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6 19:06: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化學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它的基礎和核心就是化學實驗,化學實驗本身既超脫于化學理論,然而,它又無法脫離化學理論而孤立存在,它是化學理論的直觀反應與補充,因此化學理論和化學實驗就像是雙生子,二者之間密不可分。要想搞好化學理論教學,就要做好化學實驗教學[3],因此化學實驗教學非常重要。按照化學理論教學的內容,目前的大學化學實驗教學基本可以劃分為五大基礎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即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以及高分子化學實驗。一般來說,化學實驗的教學是與化學理論的教學同步,或者是稍微滯后于理論教學[4],這是為了讓學生在掌握理論內容之余,通過化學實驗來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掌握,但是這也造成了化學實驗的教學嚴重依賴于化學理論教學的問題。五大化學理論課程為了各自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自身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而與其他相關的學科牽涉不多或很少,這就使得不同學科的化學實驗內容產生不必要的交叉重疊,甚至是產生部分實驗項目目的不明確乃至于遺漏的現象,導致目前的大學化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產生一定程度的混亂。另一方面,由于各個理論基礎實驗教學要求學生掌握理論課程中的要點內容,從而使得大學化學的實驗劃分過細,導致知識分割過窄,實驗內容存在低水平、同一水平的重復,缺乏高層次的循環,使得學生不能有效地通過化學實驗對理論內容進行融會貫通,同時使學生不能掌握嫻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
1.2大學化學實驗教學內容陳舊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大學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比較陳舊,絕大部分的實驗項目是很多年前的經典實驗,這些實驗能夠非常好地反映出理論內容的一些經典理論,而且實驗的設計非常完美巧妙,但是這些實驗往往使用的是傳統的研究方法,不能反映當今化學學科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讓學生們以為化學就是“瓶瓶罐罐”的學科,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喪失學好化學的興趣。因此,有必要結合當今科技發展以及化學學科的發展,拓展新的化學實驗,在跟進時展步伐的同時,促進化學實驗教學的進步。
1.3目前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手段比較落后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大學化學實驗教學僅僅依賴于教師在實驗課上的講解,將實驗內容以及操作步驟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直接按照黑板或者課本上的操作步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老師一手包辦制定了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同時老師組織和設計實驗中所需要的儀器、藥品,而學生不需要動腦思考,它們僅僅充當操作工,只需要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即可。這種教學手段不能使學生積極進行實驗,因此不能充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因此不能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5]。
2解決大學化學實驗教學存在問題的途徑
首先,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整體上要朝綜合化方向發展。大學化學實驗是隨著大學化學理論內容的發展而逐漸成長,但是由于大學化學理論內容的局限,導致出現實驗片段化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必要設置綜合化的實驗教學內容。所謂綜合化的實驗,就要是設計結合化學學科發展趨勢的實驗內容,這些實驗要結合四大基礎學科,把無機實驗、有機實驗、分析實驗和物化實驗結合起來,在一個實驗中使這些實驗內容得到融會貫通,有助于學生掌握多個不同理論課程的知識要點,并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大學化學實驗教學要建立綠色化學思維[6]。我們都知道,絕大部分化學化工實驗的原料或者產品具有一定毒性或者放射性,所以在化學化工實驗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眾多的環保問題,如化學原料的處理、化工廢料的存放、放射性物質的防護等等。我們在實施化學實驗教學時,要注意向學生灌輸綠色化學的理念,讓學生在課堂的化學實驗中注意環保問題,從小做起,讓學生深刻領會到綠色化學的魅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并且具有環保意識和綠色化學意識。第三,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有必要改革目前的教學手段并且建立新的教學手段。現有的化學實驗教學基本上都采用板書式教學,這種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與老師之間充分互動。我們需要繼續發揮板書式化學實驗教學手段的優點,同時我們有必要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和教育技術,開發化學實驗教學多媒體可見,錄制一系列的化學實驗教學錄像,直接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這樣既節省時間,又達到教學目的。我們也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建立網上虛擬化學實驗室,可以讓學生在宿舍、在教室隨時隨地做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7]。最后,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需要建立新的實驗教學考核模式。化學實驗考核是一種非常的衡量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的手段。實驗的考核和理論的考核不一樣,實驗考核辦法一定要依據實驗課程特點靈活確定,確保真實地反映學生實驗技術水平。對于大學化學實驗成績,一般要根據學生的平時成績、實驗報告、實驗課堂表現等多種手段給出。
理論和實踐相聯系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學生通過實驗,可以鞏固和充實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撰寫科研報告的能力,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質量的中心環節[5-6]。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從高校來看,則是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從人本的角度出發,根據當前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升學等問題,盡量提升大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以便他們將來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提出的高標準要求。指導學生自己查資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對實驗方案的確定教師給予指導。
在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步驟、結果處理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分析、觀察、實驗、討論等形式相結合,課后總結本實驗的不足以及相關的改進措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對于一些知識點如解離常數,可以通過相關的實驗,諸如醋酸解離常數的測定來驗證,對已學知識點加深鞏固。
課內外知識相結合把課外最新最前沿的知識結合課內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講解石墨的結構時,同時向學生介紹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的研究;講解能源的開發時,介紹了中國探月的歷史、原因和月球上的能源;講解水質污染和保護時,介紹了松花江水質污染;講解固體廢棄物時,介紹了國內外先進的處理垃圾的方法。對此學生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了化學是一門滲透到我們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的學科。同時通過課外知識的講解,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深入到教學中,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經濟意識[7]。
2開設大學化學綜合實驗的條件
大學化學綜合實驗是完成化學基礎實驗教學之后,在化學學科層面對化學知識、實驗方法綜合運用的一門實驗課程,是高等教育本科基本實驗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應在掌握基礎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該類實驗。教師在整個實驗實施過程中起到引導和解惑的作用。引導學生按照實驗題目準備必要的實驗儀器和試劑,教會學生科技文獻的查閱方法,讓學生參閱參考文獻列出實驗的詳細步驟,培養學生連接單元操作、設計實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綜合實驗,拓展學生的科研思路,提高其科研工作能力。
3大學化學綜合實驗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本實驗以有機合成、分光光度法測定無機金屬離子為主線,輔以物理化學中表面張力的測定及臨界膠束濃度(CMC)的確定方法,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1實驗目的
(1)學習和掌握有機化學實驗中水楊基熒光酮的合成方法。(2)鞏固物理化學實驗中表面張力的測定方法及表面活性劑臨界膠束濃度(CMC)的確定方法。(3)掌握分析化學實驗中分光光度法測定金屬離子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3.2實驗儀器與試劑
儀器:電動攪拌器、三口燒瓶、回流冷凝器、加熱套、721型(或722S型)分光光度計、pHS-3C型酸度儀。試劑:對苯二酚、乙酸酐、濃硫酸、無水乙醇、重鉻酸鉀、水楊醛。鉬(Ⅵ)標準儲備溶液:1mg/mL,準確稱取0.1500g光譜純MoO3于100mL燒杯中,加入10mL10%的氫氧化鈉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使用時逐級稀釋為1.00μg/mL的標準工作溶液;水楊基熒光酮(SAF):0.001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MAB):0.02mol/L;pH=1.8的KCl-HCl緩沖溶液。
3.3實驗內容
(1)無機離子顯色劑水楊基熒光酮的合成水楊基熒光酮的中文別名為鄰羥基苯基熒光酮,9-(2-羥基苯基)-2,3,7-三羥基-6-熒光酮。水楊基熒光酮以其高靈敏度和較好的選擇性被廣泛用于鐵、銅、鋅、鈷、鉬、鋁、錫、鍺、鎢、錳、銻、鉻、鈦、銠等金屬離子的測定中。在巖石、礦物、藥物、食品、環境水等領域的無機離子分析、藥物分析以及生化分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水楊基熒光酮按文獻[10]由30g(0.12mol)的1,2,3-三乙酰氧基苯溶解在熱的400mL50%的乙醇中,滴加20mL濃硫酸,在70~80℃時與8g(0.0655mol)水楊醛反應4h.冷卻,在暗處放置二周后,用乙醇重結晶而得。反應方程式如下:(2)水楊基熒光酮與金屬離子鉬(Ⅵ)的顯色反應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選用某種金屬離子與水楊基熒光酮進行顯色反應。本文僅以與鉬(Ⅵ)顯色為例說明實驗的設計過程。鉬的特性和鉬工業的發展為鉬的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為鉬的分析研究與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鉬的分析方法甚多,其中分光光度法因其靈敏度高,操作簡便,分析速度快而倍受歡迎。而熒光酮類試劑光度法以其高靈敏度和較好的選擇性被廣泛用于鉬的測定中。
3.4實驗方法
在25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5.0mL的1.00μg/mL鉬(Ⅵ)標準溶液,2.0mLpH=1.8的KCl-HCl緩沖溶液,3.0mL0.001mol/L的水楊基熒光酮(SAF)溶液,2.0mL0.02mol/L的CTMAB表面活性劑,水定容,搖勻,10min后,以試劑空白為參比,用1cm比色皿于最大吸收波長525nm處測定溶液的吸光度。
3.5結果與討論
(1)吸收光譜按照實驗方法進行顯色,測定有或無表面活性劑存在下相應配合物在不同波長下以相應試劑空白為參比的吸收光譜曲線,繪制吸收光譜,求出兩種情況下最大吸收峰所對應的工作波長。探索表面活性劑是否使最大吸收波長發生紅移,是否對顯色反應起到增敏作用。(2)臨界膠束濃度(CMC)與絡合物形成的關系探索取一定量的CTMAB溶液按實驗方法顯色,以試劑作空白參比測量吸光度,并用表面張力儀測定相應CTMAB濃度下顯色液的表面張力,得到不同濃度CTMAB溶液的吸光度和表面張力,結果見表1。以CTMAB濃度的對數lgc為橫坐標,以對應的吸光度和表面張力γ為縱坐標繪制CTMAB濃度與表面張力(曲線1)和吸光度(曲線2)的關系曲線。從曲線1折點求出此體系中CTMAB的臨界膠束濃度(CMC),找出吸光度與表面張力的關系見圖1。(3)工作曲線取不同量的鉬(Ⅵ)標準工作溶液,按實驗方法測定在2.0mLCTMAB存在下的吸光度,繪制工作曲線,求出線性回歸方程、表觀摩爾吸光系數及25mL溶液中鉬(Ⅵ)符合比爾定律范圍。
大學化學是我校大部分非化學工科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大學化學作為基礎科學學科之一,在各個領域都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注意到,目前我國面臨的挑戰性問題有健康問題、能源問題、環境問題、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等,而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化學有關[1],所以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對不同領域相關問題的思考,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化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打下基礎。另外,我校作為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石油天然氣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大學,化學知識對學生專業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學生在后期無論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是工作中都可能直接或間接與化學問題打交道。所以,通過大學化學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知道哪些問題是化學問題;能查閱相關文獻解決簡單化學問題;能將問題描述給專業化學工作者,并與其溝通解決相關問題。因此,大學化學對本校學生尤為重要,本文針對大學化學課程特點,結合教師的授課經驗,淺談幾點體會。
1緒論的重要性及相關授課內容
緒論課是大學化學課堂教學的第一課,在整個教學中起著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2]。在緒論課上應該讓學生獲得以下相關知識。(1)為什么要學學化學。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知道這門課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化學屬于基礎課,但它又與大學英文、高等數學等基礎課不同,因為同學們進入大學后很難感受到這門課的重要性,無論是學院、專業課老師的專業介紹還是與師兄師姐的交談,在基礎課這一塊強調得較多的大多都是大學英文、高等數學等課程,因此,需要授課老師來補充這部分內容,讓學生知道該專業為什么要學習該課程,該課程對該專業的作用是什么,能為學生解決后期的專業問題提供什么幫助;該門課對學生后期學習、工作、生活有什么樣的影響。在講授過程中可以結合相關專業的專業問題和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分析,如:在油田所用到鉆井液為什么可以將地層幾千米的鉆屑懸浮至地面,這就要依靠鉆井液中所加入的化學外加劑;在日常生活中,為什么加一點洗潔精可以很容易將含油的物質清洗干凈等問題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2)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由于不同專業學生在后期可能用到的化學知識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專業學生所學內容也有所不同,學時差別也較大;另外該門課程中的有些知識點,在高中已經學習過,部分學生容易大意,覺得簡單,最后造成不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緒論中應給學生講明他們所學課程的主要內容,每部分內容需要的學時,該部分內容的作用是什么,這些內容及知識點與高中化學的不同是什么,在現在的學習中應更加注意什么,這可使學生在后期學習過程中能更加有效學習,做到有的放矢。大學化學除了有理論課外還有實驗內容,為了便于學生在后期能提前預習實驗,了解實驗內容,需將學生所要完成的實驗內容進行分析與說明。(3)學習過程的要求及考核方法。由于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和風格,對學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也有差別,所以授課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特點進行說明,同時也可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溝通與探討,做到最大程度的互動式教學與學習。不同的課程具有不同的考核方式,同時也是學生較關心的問題,在該部分內容中應進行詳細闡述,使學生明確該門課程的考核方法,為后期學習打下基礎。
2突出理解、杜絕死記
在大學化學中包含了很多公式,并且在后期的解題、實際應用中都需要用這些公式來解決相關問題。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學學化學的難度,在授課過程中應盡量將化學知識簡單化,公式簡單化,讓學生能通過已經掌握的化學知識去理解并推導出相關公式,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能用化學的知識去思考化學問題,最后解決化學問題。如:在物質的聚集狀態這章的道爾頓氣體分壓定律這部分內容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先通過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和物質的量分數(摩爾分數)yi=ni/n推導出道爾頓氣體分壓定律,這不但可以將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和物質的量分數進行再次回顧,也可以展現該公式的應用情況,同時可以使學生很容易記住道爾頓氣體分壓定律,并能實現分壓定律的靈活應用,通過這種方式完全是讓學生理解了道爾頓氣體分壓定律,其意義和公式將能非常容易記住,也能提高學生用該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案例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由于大學化學課程涵蓋的內容即包含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也涉及量子化學、環境化學和材料化學等內容,其授課知識點多、知識面廣[3-4]。在授課過程中應根據各章節授課知識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案例,這既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基本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也有助于課堂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大學化學這門基礎課的學習興趣[4],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引導、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4-5],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在大學化學授課過程中很多章節可以通過實例進行分析,如:在物質的聚集狀態這章溶液與液體中凝固點下降問題的討論與分析時,可以通過現有油田實例進行分析,在油田的天然氣集輸過程中,由于在高壓低溫狀態下,天然氣很容易與水形成天然氣水合物,所形成的水合物會堵塞管道,降低管道的集輸能力,達到一定程度還會使管道報廢,所以在天然氣集輸過程中通常需要加入抑制劑,而這些抑制劑通常是一些醇類(乙二醇、甲醇等),它們能起作用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醇的加入可以降低水的凝點,使天然氣水合物不易形成,讓同學們通過實際例子理解凝固點的降低問題。在溶液的離子平衡問題中弱電解質溶液中的電離平衡授課過程中,可將油田增產措施中的酸化技術提出,讓學生通過現有知識進行分析,由于該部分內容中的弱酸可以用來提高酸液的緩速效果,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電化學基礎這章的授課過程中,可將油田目前存在的腐蝕問題(鹽、二氧化碳、硫化氫等腐蝕),正在使用的緩蝕技術(陰極保護、涂層、緩蝕劑等)結合討論,使學生知道所學的化學知識對他們后期的學習、工作等方面有很大幫助,提高他們用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語
大學化學雖是一門公共基礎課,但是現在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學生在后期的學習、工作中都可能隨時遇到化學問題,并需要用化學知識去解決相關問題,所以應提高學生的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在遇到化學問題時,能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作為教師就應該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能輕松,快速的掌握相關化學知識。
參考文獻
[1]金秋,蘇同福,鄭先福,等.大學化學教學新方法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31(11):56-57.
[2]王淑濤.上好緒論課,培養大學化學的學習興趣[J].廣州化工,2010,38(4):247-248.
[3]余紅偉,魏徴,李瑜,等.大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案例教學[J].化工高等教育,2012(3):92-94.
我國歷史悠久,文明承前啟后,泱泱大國,舉世矚目。社會的文明離不開化學,人類的前進中,化學起的作用功不可沒,可以說,化學在歷史上寫下了昭然耀亮的一筆。作為一名優秀的化學教師,不僅僅是傳授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材料、能源、健康與環境方面的知識掌握,了解化學工業對社會的貢獻,培養學生們的高尚情懷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教學多年,我積累了一些點點滴滴的教學體會,期待同仁共同商榷。
一、教學目的
目的是前進的方向,是學習的動力,也是興趣的源泉。化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化學概念以及化學原理,熟悉實驗中的操作,嚴格要求學生正確掌握結論,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在重視結論的同時,關注其過程,敢于質疑,善于發現新的問題,自發地解決重點難點,培養學生進行認真探究科學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化學學科的特點,隨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改革,發展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實踐方面,要保持盎然的興趣。在解決問題方面,不僅僅是認真,而且要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要善于引導,要徹底打破傳統教學灌輸方面的窠臼。在教學方面勇于創新,給學生起帶頭作用,發展立體式直觀的教學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掀起學習的。
二、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教學服務的,不同的教學方法自然有不同的教學效果,這需要認真甄選。在方法中,教的方法固然重要,學習的方法同樣不容忽視。學習不僅僅要掌握知識的技能,了解知識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讓思維得到發展、認識得到提高、心靈得到充實。因此,要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選擇正確的、科學的、先進的教學方法。
我認為,學習和教學都要走出舊的藩籬。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學習當然也是一種創作性的活動。教學和學習的方法沒有一定之規,要根據實際情況全盤考慮,要不斷地追求與探索。古人說因材施教,我們每一個教師也都要有獨立的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保持自己的風格并不斷地開拓。
(一)講授法
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輸送,學生的能力、認識、德操、知識因為老師的口頭語言傳遞而得到提高。這種教學的教學方法中被廣泛采用。語言是表達思想溝通情感傳遞經驗的器具,概念的闡述、原理的了解、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內容離開了語言便無從傳遞。講授法不僅僅要求講授的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和邏輯性,更需要教師是語言的大師、文字的巧匠,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層次分明地突出重點和難點,有條不紊地用語言這個工具展示在學生頭腦中,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二)實驗法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靈魂,離開了實驗,化學教學就變得縹緲。我在實際教學中,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結果表明,對化學學習感興趣的學生,都對化學實驗情有獨鐘。化學試驗幫助學生形成了化學概念,輕松獲得了化學知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都得益于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當中,要培養學生嚴肅科學的做實驗的態度,要實事求是,要一絲不茍。這是加強實驗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學生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環節。化學實驗要動手,要在實際操作中形成化學學習的觀念,要徹底摒棄“黑板上畫實驗,課堂上講實驗,課下背實驗”的應試模式。
教師要提倡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教師做正確的引領,學生在認識了某個物質之后,再探究那個化學現象的時候,首先要設想出問題,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逐步推測一一論證、條條解決。
在探究的過程中,要勤于查閱相關的資料,善于分析和推理,善于歸納和總結,要不斷地修正錯誤,在得不到證實以前,要不斷論證,直到得到科學的結論。
(三)觀察法
觀察是學習方法的精髓,沒有觀察,缺少細致的觀察,就不能進行科學的歸納與分析。觀察的結果就是要了解物質發生的變化,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思考,一定要掌握什么條件導致了物質的變化,對各種物質變化的現象要進行科學的探求。在觀察的過程當中,除了利用自己的感觀,一定要善于學會利用各種儀器以增強觀察效果。因為在觀察有些實驗的時候,通過自己的感官很難發現細致的變化現象,比如有機化學實驗中制備1-溴丁烷,它的實驗過程是“反應物為三層,上層一點點增厚,中層慢慢地變變薄,加熱回流1小時左右中層徹底不見了”,在這個實驗當中,我們反復觀察,并沒有看到三層現象,只能看到兩層。
(四)練習法
練習是鞏固知識的基礎,也是深化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更是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策略,學生學習的情況通過練習法能夠得到反饋。在練習過程當中要加強課堂練習,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下和同學們合作練習,最后發展到能夠自主練習,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當中,要適度布置練習作業,這樣對培養學生的練習能力有相當的益處。
(五)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引言
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大學化學循環式PBL教學模式則是指將大學化學學習中遇到的復雜的、實際的內容設置到相關的問題情境中,從而將問題背后的知識點挖掘出來,在不斷的探究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1]。大學化學課程作為工科學生在大學階段的一門必修學科,對于學生靈活思維、興趣的培養都至關重要。該學科學習內容多、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傳統高等教育模式對于學生的均衡發展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學生綜合素質低下,不能滿足新時代社會的發展需要。PBL教學模式興起于國外,通過新穎的學習方法,極大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對于學生創新意識、思維技能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都十分關鍵。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體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對PBL教學模式在大學化學中的實際應用進行具體研究是高等教育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
1PBL教學模式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PBL教學模式是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主流教學模式之一,這種模式在國外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120世紀70年代的研究
這個時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只有少數醫學院開設的部分學科采用了這種模式。直到1969年,在不斷的豐富和完善中,美國神經病學教授首次提出了“PBL教學模式”這一概念,并將這種模式的優勢、具體應用案例向高等教育界做出具體的闡述,這一模式開始在醫學教育中發展起來[2]。
1.220世紀80年代
很多學者相繼在這一教學模式中添加其他學者的學習理論,比如實用主義、情境學習理論等,真正將PBL教學模式的課程設置、實施方法以及教學、考核方法研究出來并付諸實踐。PBL教學模式開始朝著逐漸完善的方向發展。
1.320世紀90年代
PBL教學模式不僅僅應用于醫療教育界,在這個時期這一模式開始朝著其他領域發展,實現了基本的推廣。
1.421世紀初期
受經濟水平顯著提高、科技水平日新月異的影響,PBL教學模式開始進行調整,學者們逐漸認識到這一模式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經驗的基礎上,這一模式朝著創新化的方向發展,相信在以后的高等教育中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受教育資源以及師資力量的限制,目前,我國PBL教學模式仍然處于國外第二階段后期的水平。PBL教學模式在醫療教育界已經基本上普及,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將這一模式應用于其他學科領域。但是總體來看,我國的PBL教學模式缺乏完整的學科模式的約束,沒有系統的教學實踐和綜合的考評機制,因此教學成果有限。本文從高等教育學生學習習慣出發,希望在克服這種教學模式不足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探究和構建,希望最終達到完善的效果。
2PBL教學模式的研究內容
大學化學作為工科類學生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上課人數多,教學內容廣,學生個體差異大。這樣的現狀決定不應該照搬國外現有的教學模式,否則會出現一些制約學生發展的因素。根據大學化學教學內容以及培養目標,本研究對循環式PBL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進行改進,希望通過完善的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2.1PBL教學模式的構建
大學化學循環式PBL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成果共享——相互評價——反思成果等幾個步驟。具體實施的時候,需要根據課程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一般可以采用3人一小組、9-12個人一大組的形式。同時,要將每個課堂分為幾部分,六成的時間用來進行PBL模式與傳統模式的結合教學、三成時間單獨采用循環式PBL教學模式、剩余一成的時間進行成果展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負責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景當中,引導學生根據課程內容提出結構性的問題。學生則需要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分析問題、查閱資料、解決問題。這樣的模式對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問題背后的知識相當關鍵。同時,在這樣循環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及時總結自己在學習當中存在的不足,從而為他們提供一個組內交流學習的機會,便于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進而進行知識體系的重新構建。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使得學生能夠獲得自主思考的機會,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根據學生課上所討論的內容,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然后在引導學生意識到自身錯誤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協作的能力。另外,學生在這個模式的制約下會獲得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系統的、完整的、細致的去分析相關問題,實現全面進步與提升。
2.2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是PBL教學模式所考察的一項重點內容。根據表現可以對學生的探索意識、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進行一個全面的評價,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地為社會注入時代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這些內容的制約下,PBL教學模式的考評體系應該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平時表現與期末測評相結合,是考核體系的基本要求。其中量化評價需要進行自我與互相評價的結合,從而實現測評結果的客觀性。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實現對學生的公正評價,應該注意對學生階段性的進步進行考察,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內容在不斷發展中就會形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評價體系,便于學生真正從PBL教學模式中受益。
2.3多維化的交互答疑體系
學生是PBL教學模式的主體,教師是主導,素質教育是這一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因此在PBL教學模式中,學生與教師是朋友的關系,二者在相互交流中獲得共同的進步。網絡答疑平臺、信息化分組指導平臺等“多維化”的答疑體系應該被建立起來,作為師生交流的媒介,這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交流時間的縮短至關重要。
2.4技能化的實驗教學
大學化學是一門對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著嚴格要求的學科,因此實驗是這一學科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實驗的基本操作水平、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學生個性化的培養都是實驗操作對于學生和教師的要求。教師要為學生設置階梯難度的實驗內容,使得學生自身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為后續學習樹立足夠的信心。開放式實驗是PBL教學模式所具備的一個特色,這一實驗將學生學習動力、學習興趣以及創新性和科研能力的培養作為關鍵內容,以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為約束,希望在規范學生操作技能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科學研究的精華,明確現代實驗所具備的特點和優勢。
2.5網絡化的教學理論
隨著科技水平的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工具也在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網上教學平臺就是積極利用計算機等新興科技進行學習的媒介,這一媒介的存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課程內容中重點、難點的認識,從而約束他們進行積極的探究,提升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真正實現學習成果的共享,多維立體的交流平臺應該被建立起來,在老師的幫助下組建有效的QQ群、微信群,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都能夠實現隨時隨地的溝通。
3大學化學循環式PBL教學模式應用的典型案例
3.1案例1:SO2的性質
所創設的情境:以SO2的性質為出發點,總結SO2、Cl2、CO2、CH2=CH2幾種氣體的實驗室制法以及各自的性質。情境引導:教師可以通過幾個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1)二氧化硫與氯氣的尾氣處理裝置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不同?(2)二氧化硫和氯氣分別注入到品紅溶液以及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顏色變化有什么區別?(3)等物質的量的氯氣與二氧化硫混合之后通入品紅溶液中有什么樣的現象產生?為什么?(4)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這兩種氣體的分辨方法是什么?依據了什么樣的原理?(5)如何驗證碳與濃硫酸反應所產生的兩種不同氣體?(6)乙烯的實驗室制法會有干擾氣體產生,如何對這兩種氣體進行區分和辨別?SO2、Cl2、CO2、CH2=CH2本來就是大學化學學習當中容易混淆的幾種氣體,在PBL教學模式的幫助下為學生進行情境的創設以及問題的分析,從而將學生引入到一個循序漸近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對氣體的區分,而且在利用相關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于不同的實驗方法以及一些化學概念進行了鞏固,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意識。
3.2案例2:探究銅鋅-稀硫酸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所創設的情境:將用導線連接在一起的銅片和鋅片放入稀硫酸溶液中,觀察兩個不同金屬上所產生的不同現象。情境引導:(1)銅片上所產生的氣體是什么?(2)電子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實現由鋅向銅的傳導的?(3)電子是沿導線進行傳遞的,這一結論應該怎樣得以驗證?實驗現象引起了學生的好奇,便會促使他們深入到實驗過程中,不斷探究更深層次的內容,這與PBL教學模式的真諦相通,在這樣的模式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逐漸提高自己的認知意識,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
3.3案例3:硫以及硫化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所創設的情境:(1)市政人員常常采用向臭水溝里加生石灰或是過氧化氫的方式除去水溝中的臭味。發出臭味的氣體實際上是硫化氫;(2)香皂中一般都含有硫磺;(3)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亞硫酸鈉會發生變質反應;(4)硫磺可以有效去除實驗室中的汞。情境引導:(1)硫化氫與生石灰以及過氧化氫是怎么樣反應的?這體現了硫化氫怎樣的化學性質?(2)香皂中的硫磺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3)亞硫酸鈉與什么反應發生了變質?反應方程式是怎樣寫的?(4)硫與汞以及硫與鐵反應的不同條件說明了什么?這些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學生對于生活中以及實驗室中常見的化學現象有了一個探究的機會,對于他們去解決這些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僅提升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而且便于學生發現知識的價值,激發他們潛在的探究意識。
4PBL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PBL教學模式在不斷的探究與發展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應該明確的是,這一模式一開始本就是針對醫療教育所興起的,因此將其推廣到大學化學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育資源較少。不管是從國外,還是從國內的角度講,將這一模式應用于大學化學中的教學實踐都少之又少,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短期內很難取得大的長進。其次,學生沒有十足的自覺性配合大學教師來實現這一模式的真正發展。學生往往會將這一教學手段當成學習任務,體會不到其中的優勢和作用。另外,由于高等教育模式的制約,使得這一模式在推廣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作為保障,無法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最后,高等教育的評價體系還不完善,教師的功利性較強,如果PBL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化學課堂上,短期內沒有明顯的效果,這一模式將會停留在表面上,不能真正受益于學生。
5結語
總之,PBL教學模式在我國的大學化學課堂上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高等教育工作者應該合理對PBL教學時間進行分配,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工,使得這一模式在大學化學中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一、了解綠色化學,與時展相隨
綠色化學有著很廣的范圍,它涉及到了有機合成、催化反應、生物化學等多種化學領域的實驗。綠色化學保證了從一開始的無污染到最后反應完成后對環境也不會造成不良影響。目前,世界很多國家都在提倡“綠色化學”的理念。綠色化學在這個時代很有發展前景,這就更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學習綠色化學。
二、提出綠色化學理念,明白綠色化學重要性
當今社會面臨著重大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自己化學水平的飛速發展,許多企業以及工廠利用大量化學品生產各種產品,各種毒氣尾氣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隨意排放,這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負擔,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國家也在努力進行環境問題的治理。老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給學生們滲透嚴峻的環境形勢,讓學生們知道環境污染問題迫在眉睫。所以,要讓學生們認識到綠色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學生們要在日常的學習中充分認識綠色化學,盡量做到不浪費,無污染,不對環境有害。只有日常的學習中做好了,以后才會更加的注重綠色化學。
三、了解相關知識,應對環境問題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適當的滲透一些環境知識,明白了一些污染成因之后就能對環境污染有一定的認識,綠色化學就能在日常學習中進行滲透,從而解決一些環境問題。例如,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光化學煙霧是由于大量的汽車排出的尾氣和工廠排放出污染物的碳氫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環境的氣體在陽光(紫外光)照射下所發生的化學反應從而生成二次污染物,污染環境的氣體和在化學反應下生成的二次污染物進行混合(其中包括空氣中的膠質和大量懸浮物)所形成的煙霧污染現象,它是一種由碳氫化合物在紫外線作用下生成的有害淺藍色煙霧。光化學煙霧的流動性很強,它能隨著空氣流動好幾百公里,正因為光化學煙霧的這種特點,光化學煙霧也能深深的影響到遠離城市的鄉村,使各種莊稼也收到不良影響。光化學煙霧一般在陽光強烈溫度較高的夏季特別常見,夏天陽光比較強烈,光化學反應進行的較快,在高溫的催化下化學反應不斷進行,生成的光化學煙霧越來越多,約在3-4h后達到最大值。光化學煙霧對于環境來說有著十分惡劣的影響,光化學煙霧不僅僅影響到了人和動物以及各種植物,還對建筑物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光化學煙霧影響了建筑物,人們的能見度大大降低,給人們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多講解一些污染知識讓學生們認識到環境污染問題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綠色化學理念來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學生會對各種污染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們對環境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后,就能更加理解綠色化學的重要意義。
四、進行實際講解,舉出具體實際
綠色化學在各種實驗中的應用有很多,如微波實驗。微波實驗是在1970年的英國Harwell實驗室首次應用的,此實驗中首次應用微波爐處理了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核廢料,從此微波技術被廣泛應用。有人發現在微波中進行的4-氰基酚鹽與苯甲基氯的反應很快,它是普通的加熱回流反應的240倍,這樣更加的節約資源。這一發現引起了人們對微波技術在化學合成應用方面的興趣。經過人們大量對于微波實驗的研究發現,把微波技術應用到化學化合反應中去會比一般的加熱反應進行的更快,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微波技術節約了大量的能源,并且沒有造成任何環境的污染。在實際的生活生產中也有好多應用到了綠色化學的理念,如孟山都公司的乙二醇胺催化項目,這項技術就是在生產中充分地應用到了綠色化學的理念。該公司生產的諾恩朵普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廣譜無選擇性除草劑,對環境沒有特別大的不良影響。在其中起關鍵作用的中間體由亞胺乙二酸鈉須用氨、甲醛、氫氰酸為原料合成。但是,這個合成路線有三個很嚴重缺點:氫氰酸劇毒;反應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熱量,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實驗失控從而造成危險污染環境等。但是在技術人員的長期研究以及實驗后,孟山都公司研究出了可以將乙二醇胺用瑞尼銅催化脫氫來生成上面所說的中間反應物,這樣一來減少了上述實驗中的一大部分缺點,二來回收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回收率能達到95%。讓同學們多了解一些有關綠色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同學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綠色化學的意義,讓學生們能在日常學習中應用綠色化學,讓綠色化學深入人心。
五、總結
綠色化學在整個化學領域中是十分重要的,學校應該以正確的方式將綠色化學的觀念傳授給學生。當今世界都在關注環境治理問題,綠色化學理念正好符合世界的發展。學校應該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從而培養出適合學生順應時代的發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積極推動數據環境下教學觀念、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育內容、教師評價的變革,要實現人才培養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要結合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功能,讓現代信息技術逐漸成為高校專業教育和課程教學的“抓手”。而慕課教育是種規模性、開放性、在線性的泛在化教學模式。在誕生之日起,便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教學革命,推動了現代教育內容、模式及理念的變革。而結合高校化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化學教師應將慕課模式有地日應用到大學化學教學過程中,實現化學教學體系、模式、理念及方法的重構,從根本上實現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慕課模式的起源和特點
慕課理論最早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其理念核心是如何實現世界性、規模性、開放性的數據分享目標。但由于當時技術有限,該理論一直難以得到落實和發展。然而到201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通過創設2門網絡課程的方式,創下了17萬人同時在線的奇跡。以此掀起了世界范圍內的“慕課教育革命”。再次之后,世界各研究機構和知名大學便開始研究慕課的理論機制和實踐框架,分析慕課的作用肌理和影響意義。進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架構出體系龐大、系統成熟、科學合理的慕課學習模式。在概念界定層面上,慕課教育主要指開放性的網絡課程體系,是“互聯網+教育”的現實表征,擁有大規模、開放性、共享性的特征和特點。首先是開放性。慕課教育是對網絡用戶所開放的教學場域,能夠通過信息共享的方式,為學習者提供免費課程、資源及考試評價。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教育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其次是共享性。慕課的教學理念之一是實現課程資源的有效共享。能夠幫助學生在共享和互動的過程中,交流想法和經驗,增加課程教學的靈活性和互動性。最后是規模性,由于慕課平臺是架構在互聯網平臺上的教學場域,因此能夠容納數十萬的學習者,可以根據學習資源和課程資源的類別和特征,劃分出不同的課程體系,能夠使學習者根據自身需求,篩選出合適的課程資源,推動自身的全面發展。在課程結構上,慕課模式是以微課為基本架構單元的,能夠將系統的課程體系,劃分為若干的、簡短的、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微課單元,使知識難點和重點得以凸顯,幫助學習者更好地選擇課程資源,提升慕課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從而彌補慕課教學針對性不足的問題,提升了慕課教學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質量和效率。
二、大學化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意識”。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高校化學課程教學存在內容單調、刻板單一、方法陳舊等問題,普遍以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傳授并闡釋化學概念、定義及公式等知識,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在化學教學活動中,缺乏獲得感和興趣感,出現厭學、缺課及逃課等現象。究其原因,在于大學教師在課程教育中,缺乏人本理念,忽視學生的主體意識,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優化并改進課程體系,導致化學教學質量和效率受到影響和制約。雖然化學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化學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然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意識、認知規律和情感動態,將導致化學教學氛圍受到沖擊、影響,難以形成良好的化學教學情景,無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化學知識。(二)教學資源不夠全面。針對大學是培養高等人才的重要陣地,是銜接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鍵樞紐。所以大學化學在課程設置上要更深、更廣,所覆蓋的內容也要更豐富,更全面。應緊密結合時展的潮流及需求,更新教學內容,體系及理念。然而由于高校化學課程注重知識的專業性和全面性,導致知識特性、更新速度及針對性相對不足,嚴重影響到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影響化學教學開展深入化、有序化、模塊化的教學活動。此外,在教學資源層面上,高校化學教師所整合的教學資源普遍以教材為主,難以深入到社會生活和學生職業發展中,將最前沿、最先進的化學知識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難以滿足現代教育對化學課程針對性、科學性的發展需求。(三)化學實驗課程實效性不高。大學化學是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體系,理論知識、概念定義無不是通過實驗課程來闡釋和論述的。因此實驗課教學和設計在化學教學中擁有難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化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然而由于高校實驗課是以實驗教材、實驗材料為基礎的,所以部分實驗課內容、知識過于陳舊、傳統,缺乏創新性。且實驗課程的課時比例,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致使實驗課的授課質量和效果不盡如人意,難以從根本上發揮實驗課的育人價值,無法幫助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鞏固和理解化學知識,影響化學教學的質量。
三、基于慕課的大學化學教學改進策略
(一)積極開發慕課教育資源。大學化學教學資源陳舊,教學理念落,嚴重弱化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因此在信息數字技術的支持下,高校化學教師應切實發揮慕課教育的規模性、共享性及開放性的優勢,將課程資源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劃分為落干的教學模塊,形成微課資源體系,通過短小精悍的微課資源,構建慕課教學系統,隨后通過課前預習活動、課中觀看學習資源的方式,優化高校化學教學模式,提升化學教學質量。而在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高校化學教師應結合前沿性、科學性的化學技術、知識,豐富和拓展教材內容,利用創新性的教學實驗,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化學知識。但由于慕課教育的結構單元是微課視頻。因此在資源開發和視頻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明確學生的發展需求,確定學生行為特征和思想特點,以形象生動、趣味橫生的教學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在挖掘、整合及利用教學資源的同時,注重化學問題的設定,關注化學知識的新穎性和生動性。進而使“學生本位”的思想貫穿到整個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提升資源的時效性、針對性及全面性。(二)嵌入慕課教育資源和理念。大規模、交互性、共享性及開放性是慕課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根據高校化學教育所存在的教學方法刻板單一的問題,高校教師需要將慕課的互動性、共享性、開放性的教育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全新的化學教學理念,重構課堂生態,增進師生的情感關系,活化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譬如在開放性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可提出各類化學問題,引入歷史、現實及理論中的化學知識,幫助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長。而在具體的應用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不足和疑惑,觀看和學習慕課知識。使慕課教學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應用化學知識。例如教師可通過課堂考試或教學活動的方式,檢驗學生的知識結構,隨后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慕課平臺解決現實問題。在此背景下,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樹立獨立學習的意識,使其在明確化學學習目標的過程中,以慕課平臺為依托,開展自我學習活動。(三)優化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化學實驗是大學化學教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抓手。然而由于傳統實驗教學所存在的弊端,導致化學實驗教學難以發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如實驗課程被壓縮、實驗儀器匱乏、有毒有害物質增加安全風險等。而將慕課平臺融入實驗教學的全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化學實驗教學的實效性和科學性。教師可通過“仿真軟件”的方式將整個實驗過程展示出來,或者結合其他慕課資源,將高校難以實現的、危險性大的、耗費嚴重的化學實驗呈現出來。而在創新性層面,教師可引導學生提出各種想法,并在慕課資源的幫助下,驗證學生的猜想或想法。此外,由于慕課教學的開放性、共享性及規模性的特點,教師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景中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確保實驗教學的時效性,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當然,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化學教師可將慕課資源應用到化學教學的準備階段,通過課前分發慕課視頻(5-10分鐘的微課單元)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充分地、詳細地了解化學實驗的步驟、方法、原理及所涉及的注意事項。
慕課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學習方式,能夠切實地優化并改進傳統化學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根據化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教師應注重對前沿性的教學資源、實驗資源的整合,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解構并重組教學體系,從信息技術應用的角度出發,提升化學教學的實效性和科學性,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曾晶.慕課與PBL教學法相融合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2019(7):112-113.
關鍵詞: 比較思維;類比思維;比較教學法;類比教學法;大學化學
Key words: comparative thinking;analogical thinking;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analogical teaching method;university chemistry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2-0221-02
0 引言
思維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過程,是人腦根據己有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律進行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維方法是人在思維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判斷、推理、想象、創造等思維活動運行的規則。縱觀科學發展史,很多發現和發明都無一例外地運用了正確的思維方法。因此,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也毋容置疑地成為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是知識的“傳道者”,還應該是培養學生思維方法的“授業者”,更應該是教會學生處理現實問題的“解惑者”[1]。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思維方法運用于教學過程,使其服務教學并助力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人。在這一背景下,筆者開展了以課程為媒介的思維方法教育研究。
《大學化學》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礎課程,“內容多、學時少”是其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為此,筆者嘗試將“比較”和“類比”的思維方法應用于大學化學教學之中,既提高了教學效益、解決了“內容多、學時少”的難題,又通過“言傳身教”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方法。
1 “比較”與“類比”概述
1.1 比較思維與類比思維
所謂比較思維就是思維主體分析研究對象之間共同點和不同點的一種信息加工方法[2]。比較可以在異類對象之間、同類對象之間以及同一對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間進行。而類比則是以比較為基礎,通過對兩個對象或兩類對象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相似點,并在此基礎上把一個或一類對象的已知屬性,推演到另一個或另一類對象之中,從而對后者得出一個新認識。因此,可以說類比是一種特殊的比較。當然,類比與比較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3]:一是它們分屬于不同的邏輯范疇。類比屬于思維形式范疇,是一種推理方式;而比較屬于思維方法范疇,是一種思維方法。二是它們具有不同的功能。類比是在比較基礎上從已知推出未知的推理方式,它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而比較則是一種整理材料的方法,只能對比兩個對象之間的異同點,不能得出結論。第三,它們的著眼點不同。類比的著眼點放在兩個對象的相同屬性上;而比較則對兩個對象的相同屬性和不同屬性都要考慮。
1.2 比較教學法與類比教學法
將比較思維和類比思維運用到教學之中就分別形成了比較教學法和類比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認識對象放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對比,從而確定認識對象屬性的異同、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問題的難易或認識的正誤深淺,以達到辨識、了解和把握認識對象的目的[4]。而所謂類比教學法則是利用類比方式進行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把新知識與記憶中結構相類似的舊知識聯系起來,通過類比,從已知對象具有的某種性質推出未知對象具有的相應性質,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5]。
在運用比較教學法時,要注意把握比較教學法的“三要素”[6]:一是比較對象,這是教學效果最大化的前提。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既有相同或相近的特性又有相異的特性,這樣的對象才是合適的比較對象。二是比較內容,這是比較教學法的切入點。比較對象的相同和相異就是恰當的比較內容,只有把比較對象的“同”、“異”厘清,才能使學習者對比較對象產生敏銳的鑒別力。三是比較方法,這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表格對比、圖形對比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組織實施的使比較對象的“同”、“異”更加凸顯的方法,都是好的比較方法。而在運用類比教學法時,則要走好“三部曲”[7]:第一步是引入類比泉,即先介紹要學習的新概念、新原理或新算法。第二步是找出類比源,找到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或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點,并提示二者之間的相似性。第三步是確定類比知識單元。即確定類比泉和類比源之間的相似屬性,便于學生全面掌握新學的知識點。根據類比對象(類比泉和類比源)和屬性(類比知識單元)間的關系可以將類比教學法分為簡單并存類比、因果類比、對稱類比和協變類比。
2 如何運用比較及類比思維方法提高《大學化學》教學效益
《大學化學》作為非化學化工專業學生的公共基礎課,具有“三多一少”的特點,即“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學時少”。如何在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中發掘內在聯系、尋找共同規律并提高教學效益一直是大學化學教師追求的目標。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合理使用比較教學法和類比教學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化學課程的教學效益。
2.1 運用比較教學法講解概念
在講解概念時恰當使用比較教學法進行新舊概念之間的比較,既有利于新概念的理解,又有利于舊概念的復習。例如,在講解“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函數”時,先復習“標準摩爾生成焓”的概念,并確定這兩個概念為比較對象。然后,再給出“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函數”的概念,同時要求學生找出這兩個概念的“異、同點”,從而確定比較內容。最后,再引導學生用圖表的形式(比較方法)得出結論。可以用比較教學法講解的概念還有反應商(與標準平衡常數比較)、離子積(與溶度積比較)和氧化數(與化合價比較)等。
2.2 運用比較法記憶公式
在新老公式之間對比,通過找出“異、同點”加強記憶,也是比較教學法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表1列出了《大學化學》可以利用比較教學法記憶的部分公式。
2.3 運用類比法描述規律
在講解某些化學原理時,恰當運用類比教學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解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吉布斯函數變的計算方法時,可以將標準摩爾吉布斯函數變的計算方法作為類比泉,將標準摩爾焓變的計算方法作為類比源,然后再確定它們之間的相似屬性,即類比知識單元進行簡單并存類比,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教學效果。當然,在講解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熵變的計算方法時,也可將標準摩爾焓變的計算方法作為類比源,進行相應的簡單并存類比。再如,還可以在講解一元弱堿中OH-濃度的計算方法時,與一元弱酸中H+濃度的計算方法進行對稱類比;在講解利用電極電勢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方向時,與吉布斯函數變判據進行因果類比;在講電極電勢大小與氧化還原電對中氧化態物質氧化性強弱的關系時,與電極電勢大小與氧化還原電對中還原態物質還原性強弱的關系進行協變類比等等。
2.4 運用類比法推導公式
3 結束語
經過幾年的嘗試,我們高興地發現,恰當地運用比較教學法和類比教學法不但有利于教學效益的提高,而且還有利于學生思維方法的培養。當然,無論是比較教學法還是類比教學法,都只是一種教學方法而已,必須恰當使用,不能“為用而用”,更不能“濫用”。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便全體同仁共同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侯臣平,吳翊.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幾點認識――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35(2):100-102.
[2]盧秋萍.比較思維的方法論探討[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3]王萍.類比思維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D].蘇州:蘇州大學,2010.
[4]陳玉驥.“比較教學法”在力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實踐[J].大學教育,2014(13):121-123.
關鍵詞 大學化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20-0036-01
作者簡介:張大峰,男,河南理工大學物理化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電化學;張會菊,女,漢族,河南理工大學物理化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學合成。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創新思維’的培養——基于化學類專業課實踐教學改革新模式的探索”(編號:2013JG020)和“《大學化學》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14JG015)的研究成果。
《大學化學》是面對非化學相關專業工科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在構建高校工科學生的化學觀念,豐富其知識結構,培養其全面工程技術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課程主要介紹基礎化學知識及其應用,注重結合工科學生的特點,引導其從化學角度看待工程實踐中存在的某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作為知識拓展,本課程也關注化學學科的發展,展現當代化學的魅力和前沿問題,及其在解決諸如能源、環境、生命等與人類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問題方面的不懈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其知識面,提高其科學素質。
目前,國內高校《大學化學》課程的開設,在課時安排及教材選用方面沒有統一標準,百花齊放。而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大學化學》的授課學時逐步減少,作者所在單位更是將其課時縮減至32學時(16理論+16實驗學時)。這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挑戰,更造成了學生對本課程重視程度和學習積極性的顯著下降。座談發現,多數學生認為本課程與其所修專業相距較遠,且理論過多,缺乏實用性,反映出目前的授課內容與方式存在較多問題。由此可見,當前的教育改革環境,要求調整建立新的《大學化學》課程教學體系,以保障在縮減教學課時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這已成為《大學化學》教學工作中面臨的迫切問題。
一、結合實際,改革教學內容
1.調整教學知識體系。目前,《大學化學》課程的知識體系相對穩定,主要由基礎知識、生活應用、實驗教學三部分構成。基礎知識涵蓋物質結構、化學熱力學(基本定律、溶液、電化學)、化學動力學、元素化學等內容,生活應用主要介紹化學與環境、能源、國防、生命、生活等方面的關系與應用,實驗涉及基礎化學儀器操作、經典化學反應等。如前所述,我校課堂教學課時已縮減至16學時,短時間內不能將以上內容全部講授給學生,結合多年授課經驗,我們確定了加強基礎、注重工程應用、建立工科學生化學觀念的教改思路。將教學內容重新設計整理,將基礎理論和實際工程應用揉和,在不失趣味性的同時在短時間內給予學生最大的知識量。
2.編寫新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教材內容安排既要保證基礎化學知識的傳授,又要體現化學與各專業的聯系,以適應各學科專業發展的需要。《大學化學》授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其教材更應祛粗取精,增加有用的知識,去掉陳舊過時的內容,合理安排知識難度和講解方式,使學生易于課堂聽講和自學。調查發現,學生認為好的教材更能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我們將依據國家“九五”重點教研課題——非化學化工類專業工科大學化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汲取國內各版本教材的優點,結合我校具體情況,繼承我校出版的《大學化學及實驗》教材的思路和特色,編寫出與時俱進新教材。
三、改革現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大學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和獨立學習能力。《大學化學》課程的特點決定其應該將傳授知識作為思維訓練的載體,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能力應是首位的。教學實踐中應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嘗試推行工程案例教學,同時結合化學學科發展前沿,開展應用熱點問題專題講座,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探索。
1.引入比較法和類比法教學。比較法是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類比法是指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某種屬性,推測與其類似事物也應具有相似屬性的推理方法。《大學化學》教學過程中可適時引入比較法和類比法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如“常數”的概念貫穿于化學熱力學基礎、化學平衡、化學動力學,涉及標準平衡常數、酸堿常數、溶度積常數、化學反應速率常數等。從定義式來比較,標準平衡常數和酸堿常數、溶度積常數的定義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均反映體系達到平衡狀態時的特征,都和平衡體系中粒子的濃度、壓強等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把這幾個常數歸納到一起講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比較速率常數和標準平衡常數,速率常數反映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程度,和標準平衡常數的定義不同,但它們的變化規律又有相似性,如與溫度的關系,前者是阿倫尼烏斯方程式,后者是范特霍夫方程,二者在表達式上相似,解決的問題也相似。這樣,利用比較法和類比法,可以將基礎知識的大部分內容織成一個網,便于理解和記憶。
2.開展化學應用主題講座。《大學化學》課程的內容極其豐富,在向學生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化學的應用也必不可少,否則會覺得知識如死水,和生活沒有任何關聯,找不到學習該知識的價值,所以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應適當穿插化學應用介紹。可以考慮將理論知識、最新科研成果、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化學事件等相結合,集中開展主題講座,爭取利用最少的時間,給學生最大的信息。
3.建立大學化學課程學習網站,使用好網絡教學平臺。為了解決下課后學生與老師見面機會少、溝通不便,無法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問題的現實狀況,考慮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建立《大學化學》課程學習網站。教師可以將電子教案、課件、習題及答案、教學視頻等諸多教學資源共享,建立師生交流平臺,實現在線提問與解答,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及時解決難題,提高學習效率。另外,由美國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共同開發使用的Sakai網絡教學平臺也是一個很好的資源,能夠提供課程資源共享、在線作業、在線考試、在線討論、學習記錄、以及各類統計等功能,為師生提供一個不受時空限制、互動式、協同式、多元的信息化學習環境。目前國內很多知名高校都在推廣使用,我們已將其成功引入《大學化學》的課程教學中,學生反映良好。
《大學化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我們應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結合學校實際和課程特征,最終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改革之路,更好地為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彥偉,孫廣,等.大學化學教學方法探討[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1):111-112.
[2]王楓,張會菊.大學化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科協論壇,2011,(2):173-174.
[3]徐虎,張敏,等.提高大學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2,(6):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