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8 11:06: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二年級學習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Abstract:Thestudyoflearninghabits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inthestudyofhumanfeelingsandwills.BasedonthesurveyoflearninghabitsofthefreshmenandsophomoresofEnglishmajorsinsomeuniversities,thepapershowsthatfemalestudentshavebetterlearninghabitsthanmalestudents,andfemalestudentsgenerallydobetterinEnglishlearning.Itcanbeconcludedthatgoodlearninghabitscanguaranteethesuccessofforeignlanguagelearning.
Keywords:leaninghabit;differences;survey
一、引言
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學習過程研究已經成為當今外語教學者的研究主流,因為“外語教學,無論是為何種教學目的,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最終結果必須體現在外語學習主體身上”[1],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研究可以幫助教師教學活動的進行和研究。自從20世紀70年代Rubin開始對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進行研究之后,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就英語學習策略、學習觀念、學習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為廣大研究者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實踐指導。
通過對英語語言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觀察可以發現:有的學習者學得很輕松,有的學得非常吃力。雅克博維次(Jakobovits)研究發現,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是:動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年齡、興趣和心理、環境、習慣。通過對學習成功者和失敗者的研究,林格倫(Lindgrern)發現在學習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學習習慣”占30%,“興趣”占25%,“智力”占15%,“家庭”占5%,“其他因素”占25%[2]。從雅克博維次和林格倫的研究當中可以看出,學習習慣對于英語學習過程確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通過對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習者學習習慣的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學習習慣的共性與差異,以便讓學習者能對照自我,發掘和發揚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研究方法
筆者以江蘇、江西、四川、河南四省的英語專業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發出問卷1200份,實際回收有效卷1058份,其中男、女生比例為30.8∶69.2,一、二年級比例為570∶488。以年齡和性別作為因子進行分析的原因在于:①學習者的年齡是一個不可完全忽視的因素,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學習外語都有其各自的優勢;②任何一個大學英語專業的女生人數都普遍大于男生人數,學習成績優于男生。為了更有規律地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歸類分析,筆者先用均值比較及方差分析研究各整體之間的差異以及影響各個自變量間的差異,然后進行相關分析,研究它們之間相關的密切程度(見表1)。
Abstract:Thestudyoflearninghabits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inthestudyofhumanfeelingsandwills.BasedonthesurveyoflearninghabitsofthefreshmenandsophomoresofEnglishmajorsinsomeuniversities,thepapershowsthatfemalestudentshavebetterlearninghabitsthanmalestudents,andfemalestudentsgenerallydobetterinEnglishlearning.Itcanbeconcludedthatgoodlearninghabitscanguaranteethesuccessofforeignlanguagelearning.
Keywords:leaninghabit;differences;survey
一、引言
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學習過程研究已經成為當今外語教學者的研究主流,因為“外語教學,無論是為何種教學目的,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最終結果必須體現在外語學習主體身上”[1],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研究可以幫助教師教學活動的進行和研究。自從20世紀70年代Rubin開始對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進行研究之后,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就英語學習策略、學習觀念、學習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為廣大研究者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實踐指導。
通過對英語語言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觀察可以發現:有的學習者學得很輕松,有的學得非常吃力。雅克博維次(Jakobovits)研究發現,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是:動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年齡、興趣和心理、環境、習慣。通過對學習成功者和失敗者的研究,林格倫(Lindgrern)發現在學習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學習習慣”占30%,“興趣”占25%,“智力”占15%,“家庭”占5%,“其他因素”占25%[2]。從雅克博維次和林格倫的研究當中可以看出,學習習慣對于英語學習過程確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通過對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習者學習習慣的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學習習慣的共性與差異,以便讓學習者能對照自我,發掘和發揚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研究方法
筆者以江蘇、江西、四川、河南四省的英語專業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發出問卷1200份,實際回收有效卷1058份,其中男、女生比例為30.8∶69.2,一、二年級比例為570∶488。以年齡和性別作為因子進行分析的原因在于:①學習者的年齡是一個不可完全忽視的因素,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學習外語都有其各自的優勢;②任何一個大學英語專業的女生人數都普遍大于男生人數,學習成績優于男生。為了更有規律地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歸類分析,筆者先用均值比較及方差分析研究各整體之間的差異以及影響各個自變量間的差異,然后進行相關分析,研究它們之間相關的密切程度(見表1)。
2.學習習慣均值比較和方差分析
“制訂學習計劃”方面,男女生的差異非常顯著,女生明顯優于男生,大二的學生由于在大學里的學習已進行了一年多,他們認為“制訂學習計劃”更重要,有趣的是,無論一年級還是二年級學生,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在“選擇學習材料”方面都認為有必要選擇適合自己英語水平的學習材料。
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場所,是學生接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訓練的地方,也是“學生獲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語輸入”[1]和提高英語水平的地方。因此,課堂內的學習習慣是影響學習成績的最主要因素。為了能聽見老師的講課和看見板書,找到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座位顯得非常重要。在這一項中,無論是在年級還是在性別方面都有顯著差異,大一大于大二,女生大于男生。
課堂內做筆記是眾多學生喜歡的課堂行為,有利于知識的歸納和考前的復習。這一項中,女生的均值大大高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女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要比男生更加細心。
上課時認真聽課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保證,然而在這一項目上通過方差分析比較,年級因素和性別因素方面的差異都非常顯著。從均值分析中可以發現,大一高于大二,女生高于男生。因此,可以理解為大一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比較集中,然而,隨著年級攀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的觀念就會發生變化。課堂內回答教師的問題是認真聽課、積極思維的主要表現,大一學生的回答問題的激情大大高于大二學生。
我們發現“用英語交談”在年級間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在“復習筆記”方面男女學生之間略顯差異;在“網上英語學習”方面的性別比較表現了顯著差異,這一項男生的均值比女生的均值更高,說明男生的上網學習積極性更高,更愿意在網上進行學習和交流。對語言學習者而言,大聲朗讀不僅對口語表達有直接的好處,而且也是鞏固所學知識、培養語感的一種有效途徑。大一與大二年級學生在“朗讀課文”方面存在著極其顯著的差異,大一的學生更喜歡朗讀。
閱讀理解中遇到生詞是難免的,養成良好的、科學的猜測詞意是每一位英語學習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在這一方面,年級間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大二的均值比大一的均值小0.45,這與常理好像并不相符。
學習貴在不斷總結經驗,互相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然而這一項的均值都不高,女生稍微更愿意學習的交流。“考試前突擊復習”的結果顯示大一學生對知識的平時鞏固復習更加重視。
3.學習習慣相關分析
為了了解各學習習慣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密切程度,筆者對學習習慣的數據進行了皮爾遜(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有幾項學習習慣(如“選擇學習材料”、“尋找座位”、“遇生詞查字典”、“網上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習習慣根本沒有什么相關關系,而“寫作時,先想漢語”僅僅與“考試前突擊復習”有顯著的負相關,所以在分析表中就隱去了這6項的相關分析數據。
注:*表示在5%水平上顯著,**表示在1%水平上顯著。
從表2可以看出,在所列的12項學習習慣中,“復習筆記”與其他學習習慣的相關程度最高,與另外9項學習習慣有著極其顯著的相關關系,這也就證明了語言知識的掌握與否和做筆記、復習筆記是緊密相關的。其次就是“做筆記”,這一學習習慣與其他學習習慣也有著密切相關的關系,與另外6項極其顯著相關,2項顯著相關。“制訂學習計劃”與其他的6項學習習慣極其顯著相關,1項顯著相關,“朗讀課文”、“交流學習體會”、“尋求學習幫助”與1項顯著相關。“檢查作業、考試卷”,這一學習習慣與其他5項極其顯著相關,與2項顯著相關。“考試前突擊復習”這一項與3項極其顯著相關,4項顯著相關。“認真聽講課”只與“爭取機會回答問題”有著極其顯著的相關關系,說明如果要爭取機會回答問題,上課時必須認真聽講。“做筆記”與“復習筆記”的相關系數表現為極其顯著相關,在眾多相關關系中最高。
三、結語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在性別和年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其中年級之間有6項出現了極其顯著差異,性別之間有4項存在著極其顯著差異。總均值超過3的學習習慣有“選擇學習材料”、“尋找座位”、“做筆記”、“復習筆記”、“聽講課”、“瀏覽內容”、“猜測詞義”、“遇生詞查字典”、“寫作時先想漢語”、“檢查作業、考試卷”和“考試前突擊復習”等11項,說明在這幾方面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比較科學的,可以繼續堅持這些好的學習習慣。但奇怪的是學生“做筆記”的均值高于“復習筆記”的均值,這說明學生會做筆記,但并不認真復習筆記。筆者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因為所做筆記只有通過復習、歸納才能真正地成為自己的知識。
成功的學習者學習目的明確,并能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技巧,以上具體表現如果學生都能充分地把握,適時地端正學習態度,調整學習習慣,他們的學習效率便可大大地得到提高。
Abstract: The study of learning habi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 e study of human feelings and will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learning habits of t he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of English majors in some universities, the paper sho ws that female students have better learning habits than male students, and fema le students generally do better in English learning.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go od learning habits can guarantee the suc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Key words:leaning habit; differences; survey
一、引言
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學習過程研究已經成為當今外語教學者的研究主流,因為“外語教學,無 論是為何種教學目的,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最終結果必須體現在外語學習主體身上”[1],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研究可以幫助教師教學活動的進行和研究。自從20世紀70 年代Rubin開始對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進行研究之后,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就英語學習 策略、學習觀念、學習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為廣大研究者奠定了雄 厚的理論基礎,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實踐指導。
通過對英語語言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觀察可以發現:有的學習者學得很輕松,有的學得非常吃 力。雅克博維次(Jakobovits)研究發現,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是:動力占33 %,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方式、 年齡、興趣和心理、環境、習慣。通過對學習成功者和失敗者的研究,林格倫(Lindgrern )發現在學習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學習習慣”占30%,“興趣”占25%,“智力”占15% ,“家庭”占5%,“其他因素”占25%[2]。從雅克博維次和林格倫的研究當中可以 看出,學習習慣對于英語學習過程確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通過對英語專業低年級學 習者學習習慣的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學習習慣的共性與差異,以便讓學習者能對照自我 ,發掘和發揚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研究方法
筆者以江蘇、江西、四川、河南四省的英語專業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發出問卷 1200份,實際回收有效卷1058份,其中男、女生比例為30.8∶69.2,一 、二年級比例為570∶488。 以年齡和性別作為因子進行分析的原因在于:①學習者的年齡是一個不可完全忽視的因素, 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學習外語都有其各自的優勢;②任何一個大學英語專業的女生人數都普 遍大于男生人數,學習成績優于男生。為了更有規律地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歸類分析,筆 者先用均值比較及方差分析研究各整體之間的差異以及影響各個自變量間的差異,然后進行 相關分析,研究它們之間相關的密切程度(見表1)。
2.學習習慣均值比較和方差分析
“制訂學習計劃”方面,男女生的差異非常顯著,女生明顯優于男生,大二的學生由于在大 學里的學習已進行了一年多,他們認為“制訂學習計劃”更重要,有趣的是,無論一年級還 是二年級學生,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在“選擇學習材料”方面都認為有必要選擇適合自己英 語水平的學習材料。
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場所,是學生接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 能訓練的地方,也是“學生獲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語輸入”[1]和提高英語水平 的地方。因此,課堂內的學習習慣是影響學習成績的最主要因素。為了能聽見老師的講課和 看見板書,找到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座位顯得非常重要。在這一項中,無 論是在年級還是在性別方面都有顯著差異,大一大于大二,女生大于男生。
課堂內做筆記是眾多學生喜歡的課堂行為,有利于知識的歸納和考前的復習。這一項中,女 生的均值大大高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女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要比男生更加細心。
上課時認真聽課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保證,然而在這一項目上通過方差分析比較 ,年級因素和性別因素方面的差異都非常顯著。從均值分析中可以發現,大一高于大二,女 生高于男生。因此,可以理解為大一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比較集中,然而,隨著年級攀升, 學生的課堂學習的觀念就會發生變化。課堂內回答教師的問題是認真聽課、積極思維的主要 表現,大一學生的回答問題的激情大大高于大二學生。
我們發現“用英語交談”在年級間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在“復習筆記”方面男女學生之間略 顯差異;在“網上英語學習” 方面的性別比較表現了顯著差異,這一項男生的均值比女生 的均值更高,說明男生的上網學習積極性更高,更愿意在網上進行學習和交流。對語言學習 者而言,大聲朗讀不僅對口語表達有直接的好處,而且也是鞏固所學知識、培養語感的一種 有效途徑。大一與大二年級學生在“朗讀課文”方面存在著極其顯著的差異,大一的學生更 喜歡朗讀。
閱讀理解中遇到生詞是難免的,養成良好的、科學的猜測詞意是每一位英語學習者必須具備 的能力。在這一方面,年級間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大二的均值比大一的均值小0.45,這 與常理好像并不相符。
學習貴在不斷總結經驗,互相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然而這一項的均值都不高,女 生稍微更愿意學習的交流。“考試前突擊復習”的結果顯示大一學生對知識的平時鞏固復習 更加重視。
3.學習習慣相關分析
為了了解各學習習慣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密切程度,筆者對學習習慣的數據進行了皮爾遜(Pea rson)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有幾項學習習慣(如“選擇學習材料”、“尋找座位”、“遇生 詞查字典”、“網上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習習慣根本沒有什么相關關系,而“寫作時,先 想漢語”僅僅與“考試前突擊復習”有顯著的負相關,所以在分析表中就隱去了這6項的相 關分析數據。
注:*表示在5%水平上顯著,**表示在1%水平上顯著。
從表2可以看出,在所列的12項學習習慣中,“復習筆記”與其他學習習慣的相關程度最高 ,與另外9項學習習慣有著極其顯著的相關關系,這也就證明了語言知識的掌握與否和做筆 記、復習筆記是緊密相關的。其次就是“做筆記”,這一學習習慣與其他學習習慣也有著密 切相關的關系,與另外6項極其顯著相關,2項顯著相關。“制訂學習計劃”與其他的6項學 習習慣極其顯著相關,1項顯著相關,“朗讀課文”、“交流學習體會”、“尋求學習幫助 ”與1項顯著相關。“檢查作業、考試卷”,這一學習習慣與其他5項極其顯著相關,與2項 顯著相關。“考試前突擊復習”這一項與3項極其顯著相關,4項顯著相關。“認真聽講課” 只與“爭取機會回答問題”有著極其顯著的相關關系,說明如果要爭取機會回答問題,上課 時必須認真聽講。“做筆記”與“復習筆記”的相關系數表現為極其顯著相關,在眾多相關 關系中最高。
三、結語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在性別和年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 ,其中年級之間有6項出現了極其顯著差異,性別之間有4項存在著極其顯著差異。總均值超 過3的學習習慣有“選擇學習材料”、“尋找座位”、“做筆記”、“復習筆記”、“聽講 課”、“瀏覽內容”、“猜測詞義”、“遇生詞查字典”、“寫作時先想漢語”、“檢查作 業、考試卷”和“考試前突擊復習”等11項,說明在這幾方面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比較科學 的,可以繼續堅持這些好的學習習慣。但奇怪的是學生“做筆記”的均值高于“復 習筆記”的均值,這說明學生會做筆記,但并不認真復習筆記。筆者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因 為所做筆記只有通過復習、歸納才能真正地成為自己的知識。
成功的學習者學習目的明確,并能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技巧,以上具體表現如果學生都能 充分地把握,適時地端正學習態度,調整學習習慣,他們的學習效率便可大大地得到提高。
現行教材都是按螺旋上升的原則進行編排的,許多教學內容被分拆成一塊塊比較細的知識部件。這樣的編排方式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如果教師對教材體系中組成各部分知識點的搭配和聯系的相對固定結構不十分熟悉的話,課堂教學往往難以高效。對于這樣的知識板塊,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的邏輯起點與現實認知起點,對教學內容的知識進行點的分析和梳理,然后定位每個知識點的最近發展起點,梳理每個知識點的最佳后續發展點,開發有效學習材料。
(一)基于邏輯起點開發網格化材料
開發教材應在教師對數學知識體系整體認識的基礎上,了解知識結構的編排體系和每個知識節點的邏輯起點,只有依據知識邏輯起點的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學”的知識有“嫁接”點;只有基于邏輯起點的材料,才能使學生“學”的知識與“原有”知識構成系統性、網格化的知識體系。
比如小學階段的分數應用的教學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筆者在實踐中通過倍數應用題引出分數應用題,把分數應用題的學習引流到其知識的源頭――“―倍數”應用題的過程拓展中學習,從而形成倍數應用與分數應用的知識網絡結構,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具體說明如下:
1.感受分數與倍數的聯系
(1)出示:紅花有6朵,白花是紅花的3倍;白花有多少朵?(學生畫線段圖,列式,說明解題思路,板書數量關系式。)
(2)變上題為:紅花有6朵,白花是紅花的1倍;白花有多少朵?(學生畫線段圖,列式,說明解題思路)
(3)變上題為:紅花有6朵,白花是紅花的倍;白花有多少朵?(學生畫線段圖、列式,說明解題思路,同時指出將倍的“倍”字去掉,含義相同。再把改為另一個分數再引學生解答。)
2.溝通分數與倍數的聯系
(1)觀察,對比。
通過倍數與分數應用題的對比,找到兩者間的相同點;再從其對應的線段圖進行對比,區別兩者差異。
(2)提煉分數乘法應用的數量關系式。
單位“1”的量×分率分率對應量。
(3)溝通分數乘法數量關系與倍數應用的數量關系。
這樣,開發材料時把握住數學知識邏輯起點和知識發展的主線展開,教學時才能站在整體的高度處理好局部的問題,才能幫助學生自我建構、自我生成。
(二)基于現實起點開發整體性材料
基于“學”的學習材料應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需要認真分析學生“真實”的現實起點,如果學生數學學習基礎扎實、起點高,而教師還是按部就班地根據教材編排順序來進行教學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主體潛能的發揮、限制數學問題的探索空間。
以條形統計圖為例:一年級教材編排了 “一格代表一”(簡稱”以一當一”)的條形統計圖,二年級上冊是“以一當二”的統計圖,二年級下冊又是“以一當五”的統計圖。那么能否讓學生在理解“以一當一”的條形統計圖后,讓學生的思維在突破“一格代表一”的臨界點后展開再探索,把“一格代表二”“一格代表五”這兩個小結構知識都放在“一格代表幾”這一整體網絡中進行教學呢?筆者嘗試如下:
1.呈現情境,開展統計
2.制造思維沖突,突破認識瓶頸
(1)引:我們已經學習過用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情況,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你能在下面的統計圖中表示出來嗎?
(2)出示下圖,學生獨立探索。
(3)產生問題,引發沖突。
學生發現格子不夠。師引導學生思考:你有什么辦法解決問題?
(4)二次探索,個性展示。
通過交流學生提出解決方案:①繼續向上畫10格;②在縱軸寫:“一格表示2人”這句話;③縱軸一格分別表示2、4、6……;④縱軸一格表示5、10……;⑤縱軸一格表示3、6、9……。
3.對比,運用結構
引發學生感悟一格既可以代表一、也可以代表幾;一格代表幾要根據較大數為多少來確定。
通過實踐,筆者發現,根據學生的現實認知基礎,教師完全可以把“以一當二”與“以一當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教學,進而推廣至“以一當幾”。這樣將知識串聯成系統,能夠讓學生在思考、討論、拓展中,實現知識的全面感知和深入理解。
二、基于認知規律,開發有效學習材料
人的認識規律有“從局部到整體,也有從整體到局部”,因此,立足于學生的“學”需基于認知規律整合學習材料,使學習材料更具有挑戰性、整體性,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 “有余數除法”中有4個例題。例1與例2是學法豎式與認識余數。這一課時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都是對除法豎式的理解,如果直接地按教材的呈現過程開展教學,不但教學上比較平淡,且學生對余數“3”得到的過程體驗也不深。基于此,筆者對此材料進行重組整合,把余數為“0”的特殊除法置于“有余除法”的整體之中,設計簡述如下:
1.創設情境 整合材料
師:為支援災區,我市派了23人的醫療小分隊,并決定每5個人為一組。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根據問題,引出:23除以5等于4組還多3人。(師板書:23÷5=4組多3人)
師:過去我們學習過加法、減法及乘法豎式,其實除法也有豎式,你能根據這個除法式子列出除法豎式嗎?(揭示課題)
學生嘗試后,板書出現的兩種情況,并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溝通對比 理解豎式
師:第二個豎式的“20”怎么得到的?這兩個式子中,余數3分別是怎么得到的?
師:這兩個豎式,哪個更能清楚地看出余數得到的過程?
師生交流小結引出“除法的豎式”,結合實物圖理解豎式中每個數表示的含義。
3.動手實踐 有效溝通
(1)動手圈一圈,并列出橫式與豎式。
組別 人數 5人一組,可分成幾組?還多幾人?
第一組 24人
第二組 25人
第三組 26人
(3)溝通。
師:觀察第二組的除法式子與其他除法式子聯系與區別?
學生討論后匯報。
生1:第二個式子25減25等于0,沒有余數了,另外兩個余數都有,分別是4與1。
生2:第二組的圖形剛好分成5組,分完了沒有多余的人,所以余數是0,所以橫式的余數就不用寫了。
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揭示:剛好分完,即余數是“0”。
這種出其不意,但有契合認知規律的重組材料,把余數不是0和余數是0一起放到除法的大范圍內進行教學,順應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經過比較,結合實物圖幫助學生理解什么叫“余數”“為什么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此時學生思維的深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三、基于思維發展,開發有效學習材料
“數學是學生思維的體操”,基于“學”的課本材料要在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上做足“文章”。《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指出: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開發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課本材料,引導全體學生都通過動腦、動手、動口,進行自由的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基于思維自由開發開放型材料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誠然,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更深入研究。但是不能否認的是,自由思維是創新的保障,開放材料是創新的基礎。因此筆者認為,立足知識的源點設計開放的、富有彈性的學習材料,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并自由地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既能獲得問題的解決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筆者在 “三角形的面積”一課的引入部分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下面材料:
2.學生獨立畫后,展示出下面的這些情況:
生1:我把這里多出來的半格移到空缺的地方,再數一數三角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生2:我在這里再畫了一個三角形,這兩個三角形組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6×4=24平方厘米;所以三角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圖2)
生3:我是沿著這里切開向上轉過去,另一邊也是這樣的,最后把三角形變成了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所以三角形的面積也是12平方厘米。
生4:我和第二位同學的想法差不多,只是我是從另一邊畫一個三角形,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也得到三角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生5:(略)
3.初步推想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略)
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是三角形面積學習的重點,如何得到面積計算方法?常規的做法有兩種:一是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進而推導出計算方法;二是通過把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分割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從而感悟到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這兩種材料對于怎么轉化都帶有明顯的暗示,并且學生對于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的方法基本都會使用,但對于用“割補”的方法就很少涉及了,思維難免會有一定的局限。筆者通過利用“畫”面積,給了學生開放的空間,同時也不拘泥于一種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自己來解答,從而充分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達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二)基于思維拓展開發滲透型材料
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學習材料,往往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靜態知識,而隱藏在靜態知識背后的隱性材料是很難一一列入教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能被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所束縛,可根據學生思維的拓展方向,對教材進行創新化的“廣度加工”,通過適當延伸,來開闊學生的視野。
如二年級“6的乘法口訣”鞏固練習,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把重點局限于口訣的記憶上,課本提供的材料也是從如何更好記口訣的角度來呈現的。但筆者在本課的練習材料上充分地整合口訣記憶與空間思維能力培養,既讓學生有興趣記口訣,又讓學生在記口訣的過程中拓展空間思維能力。具體措施如下。
當學生經過畫圖、擺實物等多種方法理解了“6的乘法口訣”,并進行初步應用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材料:
請根據下面的圖形說口訣和乘法算式。
2.通過動手、動口,不斷強化口訣。
說明:(1)格子圖作為課件中的背景材料,依次呈現圖形讓學生說口訣。第6幅圖學生受思維定勢影響說成“四六二十四”,教學時引導學生驗證,克服思維定勢負干擾。
(2)在學生根據第7張圖說出“六六三十六”及乘法算式“6×6=36”后,教師依次拿出圖中6組圖形的紙片,選擇兩個圖形貼到黑板上,并讓學生用口訣來說明。
(3)讓學生利用這第7張圖中的6幅小圖,想一想哪兩幅圖能拼成長方形,擺一擺,并根據拼成后的圖形繼續說乘法口訣和乘法算式。
在遵循作業的趣味性、多樣性、綜合性等原則的基礎上,我根據每單元的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作業,做到既鞏固基礎教學內容,又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讀寫能力。
1、結合實物,鞏固拼音
拼音教學是一年級上期的一個重點,但是單純學拼音非常枯燥。于是,我給學生在生活中練習拼讀的作業。要求學生根據每天所學,做幾個拼音卡片。例如讓學生把“爸爸、媽媽”等做成拼音卡片送給家里的人;把“書桌、電視、沙發”等做成拼音卡片,貼在家里的相應物件上,和家長一起進行拼讀練習。孩子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感到拼音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增強了拼音學習的興趣。讓孩子以游戲的心態投入拼音的學習中,效果很好。
2、詞語配畫,強化識字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我在識字作業的布置上力戒機械重復,注重識字形式的多樣性,特別是給詞語配畫尤其受歡迎。如,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識字教學的內容,是一些關于秋天的詞語。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我布置的作業是給自己喜歡的詞語配上一幅畫。孩子們興趣盎然,通過給詞語配畫的形式,不光將活的詞語記在心間,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充分挖掘自己的生活經驗,并加上豐富的想象,畫出了精美的畫面,作業完成得非常出色。
3、補充教材,拓展練筆
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給學生留下了可填補的空白,教師在備課時,充分挖掘教材,選擇合適的切入點,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仿寫、續寫、創作等片段練習,既能讓學生對教材進行補充,進一步理解課文,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又鍛煉了寫作能力。這種練筆,可長可短,自由靈活,深受學生喜歡。如:學過《影子》一課,讓學生發揮想象,創編故事;學習了《黃山奇石》,讓學生按照課文的結構形式去詳細描述其他奇石;學習了《我要的是葫蘆》,讓學生想象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故事,去續寫課文……
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材料,一味地讀、寫,會逐步抹殺學生對教材的興趣,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換一個角度,設計新穎的作業,會激發孩子們完成作業的興趣,同時增進了學生與語文教材、語文學科的感情,對教材內容的鞏固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圍繞課外閱讀設計作業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課標明確規定了各年級段的閱讀量,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從培養閱讀興趣入手,設計不同的作業,讓孩子們喜歡上閱讀,提高了閱讀水平。
1、共讀繪本,創編故事
對于識字不多的低年級孩子,繪本是最好的讀本。我每周五都要抽出一節課的時間為孩子們講述一個繪本故事,周末的作業就是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并且根據繪本故事創編出自己心中的故事,寫繪下來。在讀過《猜猜我有多愛你》、《我爸爸》等故事后,學生深受啟發,紛紛畫出了自己家的親情故事,內容豐富,生動感人。
2、親子閱讀,共讀共寫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學生不再滿足于閱讀繪本。為了帶動閱讀,我號召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為了促進閱讀,我加強了跟進指導,分章節進行導讀,通過校信通給出導讀提示,并且要求家長寫出讀書反饋。在我的堅持下,相當一部分家長開始和孩子共讀共寫。僅二年級上期,家長和孩子就共讀了《木偶奇遇記》《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烏丟丟奇遇記》等五本書籍,合作完成共讀作業。
3、集體捐書,自由閱讀
為了擴充閱讀,我在班里開展“好書大家讀”活動。號召班里同學每人拿出一本自己喜歡讀的書,放在班級共讀墻上,供大家自由閱讀。同學們捐的書籍內容豐富,適合不同愛好的學生。自由閱讀的作業不做硬性規定,學生每天可以帶一本書回家閱讀,每讀完一本書就到老師那里進行登記,期末評出班里的閱讀之星。這項作業大大促進了孩子們的閱讀,每人每學期平均讀書在20本以上,遠遠超過了課標規定的閱讀量。
三、圍繞課外實踐活動設計作業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如果不引導他去觀察,他只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不會對花開花落,春去冬來有敏銳的感覺。于是,我從引導學生觀察、開展活動方面設計了相關作業。
每到春天到來,都要布置和春天有關的作業。一年級時,我要求家長帶著孩子找春天,孩子用彩筆畫春天。二年級時,我自己帶著孩子們感受春天,引導學生觀察春天的花次第開放的順序,感受春天的腳步,三年級,我開始引導學生背誦有關詩歌,寫春天的故事。
對于同一領域、同一序列的知識,編者在編排教材時遵循的是螺旋上升的原則,類似的知識會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中呈現。教師要用整體的眼光去分析同一序列知識在不同階段的學習要求及其內在聯系,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既不重復、徘徊,也不過度、跳躍,保持學習任務具有適度的挑戰性,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最近發展區。
1.把握知識所處的節點和位置,提升學習水平。這主要就是確定知識所處的學習階段和學習要求。例如,《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學習的“統計知識”與三年級下冊、四年級下冊等學習的有何不同?知識上的增量與技能上的差異是什么……即明確當前的知識學習應該達到的不同于之前、之后的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思考如何對教材的內容、問題的情景等進行深度加工,使學習處于相應的水平,以符合當前的要求,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復。再如,從第一學段到第二學段的各個年級,都要學習圖形的認識,但要求有明顯差異:在低年級只要求學生運用表象與直覺對圖形形狀作出判斷,而到了中高年級則必須運用相關概念作出邏輯判斷。下面是一道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單元中的習題:
以第(1)小題為例,就教材本身而言,它蘊涵“感悟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聯系與轉化”這樣的目標,但對四年級的學生而言,這種操作是低水平的,毫無挑戰性。如果我們對這一材料再作深度加工,讓學生在感悟上述目標的同時,提出以下要求:A.互相交流,有哪些不同的剪法?B.這些剪法有什么共同點?C.如何剪出兩個平行四邊形?它與剪出兩個梯形的方法有什么關系?
通過操作、討論與交流,要讓學生明白:①以下剪法都是正確的,尤其對后兩種剪法的討論,能有效理解梯形的概念和掌握其特征,強化邏輯判斷的意識與能力;②這些剪法的共同特點是剪出的邊與平行四邊形原來的邊不平行,而剪出兩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恰是不同于以上方法的一個特例。
筆者認為,對這一學習資源作深度處理,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避免低效學習。
2.分析知識所處的背景,促進多維融合。分析知識背景,不能停留在所教知識的目標和要求上,而要關注知識的綜合性和融通性,關注與該知識有聯系的思想和方法。因而,在處理學習材料時應盡可能地以點帶面,最大限度發揮學習資源的價值,將方法融通起來。例如,下面是《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平均數”的教材內容,如果仔細分析平均數這一知識的相關背景,就會發現它是不應該被簡單處理的。
顯然,如果將平均數教學簡單處理為一個求平均數的計算問題,將會失去它豐富的思想和方法的內涵,因此有必要對教材中的學習材料作深度加工:(1)估一估,歡樂隊和開心隊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說說你估計的方法;(2)如果請你從每隊中選一個身高代表平均身高,你選哪個?為什么?(3)算一算每個隊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你是怎樣算的?還可以怎樣算?
這樣加工學習材料,是將平均數置于一個豐富的知識背景中進行教學,融合了與其相關的一系列重要的數學內涵(算術意義、統計意義、計算方法等),使學生對平均數理解得更全面、深刻。
二、從知識的本質特征著眼加工學習材料,使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數學的特點就是研究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與規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是否深刻,取決于是否理解了這些知識的本質特征。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習資源加工時,務必著眼于:怎樣加工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特征,建立起正確的觀念。
1.符合學習的目標指向。對學習材料深度加工,其根本依據是教與學的目標指向。這里所說的目標指向,即通過該知識的學習,是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技能還是促進學生意識能力的發展?如果是前者,則學習材料的加工應立足于創設有利于學生形成技能的操作情景;若是后者,則應立足于創設促進學生思考和策略選擇的決策情景。以下是《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百以內的估算”的教學內容:
筆者認為,估算的方法取決于具體的問題情景和現實背景,估算教學的目標指向是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而不僅僅是技能。以上的材料容易使學生出現“先精算,再取近似數判斷”的思維過程,與估算教學的目標不符。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這一內容時,對以上學習材料進行再加工,如:小明過生日,禮物是一輛遙控玩具汽車和一個生日蛋糕,媽媽給了他100元,夠嗎?
面對這樣的情境,學生必然采用估算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有效避免了“算了再估”,同時也給了學生比較大的方法空間,又能將估算的重要技能――數據的放大與縮小蘊涵其中。類似的對學習材料的深度加工,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了策略選擇的必然性和方法選擇的自主性,較好體現了教學目標,提高了教學實效。
2.組織結構性的探索材料。數學課探索材料的組織,應該是學習材料加工的一個重點。有效的探索材料應該是結構性的,即其不是一種簡單的、無序的組合,而是材料之間相互關聯、彼此互補。通過對這樣一組材料的探索與思考,能有效促進和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與規律的理解,并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認識,豐富認知結構,實現“1+1>2”的效果。以下是一位教師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負數”的例子,師生在初步討論了負數、正數、0等概念以后,教師出示了銀行存折、人口出生率、輪船速度、各地氣溫等一組探索材料,讓學生選擇1~2個材料進行解讀。其教學過程是:(1)每人選擇1~2個材料解讀其中的信息,并在小組內交流;(2)匯報:說說從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3)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對每組材料提出新的問題,進行深度探索,深化對“負數”意義的建構。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沒有簡單讓學生讀一讀就算了,而是對每個材料作了深度挖掘,使每個材料的價值都最大化。例如,下面是“輪船速度”這一材料的討論過程:
師:這里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時是什么意思?速度怎么會是負的呢?
生:-2千米/時是指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時,但方向與輪船相反。
師:是這樣理解嗎?
生:是的。
師:想一想,此時輪船的實際速度是多少?
生:應該是22千米/時。
師:如果輪船到達目的地以后返航了,水流速度怎么表示?
生:因為這時水流方向與船航行的方向相同了,所以應該是+2千米/時。
師:那么此時船的實際速度又是多少呢?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7-066
新課標提出了“四基”,特別是對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獲得,提出了更明確的目標。如今課堂上教師也十分注重學生活動經驗的獲得,但發現學生活動了、操作了、體驗了,數學的本質卻淡化了,只是停留在感性層面的粗淺的活動體驗。因此,教師創設的數學活動體驗,要從追求形式的“美麗”轉向注重內涵的“魅力”。
一、活動體驗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起點
學生的學習起點是指學生已有的知識起點和經驗的起點。知識起點是指學生已有的知識網絡;經驗起點是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基本的活動經驗。如果體驗活動的難易程度不顧及學生的學習起點,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抑制了學生思維的提升。
案例1:這樣的體驗需要嗎?
在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教學中,學生已對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有所了解,教師卻讓同學們拿出正方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課后,有學生反映:“生活中早就接觸過長方體,它的特征早就知道了。”從中看出,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起點,這樣的活動體驗根本不需要。在低年級“認識物體”的教學中,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的活動體驗,是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但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濫用這樣的體驗,將會抑制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雖然數學體驗活動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使他們對所學內容形成清晰的表象,從而掌握新的數學知識,但決不能搞一刀切,應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起點和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起點來確定。
二、活動體驗要突出體驗活動的目的性
活動體驗的內容和形式,要有效地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起來,用最符合學生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進他們對新知識的觀察、比較、想象和交流,從而完成對所學新知的構建。
案例2:這樣的體驗有效嗎?
二年級“觀察物體”一課,教師出示一個茶壺:老師請大家先做個熱身運動,把你們看到茶壺的樣子用手勢擺出來好嗎?教師手拿茶壺,學生開始用雙手模仿,左手作茶柄,右手作插嘴。然后教師轉動茶壺,要求學生繼續模仿。接著,教師向四個方向轉動茶壺,學生模仿著擺出茶壺四個不同位置的形狀,邊擺邊說出所看到的茶壺的樣子。
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模仿活動”,讓學生體驗到不同位置物體形狀的變化過程。但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他們的興趣只在“模仿茶壺”,其注意力往往被動態的、直觀的活動吸引,不能轉移到靜態的、抽象的學習上來。從表面上看,學生很快學會了判斷四個不同方向的茶壺的形狀,但實際上,學生在活動中只是“奉命行事”,學習還停留在“依葫蘆畫瓢”的簡單模仿階段。由于體驗活動沒有緊扣教學目標,造成學生的數學體驗流于形式,導致課堂教學蒼白無力,其思維訓練的強度和深度是不夠的,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
三、活動體驗要選擇合適的體驗材料
體驗活動的材料是數學教學的基石,它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益。教師要善于并合理精選具有現實性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在充分的學習材料中達到數學內容吸收的最大化。
案例3:這樣的體驗有用嗎?
不論哪個版本的美術教材,我都認為應該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計學習內容。我在學期初認真讀完學校的美術教材,思考設計好本學期的學習內容,把整冊的內容教學劃分,合成主題、課型相似的單元進行學習,每個單元中的學習材料主要是體現簡便、易操作的練習,學生們在實際的學習中都能做到嘗試用書中沒有的材料去表現。比如:我們用香皂、土豆、水果練習雕刻方法,效果很好。
在我教學的地方教材中,我設計了系統性、基礎性強的毛筆字作為課前內容進行學習。不論哪個班級,先從認識筆、墨、紙、硯開始,從學習基本筆畫入手,在課上采用分組示范的方法,讓學生近距離,更清晰的看到筆墨的運行方法。并及時要求學生在課后利用業余時間練習當天內容一張。有個別學生已經養成了練習的習慣。
2 設計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練習,加強學生的美術技能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論哪一個階段,我都在課前安排不同的能力訓練內容。課前我主要安排想象練習、觀察練習、記憶練習等,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內容都有不同,初一年級更注視基礎性的能力培養,初二年級更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3 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的自主。以練習促進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習主動性
在我認真學習了教育家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后,我就努力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實踐這種教育理念。我首先確定自己的課前練習要突出為教學的引而設計,練習不再是個單一的練習,而是和學習內容有機的結合,如:學習版畫的課前,我設計讓學生想辦法用一種或是幾種方法把小刀的形象印在紙上。這種問題的設計就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改變了過去那種教師直接示范或是欣賞引出學習的方法。就是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練習中學生才能真正的有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
我的教學中還常把學生當作老師,大膽地組織學習。改變教師一人示范的單一性,變為讓技能強的學生示范,讓不會的學生實踐,教師的示范只是在非常重要的環節出現,而且我的示范大多是按組進行的,每組都要示范一次。
經過教學實驗,基本形成的教學流程是:常規練習――問題引入――練習解決――特點總結――實踐創新――欣賞評價――課后練習這幾個環節。
4 信息技術的有效使用,升華課堂學習氛圍
我校的實際情況不能使我們很好的使用電教設備,最常用的電腦有時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積極思考,采用照相機收集素材,組織教學,或是用U盤收集資料,打印出來供學生分組欣賞和討論。課前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中采用視頻欣賞,引入教學活動,在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的示范時,我在采用分組示范的方式。總之,信息技術的使用不能過多,應該考慮到距離遠的學生。要注意合理使用的問題。
一、擔任工作
1、分管工作:高二(Ⅱ)部教學。
2、兼任工作:(1)高二年級政治學科教研組長;(2)高二(34)班班主任;(3)6個班政治課教學。
二、工作實績
(一)協助年級,科學制定教學策略
1、開學初,按高考要求,組織學生重新進行選科,確立班型,過細做好做好分班工作,使新班級盡快調整到位。
2、及時編排好教師任課表、課表、早輔導表、教師晚值班表、教研活動安排表、監考表、考試期間輔導表等,協調安排好聽力播放秩序等,規范教學秩序,使年級各階段教學有序進行。
3、加強年級教學工作的計劃性、科學性。制定年級總教學工作計劃1份、月工作計劃5份、周工作計劃22份。堅持每月對年級工作進行總結,共撰寫年級教學工作簡報5份。堅持每周利用年級周例會對上周工作進行總結,對下周工作進行布置,利用年級黑板公示年級周工作安排,增強工作實效性。
4、針對階段性教學工作的特點,適時制定和調整年級教學工作安排。本學期,針對小高考的特點和要求,先后對課時和課表進行3次編排調整;針對信息技術考試的要求,適時調整課時進行考前訓練和模擬,保證了教學的針對性。
5、科學處理學科關系及學生學習時間。對各學科的周課時數、學生作業量、學習時間等進行階段性的科學合理規劃,引導學生科學處理好學科關系,使其既能突出語數外主干學科的學習,又能兼顧好其它學科的學習;對學習時間進行科學規劃,保證了學生學習時間,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
6、高二年級學生教材較多,共組織發放生均用書及作業本50余冊,總計1萬余冊。及時發放各樣教學用品,滿足教學需要。
(二)常抓不懈,規范做實教學常規
1、堅持每天對年級教學情況進行多次巡查,采取定時與不定時相結合的方式,做好教師的上課、早輔導、晚值班及學生自習秩序的管理,做好考評記錄,及時發現并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堅持做好年級組的值班工作,帶好班主任值班組,并發揮好榜樣示范作用。
2、堅持每周檢查1項教學常規,對教研組、教師進行量化考核,并對檢查情況進行通報,做好教學常規檢查的臺帳記錄,及時送交教務處檢查。每周利用周例會對本周的教學情況進行通報總結,將考評結果與教師的當月考評掛鉤;組織落實校內視導工作。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布置落實視導工作安排。編排好視導安排表,積極配合好校內視導工作。及時做好結果的反饋工作,重點做好對視導中課堂教學未被評為優秀的教師跟蹤聽課工作。
3、做好主干學科的單元質量檢測。堅持每周組織進行主干學科的單元質量檢測。組織教研組長高質量做好命題工作;編排教師值班表,加強檢測秩序管理;要求教研組組織閱卷,及時進行成績統計,做好檢測題的分析評講;督促班主任對本班的檢測進行成績統計分析,發揮好單元檢測的作用。
4、規范做好各次考試的組織安排。
(1)本學期組織的考試有:省級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期中、期末考試;兩次學情調研考試,共5次考試。
(2)扎實做好每次考務工作,確保萬無一失,規范有序,力求抓好考試環節,充分發揮考試的作用。
①每次考試前,充分進行迎接考試的動員,真正發揮考試的促教、促學作用。召開全體年教師會議,學進度,明確考試的評價要求,要求全體教師充分做好各次考試的教學準備;各班召開主題班會,強化班級的目標意識,各班在黑板上設立迎接考試倒計時牌,交流學習經驗和方法,動員學生做好考試的準備。
②每次考試前,召開全體教師考務會議、班主任專項會議,明確考試要求,從監考、閱卷、成績統計、試卷分析與評講提出了具體要求,較好地組織安排了期中考試。
③考試后,注重考試分析、評價。科學編制考試評價模板,及時按要求處理各次成績,發揮考試的評價功能;按照教務處要求,各教研組及時對期中和期末試卷及考試進行總結,共撰寫試卷分析報告32份;
④召開年級教師歷次考試分析總結會議,回顧成績,查找不足;召開班主任及教研組長專項會議,回顧總結過去工作,部署安排后后期工作;召開年級教學工作專項研討會議,回顧總結工作,尤其是明確以后的工作目標及要求,進 一步理清年級工作思路,為扎實、高效做好以后工作指明方向;要求并組織各班級召開教導會,科任教師參加班級分析總結會;組織各班級于期中考試后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及時通報學生的學習、發展等方面情況,發揮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3)規范做好學業水平測試的報名、照片采集工作等,受到招辦的好評。
5、落實好教務處的教學調研及過程管理工作。細致及時地做好教務處的教學常規專項調研活動。按照教務處要求,共收交了不同階段的9個學科導學案、作業等送查;落實教務處的各項專項工作,送交常規管理臺帳記錄簿被查;落實教務處的安排的各階段學科實踐活動、選修課開設、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設等。本學期,共有兩次在學校月教學工作評比中獲得流動紅旗。
6、組織學生評教。設計了問卷調查表,堅持每月發放問卷調查表,對學生問卷情況及時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問題,查找不足,并將問卷調查表反饋至班級,及時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發揮學生評教的評價導向功能。
7、及時做好對年級教師的當月考評。依據工作過程和工作結果,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對教師的工作進行量化評估,做好教師的當月津貼結算,共做5份月教師津貼表,充分發揮評價功能。
(三)突出科研,高效落實教學研究
1、強力推進1+1課堂教學模式。
(1)強化學習。多次編印學習材料,組織教師利用周例會、教研活動等時間加強學習研討;召開年級學生會議2次,開展1次1+1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學法指導的廣播講話,對1+1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指導。
(2)加強對導學案編寫和使用的管理。組織各教研組成立導學案核心編寫組,教研組長對本學科的導學案質量進行把關,最后由對各科導學案進行審核印刷。督促各教研組分別于過程中及學期末,注重收集各科導學案,并加強質量評估,并上交教科室備案評比;為了突出主干學科的教學,強調語、數、外學科的導學案優先下發至學生,協調好學科關系;堅持每周對教師導學案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
(3)突出課堂研究。年級組在周前會上布置落實本周各學科的公開課,加強課堂的研討;各教研組開好每周一課,組織教師深入課堂,加強互聽互學;堅持實行推門聽課制度,強化對課堂的督促指導。
(4)先后安排宿豫、徐州等學校教師百余名到高二年級進行聽課學習交流,借助外力,推進課堂結構模式的改革。
2、做好選修課的開設工作。
(1)下發選修課申請表,組織教師分階段填寫上報選修課課題及計劃,年級組共上報了100多個選修課課題。
(2)年級組編制選修課目錄表,下發至班級學生,供學生選擇;編制學生選修課申請表,年級根據學生課題選擇情況編排選修課班級,下發至教師和學生;選修課教師做好教學設計,寫好教案等,注重課堂活動形式和作業布置等,并對學生做好考勤管理。
(3)堅持每周三下午對選修課開設情況進行檢查,并對開設情況進行考評,納入教師課時津貼。
(4)學期末注重收繳選修課教案及校本教材材料,并送交教務處進行檢查評比。
3、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
(1)9月份。配合教務處、團委完成國慶征文及書畫比賽活動,制定詳細的組織實施方案及時上報教務處。通過初賽、復賽產生60余名選手準時參加全校征文決賽。全年級共上繳書畫作品近110余幅,送學校參評。組織學生參加 “金鑰匙”競賽活動1次。
(2)10月份。①繼續配合教務處、團委完成國慶書法比賽活動,組織學生100余名在高二階梯教室參加書法比賽活動;②組織落實數學學科競賽活動,及時進行了成績統計。一名學生在省級決賽中同時獲數學、物理省級一等獎;③組織落實英語演講及評比活動,多名學生在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的好成績;④組織安排校秋季田徑運動會。多個班級、數名同學在運動會中獲獎;協調安排好美術、音樂特長生的專業學習。協調安排好奧賽輔導工作。
(3)11月份。①組織落實教務處布置的選修課教材匯編整理以及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匯報展示;②組織學生赴人武部參加新兵歡送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③進一步落實美術、音樂特長生的專業學習,加強專業學習的管理;④初步選拔體育特長生,成立體育專業訓練隊,加強體育特長生專業學習的管理。
(4)12月份。①組織安排學生進行了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匯報展示活動;②收繳年級校本選修材料;③組織安排音樂特長生素質展示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月份。①組織安排了美術專業期末考試,上報成績,并完成對美術教師的考評;②布置安排了寒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
(6)分別于期中、期末兩次開展學生學分認定與綜合素質評定工作。制定了評價辦法和評價標準,組織班主任、科任教師、學生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盡可能做到評價的公正、客觀;及時將評價結果在年級和班級進行公示,充分發揮評價功能和導向作用。
4、加強教研組的建設與管理。
(1)加強建制,完善機制。根據教務處和教科室精神,成立各科核心備課組。主干學科 成立課時練、單元質量檢測等專題編寫組。根據分層教學的要求,成立文科、理科備課組。
(2)堅持定期和不定期召開教研組長會議,加強工作的布置、督促與指導。
(3)指導并要求各學科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編制教研組行事歷,加強工作的計劃性與科學性。注重收繳計劃,上報教務處備案,強化督查;同時,與學期末,組織3個教研組送教務處參加評比。
(4)抓好、抓實教研活動。強化對教師教研活動的到位檢查,尤其是抓好周六上午的集中教研活動時間,納入考勤管理。明確教研活動的程序和內容,突出抓好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5)召開教學研討會3次,加強奧賽班及特長生的教學與管理,研討安排部分學業水平測試科目的復習工作,做好教師資料的購買工作,切實為教學服務。
5、落實好教科室的教科研工作。
(1)開學初,完成師徒結對工作,并上報教科室。督促師徒對子互相做好聽課活動,開展好幫扶工作,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2)多次組織相關教師積極參加青年教師發展學校的培訓,組織教師參加課題培訓會議,強化教師教科研學習。
(3)下發課題申報學習材料和課題申報表,組織教師上報科研課題,并督促開展課題研究以及結題工作。
(4)組織教師參加導學案評比、1+1高效課堂展示活動,推選部分青年教師體會文章參加評比活動;開展了1+1模式下的論文撰寫以及評比活動。
組織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上報相關部門參評。
(5)本學期,共有兩次在學校月教科研工作評比中獲得流動紅旗。
體育學科:
一、校內體育工作:
1.間操和大課間活動
間操和大課間活動是全面體現師生體育風貌的常規工作,由體育組組長負責組織安排,原則上體育教師輪流組織,組織教師要提前檢查設備,如有故障提前向學校報告,及時維修,保證正常使用;除組織間操和大課間的體育教師以外的其他體育教師,必須深入到各班級學生隊伍中指導、督查學生參與活動質量,做好每天檢查評價記錄,每周公布檢查評價記錄,不得無故不參與間操和大課間活動或不作為。
2.校內小型競賽活動
每月至少組織兩次小型競賽活動(足球賽、拔河、跳繩等),開學初下發小型競賽活動學期安排,每月初提前下發通知,給學生練習和準備的時間;活動組織有序,有過程性材料(學生名單、評比結果、總結、圖片等),每次做一張精美的專題簡報。
3.課外體育訓練
體育教師通過遴選組建學校田徑體育運動隊和足球隊,培養體育專項特長生,由體育組制定日訓練計劃,依據計劃由體育教師分項負責(田賽、徑賽)常年組織訓練,要遵循學生體育運動規律,保證質量,保證安全。
4.學校全員運動會
每年組織一次學校全員運動會,運動會項目設計以“五性”為標準,淡化競技性,增強趣味性,人人都能參加,人人都樂于參加;體育組提前下一周發運動會規程,動員各班級師生積極準備;運動會安排縝密,保證安全。
5.學生成績考核
每學期對學生進行技能考核,學生成績計入教師工作考核:一二年級為兩項體育技能考核各占50%,三至六年級為兩項體育技能考核各占45%,體育理論占10%。
二、上級組織的體育工作
1.學生體質健康檢測
每學年的學生體質健康檢測要及時、數據真實、完整、準確、無誤,學生健康狀況逐年提高,上報及時;過程性材料齊全(計劃、總結、簡報等)。
2.全市運動會暨體育節
體育組提前做好全市運動會暨體育節準備,運動會的成績與體育教師工作考核掛鉤。
3.學生單項競賽活動
每學期上級組織的學生競賽:如足球賽、越野賽、乒乓球比賽等,要積極組織參加比賽,無故不參加追究體育組責任。
4.體育工作其他工作
目前,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以成為社會和家長重視的焦點,體育教師要按教學內容、學生體質狀況、興趣、愛好等特點,適當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并監督完成;體育教師要協同班主任、家長監督各年級肥胖學生落實減肥計劃,按節點反饋減肥成果,使減肥工作取得實效;體育器材擺放要有序,有出庫和使用記錄。
藝術學科:
1.每學期不少于兩次校內展播展演活動,活動形式新穎,組織有序,活動質量高。
2.學生特長小組(葫蘆絲、合唱隊、舞蹈隊等)常年組織訓練,為學生特長發展奠定基礎。
3.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匯演或展演活動,不得無故不參加活動,活動成績與藝術教師工作考核掛鉤。
4.藝術考核:音樂由樂理知識10%,歌曲演唱50%;技能40%三部分組成;美術由理論知識20%,繪畫或手工等實踐操作80%兩部分組成。
附:
體育和藝術學科教師工作考核細則
評價
內容
所占
分值
評 分 標 準
備 注
備
課
8分
一、個人備課:可以翻轉課堂的模式(6分):
1.教學目標、重、難點確立準確。(1分)
2.課前準備充分:如微課、任務單、練習、有分層作業安排等。(1分)
3.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清晰,目的明確,有突破重難點的方法。(2分)。
4.能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1分)
5.提前一周完成備課任務。(1分)
二、集體備課:(2分)
1.主備教師準備充分,說課條理清楚,實用性強。(1分)
2.參與備課的教師態度端正,按時參加,并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1分)
按檢查記錄集體評價。
講
課
14分
1.課前準備充分:器材、任務單等2分。
2.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有充裕的自主學習、練習技能、交流的時間。(2分)
3.學生的參與度:是全體參與而不是個別表演。(1分)
4.認真組織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參與體育和藝術鍛煉的興趣和習慣(2分)
5.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講解要講在疑難處、點播在困惑時、示范在提升處。3分
6.教學效果:一看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體育和藝術技能熟練程度及對體育和藝術的興趣)水平2分;二看學習目標的達成率,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真正有提升。(2分)
按平時上課聽課情況集體打分。
作
業
5分
體育
體育教師要按教學內容、學生體質狀況、興趣、愛好等特點,適當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并監督完成。
不按時布置、檢查、督促學生完成體育作業;每發現一次扣2分。
藝術
1.音樂學科根據教材內容適時布置預習、技能等作業及時檢查評價。
2.美術學科學生要完成每次課堂作業,教師有等級評價,還可以布置家庭作業。
1.音樂學科每學期不少于5次作業,每少一次扣1分。
2.美術學科每少一次,扣1分。
輔
導
9分
體育
體育教師通過遴選組建學校田徑體育運動隊和足球隊,培養體育專項特長生,由體育組制定日訓練計劃,依據計劃由體育教師分項負責(田賽、徑賽)常年組織訓練,要遵循學生體育運動規律,保證質量,保證安全。
無故缺少一次訓練2分,請假耽誤學生訓練每次扣1分;不按計劃訓練,出現安全事故每次扣9分。
藝術
學生特長小組(葫蘆絲、合唱隊、舞蹈隊等)常年組織訓練,為學生特長發展奠定基礎。
教
學
質
量
40分
1.平均分:(20分)
一年級95分、二年級90分、三年級85分、四年級80分、五年級80分、六年級80分。
2.及格率:
一年級100%、二年級98%、三年級96%、四年級94%、五年級92%、六年級90%。
說明:一二年級及格分數為70分;三--六年級及格分數為60分。
3.優秀率:
一年級90%、二年級85%、三年級80%、四年級70%、五年級60%、六年級50%。
說明:1.一年級優秀分數為95分;二年級優秀分數為90分;三--六年級優秀分數為80分。2.以上各項均達到為滿分40分,平均分每下降1分,減1分;及格率、優秀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減1分。新接班(較差的班級)的教師看接班時學生成績,提高幅度酌情考核。
按考核成績計算。
學
生
評
價
3分
1.任課教師按時認真填寫班級薄。(1分)
2.指導學生正確合理使用評價手冊。(1分)
3.各科教師記錄學生成長足跡,完善成長記錄袋。(1分)
按檢查記錄集體評價
教
學
反
思
2分
.反思及時,有感而發,切合實際。(2分)
按檢查情況集體打分。
教
研
活
動
8分
1.承擔個人教研任務的教師準備充分,能按時、如數完成,質量高。(3分)
2.承擔學校的各種教研任務的教師,完成效果好。(3分)
3.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每學期聽課評課不少于20節,有間評和總評。(2分)
按承擔任務和完成質量集體打分。
課
題
5分
1.教師個人(或承擔學校課題)有立項課題,有課題報告、計劃、總結、論文、學習筆記。(1.5分)
2.按要求實施課題計劃,過程性材料齊全,效果好。(3分)
說明:承擔學校課題的主持人,工作認真負責,效果好加3分,無科研立項者無分。
按承擔任務和完成質量集體打分。
培
訓
8分
1.學習任務:如讀書刊,有讀書筆記,并積極參加讀書交流活動。(2分)
2.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學習活動(講座、看名師課堂實錄、課標學習等)。(2分)
3.堅持基本功訓練(小楷、粉筆字、學樂云互動等),有提高。(2分)
4.上交各種學習材料認真、及時、質量高。(2分)
說明:承擔學校安排的培訓或交流任務(如,學習活動主發言人、主持人等),質量高,效果好,每次加1分。
按承擔任務和完成質量集體打分。
工作考核辦法說明
一、教師個人特殊貢獻加分辦法
1.教師代表學校承擔各級各類任務,校級、市級、盟級、區級、國家級分別加1分、2分、3分、4分、5分。
2.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論文,被評為國家級、省級、盟級、市級論文獎或發表,分別給作者2分、1.5分、1分、0.5分。優秀教案、下水文等比照論文降一級對待;。
3.教學競賽中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盟級、市級、校級教學能手稱號的,分別加6分、5分、4分、3分、2分。“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微課、錄像課、優質課、基本功等競賽獲得者及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比照教學能手降一級對待。以上榮譽必須是逐級推薦產生的。
4.學生獲國家級、自治區級、盟級、市級榮譽,分別給指導教師加1分、0.8分、0.6分、0.4分。不是學校組織的不通過學校批準的不加分(5分封頂)。
5.承擔校內課題、教研活動任務的教師每次加2分,其它特殊任務視任務輕重及完成情況酌情確定所加分數。
6.受政府表彰的國家級、自治區級、盟級、市級、局級、校級勞動模范、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分別加7分、5分、3分、2分、1分、1分(同一年內同一項榮譽按最高榮譽加分)。
7.在國家級、區級、盟級、市級刊物上發表、宣傳學校的文章或影像,分別加4分、3分、2分、1分。
8. 教師帶領的學生運動隊或學生藝術團隊在全市運動會或匯演、展演競賽中,團體進前8名,當年績效考核評定為優秀;小組進全市前8名,酌情加年度考核分;以全市前15名為基準,進前15名得10分。每提高一個名次加2分。
9.教師在市級以上教師專業素養測試中成績優秀,加3分。
二、教師違反教學常規減分辦法
1.私自調換課每次扣教學考核分5分。(調換課的兩位教師扣相同的分數)
2.有課時不能提前二分鐘到教室門口(操場)迎候學生,檢查過程中每發現一次扣教學考核分2分。(值周教師除外)。
3.不認真組織教學,課堂紀律混亂,學校檢查過程中發現一次減3分。
4.任課教師在自己的課堂讓學生無事可做或做與本學科無關的作業,每發現一次減3分。
5.私自漏課一次按漏崗處理,扣除考勤分20分。
6.備課發現有互相抄襲教案(雷同現象,共享也要有修改),每次減3分。
7.每學期的期末考試過程中,監考教師不能按時對卷及組織學生的,扣3分。
8.教學工作中出現上交材料不及時、沒按照教學進度授課、作業批改不及時等工作拖拉的現象,每發現一次扣2分。
9.學校開展大型教學活動時,教師不能按時到崗或到崗不履行職責的,按教學事故處理。
10. 間操和大課間活動:體育組織教師沒有提前檢查設備,沒按時組織,每次扣組織教師2分。體育教師無故不參與間操和大課間活動或不作為,每次扣2分,沒公示每次2分。
11. 校內小型競賽活動:每月2次活動,組織無序或質量不高。每次扣每人2分;缺少過程性材料每項扣1分。
12. 學校全員運動會:不能提前做好準備,每人扣2分;運動會組織無序每人扣5分。
13. 學生體質健康檢測:數據不真實、不完整、不準確,責任教師不得分;上報不及時扣5分。材料不全每項扣2分。
14. 全市學生單項競賽:如足球賽、越野賽、乒乓球比賽、藝術單項比賽等活動中,學生個人或團體獲得前六名,按相應級別輔導教師給予考核加分。無故不參加每次每人扣5分。不按時落實減肥計劃,扣5分。
15.器材擺放無序,出庫和使用記錄不全。每發現一次扣2分;無故不完成臨時任務,如減肥計劃、藝術工作等,每次扣5分。
16.每學期舉辦不少于兩次校內展播展演活動,活動形式新穎,組織有序,活動質量高,每少一次扣5分。
17.教師不能按學校計劃完成本職工作的(教學、教研、培訓等任務),或對待本職工作推諉、影響學校整體工作的,學校將酌情扣除其學期總考核5----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