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18:57:4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測量實訓小組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引入測量監理機制的基本思路是把一個教學班分兩組,兩組為對等小組。一組是監理組,另一組是被監理組。綜合實訓時,一組做測量實訓項目,另一組做測量監理實訓。學生在完成實訓任務的同時,掌握測量監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實現了課程與專業的結合。具體做法如下:
1.創新實訓項目
增加了測量監理項目,監理組學生要根據測量實訓項目編制測量監理方案,編制測量實施過程中質量控制、進度控制、安全管理方案。把工程監理專業的相關知識在測量實訓中進行有機地結合。測量組學生在實訓結束后上交測量實訓報告,監理組學生在實訓結束后不僅上交監理總結而且還要上交監理日志。
2.監管實訓過程
引入監理機制后在實訓過程中,測量小組的每一項工作均處于監理之中,從儀器的對中、整平、瞄準、讀數、記錄到內業計算均采用旁站監理,對于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點位放樣這些實訓項目實行聯合測量。聯合測量結果實行會簽認可制,另外對控制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還要進行復測和檢核。
3.師生共同指導
引入監理機制后,一是增加監理專業教研室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在實訓中重點指導監理的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二是測量專業教師指導測量監理的內容、方法和注意事項,尤其是對聯合測量進行重點指導。三是監理組在監理的同時,對測量組進行規范性的指導和監督。監理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最后由指導教師解決。
4.師生共同考核評定實訓成績
引入監理機制后,測量小組的成績由監理小組和指導教師共同評定(監理小組根據監理日志對測量小組每位成員評定占50%,指導教師占50%);監理小組成績由測量小組和指導教師共同評定(測量小組根據監理員的服務態度、業務水平進行評定占30%,指導教師根據監理日志及被監理小組實訓成果進行評定占70%)。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工程監理專業綜合實訓引入監理機制的實踐從2011級學生開始實行。近三年實訓實踐證明,效果明顯,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實訓指導教師實訓管理工作效率提高
監理組的學生在整個實訓過程的管理占主導地位,從旁站監理到聯合測量,監理組的學生要對測量組的學生進行指導和管理,這既鍛煉了學生又解放了教師,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業務上的指導。
2.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得到提高
監理組的學生為了能夠很好地指導監督測量組的學生,自己必須把實訓內容有全面的了解,不僅要學會教材中的內容,而且還要把實訓中涉及到的監理知識復習鞏固。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好測量監理工作。通過這種實訓形式,學生出勤率達到97.8%,學習該課程的興趣更加濃厚,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學院組織的測量技能大賽該專業參賽率達到了93.4%,超過了其它專業3.9個百分點。該專業學生代表學校參加“中海達杯”第三屆河南省大學生測繪技能大賽,取得了導線測量一等獎、數字測圖二等獎、水準測量三等獎的好成績。
3.學生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測量工作及測量監理工作是集體性工作,組員之間團結協作、密切配合,是確保實訓任務順利完成的關鍵。監理組的學生為了能夠很好地對測量組的學生進行監理,他們必須有科學嚴謹、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學生在監理的同時要學會本組學生之間的配合,還要學會與測量組學生的配合與溝通。質量第一的觀念、規范的記錄計算、團隊協作意識、職業素養都得到了提高。學生養成適應集體生活、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4.指導教師業務專業能力和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測量的教師大多是不懂監理工作的,為了能夠很好地指導學生,指導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深入工地進行實踐。在學校組織的學生評教工作中,監理專業學生對測量老師的授課情況給予高度評價,優秀率達到96.7%。與此同時測量教學教師積極參加學生各種比賽的指導輔導,在2014年河南省大學生測量技能大賽中指導教師全部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5.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認可度提高2013、2014年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工程監理專業畢業生共307人,學生就業率達到94.5%。從事測量監理工作的學生占15.7%,從事測量工作的32.4%。工程監理專業畢業生因動手能力強,不怕吃苦,有團隊精神,所學知識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吸引了眾多用人單位。
自主學習是個人終身發展的需要。職業學校的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采用一體化教學,注重開發自主學習能力。現以“串聯型直流穩壓電源電路的制作、安裝與調試”任務為例,將整個授課過程各環節的教學內容和情景簡單記錄下來。本次課程均在電子實訓室上課,內容是電子產品中一個實用電源電路的制作、安裝與調試,要求根據給出的電路原理圖和PCB板圖制作電路板,識別、檢測元件,安裝電路并測量調試,所需學時共16節。
一、提出任務(40分鐘,1學時)
教師下發任務書,給20分鐘時間讓學生瀏覽,任務書包含電路原理圖、印刷電路板圖、課堂教學流程、知識要點及評價表,知識點用提問的方式引出并適當留空。教師首先說明該電路的實際用途,讓學生清楚它“有什么用”;然后介紹該電路的主要技術要求,知道它“怎樣用”。當學生明白它“有用”了,就能激發學習興趣,愿意自主去學習。
二、學生自學(120分鐘,3學時)
任務書提出的知識點較多,分別有電阻、電容、二極管、三極管和變壓器等元件的識別與檢測,印刷電路板的制作,電路板的安裝,穩壓電路的調試與測量等。這些知識點中,電阻、電容、二極管和三極管的識別檢測是已學過的知識;有的則是新知識,如變壓器的識別檢測、印刷電路板的制作和穩壓電路的調試與測量等。此環節活動有四個。第一,學生自覺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查閱教材或上網搜索獲取知識點。第二,學生可根據掌握知識的情況,自己確定應查找什么知識。也就是要清楚自己應“做什么”“怎么做”,真正做到自主學習。第三,學生可當場在操作實踐驗證,邊看邊學邊做,加深理解和記憶,并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記錄在課堂練習本上。第四,在這段時間,教師要始終在學生中巡回、指導、檢查,督促指導學生自學,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遇到學生出現的小問題,教師可給予適當的指導或提示,保證所有的學生都在自學,并能獲取到全部或大部分的知識點。
【場景描述】電子實訓室靠黑板部分放置課桌椅,學生5人一組將課桌椅排成一個個方塊,每一組有一臺電腦。實訓室的另一邊是實訓臺,臺上有電子實驗實訓所需全套儀器儀表,實訓室一角用玻璃柜臺圍出一塊小空地,這是實訓室管理員放置、分發材料的地方。全體學生很快進入到專心的自學狀態,有的坐在課桌椅上看教材,有的上網搜索,間或在教材上作記錄,在課堂記錄本上抄寫;還有的學生坐到了實訓臺前,拿起儀器儀表比劃著,每個人都在緊張地學習。一體化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動權放在了學生身上,教師則成為引導者,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
三、分組討論(80分鐘,2學時)
學生將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集中在小組內討論,為本組確定知識點和完成任務方案及方法。全體學生分為5組,每組6人,每組選1名學生擔任組長,組長負責組織本組的討論。各組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對各個知識點充分討論,對有不同意見的,可提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據,最終得出結論,并將結論概括寫在大白紙上。小組討論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參與,使每個學生都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提出理論依據。組長和組員要互相幫助,使全組學生都弄懂弄清楚各個知識點。每位學生都必須在自學的基礎上參與討論,對已明白的知識點要能提出理由依據,而沒弄懂的地方則應大膽提出,敢于提問,所有學生共同思考,幫助解決問題。
【場景描述】在分組討論的環節中,整個討論場景激烈而緊張。各小組成員自動聚攏成一個圈,學生能自主表達自己學到的知識。各學生時而聆聽,時而發表意見,或拿出工具當場演示。教師則在一旁觀察,幫助控制討論進程,維持討論秩序,對討論陷入僵局的要出面引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通過討論,學生自學獲取的知識點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完善。已明白(知識點)的學生能“引經據典”,儼然一位“小老師”;未明白的則立即有多位“小老師”搶著教。
四、分組展示(80分鐘,2學時)
各組派代表上講臺匯報本組的自學討論結果,張貼任務實施方案,識別、檢測元件還可以用儀器、儀表邊說邊演示。展示要求文明禮貌(問好行禮)、聲音宏亮(要讓全體學生都能聽見)、儀態大方、語言簡明扼要。展示時,本小組成員仔細聽,對不能正確表達或有歧義的,可舉手并在獲得展示成員及老師同意后說明自己的觀點及理由。其他小組成員邊聽邊想,看是否與自己小組討論的結果相符;若有不同的地方,先做記錄,等到本小組展示時再指出,并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五、任務實施(240分鐘,6學時)
依據總結得出的實施任務方案,學生各自動手完成任務。步驟如下:列出材料單,由各小組組長到實訓室管理員處領取所需材料,并分發到本組員手中;使用打印好的PCB板圖制作印刷電路板,利用課余時間腐蝕電路板,同時識別、檢測元件;清洗電路板,根據PCB板圖插裝、焊接安裝元件,要求按照電路板安裝工藝標準;電路調試測量。
各組組長根據列出的材料清單到材料柜取本組所需的各種元件和材料。很快學生就進入到“工作”狀態,學生不再懵懵懂懂自己在“做什么”,而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怎么干”。學生急于要利用自己的學習成果“生產”產品,遇到問題或困難或自己找資料解決,或與小組成員幫助解決,實在無法解決的最后才請教教師。完成后各小組組長組織收集電路板及任務書,與小組成員總結評價,選出做得最好的電路板。分析理論數據,對比各成員的測量數據并選出最準確的,參與全班總結和評價。教師在實訓室巡回,解答學生提出的一些疑問,注意觀察和指導,避免出現安全事故。
六、總結評價(80分鐘,2學時)
各小組組長展示選出的電路板,將測量數據寫在大白紙上,粘貼展示并分析測量數據。師生共同分析電路,得出理論數據,與各小組測量數據對比,選出完成最好的一組。各同學比對自己制作的電路板和測量數據進行自我評價,完成評價表。
各小組長總結展示制作的電路板及測量數據,對電路測量的理論數據分析則僅有一些模糊的、不確定的想法。通過教師進一步的分析、講解,一些模糊的想法清晰、明白了,不確定的念頭得到證實,學生的表情從疑惑轉變為喜悅。評價是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總結。
基金項目:本文受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5Z32)資助;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基金項目(2014-24)資助。
數字測圖整周實訓是數字測圖課程學習后的集中強化訓練課,主要是為滿足學生畢業后更好地適應測圖員崗位需求。由于實訓課有著實踐性強、綜合性強、訓練內容豐富、教學時間集中等特點,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感到內容多且復雜,難以理清頭緒,導致出現實訓懶散、急于結束實訓的現象,極大地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
結合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中“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將生產項目引入到數字測圖實訓教學中,按照生產流程組織開展實訓,充分激發學生的實訓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協作精神,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和項目管理能力。
項目化實訓的目標
大比例尺數字測圖實訓的任務一般包括技術設計、圖根控制測量、碎部點坐標采集、軟件成圖、技術總結等,為了培養學生能夠高效地完成實訓任務,提高測量技能,針對3周的實訓設計了“1:1000大比例尺測圖”實訓任務,并提出了實訓目標,見表1。
項目化實訓的條件
1.場地分區,彈性教學
本次實訓場地選擇在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340畝的測繪綜合實訓基地,該測區主要為黃土地區,地勢南高北低,最大高差接近40米。測區已有D、E級GPS控制網。測區距學校約2km,交通便利。測區典型地物包括居民地、交通線、排水溝、植被、亭子、電力線、莊稼地、取土場;典型地貌有山頭、洼地、山脊、山谷、沖溝、坎、絕壁、臺地,地形特征明顯,有利于開展大比例尺測圖實訓。
根據以往的實訓經驗,每組學生的綜合能力參差不齊,一方面為了激勵學生的實訓積極性,另一方面為了有效調控實訓效果,依照測區地形對實訓場地進行了分區,設置了彈性任務。將測區劃分為A、B、C、D四個區域,見圖1。其中A、B兩個測區為基本測區,所有實訓組必須在3周時間內完成其測圖任務;C、D區為彈性任務測區,已完成A、B區任務的小組可以繼續完成C、D區測圖任務。
2.儀器分組,資料完善
實訓任務以組為單位完成,每組配備GPS接收機一套、全站儀一套、CASS成圖軟件若干套,可鏈接學院CORS基準站進行RTK作業。為保障實訓的高效組織,實訓指導教師需提前準備以下教學資料:
(1)實訓管理文件:包括實訓任務書、實訓指導書與報告書、教師日志、實習紀律承諾書、交互檢查記錄表等;
(2)成績評定文件:過關考核方案、考核記錄表、成績統計表、評分表等;
(3)行業規范:如《城市測量規范》《衛星定位城市測量規范》《1:500、1:1000、1:2000外業數字測圖技術規程》《1:500_1:1000_1:2000地形圖圖式》等。
3.安全警示,保障教學
數字測圖整周實訓為校外實訓,安全保障尤為重要,特別是人身安全、公共設施安全和儀器安全。為確保各項安全,實訓動員時,首先與每位學生簽訂實訓紀律承諾書;其次,在實訓基地的入口和地形險要處設置了安全警示牌,同時要求學生實訓期間穿戴安全馬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為學生購買短期綜合意外險。
項目化整周實訓教學組織
1.實訓流程
基于項目化組織實訓,嚴格按照項目的生產流程組織實訓,具體流程圖如圖2所示。
2.組織實施
(1)承接測圖任務:這一階段,采用角色扮演法開展教學,實訓指導教師扮演甲方,每組學生扮演乙方。實訓動員時,由甲方(指導教師)向乙方(學生)按組發放實訓任務書、實訓指導書與報告書,并進行解讀;同時,乙方(學生)在學習了實訓任務書后針對疑惑點向甲方(指導教師)提問,并由甲方(指導教師)解答,直到乙方(學生)明確實訓任務,領會實訓要求;最后雙方模擬簽訂測量合同書。
(2)組織準備:這一階段主要完成實訓的分組、指導教師的安排,一般每班安排2―3名雙師素質教師進行實訓指導,然后由教師帶領學生深入測區實地踏勘,了解測區概況、地形特點、控制點分布及保存情況、交通條件及當地民俗等,為實際作業打好基礎。
(3)技術設計:明確了任務,認識了測區之后,就要求學生學習相關行業規范,以組為單位編寫實訓技術設計書,主要從任務概述、測區概況、坐標系及作業基準、控制測量方案、碎部測量方案、質量驗收及成果提交等幾個方面展開。
(4)生產作業:這個階段是實訓的難點,也是實訓組織的重點。實訓的任務和時間安排見表2。為了更好地督促每組學生按時完成各個任務,以保證最終成果資料的完善,在實訓中教師根據每天檢查的結果繪制每組進度橫道圖,并張貼在教室,更加直觀地反映出各組進度的差距,進度橫道圖樣式見圖3。
(5)產品交付:這個階段是最終呈現實訓成果的階段,學生需要提交小組成果和個人成果。小組成果包括技術設計書、技術總結、圖根控制點示意圖、測區地形草圖、交互檢查報告、小組電子文件夾(內含圖根控制點坐標文件、碎部點成果文件、地形圖圖形文件);個人成果主要是實習報告書(含實習日記)。
項目化實訓的評價體系
1.素質評價
素質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出勤情況和綜合表現,占總評成績的20%。出勤情況由指導教師進行每日考勤,并記錄到教師日志上,見圖4;綜合表現由小組內進行互評打分,見圖5。
2.技能評價
技能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采用個人過關考核的形式完成,占總評成績的30%。主要考核三項,分別是:RTK碎部點測量、全站儀碎部點測量、CASS軟件成圖。
3.成果評價
成果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實訓過程,評分依據是小組成果和個人成果,占總評成績的50%。評分表見表3。
(1)基于項目化組織實訓,實訓目標明確,各階段任務具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2)設置了加分的彈性實訓任務,減少了小組成員的缺勤率、遲到率,主動探究學習的現象明顯增多,同時也提高了實訓效率,增進了小組成員間的感情,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
(3)按照項目生產流程組織實訓,既沒有忽視外業實踐,又重視了技術設計和內業資料整理,對培養學生的項目組織管理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采用進度橫道圖監控實訓,有效地激勵了學生的實訓動力,消減了學生實訓后期疲憊放松的現象。
(5)建立了素質評價、技能評價、成果評價的實訓評價體系,從根本上杜絕了學生實訓走形式、耗時間的懶散現象,也真正提升了學生的測量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紹堂、張慧鋒:《利用校園人工湖進行工程測量實踐教學的探索》,《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第126-130頁。
[2]李永川、唐紅梅:《技能競賽法在高職測量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探討》,《地礦測繪》2014年第30卷第3期,第45-47。
[3]何立恒、史玉峰、鄭加柱:《測繪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測繪通報》2010年第8期,第74-77頁。
[4]吳長悅、王健、田貴娥:《基于項目制的全仿真實例工程測量實習模式探討》,《礦山測量》2015年第8期,第112-114頁。
1、工程測量技術課間實訓
工程測量技術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為了更好的消化和理解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安排課間實訓。我校的測量專業教師一直非常關注課間實訓,在設計每門專業課教學時都把課程的核心能力設計為課程的主線,對學生的實訓要求也非常嚴格,每個實訓都需考核。在這個過程中,將每門課程都設計為一項大任務,在大任務的基礎上又分成多個小任務。每次課間實訓都安排具體的任務,每個具體的任務都有明確的技能目標。
下面以《測量學》課程為例,講解課間實訓任務的設立。《測量學》的主要任務是“地形圖測繪”,把“地形圖測繪”作為一個大任務,在這個大任務下又分“測區控制測量”、“碎部測量”兩個二級任務。“測區控制測量”下又設“導線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兩個三級任務;“碎部測量” 下又設“全站儀測繪法”和“GNSS測繪法”兩個三級任務。
《測量學》課程學習后,學生應該能夠獨立完成地形圖測繪這一技能目標,因此將該課程分解成8項課間實訓任務,分別是:等外水準測量、高程控制測量、水平角測量、豎直角測量、導線測量、高程控制測量、測區控制測量、碎部測量。在8項課間實訓任務中進行任務分解,詳細的小任務有水準儀認識、等外水準測量、水準儀的檢驗與校正、四等水準測量內外業、經緯儀認識、測回法觀測三角形內角、豎直角觀測、經緯儀檢驗與校正、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四等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導線測量、高程控制測量、經緯儀測繪地形圖平板儀測繪地形圖。
以上所列的任務模塊均需在課間實訓中完成、掌握。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在理論課程后,課間實訓前將任務布置下去,使每個小組心中有數,知道本次實訓需要完成的任務和實訓注意事項,這樣在任務實施時才不會出現混亂局面。
教師一定要在每項任務完成后及時進行點評,對學生的完成情況做出具體、細致的評價。這個環節很重要,是掌握知識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階段,對做得好的表揚也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實訓后都要上交實訓報告,有的是以小組為單位,有的是以個人為單位,教師要在下次理論教學前拿出幾分鐘的時間對上次實訓的完成情況總結,指出每組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小組的表現給出小組的整體實訓成績,每個整個課間實訓的成績都是期末總成績的一部分。
2、工程測量技術綜合實訓
為了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綜合起來,我們需要進行綜合實訓。綜合實訓要體現綜合性,測繪類專業的骨干課程均以一個綜合實訓為引導,把實訓任務的完成作為目標,模擬測繪生產任務系統的完成本課程的學習。教師在設計上要把握好,將綜合實訓若干個知識點融入到每一個具體任務中,把握和每個技能要領。
綜合實訓是一個完整的實際任務,要制定具體的任務書,根據任務書來布置實訓任務,對于一項模擬測繪生產實訓任務,在實施之前必須先進行技術設計,相關技術設計規定參照行業現行規范標準執行。綜合實訓任務需要在仿真的實訓基地完成,在實習基地方面,我們采取校內實習基地與校外實習基地相結合的方法見表3。
表3測繪類專業主要綜合實訓任務分解表
二、注重過程考核
過程考核是提高技能、增加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力保障。綜合實訓作為一項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其成績根據實習表現和實習后考核單獨給定。測量專業課程的成績一般是:理論成績和課間實習成績各占50%,課間實習成績有每次的課間實習成果給定。為了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了實習考核和儀器考核在成績考核中的地位。在學生完成理論課教學、課間實訓和綜合實訓之后,進行測量技能的考核,對于提高學生的儀器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考核中,強化了學生的記錄和計算能力,為進一步提高了對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為了搞好測量儀器操作考核這項工作,在綜合實訓開始后,我們就把考核標準發到每一位同學手中,使他們把測量實踐技能考核當成了綜合實訓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們能夠更加重視綜合實訓這個環節。考核在工程測量教研組教師布置的場地進行,每名老師負責其中一項,監督每名學生的考核情況,最后幾名老師綜合給出每名參加考核學生的考核成績。同學們對這種男做法很認可,認為這樣的考核很好,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種考核方法促進了學生測量技能的提高。
每年舉行的校企測繪技能大賽,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為學校推廣了本專業,為了競賽的公平性,我們完善了《測繪技能競賽方案》。學生為了在比賽中力求突出,不僅認真訓練而且還主動請教老師,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教學活動開展
教學團隊的教師都結合自己的實際制作了風格各異、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的改進,使大量的視頻圖片資料得到運用,極大地更新了教學內容,使得許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論以直觀可視的形式展現出來,增加了教學內容的生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6-0224-02
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是職業教育的首要目標,實踐教學是學生獲得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最佳途徑,建立正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對高職工科類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工程測量》是一門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并重,以應用為主的專業基礎課,在教學中針對高職學生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歸納工作過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實現了行動領域與學習領域的結合,并幫學生獲取直接工作經驗,以較好地解決職業教育中理論與實踐二元分離的問題。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模擬情境實踐教學法可以很好地克服當前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合理設計、組織、實施、評價不但能啟發師生教學思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實訓與生產實踐之間的“時差”,以達到人才“零距離”上崗的培養目標。
一、當前《工程測量》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訓教學項目不能貼合實際工作需要。由于測量儀器不斷更新所帶來的新測量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已廣泛應用,一些實訓內容過于陳舊且脫離工作過程的實訓項目已面臨迫切的改革需要。如在高職工程測量實訓內容教學中仍有大量的測繪地形圖的內容,由于地形圖測量在在建筑類各專業實際工作中很少涉及,在實訓內容設計時可以刪減這些環節,騰出時間給予更多需要的貼近實際工作的實訓環節。
2.實驗實訓教學方法單一,難以調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傳統的實訓教學方法大都遵循: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輔導,且測量實訓通常按小組方式組織,盡管有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項目任務的主角被這部分學生擔任,其他同學只擔當配角,久而久之使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散失,使實訓效果大打折扣。
3.測量實訓缺乏一定的情境。盡管情境教學模式被認為是非常好的實踐教學方式之一,由于測量實訓一般需在場外實施,一些高校由于缺乏必要的場地和儀器設備使得一些項目的模擬情境實訓較難開展,不能達到理想的實訓效果。
4.測量實訓教學有時忽視了高職學生的特點。由于高職學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經在中職教育中接觸了測量學的理論和基礎實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而一些學生是高中畢業后升入高職學習,并沒接觸過測量的理論和實踐。在設計實訓內容時有時會忽視了這種情況,導致由于學生基礎不同傷害一些同學的積極性。
5.實訓考核難以客觀準確地評定學生的實習成績。通常只通過小組提交的實習報告以及實習中的表現來評價學生的實習成績。更多的突出的是小組為整體的成績,對具體項目中個人承擔的任務以及針對個人的考評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
二、基于工作過程組織《工程測量》實訓教學項目
實訓教學小組通過企業調查走訪、畢業生跟蹤調查、項目實施效果調研等方式,重新設計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實訓環節和教學方法。如表1所示。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提高實訓教學質量
1.結合課程特征采取演示、輔導、啟發的DCE教學。對初次接觸測量儀器的同學,需要教師進行演示教學,如水準儀、光學經緯儀、全站儀、GPS等儀器的認識與使用,教師演示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講解實訓目的等,學生通過“跟師學徒”的學習學會操作;在學習過程中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分組實施,合理搭配實訓小組成員,由已有一定測量基礎的同學擔任輔導同組其他學生的任務,同時實行小組考核的成員連坐制,迫使優生必須輔導差生,教師再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輔導;教師組織小組開展討論,按小組和個人分別寫出實訓總結。這種教學方法適用于一些核心基礎技能學習階段的實訓項目,以課間實驗項目為主,如表1部分實訓項目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結合工作過程采用MPDC項目驅動教學法。MPDC即任務、計劃、實施、檢查,由于測量理論教學中已闡述了解決項目任務的原理和方法,實踐教學時可以根據實踐場地情況合理創設情境教學的任務環境。這種教學方法適用與一些綜合實訓項目的實施,如表1;由教師提出工作任務,由小組學生擬訂計劃、編制工作目標、工作方案;教師審核實施方案并引導學生按計劃實施,學生運用實訓室已有的測量儀器設備完成外業的測量任務和內業的測繪計算工作;最后,采取自檢、互檢和專檢(指教師檢查)的方式實時檢查完成情況。
3.基于工作過程的模擬情景教學法。在近似真實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模擬完成一項完整任務,多適用于比較具體的建筑工程測量的任務。如在一塊假設準備開挖的建設場地周圍布設平面和高程控制,根據工程可能的實際需要和測量規范合理設置待求控制點的位置,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打樁并設置標記(防止開挖后水準點破壞的恢復)、成果整理,要求有誤差平差,在設置后續任務時可用前期測算得的控制點數據為基礎開展建筑物定位和地坪標高測設,將實訓場地情境和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過程科學地融合。
四、建立相對科學的實訓考核評價體系
為滿足實訓教學要求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操作積極性,構建相對科學的實訓評價體系是一項必要條件。以往只通過實習中學生的表現和實習報告來評價成績的方式看似合理實則缺乏操作的具體性。我們設計了多個方面因素綜合評價的考核體系,根據經驗對每個方面賦與一定的評價比重(如表2),并設置各因素的滿分值均為1。如某學生導線測量實習中,各因素表現為實訓
效果和精度0.7、出勤和學習態度0.8、儀器操作情況0.8、團隊協作0.6、計劃方案0.6、實習報告0.7,則該生本項成績為:100×(0.7×0.25+0.8×0.25+0.8×0.2+0.6×0.1+0.6×0.1+0.70.1)=72,按五級評定為“中等”。
通過設置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實訓教學項目,使課程教學與實際工作過程或模擬情境的工作場景相銜接,以達到人才“零距離”上崗的培養目標,切實實施“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意境。根據實訓項目和學生對象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通過構建相對科學的實訓成績評價模式,激發了學生參與熱情和提高其動手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默會地掌握了課程規定的職業技能、提高運用專業知識能力。用人單位也可用考核評價體系正確評價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為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提供一定的依據,同樣學生也可正確認識自身的職業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總之,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訓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提高了我院高職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訓教學的效果,促進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完善和發展,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淘建文.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探索[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3).
[2]崔怡文.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研究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1,(3).
[3]羅通興.用模糊數學評定建筑工程測量實習成績[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
[4]張竹梅.談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情境教學法對高職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J].黑龍江教育,2011,(3).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C-
0157-03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突出技術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力求教學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職業能力,是高等應用型教育的核心和要求。以模具測繪實訓教學為例,為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踐應用,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可將行動導向教學法引入模具測繪實訓,進行相應的改革。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概述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上世紀80年代在德國興起的一種職業教育的新理念和方法,它在德國的職業教育發展中產生了重大影響,而近年來,該方法也在我國高職教育中得到了廣泛嘗試,并逐漸推廣運用。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能力為本位,以行動為導向,強調學習者如何在學習中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該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企業真實的工作過程,建構一種類似于企業實際工作氛圍的學習環境和氣氛,以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包括計劃、實施和檢查等在內的職業工作并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行動導向教學法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工作與學習的統一,其“學習的內容是工作,在工作中實現學習”的理念體現了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的本質特征。
二、基于行動導向法的課程目標和能力培養目標
模具測繪實訓是高職院校中模具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是模具專業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前一個重要的模具結構認知教學環節。模具測繪實訓是在學生學習了機械制圖、公差與技術配合、工程材料等課程之后,以對生產中使用的真實模具的拆裝及主要結構認知為主線,完整測出模具零部件尺寸,畫出零件草圖,然后經過整理,再畫出裝配圖和零件圖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對模具典型結構及零部件裝配有全面的認識。模具測繪不僅是模具專業教學中的一種有效學習手段,更是模具制造崗位必須掌握的一項工作技能。
(一)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包括:認識典型模具結構,了解模具工作原理、模具零部件的功用、零件相互間的裝配形式和配合關系以及模具零件的加工要求;能正確使用模具拆裝常用的工具和輔具,掌握模具拆裝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學會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養產品測繪能力;學會模具零件的視圖表達方法,能熟練使用CAD軟件繪制模具零件圖和裝配圖,培養制圖能力。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專業能力。掌握模具拆裝的步驟和方法,能正確使用常用測量工具,具備產品測繪能力;掌握對測量尺寸進行協調和圓整的原則和方法;熟悉模具行業常用相關標準、資料和手冊,會正確選用并查閱;能正確選定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和配合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他技術要求;具備一定的識讀、繪制模具零件圖和裝配圖的制圖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獨立制訂工作計劃、協調計劃和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能對自己的工作成果進行展示、分析、評價和總結;具有獨立學習能力及利用各種途徑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具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
3.社會能力。具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人際交往和善于溝通的能力;具備良好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有明確的職業理想;具有創新精神。
三、基于行動導向法的學習情境設計
根據模具測繪實訓課程的實踐內容和要求,可構建四個學習情境,見表1。
四、基于行動導向法的教學實施過程
不管在什么領域,所有職業的工作過程的結構大體上是相同的,一般都可以簡要地劃分為確認工作任務、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和結果記錄等這幾個階段。針對模具企業工作過程,將工作內容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相融合,結合模具測繪實訓要求,把整個教學過程劃分為獲取信息、制訂工作計劃、作出決策、實施工作計劃、反饋信息、控制工作質量、評定工作成績等環節,通過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獨立計劃、實施和評估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質。
(一)資訊
在實施的過程中以師生共同解讀“任務背景”、“工作任務書”的方式,使學生明確工作任務和目標,并獲取與完成工作任務有直接關系的信息。
1.基本知識技能回顧。學生對已經學過的制圖、公差、材料等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及鉗工工具使用、檢測量具使用等技能進行回顧。
2.搜集和整理資料、信息。每個小組思考討論該項目的關鍵信息,領會任務要求,利用圖書館、網絡等多種途徑對“模具的分類、模具結構及其組成、模具的基本工作原理等模具原理性知識;模具拆裝工具與使用技巧、模具測量工具與使用技巧等技能性知識;模具拆裝步驟和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項”等知識進行信息查閱、收集、學習理解并研討、記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查找相關專業書籍,幫助學生梳理信息并對學生收集信息過程中出現的難點問題進行重點講解。
通過此環節,學生可以領會到復雜的項目需要進行分解處理,同時通過分工、協作,其自學能力以及信息收集整理、交流協作等能力得到提高。
(二)計劃
小組內每一個學生根據在資訊階段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以報告的形式制訂模具拆裝、測繪工作計劃,初步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教師不對學生的方案進行評價和干涉,只給出啟發性建議和引導,并記錄學生的參與過程和出現的問題。
此環節培養學生綜合提煉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工程知識應用、技術方案寫作等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團隊協作精神。
(三)決策
每個學生在小組內展示各自的計劃,并進行小組討論、分析、交流和比較,然后形成一個統一的模具拆裝和測繪工作計劃,經與教師充分交流后形成小組最終工作方案和步驟。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如誰負責拆裝模具、誰負責測量尺寸、誰負責畫零件草圖并記錄尺寸等。
通過此環節,學生能提升獨立思考問題能力、正確判斷和制訂工程方案的能力。
(四)實施
各小組按照確定的最佳工作步驟和計劃開展工作。根據小組分工,做好模具拆卸、尺寸測量、草圖繪制、模具裝配復原、試模等工作,并單獨繪制模具裝配圖和零件圖CAD圖紙。做好工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記錄和要點記錄,并完成工作總結報告。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控制場面和觀察細節,對各小組所畫結構簡圖進行指導和檢查;對學生的鉗工基本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產等進行指導和評價記錄;對學生測量工具的使用、草圖繪制質量等作評價記錄;對模具裝配質量作評價記錄。
此環節培養學生利用所具有的理論知識和工程技能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形成理論聯系實踐的意識,提高學生結構化地運用知識完成某項具體工作的能力,同時使學生提升知識與技能綜合應用能力,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職業素質。
(五)檢查
1.小組自查。學生對裝配復原的模具進行人工合模驗證,并在成型設備上試模,驗證模具工作是否正常,模具間隙是否調整均勻;檢查圖紙中視圖表達是否正確、尺寸標注是否完整、形位公差是否正確、表面精度是否合理等。
2.教師檢查。教師主要確認學生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并記錄問題情況。
通過此環節,學生在專業知識、職業精神、職業能力上實現了提煉升華,通過參與自己學習成果的展示和評價,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驗到成就感,認識到了自己的智力潛能;同時,老師也能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促進師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優化組織教學。
五、基于行動導向法的考核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促進和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監控教學質量的必要保障。傳統的實訓課程評價體系是從學生平時表現、學生上交實訓作業的完成質量、實訓總結的質量來綜合評定學生成績的。這種成績只能體現學生某方面的學習效果,比如繪圖能力、軟件水平等,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對整個實訓過程中各階段內容的掌握程度,比如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典型沖壓模具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是否掌握模具拆裝方法,是否掌握拆裝工具和測量工具的使用,是否在實訓過程中抄襲和代畫等。針對這些情況,可將考核內容分成五個部分來綜合考核評定學生成績,具體內容見表2。(下轉第163頁)
其中,現場答辯、實操考核環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答辯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回答不完善或錯誤的地方及時補充和講評,這樣有利于學生及時補漏和鞏固課程內容。實操考核主要是對學生掌握模具拆裝步驟、拆裝工具的使用、測量工具的使用等方面進行考核。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和啟發學生對實訓相關內容和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以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
總之,在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幫助者、促進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成為實踐者、探索者和歸納者。教學實踐證明,行動導向教學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實踐過程貼近實際工作過程吸引學生,以實踐結果的成功體驗吸引學生,使學生獲得技能的同時獲得職業發展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不僅是現代教學方法發展的重要趨勢,更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4-0215-03
一、前言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目標確定為:為生產、服務一線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隨著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的清晰和教學改革的深入,人們對職業教育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地集中于教學過程。怎樣把實施課程改革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結合起來?怎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真正學起來讓教師能發展起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8〕8號)指出: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要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
[案例]
實訓場地:動物醫院。
實訓班級:牧醫09-7班(共有46人,其中一人請假,實到45人)。
實訓時間:2011年3月29日。
學習形式:分小組進行,每小組10~12人。
二、《牛結核病變態反應診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善始善終的工作態度。讓學生學會團隊合作以及善待動物。
2.知識目標。按法定的檢疫項目、方法實施檢查。
3.技能目標。掌握牛結核病變態反應診斷的操作方法和結果判定。
(二)重點難點
本次課的重點:牛結核菌素皮內變態反應的操作方法,結果的判定。難點:游標卡尺的使用、皮內注射。
(三)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次課使用現場教學法,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的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實訓分為4個子項目:(1)實訓器械準備。(2)注射部位的確定及術前處理。(3)結核菌素的注射方法。(4)診斷結果觀察與判定。
(四)實訓要求
1.按法定的檢疫項目、方法實施檢查。
2.技能操作過程中注意人身安全,保定好牛;并正確持注射器。
3.來回動物醫院的路途中注意交通安全,過馬路必須走斑馬線。
(五)課前準備
1.實訓場地的準備,實訓安排在奶牛場或動物醫院進行,場地內要有牛的保定設施。
2.實訓動物的準備:準備2~4頭健康黃牛。
3.藥品和器械的準備:牛提純結核菌素一瓶、100ml生理鹽水4瓶、一次性注射器(1ml)12支、注射針頭(7號、16號)、針頭盒4個、游標卡尺4把、鑷子4把、中托盤4個、75%酒精棉球4瓶、剃須刀2把、毛剪2把、粉筆等(按4組準備)。
4.學生學習準備:提前1-2天通知學生做好預習,分發《牛結核病實訓報告》、《牛結核病防治技術規范》等資料。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10~15分鐘)。(1)復習動物檢疫的方法。(2)介紹全球人結核病的流行上升情況及我國肺結核疫情,說明牛結核病檢疫的重要與緊迫,引入本次課。(3)強調注意事項。如刮毛或剪毛時,切忌有外傷;操作練習過程要注意保定好牛等。(4)介紹實訓設計過程,強調重點、難點,分配學生實訓的場地和動物,布置學生分組自行組織按實訓要求去操作練習。
2.學生分小組操作,教師巡視:30分鐘。(1)學生進行實訓準備:①閱讀實訓步驟。②討論實訓需準備的器械、藥品等,列出所需物品清單后到老師處領取。③組長分工,每個環節均有同學負責,中途可進行交換。(2)學生分組操作:確定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剃毛測量注射部位皮皺厚度記錄測量結果消毒注射部位注射0.1毫升結核菌素72小時后觀察注射部位的反應,有熱痛、腫脹等炎性反應,測量皮皺厚度并記錄判定結果。
3.實訓效果的檢查評估(見表1):25分鐘。(1)實訓內容的檢查和評估:內容主要包括:診斷部位的確定、診斷部位的處理、結核菌素的注射方法、游標卡尺的使用、診斷結果的判定。方法:每組派出(或老師指定)2名學生參加操作,本組其他同學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老師對操作過程評定成績。(2)其他項目的檢查和評估穿插于課堂中,主要由學生自己評價和小組間交叉評價。
表1 課堂檢查評價表
4.總結、創新(10~15分鐘)。讓學生總結實訓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找到解決的辦法或進行改進。最后老師做點評和總結,對學生的表現和智慧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三、收獲與反思
(一)課堂成效收獲
1.課堂紀律明顯好轉。表現為大部分學生都能全程參與實訓,課堂上很少有學生離開或做其他不相關的事情,一旦有違紀現象,同學指出,比老師批評更能有效地制止。老師不再需要反反復復地講課堂紀律,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2.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團隊合作精神得到提高。學生分小組學習,評價考核也是以小組為單位,因此學生至始至終都要相互配合;學生在相互配合過程中增進了友誼,學會了合作,集體榮譽感更強。
3.學生的責任心增強了。例如以前上課,實訓場地的勞動衛生是在老師的監督下完成的;現在實訓場地的清潔衛生工作,不需要老師布置,學生就自覺做好了。實訓器械從老師處領取,在實訓結束學生能做到清洗干凈、如數歸還。
4.在老師的引導、鼓勵下創新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不一定要有多大的突破,也不需要有多么重大的發現。比如這次實訓規定只要你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就是創新,找到解決的辦法更好。其中有一個同學發現1ml的注射器抽取液體時常常有氣泡,使注射量不夠準確,另一個同學說了解決的辦法。問題雖小,精神可嘉,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實訓項目操作展示讓學生得到表現自我的機會,學生為了讓自己的表現得到肯定,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組長擔心本小組成員表現不好,督促同學學習,或者自己先對組內成員進行抽查;因擔心其他組比自己組表現好,出現了相互學習;學生的學習形式更加靈活了。
6.老師授課過程更加輕松。原來上課,老師一遍一遍地講,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再一次一次地示范,好多學生還是不知該做什么,怎么做。本次課將實訓過程印成資料發給組長,讓組長帶領本小組同學邊學習邊操作,發現學生很認真聽,實訓過程有了章法,基本都能正確操作。
(二)存在問題探析
1.怎樣制定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要與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相結合,堅持德育為先,重點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同時更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符合行業要求,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維目標進行有機整合。所以需要老師不斷學習,深入實踐。
2.怎樣使學生喜歡并認真參與你的課堂?現用教材為學科體系式,因為缺乏適用于項目教學法的現成教材,所以老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準備、設計教學過程,挖掘更多更好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制定學生感興趣的評價體系來吸引學生的學習,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的難題。
3.學生學習準備不足的問題如何解決?上實訓課時學生常有不帶書本、不帶資料的問題出現,預習就更加少了,目前還沒有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法。本次課采用的使學生帶領學生的辦法,有一定效果,但是只能促使少數學生進行課前學習的準備。
4.課堂怎樣總結?要做到全面有效的總結課堂情況,就需要老師做到仔細觀察,認真記錄點點滴滴。同時總結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從不同的角度看課堂,總結更全面、更精彩。但是課堂總結重在對學生成長的肯定和鼓勵,培養學生的信心。可是很多老師往往在使用鼓勵、表揚的語言時很吝嗇。
5.切合實際的課堂評價讓老師真正成為課堂的引領者,指導課堂的開展,不再需要凡事都參與其中。課堂評價內容的設定要因授課地點、授課內容、授課方式的改變而改變,公開、公平、公正。評價主要由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求評價者說出評價的理由,培養學生的責任能力,同時對學生課堂紀律的改進有很大幫助。但沒辦法做到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M].第二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利用設備,提供幾個車外圓的制作方法,有些是錯誤的,供學生判斷。實施分層教學,對某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作個別指導,讓學生經歷整個車外圓的制作過程,就像在工廠中的工作過程一樣,只是工作的地點不同。這樣可以增強其工作體驗,就把實訓中那些復雜冗長的文字敘述、規定和要求等自然地融入訓練中,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讓他們提前感悟將來工作崗位的氛圍,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益,同時也保證了教學設備處于安全狀態。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車外圓”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根據學生人數分組是有效實施任務驅動法教學的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不同特質的學生能取長補短,搭配合理,相互促進,因此組員的分組原則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能讓學生在“車外圓”的制作過程中獨立思考如何消除產生空行程的因素,弄清拖板刻度與工件直徑大小的關系、工件的安裝與調試、操作規程與要求等,而且能在工作中學會糾正錯誤,排除故障,總結經驗教訓,同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從而能充分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1.確定任務
筆者針對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較強,而且基礎較好的情況,專門設計了任務書(見表1)。
表1 項目任務書
任務名稱 車外圓
任務目的 1.掌握車外圓的方法。
2.能精確控制外圓直徑尺寸范圍。
分組任務 第一組:診斷絲杠與螺母產生空行程的原因;示范與尋找拖板刻度與工件直徑大小的關系;安裝與調試工件,并給第二組做示范。
第二組:思考和檢查第一組的工作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錯誤的地方,指出來予以改正,并自己重新做一次,同時給第三組做示范。
第三組:比較第一組與第二組操作方法的異同,指出其原因及改正方法,自己按正確的方法給這兩組同學做示范,做一個合格的車外圓,同時指導不會做的同學。
教學資源 任務1:怎樣消除絲杠與螺母之間的間隙,因此會產生空行程(即刻度盤轉動,而刀架并未移動)?如果工件直徑減小0.8mm,那么中拖板刻度()時針旋轉()格?
任務2:安裝調試車刀、刀架等工件,調整機床,用千分尺測量原始工件,算出加工余量。
任務3:按步驟和要求完成一個“車外圓”。
任務4:對完成的“車外圓”進行質量分析。
教學資源 車工實訓教材;C6132A機床、刀、鋼卷尺、45號鋼。
教學評價 1.小組自評:各組點評本組任務的成功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2.小組互評:各組的代表,對其他組的成果進行評論,指出別組的優點和值得借鑒的地方。同時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教師把任務書發給學生,引導他們認真閱讀任務書內容后,先確定方案,再組內分工,最后才動手操作實施。
2.實施過程
(1)任務1:怎樣消除絲杠與螺母之間的間隙,因此會產生空行程(即刻度盤轉動,而刀架并未移動)?
使用時必須慢慢地把刻度盤轉到所需要的位置。若不慎多轉過幾格,不能簡單地退回幾格,必須向相反方向退回全部空行程,再轉到所需位置。
如果工件直徑減小0.8mm,那么中拖板刻度()時針旋轉()格?(答案略)
(2)任務2:安裝調試車刀、刀架等工件,選擇車刀,調整機床,用千分尺測量原始工件,算出加工余量。
將工件安裝在卡盤上做旋轉運動,車刀安裝在刀架上,使之接觸工件并作相對縱向進給運動,便可車出外圓。之后調整機床(調整機床主要包括調整主軸轉速和車刀的進給量),用千分尺測量原始工件,得到初始直徑D1,再把D1和所求的D2相減,得到要車去的加工余量d(d=D1―D2)。
(3)任務3:按步驟和要求完成一個“車外圓”,并對過程做分析。車削外圓是車削加工中最基本的操作。成一個“車外圓”的步驟是:開機、對刀、粗刀、測量、精車、停機、檢驗錯誤等。為了完成實訓任務,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很高,個個躍躍欲試,小心翼翼進刀、退刀、試切、測量,不時檢查具設備和工件,做好記錄,分析結果。
具體做法是:首先學生互相做示范,老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作要領。重點內容邊做邊給學生講解,再互相模仿,老師在旁邊指導,特別強調安全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項。其次,在學生中采取如下方法實訓:
①輪流操作法。如在車外圓時,先把學生分成2人一個小組,一個上機床操作,一個同學在旁邊看,并對照自己的操作和別人有什么不同,一段時間后老師做出評價、指導,再換其他同學操作。
②分步實訓法。如在車工件的外圓時,根據實訓內容,把實訓過程分為2~3步,每步一個要求,教師巡回指導。做完一步,教師評價指導后,提高精度要求,再進行第二步訓練,教師檢查后,繼續提高精度要求,再進行第三步訓練。這樣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③個別指導與集體講評法。如在練習外圓加工時,當學生遇到難題可舉手詢問,教師巡回個別指導,然后統一講評,再讓學生練習。
④交換工位、學生自評糾錯法。如在車外圓中,學生個人操作完成后,兩兩交換工位,檢查其精確度要求是否在規定范圍內,如果不在,分析原因并將錯誤糾正過來,鍛煉學生的自查能力。
同學們在整個過程都盡了最大努力來完成任務,培養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教學效益。
(4)任務4:對完成的“車外圓”進行質量分析。①尺寸不正確:原因是車削時粗心大意,看錯尺寸;刻度盤計算錯誤或操作失誤;測量時不仔細,不準確。
②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原因是車刀刃磨角度不對;刀具安裝不正確或刀具磨損,以及切削用量選擇不當;車床各部分間隙過大。
③外徑有錐度:原因是吃刀深度過大,刀具磨損;刀具或拖板松動;用小拖板車削時轉盤下基準線未對準“0”線;兩頂尖車削時床尾“0”線不在軸心線上;精車時加工余量不足。
(5)任務流程圖(教學流程)如下:
第一,精講。主要內容:講解并回憶本節相關的實訓理論要求、依據,以及實訓目的、要達到的目標。
第二,示范。主要內容:給學生做示范,讓學生仔細觀察動作要領;重點內容邊做邊給學生講解;讓學生模仿,并在旁邊指導;安全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項。
第三,訓練。主要內容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動手操作,訓練技能。一是輪流操作法。如在車外圓時,先把學生分成2人一個小組,一個上機床操作,一個同學在旁邊看,并對照自己的操作和別人有什么不同,一段時間后老師做出評價、指導,再換其他同學操作。二是分步實訓法。如在車工件的外圓時,根據實訓內容,把實訓過程分為2~3步,每步一個要求,教師巡回指導。做完一步,教師評價指導后,提高精度要求,再進行第二步訓練,教師檢查后,繼續提高精度要求,再進行第三步訓練。這樣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三是個別指導與集體講評法。如在練習外圓加工時,當學生遇到難題可舉手詢問,教師巡回個別指導,然后統一講評,再讓學生練習。四是換工位、學生自評糾錯法。如在車外圓中,學生個人操作完成后,兩兩交換工位,檢查其精確度要求是否在規定范圍內,如果不在,分析原因并將錯誤糾正過來,鍛煉學生的自查能力。
第四,小結。主要內容:對學生的訓練情況做出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總結本節實訓的要點和關鍵;部署課外訓練。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成就感,互相促進,形成良性循環,求知欲望得到了極大滿足,從中培養了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精神,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車外圓”教學中的教學評價與教學效果分析
1.教學評價
為了鼓勵學生在實訓后形成善于總結的良好習慣,老師要求各組在任務結束后展示操作流程圖、操作心得和操作技巧,各組長互相點評,重點指出自己的成功之處及需要改進的地方。而教師的評價側重在實訓過程,而非結果。為此在實訓過程中引入一種類似“智力競賽”的競賽激勵法,目的是鼓勵大家既互相合作又有競爭,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益。結果證明,這樣的方法完全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學評價見表2。
2.教學效果分析
為了評價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筆者分別在同一年級兩個平行班機電(091)班和機電(092)班的實訓中采用兩種教學法教授同一內容“車外圓”,對教學效果作如下對比分析(見表3和表4)。
實踐證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任務驅動教學中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和落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增多了,學習態度和課堂紀律大大改善了,學習成績明提高。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先把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任務的方式下達到各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展開活動,以問題驅動教學,通過自主探究、互動協作和動手操作等方式,把教師下達的任務逐項完成,在不經意之中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的工作責任心、自信心、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等都得到了提高。
【中國分類號】G40―051
《統計過程及測量》課程的前身是《機械工程基礎一》的實驗部分,該部分為2學時,實驗課時太少,實驗的內容主要是為學生講解一到兩種最簡單的檢測器具的使用,實驗形式主要是以學生單一檢測為主。在這種老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到企業后竟然連最常用的游標卡尺都不會讀數,更別提復雜的檢測器具了。基于此,我們開發了《統計過程及測量》這門課程作為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點之一,從“教、學、做”一體化出發,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經過多年艱苦的探索與實踐,初步形成了本門課程的特色實踐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統計過程及測量課程實踐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1、存在的問題
以往由于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等軟硬件因素的影響,傳統的理論、實習課分開由老師授課,分時段上課的教學安排不僅讓授課老師感到講課難度越來越大,而且更是讓從未接觸過機械類檢測器具的學生如聽天書,本應生動活潑的課堂變成了昏昏入睡的場所:學生聽不懂,沒興趣,教師授課難,沒激情,聽者和講者不能有效互動,使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在沒有開發《統計過程及測量》課程以前,學生所能獲得的此類知識的途徑僅是通過穿插在《機械工程基礎一》的教學過程中的實驗,實踐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解演示法為主,實驗課時很少,大多數學生在做實驗時只能袖手旁觀,此種教學方法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弊端:(1)教學用資源的缺乏制約了實踐課程的發展,以往能供學生做檢測實驗的檢測器具種類僅有最簡單的1-2種。(2)實踐教師理論水平較低,對實踐教學方法的新內容新特色一知半解。(3)以實驗課形式的教學方法陳舊。由于受實驗資源的限制,學生實驗都是大班授課,上實驗課時,學生先坐在實驗室聽老師講解演示各種檢測器具的結構,然后學生參觀,實踐教師再講解檢測過程時很多學生看不見,僅有很少數的學生能有動手機會,有機會動手的學生也是在老師的手把手的教法下完成檢測任務,過后還是不會。
二、改革實踐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教學水平
課程設計組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資源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在統計過程及測量實踐教學中采用了項目化教學為主,以案例法、任務驅動法等為輔的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具有本課程獨有的特色。下面主要闡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項目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采用類似科學研究及實踐的方法,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2]。學習組織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人員確定5人左右,小組成員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每一個任務。教學過程中,在每個任務教學前,教師將任務書發到每個小組,圍繞學生職業行為能力的培養,提出任務目標,學生首先熟悉零件圖,分析精度要求,通過討論選擇計量器具、測量方法、驗收極限,然后制定檢測方案,確定測量部位、測量次數和驗收方法,開始實施檢測,遇到疑難問題隨時告知指導教師,教師一般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答案。每個任務完成后,小組內交叉互檢,核對數據,討論誤差引起的原因、分析過程質量,并對數據進行處理,最后評估總結,資料歸檔。
這種以任務導向的教學模式,完全模擬企業檢測過程,運用分析精度、選擇計量器具、制訂檢測方案、實施檢測、交叉互檢、評估總結等教學實施過程來培養學生職業行為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結合學生通過真實的產品測量工作體驗后對課程教學新要求的信息反饋,再進行職業崗位調研、工作任務分析、課程內容設計、教學資源開發、教學過程設計五個步驟新一輪的循環,體現開放性的要求,使課程內容保持與企業需求的一致性,不斷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三、調整技能實訓環節的內容,突出工學結合的特點
在本課程的教學改革中,實訓內容的調整是另一個重要的特點。以往只是做做實驗,然后學生課后寫寫實驗報告。但這次除了要學生會運用檢測工具外,還要對每個零件進行測量,對測量中出現的誤差進行合理的分析與處理。
按“認知規律由感性到理性,零件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精度要求由普通到精密,控制方法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課程以企業生產中的真實零件為產品檢測和質量分析的載體,選擇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軸、箱體、齒輪等典型零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并由易到難確定各項目任務難度,便于學生掌握。
課程組在課程改革過程中,認真分析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和完成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將內容比較繁雜,實際生產崗位較少應用的內容從知識體系中剔除;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適當增加了統計過程控制方面的內容。把知識內容分為檢測與質量管理、質量分析、尺寸的檢測、形狀和位置誤差的檢測、螺紋的檢測、齒輪的檢測等七個模塊,濃縮了課程知識內容,增加了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關鍵環節的課程內容,并引入中、高級車工、中、高級銑工等職業資格鑒定所需的應知、應會內容。由于實踐性環節的加強,特別是綜合實驗實訓課程的開設,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協同工作能力顯著提高。
教材的編寫突出了模擬企業檢測環境的特點,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講到了整個課程實訓中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又強調了學生在企業中會涉及到的檢測內容。本書編寫的基本思想:(1)構建了行動導向項目化課程體系。(2)市場需要什么樣的能工巧匠,我們就開設什么樣的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課程。以能力培養為導向,設計課程方案,確立課程目標。 (3)企業調研結果表明,職業崗位需要這樣的崗位能力,因此統計過程及測量課程圍繞著職業崗位和職業需求,設計課程體系內容。(4)以項目驅動課程,圍繞項目實施課程。以項目為中心分解教學內容,課程圍繞項目進行。 (5)聘請行業專家參與課程建設,不斷將行業中應用的新信息、新技術、新工藝融入課程建設。
結語:《統計過程及測量》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實訓課,對本門課程進行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將項目化教學應用到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經過近些年的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法在統計過程及測量課程設計中應用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項目式教學中對項目的選擇和把握具有一定的難度,這需要課題組成員不斷的完善。
參考文獻
目前,電工實訓課程中普遍采用“任務驅動”課程開發方法對原有課程進行重新設計,其特點是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在相對真實的工作情景中進行學習,將相關知識分為多項學習性工作任務,將學員應知應會的知識融入到這些任務中。同時,打破傳統的知識體系,任務中牽涉什么知識就重點講解這些知識,和任務無關或關系較小的內容放在知識拓展中,讓學員自學。通過任務的完成可以使學員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然而內容在具體設計過程中,往往因教員或多或少的存在舊的理論教學的理念,教學環節與實施過程中不能很好的體現任務驅動教學的特點,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要求,筆者根據學校近幾年電工實訓課程改革過程研究成果,總結出我校電工實訓課程的組織環節和實施過程中具體教學方法的運用。
一、教學環節設計
教學環節設計是電工實訓課程的實施大綱,是課程實施過程的總體指導,所有任務都要按照這一整體要求來設計,我校電工實訓課程的組織主要有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任務提出。任務提出主要是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務,明確需要制作的電路所具備的功能。對任務制作的基本步驟、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提出要求。
第二環節:任務分析。任務分析環節首先將任務進行分解,即將課程具體任務細分為不同的單元模塊,也就是將一個復雜的大任務分解為幾個不同的簡單的小任務,具體地說就是將一個復雜的整體電路分解為幾個不同功能的模塊。然后根據各個模塊涉及的知識點進行理論學習,最后對整個任務進行整體分析,分析任務最終現象,實現的相關要素以及對可能存在的電路故障進行理論分析及調試方法的學習。
第三環節:任務制作。任務制作環節主要在實驗室進行任務制作與調試,這一部分主要以學員自己動手操作為主。在任務實施過程中,伴隨過程性實訓考核。任務完成后,根據每個任務的具體特點,要求學員利用開放式實驗室完成任務電路的改進或者進行創新性研究,學員以小組為單位,從制訂計劃到功能實現,全部由學員完成,教員只在學員有需要時進行啟發或答疑。
二、教學方法設計
主體環節設計完成,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需根據每一個任務科目的具體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具體設計如下:
任務一:簡單直流電路的連接與測量。這一任務含電工儀器儀表的使用及物理量的測量、簡單電路的組裝及調試兩個實訓科目。這兩個科目重點培養學員儀器儀表的熟練使用以及直流電路基本參數測量方法的掌握。由于學員大多對儀器儀表的使用不熟練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較慢,可主要采用趣味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趣味教學法,就是在課堂上通過教員的引導,能夠調動學員的內在學習動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法,即小組一起進行學習討論。
任務二:復雜電路的組裝與調試,這一任務主要由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疊加原理的驗證及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戴維南定理與諾頓定理的驗證三個驗證性實驗組成。這一部分主要在進一步培養學員儀器儀表的使用、直流電路參數測量的基礎上,培養學員分析復雜電路能力。這一部分,學員有上一任務做鋪墊,有一定的基礎。可主要采用自主學習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相結合形式展開。自主學習式教學。主要是用于實訓課,包括“教員引導、分組實踐、適時集中、共享交流、實訓提高”幾個環節。啟發式教學法是指教員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員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員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員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