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1 23:51: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紀委換屆工作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根據甘肅省城市衛生檢查評比標準及《平涼市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工作總體方案》的要求,我們在認真學習、領會精神的基礎上,經過自上而下,又從下而上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平涼市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宣傳與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宣傳與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宣傳、衛生、社保、教育、社區等部門的責任領導,明確了市健教所全體人員指導、督查面上的工作責任人。根據工作需要制定了宣傳與健教工作行時歷。將總體方案中健康教育網絡、社區健康教育、學校健康教育、醫院健康教育、行業健康教育、大眾傳媒健康教育、控煙健康教育等幾個方面,逐項提出了落實措施和實施步驟,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靠實了工作責任,確保了各項創建任務的落實。七、八、九月份以來,我們嚴格按照創建標準,查漏補缺,落實措施,加快了創建進度,通過自查驗收,自查評分為17.5分。
二、主要做法與成效
創建衛生城市活動大大促進了健康教育深入開展,在我市開展的創建衛生城市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我市健康教育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重視,加快健教網絡建設。自創建衛生城市活動開展以來,我市各級領導非常重視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市、區健康教育所、專門機構配備了專業人員,市政府、市衛生局、愛衛會多次召開健教工作專題會議討論健康教育,制定了健康教育長遠規劃。經常檢查、指導健康教育工作。
2、社區健教進一步加強,市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近年來以創建衛生城市為契機,把提高市民的衛生意識放到了社區。辦事處、社區各單位都建立了健教領導機構,配備了專兼職工作人員,工作有計劃,據不完全統計,社區開展健教宣傳14次,受教育230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7500份,懸掛健教創建橫幅56幅,有宣傳陣地10個,舉辦專欄68期,
3、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向正規化系統化轉變。市教育局為抓好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建立領導機構,召開了市直學校及崆峒區教育局動員會,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市監督所、市健教所領導分別在會上作了專題發言。拉開了創衛學校健康教育的序幕,加大了健教工作力度,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責任到人。市教育局與區教育局、市直各學校,簽定了責任書,靠實了工作,并先后2次對學校健康教育進行了督查。市區教育局對學校健康教育評價進行了通報,按原國家教委“教育行政部門健康教育評價表”,對城區各學校進行了評估、匯總。各項指標中選項為“A”的學校分別達到80%,中、小學健康教育開課率達100%,有教案、計劃和總結,各項檔案資料齊全。
4、醫院健康教育向多元化發展。創建衛生城市以來,醫院健康教育有長足發展,改變過去重治輕防的被動局面。一是門診、住院部有宣傳陣地,市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為省級培訓地基,對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教育培訓,對住院病人進行入、住、出院全程健康教育。近年來共舉辦宣傳專欄72次,對醫務人員進行健教培訓14期,2000人(次);住院病人健康教育7200人:開辦“孕婦學校”173次,受教育孕婦800人(次),在社區開展健教宣傳12次,發放資料7.5萬份,義診、咨詢人數25000(次)。
5、行業健教有了新的突破。按照省級衛生城市標準對行業健教工作提出了針對行業特點,對職工進行相關職業衛生教育,環保教育、安全生產教育、女工保健教育,這項工作先后在市區的新世紀商廈、新世紀超市、世紀金鼎商廈、紅峰廠、虹光廠、146隊、崆峒水泥廠、平涼電廠等企業開展,逐步向全市所有企業推廣,近年來培訓職工2900人(次)。
6、大眾傳媒健康教育先行,創衛工作掀。充分發揮了新聞媒體在創建衛生城市中的先鋒作用。
①平涼日報、平涼市、區電視臺、平涼電臺等新聞媒體對創建宣傳進行全程報道,對開展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大造宣傳輿論活動,大造聲勢,使創衛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有力地促進創衛活動的開展;②市健教所通過市政府信息辦從移動電話發送創衛信息,提高市民對創衛的知曉率;③市健教所對新聞單位提供錄相帶20盤,錄音帶8盤,各種健教稿件98件(篇),有力地保證了有傳播材料播放,促進了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的開展;④近年來市區新聞媒體共播出億萬農民健教專題節目684節(次)。
7、控煙健康教育法制化。1998年區政府印發了《關于在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決定》和《平涼市創建無煙草廣告城市承諾報告》,把控煙工作推向了法制化軌道。
①市工商局、煙草局消除了市區范圍內煙草廣告。②市、區健教所和衛生有關單位結合世界無煙日向群眾普及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教育活動18次,發放控煙的宣傳資料10.5萬份,受教育16萬人(次),發放控煙、禁煙標語240張。③市電視臺、平涼日報積極配合進行控煙宣傳報道。④各學校非常重視控煙工作,開展了無吸煙學校、單位的評選活動,已有無吸煙先進單位25個。⑤車站、影劇院等公共場所設立了禁煙標志,并實行戒煙。
通過以上情況總結,可以看出,宣傳與健康教育工作在創建省級衛生城市活動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行業健康教育企業只重視經濟效益,不重視健康教育。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前三季度工作總結及四季度計劃
根據區政府工作安排,現將我委xx年1-xx月份主要工作及第四季度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科學編制年度運行報告。
客觀實際地完成了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總結,并在摸清我區的發展機遇、存在的困難及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結合海口市及我區“十二五”規劃要求,科學撰寫了xx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全面、客觀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運行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工作建議。在完成年度經濟運行報告的基礎上,我委堅持每季度對我區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并完成xx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執行情況報告,提出相應經濟社會發展措施建議,切實為區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當好參謀助手。
(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備案審批。
截至xx月底,我區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備案72個,總投資額227.8億元。其中房地產項目37個,總投資額108.69億元;工業項目13個,總投資額4.01億元;旅游服務業項目14個,總投資額44.2億元;農業項目4個,總投資額約2.3億元;其他項目5個,總投資額約68.87億元。今年立項、備案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較去年相比,項目個數增加11個,總投資增加1.8億元,且多數備案項目特別是房地產項目有望在年內可開工建設,將較好促進我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三)公務車車編管理。
根據區領導專題會安排,我委牽頭起草《海口市秀英區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暫行)》,經區委、區政府會議多次審議修改后,已定稿并按要求下發到相關單位。另外對區內公務用車使用情況展開調查摸底,并依據各單位人員編制及工作情況對區直黨政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車編進行重新定編,相應的定編通知已下發至各單位。
(四)經濟發展指標協調與促進。
根據區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我委負責地區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指標的協調促進工作。其中地區生產總值指標由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決定,分別由具體職能單位負責。固定資產投資我委主要負責協調和促進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根據工作安排,我委對區內近兩年備案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回訪,了解項目開工建設進展情況,并敦促企業積極上報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同時與區統計局統計數據進行核對,發現存在我區建設項目列入其他區、漏統和少報、部分項目征地拆遷款項沒列入統計等問題。經我委和區統計局共同努力,目前已補統投資項目24個,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加19.65億元。
(五)政府投資項目申報。
根據市發改委《關于編報xx年海口市政府投資項目計劃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委積極組織相關單位進行項目申報工作,并對各相關單位申報項目進行篩選,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我區經濟、民生等要素,著重向基礎設施建設及城市改造方面傾斜,最終匯總出41個政府投資項目上報市發改委,計劃總投資額233041萬元,其中xx年度計劃投資107935萬元。
(六)統籌城鄉和加快鎮域經濟發展。
參與《秀英區加快統籌城鄉和鎮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的起草工作,多次協同市發改深入鄉鎮開展調研,積極配合上級部門申報城鄉統籌示范實驗區項目。
(七)黨風廉政建設。
組織全委干部認真學習市委《關于規范公務消費行為入推進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意見》(海發〔xx〕xx號)、市委市政府《關于印發的通知》(海辦發〔xx〕xx號)、市紀委《關于嚴明紀律過節堅定不移糾正“”的通知》(海紀發〔xx〕xx號)等相關文件。開展廉政風險防控自查,并針對各風險點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風險防控管理工作方案,完善“三重一大”等事項審批流程。
(八)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前進村掛點幫扶工作,春節期間,我委深入掛點村了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并為40家困難戶贈送慰問品(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加強對村委會換屆選舉的指導和監督,主要抓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消除不穩定因素。要做到心中有數,加強指導,及時化解矛盾和問題,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辦理答復人大、政協代表提案件15件,其中主辦件2件,協辦件13件,代表滿意率100%。其他“美麗鄉村、潔凈家園”、安全生產、計劃生育、“五大工程”環境保護等工作順利開展。
二、第四季度工作計劃
(一)加強社會項目備案管理,簡化審批前置條件,精簡審批流程,加強對項目后期建設的跟蹤服務,了解掌握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二)加大經濟發展指標協調促進工作,確保負責的各項經濟指標完成年度目標。
主要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查漏補缺工作力度及涉及征地拆遷資金未納入統計等問題的協調工作力度,積極與業主單位對接,加強與市相關部門溝通,及時匯報工作進展和存在的問題。
(三)加大鎮域經濟發展工作力度,依據《秀英區加快統籌城鄉和鎮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認真開展相關工作,積極申報鎮域經濟發展項目,促進中心心鎮建設盡快開展,加大對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協調上級部門爭取省、市政府資金支持。
(四)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開展“作風建設推進年活動繼續深入整治庸懶散奢貪問題”專項工作,加強和改進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營造服務型機關。
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狠抓干部學風的轉變
一是從強化培訓抓起。針對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學習風氣不濃的問題,結合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準備工作,上半年3期培訓班,參加培訓的干部157名;同時,堅持和完善黨委中心學習制度。黨委中心學習小組每月20日集中學習,一人準備眾人聽,全體干部共同探討,干部確實嘗到了學習的甜頭,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氣。過去的一些模糊、片面、甚至錯誤的認識現在得以澄清和糾正,過去,對一些政策吃不透、把握不準,現在理解掌握得更準確、更全面、更深刻了。
二是從理論聯系實際抓起。增強學習的實效性,關鍵在于理論聯系實際。無論黨委中心組學習,還是各級各類干部培訓學習,對理論的掌握,始終著眼于運用,著眼于新的實踐和發展,著眼于解決目前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學習,廣大干部圍繞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學,尋找差距;對照檢查,圍繞征求到的群眾意見學,尋找根源;圍繞如何落實整改措施學,尋找辦法。在平時工作中,邊學邊干,邊干邊學,把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豐富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據不完全統計,在黨委中心小組的影響帶動下,全鎮各級干部結合實際積極撰寫讀書筆記人平3萬字,在省市縣發表理論文章10多篇,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廣泛的影響,有力地促進了干部學風的轉變。
三是從述學、評學、考學抓起。縣委組成督查組,定期不定期督查鄉鎮、縣直單位理論學習情況。同時,領導干部述職時堅持“述學”,民主評議干部時堅持“評學”,年終考核、考察提拔使用時堅持“考學”,使干部理論學習形成經常化和制度化。
二、堅持實事求是,狠抓干部思想作風的轉變
一是從說實話抓起。長期以來,受不良風氣的影響,有的干部不講實話,人云亦云,不堅持原則;有的說話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專揀別人愿意聽的說;有的亂說一氣,隨便許諾,卻從不兌現;有的說話不著邊際,把無說成有,把小說成大,把黑說成白,騙取榮譽,套取信任。為此,縣委要求,堅持實事求是,首先要做到說實話。一方面對上級要說實話。是成績就講成績,是問題就擺問題,不要虛報浮夸,更不能投領導所好。另一方面對群眾要說實話。要把真實情況告訴群眾,不能欺騙愚弄群眾。在學教活動中,縣學教辦和各指導組嚴把征求意見、對照檢查、談心、民主生活會發言等關口,實行“三不過關”:問題談不全的不過關,差距找不準的不過關,缺點和不足談不實的不過關。在嚴格要求下,絕大多數干部都能向群眾坦誠過去的一些錯誤做法,求得群眾的諒解。縣級領導干部在向上級匯報工作或述職時,做到了既不夸大成績,也不隱瞞問題,上行下效,如今在全縣干部中,形成了一種以言行一致為榮,以言不由衷為恥的良好風尚。
二是從辦實事抓起。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說實話是前提,辦實事才是最終的落腳點。去年,在持續四年大旱的情況下,縣委、政府立足十年九旱,積極調整經濟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種草養畜支柱產業,積極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努力解決群眾溫飽,增加農民收入。“四個一”(一條路、一條街、一個市場、一個廣場)工程的啟動,體現了縣委、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決心和魄力。在學教活動的促進下,各鄉鎮、各部門,也從群眾最怨、最盼的事做起,為群眾修路架橋、通水通電、捐資助學、扶危濟困,提供政策引導、技術咨詢、科技示范、項目帶動、勞務輸出、資金注入、市場開發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據統計,各級干部全年為群眾辦實事342件,推廣科技項目33項,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177期,捐米面200噸,捐衣14000多件,救助失學兒童850多名。群眾從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中,看到干部身上的“公心”多了,“私心”少了;為群眾想得多了,為自己想得少了。在去年縣委、鄉鎮黨委、人大換屆選舉中,干部們普遍能夠高票當選,使換屆工作在發揚民主、嚴格程序、依法選舉取得圓滿成功。群眾高興地說:“現在的干部作風確實有了轉變,能經常深入村戶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我們擁護這樣的干部,大家都愿意為他們投上一票。”
三是從求實效抓起。辦實事,不僅要看動機,更要看效果。為了杜絕有些干部圖虛名、圖政績、圖好處,大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縣委、政府要求各級干部辦實事要注重實效,要有科學態度,堅持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盲目蠻干,還要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同時,縣委、政府在上項目、上工程時,做到了“三注重,三嚴把”,即:注重調查研究,注重科學論證,注重實際效果;嚴把審批關,嚴把施工關,嚴把質量關,從而使辦實事與求實效有機地統一起來。
三、堅持務實高效,狠抓干部工作作風的轉變
干部工作作風是作風建設的關鍵。干部隊伍具備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是做好各項工作的保證。而轉變干部工作作風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是一個龐大系統的工程。在這項工作中,選準切入點,至關重要。過去的一年里,縣委搶抓機遇,狠抓干部工作作風的轉變,主要選準了以下幾個切入點:
一是從用人導向抓起。縣委堅持以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在選拔任用干部上,先定原則,后定人,注重實績,注重公論,注重現實表現,提出了“十用十不用”原則。先后選拔任用了92名政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年輕干部和婦女干部,調整了63名政績平平或不宜擔任領導職務的干部,處理了5名違規轉干擔任領導職務的工人并恢復他們的工人身份,逐步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了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導向,把全縣干部的心思都凝聚到了工作上。
二是從端正選舉風氣抓起。針對以往換屆選舉中問題多的實際,縣委成立了選舉領導小組,組成24個指導組,駐鄉鎮指導選舉工作。縣紀委、縣委組織部在縣委、鄉鎮黨委、人大換屆前就下發通知,對選舉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正之風,提出預防和處理措施。選舉中又對違犯組織人事紀律、干擾換屆選舉工作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及時教育了廣大黨員干部,扭轉了選舉風氣,確保了全縣24個鄉鎮黨委、人大和縣委換屆的順利進行和圓滿成功。換屆后,一些靠得住、有本事、作風好的干部被選進了各級領導班子。
三是從轉變職能抓起。農村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干部轉變職能抓服務。但是,面對新形勢,有些干部觀念滯后、動作遲緩,仍然在用搞計劃經濟的辦法來領導農民群眾發展市場經濟。在學教活動進村入戶征求意見中,群眾普遍反映:一些干部要的多,給的少;懲罰多,辦法少;命令多,服務少。就像有些農民形容的那樣,“想富沒門路,領路沒干部,難事沒人問,要錢不含糊”。針對這種情況,縣委要求全縣各級干部要切實轉變職能,改進工作方式。首先,由注重產值數量向抓宏觀調控轉變;其次,由下達生產計劃向抓典型示范轉變;第三,由抓資金、抓項目向抓環境改善、政策支持轉變;第四,引導農民群眾由圍著政府轉向圍著市場轉。在引導教育下,各級干部的服務意識普遍有所增強,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明顯改進。如今,在干部中,強迫命令的少了,說服教育的多了;粗涉的少了,示范引導的多了;盲目指揮的少了,主動服務的多了。賈塘鄉由干部牽頭成立了養殖業協會,高崖鄉成立了溫棚甜瓜種植協會,李旺鎮成立了汽車運輸有限公司,這些中介組織,為農民生產經營和流通銷售提供了有效服務。
四是從改進會風抓起。縣委一方面著力控制會議規模,壓縮精減會議,盡可能開短會、講短話、作短報告,另一方面狠抓會議紀律,場場設立遲到席、監督員,會風出現了好轉,達到了以會風促作風的目的。作為全縣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的縣第十一次黨代會原定3天會期被壓縮到2天,縣委工作報告僅為一萬字,整個會議簡潔高效,令人耳目一新,贏得了代表和群眾的普遍贊譽。
五是從整治鄉鎮干部“走讀”現象抓起。以往由于鄉鎮辦公、住宿條件差,干部不安心在鄉鎮工作,出現了“走讀”現象。群眾辦事“門難找”、“事難辦”,怨言較多。為改變這種現狀,縣委一方面要求鄉鎮黨委加強干部思想作風教育整頓,另一方面加大投入,改善鄉鎮干部的辦公、生活條件,解決了鄉鎮留不住人的問題。近年來,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467萬元,為24個鄉鎮修繕、改造了危房,配備了辦公、生活用品。24個鄉鎮全部實現了有灶、有娛樂活動室、有宿舍、有電話的“四有”目標,為鄉鎮干部蹲得住、靜下心,安心工作創造了條件。
四、堅持群眾路線,狠抓干部領導作風的轉變
要轉變干部領導作風,必須狠剎和形式主義這兩股歪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縣委基于上述考慮,從兩個方面狠抓了干部領導作風的轉變。
一是從聯系點抓起。縣委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縣級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先后兩次調整縣級領導干部聯系點,每個縣級領導干部堅持聯系一個鄉,包一個村,明確工作任務與目標,制定工作紀律和制度,把工作業績與年終考核結合起來,并實行縣委書記負總責、副書記分片承包的責任制。在縣委的要求和縣級領導干部的帶動下,各鄉鎮堅持實行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聯系行政村、包自然村,一般干部和村干部聯系自然村、包貧困戶制度;各單位實行部門包村扶貧制度。這些舉措的實施,使領導干部沉湎于文山會海、應酬接待的少了,深入群眾排查困難、解決問題、辦實事的多了;做表面文章、喊口號的少了,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指導工作、抓落實的多了,干部的領導作風有了明顯轉變。
二是從下基層抓起。縣、鄉機關領導干部成年浮在上面,難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滋生厭倦情緒,出現漂浮作風。為此,縣委在去年年初,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書記毛如柏同志《給全區地、市、縣(區)黨委一封信》的重要精神,及時從縣直各部門(單位)、鄉鎮抽調千名機關干部,下鄉進村駐戶,進行“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的前期宣傳調研工作,掌握群眾的思想狀況,解決備耕生產和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在三批學教活動中,分三批抽調1011名縣、鄉機關副科級以上干部和一般干部駐鄉鎮、部門、村指導“學教”活動。廣大機關領導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了解了實情,聽到了群眾的呼聲,看到了群眾的疾苦,思想上觸動很大,感情上與群眾更貼近了,作風上更扎實了。他們幫助群眾抗旱救災、積極捐款捐物、主動跑項目、自愿用工資抵押為群眾貸款,為群眾辦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
五、堅持艱苦樸素,狠抓干部生活作風的轉變
生活上的腐化墮落,必然導致人格上的自私自利、黨性上的蛻化變質、工作上的軟弱渙散。縣委始終堅持認為,新時期干部生活作風不是小事,各級干部必須發揚艱苦創業、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為此,必須堅持教育與整頓兩手抓。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
一、關于當前統籌城鄉發展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今年以來,各鄉鎮、各部門都能夠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圍繞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和措施,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扎實推進。一是思想認識更加統一,目標任務更加明確。全縣上下形成了以統籌城鄉發展統攬工作全局的思想,特別重要的是,我們明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目標任務,以做強產業、做優民生、做美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做強以油煤為主的工業經濟,做大以果菜為主的農村主導產業,強力推進縣城擴容改造,加快推進小城鎮和重點鎮建設,突出抓好農村社區建設,優先發展教育、衛生、文體事業,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提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們的部分鄉鎮和一批農村社區發生顯著的變化,具備承載和輻射帶動的能力,促進農民進城、進鎮、進社區,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發展格局。二是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實施意見》、《關于大力推進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實施方案》,形成了《縣城中村改造管理辦法(討論稿)》、《縣城鄉統籌發展重點鎮建設相關優惠政策(討論稿)》等文件,完成了“十二五”土地利用規劃、城鄉建設規劃、農田水利規劃、交通運輸規劃、農業和農村經濟規劃、新農村建設等22個專項規劃。正在編制《縣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為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重點項目推進較快,今年全縣安排重大建設項目62個(其中城鄉統籌重點項目10個),已開工45個,與往年相比進展不錯,但與任務和要求相比還有差距。重點鎮和新農村社區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但制約因素也比較多,從目前情況看,如果一切建設項目都能按期推進,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就能順利完成。
雖然我縣城鄉統籌發展工作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在推進城鄉統籌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認識的問題,一些領導干部特別是鄉鎮干部和絕大多數農村干部對城鄉統籌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到位,信心不堅定,宣傳教育力度不夠,特別是受換屆影響,一些干部存在等待觀望思想,導致整體工作推進不夠理想。二是規劃的問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和重點鎮、新型農村社區等規劃編制仍未完成,一定程度上影響建設進度。三是用地的問題,由于土地管理使用進一步規范,要求依法依規、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不管項目大小、用地多少都必須有用地指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的問題。四是資金問題,由于財政基礎差,財力薄弱,經濟綜合實力不強,使得統籌城鄉發展投入不足,我們要改變以往依靠財政等靠要的思想,必須在項目融資、社會融資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和努力。五是與上級部門對接聯系不及時、不到位,不能及時掌握有關政策要求,一定程度上影響項目、資金爭取。這些問題的存在,都要求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加以解決,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年內見到明顯成效。下半年是完成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年度任務的關鍵階段,也是明年建設任務和項目啟動的準備階段,縣紀檢監察部門要圍繞統籌城鄉發展重點工作和當前存在的問題開展重點檢查、專項檢查和巡回檢查,嚴格實施“三問”手段,促進各項工作加快推進。
二、下一步城鄉統籌發展的重點任務
圍繞統籌城鄉發展,下一步,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繼續加大油煤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積極協調解決直羅采油廠拓展區塊、擴能提效和重點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爭取延長油田公司對直羅采油廠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確保全年新打油井600口、生產原油25萬噸目標任務的完成。加快牛武煤區、黨家河煤區建礦進度,力爭8月份牛武煤區陸續開始聯合試運轉,黨家河煤區開工建礦;積極做好蘆村煤區煤炭資源開發詳查和首采區精查等各項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
二是切實抓好農村主導產業開發。認真落實果園綜合管理技術措施,加強蘋果生產管理、防災減災和促銷工作,確保蘋果豐產豐收。繼續按照“三菜并舉”的思路,狠抓生產管理,全面完成300座蔬菜日光溫室建設任務。加強與上級煙草部門的聯系,爭取加大支持力度,積極推進直羅現代煙草科技園項目建設。加大畜牧養殖業扶持力度,千方百計為群眾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確保今年建設任務和養殖任務全面完成。
三是全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各項目實施單位要加快項目進度,抓住工程最佳施工期,排出詳細施工進度表,狠抓工程質量,嚴格資金管理,強化督查檢查,確保各項重點項目建設工作任務按期完成。已開工的項目要加快進度、確保質量;未開工項目要進一步加大協調爭取力度,做好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盡早開工建設。加強與延長石油集團的聯系,積極爭取對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的投入建設力度,確保在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的同時,進一步加快建設進度。
四是加大縣城區、重點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力度。盡快完成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在實施好正在建設項目的同時,積極辦理擬建項目手續,條件成熟的抓緊啟動實施。羊泉鎮要重點完成舊鎮區改造,7月底必須開工建設迎賓大道、府前街、電站巷、小學巷4條街道改造,啟動實施幼兒園、敬老院、文化站建設;張家灣鎮要加快鎮區街道綠化亮化、文化廣場、集貿市場、中心小學遷建及幼兒園建設進度,啟動垃圾填埋場建設;張村驛鎮要盡快編制完成小城鎮建設規劃,著手辦理擬建項目前期相關手續。盡快編制重點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千方百計抓好7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同時要想方設法盤活土地,充分利用鄉鎮搬遷后的學校、供銷社等的閑置土地,推進農民原宅基地復墾和土地指標增減掛鉤,農村建設用地與城鎮建設用地指標掛鉤等,多種措施解決建設用地。
五是高度重視解決民生問題,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的事項,已全部分解到相關部門,明確了主管領導、牽頭部門和相關責任人,各部門要認真落實,確保按時完成。這也要作為紀檢監察部門開展監督檢查的一項重點。二是要加快推進教育、衛生、計生、文體等社會事業方面的重點工作和項目建設,尤其是要盡快啟動實施縣九年制寄宿學校建設項目和縣醫院醫技樓項目,其它項目必須完成年度建設任務。三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近期必須啟動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四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案件,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商貿市場管理,著力抓好安全生產和工作,努力實現“一控雙降”目標,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三、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強化工作落實
統籌城鄉發展監督檢查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要求高。各鄉鎮、各部門特別是縣紀檢監察部門要切實把監督檢查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強化組織領導,狠抓措施落實,確保此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一是加強協調配合。各鄉鎮、各部門要樹立全局意識,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緊迫感,認真研究本鄉鎮、本部門怎樣服務和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工作。近期,縣政府將專門召開會議聽取相關部門工作匯報,了解部門的工作思路和推進措施。
按照學校黨委和學校活動辦公室的統一部署,根據集團總支的具體安排,認真學習,加強落實,較好地完成了學習實踐活動三個階段的各項工作任務,也使本人的政治理論水平得到了提升。根據活動要求,認真謀劃,扎實整改,取得了較好效果。抓好集團領導班子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協助做好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助做好了集團黨支部的換屆工作。
二、認真做好集團員工的聘用和培訓工作,提高服務水平。
根根據學校第三輪聘任的相關文件精神,做好集團內聘任工作。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調整集團機構設置,切實做到選賢任能,根據專業優勢和特長安排崗位,調動集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保證集團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為提高集團員工政治思想素質,增進集團員工業務技能,大力推進培訓工作,從規章制度、組織紀律、職業道德、安全衛生和業務技能等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員工培訓。09年6月15日分別與集團中層干部及全體員工簽訂了管理合約和聘用合約,并作了題為“如何做一名優秀的高校后勤員工”的專題講座。
本著“構建和諧校園,活躍后勤文化,提高員工技能”的宗旨,集團于年11月份成功舉辦了“學院第二屆廚藝大賽”。增進了與學校廣大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溝通,促進了伙食質量和服務態度進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省高校后勤協會的充分肯定。
三、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運行機制,確保各后勤保障工作安全有序開展。
(一)加強制度建設,促進后勤工作科學化、規范化
1、在集團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全面推行的基礎上,建立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制定符合學校實際且操作性強的措施,使各項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到實處。使管理更加科學、服務更加規范、績效更加明顯。
2、加強聘用員工的管理。集團自籌資金對西區學生宿舍區平房進行了維修改造,集中安排住宿、集中管理,住宿用電用水裝表限額使用,消除了安全隱患,此項措施將逐步推廣。
3、完善并落實巡查報修制度,將檢修、報修落實到物管中心每個保潔員、落實到宿管中心每個管理員,使報修迅速,維修及時。
4、完善集團日常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報銷流程等財務行為,嚴格控制費用支出,降低成本,減少浪費,提高效益。
5、認真組織學習《勞動合同法》,理解其內涵,并按照要求與學校相關部門協作,修正制度、調整崗位、依法用工,認真解決集團外聘員工的社會保險和保障,消除用工風險,規范用工制度;以法律為依據,規范各類合同、協議。依法管理、依法辦事。
(二)完善運行機制,加強制度落實,加大后勤工作的執行力
我們一方面加大執行力度,嚴格規范管理,確保機制的順暢運行,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督檢查,從多渠道了解工作過程和工作效果,認真分析研究,不斷完善后勤工作。
1、建立以后勤服務集團為主的內控運轉機制,加強對餐飲、宿管、物業、水電維修等重點服務領域服務質量的內控。后勤服務集團成立質量監控部,代表集團加強對后勤服務各領域工作的監督檢查,直接對集團領導負責;飲食、宿舍等重點部門成立質量安全監督組,加強內部監控;充分發揮學生伙管會、宿管會的監督作用;將服務業績和社會效益與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掛鉤。
2、構建以總務處(甲方)為主,轄區衛生防疫部門、學生伙管會、學生宿管會、校風糾察隊、學生信息員為輔的外控運轉機制。
3、充分發揮服務對象的反饋監督,暢通校園監督渠道。定期召開學生伙食管理座談會、學生宿舍管理座談會會、學生信息員座談會;在學生中定期開展后勤各項工作“滿意度”調查;聘請學生信息員監控并反饋后勤服務質量;在學生就餐場所設立餐飲質量投訴臺、公布投訴電話,在校園網上設立集團信箱、后勤服務互動平臺、學生宿舍管理信息群等,發揮全校師生對后勤工作的監督作用。形成了全校師生和后勤之間的信息互動平臺,取得了良好的監督和溝通效果。
4、重視意見反饋,認真落實整改措施。根據學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三階段邊整邊改的要求,對學生教師反映強烈的問題,認真整改。如后勤集團利用寒假,自己動手,利用廢舊材料,對原有的晾曬設施進行維修,增設了新的晾曬場所及設施,緩解了學生曬衣難的問題,得到學生的好評。針對在校領導接待日、教學期中檢查及各二級學院學生信息員反饋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逐條加以梳理、分解,認真落實整改措施,爭取能在第一時間整改到位。如為維護學生利益及財產安全,集團自籌資金,在每棟學生宿舍樓的值班室里增設貴重物品存放柜,學生免費存放,以解決同學的后顧之憂。
(三)圍繞穩定大局,做好各項后勤保障工作
1、為進一步推進學校飲食服務工作的社會化改革,提高西區食堂經營服務水平,根據院長辦公會的決定,在學校西區大食堂托管招標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順利完成西區一樓食堂的托管工作,實現東、西校區飲食服務理念、服務模式的互相借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2、堅持以人為本,持續改進師生伙食質量。后勤服務集團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生為本,著力加強東、西校區飲食衛生安全工作,合理調整特色窗口經營服務區域,加強衛生安全監督和檢查,保證原料質量,控制成本,強調服務人員文明用語、微笑服務,并主動征詢就餐者的意見和建議,做到持續改進,不斷提高。
集團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結合教職員工的意見和建議,開設教職工就餐窗口,并根據教工需要,由教工就餐點擴大到教工小餐廳。逐步改善了教職工就餐條件,不斷提高了飯菜質量,滿足了教職員工就餐的要求,受到一致好評。
3、加強學生宿舍管理,確保學生宿舍的安全。嚴格執行門衛制度和學生宿舍管理規定,實行上課期間憑證出入、大件物品出入及來訪人員登記制度等。在學校領導的重視下,經與總務處、學生處、各院(部)協調,合理調整學生住宿,順利解決了09秋季新生住宿。
4、認真貫徹落實春季愛國衛生運動,美化校園環境工作。后勤集團在學校的部署下,認真貫徹落實春季愛國衛生運動,做好校內衛生保潔和消毒工作,積極防控傳染病,保障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促進了學校的和諧穩定。
5、認真做好各項水電保障、維修工作。水電維修采取主動巡查檢修為主與用戶報修相結合的辦法,確保了教學、科研及各類考試需求。有力的保證了學院的教學、科研、辦公及師生正常生活的用水、用電和維修服務,并加強水電費的收繳工作,實行量化管理。全年水電費回收達到42萬元,完成了預定的工作任務。
6、積極配合完成團省委大學生西部行培訓期間的各項后勤保障工作。暑假期間,后勤集團精心組織、認真落實,從飲食、住宿、水電保障、開水供應、環境衛生、會場布置等方面,積極配合完成團省委大學生西部行的各項后勤保障工作。
7、為了做好50周年校慶后勤保障服務工作,后勤服務集團認真組織、切實落實,抓好后勤保障工作的每個環節。狠抓校園凈化、綠化、美化工作,確保校園環境的整潔、有序,校園綠樹成蔭、繁花簇景,教室及樓宇內等公共場所窗明幾凈,營造出濃濃的慶典氛圍。為了保證校慶期間學校師生員工吃上美味可口的飯菜,餐飲工作人員早出晚歸、連夜奮戰,確保了學校伙食供應,使全校師生都能感受到學校的關懷、感受到校慶的氣氛。維修服務中心制定了多項保障措施,精心維護、仔細排查,確保了校慶各項會議和各項活動的水電保障。
8、12月1日--12月4日,我校中醫學專業試點認證工作進行現場考察期間,帶領物業、維修、餐飲等相關中心,加大對校園環境、教學、實驗和行政等場所的衛生保潔和水電保障巡查力度,消除隱患,不留死角,盡心盡力做好各項后勤保障工作,認真做好認證期間會場安排、校園水電、校園環境的整治工作,校園清潔干凈無落葉、教學、實驗等場所窗明幾凈,就連各個樓宇的衛生間都進行了徹底清洗,為認證工作添磚加瓦。
9、加強對雨雪天氣防范應對工作,各中心周密部署,積極組織,備齊物資,提升雨雪天氣應對保障能力,確保食堂的物資供應,加強值守,暢通雨雪天氣信息傳輸渠道。加大對電氣線路、供水管道、校園綠化樹木、廁所、自行車車棚、職工宿舍平房等易受雨雪災害的區域和設備設施進行重點巡視檢查,帶頭組織人員清理道路及樹枝上的積雪,發現安全隱患立即進行排除,確保了校園安全穩定。
四、積極采取措施,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
1、為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集團成立了黨政領導負責的節能降耗領導小組,下設節能降耗領導小組辦公室,集團各部門負責人均為領導小組成員,具體指導集團的節能降耗工作。并要求各部門根據部門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節約計劃和措施。
2、集團成立了物資采購領導小組,統籌安排指導集團物資采購工作。建立完善物資公開招標采購制度,規范管理物資審核、采購、登記、使用、管理等流程,增強物資采購的透明度,強化了資產管理的約束機制,有效的防止了重復購置,較好的保證了采購質量,降低了成本,堵塞了漏洞,加大了對資產變動的監控管理,防止資產流失。
3、進一步加強水、電管理,規范學生的水、電使用行為,按照“嚴格管理,規范使用,杜絕違章,確保安全和供應”的原則,嚴格執行《學院學生宿舍水電管理規定》,節約水電資源;對有關保障學生生活的部門(如食堂、浴室、開水房、鍋爐房等)采取收支兩條線原則(即按照實際用量收取水電費,據實結算,最后根據實際情況返還水電費作為投入),增強了各部門的節約意識,控制了水電的無謂損耗;加大回收力度,避免浪費。
4、積極引進新科技,進行水電改造
⑴大力推廣使用節能燈具
在學生宿舍區、教學區、辦公區安裝使用節能燈具,并裝表計量進行對比分析。
⑵學生宿舍安裝電智能開關
原西區學生宿舍4號樓(原生源賓館)、5號樓(原西區青年教工集體宿舍樓)沒有電智能化控制系統,存有較大安全隱患。集團在每個宿舍安裝電智能開關,實現對大功率電器的斷電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宿舍安全用電起到監控作用,消除了隱患,降低了能耗。
⑶燃煤鍋爐改造
根據學校兩代會《院長工作報告》的精神和要求,為切實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后勤服務集團淘汰了東、西校區超期使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燃煤鍋爐,在學校東區選擇天然氣作為新設備使用能源,西區使用峰谷電作為新設備能源,采取新型節能、低耗、安全、環保的無壓、低壓鍋爐和電蒸汽發生器,統一解決學生食堂蒸氣、學生飲用開水和浴室熱水供應。為此,集團克服困難,墊資30多萬元,緩解學校資金壓力。
2006年,包河區首次將自己定位為“全國唯一瀕臨五大淡水湖的省會城區”,提出要打好“濱湖”牌、建設“安徽浦東”,打好“汽車”牌、建設“江淮車谷”,打好“包公”牌、建設“文化名區”。這種把握資源稟賦的發展方略,體現了包河區“獨特性發展”的理念。2007年大年初一,安徽省委書記郭金龍視察包河區,充滿期待地說:“看了你們的發展目標,我很受鼓舞!”
毫無懸念的是,包河區將成為引領安徽崛起的“發動機”和“弄潮兒”。正是懷著這種期許,記者于日前來到這片激情燃燒的土地,試圖深入解讀包河區的決策背景、發展脈絡以及美好前景,清晰還原那股壓抑不住的勃勃生氣。
緣何打造“安徽浦東”
包河區打造“安徽浦東”,有著極為深刻的時代背景、現實考量和長遠籌謀。
從宏觀層面來看,2005年,在國家促進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安徽高層欲借“東向發展”戰略,主動融入長三角,與長三角實現無縫對接。更重要的是,緊接著,合肥市決策層出臺“141”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而在包河區建設集省級行政服務中心、商務文化會展中心、省級休閑旅游基地、高檔居住區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型濱湖新區,正是“141”戰略的核心。
2006年6月,包河區委、區政府敏銳地意識到,濱湖新區建設將成為包河區加快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在“天賜良機”面前,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安徽44個城區之首的包河區,將何去何從,又將以誰為標桿?
在區第二次黨代會上,包河區決策層給出了答案,“打好濱湖、汽車、包公三張品牌,堅持因湖作為,打造‘安徽浦東’。”旋即,包河區組織110名干部赴上海浦東新區集中培訓一周,深入學習感悟浦東的開發模式、建設品位和發展境界,開啟一場干部的“思維革命”。
為什么要選擇浦東?在包河區區委書記賀懋燮看來,省會城市和瀕臨巢湖這種資源稟賦的唯一性,構成了包河區最寶貴、最核心的發展優勢,也要求包河區在制定區域發展戰略時,首先打好“濱湖”牌。而之所以要打造“安徽浦東”,是因為浦東新區與包河區有著諸多的可類比性。在功能定位上,浦東承擔著國家和上海對外開放“主窗口”的歷史使命,而濱湖新區則是安徽與合肥展示奮力崛起形象,融入長三角的“門戶城區”;在區位特征上,浦東濱海臨江,包河濱湖依河;在發展層次上,浦東是全國第一城區,包河是安徽第一城區,今天的包河區就類似于16年前的浦東新區。1990年,浦東只是上海東海岸邊一個偏僻、落后的小鎮,在國內外默默無聞,從社會形態上看,城鄉二元結構極為突出,全區僅有0.4平方公里的老工業區,文盲率高達17%;從產業結構上看,以農業生產為主,工商業處于低水平發展階段;從經濟總量上看,1990年全區生產總值為60億元,占上海的8%。相比之下,現在的包河區也正面臨著經濟社會結構城市化大轉型的任務,但同時,包河區的起點又要高于1990年的浦東。因而,包河區打造“安徽浦東”,是一個內含著必然性的選擇,所以合肥市市長吳存榮贊嘆包河區:“我認真研究過當年浦東和現在包河的宏觀環境和經濟社會結構狀況,發現你們包河人真聰明!”
當然,打造“安徽浦東”,并不是說包河區在短期內就要像浦東一樣,迅速積聚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借鑒浦東模式,秉承浦東精神,從而讓現代、時尚、大氣的包河區矗立在巢湖之濱,崛起于大長三角地區。
基于此,包河區開始謀劃“三大布局”,亦即調整區劃、組建“濱投”、配備干部,構建空間、資本、人才三位一體的生產要素系統工程。
區劃之變
2002年,合肥市區劃調整誕生的由老城區街道和城市郊區鄉鎮組合的包河區,“城”與“郊”的融合漸進而艱難,撤“鎮”建“街”、“村”改“社區”,這種“換牌”式的變化,并不能徹底打破城郊的體制和制度壁壘,其內在的城郊“排斥效應”,對包河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日益凸顯。
跟進合肥“141”戰略,體現濱湖新區的“世界眼光、國內一流、合肥特色”,使包河區對舊有的行政區劃進行新一輪的大調整,顯得更為必要和迫切。
所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區域的空間、產業、人口、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境等要素,消弭行政管理體制對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遲滯作用,已成當務之急。
2006年9月,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在市第九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出合肥要建設“現代化濱湖城市”。黨代會期間,包河區敏銳地抓住這一機遇,連夜召集有關部門開會,商討區劃調整的可行性方案。據說,會議一直開到了晚上11多鐘。
2007年4月,包河區按照“大區劃實現大融入、體現大功能”的要求,實施了區劃大調整。此輪區劃調整,彰顯的一大特點是,以明晰產業功能區來劃定行政管轄區,從空間布局上突破行政管理體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調整后,全區形成了主城區功能板塊,介于主城區與濱湖區之間的工業、物流過渡板塊,濱湖新區核心區域板塊,都市農業觀光旅游板塊。自此,包河區委、區政府提出要“做精濱湖核心區、做強包河工業區、做優北部主城區、做美生態農業區、做特物流產業區”。“五區”建設,使每個街、鎮經濟建設特別是主導產業培育的方向都十分明確,充分體現了行政區、功能區的完美統一。
以淝河鎮(原義興鄉)為例。區劃調整之前,全鎮僅有一個拐角與老城區接壤,而且全部土地被分割為三塊,其中一塊地形狹長,連一個項目都放不下,幾年前,鎮里約請規劃部門幫助做規劃,結果人家說,根本沒辦法做。區劃調整以后,淝河鎮作為新老城區過渡帶,開始與老城區融為一體,發展的潛能也已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目前,鎮里正擬依托自身獨特的優勢,打造“現代交通物流商貿區”,可喜的是,規劃未出,就有項目開始不斷涌入。
而更具探索意味的是,為避免包河工業區管委會背上“大政府”的包袱,包河區在管委會的基礎上又成立了駱崗街道,把大量的社會事務從管委會剝離出去,由街道承擔,這種體制安排在合肥市園區中尚屬首例。相對機制而言,體制是決定性的。包河區以園區為試驗田,實行功能區和行政區兩個優勢的互融互動互推,以體制創新解脫機制困局,這種“嫁接”一旦在完善和實踐中獲得成功,必將為全省園區的體制創新提供一個成功的范本。
由此可見,包河區此次區劃調整,遠遠超越了淺層面的形態意義上的調整,而是延伸放大了“空間整合對于發展的意義”,理順了行政管理體制,優化了生產要素的配置,為產業積聚、能級提升拓展了新的空間,勢必將使全區的生產力得到持久的釋放。
“濱投”效應
以發展鄉鎮企業為主體的集體經濟,是包河區前身原合肥郊區的特色。由此積淀的大量資產,由于分散在各行政事業單位,受產權模糊、管理落后以及部門利益的影響,長期以來普遍存在資產配置不合理和低效使用等問題。如何卓有成效地整合、盤活這些存量國有資產,顯得十分必要。
與此同時,進入工業化、城市化跨越發展期的包河區,對資金的渴求更為迫切,單純依靠財政投入已是杯水車薪。
在這些背景下,包河區決策層決定組建合肥濱湖投資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濱投”集團),注冊資本為10億元。2006年12月,“濱投”集團通過了合肥市工商局的核準。據了解,這是合肥市第一家用“濱湖”二字注冊的企業,包河區決策層市場意識之敏銳,由此可見一斑。
“濱投”集團董事長張玉軒認為,組建“濱投”集團的意義極為深遠。其一,可以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其二,如果沒有國有資本的介入,沒有統籌“近期和長遠、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整體成片開發,就可能有礙濱湖新區大規劃的實施。“濱投”集團介入,它所具有的資本雄厚、政府責任和良好信譽等特質,能夠實現有序開發、高水平開發、引領開發;其三,區決策層決策、區國資委出資、“濱投”集團經營的三層組織構架,決定了“濱投”集團必須履行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服務產品的職能。
比如,群眾一直呼吁建設一條“宋街”,有關部門也制定了規劃,但在今年的徽商大會上,該項目卻少有投資者問津,這樣的項目其實可以由“濱投”集團來開發。又如,包河區108個“城中村”的改造工程,也可以由“濱投”集團來承擔。目前,“濱投”集團已經融資6000萬用于開發地產項目“濱湖春天”,融資700萬元用于“村村通”建設,其中一些資金缺口單靠財政是很難填補的。
組建“濱投”集團,從根本上說,體現了包河區對傳統財政觀念的一種揚棄,或者說是一種新的解讀,它跳出了“稅收才是財政”的認知局限,而是把目光鎖定資源、資本、資金,謀求三者的有效整合互動,實現“取之包河、放大包河、投入包河”的良性循環。它同時是對政府財政構成和作用的拓展和探索,用包河區委書記賀懋燮的話說,“濱投”集團將開辟包河區的“第二財政”,相對于保吃飯、保運轉、有限的稅收型“第一財政”,以保建設、保發展為要務的“第二財政”,具有可持續的融資功能,它的聚資空間可以用一個數學概念來描述:無窮大。包河區政府區長夏向東也認為,“濱投”集團通過“組、盤、融、投”四個工作鏈條,即組建團隊、盤活存量、融通資金、投入開發,將建立起包河區實力雄厚的“第二財政”,破解發展資金的短缺瓶頸,同時,“濱投”集團的組建,釜底抽薪地完成了對國有、集體資產的剝離、重組,鏟除了“部門利益化”的溫床,大大促進了政府職能的回歸。
激活干部
2007年4月至今,在短短兩三個月內,包河區已調整交流了兩批干部。從人數上看,總計調整交流145人,約占全區干部總數的40%;從崗位上看,涉及全部的街、鎮黨政正職和96%的區直部門正職。
如此大規模地調整交流干部,有以下幾方面原因:其一,部分干部在思想上、行動上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這在任何地方都是客觀存在的。其二,去年區四套班子集中換屆、今年實施區劃大調整,不少崗位空了下來。其三,部分干部因為年齡因素即將離崗。在包河,還有一個特殊的因素。去年的包河區,度過了一段“平穩、不平靜、不平凡”的歲月,在省紀委的關心支持下,包河區歷經了“大查處、大促進、大發展”的考驗,而在風雨波折中,識別教育了干部,也檢驗發現了干部。大調整、大交流的主客觀條件都成熟了。
按照常理,干部的大調整、大交流,勢必會帶來思想上的大波動。但在包河區,干部調整、交流卻進行得非常平靜、平穩。為什么?受訪者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大民主。
何謂“大民主”?在包河區決策層看來,大民主就是“公開、透明、讓群眾沒有懷疑的民主”。以前的民主集中制,總是難免讓群眾存有“集中”有余而“民主”不足的疑慮,但在這次干部調整交流中,包河區的理念與做法卻讓人耳目一新、為之一震。
譬如,干部的選拔標準。一是突出強調“德、才、情兼備”,以區別于過去常說的“德才兼備”。賀懋燮認為,“情”就是心情、感情、激情,干部首先心中要有“情”字,要有感恩的心,感恩組織,感恩人民;要熱愛這方土地,珍愛這個崗位;要有生發于責任的工作激情。否則,就談不上有“德”,即使有“才”也是“死才”,最終難免落得懷才不遇。二是注重選拔特點型干部,辯證地看待干部的缺點,只要把握和利用好干部的特點,“每個干部都是可用而不可棄的人才”。
又如,以前,考察組組長一般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擔任,現在則改由區委常委擔任;以前,一般在本單位考察、提拔干部,現在則把所有區直、街道(鎮)的領導崗位拿出來,在全區范圍內進行“海推”、“海選”。
正是由于這些制度安排,在接下來的“大考察”、“大測評”、“大推薦”、“大展示”、“大教育”等環節中,干部們的參與熱情、內心激情才真正地迸發出來了。
比如“大展示”。在考察干部的過程中,賀懋燮、夏向東等區領導一連主持召開了區直領導干部、街道(鎮)領導干部、女干部和青年干部4次座談會,實際上相當于4場面試,試題就是“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最想做的一件事、最想提的一個建議”。座談會上,大家的熱情空前高漲,暢談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政治追求,而賀懋燮每次都作了“觸及靈魂、終身難忘”的交心講話。在“大教育”環節,考察組對每名考察對象的測評情況都進行了“原汁原味”的反饋,重談缺點和問題,讓每個人都“看到自己的鼻尖灰”。
包河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李衛國說,這一次干部調整交流,全部實行常委票決制,區委書記也只有一票。“大民主”的目的,更多的在于樹立一種正確的、全新的用人導向,更多的在于營造出一種良性的政治生態、政治文化。
比如會風問題。有一次,包河區委將5個會議并到一塊開,時間總共花了不到兩個小時,這種“精簡”、“效能”的精神不能不令人驚嘆。現在,包河區從書記、區長到一般干部,在各類會議上的講話“都很短”,用稿子的“極少超過三張紙”,“簡約成了一種風氣”。
包河區的這些變化,看似是干部精神狀態的變化,實則是包河人心態的一種演變。現在,在包河區,隨處可以聽到“新包河人”的定位,即理性而智慧、大氣而開明、真誠而善良、正派而正義。這些變化,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包河人對城郊文化的揚棄,折射出包河人對工業文明、城市文明的期待與追求。這種思想文化形態的深刻轉型,對包河區的干部群眾無疑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建設“安徽浦東”提供智力支持與精神動力。
“三大布局”的突破性意義
“三大布局”,本質上是協調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激活生產力的重要舉措。通過統籌配置全區的空間資源、資本資源和人才資源,包河區決策層不僅為打造“安徽浦東”掃除了必要的體制機制障礙,更為全方位融入合肥“141”戰略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