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30 22:39: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自主招生面試技巧,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思維是不是活躍,腦子里是不是只裝著官話、空話,這在面試中都能看出來。據報道,未來幾年我國將投入巨資發展 嫦娥計劃,而目前我國還存在很多貧困人口。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五位同學參加討論,發言很踴躍,不過大都是正面的觀點。有位來自重點中學的同學夸夸其談,一二三四列舉了登月工程的幾種好處。講了那么多,歸納起來實際只有一點,很羅嗦。面試的目的就在于敞開來談,重要的是講出自己內心的東西,而不是那些不犯錯誤的、不留任何印象的客套話。
自主招生的面試是對學生能力的全面檢測,想要臨時抱佛腳、突擊應付,那是沒用的。面試老師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而且臨時搭配,學生根本沒辦法臨時準備。作為學生,主要還是要在基礎方面下足功夫,把知識盤活,讓它變成自己的東西,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主要看學生平時的積累
面試主要還是看學生平時的積累。不過,總體來說,還是有幾個指導原則可以把握:
首先,學生平時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談吐、舉止,別人講話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回答問題時,要用簡潔而富有邏輯的語言把握事物的本質,把問題回答清楚。所以,在此也提醒各位考生,回答問題一定要簡明扼要。同時,考生面試時,也不要太在意自己回答問題的先后次序,因為先回答發揮的空間更大,后回答也有好處,有充裕的時間準備,語言的邏輯性更強,思考的空間也更大。
第二,我們的自主選拔錄取都是盡量出開放性題目,不出以標準答案為結果的題目。如果某一個題目第一位學生回答完畢后,剩下的同學都發現很難再回答了,那這就不是一個好問題。我們今年還會在試題方面有更多的改進,所以,肯定會給學生比較大的發揮空間。
第三,我們的試題很多都涉及社會熱點問題,還有一些學校里經常碰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都發生在學生的身邊。因此,在高考前夕,學生不能完全兩耳不聞窗外事,讀報,看新聞還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專門去猜交大的面試題,或臨時抱佛腳,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建議考生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去猜題,還是要腳踏實地,按照自己的復習計劃學習,可以多花一些時間看報紙,聽新聞。
不喜歡張狂的學生
作為參加自主招生面試的評委之一,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同學,他們水平參差不齊。這過程中我遇到了三個例子,印象特別深刻。
有位學生成績不錯,一般的問題可以順利地回答出來。面試過程中,評委又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對于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現象,你怎么看?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輕描淡寫地說:只不過是一個事實,兩國各自有表述。對于這樣大是大非的問題,他態度那么馬虎,怎么能讓我們信服?評委們很容易得到這樣的印象:這位同學缺乏愛國精神,至少是缺少對時事的關注。顯然,他在面試中得不到好成績,只能敗走麥城。
還有一位同學,狂妄得不得了,輪到他發言的時候,便大談特談什么書都看過、什么東西都知道。現場的評委都是文學、化學、計算機等各個領域的專家,這么吹噓自己,不怕風大閃了舌頭么?評委要剎他威風是很容易的,問他一個化學方面的專業問題,他即刻目瞪口呆了。后來的結果大家也能想象得出來,他名落孫山。XX 學校不喜歡張狂的學生。學習成績是一回事,待人接物方面過不了關,一樣遭淘汰。后來我也想,假如這位同學真的和XX學校失之交臂(因為還有接下來的高考),那也是他為年少輕狂所付出的代價。
另外有位來自南匯的女生,從資料里可以看到,她的父親早年去世,她和媽媽在一起生活,家里很窮。可是在面試過程中,這位同學樂觀開朗,談吐得體,全然看不出生活的困頓所留下的痕跡。她的陽光表現打動了在場的每位評委,贏得了一致的好評,順利入圍。這個例子可以說明什么呢?哪怕處在一種很壞的處境里,你也可以努力去做,積極地面對一切,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事在人為,后天的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先天的不足,甚至創造奇跡。
看新聞里說,上海有個別中學出現了針對名校自主招生面試的輔導班,這毫無意思,簡直是亂搞。他們不是評委,一時半會兒的訓練怎能奏效呢?面試時的表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綜合素質。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的積累,保證平時成績好,各方面的能力不能偏廢。成績不好當然不行,想靠賭博來渾水摸魚進入大學,那是不可能的。
高校自主招生常規面試問題
1.首先請作自我介紹(一分鐘或一句話)。
2.你的綜合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3.請談一下你的特長或興趣愛好。
4.舉例說明你的潛力。
5.你列舉你獲得過的獎項。(或:你為什么沒有得過獎?)
6.請談談你對高考制度的看法,對自主招生政策的看法。
7.為什么選擇報考我校?如果被錄取了你會怎樣?如果沒被錄取呢?
在校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類群體,數量龐大、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如何引導這類群體的就業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本文開展了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傾向方面的調查研究,通過聚焦于宿州學院在校大學生就業傾向調查進行分析,了解在校大學生面臨選擇就業時的各種影響因素和原因分析,并根據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能夠在高校引導在校大學生畢業問題能夠起到一定的參照作用。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文以宿州學院200名在校大學生為本次調查對象,200名大學生中涵蓋了管理工程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的44個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6份問卷,有效問卷194份。其中在有效問卷中女性118份,占60.8%。男性占76份,占39.2%。其中農村占85.7%,由此可見其在整個在校大學生中依舊是占相當大的比例。
(二)調查內容
本文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關于就業意向方面的問題,第三部分為解決建議類問題:對學校的建議和意見。內容涉及對就業情景的認識、就業意向、就業動機、薪資期望、擇業標準等因素。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就業前景預期
選擇“比較樂觀,有信心”的占到了42.86%,選擇“感到迷茫,沒有信心”的占到了29.94%。兩項合計72.8%。這表明在校大學生對于就業前景的分歧很明顯。幾乎一半的在校大學生認為就業前景很好,無需過多擔心。而相反的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大學生卻認為前途比較迷茫,畢業后想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比較困難。而選擇“心灰意冷,毫無信心”的占1%,說明在校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認識并無很明顯極端傾向。
(二)就業形勢判斷
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選擇“形勢嚴峻,就業很困難”占44.87%,而選擇“形勢比較嚴峻,就業比較困難”占47.44%。以上兩項合計為92.31%。這說明幾乎所有在校大學生都意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而感到“形勢較好,壓力不大”僅僅占5.66%。認為“形勢很好,沒有壓力”的僅僅占2.03%,以上調查得來的數據充分顯示當前在校大學生充分意識就業競爭的壓力。
(三)期望薪資水平
調查顯示:期望薪資在2000元以上的在校大學生占到了66.1%。這表明一半以上的在校大學生首份工作薪水都希望在2000元以上,而這一情況與當前勞動力市場實際薪酬有所偏差。從而側面反映出在校大學生對于畢業的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要求過高,沒能正確認識到當前整個就業市場的薪酬水平。
(四)職業選擇傾向
調查顯示,選擇“直接就業”的在校大學生占到了57.3%。而選擇“繼續深造”如考研等的在校大學生占到了23.4%,而且這個比例每年都在高速增長,說明在校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出于避免就業壓力或者深造的原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考研、考公務員等避開就業高峰。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先工作,后深造”的比例在呈緩慢上升狀態,這代表著在校大學生就業意向開始呈現轉變。不再一味著逃避就業高峰,有部分大學生開始認為找到一份工作再說,慢慢從工作中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五)就業地點分析
選擇“沿海發達城市”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兩項合計125人,占總人數的64.3%。也就是說超過一大半的大學生在畢業后都會前往北京等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城市。而作出如此選擇的大部分原因在于平均工資相對于其他地區稍高點,各項公共設施相比較為健全一些。而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內地省會城市”的人數占到了總人數的26.4%,而且近年來這個比重在不斷上升。這說明大學生畢業后期望工作的地區已經不再和以前一樣單純的追求“北上廣”等大城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發現了中等城市如內地省會城市的發展機會。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傾向因素
(一)政府政策引導
政府通過調整經濟發展速度和產業結構,優化高校教育體系,通過采取各種政策擴大就業需求,控制畢業生的整體流向。而每年政府的政策都引導著準畢業生的就業意向如考研、就業傾向地區、公務員錄用比例等等。而除了少數可以自主招生的學校外,大部分學校依然還是依靠政府的政策進行招生工作,而每年大批量學生進入校園也是政府政策在起作用。所以,政府在對在校大學生畢業去向方面調控的問題對于當前就業形勢以及在校大學生就業傾向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教育指導
目前在高校就業指導中存在就業指導人員專業知識不夠和能力達不到社會和學生的需求,同個別的畢業生的溝通和指導不到位。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還沒有清醒的意識到自己即將要走入職場,首先在思想上還沒有得到轉變。這就很可能導致當在校大學生畢業后,突然失去了方向,完全不知道自己將來的去向。處于一種茫然狀態,同時也不明確自己究竟適合從事哪種行業的哪種崗位。
(三)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當前,隨著政府關于就業的政策日益完善,就業市場也越來越公平化,但“憑關系”、“走后門”等不公平競爭現象依舊存在。甚至存在一些企業早已內定人選,去參加招聘只是為了給企業宣傳形象的現象依然存在,因而使得很多符合條件的人選被牽強的理由告知不予應聘。這種市場規范依舊不規范的現象必然會導致部分大學生選擇心儀企業方向的困惑與失望。在就業市場,特別是各種網絡招聘渠道也存在少數企業總是提供虛假信息如企業簡介、異常待遇、吸引人的就業渠道等,導致大學生在應聘時難以分清,被傳銷、拐騙等事常有發生。
(四)在校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影響
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多數都把剛開始用人單位能夠提供的薪資作為是否在這家用人單位服務的主要參考依據。這種想法使得與很多很好很優秀的用人單位失之交臂。不單是用人單位的損失,更是準畢業生的自身發展的損失。這種差距不僅在于學校對于在校大學生的職業引導不夠,更在于大學生自身思想轉變的問題。
在校大學生從以前只認準京、津、滬到現在有意向去往這些地區的大學生比例明顯下降。沿海和內陸省會城市比例在上升,這也說明了我們政府的調控政策在引導在校大學校就業地區選擇方面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還是力度不夠,西部邊遠地區急需人才。這還需要在校大學生轉變心態和政府出具更大力度的優惠政策。
四、對策與建議
(一)重視在校大學生就業,做好就業宣傳工作
政府應該更加重視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工作,而不是在大學生畢業后,不管不顧。應跟蹤聯系,督促高校為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政府及時倡導在高校內部設立專門的就業宣傳欄,張貼經高校審核通過的各企業招聘信息,跟蹤高校就業網站的就業信息。
(二)提高高校就業指導內容實用性,鼓勵學生創業
高校提供就就業政策,形勢分析、能夠為在校大學生設立職業生涯指導、求職,面試技巧培訓等實用課程。而且很多高校設立了如“創業園”的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在豐富在校大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也為今后大學生創業奠定了一定的實踐基礎。與此同時,如高校能夠設立專門的創業方面的培訓課程,講解創業需要具備哪些內外部因素,這也讓大學生能夠清醒的認識自己是不是適合走創業這一發展道路。如適合,通過培訓,能夠培訓能夠增強大學生的關于創業方面的專業知識。
(三)健全勞動力市場準入制度
當前勞動力市場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各種形式的就業市場開始占據主流地位。相關政府機構應當確保企業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保障勞動者的利益和個人信息。健全勞動力市場準入制度,確保勞動力市場嚴格遵循國家勞動法的法規制度。在校大學生在就業傾向選擇方面有正確的數據來源,從而做出適合自己的就業傾向。
(四)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當前就業形勢有很多種,就業的地區、就業的職業的選擇、就業企業形勢的多樣化。所以在校大學生不應禁錮自己的思想,在通過四年理論學習后,在學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幫助下,正確的認識自己,了解適合自己的職業、行業、地區等。從而樹立正確的就業傾向。在面對勞動力市場時,能夠迅速的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李煒,岳昌君.200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01).
[2]戴樹根,何佳振,陳廣等.高校畢業生擇業就業心態調查及研究[J].教育,2005(02).
[3]岳昌君,鞏建閩,黃潞.高校畢業生就業特點及其變化趨勢[J].教育發展研究,2008(07).
[4]陳鈞浩.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5).
[5]陳松.畢業生擇業意識及其就業指導[J].渝州大學學報.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