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7 07:51: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校本培訓教師個人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我認為,做一名現代化不落伍的老師,應當積極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轉換,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同時,不斷的充實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終身學習,不斷進步,這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也是為人教師的重要內容.
以前我的認識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教師的工作的確需要奉獻。通過這學年的校本培訓后,我又認為新課程中有愛心,有創意,能夠擴展教學資源,對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產生影響的具有注重人文關懷的教師。如關于真才實學的老師。也許“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說法已經有些過時,但若將自己擁有的那桶水變成不斷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廣泛,以學生為友,甚至以學生為師都是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勤學善思。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和諧地與學生相處,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首先,對學生胸懷要博大,情感的體驗要細微,“沒有理由要求每個學生喜歡我,但我必須喜歡每個學生”。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便會主動親近教師,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使師生心靈溝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性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長遠的,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目前農村學校(尤其是一些“偏、小、遠”的山區學校)的校本培訓沒有多少經驗可以借鑒,本校的教師人數不多,平時工作繁忙,造成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和專業引領。校本培訓作為一種被許多專家和教師認可的培訓方式,它有著其堅實的理論支撐,如反思性教學理論、建構主義的理論等都是校本培訓的理論基礎。調查一下許多農村學校的校本培訓,培訓形式泛化的情況很多,教師學歷進修、教師政治學習、寫學期個人工作總結等工作經過名詞轉換,都被裝進了“校本培訓”這個“筐”里。以至于不同的學校開展的校本培訓,從內容到形式再到結果,甚至連學校校長的總結都如出一轍。這反映出校本培訓管理中存在的不務實,不嚴謹的工作作風。由于培訓任務來源偏向于外部,缺乏培訓動力。盡管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有提高專業素質、解決問題的需要,但是教師和學校的需要并沒有在概念上和行動上最終促成“校本培訓”成為現實。
二、培訓內容零散不系統,培訓過程不夠規范
教育是有規律的,教師的成長也是有規律的。然而,有的學校在實施校本培訓的過程中卻不考慮教師教育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盲目跟風,隨意的安排培訓內容,既缺乏總體規劃又忽略了教師的長遠發展,對教師在崗的自我發展方式關注不夠,甚至導致教師因為參與培訓而工作忙亂不堪。比如說校本培訓應將教師的自主學習與群體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但有的學校培訓只重視集中學習,個人反思沒有加以重視,這樣的校本培訓管理使學校的高投入得不到高回報,根本無法真正為教師搭建專業發展的平臺,而且還會使學校的發展后勁嚴重不足。
三、培訓與現實相脫離,資源共享程度不高
校本培訓如何進行主要依靠管理者(農村學校一般為校長)的宏觀指導,然而有的校長在沒有深入到教學第一線,在不了解本校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基本情況的前提下,就憑個人意愿設定培訓內容,閉門造車,設計與現實嚴重脫離的培訓內容,根本不能發揮校本培訓的功能。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中學、在學中研,與新課程改革一起成長,這更要求校本培訓要關注教師在崗位上的自我提高和發展。調查發現,大部分老師認為校本培訓最大的困難是沒有時間,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目前校本培訓中存在的最大問題:集中培訓多,分散培訓少;培訓與教師的教學等日常工作脫離。由于培訓內容與現實相脫離,教師參與培訓的興趣可想而知,沒有人愿意學的內容,其共享程度也可想而知。其實學校可以從教師中選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對其個人專業發展進行追蹤研究,為其他教師的發展提供有益的經驗。學校還可以通過鼓勵教師間的交流和研討,并為教師的交流和研討提供時間和機會,使學、培、研一體化。
四、培訓評價機械片面,缺少有效的評估體制
1.校本培訓產生的背景及其內涵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各級各類教師展開的培訓工作一輪接著一輪:有走進新課程的培訓;有對新教材使用的培訓;在此各級各類的培訓之中,國家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整合了從專家、學者到大學教授和眾多教育培訓精英的培訓隊伍。參訓教師們剛忙完自己繁重的教學工作,丟下課本和學生的作業,來不急休息又馬不停蹄的趕往各個培訓中心接受各種培訓。應該說各級各類的培訓對一線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有較大的提升,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快步走向課堂、走向學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發現,這種脫產、強化的培訓模式弊端也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參訓教師也從心里發出培訓要近可能貼近教育教學實際,由此,校本培訓就越來越受到各類專家和廣大教師的青睞和重視。
2.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
無論是從整體上講,還是從個體上講,教師專業發展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人們有不同的觀點,所以也產生了許多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段論,比如"關注"階段論、職業生命周期階段論、心理發展階段論等。雖然這些理論觀點各異,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理論支點,就是終身教育,即教師專業發展并不只存在于職前教育階段,而是存在于一個人的整個專業生活過程中。因此,我們可以將教師專業發展階段劃分為職前教育階段、入門階段和在職階段。教師的入職并不是意味著專業發展的停止,相反,它不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繼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的實現與否。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教師的任教學校的校本培訓對教師專業發展至關重要。
3.高質量的校本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目前公認的有以下三種模式:專業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要真正搞好校本培訓與教師專業化發展有機結合與和諧發展,我認為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3.1 要把校本培訓和校本科研的有機結合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近幾年來,各學校基于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和本校自身教育教學的需要,都分別引進了適合校本的科研課題。在課題研究的過程別注重對課題研究的教師及其他教師的培訓工作,在課題組的引領和帶動下,教師參與培訓的興趣和需要也越來越強。
教育科研能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教育科研的過程是一個嘗試、探索、反思、創新的過程,需要教師采取行動,付諸實踐,教師要經常反省思考。因而教育科研的過程就成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思考、行動、創新的過程,成了教師不斷完善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
3.2 校本培訓和校本科研要以提高教師科研意識為基本目標。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教師應具有的科研意識包括:(1)思想意識,把教育科研放在學校教育工作的突出地位。學會用科學的眼光審視教育活動中的各種現象,并努力探索。(2)學習意識,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了解國內外教育改革的趨向,使自己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3)反思意識,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并把自己思考的結果付諸教學實踐。(4)總結意識,即時總結、不斷提高是教師成長的重要環節,對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加以研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而使教育教學實踐科學化。
校本培訓工作是一項新的工程。一開始有個別老年教師對這項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總是認為自己年齡大了,再過幾年就退休了。學與不學無關緊要,針對這種想法,我們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向他們講明校本培訓的重要意義,幫助他們克服年齡大的困難,樹立信心、提高認識、齊心協力把這項工作做好。
首先,“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意味著管理者要努力創造適合于每個教師發展的空間;意味著鼓勵探索、鼓勵創造、鼓勵形成特色;意味著每個教師能夠保持自己獨立的思想,而又能寬容地對待觀點的差異;在平和、平靜、平凡、平實的教育實踐中將“專業發展”作為我們共同的職業追求。我們進行了集體備課,一定要做到校級每學期三次,每周兩課時。在集體備課會上,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快使。老教師帶動新教師,新老師促進老教師,在集體備課這方面我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一、當前農村小學校本培訓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1.參訓動力不足。
目前,各校都在組織實施校本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取得了積極的成績,但究竟何為校本培訓、培訓什么、該怎樣培訓,許多學校還不是很清楚,缺乏對校本培訓的理性思考。主要問題在于學校領導沒有高度重視校本培訓這項工作,流于形式;學校教師,特別是高年級教師認為教學質量才是學校的生命線,而忽視了校本培訓這個自我成長的有效途徑,長期的閉關自守,容易導致教師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學生死讀書、讀死書,而校本培訓是可有可無的,大部分教師參訓動力不足。因此進一步提高對校本培訓的認識,是做好校本培訓工作的前提條件,也是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2.現有的校本培訓模式低效。
校本培訓觀念并未完全改變,多沿用傳統的培訓模式:聽課、評課、理論學習、聽講座。這樣的校本培訓實際功效低,研討和實踐不夠,最主要的是反思少。教師要通過校本培訓,結合自己的教學和學習實際,進行大量的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和進步。但現實是,大部分教師忙于教學,照搬參考資料,結合學情探究少,外出學習,走馬觀花,收獲甚微。開展校本培訓工作內容陳舊、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現為:培訓目標缺乏科學性、規劃性;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形式泛化。
3.師資隊伍后勁不足。
能否取得高效的校本培訓質量,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流的骨干教師,所以師資隊伍是關鍵。目前,我校校本培訓存在著學科、學術帶頭人、名教師等骨干教師隊伍師資缺乏,缺乏實踐的具體引領,造成理論和實踐的脫節的現象,再加上大部分任課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經費等客觀方面的困難比較多,影響了校本培訓的開展及其效果。如果一味地聘請高校專家、教授來校指導,學校財力就無法得到保證;如果一味地在校內開發,學校骨干教師畢竟有限,再加上教育理念的不同,層次相對落后,就容易出現低水平重復的現象。
二、搞好校本培訓的對策
1.實施校本培訓,科學定位目標是關鍵。
要使校本培訓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就必須強化“校長是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培訓目標的確立要從學校和教師發展的實際出發,綜合考慮:社會發展對學校教育和教師的需求,教育自身發展的需求和不同學校的發展目標,教師自身發展目標和知識技能的需求。當培訓目標確定后,應立即啟動“教師個人培訓檔案”工程,并實施好“教師三年發展目標計劃”、“教師成長青藍工程”、“學校名師工作室”、“學校名師培養工程”等方案。學校管理特別是校長應成為教師的良師益友,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習,強化參訓意識,增強危機感。樹立“問題即課題”的意識,增強教師相互合作的意識。通過參與“十二五”課題研究,并撰寫教育教學隨筆、教學反思等,加強交流,優化素質。
2.實施校本培訓,聚焦課堂是重點。
校本培訓的主體是教師,歸根到底的落腳點在課堂、日常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有效教學是培訓的重點。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在進行校本培訓時,不應回避問題,而應主動地從日常課堂教學中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在研究課堂的同時研究教師、學生,從而加以總結、提高,以此作為校本培訓的內容。
3.實施校本培訓,建立管理制度是保障。
學校校本培訓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培訓的責任科室、校本培訓三年培訓計劃、培訓管理制度、考核評估制度、經費保證制度和學時登記制度。這些制度的制定是校本培訓工作持續開展的重要保證。從學校長遠的發展目標來看,學校必須制訂三年乃至五年的校本培訓計劃,并且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形成規范。我校為了切實抓好校本培訓管理工作,由校長室統一管理,學校教科室牽頭,布置校本培訓具體內容,定期進行培訓學習。為做到培訓管理規范化,指派專人負責,建立了教師個人培訓檔案。我校校本培訓有組織、有方案、有計劃,制度健全,構建了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為核心,以假日學習為依托的校本培訓模式;形成了集中培訓、個人自學、教研培訓有機結合的繼續教育運行機制。我校在教師年終績效考試時將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情況納入績效考核的范疇,與評優評先、職稱晉級掛鉤。
以提高培訓實效性為工作重點,以“聚焦高效課堂,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目標,以提升師德修養、研修教師專業標準、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研修高效課堂模式、研修專業技能、推動讀書活動等板塊為主要內容,創新培訓模式,優化管理機制,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師資保障。
二、培訓對象
全體教師
三、培訓目標
培訓中要加強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有效學習評價”為主題,通過多種培訓形式,緊貼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切實提高校本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要結合“微課 ”和“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以及對“網絡同步助學”資源的研究、整合和使用,增強教師現代信息技術使用業務水平。
(1)實踐性知識的校本研修。以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提高教師實際的教育教學水平為切入口,抓住師生溝通與交流、課堂組織與管理、教學設計與實施、作業布置與反饋、聽課評課有效學習評價等教育教學基本環節,促使教師在實踐中總結、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改進,最終達到豐富教師教育教學智慧和提高課堂教學機智的研修目標。
(2)發展性知識的校本研修。圍繞師德修養、教師禮儀、人文藝術知識、科學技術知識、保健知識、自我發展規劃、個人興趣愛好等方面開展校本培訓,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較高師德修養、學識水平和人文素養的教師隊伍,以高素質的教師培養高素質的學生。
(3)研究性知識的校本研修。通過開展以行動研究、案例研究、敘事研究、反思研究等為主要內容的校本研修,幫助教師理解、接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學研究知識和方法,并主動運用這些知識與方法去解決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校本培訓進一步推進以好于學習、善于研究為導向的教研組文化建設。
四、培訓內容
由學校統一實施組織,緊緊圍繞“有效學習評價”主題,圍繞“網上曬課”、名師教學、讀書活動、專家講座等板塊進行專題研究,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第一板塊:以網上曬課為平臺,展示“有效學習評價”。
1.“微課”技術的培訓與指導。
2.培訓形式:專家報告、觀看實錄、視頻制作。原則上每位教師都要攝制一節“微課”,攝制或者研備一節“優課”。“微課”、“優課”并分別在20xx年9月1日和20xx年11月1日前上傳在校園網上。
第二板塊:以名師課例為抓手,輻射“有效學習評價”。
1.名師的課雖然設計迥異,風格不一,但是無一不把“有效學習評價”教育理念貫穿于教學過程中,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通過觀摩學習名師對學生學習多元化的有效評價,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與名師的差距。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
2.培訓形式:案例研究、觀看實錄、仿課賽課、課堂再現。
第三板塊:以讀書活動為契機,交流“有效學習評價”。
1.主要目的:教師讀書,從根本上說是為了積淀自己作為一種特殊身份的內在專業底蘊,提升其專業素養,乃至整個生命價值,而不是為了呈現其身份所需的外在表征。有鑒于此,教師讀書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熱鬧,重在切合自身需要。總體要求是:有精有略,因需制宜;眼到心到,讀到實處;言意兼得,讀出真效。
2. 活動形式:開設讀書沙龍、撰寫心得體會。各校要結合實際,遴選優質圖書引導教師閱讀,從中汲取營養。培訓期間可以結合主題,選擇相關專業書籍,要鼓勵老師們積極撰寫讀書心得,并將讀書心得上傳至學校校本培訓“讀書活動”專欄,并通過舉辦讀書沙龍活動,讓教師暢談讀書的收獲,分享彼此的經驗,感悟讀書的樂趣。大力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五、培訓考核
(1)校本研修參與錄(由學校設計)。以課例研修為重點,以教研活動為載體,以技能訓練為方式,包括教學與學習活動設計、實施、評價、改進四個方面。
(2)總結提升改進單(由學校設計)。教師個人填寫,學校審核。包括主題活動、主要收獲、效果評價等,引導教師對本學年校本研修進行實踐反思與經驗總結。
學校背景與校本培訓情況
中山市中等專業學校是一所綜合性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2010年成為國家首批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性創建學校。學校現有教師369人,其中取得碩士學位59人,本科學歷310人,教師平均年齡38歲。學校以往的校本培訓大多采取“蜻蜓點水”式集中培訓。培訓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集中培訓,缺乏人性化和培訓時間;二是培訓形式單一,局限于單一的理論知識或操作技能培訓,培訓效果不理想;三是信息技術校本資源短缺,學校沒有提供教師在信息技術培訓學習上更多的資源支持。
培訓的實施
針對存在的問題,筆者不斷思考對策,經過多次實踐,逐漸探索出“網絡選課+現場培訓+網絡學習”校本培訓模式。總體思路如下圖所示。
學校采用以上模式實施了四期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訓分集中面授培訓和網絡自主學習兩部分。培訓期間,每周安排主講教師和教師進行一次面對面的培訓講授,其余時間參加培訓的教師根據主講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和上交作業。同時,主講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與教師進行在線交流、答疑和討論。具體措施和做法如下。
1.做好培訓的需求分析
信息技術校本培訓的重點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在培訓開始之前,為了了解教師們的看法,筆者走訪了各門專業課的部分教師,了解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認識、要求以及他們所認為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選擇地觀摩了一些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對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了初步的把握。學期初始筆者在網上設立信息技術校本培訓需求的網上調查,對綜合走訪及網上調查的結果進行了需求分析,了解了教師最希望得到的培訓內容并制訂了每學期的培訓計劃。制訂的培訓計劃經管理部門和主管校長審核后實施。在整個培訓進行的過程中,筆者也綜合考慮了教師的意見,不斷調整培訓的細節內容、難度和進度,盡量適應大多數教師的水平和需求。
2.創建培訓平臺和資源網站
考慮到教師的時間問題,進行集中培訓難以實現。筆者開發了校本培訓選課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網站和學校教育資源網站。校本培訓選課平臺提供教師參加培訓的選課以及培訓調查等功能。在網絡教學平臺里,我們為每位教師設置了一個學習賬號,方便教師在集中培訓以外的時間自主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網站和學校教育資源網站為校本培訓提供了大量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以上平臺與資源網站為校本培訓管理與教師培訓搭建了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和環境。
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學習任務”、“課程作業”和“學習反饋”是主講教師和參加培訓的教師在線學習、完成作業和學習交流的途徑之一。主講教師在培訓前通過平臺做好培訓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指引,提供各類型的學習資源,布置好課程培訓作業。教師在自主學習或是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都能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提出。筆者定時對教師的提問給予解答。網絡教學平臺為參加培訓的教師提供了書寫學習反思、分享經驗的機會。經過約一個月的培訓后,所有的教師都應該完成一個大型作業,作業包括一堂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及與這堂課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師完成的作業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作業”功能上傳。主講教師可對作品進行評價與分享,促進教師作品分享與交流。
對于技術基礎較差的教師,為了讓他們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筆者使用了屏幕錄像工具將示范操作過程制作成視頻文件,到資源網站的相應欄目上,便于教師在課后進行學習。視頻文件中有操作的詳細過程和講解,教師可以重復觀看、學習,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3.明確培訓的重點
培訓的重點是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應用,是技術在課程和教學中的整合,而不僅僅是技術本身。針對存在的“學會技術卻不會用”的問題,筆者在培訓伊始,就要求教師努力在教學實踐中試用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具體任務為所有的教師針對個人的學科準備一堂完整的課,在課程的準備、實施中要運用所學的知識。這堂課的準備貫穿整個培訓過程,教師也可以在個人的教學中實施,隨時發現問題并與培訓者交流、解決。培訓結束后,要求教師上交作業作品。學校為教師搭建平臺,由教務處、學生處等部門組織全校性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和德育課件比賽等活動。通過比賽活動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同時,在校園網中展示教師參加培訓的優秀作品和競賽中的獲獎作品,實現成果分享。
4.恰當采用培訓的方法
在實施校本培訓的過程中,筆者采用案例引領及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理論說教和單純的技術學習。雖然筆者以前做過多次信息技術培訓,資料也比較充足,但是教師反映這些理論太抽象,技術太深奧。鑒于此,筆者選擇了一些比較典型的課例,包括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錄等,在集中培訓的時間內展示給教師看,然后組織教師開展討論,結合好的教學設計案例進行理論學習。
對于技術的學習,筆者的示范講解同樣是結合具體內容,目的是讓教師明白技術如何使用。例如,在“PPT課件制作”培訓中,筆者結合各類課程的教學課件案例來講解如何用PowerPoint及相關軟件技術制作課件。然后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給參加培訓的教師布置作業,要求教師親手制作任教課程的教學課件。為了讓教師順利完成任務,筆者在作業中提供了大量與作業相關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料和教學視頻等。在具體任務的驅動和指引下,技術的學習顯得容易了很多。此次培訓比以往“蜻蜓點水”式培訓更具實用性和實操性,能夠讓參加培訓的學員做出實用、精美的PPT課件,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培訓結束后,在網絡教學平臺的反饋中學員們了很多滿意的培訓感言。
培訓的管理、評價與總結
管理是培訓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校本培訓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員掌握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員把培訓成果盡快地應用在教學工作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首先,制定詳細而有效的激勵機制,將培訓效果與教師的職稱評定等關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掛鉤,在一定程度上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其次,制定切實可行的組織制度,如制定嚴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及相關標準,以便對參加培訓的教師進行管理與記錄。我們的做法是:一是上級教育部門與學校制定教師繼續教育與職稱評定掛鉤的管理制度,規定教師每年必須完成繼續教育72學分(其中校本培訓42學分)。二是教師先選課,參加培訓時現場簽名,培訓結束后結合培訓布置的作業完成情況和考勤情況由教務處給定校本培訓學分。
培訓中應做好教師作品的評價工作并及時處理教師在培訓中的反饋,再根據反饋調整培訓方案。目前,教師的信息化培訓已從過去單純的制作課件走向信息化教學設計。因此,在校本培訓中要改變評價的方式,可根據教師通過培訓后設計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和付諸教學實踐的情況進行評價。
校本培訓要結合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每次完成培訓后,要做好培訓總結、評價與反饋工作。從培訓內容、過程和效果等方面、深入總結培訓的亮點和不足之處,為今后的再培訓打下基礎。
培訓反思
回顧多次校本培訓,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所有開展信息技術培訓的相關人員注意。筆者把培訓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做了以下整理。
1.分層培訓有助于解決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
由于學習經歷、個人特質不同,教師的基礎、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尤其明顯的是青年教師與老年教師存在分化。因此培訓的實施,尤其是技術部分的培訓,存在很大的困難。為此,筆者采取了“分層培訓”的方法:設置不同難度等次的教學內容和作業任務,對技術基礎差的教師,提供詳細的操作視頻教程,為學有余力的教師提供拓展的學習資源。在集中培訓的時間內,盡量組織教師之間的合作,這樣既能保證進度,又促進了互幫互學。在集中培訓后,積極通過在線或其他途徑幫助學習困難的教師。
2.提供學習資源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幾期校本培訓中,筆者發現有相當部分的教師仍然習慣于被動地接受學習,如在學習軟件操作的時候需要把操作步驟記錄下來,集中培訓后并不進行在線學習和參加在線討論、不完成培訓作業任務等。這使得培訓的開始部分進行比較困難。對此筆者的解決方法是:提供具有良好結構性的學習資源;在集中培訓時做好引領工作;設置具體的自主學習任務;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供良好的支持,使參加培訓的教師有動力進行在線學習和完成作業。
小結
校本培訓是指為了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目標和需求。由學校發起和組織,主要在學校中,進行的一種教師在職培訓形式。農村校本培訓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佳途徑為了確保農村校本培訓順利開展,促進教師專業成熟,提高農時校本培訓的質量,必須對農村中小學的教學環境和條件進行分析和探究,努力構建適合農村校本培訓的教育模式,提高農村校本培訓的實效性。
一、構建校本培訓模式的原則和要求
(一)構建校本培訓模式應遵循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學校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教師發展的需要,突出教師在校本培訓中的主體地位,關注教師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滿足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學校提出校本培訓課程內容,靈活多樣地組織實施,采用更切合本校教師實際的發展性評價模式,自主地對學員進行考核和評價。使培訓與學校的中心工作緊密配合,和諧互動,相互促進。
2.針對性原則。學校針對本校發展和教師實際的需要開設遠程教育校本培訓課程,做到有的放矢,體現本校特色,注重教育實踐性。要重視現代教育思想的學習和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要考慮不同層次教師的需要,使不同層次的教師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3.實效性原則。校本培訓的目標、內容、方式具有實效性,使教師有實實在在的提高,真正為建設教師隊伍起到重要作用。
4.靈活性原則。校本培訓的方式具有靈活性,學校要制訂出切實的,可操作的校本培訓計劃。
5.可持續發展性原則。校本培訓要根據時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的新要求,不斷更新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法和手段,要不斷整合、挖掘學校內外資源,確保校本培訓內容的可持續發展。
(二)構建校本培訓模式的基本要求
1.培訓模式必須建立在明確的教育和教學觀念基礎上
從教師發展的角度看,培訓中體現對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應該是基本的,但不能停留于此,必須力求使培訓在使教師接受新思想和形成新觀點方面有進展。這樣的培訓模式可以使教師獲得自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不僅僅只是為了適應教育教學實踐而接受培訓。
2.培訓模式應該靈活多樣
就校本培訓而言,培訓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因培訓模式的時限是相對確定的,通過校本培訓旨在解決的問題與發展的目標也是相對明確的,因此,就某種校本培訓模式而言,目標應該是有限的和集中的,在不同的學校,這些目標或培訓的主題可能是不一樣的,但肯定應該都是明確的。
3.培訓模式必須體現培訓者與受培訓者的共同參與
模式應該是在培訓者與受培訓者共同討論與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的。一個令雙方都比較愉悅的培訓計劃,可以使培訓成為雙方都樂于參與的雙邊活動,可以為培訓營造更好的氛圍。
4.培訓模式必須體現教師學習、研究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特點
校本培訓已經超越了為教師補課的范疇,校本培訓在更大意義上已經成為教師發展的途徑。就從事農村基礎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小學教師而言,其學習本身就更具有非常鮮明的探究與研究的色彩。在倡導中小學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同時,教師的學習也應堅持開展研究性的學習。在校本培訓的過程中,教師以研究帶培訓,以研究促教學反思,結合具體教育教學和學生實際的學習與研究,對于設計校本培訓方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而且,校本培訓中的培訓,還應該體現教師在學習與研究的基礎上,開展與此相關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這樣,校本培訓的價值就更大。
二、幾種農村校本培訓模式
在培訓中,結合農村校本實際,可以嘗試靈活運用以下幾種校本培訓模式:
1.自上學習模式 教師的自主學習是一切有效培訓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校本培訓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自主發展。可通過制定自主發展目標、引導自學、鼓勵發表典型案例和教學論文、定期考核等方法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自學包括自學教程一反思實踐一撰寫反思小結一接受評議等環節,即教師每學期崗位自學指定內容的一門專題教程。根據學習內容,結合實際案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并進行實踐活動,同時,將這種反思實踐過程用小結的形式撰寫出來、采取這種教育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是:
(1)通過自查找出自己在知識、能力、觀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2)確定自己一個時期或一個階段的目標。在自學的同時,要作好讀書筆記,讀書筆汜要全面系統、重點突出,反對簡單的標題式摘錄和不分層次的機械摘抄。
(3)制訂并實施一個學習計劃,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反思小結應是在自學有關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行動實踐后,著重針對現在與過去在行為變化上的一些縱向比較而產生的一些感受、體驗,一定要結合教育教學案例寫出真情實感。
(4)把自己學習的知識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轉化形成能力。
(5)進行總結評價,通過“教師互評一校長導評一專家審評”等多層次的評議、交流、反思和實踐,來達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升專業化水平的目的,教師互評是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由教師與教師之間以平等的身份進行換位思考,角色轉換,相互交流,相互鼓勵,取長補短,互動發展的過程。互評中,對存在的問題應友善地剖析,對取得的成績,哪怕是細微的進步,都要加以保護與鼓勵,校長導評是由校長組織評價小組對教師是否完成了學習任務并達到了預期目的給予的評定。同時,結合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現狀,為教師下一步發展作出規劃,指明方向:專家審評是由市。縣級考評組根據自學檔案材料(主要包括讀書筆記、專題自學報告表、考試試卷等)對教師自學情況進行的終結性評價。
2.研修反思模式,研修反思包括“集體備課一示范觀摩 (公開上課、公開說課、公開評課)一撰寫教學反思總結”等環節。即每位教師結合任教學科,按照課改要求,每學期上一次研修課。通過研修課教學,進行行動研究和教學反思,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逐步適應課改要求。研修反思課不同于觀摩課、考評課,它旨在通過進行課堂教學行動研究,借助教師群體的力量,進行群體性的教學反思,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上好體現課改精神的課。采取這種教育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是:
(1)教師在參加研修反思時,首先必須結合所承擔的教學任務,針對自身實際,制訂研修反思計劃,確立明確的研修反思目標。研修反思目標既要有短期目的,又要有長遠規劃,研修的方法措施要具體。
(2)在“集體備課”環節中,教師除在領會課改精神前提下,深入鉆研教材,制訂課堂教學實施方案外。還要充分借助本校業務指導組和其他同行的力量,共同備好研修反思課。經校業務指導組確認后、撰寫研修反思課軟案。交業務指導組組長審核。
{3}示范一觀摩,即觀摩別人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應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要通過一定的培訓學習。使教師掌握觀摩學習的方法,并要結合觀摩學習聽得進行應用“公開上課”要求研修反思課教師面向業務指導組和校內同科教師進行研修反思課的課堂教學。聽課人員中除本校業務指導人員外,至少要有一名外校業務指導人員參加。同時業務指導人員必須填好聽課記錄。“公開說課”即研修反思課教師向業務指導人員及同行解說所上的這節研修反思課。說課可在課前,也可在課后,說課內容要詳細記錄“公開評課”要求業務指導人員及聽課教師本著友善的態度,以幫助教師成長為目的,誠懇地指出研修反思課教學中聽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業務指導組人員要將研修反思課教學中“好的方面”、“存在不足”以及“改進意見”填寫在聽課記錄表上校業務指導組要綜合公開評課的意見,形成一個完整的評階意見,填寫在聽課記錄表上,該份記錄至少須由一名外校業務指導人員簽名。教師通過學習,舉行教學公開課,將對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教法的理解貫徹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學實踐達到運用新標準,新教法的目的,并通過相互觀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達到對新標準、新教材、新教法的進一步理解和適應。
轉貼于 (4)“撰寫教學反思總結”要求研修反思課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和評課情況對本節研修課進行教學反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評課建議,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案,并在后面的課堂教學中再進行實踐。教學反思總結須認真記錄填寫,通過討自己的教學重新進行思考分析,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策略,教學技能,并寫好反思筆記或教后感。學員之間通過反思筆記進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討、不斷總結經驗,達到不斷提高的目的。
3.專題講授模式。即學校根據需要選擇教師關心的主題作為培訓的中心內容,圍繞主題確定培訓目標和培訓對象,聘請專家舉行專題講座或組織本校力量進行專題輔導,使教師對這一專題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組織研究性討論,結合實際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明確如何應用。再進入實踐、這種方法也可結合教研或科研課題進行。其操作流程如下:
(1)受訓者感知外界現成的理論、經驗、做法;
(2)在認同的基礎上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
(3)依據現有理論經驗診斷個人的教育教學現狀;
(4)在反思的基礎上,分析發現問題并究其原因;
(5)根據對問題的分析,借鑒理論和經驗、設計問題解決的方案并實施;
(6)對方案的實施過程和效果進行分析評價;
(7)依據分析評價,形成新一輪行為改善的方案,進入下一循環。
4.合作研究模式。主要類型有校內教師群體合作研究式、校際合作研究式扣城鄉合作研究式等。
(1)校內教師群體合作式。學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按聿科或課題形成四至五個合作研究組,發揮每個人的智慧,挖掘每個人的潛能,提供思想碰撞、合作研究的機會進行同伴指導(“同伴指導,是一種育效促進教師教育,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校本培訓模式”),促進教師提升教育理念。
(2)校際合作研究式。由若干所學校組成的有目的、有汁劃開展教師培訓的松散聯合體,是介于培訓基地與學校自培之間的教師繼續教育形式,充分發揮學區內學校的培訓資源比勢,解決校本培訓師資不足的問題,也可克服校本培訓中“近親繁殖”的弊端,滿足參訓者自我發展的需要。
(3)城鄉合作研究式。選派城鎮教師送教下鄉,農村教師進城學習,使城鄉教師在課堂教學技能上互相促進,取長補短。同時由教育局教研室牽頭,組織先進學校和薄弱學校結對子,兩校教師定期學習交流,選派優秀教師赴薄弱學校示范教學和介紹經驗,有效地提高薄弱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
(4)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式。派出部分大學教師到中學做指導教師,指導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
(5)教研員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式。教研員與中小學教師組成一個校本研究的共同體,開展研究,指導中小學教師解決教育教學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5.案例教學模式。該模式是通過對一個含有問題在內的具體教育情境進行描述,引導教師對這些情境進行討論的學習方式;其特點是把培訓放在一個相對真實的情境中,即以教育教學中某一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作為案例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得失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進與發展的對策,從而達到提高的目的,其操作程序如下:
(1)參訓者描述教育教學中有意義的事件;
(2)受訓者對案例進行分析;
(3)在小組中討論案例,提供問題解決的多種對策;
(4)小組主持人概括、總結、引導;
(5)形成問題解決的方案(一種或幾種)。
6.參與診斷反思模式。現代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認為,經驗+反思=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實踐者”。在培訓中,結合教學工作實際,突出教師對課堂教學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所作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思,讓教師立足于學校,立足于崗位,在教師自我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主動獲取信息,提高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提高自我反思的水平,促進能力發展。其特點是參訓人員互為培訓者,多向互動,共同探討、交流,最后找到問題解決的策略。其操作程序如下:
(1)在互動討論中,教師個體有意識習得他人經驗;
(2)教師個體以受訓者角色分析診斷自己的教育教學現狀;
(3)在反思的基礎上,教師個體依據自我分析和他人對自己行為的分析,形成問題解決的方案并實施;
(4)對方案的實施過程和效果進行開放式評價;
(5)依據分析評價形成新一輪行為改善方案,進入下一循環;
7.校本教育科研模式。主要通過課題拉動、教法推廣、教研專題、科研專題開展。是指各級學校(主要指中小學)從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就教育教學所存在的突出問題以一線教育工作者為主體,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從而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以及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的研究活動。其操作程序如下:
(1)受訓者依據成熱的理論經驗或模式,設計行為方案或結合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研究課題并加以實施;
(2)對方案的實施過程進行開放式分析評價;
(3)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形成新一輪問題解決方案,進入下一循環。
三、校本培訓的反思
1.校本:培訓應堅持以師為本。校本培訓最終目標是為了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所以以師為本應成為校本培訓的出發點和歸宿,校本培訓過程中要強調教師為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所應承擔的義務,更應滿足教師的自我發展的需要。
為切實抓好校本培訓工作,學校專門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二、培訓目標
1、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把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放在首位,提高針對性、注重實效性,并滲透在教學活動中。通過不斷地持之以恒地培訓教育,使全體教師達到具有獻身教育的精神。
2、提高班主任的素質和工作能力。組織班主任完成“三個一”的培訓任務:即讀好一本書,一個主題班會設計展示,一個工作案例剖析。同時,加強本校班主任的互動研討、班會課觀摩交流等,充分發揮優秀班主任在學校中的互助、引領作用,實現培訓資源的共享。
3、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不斷完善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提高教師的授課技能。
4、提高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鼓勵引導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并積極交流教育科研經驗,使參訓教師在探索研究中提高科研能力。培養和樹立教育科研骨干,以營造教育科研的風氣和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全體教師中倡導“讀名著,誦經典”,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
5、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全體教師要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的先進設備,探索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對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的水平。
6、對教師進行普通話培訓。在全體師生中倡導說普通話、寫規范字,不斷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加大語文教師的語言文字培訓力度,抓好35歲以下青年教師普通話水平升級測試,提高全校語文教師普通話測試達標率。
三、六種培訓方式
1、骨干教師講座
請校內外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教師來校講學,以擴展教師們的視野,提高教師們的水平。
2、組織經驗交流
組織經驗交流會,交流學習心得,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外出訪問考察
安排不同層次教師外出訪問考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學習科學的管理方法,推動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4、參加組織培訓
學校鼓勵教師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各種形式的校內培訓,為教師的學習搭建平臺。
5、加強自我研修
鼓勵教師自我研修;建立教師研修激勵機制,促進個體學歷進修和素質提高研修。
6、做到以研促訓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不斷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步強化學科組的教研活動,發揮以研促教,研為學用的目標。
四、管理辦法
1、為使校本培訓逐漸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規定每位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時間不得少于規定學時,將學時數分解到每個培訓項目上,根據出勤率、考核成績等實際情況評定最終成績。
2、加強校本培訓的過程管理,認真做好教師參訓的考勤、記錄、考核、總結等,促進學習和研究的良性互動。
3、建立校本培訓檔案。校本培訓檔案資料包括各項規章制度、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培訓教材、培訓記錄、考核成績、科研成果、培訓總結等有關材料。
4、建立健全校本培訓教師個人檔案,內容涵蓋學校集體培訓、學科培訓、情況記錄、個人反思、自學筆記、有關材料、聽課記錄、優秀教案、參與課題研究情況、論文獲獎證書復印件等。
5、建立健全校本培訓考核制度。學期末校本培訓考核小組對教師進行考核。
五、保障措施
1、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學校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包括考勤、考核、獎懲等。各培訓項目要管理到位,保證校本培訓的學習研究有序而高效地開展,提高培訓的整體質量。
2、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成員要幫助各分項培訓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培訓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訓模式,并指導組織實施。
3、各培訓項目要加強協作,各培訓項目負責人要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計劃和實施意見,認真抓好項目典型,確保校本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校本培訓是教師進校的中心任務之一,是教學指導、服務的前提和基礎。校本培訓應以新課程目標為導向,從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需要出發,圍繞地方和學校課程實施的問題,有目的、有原則、有組織地開展培訓。 校本培訓強調了培訓的起點和歸宿將是學校教育和教師教學自身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問題的提出和問題解決的行為主體,不是別人,而是學校和教師自己。實踐主體的變化,使校本培訓必須下移工作重心,改變工作方式,建立一種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培訓運行機制。而教師進校工作重心的下移,就能促使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找準位置,明確職責,從指揮者、評價者、管理者和檢查者轉變為參與者、合作者、研究者和引領者,因為對于校本培訓的實際問題,感受最深的是一線教師,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只有參與問題的研究,才會從教師那里受到啟發,受到生動的教育,才能對存在的問題有切膚之感。在親身參與培訓的實踐中,對于校本培訓中的實際問題,才有可能同教師共同解決。所以,只有放下架子,積極參與校本培訓,才是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有所作為的根本途徑。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要做好研究,首先要將其工作重心下移到學校,深入教學第一線,及時發現學校教學工作和教師專業化成長中的實際問題,傾聽學校的呼聲,了解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困難,從指揮者變為參與者;其次,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要善于與教師對話、交流、互動。新課程實施,對教師是全新的,對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也是全新的,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觀替代了以知識傳授為本的價值觀,從觀念到實踐,一系列的實際問題需要解決。在接受新理念上,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很可能比教師要快,但是,具體解決新課程實施中的實際問題,還是需要一線教師本身。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脫離了教學第一線,從實踐論的角度說,沒有新課程實踐的積累,他們的理性認識,只能是來源于書本和他人,他們沒有經歷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因此,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需要補上實踐這一課,但是,要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同受訓教師一樣堅持一線教學,那就是苛求,從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的實際來看,在校本培訓中應該以一種積極互動的方式與教師合作,結合調研、聽課、評課、參加培訓活動,與教師展開對話,了解教師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共同探討,共同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在合作中提倡共同實踐,共同反思,平等對話,互相交流,以求共同成長。其三,明確各層次研究目標,解決好訓與研,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當前,隨著新課程實驗在全國大規模的推進,各個層次的教師紛紛投入“培訓”的浪潮,大學教師在“培訓”,中小學教師在“培訓”,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在“培訓”,這是個好現象,但如果各個層次的教師的培訓目標不明確,則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因此,明確各自培訓的目標,對于每位教師來說,則是非常必要的,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跟專業人員尤其是大學教師的培訓,重點是不一樣的,大學教師的培訓重在出理論成果,中小學一線教師搞培訓旨在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的校本培訓應落實在解決自我教學的真實問題,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的落 腳點上。而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在與教師共同培訓的前提下,必須充分發揮其專業引領的作用,努力幫助教師解決訓與研分離脫節,理論與實踐低層次結合的問題。“訓不研則淺,研而不訓則空”,理論一旦脫離了實踐,就缺乏親和力、指導力,便也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本”,充其量只成為一種概念游戲和文字堆積。因此,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一方面要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實踐,重建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與一線教師的關系,同時,要注重在實際教學中,總結、改進和完善教學理論,把教師的經驗總結,通過反思與探索,提煉成有規律的東西,這樣才能促進校本培訓向縱深方向健康持續發展。2、更新管理理念,突出指導和服務職能
培訓工作的重點是指導教學,教師進校應重在指導。對學校教學和教學研訓的指導,要以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改變為重點,注重教師教學潛能的開發和教學研究水平的提高,要尊重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善于發現教師教學的優點和長處,并和教師一起總結和提煉教學經驗,要與教師建立一種平等對話的合作伙伴關系,建立一種新的培訓文化氛圍。
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作為一名合格的指導者,應該在專業研究方面發揮自己的特長,強調水平指導。首先要做好跨學科、多視野,綜合性理論研究和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在校本培訓中善于發現,總結和推廣一線教師創造性的經驗。并且要善于學習和運用教育教學的理論,把經驗與理論緊密結合起來。其次,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指導”的著眼點應放在幫助一線教師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落腳點應放在引導教師的“獨立思考”上,培養教師獨立教學,獨立研究的能力上,最終實現“不導”。通過啟迪、激勵、對話、交流、互動,喚起教師內在的動力,讓教師用自己的頭腦指揮自己的雙手;其三,注意在教學實踐中捕捉不同的信息,根據不同的對象,給予不同的指導,鼓勵教師個性化的教學。從教師成長角度出發,側重的是“經驗”的指導,對于已上門入路者的指導,側重是“理論”的點撥;其四,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要通過以身示范,專題講座,跟蹤培訓,現場指導,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進行專業引領,努力提高教學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培訓工作的宗旨在于服務,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還必須履行服務職責。培訓工作的服務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為教師的教學服務,二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三是為教育行政領導的管理和決策服務。在實際工作中,要更好地體現培訓工作服務性的特點,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首先必須樹立勤于服務、樂于奉獻、甘為人梯、敢于吃苦的思想;其次,千方百計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為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及時的專業咨詢、信息服務與技術幫助。
三、教師進校在校本培訓制度化建設中的作用
校本培訓是適應新時期學校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為此,要從實際出發,認真做好本地區校本培訓制度建設的規劃工作,并指導,督促和參與學校的校本培訓研究,引導學校逐步建立完善以校為本的培訓制度。
1.加強校本培訓理論的學習與宣傳,轉變觀念,讓教師從情感上接受校本培訓的新理念。明確新時期教學工作改革的目的和任務、方式和方法,深刻認識校本培訓是校本教研的最重要的體現,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訓、校本課程等活動的紐帶,是創辦學校特色的重要支撐。各級中小學均是校本培訓制度建設的基本單位,全體教師均是校本培訓制度建設的主體,校長是第一責任人。
2.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推動校本培訓的實施。①健全組織機構,加強行政和業務領導;②建立校本培訓崗位責任制度,全員參與,責任到人;③建立教師學習制度,努力讓學校成為真正的學習型組織;④完善縣、區、校三級培訓網絡,樹立大培訓觀,充分整合培訓力量,建立跨學科、跨學校、跨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機制;⑤建立教學反思制度,讓教師專業化水平有實質性的提高;⑥建立教師集體合作培訓制度,讓教師們共同成長;⑦建立專業引領制度,讓教師在教學中得到專業支持;⑧建立課題研究制度,形成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⑨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培訓成果獎勵制度,定期開展優秀培訓組、優秀備課組、培訓工作先進個人及培訓成果的評選表彰活動,促進校本培訓的發展;⑩建立校本培訓的督導與評估制度,使校本培訓工作有效促進學校發展。
3.建立教師進校與學校的伙伴關系,組成發展共同體。幫助教師增強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使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形成在培訓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方式。充分尊重教師的勞動,并努力與教師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虛心向教師學習,在課改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