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1 01:44: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在線調研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我國農業保險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從1982年開始由民政部門、農業部門、保險公司等陸續開辦了一些農業保險業務。1982年到1992年農業保險業務呈上升趨勢,到1992年當年農業保險費收入達到8.62億元。但保費快速上升的同時是居高不下的賠付率,1991年農業保險的賠付率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減弱以后,過高的賠付率導致農業保險業務逐步萎縮,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不得不調整農險結構,對一些風險大、虧損多的農險業務進行戰略性收縮,而其他保險公司則是退出農業保險的經營。中國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經濟效益的原因,不再經營大部分的農險業務。
保監會頒布了發展農業保險的指導性意見,提出農業保險發展的五種模式:一是與地方政府簽訂協議,由商業保險公司代辦農業險;二是在經營農業險基礎較好的上海、黑龍江等地區,設立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三是設立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四是在地方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嘗試設立由地方財政兜底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五是繼續引進像法國安盟保險等具有農業保險經營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的外資或合資保險公司。
2我國農業保險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的農業保險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現行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不適應農業保險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的積極性不高,農業保險的發展面臨資源短缺、技術薄弱、人才匱乏等問題。另外,傳統風險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農業保險的發展。
2.1有效需求不足
農業生產和經營風險的客觀存在,必然形成對農業保險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明顯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規模的土地經營客觀上弱化了農業保險的經濟保障功能,窄小的經營規模使農民產生較低的預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險成本;我國的農業保險主要以商業形式經營,國家支持和補貼較少,相對農民收入而言,保險費率較高,抑制了農民對保險的需求。
2.2缺乏專業性保險從業人員
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發展呈現多次起落,保險人才斷層,目前我國保險從業人員大多數人是從其他行業轉來的,沒受過專門保險教育。而農業保險經營的復雜性、艱苦性,更是導致人才奇缺。因此,從業人員現狀是經驗型多,知識型少;保守型多,開拓型少;單一型多,復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數據表明,我國保險市場人才供需比例約為1:4。人才的極度匱乏,特別是核保、核賠、精算等技術型人才和管理、營銷、培訓等復合型人才的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2.3農業保險險種減少,發展滯后
我國保險業在經歷了最初十幾年的快速增長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險產品的結構不合理,險種可選性少,不能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產品缺乏創新,一方面產品雷同多,細分度不夠,達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組合效應。另一方面產品開發能力弱,更新換代慢。由于長年虧損、業務萎縮。
2.4保險中介機構缺位
規范化的保險中介機構活躍在保險市場上,是現代保險市場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保險的供求雙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橋梁作用。特別在農村保險市場中,保險中介人可以將保險公司的經營觸角延伸到農村的各個角落,節約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也能起到服務于廣大農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國保險公司幾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業隊伍承保農業保險,沒有充分利用農村保險和保險經紀公司這一中介形式。
2.5農民投保意識不高
農民對農業保險既力不從心,又心有疑慮。首先,由于農業保險風險大、農業保險項目經營經常入不敷出,保險公司對其要求較高保險費率,而高保費又令更多的農民買不起保險。其次,許多農民對保險認識不足,風險管理意識差。由于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對保險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險的作用,許多農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農意識的影響,很難相信保險對生產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賴保險,許多農民買了保險后,高枕無憂,不積極參與防災防損,導致損失擴大;三是道德風險嚴重,由于農業生產分散,保險公司監督力度不夠,少數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利用保險進行欺詐活動,把保險當作“搖錢樹”,失去了保險的意義,觸犯了國家法律。
2.6我國農業保險的再保險機制和再保險市場尚不完善
我國農業保險由于缺乏適當的再保險安排,使得風險過于集中在保險經營主體自身、難于分散,影響經營主體的經營效果。而國外農業保險經營普遍有再保險機制的支持,特別是避免特大自然災害對農業和農民的影響。例如,美國聯邦政府農作物保險公司負責在中央建立再保險基金,向開展農作物保險的保險人提供超額損失再保險,再保險責任按賠付率分段確定,目的是既向各私營農作物保險公司提供超額損失再保險(不超過115%),又限制農作物保險公司的盈利水平(不高于15%)。而我國,由于再保險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市場主體數量少且不健全,導致我國的再保險市場一方面供給主體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技術與服務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
3完善我國農業保險的相關對策
當前,我國農業保險面臨著“供給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雙重問題,保險經營和發展的兩難困境。結合我國農業保險的特點和國外農業保險發展經驗,為了推動我國農業保險市場的發展,我國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對策:
3.1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市場
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一是完善農業保險供給體系,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要改變經營方式,轉變經營作風,以增加農業保險的供給;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農業保險
經營機構的職能,克服農業保險中的逆向選擇。二是提高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開展農業保險的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的風險管理意識,培育農業保險意識,鼓勵農業的規模經營,增加農民收入,以增強農民對農業保險的動機和能力。三是培育農業保險人才。培育具有專業知識和開拓創新精神的農業保險人才,提高農業保險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的多層次需要。
3.2加強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
主要包括:一是加強農業保險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環境,政府應制訂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保證農業保險的順利開展;二是實行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和再保險政策,支持保險業的發展;三是建立農業保險再保險機制,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很多優惠政策支持農業再保險市場,擴大風險分散面,達到風險分散的目的。
3.3利用資本市場分散巨額風險
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財政撥款或補貼方式建立巨災專項風險基金;二是發展保險衍生產品。
3.4加強保險專業人才的培養
技術是保險經營的重要要素,而發展保險技術的關鍵又是人才。因此,為了農業保險事業的順利發展,一定要重視和開展對農業保險技術人才的培養,通過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種方式培養基層農業保險業務骨干,同時,要在大專院校培養具有農業保險系統理論的高級專業人才,確保農業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我縣現有生豬定點屠宰場(廠)32個,分布在全縣18個鎮,其中龍頭企業贛榆縣昌泰食品有限公司有28個(分布于全縣各鎮、地區;主要擔負全縣的豬肉市場供應),另有贛榆縣潤鑫食品有限公司(青口鎮)、金韓食品加工廠(金山鎮)、泰和食品有限公司(沙河鎮)及贛馬肉類加工廠(贛馬鎮張元村)等4個。2004年全縣定點屠宰場(廠)屠宰生豬25萬余頭,今年至今屠宰生豬近20萬頭,全年預計屠宰生豬26萬頭,這些定點屠宰場基本是能夠按照國家有關生豬防疫屠宰加工、檢疫(驗)等有關法規要求進行生豬的屠宰加工、檢疫(驗),檢出的病豬及產品都能按照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從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肉品安全和放心消費。同時,縣生豬管理辦公室及相關部門和鎮管理部門按照國家、省、市有關生豬屠宰的法規、法令和食品放心工程實施要求以及縣政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采取積極、果斷的措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專項整治和經常性的監管、執法檢查工作,使得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工作健康有序地展開,私屠濫宰及病死豬上市現象得到遏制,保證了上市豬肉的安全、放心,生豬市場流通秩序得到了全面的規范。
自從我縣實施生豬定點屠宰管理以來,許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一是肉品質量顯著提高。定點屠宰生豬全部經過檢疫合格,既保證了鮮肉的市場供應,又有效地遏制了注水肉、病害肉的上市現象,保證人民群眾基本吃上了放心肉。二是大幅度增加地方財稅收入。有效遏制了生豬私屠濫宰大量偷稅逃稅現象。三是增加就要崗位,促進下崗職工就業再就業工作,保證了一方的平安和社會的穩定。四是減少因私屠濫宰造成周邊的噪音和廢水污染,凈化城市環境。五是推動了我縣畜牧業、畜產品加工業和城市肉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但由于該項目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不足,主要是:(1)發展不平衡。鎮與鎮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有差距,表現在有些地區認識上不足、管理力度上松懈,特別是撤鄉后的個別地區,管理工作滯后,走“回頭路”,私屠濫宰現象還存在,給肉品安全、放心帶來很大隱患;(2)個別屠宰場管理不嚴格,劣質肉品出場上市及支持個別經營戶夾私違規現象還時有發生;(3)部門之間不協調,場外補檢仍未杜絕。部門配合不力,執法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打擊力度不夠。肉品流通市場監管涉及到各相關部門相應的法律、法規,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履行職責易出現工作人員互相推諉,推卸職責,執法監管不到位。(4)硬件投資不足,定點屠宰設施條件差,無害化處理設施和肉品品質檢驗設備不健全。由于資金不足,無力進行場內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仍有個別定點屠宰場仍然是“一把刀、一口鍋”進行傳統的手工操作。(5)屠宰場管理體制老化,迫切需要盡快進行改革改制。
(二)生豬檢疫工作基本情況
縣獸醫衛生監督所在全縣十八個鎮派駐動物檢疫員78名,擔負著全縣的動物產地檢疫、宰前檢疫和宰后檢疫工作。目前我縣動物產地防疫推行報檢制度,檢疫員在接到報檢電話后兩小時內趕赴現場開展檢疫工作,對檢疫合格的動物依法出具《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明》,檢疫員按時到達當地的定點屠宰場及肉聯廠施行宰前檢疫和宰后檢驗工作,對進入市場交易的動物及動物產品進行檢查、補檢等監督管理工作。例如縣獸醫衛生監督所專門安排4名監督工作人員入駐縣城新東方貿易市場,每天早晨三點起床,對進入市場交易的動物及動物產品進行監督檢查,查證驗物。對查獲的未經檢疫的動物及動物產品依法補檢,對補檢不合格的動物及動物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僅今年上半年就查獲未經檢疫豬肉792頭,銷毀病死豬58頭。
但由于一些主客觀因素,我縣生豬檢疫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1)檢疫員嚴重缺乏,現有派出檢疫員78名,其中有部分是2002年體改落聘人員,有的年齡偏大,有的甚至還是離退休人員;(2)檢疫人員素質不一,工作不夠規范;(3)檢疫員在全縣分布不均,有的鎮只有一名檢疫員,檢疫工作處于應付狀態,有的鎮一個檢疫員也沒有,無人干檢疫工作。(4)硬件投資不足。肉品品質檢驗設備不健全,肉品品質檢驗主要是憑經驗和感觀認識進行判斷。因此,在對生豬檢疫工作上是面臨“四無”狀況,即無人員隊伍、無專項經費、無交通工具、無執法手段,由此造成我縣銷售病死豬和“小刀手”的情況仍然存在的,給全縣人民尤其是學校食堂和賓館飯店等公共用餐場所用肉安全帶來了隱患,同時一些用肉單位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從不具備資質的攤點購進未經檢疫肉制品同樣造成安全隱患。
(三)工作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生豬屠宰和生豬產品銷售管理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因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協調解決好實施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縣政府要指導、檢查、督促各鎮及各部門做好生豬屠宰和肉品銷售管理工作,幫助各鎮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各鎮政府負責本區域內生豬屠宰工作的統一步署,組織協調、監管、牽頭有關部門對本轄區內的違規私宰濫宰現象進行打擊查處,確保生豬定點屠宰和肉品銷售工作在轄區范圍內順利實施。
2、強化部門職責。國務院在《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中明確了國家相關部門在生豬屠宰工作方面的職能職責,要求商業行政主管部門與工商行政管理、農業、衛生、質監、公安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做好生豬屠宰的管理工作。縣商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農業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屠宰場的定點布局和監督管理。要做好生豬屠宰工作,就要加強監管責任網建設,進一步明確和落實相關部門的責任,并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加強配合、密切協作、嚴格執法、規范執法,共同承擔起維護生豬屠宰工作的責任
3、嚴格規章制度。根據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動物防疫法》、《江蘇省生豬屠宰管理辦法》等文件規定,從生豬收購及檢疫、屠宰加工、肉品檢驗等方面搞好管理工作,嚴防病死豬肉、注水肉、劣質肉出場上市。屠宰場必須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屠宰環境,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屠宰、檢疫、檢驗,為消費者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肉類產品。健全屠宰管理報告制度,對執行管理政策不嚴及嚴重違規者,依法追究違規場(廠)及責任人責任,堅決停止其屠宰經營活動并進行整頓,整頓后仍未達標或敷衍乃至拒不執行的,撤消其定點屠宰場資格,以此來凈化肉類市場。
根據2019年3月3日《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加強屠宰環節非洲豬瘟檢測工作的通知》農牧發(2019)7號文件精神,全國屠宰企業要于7月1日前要取得排污許可證和動物防疫許可證,并開展非洲豬瘟檢測,對于整改不達標的,堅決予以取締,農業農村部也將于7月開始對全國屠宰企業整改情況進行督察。7月2日,縣農業農村局對全縣所有生豬定點屠宰場進行了摸底調研,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目前現狀
我縣共有6個生豬定點屠宰場,其中:xx鎮2個A級生豬定點屠宰場,xx鎮4個B級生豬定點屠宰場。共有職工15人,在崗6人,50歲以上11人。xx屠宰量大約40頭/天,xx屠宰大約20頭/天,其余四個日屠宰不到10頭。 所有屠宰場均隸屬商業資產經營管理中心。
二、存在的問題
全縣所有定點屠宰場均無排污許可證,未取得動物防疫合格證,基礎設施落后,產能低下,人員工資發放困難,消毒設備落后,傳播動物疫病風險較大。屠宰場均在居民區,多次遭到周邊居民的投訴。
三、意見和建議
一是建議縣委、縣政府迅速對4個B級定點屠宰場先予以關閉。
二是建議縣委、政府將原4個B級定點屠宰場改造為臨時豬肉批發供應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聯系生豬冷鏈配送車,保障過渡期內豬肉正常供應,協調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大流通領域的監督管理,協調公安局做好市場治安穩定工作,嚴禁哄抬物價,確保市場豬肉價格穩定。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1-0140-1
1 玉米大壟雙行高產栽培模式的產量效益
1.1 常規65cm小壟
經多點調查我縣小壟玉米平均壟距在65~66cm左右,實收穗數為5.0萬穗/公頃,平均公頃潮糧產量11625公斤,公頃平均投入5685元(投入均不計土地成本,以下不再另加說明),潮糧按1.8元計算可獲純利15240元/公頃。
1.2 110cm大壟雙行栽培模式
德美亞:生產成本公頃投入8106元,實收穗數9.06萬穗/公頃,平均公頃潮糧產量19260公斤,較小壟增產糧食7635kg/公頃。每公斤按1.8元計算扣除生產投入可獲純利26562元/公頃,扣除較小壟多投入部分可增收11322元/公頃;先玉335:生產成本公頃投入8381元,實收穗數6.32萬穗/公頃,平均公頃潮糧產量16485公斤,較小壟增產糧食4860kg/公頃。每公斤按1.8元計算扣除生產投入可獲純利21292元/公頃,扣除較小壟多投入部分可增收6052元/公頃;鑫鑫1、2號:生產成本公頃投入8106元,實收穗數6.699萬穗/公頃,平均公頃潮糧產量15120公斤,較小壟增產糧食3495kg/公頃。每公斤按1.8元計算扣除生產投入可獲純利19110元/公頃,扣除較小壟多投入部分可增收3870元/公頃;遼河6號:生產成本公頃投入8106元,實收穗數6.4935萬穗/公頃,平均公頃潮糧產量14571公斤,較小壟增產糧食2946kg/公頃。每公斤按1.8元計算扣除生產投入可獲純利18122元/公頃,扣除較小壟多投入部分可增收2881.8元/公頃;魯單6006:生產成本公頃投入8106元,實收穗數6.222萬穗/公頃,平均公頃潮糧產量13824公斤,較小壟增產糧食2199kg/公頃。每公斤按1.8元計算扣除生產投入可獲純利16777元/公頃,扣除較小壟多投入部分可增收1537.2元/公頃。
調查結果顯示大壟雙行栽培比小壟栽培增產、增收效果顯著,但品種間的耐密性、株高對產量、效益影響較大。品種間較小壟公頃平均增產變幅在2199~7635公斤/公頃、增收變幅在1537~11322元/公頃;同時隨著密度的增加空稈、倒伏率也在上升,因此生產中要注意不能過分追求增加密度而獲得高產。
2 玉米大壟雙行種植模式存在問題
2.1 大型農機具數量偏少,作業速度不能滿足農藝對時限的要求
受農機合作社大型農機保有量限制,農機無法滿足播種、農藥噴灑、中耕施肥、病蟲防治等對農時要求。例如受機械數量限制大面積實施統一作業時播種期很難控制在最佳播期內,存在著南部鄉鎮過早、北部鄉鎮過晚;播種后封閉除草劑噴灑,為了能搶在出苗前安全期內噴完,投入的機械數量不夠,沒辦法就得加快機車行走速度,因此造成噴液量嚴重達不到方案要求,致使苗前除草效果不理想;化控劑噴施也是一樣,由于作業機械少最后導致玉米嚴重超高、超葉齡,控高效果不好。
2.2 缺少必要的大型高稈作業機械
很多在玉米抽雄前或抽雄后發生的病蟲害,此時沒有大型機械能進入玉米田間作業,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例如玉米螟和玉米蚜蟲的防治以及玉米大斑病防治等。
2.3 部分地塊整地質量欠佳,有缺苗現象
無論春秋整地,整地質量是關鍵,部分地塊去年秋季遍地秸稈就整地起壟,造成播種困難、嚴重影響了播種質量,斷種、斷肥、跑墑,甚至無法覆土,造成了部分地塊缺苗斷條。
2.4 計劃落實晚,一些技術措施受時限限制難以實施
示范園區建設地塊必須在秋季封凍前確定,這樣很多技術措施才能得以實施。例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從土樣采集到化驗結果出來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這項措施的應用可以做到因缺補缺經濟合理的施肥,但是由于秋季地塊不能及早確定完成不了土樣采集任務,就得春季采土化驗再協調生產配方肥,很難滿足春種農時要求。
2.5 農機農藝需要緊密協作共同實施
大壟雙行種植,農機農藝的協作及其關鍵,起壟時必須按著農藝要強求壟臺上保證留有大于小行距(即40厘米)的平臺,不能起尖頭壟,同時盡量做到起壟播種使用同一臺機車和駕駛員,以保證起壟和播種作業幅完全吻合,這樣才能保證雙行播深、覆土厚度一致,不至于產生一個苗帶播在壟頂覆土過深,造成出苗困難甚至粉種;另一個苗帶播在壟幫覆土過淺甚至覆不上土,造成種子落干。
2.6 充分考慮大小苗差異,因時因地補種或補栽
個別地塊由于整地質量較差加之春旱嚴重,個別地塊春季出苗率較差,田間出現了缺苗斷條。在第一茬苗葉齡已經達到3~4葉(此時已進入6月上中旬)個別地塊還在催芽補種。其結果是補種的小苗永遠是個挨欺負的弱苗,并與大苗爭奪水肥氣熱資源,到秋還沒有結穗,花了不少錢、費了不少力,我們補進田間的就是一棵只“吃飯”不結實的惡性“大草”。
肖文
前言
大學第一年的暑假,有充足的時間、理由、精力來一場同學聚會。高中同學的聚會——興奮,各自沉浸于美好的大學生活,迫不及待的想同大家分享自己這一年的經歷;初中同學的聚會——安靜,太長時間的疏于聯系,讓大家變得客氣而疏遠;小學同學的聚會——熱鬧,從那樣穿布鞋扎羊角辮的年紀中走過,總有一種時間沖不散的熱絡,無話不談、笑語連天。可是熱鬧過后卻又忍不住的心酸,十幾個人中除了正在上學的幾位外,基本都已定親,或者成家生子。面對我無言的驚訝,沒有人給予過多的解釋,本來就是含羞帶怯的年紀,又如何將這種事情形容得輕描淡寫。
在我還未從聚會事件的震驚中回神,同村遠房的大娘又托父親幫忙處理她年僅二十歲的兒子未婚生子的事情。這次我的反應就不止是驚訝,還有更多的疑惑不解。對于這種未經任何法律程序便以夫妻的名義生活在一起,并生育兒女的現象,在農村究竟普遍到何種程度,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與遠在山東省臨沭縣白旄鎮東街的劉敦萍同學,就農村中未正式辦理結婚手續便以夫妻名義生活在一起的現象,展開了聯合調查。
在搜閱了相關資料后得出,這種普遍存在于農村地區的、沒有配偶的青年男女,未進行結婚登記便以夫妻關系同居、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的兩性結合,在法律上成為事實婚姻。
一、事實婚姻的存在狀況
為了弄清楚事實婚姻在農村中占新婚人數的比例,同時又考慮到這樣一個敏感的話題及農村大眾對于這個問題的認知度,我們對于此項問題分別以同熟知村里事務的長輩閑談、向村婦聯主任咨詢及對戶籍辦、計生辦相關工作人員采訪的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在20__—20__年間,河南省夏邑縣王集鄉孫莊村公開舉行婚禮的青年男女為18對,但僅有六對男女于婚前到相關部門辦領了相關手續。約占受調查人數的33%。其余12對中,有9對青年男女在婚禮舉行后3—8個月后補辦了結婚手續。剩余3對,自婚禮結束至今未補辦任何相關手續,約占受調查總人數的16.7%。
而山東省臨沭縣白旄鎮20__—20__年間公開舉行婚禮的51對夫婦中,僅有兩對未辦理結婚手續,僅占受調查總人數的4%左右。
對于兩地事實婚姻所占比例的差距,我們又進行了相關調查。調查發現,兩地對于這種未辦理任何手續即以公開、持續狀態生活在一起,甚至生育兒女的青年男女事例的監管與處罰辦法的差距,導致了這種差異的產生。具體的監管與處罰辦法,并未在計生辦等相關部門得到確切答復,僅從村里受處罰的實例中總結得出:山東省臨沭縣白旄鎮東街若未辦理結婚登記而生兒育女,一旦被計生辦查出,則會對其進行高額罰款,金額至少是9000元人民幣;相應的河南省夏邑縣王集鄉孫莊村的此種情況的罰款僅在1000元左右。
二、事實婚姻的存在形式
總結了69對受調查人選中的事實婚姻存在狀況,得出事實婚姻存在的兩種形式:
(一)符合結婚條件的兩性結合的事實婚姻。即男女雙方均符合結婚條件,雖未辦理結婚登記,但長期共同生活,或生育子女,所形成的一種現實的、穩定的婚姻家庭關系。基于這種原因存在的事實婚姻關系,大多數會在子女出生前,為解決子女的戶口問題而去相關部門補辦結婚手續。因而,這種婚姻關系具有存在時間短、社會影響小的特點。
(二)不符合結婚條件的兩性結合的事實婚姻。即男女雙方或一方因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等原因,在舉行婚禮前無法從相關部門領取合法證件,是事實婚姻的最主要存在方式。基于這種原因產生的事實婚姻關系,具有存在時間長、社會影響大的特點。
三、事實婚姻的存在原因
經過調查,事實婚姻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原因有三:
(一)農村地區落后的婚姻觀念。在受調查的兩地農村,很多初中畢業后無法繼續深造的青年男女,在其十八九歲時父母即為其張羅相親,只要門當戶對、雙方當事人沒有太大的意見,就會在雙方家長的主持下進行訂婚。訂婚后一到兩年的時間,就會舉行婚禮,以此作為結婚的公開及必備的要件。基于這種原因結合的青年男女,大多因未到法定結婚年齡而無法從相關部門獲得法律婚姻的有關批準,不得以而維持這種不登記“結婚”的關系。
(二)淡薄的法律意識。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人們受傳統的婚姻形式的影響,及相關法律知識的缺失,認為公開舉行婚禮即是婚姻關系成立的必備且唯一的條件,從而忽略法律對于婚姻關系的約束及保護的重要性。也有青年男女外出務工是相識、相知、相戀、進而生活在一起,回到家鄉舉辦一個形式上的婚禮后又雙雙外出務工,因暫時不要孩子,這種缺少法律保護的婚姻關系便長久而持續的存在。
(三)相關部門的執法不嚴。在分析了相關部門的咨詢結果后,結合具體事例的分析比較后得出,對于這種結婚不登記的現象并無專門的部門進行監管,僅在未登記“結婚”的雙方生育子女的情況下,計生辦的相關人員會依照計劃生育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同時勒令其補辦結婚登記。這種監管機制造成了很多沒有合法手續的夫婦隱瞞新生兒出生現象的產生,以至于有些孩子到了該上學的年紀還沒有戶口,即農村地區所謂的“黑戶”。基于此,也助長了不登記“結婚”的氣焰。河南省夏邑縣王集鄉孫莊村的政策執行力度相對輕些,山東省臨沭縣白旄鎮由于相關部門的政策執行的相對嚴格些,有一部分的青年先訂婚,等到夠結婚年齡時再結婚;一小部分不夠法定年齡便結婚生子的青年便承受著各方面的風險。
四、事實婚姻產生的影響
這種缺少法律保護的婚姻形式,在普遍存在的同時也潛伏著諸多不穩定的因素。
(一)事實婚姻缺乏法律的保障和約束,影響法律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如事實婚姻當事人發生離婚、一方死亡、子女撫養等問題時,容易引起糾紛。而且處理這類糾紛和使用法律相對比較困難,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全面及時的保護。河南省夏邑縣王集鄉孫莊村,就曾出現過未辦理結婚登記便公開共同生活的男方將在家務農的女方拋棄的事情,在調解未果的情況下,雙方打起了無休止的官司,至今未得到確切的判決,但雙方家庭反目成仇卻已成定局。
(二)事實婚姻損害了當事人的身心健康,影響了優生優育。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而結合并生育子女的青年男女,不僅不利于女方的身心健康,同時因戶口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也會侵害孩子受教育的權利。
(三)事實婚姻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我國婚姻登記制度的權威性。這種違反結婚登記法定程序而存在的事實婚姻,使婚姻關系逃避法律的審查和束縛,主張了早婚、包辦婚姻等違法行為的產生和蔓延,影響我國婚姻政策的貫徹執行。
五、改善措施
豬糧安天下。生豬與糧食一樣,始終是一個關系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根本問題。從2007年開始,中央、國務院根據發展生豬生產和穩定市場供應、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執行政策性生豬保險,隨著生豬保險政策在我市的推進,該項政策已逐漸成為深受農戶歡迎的“民心工程”。
一、基本情況
政策性生豬保險包括能繁母豬保險和育肥豬保險,其中能繁母豬保險是全面實施,而育肥豬保險在全國還是試點階段,**省是首批開展育肥豬保險的省份。我市政策性生豬保險分別由人保財險公司、中華財險公司承保,其中巴州區、南江縣由人保財險公司承保,通江縣、平昌縣由中華財險公司承保。全市畜牧系統主管機構(即市、縣、區畜牧食品局)不直接參與保險工作,
隨著出生人口下降,生源結構逐步呈倒金字塔走向,以及社會對優質教育需求增大的趨勢,我縣從1997年來對學校布局進行了較大輻度調整。先后撤、并普高三個校點、初中30個校點(其中鄉鎮初中23所)、村小170所,并于20__年實現高中全部集中縣城。
目前,全縣有建制學校109所。包括普高3所、職高1所、初中25所、中心小學69所(下轄村小167所)、特校1所、幼兒園2所和主辦中等職業教育,兼辦少量普高、初中、小學班的純民校8所。非建制公、民辦幼兒園、學前班點314個。學生總人數131396,其中縣外生4623。具體為普高11886人、中職(含大專班)3986人、初中32972人、小學67509、幼兒園和學前班14991人、特校52人。
從分布看,普高、中職集中縣城。初中縣城4所、學生8800人,中職初中班377人,占28;鄉鎮21所、23795人,占72。小學縣城3所、6933人,國茂、燎原612人,占11;鄉鎮中心小學66所、44796人,占66,村小167所、15168人,占23。
通過調整,收縮規模,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布局分散、弱校過多的狀況,促進了教育資源整合、質量提高和優勢打造。
二、問題分析
不適應生源結構變化趨勢。隨著出生人口下降,我縣小學適齡兒童逐年遞減。據不完全統計,7歲兒童20__-20__年,分別為9131、6746、5863、5377、4992、4314人,預計20__年后大致穩定在4000人左右。6年后小學生總數30000、9年后初中生15000人左右,比現在下降50以上。
現有鄉鎮學校分布散、數量多、生源少、容納率低。村小尤為突出,校小、班少、學生不足的為數不少。每校1-3個班的分別為19、42、36所,占總量的11.6、25.7、21.6,班平不足25人(國家規定25-30人)的67班,占13。安居波侖、金星、葫蘆村小各2個班,學生僅19、22、31人,最少的班9人。同時初中學生總數不足1000人的11所、500人的4所,雙山中學僅159人。這類學校雖然解決了學生就近入學,但因規模太小,基礎太弱,不僅投入成本高,而且師資、設施、管理等內部結構難以優化,只能低水平維持。如不調整,隨著學生減少,這種資源浪費大、辦學水平低的態勢還會加劇。
發展不平衡,總體水平較低。目前,多數學生在鄉鎮就學,由于財力所宥,布局分散,有限資源利用不充分,鄉鎮不少學校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師資力量、教育環境,特別是文化大環境無法與城區學校、窗口學校相比,一些薄弱學校甚至可以說相差天壤。不少村小教師難配套,都是包班教學,全能包打包唱,加之教學設備設施差,無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城鄉發展不平衡,教育質量、辦學水平總體不高是我們的現實。
基礎教育優勢潛在下滑。恢復高考以來,我縣基礎教育領先全市,創建了驕人的業績。我們提出建設教育大縣目標,主要是基于基礎教育優勢。但隨著國家教育培養目標向現代化、素質化轉變,高等教育向大眾化發展,單純升學率領先已無優勢可言。新的教育觀、人才觀重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而教育梯次缺乏整體協調發展,特別是小學、初中段教育資源未實現優化組合,成為我縣素質教育推行成效不突出,教育質量上新臺階難的一個重要因素。基礎不牢,塔尖動搖。近年,鄉鎮學校質量普遍下滑是不爭的事實,優質教育量小、面窄,加之中考聯招沖擊,高中已出現優生危機。不僅全市領先地位岌岌可危,還有可能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教育向高層次發展,影響銅梁人才培養,影響教育大縣奮斗目標的推進。
優質教育需求矛盾突出。隨著社會對優質教育需求的激增,我縣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矛盾加大,初中、小學尤為突出。初中看巴中、小學看城區幾校,以致小學、初中生源向城區涌流,成為勢不可擋之潮。這是社會渴求優教,優教供難應求矛盾突出的反映。
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普九全縣在鄉鎮興建了不少校舍,教育基礎設施大改觀。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僅數年時間,一部分嶄新的、債務未清的學校就已閑置,隨著生源遞減,這種狀況還將繼續。如果繼續按普九模式發展,今后還將重蹈舊轍,形成新的分散投入,重復建設,浪費有限資源。
三、調整對策
鑒于上述問題,建議適時調整全縣小學、初中布局,逐步實施相對集中辦學:即小學集中鄉鎮,初中集中縣城。通過集聚資源,優化結構,促進教育全面提質,推進教育大縣建設。
集中辦學有利于推進教育大縣建設。建教育大縣,既要體量,更需質量。體量我們僅有一定量的普教、中職,沒有大學,談不上規模大、門類齊;質量還沒有形成突出特色、絕對優勢和對外輻射強力。但畢竟我們有基礎教育的相對優勢,吸引了近5000名外地學生來銅就讀,這是建教育大縣的根基。通過調整,改變布局分散,提高辦學水平,做強優勢,打響品牌,增大引力,形成區域性基礎教育中心,并在此基礎上向高層拓展,興辦高等教育,建設名副其實的教育大縣。
集中辦學有利于整體提升辦學基礎。教育設施、師資等集中,避免分散造成的高耗低效運作。通過資源優化組合,有利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別。集中辦學,還有利改善教育環境。在現代社會,城市的人文環境大大優于農村,而人的社會性決定環境影 響至關重要。學校向城鎮集中,教育大環境層次提高,學生從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接受良好熏陶,更有益培育他們健康成長。高中集中縣城,基礎整體提高的成效就說明了這一點。
20__年秋期以來,少數鄉鎮小學積極探索生源減少,校點收縮后集中辦學的新路子,試辦了寄宿制班,教育環境改善、質量提高,學生、家長普遍支持,社會反映很好。但宥于校舍、特別是學生宿舍不足,推廣困難。若初中逐步集中縣城,空出的校舍辦小學,村小集中集鎮,定位高起點,投入集聚,優化發展,我們的辦學基礎必然整體上臺階。
集中辦學有利于擴大優質教育。多年普及教育的奮斗,解決了大家有書讀、有學上的問題。但隨著現代經濟、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人力資源逐漸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進步的重要因素,文化素質成為個體競爭發展的最終實力。人們已不滿足有學上,還要上好學。擇校成時尚,舉債讀名校,成了政府不導而火的現象。從普及向優質轉化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誰把握了先機,把優質教育蛋糕做大,誰就會占領教育發展的制高點。
集中辦學,人力物力集聚,有利于師資、設施、管理等內部結構優化;教師工作、生活環境改善,有利于充分調動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小校、弱校自然消失,多數學校辦學基礎基本同等,有利于良性競爭,增強活力,加快發展。這些都是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興辦好校、名校的必要條件。通過努力,變優教優校數枝獨秀為百花競放,滿足社會需求,推動教育向更新更高的層次發展。
集中辦學有利于推進城市化進程。城市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辦學集中城鎮,有利促進城鎮文化,強化中心地位,增大對農村的帶動、輻射和吸引力。集中辦學有利于增加城市人口,擴大城市消費,加快城市建設,帶動三產發展。教育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潛能巨大,發展持久。近年,教育調整,集中辦學給巴川城區帶來的生機顯而易見,無疑是推動城市化進程的有效途徑。
集中辦學具備一定基礎。一是積累了一定經驗。近年,我們調整教育布局,較大輻度收縮鄉鎮學校,實際已走了相對集中城鎮辦學的路子。高中全部進城、巴中改制擴規,龍都小學興建,縣城教育從規模到層次都有了很大發展,成效十分明顯。高中尤其大改觀,三校競相發展,逐步步入良性軌道。農村小學寄宿制的探索,適應了社會需求,也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和經驗,已形成廣泛推廣之勢。
二是有一定社會支持度。小學進鎮,初中進城,順應了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雖然相應增加家庭經濟負擔,但這部分家長大都是青壯年,長年在外打工,子女全托學校,釋去因隔代教管的后顧之憂,同時又切身感知文化知識的重要,重視子女教育,也有一定經濟能力。據調查,90的農村小學家長愿意孩子寄宿。初中多數是住讀,進城后費用約增,不是大問題。從發展看,社會總體是支持的。
三是有一定資源基礎。小學進鎮可利用初中校舍,不存在多大問題,關鍵是解決初中進城基礎設施。現初中城區已容納9000余學生,占28。隨著生源遞減,若巴中穩定在100個班,東城中學、南城中學合并擴至60個班,西北中學招40個班,加上原師范校、進修校恢復辦初中和三所高中招初中,可解決100個班,或適時再新建1所60個班的學校,或在原三大鎮各保留一所初中,幾年后初中全部或大部進城是能夠實現的。隨著學生遞減穩定在15000人后,可再調整滿足高中普及所需。
四、實施建議
納入規劃,逐步實施。集中辦學是一項大工程,具體施行會有許多問題,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建議作為辦學總體思路,納入教育發展規劃,明確方向,突出重點,逐步推進。爭取5-8年,實現小學進鎮、初中進城的目標。
1、概述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有多數學者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進行了研究,發表了一些有價值的觀點。但由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農民保險意識不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薄弱等原因,以及農村合作醫療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立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認真進行經驗總結和理論研究,在本研究報告中,針對我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宣傳上的情況及農民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得出一些結果與提出一些參考建議。
2、調查所得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共發放300份,回收問卷257份,其中有效問卷257份,有效回收率為85.7%。在受訪者中,根據年齡、性別、家庭人數,是否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身體狀況五個方面,概括出受訪者具有以下特征。受訪者的背景信息如下:(1)受訪者中大部分為中老年人(50歲及以上的比例為35.4%,40歲至50歲之間的比例為33.9%,30歲至40歲的占19.5%,30歲以下占11.3%)(2)受訪者中女性占多數為52.9%(3)受訪者的家庭人口主要集中在3-4人(其中家庭有1-2人占6.6%,6人以上的占8.6%,其余的占84.8%)(4)受訪者絕大部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只有極少部分沒有參加(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占94.6%沒有參加的占5.4%)(5)受訪者只有7,4%的村民身體欠佳,其他人的身體都比較良好。
3、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新農合得村民肯定。在受訪者中參保4年及4年以上的人數占77%,說明人民對醫保的信賴度在逐年增加,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漸漸深入人心,國家出臺的新農合制度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肯定。
3.2 新農合政策運行效果的影響因素。受訪者中認為新農合政策較好還需要改進的占大部分(47.9%),認為政府全面性和持續性的宣傳占28%,大多數認為有宣傳但只有投保時候宣傳所占比例高達42.8%,有20.6%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從來沒有宣傳過,8.6%的受訪者根本就不知道。大部分村民都是通過村委的宣傳了解新農合,此比例占78.6%。經分析影響新農合政策運行效果的因素主要在于宣傳力度不足。其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政府財力有限,而我國農村人口較多,如果宣傳到位就會大幅度增加物力與財力,最終導致對合作醫療制度宣傳不力。第二基層干部本身對政策理解得不夠深,導致廣大農民對新農合政策認識上存在誤區,政策宣傳沒有全面進村入戶,而且僅僅是在投保時才宣傳,是群眾對新農村合作醫療的一知半解。第三在調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農村外出流動人員未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第四從訪談中還發現,一部分長期在外打工者不知道新農合政策,一部分是對這個政策的具體流程細節不了解。
3.3 報銷政策的優劣。有35.4%的村民認為新農合的報銷制度有點復雜但可以接受,11.7%認為太麻煩,難以順利完成所有程序。大多數村民認為報銷比例很合適,比較公正合理,但有極少數(5.1%)認為報銷比例太低了沒有實際意義。
4、建議
4.1 加強新農合宣傳力度。第一鄉政府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傳播工具,加強對“新農合”的宣傳,使他們真正認識到“新農合”的好處。第二鄉政府可以以村為單位定期組織宣講,加強宣傳力度。第三各級醫療機構應加強“新農合”政策培訓,在農村居民就診時及時向其解答相關政策疑問。也可結合義診服務等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新農合”宣傳工作。 4.2 大病統籌為主,增加報銷比例和醫療報銷范圍。第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突出以大病統籌為主,適當對門診、買藥等進行減免10%至20%的優惠,對于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組織進行健康體檢,提高疾病預防和早期治療的作用。這樣,只要參加合作醫療,人人可受益。避免出現有了大病才去治療的情況,降低大病出現的幾率。
對于山區貧困的農民住院,可以適當的提高報銷比例,提高農民受益水平。爭取做到對一些簡單的病進行免費治療。
4.3 充分完善新農合管理體系。第一對農村醫療情況,盡快實現自動化管理,報銷程序簡單,報銷率高。第二進一步完善“新農合”的管理機構,設立相關部門進行管理,提高辦事效率。第三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
參考文獻:
[1]李立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城市管理工作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是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為切實提升我縣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競爭力,XX縣人大常委會高度關注我縣城市功能和基礎設施建設,深入縣城管委、縣城管局、縣住建局、縣交警大隊、XX鎮、XX鎮實地調查城市規劃及管理工作情況,通過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和走訪等形式對我縣城市管理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城市管理現狀及主要做法
我縣緊緊圍繞“美麗XX·幸福家園”環境綜合整治動,結合當前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開展城市建管“三看”活動,高效有序推進,切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城市管理各項工作。
(一)基本情況
XX縣城區面積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X萬,主要分布在XX,主要分為老城區、新城區、工業園區、XX四大塊。主要街道X條,總長度X千米;背街小巷X條。縣城區共有垃圾分類箱X個,流動垃圾筒X個,公廁X處,渣土處置X處,路燈X盞,縣城保潔面積X萬平方米,綠化面積X萬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1.環衛市場化全覆蓋。一是城區主次街道環衛市場化。由專業物業保潔公司對新老城區和工業園區環境衛生作業服務;二是背街小巷環衛市場化。兩個城關鎮小街小巷環境衛生全部實現外包,提高了小街小巷環境衛生工作質量;三是各鄉鎮集鎮環衛市場化。全縣各鄉鎮集鎮于今年全部實行了外包,提升了鄉鎮集鎮農村環境衛生保潔質量。
2.控違巡查全覆蓋。一是利用無人機對違建進行偵查拍攝,充分運用航拍先進科技手段,對違建采取“零容忍”。二是建立了控違定期約談機制,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縣紀委定期對鄉鎮控違進行約談,做到嚴格控制、露頭就查,始終以高壓態勢全力控違。
3.廁所革命全覆蓋。根據市政府有關文件要求,我縣制定了《XX縣“廁所革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現正在組織實施。今年我縣將廁所革命納入民生實事之一,在城區和鄉鎮將新建10所公廁。
4.開展了治臟治超治限“清潔”行動。為改變我縣建筑砂石運輸亂倒亂傾、灑漏污染現象,由城管、交警、公路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專項聯合執法隊伍,每周定期與不定期在縣城區設卡定點,嚴查運輸車輛亂倒亂傾、運輸砂石未覆蓋行為,切實做到治臟不留死角、治超不留情面、治差不遺余力。
5.設立了非機動車等待區。為進一步緩解城區道路擁堵現象,有效解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搶行占道問題,提高右轉車輛通車率,我縣在城區各主要路段交叉路口設置“非機動車等待區”。即在人行道前劃出面積約10㎡的等待區域,專供非機動車等待紅燈使用,采取紅綠燈變燈時非機動車先行,機動車隨后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機非混行現象,不影響右拐機動車通行,有效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
6.嚴厲查處了“五車”。由縣交通暢通工程指揮部牽頭,組建了縣城“五車執法隊”,從交警、城管、交通等單位抽調骨干人員,在全縣范圍內查處“五車”。
7.開展了酒、毒駕查處專項行動。通過不定期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對酒(毒)危險駕駛等交通違法集中整治行動,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最大程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8.
建立了“路長、社長制”三級城市管理機制。對縣城城區18條主次干道、13個社區的道路路面、市政設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綠化管理和環境衛生全面實施“路長”管理。由縣領導擔任一級路長、社長,牽頭單位責任人擔任二級路長、社長,相關責任單位責任人擔任三級路長、社長,同時各路段制定了路長制管理方案,明確了各級路長和單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責任,實行了分級管理、網格管理、責任管理的機制。
9.
開展了“藍天保衛戰”。一是開展了餐飲油煙專項整治。城管局、市監局、環保局等單位組成了聯合執法組,重點整治居民住宅樓下餐飲店、中央環保督察餐飲油煙污染投訴等市民群眾反映強烈、油煙污染較嚴重的問題。二是開展了夜市燒烤占道攤點整治。成立了燒烤攤點夜間巡查小組,加強對縣城區主要路段的巡查監管力度,通過地毯式普查建立燒烤臺賬,勸導店鋪進店經營必須使用環保爐具、安裝油煙凈化設備,確保油煙排放達標。三是開展了揚塵污染專項整治。投入2臺道路洗掃車用于城區主干道道路洗掃,為進一步控制揚塵,加大了主干道灑水力度;對污染嚴重和灑漏較多的重要路段道路,采取反復沖洗。此外,2輛灑水車每天不定時地多次在城區主次干道灑水、噴霧、降塵,保證我縣PM2.5等環保指標數據保持穩定并持續改善。
10.
推進了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平臺使用。我縣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平臺增加了專職信息采集人員,配置了“數字城管”信息采集設備,實行了網格化管理,對全縣城區各主次干道的占道經營、流動攤點、垃圾廣告、市政設施、環境衛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信息采集,并及時反饋至責任大隊進行整改落實。通過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務派遣、任務處理、處理反饋、核查結案和綜合評價等七個環節,逐步實現了城市管理的數字化和全覆蓋。數字城管平臺的運行使我縣實現了城市管理問題處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轉變。
二、城市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隨著我縣城市框架迅速擴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城市管理工作任務越來越重,要求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城市管理工作的弊端逐步顯現,甚至還存在一些瓶頸性問題。
(一)城市管理體制不順暢
城市管理工作中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很多工作需要多部門協調配合,但由于職能交叉,加上體制和法律規定不統一,部門扯皮推諉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影響工作合力,部門不能協調配合,就會出現管理不到位,形成死角,另外,社區、居委會的積極性沒有充分發揮,出現了無人問津的管理盲區,如城中村,樓盤小區,居民區的臟、亂、差問題。
(二)城市管理措施上存在薄弱環節
在精細化管理上還存在一定差距。“臟”
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個別路段、居民小區、農貿市場內果皮紙屑、白色垃圾還隨處可見;城中村、河道等處垃圾死角還一定程度地存在。“亂”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治。如占道經營、店外經營、市場外經營、亂設夜市攤點等現象存在反彈,部分路段存在非機動車輛、經營攤位亂擺亂放等現象;“差”的問題還解決得不徹底。有些地方整治不細,有些地方管理標準不高,群眾時有投訴。
(三)城市基礎設施不完善,功能布局有待優化
隨著我縣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發展,現有的城市基礎設施已經滿足不了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停車場、農貿市場、公廁、垃圾中轉站、地下排水管道等基礎設施不足,難以實現城市內部協調發展。
同時城市建設開發中,缺少必要的交通影響評價。多年來,在制定、實施城市發展規劃時,沒有充分考慮交通因素,特別是對大型建筑和商貿市場的規劃、建設,沒有按照交通安全管理設施應當與道路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的建設要求進行必要的交通影響評價,造成區域性、局部性的交通擁堵。
(四)市民文明素養有待提高
城市人口中既有農村進城的移民和外來農民工、又有城市自生的下崗職工、城郊失地農民,還有相當部分的弱勢群體,他們生存于城市底層和邊緣,沒有固定收入,基本依靠擺攤設點等收入來維持生活,他們的愿望主要是好好地生存,生活習慣、行為舉止與“文明”二字很難搭上架,素質與文明城市所必須具備的社會公德、衛生意識、環境意識相差甚遠,從整體上降低了城市文明指數。
三、提升和創新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為解決好這些城市管理問題,提升我縣城市管理水平,實現城市管理強起來的目標,建議如下:
(一)建立“大城管”管理格局
1.推進城市管理規范化。進一步明確城鎮管理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解決和避免職能交叉、推諉扯皮等問題。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城市管理重難點問題,構建“城區指揮協調、部門合力參與、街道統籌落實”的工作大格局。以社區內之事社區為主體,城管局參與和協助,各社區管理好本社區之事。通過打造樣板社區、樣板路、樣板街、樣板物業住宅小區、樣板農貿市場,發揮各鄉鎮、各單位的作用,齊抓共管。用好用活社區和物業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大助力城管部門督促檢查,電視輿論緊密跟進。
2.推進城市管理法治化。出臺《“門前三包”獎懲辦法》、《農貿市場失信懲戒管理辦法》、《城管工作人員績效量化考評辦法》、《各類城管案件執法流程和處置處罰標準》等文件,確保城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立一個城管巡回法庭,創新工作方法,主要受理涉及“兩違”、市容市貌管理方面的非訴行政強制執行案件,通過開辟綠色通道和“審執一站式”模式,實現“快立--快審--快執”,樹立法律權威。建立一個失信懲戒制度,建立“商鋪管理數據庫”,把商鋪經營戶、農貿市場開辦方和經營戶的誠信記錄制成電子臺帳并錄入數據庫,實行“一次失信、處處受限”的失信懲戒管理。
3.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一是以“工作群”實行網格化。按照“條塊結合,無縫對接,界限清晰”將轄區以社區(村)為基本單位分成若干個網格,并組建相應的“工作群”,依托“綜治巡邏”的形式實行網格管理。二是以“掙工分”量化考核。城管隊伍績效考評分為隊容風紀和案件評分兩部分。三是以在“大數據”優化決策。四是以“千里眼”強化監督。
4.推進城市管理信息化。利用公安交警天網平臺和現有簡易數字城管,在縣綜管辦建立智慧數字化城管監督、監控平臺,對城市管理中存在車輛亂停亂放、市容市貌、市政設施破損、下水管網管理等方面結合城市管理考核“三令制”進行監督督導。
(二)完善功能配套
進一步加大城市建設管理投入力度,確保基礎設施配套。縣人民政府要繼續加大對城市建設管理的投入力度。要著力完善城市管理配套公共設施,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努力解決好各種基礎設施不配套、不完善的問題。
(三)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為了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Weimer提出了五方面的變革:(1)權力的平衡;(2)教學內容的功能;(3)教師的角色;(4)學習的責任;(5)目的和評價。1987年,ChickeringandGamson發表了“本科教育良好實踐的七原則”來提高教學。針對學生創造力教育,我們提出原則如下:(1)鼓勵師生之間交流;(2)發展師生之間互惠與合作;(3)鼓勵教師指導下的主動學習;(4)及時反饋和與教師討論;(5)強調效益和效率;(6)強調發散思維;(7)撰寫工作計劃。
二、教學模式:閱讀、思考、討論、共享
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一般課時為48小時。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我們要求學生:發現有價值的調研問題,撰寫調研計劃,收集資料并加以分析,撰寫調研報告并匯報。基于課程的性質和任務,我們提出新的教學模式———閱讀、思考、討論、共享(見圖1),目的是提高學生創造力。
1.閱讀我們都知道,學生不僅要通過閱讀學習課本知識,還要閱讀有關文獻,經過調研撰寫論文。我們從市場調研主題的選擇和討論入手。關注的重點是動機———為什么此主題是重要的,與哪些領域相關?我們從中會獲得什么?根據主題,學生調研,閱讀有關文獻,撰寫調研報告。但需閱讀的文獻必須滿足以下要求:論文應包括概念模型和數學模型;論文是在過去五年知名期刊發表的;論文很重要并被多次引用。
2.思考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是兩種最基本的思維技巧。批判性思維是具有思維清晰性和合理性。創造力制造創意。一個好的思想家需要掌握兩種思維技能。創造力可以分為認知的創造力與審美創造力。這里主要集中在認知創造力。認知創造力可使用如下方法:一是演進法。該方法就是對舊事物的逐漸改進。新的想法來自其他的想法,新的解決方案源自以前的舊方案,一切新事物源自舊事物。二是合成法。用此方法,現有的兩個或更多的想法被合并成新想法。三是革新法。有時,最好的新想法是完全不同的想法,與以往顯著不同。四是重復利用法。用新方式重新審視舊事物。撕掉標簽,消除偏見、期望和假設,發現事物可以重復利用的過程。五是方向轉變法。當注意力從一個角度轉移到另一個角度時,我們可獲得創造性的突破。這種能力有時被稱為創造性的洞察力。在學生撰寫調研報告的同時,必須理解并思考,并著手以下工作:主要觀點和主要內容、邏輯路線和方法、如何組織內容和闡述主要觀點、結論、建議、個人收獲與啟示。
3.討論討論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有關某一主題匯報調研報告的機會。建議有效使用如下程序:(1)學生介紹主題并展示他們的觀點和意見;(2)學生間交互討論,并帶有提問和反饋;(3)其他學生表達意見和看法;(4)討論結束并總結。我們鼓勵討論,按有意義方式重組新知識。在課上,每位學生必須一邊翻轉幻燈片,一邊向教師和同學解釋自己的工作。教師和其他學生對其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議,便于其開展下一步工作。討論中,所有的人都思考別人的工作對自己是否有益,在哪些方面可以借鑒。當然,一定要記錄對未來工作有啟示的言論。
4.共享知識共享是知識以信息和技能的方式在專家之間進行的交流活動。共享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和創新,并創造知識。共享不僅可以降低學習成本,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調研報告的理解和掌握。然而,許多因素影響了知識共享,如組織文化、信任和激勵。知識共享是知識管理研究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因為有些學生往往抵制別人,拒絕別人共享他們的知識。知識共享最大的障礙是知識產權和所有權的強烈觀念。為了克服此障礙,我們必須保證匯報調研報告的學生得到應有的激勵。Dalkir認為知識共享的風險是,有些人經常因為知道的多而受獎,而不是因為共享。如果知識不共享,就會產生孤立和抵制的現象。為促進知識共享,我們應該建立并強化鼓勵探索和創新的文化。在課程教學中,任課教師應積極構建課程文化和激勵機制。知識共享過程中,老師必須設置市場調查和預測有關任務的檢查清單。根據每個學生的表現,教師給分。這可以控制學生的行為,促進知識共享。
三、現代學習工具
現今,有三種現代學習工具,即:在線網上學習、個人反應系統和多媒體。在線網上學習。在線網上學習是自動的,基于網絡的作業系統。它具有內容易傳送性、互動操作性和定制功能。它的發展得到了教育部外部課程發展基金的資助,領域涉及工程、經濟和管理等。教師如果能有效使用在線學習網絡,并將之與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將極大提升學生創造力。
個人反應系統。個人反應系統是課堂通訊系統,運用該系統,學生可以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種系統已廣泛用于高校。該系統可用于調研和評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考試或測驗。此外,它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大規模地學習成為可能。學生使用無線傳呼器回答問題。回答的結果匯總以條形圖顯示出來,大家都可以看到。所有學生均可回答問題,但彼此之間不知道別人的答案。每一次個人反應活動后,我們可以發現班級的答案及其分布。個人反應系統也可用于市場調查與預測的課程考勤,增加學生出勤率。多媒體。在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中,教師通常使用多媒體授課。個人電腦和互聯網有助于開發新工作領域,提高學生和教師的流動性。同時,學生和教師可以在一個虛擬環境中交流。創造性可以在多樣環境中得到激發,如遠程教育和通訊(電子郵件,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