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1 03:40: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教師國培高中英語研修,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引言
四川省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省,有55個少數民族。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四川少數民族人口415萬人。四川民族地區幅員遼闊,面積30.21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60.14%。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全省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語教育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而四川省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滯后,尤其是英語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亟待提高。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四川省教育廳制定了《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師資培訓項目執行計劃》和《四川省民族地區教師發展行動研究》等文件。筆者從2004年從事民族地區初中英語教師新課程培訓、民族地區英語學科帶頭人培訓、民族地區高中英語骨干教師新課程培訓、民族地區中學英語培訓者培訓等各類培訓工作。本文重點介紹在對民族地區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的實踐中,探索培訓模式的創新思路、特點、內容和操作方法。
二、從調查研究入手,精心設計培訓方案
(一)廣泛調查了解
問卷調查對象為四川省甘孜、阿壩、涼山、馬邊等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州、市、縣30余所中學的在職英語教師。調查問卷設計了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現狀、是否參加過新課程培訓、培訓需求,實施英語新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等五大部分,合計28個調查項目,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期間向調查對象發放了500份問卷,收回212份,其中有效問卷202份。
(二)數據分析研究
1.中學英語教師中年齡段在20-29和30-39歲的共占76%左右,表明中學英語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趨于合理,中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比例,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力量,也是新課程師資培訓的主要對象。
2.我省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具有專科畢業文化程度的占50.5%,具有本科畢業文化程度的占49.2%,甚至還有0.3%僅只有高中學歷。所以,一半的教師需要提高學歷層次,才能很好地實施英語新課程。
3.雖然新課標已頒布和實施六年多了,我省新課程培訓有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和縣級多種形式,但在民族地區仍有約28%的中學英語老師從未參加過任何級別的新課程培訓,無人參加過國家級培訓。這說明對我省民族地區教師新課程培訓工作還需繼續加強,讓新課程理念能夠真正融入教師們的思想觀念中,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4.培訓模式需求數據顯示,教師選擇觀摩教學的最多,占70.3%;其次是選擇教學實踐,占55.4%;選擇交流討論、觀看教學錄像、專題講座、參觀考察均達40%以上。表現出民族地區教師注重教學實踐。因此,要組織好民族地區教師培訓工作,就要多重視切合實際的教學實踐活動,以嶄新的教學理念去引導他們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能力。
5.培訓內容有較為細致的分類,共包含16單項內容,力求做到具體、合理。數據顯示,期望通過實踐提高業務水平和語言技能如聽說能力達到了60%,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研討等方面的人次比例均超過了52%,學習多媒體運用占44%。而學習新課標提出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含的把“培養跨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培養”和“學習策略”滲透到教學中的人次僅占24%,教研能力培養僅為25%。
以上數據分析為科學有效的培訓提供了依據,在培訓中需幫助學員加強對新課程的學習和領會,進一步更新觀念,提高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
三、英語新課程教師培訓模式的創新
(一)培訓模式的設計思路與原則
通過大量的調查、分析及研究,筆者認為教師新課程培訓模式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針對性強:培訓內容緊密結合民族地區英語教學實踐,引導參培教師針對自己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困惑進行探討;深入理解英語新課標,提高實施新課程的實際能力和教學水平。
2.理論結合實踐:理論學習要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相互滲透,理論應盡可能地使用具體的教學實例進行闡釋。
3.學員主動參與:培訓模式要營造學員主動參與的和諧、愉快的學習氣氛。培訓者由“知識的傳授者”成為“協作者”;傳統意義上的 “受訓者”成為“參與者”,主動參與研修。
4.靈活多樣的實踐活動:參與者不僅進行理論探討,主要通過大量靈活多樣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新課程的改革思想、內容和措施,從而改變自己的觀念和教學方法。
(二)培訓模式的設計板塊
培訓模式包括以下幾大板塊:理論引領:專家講座觀摩學習:聽課、說課、評課教學實踐:學員講課合作交流:討論、交流與反思后續研修:總結、學習與提高。每個板塊有各自獨立的內容和程序,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
“理論引領”為“觀摩實踐”做理論指導;“觀摩實踐”印證“理論引領”;“教學實踐”與“觀摩學習”相互滲透;“教學實踐”與“合作交流”相互交融;“后續研修”為教師提供培訓后終身學習的交流機會,使之成為一個開放、發展的系統。五個板塊形成教師培訓模式整體結構,共同發揮作用。
(三)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主要分為:1.英語新課程理念;2.英語專業知識鞏固與拓展;3.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探討;4.多媒體教育技術在教學中運用;5.教學科研方法指導等板塊,設計菜單,根據學員需求選擇。
(四)培訓模式的操作方法
1.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培訓方案,學員培訓前填寫問卷調查表,召開學員代表座談會和培訓專家座談會征求意見,了解學員需求。
2.聘請省內外對新課程有較深入研究的專家及民族地區中學優秀中學一線教師作專題講座,專家理論引領學員參與專題研修,師生互動、合作探討。
3.理論研討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每一專題在理論研討的基礎上,到中學觀摩與之配套的典型示范課,課后任課教師說課、專家點評、學員討論,反思總結。
4.加強學員的交流和反思。采取學員小組活動,集體備課、講課、評課,出簡報交流學習心得體會等。通過學習、合作與交流,共同探究新課程實施策略。
5.落實培訓的評估與改進。每天學員填寫培訓反饋表,收集意見及時改進和提高。
6.建立學員檔案,與學員保持長期聯系,搞好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提高和加強教師的自主發展能力與創新精神,促進教學與科研。
四、培訓模式的實踐
此培訓模式從2004年開始摸索與實踐,在四川省民族地區初中英語教師培訓、四川省民族地區中學英語學科帶頭人培訓、四川省民族地區初中/高中骨干教師培訓、四川省民族地區英語培訓者培訓等十余次培訓中運用,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與完善,共計1 000多名教師參加了培訓,培訓模式與效果受到了參培教師的好評。反饋信息表明:該培訓模式指導思想明確,目標具體,針對性強,理論結合實踐,學員在參與式的氛圍中,學習、觀摩、交流與實踐,克服了畏難情緒,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新的認識,更新了觀念,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了英語專業化能力與教學能力,帶動了當地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為促進四川省中學英語新課程的實施正做出積極的努力。
隨著時代的前進,教師需要與時俱進、終身學習以適應社會的要求。“教師發展貫穿職業生涯的全過程,它通過反思、探索教學實踐實現。”(王家芝,2008:34)教師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沒有一個師資培訓模式能滿足所有教師的需求,培訓模式應根據培訓的目的和要求而做出靈活的改變,需要不斷更新。師資培訓工作的宗旨是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化能力,使之適應特定的時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我們教師教育培訓者不斷學習并在實踐中探索。
參考文獻: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工作中,本人遵紀守法,熱心教育,團結同志。從思想上,積極進取,認真參加政治學習。通過學習和親身體驗,使自己認識到,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民主集中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走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發展的道路是中國的必由之路。加強個人品德修養,經常幫助他人解決生活及教學中的問題,捐款捐物,為災區和貧困群眾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工作育人方面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一個教師僅僅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應該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精神。從教11年以來我以身作則,用自身榜樣的力量去感染學生、去熏陶學生。我深深知道: 作為老師,我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一天天地在形成,老師是他們榜樣的力量,是他們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我還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教育學生,使學生“學會做人”。讓他們在家里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少年。在我的教育和影響下,學生們的集體觀念和道德素養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和增強。2012年在附中首屆優質班會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在“教師大家訪”工作經驗交流會中榮獲二等獎。
三、文化課教學方面
為了及時掌握當前教育研究的動態信息,瞄準最新教育發展動向,我認真閱讀《甘肅英語教育》、《中學英語教學研究》等英文報刊和資料以及其他一些教育理論著作文章,并作了讀書筆記。同時,結合本校、本人的教學實際,積極參與教研組開展的集體備課,說課,同課異構、聽評課等活動,和同學科其他老師一起探討教法和學法,積極聽取同組其他老師的課,深入研究中高考試題命題規律,以培養可行性強、操作性強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工作中,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每一堂課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切實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班級教學與管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主導,以探究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開拓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對班級差生,能悉心輔導,經常面批作業,找出他們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補漏。同時,班級結成互幫互學小組,讓學生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我所擔任的班級教學成績名列前茅。我的教育教學方法也獲得了老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于2017年10月在高中英語課例《Unit1 Living well》在全國“一師一優課”活動中獲省級優課一等獎。2015年獲學校教學質量檢測“優秀成績獎”。2012年12月獲校內“希望之星”課堂教學競賽二等獎;2017年12月獲校級“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比賽暨黨員教師標桿示范課”競賽活動中榮獲一等獎;2020年榮獲2020-2021學年度“附中好課”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2012年9月獲校級2011—2012學年度“優秀教師”稱號;2017年9月獲校級2016—2017學年度“優秀教師”;2018年9月獲校級 2017—2018學年度“優秀教師”。2020年9月獲校級 2019—2020學年度“優秀教師”。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不僅明確闡明了“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的課程理念,還提出了開發與利用網絡資源的建議,即“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
21世紀以來,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網絡軟件、手機應用軟件逐漸成為外語教學的主要工具。在有條件的地區,很多教師的教學設計都超越了常規媒體的限制,充分利用網絡視頻與音頻資源,為英語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文化環境和真實的語境。然而,筆者在樂山市進行國培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培訓工作時,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網絡課程資源很重要并經常使用的老師不到15%。使用網絡資源是教師課程資源意識的具體表現。出現以上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缺乏課程資源意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一次校本教研活動為載體,嘗試利用新媒體課程資源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教研活動的策劃
在課題研究的一年過程中,為了使本校教師認識到了網絡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增強課程資源開發意識,課題組成員在實驗學校開展了一次教研活動,探索如何利用新媒體課程資源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
1.研修主題。葛炳芳(2013)認為,“教研活動應主題明確,教研活動內容源于教學情景中的具體問題,充分考慮一線教師關心的問題”。英語趣配音是由杭州菲助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英語學習手機軟件,通過給1-2分鐘的英語類視頻在線配音的方式練習英語口語。該APP擁有大量難易程度不同的少兒英語視頻資源,也包括各種版本小學英語教材的視頻資源。無論是教師,還是兒童,對英語趣配音十分感興趣,但對于如何使用都很困惑。因此,課題組策劃了一次以“英語趣配音教學實踐”為主題的校本教研活動。
2.研修形式。在研討前階段,先由執教教師上課,參研教師以小組為單位觀課議課,直觀感受與體驗英語趣配音的教學方式;研討過程中,培訓者(課題組成員)帶領參研教師圍繞英語趣配音教學主要問題進行研討,引起教師的思考甚至影響他們的教學實踐;最后,參研教師收獲反饋,培訓者圍繞“新媒體課程資源”進行總結。
3.研修目標。結合研討課的內容和本地區教師課程資源意識淡薄的問題,課題組期望本次校本教研活動達到以下目標:通過學習,參研教師能夠進行趣配音軟件的簡單操作;通過議課,參研教師能夠了解趣配音教學設計需考慮的基本要素;通過討論,參研教師能夠了解兒童趣配音作品的評價方式。
三、教研活動的實施
1.研修前階段。教研活動開始時,培訓者說明活動主題與活動目標,提出課堂觀察的具體要求,然后請執教教師開始上課。
(1)說課。執教教師簡要介紹教材與學生情況,具體闡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及教學評價手段等。
(2)上課與觀課。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可以分為配音前、配音中和配音后三個環節。在配音前,教師創設語境讓兒童理解新詞匯“dress up, grown-up clothes, tons of, underpants, wake”、新句型“Why are you in …? Why can’t you …?”;在教師引導下,兒童認真看視頻,感知與識別卡由和爸爸說話時的內心情感(提醒、疑惑、生氣、哄騙和夸張等),識別單詞重讀、連讀及爆破,并進行句型操練。在配音中,在同伴與教師支持下,兒童打開手機中的趣配軟件,認真模仿與配音,教師引導兒童利用趣配音評價標準對自身與同伴的配音進行評價。在配音后,教師向全班展示優秀配音作品,并安排兒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最后要求學生按時完成并提交本次配音作業。
(3)執教教師反思。配音過程中兒童遇到最大的障礙是生詞、語速與情感。為此,本節課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所有學生能正確朗讀句子中80%以上的重音、停頓、連讀與爆破;大部分學生能夠感知卡由和爸爸說話時的內心情感,并能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所有學生能夠根據趣配音評價標準對配音作品進行評價;所有學生能夠圍繞本節課內容進行角色扮演。
從兒童所提交的配音作業來看,第一、二、四個目標達成情況較好,大部分兒童語速適中,能讀出句子中的重音、停頓、連讀與爆破,能根據不同的角色,選擇不同的語氣、語調和語速,并能較好地進行角色扮演;第三個目標達成情況不太樂觀,因為本次課是本學期的第三次配音學習,兒童對評價指標還不熟悉,但隨著配音學習次數的增加,他們對評價標準會更加了解。
2.課后研修階段。在此階段,培訓者組織參研教師圍繞本次教研目標進行主題研討,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問題上。
(1)在選擇英語趣配音教學材料時,需要考慮哪些要素?設計此問題的目的在于選材是英語趣配音教學材料最關鍵的第一步,而教師已經習慣按著教材進行教學。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與課題組展開討論,并達成以下共識:
1)兒童興趣愛好。兒童往往對流行音樂、動畫片、童話故事、電影等感興趣,因為這些貼近生活,可以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愉悅感和滿足感。而趣配音視頻資源正好源于電影、動畫片、童話故事、電視劇和歌曲的片段內容。例如:趣配音材料Today I will fly是根據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小豬小象系列圖書拍攝剪輯而成。本材料語言簡單,生動有趣、簡單好玩,非常適合一般將來時“will”教學,可以讓小朋友在笑聲中學習語言與理解友情。
2)兒童語言知識與技能。為了迎合教學需要,教材編撰者編造的教材過分地保護學習者,地道與真實的語言缺失。然而,趣配音材料具有真實與地道的語言,所以難免有個別超出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詞匯和語法項目,但這并不會影響兒童的語言學習。例如:趣配音材料“小卡由去幼兒園”,語言真實、地道、口語化,出現了“so do I, daycare, gonna”等超出兒童語言知識與技能的詞匯,但是這并不影響兒童學習句型“I (don’t) want to …”。
3)學習目標與期望。在英語初學階段,兒童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更想擁有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為了這一學習目標與期望的實現,兒童必須了解單詞重音、句子重音、連讀、節奏、停頓以及語調等語音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選擇合乎語音規律的材料。例如:在趣配音材料“小仙女與王子”中,語音現象合乎規律,連讀、爆破與重音明顯,且復現率較高。
(2)如何指導家長協助兒童完成趣配音作業?不言而喻,趣配音順利進行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只要家L積極支持與配合,兒童才會順利完成并提音作業。參研教師對此問題非常困惑,課題組成員根據實驗情況交流了一些有益的做法。
通常情況下,家庭難以融入學校,家校缺乏全面且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在實驗前,我們建立“英語趣配音學習”QQ群作為家校交流的平臺,吸引家庭參與趣配音活動中。通過此平臺,學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趣配音作品,家長與教師可以相互交流兒童趣配音學習情況以及心理與情感方面的需求與變化。交流與溝通的內容主要包括“配音作品提交、趣配音賬號、上課問題、課前學習材料準備與請假問題”等。
(3)在評價趣配音作業時,需要考慮哪些評價指標?針對這一問題,課題組成員與參研教師進行了較為深入的交流。為了幫助兒童發現其趣配音作業的優點與不足,課題組編制了趣配音評價體系,其中包括基本指標、選評指標和評價等級三個方面(見下表)。其中,所有兒童的評價都要覆蓋基本指標,而選評指標是教師根據兒童個人特點而選擇。
基本指標 選評指標 評價等級
規定時間之內完成配音;不增減詞;聲音洪亮、語速適中;語調自然、語言流暢;語音準確;元音飽滿、發音清晰。 按意群停頓;連讀自然;不完全爆破、失去爆破正確;能根據不同的角色,選擇不同的語氣、語調和語速;配音時,能根據內容,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A(A+\A\A-)
B(B+\B\B-)
C(C+\C\C-)
3.研修后階段。
(1)教師反饋。教研結束時,參研教師交流了參加此次教研活動的收獲。有教師認為,他們之前一直想將趣配音課程資源融入常規教學中,在嘗試過程中無從下手。但今天了解到了趣配音教學操作的基本程序。印象最深刻的是執教教師在上課中,讓兒童利用配音評價標準相互進行評價。有教師認為,趣配音最難的應該是選材問題,趣配音APP軟件中含有無數的配音資源,但是要選出適合自己學生的材料并非易事,他們希望課題組和參研教師以后可以相互分享合適的趣配音材料,以此減輕選材壓力。有教師認為,班級人數多,如果在課堂上直接配音可能會導致課堂失控,因此建議課后進行配音。
(2)培訓者總結。本次教研是利用新媒體網絡課程資源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次嘗試。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英語學習課外學習環境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形式也靈活多樣。然而,國內兒童英語學習環境仍然局限于課堂,其學習材料主要是國家統編教材及錄音,語言輸入量極其有限,這無疑限制了兒童對英語的學習。在利用新媒體課程資源時,教師必須考慮課程標準、教師與學生、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話題、素材以及社會文化價值觀等要素。在思考過程中,教師課程開發的意識與能力會不斷增強,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四、總結
在實施和貫徹英語課程標準的10多年中,很多教師利用英語新媒體課程資源的意識仍然比較淡薄。將新媒體課程資源應用于英語教學,無形中克服了英語教材的弊端。在實踐中,教師體驗到了新媒體課程資源的優勢,課程資源意識逐步增強,從而促使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葛炳芳.關于學科教研范式的思考――以浙江省高中英語學科為例[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3,(3):7-12.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