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3 21:04:2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人力資源工作經驗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2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07)-05-0074-02
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經營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迫使企業必須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對手展開競爭,企業需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對于非核心業務則選擇外包出去,尤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外包對企業的戰略意義日益突顯,人力資源外包正是在業務外包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在中國,人力資源外包業務水平雖然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服務水平正快速提高,人力資源外包發展也進入爆發期,許多希望得到專業人力資源管理服務的公司和追求規范管理的公司對人力資源外包服務的需求最有興趣。
但是,企業將人力資源管理外包,或引入外包服務體系時,會引起企業管理體系、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職能部門管理者的人力資源管理角色、人力資源管理操作模式、人力資源管理者的戰略角色等等各種可能的變化。本文理論聯系實踐,提出如何在實行人力資源管理外包時進行變革管理,使企業在人力資源外包中能夠順利進行,實現起初設定的目標。
一、獲得決策層認可的人力資源外包目標和執行計劃
任何一項企業管理變革首先必須要得到公司管理層的認可和支持,人力資源外包同樣如此。因此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通過對企業所面臨的經濟環境,競爭對手以及企業自身狀況分析目前是否需要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外包這個管理變革,并制訂實施戰略來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目標。
首先要明確人力資源外包的目標以取得公司領導層對人力資源外包的認可。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目標是多樣的: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經營管理成本等等。如今人力資源管理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從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中解脫出來,讓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人力資源管理擔任戰略角色,參與企業的戰略規劃,為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服務。
其次,一個經過縝密規劃的執行策略對人力資源外包成敗至關重要,并且外包的策略要為實現外包目標服務。如果企業在人力資源外包過程中出現策略制訂缺陷,執行時錯誤頻繁,必定出現士氣低下的情況,如果激勵不足,或者因為人力資源外包而出現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服務水平下降,企業管理者必定要否定人力資源外包。另外,在變革推出初期,員工必定會有疑慮、抵觸或出現焦慮,公司的領導者不愿意看到這樣的情形出現,企業的領導層對任何變革都會是持謹慎態度,對于人力資源外包同樣如此,因此要將充分考慮人力資源外包過程中的問題和挑戰,用縝密的執行策略說服管理層支持人力資源管理外包。
二、與職能部門管理者和員工充分進行溝通
除了取得領導層的認可和支持,人力資源外包同樣需要職能部門管理者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取得成功。任何變革開始時都會遇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抵制,只有通過多種溝通方式將外包的目的和執行計劃充分傳達,讓對方明白變革的目標和內容,才能消除抵制力量。人力資源外包同樣如此,讓所有相關人員明白人力資源外包是為了以合理的成本取得更加專業優質的人力資源服務。溝通的方式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管理會議,和高層管理人員的特別溝通會議,全體員工大會,公司內部網頁的電子公告,發個指定群體對象的電子郵件,公司內部的印刷刊物等等多種形式,將項目的進展及時、準確全面向大家公布,讓所有相關者都能了解最新的進展。也可以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貫徹人力資源外包理念,如在企業制訂年度計劃和年度考核指標中指出,這是年度工作計劃的一部分,并將進行業績考核,使職能部門的管理者在工作中予以重視。這樣及時、有效全方位的溝通才能在外包過程中讓他們了解人力資源外包的目的和對為他們自身所帶來的切身利益,贏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消除管理人員和員工對人力資源外包的抵制和抗拒,在項目過程中即使通報項目的進度和成果,繼續贏得他們的合作和支持。
三、獲取反饋信息并根據需要調整執行計劃
在與公司管理層和員工的溝通過程中,溝通是雙向的,向他們介紹人力資源外包的同時尋求他們的反饋,主要通過關鍵人物或小組訪談,或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哪些因素使相關管理人員和員工能夠支持人力資源外包,哪些是員工反對或者對人力資源外包持保留態度的原因,人力資源外包后的人力資源管理業務操作需要什么樣的改進,先前的計劃方案哪些地方需要重新考慮設計,所有這些收集到的數據和反饋信息都需要提交人力資源外包項目管理者手中,并充分考慮是否需要據此來調整實施策略和計劃。這是人力資源外包變革管理中溝通環節重要的工作內容,在人力資源管理外包實施過程中,從分尊重客戶(業務職能部門管理者和員工)的意見和要求,不能滿足的,需要給出合理的解釋。
四、加強培訓以提高執行力
人力資源管理外包是企業經營策略的一個變革,而變革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變革意味著離開以前所習慣的、舒適的工作環境或工作方式,這對許多人來說這實在是令人擔憂的,如何提高相關人員走出“舒適區”的能力是成功的人力資源外包必不可少的因素。比如在人力資源業務流程外包中,通常會引入E-HR系統,員工個人需要對自己的人事資料信息上傳更新,經理人員可以通過系統查詢下屬的資料信息,而不再通過人力資源部門去完成這些工作,員工和主管共同參與到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中,而對于人力資源部門的原先承擔外包部分工作的員工來說,意味著工作崗位在企業內部的消失,將面臨職業發展危機,對人力資源業務流程管理外包進行變革管理時,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需要通過培訓來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員工和主管人員進行E-HR系統的操作技能培訓,提高自我人事管理和職業管理的能力和技能,二是對人力資源部原先的員工,需要分析個人發展需要和企業現狀,進行必要的培訓實現轉崗或為其尋找外部發展機會。這樣,所有員工對發生的變革不會產生抵觸心理。使人力資源外包得以順利執行,在以后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外包的工作即變成日常的管理工作,人力資源部檢查周期性的工作報告,對于一些工作進度注意跟進監督。如此,企業的人力資源部也從日常的人力資源管理或非自身擅長的管理活動中解脫出來,致力于戰略管理。
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會長謝家瑾認為,中國物業管理已走過30年,這是物業管理的初級階段,未來10年將是升級和轉型的新時期。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相關觀念的轉變,業主對物業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伴隨計算機及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技術的普及,信息化、智能化將成為物業管理企業的新趨勢。物業管理行業將由勞動集成型和簡單服務提供者向服務集成商轉變,其專業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將得到大幅提升。在這種形勢下,掌握現代管理和科學技術知識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將成為物業管理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那么招聘與吸納高素質人才對于中小物業管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來說將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小物業管理企業招聘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
在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的專業化程度上,中小物業管理企業的表現是不均衡的,有些企業會選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來負責相關工作,但是有的企業則由行政人員兼任或是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負責此項工作,這些人員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更談不上專業素質,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素質只能通過不斷的工作歷練和經驗總結來獲取,這就限制了人力資源招聘的專業化水平和招聘質量。
一些物業企業有多個在管項目,當各個項目的客服、保安、保潔基礎崗位有空缺時,由項目部負責人直接招聘,并做出人事決策,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不參與、不把關。而項目負責人通常都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招聘、甄選的培訓,只是憑借自己的經驗來甄選,招聘到的人員的質量直接受到項目負責人自身素質的影響;另一方面,人力資源部也缺乏對人員質量的有效把控,不利于整體、全面的進行人員的管理。
2.不重視招聘的基礎工作
中小物業管理企業往往忽視人力資源招聘的基礎工作――人力資源規劃和工作分析。當出現職位空缺時,才考慮招聘,這使得中小物業企業招聘時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往往臨時確定招聘需求和標準,缺乏明確的人力資源規劃的指導,具體的工作分析所確定的任職標準進行人才甄選和考察,這為企業人力資源招募、選拔、任用的失敗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3.缺乏科學合理的招聘計劃
招聘計劃是人力資源部門根據用人部門的增員申請,結合企業的人力資源規劃和職務描述書,明確一定時期內需招聘的職位、人員數量、資質要求等因素,并制定具體的招聘活動的執行方案。招聘計劃是企業獲取運營、發展必需的人才的行動方案,能夠避免人員招聘重點的盲目性與隨意性。但是,中小物業管理企業的招聘工作缺乏科學合理的招聘計劃,存在一定程度的臨時性和隨意性。
4.選拔方法較為單一
中小物業管理企業在選拔方法的選擇上具有共性也具有個性,如幾乎所有的企業無論何種崗位都會采用面試作為選拔方法,具有共性特點。但是也有企業注意到單一的面試不足以全面、客觀的評價應聘者,開始重視使用多元化的選拔方法,如增加筆試、實踐操作和背景調查,但鮮有企業采用心理測驗和情景模擬技術。這也說明了中小物業管理企業對于招聘質量的重視和投入,但這在整體中小物業管理企業中畢竟只占少數,只具有個體特點。
5.缺乏招聘效果評估
招聘效果評估是對企業上一輪招聘工作的總結和反思,衡量企業招聘工作中的得失,以便下一輪招聘工作能夠得到完善和改進,招聘效果評估是企業提高招聘工作質量的有效途徑。中小物業管理企業只有小部分在招聘結束后會做書面、正式的招聘效果評估報告,還有一些企業在招聘結束后僅在部門內部或相關人員間做一個內部溝通,分析招聘效果,總結工作問題及經驗。這種非正式的溝通和交流多是根據招聘人員自身的經驗分析來判斷招聘效果,缺乏專業數據的支持,還會受到招聘人員專業經驗和素質的影響,而且分析結果不利于整理、保存以用于下一輪招聘的指導。而大部分的企業連內部的總結和溝通都沒有,招聘錄用完成后整個的招聘工作就結束了。
二、中小物業管理企業招聘管理的完善策略
1.提高招聘人員的專業素質
招聘模塊容易被中小企業視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最缺少技術含量的部分,一個非人力資源專業人員通常也能完成該項工作的大體流程,因而很多中小物業企業管理者認為招聘工作簡單易行,屬于純事務性工作。但是,高素質的招聘工作人員,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高素質的人才,還能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社會形象。因此,企業在選拔招聘工作人員的時候,應考察其專業知識、技能、能力、個性特征與個人修養,全面提高人力資源招聘者的綜合素質,同時企業還應加強對招聘人員的全面培訓,通過內部或外部培訓,使其業務和綜合素質都能達到組織的要求,能夠真正地為企業招聘到適合的人力資源。
2.重視招聘的基礎工作
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科學預測企業在未來環境變化中人力資源的供給和需求情況,制定必要的人力資源獲取、保留和開發政策及措施,以確保企業在需要的時間和需要的崗位上可以獲得各種需要的人才,提高招聘的效益和效率。在進行人才招聘前,還要認真進行工作分析,盡可能詳細地描述空缺職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個性方面的要求,制定細致的職位說明書和工作規范,工作規范最好能夠細化到學歷、性別、工作經驗、性格氣質、個人愛好、績效標準等方面,明確空缺職位對人才的要求及考核的標準,這樣在招聘過程中才能做到有據可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招聘人員的主觀偏好而造成的損失,使招聘工作更公正。
3.事前擬定招聘計劃
招聘計劃是實施招聘工作之前重要的基礎工作,它可以使招聘工作有序化、合理化、科學化。一份詳細的招聘計劃應包含以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工作分析得出的擬招聘人才的職位、層次、類別、數量以及各崗位的具體要求、錄用條件等;二是招聘信息的時間、方式、渠道與范圍;三是招聘對象的來源與范圍;四是招聘的方法;五是招聘預算;六是招聘結束的時間與新員工到位的時間等。
4.提高選拔方法的有效性
僅僅采用面試方法,難以全面地觀察和評價應聘者,研究表明,多種方法綜合使用的效度要優于采用任何某一種選拔方法。因此,中小物業管理企業在甄選應聘人員時,應盡量采用多種選拔方法,全面、有效地考察應聘者。如,針對工程技術人員除采用面試方法,還應該通過實踐操作方法考察其水、電、暖等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技術和能力;針對中高層管理人員,由于其工作的復雜性和職位對于素質的較高要求,應該采用多種方法全面考察,如專業知識技能的筆試、結構化面試,尤其是情景模擬技術等,通過多種方法的使用,客觀、全面的考察應聘者與職位工作的適配性。在采用面試方法時,除了使用傳統的背景問題、智力問題、情景問題來考察應聘者之外,還可以采用效度比較高的行為面試方法,來考察應聘者在面對某一工作情境時具體做法和行為方式,不僅僅能“聽其言”還能“觀其行”,而且還能有效地識別在面試中虛假、浮夸的內容。
5.進行招聘效果的評估
招聘效果的評估包括五個方面:招聘結果、招聘成本收益、招募渠道、選拔方法和求職者的評估。通過事后的總結和歸納,能夠使企業在下次招聘工作進行中揚長避短,進而總結出一套符合本企業特點的招聘策略,更有效更快捷地招聘到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中小企業考慮到專業人員限制,可適當選擇重點評估要素,以最大限度完善招聘工作。
三、結語
建立科學完善的招聘管理系統,提升企業的招聘質量,優化企業人才結構,提升企業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提高物業管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使中小物業管理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持續地、良性地生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明星.中小企業招聘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6-0000-0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企業給員工績效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將績效考核與時俱進的進行改進調整,構建更加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從而充分發揮好績效考核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是國內企業全體必須深入思考的課題。
一、績效考評體系對企業的作用
績效考核是企業員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對于企業發展的作用主要可歸結為下述幾點:第一,改善員工績效能力。績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以及改善員工績效能力,在此目的引導之下開展績效考核,自然可以更好的推動員工績效完成能力的持續改善。企業應根據員工績效能力來改善這一基本目的,進而不斷改進績效考核,促其充分發揮在提升員工績效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提升企業績效水平。績效考核的核心內容是對于員工業績完成情況來進行一個客觀而全面的評價,并根據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來進行獎懲,由此進一步增強員工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通過績效考核還可以發現企業績效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來制定解決策略,為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掃清阻礙。第三,增強企業競爭實力。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以及核心競爭優勢的最主要來源,績效考核在員工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其在企業競爭實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故需進一步優化考核指標體系,確保在未來發展壯大中能夠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
二、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現狀來看,企業人力資源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普遍存在下述問題:一是考核指標不夠完善,甚至部分考評指標與企業戰略要求相悖,從而拖累了績效考核的效果。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定性指標較多、定量指標較少,缺乏細致具體化的考核標準,導致績效考核陷入信度不斷下降的通道之中。此外,還有部分企業指標體系在構成方面,不同緯度指標權重設置基本一致,沒有充分體現出來企業績效考核能力導向要求。二是考核方法不太科學。大多企業普遍采用的是簡單排序以及強制分布法,即上級對每一個員工表現按照考核表進行打分考核,并通過考核分數進行等級劃分,績效考核分數高的被歸入優秀等級,績效考核得分較低的則歸入良好等級,此類績效考核方法缺點在于只能區別優秀,無法發現員工績效真實問題所在,無助于員工績效完成能力的不斷改進。從這一角度來說,這種績效考核方法實質上與企業績效考核根本目的是相悖的,因此亟待淘汰并予革新。三是考核結果運用不足。績效結果是績效考核工作的階段性成果,付出了大量成本得到的績效考核結果,只有充分運用才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績效考核的目的。目前企業主要根據績效考核結果來進行績效工資調整,即根據績效水平的高低來進行薪酬系數的確定,如果績效結果良好,則薪酬系數上調,反之則會下降。但是由于績效工資在員工總體薪酬方面的比重較小,因此績效結果的差異反映到員工工資水平方面的并不明顯,從而影響到了績效考核在薪酬分配方面的作用。
三、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設計的方法
目前普遍采用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設計方法主要是要素圖示法和經驗總結法。采用要素圖示法設計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一般分為五檔,通常采用這種方法,先要在對被考評者工作崗位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將各個相關指標和要素列出,隨后對其進行篩選并列到要素分析圖的橫坐標上,最后請業內專家或者專業人士展開圖上作業,經過集體討論和意見匯總后選出若干項指標,從而構成企業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而經驗總結法則是指依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和特定時期的用人政策,以及自身所積累的經驗來確定績效考評的指標和要求,或者是通過汲取同行業相關人員績效考評經驗、參考權威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并在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確定績效考評指標體系。除此之外,部分企業還傾向采用個案研究法來確定企業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
四、設計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注意事項
總之,在當前企業發展給員工績效考核提出更高要求的現實背景之下,企業必須要注重績效考核工作的改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破解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實現績效考核水平不斷提升。同時清晰認識到績效考核的復雜性和高難度,做好長期努力的準備,重點在指標設計、結果運用、方法創新等方面不斷改善,從而推動績效考核水平的節節攀升,為企業未來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結合筆者工作經驗,在設計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過程中應注意下述幾點:
首先,應結合實際以完善考核指標。企業在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構建方面需要與時俱進的不斷調整,深刻反思當前指標體系的問題所在,再行明確考核標準,增加定量考核指標,從而給考核者進行績效考核操作提供更加明確的依據,全面提升績效考核的效度以及信度。同時,在績效考核指標權重設置方面,應注意結合企業用人機制的屬性,體現出來績效考核能力導向,增加員工專業技術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指標的權重,從而利用考核指標的引導作用,幫助其更好的提升自身能力。
其次,應優化考核目標,引入目標管理、關鍵績效指標、平衡計分卡等方法,從而有效識別員工在績效指標完成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問題,有針對性的改進;定期開展員工培訓工作,注重將績效考核溝通貫穿到整個績效考核中,仔細分析新的績效考核方法運用中存在的阻礙,從而為新績效考核方面的運用掃清障礙。
參考文獻:
[1].M油田設計院技術人員績效考核體系再設計[D].大連理工大學,2011.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發現,許多人都會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兩個概念弄混淆。實際上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盡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卻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人力資源是一個靜態的管理概念,對于整個市場經濟而言,這是全體人口所擁有勞動力的集合代名詞,是一種特殊而又重要的資源。同樣的對于企業而言,他指的是企業內部全體員工的勞動素質,生產能力以及業務知識水平等等內容。在很多時候企業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人力資源實際上是一個集合的關系,前者是個體,后者則是整體,企業人力資源是社會人力資源的具體表現形式,企業人力資源也會受到社會人力資源條件的限制。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好資源是企業能夠有效率的開展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
1.2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則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通過一系列的開發以及籌劃策略,能夠幫助企業獲取更高利潤。當人力資源便成為一種能夠進行利益交換以及經濟建設的工具的時候,相應的就出現了人力資本管理的概念。人力資本指的是勞動者在企業的工作過程當中所擁有的知識,技術,創新理念和先進科學的管理方法的總稱,它是一種特定的資本。通常情況下,人力資本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是時變性。在很多時候人力資本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隨著時間的遷移,可以讓知識漸漸的老化,相應的人力資本也會出現貶值的情況,但另外一個方面,我們還可以通過知識更新的方式來提升人力資本的價值。其次是結構性。人力資本具有良好的組合效應的特點,通過有效的組合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在進行項目管理的過程當中獲取更高的利潤。再次是能動性。人是有思想的個體,工作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直接影響到了人力資本的投入比例,最終直接影響到利益的獲取。
1.3項目管理中人力資源及其資本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實際上是人力資源轉化成為人力資本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項目管理的過程當中哦,我們從任務承接的開始到整個項目的結束,整個過程都凝聚和集結了所有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創新,這是人力資本的重要價值所在,與此同時也實現了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變過程。新時代的背景下,為了有效的提升項目管理中人力資源及其資本管理的質量,我們首先應該要考慮好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關系,既要考慮到成本的支出情況,又要考慮企業的收益水平,通過何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增值生利。資源是未經開發的資本,而資本則成為了開發利用的重要資源,這是人力資源及其資本管理的核心所在。
2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的項目管理工作過程當中,本人發現了一些人力資源管理上面的問題。第一,剛剛接觸項目管理工作的時候,本人發現在實際的工作現場仍然有許多項目的設計人員,當然其中有大部分人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才停留在工作現場的,而仍然有一部分人是為了能夠借此機會獲得豐厚的現場補助費。我們不難發現那些每天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的奔波在工地現場的工作人員與那些只到現場來走馬觀花一趟的人幾乎拿到的工資以及獎金是一樣的,不科學的績效考核指標消磨了許多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第二,項目下屬的分公司數量較多,因此在實際的工作組織過程當中存在著很大的困難,正因為所有的設計人員都到了現場,這就不能夠保證新項目組中的人員構成比例是科學合理的。第三,很多時候上級領導都會要求設計人員多到現場觀察和發現問題,這樣就很容易職位空缺的現象,一個專業一下子去了好幾個人,項目經理和項目管理部得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經常都是處于人員失控的狀態。
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面都反映了當前項目管理中人力資源存在著極大的問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現象的發生,本人結合個人在實際工作過程當中的經驗總結,認為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管理失控造成的。比如說制度上的不科學不規范,項目運作上的事物以及溝通上面存在的問題等等都是造成人力資源及其資本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在我們一方面要按照行業內的項目管理運作程序去正常的開展工作之外,另外一個方面還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措施來提升人力資本的運作水平。這就需要通過員工高效率的工作流程以及效率化的組織方式來實現。項目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需要我們在一個系統科學的統籌當中進行有計劃性的開展,需要與各個分支機構以及部門進行戰略目標的統一,將日常的生產經營工作與項目整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實現人力資源管理,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自身工作的價值。
作為一個項目管理人員而言,最重要的是想方設法讓企業內的人力資源為各個部門以及分公司提供高效率的增值服務,另外一個方面還要通過直接創造價值的專業技術性人才去優化工作組織流程,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高效的完成項目任務。針對這一問題,本人多次的深入到一線工作現場,在對現場的工作人員擁有一個大致了解的基礎以及充分的溝通的基礎上,就上述提到的現場人員多,分配不公平等等現象進行了一次滿意度調查,結合實際的工作情況以及項目任務與目標等等因素,制定了一套新的項目經理負責制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為了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問題,我們可以將工作的獎金與項目的獎金進行捆綁,這樣也就將員工的績效與項目的整體工作質量聯系在了一起,由項目經理進行分配,而現場的工作人員也可以由項目經理根據實際的工作情況以及需求層次指派現場服務代表,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有效的實現公平的績效評定的目標,減少了現場人員過多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等方面的困擾,與此同時也有效的緩解了公司項目人力資源的尷尬現象,還能夠給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這是一種增值利潤的表現形式,一方面他能夠有效的節約了公司內部的人力資源,另外一個方面還可以有效的將項目的人力資源成功的轉變成為高效的人力資本。這種管理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就好比所處在同樣規模同樣區域以及同樣行業內的兩個不同的生產廠家,如果指派兩個工作能力差異性較大的人分別擔任自己的廠長,那么最終所取得的經濟效益肯定也是千差萬別的。對于多出來的那一部分收益,我們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將其劃分到人力資本的管理范疇之內了。
3關于人項目管理中人力資源及其資本管理的改革策略
3.1合理配置人力資源項目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很多時候項目的組織機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我們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比如說項目類型,具體的特點,規模,工期的完成情況以及企業內部的管理模式以及特點,受委托單位的具體需求等等要素來進行綜合考慮,組建新的項目工作組,并給予其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實現科學管理的工作目標,保證項目能夠在井然有序的狀態下進行。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理論以及實踐經驗證明,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結構是保證企業進行人力資源規劃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與此同時也關系到了一個企業能否最大限度的對外發揮好潛能的關鍵所在。科學合理的人才組合結構能夠讓每一個人才個體在有效的總體牽引和激勵的措施下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自身的價值和能量,進而能夠產生良好的組織效應。一個組織的效能情況如何,關鍵在與人才分子的積極性以及相關特性,與人才隊伍整體結構的建設息息相關。如果人力資源結構體系是殘缺的,那么將會影響到整個項目以及組織機構的正常運作。另外一個方面能力的過生活這是不協調現象的發生將會增加過度摩擦以及內耗的可能性。合理的人力資源結構體系,需要我們將各個個體的能力進行簡單的疊加,組合以及集中,最終形成眾志成城的繁華景象,能夠給企業內部的每一個員工或者是客戶帶來足夠的信息以及強大的力量。最重要的是通過科學合理的配置方式,能夠讓人才分子能夠各司其職,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自身的價值和效用,各揚其長,各補其短,實現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全過程,在企業內部產生一種巨大的核心力,這是一種超過了每一個能夠提供人能力綜合的新的組合方式,有效的提升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機制當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一項不需要新投資的工程項目,僅僅只需要通過人力資源的整合和重新組合就能夠獲得巨大的財富,從而實現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過度。在承接項目的時候,我們需要制定一個具體的計劃,其中需要包括整個項目的進度計劃內容,CPM網絡計劃以及專項作業組項目管理計劃,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確保這項計劃擁有很強的能動性,因為再完美的計劃也會因為客觀因素的改變而遭遇不測。而這并不代表我們不需要制定計劃,因為這是我們進行一切工作的重要參照物。項目經理可以根據個人的工作經驗預測可能會發生變化的因素,并且提出相對應的應急措施,多做一些假設,避免安于項目現狀,能夠在項目發生變化的時候做出最及時的調整策略。
3.2強調協作和團隊精神
新時代的背景下,各種管理才能應該要盡可能的實現專業化,由于當前市場環境正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當中,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不難發現,許多管理者往往都在領導者比自己更加專業的人才,管理的也不是自己最熟悉和擅長的工作領域,在很多時候身處于不同崗位的人員往往都擁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傳統意義上的“胡蘿卜大棒式”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我們必須要充分的尊重每一個員工個體的需求和價值,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項目管理目標的實現,我們不需要再過多的以來指令式的壓迫,可以通過每一個工作成員之間的默契配合以及團結協作的方式來完成。員工擁有熱情高漲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在大多數時候都能夠提升人力資本的生產率。因此我們可以大力的在進行項目管理的工作構成當中培養每一個員工個體的團隊和做以及協作精神,讓他們都切實的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和強烈的歸屬感,相互理解,進而能夠大幅度的提升整體的工作質量。
3.3加強項目的人力資源培訓
盡管在招聘員工的時候已經對他們的基本素質進行了篩選,并且都符合了要求,然而如果想最大限度的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就需要在實際的項目管理過程當中進行進一步的培訓。比如說項目經理應該是一名具有高素質化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一方面需要掌握良好扎實的專業知識,另外一個方面還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培訓,尤其是項目管理方面內容的培訓,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各方面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樣的對于計劃工程師以及具體項目的設計和操作人員,我們都需要加大對他們的培訓力度,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夠根據具體的項目特點和企業發展需求進行學習,提升自我,讓他們的能力得到不斷地發展,與企業的發展同步,最終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終極目標。對于人力資源的培訓方式而言可以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可以鼓勵員工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也可以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和訓練,還可以對那些自學或者是進行的員工給予適當的鼓勵措施。無論用哪一種培訓方式,我們都需要基于企業對員工知識技能的角度出發,鼓勵員工根據實際的情況來不斷的實現自我增值。
3.4完善的激勵機制
一、業務為本,技術創新,活動開展有重心、有主題;
結合小家各組成部門的崗位職能,堅持小家活動以業務為中心,狠抓技術創新。我們小家的各部門在公司均屬于后勤管理部門,在工作中各部門分工協作,以服務為宗旨,將企業文化建設和建設“模范職工小家”的工作貫穿于自身的業務工作中,堅持發揚“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路橋精神。比如辦公室,僅僅四名員工卻兼負著黨辦、行政辦、人力資源管理等多項職能,工作中大家克服種種困難、互幫互助,確保高效率的完成各項工作;計算機中心不但擔負著公司日常網絡和微機的采購、保養與維護任務,還必須根據企業發展對信息化管理所提出的不斷要求,適時完成各項系統軟件的建設與更新,200*年共完成了辦公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合同管理系統等軟件在路橋系統內的安裝與培訓工作;保衛部除負責日常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安全保衛工作外,每逢“五一”、“十一”等長假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越是人們休閑的時候他們的任務就更繁重。200*年公司在火燒嶼舉辦大型恐龍展,保衛部全程跟蹤、日夜堅守,保障了活動期間的良好秩序。
二、目的明確,行動落實,活動開展有計劃,有組織;
以工會小組為單位開展建“小家”活動,是增強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進員工之間的理解,提高企業工會組織的感召力和內聚力的有效途徑。工會小家活動的開展基于保證公司各項經濟工作的有效運轉,實現企業管理人性化,突出人情味。做到在思想統一的基礎上,突出特色,落實行動。
200*年,公司工會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了工會小組的結構,并提出將創建模范小家作為公司工會和各小組的一項主要工作。我小組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了工會小組工作制度、工作任務、200*年建設模范小家工作計劃等,并通過小組會議、小家活動等多種形式向員工傳達宣傳建設“模范職工小家”的意義、計劃和方案措施,針對建家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認真查缺補漏,健全完善了建家機制,做到工作有組織、有領導,活動有計劃、有安排。
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安排有重點,有特色;
共包括以下六方面內容:
1、有效開展政治學習,不搞形式主義和突擊主義,圍繞工作開展政治理論和時政學習,增強政治敏感性和鑒別力,融時政學習于日常工作交流之中。
2、抓人才建設,促崗位自學成才。請“小家”成員計算機中心的同事進行電腦知識講座和實際操作指導,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和日常事務快速處理能力。
3、開展“三個一,兩常備”活動,即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杯熱茶和常備一個小藥箱,常備一個小工具箱。幫人排憂解難,處處給人以溫暖,使小組充滿“家”的溫馨。
4、倡導“六互”精神,即學習上互幫互進,工作上互商互學,生活上互知互諒,培育小組間一種和諧的關系和合作求進的精神。關心有困難的員工,如實向工會反映情況,使困難員工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或補助,積極響應工會的號召為經警吳榮送捐款,探望生病員工,使他能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監獄人民警察擔負著依法管理監獄、執行刑罰、對罪犯進行教育改造的重要職責,加強監獄警察隊伍建設是確保監獄正確執行刑罰、懲罰和改造罪犯、預防和減少犯罪的客觀需要,是實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格公正文明執法水平、推動監獄工作改革發展的根本保證。加強對監獄人民警察的教育培訓,尤其是對新警察的培訓是監獄隊伍建設的關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女犯由女性人民警察直接管理。目前全國有女犯監獄(即關押對象為女性罪犯的監獄)30余所,從事直接管理女性罪犯的女獄警數萬人。由于女犯監獄女警察職業性別的特殊性,對調入女犯監獄的警察進行系統的崗前培訓則顯得猶為重要。本文以某女子監獄為例,通過對女犯監獄新警察近年崗前培訓工作的經驗總結、對女犯監獄新警察現狀及成因分析,在引入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基礎上,思考并建立一個更為系統有效的教育培訓模式。
一、概念的界定及相關理論
(一)女犯監獄新警察
近年,監獄的新警察有以下幾種來源:一是通過公務員招錄程序錄入的新警,他們中包含有高校應屆畢業生、已有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員。這類新警在職業特性上的一個共同點是此前未有從事監獄工作的經驗,對監獄的認識只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認識上,對自己將要在監獄從事的具體工作不清楚、不了解。二是從公安系統或其他行政單位調入的警察,這類新警與新錄用公務員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外,一樣對監獄工作僅有感性認識。三是從其他監獄調入的警察,由于監獄管理工作的特性,在男犯押犯單位工作的女警察是不直接參與對罪犯的管理和教育的,這類新警進入女犯監獄工作后,要面臨新的工作要求和模式。
對于女性罪犯押犯單位而言,由于要擔負依法管理監獄、執行刑罰、對罪犯進行教育改造的職責,因此,所有不具備直接管理女性罪犯工作經驗的警察都應定義為新警。
(二)新警培訓目標的確定
在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新員工培訓又稱為崗前教育、入職培訓、上崗引導等,是公共部門為新進工作人員所專門設計并實施的培訓,目的在于讓新進工作人員盡快融入新的工作環境、遵從新的工作規則和程序,并盡早為組織實現績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的規定,作為國家刑罰執行機關,監獄的功能是以對罪犯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其任務是為了正確執行刑罰,懲罰和改造罪犯,預防和減少犯罪。
在此前提下,女犯監獄新警察的教育培訓目標應定義為,以實現監獄的功能和任務為目的,讓新警察樹立警察意識和職業精神,盡快實現警察的角色轉變;盡快掌握監獄工作的基礎知識和業務技能;在身心狀態方面,要能盡快適應工作環境,盡快實現職業性別的角色轉變。
(三)相關理論簡述
1、勝任素質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麥克里蘭提出了勝任力素質及其相關理論,他認為勝任力由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質、動機5個層次構成,不同層次的能力素質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形式不同。同時,他將從事某項工作最低應該具備的能力稱為基準性能力;把能夠區分優秀者與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質、動機稱為鑒別性能力。國內學者認為,勝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崗位、組織環境和文化氛圍中績優者所具備的,可以客觀衡量的個體特征,以及由此產生的可預測的、指向績效的行為特征。勝任素質理論的引入,可以更為客觀的衡量新警察的培訓效果,并為建立系統、合理、有效的新警培訓模式提供科學依據。
2、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理論。在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是指公共部門通過有計劃的培訓、教育和開發活動,提高員工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水平,改善工作人員的態度,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公共組織的發展和員工
的成長。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培訓,時間較短的,有組織的,有目的的使培訓對象獲得當前工作應掌的某種知識技巧的行為,能使組織在短期內收益。(2)教育,時間較長的,系統化,規范化的使教育對象在能力、品德及態度等方面有較大提高的活動,著眼于服務組織的長期目標。(3)開發,對組織認定為具有某項潛能的員工,為其未來發展而進行的正規教育、在職實踐以及個性和能力的測評等活動,服務于組織的長遠目標。其中的“培訓”與本文試圖探討的新警察培訓密切相關。在此基礎上,女犯監獄的新警察培訓工作應當以實現監獄的功能與任務為目的,以警察崗位勝任力標準為指向,在科學人力資源培訓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新警察培訓模式。
二、新警察培訓現狀
(一)廣西女子監獄新警察培訓情況綜述
近10年來,廣西女子監獄新調入警察約170人,來自于監獄系統的約88人,新招錄(含定向委培)約60人,系統外調入約22人。這些新警在正式上崗前都必須參加由自治區監獄管理局主辦,由警官學校負責具體實施的為期三個月的初任培訓。在初任培訓結束回到各自監獄單位后,監獄在這些新警正式上崗前都要經歷以下兩種形式的新警察培訓:
1、崗位“傳、幫、帶”。作為監獄歷來的傳統,新警察在正式分配到各個監區后,都會由監區教導員為每名新警指定一名或多名經驗豐富的老警察作為其“導師”,在到崗后的一個月內,新警察不單獨行使執法權,不計入“三大現場”值勤警力,不單獨找罪犯進行個別談話教育等。一個月內,由“導師”負責對新警察言傳身教,幫助其盡快適應監獄工作環境,盡快熟悉工作職責,盡快掌握基本業務技能。崗位“傳、幫、帶”有效的起到了新警察上崗教育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導師”的不同,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在教育的過程中難免出現標準不一、效果不佳等現象。
2、集中脫產培訓。由監獄教育培訓部門統一組織新警察進行集中脫產培訓,利用監獄師資進行教學,內容以監獄歷史、各項規章制度、監管改造業務知識、警體技能和傳統教育為主,其中監獄歷史和傳統教育是最具監獄特色的培訓內容。監獄歷史課程大多由監獄主要領導和離退休的老領導進行講授,內容包括了對監獄創業初期的內外環境的回顧,對監獄先進人物事跡的介紹,對監獄現狀的介紹和對未來發展的規劃。傳統教育則是組織新警外出到條件艱苦的監獄參觀,到女子監獄的歷史押犯點參觀等形式,讓新警直觀的感受監獄工作的艱苦與責任,有效的促進了新警迅速調整心態以適應監獄工作的嚴格要求。
但由于新警調入時間存在一定的間隔,加之監獄教學資源的局限性,不少新警在調入一段時間之后才能參加監獄的集中脫產培訓,未能在正式上崗執法前得到有針對性的教育,因此監獄對新警察的集中脫產培訓效果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3、警察心理援助發揮輔助作用。廣西女子監獄于2010年正式啟用了警察心理援助中心,在完善心理調節硬件設施的基礎上,監獄以心理援助中心為依托,成立了警察心理俱樂部,利用業余時間組織一些例如讀書會、心情分享座談、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幫助警察特別是在職業適應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新警察調整身心狀態。目前該監獄警察心理援助中心運行三年來,逐漸積累和探索了一套警察心理支援機制,為新警上崗前后的心理調試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新警察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新招錄公務員存在的問題。一是心理適應性相對較弱。對監獄工作的現狀由理想到現實的心理落差較大。有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擇業者報考監獄警察職位是出于對警察職業的向往和對公務員身份的認同,對監獄工作的實際情況并沒有清晰的認識,對工作的強度沒有理性認識,從而導致上崗一段時間后,產生嚴重的心理落差,進而出現消極怠工等現象。二是工作經驗欠缺,缺乏應對挫折的經驗。近年新招錄的公務員大多為應屆畢業生或是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受家庭全方面的照顧較好,經受挫折磨練相對較少,在面對需要管理的形形各類罪犯時,往往難以較好應對各種大小挫折。三是崗位知識欠缺。雖然新招錄警察都具備一定的學力,在全日制教育期間積累了豐富的學科知識和較廣泛的多元知識,但對于在監獄工作中隨時需要運用的心理咨詢、管理教育、突發事件處置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相對欠缺。
2、從監獄系統外單位調入人員存在的問題。這類新警察有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但由于接觸監獄工作較少,對監獄工作了解不多,與新招錄公務員一樣存在心理適應性弱和崗位知識欠缺的問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這類新警由于有了上一職業的較為長期的從業經驗,在心理上存在功能固著,因而轉變職業角色的過程中相對新公務員更慢。此外,由于與上一職業有了對比,監獄工作的巨大壓力、重大的監管責任等讓這類新警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平衡,甚至最后不得不辭職。
3、從監獄系統其他男犯監獄調入人員存在的問題。這類新警不但有較豐富的工作經驗,且對監獄工作比較了解。但由于此前在男犯未從事直接管理罪犯的工作,一是對個別教育、現場管理、獄情收集等專業性強的業務技能并不掌握;二是對女犯的特點不甚了解,因而在從事對女犯進行管理教育的具體過程中也常會遇到不少問題。
4、女性性別角色和職業角色沖突導致的問題。由于女性的性別角色,在社會家庭生活中較男性而言擔負著更多照顧家庭、撫養孩子、贍養老人的具體事項,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對于女犯監獄警察這一職業角色,又需要她24小時備勤、時刻關注分管的罪犯、投入大量精力確保監管安全、提高罪犯改造質量等。在性別角色和職業角色的沖擊下,如果沒有合適的引導和幫助,大部分新警察需要花較長時間調整,甚至部分人一直無法適應這樣的沖突,最后只能選擇離職。
5、崗前教育或崗前引導效果不明顯引發的問題。當前所有新警察在正式上崗前都必須參加由省(自治區)監獄管理局組織的,時間一般在1個月到3個月不等的全脫產培訓。通過這樣的集中培訓,一是為新警察的職業角色轉變創造了條件。二是幫助他們掌握監獄基本知識,熟悉常規業務,初步具備上崗執法條件。但目前的崗前培訓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培訓時間較短,不及香港的五分之一,不到新加坡的七分之一,相當于法國的十二分之一和英國的二十四分之一。二是培訓內容更新慢。特別涉及新形勢下監獄應急處置、網絡輿情應對、物防技防新舉措新突破等方面內容較少。三是機制不健全。目前尚未出臺新警察崗前培訓的規范性文件,一些規定或要求例如司法部下發的監獄勞教人民警察隊伍建設規劃綱要、各省(自治區)下發的教育培訓要點等文件中。對新警察到單位后的實地崗前培訓更是沒有明確要求。以上存在問題使得新警察的崗前教育效果打了折扣,不能很好滿足監獄工作對新警察的期望和需要。
三、新警察教育培訓模式探究
司法部部長吳愛英提出,要大力提高監獄警察隊伍“六種能力”,即大力提高執法能力,大力提高教育改造能力,大力提高維護監所安全穩定能力,大力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大力提高信息化實戰應用能力,大力提高開拓創新能力。司法部印發的隊伍建設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監獄勞教人民警察隊伍,要使監獄勞教人民警察的
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提高,執法能力要進一步增強。圍繞司法部提出的對監獄警察隊伍能力的要求,結合廣西女子監獄新警察的實際情況,結合現代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理論,運用勝任素質理論及相關技術對女犯監獄新警察崗前培訓分析,嘗試建立一個較為系統的有效的教育培訓模式。
(一)基于勝任素質的女犯監獄新警察培訓體系構建思路
根據監獄工作對警察的能力要求,建立女犯監獄警察勝任力模型,并以此模型作為新警察培訓的指南,通過培訓需求分析和課程設計達到引導、規范、滲透的目標,為監獄輸送合格的執法者。
1、設定目標并收集數據。在公共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勝任力素質模型的建立是為了找到那些保證產生高績效的素質要求,因此首先要明確到底什么是所謂的高績效,要清楚界定高績效的各類目標的要求和行為表現。確定績優標準可以通過分析職位說明書或者其他書面資料來獲得,但更為常用和有效的一種方法是以那些出色勝任工作的員工為標準,利用行為訪談技術來獲取建立績優素質模型的各項數據。對于監獄工作而言,結合已經開展的績效考核工作,在對各個崗位職責進行分析的同時,對績效分數高和獲得優秀表彰稱號的警察進行行為訪談,從中獲取初步的關鍵行為描述、知識、技能和特質的描述。通過問卷調查、關鍵事件訪談等方法,對監獄領導、中層領導進行調查,收集決策層對各個崗位應具備素質、能力、技能等行為的期望。
這一步驟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各種分析和訪談技術,收集關于勝任崗位的警察應具備的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質、動機等可以客觀衡量的個體特征,和應采取的行為的大量描述詞匯。
2、勝任力素質模型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在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后,對這些信息進行歸類、分析,對提取的素質進行分類、闡述和命名,建立一個最初步的素質模型框架。框架建立后,需要由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對框架內各項要素的程度、各個要素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還要再次通過關鍵事件訪談及在實際評估中的應用來逐步驗證素質模型的有效性,并進行不斷的修改,最終建立起某一崗位的素質模型。就監獄工作而言,根據監獄崗位的大致劃分,可建立政治工作崗位模型、管理教育崗位模型、生產經營崗位模型、行政后勤崗位模型,并可進一步細分。
(二)女犯監獄新警察培訓的實施環節
1、培訓課程設計。新警培訓課程的設計是培訓的重點環節,培訓課程的設計應遵循針對性、系統性、從宏觀到微觀的原則。針對女犯監獄新警察的特點和在以往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有針對性的消除產生問題的因素。課程設計可圍繞新警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職業素質三大方面展開。
例如,由于對監獄警察職業理想的設定與現實狀況之間的巨大差距,導致新警普遍存在心態不平衡問題,課程應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監獄歷史變遷、職業道德培育、心理調節等內容。針對業務知識技能缺乏,則應在一定量的理論課程外設置更多的實踐操作內容。對于女犯監獄新警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特別需要重視的內容,專業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有助于女犯監獄新警察盡快實現性別角色和職業角色的平衡,有助于舒緩女性的職業焦慮的家庭焦慮,幫助女新警盡快達到崗位執法要求,勝任崗位職責。
總之,培訓課程的設計應建立在對培訓需求的科學了解基礎之上。運用公共人力資源管理中,關于培訓需求分析的理論及技術,結合監獄在新警培訓中的實際情況,對培訓需求進行信息采集、分析,從而得出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設計指導。
2、培訓方法選擇以及培訓周期的安排。培訓方法從形式上可分為靜態培訓與動態培訓,從開放性上可分為封閉式課堂培訓和開放式培訓,從課程上可分為案例教學與知識傳授,從培訓課件上可分為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對于監獄新警察培訓來說,培訓方法的選擇應以集中學習為主,以案例教學為主,加強實踐操作的指導。特別是應當安排多所監獄的實地學習,讓新警在正式走上執法崗位前多接觸幾所監獄的工作環境,以便于他們更好的融入今后的新集體。
在培訓的周期的安排方面,可借鑒英國新警培訓的分層階段性培訓安排法,第一階段由省(自治區)級監獄管理局組織培訓,對新警進行政治理論教育、監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警察實用技能(含體能訓練、警械具使用、格斗術等);第二階段由用人單位組織上崗前的集中脫產培訓,對新警進行監獄文化教育(了解監獄歷史、傳承、精神)、監獄規章制度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熟悉監獄工作環境等;第三階段由新警所在監區教導員負責指定老警察對其進行“傳幫帶”的教育。其別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三階段中所有師資都應由至少省(自治區)以上級別的監獄管理部門組織專門的培訓,使新警培訓的師資水平相對一致且符合監獄總體工作的需求。
3、新警察培訓的評估與管理。每一階段新警察培訓結束后,培訓業務部門及人事管理部門應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將反饋的信息運用到對培訓課程設計、師資、培訓方法等方面的調整。評估的方法包括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就勝任力模型的要素設計相應的調查問卷,調查新警培訓的效果。
在新警培訓的管理過程中,每一階段由相應的培訓組織者進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三階段的培訓過程中,監獄培訓業務部門、新警所在監區教導員以及新警的“導師”要共同對新警培訓過程施加影響,而不是各自為政,這需要在制度上得到保證。
四、結語
新警培訓對監獄警察的職業生涯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對監獄警察隊伍的穩定性和總體素質的提高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圖運用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在總結以往女犯監獄新警察培訓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建立女犯監獄女警察勝任力素質模型,并以此為指南建立一個一個分級分階段的新警培訓模式。盡管影響監獄新警培訓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這一模式目前看來還略顯稚嫩,但相信今后在培訓實踐過程中的不斷積累和思考,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兄弟監獄勞教單位的幫助和共同努力下,必定能探索和建立起一套更為科學有效的新警培訓模式,為監獄人民警察隊伍建設實現創新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曉艷.淺議英國新警培訓的新模式.[J].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4)
[2]王瑞豐.江蘇監獄勞教系統社會招錄與警校招錄新警排序模式對比分析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學院學報,2011(6)
[3]卜金波;周壽民;張家利.論新警培訓應實現的三大轉變.[J].警官論壇,
[4]余蕊婭.對云南省監獄警察初任培訓工作的思考——以青年警察隊伍中存在的問題為視角.[J].社科縱橫,2011(3)
[5]王大偉.新警察專業化論——第五次警務革命向何處去.[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2(6)
[6]邢書力.女新警初任培訓管理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11(8)
[7]萬希.上崗引導:新員工培訓的關鍵一步.[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7(7)
[8]陳麗嫻.新員工培訓也要“打持久戰”——淺談新員工培訓的崗前與崗后.[J].科技資訊,2006(27)
[9]李芳.新員工培訓需求分析及培訓策略.[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
一、崗位評價的基礎理論概述
崗位分析是對各類工作崗位的性質任務、職責權限、崗位關系、勞動條件和環境以及任職者承擔本崗位應具備的資格條件所進行的系統研究的過程。崗位分析的成果包括工作說明書、崗位規范等人力資源管理文件。崗位分析的意義在于其為招聘選拔合格的員工提供奠定了基礎,同時為員工的考核培訓提供了依據,是進行崗位評價工作必不可少的前置工作。總之崗位分析是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基礎的基礎。崗位評價則是在崗位分析的基礎之上,根據崗位對企業的影響、職責范圍、資源權限、任職條件、勞動環境等因素對崗位進行綜合評價,已確定其相對價值的過程。崗位評價的直接成果是崗位等級對照表,它為薪酬的分配提供的基礎依據。綜上所述,崗位分析是崗位評價的前提,沒有科學合理的崗位分析過程就很難進行客觀公正的崗位評價。而崗位評價是對崗位分析結果的應用,對后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二、企業在崗位評價工作中的常見問題
1.臨時起意 急于求成。在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中往往由于領導的要求或薪酬調整需要等原因而倉促的、被動的進行崗位評價工作。在這種局面下,人力資源部往往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的困難。于是在崗位評價過程中往往就忽略或徹底放棄了崗位分析環節,從簡從快,草草打分排序了事。由于缺乏崗位分析結果的支持,因此其評價結果完全由主管決定,這樣進行崗位評價既談不上科學有效也談不上客觀公正,失去了崗位評價本身的意義,其結果毫無指導性可言。2.只有工具 沒有方法。在崗位評價的各個工作環節中,選擇一種適合企業特點的評價方法,制定合理的崗位影響因素是決定崗位評價成敗的最為困難也最為重要的一步。因此使得不少企業產生了這樣的誤區,認為制定或者購買了一種評價工具就萬事大吉了,從而忽略了評價活動的組織。崗位評價工作需要企業各部門共同參與,統一培訓、統一規則、統一組織,忽視評價活動的組織,各自為政,往往就會導致各部門的評價結果無法橫向比較,使整個崗位評價工作前功盡棄。3.慣性思維 評價員工。在崗位評價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對崗不對人,而實際評價時由于思維慣性,不少人不自覺的就將被評價的崗位與該崗位的員工聯系起來,以該員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業績代替了崗位本身的職責和要求,從而造成崗位評價結果的誤差。
三、企業崗位評價方法論
1.事前準備。(1)成立崗位評價工作領導委員會。崗位評價工作涉及的范圍廣,需要各個部門配合進行,同時在一些觸及企業深層的問題上需要高層領導決策。因此順利推進崗位評價工作的重要基礎就是成立包括企業高層在內的工作領導委員會,從而更好地協調資源,統籌全局工作。工作領導委員會的成員應包括有影響力的企業高層,熟悉崗位評價工作的業務專家,人力資源部領導等,有條件的還可以聘請外部專家。工作領導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審議評價工作領導小組上報的工作計劃,協調資源,對評價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審核崗位評價結果等。(2)組建評價工作領導小組。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崗位評價的實施,包括制定工作計劃,組織相關培訓,開展評價活動,匯總評價結果等。評價工作領導小組應由人力資源部牽頭,包括各部門一線經理,熟悉崗位情況的資深員工共同構成。(3)匯總整理崗位分析成果。崗位分析是進行崗位評價的前提和基礎,在進行崗位評價前應先組織對現有崗位梳理。對于做過崗位分析的企業要重新回顧匯總崗位說明書及工作規范等書面資料。在進行此項工作時一定要注意以企業現行情況為準,不要將未來的調整優化混淆其中。(4)制定工作計劃。在制定工作計劃時應詳略得當,逐層分解,注重可執行性。同時在制定計劃時應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充分考慮,提前做好預案。總之,在事前準備階段要把工作做實做細,為后續業務開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269
隨著現代世界知識經濟日益占據主導地位,技術更新速度加快,技術從產生到投入生產的周期更是急劇縮短,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對優質人力資源的爭奪戰。凡是擁有搶占優質人力資源優勢的企業,才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1]如今世界經濟發展低迷,但勞動力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正悄然發生,讓人們應接不暇。企業要想在這場經濟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降低用人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人才租賃這一新型用人模式便應運而生了。
1 人才租賃的內涵與優勢
(1)內涵:人才服務機構與用人單位和派遣人員分別簽訂人才租賃協議、人才派遣合同,以規范三方在租賃期間的權利和義務,在租賃期間用人單位與租賃人員不發生人事隸屬關系。其實質是人力資源使用權的出讓轉移。
(2)人才租賃與人力資源外包的比較:在人才租賃過程中,用人單位根據自己需求從人才租賃機構挑選人才,由人才租賃機構提供發放和統計員工工資、獎金,為租賃員工建立個人工資賬戶,代繳各類保險: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代企業為租賃員工辦理繳納社保醫保、商業保險公積金等繁雜瑣碎的工作。而人力資源外包是指企業根據需要將某一項或幾項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或職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企業或組織進行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實現效率最大化。
(3)人才租賃是人力資源外包服務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產物,是對后者發展的有益補充。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來分析其優勢:
①人才租賃對于全社會的優勢而言:一方面可以優化全社會的人力資源配置,在短時間內可以緩解企業“用人荒”,特別是人才的燃眉之急,緩解人力資源供求矛盾。另一方面為全社會的人力供方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就業模式,也為人力需方開創了一種新型的用人模式,增加了就業機會,緩解了就業壓力。
②人才租賃對于租賃企業的優勢而言:一方面創造了一種靈活多樣選擇的用人模式,企業可根據事態變化和自身實際需求,迅速找到需要的人才,降低了人才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企業和員工之間發生的法律摩擦成本,使企業有精力可以投入發展核心競爭力。
③人才租賃對于人才的優勢而言:一方面通過強大的人才租賃機構后盾,降低了信息不對稱造成損失的風險。另一方面自己通過在多家企業公司工作的經歷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為日后自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人才租賃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發展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產生了人才租賃市場,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企業與專業化人才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尋找成本增加,使得人才租賃同時滿足了雙方的訴求;生產資料和智能在生產中投入占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開始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其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心也在發生遷移,從傳統的以事為中心變為以人為中心,優秀人才從被動適應的窘境向掌握一定主動權的勝境轉變。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我國有必要亟待發展人才租賃用人模式,建立健全人才租賃市場機制。
(1)人才租賃是解決人才供需失衡的“圣水”。我國市場對人才巨大的需求,導致人才供求失衡,甚至矛盾升級。
①人才分布不合理。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科教文衛事業先進,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而在西部欠發達甚至落后地區,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總而言之,人才資源分布呈現出來的地域性特點是由經濟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導致的。②人才內部結構不合理。③人才質量水平堪憂。據調研發現,在近十年新增的大約2億的勞動力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占比僅為1/3,而受過職業教育的中等素質人才占兩成,剩余的都是只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1]因此,高素質人才極度缺乏。
(2)人才租賃是市場經濟中的“看得見的手”。由于市場經濟具有盲目性、滯后性、自發性的特點,勞動力市場中供需雙方不可能進行點對點精準定位,其中包含的信息成本、尋找成本、博弈過程中浪費的經濟時間成本以及辭退補償成本都是不可小覷的。而人才租賃起到了政府宏觀調控都無法實現的穩定社會、緩解就業壓力的作用。
(3)人才租賃是企業發展空間大幅提升的“福音”。首先,人才租賃用人模式靈活自由,企業在急需人才的時候迅速在人才租賃機構找到合適的人才,而在人才需求減少時,結束與人才租賃機構的合同關系。這使得人力資源管理經理可以做到“精兵簡政”,避免機構人員冗雜,人浮于事,降低辦事效率,同時減少了人力資源部門設計員工進出機制的時間、經濟成本,規避了企業卷入與職工“打官司”風波的風險。[2]更為重要的是,人才通過在多個企業工作,參與多項工程項目的積累的豐富經歷和經驗總結,可以無形中在被雇用的企業中施展出來,對企業來說,無疑是“免費的午餐”,何樂而不為?
3 人才租賃在我國發展的舉措和途徑
總結分析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策環境,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缺陷:
(1)被租賃人才群體“形單影只”,無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人才租賃中介機構和租賃企業兩面夾擊的夾縫中,人才很難生存。人才租賃機構擁有信息的絕對優勢。[3]因此,人才相當于簽了一張“賣身契”,雖然擁有人力資源的所有權,但是一旦自身合法權益被侵犯,依然手無縛雞之力。人才可能會由于外部渠道進入企業遭到內部正式員工的排擠,被孤立,使其無法了解企業文化,從而無法發揮自己的價值,備感苦惱。
(2)用人單位“心胸狹窄”,壓抑人才發展。對暫時救急引進的人才,企業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不能兌現合同中規定的同工同酬,無法激發人才工作積極性。
(3)人才租賃機構服務質量堪憂。行業內無法律法規條例的規范與約束,缺乏有效的監督投訴機制,使得人才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切實保障。
(4)政府缺乏對人才租賃模式的支持和宣傳。政府對人才租賃這方面的法制建設環節相對薄弱,同時對人才租賃的宣傳力度不夠,社會效應不足,導致社會企業和人才對政策導向不明,缺乏對人才租賃的信心。針對上述對人才租賃在我國發展局限性分析,結合上文提出其在我國發展的重大意義,要想在今后推進人才租賃用人模式在我國勞動力市場上站穩腳跟,需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應建設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快頒布與人才租賃用人模式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步伐,形成規范的市場運作秩序,讓市場參與者三方無后顧之憂。政府應審時度勢,加強對人才租賃的宣傳力度,推進參與者特別是人才突破層層思想藩籬,甩掉沉重的思想包袱。
其次,用人單位應秉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經商,遵守對人才的承諾,給予人才應有的尊重。堅持同工同酬和市場經濟公平原則。此外,人才租賃機構還應該嚴格執行人才租賃的程序。
最后,人才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與違法行為作斗爭。同時也可以訴諸媒體,對責任方施加輿論壓力。
參考文獻:
在流動人員大幅增多的同時,他們對于檔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很多人認為檔案在求職的過程中可有可無,并且他們也不清楚檔案對于自身未來的發展有什么作用。同時,很多流動人員的檔案在他們實際工作中也難以發揮出實際的作用,這也間接的使人們忽視了對檔案管理重要性的認識。與此同時,檔案管理在黨政機關、政府部門以及國有企業中的管理制度和其他私營企業以及一些商業企業中的差異也相對較大。對于很多私營企業來說,檔案管理已經不能夠準確的評判他們對于人才的標準。因此,也對于檔案管理工作也沒有足夠的重視,這也就直接影響了檔案管理的標準化和專業化,流動人口的檔案管理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1.2檔案管理職能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檔案管理制度也相對不夠健全,很多單位在進行檔案管理過程中沒有統一的規范標準,并且在政策方面對檔案管理上也沒有直接的管理政策,大多部門對于檔案管理也沒有足夠的認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雖然承擔著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源配制工作,但是對于檔案管理的要求也沒有形成具體的工作內容。因此,流動人員的檔案管理也難以形成統一的管理機制。在人口流動的過程中,檔案的流動已經難以達到人口流動發展的需求,從這方面內容來看,我國還需要更好的建立起相應的檔案管理機制,這樣才能夠發揮出檔案管理的作用,從而為我國的流動人口檔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礎。
2、提高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的幾點措施
面對目前流動人員認識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更好的加強對流動人員檔案的管理,這樣才能夠保證為我國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資源,同時,我國政府和各個部門也要加強對流動人員認識檔案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并且逐步的建立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的相關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這對于人事資源檔案管理的發展也將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通過多年的檔案管理工作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內容以供參考。
2.1形成共識,促進發展
在我們對流動人員的檔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流動人員檔案管理工作中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傳遞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尤其是在各個省區之間,檔案傳遞的數量較大,并且傳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較多。因此,在整個過程中檔案管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政策和實際操作中的很多工作都不能夠保證一致。建議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部門牽頭,規范全國各省區之間的有關檔案轉遞方面的要求,通過加強對人事檔案流轉過程的管理來規范、引導人才流動,使人事檔案價值得以體現。
2.2實現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和鑒別的規范化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質量的提高,重要一條就是要及時收集和補充檔案材料,而材料收集、歸檔、鑒別是否規劃化將直接影響進檔材料的質量,對收集到的檔案材料,從手續是否完備,內容是否準確、精煉等方面進行認真細致的鑒別,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時退回,限期糾正再歸檔,對于不屬歸檔范圍的材料,及時退給有關單位,做到不散失、不積壓。
2.3由于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的現狀不同,對于規范西部地區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
2.4分類歸口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暫行規定》,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遵循集中統一、歸口管理原則。因此,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機構為縣以上黨委組織部門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流動服務機構,目前檔案多頭管理問題比較突出,檔案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很難對流動人員的檔案管理有個統籌統一的標準,要提高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水平,就需要首先解決檔案管理的問題。
2.5人事檔案既是一項服務的工作,又是一項機要性工作
人事檔案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務工作,它是一項保密性工作,人事檔案工作屬于機要部門,人事檔案是自然形成的,很多材料不可復制,具有原始性,所以十分強調安全。為此,要提高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的社會化水平,就要在機構設置、人員安排、經費保障、檔案庫房建設等方面有明確的界定,從制度上、組織上對流動檔案人事管理提供保證。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不同企業間的競爭逐漸成為人力資源的競爭,同一行業的競爭歸根到底均為人才的競爭,因此企業員工培訓應當提高戰略地位。然而目前不少企業員工培訓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將首先分析目前企業員工培訓的不足,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討論提升員工培訓效果的有效途徑。
一、企業開展員工培訓的原因
據統計,超過80%的企業均開展過員工培訓工作,其中新員工是主要的培訓對象。從管理者角度來看,員工培訓可以使新員工盡快熟悉崗位需求,從而迅速參與到企業發展運轉的過程中;通過員工培訓,可以使員工掌握企業文化,提高員工歸屬感,進而提升整個團隊的凝聚力。而從員工角度來看,企業開展員工培訓可以幫助自身更好地滿足崗位需求,通過培訓提升自身能力,實現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總的來說,大部分企業無論是管理層還是基層員工均充分意識到開展員工培訓的重要性,然而開展培訓的實際情況并不理想,歸納其主要原因為經費短缺、短期無法見效、員工流動性過大等。
二、企業員工培訓的主要問題
筆者針對以往工作經驗,認為當前不少企業員工培訓效果不佳的影響因素可以概括為資源調配不合理、培訓計劃不合理、培訓形式單一、忽視管理干部培訓、缺乏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五方面。
1.資源調配不合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絕大多數管理人員對員工培訓的認可度較高,認為通過員工培訓可以加快企業發展。但是實施過程中,培訓制度與計劃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任何企業的培訓資源都是有限的,一些管理者將培訓資源的不富裕作為無法正常開展培訓的原因。這種由于培訓資源匱乏而影響正常員工培訓的現象主要是資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培訓資源匱乏是表象,員工培訓不應是企業發展的負擔,更應當是加速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如何利用有限資源最大程度提高員工培訓效率是當前眾多企業面臨的問題。培訓資源主要包括資金與師資兩個方面。部分企業為了節省培訓開支,削減在培訓上的資金投入,從而導致培訓效果陷入惡性循環。
2.培訓計劃不合理。部分企業在開展員工培訓前缺少與受訓者的溝通環節,因此培訓工作流于形式,無法真正解決根本問題,培訓工作盲目性過高,導致培訓效果不理想。而員工只是被動地參與到培訓工作中,管理層與基層對培訓工作的認識脫節嚴重。
3.培訓形式單一。企業開展員工培訓工作大多是為了提高員工綜合素質與崗位能力,因此培訓內容大多集中于專業技能培訓。這樣以來,過于單調的培訓形式與培訓內容使員工感受不到人文關懷,因而無法感受到歸屬感,在團體合作中協調性差,而且對企業的忠誠度較低,久而久之可能出現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這樣一來企業不僅賠了資金,還失去人才。除此之外,部分企業為了不影響正常生產工作,將培訓時間與正常工作時間錯開,占用員工休息時間,從而大大降低員工參訓積極性,影響培訓效果。培訓方式方面,不少企業很難調動起受訓者的積極性,培訓課程過于枯燥,導致員工很難真正融入到培訓中。
4.忽視管理干部培訓。大部分企業的員工培訓工作均針對一線員工或者剛入職的員工,很少針對中高層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級技能人才進行培訓,同時也缺乏針對關鍵崗位人員的強化培訓。作為企業的管理員工、高級技能人才與對經營管理、生產運行、科研開發、技能操作等業務起到關鍵性作用的崗位人員,個人的繼續教育與發展同樣重要。尤其一些企業的管理人員是直接招聘的,對該企業的文化與發展并不了解,從而很難有效管理所在團隊。
5.缺乏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在以往的培訓工作中,很少掌握受訓者對培訓效果的反饋。大部分員工培訓局限于少數幾次的職業技能培訓,這很難讓員工形成與企業共同發展的理念。企業的發展除了應注重產品投資外,更重要的是加強人才投資。目前員工培訓很少關注員工的可持續性發展,沒有從深層次了解員工情況,幫助其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從而很難使企業人才管理得到質的提升。
三、提升員工培訓效果的有效方法
筆者所在集團公司秉承“培訓是高效投資”、“服務中心、學以致用”和“持續創新、質量至上”的員工培訓理念,并取得良好培訓效果,現將以往工作經驗總結如下:
1.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企業應全面實施“三項培訓工程”,即從三個層面實現員工培訓:一是實施重點人才培訓工程。重點突出核心能力的培養,抓好中高層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級技能人才的培訓。二是實施關鍵崗位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對在經營管理、生產運行、科研開發、技能操作等業務中涉及重要責任、關鍵技術、重點環節等關鍵崗位人員,以提高履行崗位職責和開拓創新能力為主,開展集中強化培訓。三是實施全員素質提高工程。對各類員工,突出綜合素質和崗位能力的提高,重點做好技能操作人員的全流程操作培訓,實現各類員工培訓覆蓋率達到100%。管理人員與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訓是提升團隊凝聚力的關鍵所在,尤其在培訓資源匱乏時期,通過重點人才與關鍵崗位人才的培訓可以有效帶動整個企業的發展。中層管理人員對于企業文化的宣傳與傳播尤為重要。只有使重點人才與關鍵崗位人才被企業同化,才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傳承企業文化。全員素質提高工程主要針對一線員工與新入職員工,他們是企業最基礎的細胞,他們接受培訓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管理者的培訓水平。
2.集中優勢資源。尤其在中小企業中,培訓資源匱乏現象十分顯著。企業應當發揮行業協會的力量,大量開展業內協作。企業應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員工進行集中培訓,然后再將培訓所得接二連三地傳遞給企業其他員工,進而形成規模效應,形成合力。企業還必須集中自身優勢資源,對自身發展情況與資源配置現狀進行重新評估,避免開展低質量的員工培訓。開展員工培訓前應明確培訓目的,針對不同發展階段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
3.建立員工培訓評估與反饋機制。每次員工培訓工作結束之后,應當及時對培訓進行科學、客觀、全面的評價,掌握培訓的實施效果。通過建立培訓反饋機制,實時掌握員工在培訓中是否有收獲,進而總結對提升培訓效果最有利的培訓規模、培訓師資及培訓時間。培訓評估應分別制定前期、中期與后期三種方案,進而對培訓策略及實施情況做到全面了解。
4.幫助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除了建立培訓激勵機制以外,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培訓效果。不同階段、不同崗位的員工需要截然不同的成長平臺,企業必須通過深入溝通掌握員工內心動態以及對未來發展的計劃,并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形式展現出來,才可以幫助員工明確自身在企業中的位置,從而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同發展,對企業的忠誠度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當今企業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才的發展,因此員工培訓對于企業至關重要。本文結合筆者個人工作經驗,在總結以往員工培訓工作不足之處的基礎上提出若干提高培訓效果的方法,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新娥.MOOC時代的企業員工培訓:機遇和挑戰[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2014(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