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3 00:00: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播音員專業技術,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申報條件
申報評審全省播音系列高中級專業技術資格的標準條件,按省廣電局和省人社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安徽省播音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標準條件〉的通知》(皖廣職改字〔2012〕8號)規定執行。
二、面試答辯考核
申報評審主任播音員專業技術資格人員,在評審前均須參加由省廣電局組織的現場播音測評和專業論文答辯等面試考核,考核合格者提交高評會評審,未參加面試答辯考核者視為自動放棄。面試答辯考核的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三、申報材料
1.市(廳)級人事部門委托評審函1份。
2.《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表》一式3份(樣表可從安徽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網站“下載中心”下載)。評審表要按照欄目要求填寫,內容真實準確,并貼上近期半身正面免冠照片。破格申報人員,在評審表封面右上角注明“破格”字樣。
3.《申報評審主任播音員(一級播音員)專業技術資格簡明情況登記表》高級一式20份、中級一式15份(樣表可從安徽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網站“下載中心”下載,須用A3紙打印)。
4.《專業技術業務工作總結》(2000字左右,需經專業技術人員所在單位審核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打印后報送1份。業務工作總結內容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學歷資歷等基本情況,重點反映任現職以來的業務工作情況及取得的實績、專業特長等。
5.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專業技術聘任證書、繼續教育證書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播音員主持人證書等原件和復印件各1份(原件經審核后退回,所有復印件均須由專業技術人員所在單位審驗真實性并加蓋公章,下同)。
6.職稱外語(或古漢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合格證書原件和復印件各1份,或經批準的免試審批表原件。
7.獲獎證書及其它反映業績成果的材料、任現職以來公開發表的專業論文或出版的著作等原件和復印件各1份(如獲獎證書、論文的作者系專業技術人員筆名,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8.提供近4-5年來每年從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任務的工作量等單位相關證明材料。
9.提供任現職以來能夠反映本人真實水平、時間約為10分鐘的節目光盤1張(電臺播音員主持人提供CD光盤,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提供DVD光盤)。其中“新聞”節目5分鐘、“專題”節目5分鐘。如系主持人節目,主持人語言應占節目時間的十分之四以上。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提供的節目要有正面形象。
10.提供2寸近期半身正面免冠照片1張。
11.申報材料目錄1份(貼在申報材料袋上)。
四、有關要求
1.認真審核申報材料。各單位的申報材料須經業務主管部門審核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推薦上報。各單位人事部門要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不符合資格條件和程序的申報材料一律不得上報。
2.嚴格申報材料公示制度。各單位人事部門要對申報人員的基本情況和任現職以來的專業能力、業績等材料進行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后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推薦上報。
古有諸葛空城一計,今有里約奧運中國女排頂住壓力一舉奪冠,除了專業技能外拼的就是過硬的心理素質,播音主持也一樣,播音員主持人的心理素質直接關系播出質量,是播音創作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如何合理地調整培養,使之達到合理的狀態是擺在每一名播音員主持人面前的一項重要內容。首先,播音主持創作心理活動過程具有復雜效應。據說很多國家平時對運動員訓練時有意讓觀眾參加并賦予一個光榮的任務:大喊大叫、冷嘲熱諷、發出噓聲、照相機的閃光忽明忽暗……總之,想盡一切辦法干擾運動員,目的只有一個,使運動員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而我國最早推行的氣功,就有心理訓練。通過訓練,做到主動調節呼吸,放松肌肉,集中注意,解除思想負擔。以上的例子不難看出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同樣播音員主持人也離不開心理訓練,例如每逢過年過節重大活動時都要搞一些專題節目或者晚會,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總會出現有些播音員適應能力強表現自如灑脫,而有些播音員則心理緊張,思想負擔過重,表現得不盡如人意。我們從心理狀態的表現來分析復雜效應:(1)緊張怯陣狀態。不少剛剛從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同志都有這種體會,在訓練中能達到較高水平,但是一上節目面臨“實戰”,就會出現怯陣、緊張、不自信,我們稱其為心理失控。主要表現是:腦中空白、言辭不暢、越播越緊、聲音擠捏、顫抖,表情不自然、不敢抬頭交流等現象。緊張怯陣的形成因素大體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實踐經驗的多少;二是播音主持環境。比如“兩會”的大會播音,因為兩會會議當中,區域內黨政軍領導全部到場,所以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壓力,萬一錯了怎么辦?領導可都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可是社會的精英。這樣的想法往往充斥播音員的整個播讀過程,就這樣壓力形成,出現緊張。(2)懈怠狀態。懈怠表現為情緒低落,動作怠慢,意志消沉,思維不暢,一般來說播音員主持人在面臨直播任務前,過于疲勞,休息不好,或者缺乏事業心、責任感等就容易出現直播時的懈怠,或者在意志力較差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播出前的冷漠、懈怠。(3)過于興奮造成“應激現象”。不少播音員面對第一次上直播,或者面對現場實況轉播,容易過早興奮或者過度興奮,而真正到直播的時候筋疲力盡,這就是“應激現象”其次,播音創作主體心理狀態的合理調整。關于心理狀態的調整,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
1.生理調控法。就是調節生理變化來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增強信心。(1)“深呼吸”深呼一口氣,徐徐地發出“嘶”聲,要聲穩勁持久,并收縮腹部的三角區肌肉,以此緩沖、平靜過度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收縮腹部三角區的肌肉可以防止體內造成恐懼的化學物質———腎上腺素的產生。另外,收縮腹部三角區肌肉還有助于發聲,可以穩住你的聲音。(2)“調調弦兒”,對著話筒播幾句就像在演出前調調琴弦一樣,找準合適的用聲范圍。(3)高低快慢的調節,如果播音進行當中發現調起高了,那就隨著情感的起落找適當的時機把調子降下來,當發現播講過于急促時,依情而動舒緩下來,這就是必要的調節。“人的內臟活動是受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隨意地調節自己的內臟活動,如影響心跳節律、血壓升降、皮膚溫度和內分泌水平等”。由生理活動的改變實現自我心理調控,使之最終起伏自由收放自由。
2.心理誘導法。播音主持的關鍵時刻,總有一些播音員主持人自己嚇唬自己,諸如“時間太緊沒時間準備”,“稿子太繞口,準出錯”等無數的泄氣念頭縈繞在腦海,讓自己不安,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心理誘導法是用含蓄的暗示方法對人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給人以腦以外的刺激,這種心理影響表現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切忌使用消極暗示諸如“別慌”、“別緊張”等這些消極的暗示,這很可能引起不良反應。要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我一定能成功”、“我會很順利”。不要把考試或現場直播看得太重,與個人得失聯系起來,反而會從容大度,放松很多,這樣調節情緒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不斷地豐富知識,提高水平,磨煉意志,獨立思考,可以降低接受他人暗示的程度。3.模擬法。顧名思義,就是模擬直播、現場實況轉播等中途不停機,過后總結。模擬就是要讓播音員主持人增強現場的適應能力,增強信心,鼓舞斗志。4.心境的培養心境就是情緒狀態,它包括多種因素,如氣候、環境、心情、意志、性格等等,優良的環境可以為播音創作提供最佳心境,有利于發揮最好水平。另外,播音員必須培養一種“抗干擾”的能力以適應各種環境保持穩定的心境。面對嘈雜的環境播音員必須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能力。一次,在兩會的大會播音當中,工作人員將播音員播音的位置安排在了主席臺旁邊的走廊里,一會服務員要給領導倒茶,一會委員去洗手間,很是雜亂。這時候就需要播音員視而不見,精神高度集中在稿件當中,否則稍不留神就會因為其他人員的干擾而出現播音失誤,造成不良的后果。播音創作主體心理狀態的理想模式。凡是被大眾認可的播音員主持人都有自信、自如、自覺的共同點。他們臨場的狀態是積極的、振奮的,具體表現為全身輕松、肌肉協調。心情愉快,既興奮又鎮靜。具有適度而穩定的激活水平。精力充沛能積極動員全身的力量不易疲勞,生活規律有序,能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擾,思維敏捷,隨機應變,沉著冷靜。這就是良好的創作心理狀態。有了良好的心理狀態才會在話筒前充分顯示出個性特色。播音創作主體心理狀態具備理想的模式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可以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提高大腦對內臟器官活動和思維過程的調節能力,可以很好地駕馭稿件。其次增強機敏自信和適應能力,有助于發揮業務技能,取得最佳效果。比如對領導的采訪,要把采訪對象看作是平等的,只不過是社會分工不同罷了,這么想就會自信坦誠。總之,播音創作主體的心理狀態的理想模式是經過長期訓練與實踐的結果。它是以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心,對事業的執著熱愛和高度責任感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基礎。最后,播音創作主體心理素質的培養。信心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常言道“藝高人膽大”,“藝高”指的就是專業技術水平,而“膽大”則指的是心理素質,藝高了自然就會膽大,技巧嫻熟,游刃有余。信心還取決于主觀努力程度,“有備必自信”。平時的專業苦練和專業知識的積累就是最好的努力。一個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必須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意志力可以消除不利情緒的干擾,保持鎮定,順利完成任務。可以從三個方面鍛煉堅強的意志:1.為事業奉獻的思想。有了事業心就會自覺地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有了事業心就會有責任感,自覺遵守紀律和工作制度。沒有事業心的人不可能有堅強的意志。2.樹立明確目的,具體目的越明,熱情越高,意志品質的提高越快。專業思想和意志力的培養都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要有決心克服外部內部不利條件所造成的困難,做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畏懼,并持之以恒。
3.克服不利情緒的干擾,情緒可以成為意志的動力,也可以成為意志的阻力,意志力堅強可以克服不利情緒的干擾,可以使播音員抑制個人的不愉快情緒,激發宣傳熱情。總之,播音創作主體心理狀態的理想模式就是自信、自如、積極、振奮、從容,而要達到這個理想的狀態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實踐,并且它以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心,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高度責任感及良好心理素質為基礎。
參考文獻:
古有諸葛空城一計,今有里約奧運中國女排頂住壓力一舉奪冠,除了專業技能外拼的就是過硬的心理素質,播音主持也一樣,播音員主持人的心理素質直接關系播出質量,是播音創作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如何合理地調整培養,使之達到合理的狀態是擺在每一名播音員主持人面前的一項重要內容。
首先,播音主持創作心理活動過程具有復雜效應。據說很多國家平時對運動員訓練時有意讓觀眾參加并賦予一個光榮的任務:大喊大叫、冷嘲熱諷、發出噓聲、照相機的閃光忽明忽暗……總之,想盡一切辦法干擾運動員,目的只有一個,使運動員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而我國最早推行的氣功,就有心理訓練。通過訓練,做到主動調節呼吸,放松肌肉,集中注意,解除思想負擔。以上的例子不難看出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同樣播音員主持人也離不開心理訓練,例如每逢過年過節重大活動時都要搞一些專題節目或者晚會,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總會出現有些播音員適應能力強表現自如灑脫,而有些播音員則心理緊張,思想負擔過重,表現得不盡如人意。我們從心理狀態的表現來分析復雜效應:(1)緊張怯陣狀態。不少剛剛從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同志都有這種體會,在訓練中能達到較高水平,但是一上節目面臨“實戰”,就會出現怯陣、緊張、不自信,我們稱其為心理失控。主要表現是:腦中空白、言辭不暢、越播越緊、聲音擠捏、顫抖,表情不自然、不敢抬頭交流等現象。緊張怯陣的形成因素大體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實踐經驗的多少;二是播音主持環境。比如“兩會”的大會播音,因為兩會會議當中,區域內黨政軍領導全部到場,所以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壓力,萬一錯了怎么辦?領導可都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可是社會的精英。這樣的想法往往充斥播音員的整個播讀過程,就這樣壓力形成,出現緊張。(2)懈怠狀態。懈怠表現為情緒低落,動作怠慢,意志消沉,思維不暢,一般來說播音員主持人在面臨直播任務前,過于疲勞,休息不好,或者缺乏事業心、責任感等就容易出現直播時的懈怠,或者在意志力較差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播出前的冷漠、懈怠。(3)過于興奮造成“應激現象”。不少播音員面對第一次上直播,或者面對現場實況轉播,容易過早興奮或者過度興奮,而真正到直播的時候筋疲力盡,這就是“應激現象”
其次,播音創作主體心理狀態的合理調整。關于心理狀態的調整,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1.生理調控法。就是調節生理變化來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增強信心。(1)“深呼吸”深呼一口氣,徐徐地發出“嘶”聲,要聲穩勁持久,并收縮腹部的三角區肌肉,以此緩沖、平靜過度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收縮腹部三角區的肌肉可以防止體內造成恐懼的化學物質――腎上腺素的產生。另外,收縮腹部三角區肌肉還有助于發聲,可以穩住你的聲音。(2)“調調弦兒”,對著話筒播幾句就像在演出前調調琴弦一樣,找準合適的用聲范圍。(3)高低快慢的調節,如果播音進行當中發現調起高了,那就隨著情感的起落找適當的時機把調子降下來,當發現播講過于急促時,依情而動舒緩下來,這就是必要的調節。“人的內臟活動是受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隨意地調節自己的內臟活動,如影響心跳節律、血壓升降、皮膚溫度和內分泌水平等”。由生理活動的改變實現自我心理調控,使之最終起伏自由收放自由。2.心理誘導法。播音主持的關鍵時刻,總有一些播音員主持人自己嚇唬自己,諸如“時間太緊沒時間準備”,“稿子太繞口,準出錯”等無數的泄氣念頭縈繞在腦海,讓自己不安,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心理誘導法是用含蓄的暗示方法對人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給人以腦以外的刺激,這種心理影響表現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切忌使用消極暗示諸如“別慌”、“別緊張”等這些消極的暗示,這很可能引起不良反應。要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我一定能成功”、“我會很順利”。不要把考試或現場直播看得太重,與個人得失聯系起來,反而會從容大度,放松很多,這樣調節情緒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不斷地豐富知識,提高水平,磨煉意志,獨立思考,可以降低接受他人暗示的程度。3.模擬法。顧名思義,就是模擬直播、現場實況轉播等中途不停機,過后總結。模擬就是要讓播音員主持人增強現場的適應能力,增強信心,鼓舞斗志。4.心境的培養心境就是情緒狀態,它包括多種因素,如氣候、環境、心情、意志、性格等等,優良的環境可以為播音創作提供最佳心境,有利于發揮最好水平。另外,播音員必須培養一種“抗干擾”的能力以適應各種環境保持穩定的心境。面對嘈雜的環境播音員必須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能力。一次,在兩會的大會播音當中,工作人員將播音員播音的位置安排在了主席臺旁邊的走廊里,一會服務員要給領導倒茶,一會委員去洗手間,很是雜亂。這時候就需要播音員視而不見,精神高度集中在稿件當中,否則稍不留神就會因為其他人員的干擾而出現播音失誤,造成不良的后果。
播音創作主體心理狀態的理想模式。凡是被大眾認可的播音員主持人都有自信、自如、自覺的共同點。他們臨場的狀態是積極的、振奮的,具體表現為全身輕松、肌肉協調。心情愉快,既興奮又鎮靜。具有適度而穩定的激活水平。精力充沛能積極動員全身的力量不易疲勞,生活規律有序,能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擾,思維敏捷,隨機應變,沉著冷靜。這就是良好的創作心理狀態。有了良好的心理狀態才會在話筒前充分顯示出個性特色。播音創作主體心理狀態具備理想的模式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可以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提高大腦對內臟器官活動和思維過程的調節能力,可以很好地駕馭稿件。其次增強機敏自信和適應能力,有助于發揮業務技能,取得最佳效果。比如對領導的采訪,要把采訪對象看作是平等的,只不過是社會分工不同罷了,這么想就會自信坦誠。總之,播音創作主體的心理狀態的理想模式是經過長期訓練與實踐的結果。它是以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心,對事業的執著熱愛和高度責任感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基礎。
最后,播音創作主體心理素質的培養。信心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常言道“藝高人膽大”,“藝高”指的就是專業技術水平,而“膽大”則指的是心理素質,藝高了自然就會膽大,技巧嫻熟,游刃有余。信心還取決于主觀努力程度,“有備必自信”。平時的專業苦練和專業知識的積累就是最好的努力。一個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必須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意志力可以消除不利情緒的干擾,保持鎮定,順利完成任務。可以從三個方面鍛煉堅強的意志:1.為事業奉獻的思想。有了事業心就會自覺地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有了事業心就會有責任感,自覺遵守紀律和工作制度。沒有事業心的人不可能有堅強的意志。2.樹立明確目的,具體目的越明,熱情越高,意志品質的提高越快。專業思想和意志力的培養都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要有決心克服外部內部不利條件所造成的困難,做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畏懼,并持之以恒。3.克服不利情緒的干擾,情緒可以成為意志的動力,也可以成為意志的阻力,意志力堅強可以克服不利情緒的干擾,可以使播音員抑制個人的不愉快情緒,激發宣傳熱情。
總之,播音創作主體心理狀態的理想模式就是自信、自如、積極、振奮、從容,而要達到這個理想的狀態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實踐,并且它以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心,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高度責任感及良好心理素質為基礎。
[論文摘要]
作為普通藝術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要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前提,改革以學科為體系的傳統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寬基礎、活模塊、重技能”的教學模式。本文以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生就業現狀為切入點,探討普通藝術高等院校播音與主持專業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社會將從工業時代進入信息社會時代,社會經濟也將從工業經濟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許多領域的竟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竟爭。隨著傳媒事業的發展,播音員、主持人的定位也不僅僅局限于一檔欄目或一臺晚會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慶主持人、會議主持人等新興行業的主持。作為培養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技術人才的高校,為進一步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才質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們思考專業的發展目標和定位。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突出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的原則,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前提,改革以學科為體系的傳統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寬基礎、活模塊、重技能”的教學模式。本文以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生就業現狀為切入點,探討普通藝術高等院校播音與主持專業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1.播音與主持專業魷業狀況分析
在對某普通藝術高校2005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100名畢業生進行的就業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在電視臺、電臺工作的占就業總人數的38%;在傳媒公司、文化禮儀公司工作的占就業總人數的11%:在高校、中小學、文化培訓機構工作的占就業總人數的28%;各企事業單位、自主創業、個體經營的占23%。從調查結果來看,從事本專業的人數并不多,大部分轉行從事了傳媒行業相鄰的工作,即便是在電視臺就業的學生,也是大部分從事了編導、攝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擔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設了播音與主持專業,培養人數的不斷增加也使得近年該專業教育“產出”的畢業生人數大增,面對目前市場供大于求的激烈竟爭,就業形式堪憂。作為普通藝術高校教育者的我們不得不反思,學生畢業之后,定位是精英,還是大眾化?所以我們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及時調整辦學思路,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建立起符合就業崗位需要的課程體系,以培養職業技能和崗位能力為主線,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重視實踐教學和舞臺表演訓練,在滿足學生就業需求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高素質和崗位提升能力。
2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裸程設,分析
播音與主持的教學模式應和國家的教育發展狀況相適應,和企業的發展前景緊密結合,才會有生命力。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屬于交叉性學科,涉及新聞學、傳播學、語言學、藝術學、美學等學科。因此,在課程設置中要從廣播電視傳媒行業的需要出發,注重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面對以學科設置為體系的傳統教育模式,已不適應新世紀的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相互依存的發展要求。社會需要通才基礎上的專才,課程的設置應注意在傳統的課程體系基礎之上,更加貼近時代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加強課程與就業崗位的聯系。
從課程設置來看,多數院校開設了公共課、專業基礎課群和專業課群。專業基礎課群和專業課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話語音基礎、語言技巧、廣播播音與主持、電視播音與主持等傳統意義上的播音員與主持人培養體系,課程內容缺少相互滲透,很難達到“一專多能”,而且與當今廣播電視傳媒行業的發展現狀脫軌,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薄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課程設置中應體現“寬基礎、活模塊、重技能”的課程體系構建模式,增強課程內容的實用性、注重課程的拓展性,以市場就業為導向為學生不同的職業定位設置不同的專業課程群。在每個方向模塊中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是按照行業崗位工作的要求設置的職業核心課和就業技能課,選修課是與播音主持專業相關的邊緣性學科的技能課。另外,還將多證書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要求將本專業相對應的證書培訓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當中,例如《普通話等級證》、《記者證》、《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證》、《婚慶主持人資格證》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養撰式
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為依托,不同類型的學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學模式、管理制度、評估方式及其實施過程的總和。作為普通藝術院校招收了較多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但根據就業調查顯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從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數學生轉行或待業。播音與主持專業作為交叉性學科,存在若干發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員、編輯、記者、文化禮儀等,這些方向與專業的發展都需要高素質和綜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專業培養的學生大多業務水平單一,難以達到廣播電視媒體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具體表現在多數學生只掌握了播音與主持的相關的理論技巧,養成了單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實踐中,只能適應傳統的播音主持技巧,對廣播電視采編制作、攝像、禮儀主持等工作無法勝任。
所以,結合普通藝術院校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制定符合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寬進嚴出”的教學方法。即寬口徑招生,對在校的學生進行分塊管理,制定并實施“平臺、模塊”式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入學1-2年時間內進行專業平臺基礎課群教育,在學生一年的學習中,了解學院的情況、專業的內容,學院也了解了每位學生的的專業情況,在第二學年,從學生的專業基本功、學生發展潛力、個人發展興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業崗位需求的專業課程,比如說適應在播音方向發展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重點培養學生話筒前的實踐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對于適合做電視主持人的學生,加強鏡頭前的實踐和備稿、控場等相關業務能力;對于文字功底很強的學生,可以試圖培養其文稿策劃和編輯的能力;對表演天賦較強的學生,可以加強公關禮儀(婚慶主持、會議主持)方面的培養。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進行分方向培養的方式,對學生快速適應就業及社會工作實踐起到積極的作用。
定崗定位的分流培養,可以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個體綜合素質的提高。社會需要通才基礎上的專才,在寬而堅實的基礎上,力求精而深。根據崗位定位進行專業技能訓練與培養,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我們的培養崗位主要分三個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廣播電視編導方向、公關禮儀主持方向。
3.1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養能在各級電視臺、電臺擔任播音員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這個方向對學生的專業水準和職業素養要求較高。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基本功底、較強的思辨能力、文化修養和良好的形象條件。重點培養學生話筒和鏡頭前“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語言創作能力。
在播音與主持方向教學內容中側重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廣播電視語言傳播人才。主要的課程是語言技巧、思維訓練、播音文體、節目主持藝術、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藝作品演播、電視節目采編與制作、播音作品鑒賞等專業課程。
崗位實踐要求:
C1)每學期進行一場專業匯報,包括朗誦、不同風格的欄目主持。獲得相應的實踐學分。
(2)積極參加國家、省級、市級或校級的專業比賽,獲得創新學分。
(3)每年寒暑假到電視臺崗位實習,熟知一線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工作現狀,開學后上交實習報告,獲得相應的實踐學分。
3.2廣播電視編導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養能在各級電視臺、電臺和企事業單位擔任編輯、記者、節目策劃與制作等工作的人才。這個方向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較強的文字寫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在廣播電視編導方向教學內容中側重培養能創作、編輯制作廣播、電視節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課程是中外文學史、采訪與寫作、節目采編與制作、電視藝術概論、影視編導基礎、非線性編輯技術等專業課程。
崗位實踐要求:
(Z)每學期末上交最低兩個自編自導的欄目作品,有專業教師進行綜合考評,并獲得相應的專業學分。
(2)積極參加國家、省級、市級或校級的專業比賽,獲得創新學分。
(3)每年寒暑假到電視臺崗位實習,開學后上調查實習報告,獲得學期的實踐學分。
3.3公關禮儀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養能在婚禮、晚會、慶典和展會等主持和策劃工作的人才。這個方向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有聲語言運用能力、市場調研、綜合分析與創意策劃能力。
在公關禮儀方向教學內容中側重培養能從事各種文化活動的主持和策劃的高素質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課程是中外禮儀基礎、非節目主持藝術、表演基礎與技巧、商務口語表達、展覽會策劃與管理等專業課程。
崗位實踐要求:
(1)每學期上交最低兩個由自己參與主持或策劃的節目作品,有專業教師進行綜合考評,并獲得相應的專業學分。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188-02
中國的廣播電視事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快速發展于改革開放以后,現在正在步推進。發展到現在,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已經初步具備完善的體制和運作方式,人們分工合作,為大家奉獻“聲畫精神食糧”,這其中,數以萬計的播音員主持人功不可沒。隨著數碼產品的快速升級與普及,以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及平民化的參與,中國傳媒行業開始了爆發式的增長,使中國的市場從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開始轉移到了網絡,為有傳媒夢想的青年提供了一個低成本、高平臺的起步機會。同時中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壯大,對播音員和主持人的數量要求越來越大,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形式越來越多樣。現在中國的播音主持專業院校不僅僅是本科院校培養,同時高職院校看準時機也開設主持與播音專業。我們開始思考高職院校培養主持與播音專業的學生該如何定位?它的出路在何方?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高職院校主持專業的現狀
(一)高職院校的生源現狀
1.生源穩定性不強。以江蘇省為例,據了解,江蘇省參加高考學生人數持續減少,2016年再創歷史新低。2013-2015年,江蘇高考生源分別為45.06萬人,42.62萬人、39.29萬人,年度錄取率分別是85.80%、87.30%、88.80%,年均增長1.50個百分點,一直位居全國前列。2016年江蘇高考報名人數為36.04萬,比上年減少3.25萬人,減幅為8.27%。
就鎮江市來看,2012年鎮江市高考報名人數為16921人,2013年為15684人,2014年為14383人,2015年為12889人,2016年為11268人。高考人數下降已成趨勢。從目前高一學生的數量來推測,2018年江蘇高考生源將降至谷底。
同時由于民辦院校收費較高,在生源緊缺的情況下,生源的穩定性就要受到影響,當沒有穩定的生源或者生源偏少,就會造成教學的持續性以及師資的引進和專業的建設很難有計劃有步驟地儲備或建設。
2.生源渠道多樣,不利于教學。針對生源的渠道,高職院校的生源不會和普高本科院校那樣,基本以藝考作為唯一來源,因為專科的生源來源廣泛,一是自主招生的考生,經過文化統考和院校自身的面試;二是中職對口單招和面向中職注冊入學,在中職、技校、職高等相關的中等專業學校學習主持與播音專業的學生。三是參加藝考和高考的學生,經省統考或者是校考的學生。因為生源的渠道多樣,注定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進行差異化教學,就要根據不同生源量身定做相應班級的培養方案。同時在不同渠道生源體量不足的前提下,就要考慮到教學成本進行合班教學,從而進一步加大教學難度。
(二)高職院校的教學現狀
1.學生專業基礎薄弱且良莠不齊。高職院校主持與播音專業的學生,除了少部分天資聰穎,大部分學生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要么是一些文化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知識結構欠缺、人文素養偏差、不能很好地掌握藝術理論知識,同時部分學生的語言基礎比較薄弱,藝術的領悟能力比較差,以上這些都影響到學生的文化學習以及專業的提升。
2.學習習慣差,教學難度大。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教學中至關重要的難點還是習慣,一般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比較弱,基本上體現的就是他們的學習習慣沒有很好地養成,在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前提下,比如主持與播音專業的晨練,學生在早晨的練聲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是出勤問題,其次要解決的就要是練習的認真問題。其他相關的訓練作業就更難去執行,如果不能按部就班地去學習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那么整體教學難度可想而知。
(三)高職院校的師資現狀
1.師資隊伍年輕化且不穩定。隨著社會上對主持專業的需求的增加,高校看到了這個專業的發展前景,播音主持專業如雨后春筍般地開設起來,但是師資建設是需要周期的,主持與播音專業除了像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大學等一類的老牌的傳媒專業院校,整個師資建設比較的健全外,其他的學校主持與播音專業建設比較遲,基本上以年輕的教師為主,整個師資隊伍沒有達到梯隊建設,教授級別的教師基本上以斷層或者老齡化為主,部分高職院校的老師同時存在流動性,很難滿足教學的需要。
2.雙師型教師缺少且專業提升渠道少。雙師型的教師在高職院校來說比較少,為了滿足教學的需要,相關院校會聘請一些具有教學經驗的一線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來校進行教學,同時聘請一些本科院校的專業老師作為外聘教學的主力軍,但是由于以上兩種教師很難在工作和教學安排上做到平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教師就顯得捉襟見肘。同時由于本校的年輕教師繁重的教學壓力,很難有時間出去進修,而且缺少相關專業的進修平臺,以至于雙師型教師建設舉步維艱。
目前,全國廣播電視媒體發展很快。全國省或直轄市級廣播電臺43家,各省臺又分信息、交通、經濟、都市、文藝、娛樂、旅游等幾家甚至十幾家系列臺。電視臺頻道分化細致,數量明顯增加,這無疑給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除去省級臺,全國還有近千座省轄市和市級廣播電臺、電視臺。市級廣電媒體雖不被畢業生普遍看好,但他們機制靈活,求才若渴,人才普遍面臨斷層,名校畢業生難以聘到,骨干主持人常有跳槽。雖然各大電視臺對人才需求量大,但是央視、省臺、市臺好多的傳媒機構都對主持與播音專業的學生學歷有要求,本科學歷這個坎阻礙了許多專業學生夢想的實現,但是最近部分的省市臺,在人員緊缺的前提下也向專科的學生拋來了橄欖枝,只要專業優異可以放寬學歷的壁壘。
現代傳媒的發展勢頭強勁,現代傳媒是我們主持與播音專業的學生就業的主要渠道。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車載移動電視正在向我們快步走來,公交車、火車、候車大廳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移動數字媒體,就需要播音員主持人,另外,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廣播電視也將作為新興媒體逐漸在傳媒行業占據一席之地,其需求量可與傳統的廣播電視不相上下,還有手機媒體等等。現代媒體在一天天地發展壯大,它們占有的市場份額開始慢慢地成為市場的主流,所以現代媒體需求人才就顯得多種多樣,它具有需求量大、門檻低、機遇大、穩定性差等特征,反觀我們高職的學生更能夠適應它。
二、主持與播音專業定位
(一)分層次、差異化教學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開班前根據每年的生源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依據高考時的文化基礎,制定適應他們的文化層次的教學,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文化基礎,有一個好的文化基礎才能要求他們有更高的藝術文化審美。可以依照文化分為良好和一般兩類,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培養方案。
把每年通過自主招生、對口單招、高考三個渠道進來的學生進行專業摸底考試,所有的學生分為ABC三個組,A組為專業良好組,B為專業一般組,C組為專業基礎薄弱組,這樣做是為了針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而不是為了區分學生的優劣,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相應的學習競爭環境,使其更好發揮自己的專長,更快地得到提升。
(二)創新教學模式
當學生進入大學時,以前中學的那種高壓的學習狀態會突然消失,在這種狀態下,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會更加的無所適從,他們不知道如何入手,自己又無法很好地約束自己,以至于很難達到培養目標。因此,可以使用教學與活動相結合的方法,在大一是以語音和發聲為主,可以附帶朗誦比賽;大二學的是創作和文體播音,可以組織類似主持大賽;大三主要培養學生的實務,可以配備專業匯報演出,讓學生學娛一體,不僅讓學生積累了舞臺經驗,同時學以致用,讓學生有了目標性,使學習和實踐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習的效率,以達到教學目的。
(三)加強特色化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周期短、師資年輕化、隊伍流動性大、雙師型教師少等因素已經嚴重制約了專業的發展,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所以校企合作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企業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了實踐的平臺,讓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作用,進而反過來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讓學生接觸和參與一線項目的制作,使教學所學與社會需求不會脫節,從而彌補了高校雙師型教師短缺的問題,同時可以讓企業技術人員進高校學習理論知識,提升理論修養和教學技巧,培養一批合適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以培養理論型的專業老師為主導,進一步加強實訓,配合企業以實踐為主導,提升理論教學能力,為高校充足的雙師型師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緊跟企業,訂單式教學
教育主管部門一直要求我們高職院校加強校企合作,推行“學徒制”培養模式,這些舉措都是為了加強院校和企業之間互相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實用性人才。因為高職院校所面臨的主要的就業崗位不是央視、衛視等電視臺,更多的學生還是要面向現代傳媒就業,所以給了我們很大的空間去和相應的傳媒公司合作,他們所需求的人才會更多樣,數量上也會更多,也具有持續性。這有利于校企展開訂單式的合作。一方面企業有一個穩定的人才庫進行支撐,另一方面學校培養的學生就業渠道更加的暢通。當培養與就業互補起來,就可以更好地互相促進,使教育培養和企業運營能夠走上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總之,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的生源情況,保證穩定的生源數量,細致分析生源層次,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在穩定師資的情況下,進行雙師型培養,同時引進一線的專業技術教師,加強專業技能培養力度,開展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一流的實習實訓平臺,同時為學生就業開通渠道。只有因地制宜,才能為高職院校主持與播音專業打造自己在高校中合理的定位和畢業生在就業時面對的市場。
參考文獻:
[1]陸錫初.節目主持藝術通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
[2]邁克爾?辛格京特里.大眾傳播研究[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欄目設立主持人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使傳播者接近傳播對象,進而感染傳播對象,更有效地傳達節目內容。播音員出身的人,在經歷過一段由播音員到主持人的艱難過渡后,同樣也能成為一名很好的新聞節目主持人,播音員出身的主持人有許多優勢,諸如良好的外在氣質,熟練扎實的有聲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非語言信息的交流素養,在主持節目時,在與觀眾面對面的交流中,能夠自如地把握語氣、基調,以情感人,除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新聞意識,妹期在鏡頭前的主持鍛煉,使他(她)們擁有了精湛的主持技巧以及表現從容的神采。有些播音員出身的主持人,由于他(她)們刻苦鉆研新聞業務,虛心向編輯、記者學習,向豐富的社會實踐學習,再加上他(她)們善于掌握受眾的心理,具有流利的口才和熟練的表達技巧,因而把節目主持得有聲有色,扣人心弦。因此,技巧對播音主持至關重要。
一、以情動人
播音工作是一門專業技術性很強的實踐藝術,在“理解稿件,具體感受,形之于聲,及于聽眾”的創作過程中決非是文字語言的“聲化復制”,也不是一個“傳達”就能解決問題的簡單程序化,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創造。播音主持應如何把握好播音時的情感,讓新聞伴隨自己的情感感染觀眾。首先,加強學習,愛憎分明,是把握好情感的前提。只有多學習,掌握扎實的業務和理論功底,才能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才能明辨是非,愛憎分明,表達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才會避免在播音時出現是非不分情感把握失衡的現象。其次,勤于實踐,存儲真情,是把握好情感的關鍵。播音員對社會、對生活要懷有一顆真誠的愛心,要有情感內質,要注重加強業務和理論的學習。再次,善于傳情是把握好播音情感的金鑰匙。首先要積極參與采訪和編輯,使情感盡快融入新聞。新聞節目不是孤立的,它是群體協作的結果,參與采編過程,一方面,可使采編工作與自己的播講相銜接,盡量使新聞前期工作利于自己的播講;另一方面,通過直接參與,能準確了解新聞的來源、發生的背景,及早調動自己的情感儲備。最后,播音時要把握好情感流露的“度”。因為新聞是公正客觀的,我們強調新聞播音時要有真情實感,不是純粹的感情宣泄,而要把握好情感的“度”。感情的流露要有內心依據,是情感自然的流露,要從新聞傳播的特定要求,人類情感自然的體現方式做到入情入理,適度得體。
二、合理調控現場氣氛,應對突發事件
主持人不僅是晚會主題的提煉者和傳達者,還是節目迭起的引導者,互動交流、引發共鳴的帶動者。主持人要不斷地進行“潛意識自我激發”,調動自己的積極性,保持興奮,用發自內心的笑容去感染觀眾。要想讓觀眾在晚會現場能忘卻自我地沉浸其中、陶醉其中,除了事先要對晚會的基本氛圍進行精心設計和多種設想的準備外,更要在節目進行中保持對現場氣氛的敏銳洞察。在節目現場,主持人就必須通過邀請觀眾參與現場互動,吸引其注意力,點燃觀眾和演員的激情。隨著節目的進行,常會出現意料之外的突況,由于各種硬件設施不夠先進,人員分工不夠科學,節目統籌安排不夠細致,給主持人的工作帶來許多不便和干擾,更容易頻發意外情形。此時主持人要正確面對,靈活機動,巧妙應對
三、有機串聯節目
既與管農業領導溝通,又與農業通訊員聯系。加大農業科技宣傳的首要條件,是要吃透上面的宣傳意圖。因此,要經常與管農業的領導通氣,這樣,記者既了解全局又了解農業科技的宣傳內容和要求,及時宣傳政府部門組織的農業技術推廣活動和對農業生產提出的階段性要求,從而增強農業科技宣傳的針對性、及時性,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要加強農技宣傳的通聯工作。農業科技稿件難寫,通訊員不懂農業科技就很難寫出有指導性的稿件。因此,記者要經常與鄉鎮農技人員和村農技員聯系,寫信或打電話約稿。實踐證明,農技員寫的農業技術稿件有地方特色、有經驗、有措施,適合本地農民聽眾的需要。
既請專業人員辦講座,又讓“土專家”上廣播。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對新技術掌握得比較快,研究得比較深,舉辦的講座權威性、指導性強。近年來,東臺市林牧業局蠶桑技術指導站每年在電臺舉辦的講座有十多次;東臺市農業局圍繞春耕生產舉辦了“棉花苗床盲椿象防治技術”“玉米施鋅,本小利大”“談談地膜棉的播種技術”“講講三麥赤霉病的防治技術”“說說水稻種子的消毒技術”等科技講座。此外,還要讓鄉鎮管農業的領導、農技站長以及村組負責農業的干部作廣播講話,傳授農業技術。“土專家”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讓他們上廣播,現身說法,以群教群,易懂易學。東臺電臺在《農業科技》節目中開辟了“專業戶談經驗”專欄,不定期地讓各方面的專業戶介紹經驗,效果十分顯著。
推廣農業新技術,提高農民科技水平。生在農村的人不一定個個會種田,所以“四季歌”還要唱。老技術是基礎,不能丟,要從種唱到收;有的技術不怕重復,要反復播,連年播;有的技術農民雖會,但關鍵措施掌握不準,就要在關鍵時刻給農民提個醒。搞農業科技宣傳不能光停留在唱“四季歌”上,要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宣傳推廣新型技術。農業生產正在發生三個方面的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以產量為中心向以效益為中心轉變,單一種植向立體種植轉變。轉變過程中,老技術不斷更新,新技術層出不窮。但是,有的老農民對新技術感到陌生,對“綠色企業”“三高農業”“創匯農業”等新名詞聞所未聞。因此,應加大推廣普及農業技術的力度,著力提高農民的科技整體水平。
營造科技氛圍,落實科技興農。農業科技宣傳不能就技術講技術,要在宣傳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工夫。一是要有思想性,使農民認識到科學種田的意義。要宣傳黨和國家的科技政策,介紹各地的科技動態,組織科學種田和傳統種田方式的對比宣傳,使農民進一步認清掌握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二是要有可操作性,用科技典型啟發農民。農業科技的應用推廣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并不是每個農民都一聽就懂,一學就會。要讓絕大部分農民都能掌握電臺宣傳的技術,可以選擇農民身邊看得見、學得上的科技典型,介紹他們的成功經驗,讓“科技盆景”變成“科技花園”。三是要有吸引力,報道科技的推廣價值及農產品的市場走勢,使農民對新技術有一種整體性的了解,產生一種渴求心理,從而自覺接受農業新技術。
提高宣傳質量
宣傳質量是《農業科技》節目的生命。只有不斷提高宣傳質量,才能吸引聽眾,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
注重雙向交流。過去辦《農業科技》節目是“我說你聽”,聽得懂也好,聽不懂也罷,播音員一播了事。這雖然是服務,但服務沒有到家。就農業科技宣傳來說,對聽眾服務得好,就是要他聽得懂、記得住,并能熟練地運用這項科學技術。東臺電臺對農民聽眾承諾是,“如果聽不懂,或者不完全懂,可以來信詢問,我們將在‘聽眾信箱’欄目里解答疑難;如果編輯都不懂,將請有關部門解答,保證使你滿意。”
廣播電視新聞播音節目是廣大群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渠道,其播音質量直接影響著新聞的傳播效果。因此,廣播電視新聞播音事業從誕生之初就被賦予了重要的歷史使命。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們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縱觀我們日常所接觸的新聞播音節目,新聞播音理念取得了飛躍的進步。然而,隨著我國日益開放的新聞輿論環境,及與日俱增的受眾需求,關于探討新聞播音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新聞播音作為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傳播中難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種創作,加強新時期新聞播音的改革與創新就成為順應時代要求的必然之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新時期新聞播音的發展。
1 切入受眾心理,增強新聞播音的新鮮感
新聞播音的創作理念表現于在高度的創新觀念指導下,經過探索、提煉和比較,捕捉和報道具有揭示社會生活意義本質的新聞信息。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好奇,人皆有之。因此,如果說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那么新鮮則是新聞的靈魂。新聞播音需要對聽眾的心理規律進行細致入微的研究分析,有效把握聽眾其內在心理的發展及其演變的過程,并在新聞中發現各種的新鮮點并能夠通過技巧將這些新鮮點有效地展現出來給聽眾,從而增強新聞播音的新鮮感。
1.1 把握聽眾求新心理,深入提煉新聞播音主題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由于年齡、職業、思想、閱歷、學識、愛好、氣質以及個性、情趣等主觀因素的不同,廣播電視新聞聽眾的心理需求正逐漸地走向多元化,他們需要新聞報道中能夠體現先進的思想、主流的價值取向及時代的感召力。因此,廣播電視新聞播音創作者要不斷分析,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技術手段才能夠維持住受眾對播講內容保持足夠的注意力。進而在新聞創作過程中對社會現象進行客觀公正的理性分析和思考,正確認識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準確把握每一條新聞的價值,并緊扣時代脈搏,挖掘新聞信息蘊含的內核,提煉出明確的主題,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聞信息的深和新,以新的視角,新的思路,在紛繁復雜、眼花繚亂的新聞信息中,增強新聞播音的新鮮感。
1.2 激發聽眾共鳴心理,有效擴展新聞播音內涵 聽眾在獲取了有關的信息之后能夠在其心中進行良好的思考,同時會在聽眾的心理留下深刻的痕跡,讓聽眾與之產生強烈的共鳴,能夠與播音員產生互動與交流是新聞播音新鮮感的重要體現。因此在新聞播音過程中,需要播音創作時刻保持動態的思維狀態,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去關注新聞事件,發現新聞線索,捕捉新聞現象,洞察新聞價值,不斷擴展新聞信息的內涵與外延,整合新聞資源,樹立自己獨特的播音風格,開拓新聞播音的發展空間。同時也促進聽眾對主題有深刻的理解,對主題背景有宏觀的把握,感受新聞播音的新鮮感。
1.3 切合聽眾審美心理,不斷豐富新聞播音風格 人們對具有美感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和新鮮感。在新聞播音創作的流程中,播音員展現給聽眾的是兼具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綜合風采。真誠、自然和得體的播音風格,才能受到觀眾歡迎,才能增強主持人的親和力和新聞的新鮮感。因此,新聞播音要善于捕捉節目亮點,創造性的融入精英文化、道德價值、審美體驗,不斷豐富新聞播音風格,在敘述、抒情和評論中形成聽眾所需的“美感”,從而使聽眾產生獨特的審美感受,增強新聞播音的新鮮感。
2 巧妙融入情感,增強新聞播音的感染力
與其他藝術規律一樣,新聞播音的最終目的是使聽眾在對聲音符號的解碼過程中,實現與新聞傳播者的對話、分享、交流。因此,在新聞報道中新聞播音員應巧妙的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夠建立起與觀眾之間的聯系橋梁,讓觀眾深切的感知,實現表達與理解的吻合,思想感情與專業技術的融合,讓新聞播音節目中的各種內容與表現的模式能夠相互協調,從而有效的運用自己的情感來感染聽眾。
2.1 播音語言溫暖隨和,蘊含情感 氣氛融洽是新聞播音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播音主持人在用語時,不僅要講究其規范、科學、形象和生動,更要體現出對聽眾的尊重、體諒、溫暖和坦誠。因此,新聞播音的語言創作必定是以生活語言為基礎,樸實、自然、大方,蘊含情感,并把握言語的互動性,注重語言藝術,使聽、說者靈活地轉換,從而形成積極而又熱烈的氛圍。同時,新聞傳播過程中,應通過對新聞傳播中聲音符碼的剪輯、疊加、架構,激活聽眾的想象空間,撥動聽眾的心弦,增強新聞的感染力,使聽眾仿佛能夠聽到、看到、觸摸到、感受到現實世界中鮮活的新聞人物、正在發展中的新聞事件。
2.2 播音視角貼近群眾,融入情感 新聞稿件的情感變化,會引發播音主持的情感變化。這時候,需要播音員主持人恰當地適應和運用這種變化,來激發自己的情感,進而滲透在播音節目中,帶動聽眾,增強新聞播音的感染力。近年來,隨著新聞傳播與人民群眾的距離越來越貼近,媒體就越來越重視民眾的需求。由此,在新聞播音中,應準確把握受眾心理需求,緊扣時代脈搏,尋求事實的最新態勢,時時事事選擇更符合平民的角度作為新聞的時空切入點,來定位新聞播音主題。并在播音過程中恰當的融入主持人的真情實感,從而帶動聽眾的情感,來感染聽眾和觀眾。
2.3 播音背景貼切自然,烘托情感 背景是新聞播音節目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夠引起人們的感情共鳴。只要處理得當就可以起到深化主題、烘托氣氛、抒感的作用。因此,在新聞播音的策劃中,應從作品內容、作品風格出發,選擇與新聞主題相一致的背景音樂和文字語言,使聽眾和觀眾展開想象力,使新聞背景真正起到深刻揭示事物或人物內在的品格、渲染主題、深化主題、烘托情緒和情感的作用。
3 靈活設計稿件,增強新聞播音的創造性
新聞播音中最直接、最集中、最生動體現主題的地方便是新聞稿件的創新之處。因此,針對不同的稿件,在播音之前應進行靈活設計,充分體現新聞播音創作中的藝術個性。這就要求新聞播音創作者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養。
3.1 是要有新聞的敏感性 針對眾多的新聞稿件,新聞播音創作者要以服務人民群眾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及時的深入到新聞發生地的新聞現場,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對于各種新聞事件背后隱藏的東西利用自己 的專業判斷來進行有效的甄別鑒定。更要注意事件或現場的局部、細小的環節,對有新聞價值的事實察深、看透,抓取具有新聞價值的生動細節,抓住創新的、有價值的新聞材料,從而有效地去發現具有創造性的新聞并將其報道給廣大的人民群眾。
3.2 是要有新聞的獨特性 翻看各家新聞,從選題到內容相差無幾。如何做好作出具有特色的廣播電視新聞播音是發展新聞播音事業的關鍵。因此,新聞稿件在設計過程中應通過調查研究,深刻揭示與新聞事實之間的多種復雜關系,或就新聞事件的某個現象去分析前因后果,或就新聞現象之間的某些聯系去揣度是非走勢,同時能夠發表播音創作者獨到的見解,起到了解疑釋惑、引導輿論的作用。
3.3 是要有新聞的創造力 所謂創造力是保持動態的思維狀態,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去關注新聞事件,發現新聞線索,捕捉新聞現象,洞察新聞價值。在新聞播音創作中,創作者要把握新聞信息的內涵與外延,整合新聞資源,樹立自己獨特的報道風格,開拓廣播電視新聞播音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一是隊伍龐大,但人才匱乏。人才門類不齊全,致使部分文化單位的部分職能無法履行。文化館沒有專業劇本、節目創作人員,文工團缺少專業編劇、導演人才,圖書館無圖書管理、數字文化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廣播電視臺緊缺節目策劃人才、播音員、外景主持人。
二是政治素養高,但學歷層次偏低、專業不對口。全局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只有43。7%,這部分人員的文憑基本上都是通過黨校、函授、自考等在職教育獲得的,正規全日制大學生幾乎鳳毛麟角。另外,人才專業也不對口,在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中,有法律專業、經濟管理專業、軍隊政工專業等,可謂是五花八門,唯獨有與文化、廣播影視相關專業的文憑人員極少。具體拿廣播電視臺來說,全臺沒有一名中文專業、播音專業人才,基本都是“半路出家”。
三是從年齡結構看,總體算是年富力強,但后續力量嚴重不足。全局人才隊伍整體呈現“新老斷層”現象,這在文化館、文工團、博物館等單位表現突出。文化館全部人員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并且女工人編制人員就占據了80%,全館沒有一個30歲左右人員,待幾年后文化館將面臨人員“大退休”時代了(按照勞動法,女工人50歲退休);文工團已正在經歷人員“大退休”,人才青黃不接的陣痛,目前只能靠大量聘請退休老職工維持正常的演出;博物館現狀更堪憂,老館長堅持在一線“服役”到了60周歲,“年輕一代”除新館長之外,沒有一人能從事文物博物專業工作。
二、人才匱乏的原因
顯而易見,我縣文化廣播影視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的現狀涉及到系統各單位、各崗位。這與文廣影視部門的職能和業務有效開展極不相稱,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嚴重制約我縣建設“文化”戰略的瓶頸。究其原因,主要有:
1、受經費制約,無法“刮垢磨光”。雖然每年我局都會根據上級部門文件要求,安排人員參加文物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農家書屋管理等專門工作的培訓,但由于資金制約,無法安排人員進行專業的系統學習,更無法進行脫產培訓。因此,無法從現有人員隊伍中培養出專業人才。
2、受編制制約,無法“筑巢引鳳”。全系統機關、事業單位大部分都處于人員超編狀態,受編制制約無法引進人才。文廣局機關就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全局9個行政編,現有公務員13人,這13人分布結構是局班子正副職5人,二線科級干部(包括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8人,現狀何等堪憂。文廣影視系統10多年來,沒有正規分配一名大學畢業生。
三、幾點建議
二、差異化理論概述
差異化理論源自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三種戰略:差異化戰略、成本領先戰略、集中化戰略。隨著電視節目的市場化,該理論被廣泛運用于電視頻道的管理與經營和節目的制作。差異化策略就是以目標市場細分理論為基礎,根據某種標準,把整體市場細分為若干個市場面,針對每個市場面的需求特點,設計不同產品,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差異化是產品進入市場競爭的一種有效手段。電視節目的差異化是電視發展的需求,有了發展才能實現節目的精細化和差異化,同時按差異化要求制作出來的電視節目內容更豐富多彩,避免同質化現象。電視節目通過差異化形成頻道的風格與特征,吸引特定的目標觀眾,建立起與受眾的互動關系,形成穩定的受眾群體。具體到內蒙古電視臺蒙古語頻道,就是對蒙古族觀眾進行精細劃分,對不同群體設置不同節目,使電視節目更加多樣化和豐富化,全面提升蒙古語節目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三、蒙古語電視的發展及頻道定位
(一)蒙古語電視發展歷程
1976年10月2日19點整,“內蒙古電視臺”的蒙古語文字字幕和第一聲蒙古語呼號出現在觀眾面前,這標志著內蒙古電視臺蒙古語電視節目正式誕生。
1987年,成立40周年的喜慶日子,蒙古語電視從蒙漢語綜合頻道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蒙古語頻道。隨著貫穿全區的5000公里廣播電視微波干線的開通,蒙古語電視節目也清晰地傳播到東至滿洲里、西到阿拉善的廣闊地域,這是蒙古語電視發展史上第一次跨越。
1997年1月1日,蒙古語電視一步登天上星播出,信號覆蓋亞太5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衛星電視。
(二)近十年的發展變化
進入新世紀以來,蒙古語電視事業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2005年,內蒙古電視臺推行頻道化管理模式,成立了“蒙古語衛視頻道”,為蒙古語電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機構保障。蒙古語衛視頻道對部分節目進行改版創新,并集中推出了一批精品自辦欄目,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自辦節目體系,改變了此前一直由譯制片唱主角的播出局面。
2007年,恰逢成立60周年和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之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蒙古語衛視頻道進行了全面改版。改版之后,蒙古語衛視頻道新聞、自辦、譯制三大類節目體系基本確立。2009年6月1日,蒙古語衛視頻道實現全天24小時播出。
2011年12月31日,內蒙古電視臺蒙古語文化頻道在邊建設邊調試的過程中正式開播。至此,蒙古語電視節目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播出平臺,實現了衛視、地面兩個頻道同步播出的格局。
(三)蒙古語電視發展現狀
蒙古語衛視頻道現有職工300多人,涵蓋采、編、播、攝、錄、譯、配等各個專業技術領域。頻道下設綜合部、策劃外宣部、新聞采編部、通聯部、專題編譯部、錄制部、影視劇翻譯部、配音部、播音部、大型節目部以及《社會觀察》《法制先行》《索藝樂》《生活之友》《又說又唱》《藝術檔案》《娜荷芽》《百家講壇》等專題科室(欄目)。蒙古語文化頻道設有《文化時尚》《新聞調查》《新聞周刊》《新聞夜話》《蒙醫蒙藥》《身邊科技》《青年》《喜鵲踏枝》《男兒三藝》《文體大看臺》等欄目。
蒙古語衛視頻道全天24小時播出,蒙古語文化頻道每天播出18小時10分鐘,播出的節目大體上可分為新聞、譯制、自辦三大類。兩個頻道目前共有10檔新聞欄目、12檔專題譯制欄目、24檔自辦欄目,以及譯制影視劇(電視劇、動畫片)和其他服務資訊類節目。其中新聞類節目每周共播出1027分鐘,專題譯制類節目每周播出520分鐘,自辦欄目每周播出1145分鐘,譯制影視劇節目每周播出1594分鐘。按現有職工人數統計,蒙古語電視人均首播節目生產量為2.3分鐘/天,是國內最大的蒙古語電視節目生產基地。
(四)蒙古語電視的傳播力影響力
做為國內唯一的蒙古語上星節目,蒙古語衛視頻道不僅肩負著向自治區廣大蒙古族觀眾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提供經濟信息、豐富文化生活的重要使命,同時成為國內外蒙古族觀眾了解中國、了解內蒙古的重要窗口。蒙古語衛視頻道信號覆蓋亞太53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布里亞和國,蒙古語衛視節目已進入當地主流社會,并占有較高的收視份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內蒙古電視臺的蒙古語衛視頻道發揮著蒙古語國家臺的作用。
蒙古語文化頻道目前以有線傳輸的方式覆蓋內蒙古全境,向蒙古語觀眾提供資訊、服務、娛樂節目。作為內蒙古電視臺第一個完全公益化運營的頻道,蒙古語文化頻道開播一年多來,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觀眾,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五) 蒙古語電視頻道定位
1.“立足內蒙古、面向八省區、影響俄蒙古”的衛視頻道定位
我國的蒙古語觀眾分布范圍很廣,除外,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青海、甘肅等省區市也有部分蒙古族聚居。在蒙古國、俄羅斯聯邦布里亞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圖瓦共和國等也有蒙古族同胞收看蒙古語節目。為此,蒙古語衛視頻道提出了“立足內蒙古、面向八省區、影響俄蒙古”的戰略性外宣定位。
2.“文化視界、精彩生活”的文化頻道定位
蒙古語文化頻道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開播,因電視信號傳輸的局限,目前還僅限于內蒙古境內的蒙古族觀眾收視。新誕生的蒙古語電視頻道提出了“文化視界、精彩生活”的頻道定位,為自治區境內的廣大蒙古語觀眾提供資訊、服務、欣賞性于一體的節目組合。
四、蒙古族觀眾聚居地的差異化
受成長環境、文化背景、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每個人的興趣、喜好和消費心理是不同的。受地域影響,同一個文化群體中的人也分化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習慣。這也是為什么企業在做市場的時候,往往按照區域特征來劃分市場的原因。電視媒體也不例外,尤其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東西部發展的不均衡,南北自然條件的差異,蒙古族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語言風格有著很大的差異,甚至受不同國家、不同意識形態上的差異的影響,形成不同的心理特征、文化特點和語言文字,因而各地蒙古族觀眾對電視節目的需求和審美角度都有所不同。蒙古語電視在頻道定位、欄目設置、節目表現形式上也將區域特征作為主要依據。
1.地域特征顯著
內蒙古從祖國東北方的邊界額爾古納河起向南斜貫,綿延到甘肅省北部邊緣,地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域,是一個狹長而遼闊的地帶。每當南部春回大地,出現綠草如茵百花爭艷的時候,最北邊還沉睡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冬里。當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大約過了兩個小時后,才能照遍整個。
2.蒙古族的地域文化特征明顯
蒙古族的聚居地分布非常廣,各地的自然生態、歷史變遷、宗教文化都有差異。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變化,各地蒙古族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也在發生著很大變化,出現了很多濃厚的具有地域特點的文化現象。蒙古族的地域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地域文化特征也非常明顯。
3.國內蒙古族電視觀眾聚居地
國內除外,其他省區也有蒙古族聚居地。主要有北京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等地區。這些分布在全國各省、區的蒙古族雖然相距千里,但都是內蒙古蒙古語衛視的忠實觀眾,蒙古語衛視成為他們文化交流、信息溝通的紐帶。
4.國外蒙古語電視觀眾聚居地
內蒙古蒙古語衛視覆蓋蒙古國、俄羅斯聯邦布里亞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圖瓦共和國等并占有較高的收視份額;除此之外,蒙古語衛視的節目還在澳大利亞墨爾本、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落地入戶。作為省級衛視,蒙古語衛視在眾多國家和地區有如此高的收視率,是其他省臺不可比擬的優勢。蒙古語衛視從國家層面承擔著傳承文化、引導輿論、維護穩定的特殊使命。
五、蒙古語電視觀眾差異化需求調查
如何滿足蒙古族觀眾的差異化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是蒙古語電視亟待研究落實的一大課題。為此,內蒙古電視臺按照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關于2013年全區思想文化宣傳領域開展“四進三問”調研活動的通知》部署,成立了課題組,選擇了較有代表性的地區進行了調研。自4月22日起,課題組先后深入通遼市、烏蘭察布市和巴彥淖爾市的部分農村牧區和社區,對電視觀眾進行了為期40多天的社會調查。
(一)調查的形式與對象
本次調查采用進社區走訪、入戶調查、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和發放問卷等方式。配合我們調查并提供各種信息、意見和建議的人員有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教師、廣播電視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基層干部、離退休干部、個體戶、牧民、農民、學生等各界人士,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8歲。在3個調查點接受我們問卷調查、訪談和參加座談會的人數達1630多人。
(二)調查的具體內容
對內蒙古電視臺兩個蒙古語電視頻道的各類各檔節目的看法。包括對節目的內容、選題、形式、定位、節目編排、播音、主持、譯制等方面做了調查,基本了解了觀眾對蒙古語電視頻道的收視態度,征集了觀眾對蒙古語電視頻道及節目的意見和建議。
(三)觀眾反映的重點問題
1.觀眾對兩個蒙古語頻道的總體態度
觀眾對蒙古語電視頻道普遍非常認可,他們認為:
蒙古語衛視頻道的節目已經很豐富了,成為他們主要的資訊來源。
文化頻道辦得也不錯,它的起點很高,包裝也很好看,希望保持特色,多挖掘各地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為全民提供豐富多彩的節目。
有觀眾提出,反映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節目多,蒙古族人口主要聚居地——東部地區觀眾喜歡看的節目相對少。
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不能只限于西部話或所謂標準話,如果不照顧科爾沁地區觀眾的需求的話,會失去大量觀眾。
西部地區觀眾反映,“烏力格爾”聽不懂,不適合看;農區的觀眾希望多制做反映農村蒙古族的生活和文化節目,多介紹養殖、種植方面的知識;牧區觀眾則希望多播放蒙古族傳統獸醫知識、技術、傳輸科普知識及畜產品市場信息等。
2.觀眾對頻道的新聞類節目的建議
蒙古語電視頻道的新聞比以前多了,發展很快,但翻譯的新聞太多,反映農牧民實際生活的消息或報道卻很少。反映農村牧區熱點、難點問題的節目少,老百姓想反映問題很難,希望能辦出像“焦點訪談”這樣的欄目。
《社會觀察》欄目要多反映基層群眾關心的問題,多播出針對牧區的地方性政策信息,做政策解讀,多反映民生問題。
民族語言文字的普及使用方面,如今牧民直接讀懂的蒙古文文件很少,乘車坐飛機電話咨詢有英語沒有蒙古語,這種情況給牧民和基層干部造成了諸多困難。
隨著城市化的深入,失去土地和文化傳統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社會保障不健全。
多反映一些中小學合并或過度集中以后出現的弊端。
應報道政府部門及社會行業一方面沒有蒙古語語言文字服務造成的缺失,一方面造成蒙古族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法制先行》欄目可圍繞《蒙古語文工作條列》進行多方面的報道。
在旗縣級地區是否可以建立記者站,并使用蒙、漢語兼通的記者。
新聞節目不僅要播出反映發達、富裕地區蒙古族生活的節目,更要多關注貧困落后地區蒙古族群眾的生存狀況,探究他們窮困的原因和根源。新聞報喜不報憂,群眾有意見不讓說,領導有問題不敢說,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現在基層環境污染普遍,有些地方的水、空氣、土壤嚴重影響健康,希望媒體關注。
3.觀眾對非新聞類欄目的看法
觀眾普遍反映比較喜歡的欄目有:《與你同行》《烏力格爾》《又說又唱》《文化科技》《百家講壇》《社會觀察》《生活之友》《索倫嘎》《法制先行》《喜鵲踏枝》等。
存在比較突出問題的欄目有:《又說又唱》節目定位很好。科爾沁民歌是民族音樂中的瑰寶,每一首都很經典,如果以它的內容、情節編歌劇的話,可以與莎士比亞的戲劇媲美。但是,現在《又說又唱》節目時間過短,播出的民歌編播質量差,也缺乏好演員,非常可惜。這跟文化傳承息息相關,不改變這種狀況,很容易給觀眾留下“科爾沁民歌不過如此”的錯誤印象。
《喜鵲踏枝》欄目播放的內容應更全面,節目內容要多面化些,要改變只播東部區內容的局面。
希望繼續辦好介紹蒙古族優秀文化的《索藝樂》等欄目。
多制作《潮流》(urasgal)《文化科技》《相約周末》(garagiin boljoo)《古魯溫大壩》(gurban dabaa)《自由12》(chuleet 12)這樣的好欄目。有些名牌欄目不要輕易改版、換名,改版多了不好跟從,有些很好看的欄目突然間就沒有了,非常可惜。
很多家長反映多制作蒙古語動畫片、少兒節目,現在很多包括幼兒、少兒在內的孩子天天看漢語動畫片,漸漸丟掉了母語的優勢。讓孩子們看自己民族語言的節目是包括家長在內的觀眾對蒙古語電視的迫切希望。
有些學者提出:進入社會轉型期,蒙古族的歷史文化在很多領域迅速消亡,希望電視臺重視搶救和傳承歷史文化工作。生態遭到破壞、野生動植物消亡,民俗民風、民歌、民間手藝失傳。那些民間老藝人以及曾經的歌王、馬王、摔跤手、棋圣、詩人、藝人、蒙醫大夫等草原的偶像性人物很多已經離我們而去,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寶。特別是近百年來,蒙古族爭取解放和革命建設時期的很多參與者和見證者日漸減少,希望電視臺傳承文化、紀錄歷史方面有所作為。
4.觀眾對解說和播音員主持人的關注
觀眾對解說和播音主持的關注度非常高,希望提高播音員主持人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
播音員主持人的音色要美,吐字要清楚,說話要有樂感和自然表情。
語言要口語化,詞匯要豐富,注意正讀和正說。播音員主持人要說中國蒙古語標準音,喀爾喀方言的詞語、修辭可以學,但沒必要模仿他們的口音和腔調,不符合內蒙古觀眾的收聽習慣和心情。播音員主持人的地緣關系很重要,主持人要少用文字語言,要多用生活語言,地方性的節目用當地方言說更好,不能一味地只錄用標準音地區的播音主持人,希望增加能夠用東部區蒙古語方言播音和主持的節目。
有些播音員說的是東西部混合語言,有些模仿蒙古國的語言,這些語言不易聽懂。
播音和主持人語言要通俗易懂,部分農牧民能聽懂主持人的口語,但聽不懂他們說的書面語。
播音員主持人應該是語言大師、最會說話,然而有些播音員主持人的話拘泥于套話、官話,不夠大眾化、生活化。
制作節目時應多用兩個以上主持人共同主持來活躍氣氛,吸引觀眾的興趣。
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不夠,有些節目主持人的作用沒有發揮好。
一男一女新聞播音員的“男左女右”座次雖然是模仿中央電視臺的作法,但不符合蒙古族習俗,應該糾正。
5.觀眾對節目編排的要求
觀眾看電視的時間段不一樣,農村牧區的人多在早晨和晚上看電視,城里人則由于他們的職業特點也呈現出各自的特點。所以,電視節目播出時間段的安排需要體現差異化。
《索藝樂》《百家講壇》等文化節目觀眾較多,應安排在觀眾多的時間段,而不宜過晚。
《少兒節目》最好在晚上7點以前播出;《烏力格爾》節目的播出時間過早。
6.觀眾對電視信號覆蓋的意見
受信號傳輸的限制,生活在農村牧區的蒙古族觀眾只能看到蒙古語衛視頻道,收看不到蒙古語文化頻道,目前蒙古語文化頻道通過有線傳輸網只能傳輸到盟市所在地,蒙古語電視頻道少、節目源單一、沒有可選擇性,更沒有網絡等新媒體的互動,因而蒙古語電視的傳播效果受到影響。目前,首先要解決好一些地區沒有信號覆蓋的問題。
總結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有些意見和建議具有共性,是個普遍性的問題,內蒙古電視臺正在研究解決;有些意見和建議是觀眾從個人角度出發,表達了對頻道或節目的愿望,就是差異化的需求。觀眾的差異化需求是多樣化的,一個頻道或欄目不可能把所有觀眾的需求都能滿足。同時,差異化需求是電視媒體創新的內在因素,多樣化的差異化需求為媒體提供潛在的發展空間。因此,頻道的定位和觀眾的差異化研究是電視媒體面臨的一個長期性的研究課題。
六、蒙古語電視頻道實現差異化的途徑
1.市場細分的原則
在觀眾需求多樣化的今天,做好市場細分是電視媒體進行營銷活動的出發點。市場細分鎖定目標市場后才能“有的放矢”。市場細分的一般原則是根據:(1)用人口變量信息劃分。人口變量信息是指一個地區動態的人口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2)用區域化進行劃分。內蒙古地域東西跨度大,東部和西部蒙古族的生產生活、文化民俗有著較明顯的特征,這也是做定式節目的好題材。此外,還可以用信號覆蓋范圍來進行劃分。蒙古語文化頻道局限于城市,可以側重文化層次比較高的群體和已經城鎮化的蒙古族觀眾。(3)用特定目標群體進行劃分。這一般指欄目或節目以約定的群體為對象進行專業服務。
受眾的精細化分析和研究是近年來在傳媒業新興的一個課題,它的誕生標志著話語權由媒體的控制逐漸轉向由受眾控制。以往是媒體做什么受眾看什么,現在,隨著衛星電視的普及,使得電視頻道突然間膨脹起來,由一個或幾個變成了幾十個或上百個,特別是微博、微信的出現和使用,更讓每位受眾變成信息的傳播者成為現實,這表明,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受到了挑戰,電視受眾市場受到沖擊。目前,國內有些省臺早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受眾研究方法,他們對欄目的評價不僅僅依靠收視率指標,同時還要考察目標群體的受眾調查等,為策劃與研發節目提供更有效、科學、客觀的依據。
2. 以文化的差異化確定頻道定位
頻道為什么要明確定位?這是因為,頻道作為一種文化載體,要有自己的特征,個性鮮明、有差異才能吸引人。那么如何確定頻道的定位?雖然每個頻道傳播的內容不同,受眾群體不一樣,頻道的風格特征有別,但他們傳播文化的特征是相同的。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文化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政治經濟、民俗民風發展的表現形式,所以,頻道的定位根本上是通過文化的差異化來實現的。
如何實現頻道定位的差異化?這要依據信號覆蓋的范圍、受眾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頻道的傳播力、影響力而定。確定蒙古語衛視頻道定位,首先要明確它所傳播的文化特征,分析其受眾的文化歷史背景,弄清楚它要傳播的理念。我們認為,蒙古語衛視頻道定位應明確:“傳承蒙古族文化、傳播中華文明”。這就是把蒙古語衛視頻道辦成傳承蒙古族文化,展示美麗內蒙古;傳播中華文明,傳遞中國聲音的綜合頻道。蒙古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傳承蒙古族文化也是傳播和發揚中華文化。蒙古語衛視頻道在傳播蒙古族文化的進程中尋求共性,在展示中華文明的過程中探尋共識。文化頻道要根基于內蒙古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秉承“文化視界、精彩生活”的頻道定位,辦成個性鮮明、接地氣的一個專業頻道。文化頻道從同根同源的文化中尋求多樣化,從差異化的節目編排中尋找個性化的節目看點。
3.跨文化傳播與差異化的需求
跨文化傳播是蒙古語衛視頻道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的需要。一個頻道要有自己的定位、受眾群體以及傳播理念。弘揚民族文化是蒙古語電視的宗旨和使命,是蒙古語電視應盡的責任。然而,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國際大文化中與兄弟民族的文化相比較而存在、相交流而發展的,它若不與兄弟民族的優秀文化以及國際大文化相交融,便不會得到發展與認同。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觀眾的需求不可能僅僅局限在民族文化的層面上。信息的傳播還是文化的傳播,跨文化傳播已經成為現代媒體慣用的手法。本世紀初,內蒙古蒙古語衛視集中譯制播出了《西游記》《水滸傳》等一批經典作品,使蒙古語衛視的收視率空前高漲,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出現了萬人空巷看電視劇的局面,這充分驗證了蒙古語電視做好跨文化傳播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蒙古族觀眾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文化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因此,蒙古語電視頻道要隨時捕捉觀眾的新需求,多引進其他民族的優秀節目,以跨文化傳播理論豐富蒙古語電視節目。
跨文化傳播是蒙古語衛視頻道實現弘揚中華燦爛文化的有效途徑。中國需要了解世界,世界需要了解中國。隨著中國的崛起和國際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向世人展示中國——是歷史賦予蒙古語衛視的特殊使命。中國是電視文化的第一消費大國,電視作品的出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擁有燦爛的歷史文化,擁有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和變革。中國以不可想象的力度與國際間進行著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這一切有力地推動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發展。燦爛的中華文明是蒙古語衛視實現跨文化傳播不竭的資源。蒙古語衛視頻道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僅擔負著傳承蒙古族文化的職責,同時還承載著弘揚中華燦爛文化的歷史使命。傳承蒙古族文化、傳播中華文明是蒙古語衛視頻道根據觀眾的價值取向和審美需求所決定的定位。這將是蒙古語衛視頻道發展史上認識上的一次飛躍。
跨文化傳播也是蒙古語衛視頻道經營理念成熟的標志。跨文化傳播不是簡單的翻譯或回到以譯制為主的年代,而是電視頻道發展到一定的層次后,為了提升品味、豐富節目而選擇的主動行為,是頻道經營理念不斷成熟的標志。無論是采取借船出海,還是資源共享,電視頻道通過跨文化傳播達到擴大影響、延伸觸角的目的,并且能夠在更廣闊領域進行文化交流。文化無國界,很多反映自然生態、人與自然、民俗民風、歷史文化、人文地理、異域風情、音樂藝術等題材的節目,既符合蒙古語衛視頻道定位,又能吸引觀眾。如果在播出這些節目時再標注一些漢文或英文字幕,對其他民族也有一定的吸引力。蒙古語頻道應加大少兒節目、紀錄片及國內外經典劇和電影的引進和譯制量,應將此項列入成本預算重點扶持。
4.頻道應形成鮮明的風格特證
頻道應該擁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通過特色化實現差異化,最終建立起頻道自身的品牌。頻道鮮明的風格特征形成后,往往在電視觀眾的心目中留下較高的美譽度、忠誠度和好感。一個頻道的風格特色體現在頻道的包裝、節目設置以及主持人的風格等方面。
(1)頻道包裝:在電視頻道中,節目是有機個體,包裝是統一組合,是形象標識,是頻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頻道、欄目和節目的宣傳屬于電視包裝。包裝是樹立頻道的整體形象、確立個性品牌的有效手段。
(2)節目設置:形成頻道的風格化、特色化,就要求節目定位的特色化、對象化。通過調研發現,蒙古語衛視頻道與文化頻道的差異化程度不明顯,兩個頻道內容編排、定位與風格特征還不夠明顯。兩個頻道應采取頻道專業化的經營模式,策劃、生產節目,形成良性互動。頻道加強資源整合的力度,有些欄目可實行制播分離,調動社會資源,有些地域特色的節目可成立聯盟聯合制作,有些歌劇、歌舞欄目可以和當地演出團體進行長期合作,電視劇、晚會的腳本寫作和翻譯可向社會招標。總而言之,有些重點節目或欄目要打破體制、機制的界限,向全社會開放,走精品之路。
(3)播音員主持人:電視播音員主持人作為公眾形象,所代表的是一檔欄目,甚至是一個頻道的形象。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中吸納了人際傳播的特點,以個性化、人格化的傳播特點參與到節目中,使節目更具鮮明的特點。內蒙古東、西部蒙古族在語言表達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蒙古語衛視頻道和蒙古語文化頻道要根據頻道和節目的自身定位、差異化特征,培養播音員主持人。蒙古語電視是傳播標準音的主陣地,新聞類、法制類、科教類、少兒節目要堅持用標準音播音主持,但其他服務類、藝術類、地域性的節目要發揮個性化的播音主持風格,創作出不同地方特色的電視作品。選拔播音員主持人應不拘一格,不能單純追求漂亮、口語純正,而要培養那些知識性、智慧型、有思想、有語言天賦的人從事這項工作。也可以從民間語言大師、小品演員、媒體達人中選拔使用,并且逐步將欄目制片人過渡到主持人制。電視臺培養播音員主持人的同時,要培養一批頻道的特約主持人(嘉賓),增加評論的力度,提高媒體的話語權。
5.節目編排差異化策略
節目編排是指根據觀眾收視規律和頻道(節目)定位的要求,將不同類型的節目,依時間順序進行系統地排列和組合。節目編排是電視傳播中最富創意的一項工作,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動態過程。節目編排要隨著觀眾和市場的變化而不斷調整更新。節目編排需要遵循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觀眾的收視心理、生活規律,同時還要研究同一地區其他頻道(節目)的編排策略,進行差異化編排。一般的編排方法有:“系列化”編排和“錯峰”編排兩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