開發的新增和未動用儲量中,可供開發的優質儲量較少,越來越多的是巖性復雜的低滲透和稠油儲量[17]。
第三,合力開發小油田。在中國境內,除主力油田之外的小油田零散地分布在許多地區,這些小油田產量雖小,但累計儲量一樣極為可觀。為緩解主力油田承受的巨大的產能壓力,同時降低中國石油供給對外依存度,對加強小油田的勘探開發提出了極為迫切的要求。由于小油田儲量豐度、滲透率和產量都很低,而收益風險、開采難度和開發成本都很高,再加上石油資源不均衡的地域分布和石油技術水平差異,使得小油田的勘探開發在本質上就應該廣泛開展合作,以分散風險。
參考文獻:
[1]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2010-2020年中國石油資源產能預測[R].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 2010,5.
[2]J.Fred Weston. Mergers and Restructuring in the World Oil Industry [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Volume2001, (15):39-41.
[3]Pegado, Alexandre Pinto. The global impact of the oil price fluctuations [J].Analysis and study of Macro-Economic Dimension. Petroleum Science. 2000, VOL.3, NO.1:305-317.
[4]唐煉.世界能源供需現狀與發展趨勢[J].國際石油經濟,2005,(1):42-43.
[5]Arlie M?Skov.The global resource frame of the middle 21century [J].International Oil Industry.2003, (3):94-97.
[6]M.J.Harden.Growth patterns studied in large oil companies [J].Oi1&GAS Journal/Sept.29.2003:155-163.
[7]崔忠余.K能源公司發展戰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 (5):44-46.
[8]Sami Alpanda, Adrian Peralta-Alva. Oil Crisis, Energy-saving Technological [J].Change and Stock Market Collapse of the 70’.2003,(July7):61-63.
[9]Michael.C.Lynch.Forecasting oil supply: theory and practice [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2,(42):373-389.
[10]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統計分析[R].《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9》, 2009,(5):9-11.
[11]中國能源對外依存現狀[R].《2006中國能源發展報告》, 2006, (10):11-12..
[12]田春榮.2003年中國石油進出口狀況分析[J].國際石油經濟, 2004, (3):19-22.
[13]盧懷賓.中國石油需求與供應前景[J].國際石油經濟, 2004, (4):32-38.
[14]傅承德.21世紀中國石油發展戰略[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0:202-214.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深,跨國公司遍布世界各地,跨國公司的經營模式傾向于生產、銷售一體化,通過在國外設立分公司和子公司、尋找商進行海外銷售,這些產品的跨國流動既屬于貨物貿易但又不可避免的涉及服務貿易,因此進口國在貨物貿易領域的貿易保護措施不僅對貨物貿易而且對相關的服務貿易也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如何進口國的措施進行規制,保護第三國服務提供者的利益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歐共體香蕉案切入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案件背景
歐共體香蕉進口、銷售和分銷體制案,其涉及主體主要有四方,一是作為一個整體的歐共體,二是通過《洛美協定》同歐共體保持特惠經貿關系的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區國家(簡稱“ACP國家”);三是拉丁美洲國家。四是美國,因為拉美香蕉的種植、收購、銷售均依賴美國幾家大的跨國公司的投資,因此歐共體的香蕉進口體制與美國跨國公司的利益息息相關。歐共體香蕉案曾經三次提交到WTO爭端解決機制,歷時十年多,在第三次提交到WTO爭端解決機制后,1997年5月22日專家組做出了如下裁決:歐共體的香蕉進口體制違反了GATT第1條第1款、第3條第4款、第10條第3款以及第13條第1款,違反了《進口許可程序協議》第1條第3款以及GATS的第2條和第17條。1997年6月11日,歐共體就專家組報告提出上訴。上訴機構維持了專家組報告中的大部分結論。
在本案中歐共體提出上訴的主要原因在于香蕉進口本是貨物貿易,適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以下簡稱GATT)及相關貨物貿易的多邊協定無可厚非,但認定歐共體的關境措施違反了《服務貿易總協定》(以下簡稱GATS)是沒有根據的。歐共體的理由是:該案主要是貨物貿易,但是否涉及GATS所認定的服務貿易尚沒有根據;第二,GATS適用的前提是成員國的措施對GATS認定的服務貿易產生了影響,本案中歐共體的關境措施是否已經達到了影響相關服務和提供者的利益需要GATS的規制,這是有疑問的。在香蕉案中美國以及拉美國家能否使用GATS的規定,保護其在歐洲的香蕉經銷商的利益,針對歐共體的抗辯,我們首先要對“服務的提供”、“服務貿易”、“措施”和“影響服務貿易的措施”這幾個概念加以界定。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服務與服務的提供
服務和貨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服務”根據辭海的解釋是指提供活勞動的形式來滿足他人的某種需要,并取得商業報酬的行為,但是這種解釋并不準確,因為服務也包括不具有營利性質的公共服務,因此另一種定義認為“服務”就是兩個經濟主體之間發生的使人或貨物的狀態發生改變的經濟交易;豎GATS第一部分第1條第3款指出,“服務”包括任何部門的任何服務,但在行使政府職權時提供的服務除外;“行使政府職權時提供的服務”指既不依據商業基礎提供,也不與一個或多個服務提供者競爭的任何服務。“服務”的特征:無形性、不可貯存性、生產和消費時間空間上的同步性,根據GATS最后條款的(b)項規定,“服務的提供”包括服務的生產、分銷、營銷、銷售和交付這幾種形式。
(二)服務貿易
GATS中并沒有條文對服務貿易作精確的解釋,只是將服務貿易定義為以下四種。
1.跨境提供,自一成員領土向任何其他成員領土提供服務,如國際運輸服務、越洋電話等,它不涉及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的跨境移動。
2.境外消費,在一成員領土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如境外旅游,留學等,在這種情況下服務的消費國不能對服務和服務的提供者加以管理。
3.商業存在,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通過在任何其他成員領土內的商業存在提供服務;按照GATS的規定,“商業存在”系指任何類型的商業或專業機構,包括為了提供服務的目的而在另一成員方境內組建、取得或維持的法人,或創辦或維持的分支機構或代表處。商業存在的建立首先要符合其他成員國的國內法律,但同時根據GATS的規定享有不低于其本國國民的優惠待遇。
4.自然人流動,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通過在任何其他成員領土內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務,多為勞務輸出的形式。
(三)措施
根據GATS第1條第3款的規定“成員的措施”指:(1)中央、地區或地方政府和主管機關所采取的措施;及(2)由中央、地區或地方政府或主管機關授權行使權力的非政府機構所采取的措施。同時根據GATS最后條款(a)項規定:“措施”指一成員的任何措施,無論是以法律、法規、規則、程序、決定、行政行為的形式還是以任何其他形式。可見措施的含義是相當廣泛的,幾乎涵蓋了GATS成員國所有的國內法規和政策,當然也包括出入境法律法規。
(四)影響服務貿易的措施
一、我國能源業現狀
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能源消費總量一直持續高速增長,從改革開放1978年的570百萬噸標煤增長到至今的3629百萬噸標準煤。我國能源消費的發展階段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78年至1996年為平穩增長階段,每年的能源消費增長率水平基本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六間;1997年至2000年為負增長階段,史丹認為對外開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的顯著性,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結構調整提高了能源的輸入產出比率,經濟體制改革改善了能源的低效率運用,是這個階段出現負增長的的主要原因;2001年至今為持續高速增長階段,每年的能源消費增長率水平基本在百分之九以上,在2003年至2004年間曾一度超過百分之十五。據國際能源組織(IEA)預測到2030年我國的能源需求量將會是現在的兩倍多。那么在當下的經濟發展中,我國國內的實體經濟,基礎設施發展都必須有國家的命脈產業作支撐才能穩定國家經濟,是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的增長。回顧我國能源產業自1990年至2011年期間我國能源的消耗以及能源供給狀況如圖1所示:
從圖1了解到我國能源業從1990年至今一直都是能源消費產量高于能源生產總量,并且由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于國內的國民經濟命脈行業-能源業,增加了更多的需求,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在不斷的擴大,那么作為鋼鐵,水泥和化肥等重工業堅實后盾的能源行業也同樣出現順周期的增長的需求,即是2002年開始無論是能源生產總量還是能源消費總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時對于能源業的上市公司也提供了進入世界舞臺的很好的契機,為世界經濟市場提供我國更多的有附加值的經濟產品。而其中關于原油和原煤的增長比例最為突出,如圖2、圖3所示:
從圖2、圖3了解到原油消費與原油生產的的增長比率是同向趨勢變化,1994年開始原油生產增長率一直低于原油消費增長率;原煤消費與原煤生產的增長比率也是同向變化,但從1994年開始原煤消費增長率一直低于原煤生產增長率,1994年至2002年間二者是逐漸遞增,2002年至今二者都是逐漸遞減的。主要原因是原油生產、消費總量的基數較大,雖然絕對量增長了但是相對量仍然表現出了下降趨勢,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2002年起我國能源產量需求開始有了明顯地增長,并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但國內原油礦產資源的生產量還是不能滿足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戰略需求,此時,我國政府適時地調整了關于我國能源政策,即是調整能源類產品的輸出、入產量,以盡可能滿足國內重工業企業發展對能源類原料的需求。而對于原煤在1994-2002年間因為國內經濟政策環境與開掘技術的限制輸出煤產量絕對量低,相對量增長率呈小幅度提高,但始終是原煤生產的增長率高于原煤消費的增長率,2001年開始國家出臺各項力糾煤礦安全整頓條文,所以原煤的增長率一直持續較平緩的増張趨勢。
二、我國能源業外匯風險暴露問題
(一)海外拓展地緣性關系復雜
根據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儲量和待探明石油儲量的分析,世界石油資源增長主要來源于中東、俄羅斯-中亞、南美、北非等四個地區。海外石油拓展應把眼光重點放在中東地區,不僅因為中國企業介入具有一定優勢,更因為這個地區的項目較好儲量多,開采成本低。據了解,中石化已經成功登陸世界上最大的油氣富集區沙特阿拉伯,并在加拿大、伊朗、沙特、加蓬、哈薩克斯坦、也門及厄瓜多爾等國家參與當地的石油及天然氣項目。中石油正在執行的44個海外石油投資項目,分布于世界4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基本上形成了北非地區、中亞地區、南美地區和亞澳地區4個海外油氣生產基地。
(二)經營風險管理不規范
并購后的企業重組和整合的目的是要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效率的提高主要通過規模經濟獲得。一般說來,企業并購帶來企業規模的擴大,并通過生產一體化、管理一體化、營銷一體化、品牌一體化以及專業化分工協作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實現規模經濟。如果企業并購后不注意防范經營風險,就可能會出現管理失控、整合不力、銷售減少等情況。
(三)能源類金融產品單一
一方面,國內金融機構能夠提供的能源金融業務類型較為單一,主要以中長期的能源信貸業務為主,而國際上較為流行的多種能源期貨、能源企業和能源產品的資金結算業務、能源產品的利率及匯率風險服務等目前還無法實現;另一方面,我國能源金融衍生品較為單一,燃料油期貨是目前國內唯一的能源類型期貨品種。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我國竟然連原油期貨產品都沒有,何談爭奪石油定價權的問題。此外,單一的燃料油期貨也使得我國在能源金融產品運作方面的經驗極度匱乏,如前文所述,市場監管和法律法規等都處于落后狀況。
三、降低我國能源業外匯風險暴露的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宏觀經濟政策出臺的導向作用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向,發展速度的快慢,市場化深入程度的層次等等,人民幣匯率改革制度的宏觀經濟政策出臺是我國為實現市場化經濟邁出的巨大一步。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匯率初步實現了雙向波動的目標,長期穩定的人民幣名義匯率開始了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這就迫使我國國內企業從微觀層面上增加了匯率風險,進而影響企業總資產、總市值,增加了外匯風險暴露的程度。我國國民實業發展對于能源動力的需求有增無減,但是限于我國不可再生能源的勘探、采掘、加工技術的制約,導致能源消費量的增長超過了能源供給量的增長。為了保證我國經濟穩定的增長勢頭,我們必須首先采取有利措施保證能源安全——經濟發展之堅實后盾。
(一)結合自身經營特點,選擇合適的金融工具對沖外匯風險
結合我國能源業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積極選擇適合自身經營特點的金融工具對沖外匯風險。因為石油,煤炭采礦業一般都是提前采倔,面臨的風險都是將來發生的風險沖擊。而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能夠提供的產品一般分為現貨,遠期,期貨,期權,掉期等幾種。我們適合選擇用現期沖銷的辦法進行風險防御,原因是,煤炭能源類的開采是長時間持續性的,而開采時面臨的成本和未來陸續開始賣出煤炭資源的產品是由時間間隔的,并且是長時間的持續區間,所以我們必須選擇現時的合約與將來分布在不同時間段的合約做相反的交易,最后做到風險的對沖。目前國內已基本都能為各大企業提供此類風險對沖產品,不過,也得認識到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還不成熟,產品的品種少,權力小,要求多,費用高等等缺點,企業必須要結合自身經營產品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規避風險。
(二)注重融資幣種多元化方式,分散外匯風險
通過融資多元化進行資產負債的匹配。在能源業上市公司的海外業務經營擴大中,資金欠缺總是始終不變的問題,我們在建設新機構的時候不能只利用一種貨幣進行借貸融資,應該采取一籃子貨幣的融資方式進行交易。因為一旦是采取了多樣化貨幣的借貸方式,企業內部可以通過會計手段調整資產負債比,進而降低我國能源業上市公司的境外資產或負債的暴露,一般盡可能將外匯借款與外銷收入匹配,減少匯率變化對上市公司正常經營管理的沖擊。從而降低匯率波動對公司外匯風險的暴露的影響程度。
(三)擴大企業海外規模,實現各區域內部外匯風險的對沖
擴大我國能源業上市公司在海外機構的建設,通過不同區域經營場所的不同貨幣來化解因為外匯波動而造成的外匯風險暴露,用該區域產品的銷售收入和進口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部分外匯風險。隨著我國經濟金融的迅猛發展,我國國民實業發展對于能源動力的需求有增無減,但是限于我國不可再生能源的勘探、采掘、加工技術的制約,導致能源消費量的增長超過了能源供給量的增長,所以,我國的礦產能源進口量也在增加,在國外尋找礦產能源出口類國家,擬或是與開采、挖掘技術不成熟的國家合作取得開采權等等方式,為滿足國內能源需求而開拓海外業務、開辦海外公司等等,因為是能源類產品,對于我國而言,能從國外進口的能源產品都不是近距離運輸,所以如果我國的能源行業企業能在國外經濟市場建立多個不同幣種的市場區域,那么這就形成了這些企業的海外資產規模的擴大,同時因匯率的波動而遭受的外匯風險暴露影響也越來越大。近幾年因人民幣匯率的改制,人民幣匯率值下行的很快,升值幅度較快,這就導致了出口外向型企業用人民幣計價的企業價值得到重估,人民幣升值讓這些企業的總資產、總市值降低。同時,存在以外幣計價的上市公司則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此時我就可以通過海外機構在年末會計結算時獨立統計,子公司只是向母公司提供具體數字,而不做具體的資金劃撥,這就使得能源業企業的外匯風險暴露降低;還可以在設立的區域業務結算中心統一管理并可以做好對沖債權債務關系。
參考文獻
[1]倪慶東.匯率變動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0.
[2]羅航,江春.人民幣新匯率形成機制的上市公司外匯風險暴露[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4):78-81.
[3]Sohnke M.Bartram,Gregory W.Brown,Bernadette A.Minton.Resolving the exposure puzzle:The many facets of exchange rate expos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5):148-173.
1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背景
1.1 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概念
新能源汽車是相對于傳統汽車提出來的,傳統的汽車是以汽油、柴油為燃料。按照國家發改委的公告定義,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目前在工程上可實現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包括以下種類:新型燃油汽車;燃氣汽車;生物燃料;煤制醇醚燃料;電動汽車。
1.2 新能源汽車興起的背景
1.2.1 全球石油價格上漲的推動
全球石油資源儲量的稀缺性毋庸置疑,幾個經濟大國能源緊缺問題嚴重,現階段仍以石油為主要燃料的汽車產業的發展受到極大威脅。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世界汽車工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2008年上半年石油價格從80美元一路飄升到147美元,汽車燃料的使用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在這一輪石油價格上漲期間,部分新能源汽車顯示出相對使用成本優勢。部分消費者為免于負擔過高的燃油費用而放棄原本欲購買的傳統車型,而選擇石油燃料消耗相對較低的新能源汽車。汽車制造廠商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空間,開始加大研發和推廣的力度。各國政府也適時推出了一些優惠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銷售予以補貼,新能源汽車行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雖然近期石油價格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出現嚴重下跌,但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仍可以使部分新能源汽車保持一定的使用成本優勢。
1.2.2 各國石油自給率不足
世界上主要汽車消費國的石油自給率水平不高,石油的儲備越來越不能滿足各國消費的需要。全球汽車第一大消費國美國石油自給率僅為33%,而日本、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自給率甚至都在10%以下,在當前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保證石油供給安全己成為各國政府必須解決的難題。降低石油依賴己成必然選擇。從政治和經濟的角度考慮,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降低石油對外依賴度是各國政府制定汽車產業政策的必然選擇。
1.2.3 世界各國家和地區汽車尾氣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
1997年12月,旨在限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獲得了149個國家和地區代表的通過,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現今汽車尾氣己成為組成溫室氣體的重要污染物。針對汽車污染問題,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針對汽車尾氣排放的標準也越來越嚴格,而為了應對不斷嚴格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各大汽車廠商目前主要采取提高傳統能源汽車發動機相關技術的方法,以提高排放質量,但技術提升的難度將會越來越大。此時,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各大廠商的新選擇,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使用會從根本上解決汽車尾氣排放問題。
2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挑戰
2.1 技術水平的制約
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的技術水平遠落后于日本和美國,企業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車車載能源系統、驅動系統及控制系統三者之一的核心技術,才能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在這方面,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已被發展多年的日系、美系廠商遠遠落在后面。合資企業把新能源技術帶到國內的態度一直不是很積極。即便有些車型已經在國內生產,但也相當于整車進口,技術保密相當嚴格。中資企業雖然在某些領域掌握了一定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但是尚未能實現批量生產。在混合動力汽車技術上同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就會被競爭對手奪走了制定行業標準的“優先權”,對之后的發展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2.2 新能源汽車的購置成本過高
在過去許多年,新能源汽車沒有全面推廣,一個很大原因在于,新能源車的購置成本較高。相比其節約的能源減少的能源消耗成本,推廣新能源汽車,廠商與消費者都要付出更高的代價。國內廠商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F3電動車F3e的成本價已達18萬元,是市場銷售汽油版F3車型的近3倍,當初比亞迪想把F3的售價壓縮到15萬元以內推向市場,但是這個售價不僅不能讓市場接受而且又違背了政府的相關規定。一汽推出的混合動力版奔騰成本是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汽油版奔騰的2~3倍。售價在25一30萬不等的豐田普瑞斯混合動力車就是由于研發成本高導致價格過高而無法在中國進行大范圍的推廣。毫無疑問,對于國內大多數第一次購買轎車的消費者來說,新能源汽車由于其高昂的價格,讓消費者也只能望而卻步。
2.3 政策優惠涉及范圍單一
財政部下發的《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出臺了新能源汽車消費層面的補貼細則。但是只針對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單位予以補貼,沒有提及對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補貼問題,極大影響了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熱情。
3 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措施
3.1 要全面拉動新能源汽車消費
一要積極創造優惠條件,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提前更新老舊汽車,特別是那些排放超標的汽車。提前淘汰舊車鼓勵更換新能源汽車,如此既有利于環保,又能拉動消費。我國有3000多萬的汽車保有量,如果十分之一更新汽車的車主選擇新能源汽車,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拉動效應就相當巨大。二要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使用便利,提高服務水平。北京LPG出租車退出市場就是由于成本和便利性雙重制約的結果。三是繼續推行對購買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補貼活動。比如可以增加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城市數量,擴展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領域,將受益人群從集體擴展到個人等。
3.2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