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3 19:21:0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混凝土施工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K74+108~K74+308)
河北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G539澄海萊美段路面改造工程項目經理部
2020年05月13日
一、編制依據
1、業主提供的《國道539線澄海萊美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一階段施工圖設計》圖紙;
2、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及共振化碎石施工方案;
3、《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
4、《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F10-2006 )
5、《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17)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術細則》(JTG/T F31-2014)
7、《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 H30-2015)
8、其它相關規范及標準
二、工程概況
國道539線澄海萊美段路面改造工程及配套項目,起于現狀萊美路與國道324線平交口,沿南排渠北側自西向東走向,途經上埭、美埭、港口、白沙、下水、頭分至南堤 ,再沿海堤達萊美島,終于萊蕪渡口,全長為12.129km。項目路線國道539線K66+479~K76+870.467采用一級公路兼城市道路標準,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60km/h; K0+000~K1+727.694(交界點至終點萊蕪渡口)采用二級公路兼城市道路標準,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60km/h。
本項目主要內容:原路面病害處理(更換破損水泥砼板),舊路砼碎化利用,新建路基、路面排水系統,原橋加固改造、涵洞清淤,鋪設瀝青砼路面,人行步道鋪設,完善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照明), 路樹補植綠化,包括增加的環保品質(迎亞青會)提升工程。工期要求:12個月,缺陷責任期2年。質量要求:合格。安全要求:安全無事故。
為合理充分再生利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節約資源,減少成本,原設計采取舊砼路面共振化碎石施工工藝,其里程為K74+108~K76+825,總面程約6萬m2。
三、道路結構設計
本段為一級公路設計,主線分三車道采用“碎石化”方式改造。試驗段右幅路面寬為11.75m,1車道寬4m(除中分帶0.5m),2車道寬3.5m,3車道(即硬路肩)寬3.75m。主線車道瀝青面層采用三層結構,上面層為4cmS細粒式SBS改性瀝青混凝土(GAC-13C);中面層為6cm中粒式SBS改性瀝青混凝土(GAC-20C型);下層為8-23cm瀝青碎石ATB-25基層,局部填厚大于33cm的用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
碎石化改造路面結構層如下圖。
四、現場施工條件
本萊美路段是汕頭東部經濟帶及澄海區東西向重要的運輸通道,連接南澳、汕頭及澄海市區,在路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沿線道路交叉口多,北側鄰接商鋪、廠房,民居密布,南側鄰河,同時路面施工期間必須保證車輛正常通行,因此交通管制壓力巨大。
五、試驗段位置確定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質量主要受破碎機械自身參數設置、破碎順序、破碎施工方向以及不同基層強度、剛度條件對破碎機械調整要求等的影響,這些因素均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程度、粒徑大小排列、形成的破碎面方向、破碎深度等產生影響。因此,在正式的大規模破碎化施工前有必要進行試破碎,即設置試驗段,通過試驗段的試破碎進行破碎機械參數的調試和施工組織措施,以達到規定的粒徑和強度要求。
在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正式開始前,應根據路況,在有代表性的路段選擇一段200m長、半幅路面為試驗段。
本工程選取試驗段在K74+108~K74+308段右幅200m,實際共振面積約2290m2。
試驗段具置見下圖。
六、施工過程
1、封道時間
為進行試驗段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工作,經交通管理部門同意,我部于2020年5月1日對試驗段進行了封道。試驗路段共振時間段安排為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5月14日,工期7天。
2、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
第一次共振時間2020年5月9日8:30開始進行共振碎石化工作,至16:30完成試驗段共振碎石化工作。
5月10日上午和5月11上午采用鋼輪壓路機對路面進行第一批次的碾壓(未上石屑)。
3、試驗檢測
5月11日下午對試驗段進行了彎沉檢測和檢查坑開挖檢測碎石層粒徑。
4、天氣
5月10日中午第一次共振施工及試驗檢測期間,天氣出現降雨現象。
5、第二次碾壓及檢測
5月12日下午和5月13日上午,機械攤鋪石屑(粉),人工整平,壓路機第二批次進行碾壓作業;5月13日下午3:00,重新檢測彎沉值。
七、主要機械設備選用
1、設備介紹
本試驗段采用國產的JsL600共振破碎機,其主要技術參數:
整機功率:600hp,工作頻率:45HZ,工作振幅:10~20mm,破碎頭寬度:220~280mm,工作效率:400m2/h,最大破碎板厚:30cm,破碎時最大浮動距離:100mm,最大爬坡能力:20%,整機整備質量:30000kg,整機外型尺寸(長×寬×高): 7000×2600×2550mm。
本機可輕而易舉地一次性破碎厚度達300㎜的水泥板塊,破碎厚度隨水泥板塊厚度而調節,錘頭振動頻率可調節,破碎粒徑主要分布在5~20㎝左右,并滿足上小下大、碎塊相互嵌鎖、紋理傾斜等工程要求,施工振動沖擊小,效率高。
2、主要施工參數控制
頻率:42~46Hz,振幅10~20mm,激振力 8~10kN,施工速度 3.2~6.5km/h, 碎石化效率 650~1200m2/h。
3、其他設備儀器:
20T鋼輪振動壓路機1臺、8T灑水車1部、BZZ-100汽車1輛、3方裝載機1部、5.4m貝克曼梁彎沉儀1套。
八、人員配置
混凝土路面共振班組人員配置16人:組長1人,技術人員2人,測量2人、質檢試驗2人、安全員1人、機修工2人,司機2人,普工4人。
九、施工工藝
1、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施工流程如下:
設置排水設施不穩定特殊路段挖補處理設置測量控制點試驗確定施工參數共振碎石化施工清除表面大塊石鋪石屑整平碾壓成型技術指標檢測
2、工程共振破碎之前,參建各方對試驗段位置進行了詳細調查,對于破損嚴重的板塊進行了更換,該段板塊更換在5月8日前已完成。
3、共振施工
在試驗段開始時,共振破碎機的振動頻率為45Hz,振幅為20mm,目測破碎效果,并逐級適當調整,當碎石化后的路表呈鱗片狀時,碎石層粉塵(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破碎層在0~5cm以內時級配控制在級配碎(礫)范圍以內,破碎層在5~20cm以內時級配接近級配碎(礫)石。
施工時,先破碎路面兩側的行車道,然后破碎中部的行車道,即破碎的順序為由兩側向中間逐步進行。
兩幅破碎一般要保證2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寬度。
機械施工過程中靈活調整速度、頻率等,盡量達到破碎均勻。
測量定位,每10m一個橫斷面,測量碎石化前后路面的沉陷量,該部分工程量需要在后續上瀝青結構層施工時予以考慮。
十、路面壓實
壓實的作用主要是將破碎的路面的扁平顆粒進一步的破碎,同時穩固下層塊料,為新鋪筑的水穩及瀝青面層提供一個平整的表面。
1、碾壓順序
碎石化層碾壓按初壓、復壓、終壓三個階段進行,采用鋼輪振動壓路機。直線和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兩側路肩開始向路中心碾壓;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
2、機械選型與配套
自重20t鋼輪振動壓路機1臺;另可配置1臺8t灑水車。
3、碾壓方案組合
初壓:靜壓2-3遍、復壓:振動碾壓3-4遍、終壓:靜壓2遍。
4、振動壓路機碾壓相鄰碾壓帶應重疊寬度200mm,折回時應停止振動。
5、對路面邊緣、加寬等大型壓路機難于碾壓的部位,宜采用自重1t的小型振動壓路機補充碾壓。
6、上面層必須灑水達最佳含水量±2%才能碾壓,一般采用平壓1次——振壓2-3次——平壓1-2次為宜。
十一、技術指標檢測
1、設計要求
①粒徑
碎石化層破碎后粒徑宜符合以下要求:表面層0~3cm以內小于3cm,3~1/2厚度部分3~7.5cm,1/2厚度以下部分7.5~23cm;含有鋼筋的舊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層,鋼筋以上部分碎塊粒徑7.5cm以內,鋼筋以下部分碎塊粒徑在23cm以內;碎石化層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
②級配
碎石化層0~10cm以內級配宜在級配碎(礫)石范圍以內;0~18cm以內的碎石化層級配宜接近級配碎(礫)石。
③回彈模量
碎石化層模量(靜態)應大于500Mpa,但宜小于1500 Mpa。以L0=9308*E0-0.938
設計彎沉值應不大于27.4、不小于9.8(1/100mm)。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術細則》(JTG/TF31-2014)
共振碎石化施工質量檢驗標準
檢查內容標準合格率檢查方法和頻率
頂面最大粒徑/cm≤575%卡(直)尺,不小于每車道2處/公里
上部最大粒徑/cm≤1075%
下部最大粒徑/cm≤1875%
回彈彎沉值/0.01mm84.6全段,每20m一點,每一評定段不少于20點
頂面當量回彈模量/MPa150-230參考基層為二灰土、≦抗壓30MPa
注:破碎粒徑應滿足質量檢驗標準,但不宜過碎。
十二、試驗路段數據總結
在2020年5月13日已完成200m試驗段路面共振碎石化,得出試驗數據。
1、料徑篩分
①K74+180第2車道中部檢查坑(1.2m*1.2m*板厚23cm):
人工挖至板厚12cm處,實測坑體總質量為408Kg,因下部大塊砼,難于挖除,估查為15cm料徑以上。頂層3cm,得103Kg,其中通過3cm的篩重為86Kg,未通過的17Kg(最大粒徑達5cm),通過率83.5%;上部3-12cm,得305Kg,其中通過7.5cm的篩重為265Kg,未通過的40Kg(最大粒徑達12cm),通過率86.9%。
②K74+134第3車道邊緣檢查坑,0.5*0.5m,挖至坑底見黃色土質基層,破碎粒徑較小,未見大于18cm以上的砼塊。
由此得知,粒徑未能達到設計要求,但與JTG/TF31-2014較接近。
2、彎沉值檢測
①2020年5月11日第一次檢測(未撒石粉前碾壓后):三車道共測38個點,彎沉平均值110.5,標準差31.9,彎沉代表值為174.3。
②2020年5月13日第二次檢測(撒石粉后并重新碾壓后):共測46個點,彎沉平均值105.0,標準差19.3,彎沉代表值為143.5。
以此得知,碎石化后的路面加石屑整平后加強碾壓遍數可減少適當彎沉值,減少30.8,從而提高路面的強度,但路面的整體強度依然無法滿足設計的要求。
3、路面高程:碎石化施工后,經測量整體路段標高均有下沉2-3cm,局部邊緣處因受共振嵌鎖和碾壓推擠反而從擁起變化,高度在3cm左右。
十三、結論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 TU721.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727-5123(2013)02-045-03
1引言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長1276km,橫跨江、淮、黃、海四大流域,是我國特大型調水工程。倒虹吸工程是南水北調工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河渠交叉水工建筑物。
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受材料、工器具、人員、施工工藝、管理、環境等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倒虹吸混凝土工程出現了部分鋼筋間距不均勻、保護層不符合要求、局部存在裂縫和蜂窩等質量缺陷、對拉螺栓孔封堵不規范等一系列質量問題,對混凝土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國調辦、中線局和建管部各級領導和專家對質量都非常重視,并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減少混凝土施工質量缺陷,規范施工行為,確保工程實體質量滿足要求。
2工程概況
××倒虹吸工程建筑物由進口漸變段、進口閘室段、管身段(由進口斜管段、水平管身段和出口斜管段組成)、出口閘室段和出口漸變段組成。管身段采用兩聯四孔的箱形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進口漸變段采用直線扭曲面鋼筋混凝土結構,始端為貼坡式擋土墻,末端為半重力擋土墻。進出口閘室段為開敞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進出口斜管段順水流方向坡度為1:5。縱向分縫水平投影長度13~15m。出口漸變段采用直線扭曲面混凝土結構,始端為半重力式擋土墻,末端為貼坡式擋土墻。
3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
倒虹吸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藝流程為:鋼筋加工測量放線鋼筋安裝模板安裝倉面清洗澆筑準備驗倉澆筑養護施工縫處理拆模錐形孔封堵和質量缺陷檢查登記、上報處理方案、處理、備案
4加強施工過程中關鍵點的質量控制
4.1施工縫處理。施工縫屬于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部位,澆筑后易形成明顯的分界線,并在該部位易形成滲水通道,是質量控制的關鍵點。為確保施工縫的處理質量,鑿毛時間選擇非常關鍵,若鑿毛時間過早,混凝土強度低,雖然省力,但鑿毛效果差,嚴重時,會形成滲水通道,水位上來時,出現滲水。若鑿毛時間過遲,鑿毛就費時費力,鑿氣質量也得不到保證。經現場多次驗證,在混凝土澆筑完成第4天開始,采用風鎬進行鑿毛,將浮漿全部清除干凈,石子外露,鑿毛效果非常好。
4.2鋼筋加工。
4.2.1鋼筋加工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鋼筋的安裝,特別是混凝土保護層,技術人員必須認真分析鋼筋圖紙,并編制鋼筋料表,指導鋼筋加工。在鋼筋加工前,將需加工的鋼筋搬運至加工場地按要求堆放,加工時充分考慮鋼筋彎曲延伸值,確保鋼筋下料長度滿足實際施工要求。倒虹吸鋼筋所用主筋為Φ25、Φ28、Φ32,分布筋為Φ18、Φ20、Φ22,為了確保施工進度,Φ25、Φ28、Φ32的鋼筋可全部采用套筒連接施工工藝,Φ18、Φ20、Φ22可全部采用閃光對焊連接施工工藝,套筒連接施工工藝中絲扣加工是質量控制的關鍵。閃光對焊連接施工工藝中接頭的軸線偏移問題是質量控制的關鍵。
4.2.2絲扣加工前對鋼筋變形部分進行校正,對鋼筋頭彎曲部分采用砂輪切割機垂直于鋼筋軸線切割,以保證切口平直,切斷口不得成馬蹄形。若不對變形鋼筋和鋼筋頭彎曲部分進行處理,絲扣加工質量不易保證,同時對鋼筋的安裝質量也造成影響。絲扣加工時,必須選用責任心強、技術熟練的工人進行操作,并在鋼筋定位平臺上進行,避免鋼筋在加工完成后出現偏移,影響絲扣加工質量。絲扣加工完成后,采用手持砂輪機對端部進行打磨平整,對不合格部分重新返工處理。對成品絲扣采用透明膠條包裹,帶上保護套,并小心堆放。絲頭加工技術參數如下表:
4.2.3閃光對焊前,首先進行工藝試驗,確定相應的工藝參數。對鋼筋端頭彎曲部分應采用閃光—預熱—閃光焊,一次燒化留量等于兩鋼筋切斷時的嚴重壓傷部分,二次燒傷留量不宜大于8毫米,鋼筋越粗,所需的閃光留量越大。對閃光對焊軸線偏差大,接頭墩粗不明顯,有裂縫,有明顯燒傷痕跡的焊件,必須進截除進行重新焊接。閃光對焊時,鋼筋必須安放在鋼筋固定平臺上,避免兩根鋼筋焊接時不在同一軸線上。
4.3鋼筋安裝。
4.3.1鋼筋主要型號有Φ32、Φ28、Φ25、Φ22、Φ20、Φ18,鋼筋保護層設計厚度為5cm,保護層偏差為1/4保護層。鋼筋在運輸過程中需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鋼筋在運輸、吊裝過程中變形。
4.3.2在施工縫處理完畢后,對預留鋼筋進行校正,對間距偏差較大部分采用鉆孔植筋來調整,對間距偏差較小部分可漸變調整。鋼筋與止水之間必須預留間距,不得壓住止水帶,或扎破橡膠止水帶。進出口閘室預制的板梁鋼筋和出口控制閘牛腿部位鋼筋體型復雜,施工前需制定詳細的鋼筋安裝作業指導書,保證鋼筋安裝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鋼筋安裝時要保證鋼筋平、直、齊。鋼筋安裝完成后應做到整體不搖蕩,不變形。采用電弧焊接時,焊接必須飽滿無砂眼,表面應均勻、平順、無裂縫、夾碴、明顯咬肉、凹陷、焊瘤和氣孔等缺陷,焊接長度、寬度和高度必須滿足規范要求。直螺紋套筒現場連接采用管鉗擰緊套筒,接頭擰緊后,采用扭力板手檢測擰緊力是否達到規定值,若擰緊力達不到標準要求,必須重新加工絲扣或對該接頭采用幫條焊進行加固處理。若擰緊力滿足要求后,再檢查接頭的外觀質量,外露絲扣長度不得大于2p(p為絲扣數)。外露絲扣超過兩個完整絲扣時,應重新進行返工處理。
4.3.3鋼筋與模板之間用混凝土墊塊控制保護層,混凝土墊塊尺寸為5×5cm,其強度等級C50,安裝間距為1m×2m,梅花型布置。為加快施工進度,減少鋼筋連接次數,豎墻鋼筋可一次安裝到位。
4.4模板安裝。管身段分為水平段和斜管段,單段長度約為13m~15m,段與段之間設置沉降縫,用2cm厚度的聚乙烯閉孔泡沫塑料板填充。管身段分底板、邊墻、頂板三層澆筑,管身段模板均采用定型鋼模板拼裝,連接件采用標準扣件“U”型卡,端頭局部部位采用木模板補縫。鋼筋安裝完成經三檢合格后,進行模板安裝。立模前,使用過的模板必須打磨干凈、平整,對變形部分進行校正。模板面必須先在倉號外涂刷脫模劑,嚴禁在倉號內涂刷。脫模劑可采用機油或植物油,嚴禁使用各種廢油,脫模劑必須涂刷均勻。模板利用Φ14拉桿內拉固定,采用錐套連接拉桿和預埋插筋或架立筋,模板背面設置兩道Φ48鋼管圍囹,間距為75cm,拉筋焊接在預埋的插筋上。
為防止澆筑過程中模板縫之間漏漿,模板縫之間采用雙面膠粘帖進行密封,“三檢”時重點檢查模板縫是否存在透光,若發現透光情況,應立即處理。
4.5止水安裝。
4.5.1根據設計圖紙要求,管身之間的伸縮縫設兩道止水,分別是橡膠止水和紫銅片止水,進出口漸變段和總干渠連接縫設一道橡膠止水帶,漸變段的伸縮縫均設一道紫銅片止水。
4.5.2安裝止水前,測量放出結構分縫線。止水部位采用專用模板進行拼裝,止水全部固定牢固,確保了止水安裝位置正確,施工過程中不發生移位。
4.5.3銅片水止加工采用成型機分段多次加工成型,每段根據實際施工長度來確定。止水銅片采取雙面搭接焊連接,搭接長度不小于20mm,不得鉚接或僅搭接而不焊接。焊接接頭表面做到光滑、無砂眼、無裂紋,采用煤油逐個檢測焊接接頭是否滲漏(若無煤油,可采用柴油),若發現滲漏,必須重新進行補焊至合格。驗收時對接頭進行抽查,抽查數量不少于接頭總數的20%;在現場焊接的接頭,逐個進行外觀和滲透檢查。接頭處的抗拉強度不低于母材強度的75%。對止水銅片采用專用特掉模板進行定位、加固,確保在澆筑過程中不移位、不變形。
4.5.4銅片止水安裝時,牛鼻腔內的瀝青麻繩必須充填飽滿,并用透明膠帶對上口進行封密,防止澆筑混凝土時砂漿流入牛鼻腔內。加強對銅止水片的保護,防止踩踏、生銹。
4.5.5管身段采用帶兩道遇水膨脹線的中心變形型止水帶,止水帶寬度為350mm,厚度為10mm。要特別加強對橡膠止水帶的保護,在確保遇水膨脹條干燥的情況下,可采用黃色膠帶沿遇水膨脹條粘貼進行密封防水,對倉號中剩余橡膠防止水帶必須進行包裹,防止破壞和老化。
4.5.6止水帶接頭采用熱壓硫化膠合,接頭外觀應平整光潔,抗拉強度不低于母材的75%,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必須加強橡膠止水保護。
4.6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4.6.1管身段澆筑采取分段分層方法施工,每節管身分底板、邊墻、頂板三層澆筑施工。澆筑時,混凝土的供應能力應滿足現場澆筑強度需要,若混凝土供應能力達不到要求時,應減緩混凝土的澆筑速度,防止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出現初凝。混凝土在運輸途中不得出現骨料分離、漏漿、嚴重泌水等情況,因故障停歇出現初凝時,應作為廢料處理。在任何情況下,嚴禁直接向混凝土中直接加水,若需要調整塌落度,必須經試驗室人員在拌和站調整。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應控制在1.5m以內,避免骨料出現分離。
4.6.2對底板、頂板等大倉號則采用臺階法逐層澆筑,每次鋪料厚度40cm左右,鋪料必須均勻,若出現骨料分離時,必須采取人工平倉方式將粗骨料分攤開,嚴禁直接用砂漿覆蓋。振搗采用Φ70軟軸振搗器和Φ50振搗器結合振搗,振搗標準以不明顯下沉、不泛漿、周圍無氣泡冒出為止。為防止漏振、欠振或過振,應根據鋼筋間距判斷振動棒的插入點,采用Φ70軟軸振搗器振搗間距控制在50~70cm,采用Φ50振搗器振搗間距控制在40~50cm,并應插入下層混凝土約5~10cm深。每點的振搗時間以氣泡基本排凈,骨料不明顯下降為標準。振搗時間過短,達不到振密的要求;振搗時間過長,將引起粗骨料過度下沉分離,故振搗時間長短將會影響質量。
4.6.3澆筑過程中,應安排專人隨時檢查模板是否漏漿或變形,支架是否穩固、鋼筋是否移位,等,如發現異常,必須立即處理;對粘附在模板、鋼筋和拉桿表面的灰漿,就及時清除干凈。澆筑混凝土時,如發現混凝土和易性較差時,必須采取加強振搗等措施,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不合格的混凝土嚴禁入倉。振搗中發生泌水時,必須人工清除,嚴禁在模板上開孔,泌水未引走或掏除前不得繼續鋪料振搗。
4.6.4澆筑時,對銅止水和橡膠止水周圍及各邊角位置,必須安排專人進行振搗,并確保振搗滿足要求,防止漏振、欠振和過振。
4.7養護。正常條件下,混凝土澆筑12~18h后,必須安排專人加強養護,保持混凝土濕潤,并做好養護記錄,灑水養護時間不少于28天。
若進行冬季混凝土澆筑施工時,必須對倉號進行全部覆蓋保溫,并安排專人不時測量混凝土表面溫度,防止混凝土受凍。
4.8模板拆除。模板的拆除日期取決于混凝土的強度、各個模板的用途、結構的性質、混凝土硬化時的氣溫,以拆模時混凝土邊角不至于損壞為準。
4.9加強溫控,避免裂縫產生。
4.9.1夏季溫度高時,對骨料場和拌和主機部分采用防曬措施,澆筑前用井水對粗骨料進行灑水降溫,采用井水拌制混凝土,夏季井水溫度一般在12~14℃,盡可能選在在夜間溫度較低時澆筑,并對倉面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
4.9.2夏季混凝土澆筑盡可能夜間溫度較低時開始澆筑,出機口溫度控制在26℃以下,入倉溫度控制在不大于28℃。
4.10規范混凝土缺陷處理程序。根據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對混凝土結構質量缺陷的定義為:混凝土結構中,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檢查項目或檢驗點,造成經濟損失小于10萬元,延誤工期不足一個月,經過處理后,仍能滿足設計要求,不影響工程正常使用及工程壽命的,非事故性混凝土結構質量缺陷。混凝土結構質量缺陷包括:混凝土結構外觀質量缺陷、混凝土結構內部質量缺陷、混凝土結構裂縫、混凝土結構止水缺陷等。施工過程中質量缺陷是不可避免的。為確保質量缺陷處理符合要求,拆模時由質檢工程師通知監理工程師,共同對存在的質量缺陷進行聯合檢查、量測、分類和登記,針對不同類型的質量缺陷上報處理方案,對Ⅱ、Ⅲ類質量缺陷,則上報專項處理方案,經建設、設計、監理單位同意后,嚴格按照處理方案進行處理,處理后進行聯合檢查驗收,對處理不合格則重新修補至合格。質量缺陷處理過程全部留下影像資料備查。
4.11規范錐形孔的封堵。倒虹吸過水面的錐形孔封堵質量不好,易造成封堵體脫落,影響過水面的外觀質量。首先進行錐形孔封堵試驗,符合要求后,編制錐形孔封堵專項施工方案,經監理單位審批后實施。錐形孔封堵過程監理工程師全程旁站,錐形孔先打磨成毛面,沖洗干凈,涂刷丙乳液做基層,再采用丙乳砂漿分三次灌入,人工分層搗實,封堵完成后采用膠帶密封養護,防止封堵后出現干裂。
5在具體施工過程還采取了如下質量控制措施
5.1執行開工檢查表制度,逐項檢查各項準備工作的落實情況,不具備開工條件,不得開工。
5.2對鋼筋、模板、橡膠止水(包括銅止水)、混凝土澆筑等重要工序,執行備案制度,做到質量責任可追溯。
5.3對關鍵工序建立質量責任牌制度,落實三檢人員工作職責。
5.4對關鍵工序制作工序要點控制卡片,發放給現場管理人員和一線施工工人,讓他們明白質量控制要點。
5.5混凝土澆筑前,對澆筑班組各施工人員進行一次技術交底,讓他們清楚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在澆筑過程可能會遇到哪里方面的問題,提前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
5.6每個倉號安裝鋼筋定位卡扣,固定鋼筋間距和保護層,確保澆筑成型后鋼筋間距和保護層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
5.7在漸變段扭曲迎水面采用在模板上鋪裝模板布施工工藝,使作模板布的工作面氣泡明顯減少,外觀質量得到了明顯改改善。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問題是居民們生活的頭等大事,建房采用什么樣的混凝土、采用什么樣的施工技術、施工中的天氣因素等都是會對房屋的最終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在實際的房屋建造中,不光要注意混凝土的質量和施工技術,其它的影響因素也要考慮在內,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所有參與人員同心協力齊抓安全,定能建造出高質量的房屋。
一 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技術準備工作
根據國家相關的混凝土施工規范要求,作為施工單位應該向相關的設計部門和設計單位提出,地下室外墻以及房屋建筑工程的主樓基礎底板都應該不再采用28 d的標養強度值,而是采用60 d的標養強度值。這樣能夠大大的降低單方混凝土的使用量,在最大限度范圍內有效的起到降低水泥水化熱度,盡量的避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可能。以上所提到的防裂縫是工程施工過程中所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
在實際的施工操作過程中,作為工程師以及施工單位本身需要按照實際配比需要對混凝土混合比實施二次驗算,如果工程收縮應力不小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強度。那么就應該通過其他的途徑和其他的措施來降低混凝土水化熱溫升值、混凝土的入模溫度、縮小混凝土內外部之間的溫度差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質以最終達到改善約束或者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的目的。最終把混凝土的應力值控制在必要的范圍內。
二、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技術措施
2.1作為施工單位應該按照圖紙的要求,完成對原材料的控制和材料配比的控制。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選擇那些有一定生產能力和有資質的預拌混凝土供應商。對于一般的普通工程,建筑施工單位可以選用2~3家攪拌站共同對其進行供應,當然,這些混凝土供應商一定要在工程實施之前統一外加劑廠家、統一配合比、統一入模混凝土溫度以及統一水泥廠家,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它們所提供的混凝土質量上的一致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差,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強度以及其離散性。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水灰比例關系要控制在0.4~0.5這個范圍之間,砂率則需要控制在40%左右。
2.2 從原料層面上嚴格把關,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把好原料關是最基礎的工作,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工作,一旦原料關沒把好,那么以后的所有控制措施都會顯得那么無力,不僅加大了后續控制措施的難度,而且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來探討原料把關工作。
(1)水泥原料和沙石原料的選用 :為提高混凝土強度,需從原料把關層面對水泥原料進行合理的選用。 另外,還需要嚴格審核水泥的一些具體信息指標,這些信息包括水泥的品牌、產地、類型 、標號、細度模數以及含泥量等,除了對其相關信息指標進行核對外,還需對水泥樣品進行抽樣驗證,通過對水泥進行預調制實驗,從而驗證其指標的真實性。 最后所用的水泥原料及沙石原料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原料要進行及時的退換, 即使是對于一些采購時合格的原料,經過長時間的放置以后,也需要對其進行指標的復核。
(2)外加劑的運用:外加劑雖然不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 ,但是它在混凝土中發揮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它能夠有效地增強混凝土某些功能。在我們談論的外加劑中,減水劑就是最常見的一類,它能夠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流動性, 這樣就能夠減少混凝土調制過程中的用水量,用水量減少了,混凝土成型的時間就縮短了,這能夠提高混凝土施工的進度及效率,另外減水劑還能減少水泥的用量。 但混凝土外加劑就好比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為混凝土施工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為混凝土施工技術提出了技術上的難題。 因為對于這一類微添加量物質,掌握好其最佳添加量是特別重要的,添加量不夠,就起不到預期的效果,添加量過多,有會對混凝土的質量造成影響。這就好比是食品工業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它在充當食品工業靈魂的同時,也引發了眾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3)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點:第一,保證混凝土攪拌的密實性和均勻性,這是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必須對其進行控制的,一般來說,當混凝土運送到施工現場以后就需要對其進行立即澆注。第二要保證對混凝土的澆注厚度在一定范圍內,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保證振搗密實度、第三,在對混凝土進行分層澆注過程中,要保證其澆注做到協調一致、從部分到整體的推進,最大限度的減少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的臨界面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保證混凝土澆注的連續性,以防止出現“冷縫”的局面。第四,在對建筑進行澆注的過程中,不能讓澆注溫度低于臨界值,也盡可能的不讓澆注溫度超過28度。只有這樣才能夠防止建筑物表面龜裂情況的發生。
2.3 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
在很多的混凝土施工項目中,經常出現混凝土裂縫情況,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原因是多樣的,有變形引起的:如收縮、膨脹、沉降等原因;有外部荷載引起的:如混凝土養護不當、外添加劑問題、混凝土內熱等。 本文就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控制措施。
(1)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振搗捧的速度要控制好,盡量做到快插慢拔,另外還需根據混凝土不同的坍落度來正確調整及掌握混凝土的振搗時間,這樣能夠有效地避免過振和漏振現象。最后為了到達消除混凝土內部的水分和氣泡的效果,混凝土最好使用二次振搗、二次抹面等技術,這都是一些常見并且有效的技術,已經在混凝土振搗技術中有了很廣泛的運用。
(2)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沒有對新澆筑的混凝土做好早期養護工作,施工單位因該做好混凝土關鍵構件的濕潤養護工作, 對不同體積的混凝土所采取的養護時間也要發生適當的變化,當遇到大體積的混凝土時,養護時間大概在 15-25 天,當遇到的是小體積混凝土時,養護時間大概在 10-15 天。
(3)為防止混凝土出現裂縫 ,對混凝土進行適當的升溫和降溫很有必要。施工過程中,必須將水泥的水化熱考慮進去。為了避免過于集中的水化熱現象,就必須對混凝土進行降溫處理,因為混凝土一旦出現集中的水熱化現象,等到該部位成型后,里面就容易出現氣孔,進而出現裂縫。
(4)除上述幾種控制裂縫措施外 ,還應避免在下雨天進行混凝土澆灌工作,因為新澆灌的混凝土,由于時間的原因還沒有完全固定成型,大雨的沖擊可能會引起混凝土出現裂縫。
3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術方法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混凝土一定要按照施工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比如某工程的主樓核心筒厚度為6.45 m,那么在施工過程中就需要按照這樣的數值要求,制定分層澆筑和一次性澆筑的施工方法。如果采用分層施工方法,那么就需要按照房屋建筑標準相關規定,將6.45 m的底板分為兩次對其進行澆注,其中分別為3.00 m和3.45 m。而在澆注順序上 ,應該首先選擇澆注底板下半部分,3.00 m厚度的那一部分,然后再澆注3.45 m的那一部分。對于一次性澆注則不能對其進行分層,而是要盡可能的一次性從南向北的方向推進。
根據上述的案例,可以發現,房屋建筑澆注底板是十分厚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應該從控制混凝土的水熱化方面出發,同時兼顧將主樓鋼柱埋于基本底板之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其進行合理的安裝和連接。在這個時候必然要考慮的是鋼柱在安裝時候的質量問題,我們在對其進行安裝的過程中,應該選擇分層次澆注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理論上的想法,真正的實施需要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三方共同審批之下才能夠將其實施。
結語
作為施工單位,在進行施工之前一定要對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有所了解,只有考慮到工程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才能夠保證工程質量。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前言
要想在建筑行業進行技術革新,要想將混凝土的不良品質現象得到有效的處理,這些改進都要以提高建筑技術為前提的,任何一次的建筑技術發展,都不可避免地為相關的建筑工藝和建設活動重新注入全新的技術力量,因此,技術的革新在各行業中具有極其關鍵的意義。混凝土建設中不良品質的現象是在建筑建設時期比較容易發生的質量問題,因此,需要不斷的發展、改進建設技術,才能處理好在建設中所面臨的各種質量問題。在積極論述問題的體現和成因的背景之下,探索處理方法,了解處理問題的關鍵點,通過強化管控以及提升科技使用性等措施來提升總的建筑品質。
1 關于表層麻面現象的具體成因以及解決辦法
1.1 問題的關鍵體現
在部分地方,混凝土的表層可能會發生漿液過少、漿液過于粗劣等問題,在出現麻面問題比較厲害的區域,可能會存在許多非常小、數量集中的小坑,這些小坑會對混凝土材料的表層產生非常嚴重的質量影響。
1.2 成因
表層麻面現象的成因非常多,比如:模板表層的清潔工作沒有做好、在涂抹脫模劑的時候,涂抹工作不勻稱、裂縫之間的接縫不當而發生了不必要的滲漏現象,內部產生的氣泡從而沒有完全的釋放,進而就會在表層產生麻面現象。
1.3 預防措施
在混凝土建設之前,要充分做好表面的清理活動,在模板的表層禁止出現臟污。要將各模板拼接好,避免因為存在裂隙而發生滲漏現象,涂抹均勻脫模劑。
1.4 處理模板表面時要關注的重點內容
針對大規模的混凝土施工來講,在處理表面的時候,要把容易出現麻面地方充分泡濕,進而泥漿能容易做好壓光等活動,要確保模板表面的干凈、清潔。
2 關于出現蜂窩問題的具體成因以及解決方法
2.1 蜂窩問題的體現
蜂窩問題通常是體現為砂漿數量不多,混凝土中的石子太大、成品之間的孔隙多,出現蜂窩現象會使得材料的強度大大降低,而且由于混凝土它本身的力學結構不夠堅硬,極易掉落。
2.2 成因
產生蜂窩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生產的過程中,原材料的質量差、材料的配比不當、計算材料時的計量差異等因素都會產生蜂窩現象。當在制備澆筑材料時,由于攪拌的時間太短,使得原材料未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很凝土澆筑時,未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分段、分層澆筑。模板之間的空隙未進行認真封堵,使得模板發生了相對的位置偏移。
2.3 預防措施
一、要確保配比的精準度。二、在制備混凝土的時候要按照切實的設計要求進行,防止混凝土的拌合時間太短。第三,按照層次來澆筑。第四,切實將模板的閉合以及支護等活動開展好,避免模板出現相對的位置移動現象。
2.4 應對方法
對于直徑較小的蜂窩,一般可以在模板表面清潔好之后,用提前配比得當的泥漿將表面抹平。混凝土蜂窩的直徑較大時,先鑿去混凝土中松動石子,并對蜂窩和鑿除的部位進行進一步的沖洗后,再用高強度的細石混凝土將蜂窩和鑿除的部位填塞壓實。
為了解決上述質量問題需要做到以下控制
3加強對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建設房屋的施工過程中,為了起到確保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的作用,達到設計所需的質量要求,工程安檢人員必須要加強對現場施工混凝土各種原材料的控制,進場的原材料必須要進行必須的質量檢測,只有當原材料的全部技術性指標完全符合設計的相關要求時,原材料才能進入現場,供建設施工使用。因為如果當混凝土骨料中某一物質超標時,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強度。
3.1 加強對外加劑的質量控制。
施工的過程中,在使用外加劑之前,首先要對外加劑進行有關混凝土強度的相關試驗工作,進行必要的檢測。除此之外,還要對混凝土外加劑的自身的質量進行必要的質量檢測,混凝土外加劑的種類繁多,按照現場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一種最佳混凝土外加劑,并對混凝土進行廣泛的質量管理。在混凝土進行攪拌時加入外加劑,在施工過程中,使得混凝土能達到某一有效需求。同時,各種工程外加劑都會擁有自己的品牌和相關的質量信息,因此,在檢查外加劑自身的質量問題時,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防止某些質量偽劣的外加劑混入施工現場中。
3.2 加強對水泥的質量控制。
對水泥質量的控制,要對近場的水泥及其其中的構成部分進行詳盡的質量分析和控制,只有質量合格、性能指標符合設計要求的水泥才準許進入施工現場使用。同時要仔細查看水泥的出廠日期及水泥相關的試驗報告等。檢查水泥的包裝是否受損,水泥在運輸過程中是否受潮等情況。
4合理的科學的進行優化配置混凝土
4.1將混凝土的參數配置為題進一步進行優化,進行科學的、詳盡的相似模擬實驗測試,找出在當前的施工環境條件下,最佳的混凝土配置比,并在施工中使用找到的最優混凝土配置比。合理的、科學的混凝土配置比進行混凝土配置時,配置的強度就會明顯地增加。在施工過程中,要合理使用模板。進一步加強對現場施工的進度控制,提高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通常的情況下,施工混凝土以及少筋混凝土的坍落度最大值為 35cm,在對混凝土進行配制時,特殊的鋼筋在混凝土中超過百分之一的,進行配制混凝土時,一般坍落度控制在 75cm 等,為此要對混凝土的坍塌度進行控制,有一定的難度,不斷對混凝土的強度進行必要的提高,達到房屋建設的各部位對混凝土各種性能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之中加入少量的同類型的外加劑。
4.2 對混凝土的配合比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試驗,根據實際工作環境得出最優的配合比,是確保混凝土有良好的施工質量的先決性條件。所以在實驗室進行選擇合理的參數配合比時,各種實驗室試驗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要有嚴謹的實驗態度,確保試驗參數的精度。在實驗室實驗時,確定的混凝土中各種骨料質量比,都要符合設計要求,各種相關的檢測的指標都要達到房屋建筑的設計要求。
5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在對混凝土進行施工之前,需要加強相關的施工組織工作,將工作責任切實落實到每個現場工作人員身上,各施工工序之間要有機連接起來,嚴禁工序之間發生工序斷裂。要明確工作的分工,建立健全的質量考核制度。使技術人員從責任上充分意識到,以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定期對施工中的農民工進行施工培訓學習,加強施工工人的施工能力,確保農民工能夠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施工交底。
6結束語
在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質量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起承載力作用的主要是混凝土結構,所以,工程中混凝土質量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和使用安全。因此,在房屋建設的施工中,各級安監人員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尤其是在對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產生重大影響的材料選擇上,一旦發現在混凝土施工,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必須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進行妥善的質量安全處理,避免房屋在使用過程中,造成重大的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楊明軍.淺談某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的監理措施[J].中國科技博覽,2010.10.
[2]全. 房建結構砼墻體表面氣泡病害成因探討 [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
1、存在的問題
1.1 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一些施工單位現場施工人員對混凝土的性能不是很熟悉, 對影響混凝土質量的要素不是十分了解,在現場難以控制工程施工質量;二是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不多,水利水電行業的混凝土施工基本上還停留在相對比較低的技術水平上,尤其是在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一些對提高混凝土質量比較有效且相對成熟的技術,比如摻加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在工程中應用也不是很普遍。搞好如何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骨料、水泥、外加劑、摻合料以及恰當的施工工藝,才能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
1.2 施工工藝水平不高
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大體上還是小作坊式作業,投料、運輸多為人工操作,機械化及電子化水平較低,專業化程度不高,除了大城市周圍,商品混凝土應用很少。人為因素造成混凝土質量波動較大。
1.3 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偏低
目前,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主要將是否滿足構件的安全作為混凝土設計強度的依據, 有的雖然考慮了混凝土構件的耐久性要求,但也不是很充分。為了滿足混凝土設計強度、耐久性、抗滲性等要求和施工和易性的需要,有關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不僅規定了膠凝材料和水泥熟料的最低用量,還對混凝土的水膠比(水灰比)作了規定。
1.4 質監、監理機構監督力度不夠
由于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大多遠離城市,施工、生活條件艱苦,質監部門很少主動下去檢查,主要是以抽查的方式進行監督,很難全面發現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問題。監理單位在現場監理人員較少,有些監理單位監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怕吃苦;工地上缺乏有長期從事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經驗的監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有效地進行施工過程的旁站監理,對控制工程質量、造價和工期,管理建設工程合同的履行等監理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造成了工程質量控制方面存在實際的漏洞。
2、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原材料的問題
(1)水泥。筆者多年來在室內檢測試驗過程中,不時發現有些送檢的水泥沒有達到有關國家標準的技術要求,其中多為產量較小,且生產工藝為立窯的小型企業的產品,產品質量穩定性差。水泥不合格主要表現在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和安定性沒有達到技術要求。在水利水電工程質量抽檢過程中還發現, 一些工地水泥倉庫的防雨防潮措施不是很到位,貯存時間過長等問題。
(2)骨料。有關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規定,混凝土施工中宜將粗骨料按粒徑分級組合使用。筆者發現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大多采用規格為5~40mm 或5~80mm 的混合粗骨料。由于料場開采的部位不斷變化, 或采用人工骨料時料場的破碎機多為效能較低的鍔式破碎機,致使這些混合粗骨料的顆粒級配、堆積密度及空隙率、針、片狀顆粒含量和超遜徑含量的在施工過程中差別比較大, 這就給混凝土施工質量帶來比較大的波動。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比較突出,在對某些股份制合營的小水電站進行質量抽檢時,發現一些“四無”電站為了節省投資,將廠房基礎或輸水隧洞施工挖掘出來的石渣(有些還是強風化的巖石)未經任何篩選就直接破碎用作混凝土骨料,不按規定進行相關檢驗;使用前也未經嚴格的清洗和脫水,骨料巖質的硬度和含泥量等都可能不符合質量要求。相對而言,股份制合營小水電站的工程質量更令人擔憂。
2.2 配合比誤差較大
由于現場多為人工投料, 盡管施工現場多備有配合比投料標牌,但混凝土生產過程中投料誤差還是比較大,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拌和用水量控制不好,水灰比偏大,極個別工地的施工人員缺乏水灰比的概念,為了減少拌和時間、提高混凝土溜槽入倉進度和減少振搗時間,對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加以控制,甚至為了讓混凝土盡快入倉,而在溜槽頂部直接加水,將振搗器放入混凝土中稍為振搗一下;二是混凝土的砂率偏大。如上所述,由于混合粗骨料的顆粒級配、堆積
密度及空隙率,針、片狀顆粒含量和超遜徑含量變化較大,為了滿足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混凝土的砂率就必然要增大。按照混凝土的填充包裹理論,就應適當調整配合比,增加水泥和用水量,而受技術能力和生產成本所限,這些都難以做到,混凝土的質量就必然下降了。尤其是澆筑泵送混凝土時, 為了使骨料不塞管而將混凝土順利輸送到倉面,有的工地不是從摻加高效減水劑、泵送劑、粉煤灰和選擇合適的骨料等技術手段著手,而是盡可能加大混凝土的砂率和用水量,以此來滿足混凝土施工性能的要求,因此,經常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水工結構如隧洞等混凝土質量也相對較差。
2.3 混凝土拌和不均勻
水利水電工程多處邊遠山區, 混凝土拌和多使用較老舊的小容量的自落式攪拌機,而非拌和效果較好的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效果自然差一點。加之,一些工地盲目趕進度,監督管理不嚴,混凝土拌和有的時間不足,有的拌和不均勻。工程質量抽檢過程中也發現同一部位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值相差較大。
2.4 鋼筋
在施工工地上有時看到鋼筋網位移或變形較嚴重, 工程質量抽檢對混凝土鉆芯取樣時也發現, 有的鋼筋保護層不足10mm 甚至露筋。
3、探討及建議
(1)一些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個現象, 就是水利工程在招投標中基本上是實行低價中標,有的還在概算定額單價基礎上優惠8%左右再簽訂施工合同。這樣就嚴重壓縮了施工企業的正常利潤。本身施工定額標準就低,又長期不能調整,這幾年定額人工單價同市場人工單價嚴重背離;而有的工程還存在轉包現象,加之人工費的不斷上漲(極個別的工程甚至連材料價差都不補),這樣,真正做工程的利潤就非常非常薄,施工單位投入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就嚴重不足了。筆者認為,應該盡快調整施工定額標準,適應市場的要求;支持和鼓勵施工單位獲取合法的利潤, 這樣水利施工企業才能留住和引進人才,
更新設備, 更好地服務于業主并保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整個水利行業才能得到良性發展。
(2)目前,由于待遇低,工作條件艱苦,水利水電行業的施工和監理單位優秀的技術人員相對缺乏,這是一個值得有關部門注意的問題。關于培養監理工程師,國外曾有“三三年”的說法,即成為監理工程師, 要經過3 年的工程設計,3 年的試驗檢測,3 年的施工,有這樣的經歷才可能作為一個合格的監理工程師。如今,活躍在施工現場的施工和監理人員多為老少結合,即已將要退休的年長的技術人員帶領剛畢業的年輕技術員,年長的技術人員有經驗有技術有責任心, 但很多不懂電腦, 無法獨立完成技術資料的整理,有時工地施工緊張身體也吃不消,年輕的技術人員在經驗、技術和責任心方面均有所欠缺, 整體上缺乏40 歲左右年富力強又有經驗的技術人員。
(3)針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人為因素造成混凝土質量波動較大的現象,現場應盡可能使用商品混凝土。自制混凝土時,則應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控制。如施工方對一些工程關鍵部位混凝土施工沒有把握時, 不妨適當加大混凝土配合比的配制系數或減小0.05 水灰比再配制混凝土。
(4)應在混凝土施工前1~2 個月將水泥、摻合料、外加劑和骨料等原材料送檢,堅決杜絕不合格的原材料進入施工現場。現場應盡可能使用產量高、生產工藝為旋窯的大企業的水泥產品。同一料場的骨料要有穩定供應和穩定的品質,并分級組合使用,如使用混合料時,則應加強對混凝土施工過程的控制, 切實按配合比投料并保證混凝土攪拌時間。
(5)在混凝土工程中盡可能應用摻加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等比較成熟的技術,提高混凝土的質量。
(6) 由于股份制合營小水電站報建手續大多不全, 設計比較粗糙,施工不規范,監管不到位。因此,工程質量相對比較差,去年以來多座小型水電站施工過程中發生坍塌并造成人員傷殘事故,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股份制合營小水電站工程監管和工程質量抽檢的力度。
一、施工導流
某水電站主要建筑物為2級,導流建筑物按4級設計,導流標準采用10年一遇洪水,導流時段為當年11月至次年4月,導流流量為82立方米/s。導流洞布置在左岸,斷面形式為半圓頂拱的城門洞形,混凝土襯砌厚度60厘米,襯砌后斷面面積為36平方米。為加快施工進度,大壩上、下游圍堰均采用壩基開挖的風化泥巖料進行填筑。
二、料場
主料場位于壩址右岸B,距壩址1.5千米。B料場出露巖層主要以T1m中厚層灰巖、厚層灰巖為主,巖石飽和抗壓強度大于4500萬帕,軟化系數大于0.75。
施工中曾在壩址上游約700米處開辟了A料場,共開采石料約3萬立方米,后因溢洪道開挖的棄渣傾倒于此將料源污染被棄用。B主料場開采石料16萬立方米,因開采過程中出現較多夾泥,因此又在大壩下游距壩址150米處另開辟了1個輔助料場,開采石料約5萬立方米。此外,利用質量良好的溢洪道開挖灰巖料作壩料,共利用20余萬立方米。
三、上壩道路
大壩開始填筑時,壩料由大壩上游左岸道路運至壩上:待壩體填筑至785米高程后,壩料從大壩下游左岸先后開辟出的下、中、上3條公路上壩,同時在左岸溢洪道開辟了1條上壩公路以保證壩料及溢洪道開挖料上壩:最后,在大壩右岸下游851米高程開辟了1條上壩公路,以作壩肩平硐灌漿、大壩填筑及面板混凝土澆筑的施工道路。
四、主體工程施工
(一)基礎開挖
壩址河谷為左緩右陡的不對稱V型谷,兩壩肩無沖溝切割。右岸795-865米高程之間大部均為陡壁且多為逆向坡,其下部地形坡度為60°-90°,而上部為30°-40°:左岸為一山嘴,岸坡上緩下陡多為順向坡,地形坡度大多為20°-30°,局部達60°-70°。除泥巖為相對隔水層外,其余均為強巖溶地層,透水性較強。壩肩無大規模不穩定體,兩壩肩均出露堅硬灰巖,河床及左岸有軟質泥巖隔水層。壩基全部開挖至裸露基巖,其中泥巖挖至弱風化層上部并在驗收后即進行噴混凝土保護。壩基共計開挖石方26萬立方米、土方6.5萬立方米,清除崩塌體1.5萬立方米。
(二)大壩填筑
1.壩料制備。墊層料采用40%人工砂與60%碎石,用裝載機混合均勻。特殊墊層料為粒徑不大于40毫米新鮮灰巖碎石摻配40%人工砂,再摻入5%粉煤灰混合均勻。質量良好的溢洪道開挖灰巖料也作為主堆石、次堆石壩料上壩,經現場篩分試驗,壩體各種填筑石料的級配均在理想級配包絡線及謝臘德級配范圍以內。
2.填筑方式。壩基開挖完畢后,鑒于基巖凹凸不平,用墊層料、過渡料找平碾壓密實后才進行大壩填筑。墊層料、過渡料用后退法卸料,主堆石、次堆石采用進占法卸料,推土機平料。推土機平料時沿平行于壩軸線方向進退,以避免各區填筑料相混。碾壓前應灑水,振動碾平行壩軸線方向進行碾壓,采用進退錯距法,每次錯距20-30厘米。鋪料時允許墊層料超壓過渡料、過渡料超壓主堆石料、主堆石料超壓次堆石料,不允許次堆石料超壓主堆石料、主堆石料超壓過渡料,過渡料超壓墊層料。填筑過程中還要對上游坡面進行碾壓與防護。
由于壩肩右岸岸坡溶洞裂隙十分發育,為避免帷幕灌漿時串漿進入壩體,在壩軸線以上灰巖岸坡接觸帶處填筑2米寬的墊層料及過渡料。為了保證壩體與壩體邊緣填筑密實,左岸泥巖岸坡接觸帶填筑1米寬的過渡料,在振動碾壓無法碾壓到位的岸坡邊角地帶,用1.5t小型振動碾振動或夯實密實。
3.坡面施工。在填筑墊層料時要超填20-30厘米,在大壩每上升3.0-3.5米后用反鏟挖掘機進行修坡,當大壩填筑到一定高度后進行人工大面積修坡,并進行斜坡碾壓。斜坡碾壓是先在壩頂的挖掘機上固定2個轉向定滑輪,再利用推土機牽引YZ-14斜坡振動碾進行,碾壓時先灑水浸潤坡面靜壓1遍,再采用上行振動、下行不振動碾壓4遍。斜坡碾壓分4次,分別在807,821.14,835,848.47米高程進行。在距離壩頂2-3米區域,由于振動碾碾壓不到,改用挖掘機抓斗拍打密實。斜坡碾壓采用挖坑灌砂法測定干密度,測定結果均超過2.2克/立方厘米。斜坡碾壓完成后,噴10厘米厚C20混凝土護坡。
(三)趾板與面板施工
1.趾板施工。趾板寬6.5米,厚0.5米,混凝土強度等級C25。河床部位的基巖為泥巖,趾板置于弱風化泥巖上部,左右岸趾板的基巖為灰巖。趾板共分為30塊,河床及左、右岸各10塊,設計混凝土工程量1255立方米,實際完成2509.6立方米。超量原因主要是由于基礎超挖,特別是左右岸基巖超挖較多造成的。河床部分趾板混凝土澆筑采用鋼模板立模,用載重汽車將混凝土直接運至入倉澆筑:左右岸趾板混凝土則是用汽車運輸,再通過溜槽入倉澆筑。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5-7厘米。
2.面板施工。面板混凝土采用無軌滑模施工工藝。無軌滑模采用分節制作,共2節,節與節之間用螺栓連結,標準節長6米、寬110厘米、高50厘米,總重約7t,由布置在壩頂的2臺5t慢速卷揚機牽引。為防止滑模傾覆,每臺卷楊機由2塊立方體混凝土預制塊壓住作配重。面板混凝土澆筑時,由拌和站拌制混凝土,用混凝土攪拌車運至壩上、通過溜槽入倉,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4-5厘米,滑模提升速度為1.5-2米/小時。滑模提升后,工人在滑模后面簡易平臺上對已澆混凝土進行抹面,以保證混凝土表面密實、光滑平整。混凝土澆筑完成后,使用再生毯覆蓋,用塑料花管灑水養護。
面板止水結構中的銅止水片厚1毫米,布置在止水底部,采用自制銅止水成型機加工成型。銅止水鼻子內安裝Φ25毫米的PVC棒,兩翼貼GB止水條:待板間預留的V形槽沖洗干凈晾干后用GB柔性填料嵌縫,覆蓋氯丁橡膠板,用不銹扁鋼壓住并用膨脹螺栓固定在面板混凝土上,膨脹螺栓間距30厘米。
進行面板止水結構施工時,經檢查面板已出現裂縫12條,壓性面板中除14號板外其余均出現裂縫。產生裂縫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溫度和干縮變形引起,也不排除滑模提升時對混凝土的拉傷。接縫止水開始施工后,面板停止養護,冬季過后檢查發現面板表面共有147條裂縫,多為細微裂縫。裂縫處理:僅對裂縫寬度大于0.2毫米的3條裂縫進行了處理。處理方法是在裂縫處粘貼GB柔性填料,覆蓋氯丁橡膠板,用不銹鋼扁鋼壓住,膨脹螺栓固定在混凝土面板上。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澆筑體積較大,且水泥水化熱產生較大的溫度應力等諸多的原因,極易出現開裂,降低混凝土耐久性,從而影響混凝土的使用壽命,嚴重者會造成結構物破壞。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澆筑體內部溫度劇烈變化,在此條件下,混凝土澆筑體早期塑性收縮和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的收縮增大,使混凝土澆筑體內部的溫度一收縮應力劇烈變化,從而導致混凝土澆筑體或構件產生裂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術難點是控制內部混凝土的升溫,問題的焦點是混凝土的放熱量。 一、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技術措施
(一)從設計方面可采取的技術措施
1、 適當的分層分塊,合理設置施工縫和后澆帶,以減小約束應力。
溫度應力與澆筑塊的不均勻溫差約束系數有關,約束系數越大,所產生的溫度應力也越大。不均勻溫度約束系數是澆筑塊長度的函數,在193m范圍內,不均勻溫差約束系數隨澆筑塊長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采取分塊的方法減小澆筑塊長度是減小溫度應力的一個有效措施。
2、 科學地選擇配筋形式。
從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施工來講,鋼筋可以承擔和傳遞應力。當混凝土產生變形和開裂時,一部分應力將由鋼筋承擔,但鋼筋網格給混凝土的澆筑和密實又增添了障礙。從抗裂性角度看,鋼筋具有正面作用,但從施工角度看,鋼筋則表現出負面作用。因此,應注意綜合平衡這一對矛盾,科學地選擇配筋形式。 3、 在與巖石地基或混凝土墊層之間設置隔離層。
對于大體積混凝土基礎,在與巖石地基或混凝土墊層之間設置隔離層約束是導致混凝土在產生各種非力學變形時開裂的重要條件。在混凝土與地基之間設置隔離層有力于減小它們之間的約束,因而可減小開裂的可能性。 4、 盡可能采用較晚齡期的強度。
采用什么齡期的強度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所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硅酸鹽水泥的水化較快,在早齡期就能對混凝土的強度有較大的貢獻,但它的水化放熱量是較大的,而且相對集中在早期,而一些礦物外加劑的反映是較慢的,通常對混凝土的早期強度貢獻較小,主要的貢獻在于混凝土的后期強度,但它們的水化放熱量則是較小的,并且放熱比較平緩,摻入礦物外加劑是降低混凝土放熱量的一個重要的技術途徑,但也會影響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因此,采用較晚齡期的強度則有利于礦物外加劑的使用,這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放熱量,也有利于礦物外加劑潛能的發揮。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來說,以較晚齡期的強度作為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評定標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5、 預置冷卻水管。
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中埋設冷卻水管可以通過循環水帶走混凝土澆筑塊內部的熱量,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減小內外溫差。
采用水管冷卻時應注意冷卻時間和冷卻速度。對于硅酸鹽水泥混凝土,它的放熱量較大,抵抗破壞力的能力也較強,采用相對較快的冷卻速度。對于摻有大量礦物外加劑的混凝土,它的放熱量較少,抵抗破壞力的能力弱,宜采用較慢的冷卻速度。
水管冷卻有一個有效作用范圍。一般冷卻水管的間距在1.5~3.0m為宜,間距大于3.0m,冷卻效果顯著變差。
(二) 從混凝土的制備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1、 盡可能地減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減少膠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作為一種結構材料,必須滿足力學性能的要求。混凝土的力學性能主要取決于水膠比,要達到一定的力學性能要求,必須控制一定的水膠比。然而,混凝土的放熱量來自于膠凝材料。在一定的水膠比下,減少混凝土用水量可以減少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的用量,從而叫少混凝土的放熱量,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來說,減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這種意義遠不止體現在經濟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技術上,體現在工程是施工質量上。因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用水量常常是技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
2、科學地利用礦物外加劑
摻入礦物外加劑可以降低膠凝材料的水化熱,因此,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摻礦物外加劑是無可非議的,但摻入礦物外加劑會導致混凝土力學性能的降低,因而科學地利用礦物外加劑才能取得較好的溫控防裂效果。 3、從施工方面可采取的技術措施
從施工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是保護混凝土制備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得以充分體現并有效地發揮作用,同時也可以從施工方面減少對混凝土配合比的限制,是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能更多考慮降低混凝土的放熱量,將混凝土的水化熱溫升降低到最低水平。
(1)盡可能避免在較高的溫度下施工
澆筑混凝土基礎時,在相同穩定溫度下,混凝土的澆筑溫度越高,均勻溫差越大,產生的溫度應力也就越大。因此,在沒有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措施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在較高的溫度下澆筑混凝土。采取長時間的養護,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延緩降溫時間和速度,充分發揮混凝土的“應力松弛效應”。加強測溫和溫度監測與管理,隨時控制混凝土內的溫度變化,內外溫差應控制在25ºC以內,及時調整保溫及養護措施,使混凝土的溫度梯度和濕度不至于過大,進而有效的控制裂縫的出現。
(2)選擇適當的施工工藝
盡可能避免長距離的泵送,不同的施工工藝對混凝土的要求是不同的。用塔吊運送混凝土,混凝土的塌落度為50~100mm 足矣。但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必須達到150mm 以上,若進行長距離的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求更高。對混凝土塌落度要求的提高意味著混凝土用水量的提高。在相同水膠比情況下,膠凝材料的用量也相應增加,50~100mm 限制了集料的最大粒徑。
(3) 加強養護。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表面較容易干燥,而內部則較難干燥,潮濕養護以防混凝土中水分的蒸發而導致混凝土的干縮。另外在混凝土澆筑后遇到急速降溫天氣時,及時地采取保溫措施,利于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溫度應力,防止混凝土的開裂。還有,采取低溫澆筑時,澆筑后必須立即采取保溫措施,否則,低溫澆筑所進行的一切努力都將前功盡棄。
(4) 避免過早地拆模或施加荷載。
混凝土的強度與放熱量是一對矛盾。在通常情況下,強度的較快發展將伴隨著水化熱較快的釋放。然而,大體積混凝土的主要矛盾是溫控防裂,因此,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來說,適當地控制混凝土的強度發展,以滿足溫控防裂的需要是必要的。為了溫控的需要,不要過早地拆去模板或是混凝土受力,以免破壞混凝土結構。 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應注意的問題
保持混凝土的均勻性。混凝土澆筑塊各部分材料的不均勻必然導致性能的不均勻,而性能的不均勻則是導致內應力,引發裂縫。
1、如果所制備的混凝土容易離析,或者施工過程中不能掌握適度的振搗,使得混凝土泌水或泌漿,將導致上、下部混凝土形成一個附加的干縮變形和溫度變形差,將在表面混凝土中產生一個附加的拉應力。另外,泌水作用還導致了表面混凝土的水膠比高于設計水膠比,因而表現出較低的強度。因此,離析將使得混凝土表面更容易開裂。
2、在泌水過程中,水分的運動受到集料的阻礙而在集料下面富集,形成水囊,影響混凝土的性能。顯然,集料粒徑越大,所形成的水囊也越大。因此,當采用較大集料時,離析將會給混凝土的性能造成較大的影響。 三、結語
總之,為了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連續性以及質量,要在工程實踐中結合大體積混凝土的結構特性,不斷總結和歸納混凝土材料選取、配合比設計以及混凝土分塊施工、澆筑等相應的施工技術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房建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一、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
大體積混凝土內出現的裂縫按深度的不同,分為貫穿裂縫、深層裂縫及表面裂縫三種。貫穿裂縫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縫發展為深層裂縫,最終形成貫穿裂縫。它切斷了結構的斷面,可能破壞結構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其危害性是較嚴重的;而深層裂縫部分地切斷了結構斷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縫一般危害性較小。
但出現裂縫并不是絕對地影響結構安全,它都有一個最大允許值。處于室內正常環境的一般構件最大裂縫寬度≤0.3mm;處于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的構件最大裂縫寬度≤0.2mm。對于地下或半地下結構,混凝土的裂縫主要影響其防水性能。一般當裂縫寬度在0.1~0.2mm時,雖然早期有輕微滲水,但經過一段時間后,裂縫可以自愈。如超過0.2~0.3mm,則滲漏水量將隨著裂縫寬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所以,在地下工程中應盡量避免超過0.3mm貫穿全斷面的裂縫。如出現這種裂縫,將大大影響結構的使用,必須進行化學灌漿加固處理。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階段所產生的溫度裂縫,一方面是混凝土內部因素:由于內外溫差而產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結構的外部約束和混凝土各質點間的約束,阻止混凝土收縮變形,混凝土抗壓強度較大,但抗拉能力卻很小,所以溫度應力一旦超過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強度時,即會出現裂縫。這種裂縫的寬度在允許限值內,一般不會影響結構的強度,但卻對結構的耐久性有所影響,因此必須予以重視和加以控制。
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水泥水化熱
水泥在水化過程中要釋放出一定的熱量,而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斷面較厚,表面系數相對較小,所以水泥發生的熱量聚集在結構內部不易散失。這樣混凝土內部的水化熱無法及時散發出去,以至于越積越高,使內外溫差增大。單位時間混凝土釋放的水泥水化熱,與混凝土單位體積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種有關,并隨混凝土的齡期而增長。由于混凝土結構表面可以自然散熱,實際上內部的最高溫度,多數發生在澆筑后的最初3~5天。
2、外界氣溫變化
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階段,它的澆筑溫度隨著外界氣溫變化而變化。特別是氣溫驟降,會大大增加內外層混凝土溫差,這對大體積混凝土是極為不利的。溫度應力是由于溫差引起溫度變形造成的,溫差愈大,溫度應力也愈大。同時,在高溫條件下,大體積混凝土不易散熱,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一般可達60~65℃,并且有較長的延續時間。因此,應采取溫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差引起的溫度應力。
3、混凝土的收縮
混凝土中約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須的,而約80%的水分要蒸發。多余水分的蒸發會引起混凝土體積的收縮。混凝土收縮的主要原因是內部水蒸發引起混凝土收縮。如果混凝土收縮后,再處于水飽和狀態,還可以恢復膨脹并幾乎達到原有的體積。干濕交替會引起混凝土體積的交替變化,這對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影響混凝土收縮,主要是水泥品種、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劑和摻合料的品種以及施工工藝、養護條件等。
二、大體積混凝土的配制
大體積混凝土所選用的原材料應注意以下幾點:
1、粗骨料宜采用連續級配,細骨料宜采用中砂;
2、外加劑宜采用緩凝劑、減水劑;摻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礦渣粉等;
3、大體積混凝土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應提高摻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單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4、降低原材料的溫度;
5、水泥應盡量選用水化熱低、凝結時間長的水泥,優先采用中熱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大壩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等。但是,水化熱低的礦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它水泥大,在澆筑層表面有大量水析出。這種泌水現象,不僅影響施工速度,同時影響施工質量。因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兩澆筑層表面間,使混凝土水灰比改變,而在掏水時又帶走了一些砂漿,這樣便形成了一層含水量多的夾層,破壞了混凝土的粘結力和整體性。混凝土泌水性的大小與用水量有關,用水量多,泌水性大;且與溫度高低有關,水完全析出的時間隨溫度的提高而縮短;此外,還與水泥的成分和細度有關。所以,在選用礦渣水泥時應盡量選擇泌水性的品種,并應在混凝土中摻入減水劑,以降低用水量。在施工中,應及時排出析水或拌制一些干硬性混凝土均勻澆筑在析水處,用振搗器振實后,再繼續澆筑上一層混凝土。
轉貼于 三、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與振搗:
澆筑方案,除應滿足每一處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層新混凝土覆蓋并搗實完畢外,還應考慮結構大小、鋼筋疏密、預埋管道和地腳螺栓的留設、混凝土供應情況以及水化熱等因素的影響,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全面分層:
即在第一層全面澆筑全部澆筑完畢后,再回頭澆筑第二層,此時應使第一層混凝土還未初凝,如此逐層連續澆筑,直至完工為止。采用這種方案,適用于結構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時從短邊開始,沿長邊推進比較合適。必要時可分成兩段,從中間向兩端或從兩端向中間同時進行澆筑。
2、分段分層:
混凝土澆筑時,先從底層開始,澆筑至一定距離后澆筑第二層,如此依次向前澆筑其他各層。由于總的層數較多,所以澆筑到頂后,第一層末端的混凝土還未初凝,又可以從第二段依次分層澆筑。這種方案適用于單位時間內要求供應的混凝土較少,結構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積或長度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層:
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適用于結構的長度大大超過厚度3倍的情況。混凝土從澆筑層下端開始,逐漸上移。混凝土的振搗也要適應斜面分層澆筑工藝,一般在每個斜面層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動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處,保證上部混凝土的搗實。下面一道振動器布置在近坡腳處,確保下部混凝土密實。隨著混凝土澆筑的向前推進,震動器也相應跟上。
四、 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時的溫度控制
養護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一項十分關鍵的工作。養護主要是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內表溫差,促進混凝土強度的正常發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和發展。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應盡可能多養護一段時間,拆模后應立即回土或在覆蓋保護,同時預防近期驟冷氣候影響,以控制內表溫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縫。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不僅要滿足強度增長的需要,還應通過人工的溫度控制,防止因溫度變形引起混凝土的開裂。
溫度控制就是對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和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進行人為的控制。
在混凝土養護階段的溫度控制應遵循以下幾點:
1. 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間、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室外最低氣溫之間的差值均應小于20℃;當結構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抗裂能力時,不大于25℃~30℃。
2. 混凝土拆模時,混凝土的溫差不超過20℃。其溫差應包括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和外界氣溫之間的溫差。
3. 采用內部降溫法來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內部降溫法是在混凝土內部預埋水管,通入冷卻水,降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冷卻在混凝土剛澆筑完時就開始進行,還有常見的投毛石法,均可以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內外溫差而引起的混凝土開裂。
4.保溫法是在結構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側覆蓋保溫材料(如草袋、鋸木、濕砂等),在緩慢的散熱過程中,使混凝土獲得必要的強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小于20℃。
5. 混凝土表層布設抗裂鋼筋網片,防止混凝土收縮時產生干裂。
五、結論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與措施直接關系到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性能,若不能很好的了解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開裂的原因以及掌握應對此類問題所采取的相應施工措施,那么實際生產當中就很難保證施工質量。由于自身實踐知識相對缺乏,以上見解仍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理論層面,如何采取更好的方法來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摻和料的用量該如何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溫度是否可以再降低?以上是就是我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一些拙見,希望能對工程建設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使得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中出現的開裂問題能夠進一步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2
[2] 趙志縉,趙 帆.高層建筑施工(第二版)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1
一.開發新客戶方面
本年截止1-6月共計開發一個新客戶,湖南建工集團(八鋼路-北站路機場高速項目)該項目一共有四個工區,目前一工區和二工區開工,我方供應二工區,二工區共計9萬方混凝土,該客戶是新進疆的客戶,有意向在烏魯木齊成立分公司,本人會通過今年的合作盡量與對方達成一個長期的戰略合作協議。
二.收款與合同方面
今年未拿回的合同只有中建新疆建工機場改擴建工程,原因是由于框架協議里沒有水下的價格,對方商務部要求走兩個審批,還要議價,預計十五天后能拿回。
在當今的建筑行業發展中,人們越來越重視住房的質量,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施工單位就一定要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重視施工質量,同時還要對施工的材料和工藝進行有效的控制,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建筑工程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結合某個工程的整體施工過程對混凝土主體結構的綜合施工技術進行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1 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的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而成。在該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采用的是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選購、配合比、外加劑都是按照國家及施工單位的標準制度完成。在混凝土工程竣工之后,技術人員需要根據外界的氣候條件,季節來對其進行養護,將結構的偏差控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并且在施工現場還需要設置臨時防電、防雷、防風等各項措施。在對混凝土工程設置防雷設施的過程中,技術人員還需要對基礎部分、梁、柱部分進行綜合考慮,然后與電氣專業的施工人員進行協商并施工,滿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根據施工規定標準來設置一個固定的沉降觀測站,了解建筑工程的沉降情況。在建筑工程施工或投入使用之后,施工人員應該將建筑物沉降的觀測工作委托給勘測公司,并與其相互配合實現工作,保證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
2 模板工程的施工
2.1 模板支設的質量要求
在對建筑工程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對構件的安裝位置和結構的尺寸進行有效的控制,這樣能夠使得構件在安裝之后能夠順利的進行模板的搭設環節,在進行模板搭設之前,施工人員一定要對模板進行嚴格的檢查,確保模板的各項指標都能夠達到設計的標準和要求,保證其在施工中能夠承受來自各個環節產生的負荷,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對構件的各項性能進行嚴格的檢查,同時還要看一看構件的質量和穩定性,同時在施工的過程中還要對安裝中所產生的誤差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管理,一定要將誤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如果偏差不在合理的范圍內,施工人員首先要對其進行調整,待誤差處在合理范圍之內才能進行下一個程序的施工。
2.2 模板支設的質量控制
在支設模板之前,首先應該對模板進行設計,同時還應該繪制出焊接模板的草圖,在支設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每一個模板都能夠承擔一定數量的重荷,同時還要在施工的過程中不斷的對模板的安裝和拆卸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在進行墻、柱模板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在其上加設一塊墊木,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混凝土對模板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同時,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也一定要在模板的表面刷上一層防腐劑,這樣能夠為模板的拆卸提供一定的便利。
在模板安裝施工中,施工人員還要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首先,事前鋼筋綁扎工作就已經全部完成,所以在吊裝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對工程帶來一些損傷,所以在進行安裝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專門的人員扶住模板,在吊裝就位時一定要控制好力度,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防止鋼筋給模板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其次是在鋼筋和鋼管焊接的過程中焊接人員應該在焊接的位置上墊上一層鐵皮,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避免焊接的過程中對模板造成一定的損害。再次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據設計的相關要求做好電管和水管的設置工作,這樣能夠更好的保證施工的質量,同時也能夠有效的保證施工的周期。最后一點是在混凝土澆筑或者是振搗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相關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影響到模板,同時在振搗和澆筑施工中,還應該對施工的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這樣才能更好的保持模板自身的形態。
2.3 模板的拆除
通常情況下模板的拆除流程和安裝流程正好是相反的,同時在模板拆除的過程中相關的施工人員一定要在施工的過程中對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模板拆除之前的準備工作,同時在施工的過程中也一定要對邊緣位置進行一定的保護,同時還要將拆卸下來的模板進行及時的清理,在清理的過程中也不能使用硬度過大的工具,必須要使用專門的模板清潔劑。
3 鋼筋工程的施工技術
當選購的鋼筋進入施工現場之后,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對鋼筋的性能全面檢查,要求鋼筋的質量、規格等滿足工程的設計要求.在本工程中,技術人員可以直接在施工現場對鋼筋進行制作,將其偏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進行安裝。要求鋼筋的種類、規格、數量等都達到設計的要求。在錨固鋼筋的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將其錨固長度控制在300mm以上,并采用機械設備來對鋼筋進行錨固。包括附加錨固端頭在內的錨固長度可取錨固長度的0.7倍。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要符合要求,保護層的厚度不小于鋼筋的直徑;板、墻、側壁的分布筋保護層為10,柱中箍筋和構造筋的保護層為15。
鋼筋制作綁扎注意事項。預見性地提出和處理鋼筋有關設計的矛盾問題或施工難處,需核定的要及時與設計院、建設單位聯系核定,做到準確翻樣。所有鋼筋下料單及翻樣處理均由現場綜合技術組、質安組負責校審批準;鋼筋制成的半成品進行掛牌驗收,專人負責清料,質安組負責抽查;梁、柱節頭的鋼筋都需要達到緊密的效果,核心箍不允許遺涌,綁扎確實困難的部位,將箍筋制成兩個型,待綁扎就位后,按搭接10d焊接成封閉箍: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按設計圖紙要求執行;柱的豎筋在樓面的位置。加焊一層相同規格的定位箍和定位筋,以預防鋼筋偏移:樓層負筋等安裝配置完畢,再進行綁扎,樓板負筋綁扎應加10m筋馬凳,間距縱橫1.0m負筋綁扎好后,嚴禁在上面踩踏,以保證負筋位的正確:板鋼筋除靠近兩行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間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受力的鋼筋須全部扎牢;當次梁支承在主梁上或次梁相互交叉時,凡未特殊注明者,一律在梁側將箍筋各加密四道,直徑同主梁箍筋。
結束語
在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重視對施工質量的控制,這就需要在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同時還要按照相關的要求進行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質量檢驗工作,在一個環節的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之后才能進行接下來的施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確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