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6 04:08: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班科學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通過看、聞、嘗,了解水是透明的,是無色無味的。
2、在操作過程中,感知水具有流動的特征。
3、在科學活動中,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兩個玻璃杯(一杯清水、一杯醬油),兩個托盤。
2、幼兒每人三個透明的杯子,一個勺子。
3、漏勺、塑料小籃子、塑料袋、有洞的容器若干,小籮筐若干,小毛巾4條。
4、PPT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感知水是透明的。
(1)師:今天,我要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本文.來源:.教案網)(出示兩個杯子,一杯清水、一杯醬油)。
(2)教師繼續以魔術的形式,將兩顆玻璃珠放入杯中。
提問:變出了什么?
珠子在哪個杯子里呀?它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這個杯子里面是什么啊?
為什么珠子在醬油里面看不清,在水里面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啊?
(3)小結:原來水是沒有顏色,透明的;所以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水中物體的形狀、顏色。
2、了解水。
--無色無味這一特征現在,水寶寶要和我們玩躲貓貓,它啊就在你們跟前都有三個杯子,水寶寶就藏在其中的一個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辦法把水寶寶找出來。
①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②提問:你們用了什么好辦法找到水寶寶的?
水寶寶是什么顏色的?它聞起來,嘗起來是什么味道的?
③教師小結:水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我們也可以說是無色無味的。
④教師驗證實驗結果。
3、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幫水寶寶搬家,感知水的流動性。
師:水寶寶想請我們幫她一個忙,你們愿意嗎?就是幫水寶寶搬個家。
①教師出示搬水工具: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并嘗試用這些材料進行活動。
②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③提問:你用什么東西來幫水寶寶搬家的?
在幫水寶寶搬家時,水寶寶怎么了?
④小結:原來水是會流動的。
延伸活動:
(一)導入(約4分鐘):吸引學生注意,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
師 近來老師對一個地方很感興趣,是哪里呢?請看視頻,注意你所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播放南非旅游風光片,綜合展示南非的地形地貌、野生動物、海邊風光、草原植被、氣候特點、不同人種等,并伴以輕快的非洲音樂,最后定格于好望角)
師 視頻播放的是哪里?
生1 南非。
師 (追問)為什么說是南非?
生1 我看到了南非的國旗,還有好望角,因為好望角在非洲的最南端。
師 很好!而且,南非是非洲最南端的國家。
生2 我看到了南非美麗的海岸風光,不同膚色的人們――他們很熱情奔放;聽到了輕松愉快的音樂,我還想到了南非盛產金剛石。
生3 我看到了很多野生動物,如長頸鹿、斑馬、大象、犀牛、獅子、鴕鳥、角馬等。我想南非肯定很好玩。
生4 我覺得南非的音樂聽起來節奏感很強,這使我想起了他們的舞蹈。
生5 南非藍天碧水,風光旖旎,我想南非的氣候可能比較濕潤。
……
師 (過渡)好!同學們剛才看視頻的時候很仔細,講得也挺好!現在讓我們進一步走進南非。請大家打開書本第88至89頁,仔細閱讀,并結合圖冊第52至53頁,想一想“我知道了……我還想知道……”請注意,認識一個區域,必須明確三點:一是在哪里?(地理位置)二是有什么?(自然資源)三是怎么樣?(環境狀況)(課件演示下畫線部分)
(二)自學(約8分鐘):指導學生讀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生自主看書,教師走近學生,巡視、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本環節主要是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看書,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問題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二是便于了解本節課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我知道了……我還想知道……”的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的起點、重點和目標。
(三)自學反饋(約7分鐘):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
師 好,同學們自學得差不多了,誰來說說“我知道了……我還想知道……”?
(學生講,教師傾聽并板書,板書內容如圖1、圖2所示)
(四)合作學習(約24分鐘):指導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
師 同學們剛才看書很認真,知道了這么多,還提出了這么多問題。那么,誰能回答這些問題呢?[學生有選擇地回答同伴提出的問題,教師鼓勵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有的問題有難度,就在小組討論時合作解決。學生回答時,教師適時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當學生說到地圖時,老師要借助課件適時插入相關地圖(圖略),并引導學生學會看地圖,要求學生做到“把學科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同時又能從地圖上獲取學科知識”。以此強化同伴互助的合作學習意識,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當學生回答完上述問題后,師生一起小結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如圖3。目的是把學生之前的發散思維收回來,在梳理本課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建構學科知識框架。最后,進行課堂檢測,時間約2分鐘,檢測內容如圖4所示。]
二、教學片段分析
(一)關于本課教學環節的揭秘
上述課堂實錄中,環節一是激趣導入,整體感知南非的地理風貌、氣候特征和經濟特色。環節二是學生自學,帶著“我知道了……我還想知道……”的任務看書,不但能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有效地看書,而且有助于教師在接下去的自學反饋階段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興趣點――這是“以學定教”“有效教學”的前提,也是變課堂為學堂的第一步。環節三和環節四是直接決定本課成敗與否和課堂生成多少的關鍵。其中環節三是學生自學情況、最近發展區和興趣點的展示,這是“以學定教”的起點,也是教師確定本課教學起點和重難點的依據。環節四的合作學習是“以學定教”的小班化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最能彰顯小班化的優勢,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展示個性特征和學習成果。這種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是:生問生答;生問小組討論后回答;生問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后回答;課后小組合作查閱相關資料后再回答。上述四個環節的共同點是充分尊重學生,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這與之前大班額的“師問生答”所折射出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主體、課堂氣氛、教學效果等是完全不同的。
生問生答,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挖掘學生的個性特征,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當然,學生提的問題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問題緊扣教學主題,有的問題偏離教學主題;有的問題很有思維含量,有的問題則不然;有的問題學生自己能回答,有的問題需要教師點撥,還有的問題甚至連教師也回答不了――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花大力氣,上課時要有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和一定的教學智慧。當學生討論的問題游離于教學內容時,教師要能及時引導,把學生的思維拉回來;當遇到回答不了的問題時,教師要沉著冷靜,不露聲色地把問題轉移到小組討論或課后探究。當然,也可以實事求是地告訴學生“這個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待老師課后查閱資料后,下節課再回答”。
(二)關于“彩虹之國”的5種答案
上述課例中,學生提出的“我還想知道”問題中的第9個問題“南非為什么會有‘彩虹之國’的美譽?”是書本上沒有涉及的內容(社會圖冊上有提到)。這個問題的提出是課堂教學中的意外。當時,筆者進行了如下教學:
生1 南非鉆石多,礦產資源豐富,所以叫“彩虹之國”。
師 好像有一定道理,有沒有不同意見的?
生2 南非是個多種族的國家,有很多不同膚色的人,我想“彩虹之國”可能因此得名。
師 好像也有道理,還有沒有不同觀點的?
生3 彩虹應該與氣候有關,我想可能南非經常下雨,經常雨后見到彩虹,彩虹多所以叫“彩虹之國”。
師 好像也對,還有沒有其他答案的?
生4 彩虹是七色的,而南非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我想‘彩虹之國’會不會與它的文化多元有關?”
生5 南非野生動物多,各種動物多姿多彩,所以我認為“彩虹之國”可能因此得名。
當時,筆者深深地為學生們的活躍思維所折服,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表揚全班學生:“我們班同學真的很善于聯想,且不管答案是否正確,周老師很欣賞大家積極發散思維的學習態度,希望同學們以后繼續積極多角度思考問題。我想,彩虹一般出現在雨后,可能與當地的氣候有關,而且,南非三面被大洋環抱,雨后現彩虹可能還與光的折射有關,老師也不能確定,咱們課后再上網查資料好嗎?”
(三)關于是否要給出正確答案的爭論
一堂課,學生提了很多“我還想知道”的問題,是否每個問題都要解答呢?對此,眾說不一。比如,關于“彩虹之國”的教學片斷,課后交流時,聽課教師給出了四種不同觀點。
【觀點一】既然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教師就應該給出正確答案,而正確的答案往往只有一個,不可能有多個,教師不應該避而不答。
【觀點二】既然書本中沒有提及,教師自己當時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完全可以把它作為次要問題忽略不計,或者一笑而過。
【觀點三】這個問題不是本課的教學內容,但又是關于南非的,既然學生提問了,還是要回答的。這節課回答不了,可以下節課再回答,但這會影響教師的威信。
【觀點四】本課最大的亮點就是關于“彩虹之國”原因的爭論,答案正確與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可喜的是,我們從學生的各種回答中看到了學生的思維是多么活躍、學生的聯想是多么豐富!我們的小班化教學就是要彰顯學生的個性化思維,激發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
聽了同事們的這些觀點,筆者也苦苦思索了以下幾個問題:
1.小班化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么?
2.小班化教學的獨特優勢是什么?
3.“以學定教”如何真正落到實處?“學”如何真正決定“教”?
4.學生想知道的與教師想教學的(預設與生成)如何和諧統一、相得益彰?
5.如何歸類、篩選學生自學后提出的“我還想知道”的問題?
這是筆者探索小班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以來遇到的新問題和新困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三、課例啟示
(一)教師備課要做到“心中有學生”
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自我追問:學生可能已經具備了哪些學習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某些知識與技能?全班可能有多少學生已經掌握了?掌握到何種程度?還有,哪些知識是可以通過學生自學學會的?哪些知識是需要教師點撥和引導的?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就談不上做到“心中有學生”。
(二)組織教學要以學生想知道的問題為切入點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當學生自學后說“我知道了……我還想知道……”時,這是最真實的學情,是“以學定教”的前提和基礎。筆者以為要注意以下三點:
1.某學生“我知道了”,不一定表示其他學生都知道了。教師要適時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以便通過學生的二次回答幫助其他學生也知道,并同時知道獲取該知識的方法,如看書本第幾頁哪幾個關鍵詞,或者看某個地形圖、氣候圖、礦產資源分布圖等。
2.某學生“我還想知道”的,可能是其他同學已知的。教師可以請已知的學生來回答,實現同伴互助。當然他想知道的問題有可能正是其他同學也想知道的,那么就開展小組討論,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決。此時,正是促進課堂生成的契機,教師要善于捕捉和引導。
3.學生說“我知道了”――這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學生說“我還想知道”――這是他們的學習需求,是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小班化背景下的“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學生想知道的問題切入展開教學。
(3)教學流程要服從學生的學習需求
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如水一樣隨“物”而賦“形”。這里“水”可以理解為教學流程,“物”就是學生的求知需求,“形”就是教學形式和方法。“以學定教”的小班化課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愿望、學習興趣、能力發展去組織教學,隨著學生的需求變化,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才能實現教與學的“同頻共振”。如果教師一廂情愿地只按自己的思路和教材的邏輯設計教學環節,牽著學生的思維跟自己的思路走,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學定教”,也不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小班化課堂教學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彰顯學生的個性特征,為此,教師必須改變以往大班額背景下按照預設環節按部就班走流程的教學模式。
2.培養學生的觀察、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6~97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七的第1~3題。
教具、學具準備
媒體課件,師生共同準備13根小棒。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小朋友們,十月份是我校的體育節,我們學校不僅舉辦了盛大的開幕儀式,還舉行了全校運動會。瞧,(出示儀仗隊圖)伴隨著嘹亮的歌聲,我們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進了運動場。比賽開始了,看運動場上多熱鬧哇(出示主題圖)!跑道上正在進行二年級的60米跑決賽,運動場的中央還進行著跳繩、踢毽和跳遠等比賽項目。在操場四周的看臺上,同學們正在為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加油。為了給運動員解渴,他們還準備了一些飲料,已經喝了一些,比賽快結束時,小明問:“還有多少盒?”
[以學生親身經歷的運動會為切入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例1
1.組織學生討論“還有多少盒?”的問題。
a.小組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b.組織全班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請小組代表向全班學生介紹本組的方法。根據學生的發言,屏幕上逐一顯示各種解決方法。
點數出結果。(逐盒閃爍)
從9接著數。(先9盒一起閃動,再逐一閃動外面4盒。)
從4接著數。(先4盒一起閃動,再逐一閃動箱內9盒。)
推算出結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湊十法”計算出結果。(課件顯示放進箱內1盒的動作。)
[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主動探索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打破了以往“湊十法”的惟一思路,培養學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c.理解“湊十法”。
組織擺小棒。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左邊擺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飲料。
演示口算過程。
教師邊提問邊指導操作:回憶一下,剛才的同學是怎樣移動飲料的?該怎樣移動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飲料拿走一盒,還剩幾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飲料一共是多少盒飲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讓學生人人動手擺一擺,邊實際操作,邊對照算式進行計算,使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和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d.以“你喜歡哪種方法”為題組織學生交流。
教師簡單總結學生想出的幾種方法后問:“在這幾種方法中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讓學生交流。
學生交流后,老師小結:在以后的學習中,你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
2.解決“踢毽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并提出問題:“踢毽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讓學生在畫面中收集數據。
問:踢毽的和跳遠的各有多少人?
c.學生獨立列式,并讓學生講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數。
[在這里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了新課標準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嘗試提出新問題。
a.收集
信息及數據。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運動場上除了踢毽和跳遠之外,還有哪些比賽項目?參加這些項目比賽的各有多少人?
b.小組交流,提出要解決的問題。
教師問:你還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小組討論后發表意見。
c.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從同學們提的問題中選取兩個讓全班學生進行計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說一說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讓學生切實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并體驗成功。]
d.小結。
教師提問:仔細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它們的第一個加數是幾?(引出課題)
計算9加幾的題目有很多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
反饋練習
1.練習十七第1題。
a.先說圖意,再列式。
b.集體評議,訂正,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2.練習十七第3題。
a.“糖塊”圖。
b.“螞蟻抬大青蟲”圖
1.
運用各種感官的感知來初步了解水果。
2.
發展幼兒初步的探索精神。
材料提供:石榴、柿子、橘子若干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出主題:“秋天里有許多好吃的水果,你都吃過那些水果?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水果,讓我們看一看,它們是什么?”
2.
請個別幼兒上前摸口袋,摸出一種水果并說出它的名稱。(要鼓勵每個幼兒都能清楚的說出水果的名稱。)
3.
每組一盆,數一數,共有幾種水果?比一比,那種水果最大,那種最小,并進行排序。
4.
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1)
你最喜歡哪個水果,摸摸看,它是什么樣的?聞一聞,有什么氣味?你吃過嗎?想一想,它的味道是什么樣的?
(2)
你再去摸摸你沒有摸過的水果,看看它和你剛才摸的水果有什么不一樣?
5.
談話:“我們幼兒園里有棵石榴樹,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石榴是怎么樣的?”
(1)
摸一摸,看看它的感覺如何?
(2)
打開石榴,看一看,里面是什么樣子的?(里面是一粒一粒的紅色的石榴子)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2.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
3、愿意與同學交流使用斜面的好處和不足。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簡單機械實驗盒、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課時:2課時
一、導入
談話:要把一大桶油從地面運到汽車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既簡單又省力的方法,是從地面到車廂斜著搭一塊木板,把油桶沿著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塊木板,當把它從低處到高處搭成一個傾斜的平面,并沿著它向上搬運物體時,它就成為一種簡單的機械——斜面。(板書課題:斜坡的科學)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1、討論:一大桶油很重,一個人搬不動;可是沿著斜面,一個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車。這說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2、感受:把一個物體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體驗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3、分析斜面的工作圖,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時所走的距離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時是否有其他物體幫助托住了該物體?
我們小組的猜想是 。
4、設計實驗方案,分小組開展實驗。
①把木塊立在桌上,將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頭支在桌面上,另一頭架在木塊上,使其成為一個斜面。
②每組滾輪用測力計把它提起,觀察用多少力?
③把滾動的圓木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沿斜面向上滾動,速度要慢、勻,觀察用多少力?
④及時記錄好有關數據。
5、分析整理。
6、匯報交流實驗結果。
第二課時
三、把斜面“卷”起來
1、照圖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來會變成什么樣子?
2、討論交流:
(1)分析兩圖中螞蟻爬行的路線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卷起來的斜面由什么優點?
3、畫出幾個不同坡度的斜面,將它們剪下來,卷在鉛筆上,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4、交流本組的發現。
四、斜面的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學生分析。
2、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應用斜面的實例?
板書設計:
4、斜坡的科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132-0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要進行轉變,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從2012年起,赤水市第二小學大力推行“學案導學,小班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對“學案導學,小班合作”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多種思維能力及發展空間觀念,這就決定著這門學科的操作性強、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多,學習過程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課堂上教師的角色應由傳統的“知識講解者、傳遞者、灌輸者”轉變成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轉換,這些為我校嘗試進行“學案導學,小班合作”的探索與實踐提供了前提與保障。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些理論為學案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學案導學,小班合作”是以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為根本目的,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知識、合作探究知識、提煉歸納知識、練習鞏固知識、形成系統知識為主要途徑的。學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教師講什么和怎么講,而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開啟學生智慧,調動學生積極性,發展學生知識和能力。教案重在教,學案重在學;教案以教師為中心,學案以學生為中心;教案強調“給予”,學案強調“拿來”;教案側重“學會”,學案側重“會學”。二者雖密切相連,最終目標一致,但在教育觀念、課堂結構、課堂角色、教學方法等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
一、學案導學,嘗試解決
課前下發“學案”后,學生據此進行自學,當遇到困難時,可在小班內合作探究完成。課上老師可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動手操作、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學案是學生的引路人,學生嘗試性自學思考,從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多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對所學內容是學習時才知道的,學生的學是受到教師教的制約,課堂低效。使用學案導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在充分估計學生認知能力的基礎上,為全體學生提供主動學習機會,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成功欲,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二、質疑歸納,釋疑點撥
通過小班內自主學習,學生首先在新授前對將所學內容有了較初步的了解,在自學中通過比較、合作、探究、歸納、實踐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再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出來,新課學習時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見;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適時加以驗證,師生共同努力得出準確完整的答案。教師在課堂上應適時點撥、引導解決自學時絕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這種學習方式可讓學生在課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教師可真正回到自己“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中,培養了學生傾聽、表達、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并可逐步改變以往教學方式形成的學生學習被動性、依賴性較強的弊端,為終生學習、發展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反饋精講,自我矯正
為了試探學生自學、交流后掌握新知識新內容的情況,此時可進行展示練習,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在練習中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是否還存在問題,揪出這些問題再“精講”。這里的“精講”有很大的突破,多數教師在課堂上“不信任”學生,總想“面面俱到”,認為“多講”總比“少講”好,結果是“泛濫”到學生聽而不聞的地步,課堂效率、時間利用率不僅降低,也無形中造成了學生的厭煩心理。“學案導學,小班合作”讓學生不僅會學,還要會講,學生講明白的老師不再重復。所謂“精”,則是“解”絕大多數學生的“疑”,要把握度。這樣,學生的聽課效果和課堂利用率就提高了,也就實現高效課堂,學生也學得有樂趣。
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具有表示物體個數的含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有序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我們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游戲.你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
活動一:我們的校園
1.在我們的校園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們的校園里有操場,我們的學校里有老師,我們的學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帶有數字的話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嗎?
(我看到了1個老師,我看到了3座樓,我看到了一年級有7個班,有6個年級,有好多小朋友……)
教師:對了!你們說的真好!我們的校園里還有許多的樹、許多的花、許多的教室和老師,我們要在校園里共同生活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難就來找我好嗎?
(點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作用,是課程標準中一個基本的教學理念.由于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對學校的了解還不多,通過學生們互相啟發,引起學生對學校生活的興趣,從而產生對學校生活的喜愛.)
活動二:動物王國的校園
教師:動物王國的動物學校也開學了,小動物們都高興地來到學校,你們想到它們的學校看看嗎?(想)
1.出示主題圖:
2.觀察小動物
(1)你們都看到有哪些小動物來上學了?(小熊、小松(文秘站:)鼠、小兔子)
(2)你們能數一數這些小動物都有幾只嗎?(有6只小熊)
(3)我們一起數一數,看看是6只小熊嗎?(師生共同數)
(4)有幾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們的老師是誰呀?(大象)
(7)有幾位老師呀?(1位)
(點評:由于學生剛剛接觸數學的學習,因此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教師從一開始帶領學生觀察畫面,到由學生獨立觀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老師經常地有意識有目的的指導.)
3.用帶有數量的話說一說
在動物王國的學校里你還看到了什么?能用帶有數量的話說說嗎?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師:對!這是動物學校的三間教室,分別標著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鳥
教師:數一數有幾只小鳥?(9只)
你們是怎么數的?(用手指著數)
哪個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帶著大家數一數?
生3:還有蝴蝶.
教師:蝴蝶可真多呀!有幾只你們知道嗎?(10只)
怎么數就能不丟不落?(可以把數過的標上記號,也可以從左到右數……)
4.觀察靜物
教師:你還看到校園里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數量來表示?
生1:校門口有5個大字.
教師:你們知道寫的是什么嗎?(歡迎新同學)
生2:教師的后面還有8棵松樹.
教師:我們一起數一數.
生3:學校的門前還有花.
教師:一共有幾朵花呢?(7朵)
5.小結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參觀了動物王國的學校,我們參觀的時候是看到什么說什么,你們覺得是不是有點亂呢?
(2)教師:有沒有更好的參觀辦法呢?
(3)教師:如果你是學校的小主人,你會怎樣帶領我們參觀呢?
(從門口開始往里走、從上到下看、從左到右、按照數量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
(4)教師:我們就請你們這些小向導帶領我們進行參觀.
(點評: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對數感的建立、符號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因此在數學課上就要求教師在言談中幫助學生建立對數學的興趣.包括一句話,一個思考……)
活動三:有序觀察
目的: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有序性.
1.由門口開始參觀
門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門口:有1只大象,它是這里的老師
門上:有5個大字(歡迎新同學)
門邊:有7朵花
學校里和學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學校里:有3個教室
天上:飛著9只小鳥、10只蝴蝶
學校后面有8棵松樹
2.從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鳥,10只蝴蝶
中間:8棵松樹、3間房子
地上:跑著小動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頭大象
門的附近:門上有5個字—歡迎新同學,門邊的柵欄旁有7朵花
3.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
左邊開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師、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個字、3間教室、6只小熊、9只小鳥、10只蝴蝶、8棵松樹.
4.按照數量從小到大
1頭大象
2只小兔子
3間教室
4只小松鼠
5個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樹
9只小鳥
10只蝴蝶
5.小結
你們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導,按照一定的順序帶著我們參觀了可愛的校園,我們以后就可以用這些方法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
(點評:觀察的有序性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所必需的,因此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
活動四:找數字
目的:通過游戲使學生找到畫面中的數學.從而體會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我們參觀了動物王國的學校,其實這里頭藏著10個數字,你們找到了嗎?數字就藏
在我們的身邊,你能找到我們的教室或你的身邊藏著的數字嗎?
總評:這節課中教師從學生生活的校園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觀察身邊的物體,身邊的事物,并學會用帶有數字的話表示出來.同時注重使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情景生動有趣,使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突出體現學生學習數學活動的情感態度,關注了學生自身的發展,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實踐.
教學設計點評
這節課中教師從學生生活的校園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觀察身邊的物體,身邊的事物,并學會用帶有數字的話表示出來.同時注重使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情景生動有趣,使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突出體現學生學習數學活動的情感態度,關注了學生自身的發展,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實踐.
探究活動
找數字
活動目的
活動目標:
1、在找找、說說、想想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多種多樣的朋友關系。
2、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體驗與朋友一。起活動的快樂。
活動流程:
一、導入:音樂游戲——找朋友
幼兒跟隨音樂尋找朋友并交換朋友,兩兩入座。
二、找找口袋里的朋友(根據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配對)
提問:這是一個好朋友口袋,口袋里有誰?誰和誰能做朋友
小結:池塘是蝌蚪的家,他們是一對好朋友;小勺和小碗能幫助我們吃飯,他們是一對好朋友;星星和月亮都在夜空中,他們是一對好朋友;原來生活中有的東西經常在一起,就像一對好朋友。
三、找找身邊的好朋友(發現生活中事物之間的關系,愿意大膽表述)
(一)兩個好朋友
導語:有一些圖片要找好朋友,請你幫幫它們的忙,每個明友找一張圖片,看,一看誰能做你的朋友,去找到你的好友,兩個好朋友可以坐在一起。
(二)換個好朋友。
導語:每個人都找到了好朋友真高興,接下來的問題有些難,如果現在請你在這些朋友中換個朋友,你會換誰?為什么?
小結:云朵可以和小鳥做朋友,可以和太陽做朋友(可以和……),原來好朋友可以不止一個。
四、給大樹找朋友(發現一樣事物與多種事物的關系,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導語:現在有一棵大樹很孤單,沒有朋友,誰能和他做朋友呢?
小結:看!大樹有了泥土才能扎根,大樹有了陽光才能生長,大樹有了小花和小草才不會感到孤單,大樹有了小鳥和鳥巢才會覺得自己本領大……大樹的朋友真多啊!
五、延伸
中圖分類號:X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6-0099-01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小學生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差。所以,安全教育不僅要在集體活動中集中進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機進行,應滲透在孩子的一日活動中。結合小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只有學生、教師都樹立起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創新安全管理模式,才能真正確保小學生的安全。要做到學生教育的安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認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樹立學生的安全意識
我們現在所面對的,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學校的安全已成為家長最關注的問題。班主任是學生人身安全的主要負責人,因此,必須對學生的安全負責,用心管理好自己的班級。做好學生安全工作不是捆住學生手腳,不讓學生動就可以的,那樣的話是以犧牲班級集體工作為代價的,所以應該有技巧的推廣安全意識,樹立學生的自救意識,將管理工作貫徹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使得學生人人都能意識到時刻保持安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正確的自護和自救,將不安全的隱患和事故對學生的傷害降到最低。從學校到家,從家到學校,都安排好小小安全員,明確他們的職責,盡好自己的義務,做好督促工作。學生早已習慣謹記老師的教導,遵守紀律、高高興興上學、安安全全回家、快快樂樂成長。就連學生外出安全我都不會忘記嘮叨幾句,真正做到有效的預防和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安危。適當的節日還會組織學生學習一些有關的安全小常識,以便應急。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
安全無小事就是指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警惕,不能放松對小學安全教育的重視。除了給孩子主動創造安全的成長環境,保護好孩子的身心健康外,我們還要培養孩子們自衛、自救的能力。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加強對學生的防災避險教育,當災害來臨時,是可以把損失降到最小程度。可以經常利用班會、隊活動、安全情景模擬等形式來加強安全教育和開展危害預防工作。
針對中小學學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識不強、知識欠缺,生活中交通安全自我保護能力弱的實際,學校可以通過情景模擬來組織學生親身感受和參與“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的交通規則,在不同場景下應該怎么安全過馬路。讓學生體驗模擬道路交通標志標線、信號指示燈,切身感受道路上人車行、走規則,使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得到全方位提高,起到了顯著的訓練教育效果。另外可組織專題系列講座“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和“護衛天使行動”等,發揮“情景模擬教育”的作用,繼續在轄區中小學來回巡講,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水平。同時可以組織不同形式的主題班會,號召學生展開討論,怎樣更好的防水、放電、防盜、防病、防震防煤氣中毒等。必要時還要配合學校開展實戰演練和逃生演練,使學生親身感受危險就在身邊,遇到危險時應該怎樣及時反應,正確處理,從而達到深刻、深化教育的目的。
三、加強安全檢查,及時整改
加強安全檢查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礎,學校可召開安全工作專題會。要求各班級及有關人員嚴格落實各級會議精神和學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進一步加強午休管理和請假規定,要例會講安全、升旗講安全、班會講安全,安全教育課學安全。加強安全排查,做好人員管理,值班領導查課堂、查教師,老師查學生,做好管制刀具清查,加強教育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做好預防。進行校舍、教學設施安全排查,防患于未然。要規范管理程序,做好檔案建設。
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還應該采用多種豐富多樣的形式,以高效、扎實的效果呈現出來。為此,教師可以每天進行點名制度,如果出現缺課現象,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尋找其去向,積極和家長取得聯系,做到學生沒在心里有數,去向明了,及時核對出勤及缺勤學生的名單,培養好的上課習慣。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總會聽說有學生在玩滑板時摔斷了腿;爬樹從樹上摔下來,摔斷了胳膊;在學校樓道上快跑與同學相撞,碰破了額頭等安全事故。其中不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這些事情發生在學生的身邊,很具有教育意義。學生能很清楚地看到受到傷害的同學痛苦的樣子,能清楚認識到受傷害的原因。如果我們善于發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
四、關注生命,尊重學生個性
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現在孩子心理素質差,承受能力小等不良現象。“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中,起著導師的作用”。要做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班主任就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增強這樣的意識:關注生命。 一顆流星、一點流螢,在廣袤的夜空,都是亮麗的風景,都讓我們感受到“這一個”的獨一無二與與眾不同。同樣,每個學生有其不同的個性,應該根據學生的個人性格,發掘其潛能和價值,通過鼓勵、激勵學生的最大潛力,來實現挖掘潛力和發展學生個性的目的。根本任務在于“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個性從依附走向自由。
綜上所述,學校安全依賴于班級。班級安全的安全依賴于教師和學生。只有學生、教師都樹立起安全責任的意識,學校的整體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特別是班主任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安全管理責任,正確實施班級安全管理方法,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網絡,才能真正確保小學生的安全。
參考文獻:
【教材簡析】
《制作我們的小樂器》是四年級上冊聲音單元最后一課,該內容適合運用工程設計思維進行教學。教材分兩部分內容:設計自己的小樂器;設計和制作自己的小樂器。這兩部分內容如果都要展開,一節課的時間是不夠的,于是嘗試著運用STEM的理念與工程設計的思想,通過創設情境把項目要求、自主實踐及交流反思這幾個環節融合在一起,最終希望孩子初步經歷從設計、制作、調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樂器的過程,建構起改變物體的屬性可以使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這一概念,同時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起來。
【學情分析】
對于四年級孩子來說,課內完成“制作我們的小樂器”的任務,實踐部分應該是足夠的。安排學生們在課內充分思考、充分討論,要求必須有一個具體可實施的做小樂器的計劃,鼓勵他們及時完成簡易“設計圖紙”,能完成制作和調試,最終把小樂器改進,讓它演奏出動聽的樂曲。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改變物體的屬性可以使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科學探究目標
1.經歷從設計、制作、調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樂器過程。
2.通過口述、圖示等方法表達自己的設計和想法,能從交流中提取信息改進自己的小樂器。
科學態度目標
養成樂于動腦、動手的習慣,感受到身邊處處是科學。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科學技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利用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可以改變我們聽到的聲音高低,并演奏悅耳的音樂作品。
【教學重難點】
能夠根據自己的設計選擇不同的材料及工具。
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小樂器并畫出草圖。
【教學準備】
彈撥類制作:組裝紙板、皮筋、琴碼
打擊類制作:燒杯(500ml)、水、勺子
吹奏類制作:試管、水
小樂器設計單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啟發談話,直接導入課題。
1.圖片出示幾種常見的小樂器。
你認識它們嗎?這些都是什么小樂器?它們是怎樣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的?
(啟發學生思考:我想做什么原理發聲的小樂器、選擇什么材料實現。)
2.聽一段《歡樂頌》樂曲,今天我們就一起制作我們的小樂器來演奏這首曲子。(出示課題)
二、明確任務,探討評價標準
1.問題:想要完成這個任務,小樂器必須滿足哪些標準?
能發出聲音能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能發出有規律的聲音(在基本準確的音階上)
可先出示三大類小樂器的制作所需材料
問題:怎樣讓橡皮筋/燒杯/試管發出聲音?——皮筋振動/燒杯與水共同振動/空氣柱振動
怎樣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改變皮筋松緊/改變燒杯中的水量/改變空氣柱長度
怎樣確認發聲是否在準確的音階上?——借助調音器(電子屏)
梳理標準:
1.設計圖與小樂器成品相一致
2.能發出接近音階的音高聲音
3.便于使用,能演奏《歡樂頌》
4.制作精美,成本節約
5.分工合作,衛生整潔
出示材料,
(1)6根皮筋、組裝紙板、琴碼均為免費,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購買。
(2)燒杯(500ml)、勺子(金屬勺)、水(1200ml)均為免費,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購買。
(3)試管、水(100ml)均為免費,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購買。
2.明確任務分配(3分鐘)
(1)小組討論確定三大類小樂器的設計制作小組:你想做彈撥類、打擊類、吹奏類這三類中的哪類樂器?小組確定選擇材料:用你選擇的材料和工具,畫一畫設計圖。你打算怎樣讓它演奏出1、2、3、4、5等的音節?畫出示意圖。
(2)分享兩個小組的設計。
問題:你更喜歡哪個小組的設計?為什么?有哪些優點?(找到不足,針對問題,自己思考、與人討論,嘗試解決問題。大膽設計樂器草圖,讓教學的難點在小組的交流、合作、探討和老師的適機點撥中得到解決))
(這些問題設計為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小樂器提供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激發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二)制作與調試小樂器
1.學生制作我的小樂器。
(1)各組根據設計圖,小組內幾個同學分工制作,初步制作小樂器。同時小組內進行交流,邊制作邊調試。
(2)制作成的小樂器,能否用它試著演奏《歡樂頌》,看看它能否發出有規律的,高低不同的聲音。
(3)調整和校對小樂器的音準,讓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樂器。
小組內分工合作。制作小樂器時不能大聲喧嘩,不能影響到他人。制作時要注意安全,注意小樂器美觀度。
(學生開始制作,學生進行制作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可以進行教學輔導,同時老師更應該及時的發現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所展現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評價鼓勵,對其他的同學起榜樣示范作用。)
做完后組內自我交流。
2.交流分享:問題:在制作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是如何解決的?完善我們的小樂器。
三、展示:自制小樂器展示會。
根據評價標準,完成小組自評。
請得分較高的小組展示他們的成果,并演奏《歡樂頌》。
四、拓展:小結延伸
1.同學們,我們還可以怎樣改進我們的小樂器?
2.看一看:這些都是其他同學制作的小樂器。利用家中可以得到的材料,做一做其他類型的小樂器吧!課外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其他類型的小樂器。
【板書設計】
8.制作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