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1 02:35: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馬克思實踐調查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報告題目
報告題目應該用簡短、明確的文字寫成,通過標題把調查報告的內容、特點概括出來。題目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為避免冗長,可以設副標題,把細節放在副標題里。
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應使用真名,如為團體作者的執筆人可標注于篇首頁地腳處。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報告需配摘要,摘要應反映報告的主要內容,概括地闡述調查報告中得到的基本觀點、實踐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結論。摘要字數要適當,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個實詞。摘要包括:
a)“摘要”字樣;宋體 小四號
b)摘要正文;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
c)關鍵詞;關鍵詞為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具有檢索價值。一般為3~6個
d)中圖分類號。
4.正文
正文為調查報告的主體部分,是調查報告核心內容,是對調查過程的詳細表述,不少于4000字(不含調查基本情況部分)。根據所調查基本情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調查報告內容分為調查基本情況介紹、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和分析、思考建議、結語四部分,包括介紹調查的目的、相關背景、時間、地點、人員、調查手段組成,以及對調查中得到的結論的詳細敘述與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5.結束語
結束語包含對整個調查報告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到的收獲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6.謝辭
謝辭通常以簡短的文字對在實踐過程與報告撰寫過程中直接給予幫助的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和其他人員表示謝意。
7.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調查報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調查報告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對他人知識成果的承認和尊重。
8.附錄
對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以編入調查報告的附錄中。
二、撰寫調查報告的準備與主要步驟:
調查報告的寫作過程應包括以下步驟:收集資料、擬訂報告提綱、起草、修改、定稿等。各個步驟具體做法如下:
1.收集資料
資料是撰寫調查報告的基礎。收集資料的途徑主要有:通過實地調查、社會實踐或實習等渠道獲得;從校內外圖書館、資料室已有的資料中查找。
2.擬訂報告提綱
擬訂報告提綱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準備。根據報告主題的需要擬訂該文結構框架和體系。我們在起草報告提綱后,可請指導教師審閱修改。
3.擬訂調查方式
一般可選擇:問卷式,訪談法,觀察法,資料法等,若是問問卷式則要設計調查問卷
4.起草
報告提綱確定后,可以動手撰寫調查報告的初稿。在起草時應盡量做到“綱舉目張、順理成章、詳略得當、井然有序”。
5.修改、定稿
報告初稿寫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點或錯誤,因此應反復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三、調查報告的寫作細則:
1.書寫
調查報告要用學校規定的稿紙單面書寫(必須用黑或蘭黑墨水)或用計算機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寫到稿紙邊框線以外。稿紙不得左右加貼補寫正文和圖表的紙條,或隨意接長截短。用計算機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紙。版式要求如下:標題(“小二”“華文中宋”或“黑體”“加粗”居中),學院及作者名稱(“四號”“仿宋體”居中,學院名稱與作者
名稱之間應空兩格),目錄(“二號”“黑體”居中)內容(“小四號”“宋體”),摘要(“四號”“黑體”“加粗”):內容(“四號”“仿宋”),關鍵詞(“四號”“黑體”“加粗”),正文內容(“四號”“宋體”)。調查報告中漢字必須使用國家正式公布過的規范字。
2.標點符號
調查報告中的標點符號應準確使用。
3.名詞、名稱
科學技術名詞術語采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規范詞或國家標準、部標準中規定的名稱,尚未統一規定或叫法有爭議的名詞術語,可采用慣用的名稱。使用外文縮寫代替某一名詞術語時,首次出現時應在括號內注明全稱。外國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則書寫。一般很熟知的外國人名(如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馬克思等)應按通常標準譯法寫譯名。
4.量和單位
調查報告中的量和單位必須符合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標準GB3100~GB310293,它是以國際單位制(SI)為基礎的。非物理量的單位,如件、臺、人、元等,可用漢字與符號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例如件/臺、元/km。
5.數字
調查報告中的測量、統計數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在敘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數字。
6.標題層次
調查報告的全部標題層次應統一、有條不紊,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采用統一的表示體例,正文中各級標題下的內容應同各自的標題對應,不應有與標題無關的內容。
章節編號方法應采用分級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第一級為“1”、“2”、“3”等,第二級為“2.1”、“2.2”、“2.3”等,第三級為“2.2.1”、“2.2.2”、“2.2.3”等,但分級阿拉伯數字的編號一般不超過四級,兩級之間用下角圓點隔開,每一級的末尾不加標點
7.注釋
調查報告中有個別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可加注說明,注釋可用頁末注(將注文放在加注頁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夾在正文中的注)。注釋只限于寫在注釋符號出現的同頁,不得隔頁。
8.公式
公式應居中書寫,公式的編號用圓括號括起放在公式右邊行末,公式與編號之間不加虛線。引用文獻標注應在引用處正文右上角用〔〕和參考文獻編號表明,字體用五號字。
9.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書寫表題。表格允許下頁續寫,續寫時表題可省略,但表頭應重復寫,并在右上方寫“續表××”。
10.插圖
文中的插圖必須精心制作,線條要勻稱,圖面要整潔美觀;插圖6幅以內,用計算機繪制;若為照片,應提供清晰的黑白照片,比例一般以1:1為宜。插圖一律插入正文的相應位置,并著名圖號、圖題每幅插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圖序和圖題應放在圖位下方居中處,圖序和圖題一般用五號字。
11.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置于正文末,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要按國家標準GB771487規定。參考文獻按文中引用的先后,從小到大排序,一般序碼宜用方括號括起,不用圓括號括起,且在文中引用處用右上角標注明,要求各項內容齊全。文獻作者不超過3位時,全部列出;超過3位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中國人和外國人名一律采用姓名前后著錄法。外國人的名字部分用縮寫,并省略“.”。
主要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如下:
著作:標注順序: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者/出版時間/頁碼。
示例:趙景深.《文壇憶舊》.北新書局,1948年,第43頁。 期刊:標注順序:責任者/文獻題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 示例:何齡修.《讀顧誠〈南明史〉》.《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3期。
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等:標注順序:責任者/文獻標題/論文性質/地點或學校/文獻形成時間/頁碼。
示例:方明東.《羅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學位論文,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2019年,第67頁。
12.附件
附件內容包括一些過于復雜、專業性的內容,通常將調查問卷、抽樣名單、地址表、地圖、統計檢驗計算結果、表格、制圖等作為附件內容,每一內容均需編號,以便查尋。
13.字體與字號
題目:黑體 三號 居中 作者名字:宋體 四號 居中
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歷來黨和國家對高校理論課都高度重視。近年來隨著經濟轉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理論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漸漸暴露出來,學術界對理論課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獲得了很多學術成果。本文對1998年以來理論課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分析并加以總結,力求全面展示學術界的研究狀況,為更多致力于研究該學科的學術界朋友及廣大教師提供一個參考。
一、資料來源與資料分析
本論文的研究資料來源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檢索年限為1998年一2009年,以“理論課”為檢索詞進行模糊檢索,共查閱212篇論文,其中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篇。從文章數肇看,平均每年約有2040篇。但是在較高等級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不多,核心期刊論文數量更少。研究內容涉及了馬克思理論課各個方而,但是重復研究也較多。從綜合的期刊等級和研究內容來看,雖然論文數很多,但研究深度還遠遠不夠。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實證分析的論文較少,約占總論文數量的10%左右,近幾年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二、理論課研究成果綜述
1998年至今,理論課研究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從“98教改”方案實施到2002年為第一階段。這一時期豐_要針對教改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但時間較短,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從2003年至2006年為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高校理論課的各種問題逐漸顯現,促使研究更加廣泛深入。從“05教改”至今為研究的第三階段。“05教改”在總結1998年以來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課程體系和內容進行了調整,解決了教材內容重復等問題,并且添加了體現時代要求的內容,更加適了高校教學的需要,但是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問題。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成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理論課研究分述如下。
1理論課困境的根源
關于理論課困境的成因,分析最為廣泛具體。造成理論課困境的原因眾多,但可以歸納成三個主要方面:第一,教學方麗。包括:教材內容重復,這個問題在“05教改”后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教學方式陳舊,“灌輸”式教育已經不符合目前高校教學的要求;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從事理論課的專職教師數量不足,致使眾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課的方式,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秩序,間接影響了教學效果;青年教師隊伍迅速擴大,青年教師那論功底薄弱,知識儲備不足,教學方式單一,也影響了教學質。第二,理論課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研究者普遍認為,各個高校大都存在表而匕的重視與實踐中的忽視的情況各高校普遍重視專業教育,而忽視那論課,認為德育對提升高校地位和學生就業沒有太大的幫助。各個高校普遍出現精簡理論課學時的傾向以及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坪論課實際地位的下降,阻礙了對該學科進一步探索與創顢。第三,大學生對理論課的情感。現在部分學生對理論課存在抵觸情緒,在課堂上出現被動應付、編造理由請假甚至逃課等現象。
以上三方而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導致了目前理論課的困境。教育方而因素和理論課的地位問題,學術界基本已經達成共識,而關于學生對馬克思豐義理論課情感問題,研究的還較少。事實告訴我們,教學是一個教者與學者互動的雙邊過程,現在尤為提倡以學生為豐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單純解決了教育因素和地位問題沒有提升學者的積極性,也很難達到教育的同的。此,關于學生對理論課情感問題還需要深入研究。
2.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和基本原則
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在《關于高校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通知中有明確的規定:“兩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為建設有中因特包利: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增強抵制錯誤思潮和拜金豐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學術界對此教育目標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從宏觀理論課的教學目標的規定。具體地講,理論課的教學目標至少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培養的學生人文素質和培養大學生問題素質。第二種觀點認為,理論課教學目標缺乏準確而科學的定位。這種宏觀的抽象的理論描述,在國家、政黨的層面是適合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缺少層次性的細化環節,落實到各個具體主體時必然缺乏操作性而顯得無所適從,在學校與教師的層面是模糊的。尤其對于學生來說,顯得很遙遠、很渺茫,他們從中得到的信息是理論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有關,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掌握理論知識,變成理論課的唯一目的,脫離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失去了理論與大學生的內在結合點,也不能揭示出理論對大學生現實生活的指導作用。
學術界廣泛認為,理論聯系實際是理論課的根本原則。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從實踐中產生,又服務于實踐,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又指導社會實踐。理論課作為宣傳理論的主要工具,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使學生掌握的基本啜理和科學分析的方法,從而能運用來分析社會問題,指導社會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首先,需要講透理論,使學生充分理解理論的內涵,這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據課程內容需要精心選擇案例,使實際和原理有機結合,應用原理分析實際問題,二者不能脫節。也可以直接提出實際問題,以案例帶出理論,根據所講理論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使學生掌握理論。
3理論課的教學模式
理論課一直采用“灌輸”、“注入”式的教學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教學的要求。近年來,各高校都逐漸開始對理論課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形成了幾種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主要有:對話式比較式教學、開放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問題式教學、研究性教學、案例式教學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研究性教學、對話式比較式教學。這兩種教學模式囊括了其他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優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教學體系。研究式教學是當今世界主流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劉理論課還處于起步階段,其基本觀點是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科學家研究的過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教育者應建立一種合適的體系,采用一種合適的模式,激勵、引導和幫助學生去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和創新的思維方式。發展個性,使學生知識、道德、智能、體能等均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和發展。學術界一致認為,研究性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及其探究式學習為主體,以培養和提高他們研究與創新能力為目標,很好地體現了指導與自主、規定與開放、統一與多樣、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的教育指導思想。河北經貿大學學者宋志勛提出了對話式教學和比較式教學模式。并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探求和把握基本原理與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的交融點,其關鍵是提出學生所關心的自身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并結合課程需要,運用基本原理分析解決,與學生對話交`使學生掌握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
沈陽醫學院學者朱紅等提出了理論全程教育的思想,強調把理論課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理論教育為軸心,帶動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聯動,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研究者較少,具體方案還有待深化。
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歷來黨和國家對高校理論課都高度重視。近年來隨著經濟轉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理論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漸漸暴露出來,學術界對理論課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獲得了很多學術成果。本文對1998年以來理論課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分析并加以總結,力求全面展示學術界的研究狀況,為更多致力于研究該學科的學術界朋友及廣大教師提供一個參考。
一、資料來源與資料分析
本論文的研究資料來源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檢索年限為1998年一2009年,以“理論課”為檢索詞進行模糊檢索,共查閱212篇論文,其中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篇。從文章數肇看,平均每年約有2040篇。但是在較高等級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不多,核心期刊論文數量更少。研究內容涉及了馬克思理論課各個方而,但是重復研究也較多。從綜合的期刊等級和研究內容來看,雖然論文數很多,但研究深度還遠遠不夠。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實證分析的論文較少,約占總論文數量的10%左右,近幾年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二、理論課研究成果綜述
1998年至今,理論課研究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從“98教改”方案實施到2002年為第一階段。這一時期豐_要針對教改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但時間較短,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從2003年至2006年為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高校理論課的各種問題逐漸顯現,促使研究更加廣泛深入。從“05教改”至今為研究的第三階段。“05教改”在總結1998年以來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課程體系和內容進行了調整,解決了教材內容重復等問題,并且添加了體現時代要求的內容,更加適了高校教學的需要,但是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問題。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成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理論課研究分述如下。
1理論課困境的根源
關于理論課困境的成因,分析最為廣泛具體。造成理論課困境的原因眾多,但可以歸納成三個主要方面:第一,教學方麗。包括:教材內容重復,這個問題在“05教改”后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教學方式陳舊,“灌輸”式教育已經不符合目前高校教學的要求;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從事理論課的專職教師數量不足,致使眾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課的方式,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秩序,間接影響了教學效果;青年教師隊伍迅速擴大,青年教師那論功底薄弱,知識儲備不足,教學方式單一,也影響了教學質。第二,理論課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研究者普遍認為,各個高校大都存在表而匕的重視與實踐中的忽視的情況各高校普遍重視專業教育,而忽視那論課,認為德育對提升高校地位和學生就業沒有太大的幫助。各個高校普遍出現精簡理論課學時的傾向以及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坪論課實際地位的下降,阻礙了對該學科進一步探索與創顢。第三,大學生對理論課的情感。現在部分學生對理論課存在抵觸情緒,在課堂上出現被動應付、編造理由請假甚至逃課等現象。
以上三方而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導致了目前理論課的困境。教育方而因素和理論課的地位問題,學術界基本已經達成共識,而關于學生對馬克思豐義理論課情感問題,研究的還較少。事實告訴我們,教學是一個教者與學者互動的雙邊過程,現在尤為提倡以學生為豐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單純解決了教育因素和地位問題沒有提升學者的積極性,也很難達到教育的同的。此,關于學生對理論課情感問題還需要深入研究。
2.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和基本原則
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在《關于高校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通知中有明確的規定:“兩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為建設有中因特包利: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增強抵制錯誤思潮和拜金豐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學術界對此教育目標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從宏觀理論課的教學目標的規定。具體地講,理論課的教學目標至少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培養的學生人文素質和培養大學生問題素質。第二種觀點認為,理論課教學目標缺乏準確而科學的定位。這種宏觀的抽象的理論描述,在國家、政黨的層面是適合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缺少層次性的細化環節,落實到各個具體主體時必然缺乏操作性而顯得無所適從,在學校與教師的層面是模糊的。尤其對于學生來說,顯得很遙遠、很渺茫,他們從中得到的信息是理論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有關,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掌握理論知識,變成理論課的唯一目的,脫離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失去了理論與大學生的內在結合點,也不能揭示出理論對大學生現實生活的指導作用。
學術界廣泛認為,理論聯系實際是理論課的根本原則。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從實踐中產生,又服務于實踐,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又指導社會實踐。理論課作為宣傳理論的主要工具,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使學生掌握的基本啜理和科學分析的方法,從而能運用來分析社會問題,指導社會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首先,需要講透理論,使學生充分理解理論的內涵,這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據課程內容需要精心選擇案例,使實際和原理有機結合,應用原理分析實際問題,二者不能脫節。也可以直接提出實際問題,以案例帶出理論,根據所講理論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使學生掌握理論。
3理論課的教學模式
理論課一直采用“灌輸”、“注入”式的教學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教學的要求。近年來,各高校都逐漸開始對理論課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形成了幾種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主要有:對話式比較式教學、開放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問題式教學、研究性教學、案例式教學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研究性教學、對話式比較式教學。這兩種教學模式囊括了其他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優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教學體系。研究式教學是當今世界主流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劉理論課還處于起步階段,其基本觀點是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科學家研究的過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教育者應建立一種合適的體系,采用一種合適的模式,激勵、引導和幫助學生去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和創新的思維方式。發展個性,使學生知識、道德、智能、體能等均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和發展。學術界一致認為,研究性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及其探究式學習為主體,以培養和提高他們研究與創新能力為目標,很好地體現了指導與自主、規定與開放、統一與多樣、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的教育指導思想。河北經貿大學學者宋志勛提出了對話式教學和比較式教學模式。并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探求和把握基本原理與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的交融點,其關鍵是提出學生所關心的自身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并結合課程需要,運用基本原理分析解決,與學生對話交`使學生掌握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
沈陽醫學院學者朱紅等提出了理論全程教育的思想,強調把理論課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理論教育為軸心,帶動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聯動,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研究者較少,具體方案還有待深化。
(一)內部原因是輔導員自身
1、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認識不到位影響輔導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身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承擔者,輔導員只重視校內教育,忽視校外教育。從學習理論來看,學得和習得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不僅校內學得重要,校外習得對于大學生而言也很重要。校內教育不是大學生成長的全部,因為將來他們都要走向社會去發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多利用假期進行,大多數輔導員不愿放棄休息時間去指導和參與學生社會實踐。即便是參與了,也是帶著學生看風景,敷衍了事,走過場。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如“三下鄉”、“四進社區”等活動的意義,輔導員認識不到位,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指導作用不明顯,基本靠學生自己策劃、組織、實施,輔導員忽視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輔導員的個體素質欠缺導致大學生社會實踐開展不力在本文中,“素質”可以理解為“人們在實踐中增長的修養”,即輔導員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應具備的能力。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項涉及校內外的綜合性活動,可以檢驗輔導員“雙重身份”的角色內涵,是輔導員個體素質的整體反映。輔導員個體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通識素質、專業素質、創新素質等,都能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得到體現。由于輔導員的學緣結構不同,個體差異性很明顯,加上從事本職崗位的時間不同,不是每一位輔導員的素質都適合指導學生的社會實踐。這樣就為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帶來了困難,某些方面素質的不足導致輔導員經常處于困境,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如何推進和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畏難情緒引發了避讓行為,輔導員消極地應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淡化了自身的角色價值。
3、職業倦怠是輔導員落實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軟肋職業倦怠是每一個行業都存在的問題,輔導員也不例外。大學生成人成才教育需要多方協作,輔導員崗位設置的本意就是要解決千頭萬緒不協作的問題。理想不等于現實,輔導員的疲態往往會從自身認為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中顯現出來,大學生社會實踐也是如此。有研究表明,職業價值感、希望、職業無意義、崗位消極特征和社會支持是構成輔導員角色壓力的重要影響因子,角色壓力進而導致輔導員的職業倦怠。薪酬偏低、待遇差異、身份界限模糊與崗位重要性等問題,是輔導員不容回避的現實,制約著各項工作的開展。
(二)外部原因包括大學生、高校和社會等方面
1、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獲取相應學分,不理會輔導員的存在
很多高校的社會實踐是由輔導員布置給大學生,由于輔導員疏于指導,很多學生只想獲取社會實踐學分,無視輔導員的存在,擔心有指導監管的情況下,需要實地工作,因而社會實踐走過場現象明顯。隨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看重,大學生逐步認識到學習之后總要就業,因而開始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自己。但操作中,普遍存在重視與自身就業相關的實習,輕視參與觀察、社會調查、深度訪談等基礎性工作。一些高校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廣度。很多學生以實結代替調查報告,有些學生喜歡“百度”和“谷歌”,抄襲拼湊,敷衍搪塞。不少大學生寧愿做兼職賺錢或者報名資格證書考試輔導,也不愿花費精力認真從事社會實踐,撰寫調查報告。
2、高校對大學生社會實踐資助較少,學分獲取容易,影響輔導員工作積極性
大學生社會實踐一般由高校團委組織領導,協調各教學單位與教務、科研、宣傳等部門,通過團總支與學生會落實。由于實踐教學體系牽涉面廣,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對于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投入少,經費短缺,只把社會實踐當做課堂教學的補充形式,很少組織大規模的社會實踐活動。暑期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資助立項的數目較少,學分認證過程缺乏支撐材料。大學生社會實踐以分散返鄉調查實踐居多,或在暑假象征性地組織幾支社會實踐服務團隊,用很少時間走走看看。寒假和平時極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由于缺乏專業性指導和嚴格的保障機制,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成為一種虛多實少,流于形式的活動。
3、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接納程度有限
社會是輔導員指導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場域。布迪厄把場域定義為位置之間的客觀關系的網絡與構型,這是針對關于人的本質的概括。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為在馬克思那里,研究主題不是只作為單一實體的社會,而是從“關系性”的角度理解的社會。輔導員在社會實踐指導中的缺位,是因為迷信學校教育的絕對性,沒有注意到社會這個富有關系性的場域。社會各行業本身不太喜歡生手,害怕大學生影響他們的常規秩序,接納程度十分有限。大學生若是沒有人協調和溝通,進入社會實踐的具體場域時,只能做圍觀者。
二、作用發揮:輔導員角色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職能發揮
(一)輔導員引領大學生成為專門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目標
輔導員是崗位決定了職責,其工作性質是被賦權的結果。馬克思明確指出,生產勞動是為滿足人的日常生活的需求服務的,社會實踐是生產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體現著育人的功能,既有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能促使輔導員在指導工作中主動改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感情。人的思想意識來源于人的實踐活動,在把自己的想法轉化為實踐活動時,受到已有思想意識的影響,認識的客觀性需要通過實踐的檢驗。人的實踐活動創造了人類歷史,而這種人類活動體現了人所特有的精神力量———人的主觀能動性。輔導員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促成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會主動工作、協同工作、獨立工作的能力。在我國大眾化推進過程中,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是個很好的抓手。一方面,可以將理論聯系實際,濡化青年一代,促成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學會擔當;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他們感染大眾,對廣大人民群眾宣講,實現對現實生活實踐的直接影響乃至引導。
(二)社會作為活動場域拓展了培養空間,輔導員起協調作用
社會是檢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場所,輔導員抓住時機,對大學生進行人生教育和行為管理,在參與性觀察中覺知工作的成效與缺憾,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從時間的向度來看,保證對大學生的教育常態化,在寒暑假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工作,總體上是利多弊少。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自覺,輔導員要從更為寬廣的場域做起。經歷高等教育的人要多融入實踐,形成情境性認知、熏陶思想感情、充實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長知識才干。輔導員可以將社會實踐視作為大學生的“合法的邊緣性參與”。在實踐共同體中,新手和初學者往往最初從事邊緣性的活動,在觀察熟練從業者,并在他們的引導下參與活動,逐漸發展知識與技能,達到對社會文化實踐的充分參與。輔導員就是要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示范給大學生,促進他們學會在關系中成長。
(三)實踐是創新的培養途徑,輔導員起推動作用
輔導員要做好推手,促進大學生在實踐中創新。實踐能力的獲得,是大學生將來參與實踐的保證。學習實質上是一個文化適應與獲得特定的實踐共同體成員身份的過程。大學生要從學校走向就業崗位,先從邊緣性參與開始,然后是充分參與。政策指導和實踐需求的有機結合,促使輔導員要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付出情感和真心投入。教思政1號文件明確要求輔導員要參與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工作中,輔導員主要進行的是情境學習指導,包括個別化學習指導和小組合作學習指導兩種方式,推動團隊建設和大學的自主管理。
三、角色定位:
輔導員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工作機制大學生社會實踐在高校的實際運作中往往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通常由學校團委組織實施,團委下達任務后,很少安排教師對大學生社會實踐進行全程參與和實地指導,而是將任務下放到學院以及系部。專任教師教學科研任務重,無暇對社會實踐進行有效的指導。因此,具體指導自然落在輔導員身上。輔導員由于上述多種原因,導致大學生社會實踐形式化嚴重。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的相互協調和配合,從輔導員的角度出發,其角色可定位為5個方面:
(一)組織策劃者
輔導員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的排頭兵。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策劃、實施與評估,均離不開輔導員的有效指導。輔導員先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無論是暑期“三下鄉”,還是“四進社區”,或者見習實習,要教育學生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積極參與,鍛煉自我,更好地融入社會,為職業發展和社會擔當奠定基礎。申報社會實踐項目、確定團隊人員、分組、安排時間和地點、協調聯絡實踐場域,都可以作為輔導員組織策劃的內容。對于從事社會實踐的大學生來說,有了輔導員的組織策劃,社會實踐活動變得更有目的、有意義,更具有導向性,其成效更為突出。
(二)指導參與者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離不開輔導員的指導和參與。輔導員的“導”體現在正確的輿論方向上,要引導學生開展積極向上的、健康的社會實踐活動,防止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輔導員應積極參與到大學生社會實踐中來,身體力行,輔導員的參與既可以增加學生參與活動的動力與信心,又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身修養,促進個體成長,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作用。社會實踐可以彌補當前“兩課”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欠佳的弱點,輔導員應重視社會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踐證明,有輔導員參與指導的社會實踐,多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中國大學生在線輔導員博客專欄中,廈門大學的一位輔導員對“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的總結是:“達到了團干得鍛煉、地方得實惠、學生受教育的目的,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家長師生的高度評價。”可見,全身心投入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輔導員帶領社會實踐團隊,必定取得優秀的成果。如果輔導員都能更多地投入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那么大學生社會實踐便會朝著服務性、專業化、長效化的方向發展。
(三)安全管理者
大學生社會實踐大多是在校外進行的,他們的安全是輔導員的責任。輔導員對于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突發事件要有預案,在活動之前,要告誡學生注意交通安全、防盜防騙,學會分辨真偽,學會與基層群眾交流,避免誤會和口角,防止誤入傳銷組織。輔導員往往帶200名左右的學生,而社會實踐雖不能一次要求所有學生都參加,即使分組分隊,輔導員也只能參與其中一組的活動,其他的團隊,可以采取學生負責,與學校簽訂安全協議、自愿參與的方式,避免輔導員承擔過多的安全責任,而無心投入社會實踐活動中來。輔導員可以采取聯絡各社會實踐小組長或者核心成員的方式,通過他們了解自己的團隊,動態掌握各組信息,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中,避免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大學生的安全。
(四)總結評價者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應當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對于學生好的提議和做法應當支持和鼓勵,對于不妥的做法應及時制止和改正。社會實際有可能是“雙刃劍”,在我們強調社會實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產生積極作用時,還要正視社會實踐中各種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社會實踐范圍廣泛、社會生活復雜和人員多樣,大學生除了接觸到大量鮮活的先進典型、模范人物和各種可歌可泣的事跡以外,還會觸及陰暗面,可能會與有著各種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的人打交道。市場經濟的負效應有可能污染大學生健康的心靈。大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拒腐防變的工作,注意各種思想苗頭的出現,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和免疫力。實踐活動結束后,應當及時總結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清理思想的犄角旮旯,得出結論,肯定成績,消除各種不良影響,激濁揚清。
1.封面內容: 實踐報告題目、團隊名稱;
2.扉頁:成員組成(姓名、班級、)、實踐單位、實踐時間等;
3.目錄:正文的各章節、團員感言、附件等。
二、實踐報告撰寫的內容與要求:
一份完整的實踐報告應由以下部分組成:
1.報告題目
報告題目應該用簡短、明確的文字寫成,通過標題把實踐活動的內容、特點概括出來。題目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為避免冗長,可以設副標題,把細節放在副標題里。
調研報告的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基本格式為“××關于××××的調查報告”、“關于××××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么大學畢業生擇業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問題,這實際上類似于“發文主題”加“文種”的規范格式,如《高校發展重在學科建設――××××大學學科建設實踐思考》等。作為公文,最好用規范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
2.學院及作者名稱
學院名稱和作者姓名應在題目下方注明,學院名稱應用全稱,用5號宋體字。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報告需配摘要,摘要應反映報告的主要內容,概括地闡述實踐活動中得到的基本觀點、實踐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結論。摘要字數要適當,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個實詞。摘要包括:
a)“摘要”字樣。
b)摘要正文:摘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簡要說明調查目的,即簡要說明調查的原因;第二,簡要介紹調查的對象和調查內容。包括調查時間、地點、對象、范圍、調查要點及所要解答的問題;第三,簡要介紹調查研究的方法。介紹調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確信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并說明選用該方法的原因。
c)關鍵詞。
4、前言
介紹實踐的目的,意義, 相關背景、時間、地點、人員、調查手段組成,實踐單位或部門的概況及發展情況, 實踐要求等內容。
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5.正文
正文是實踐報告的核心內容,是對實踐活動的詳細表述,主要是實踐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這部分內容為作者所要論述的主要事實和觀點,要對實踐活動中得到的結論進行詳細敘述。可按照實踐順序逐項介紹具體實踐流程與實踐工作內容、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在實踐過程中的應用。以記敘或白描手法為基調,在完整介紹實踐內容基礎上,對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或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重點介紹,其它一般內容則簡述。重點介紹對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的分析,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等。分析討論及對策建議要有依據, 分析討論的內容及推理過程是實踐報告的重要內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對策建議,是反映或評價實踐報告水平的重要依據。
正文要能夠體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有新觀點、新思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對實際工作有指導作用和借鑒作用,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報告內容觀點鮮明,重點突出,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文字通暢、精煉。 字數一般控制在5000字左右。
6.結束語
結束語包含對整個實踐活動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到的收獲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7.謝辭
謝辭通常以簡短的文字對在實踐過程與報告撰寫過程中直接給予幫助的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和其他人員表示謝意。
8.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實踐報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實踐報告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對他人知識成果的承認和尊重。
9.隊員感言
團隊成員感言:實踐隊員要用自己的語言對實踐的效果進行評價,著重介紹自己的收獲體會,內容較多時可列出小標題,逐一匯報。總結或體會的最后部分,應針對實踐中發現的自身不足之處,簡要地提出今后學習,鍛煉的努力方向。
10、附件
對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以編入實踐報告的附錄中。
三、撰寫實踐報告的準備與主要步驟:
實踐報告的寫作過程應包括以下步驟:收集資料、擬訂報告提綱、起草、修改、定稿等。各個步驟具體做法如下:
1.收集資料
資料是撰寫實踐報告的基礎。收集資料的途徑主要有:通過實地調查、社會實踐或實習等渠道獲得;從校內外圖書館、資料室已有的資料中查找。
2.擬訂報告提綱
擬訂報告提綱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準備。根據報告主題的需要擬訂該文結構框架和體系。我們在起草報告提綱后,可請指導教師審閱修改。
3.起草
報告提綱確定后,可以動手撰寫實踐報告的初稿。在起草時應盡量做到“綱舉目張、順理成章、詳略得當、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報告初稿寫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點或錯誤,因此應反復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四、實踐報告的寫作細則:
1.書寫
實踐報告可手寫或用計算機打印。用計算機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紙。版式要求如下:目錄(“二號”“黑體”居中)內容(“小四號”“宋體”),標題(“小二”“華文中宋”或“黑體”“加粗”居中),學院及作者名稱(“五號”“宋體”居中,學院名稱與作者名稱之間應空兩格),摘要(“小四號”“黑體”“加粗”):內容(“小四號”“楷體”),關鍵詞(“小四號”“黑體”“加粗”),正文內容(“小四號”“宋體”),1.5倍行距,正文部分一級目錄用小4號黑體,參考文獻小四號宋體。實踐報告中漢字必須使用國家正式公布過的規范字。頁邊距:上3.0厘米,下2.5厘米,左2.5厘米,右2.5厘米。設計頁眉、頁腳、頁碼。
2.標點符號
實踐報告中的標點符號應準確使用。
3.名詞、名稱
科學技術名詞術語采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規范詞或國家標準、部標準中規定的名稱,尚未統一規定或叫法有爭議的名詞術語,可采用慣用的名稱。使用外文縮寫代替某一名詞術語時,首次出現時應在括號內注明全稱。外國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則書寫。一般很熟知的外國人名(如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馬克思等)應按通常標準譯法寫譯名。
4.量和單位
實踐報告中的量和單位必須符合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標準gb3100~gb3102-93,它是以國際單位制(si)為基礎的。非物理量的單位,如件、臺、人、元等,可用漢字與符號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例如件/臺、元/km。
5.數字
實踐報告中的測量、統計數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在敘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數字。
6.標題層次
實踐報告的全部標題層次應統一、有條不紊,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采用統一的表示體例,正文中各級標題下的內容應同各自的標題對應,不應有與標題無關的內容。
章節編號方法應采用分級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第一級為“1”、“2”、“3”等,第二級為“2.1”、“2.2”、“2.3”等,第三級為“2.2.1”、“2.2.2”、“2.2.3”等,但分級阿拉伯數字的編號一般不超過四級,兩級之間用下角圓點隔開,每一級的末尾不加標點 。
7.注釋
實踐報告中有個別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可加注說明,注釋可用頁末注(將注文放在加注頁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夾在正文中的注)。注釋只限于寫在注釋符號出現的同頁,不得隔頁。
公式應居中書寫,公式的編號用圓括號括起放在公式右邊行末,公式與編號之間不加虛線。引用文獻標注應在引用處正文右上角用〔〕和參考文獻編號表明,字體用五號字。
9.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書寫表題。表格允許下頁續寫,續寫時表題可省略,但表頭應重復寫,并在右上方寫“續表××”。
10.插圖
當高等教育社會化以后,漢語言文學由部分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院校開設,變為現在其他類型學校以一個新專業開設后,我們就必須大膽改革培養使用性人才,以求在同等高校中有較高的聲譽,為學生就業提供更為寬廣的舞臺。在目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專業使用性改革提出來。探索創新最多的是開設漢語言專業相對較晚的普通理工院校,既不能照部就搬的按照以往的辦學模式為依據,也不能按照理工科辦學模式,結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條件出發,以市場就業形式為導向,培養使用型人才為出發點。著重人才培養時,不僅以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而且更要的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 漢語言文學專業使用性改革的根據
專業改革關聯到思想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改良、教學內容的改設、實踐課程的建構、教師扮演角色的轉換和水平的提升等。
2.1 馬克思實踐理論觀為使用性改革奠定了改革的基礎。
“實踐是社會生活在本質,實踐是檢驗理論的真知。”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形式中學習,可以有效地發揮他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我們是主導者,我們要把握、領悟并借以發現自身的可能性。”
2.2 新教學體系為教學實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科知識論是傳統的的學科理論學習指導思想,其隱藏意義是:所有學科知識都是有使用價值的;職業能力即知識的實際操作應用,所有的知識是傳授要先行,知識有科學性、完整性,實踐課是檢驗理論課學生學為所用的一個重要的檢驗。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就業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含實習)分別按照學生的思維及學習課程的需要分別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
英國科學家、思想家波蘭尼提出,人的知識有兩種類型:顯性知識和緘默知識。顯性知識是指那些通常意義上可以運用語言、文字或符號來表達的知識,而緘默知識則是指那些平時為我們所意識不到、但卻深刻影響我們行為的知識。與顯性知識相比,緘默知識不能通過語言、文字或符號進行邏輯說明,通過身體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覺而獲得,因而也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顯的情景性和個體性。這種新的知識觀點為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認識理論基礎,這使我們重新對學生實踐教學做出新的量化考核及其評價辦法。沒有個體緘默知識的參加,沒有實踐及其操作,學生難以把書本知識消化吸收理解學位所用的真諦。
3 在科學理念指導下促使專業使用性的改革
檢驗一個專業的改革是否成功不是進行本專業的修補,假如這個專業還有其很強的使用性,那就應該根據當前社會需求對該專業進行大膽的改革,并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重新定位,根據市場所需對學生培養方案及教育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做出全面的部署。
3.1 結合專業、辦學理念、就業形勢三方,明確專業定位,重造人才培養方案
在本專業教學規律為基礎上科學建構課程設置體系:以能力培養設置類型課程為核心,并使文化課與專業技能課緊密結合。形成“基礎+指導實踐課+獨立實踐課程”的新課程體系。在保留基本的專業基礎課程內容上,適當減少學時,增加使用性的專業課程;強化實踐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安排實踐教學過程,同時還要比較集中的還設置獨立實踐課程。
基礎課以外,專業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調整為三大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由于各知識面的的差異,實踐教學也根據其需要有不同的設置:沒有實踐環節的課程、有實踐環節的課程、獨立實踐環節課程。這樣不僅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又能使學生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實現人才的多元化培養。
3.2 教學改革,教師“先行”
教育教學的改革不是傳統知識的改變,而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第一,教師務必認識到專業改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積極參與教學改革;第二,教學部門應采師生共同參與培訓的方式,學生到企業參與培訓的同時,有相應的老師帶隊實習,這樣以來,老師就能更加了解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在以后的培養過程中,有所側重。也能彌補老師包括學生理論學習后使用性能力弱、與社會有隔閡的現狀。
漢語言文學專業核心能力表述為:合理得體的言說和寫作能力、自如靈動的溝通與策劃能力、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核心能力的培養展開,著重培養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精髓理論的學習,注重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重點培養專業特長,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課堂上用探究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在講課前首先讓學生預習,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索性性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課程中,可以適當引入校外資源或者企業實踐模式,讓學生自行設計整個實踐過程,并且學會處理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知識轉化的問題:如選題不當問題不能深層次的顯現、提綱過于死板、問卷題目混亂、調查無人參與或沒有真實性、整理材料時缺乏無從下手、不會使用辦公工具、調查報告中使用數據不當、材料布局不合理、表達形式枯燥,去解決這些問題時,學生所用的不僅僅是調查報告的寫作知識。獨立實踐環節課程,學生分散在各實習崗位上近距離了解實習單位的工作流程,邊學邊用,真正起到了學位所用。
在教學手段上,給學生開列專業和非專業的參考閱讀篇目,引導、指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成立各種以興趣愛好為導向、緊密聯系專業的社團,如文學社、話劇社、影評社等,創辦自己的刊物、論壇和活動陣地,使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延伸專業學習。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5-0282-02
哲學是智慧之學,探索的是人生在世的大問題。哲學作為對自然界,對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領域里面最普遍和最一般規律的最高概括,是以前哲學的超越,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是把科學與個人價值結合在一起,它既強調世界觀的科學性,重視客觀規律,又考慮到人的自身要求和發展,強調人的價值,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目的。所以學習哲學對現時代大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樹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哲學教育的現狀
現今我國高校的哲學教學是包含在基本原理課的教學內容中的。基本原理課是高等教育的必修課程,從國家到高校都一直非常重視這門學科的發展和建設。從事哲學教學和研究的專家、學者、教師和致力于哲學研究和學習的學生,都從各個不同的視角和著重點探索著哲學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可行途徑。應該說,以往這些關于哲學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研究對于我們認清哲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有幫助的,他們在哲學教學實踐中所作的種種嘗試也是有意義的,并且在某些方面和環節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哲學教學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二、“教學理念”存在的問題及新教學理念的探索
國內關于哲學教學改革和創新研究的文獻、論文和專著很多。專家學者和教師學生都從自己的關注方向和考察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原因分析和對策研究。
(一)目前教學理念方面存在的問題
1.把哲學等同于政治教育。現在大學普遍進行的哲學教育往往只等同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學,并沒有把中國傳統的哲學智慧和西方優秀的哲學思想包含進去,而是把哲學等同于政治,等同于意識形態的核心部分。這樣哲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培養學生來實現意識形態的再生產。由此導致的后果就是教師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循規蹈矩,被一些僵化的教條所束縛,不能激發活躍的思考和創新的活力。
2.把哲學教學當作一種知識的傳授。哲學是思想的力量,是一種理論的邏輯力量,是說服力量和批判力量,所以哲學教學決不應該只是一種知識傳授,僅僅為了讓學生掌握哲學的知識體系。知識化的傾向就違背了哲學的本性,容易形成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哲學教育就是要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是使學生深刻地理解和自覺地認同哲學所表達的崇高價值理想,并將這種價值理想作為自己思想和行為的最高價值取向。
3.哲學教育理念的功利化。當自然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突破,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當人們帶著急切的功利期望來衡量哲學教育可兌現的現實價值和實用性時,功利化的思想必然要導致哲學課的冷門和人們對哲學學習的疏遠,以及對哲學作為一種特殊人文學科的特性、功能和價值的錯誤認識。若使學生對哲學形成一種與哲學本性不相適應的期望,就會把他們引向一條逐漸遠離哲學精神的道路。更突出的問題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的目標被嚴重地市場化。“做人”的教育往往被忽視了,人們強調是知識的教育和專業化的教育,培養人的技能和謀生手段成為教育的主導思想,人的個體性和獨特性根本沒有弘揚和顯現的機會。
(二)對新的教學理念的探索
1.以真正哲學的方式從事哲學教育和教學。哲學與政治有關系,但是其本性卻是思想,所以決不能從庸俗的實用觀點和狹隘的政治觀點來對待哲學教學。哲學教學應當注重激發學生的理論興趣,拓寬學生的理論視野,撞擊學生的理論思維和提升學生的理論境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批判力,推進學生的主體意識、反思態度和創造精神。
2.復歸學生在哲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哲學課的主要功能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哲學。哲學教育實質是一種宏觀的思維方法教育,是一種啟迪智慧的自我教育,最終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樹立起自覺的哲學意識和哲學思維方式。正如哲學大師康德告訴我們“我并不教你們哲學,只是教你們哲學地思考”,這才是哲學教育的真諦。學生的個體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要得到充分張揚,要復歸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育觀念的真正轉變必須來自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所產生的主動的思考和需求,來自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進行的積極思維和尋求解決同題的辦法時所采取的行動。所以,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個體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恢復其自身的超越本性,培養其問題意識[1]。
3.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教育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其核心必然是以哲學教育為主導的人文教育,因為人文教育能培養人格修養,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格調品味,明了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哲學始終貫穿和體現著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要使哲學教育最終成為每個人的自我教育,就要強調個體自立,個人自由和創造力,在根本上達到人的自我實現。
三、“教學內容”上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方法的新探索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1.教材方面的不足。在教材的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只述不論,史論脫節,缺乏思想的交鋒和對時代的反思。既不能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更不能激發學生探求真理的熱情和對的熱愛與信仰[2]。
2.教學內容和授課方式的單一。哲學教學把教材當成“現成結論”和“標準答案”,把講課當成“講解條文”,不能突出哲學應有的深厚的歷史感、強烈的現實性和巨大的邏輯感,使哲學教學失去了它的豐富性、生動性和深刻性。授課方式無非是老師講、學生記。受考試和教材內容的限制,老師很少有獨特的思想表達,學生也沒有探索知識的主動性。內容基本上是對馬克思的基本觀點和理論的機械闡釋,對于西方的理論成果,涉及很少。其實,要想真正地理解馬克思,就應該回到馬克思,因為脫離了西方的歷史文化語境根本無法對馬克思進行客觀解讀,也不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
3.考評方式。現在的理論課的考評主要是閉卷的書面考試,考試的范圍都在書本上。學生們可以平時不看書不思考,到考試前突擊背書,只要記性好就可以得到高分。考試僅僅是成為了判斷學生的記憶水平和復述能力的形式。而這樣的考評方式只能進一步使哲學成為教條。
(二)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探索
1.教學內容的重構。教材要以哲學為主線,同時包含中國和西方哲學史的內容,也要關注現代西方哲學。同時哲學教材要走向“世界化”,與時代問題緊密聯系,探索和回答科學技術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新挑戰和新問題。當今世界是一體化的世界,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如全球問題、發展問題等,都應該在教材中涉及到。因為前沿理論始終都是與人的發展息息相關的,都是學生關心和關注的話題。
2.建立起教師與學生的新型關系。教師與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討論式或啟發式教學,以哲學原著文本為基礎,結合現實問題,進行直接的思想對話。教師也可以適當地以專題講解的方式來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有機會了解當前哲學發展的前沿理論問題,包括對某些問題的論爭。當然,這要以教師淵博的知識背景為前提。其次,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可以應用適合的多媒體技術,不搞單純的教案式課件、板書式課件,使現代化教學手段成為幫助教師充分發揮教學能力的有力工具。哲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訓練人們對人生終極關切的思考,體驗人類智慧的深度,喚起學生對日常生活的反思和省察,最后恢復和建立健全的更加智慧的生活[3]。
3.靈活實效的教學考評方式。學習哲學主要學習的是思想,教學考評方式要注重激發學生的理論興趣,拓寬學生的理論視野,撞擊學生的理論思維和激發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為目的。所以我們要逐漸改變目前較為單一、刻板的考評方式,走向多樣化。考評的方式可以是學生的一次專題演講,問題辯論,或是調查報告和實證論文,把全面考察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反思批判精神和綜合素質,作為考核的中心目標[4]。
學者們對目前大學生哲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表述比較全面透徹,切中要害。在對策研究方面,大家從各自的關注點著眼,探索不同的改革創新路徑。但是問題就在于:怎樣才能把這些創新理念和改革方法具體地、切實可行地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呢?武才娃在《探索哲學教育的新方法》一文中記述了教學新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具體運用的一個詳細案例,從文中不難看出這個教改的實現需要老師和學生付出更大的努力。這也是為什么進行理論探索的文章遠比有關具體改革實踐的論述多的原因。畢竟哲學教學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是個自上而下的體制問題。創新實踐本身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期里徹底轉變,那么哲學教學理念的創新如何在實際的教學實踐環節中成功運用就成了今后哲學教育研究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姜立紅,李慶霞.哲學:人性化教育的生長點[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2).
主題是社會實踐報告的靈魂,對社會實踐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實踐主題一致;
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
主題宜小,且宜集中;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副。
2.取舍材料
對經過統計分析與理論分析所得到的系統的完整的"調查資料",在組織調查報告時仍需精心選擇,不可能也不必都寫上報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選擇材料呢? ①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去掉無關的,關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質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點與面的結合,材料不僅要支持報告中某個觀點,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氣”;
3.在現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較、鑒別、精選材料,選擇最好的材料來支持作者的意見,使每一材料以一當十。
3.布局和擬定提綱
這是實踐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布局就是指實踐報告的表現形式,它反映在提綱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擬定提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實踐材料進一步分類,構架的過程。構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層層進逼,環環相扣"。提綱或骨架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的邏輯性,要求必須綱目分明,層次分明。
實踐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制作提綱。
4.起草社會實踐報告
這是社會實踐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地行文。寫作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靈活地劃分段落。
在行文時要注意:①結構合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落款);②報告文字規范,具有審美性與可讀性,如:"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急需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盤活現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條目觀點);③通讀易懂。注意對數字、圖表、專業名詞術語的使用,做到深入淺出,語言具有表現力,準確、鮮明、生動、樸實。
5.修改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起草好以后,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表。
社會實踐報告的寫作細則
1.書寫
實踐報告要用學校規定的稿紙單面書寫(必須用黑或蘭黑墨水)或用計算機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寫到稿紙邊框線以外。稿紙不得左右加貼補寫正文和圖表的紙條,或隨意接長截短。用計算機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紙。版式要求如下:標題(“小二”“華文中宋”或“黑體”“加粗”居中),學院及作者名稱(“四號”“仿宋體”居中,學院名稱與作者名稱之間應空兩格),目錄(“二號”“黑體”居中)內容(“小四號”“宋體”),摘要(“四號”“黑體”“加粗”):內容(“四號”“仿宋”),關鍵詞(“四號”“黑體”“加粗”),正文內容(“四號”“宋體”)。實踐報告中漢字必須使用國家正式公布過的規范字。[1]
2.標點符號
實踐報告中的標點符號應準確使用。
3.名詞、名稱
科學技術名詞術語采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規范詞或國家標準、部標準中規定的名稱,尚未統一規定或叫法有爭議的名詞術語,可采用慣用的名稱。使用外文縮寫代替某一名詞術語時,首次出現時應在括號內注明全稱。外國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則書寫。一般很熟知的外國人名(如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馬克思等)應按通常標準譯法寫譯名。
4.量和單位
實踐報告中的量和單位必須符合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標準gb3100~gb3102-93,它是以國際單位制(si)為基礎的。非物理量的單位,如件、臺、人、元等,可用漢字與符號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例如件/臺、元/km。
5.數字
實踐報告中的測量、統計數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在敘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數字。
6.標題層次
實踐報告的全部標題層次應統一、有條不紊,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采用統一的表示體例,正文中各級標題下的內容應同各自的標題對應,不應有與標題無關的內容。
章節編號方法應采用分級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第一級為“1”、“2”、“3”等,第二級為“2.1”、“2.2”、“2.3”等,第三級為“2.2.1”、“2.2.2”、“2.2.3”等,但分級阿拉伯數字的編號一般不超過四級,兩級之間用下角圓點隔開,每一級的末尾不加標點
7.注釋
實踐報告中有個別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可加注說明,注釋可用頁末注(將注文放在加注頁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夾在正文中的注)。注釋只限于寫在注釋符號出現的同頁,不得隔頁。
8.公式
公式應居中書寫,公式的編號用圓括號括起放在公式右邊行末,公式與編號之間不加虛線。引用文獻標注應在引用處正文右上角用〔〕和參考文獻編號表明,字體用五號字。
9.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書寫表題。表格允許下頁續寫,續寫時表題可省略,但表頭應重復寫,并在右上方寫“續表××”。
10.插圖
主題是社會實踐報告的靈魂,對社會實踐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實踐主題一致;
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
主題宜小,且宜集中;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副。
2.取舍材料
對經過統計分析與理論分析所得到的系統的完整的"調查資料",在組織調查報告時仍需精心選擇,不可能也不必都寫上報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選擇材料呢?
①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去掉無關的,關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質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點與面的結合,材料不僅要支持報告中某個觀點,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氣”;
3.在現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較、鑒別、精選材料,選擇最好的材料來支持作者的意見,使每一材料以一當十。
3.布局和擬定提綱
這是實踐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布局就是指實踐報告的表現形式,它反映在提綱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擬定提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實踐材料進一步分類,構架的過程。構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層層進逼,環環相扣"。提綱或骨架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的邏輯性,要求必須綱目分明,層次分明。
實踐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制作提綱。
4.起草社會實踐報告
這是社會實踐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地行文。寫作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靈活地劃分段落。
在行文時要注意:
①結構合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落款);
②報告文字規范,具有審美性與可讀性,如:"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急需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盤活現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條目觀點);
③通讀易懂。注意對數字、圖表、專業名詞術語的使用,做到深入淺出,語言具有表現力,準確、鮮明、生動、樸實。
5.修改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起草好以后,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表。
社會實踐報告的寫作細則
1.書寫
實踐報告要用學校規定的稿紙單面書寫(必須用黑或蘭黑墨水)或用計算機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寫到稿紙邊框線以外。稿紙不得左右加貼補寫正文和圖表的紙條,或隨意接長截短。用計算機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紙。版式要求如下:標題(“小二”“華文中宋”或“黑體”“加粗”居中),學院及作者名稱(“四號”“仿宋體”居中,學院名稱與作者名稱之間應空兩格),目錄(“二號”“黑體”居中)內容(“小四號”“宋體”),摘要(“四號”“黑體”“加粗”):內容(“四號”“仿宋”),關鍵詞(“四號”“黑體”“加粗”),正文內容(“四號”“宋體”)。實踐報告中漢字必須使用國家正式公布過的規范字。
2.標點符號
實踐報告中的標點符號應準確使用。3.名詞、名稱
科學技術名詞術語采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規范詞或國家標準、部標準中規定的名稱,尚未統一規定或叫法有爭議的名詞術語,可采用慣用的名稱。使用外文縮寫代替某一名詞術語時,首次出現時應在括號內注明全稱。外國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則書寫。一般很熟知的外國人名(如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馬克思等)應按通常標準譯法寫譯名。
4.量和單位
實踐報告中的量和單位必須符合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標準gb3100~gb3102-93,它是以國際單位制(si)為基礎的。非物理量的單位,如件、臺、人、元等,可用漢字與符號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例如件/臺、元/km。
5.數字
實踐報告中的測量、統計數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在敘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數字。
6.標題層次
實踐報告的全部標題層次應統一、有條不紊,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采用統一的表示體例,正文中各級標題下的內容應同各自的標題對應,不應有與標題無關的內容。
章節編號方法應采用分級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第一級為“1”、“2”、“3”等,第二級為“2.1”、“2.2”、“2.3”等,第三級為“2.2.1”、“2.2.2”、“2.2.3”等,但分級阿拉伯數字的編號一般不超過四級,兩級之間用下角圓點隔開,每一級的末尾不加標點
7.注釋
實踐報告中有個別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可加注說明,注釋可用頁末注(將注文放在加注頁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夾在正文中的注)。注釋只限于寫在注釋符號出現的同頁,不得隔頁。
8.公式
公式應居中書寫,公式的編號用圓括號括起放在公式右邊行末,公式與編號之間不加虛線。引用文獻標注應在引用處正文右上角用〔〕和參考文獻編號表明,字體用五號字。
9.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書寫表題。表格允許下頁續寫,續寫時表題可省略,但表頭應重復寫,并在右上方寫“續表××”。
10.插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3(2013)01-0035-02
一、“低碳族”相關概況
(一)低碳族的理解
“空調保持室內溫度26°?”“出行選什么方式?”等選擇題,逐漸成了年輕人開始用心思考的問題。“低碳經濟”、“碳匯林”等新興名詞的出現,節能減排意識的逐漸普及,“低碳族”這一新群體正在我們身邊悄然興起。“低碳族”懷著節能減排時不我待的信念,把空調溫度調高2℃,減少使用網絡時間,堅持用手洗衣服,選擇坐公交或自行車,時刻關注節能小細節,來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研究數據顯示,每少用10雙一次性筷子,能減排0.2千克二氧化碳;每節約1度電,減排1千克二氧化碳;每少開一天車,減排8.17千克二氧化碳。這些以自己實際行動來踐行節能減排意識的年輕人,名為“低碳族”。
(二)低碳族的具體節能行為介紹
1.今天你是否“低碳”了。如今,“今天你是否‘低碳’了?”在漸趨成為節能減排的一句時尚標語。“不管做什么,我都喜歡開著電視,現在才知道,這樣會無形中加大環境的負荷。”大連某單位一白領說,自己的同事如今也開始“攀比”每天的“低碳”成就。
2.節能節電無所不在。“工作時少用打印設備,下班步行回家,這些小事都是節能減排的一種方式。”北京市某工作人員是一個“低碳生活”先行者。節電節能的理念豐富著他的生活。“我一般都是無紙化辦公,認為電子郵箱更環保。”甚至對于電腦的日常使用,這位低碳達人也嚴格按照節電方式進行管理。如將設定1分鐘電腦顯示器進入睡眠模式;如果外出有事,會在電腦上設置自動關機時間,防止忘記關閉計算機,據計算,他每天可以減少約2公斤碳的消耗量。
(三)低碳生活的目的和意義
生態意識象征一種現代文明,“是人類實踐活動為基礎的其他生活關系的一種融合”。低碳生活,更多的關注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們勤儉節約,從自身和社會的可持續著眼,倡導大家承擔生態責任。這正是正確生態意識的體現,也是個人參與到節能減排中最簡單的一種行為體現。
(四)低碳族與現今節能減排教育的聯系
低碳族大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始終在用行動追趕環保潮流,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踐行綠色理念。隨著“低碳生活”逐漸成為一種嶄新的全民生活態度,許多人的生活也和“低碳”、“減碳”聯系在一起,甚至有人記錄“減碳日記”,將它放到網上,和眾多的“低碳族”一起共勉。這樣一種小行為也是一種較為簡單的節能減排教育,更多的人關注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以此號召更多的人加入低碳族的行列。
二、節能減排現狀
(一)節能減排的定義及背景
節能即節約能源;減排即減少污染物排放;資源節約,即人類有意識地減少資源的消費量。調查顯示,中國自然資源浪費嚴重,使用效率低。能源使用效率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因此,推進節能減排,亟需行動。
(二)“低碳族”興起對提升節能減排意識的啟示
1.低碳族是節能減排教育的一次成功案例。在“全國公眾環境意識調查報告”中,對公眾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和環保意識行為這些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只有個人利益受損,人們才會行動起來。馬克思也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因此我們須認真思考人與自然的聯系。人類的生存發展依賴環境,但由于缺乏對科學的環境認知,開發時難免產生問題。“同國內新變革,才能緩和人類對自然的某些錯誤認知。”“低碳族”這一群體正是通過改變自己內心觀念,將節能減排真正深入生活的點滴。他們作為節能減排教育的一次成功案例,因其自發性和廣泛性,值得我們去探索其背后的原因。
2.推廣“低碳”生活原則有利于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低碳”是一種境界,其核心就是節電和節能。節能減排工作的有效推進,需要諸多其他力量的支持。就個人而言,選擇“低碳”生活方式,也就是選擇了支持環保事業,這非常有助于推動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進行。
三、為更好構建科學的節能減排教育體系的幾點設想
(一)設立專門的節能減排教育管理機構,推動節能減排教育
目前,除英美兩國設立了環境教育司、國家環境教育委員這樣的機構外,其他國家顯然都沒有足夠重視節能減排的問題。而這就在無形中降低了節能減排在多數學生心中的位置,使教育成效大大減弱。因此,我國可借鑒英美兩國的方法,專門設立一個類似環境教育司的這樣一個專屬機關,真正將節能減排教育置于比較高的地位,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教育的發展,將這一問題落實。
(二)合理設計節能減排教育策略,是節能減排深入公眾生活
1.豐富網絡媒體應用資源,提升節能減排意識。目前,2007年網絡上一種“碳排量計算器”迅速走紅,測試者需要回答問題,如:你的家里是否使用節能燈?你每年搭乘長途飛機的次數是多少?回答一系列問題后,系統會公布個人的二氧化碳數量。
在這些網站上有許多諸如此類的環保游戲,比如互聯網森林也是采用問答形式,你減排多少克二氧化碳,等于種植了多少棵樹。截止到現在,已有近百萬人做出了低碳承諾,整個“互聯網森林”里已經“種”下了逾百萬棵樹。
這些網絡應用的應運而生,啟示我們加大節能減排的宣傳力度,增加媒體的關注程度,引入輿論導向,將更好地促進節能減排事業的推進。
2.學校加強學生的節能減排教育,用文化建設提高節能減排的意識。我國當前面對許多問題,多數青年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環保,但其他年齡段的人持有其他觀點。而70.3%的少年,環保知識來自于學校課堂,這是成為他們環保知識的第一來源途徑。這一數據很好的說明了對青少年的節能減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生的節能減排意識可在校園各式活動中得以強化,如:教師組織“節能減排”的主題討論等。積極組織相關節能減排的活動,能夠更好的提醒同學們關注節能減排信息,以我校為例,大連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碧宇環保社團舉行了為期十天的節能節電大賽,在前期向大家進行了低碳環保的宣傳以及節電的具體方法介紹。通過大規模的宣傳最終參加本次活動的有32棟寢室樓的400個寢室近1800人左右,同時我們也隨機抽取了近300個沒有參加活動的寢室來做最終的對比。通過在寢室門衛處統計參加的各寢室初始電量和和活動結束后電量的差值來判斷各寢室在十天內的用電量。
由數據可知,當大學生有節能意識并落實于行動時,其節約的電量是非常可觀的。我們可以計算。當有節能意識時每個寢室每天將近可以節約0.72度電,一年可以節約262.8度,那么1000個寢一年可以節約262800度。所以大力宣傳節能意識刻不容緩。
數據整理如下:
表1 參加節能節電大賽
寢室數量 用電量(x)單位:度
100 0
220 6
80~100 10
10天平均值 6.3
每天用量 0.63
表2 未參加節能節電大賽
寢室數量 用電量(x)單位:度
100 0
150 10
50~100 X>18
10天平均值 13.5
每天用量 1.35
(三)對節能減排教育效果進行有效評估
針對正規的學校教育,我們可以通過教育評估來檢驗教學成果。但由于節能減排教育的特殊性,學生只有通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才能真正體現出節能減排的意識和行為情況,因此對節能減排教育的評估就應該細化。
節能減排教育的效果體現在意識和價值層面,表現在對個人對環境的態度上。而又因為節能減排并不是作為學生必修課程,沒有硬性的強制學習要求,就需要一種較為特殊的評估方法,如果我們能將節能減排調查深入開展,從學生食堂教室的衛生情況作為輔助測評,為學生設計可反映其意識水平的問卷,并設立模擬考試情境,考察學生在面對節能減排問題時的第一次選擇,將考生最深層、最本質的有關節能減排觀念展示出來。
參考文獻
[1] 余謀昌.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2] Joy A .Palmer,劉豐,田青.21世紀的環境教育——理論、實踐、進展與前景[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4] 徐輝,祝懷新.國際環境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