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8 04:36: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藝術類專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理工類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特點及學風建設困境
理工類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其專業情況較為特殊,生源背景復雜,他們具有更多的不同于一般專業的大學生的鮮明個性特征。這些特征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是彰顯專業特色的標志,另一方面又直接影響著大學學習和良好學風的形成,學風建設不容樂觀。
(一)重視專業技能,缺乏人文素養
藝術類專業學生一般接觸專業比較早,具有濃厚的專業興趣和專業情結,藝術情結濃厚,專業學習得心應手。相反的,受傳統的“重理輕文”思想的負面影響,藝術教育被視為邊緣學科,具備較高藝術天賦的且文化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更不愿意報考藝術類別的專業,報考學習藝術類專業文化課基礎都比較薄弱。另外,我國高考對藝術類學生的選拔對文化基礎要求也較低,無形之中加劇了藝術類大學生對文化素質課不感興趣、文化知識缺乏等現象,自然而然的文化素養也不高。再者,“為藝術而藝術”的職業觀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產生一定的影響[3]。這樣在學習生活中極易導致兩種極端的現象,一邊是專業課的學習氛圍良好,另一邊則對專業課外的其他課程的學習消極對待,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二)重視自我意識,缺乏集體觀念
藝術類專業學生在人才培養上有別于其他專業,比較注重個人的自我設計與發展,上課方式靈活多樣,以小班為主。這一方面為藝術生進行藝術創造提供了有利條件,容易激發創作激情與靈感,培養了學生獨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這種過于追求自我、崇尚自我的學習方式和環境,也慢慢滋生了學生的一些不良思想行為,比如習慣于獨來獨往、不喜歡集體生活,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集體主義觀念比較淡薄,個人主義意識濃于集體、大局意識,崇尚自我,缺乏團隊合作協同精神。在學習生活中,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非常渴望展現自我,希望自己能夠主宰自己,對于師長的教育引導缺乏耐心,聽不進去;對學校的管理規章制度比較反感,甚至有抵觸心理和叛逆行為,在教育管理上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三)重視個性自由,缺乏組織紀律
藝術類專業學生以具有敏銳的捕捉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濃厚的創新能力見長,個性越強,往往越具有藝術創造能力。長期的藝術專業學習和獨特的行為處事風格,使得這類學生的情感細膩、思想奔放,具有一定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藝術類專業學生注重個人追求,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喜歡張揚個性,熱衷于追求潮流和新事物,常常以時尚的引領者自居,奇特的服飾、造型往往深受他們青睞。同時,由于藝術類專業的授課方式比較多樣,有很多的戶外采風實踐,他們的學習生活相對自由寬松,這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缺乏紀律意識、紀律觀念淡薄、生活學習松弛懶散、對規章制度熟視無睹或逆反等現象。體現在日常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就是染有遲到、曠課、早退等不良習慣,無視校規校紀,紀律意識較為薄弱。
(四)重視功利主義,缺乏吃苦精神
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容易產生個人主義和自私思想。且藝術類專業學習成本要遠高于其他專業,學習藝術類的學生家庭條件普遍較優越,寬綽的生活習慣易滋生功利思想。從社會環境看,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給藝術帶來了急功近利、利益至上的負面效應[4]:一是學校考慮經濟效益,不斷擴大藝術類專業招生,而人才培養卻沒有跟上;二是教師積極投入到各種社會活動中,投入相當一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做兼職、搞創收,學生在無形當中受到了影響;三是學生禁不住誘惑,熱衷于兼職,低年級時便紛紛外出兼職掙錢。藝術類專業的特點,讓藝術類的學生帶有較強的功利主義思想,使他們注重追求個人實惠、名利,愛慕虛榮,不善于吃苦,學習上怕苦、工作上怕累、生活上怕窮,缺乏刻苦鉆研精神,淺嘗輒止。
三、理工類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學風改進對策
隨著理工類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科學把握藝術類學生的個性特征,探索一套適合藝術類學生的教育管理模式[5],因材施教地開展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根據上述藝術類專業學生所具特點及存在的學風問題,學校應把學風建設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來抓,狠抓學風建設,不斷優化育人環境,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堅持德育教育為先,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學校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充分發揮黨課在學生“三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積極開展理論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對學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和宣傳教育,參照國內一些高校做法,在校園網開辟“學風建設專題”欄目,開展輿論宣傳與引導。通過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提升理工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另外,根據藝術類學生的特點,開展符合藝術類學生發展規律的形勢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也是美化、完善藝術類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6]。加強校園文化景觀建設,培養學生的人文、科學和藝術素養,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黨團組織建設和校園文化活動管理,培育與打造特色品牌活動,走精品化路線;規范學術講座、學術報告的組織開展,引導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等科技創新活動,提升學生的學術科研能力。
(二)注重典型示范教育,提升學生集體意識
構建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注重學習產出,做實綜合測評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向先進模范學習;做好文明班級、先進團支部、文明宿舍創建活動及優秀先進個人的評選工作,加大宣傳力度,通過交流會、報告會等方式,總結推廣經驗,樹立典型,營造爭先創優的學習氛圍;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注重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干部,充分發揮優秀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從而開展有效的幫扶引導工作。通過充分發揮優秀干部、優秀黨員的典型示范作用,結合各類形式多樣的集體性校園文化活動,提升他們的全局觀念,進一步強化藝術類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三)嚴肅學校校規校紀,弘揚優良校風學風
緣于人情及各種人為因素而出現的對個別學生違規現象處理的模糊不清,無形中加劇了學生的違紀違規現象,縱容了學生藐視制度約束性。對于這一群體,要加強制度建設,并把制度落到實處。要把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考風建設與道德、誠信教育相結合,貫穿于學風建設的全過程,提高學生自律意識。特別是要加大對違規違紀現象的處理力度,對于考試作弊及無故曠課現象,要簡化處理環節,提高處理速度,從思想源頭上斷絕學生的僥幸念頭,讓規章制度真正發揮約束和規范的作用。
2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室管理過程中的問題
2.1課前培訓不合理
實驗室的主要參與人員就是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因此,他們對實驗室的管理和維護也具有一定規定責任和義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對實驗室設備的責任和義務,現階段,最主要的就是進行課前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醒的作用,在第一次進入實驗室之前進行相應的課前培訓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專業老師進行分析和講解,主要分析使用規則、上下課時間以及管理規范等,但是學生對于這種制度不是很上心,僅僅當做一種形式。
2.2實驗室相關管理人員沒有積極性
在進行實驗室管理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沒有很高的積極性,工作能力也不高,大部分實驗室都會出現這種問題,實驗室管理人員既不是任課教師,也不是行政人員,在學校管理的邊緣,實驗室管理人員不僅自身積極性不高,當做一種閑職來看,還會有大部分老師和學生也不重視實驗室管理人員,長此以往,使得很多實驗室管理人員開始離職,從而造成人員混亂和流失。
3實驗室設備陳舊
由于目前大部門實驗室設施比較老舊,在使用過程中十分容易出現故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進度和質量,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學校資金不足,更新速度比較緩慢;二是,實驗室管理人員水平不高,使得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及時的修復設備,導致不能正確的使用相關設備,從而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設備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速度;三是,大部分院校不是十分重視實驗室管理。
4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是十分完善,導致實驗室管理不規范,現階段,大部分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本上都有相關的管理制度,擁有不少的專業人才,但是在管理實驗室的時候,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管理內容不夠完善以及管理規定比較松散寬泛,沒有明確處罰損壞設備人員的制度和處罰,從而會出現縱容損壞問題,此外,很多管理人員對于這項工作存在偏見,認為工作不重要,因此,不能積極的進行工作。
5創新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室管理的對策
5.1合理進行課前培訓
在課前切實做好培訓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使用實驗室設備時候的素質,增加學生對于實驗設備的重視,主要管理表現在學生使用設備時候的認真態度以及責任意識,可以通過進行一定的課前培訓來培養學生的這種態度和意識,合理的進行課前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傳統的僵化模式,可以使用正確的視頻等方式來介紹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和制度以及使用方法,從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促進學生加強使用器材的責任與意識,還應該充分了解儀器使用記錄,主要有使用人員、使用地點、使用時間等,來對學生使用設備的情況進行了解,從而不斷規范學生的使用方式和行為,不斷提高學生的責任和意識,最大限度的降低學生使用設備過程中出現的磨損。
5.2建設完善的實驗室管理制度
不斷完善實驗室管理機制,實現科學化實驗室管理,提高建設實驗室制度的力度,為創新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驗室管理提供保障和依據,大致可以把實驗室管理制度分為實驗室設備情況、實驗室學生使用設備規范、實驗室人員管理規范以及實驗室日程管理制度四大部分。應該不斷從細節著手,充分考慮管理人員和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到一定的防范作用,還應該創新管理的張貼方式以及公布手段,也應該注意使用語言,最好使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和話語,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5.3建立專業的管理團隊
建立相應的專業管理團隊,不斷提高實驗室管理教學的質量,實際上實驗室教師與管理人員水平和素質直接影響著實驗室管理的效果和質量,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素質的隊伍就變得尤為重要。想要發展這種規劃就需要首先解決實驗室歸屬的問題,在管理之前,需要學校進行嚴格明確實驗室的所屬情況,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人員的地位,不斷激發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第二,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力度。可以定期的把實驗室相關管理人員給予一定的技術管理等專業知識的培訓,積極鼓勵相關人員進行職稱評定和進修,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能水平,第三,提高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監督與考核制度,進行不定期考核,并且把考核結果與管理人員的加薪和升值進行密切聯系,激發工作人員積極工作的態度,從而提高管理的質量。
6建立相應的專業實驗室
建立一定的專業實驗室,達到與時俱進的目的,現階段,很多問題并不是技術和制度問題,而是內部設備老化問題,導致設備功能不齊全,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不能滿足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要求,因此,就需要老師和學生不斷掌握和了解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以及一定的市場需求,從而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及時更新實驗室設備對于學生的發展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學校可以與相關藝術設計企業進行聯合,形成實驗室,學校成為企業培訓的基地,企業為學校提供先進設備,從而不斷把優秀畢業生引入到企業,達到企業與學校共贏的目的。
【Abstract】The art of calligraphy is a kind of essen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Offering the course of calligraphy to normal students of Chinese major not only has strong realistic significance but also can promo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dify their sentiment. Therefore, it is worth advocating offering the course of calligraphy to normal students of Chinese major.
【Key words】the course of calligraphyChinese majornormal students
calligraphy educationsignificance
中圖分類號: J29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欲步入仕途,在書寫方面必須具有相當的能力。“禮、樂、射、御、書、數”中的“書”就是對書寫技能的要求;兩漢選拔官吏的條件之一便有是否懂篆書、擅書寫;自隋唐科舉取士以,“身”、“言”、“書”、“判”一直作為評價士人能力的標準,其中的“書”,即為書寫。大凡統一的封建王朝,對士人的書寫都有統一的標準,如唐朝尚“法”,于書法的點畫、結構、章法等都作了詳細的界定。宋元以降直至清末,是否寫得一手筆法遒勁、結體端莊的楷書,往往成為士子日后是否能平步青云的必要條件。總之,在古代中國,由于書法與士人的前途息息相關,書法成為了他們的必修科目。隨著科舉的廢除與外來文化的沖擊(如以硬筆代替毛筆),中國的書法看起來似乎日暮途窮、風光不再。
而當我們走進信息時代,在電腦的沖擊而下,中國的傳統書法日漸式微,許多人已經習慣了用鍵盤敲字,用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手寫面臨被取代的危機。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學會了如何使用電腦,除了上課與作業,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和鍵盤打交道,因此,現在能寫得一手好字的青少年甚為寥寥。至于現在的大學教育,鼓勵無紙化作業,很多課程采用網上作業的方式,甚至學年論文也采用電子稿。可見,學生越來越遠離手寫方式,他們對文字的辨識度也變得越來越差。長期使用電腦打印作業,容易“剝奪”學生的思考能力。此外,利用電腦寫作文時,文章刪改很容易,這樣就很難養成寫稿工整的習慣,會造成筆試時因試卷字跡潦草而被扣分。
針對上述現狀,筆者認為,書法課程應當被早日提上日程,特別在高校的中文師范類專業,更應當普及書法教育,理由如下:
一、 書法教育的現實意義。
前已提及,現在許多中小學學生越來越不會不會寫字了。難看的點畫、丑陋的結構、臟亂的作文卷面,構成了中小學生書寫的通病,欲除去這一弊病,務必要求未來的人民教師——師范生能熟練掌握書寫技能。
其次,師范生掌握書寫技能,也是對國家文化政策的呼應。2008年6月,漢字書法經國務院批準公布,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并批準,中國書法又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這標志著漢字書寫進入到了“非遺”時代。中國的漢字書寫既是漢字書法獨特價值的體現,更是世界的文化認同。我們沒有理由摒棄漢字書寫這一國粹,反之,我們中文專業的師范生有義務提升漢字書寫的質量。
再次,從整個社會教育的大范圍來考察,當前的寫字教育格局,基本呈現為社會寫字教育與學校書法教育兩大層面。社會寫字教育的缺點在于沒有系統性,并且受眾較少;而目前中小學的書寫技能基本上由美術老師客串,并且形同虛設,這種書寫教育態勢,勢必摧殘中小學學生的書寫教學。事實上,目前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在學科歸屬中無一例外地從屬于語文學科。我國的教育主管部門,曾先后下發過《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中中小學生寫字教育的通知》(1990年)《關于在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2002年)等權威文件,要求中小學重視書法教育。《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更是指出了中小學四個學段的寫字教學目標。從上述重要文件看,中小學的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搞好書寫教育。
一般來說,師范生將來都是要走上講臺的,而中文專業出身的人無疑大多做語文老師。做一個語文老師,又必定是要在黑板上做板書的。經筆者調查,在中小學,板書最多的肯定是語文課程。基于學生普遍喜歡端正、清晰美觀的板書的心理,作為未來語文老師的師范生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書寫能力,我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很難想象,一個字跡很不美觀的老師能教出書寫水平出眾的學生。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意識出現多樣化態勢,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這就要求全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作為培養專業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推進高校的素質教育,真正構建起社會主流價值觀,培養合格人才,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就從這方面對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創新形式進行探析。
一、聯系實際,把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
藝術類專業學生由于所學專業的特殊性,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從事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首先要對他們的鮮明個性特點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只有在把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基礎上,通過樹立全新的促進藝術類專業學生全面發展的管理思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達到既鼓勵他們個性發展,又提高他們綜合素質的育人目的。
經過多年的學生管理實踐,與學生接觸交流,我基本上掌握了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個性特點。這些個性化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觀察能力強。
藝術類專業學生由于長期受專業學習的熏陶,往往表現出觀察力強、富有想象力的特點。在強調藝術創新的過程中,他們追求鮮明的藝術個性特色,講求藝術個性的積累,他們善于以獨特的視角生活,對社會的觀察往往比較細致。但與此同時,藝術思維、感性思維強的特點使藝術專業的學生總是傾向于自然而然地對事物作出審美判斷,而導致對其他的價值判斷不夠敏感。加上缺乏理論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因而,往往不能從整體上看問題,不能從本質上分析問題。
2.敢于競爭。
藝術類專業學生在進行社會藝術實踐的過程中,積累了專業實習經驗,比別的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文化表現形式。因此,他們勇于面對未來的挑戰,能夠主動出擊,為理想事業的成功積極拼搏、競爭。這一特點表現為藝術專業學生的自信心和好勝心極強,總認為自己的作品和表現是最好的。由于缺乏一分為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他們不大容易聽得進不同意見,甚于看不起老師。有時為了追求他們的創造風格和藝術性,而把作品的思想性和社會性拋在腦后,創造出不太健康的藝術作品,產生不良的社會效果。
3.個性突出。
藝術類專業學生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容易從中西方文化藝術中得到啟迪和熏陶。因此,感情就要比普通大學生細膩豐富,活動能力較強。但又由于專業的個體作業性,因此他們大都不愿意自己的行動受到約束,不愿被管教而要求行動自由,要求自我表現。具體在平時就表現為,有些學生感情容易沖動,明知有些事情是校紀校規禁止的,但到時就會頭腦發熱,置校紀校規于不顧屢屢違紀。
4.重專業輕理論。
藝術類專業學生大多數從小就培養自己的藝術愛好和興趣。高考時的專業考試占用了他們的學習空間,這樣勢必影響文化課程的學習。因此,藝術專業學生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進入大學后,藝術專業學生普遍接受專業,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加強專業學習。但是一方面,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政治理論和基礎理論的學習的關系。對政治理論和基礎理論的學習重視不夠。這些直接導致藝術類專業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從而影響今后的職業生涯。藝術類專業學生政治理論和基礎知識不足的嚴重首先反映在人文知識欠缺、文化素養不高、底蘊不足。他們畢業后走進社會創作時,往往難以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廣度和新意。其次,道德觀念模糊,受社會環境影響,不可避免存在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問題;再就是哲學思維缺乏,由于對哲學、政治學人文課題普遍沒有興趣,因而不僅對時事缺乏關心,而且因為缺乏哲學思想教育,影響了邏輯思維、辯證分析、科學判斷等能力。應當指出,一件真正的可以傳世的藝術品誕生是離不開嚴密的哲學思想指導的。藝術作品本身反映了一定的歷史與文化,反映了一種意念。如何將作品適當的表達,體現出深刻的內涵、深遠的意義,達到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這些需要巧妙的思量與把握。而在這種思量與把握的過程中,哲學思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這方面理論學習對成長中的現代藝術專業學生而言十分重要。
5.適應能力不強。
由于學校不很重視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的教育和培育,加上自身習慣性的忽視,自我中心意愿較強,因而使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不強。產生的結果是藝術類學生缺乏健康樂觀的情緒與承受挫折的耐力,進入社會后往往無法調整角色,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正確看待得失,導致無法正常開展工作。
二、教育引導,注重藝術類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1世紀是以創造為特征的時代,也將是揭開眾多科學奧秘的時代。作為新世紀的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管理工作者,就是要針對藝術類專業學生個性特點,不斷抓好教育引導,為社會培育出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
綜合素質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我們要依據《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目標,始終不渝地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十分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放在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首位。
教育的目標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新型人才的“四有”是一個有機整體,而其中的關鍵是道德。由此看來,德育是素質教育的起點,它關系到藝術人才的根本性質,即做什么樣的人的問題。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目標,同時提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我們要在抓好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堅持把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作為引導藝術類學生素質教育的一根主線。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受改革浪潮的沖擊,學生的價值觀處在搖擺狀態。在他們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坐標時,一定要加強對他們的價值取向方面的教育。只有讓藝術類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才可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有效的藝術人才。否則,培養出的人才也只能與社會格格不入。
在這方面,要努力培養藝術類專業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正確認知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前提和基礎。榮辱觀并非是與生俱來的,應著力強化學生的內心體認和道德自覺,使之在認知中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堅定性。努力發揮情感在人的行為中的主要影響作用。在加強榮辱觀教育中,我們要注意到恥感和羞恥之心是人之為人的底線,是人格塑造的基礎。要極力激發和培育現代大學生良好的自尊心,從而使藝術類專業的學生為社會服務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撐。
2.樹立正確的創作觀,把文化素質教育作為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
要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創作與創造的思想性,就要在學生文化素質上下功夫。因為文化素質會制約或促進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藝術表現、藝術審美、藝術創造等能力的培養。大家知道,藝術本身是對美的體現。由于部分學生片面地追求“技法”的學習與提高,熱衷于考級、考證和社會工作,卻忽略了自身人文知識的積累,以致審美能力不足,審美情趣低下,不知道什么是美,也不知道怎樣欣賞美,更談不上去表現美、創造美。因而創作的作品缺乏思想性和靈魂,自身雖處在風華正茂年代,卻不能使人感受到一種意氣風發、生機勃勃的精神面貌。帕斯卡爾說:“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人因為富有精神和思想,才使自己與動物發生了根本性的區別;人也因為各自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的不同而形成了能力和素質的差異。所以說,藝術的精魂在于思想。正因為如此,藝術創作才充滿著思想性的涵意和激揚。倘若每個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堅持做到這一點,那么一定能以卓越的頭腦和高尚的精神賦予作品以活力、韻律與靈魂,并以之提升作品的美學品位與精神價值,發揮作品對人和社會的激勵作用與引領功能。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加強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文學知識、歷史知識、美學基礎知識的教育,對于文藝作品來說,不論其形式多么新穎,都要有思想,有靈魂。藝術作品的社會價值不能沒有人文底蘊,否則就無益于社會進步。一個人的修養程度,決定作品的感染力。
要提高藝術作品的社會價值,就要教育引導學生堅持大眾化的藝術創作之路,大眾化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也是藝術創作的出發點。疏遠大眾的藝術作品,必然被大眾所疏遠,貼近大眾的藝術作品,才能為大眾所接受。當今社會,人民群眾的文化藝術水平和欣賞能力越來越高,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廣,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所以這就要求藝術類專業學生在思想上要有融入大眾的真情實感,在創作形式上要適合大眾。如果高高在上,孤芳自賞,采用艱深晦澀的表現形式,最終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而所創作的作品也被大眾接受,從而失去生命力,沒有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在價值取向的素質教育中要堅持大眾化教育,培養學生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思想意識。只有時刻把握大眾對藝術的切實需求,才能創作出貼近生活、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
3.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把藝術素質教育作為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
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與非藝術專業學生素質教育不同,藝術素質是藝術類專業學生各種素質的核心。藝術素質包括藝術審美、藝術表現、藝術創造。就藝術類專業學生來說,離開了藝術素質就不能稱其為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如何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藝術素質呢?我認為應在堅持正確的藝術觀前提下,通過授課、觀摩、寫生、采風,學習中西方的藝術精品以及藝術鑒賞基礎知識,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藝術素質。樹立正確的藝術觀,主要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一是藝術欣賞能力。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對于創作與創造的水平提升關系極大。這方面能力的大小反映了學生的藝術基礎。一個藝術類專業學生接觸一件藝術作品時,僅停留在直觀的、表象的、膚淺的認識上是不行的。要從歷史、美學、價值上深刻地分析作品的涵義。所以說,藝術類專業學生要掌握一定的藝術欣賞方法,只有這樣,其藝術欣賞才能由情感欣賞上升為理性和綜合性欣賞的高層次欣賞。
二是藝術表現能力。藝術類專業學生藝術素質的重要方面是藝術表現能力。這也是藝術學生的基礎能力。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不能沒有思想性、藝術性。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如何,主要看作品的內在寓意,以及是否給觀眾帶來美好的藝術享受。
三是藝術創造能力。藝術類專業學生學習藝術的目的,是要能獨立地進行藝術創造活動,并能產生出一定的藝術作品。進行藝術素質教育的方法首先是繼承和學習,即繼承人類文明的優秀藝術傳統,學習人類文明的優秀藝術成果。但是,藝術類專業學生不能只偏向繼承與學習,要著眼于藝術創造能力的培養。藝術創造是藝術繁榮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培育藝術創造力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注重社會效益。一個好的作品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價值觀點。
三、創新形式,切實增強素質教育的實效
扎實推進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不僅在素質教育內容、形式、要求上要有新的思想,而且在素質教育方法、組織形式等方面要進行新的探索。要積極探索提高素質教育成效的途徑、載體和方法,在更加科學、全面、有效的素質教育中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更新藝術學習理念。隨著時代條件、社會環境、生源結構的變化,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高等院校藝術類學生首先要更新藝術教育理念,明確藝術專業是人文學科性質,它已不是簡單的技術學科,而是為了豐富人們精神生活而產生的。藝術是人文精神、人文主義的一種體現。它本身是歷史傳承的媒介,不僅是人類文明內在靈魂的表達形式,而且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反映。所以當今的藝術教育已逐漸脫離技術本位及精致所主導的教學模式,而邁入以全方位人文素養為內容的藝術學習。更新藝術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師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把學生當做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藝術專業教師需要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差異,為學生的長期發展做準備,按照學生的成長需要及特點來設計開展活動。
調整專業培養計劃。為了彌補高校藝術專業學生文化素質先天不足的狀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應當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改革課程設置,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聯系,使學生的知識結構趨向完整與合理。在這方面,要樹立“大教育”、“大藝術”的觀念。在按專業大類招生基礎上,設置大類必修課、專業限選課和任意選修課。這樣既能滿足加強基礎通識教育的要求,使學生有較寬的知識面,又使學生的專業教育有了保證。
豐富校園文化活動。針對藝術專業學生有個體作業特點,組織他們參加校園文化活動。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既有助于發揮這些學生的才能,展示個性,又能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增強集體凝聚力。所以說,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為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可以采取以下做法:(1)抓好校園物態環境建設,培植校園人文環境,如廣告牌、橫幅、宣傳欄等氣氛布置;(2)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高品位校園文化活動,如文化體育競賽、作品展覽、作品欣賞評論、藝術節等;(3)發揮黨團組織、學生會及學生社團作用,積極組織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踴躍參加各類活動,如政治思想教育講座、讀書心得交流會等。只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才能進一步調動教工、學生共創人文精神的積極性,進一步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
進行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藝術類專業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強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們認清形勢,正確認識自我,找到自己就業的準確定位。要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首先,針對藝術類專業學生個性心理特點最突出、獨立、自我管理意識強的特點,可以采取學生主動參與的模式,積極引導他們多參加職業訓練。通過精心整理、收集、設計求職中遇到的問題和對策,如現場演練、模擬招聘等,使學生充分體驗求職過程。利用藝術院校的師資優勢,開展各種類型與內容的藝術講座,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加強他們的職業定位。其次,對藝術類專業學生加強就業心理指導。對于求職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心態,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地去適應。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選擇的就業崗位或從事的工作就是十全十美的,符合自己理想的。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調整,終身在一個崗位上工作的可能性是越來越小了。因此,每個藝術學生應該和其他專業學生一樣,調整就業觀和就業期望值,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要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了幫助藝術類專業學生提高素質及投入社會之中進行藝術創造,進行創業,他們在校期間就要在第二課堂或創業園實習。我們要加強與校外企業的產學研聯合,組織學生參與企業產品、廣告的設計,組織好暑期社會實踐團活動,營造奮發向上的創新實踐的教育氛圍,為學生創造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組織和指導學生總結在實習和社會實踐期間的作品創作經驗,并創造機會組織參加作品的展覽評選活動。這種活動既鍛煉了學生,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助其樹立信心,促進專業課的學習,同時又提高了學校聲譽,服務了地方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豐富了自己的創作實踐,積累了就業的經驗。
提供增強素質教育實效的組織保證。要增強素質教育的實效,我認為關鍵在組織工作。一方面要重視高校藝術專業教師文化素養的提升。“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教師自身就對文明與文化、藝術與科學所知甚少,學生藝術素質與人文素質的提升也將會成為一句空話。藝術類專業教學畢竟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師應注重言傳身教,以自身豐厚的文化底蘊并結合提高的藝術造詣,在專業的思想深度、對人生社會未來的認識方面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管理輔導員的綜合素質的提升。高等院校系輔導員從事政治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在與學生溝通交流中不時要滲透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加強自身人文和思想修養,樹立向上的人格精神,這樣才能與學生交朋友,達到增強素質教育的成效,再就是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利用黨團和社團活動開展素質教育。在學生先進分子中評選出素質教育的模范,開展創優爭先活動,從而帶動和促進周圍同學共同努力提高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群.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管理對策[j].北京教育.高教,2007,(5).
[2]楊叔子.現代大學與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3]彭伏期.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生人文教育短缺問題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4,(1).
[4]龐黎明,杜淑梅.素質教育與學生個性[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3).
[5]劉丹,許洪范,李偉.藝術類專業學生思想特點和教育管理對策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127-129.
當前,我國的高校教育正處在大眾化的背景下。“藝考熱”逐年不斷升溫,開辦藝術類專業的院校數量日益增多,而且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呈現蓬勃發展勢頭,但市場對藝術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增長相對緩慢,導致供給遠大于需求。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與其他文、理、工科類專業畢業生既有一定的共性,又因為藝術類專業的特點與行業特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致使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呈現出獨特之處,也相應地給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特點
職業選擇的靈活性與文、理、工科大學畢業生不同,藝術類高校學生往往個性很強,大量的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放棄了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就業協議書,選擇成為自由職業者。他們這段時間在這家公司做策劃,可能很快就會“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做廣告設計,沒有正式的就業單位,有的甚至在校期間就開始自己攬業務做設計。一般而言,大學生所選擇的設計企業大多為私營企業,企業老板也希望根據項目的疏密程度招聘人員,因此,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職業選擇表現出很大的靈活性。
就業區域的相對集中性由于藝術類專業所依賴的經濟、文化環境相對要求較高,所以,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時往往將用人單位所處的地理位置視為其考慮的首要因素,大部分畢業生通常選擇經濟發達地區、文化環境優越地區、沿海地區,或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由于這些地區成為全國各地各類院校畢業生的聚集地,導致藝術類人才供過于求。
用人單位行業的局限性由于藝術類行業的運作特點,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時往往注重專業知識的對口,因此所選擇的用人單位大多為廣告公司、設計公司、裝飾公司等私營企業或者工作室。
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隨意性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大都不愿意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有些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連勞動合同也不簽,對他們而言,只要用人單位給單子做,這段時間接這家用人單位的單子,做完之后再去接別的用人單位的單子,以單子、項目結算報酬,落得個人自由。大部分設計行業的私營企業老板也比較偏好這種合作方式,這恰恰也是用工過程中的隱患所在。
就業后工作流動的頻繁性由于藝術類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隨意性,給畢業生就業后更換工作帶來了便利,他們可以今天在這家公司,一段時間后又換到另一家公司,有的畢業生頻繁更換工作單位。據調研,近三成畢業生畢業3個月后即更換了工作單位,畢業后半年有四成畢業生更換了工作單位,畢業后一年內有三成以上的畢業生更換了兩家以上的工作單位。由于工作單位不固定,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證其收入的穩定性。
創業的優勢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個性更為鮮明,性格更為獨立,習慣于獨立地進行比較和判斷。他們情感熱烈,渴望及時、多樣的思想交流,具有自主創業意識的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所占比例相對較高。通過對幾所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調查發現,有自主創業想法的占65.32%,沒有太多想法的占14.49%,沒有想法的占20.19%。藝術類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門檻相對較低,幾萬元的資金就可以注冊成立一家設計公司或設計工作室,從事廣告、策劃、設計等一系列業務。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數量與就業崗位之間的供需矛盾較為突出大眾化教育的推進使我國高校畢業生逐年遞增。隨著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相繼開設藝術類專業或擴大藝術類專業招生,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呈現跳躍式增長趨勢,而人才市場對藝術類人才的需求增長不及畢業生人數的增長,尤其在經濟發達地區、文化環境優越地區、沿海地區,或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藝術類人才已達到一定的飽和狀態。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個人職業期望與現實狀況不協調藝術類專業是一個高投入的專業,學習成本 遠遠高于其他文、理、工科專業,每年的學費都在萬元以上,大學期間購買繪畫工具、顏料、工具書、配置電腦、攝影器材及日常生活開銷,一個藝術類本科學生4年的投入接近8~10萬元。家長和畢業生都期待著高投入后的高回報,在這種思想影響下,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求職時的就業取向呈現出“高投入期待高回報”的特點,大都趨向于高薪酬、專業對口、高層次的工作。尤其是藝術設計類行業注重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即需要熟練工,缺乏經驗的應屆畢業生的待遇自然不可能很高,而且一些私營企業為了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寧愿招聘外來務工的高中畢業生,通過對設計軟件的“短平快”培訓,也能勝任相應的工作。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文化水平偏低,就業時僅注重專業對口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時大部分希望能夠找到專業對口或者與專業有關的工作,若找不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由于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文化課基礎普遍不夠扎實,重新學習新技能轉行的難度相對較大,并且很多學生從小就學習藝術,所以,相當部分畢業生寧可選擇自由職業也不隨意選擇轉行。
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就業意識和觀念形成集中在畢業階段許多低年級的藝術類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對自己缺乏一個中期職業生涯規劃,于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等到四年級即將畢業的時候才眉毛胡子一把抓,由于缺乏合理定位,因此在雙向選擇的就業市場中很容易迷失方向。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思考
引導畢業生更新就業觀念藝術類專業的高投入是一個顯著特點,畢業生期待就業后高回報也無可厚非,但如果一心追求高薪酬、專業對口、高層次的工作,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擇業挫折。事實上,對藝術類高校畢業生而言,要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問題是一些學生的擇業期望沒有考慮社會需求和現實情況。因此,畢業生只有轉變就業觀念和思維方式,才能適應社會。
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目前,就業指導教師都是來自于各院校的畢業班輔導員,一對多的局面難以滿足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個性化的指導需求。“雙師型”師資隊伍是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保證,要求技術與藝術結合、行業專家與教師結合、管理者與學者結合。“雙師型”教師能及時地將設計行業的標準和最新動態傳遞給畢業生,對畢業生的就業也能產生較好的影響。
把握市場需求,做好人才測評高校應根據就業市場的特點和規律,以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重要指標,參考二次就業和影響就業的各因素權重的大小,構建人才需求與評價模型。并應隨著市場需求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積極開拓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專業。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立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大部分藝術類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是針對畢業班學生進行的,教學內容往往是就業材料的制作、信息的收集與處理、面試技巧等實務性指導,在激烈的競爭中對畢業生的順利就業作用有限。因此,從新生入學直到大學畢業,應開設側重點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必修課程,形成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
加強文化教育,培養藝術類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藝術類高校學生文化課水平普遍偏低,外語更是其軟肋,社會經驗缺乏致使他們在專業以外的領域就業相對比較困難,這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特點。因此,學校應該加強文化課程的教學,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增強畢業生行業外的就業競爭力,擴大就業領域,拓展就業范圍。
本論文獲陜西省首屆高校藝術教育科學論文二等獎。
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是全國各高等院校比較特殊的一種教育群體,目前也是高校需要急需解決與改革的重要問題之一。面對越來越多的藝術類考生和急劇增加的藝術類畢業生隊伍,我們需要認真的總結教學經驗與完善教學模式,使得這樣一個日益膨脹的群體得到更好的文化教育與社會責任義務教育。如何在實踐教學中總結經驗,將有價值、有意義、有效果的方法應用于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教學與管理中,不僅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一個迫切需要面對的難題,是一個各高等藝術類教學單位不容忽視的普遍性問題。
藝術類課堂教學應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將德育的考核成績放在教學的首位
德育是一個學生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去接受的一種特殊大學教育,對于一個正在成長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一門功課。可是許多藝術類院校在專業教學和學生管理中忽視了其教育的力度,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學生走進社會后所缺乏的重要課程之一,應引起社會各界教育人士的關注。德育是一個人到社會上必須學會與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作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高校學生,由于專業教育的注重,對于德育的忽視是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舉措。
藝術類專業教學應提倡“藝術來源于生活”的美育創作理念
“生活與藝術”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得不到很好的解決與重視。很多專業課程的教學是一種課堂教學,除了教師的指導與參考美術書籍,沒有生活體驗與寫生等重要教學環節的貫穿。這樣的教學有幾點不可取的地方:一就是教師無法將課程的要點很好地傳授給學生,學生只能生硬地去接受教師的理論教學和狹窄的知識界面;二是學生在參考美術書籍時,由于時間與實踐經驗的約束使得許多學生的學習變成臨摹、抄襲學習,缺乏生活感受與原創作品意識;三是階段性的教學缺陷使得很多教學環節脫節,連貫的教學體系被各個單元教學環節逐步瓦解,學生得不到系統的美術專業知識教育;四是美術教育逐漸變成書本的、閉門造車式的枯燥理論教育。缺乏生活實踐的美術教育是一種缺陷性的美術教學,它使得美術教育變成無源之水,對于學生美術技能的提高與樹立正確的美術觀、人生觀是很不利的。
藝術類專業教學應注重對新學科、新專業的講解與融會貫通
專業教學不是對教材的解讀,也不是對于教案的詳細講授,而是一種結合教材、教案、結合當前社會該專業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做有針對性的講解與傳授。只有多關注該專業的發展面貌與存在的問題,才可以將該課程的教學變得生動而有意義。目前許多教學單位為了個人的職稱評比,各種專業教學叢書不斷出現與翻新,這些教材往往在寫作時間與實踐教學上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作為出版單位可能沒有完全的去注重書籍的出版結果,但作為接受該書籍的學生,他們往往沒有鑒別能力完全地判斷出哪些知識是正確的,那些是錯誤的信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社會發展的經驗來不斷驗證現有教學教材知識的新與舊,是比較科學而有效率的教學方法。常常作為一門新的藝術學科,他的發展速度是很快的,幾個月的發展可能許多知識都是不過完整的概念,所以作為教育者,要關注所教授學科的發展現狀,并在實踐教學中將新的發展情況作為知識點不斷擴充教學的內容,才是藝術類教學得以發展的重要條件。
藝術類專業教學注重對社會文化的傳授與社會思潮的講解
藝術類學生對于社會文化知識的欠缺是各高校所共同面對的問題焦點,原因很簡單,就是專業教學的重視使得許多相關學科的教學都得不到解決。在注重藝術類學生專業教學的同時,應將各種講座辦的生動而有時效性,也就是經常舉辦一些關于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相關的講座,這樣既可以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可以將教學的各個環節真正的連貫起來。而不是簡單的專業教學、技能教學,而是結合社會發展,時事發展而切合時代脈搏發展的教育方針。教育的面對方向與發展特點在每一個社會時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而作為教育基地――學校就有責任在不同的時期,靈活地運用社會各方面提供的資源,結合各專業教學發展,提出實踐并有時效的教學改革實驗。這樣的一種理念使得學生自己在學習與實踐的同時,主動地去接觸新專業與新學科,相反的,這種理念又會使課堂教學得到更好的完善。
藝術類院校的教學與管理應建立適合其人才培養與專業發展的新機制
中圖分類號:G424,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3-0256-02
一、高校教學管理工作面臨的形勢和問題
(一)當前,我國高校的發展還處在探索的階段,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迅猛,又對我國的高校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戰,例如: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和學生的就業,這就對高校的教學和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和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我國學習,也對我國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都推動我國的高校教學管理進行優化和提高。
(二)高校的教學管理在高校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環節,而我國高校沒有更多的重視教學管理問題,教學管理人員沒有進修和提高的機會,這就導致高校的教學管理提高和創新不足。但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如何進行教學管理的改革和創新,進而促進高校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會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應對當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因地制宜的優化和提高,真正打造一個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高服務型的現代教學管理機制,真正達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管理水平。
二、高校藝術類專業課程考試形式和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的教學管理人員的專業可能大部分不是學習藝術類專業的,一般是學習其他管理類專業的,對藝術類專業不是十分了解。而且高校的藝術類教師平時忙于上課和科研,所以平時教學管理人員是與藝術類專業的教師很少進行有效的和深入的溝通,造成信息交流不暢。而藝術類專業課考試形式和管理又區別于普通的理工科和文科,所以不能采用統一的方式,普通的課程考試形式不適合藝術類課程的特點,不能完全體現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水平。
(二)藝術類專業課教師的抽象和創新的思維能力強,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弱。在教學過程中容易追求學生作業的效果,重視過程和實際作品的效果、理論講授較少,也造成了在課程結束時對學生的考核過于片面的問題。
(三)由于高校教學管理的工作較忙,一些教學管理人員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一些主動調研和改變,平時可以和藝術類專業課的教師多溝通,改進考試形式,以可以促進教師的教學效果。
三、如何優化高校藝術類專業課程考試
根據目前高校藝術類專業課程考試存在的問題,教學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應該積極研究并制定合理的考試方式。藝術類專業課程的考試不但要起到對學生課程掌握情的了解,還應該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納入考核范圍,加大對過程的考核,例如:平時的小作業、學生上課的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的考核。由于藝術類專業課程考試的不同,應減少考試管理的硬性的要求和管理層次并且簡化步驟,給一線的藝術類教師更大的自由,拓寬考試的形式,達到更好的考試效果,體現學生的實際水平。而且還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共同協作,提高考試環節的規范性和靈活性,更好的促進教師的教學,使高校的教學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為教學管理人員應加強業務能力和服務意識,教學管理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例如:完成作收取試卷、安排考場,收取考試文件等日常管理工作。還應該認識到藝術類專業的特殊性,應該經常到課堂進行調研和教師還有學生進行溝通,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努力的解決,為教師和學生解決實際的問題,更好的促進教師的教學,更要為教師的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溝通是一門藝術,在平時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由于有時一線的藝術類教師對教學考試的管理工作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作為教學考試管理人員更應該注意和一線教師的溝通,共同配合、齊心協力的完成教書育人的工作。藝術類專業的教學有其特殊性,所以考試的環節也有很多的特殊性,用平時的試卷去考試可能不能充分的體現學生的水平,所以應該加強溝通,了解一線教師對課程考試的需求,緊密的合作,互相支持,是高校藝術類的專業課程考試更加合理,共同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作為教學管理人員應該積極探索多樣化的考試形式,促進學生把考試作為學習的動力來面對。藝術類專業課程的考試可以有多樣性的考試方式,藝術類專業注重學生實際的能力,一張普通的試卷不能體現學生的全部水平,學生應該去更多的進行思考和創意,例如:設計類專業課程的考試形式可以采用小作業加大作業和考勤的形式,綜合評定成績的形式。考試也不一定以試卷的形式出現,也可以有論文、調查報告等形式,也可以在校內舉辦一些展覽,展示學生的作品,共同的促進和提高。同時也提高了考試誠信度,減少了考場作弊的現象,對學生成績的考核也更趨于合理化了。這樣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樹立良好的學風。
在藝術類專業課程的考試中加強信息的應用,隨著現在網絡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的考試環節,也可以建立一些題庫,隨時進行更新和補充,這樣既加強了試卷的規范性;教師有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試題,也減輕了一線教師的工作量,也使考試更加規范。藝術類專業課程平時有很多的小作業,高校可以引入一些程序,這些小作業可以在網上提交,既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而且考試管理人員也可以隨時的關注和查看,加強了考試管理人員對學生平時課程知識掌握情況的了解,使考試不再以一張卷子來評價,這樣的過程管理,更加立體、全面和人性化。同時促進了,教師對學生課程掌握情況的了解,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高校應改善藝術類專業課程考試的管理條件和重視教學管理人員的培養,加強對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給他們學習和提高的機會,有助于教學考試管理人員的水平。通過激勵和關心的手段,調動工作的干勁和積極性。實施有效的獎勵措施,教學管理人員工作成績突出者,可以提供去國內外高校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使他們提高水平和視野,更好的促進教學管理。正如比爾?蓋茨所說的:“激勵是調動人們積極性創造性的好方法,激勵在管理活動中具有積極的意義。對群體成員的激勵,是提高全體活動效率的根本前提。
四、結語
大學生素質教育是全世界關注的問題,也是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共同要求。在現代大學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學生知識面狹窄、創新能力不足、
信仰缺失、價值觀念混亂等問題。以藝術專業為例,藝術類學生是以專業加試為基礎,分別參加專業課和文化課兩次考試,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比非藝術類學生要低得多,再加上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偏愛專業、對文化課重視不夠的現象,這就勢必導致藝術類學生文化修養不夠,知識面狹窄,缺乏人文素養。所以,文化基礎薄弱是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文化課上。為此,要更新教育觀念,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調整課程設置體系與結構,培養和提高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專業技能,鼓勵藝術類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和改進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一、全面提升藝術專業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藝術專業培養的是藝術工作者,它培養的目標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藝術人才,必須堅持社會道德與藝術的統一。藝術專業由于專業教學的活動多以小型、分散方式進行,學生的個體意識較強,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淡化集體觀念,忽視集體榮譽,甚至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須加強對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克服個人主義,加強組織觀念,使學生熟悉并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和自信心,激發學生勇于進取的精神。
二、提高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一直就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問題,現代社會要求大學生不僅應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更應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實踐性教學既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必要途徑,又是理論學習的充實和發展,是整個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綜合技能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在各個高等職業院校,早已逐步形成及完善“訂單式”“產學合作”等多種新穎的實踐教學形式,為學生在相關的社會實踐環境中培養與提升技能創造條件,使其在畢業后能具備更強的能力來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
三、加強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審美教育
審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質之一,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橋梁,更是藝術專業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藝術專業大學生學習就業的壓力大,他們把所有的精力和都放到專業學習和各種可以給就業帶來優勢的“考級”“考證”上,這樣勢必影響了其審美素質的發展,普遍缺少敏銳的感覺、直覺、領悟、靈氣,看問題、做事情往往呈現出模式化、程式化。這些都束縛和制約著其向高層次方向的發展,折射出藝術專業大學生審美的嚴重缺失。
要提高審美能力,還應注重審美情趣的養成,如知識儲備、文化修養以及生活閱歷等,藝術專業大學生具有審美素質,便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著名藝術家吳冠中在談到對高科技的審美感受時說:“在清華大學生物室所看到那些細菌、病菌、蛋白質等各類原始生命狀貌,放大后映在屏幕上,千姿百態,繁雜而具結構規律,仿佛是出人意料的抽象藝術大展,大都很美。”
其實審美,就是一種精神與心智活動,是主體的主動參與和全身心的投入,不斷能發現身邊的美,在潛移默化中也就提升了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創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四、關注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鑒于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進取、和諧、和睦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成才的熱情。因此,應該給學生講授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對他們進行心理品德與技能的訓練,開展心理問題的咨詢與指導,在教學與專業活動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當前,我國各大藝術類院校都在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和途徑,對藝術專業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果,藝術類大學生綜合素質正在不斷提高。要想加強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就必須把抓好思想道德素養作為基礎,抓好專業技能和專業審美素質教育作為核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保障,只有把上述三方面工作都抓好,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藝術類專門人才。
注 釋:本文出自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2010年團建課題《藝術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
參考文獻
近幾年,很多的高等職業院校適應市場人才需求開辦了藝術設計專業,且招收學生的情況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在其教學中難免存在著課程建設尚不完備,忽視創新精神的培養,缺少專業實踐等諸多問題。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方面的教學,要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對學生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方面的革新,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數;實行產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建立起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研究意義
專業基礎課程研究是高等學校課程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而目前國內高校對藝術設計學科專業基礎課程目標研究相對欠缺,課程目標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缺乏相應的科學依據,基礎課程設置主觀性、隨意性較大,課程目標定位不當。因此,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目標研究進程既為認識高等藝術設計教育規律的必需,也更對當前和今后的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職藝術設計學科專業基礎課程目標的定位
從事高職教育,首先要明確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的不同之處。普通高校是學術性的教育,是以掌握某一種學科的理論及其專業技術為目標,培養的是該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高職院校是注重技能型的教育,以某一行業、職業或技術崗位群為目標,培養一線的高級技術或管理人才。如果盲目模仿本科藝術設計教育,很容易出現知識結構固化、忽視實訓環節等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先進行初步實踐,再進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行,最后再進行系統實踐,學生在專業的思想教育活動中,逐步了解其專業;在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課教學中,經過課程設計與專業的實踐活動,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操作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融合。在這種教育教學模式下獲取的知識會成為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在知識相互聯系的基礎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促使學生進行藝術化、系統化的藝術創造活動。
當代藝術設計教育選擇的是綜合化課程教學模式,這也是它必須選擇的一條路。我們要善于吸收歐美國家先進的藝術設計經驗,教師應有意識地對教學環節進行合理的安排,并強調基礎教學理論課程的預備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誘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系統設計所需的基礎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通過專業教學系統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接受的過程中進行消化與吸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教學目的。教學創新是激活理論課的重要途徑,而且需要教師誘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形成教學互動。因此,高職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應當有不同的選擇點和側重點及難易程度,從課程設置、教學授課方式到實訓安排,一切以具體專業服務為基準。
三、建立與高職教育基礎課程相適應的教學體系
根據高職設計藝術類專業的特點,實踐教學也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原則、手繪制作訓練與電腦輔助設計制作訓練結合的原則、校內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突出設計藝術類專業的特點,重視手繪操作訓練和電腦輔助設計訓練相結合。作為設計藝術類專業的學生,首先必須要有扎實的美術基礎,即良好的素描速寫、色彩表達、草圖繪制、模型制作等手頭功夫,這是今后專業提升的必備基礎;但隨著現代藝術設計表現手段的不斷更新,電腦輔助設計能力也必須過硬,熟練操作電腦輔助設計軟件是現代設計的必然要求,這也是與高職設計藝術類專業培養設計一線操作型人才的目標相適應的。但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設計藝術類專業不是很重視手繪操作技能訓練,一味強調電腦軟件的學習,客觀地造成了部分學生過分的依賴電腦的現象,電腦終究只是一種工具,工具是被人運用才會發揮作用,而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被電腦奴役的工具。我們只有將手繪操作和電腦輔助設計訓練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高職設計藝術類教育是整個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共同的教育規律,但我們也要注意到高職設計藝術類專業教育的特殊性,要充分考慮到其藝術性的一面,也要注意到其技術性的特征,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的目標,合理設置專業課程,是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發展中長期研究的課題,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 2006.11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藝術類專業逐漸成為社會熱門專業,越來越多的學生熱衷于此類院校,中學藝術生的擴大,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大量需求藝術人才,以及國家素質教育推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結果。從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藝術院校也加入擴招大軍。由于高等藝術院校對藝術生的文化成績普遍要求較低,很多考生認為這是一條通關捷徑,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紛紛選擇藝術專業。所以高中藝術生是高中學生中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主要表現為大多數學生文化基礎差,厭學思想嚴重,重專業輕學習,但同時他們思想活躍、情感豐富、熱情澎湃, 實踐活動能力較強。作為一名高中藝術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師,研究掌握并重視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2. 問題的提出
筆者作為一名高中藝術學生的教學工作者和管理者,發現藝術學生有著不同于普通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目前藝術類學生與其他普通院校的考生不同,除了要參加高考外,還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專業考試。該類考生必須是專業考試合格且高考成績達到該院校錄取分數線才能被錄取,且肩負著文化與專業學習的雙重重擔。筆者根據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藝術部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大多數藝術類學生受文化課底子弱的影響,文化課學習積極性不強,不善于思考,學習主動性差,雖然他們也知道不止專業要好,同時文化課在高考時也很關鍵,但由于大多數的藝術生在中學時就是文化課的失敗者,類院校在高考中。這些想法使筆者深入思考。
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學習現狀僅僅如此嗎?怎樣提高它們的英語學習興趣?筆者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和內在力量,是青少年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源,是開發智力的鑰匙。它能使個體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起來,處于最佳狀態,順利地接受各種信息,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將使英語教學事半功倍。英語教學應以興趣的培養和激發為基礎,培養目標仍然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任務,以具有良好扎實的藝術基礎知識、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目的,培養出在藝術設計、藝術教育及藝術研究方面有所發展的專門人才。此外,學習動機是學習的推動力,影響學習活動的開展、維持和效果。對藝術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師生之間的真誠情感,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對提高教育質量意義深遠。
3.文獻綜述
3.1學習動機的定義
學習動機,是指學習者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掌握知識的動力源泉,是學習需要的驅動力。
學習需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它的主觀體驗形式是學習者的學習愿望或學習意向。這種愿望或意向是驅使學生進行學習的根本動力,它包括學習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的信念等。
心理學家將動機比喻為發動機和方向盤,其強度和方向決定個體在具體情境中的表現。即使是最聰明的學生,如果不愿意努力,也學不好。對學生來說,想學習、有學習的愿望和動力是取得學習成效的重要前提。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天生具有的好奇心和探索周圍世界的精神卻在逐漸減弱,學習常常成為苦差事,而非樂趣。
在心理學中一般把學生的學習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指學習者內在興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內部原因引起的動機,是內在因素,分為三類:(1)知識性內部動機,只為了探索新知識提高知識水平。(2)成就型內部動機,只為了完成某一任務或目標。(3)刺激性內部動機,只為了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刺激,如興奮或愉悅。外在動機指由外在的獎罰或害怕考試不及格等活動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動機,是外在因素,分為三類:(1)外律,它是內化程度最低的動機類型,完全由外部因素決定。如果外因消失,它也不復存在。(2)內攝自律,指由于某種外部壓力,個體采取行動并把壓力轉化為內需,強迫自身執行,如受到自尊的影響而努力學習。(3)認同自律,它的內在程度最高,指為了達到個人有價值的目標,學習者把其內在化為自我目標并采取相應行動,如學生感到閱讀的重要性而有計劃地堅持練習。
3.2研究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的意義
藝術類學生不同于其他專業學生,他們思想跳躍,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強,但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條理性欠缺,且情緒波動大。然而文化課學習作為藝術生高考的必經門檻,需要學生有邏輯思維,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精神,保持穩定良好的學習動機。可以這樣說:動機是有效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要學習的學生就能夠學會任何東西。但是教師如何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愿意學習、都愿意努力學習復雜的內容呢?激發學生學習和記憶所學內容的動機,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這對于藝術類學生來說,健康的學習動機是其良師義母。
藝術類學生文化基礎薄弱是我國教學中的一個普遍問題,這與我們國家迅猛發展的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趨勢很不適應。jakobovits曾根據一些心理語言學家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影響學習的幾個主要的學習者主體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占的比重:“才能占33,智力占2o,堅持性或動機占33,其它因素占14”。一般來說,學生的智力差別并不太大,學習成績上的這些差別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在總非智力因素中占7o 的堅持性或動力(即動機)顯然處于核心地位。語言學家h.giles認為,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是學好語言的決定性因素。動機好,學習能力就增強;動機不好,學習能力就減弱。由此可見,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關鍵因素
3.3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現狀
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前,不少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出現專業學習與非專業課程之間的普遍失衡現象,甚至存在厭學和隱性棄學現象等。藝術生是高中階段的一個特殊群體,在其高中教育中,學生和教師往往只重視專業訓練和日常管理,而忽視了藝術生文化基礎課的教學,藝術生有其自身的鮮明特點,其文化基礎大部分都較差,導致他們對學習目的不明確、積極性不高,加上有些教師仍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使他們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在掌握學生學習動機之前,要先了解藝術學生的特點:
藝術類學生人格特點:
(1)思想活躍,但理想信念淡薄
(2)專業情結濃厚,但文化基礎薄弱
(3)情感豐富、熱情澎湃
(4)個人本位主義較強
(5)實踐活動能力較強,但受社會負面影響較深
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及現狀:
(1)學習動機以興趣愛好為基礎,專業選擇以自主選擇為主體
(2)有一定的專業成就感,但缺乏勤奮學習、腳踏實地的學習態度
(3)熱愛專業,文化底子厚,為實現個人理想價值努力奮斗
(4)文化成績較差,在升學的壓力下,選擇藝術專業,將來能有好的出路
(5)能夠獲得一個好的工作,追求較好的物質生活待遇
(6)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實現親人的美好愿望
3.4國內外研究現狀
毋庸置疑,動機是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拿大心理學家gardner和lambert于20世紀50年代首先開始學習動機的研究。在中國,有關學習動機的研究始于80年代,但動機研究仍然是一個相對新的領域,尤其是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甚少。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動機強度與學習成績呈密切相關,動機強度與影響動機的變量緊密相關,動機變量對學習成績亦有密切影響。
古往今來眾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對興趣性原則的研究由來已久。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并成功地在教學中運用了“樂學”理論。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前蘇聯教育家科羅廖夫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這就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輕松的,尤其是令人發笑的東西使無意識記憶率提高70%”。前蘇聯教育學家斯卡特金認為:“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
動機是一切活動的原動力,是其源泉,學生的學習動機活動也不例外,所謂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生學習行為,維持學習行為并使學習行為趨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因,學習動機的實質是學習需要,這種需要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視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法國啟蒙教育家盧梭進過:“形成一種獨立的學習方法,要比獲取知識更重要。”這說明只有學習者以自己獨有的方式,主動、高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質量。學習的動機對教育的影響也是十分的明顯的。
外語學習的動機研究(motivation research)始于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行為主義學派。加拿大心理學家gardner和lambert將外語學習的動機研究“粗略地分為心理學派(gardner 1985; dornyei XX)和社會文化學派(norton 1995; lantolf XX)。前者注重個體心理因素的作用,較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后者注重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個體與環境的互動,多采用質的方法。近十年來,兩個學派在批評和借鑒的對話中,也形成了一定的交疊,主要體現在對學習者整體‘人’的關注,以及對多元性、動態性的重視。”
國內有些專家學者認為學習動機是影響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他們將其總結為:一個人的成功取決于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用公式表示可以寫成: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或者表達成:成績=能力+動機激勵,動機=效價×期望概率。期望概率是指事先對成功可能性的預測。效價指的是要認清某事物的價值。可見在強化學生學習動機的同時,如何提高他們的期望概率不無重要作用。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旨在提高教學效果的評價。探索了參與形成性評價對激發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效果。研究工具包括學生動機調查問卷,平時的非正式訪談和期末的正式訪談。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參與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建立學習檔案袋,藝術類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一定提高,努力程度大大增強。
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學習動機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前,不少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出現專業學習與非專業課程之間的普遍失衡現象,甚至存在厭學和隱性棄學現象等。本文將在分析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成因的基礎上,基于arcs動機設計模型,提出培養和激發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均衡的學習動機的對策和建議。
總之,藝術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國內外學者對其教育模式及學習動機的研究越來越多。普遍認為:在藝術生的教育中,學生和教師一定要重視專業訓練和文化基礎課的學習,培養它們良好的學習動機。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非智力因素有其廣泛的外延,包括學習動機、情感、意志、興趣、性格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積極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毅力,激勵學習興趣的產生。
3.5怎樣提高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有無和強度對學習的影響至關重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一名教師,要采取各種方法與手段,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針對當前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以下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闡述問題。
(一)教師方面
1.欲望是一種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2.引起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注意
認知沖突是人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所面臨的情境之間的沖突或差異。這種認知沖突會引起學生的新奇和驚訝,并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3.給予成功的滿足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這種情緒反復發生,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就會建立起較為穩定的聯系,學生對學習就有了一定的興趣。
4.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
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5.適當開展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所以在課堂上,尤其是活動課上一般采取競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
6.及時反饋,不斷深化學習動機
從信息論和控制論角度看,沒有信息反饋就沒有控制。學生學習的情況怎樣,這需要教師給予恰當地評價,以深化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矯正學習中的偏差。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及時反饋,也要注意及時對作業、測試、活動等情況給予反饋。使反饋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信息反饋的診斷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深化學生學習的動機。
(二)學生方面
1.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許多學子們的學習動機都是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制定擬取的。學生并沒有完全踏入社會,社會經驗遠遠不足,許多事情都是以個人意志來做的,而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們影響幾乎是決定性。正確的價值取向會給他們以正確指導,從而是正確的做法。同樣,錯誤的價值取向會給他們錯誤的指導,從而是錯誤的做法。有些學生做事,或許很個性,但卻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擁有自信心,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學習者個體擁有的關于他自身存在的而且與他的性格特點相一致的主觀評價和意識的全部。自我概念的最主要含義是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指每個人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及其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主觀評價和意識。自我概念與師生關系,同學間關系以及他自己的性格特點都有密切關系。如果一個學習者從老師、同伴那兒得到良好反饋,他會更加自信,他會有更加強烈的動機去取得更大的成績。williams &burden認為學生的學習動機特別受到學生自我評估的影響。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會對他的課堂表現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個體應努力消除對自己的自我形象持消極否定態度的錯誤觀點,全面地了解自己,樂觀地尋找機會參加各種學習活動。
3.確立學習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學習目的有遠期與近期之分,遠大的學習目的是建立在社會需要基礎之上的,例如:“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學習。”近期學習目的是以學習的具體活動或具體教學要求相聯系,如準確理解某個詞義的含義就是課堂教學要求的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要有長遠的明確目標,又要有短期具體的學習目的,后者是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成功地達到遠大學習目標的關鍵。
4.注重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不僅具有促進人的學習作用,而且在學習過程中還會使人伴有愉快的情緒體驗,有利于促進人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可以說就有了很好的動機,培養學生的興趣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入手:
(1)學生可以通過找課本中有用的、切合實際的、易與現實聯到一起的東西去讀,使自己對這些東西感興趣,才會想去學習。
(2)組織一些第二課堂活動。第二課堂活動可以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從中體驗成功的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這是提高興趣的重要途徑。
5.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在人的成長道路上,失敗與挫折就像預先為人設下的激流險灘,只有通過它,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當遇到挫折或失敗時,要挺住,不氣餒,敢于承認和正視挫折的存在,要有與挫折抗爭的精神,學會在失敗中奮起,在挫折中成長。
3.6. 相關參考文獻
[1] 林崇德;申繼亮;辛濤, 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途徑[j] ,中國教育學刊, 1996(6)
[2] 李寧;李小芳;喬彥娜, 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及策略調查研究,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雜志, XX,(5)
[3] 秦永祿, 周國祥,探索課堂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科教探索, XX(472)
[4] 姜麗艷,藝術類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激發策略探究,大連理工大學,XX
[5] 史瓊,藝術類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其影響因素的問卷編制與分析,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XX(35)
[6] 張瑞祥, 如何管理好新生代中學生, 內蒙古教育雜志, XX(12)
[7] 壽萌吉,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探析, 中國成人教育, XX(14 )
[8] 鄭悅文, 中等藝術學校學生學習文化課動機的研究,客座大家, (129)
[9] 時丹, 高職藝術類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探析, 社會學 《傳承》,XX (11)
[10] 馬自奮,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XX(6)
[11] 李鳳杰;劉文,大學生學習策略、學習動機與學業成績的關系,教育探究, XX(12)
[12] 朱文巖, 如何提高藝術生數學成績, 學園, XX(20)
[13] 孫振亮,淺析藝術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 XX(6)
[14] 呂奕, 獨立學院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研究及對策,人文社科
[15] 杜鵑, 論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與高職英語教材選用的關系,南京工業技術職業學院學報,XX(9)
[16] 朱茜, 藝術類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實踐心得,現代教育,XX (7)
[17] 宋超, 影響大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 克拉瑪依學刊, XX(2)
[18] 張韶華;王亞瓊, 如何搞好藝術類學生的思想政治課教學, 思想政治課教學, XX(5)
[19] 陳紅;陳宏, 高職藝術類學生管理工作初探, 科技信息, XX(34)
[20] 呂麗青;周治, 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個性特點及管理對策初探, 今日南國, XX(8)
[21] 臧瑞娟, 藝術類學生個性特點及教育策略,文學教育, XX(1)
[22] 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3] 姜美玲, 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XX
二、研究意義(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隨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目前有很多學生選擇了藝術專業,這類學生同時面臨著專業學習及升學問題雙重壓力,而且藝術類學生獨特的性格特點,導致對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與分析日益急迫。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藝術專業學生的班主任教師,應理論結合實際,正確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建立一個積極健康的社會取向,任重而道遠。
藝術類學生普遍思想活躍,專業情結濃厚,但文化基礎薄弱,受社會負面影響較深,人格特性較明顯。而且盡管藝術類專業培養目標與其它專業有著一致性,但在教育模式、課程設置、教育環境、教學方法上卻有著“個性化”的特征。綜合類院校在進行教學管理中,不能忽視藝術類專業的這一大優勢,因此對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與分析有時代需求意義,對培養出能服務于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意義深遠。
三、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或框架;研究的重點與難點等)
(一) 研究目標:
本論文在藝術類專業逐漸成為熱門專業背景下,進行其學習動機的研究與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個目的:
(1).通過對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掌握它們的內心世界, 因材施教,引導健康成長。
(2).分析研究藝術類學生特點,找出與普通教育學生的差異,結合它們的文化學習、專業訓練、升學壓力等現狀,掌握學習動機,協調好專業與學習矛盾,激發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勤奮學習,為成就事業打好堅實的基礎。
(3).掌握藝術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誘導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約束意識的形成。
(二) 論文框架:
1 問題的提出
1.1 對藝術學生學習動機現狀的描述和分析
1.2 發現主要問題
1.3 初步調查分析
1.4 確定研究課題
2 文獻綜述
2.1 學習動機的定義
2.2 研究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的意義
2.3 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現狀
2.4 國內外研究現狀
2.5 怎樣提高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
3. 研究步驟和過程
3.1 課題設計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對象
3.1.3 研究步驟
3.2 行動方案的理論論證
3.3 收集數據的方法
3.3.1 工具
3.3.2 數據收集過程
4. 數據分析
5. 反思與啟示
6. 結束語
(三) 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本次研究的重點在將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應用于實際的教學管理之中,難點在對研究數據結構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研究方法與實施步驟
1. 擬采取的研究方法:
1.1 問卷法:結合已有的學習者態度、觀念等問卷,通過研究學習,設計自己的問卷,對學生學習信心、態度、藝術專業、就業、社會觀等方面進行調查。
1.2 訪談法:在分析問卷的基礎上,對個別學生進行交流訪談,以提高分析結果的科學性。
1.3 教學心得交流法:對研究效果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通過同事間日常教學經驗的交流,將理論研究與實際教學相結合。
1.4 行動研究方法: 制定行動研究方案并實施方案,并對方案進行理論論證。研究學生學習動機,為教育同行提供經驗總結。
可行性分析:
本人長期從事藝術類學生的教學工作,了解藝術生的性格特點及學習動機,有一定的教學經驗,積累了一定素材,可以通過親身的教學實踐獲得寶貴的一線資料;研究對象是藝術類學生,對他們在藝術院校內可能遇見的情況與問題能夠全面的把握。此外,對該領域已有的研究進行了充分的了解和學習,有專業導師指導開展此項實驗,會得到寶貴的可借鑒的經驗。
2.論文研究可預期的創造性成果
2.1 以藝術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為研究主體,介紹理論和經驗,比較貼合實際日常教學現狀,為該類教育管理提供實踐經驗。
2.2本人作為東北師大附屬中學藝術部教師,有條件將藝術學生作為一個研究者、探索者及實踐者,所參與的調查問卷的結果是科學有效的。
2.3 “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研究與分析”符合我國目前藝術類學生的學習現狀,且此次研究只是本人系統深入研究的第一步,此后會繼續研究藝術類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心理發展狀態,從而對藝術生教學模式形成系統的認識。
3.論文工作量、年度研究計劃、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第一階段: 通過問卷對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XX年10月)
第一階段: 文獻檢索與綜述 (XX年10月---XX年11月)
第二階段: 確定具體的研究題目并撰寫開題報告 (XX年12月--XX年1月)
第四階段: 分析問卷結果,并初步確定研究的主要方向 (XX年2月)
第五階段: 將藝術類學生學習動機研究結構用于實際教學中 (XX年3月--XX年8月)
第六階段: 對學生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并對比分析測試成績 (XX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