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9 10:07: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技術創新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許多事實表明,內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因此,盡管企業外部的動力要素對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們作為外因,只有通過誘導、喚起、驅動而轉化成內因,才能實現其動力效能。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真正主體。要大幅度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就必須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的機制與模式,探討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這種動力是存在于企業技術創新系統內部和外部、對技術創新活動產生驅動力的各要素之和。
一、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
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可能獲得的經濟利益和相對競爭優勢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其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1.企業利益驅動。企業在參與技術創新活動之前,一方面要對創新活動的凈收益和創新收益的滯后期進行預測,另一方面要對創新活動的風險和自身的創新能力進行估價,只有能在預期的時間范圍內取得較高預期收益,又因風險適度、能力較強而能有較大成功概率的創新活動,對企業就會有較大的激勵力量。
2.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在企業內部創新動力要素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對企業文化、激勵機制、企業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在相同的環境中,在相同的創新動力作用下,有的企業進行了創新,而有的企業卻沒有創新。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企業創新活動的領導者和決策者是否富有企業家精神。優秀企業家不僅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決策者,還是企業技術創新的組織者、指揮者,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直接影響著整個企業的技術創新行為,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至關重要。企業家不僅是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還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支柱。
3.企業內部激勵機制。在技術創新動力機制中,與個人主體行為目標關聯較密切的就是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因為個人主體參與技術創新的目的就在于實現個人收益最大化,而能夠幫助個人主體實現這一目的的動力要素就是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通過對個人主體的創新行為實施恰當的、豐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能夠充分地調動個人主體進行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對個人主體從事技術創新活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所以,企業如果缺乏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必將導致自身的創新活動失去動力和活力。
4.企業文化。除了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以外,在企業內部動力因素中,企業文化對個人主體從事技術創新活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為個人主體的行為目標不僅包含著利益目標,還包含著自我價值實現的目標。而在創新實踐中長期積淀和形成的企業創新文化,會通過影響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和行為取向,使全體員工普遍地認同和崇尚創新,并將創新成功作為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標志,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創新活動。可以說,有利于創新的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會持續地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
5.企業科技專業人才技術創新的水平和創新能力。科技專業人才技術創新的水平和創新能力是企業技術創新重要的動力基礎,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和創新能力與企業所擁有的各類專門人才的業務、專業技術水平有必然的聯系。能夠擁有一支知識結構合理、學科配套、起點高、創新能力強的科技人才隊伍是企業技術創新成敗的關鍵。
6.路徑依賴與路徑創新。技術創新的路徑依賴指:技術發展的歷史因素在決定未來的技術創新中起到了主要作用。這些歷史因素包括:最初市場、技術管理、制度、規則、消費者預期等等。在它們的作用之下,技術創新受到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變化的影響,進而導致成功的創新和采用新的技術取決于現有技術的發展。但是這些歷史因素在某種程度上“贊同”采用現有的技術而“反對”采用新的技術。采用現有技術的收益遞增導致創新鎖定于現有的非優的、低效率的技術,并阻止采用好的、優越的、可替換的技術,并最終造成技術創新的低效率。
多數情況下路徑依賴是技術創新的阻力,因此,需要企業進行路徑創新,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技術創新的成果,這就要求企業能夠放棄眼前既得利益,采用打破現有技術創新路徑,進行路徑創新。
二、企業技術創新的外在動力
外在動力機制主要是指企業由于外部環境因素對企業技術創新所發生的推動作用,包括產權動力機制、市場動力機制、政府動力機制和科技動力機制等幾方面。
1.政府政策因素。政府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措施有建立完善的企業法律體系,加強政府的財政、金融、信貸支持減免新產品稅,加大R&D投入,以及建立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支持,信息咨詢,人才培訓等方面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等。良好的外部環境對企業技術創新觀是強大的激勵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政府行為會推動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2.市場驅動因素。市場是一種實施費用低、效率高的激勵制度。市場機制通過價格體系發揮著提供信息、經濟激勵和決定收入分配等功能,有利于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同時,市場過程也是一個對技術創新進行組織的過程:市場對技術創新的方向刺激促使企業產生獲取超額利益的預期,逆向刺激則危及企業的生存:市場產生的正向拉力與逆向壓力與企業謀求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相結合,是形成企業技術創新行為的基本動力。市場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激勵是通過市場體系要素、市場競爭、市場結構與市場規則等變量進行的。
3.科技驅動因素。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迅速改變著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品壽命周期變短,新產品層出不窮,對企業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動其不斷發展。
技術創新離不開科學技術,科技的發展是促使企業進行創新的基礎動力。技術發明和發現具有轉化為現實財富的潛力。當科學和技術的成果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會出現主動創造需求的情形,從而推動創新主體利用技術創新成果完成創新活動。科學技術的發展雖然周期較長,可是一旦成功,將會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4.產權動力因素。產權分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兩種。有形資產產權是指人們對實物的擁有權,無形資產產權是指人們對非實物形態的信息、知識等的擁有權。一般而言,任何一項創新活動都要進行物質資本(有形)的投入和智力、知識資本(無形)的投入,創新的結果就形成了新產品和新知識。因此,為了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必須從法律上確立私有產權的地位,通過股票贈與、股票期權、優先認股權、員工持股和專利制度的建設來保護企業家和技術發明人的創新所得,對于一大部分未進行現代企業制度和股份制改造的企業而言,更應加快建立產權制度,創新產權激勵的條件。這是一種最經濟有效、持續的創新動力手段,因為它使資產所有者與資產發生最直接的經濟關系,資產所有者因此成為資產能否增值的最直接的當事人,產權的法律性、持久性又會使人們具有一種安全感。技術創新在這樣一種制度氛圍中會獲得強大的動力。
5.產業集群因素。產業集群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集群內大量的企業在競爭的同時也互相進行合作創新,而且集群內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當產業集群形成創新的氛圍后,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將大大加速技術創新的步伐。
三、外部動力要素與內部動力要素的相互關系
除了在企業外部的動力要素之間、企業內部的動力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和影響之外,企業外部動力要素與企業內部動力要素之間也存在著廣泛的聯系和作用。
企業技術創新動力機制的運作方式概括為:在環境因素的作用和影響下,來自于產業集群內市場的需求引力和競爭壓力、來自于科學技術的推動力、來自于政府政策行為的支持力,都將直接或間接地轉化為企業利益驅動力,成為作用于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源泉;企業家精神對利益驅動力具有感應與放大作用,它能夠直接驅動企業主體從事創新,并通過企業文化和企業內部激勵機制間接驅動個人主體從事技術創新;企業創新能力則最終保障著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得以順利進行。而成功的創新活動又反作用于技術、市場、政府、環境,激發出新的創新需求。而利潤是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根本動力。
總之,諸動力要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企業主體和個人主體產生了技術創新活動,而技術創新活動又反作用于諸因素,引發新的創新需求;新一輪創新又會推動企業在更高的層次上發展,產業集群內企業就是在內外部動力的綜合作用下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從而使創新活動呈螺旋上升地不斷進行。
參考文獻:
1.姜勁,徐學軍.技術創新的路徑依賴與路徑創造研究.科研管理,2006
技術創新人才的離職會加大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技術創新人才離職后使企業關鍵崗位工作停滯,為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企業需招聘新員工來填補因老員工的離職而產生的職位空缺。企業要重新招聘、培訓員工,在新員工的招聘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招聘成本;新員工從被錄用到正式上崗工作,這期間企業還要花費相應的培訓費用。當員工在中小企業工作一定年限、在本企業能夠獨當一面、為本企業創造新價值,從而真正成為本企業的技術創新人才時,其離職又會增加企業的離職成本。
(二)泄露企業核心技術、經驗和商業機密的風險
技術創新人才通常都掌握著企業的關鍵技術、工作過程中形成的經驗或商業機密,這些都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部分,是企業在競爭中獲得優勢的保證,也是企業長期積累的結果。技術創新人才的流失會隨之帶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對中小企業的危害是極大的。因為技術創新人才的流失基本上都是發生在同行業的,他們或者自己創業,或者流向同行業競爭對手,這將增強競爭對手的實力,影響原企業的持續發展,減弱其核心競爭力,甚至致使企業走向衰亡。
(三)影響團隊向心力、凝聚力的風險
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一般都是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進行的,只有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充分發揮其聰明才干,企業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因此,團隊中技術創新人才的流失,一方面會影響團隊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團隊的工作進程減慢,工作效率下降;另一方面還會影響在職員工的情緒,使得在職員工人心渙散,工作積極性下降,甚至引發整個企業技術創新人才的流失。
(四)引發企業信任危機的風險
員工不僅代表自身形象,在某種意義上說也代表企業形象,技術創新人才的流失會使企業的外部形象受損。因為技術創新人才的流失會引發外界對該企業的種種猜想,他們會認為員工在企業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企業的經營狀況較差或是管理水平不高,等等;同時,技術創新人才的流失還會使投資商、客戶對中小企業產生不良印象,進而流失一部分投資商和客戶。
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管理風險的成因
(一)社會層面
1.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目前,我國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比較嚴重,東南沿海和一些大中城市經濟發展較快,而西部地區和一些小城市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經濟發達地區能提供較多的發展機會、較高的薪酬待遇且用人機制比較靈活,引發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技術創新人才為了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以及更好的薪酬待遇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
2.技術創新人才的供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數量逐年增加,規模不斷壯大,每年中小企業數量都保持7%~8%的增長率。截至2013年,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已超過5651萬家,占全部企業數量的99.8%,①這必然會加大對技術創新人才的需求數量。目前,技術創新人才處于“賣方”市場,許多中小企業人才短缺現象比較嚴重,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市場要價能力,使得他們在企業間有很大的選擇空間。一些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可能會從中小企業流向大型企業或者外資企業。
3.相關的政策及法律制度。
“雙向選擇”的就業觀念,即用人單位自主選擇所用員工、員工自主選擇就業單位,為技術創新人才的流動提供了客觀條件。有些在發展機會、薪酬待遇等方面處于相對劣勢的創新人才為了使個人利益最大化往往會另謀高就,但目前國家對技術創新人才的流失以及流失對中小企業造成的利益損失并沒有一套健全的政策、法律制度來約束。
(二)企業層面
1.技術創新人才管理制度。
與大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員工人數少,資金擁有量小,組織結構簡單,一般沒有專門的機構或主管領導進行人才管理。即使有相關的人才管理部門,也多對技術創新人才管理風險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管理水平低,暫未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工作在組織、人力、制度上得不到有效的支撐和保障。許多中小企業在管理上還存在著權責不清、決策專斷、管理者身兼數職的現象;有的甚至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不重視人才管理體制建設,對人才的使用不能做到人盡其用。
2.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中小企業吸引、留住技術創新人才的內在因素,然而很多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往往忽視或不重視自身文化建設,員工對企業缺乏認同感,導致員工個人價值觀念和企業經營理念不相匹配。還有些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定位不清,層次結構不合理,內容過于簡單,這種舊的企業文化未能與技術創新人才所需的以人為本、尊重人、關心人的良好文化氛圍相協調,這也是導致人才流失的一個原因。
3.薪酬和福利水平。
薪酬、福利能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且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個人價值和經濟地位的一種體現。中小企業資金實力較弱,很難為技術創新人才提供豐厚的薪資,當與同行業的其他人相比會存在收入差距較大的現象時,就會導致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心理失衡。同時,中小企業福利制度不完善,福利水平低,在失業、醫療、養老、公積金等勞動保障方面投入較少,這就加大了技術創新人才的不平衡感,因而一旦有企業愿意提供更高的工資、更好的福利待遇,他們就會另謀高就。
4.管理者的管理風險意識。
首先,很多中小企業人才風險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者人才管理風險意識淡薄,沒有人才管理風險的經驗,缺乏人才流失的危機感。其次,一些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儲備量少。管理者不注重對技術創新人才“接班人”的培養,當技術創新人才外流時企業的關鍵人才便會銜接不上。
5.企業發展前景。
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技術創新人才在選擇就業單位時所考慮的因素中企業的發展前景最為重要,占樣本總量的38%,說明員工是愿意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如果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發展目標明確,企業發展壯大會給員工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并且企業注重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員工,便可起到激勵、穩定員工的作用。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技術、資金擁有量、人才質量、市場環境等方面處于劣勢。一些中小企業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或經營困難、決策失誤時,會使員工對企業的發展前景感到一片渺茫,進而產生離職的想法。
(三)個人層面
1.工作現狀滿意度。
技術創新人才對目前工作狀況的滿意度主要包括: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對工資水平的滿意度、對期望與能力是否匹配的滿意度、對工作挑戰性的滿意度、對工作與生活是否平衡的滿意度、對個人發展的滿意度、對工作中人際關系的滿意度等,這些都是可能導致技術創新人才管理風險發生的因素。當技術創新人才對當前工作現狀有較高滿意度時,能提高團隊成員的協同合作能力,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他們將會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完成本職工作,并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反之,當他們對目前工作狀況有較低滿意度時,工作起來就會消極怠工,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2.職業發展。
一般情況下,每個員工都會為自己設計職業生涯規劃。員工在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后,如果企業能夠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就業機會,員工的個人目標能夠得以實現,他們就會愿意在本企業中繼續努力工作;反之則會離職。一些技術創新人才認為在中小企業中很難實現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因為中小企業對自身的發展計劃沒有明確的定位,同時不注重技術創新人才的職業發展,因此他們就會把流動看成是實現自我職業發展的一條途徑。
3.忠誠度。
相關調查顯示,企業發展前景是影響員工忠誠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回收的有效問卷中有76%的被調查者認為影響員工忠誠度的因素是企業的發展前景。由此可見,員工比較看重企業的發展前景,并希望自己能與企業共同發展,實現共贏。一旦中小企業的發展出現問題,技術創新人才對企業的認同感便會下降,認為在企業中得不到盡可能多的支持和更好的自我實現的機會,這時他們會選擇離開原來工作的企業。
4.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也是影響技術創新人才流動的原因之一。如果家庭對技術創新人才工作的依賴度較高,說明其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所承擔的家庭責任也較大。技術創新人才的人生目標應包括家庭目標、生活目標和財務目標,不要一味地把財務目標定得很大而忽視了家庭與生活。另外,家庭因素還包括親人不支持、子女上學或兩地分居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傾向于選擇穩定的工作,不會輕易離開就職單位,因為離職時他們要考慮家庭因素。
5.個人結構因素。
有研究表明,年齡與人員流動呈反方向變化的關系,年齡越小流動率越大。這是因為年輕員工家庭負擔小,跳槽時考慮的機會成本小,所以流動率高。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更愿意從事穩定的工作,而很多中小企業很難為其提供穩定的工作和相應的福利待遇,這也是技術創新人才流動的原因之一。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人才多是具有高學歷、高智商,接受過良好的系統教育,在某一方面擁有企業所需技能的人,當企業所提供的工作崗位、待遇、工作環境等與自己的期望相差甚遠時,他們很容易離開企業。
三、技術創新人才管理風險的規避
(一)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法國對增聘科技人員的中小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德國對中小企業新聘科技人員的工資給予50%的支持,且在國家預算中撥出一定費用用于科技人員的培訓;日本在京都及其他市區建立中小企業大學,專門為中小企業培訓技術人員;美國在500多所高校為中小企業設立培訓班。可見國外規避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管理風險的主要做法是鼓勵技術創新人才向中小企業流動和幫助中小企業培養所需的技術創新人才。我們應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政府應從本國實情出發,制定相應的政策幫助中小企業解決人才困境。首先,可對聘用技術創新人才的中小企業和到中小企業就職的技術創新人才給予一定的補助金;其次,建立健全人才流動的法律法規,完善人才市場、人事制度、保障制度,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再次,鼓勵相應的科研機構、高校與中小企業建立“雙聯”,科研機構定期派技術創新人才到中小企業指導工作,高校為中小企業委培其所需的技術創新人才;最后,設置專門的機構為中小企業培養、培訓技術創新人才。
(二)努力實現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的匹配
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是兩種相對的管理方式。剛性管理是以工作為核心,根據企業的工作需要,用規章制度強制要求員工必須以某種固定的形式去履行并完成自己的任務,而較少考慮員工個人的主觀需要。柔性管理是從心理學和行為學的角度進行研究,以人為中心,采取自愿的方式,在員工心理產生潛在的說服力,使其自覺按照企業意志行動的管理模式,從而起到挖掘人的潛能、調動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作用。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技術創新人才的需要應該是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這類高層次的需要,柔性管理恰好能滿足技術創新人才的高層次需要,更好地激發其工作動力,充分發揮其潛能,增強員工的責任感。技術創新人才通常自尊心、工作獨立性都很強,不喜歡被剛性的、靈活性較差的管理體制所約束。相對而言,他們更喜歡在以人為本、能展現自己個性并發揮自己潛能的寬松環境中工作。“剛柔相濟”是現代管理方式發展的新趨勢,剛性管理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礎,柔性管理是管理的“劑”。沒有體制機制的約束,柔性管理也難以執行,二者的有機結合才是提高管理效率之道。對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的管理而言,應以剛性管理為基礎和前提,加大柔性管理的力度,努力實現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的匹配。
(三)實行全面薪酬管理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現行的薪酬模式包括工資、獎金和福利。中小企業為了吸引、留住和激勵技術創新人才,在薪酬管理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顯,仍然存在薪酬激勵不足的問題。這說明現行薪酬模式對技術創新人才的激勵存在局限性,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革。筆者建議實行全面薪酬管理。全面薪酬模式是在合理可行的運作成本下,在保持總體薪酬水平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技術創新人才可自行選擇薪酬要素組合,并隨個人偏好和需求的變化周期性地給予重新選擇的機會,由此構成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最大限度地滿足技術創新人才的個性化需求,達到薪酬水平與技術創新人才需求的最佳匹配。本文所指的全面薪酬是從滿足技術創新人才需要的角度出發,其構成要素分為內在薪酬和外在薪酬兩部分。外在薪酬的構成主要分為固定薪酬、福利及其他以貨幣形式表現的浮動薪酬方式三部分,這些構成要素能滿足技術創新人才的低層次需要。內在薪酬的構成主要包括工作成就薪酬、個人發展薪酬和生活質量報酬三部分,這些構成要素能滿足技術創新人才的高層次需要。全面薪酬管理是以員工為中心、以人為本、滿足員工個性化需要為目的。在全面薪酬模式下,技術創新人才可在中小企業允許的范圍內,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及需要自主選擇薪酬要素組合,從而設計出令自己滿意的薪酬方案。中小企業對技術創新人才實行全面薪酬管理能使企業在保持薪酬支付成本不變的同時提高對技術創新人才的激勵,進而提高技術創新人才的企業認同感和凝聚力,最終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建立創新型企業文化
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并沒有真正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更談不上依據良好的企業文化來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從而實現用文化留人。由此看見,中小企業有必要依據自身特點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建立起適合自己的企業文化。中小企業建立的創新型企業文化應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以實現員工高層次需求為目的,培育技術創新人才的創新思想,并將創新思想轉化為創新行動,樹立在創新過程中允許失敗、在失敗中求創新的價值理念,企業內部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環境。創新型企業文化包括創新導向的企業價值觀、創新導向的制度文化和創新導向的組織氛圍等。技術創新人才有技術創新的欲望和能力,他們通過不斷創造新價值的方式來獲得企業認可,實現自我價值。中小企業應建立有利于調動、培養和支持技術創新的文化氛圍或組織環境,為技術創新人才提供技術創新的機會,從而激發其從事技術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夠快速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2水利技術創新
水利技術創新主要采取信息化手段提高防汛能力,其中包括暴雨、洪水等方面的預報。但是現有的信息技術并不成熟,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很多不足,并且無法提供行政決策的服務。為了滿足水利管理部門要求,需要將防汛預案加入系統之中,使洪水、內澇預警更加快速,提高信息的精準度。例如洪水已經達到一定級別,系統必須及時執行預警機制,并且根據預警提示制定相關解決方案。決策制定時必須提前制定放洪量大小,并且考慮泄洪后可能發生的任何后果,通過信息化系統掌握水利工程情況。目前常用的掌上GIS系統就可以應用在水利管理之中,幫助用戶快速收集水利信息,并且提供解決措施,通過GIS系統實現移動終端查詢、決策等功能。智能手機已經可以提供資料查詢、觀看電子地圖、定位資源空間,各項信息通過手機快速進行查閱,將智能手機與GIS系統有機結合,使水利管理者可以第一時間制定處理計劃。
3水利技術應用
3.1加強組織領導
水利管理各級干部需要明確科學發展觀,將水利管理落實到個人,并且積極推動科教興國發展方針,優化水利科技與管理制度,將水利科技的工作加入議程計劃之中,并且制定完善的干部績效考核體系。根據水利工程發展特點,合理制定水利科技發展計劃,將促進水利科技的發展措施落實到位,幫助水利工程提高與進步。水利管理部門的領導者需要重視科學知識,發揮出自身的表率作用,通過合理的方法制定民主科學的相關決策。
3.2運用RTK技術
RTK技術為動態測量技術,與GPS技術統一使用差分解算,不同點是RTK使用實時差分計算。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普及,對RTK技術的應用也在逐漸增強,傳統作業模式不斷得到革新,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傳統的靜態、動態測量,需要在測量后進行結算才能獲得厘米級數據,而使用RTK技術可以直接獲得厘米級測量數據,因為RTK采取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計算法,也是GPS技術發展的重大成果。這種技術為測量地形圖、工程放樣、控制測量帶來了新的測量方法,有效提高了測量工作的效率。通過軟件的配合可以實現遠程控制管理,在水利工程測量階段,可以充分發揮RTK技術的實效性,提高測量工作效率,加快管理運轉速度。
3.3加大科技投入資金
水利科技創新需要穩定的資金投入,以國家的支持為基準,增加多種資金投入渠道。科技創新必須得到國家與地方的支持,通過部門協作開辟多種科技研發渠道,為水利工程科技創造優秀的發展平臺,并且設立專項科技研發預算。加強科技平臺的建設力度,將建設重點轉到科研能力之中,通過資源共享,充分保證科技平臺的運營與管理不受影響,發揮會出平臺的最大效益。在水利工程建設資金中,需要劃分技術創新資金,提高技術發展的速度與效果。
3.4營造創新環境
通過水利管理政策營造創新環境,將具體政策落實到管理工作之中,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科技創新措施。加強社會的支持,對科技創新需要進行鼓勵與嘉獎,加強技術創新的宣傳,積極表彰與獎勵科技創新行為,提高社會各界對科技創新的關注度。積極營造創新人才培養環境,建立合理的人才選拔機制,使水利管理人員具有科技創新的動力。
3.5強化科技管理
需要加強水利科技成果,將水利管理部門的所有職能激發出來,完善項目評估、審查、招投標與合同簽訂手續,幫助項目完成全程監管體系,并且幫助后期評估驗收提供支撐。水利科技需要建設完善的評價機制,以國家評價機制進行改革,使評價機制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合理,相關制度必須科學合理。必須加強水利科技研發部門的自我管理機制,通過強化科技管理制度,使人員素質得到充分的提高,并且提高管理水平,創造更好的科技效益。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是最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作為社會文化力核心的圖書館,運用最新的管理成果,推進當代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創新,不僅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更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
1新經濟時代的知識管理
關于知識管理,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知識管理專業網站的創始人認為:“知識管理是當前企業面對日益增長的非連續性的環境變化時,針對組織的適應性、組織的生存和競爭能力等重要的一種迎合性措施。本質上,它包含了組織的發展進程。并尋求將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對數據和信息的處理能力。以及人的發明能力這兩方面進行有機的結合。”武漢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所所長邱均平教授等認為:“狹義的知識管理主要是對知識本身的管理,包括對知識的創造、獲取、加工、存儲、傳播和應用的管理。而廣義的知識管理不僅包括對知識進行管理,還包括對知識有關的各種資源和無形資產的管理,涉及知識組織、知識設施、知識資產、知識活動、知識人員的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管理。”雖然學術界對知識管理眾說紛紜,但是知識管理以人為中心、以信息為基礎、以創新為目標的基本觀點卻是不容置疑的。
知識經濟是以人的知識為基礎,以人的智力為資源的經濟。知識經濟時代對人力資源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資源擁有高科技知識,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廣博的知識結構;要求人們有與之相適應的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求人們加快學習、不斷學習、學會學習;要求人們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要求人們具有應變觀念和應變能力。所以.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必然把渴求知識、智慧、信息的目光,更加集中地投向圖書館。同工業經濟時代相比,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將明顯提高,其社會作用更為社會所公認。
2公共圖書館是知識管理的重要載體
知識經濟時代的圖書館。其服務職能已不僅局限于文獻借閱.而是利用現代技術方便地提供各種資源。如網上多媒體的在線服務、全國或區域性的文獻采編交換中心、全球性的數字化信息網絡等等。這些將把圖書館轉換成為一個全新概念的、多功能的現代信息中心。要面向全社會提供聯合化的信息服務。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經營的微軟集團在信息產業界以其強大的實力、新穎的產品、眾多的精英人才而稱雄于世,其顯赫的業績背后,微軟集團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服務為其決策、產品開發和推廣發揮了強大的支持與后盾作用。比爾·蓋茨在1997年接受美國專業圖書館協會記者采訪時說:“微軟圖書館是一個我們職員的加油站和充電站。雖然人們可以自己上網來獲取大量信息,但是圖書館所做的大量不可替代的工作更有助于人們提高工作效率。”
圖書館肩負著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進行社會教育的職能。一方面,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社會成員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另一方面,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終身教育成為世界趨勢。圖書館公益性、公共性和開放性的特點。能貼近群眾、服務社會。社會上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這里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平等地、隨心所欲的進行終身學習。圖書館通過自己的工作.給千千萬萬普通群眾以實際幫助。它可以為失業者做就業前的指導,為失學者提供自學輔導,為受損者提供法律幫助,為患病者提供醫療咨詢,為創業者提供寶貴的致富信息,為涉世不深的青年提供必需的人生知識。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圖書館不僅被譽為“大學的心臟”,而且得到全社會的重視,成為“社會的心臟”。
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的地位更加重要.對圖書館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國的圖書館學專家邁克爾-戈曼就提出“圖書館擁有三大資源.一支由訓練有素和知識淵博的圖書館員和其他圖書館工作者組成的隊伍;館藏;供檢索館藏使用的書目控制系統。”在美國,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圖書館服務所發揮的作用,5%來自圖書館的建筑物。20%來自信息資料,75%來自圖書館員的素質。就是說。在圖書館的服務中,圖書館員作為知識和智力的載體在圖書館生存和發展中成為首要因素,優秀的圖書館員成為圖書館最重要的資源。圖書館事業要發展。要在知識經濟中發揮作用,搞好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勢在必行。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的收集、獲取、利用和創新將成為貫穿于圖書館各項業務工作的主線。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獲取、挖掘、利用和傳播知識。為讀者提供獲取知識的窗口.提供有效的知識共享平臺。因而,如何運用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決策,開展創新服務,已經成為圖書館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圖書館知識管理就是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搜集、整理、存儲和應用。并使其充分發揮作用的過程。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對顯性知識的序化。即對顯性知識加以序化組織,以便建立知識庫,供讀者使用;二是對隱性知識的發掘。即強調人是知識管理的核心,圖書館要建立一種創新、交流、學習和應用知識的環境與激勵機制,培養知識型館員,建立人才庫;三是用知識管理的理念指導圖書館服務,充分發揮服務的價值和知識的價值,走知識服務之路。
3知識管理是公共圖書館實現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
圖書館引進知識管理的目的是實現知識的價值和服務的價值,不論是對顯性知識的管理還是對隱性知識的管理,落到圖書館的實處,都是為了以知識為內涵,以服務為中心,走知識服務之路。
不管是傳統圖書館還是數字圖書館,服務是圖書館不變的宗旨。也是圖書館永恒的主題。而搞好服務的根本是創新。新技術的應用是創新。管理的改革是創新,服務方式的改變是創新。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的最終目的.也在于以創新的服務滿足讀者的需求。
創新是人類活動中的一種普遍行為,存在于人類生活的每一個領域中.因而在管理活動的每個環節和每項職能中都普遍地存在著創新的問題。著名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指出.管理學及其在實踐中的一個重要進步是他們現在都包含人們的精神和創新。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將不可避免地從根本上動搖各類組織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現代圖書館的管理也概莫能外。
管理創新是圖書館發展的原動力。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經濟發展論》一書中,提出了組織創新的概念。并將其納入社會發展中,論述了創新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作用。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知識量、信息量劇增和市場劇變的新世紀,誰能感覺敏捷,抓住時機,當機立斷,快速作出反應,力爭處處先行一步,誰就會在競爭中獲得勝利。管理上的創新能使圖書館打破常規,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圖書館以敏銳的觀察力,密切關注未來變化的新趨勢、新動向、新問題,從而能以超前的意識果敢決策,適應未來發展的要求。
文書管理工作是單位各類檔案資源的分類整合,是在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很好的記錄著各單位的各項工作的具體事項,可以反映出企業單位的規劃發展和對歷史資源的合集。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隨著時代的發展,老一派的管理工作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式下的要求。文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現存的文書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足,甚至許多企業對文書管理的工作不加以重視,這些種種不足之處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及時對文書管理工作的創新,使其提供的檔案信息更加準確、及時和完整,足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和當今形式的需要。
一、企業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及意義
企業文書管理工作分為文書處理和檔案管理兩大部分。文書處理是進行檔案管理的基礎,另外,檔案管理是文書處理的延伸及其發展。檔案是由許許多多的文件所組成的,文件的完美處理能對檔案工作進行良好的支持。對管理者來說,正確理解文書處理和檔案管理之間的關系,可以將文書檔案管理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檔案管理過程中,如有發現文書處理部分的不足,可以及時調整。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的文書檔案管理工作面臨更加多且雜的文件處理,需要管理的檔案工作日益增多。在信息社會中,檔案作為重要的資源,逐漸得到社會的重視。另外,現在的信息形式多種多樣,聲音、圖像和計算機應用等都可以運用到檔案管理中,為檔案管理提供新的形式[1]。
二、文書檔案管理工作中的現狀及分析
(1)文書檔案管理工作中的滯后表現:緊跟時展的步伐,企業的各項制度都在慢慢創新,但在管理制度方面,尤其是對文書檔案管理的工作不能及時的得到改進。比如說企業中許多部門和企業已經整改重編,在新的制度下進行新的工作,而檔案的管理工作仍然止步不前,有一定的滯后效應。而且文書檔案的管理注重于對檔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忽視了其工作上與其他部門工作的連貫性,明顯滯后于當前發展的腳步。
(2)文書檔案管理工作中檢索效率不高:文書檔案檢索分為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兩種方式,檔案進行歸類整理后基本處于放置狀態,只有當真正需要的時候才進行相應的查詢。以目前的企業查詢來看,檔案的檢索方式大部分屬于手工檢索。首先將檔案進行分類整理和編碼,當需要尋找指定的檔案時可以很快的進行查找。但隨著檔案的數量不斷的增加,檢索的效率會越來越慢。計算機檢索是一種良好的檢索方式,但這種檢索的方式需要對檔案的內容在計算機中輸入,并進行特定的編碼,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需要文書檔案管理人員擁有相應的技術的支持。
(3)檔案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有待提高:由于目前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在我國得不到相應的重視,所以在各個企業單位缺少在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許多在管理工作中的人員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也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對檔案的歸類整理、編碼放置都不夠熟練,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都相應的降低。特別是在當前信息化時代,檔案管理人員不僅要有更高的專業技能,還需要熟練各種計算機的應用。只有在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都相對提高的情況下,才能把文書檔案的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三、文書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創新措施
(1)管理理念的創新:文書檔案管理理念的創新是在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關鍵。擁有創新意識是一切工作擁有鮮活生命力的前提。文書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員應該及時更新思想,緊跟時代的潮流,總結以往的經驗與不足,時刻報以學習的狀態,學習新的管理模式運用到文書檔案管理工作中去,以不斷學習的姿態對文書檔案管理工作進行新的創新[2]。同時文書檔案管理在創新的同時,應該遵守以大局出發的原則,堅持以單位企業的利益為中心。而且文書檔案管理的工作創新,還必須有宣傳意識,檔案管理的工作并不是一個部門的工作,合理的對檔案管理進行適當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檔案管理的工作。
(2)管理形式的創新:文書檔案管理的創新可以是對文書檔案進行數字化的管理。所謂數字化的管理就是將所有檔案都輸入至計算機中,使紙質稿在計算機中備份,這樣更方便進行查詢工作。因此,在輸入過程中應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將紙質稿轉化為電子稿,這樣可以省去人工的輸入麻煩[3]。建立檔案管理系統,只需要用戶的賬號和密碼就可以進行該檔案的調用,這樣既不會在拆開與封口的過程中造成檔案的損壞,還能省時省力。
(3)協調各部門工作及完善文書與檔案工作的銜接:文書檔案的許多利用價值都來自于各部門,因此積極主動的與各部門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各部門工作的內容和進展。還需要在日常整理檔案的過程中發現不足之處,及時與各部門進行聯系。同時企業也要加強各部門的溝通合作,保證文書檔案管理的收集的順利進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各單位企業應該對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具有足夠的重視,在對文書檔案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需要文書檔案管理人員和各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加強各部門間的交流合作。同時運用新型的計算機應用,緊跟時代的發展,提高文書檔案管理的效率,實現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達到更好的標準。
參考文獻:
2構建一個優質的圖書館環境
圖書館作為文化建設的前沿,其屬于一個文化學習與自覺接受的地方,因此其內外部環境是否符合要求也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而構建優質環境在實際縣級圖書館工作中,由于部分人員的素質有限,容易對圖書館的其它閱讀者產生噪聲干擾,因此首要解決內外部噪聲干擾的問題,營造一個在圖書館范圍內安靜的環境。同時,閱讀環境同樣要改善,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要提升硬件設施的建設力度,增加館藏數量等。
3強化管理體系創新力度
基于縣級圖書館管理體系而言,其不能夠停滯不前,只有在根據圖書館不同時期的管理要求和業務流程上,實現管理體系的循環創新才能滿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例如,在新形勢下,通過數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網絡技術構建縣級圖書館管理體系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從而符合現代信息環境與閱讀者的實際需求。而構建網絡智能化管理體系后,將有利于縣級圖書館對各鄉鎮、街道以及農村圖書資源的集中管理,在自身的管理轄區內強化信息互動與共享,構建一個具備多功能與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軟件云計算應用就是通過因特網為用戶提供基本的、具體的應用功能。當然,用戶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通過互聯網進行定制并使用能夠滿足其需求的軟件服務。服務提供商則需要根據用戶所定制的軟件的使用時間、數量等要求,收取與之相對應的費用。軟件云計算應用主要是針對那些需要直接使用某些特定應用程序的用戶群,他們使用這些應用程序的目的是為了節省軟件開發過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等資源。他們不需開發任何應用程序,只需要根據自身對應用程序的使用情況付費即可。
2.平臺云計算應用
平臺云計算應用就是以應用作為中心,其目的是向用戶提供共享的中間件服務。用戶可以通過平臺云計算將自己的應用程序部署在云服務器中運行,同時,還可以提供平臺的各種共享服務。例如:應用消息服務、數據持久化等。使用平臺云計算可以讓應用程序具有更優質的伸縮性,讓用戶有更多的精力專注于自己的應用,而不需要關注底層的中間件。平臺云計算應用主要適合于以自己的應用為中心的客戶群體,這些客戶使用的目的是為了使應用具有更加完美的伸縮性,節省采購和維護中間件所產生的時間和費用。
二、云計算技術對企業管理創新的影響
(一)對IT部門創新的影響
云計算技術的使用能夠引起IT戰略的變革。企業的IT戰略主要包括應用開發戰略、跟蹤學習戰略、系統維護戰略等。應用開發戰略的重點是IT技術的應用程度,IT能夠成為企業在競爭過程中的工具。一般來說,企業的經營機制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能夠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規劃,因此,在云計算技術環境下,企業能夠通過云計算技術對業務進行整合,從而突破企業規模的限制,提高經營效率和企業競爭力。跟蹤學習戰略更加關注企業對IT的需求和IT技術的識別,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能夠克服硬件上的限制,提高企業IT應用水平,而且,跟蹤學習的對象也從先進企業轉變為本企業的實際需求,從而使IT的投資水平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影響程度大大降低。系統維護戰略的重點是企業運作對于IT的依賴程度和IT系統的復雜程度。云計算供應商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對服務的傳遞,企業是云計算系統的終端,系統安全、軟件升級、防毒防護等工作都是由云供應商負責的,不僅減輕了企業的負擔,而且引起IT人員結構的變革。在云計算技術應用之前,企業的大多數IT人員都是技術人員,主要的工作任務是處理技術方面的故障、維護物理設備、開發軟件、搭建系統、維護網絡等。如今,云計算技術環境對IT人員的技術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企業的IT人員要對云計算系統有充分的了解,促進云計算供應商與企業的溝通,使云計算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其次,IT人員還要及時發現云計算系統中的故障,及時加以解決,以保證云計算終端的順利運行。最后,IT人員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對企業的業務程序要有明確的了解。
(二)對技術研發創新的影響
云計算技術的使用增加了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云計算技術改變了硬件對計算機能力的限制,企業不必花大量資金進行高配置硬件設備的采購,也不需要對設備的更新換代狀況給予關注,大大減少了企業在硬件設備方面的成本。因此,在云計算環境下,企業要減少在硬件設備和技術人員方面的投人,增加對技術研發、科研設備和技術人員的投人,進一步完善硬件設施,使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得到提升,建立和完善組織結構,提高科研效率。在云計算環境下,企業要進一步改善組織結構,逐步優化企業業務流程,建立起共享的學習平臺,使云計算技術能夠實現對基礎設施的統一配置管理,將存儲器、運算器、信息系統平臺等進行整合和統一,組成統一的資源池,在對負載進行分析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資源的分配,從而使負載達到平衡,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為技術研發人員提供多項便捷的服務。
(三)對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影響
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時,要注意靈活性和規范化的結合,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對現代化的管理軟件進行合理運用,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從而增強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和規范化。云計算技術需要資源平臺,而且服務模式是按需分配的,因此,在保證人力資源管理規范化的基礎上,要提高企業的靈活性。在云計算技術環境下,企業可以從自身的實際需求出發,選擇合理的管理模塊,并且按照業務上的需求,定制所需要的管理模塊,增強個性化的服務。
三、提升云計算技術的策略
(一)掌握云計算核心技術
建設并逐步完善涵蓋企業的相關政務信息、電子商務、中介服務以及窗口服務等方面的數據資源庫,主要指完成企業的產業資源、招商引資、就業招聘、政策法規、信用檔案、人力資源、融資擔保、項目申報、技術專利和產權交易等基礎數據建設,重點進行企業政策信息庫、成長性企業信息庫以及企業重點項目庫的建設。同時,整合以上業務數據庫和綜合窗口服務平臺、產業集群窗口服務平臺應用數據庫,為業務應用提供數據支撐。注重平臺網絡涉及到的基礎數據庫包括企業、產品、專家、人才等基礎信息資源數據庫的建設,為項目的業務應用建設提供完備的基礎數據。在基礎與業務數據庫基礎上,建設形成主題數據庫,面向企業決策支持、組合分析以及預警預測等提供綜合數據服務支撐。數據交換服務平臺承擔省級服務平臺與窗口服務平臺之間的數據交換以及平臺網絡與外部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任務等。數據交換服務平臺是數據資源中心與其他系統的溝通紐帶,將平臺網絡的內部和外部系統有機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現數據共享,消除數據孤島。建設具有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基礎數據存儲、交換、服務系統,應用SAN,NAS等方式統一歸并業務流程,實現對數據的存儲和備份。建設數據管理工具集,實現元數據管理、數據統計分析、數據編輯、數據同步監控等平臺的管理功能;建設數據中心安全認證體系,實現包括用戶身份驗證、訪問控制及權限管理、安全日志及審計、數據加密、數據摘要、數字簽名、時間戳驗證等在內的安全技術及其應用。
(二)構建云計算平臺
突破大規模數據計算與管理,大規模資源分享與調度、運行協調及安全保障等重大關鍵技術,建立EB級云存儲系統、云計算中心網絡大容量交換機,研制按需簡約的云操作系統、支持億級并發的云服務器系統,形成云計算技術產品體系,研發相應安全防護產品與軟件,構建云計算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云計算平臺的研制包括四個方面:(1)云計算操作系統軟件、進程管理軟件、大數據分析軟件、數據安全控制軟件等的研制;(2)云服務器億級并發系統的研制;(3)云存儲系統EB級的研制;(4)大容量云計算網絡交換機的研制;(5)虛擬化平臺研制;(6)分布式存儲研制。
(三)核心技術的研發
要以公司現有的技術積累為基礎,以社會對云計算的需求為導向,以人才為中心,加強云計算硬件設備和關鍵算法的研究。通過建立專項資金,做到專款專用,支持對應項目的研發和實驗。建立云計算的研究、開發,試驗和工業化平臺。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建立示范項目,帶動技術的發展,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靠攏,實施電子發展基金、“核高基”等重大項目,重點研發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方面的關鍵軟件技術,最終在關鍵技術上形成突破。發展軟件產業的試點示范,逐步完善產業鏈。
高校的圖書館一直是高校師生獲得文獻信息的基本來源,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圖書館館藏總量和服務質量也一直被視為衡量大學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的重要指標之一。圖書館管理創新是提高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發展圖書館情報事業的保證。高校圖書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世紀的運行特點,高校圖書館要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對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進行改革,通過管理創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運行機制,使其煥發無限生機,才能推動高校圖書館事業的全面發展。
一、高校圖書館管理和管理創新的概念。
1、高校圖書館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方法,優化配置圖書館系統的各種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以期完成圖書館為全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服務并且使服務的提供者—館員亦獲得一種高度的士氣和成就感的活動。
2、高校管理創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對企業現有資源的重新組合,以促進企管理系統綜合效益不斷提高的過程。運用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方法創新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可以更好地體現現代高校圖書館為高校科研、教學充分服務的功能。
二、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封閉式的管理體制。在宏觀上,缺乏一個統一的機構來對圖書館事業和工作進行管理協調,各系統圖書館習慣于各自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觀規劃、管理、調控的能力;在微觀上,實行的卻是嚴格的行政監控,圖書館缺乏必要的管理自,造成圖書館失去了管理的靈活性,繼而束縛了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手腳,也壓抑了圖書館管理創新的積極性,致使圖書館管理模式僵化。
2、圖書館基礎業務工作重視不夠。
我國長期以來對圖書館的投入嚴重不足,致使圖書館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甚至還低于某些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圖書館還停留在自動化和半自動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談不上網絡化。
3、管理創新人才匱乏。在圖書館工作人員中知識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有相當一部分人員是靠關系走進圖書館的。學歷層次低,工作只能簡單應付,圖書館專業人員呈下降趨勢。在信息服務中,缺乏信息、英語、計算機管理人才,更談不上高層次創新服務。
三、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在圖書館的各種服務活動中,應真正樹立以讀者為本的理念,使讀者能夠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獲取各種文獻信息,平等享受各種服務,真正體現“圖書館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場所”這一宗旨。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就是要以人為中心,強調通過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勵制度和競爭的機制,指導館員對立全新的服務理念,以館員價值的實現促進圖書館服務體系的落實。因此,高校圖書館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就是要通過這種的服務理念,多想讀者之所想,多為讀者提供方便。
2、營造圖書館人才引進的外部環境。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外部大環境。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的一個服務部門,它要實行的許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會受到學校相關部門的制約和影響,與學校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爭取學校對圖書館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爭取學校加大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資金投入,使他們明白對人力資源進行系統的開發管理,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知識層次對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只有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才能為高校圖書館吸收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3、努力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圖書館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職業道德品質好、情報意識強、專業技術硬、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網絡技術的專門人才,圖書館員必須具有德才兼備的良好素質。
因此,有計劃地開展崗位培訓,對館員進行在職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全面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把學歷教育、崗位培訓、短期培訓、學習考察和學術交流等有機結合起來,使館員的知識不斷拓寬和更新,以適應現代圖書信息服務網絡化、自動化發展的需要。
總之,管理創新是圖書館一個永恒的課題,也是一個緊迫的課題。我國的圖書館正處于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如何改善管理進行管理創新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管理的創新,全面實施管理創新措施,高校圖書館才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才能不斷增強應變能力和競爭力,才能實現自我改造、自我發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問題措施。
高校的圖書館一直是高校師生獲得文獻信息的基本來源,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圖書館館藏總量和服務質量也一直被視為衡量大學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的重要指標之一。圖書館管理創新是提高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發展圖書館情報事業的保證。高校圖書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世紀的運行特點,高校圖書館要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對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進行改革,通過管理創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運行機制,使其煥發無限生機,才能推動高校圖書館事業的全面發展。
一、高校圖書館管理和管理創新的概念。
1、高校圖書館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方法,優化配置圖書館系統的各種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以期完成圖書館為全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服務并且使服務的提供者—館員亦獲得一種高度的士氣和成就感的活動。
2、高校管理創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對企業現有資源的重新組合,以促進企管理系統綜合效益不斷提高的過程。運用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方法創新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可以更好地體現現代高校圖書館為高校科研、教學充分服務的功能。
二、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封閉式的管理體制。在宏觀上,缺乏一個統一的機構來對圖書館事業和工作進行管理協調,各系統圖書館習慣于各自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觀規劃、管理、調控的能力;在微觀上,實行的卻是嚴格的行政監控,圖書館缺乏必要的管理自,造成圖書館失去了管理的靈活性,繼而束縛了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手腳,也壓抑了圖書館管理創新的積極性,致使圖書館管理模式僵化。
2、圖書館基礎業務工作重視不夠。
我國長期以來對圖書館的投入嚴重不足,致使圖書館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甚至還低于某些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圖書館還停留在自動化和半自動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談不上網絡化。
3、管理創新人才匱乏。在圖書館工作人員中知識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有相當一部分人員是靠關系走進圖書館的。學歷層次低,工作只能簡單應付,圖書館專業人員呈下降趨勢。在信息服務中,缺乏信息、英語、計算機管理人才,更談不上高層次創新服務。
三、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在圖書館的各種服務活動中,應真正樹立以讀者為本的理念,使讀者能夠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獲取各種文獻信息,平等享受各種服務,真正體現“圖書館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場所”
這一宗旨。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就是要以人為中心,強調通過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勵制度和競爭的機制,指導館員對立全新的服務理念,以館員價值的實現促進圖書館服務體系的落實。因此,高校圖書館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就是要通過這種的服務理念,多想讀者之所想,多為讀者提供方便。
2、營造圖書館人才引進的外部環境。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外部大環境。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的一個服務部門,它要實行的許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會受到學校相關部門的制約和影響,與學校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爭取學校對圖書館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爭取學校加大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資金投入,使他們明白對人力資源進行系統的開發管理,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知識層次對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只有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才能為高校圖書館吸收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3、努力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圖書館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職業道德品質好、情報意識強、專業技術硬、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網絡技術的專門人才,圖書館員必須具有德才兼備的良好素質。
因此,有計劃地開展崗位培訓,對館員進行在職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全面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把學歷教育、崗位培訓、短期培訓、學習考察和學術交流等有機結合起來,使館員的知識不斷拓寬和更新,以適應現代圖書信息服務網絡化、自動化發展的需要。
總之,管理創新是圖書館一個永恒的課題,也是一個緊迫的課題。我國的圖書館正處于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如何改善管理進行管理創新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管理的創新,全面實施管理創新措施,高校圖書館才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才能不斷增強應變能力和競爭力,才能實現自我改造、自我發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參考文獻:
信息科技的日益縱深發展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高科技競爭變得日趨激烈,現有企業和新興企業在這樣一個充滿競爭、技術密集的全球性市場上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企業僅僅關注“漸進性的改進是遠遠不夠的”,不連續性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企業實現技術跨越和發展中國家追求經濟趕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不連續性技術創新具有不確定性、高風險性、收益的非獨占性,加之不連續技術產品生命周期短、技術復雜程度與集成融合程度高,現實中的企業實施不連續性技術創新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為降低風險性與不確定性,企業需要進行有效的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決策。理論界對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實施的研究也給予了應有的關注,然而,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組織的單一個體視角而非網絡視角,即其基本假設于企業的原子模型結構而非網絡結構。事實上,企業與外部組織間的關系已從單一的二元關系發展成為多組織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關聯的網絡關系,與這種網絡關系高度相關的企業網絡能力對企業的資源基礎與優勢來源將產生重要影響。本文立足戰略管理理論的資源基礎觀引入企業網絡能力,以定性分析和規范分析的方法探究其對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決策的作用原理,以期為企業實施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提供新的理論補充,并試圖為豐富傳統的資源基礎觀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拓展應用提供新的視角。
二、企業網絡能力對不連續性技術新戰略決策作用分析
基于馬剛對企業網絡能力內涵的界定并結合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決策,本文認為,企業網絡能力是指企業為了提升、保持競爭優勢與其他行為主體建立戰略關系,獲取分享、整合內外部網絡資源,協調內外部關系,以及協同創新的能力,因此,企業網絡能力應包含以下六個方面:戰略關系構建能力,內外部協調能力,獲取、分享網絡資源能力,整合內外部資源能力,關系管理能力,協同創新能力。
1.企業網絡能力對技術掃描作用分析
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決策時機把握在很大程度上緣于企業通過技術掃描獲得的有關新技術信息。
企業社會資本存量決定了技術掃描的信息價值。技術掃描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源于企業所掌握的相關技術信息。企業可以通過常規媒體來獲得相關的技術信息,但得到的信息具有共享性和普遍性,信息的價值含量低。企業社會資本是獲取外部環境具有較高價值信息的基礎,社會資本存量的增加擴充了信息傳播渠道、提高了創新擴散主體之間的關聯性和人際交往頻度。由此可見,常規媒體起“周知”作用,而人際交往則起“相信”作用,企業社會資本有助于企業獲得不連續新技術可靠信息,降低了信息的搜集成本和信息的失真程度。
企業網絡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社會資本存量。通過戰略關系構建能力,識別外部網絡中的潛在的合作伙伴,并通過對其相對競爭優勢、信譽和價值觀的評估以適當的網絡模式與之建立和發展戰略關系;其次基于共同的或相近的組織文化通過內外部協調能力對企業內部之間、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進行有效協調,在互信的基礎上通過獲取、分享網絡資源能力,從網絡中的其他行為主體那里獲取企業所需要的相關不連續技術信息;最后通過關系管理能力協調管理現有的網絡成員和新加入成員,通過關系的管理,可以增進各成員之間的交流程度,各成員在基于良好信任關系的基礎上更愿意增強自身技術信息資源的貢獻。
2.企業網絡能力對新技術和能力獲取作用分析
當企業完成了對技術軌道躍遷點的選擇后,企業必須盡快地確定采取何種方式來獲取新技術。
合作聯盟是企業獲取新技術和能力策略中的最佳選擇。合作聯盟方式可以使得企業在缺乏新產品開發技術的時候依靠同盟伙伴的互補性資源的支持順利進行新技術或者新產品的研發,以有效地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與新技術和能力獲取的其他三種策略——企業主體內部研發、收購或兼并、組建獨立機構或者部門研發相比,合作聯盟不但能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及時地獲取到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所需的新技術和能力,還能減少企業研發的成本投入,使企業與其戰略伙伴共同面對不連續性技術創新帶來新興產業和市場的不確定性,降低了技術創新風險。
企業網絡能力可以提升合作聯盟的效率,使得企業更加傾向于合作聯盟策略。雖然合作聯盟是企業獲取新技術和能力策略中的最佳選擇,但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戰略關系構建能力可以幫助企業識別、評估外部網絡中的潛在合作伙伴,并以適當的網絡模式與之建立戰略關系;內外部協調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協調企業內部之間、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并在互信的基礎上通過獲取、分享網絡資源能力,從網絡成員那里獲取到相關資源和能力;關系管理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對網絡成員進行有效協調管理,增強各成員之間的交流程度與自身資源的貢獻度。
3.企業網絡能力對技術軌道躍點選擇作用分析
通過對技術發展的跟蹤掃描,當新技術的威脅被確認后,企業必須盡快地鎖定技術軌道躍遷空間與躍遷時機。
企業網絡能力直接影響現有的資源與能力以及對不連續新技術情形把握的精準程度,并最終影響技術軌道躍遷空間。通過戰略關系構建能力、內外部協調能力,吸引在原有技術創新方面具備相對競爭優勢的成員加入現有網絡,同時,對現有的網絡成員進行調整,剔除已傷失技術創新相對競爭優勢網絡成員,而后通過獲取分享網絡資源能力、整合內外部網絡資源能力、關系管理能力,對更新后的網絡進行協調管理。與此同時,企業網絡能力通過作用于技術掃描來影響技術環境中的高價值信息的獲取,進而影響到企業對不連續新技術情形把握的精準程度。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技術軌道躍遷空間是由企業現有的資源與能力,以及對不連續新技術情形把握的精準程度共同決定的。企業網絡能力通過作用于技術掃描的新舊技術性能與技術效率信息獲取的精準程度來影響技術軌道躍遷時機選擇。技術軌道躍遷時機選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通過技術掃描獲得的新舊技術性能與技術效率信息,當新技術性能低于現有技術性能,而且新技術效率也低于現有技術效率時,企業只能采取觀望態度,因為新技術和產業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當新技術還沒有展示出良好的發展潛力和技術效率的時候,盲目地進行技術躍遷只能使企業面臨巨大的不可逆轉的創新失敗風險;當新技術在技術性能還沒有超越現有技術的時候,已經出現了較高的技術效率,企業應該在對技術性能和技術效率綜合考慮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資源和能力選擇合適的躍遷時機進入新技術軌道,是否在這個區域進行軌道的躍遷將是一個綜合考慮的過程,還需要考慮其他的影響因素。
三、結語
企業網絡能力在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決策中扮演了這樣一種角色,那就是通過作用于企業社會資本提升技術掃描的信息價值來確保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決策時機把握和技術軌道躍遷時機選擇,加之企業網絡能力在資源與能力獲取方面的優勢,確保了對技術軌道躍遷空間的準確把握,有效降低了風險性與不確定性,同時還使得企業在新技術和能力獲取策略上更加傾向于合作聯盟。本文只是引入變量企業網絡能力,定性地探究了其對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決策的影響,還缺乏定量方面的分析,畢竟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決策是一個復雜過程,但企業網絡能力終究擴充了企業的資源基礎,為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決策拓寬了決策空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