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2 09:31:2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呼吸內科新護士工作,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傳統的呼吸內科管理是一種單純以“管理”為核心的模式,強調醫護人員對各種制度、規定的遵守。這種管理模式效率低,對醫護水平提高的作用有限,并且不利于構建和諧的醫護關系。知識管理是網絡新經濟時代的新興管理思潮與方法,它將知識作為管理對象,通過知識的積累來提高創造力。這種管理模式不僅應用于企業管理,在醫院管理中也多有運用。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院2012年開始在呼吸內科推行知識管理,一切圍繞提高醫療水平和護理水平進行,建立了典型病例分類管理制度、危重癥患者資料庫制度和護士分層次管理制度等。本文就知識管理的研究與效果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共有醫護人員45名,其中醫生15名,護士30名。男6名,女39名。醫生年齡25~59歲,平均38歲;護士年齡18~50歲,平均28歲。管理依然采取績效考核的基本方法,強調對醫院制度的遵守。
1.2方法
1.2.1典型病例分類管理制度
為了提高對疑難病證的診斷、治療能力,呼吸內科實施了典型病例分類管理制度,對治療中遇到的一些比較典型的疑難、復雜案例,或比較典型的案例進行分類,總結每類案例中的共同特點,以及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尤其是明確了每一類案例典型特征,從而為治療提供準確依據。根據每一類典型案例的診斷、治療和護理標準,制定詳細的診斷、治療和護理方案,為各項工作提供明確的標準和應對方案。這樣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如遇到類似案例就可以快速做好診斷、治療和護理工作,提高診斷的針對性和工作效率。對應每一類典型病例,呼吸內科配備了專門的醫生和護理團隊,并且明確各自的角色和工作內容,醫生與護士之間密切配合,有效避免了工作失誤。
1.2.2危重癥患者資料庫制度
呼吸內科危重癥患者較多,每個危重癥患者對醫療工作和醫護人員都是一種挑戰。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癥患者,并為危重癥患者的治療提供科學依據,呼吸內科在危重癥患者的治療中,除了常規的臨床資料外,還進一步建立了危重癥患者資料庫制度,患者入院后,由呼吸科的專家小組對患者的疾病情況作出評價,對危重癥患者的藥物納入資料庫進行管理。資料庫不僅包括臨床資料,還包括醫療團隊的討論記錄、其他搶救治療方案、醫護人員針對病例進行的學習與研究成果等。要求對危重癥患者必須采用專家團隊進行治療,配備專門的危重癥護理護士。專家團隊的成員根據患者疾病的不同,成員有較大不同,有可能是本科室的醫生,也可能是本科室與其他科室醫生共同組成。專家組在每次病情討論的發言都要詳細記錄,以便在下一次診斷當中能夠準確找到依據。此外,資料庫還有危重患者詳細的護理過程記錄,包括護理中的心得體會等。
1.2.3護士分層次管理
分層次管理是指將呼吸內科護士根據能力、責任意識、經驗等分為不同層次,從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將護士分為責任護士、執行護士、輔助護士和秘書護士。責任護士為呼吸內科護理崗位的佼佼者,工作能力強,年度考核優秀,工作細致耐心,護理經驗豐富,均有3年以上護理經歷,多為本科學歷,主要負責危重患者的護理。執行護士具有較強的專業護理知識,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在呼吸內科工作1年以上,為護理專業的優秀人才,主要負責一般患者的護理。輔助護士大多為大中專學歷,入職不到3年,工作經驗和能力均較缺乏,但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秘書護士為剛走上工作崗位者,與輔助護士一樣,一般不獨立承擔護理責任。在管理方式上,四類護士采用不同的績效考核方式,主要體現在工資水平和獎金系數上,對應的獎金系數分別為1.3、1.0、0.5和0.5,三個類型的護士以考核決定類型,考核的標準以三類護士的評定標準為基礎,結合患者評價、日常績效等。秘書護士必須做滿1年以后才能參加考核。
1.3統計分析
使用SPSS17.0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果顯示,實施知識管理前后醫護人員在團結性、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滿意情況差異顯著(P<0.05)。在解決患者問題的及時性和疾病治療效果等方面的滿意度明顯提高(P<0.05).
3結論
呼吸內科是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院的重點科室之一,病床使用率位居醫院前列,危重癥患者較多,患者的病情變化較快,對醫護質量、醫護人員的能力與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提高醫護水平,才能幫助患者解決疾病的痛苦,最大程度地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呼吸內科疾病大都比較復雜,治療和護理中對醫護人員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典型病例,對該科室的醫護工作提出挑戰。知識管理適應了呼吸內科建設需要,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呼吸內科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水平。知識管理要求呼吸內科在管理中要圍繞提高醫護水平開展工作,努力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能力與技術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典型病例分類管理制度、危重癥患者資料庫制度,還是護士分層次管理制度,對呼吸內科建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13-01
有效識別風險并實現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由于護理工作的連續性、直接性、動態性等特點,導致醫院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接觸較多,護士的素養高低也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產生了直接影響。呼吸內科疾病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其機體功能較差,并常常伴有其他疾病,在護理過程中困難重重,由此也就會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現在選取我院的呼吸內科護士,對其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同時將回顧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呼吸內科病房的24名護士,年齡在23-4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8歲,本科學歷以上的有14名,大專學歷的有7名,中專學歷的有3名。將24例護士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2例,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12例,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對比兩組護士的護理滿意度。
1.2 方法 觀察組護士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方法,首先是對護理風險進行識別,然后針對護理風險實施相對應的防范策略,防范策略主要有:實時更新服務理念,強化法律意識及風險意識。加強護士的素質教育。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護理操作。提高重點環節及薄弱環節的安全性。確保各種儀器的正常運轉。護理應用各種警示標識。堅持查房制度。對照組護理實施常規護理,針對患者的需求進行對癥護理[2]。
1.3 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文中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對于(P
2 結 果
通過指導兩組護士采用不同的護理管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管理,觀察組護士實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要顯著優于對照組護士實行的常規護理。觀察組12名護士中,對護理效果非常滿意的有9例,一般滿意的有2例,不滿意的有1例,滿意度為91.7%,對照組12名護士中,對護理效果非常滿意的有5例,一般滿意的有4例,不滿意的有3例,滿意度為75%。兩組護士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
3 討 論
臨床上對于呼吸內科疾病,主要是采用藥物治療及對患者的基本疾病治療,護士在醫生的指導下對患者實行藥物治療護理及日常護理,以幫助患者快速改善病情,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對患者給藥的過程中,主要存在著給藥準確性及給藥途徑等方面的風險,在常規的護理操作過程中,尤其是對涉及到患者血管及體內管腔等部位的操作時,會存在著更大的風險,對于患者的影響較大,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對于此種風險,護理人員應當加強防范,以確保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
在呼吸內科疾病的護理過程中,隱藏著較多的風險,如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如果由于護理缺陷導致風險發生,則會對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沉重的打擊,因此,加強呼吸內科的護理工作迫在眉睫。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呼吸內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所實施的一種管理方法,一些護理人員由于其自身素養的影響,導致其與患者出現矛盾后并不及時進行解釋,致使矛盾越積越深,不僅對患者的疾病治療產生了巨大影響,同時也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造成了制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觀察組通過對護理人員實行護理風險管理,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達91.7%,效果顯著,而對照組護理人員則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雖然對于滿足患者需要,減少護患糾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較差,不利于護理人員對護理滿意度的提升[4]。由此可見,臨床上在對呼吸內科患者實行護理的過程中,應當加強護理的風險管理,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從而更好地滿足患者治愈疾病的需求,實現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及生活質量的提升,并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及精神壓力,同時降低護患之間發生糾紛的幾率,提高醫院的護理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賈永樂,單美俊.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的思路與方法[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9,21(02):56-57 .
1.1對象
我院呼吸內科于2008年1月以自愿參與的形式成立了2組QC小組.共14人,平均年齡為29歲,其中護士長2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5名,護士4名。本科學歷4人,大專學歷6名,中專學歷4名。
1.2方法
1.2.1QC小組人員的選定:每小組選舉1名護士長為監督員,負責活動內容的監控及對上下級部門的聯絡。每小組選舉1名有較強組織管理能力的成員為圈長,負責組織圈內活動;選舉1名文筆相對較好的秘書,負責QC活動的記錄。小組每月活動1次,每次1~2h
1.2.2對QC小組成員的培訓:由護理部組織培訓QC小組活動相關工作流程及QC活動的方法,包括活動的程序、選題原則和管理工具的運用等。并選派護理骨干到上級醫院參觀學習。把上級醫院的好經驗反饋給QC小組的每位成員,提高了我們實施的效果。
1.2.3選題:根據5M選題法(力所能及、有效可查、需時適中、醫院賞識、圈以自豪1,Qc成員一致認為我科整體護理活動中最薄弱的環節是健康教育。護理部首先通過調查發現,93%的患者希望接受護理人員的指導,了解與其相關的健康知識;其次.在每月的護理質量檢查中發現呼吸內科的健康教育存在問題。把存在的問題集中起來,然后采用5M選題法的標準進行打分,最后確立以“提高呼吸內科患者對健康教育滿意度”為本次活動課題。
1.2.4現狀調查及設定目標:對120名患者進行自設問卷調查,問卷發放范圍包括病人及家屬等。調查表內容: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誘發因素、并發癥、常用藥物使用方法及副作用、飲食與活動、休息與居室環境、自我保健知識與技能f氧療、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與注意事項等1、遵醫行為、出院指導、護士專科技術和服務態度等11項。調查結果顯示,病人及家屬對健康教育滿意度為70%。根據調查結果,設定的目標是將呼吸內科患者對健康教育滿意度提高到95%以上。
1.2.5原因分析及要因確定:從人f護士、病人及家屬)、物(資料、材料)、法(方法、操作及管理)和環(環境)4方面對呼吸內科患者健康教育滿意度進行原因分析,構建因果圖。通過因果分析,找出16個末端因素,通過分析綜合,確定以下4點為主要因素:(1)科內未對護士進行分階段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新護士較多,對專科理論知識缺乏;(2)宣教內容本身不易理解,宣傳資料不足;(3)來自農村的患者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理解、接受能力差,對健康教育不夠重視;(4)護士不注重對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
1.2.6制訂并實施對策:(1)護士作為健康教育者.首先應加強學習,豐富自身的專科理論知識,尤其要加強健康教育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人手發一冊《健康教育手冊》,以自學為主,不定期講解,組織小講課及護士查房,積極選派人員參加各類健康教育學習班,回來后在小組內進行講課,并定期進行健康教育知識的考核,成績優秀者給予表揚及物質獎勵。(2)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制作簡單、直觀及通俗易懂的宣傳資料發給患者.供其閱讀。(3)針對農村患者文化水平低,理解、接受能力差,根據本科室制定的各階段的宣教材料,由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和家屬閱讀,反復講解并利用宣傳欄進行宣教。對健康教育不夠重視的患者,應加強溝通,合理安排教育時間,征求患者對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不斷改善交流方式和工作作風。(4)護士要改變護理理念。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如果不積極進行效果評價,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患者掌握的情況。在分階段的健康教育過程中,在實施每個階段時及時評價上個階段的健康教育是否達到目標.若未達到可調整或修改教育計劃,使其更加符合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
1.2.7評價標準: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了解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及相關技能的情況,采用觀察法了解患者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改變、遵醫情況.采用自行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了解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
2結果
從表1~表3可以看出,經×檢驗,P分別<0.05、<0.025、<0.01、<0.005:QC小組活動前后患者滿意度有顯著差異,說明經過QC小組活動后,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健康教育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討論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286-01
.一般來說,呼吸內科疾病患病的時間比較久,同時,難以一次性治愈,容易反復發作。由于以上這些特征,內科呼吸疾病患者的情緒容易受到影響,常出現煩躁、郁悶或者恐懼的情況。內科呼吸疾病給患者的身體也帶來了巨大的痛苦,除了一般性的呼吸困難等癥狀之外,病重患者還經常處于危機的狀態,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必須要提高呼吸內科疾病的護理質量,為治療疾病奠定基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的80例內科呼吸疾病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8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屬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22例患者屬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有6例患者屬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此外,支氣管哮喘患者有22例,支氣管擴張患者有15例,患有肺癌的患者3例,臨床出現呼吸衰竭患者2例。
1.2嚴密觀察病情
對患者進行密切的呼吸觀察。呼吸觀察主要針對患者呼吸的頻率和節奏為主要的觀察指標。主要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是否正常,呼吸節奏是否穩定,如果患者呼吸出現不穩定、不規律的情況,則要對患者進行重點觀察。
對患者進行密切的意識觀察。意識觀察的主要工作是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白天嗜睡、反應不敏捷的情況,如果有這些情況,就要考慮對患者進行重點觀察。
對患者進行密切的咳嗽觀察,咳嗽觀察的主要指標是看患者的咳嗽是干咳還是咳痰,是否有咳血、胸痛、久咳不止的情況。此外,護士細心觀察患者的咳嗽的節律和時間點,并做好記錄,為后期的治療提供真實的資料。
1.3護理方案
內科呼吸疾病患者入院之后,首先給患者細心的講述醫院的情況,以及疾病的狀況,針對患者的疑慮,或者提出的一些問題,護士耐心的解答,讓患者穩定情緒,能夠配合醫院的護理和治療工作。為患者安排干凈清潔的病房,病房要保證有重復消毒,并且有良好的通風效果,不在病房里面擺放任何的花草,避免花香對患者造成刺激。護士每天按時提醒患者服藥,并陪同患者到室外活動和檢查。觀察患者的飲食情況,叮囑患者要少量多餐,進食流失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2結果
在研究的80例呼吸內科疾病患者中,有67例患者已經成功被治愈康復。其余的13例患者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并出現并發癥,例如,心臟衰竭、呼吸堵塞等等。
3討論
3.1心理護理
根據統計顯示,呼吸內科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所以,患者入院之后,護士首先要主動去幫扶。并在幫助的過程中主動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后期展開有效護理收集信息。對于部分有沮喪、煩躁情緒的患者,護士要積極主動的了解關心患者的情緒變化,關心患者的飲食起居,給予患者需要的幫助。對于不配合醫療人員治療的患者,護士要積極和患者溝通,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3.2舒適環境
病房作為患者平時居住起居的地方,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必須,要經常的用無刺激性氣味的消毒水來拖洗地板;為患者整理床鋪被子的時候要避免灰塵和棉絮對患者的呼吸系統造成影響;限制每天探望患者的人數,避免感染;熱水瓶要放置在離患者比較遠的地方,床上要裝上防護欄,保證患者的安全。
3.3口腔護理
呼吸機經常作為治療呼吸內科疾病并發癥的主要器械。由于呼吸內科患者容易被口腔的細菌感染,造成更加嚴重的疾病,所以,護士要經常性的幫助患者清理口腔。清理用生理鹽水棉球為宜,讓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潔,避免真菌感染。護士要及時使用阿米卡星0.2g加生理鹽水100mL對患者展開治療,使得患者的氣道濕化。如果患者出現了黃粘痰,說明已經感染,要及時采用敏感抗菌藥給患者治療。患者如出現血痰,就要檢查套管和氣囊是不是有壓迫患者,并及時的修正。
3.4飲食指導
由于呼吸內科疾病屬于慢性消耗疾病,發病的時候都會有咳嗽、咳痰等等癥狀。所以,護士要叮囑患者經常進食一些高蛋白,富含纖維的食物,以水果和蔬菜最適合。同時,要每天保持飲用一定量的水,保持呼吸道的濕潤。為了避免患者失眠,要叮囑患者不要在睡前喝茶或者咖啡等。
3.5用藥安全
依照藥敏實驗結果,使用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藥的時候,在使用廣譜抗生素時要檢查是否真菌感染。祛痰使用溴己新,鎮咳常用咳必清,平喘常用氨茶堿,對患者進行霧化治療。患者用藥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如果出現了不良反應,要立即停止用藥,并對患者進行檢查。同時,要控制好輸液的速度,如果輸液太快或者太多就會導致肺水腫。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疾病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巨大的不良影響,所以,護理人員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采用更加優質的護理方法來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近幾年,隨著醫院通過不斷的深化改革和發展,不論是醫療技術水平還是醫療護理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相對應的是,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在逐步加強,對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護理水平的要求也更多了。作為接觸患者最頻繁的醫院職工群體,醫院護理人員工作的重要性更為突出。
1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問題分析
1.1意外事件類
1.1.1誤吸、窒息
呼吸內科老年患者占多數,年齡因素使老年患者肌肉組織減少,結締組織彈性下降,吞咽速度下降,當有疾病影響時,高齡老人的吞咽功能更容易失代償。研究報道稱住院高齡老人中誤吸的發生率為57.9%。再加上部分老年患者曾有腦梗死病史,吞咽肌功能不同程度降低,進食時易嗆咳,極易造成誤吸,甚至窒息。咯血患者如無力咳嗽,或情緒高度緊張、屏氣,當一次性咯血量大時,極易出現窒息而危及生命。
1.1.2管道脫落
氣胸、胸腔積液患者因病情需要必須使用胸腔閉式引流,如果出現局部固定不當、過度牽拉、接口處松動等易導致管道脫落而出現意外。其他管道如胃管、導尿管、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套管等,都可能因各種意外出現計劃外拔管。
1.2護理人員的因素
1.2.1技術方面
護理人員業務知識缺乏、工作經驗不足,各種醫療新技術對護理人員知識結構和護理操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2.2護理操作執行不嚴謹
在護理操作過程中不細心,缺乏慎獨精神,導致一些護理缺陷的發生。臨床第一線的護士大多數是90后的年輕護士,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和主動護理服務的理念。
1.2.3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素質低
低年資護士經驗不足,缺乏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在搶救中缺乏預見性,導致工作忙亂無序,且協助能力差。
1.2.4缺乏護患溝通技巧
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易產生煩躁和焦慮情緒,忽略了與患者和家屬的有效溝通,不注意服務態度,導致患者和家屬產生誤解、反感、甚至與患者和家屬發生沖突。
1.2.5護理記錄存在隱患
搶救患者和護理重病患者時,護理記錄不及時、不完整,與醫療病程記錄不一致等。
1.2.6護理人員配置不足
緊張的工作環境與人力資源的不足使護士的心理壓力增大,服務不到位,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暴力事件發生后,缺乏組織及同行支持等使護理人員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2干預措施
2.1意外事件防范
2.1.1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對易嗆咳患者進行飲水實驗,正確評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決定患者的飲食種類。若有必要,行鼻飼營養。對存在潛在誤吸的風險、可能會發生的變化進行監護,重點交接班,在記錄單上進行記錄,班班落實。
2.1.2與患者、家屬做好溝通,進行防嗆咳、誤吸的宣教。
2.1.3對年老體弱無力咳痰者,予翻身拍背,也可以霧化吸入,促進痰液的排出。
2.1.4對咯血患者做好宣教,囑其再次咯血時避免緊張及屏氣,輕輕將血咯出。
2.1.5對窒息風險高的患者,床頭準備吸引裝置。告知家屬24h陪護,并在晨會上和全體醫師、護士溝通,以加強醫務人員對潛在誤吸、窒息風險患者的重視和監護。
2.1.6對興奮、煩躁、譫妄易發生墜床的患者,應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使用床攔和束肢帶。
2.1.7制定并學習呼吸內科常見意外事件預案:充分考慮呼吸內科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制定詳細的處置流程,利用每月業務學習的時間進行情景模擬,嚴格規范各種流程細節,不斷提高護士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2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是安全護理的關鍵
2.2.1認真學習各種規章制度和優質護理活動的要求
認真落實核心制度,完善疾病的護理常規,優化、細化護理服務流程,明確崗位職責,完善監督制度,強調護理安全工作的細節管理,加強護理安全工作細節的關注度,使每位護理人員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工作,做到對護理安全隱患防微杜漸。
2.2.2科室成立護理質控小組
由護士長和護理骨干組成,按照各項護理質量檢查標準,采用不定期檢查、經常性提問、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進行對護理工作的監督和強化,并按條例給予相應的獎懲。
2.3設立危重患者外出檢查登記本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368-01
筆者對呼吸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一些風險及對策思考如下:
1呼吸內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思考如下
筆者實際工作中可知,呼吸內科護理過程中存在著如下風險:
1.1護士自身風險意識不足。護士在實際護理過程中,自身風險意識的不足是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風險,可以說任何風險都是由于護士自身風險意識不足而引起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護理記錄不全面,對護理工作而言,加強護理措施的記錄以及患者每天甚至每小時的病情變化情況,這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而這都是護士常常忽略的或是不能很好完成的;②護理記錄缺乏專業性特點,護士人員在記錄時,不能很好地突出本系統的觀察要點,COPD患者長期地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這樣極易引起二重感染,護理交班的時候未寫及口腔內真菌的觀察;支氣管擴張咯血的患者的血壓變化、有無腹痛、有無胸悶情況,也未及時進行記錄。
1.2與護理實際操作相關的潛在風險。護士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也會由于某些細節不注意,常常會導致一些潛在風險的發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肺性腦病患者由于使用呼吸興奮劑,往往會出現躁動,這就使得使用的藥液滲漏出來,如果不能及時地進行拔除,藥液外流之后不能及時地進行處理,那么這就會導致患者發生局部腫脹,甚至發生皮膚壞死;②貪睡,對于昏迷的患者而言,應該對其使用熱水袋,在使用熱水袋時,沒有用布套進行包扎,而且沒有交待實際的注意事項;③大小便失禁患者協助翻身時不慎抓傷皮膚,觀察皮膚,督促皮膚護理不力引起壓瘡的發生。
1.3與急救藥品設備相關的潛在風險。在呼吸內科患者中,發生急性喉哽塞的患者數量較多,這類患者的病情危重且變化較快。在實際的治療與觀察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呼吸機發生故障。心電圖機走低用完以及延誤了對患者的及時搶救與觀察等風險。在某些時候,護士對相關儀器設備的使用及操作不能熟練掌握,應急措施不到位,這些情況極易使護患關系緊張。未告知口服降壓藥的患者起床時動作宜緩慢,引起性低血壓致頭暈、摔倒的意外。呼衰患者需經常監測動脈血氣變化,動脈穿刺處壓迫時間宜長,壓迫位置宜正確,如果未強調這一點,會引起出血的危險。
1.4單次吸痰時間過長。兩次吸痰間隔時間短可致低氧血癥,防范措施是熟練掌握吸痰操作要領,抽吸時動作輕柔。單次吸引時間應少于15s,兩次抽吸間隔時間應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適當提高吸入氧的濃度,增大氧流量。
2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的應對思考
針對以上幾點關于醫院呼吸內科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加強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的規避是非常必要的,具體的防范對策思考如下:
2.1積極加強護理風險教育,不斷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通過上述關于呼吸內科護士存在的自身風險意識薄弱問題的闡述可知,加強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的防范與規避,首先要加強護理工作人員進行護理,不斷地提高護理風險的意識,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加強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對護理措施全面地進行記錄,加強提高可信度以及書寫的質量等。
2.2加強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與健全。在實際過程中,應該強化護理工作人員的交接班制度;要做到如下三個方面的交接班流程、即書面、口頭以及床邊管理,加強執行藥物檢查制度,注意各類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等,加強強化告知制度,做好簽字記錄,認真執行消毒隔離以及壓瘡防范制度的執行與實施,護士長應該在護理人員面前大力宣傳應該注意護理中存在的風險,以提出防范的警示等。
2.3加強與患者溝通,加強健康教育的內容。護士要增強為患者服務的時間,在晨間護理、輸液、發藥、巡視病房的過程中了解患者的意識、飲食、大小便、咳嗽、咳痰情況,掌握患者病情的第一手資料。加強對神志模糊、躁動患者的巡視,觀察輸液是否通暢,有無外滲,熱水袋是否過燙、有無包裹;了解服用利尿劑患者的進食情況,口味是否偏淡;讓患者與家屬體會到護士是真心尊重患者,真心為他們服務。
2.4注意加強呼吸內科病房管理。在盥洗室或過道里應有防滑提示的標志;發現地上污濕現象及時予以清潔、擦干;病房設備管理帶出現問題,及時與后勤部門聯系,督促及時維修。
2.5人為氣胸形成的處理措施是囑患者呼氣、迅速用凡士林紗布或膠布等封閉引流口,并立即通知醫師,給予氧氣吸入。氣胸嚴重者應立即緊急排氣,迅速準備一套新的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并保證其密閉性。
3討論
當前我國醫療衛生法制建設逐步趨于完善,患者在實際就醫過程中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對醫療服務質量以及醫療護理的安全要求也日益增高。作為臨床第一線的護士,肩負起與患者建立友好關系以及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重任。呼吸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一些風險,這些風險造成了緊張的護患關系,更重要的是這些風險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因此,在實際護理過程中,應該積極地分析呼吸內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并提出預防風險的對策,保證無風險,這樣才能夠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才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避免一切醫患、護患糾紛的發生。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b)-0156-02
對于風險管理的定位是:風險管理是一種意識上的管理程序,風險管理的作用就是對于先存在的和一些潛在存在的醫療風險事件進行評價和處理。在呼吸內科的患者中存在的普遍特點是:患者的年齡都偏大、自身對于健康問題的保護意識偏低、病情的癥狀有反復發作的癥狀、病毒的發展變化比較迅速等等。由于呼吸內科的一些特殊的原因,患者在住院期間的發生意外變故的可能性比較大,這就導致了呼吸內科的護理工作需要承擔很大的責任與風險。為探索呼吸內科中護理風險管理的具體實施措施及在實際中的效果顯示,該院的呼吸內科自2010年1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以后,有了良好的改善,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3―6月該院呼吸內科共接收患者782例,患者中相對危險的患者473例,其中搶救次數高達526次,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患者有23例。該院呼吸內科的現有床位有50張,護士23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2名,護士16名,年齡在20~45歲之前,平均年齡為21.34歲。學歷為:本科3名,大專18名,中專2名。
1.2 方法
對該院呼吸內科病房管理中發生的各種風險事件的一些客觀原因進行系統的分析,從經驗教訓的總結中尋找一般的風險的影響因素與一些特殊情況的特殊因素,從而對于我院的呼吸內科的病房管理制度做以完善和整理。對風險管理實施前后的病房管理、基礎護理質量、消毒隔離的質量以及患者的滿意程度方面進行分析。當然主要的存在的風險的因素有:護士的專業素養、患者的自身情況、藥品的使用情況、病毒本身的情況、病房環境的情況等等一些因素。通過對于風險的因素分析來制定相關的措施,對于風險的管理的強化來對于數據進行整理,從而使護理中的風險降到最低。
1.3 護理中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
1.3.1 醫護人員風險防范素養的提升 呼吸內科的患者的病菌的存在形式一個極其活躍的病菌分子,在對于護士護理的專業要求素養就相當的嚴格,護士護理的專業知識結構也是患者恢復的主要影響因素,在這個整個的護理過程中護士的護理風險預防的知識是護士職業風險的客觀認證具有決定性因素。因此對于呼吸內科的護士加強職業風險的預防培訓,包括防護使用物在護理中被應用的重要性、打針、輸液過程中國的醫療器材使用的規范性與損傷所要處理的環節等,通過這些來提高護士在護理過程中的防護意識,安全意識、具體操作工程的合理科學性。
護士護理專業素養的提升也是對于院科護理風險管理制度的考驗,呼吸內科的護理風險的防范的意識是受制度的影響的,因此的制度的健全對于護士的護理過程的規范性與科學性就要有了一定的參考價值,制度的規范就要求護士的護理的過程中善于利用制度,來保證護理過程中對于一些患者的提醒與健康知識的普及講解。
1.3.2 對于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的措施 患者的自身的疾病預防的意識、患者的健康教育的關注度、患者自身素質等等一些因素是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對于醫護人員配合的主要影響因素,只有不斷的去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就減少了風險的出現。當然除此之外最關鍵的就是。由于呼吸疾病的主要發病群體的年齡偏大一些,這就給護理的過程增加了難度,患者的行動,身體安全等一些原因也是存在風險憂患的,針對這一問題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對于年齡大一點的患者,我們要采取特殊的管理,例如要求這樣的患者必須有家人的護理,她們的一些外出的行為醫護人員要進行一定的約束,保證其不再受到交替的感染。
1.3.3 對于醫藥用品的使用的風險措施 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藥品的使用是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用藥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對于藥品的使用情況的風險分析主要是關于患者對于藥物的過敏的癥狀表現、由于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人為的原因所造成的風險的出現,這些都是呼吸內科護理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這就要求護士要對于患者的平時的用藥要以詳細的記錄,導致出現一些誤差而造成一些醫療事故的發生,采取專門的醫藥用品的監管政策,保證每一位患者的藥物的使用正確。
1.3.4 對于病房的環境所采取的措施 病房的環境也是相當主要的,呼吸內科是一個病菌傳染比較密集的地方,患者之間的交替的感染等等一些方面都是問題的關鍵因素。當然對于這一問題上,護士平時的護理工作中就要主義對病房的消毒情況,要保持病房的空氣的流通。并且護士要在自己的護理工作的范疇內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教育,要提醒他們對于病毒的預防,以免造成交替感染的情況,對于恢復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采取的具體措施就是醫護人員要每天定時定點的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對于病房的管理要加強例如一些家屬的探望要進行一定的登記與檢查,保證沒有新的病毒危害病房的再感染。
當然除此之外,在出現一些風險糾紛問題的時候,醫院方面首先要及時的去和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患者的家屬也要積極的配合醫院的工作。對于一些糾紛問題的出現一定要按照正常的程序進行解決,要明確細化每一個責任的承擔。
1.4 統計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的是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進過一些具體的方法的實施,對于該院呼吸內科的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的結果進行合理的統計,在風險管理實施前后的病房管理的評分、消毒隔離的質量、基礎護理的質量包括患者的滿意程度都有明顯的上升,具體的情況顯示結果。
3 討論
護理風險主要是指將一些可能導致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的死亡或者傷殘的一些影響的因素進行一定的規避,風險管理的終極目標是為了防止或者預防風險的發生,因此醫護人員要在護理的過程中盡可能的發現一些存在的因素,及時的進行一些處理的保證工作的順利。同時醫護人員要掌握一定的風險處理的應急方法,要了解醫院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正確的面對風險管理的保障也是重要的問題,一是要對于風險要進行防范;二是要對于風險發生的時候對于風險進行一些合理的處置。將風險管理的防范,要提高日程上來,提高醫護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除此之外在護理中的風險管理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例如在藥物的使用中,建議要第一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并保證患者的用藥情況要做不斷的更新記錄,因為醫患糾紛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用藥的問題。期望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有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愛英.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3(7):13-14.
[2] 錢維建.淺談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J].中國臨床護理,2013(2):21-23.
[3] 李由.呼吸內科病房院內肺部真菌感染50例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64-65.
[4] 胡原.臨床護理保護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7):87.
doi:10.14033/ki.cfmr.2016.34.0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4-0066-02
眾所周知,呼吸內科疾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通常患病年齡層次較高,擁有較長的治療周期,加上各種患者的情況也不近相同,因此給醫護人員的護理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直接影響了醫護工作的正常進行。醫護隊伍的不斷壯大,注入了新的元素和人員,也給醫護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為醫護人員的經驗不足,質量也就不能夠保證,所以護理的好壞就成了所有醫護工作人員關注的重點。在這里,就注重探討了新的護理模式,呼吸內科優質護理服務應用責任制整體護理的模式的運用,對其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把運用這種護理模式的整體護理效果進行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呼吸內科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45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方法,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和觀察,做出分析總結。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41~70歲;疾病分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彌漫性肺部疾病3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現10例,哮喘病4例,肺部感染16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2~71歲;疾病分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彌漫性肺部疾病4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現8例,哮喘病15例,肺部感染1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或疾病史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強。
1.2 方法
對以上兩組分別進行不同的護理措施。對照組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如飲食護理、健康宣教、康復護理等。觀察組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方法,包括組建護理小組、分配責任組長、分配各級護士及護理的實施。科學合理地對護理人員進行排班,提升每位護理人員對于責任制整體護理的責任意識,具體如下: (1)組建護理小組。由經驗較為豐富的護理人員及護士長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培訓相關護理人員,定期對該小組的護理效果進行考核,結合護理員工的職稱、綜合素質、專業能力進行科學的排班,對可能或已出現的漏洞與不足進行分析歸納,并對應用的措施進行集體討論,并評價護理的效果,從而保障護理效果最大程度的發揮。(2)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對護理工作的具體工作流程及各級護士的崗位職責進行細化。對呼吸系統內科病患進行實時監護,加強病房巡視工作,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給予患者更多與病魔作斗爭的信念。若患者在臨床護理程序中出現問題,應當立即通知主治醫生,并作好記錄工作。(3)護理人員還應樹立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幫助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癥狀,起因、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等。其中包括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臨床護理計劃,例如健康教育宣教形式及熱藎從而提升患者對于自身所患疾病的認知。除此之外,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組長需要對所有患者的治療及護理工作進行管理,并對此組患者的護理質量進行監控,確保護理質量能持續上升。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臨床護理質量及患者對此方法的臨床護理滿意程度,同時對護士責任制整體護理考核進行評分。對患者滿意度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兩組均發放45份,回收45分。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患者對兩組護理方法的感受和意見,具體劃分成不滿意、一般、滿意及非常滿意4個標準,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次研究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不滿意9例,一般17例,滿意與非常滿意合計19例,護理滿意率為80.00%;觀察組患者中不滿意2例,一般3例,滿意與非常滿意合計40例,滿意率為95.56%,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78,P
2.2 兩組護理人員考核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責任護士責任評分較對照組的滿意程度顯著改善,對照組護士護理考核平均評分為(75.9士4.9 )分,觀察組為 (91.8士5.1)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眾所周知,臨床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就是呼吸內科,而對于呼吸內科來說,許多患者屬于慢性疾病的范圍,并且患者的情緒不穩定,非常焦慮不安,對自身的病癥極度的失望和失落,嚴重影響治療的效果,或者在治療中引發壓瘡和感染等并發疾病,后果不堪設想。隨著醫療體系的不斷革新,新時期的護理服務工作涵蓋內容也出現了很大的轉變,并且患者的自身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產生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對護理質量有相應要求,還對護理效果及護理的及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本文所探討的新型臨床護理方法即責任制整體護理,是指通過責任護士、責任組長對患者進行責任包干制的護理服務內容,方便對臨床護理和以后的管理做出全方位的監督及指導。優勢明顯,特別是對因慢性病反復發作的住院患者來說,他們是呼吸內科的住院患者中所占比重較大的人群,可以通過觀察這些患者得出這些因為久治不愈、病情反復,而表現出體質虛弱等的臨床癥狀。這樣一來,呼吸內科的護理工作就越發繁重,醫護人員就更加忙碌。盡管這些年,我國的醫療隊伍不斷壯大,醫護人員也逐漸納入年輕的元素,但其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卻良蕎不齊,導致了護理質量的下降和護理滿意度的降低,因此如何提升護理水平成為當前擺在醫護人員面前的首要難題。臨床試驗表明,責任制整體護理方法在呼吸內科優質護理實踐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得到了廣大患者及醫護人員的認可和信任。責任制整體護理臨床實踐時,醫護人員首先應當對病患的病情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從而有針對性的開展護理工作,同時還應做好病患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取得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是將責任進行嚴格劃分,明確各部分的職責所在,能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使患者對其接受的護理服務非常滿意。
責任制整體護理方法的護理過程是由資歷較深的護士帶領管理,所以可以帶動年輕的護士,幫助其學習護理方法和穩定心態,進而提高自身的護理水平和職業素質。這種方法還能夠使傳統護理中被動檢查的模式轉變為主動參與的模式,明顯改善護理質量各方面指標。同時,也能夠促使護士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能夠得到主管醫師的認可。就上述的方案就可以體現出,責任制整體護理在整個呼吸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好處和優勢,對臨床醫學擁有極大的效果和得到一致的好評。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服務領域中推行責任制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有著極高的推廣應用價值。該方法的出現不但對于病患的康復起到了極佳的輔助效果,還有利于加強病患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因此受到廣大醫護人員及患者的認可,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蘇琳珠,王招娣.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呼吸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4,8(2):112-115.
[2]蔡克,王萌.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呼吸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2):145-146.
[3]郭麗霞,張莉,劉曉蘭.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呼吸內科并發糖尿病護理服務中應用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4,17(12):170-171.
1.1.1跌倒
呼吸內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體質虛弱、視力下降,反應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藥物,如利尿劑、血管擴張劑、抗過敏、降血糖藥等藥物,易發生跌倒,造成意外。
1.1.2墜床
肺性腦病患者常出現興奮、煩躁等表現,伴隨神經系統疾病,如老年癡呆等患者,易發生墜件。
1.1.3窒息、誤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導致窒息;伴隨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如腦梗死等)易出現吞咽困難,進食嗆咳而造成窒息、誤吸。
1.1.4管道脫落
氣胸、胸腔積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閉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動不當、過度牽拉等原因會造成管道脫落;胃管、導尿管、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管道存在計劃外拔管的可能。
1.2專科操作規程執行不到位
1.2.1氧療隱患
氧療時如吸入氧濃度過高、吸氧時間過長可發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續高濃度吸氧會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發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對氧療依從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達到預期療效。
1.2.2吸痰護理隱患
病情評估不到位、單次吸痰時間過長、兩次吸引間隔時間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癥使病情加重,引發意外。
1.3護理人員方面的因素
1.3.1綜合能力欠缺
現階段護士的知識層次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實際工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差不齊;專科培訓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夠、應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響搶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種疾病,因涉及到多專科的護理問題而存在一些護理矛盾,對護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1.3.2工作中缺乏高度責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獨精神;觀察病情不夠細致,未及時發現存在的隱患,干預不及時;職責、制度、流程執行不規范等因素。
1.4護理管理因素
1.4.1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
護理管理監控過分注重考核,缺乏細節管理理念,應急預案落實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護理核心制度未嚴格執行造成護理缺陷是一種發生率較高,損失較大的風險。
1.4.2護理人員的配置與工作強度不對稱
護理人員的配置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力資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護理需求增多,使護士超負荷從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環節質量無法控制、服務不到位,給患者帶來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質量監控不力都是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
2.1意外事件防范
2.1.1充分評估患者,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對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頭建立警示標識;與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取得家屬的信任與配合,留有家屬照顧;同時認真落實交接班制度及分級護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單獨走動,必要時臥床休息;存在興奮、煩躁等易發生墜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床欄的應用、束肢帶應用;對存在窒息、誤吸危險因素的患者,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床邊備有吸引器,必要時安置患者于搶救室;吞咽困難、嗆咳的患者,將食物調成糊狀,抬高床頭30°~45°,必要時留置胃管;各種引流管道固定妥當,避免折疊、扭曲、脫出、受壓,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計劃外拔管;胸腔閉式引流患者,床邊備有相關物品,如血管鉗、消毒凡士林紗布等。
2.1.2制定呼吸科常見意外事件的應急預案,組織護士學習利
用晨會、交接班時進行情景模擬,一旦發生意外事件,如何應對處理等注意事項,以不斷提高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
2.2規范專科性護理操作,加強監督與管理
2.2.1氧療護理
正確評估病情,認真執行醫囑;嚴格掌握氧療適應證、氧濃度、吸氧方式及時間等要求;嚴密觀察氧療效果與反應;加強患者的安全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療依從性。
2.2.2熟練掌握吸痰操作要領
正確控制負壓(40.0~53.3kPa,小兒<40.0kPa),在無負壓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時動作輕柔;單次吸引時間應少于15s,兩次抽吸間隔時間應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適當提高吸入氧的濃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2.3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工作責任心
2.3.1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鼓勵護士參加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培訓,通過多途徑、多渠道獲得國內外的新知識、新動態、新觀念;加強對年輕護士的培養,按需交叉培訓,落實“三定方案”,對年輕護士的成長進行動態持續的觀察、評價。
2.3.2加強工作責任心
教育護士嚴格按職責、制度、流程落實各項治療護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態度,培養應有的慎獨精神。
2.4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資源
2.4.1加強護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內科專科護理質量標準》、《呼吸內科應急預案》,修訂《呼吸科專科護理常規》及《呼吸科專科操作》等項目;病區實行全員參與的質控模式,成立質控小組,建立護理質量持續改進跟蹤檢查表,加大質控力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處理。
2.4.2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改善超負荷工作狀態
【關鍵詞】呼吸內科;護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212-02
1 呼吸內科病房護理常見的不安全因素
1.1 技術方面
新護士業務知識不扎實、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護士間協作能力不強可能導致靜脈穿刺不成功,紅燈接應不及時,各種處置不及時等。
1.2 管理方面
1.2.1 人員調配不合理。傳統的排班模式已不能適用日新月異的發展的需要。舊的排班模式所暴露的問題主要在于忙時段紅燈接應不及時;治療與護理分組進行,護士對病人的病情及病情進展不了解;晚夜班護士工作壓力大,尤其是心理壓力。
1.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全、反饋不及時,出現安全隱患未及時發現或及時總結,同一類的差錯或事故反復出現,護理書寫、消毒隔離、危重患者安全護理、基礎護理未分類整理并持續改進,護理安全教育不完善。
1.3 環境方面
1.3.1 病房環境方面。呼吸內科慢性疾病患者居多,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及家屬擔心受涼感冒,不愿開窗通風,加之有些患者床上大小便、隨意排痰等,可能造成室內有異味、空氣細菌菌落數超標,增加院內感染的發生機率,不益于患者的身心康復。
1.3.2 安全防護方面。躁動、行動不便的患者未及時使用防護欄,易造成墜床;跌倒、墜床、壓瘡標示牌不醒目,床旁呼叫器未放置在病人易取用之處,地面水跡未及時擦干,通道有障礙物、座椅不穩均可致病人摔倒,跌倒或發生意外時,不能及時呼叫;廁所燈、地燈運行不正常時,未及時維修;設備帶上使用電器,如手機充電器、電腦、電飯鍋等,干擾醫療儀器的正常運行。
1.4 護士方面
1.4.1 未嚴格執行三查八對,特別是在病人工作忙的情況下不能將三查八對的內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如執行醫囑時錯抄、漏抄醫囑,有疑問時不請示不報告,在注射發藥中張冠李戴,給錯藥或未按時發藥。
1.4.2 護士工作責任心差,疏忽大意,未認真履行職責,未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護理常規,違反操作規程,擅離職守,巡視病房不及時,觀察病情不仔細等。
1.4.3 缺乏法律知識,自我維權意識不強,自身不重視學習和業務技術培訓。
1.5 患者方面
1.5.1 患者對自身疾病了解較少。患者下床活動不方便,臥床休息期間長,且多為高齡患者,因而極易泌尿道感染及壓瘡等并發癥。為此在并發癥增加、活動長期受限及醫療費用不斷增加等因素影響下,加上患者對病情了解較少,極易對護理工作人員產生抵觸或不信任情緒,導致醫患糾紛等不良后果。
1.5.2 一些癥狀不明的患者常不遵守、不配合醫院規章制度,私自離院外出或請假后未按時返回;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療護理期望值過高,對病情惡化不理解、不接受等。
2 加強呼吸內科護理工作的措施
2.1 技術方面
制訂完善分層培訓方案,經常性的進行專業技術理論培訓,定期進行操作技能考核。護士不僅要熟練掌握各科專業知識,還要具備嫻熟的搶救技能、良好的同事協作關系及較高的應激能力。因此管理者應給護士提供學習進修的條件,不斷滿足護士工作中對新業務、新技術知識的需求,同時對人際溝通方面的技能也要作相應的培訓。
2.2 管理方面
2.2.1 彈性排班。我們科對排班模式進行大膽改革,實行彈性排班,充實忙時段的人力配備,白班實行扁平化管理,及分組管理,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晚夜班改為雙人值班以使護士超負荷工作的現狀得以明顯改善,同時也減輕了護士上晚夜班的心理壓力。
2.2.2 加強護理安全教育,提高風險防范意。把安全防事故教育作為經常性教育工作來抓,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第一安全”的思想觀念。
2.3 環境方面
2.3.1 指導病人及家屬適時開窗通風、定期使用負離子消毒機消毒,減少室內空氣細菌,降低院感的發生機率。
2.3.2 躁動、行動不便的患者及時上好兩側護欄;有跌倒、墜床、壓瘡高危時,在床頭翻好高危標示牌;告知患者呼叫器的用法,無陪人且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放置于其易取之處;在配餐間、衛生間等放置防滑標示牌,及時督促衛生員拖干地面水漬,及時清除通道有障礙物;定期檢查座椅,如有松動及時送修;廁所內放置防滑墊并設有扶手;每月定期檢查廁所燈、地燈運行狀況,不正常的及時維修;查房時檢查電插板、插座等,及時制止其他電器的使用。
2.4 護士方面
2.4.1 嚴格落實三查八對制度。三查:備藥時與備藥后查,發藥、注射、處置前查,發藥、注射、處置后查;八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藥品有效期。認真理解好三查八對的內容,嚴格落實,三查八對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始終;掛藥或換藥時采取兩種以上的方法(如床頭卡、患者應答、腕帶、身份證等)識別患者身份,準確無誤后方可執行。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
2.4.2 加強護士工作責任心,對工作經常疏忽大意的護士進行單獨談話,加強護士履行各自職責、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護理常規的督查力度,強調護士必須按操作規程完成護理工作,堅守崗位,按分級護理制度巡視病房、觀察病情等,以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
2.5 患者方面
2.5.1 加強并發癥及患者心理的護理。患者因氣促等影響需臥床休息,日常活動或多或少均有所受限。因此其出現泌尿系感染及壓瘡等并發癥發生率高,患者情緒也隨之不穩,除了給予一定的心理護理,還需制定強化措施加以防范。護理人員要盡可能在工作間隙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對其病情進行分析,對有焦慮不安、情緒抑郁的患者可正確引導其宣泄,使其情緒盡快穩定下來。
2.5.2 認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患者應嚴格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未經許可不得私自外出或請假后一定要按時返回,否則按自動出院處理;責任護士應非常熟悉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做好解釋和告知工作。
3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