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30 02:47: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公共關系禮儀,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商務交往與公共關系之二??善于表達。商務禮儀是一種形式美,交換的內容與形式是相輔相成的,形式表達一定的內容,內容借助于形式來表現。對人家好,不善于表達或表達不好都不行,表達要注意環境、氛圍、歷史文化等因素。
雙排座轎車那個座位是上座。標準答案上座不止一個,專業說法是客人坐在哪,哪里就是上座。吃飯、乘車都是這樣。社交場合不同上座位置不同,主人親自開車時附駕駛位子是上座;二人同時座車,關系密切的坐在前面;專職司機或出租車時,附駕駛的位置的后面座位是上座,這時付駕駛位置是隨員座,要人座vip,安保座,司機后面的座。
管理三段論法:一是把你想到的寫下來。二是按照你寫下來的去做;三是把做過的事情記下來。
你對人家好要讓人家知道,這是商務交往中的一個要求,
下面和同志們討論一下男士西裝的問題,穿西裝怎樣體現身份,從商務禮儀講是一個高端的問題。穿西裝專業的問題,從專業上講“三個三”:即三個要點,三色原則,含義是全身的的顏色限制在三種顏色之內,三種顏色指的是三大色系;三一定律,是講身上三個部位:鞋子、腰帶和公文包。這三個地方要是一個顏色,一般以黑色為主;三大禁忌,穿西裝不要出洋相,第一個禁忌是商標必須要拆掉,第二個禁忌襪子的問題,襪子色彩、質地,正式場合不穿尼龍絲襪,不穿白色的襪子,襪子的顏色要以與鞋子的顏色一致或其他深色的襪子為佳,第三個禁忌領帶打法出現問題,主要是質地和顏色的要求。穿非職業裝和短袖裝不打領帶,穿夾克不打領帶。領帶的時尚打法:一是有個窩,這叫“男人的酒窩”。第二種打法打領帶不用領帶夾,用領帶夾的一是vlp或者是穿職業裝,因為在他們的領帶加上有職業標識,一看就知道他是哪方神圣,男人不打領帶夾,風一吹是很酷的。第三種打法是領帶的長度,領帶的箭頭以在皮帶扣的上沿為宜。
商務禮儀與公共關系之三形式規范。第一、講不講規矩,是企業員工素質的體現;第二、是企業管理是否完善的標志;有了規矩不講規矩,說明企業沒有規矩,比如作為一個企業,在辦公時間不能大聲講話,不能穿帶有鐵掌的皮鞋,打電話也不能旁若無人。講形式規范就是要提高員工素質和提升企業形象。商務場合通電話時誰先掛斷電話?地位高者先掛。客戶先掛。上級機關先掛。同等的主叫者先掛。
職場著裝六不準,第一過分雜亂,制服不是制服,便裝不象便裝,非得穿出點毛病來。第二過分鮮艷(三色要求),第三不能過分暴露,女同志不能超低空,影響辦公秩序;第四過分透視,里面穿的東西別人一目了然,這不是時尚,是沒有修養;第五過分短小;第六過分緊身,女同志較多,公司在交往中尤其不允許。講不講規矩就是企業的形象問題。
商務禮儀的基本特征有三
一、規范性。規范者標準也。是標準化要求。商務禮儀的規范是一個輿論約束,與法律約束不同,法律約束具有強制性。(吃自助餐??多次少取,幾次都可以)。(喝咖啡時調匙的使用)。替別人介紹的先后順序,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工作中是平等的,先介紹主人,后介紹客人。理論上講叫做客人有優先了解權,這是客人致上的體現。
二、區分對象,因人而異。就是對象性,跟什么人說什么話,(引導者和客人的順序,客人認識路時,領導和客人走在前面,不認識路時你要在左前方引導)。宴請客人時優先考慮的問題是什么?便宴優先考慮的應該是菜肴的安排。要問對方不吃什么,有什么忌諱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習慣,我們必須尊重民族習慣。西方人有六不吃,1、不吃動物內臟;2、不吃動物的頭和腳;3、不吃寵物,尤其是貓和狗;4、不能吃珍稀動物;5、不吃淡水魚,淡水魚有土腥味;6、不吃無磷無鰭的魚;蛇、膳等。除了民族禁忌之外,還要注意宗教禁忌,比如穆斯林禁忌動物的血。佛教禁忌葷腥,韭菜等。不同的對象要安排不同的內容,洋的要安排土的,土的要安排洋的。商務上講叫吃特色、吃文化、吃環境。
三、技巧性。如何問客人喝飲料。要問封閉式的問題。總經理和董事長在臺上的標準位置怎樣排列?三項基本原則,前面的人高于后排,中央高于兩側,左右的確定是有技巧的,左側高于右側,是官方活動和政務禮儀是這樣的,左右的確定,是當事人之間的位置來講的,與別人沒有關系。是傳統做法。涉外交往和商務交往是講國際慣例的,國際慣例正好相反,右高左低。
商務禮儀在應用操作中的分寸和層次。商務禮儀的層次,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是高標準,是高端要求,比如著裝的三色原則,說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不是很容易,唇彩合指甲的顏色應是一致的,唇彩要和襯衫的顏色一致,化妝品的品牌也要一致,香型也要一致。有所不為是比較容易做到的,比如前面講的“幾不”
商務禮儀的適用范圍,從理論的層面上講,一是初次交往要講究商務禮儀。到一個企業看企業的管理要看三個要點。三個要點:一沒有噪音;二著裝規范與否;自己都整不利索,怎么能把公司整利索?三是距離有度,尤其是男女之間不能太近,商務禮儀告訴我們,人際交往常規距離有四:1、私人距離,小于半米;2、常規距離,(交際距離)半米---到一米半之間;3、禮儀距離(尊重的距離),對長輩,對領導,一米半到三米之間,拉開距離維護尊嚴,4、公共距離(叫有距離的距離)3米半或3米半以上的距離。
二是公務交往,就是代表公司,代表企業時,是要講禮儀的,公務交往講禮儀作用有二,1、和交往對象劃清界限,保持適當的距離。就是同學、朋友也要稱呼李總,王經理等,以便劃清利害關系;2、維護企業形象。個體代表企業,下列場合商務禮儀最值得注意,1、慶典;2、儀式;3、商務會議,記者招待會,會、博覽會,4、商務活動,商務談判,第一要講著裝,第二談判策略,報價的時機,第三講座次;5、迎送。
三是涉外交往。比如握手,商務上講握手只擁右手。贈送禮品,不可以送給國人,尤其是歐美人。總之要尊重對象的風俗習慣。
二、高職《公共關系》實訓課公關禮儀教學內容
公共關系禮儀指從事公關活動的社會組織及成員與公眾交往過程中應有的合乎社交規范和道德規范的禮節、禮貌、儀式的總稱。教會禮儀,讓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知禮、懂禮、用禮是《公共關系》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公關禮儀教學的內容如下:
1.形態禮儀
形態是人體態與表情的綜合表現,是精神氣質的外在體現。作為公關人員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體態、動作和表情等。如立姿:男子應端正、莊重,具有穩定感。女子站立則要講究挺直、舒展。
2.服飾禮儀
作為公關人員服飾禮儀的基本要求,一要整潔大方。服飾必須整齊、清潔、端莊、大方。二是整體和諧。公關人員必須從整體上體現和諧一致,做到適體、入時、從俗。三是展示個性。追求個性美成為一種趨勢,注意盡量不與同伴服飾相同,也不能反差太大,在款式、色調、質地等方面盡量與客人和領導的服飾協調。
3.交往禮儀
握手禮是最通行、最常用的交往禮儀,可以表達多重復雜的情感,其基本精神是以簡單的身體接觸表達坦誠和信任。握手禮儀的順序遵循“尊者決定”原則,即根據雙方的地位、年齡、性別等來確定順序。在為他人介紹時應以“尊者居后”為原則,即先向職位高者介紹職位低的人的信息,將晚輩介紹給長輩,將男士介紹給女士。公關人員在接觸新朋友時進行自我介紹,其內容包括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等,介紹時必須掌握技巧。名片介紹中遞名片時應雙手,且目光正視對方。接名片時也用雙手,點頭表謝意,并認真看名片信息。
4.接待禮儀
第一,活動籌備階段要熟知來賓的基本信息和活動計劃。第二,在活動報到時,按照預先設計的日程表,安排人員接站。第三,在來賓到時,按事先決定程序接待,應根據來賓的具體情況選擇擁抱、握手、招呼等方式招待,并進行相互介紹。第四,來賓到目的地后,先安排到住處安頓行李、休息,并約定下次活動的時間安排。第五,在活動進行中公關人員負責介紹、引領,并遵循“主左客右”的原則,以“請”的手勢引領客人前進。落座禮儀要注意“以右為尊” 、“對門為大”、“以前為上”等原則。
三、高職《公共關系》實訓模擬設計思路、方法及要點
1.設計思路及方法
《公共關系》公關禮儀實訓模塊,是在假設的各種活動場景下,使公關人員熟練運用參與活動時應掌握的禮儀內容。分組進行,每位成員擔任不同角色,通過訓練,掌握禮儀知識,培養公關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采取情景模擬法,即模擬公共關系人員在不同場景中應掌握的基本禮儀。
2.高職公共關系公關禮儀實訓模擬內容及要點
高職公共關系禮儀實訓模擬的主要內容包括見面場景、自我介紹場景、見面會場景、饋贈禮品以及接待探訪等模擬訓練內容。如今,禮儀已是社交的重要工具,是體現文化內涵的名片。公關禮儀實訓模擬應注重以下兩點。
從微觀的角度,高職公共關系禮儀實訓模擬過程中,要注重禮儀程序各個細節內容,一個動作、表情都能營造不同的氛圍,傳達不同的意思,尤其對于受禮方而言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對接下來持續性的各種事務關系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但禮儀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得有任何發揮的程序展演。首先必須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此基礎上遵從角色的規范體系,在深刻體會禮儀程序的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發揮。比如在見面場景、自我介紹場景及見面會場景的模擬中應該注重細節,包括語言技巧、手勢、表情等。同時,在這些場景中氛圍比較輕松,不用拘于固定的程序,在理解角色規范及禮儀概要的基礎上可以有一定的發揮。
隨著社會發展和高職高專教育的發展,勞動力市場對社會應用型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不僅應具備理論知識,還應具備更高、更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生本身的學習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他們對實踐教學環節產生了濃厚興趣。過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合學生發展,這就要求在高職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地組織起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真實情景,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角色扮演法是滿足這些需求的方法之一,可以促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一、角色扮演法的理論基礎
在教學中,角色扮演法是通過情境模擬,要求學生扮演指定行為角色,并對其行為表現進行評定和反饋,以此來幫助其發展和提高其行為技能最有效的一種培訓方法。
角色扮演理論是以米德的角色理論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1.米德的角色理論
米德通過對自我研究發現,自我是通過學習、扮演他人角色發展起來的,是他人對自己看法的總和,是各種角色的總和,代表對占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為。角色扮演是在與他人交往和實際社會生活中,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特定行為。在不同場合,人們所扮演角色是不同的,這就要求人們根據社會環境變化,適當調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人際互動中實現的。這就是米德最初的角色扮演理論。
米德的角色理論體現在現代教學中,就是運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情境模擬,扮演不同角色,體會自己所扮演角色與平時學生角色的不同,從而調整其行為,在與其他學生扮演的角色之間實現互動,最終達到學習目的。
2.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的社會行為是通過“觀察學習”獲得的。在觀察學習中,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是環境,如社會文化關系、榜樣等客觀條件,只要控制這些條件,就可促使兒童的社會行為向社會預期方向發展。他在實踐中證明,在觀察學習中,人們不用什么獎勵或強化,甚至也不需參加社會實踐,只要通過對榜樣的觀察,就可學到新的行為。這種替代強化也是一種認知過程,它包括對榜樣的觀察和模仿,即觀察榜樣的行為和行為結果以及理解自己如何運用這種行為。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講授與演示,以及視頻資料的學習來觀察、模仿他人,并在角色扮演法中運用之前自己觀察到的行為,從而加強對所學理論知識與技巧技能的掌握與運用。
角色扮演法是在課堂教學條件下,根據教學內容的實訓需要,創設模擬情境,讓學生扮演此情境下的不同角色,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從事指定活動,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一種融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為一體的教學方法。應用角色扮演法組織教學的基本前提是教學內容適宜情景設計,教學內容的可情境化程度越高,應用角色扮演法的效果也就越好。《公關與禮儀》課程因其可操作性很強,因而其教學內容的可情境化程度相對而言也較高。因此,在《公關與禮儀》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法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角色扮演法的教學步驟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要過分局限于教材,可選擇與學生學習、求職及將來工作相關話題,以引起學生學習與角色扮演的欲望。在《公關與禮儀》教學中,很多教學環節都可以應用角色扮演法,比如,西裝與套裙禮儀、行見面禮、握手禮儀、介紹禮儀、電話禮儀、名片禮儀、接待禮儀、餐飲禮儀、乘車禮儀等都可以在事先設計的情境下進行角色模擬,讓學生掌握基本禮儀知識與規范。求職禮儀的情境模擬可以讓學生事先熟悉求職與面試禮儀的方方面面,提前做好求職前的準備工作,為將來真正的求職打好基礎。公關危機處理、公關專題活動開展部分也可運用角色扮演法,在實踐訓練中實現教學目標。
下面以交際禮儀的綜合應用為例,說明運用角色扮演法的步驟:
1.準備階段:教師設定主題及提供素材。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述演出內容是交際禮儀的綜合應用:營銷公關部經理攜同員工到機場迎接客人,并告知學生將針對學生的不同表現進行評價總結。可以向學生提供演出情境的書面材料(類似劇本的形式)及評價表格,讓學生有所準備。
2.設計情境,選擇角色扮演者。學生根據素材(即設計的情境)對扮演的角色進行詳細了解。在本次活動中,需要3個角色扮演者,一個扮演本公司營銷公關部經理A,一個扮演本公司營銷公關部普通員工C(兼職司機),一個扮演對方公司營銷公關部經理B。筆者將所教每個班級的學生分為8組(學生可以自由結合),每組6人,先進行小組討論,每組選派3個代表上臺表演,可通過小組推薦、抽簽或依據個人意愿等方式確定。為了確保不“冷場”,每組選派一名學生擔任組長,負責協調各項事宜。教師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但教師是整個過程的設計者和仲裁者。
3.布置場地。以學生為主,教師協助布置場地,并可選擇和運用簡單的道具,以增強角色的真實感。在本次活動中,有的小組自備了機場迎接客人用的紙板,上面標有客人的姓名、職務和單位。
4.分組表演。班級同學按照分組,以自己的角色上臺表演,每組規定在10分鐘之內完成任務,同時給其余旁觀的同學分配觀察任務,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同時要求每個參加者站在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去體驗角色在這種場景中的感受。在表演中,教師要注意調控表演進程,提示應特別觀察的內容即各項接待禮儀規范。
5.討論與評價。在討論時,參與表演的學生談一談自己對所扮演角色的認識,自己表演時的感受和體驗,以及對其他角色的看法;旁觀同學談一談對整場表演或對某個細節的觀感,以及自己從中領悟和學習到的東西。教師在討論時應啟發學生將表演與現實聯系起來,鼓勵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禮儀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三、角色扮演法的教學效果
在《公關與禮儀》課堂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法”,教學效果明顯。主要表現在:
1.課堂氣氛活躍,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禮儀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不但在個人禮儀、交際禮儀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實踐”和訓練,而且由于模擬情境的真實性與形象性,所有參與表演或旁觀的學生,能夠深刻體驗到扮演角色的意義是使自己更加重視公關技巧與禮儀規范,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理論聯系實訓,學生印象深刻。角色扮演法把禮儀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表演有機結合在一起,使課堂教育變成既要動口又要動腦與動手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印象深刻,更能夠比較輕松地掌握知識與技巧技能,提前鍛煉了適應社會的交際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3.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性、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角色扮演法要求表演者不但要熟悉所學理論知識,還要正確把握禮儀技巧規范,理解角色的表演任務,并通過自身語言、表情和動作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運用角色扮演法,有助于學生克服羞澀與膽怯,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表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四、角色扮演法教學實踐中的注意事項
角色扮演法對任課教師提出了很高要求:
首先,針對授課內容,教師要提供一個與授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劇本(模擬情境),劇本內容要具有實用性,能夠引起學生興趣。
其次,任課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指導與反饋。教師的語言與形體表達能力不但要很強,還要平時不間斷地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與形體表達能力。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表演進行反饋,不要讓表演僅僅成為一種形式,避免讓學生產生“走過場”的感覺。
第三,角色扮演法不同于傳統教學法,傳統教學法傾向于教師講、學生聽,而角色扮演法是在模擬場景中由學生扮演角色,來學習交際禮儀的規范技巧,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的轉變進行指導。
最后,教師要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需求和困難,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總之,角色扮演法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突破傳統學習方法,使他們盡快提高交際禮儀的實際應用能力,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為踏入社會做好禮儀方面的充分準備。
四、角色扮演法的影響因素與實踐體會
1.教師因素。角色扮演法的成功實施,要求教師既要具備豐富的禮儀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具備較強的情境設計能力和協調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發現和分析實際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首先要求教師根據《公關與禮儀》的教學計劃和課內實訓指導書確定好角色扮演法所需要的情境。情境設計來自幾個方面:一是可以由專業教師根據禮儀知識點去收集相應案例,經過加工處理而成的情境設計;二是可以在學生學完相應知識點后由學生團隊設計相應的禮儀應用案例;三是可以播放錄像資料,讓學生以旁觀者的身份進行點評。情境設計必須具有實用性與適當性,最好要與學生的求職和將來工作有關,要讓學生感覺到表演對他們而言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其次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應作出示范講解,必要時可以參與表演,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實訓效果,這就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是分析點評,點評是禮儀實訓中的關鍵所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參演學生可以從點評中(不管是教師的還是旁觀學生的)發現不足,點評也促使旁觀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要全神貫注地觀看與傾聽,并積極思考。這樣對整體學生的參與性、能動性學習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在《公關與禮儀》教學中,筆者主要根據收集到的禮儀案例,經過加工處理而成為情境設計案例或通過播放錄像資料,讓學生以旁觀者身份進行點評。今后教學中,筆者計劃鼓勵學生去設計相應的禮儀應用案例來進行角色扮演。
2.學生因素。學生應具備一定禮儀理論知識,熟悉禮儀基本技巧與規范。此外,學生還應有較強參與意識以及潛心鉆研精神,學生要想扮演好不同角色,必須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熟悉、去細細體味和琢磨情境材料和角色特征。角色扮演法的主角是學生,要使教學達到預期效果,就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角色扮演法的模擬演出中,經常是以團隊方式進行。可以是學生自愿組建團隊,也可以是教師隨機組建團隊。要真正掌握禮儀的理論與技巧,在進行角色扮演時要求學生事前做好充分準備,確保實訓質量與效果。
在《公關與禮儀》教學中,筆者的做法是讓班級干部(比如班長或學習委員)來安排小組成員,因為他們對班級同學更加熟悉,給他們提出要求: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作為負責人,并且每組男女同學搭配,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并能夠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3.教學設施設備因素。教師開展《公關與禮儀》角色扮演法教學,必須具備一定場所和設備。有條件的高校可設禮儀實訓室,實訓室里具備相應道具和設備等。如果沒有相應實訓室也可在多媒體教室里進行,但要求桌椅能夠自由組合為好。除了對實訓場所和現代教學設備――多媒體的特殊要求外,最好能夠有攝像器材等設備,這樣可以將角色扮演的情境拍攝下來,以便事后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表現,發現不足,找出問題,進而提升自己的禮儀應用能力。
在《公關與禮儀》教學中,筆者爭取課堂上一定要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教學中,借用自己的數碼相機和學生的手機(尤其是像素較高的)拍攝學生角色扮演的情境,以備觀看和討論時使用。
總而言之,目前的《公關與禮儀》教學,迫切需要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進行講授法、案例討論法、錄像教學法、演示法、情境設計法等教學方式的改革,在實施教學改革中,角色扮演法作為情境設計法的一種,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大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公關與禮儀》的興趣和積極性。
本文系福特基金會項目組――“能動性、參與創新性學習與多元智力開發:民辦學生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項目的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嬪榮.“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在表演中學[J].百度網.http:///
【關鍵詞】公共關系基礎;教學;醫高專
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作為醫高專院校中的管理學科與醫學學科交叉融合的特殊專業,就業方向為藥店營業員、醫藥公司采購員、保管員、醫藥企業銷售員,企業需求非常大。其中大部分同學未來從事營銷工作,也有部分學生走向醫藥企業的管理崗位。公共關系基礎作為管理學類的一門課程,有較強實踐性和應用性,其核心理論是:如何樹立良好形象,加強雙向溝通,從而與公眾建立合作、支持的良好關系。公關活動能夠帶動營銷活動,公關意識能促進營銷工作,公共關系活動還能夠為管理者提供決策參考。因此公共關系基礎的知識理論能夠指導學生未來在醫藥企業的相關崗位中,開拓事業,把握發展機遇。然而,在醫高專院校中,非醫學課程如公共關系基礎常常會被認為是副科而不被學生重視,學生沒有主動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興趣,但事實卻證明公共關系基礎對于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來說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為扭轉醫高專院校學生的思維定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在幾年的授課基礎上,針對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總結了一些公共關系基礎課程的教學心得。
1外塑形象,內修涵養,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公共關系基礎課程中,核心理念是樹立良好形象從而獲得公眾的支持。在課堂上,學生就是公眾,要想得到公眾的支持,教師要樹立好自己的形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主要從兩個方面構建,第一,外在形象。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課堂禮儀,不穿奇裝異服,要穿符合教師年齡、氣質、場合的衣著,這不僅是體現教師的為人師表,也是體現公關禮儀的基本要求,向學生們言傳身教公關知識。第二,內在涵養。教師必須要有內在涵養,如專業技能強,能夠引領學生,親和力好和包容度廣,能夠與學生真誠相待,并且善于溝通。外貌禮儀需要授課教師多加重視,內在涵養則需要積累和修煉。
學生作為教師的公眾,授課教師還要充分挖掘學生的需求,包括心理需求。根據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在學生中存在首因效應和移情效應等心理定勢,學生會因為喜愛一個老師而喜歡他所講授的課程,也可能會因為討厭一個老師而討厭他所講授的課程,這被稱為移情效應,要想充分利用這個移情效應,就要做一名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從而帶動學生喜愛該門課程。而通常學生受到首因效應的心理定勢影響,對于老師的評價常常僅憑第一印象。因此,為了有效利用好學生的首因效應,構建與學生的和諧師生關系,公共關系基礎的第一堂課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堂課不僅要求授課教師要有良好的個人形象,給學生留下較好的第一印象,更要求第一堂課的設計是創新、生動、有趣的,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專業特征來設計教學,為學生規劃專業發展,使之樹立自信。當然教師的形象不僅僅體現在第一堂課,也要貫穿于本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
2以人為本,精心設計,構建學生喜愛的課堂
現代教學中提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的關鍵是“以學生為本”,因此要想課堂有效,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挖掘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具體可以使用以下教學方法。
2.1案例分析法,淺入深處,生動形象公共關系基礎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因此在講授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案例分析法,即借助公關案例,采用交互式教學,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分析,深出淺入地引出活動規律,從而提煉理論知識,同時又將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形象生動地促使學生達到知行意合一。由于授課學生為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因此在案例的選擇和使用上,盡可能地尋找醫藥相關的案例,使得學生更有代入感,由于跟專業相關,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在講授公關策劃中,策劃公關時機這個知識點,為能夠生動形象地闡述策劃公關時機的關鍵之所在,引入了“浙江震元堂藥店為樹立自己企業的形象,策劃了在臘八節熬制特制臘八粥免費發放給市民的活動”的案例,使學生更通俗易懂理解公關時機的策劃中,理解利用特殊時間如節假日來策劃公關活動的具體內涵,案例的使用比枯燥的講授更能夠使學生接受和識記。同時,學生今后工作中還可以借鑒這些經典案例當中的公關理念和策劃方法。
秘書人員作為領導的輔助者,必須完成各種有助于領導管理,決策的工作與事務,這種工作特性決定了秘書
工作是一個外向性的崗位,秘書人員必須在各社會組織的公務行為中廣泛地接觸各色人等,處理各種關系,安排
各種活動,這些行為都含有禮儀的內容或直接就是一項禮儀活動,如迎送客人,宴請等等.因此,作為領導的浦助
者,秘書與其他職能人員不同,他必須代領導處理各種交往接待事宜,禮儀內容貫穿于秘書工作的全過程,它在秘
書的全部工作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并與秘書人員的其他工作結成了特殊的關系)
秘書禮儀工作的意義
(一)禮儀是秘書工作與生俱來的職能之一
從秘書_L作產生那天起,"禮儀’,便是秘書工作的重要職能,隨著社會歷史發展,禮儀的內容和方式有了巨大
的變化,秘書人員禮儀素質和操辦禮儀活動的能力要求也有了相應變化,但無論這種變化多么廣泛,多么深刻,禮
儀工作從未離秘書工作而去.
秘書工作起源于奴隸社會,當時的史官可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秘書人員.史官執掌的工作內容極其寬泛,其
中的重要職責便是負責主持祭祀婚冠大禮—這是典型的禮儀內容.到了戰國時期,《周禮》詳備地記載了周朝
史官的職務和分工,這使我們了解到"史官"的工作內容與"禮"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今天看去,將史官定為"秘
書人員’一或"從事秘書性質工作的輔助人員"是較合適的,而禮儀則是秘書工作的當然內容.
為了更好地輔助領導決策并處理事務,秘書承擔了與自然與社會各種關系打交道的任務,這個任務中的一切
安排打點是禮儀工作的主要內容."禮"的起源,也與原始社會中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動分不開.秘書以執掌祭祀
來為領導權威的決策行為和國家重大活動作準備,作鋪墊,作為行動的參考系數.領導權威無論是表示"順天承
運",還是具體緊張的日理萬機,在當時,總缺不了這種形式的輔助,因為這種形式對領導權威行為的合法性和合
理性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可見,禮儀原是秘書輔助決策的重要手段.
現代社會,禮儀在生活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秘書工作對領導負責,技術水平高,工作質量好,辦事效率快固
然是秘書人員的重要素質體現,但禮儀行為的得當,職業形象的得體,也是領導決策獲得成功的有效因素.秘書
的形象會影響客人或員工是否接受你們的要求或想法,通過秘書的態度,姿勢,儀表,談吐給對方留下重要的印
象,甚至是關鍵的印象.飽滿的精神,真誠的熱情,積極的態度,得體的舉止本身也就是秘書人員素質高,業務精
的體現.一般說來,領導之所以選聘秘書,很大程度上也是為禮儀的需要,在禮儀的層面上開展工作,從而輔助領
導進行決策活動.領導的決策往往是剛性的,強硬的,在具體執行中不容許有任何伸縮,而秘書的禮儀卻是柔性
的,彈性的,它可以緩沖決策的壓力,調節決策帶來的緊張,溝通因決策而產生的誤解隔閡.在任何社會條件下,
禮儀總是人們共同的需求.因此禮儀對秘書工作具特殊意義.
(二)禮儀是秘書公關的輔助手段
利用宣傳和傳播的手段,使一個社會組織和它的公眾相互了解和適應,這便是公共關系的任務.秘書工作起
著信息的匯總和傳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的關系,樹立組織及秘書本人在各界公眾中的良好形象
和信譽,是秘書公關的主要內容,在公共關系中,要做好這些工作,離不開禮儀,應努力發揮禮儀的優勢來為公關
服務.禮儀可以調節感情,關系,這與公共關系"內求團結完善,外求和諧發展"to的宗旨是相一致的,公關
的對象具有不同層次,但無論是什么群體或組織都是由"人"組成的,因此,不能撇開禮儀搞公關.拙于策劃會使
公關實務失敗,而疏于禮儀同樣不能使精良的策劃得以完滿體現.可以說,公關是禮儀最適用領域,對禮儀的領
悟,把握和運用程度的高下直接關系到公關實務的操辦水平.同時,公關作為一種以傳播手段來協調組織與公眾
之間關系的行為,不假以禮儀,也不能實現傳播的雙向信息傳遞.而由于公關活動中公眾始終是變化著的,不定
的,問題形成時有公眾對象,問題一旦消失,這層意義上的公眾也隨之消失,所以,禮儀總在各種公眾對象中以新
鮮的,積極的感覺體現,極大地幫助了公共關系的實施.公關對象的多種多樣,形成了不同的員工關系,顧客關
系,媒介關系,股東關系,社區關系,政府關系,名流關系[[1l等,要適應這不同的關系,依靠順意公眾,轉化逆意公
眾,爭取邊緣公眾,取得公眾的信任和理解,這絕對少不了禮儀.
公共關系的另一實務活動就是將社會組織的信息傳播給公眾,并把公眾的信息反饋給社會組織的決策層,秘
書要做好輔助決策工作,必須充分利用傳播媒介將信息有計劃地與公眾進行傳播溝通.傳播溝通有多種形式,
然而人際傳播還是最基本的,沒有人際傳播,便是大眾傳播也不會順利進行下去.人際傳播,無論是通過儀表服
飾,語言,舉止等媒介進行,還是通過電話,電報,書信等書面性媒介進行,都離不開禮儀表現,可以說,禮儀是傳播
的重要媒介.禮儀在公關實踐中塑造著組織的形象,創造著組織的信譽.它可以幫助體現一個組織的坦誠熱情,
實事求是的態度,并可以承載這種態度,有了這種真誠的禮儀表現,才能實現"和諧發展",爭取支持的公關目的.
所以,禮儀在秘書的公關行為中具有關鍵意義.
,禮儀與秘書工作的關系
(一)秘書禮儀與秘書輔助領導
輔助領導是秘書的天職,輔助領導的手段多種多樣,以禮儀輔助領導是其中之一.
領導是決策者,并依法享有一定的權威,這使領導既沒必要也不可能事必躬親.領導又因作為一種機構的代
表,權力的象征,需要在行事時有相關禮儀的配襯.秘書的崗位,緊貼領導,是直接為領導服務的,由秘書安排各
種禮儀事項,自然再順理成章不過了.禮儀是秘書的常務工作,在輔助領導進行決策的過程中,對禮儀程序作妥
善安排,使領導在具體的活動中既體面又掌握主動,是秘書工作者辦事能力的反映.如A企業的經理與B企業
的經理在n企業晤面,秘書在事先將有關時間,地點 通知對方,并認真打掃好會客室,安排好茶水和午餐,準備好
相關文件材料,精神飽滿,態度從容地迎接s企業的經理并將之向n企業經理介紹,使會晤在以秘書為主營造的
良好氣氛中進行.這個開始也許會給整個晤面的結果帶來影響.禮儀的周到,使人精神放松,心情舒暢,雙方開
誠布公,容易促使事情成功或好轉.在某些重要場合,領導需有些象征性的行為,如剪彩,奠基等,秘書必然要在
事先作好準備,將必要的工具裝飾好,地點選定并完滿考慮到在象征完成后領導的合理退場.這種禮儀性
的安排,雖屬工作中較瑣碎一面,卻不可不做,而且事雖小卻影響大,為領導個人,為企業都塑造了形象.當然,秘
書只隱在這些體面的禮儀背后,秘書工作的特性之一是潛隱性.即使秘書人員代領導前去慰問,拜望某人時,起
的也只是禮儀象征的作用,是代領導行事而不是以秘書本人身份行事.即使秘書的良好態度和典雅舉止吸引了
客人,客人仍a先記著的是"某公司有個好秘書",而不是"某秘書在某公司".所以,禮儀工作做好了,是在很大的
程度上提高了領導的工作效率,實現了領導的威信.至于平時的文書往來,其中涉及到的文書禮儀,包括禮儀性
的內容和禮儀套話更是秘書為領導服務.輔助領導決策的一個常規工作,秘書必定要掌握這些知識,并要能嫻熟
地運用,以使自己更好地盡到秘書的責任.
(二)秘書是某個社會組織中專為領導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輔助者,社會交往活動是其主要工作內容之一,秘書
工作的特點是跟"人"打交道.無論是他的服務對象一一領導,還是在為領導服務的過程中,要形成的各種關系,
歸根結蒂,都是人際關系.處理好各種不同關系是秘書工作藝術的體現,恰當地運用禮儀來理順關系,對秘書工
作總體效益的提高大有幫助.
首先,秘書與領導形成了緊密的固定關系,由于這種關系十分重要.雙方在最初接觸磨合的過程中都會小心
翼翼,而一且覺得不稱心會立刻撒手.反之,一旦發現配合默契,便越發珍惜和依賴這種關系.從理論上說來,領
導與秘書的關系越緊密,就越富有工作創造力,但在實踐中卻未必如此,關系緊密了,有時也就結成了一種同盟,
可能反而有礙甚至破壞企業或國家的利益.因此,規范領導與秘書的關系,除各種原則制度的保障之外,禮儀自
古就有的"別異"作用,仍有現實意義.禮儀可以幫秘書工作者把準自己的地位,規范自己的行為,不播越,不輕
浮.尊重領導權威,尊重領導意見,按正常渠道上情下達溝通信息,同時也在禮儀中保全自己的人格尊嚴.
其次,作為管理層中的中介部門,秘書還要與各職能部門和外部世界聯系溝通,良好的禮儀在溝通中有助于
消除隔閡,增進理解.由于身處領導近旁,會使其他人對秘書有特殊看法,秘書人員這時除了以誠相見之外別無
他法.以誠相見不僅是感情的真摯,也包括禮儀的周到.如尊重對方的地位,理解對方的處境,同情對方的閑難,
贊賞對方的成就.通過這些取得對方的信任.
在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中,禮儀又是一個窗口,從中可以窺得一個單,!位的精神面貌和經營品質,這是許多社會
組織重視禮儀工作的原因之一.即使在不成功的談判與合作中,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從大局出發,從長
遠出發,或可以做到買賣不成友情在,或可以用原則和禮儀擊退交往中的不正常行為.
(三)秘書禮儀與秘書自身提高
禮儀是社會的規范,秘書禮儀與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有密切關系.通過牛L儀的學習和掌握,不僅可以提高秘
書工作者個人修養,還可由此推動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由于工作特點,秘書人員的地位特殊,他既在單位內部起聯系溝通作用,又在社會上成為本單位的窗el和代
表,所以禮儀在秘書人員身上是"全方位"地體現的.首先,秘書人員的個人禮儀應講究.他是在一個"外向’性的
崗位上,與多種對象打交道,如果不修邊幅,不注重言談舉止會直接影響來訪者或被訪者的情緒并影響辦公室同
事的情緒.所以許多單位對秘書人員的衣著,飾物,化妝品都有規定.這種規定,當然不是針對某個秘書人員個
人,而是針對秘書這個崗位的.此外秘書工作者的禮儀知識,操辦禮儀活動的能力,對在不同情況下的禮儀要求
應有較多較完善的掌握.要在禮儀活動中分清主次,內外,把握各種分寸,分量,要對各國,各地,各民族,各宗教
的文化風俗禮儀習慣有所了解并在實踐中融會貫通.尤其在21世紀,人類進人了一個新紀元,對許多客觀事物
的理解認識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如保護環境,與動物友好相處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禮儀行為也必須跟這種認識
結合起來.倘在給外賓送禮時,把動物毛皮當作貴重禮品就顯得十分不合時宜了.酒宴上的山珍海味,也有許多
不該成為餐餐之徒的腹中之物.禮儀活動中若缺乏這種現代意識,是會使整個禮儀水平都大打折扣的.可見,禮
儀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遠不是懂外語,會電腦,人漂亮就能夠勝任禮儀工作的.它的文化內涵十分精探并總
是與時俱進的,秘書人員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才能在禮儀場合游刃有余.
秘書禮儀說大也大—它在秘書的全部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說小又小—它總是瑣碎地體現在細
枝末節上,研究這個問題,以促進秘書工作水平的提升,對我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后進一步與世界交往,與國際接
軌,迎接新一輪國際挑戰是很有幫助的.
關鍵詞:
公共管理;公共利益;分析
公共利益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具有“公共”含義,另一方面具有“利益”含義。不僅是指具有社會利益性的相關情境系統,還所指政治方面的內容。在下文中對公共利益的構成進行分析,并提出公共利益在社會中實現的途徑。
1.公共利益構成
1.1社會利益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從社會資源角度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分析,社會公共利益面向社會共同體的內部不確定性,制定組織中的人所享用的資源與條件。換言之,基于公共利益的資源以及條件享資格比較開放,這些資源與條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且與社會共同發展,因此具有一定的社會分享性[1]。
1.2組織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為組織內部共同體成員提供資源與條件,這些共同體內的資源與條件都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對資源享受人群具有一定的限制,僅限于組織內部的成員享用,并且對于組織外部的人員具有不一定的排斥性。這些資源與條件的應用,具有較強的組織分享性[2]。
2.公共利益的特殊屬性分析
第一,社會成員性。從社會公共利益角度對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進行分析,公共利益所面向的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從利益范圍上對其進行分析,公共管理中公共利與一般背景下的利益含義存在著很大差別。其中,一般意義上的公共利益是社會大多數人自身利益,而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則是面向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以公共利益認定角度對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進行分析,在民主制度中,公共管理以全體民眾為主體,公共利益的實現通過民眾、政府部門、非政府部門以及民眾所組成的管理體系認定來實現。從公共利益落實角度進行分析,公共利益是進行公共選擇的環節中,依照現代政治參與理論基礎,政府部門是代議民主制中,公共管理的直接主體,而公共管理中的參與主體是非政府公共組織[3]。第二,分享機會的無差異性。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涉及的領域較多,輻射的范圍也較廣,因此為了保證公共利益的有效落實就需要保證其開放性,也就是說一旦確定某種利益為公共利益,那么其對任何人都應該是開放的,即所有人都有權利享受這一利益。以社區健身器材為例,其本身就是一種在公共開放空間而設置公共設施,來到這一社區的人都可以進行身體鍛煉,社區的公共器材具有一定的分享性。在不同的社區公共利益共享中,不存在相同的利益份額,為了緩解不同領域的公共利益差異性性,主要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1)保持資源分配的均衡性;2)依法收費。當公共利益過于豐厚,將會出現資源利用擁擠現象,因此將采取該種類型的措施,實現資源的公平利用[4]。第三,分享方式的雙重性。雙重性是指,公共利益一方面具有自愿享受的一部分,也有被動享受的一部分,有的公共利益在主觀上并不是人們所需要的,但是卻不得不在法律的約束下,使得人們被迫接受。該種情況實際上是一種非自愿分享的利益。主要表現在政治公務等方面。例如,在社區管理者選舉中,某個參選者以比較微弱的優勢當選,選舉過程按照法律程序進行,當有人對選舉的結果產生懷疑時,也不能說當選者違背了社區公共利益。對于當選者來說,選舉結果是一種被迫分享行為。
3.公共利益在社會中實現的途徑
3.1不以需求者數量作為唯一標準很多學者認為,當人們對一項事物的贊同者比較多,那么該項事物就能夠構成公共利益內容,從理論上進行分析,由于公共產品以及公共服務,大家一致需求的容易使得人們快速達成共識。當人們對公共產品產生分歧時,這種公共產品就不能稱為公共利益。該種觀點實際是以對待一項公共事務的贊同人數為衡量標準,道理簡單明了,但是卻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需求者的數量只能代表對公共利益趨向,但是卻不是公共利益的位移認定標準。被大多數人贊同的利益,無疑是一種具有分享性的公共利益。此外,還有兩種形式也能夠反應出公共利益。第一,不需大多數人認同,而是需要少部分人認同的社會公共利益,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同時還具有社會共享性。第二,雖然能夠獲得少部分人的贊同,但是卻能夠使得所有人受益,雖然在該種模式中,能夠使得大部分人被動受益,但是其也具有較強的社會分享性。由此可見,需求者數目的多少不能被視為衡量公共利益的標準。而能夠決定公共利益的其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社會分享性[5]。
3.2不局限于單一的領域傳統觀念下,公共利益只是局限于國家政治層面上,在地方政府以及更小層面上不存在著利益普及。其實不然,公共利益的社會性所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社會”既能夠表現在國家政治層面上,也能夠普及在社區中。由此可見,公共利益中的資源與共享條件,并無范疇等級之分,一方面能夠對小層面的利益進行維護,另一方面也能夠與更高層面的利益保持一致性。公共利益中存在著的多種層面利益并存的現象,而如何處理好社會共享公共利益中的利益博弈問題,是避免利益沖突的關鍵。從橫向的公共利益構成上進行分析,其具有政治性、社會性以及經濟等多種形式。人們對公共利益中的利益分割開來看,忽視了多個領域中的公共利益存在。公共利益并非單一層面利益,而是具有多元化利益共享。
3.3并不一定完全體現真、善、美公共利益主要分為抽象公共利益和具體公共利益,其中抽象的公共利益主要集中在價值層面、理念層面。例如,在抽象層面上的政府行為指導,實質是一種政府行為邊界的判斷依據。而具體的公共利益與抽象的公共利益之間存在著較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社會公共產品、社會公共服務等層面上。抽象的公共利益是一種理想化的利益規劃,代表著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而具體的公共利益,在目標上可能出現很多偏差,不一定能夠代表著真、善、美。出現這樣現象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就是公共管理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和動態性,一方面是政府部門對公共利益的調整,另一方面是民眾對公共利益的適應,因此存在著動態性。結論綜上所述,在本文中對公共利益構成進行分析,論證了公共利益的特殊屬性,并提出公共利益在社會中實現的途徑,首先需求者數量不作為衡量公共利益的唯一標準,公共利益其次不局限于單一的領域,最后公共利益并不一定完全體現真、善、美。
參考文獻:
[1]陳慶云,鄞益奮.論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利益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05,05:36-39.
[2]陳慶云,鄞益奮,曾軍榮.論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J].中國行政管理,2005,07:17-20.
[3]吳慶.公共選擇還是利益分析———兩種公共管理研究途徑的比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5:124-130.
(一)會議的意義表現在哪些方面
會議是一個集思廣益的渠道。會議是一個集合的載體。通過會議使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匯聚一堂,相互碰撞,從而產生“金點子”。許多高水平的創意就是開會期間不同觀念相互碰撞的產物。會議顯示一個組織或一個部門的存在。會議總是在大于一人的情況下發生的,即使是只有兩個人的會議,這兩個人也是一種小型組織。沒有不開會的組織或部門,一個組織或部門不召開會議,它的存在價值就會受到質疑。因此,會議能夠充分顯示一個組織或部門的存在價值。會議是一種群體溝通的方式。開會很少是一對一的溝通,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種群體溝通。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多,現在人們可以通過E-mail、多媒體等種種形式進行溝通,但是,群體溝通,即會議這種方式,是任何其它溝通方式都無法替代的。因為這種方式最直接、最直觀,這種方式最符合人類原本的溝通習慣。會議在中國還有象征意義。我國召開的一些會議,其形式上的意義要遠遠大于實質上意義,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符號,表明一種態度,所以我們就有層層開會以示重視的現象。
(二)會議又具有哪些作用
開展有效的溝通。會議是一種多項交流,可以集思廣益,實現有效溝通是會議的一個主要目的。傳達信息。通過會議可以向員工通報一些決定及新決策,也就是說向員工傳達來自上級或其它部門的相關信息。監督員工、協調矛盾。許多公共組織的常規會議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監督、檢查員工對工作任務的執行情況,了解員工的工作進度;同時,借助會議這種“集合”的、“面對面”的形式,來有效協調上下級以及員工之間的矛盾。
(三)達成協議與解決問題
資源共享。利用開會匯集資源,以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開發創意。開發創意的會議目的突出反映在廣告公司、媒體公司中。通過舉行會議,形成新的構思,并且論證新構思,使其具有可行性。激勵士氣。年初或年底的會議通常具有這一目的性。這種會議是為了使公共組織上下團結一心,朝著一個方向共同努力。鞏固領導地位。領導為了體現自身的存在價值,更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經常會召開一些上下協調會議,以此來強化自己的地位。一位哲人說過,如果你不能消滅一件東西,就要學會和它和平相處。既然我們離不開會議,就必須對它們進行研究,掌握其中的規律,提高會議的效率。可見,會議管理已經成為公共管理中的一個不可忽視、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會議管理的一般規律
會議管理有哪些規律呢?先從效率不高的會議開始說起,經學者研究。所以要提高開會效率,必須在上述七個方面明確或者提高。具體而言,要提高效率,需要在下列幾個方面予以注意:
(一)會議的時間安排規范
1、上午8-9點之間,正是員工從家到組織或者部門,準備開始一天工作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員工,心緒尚且混亂,還需一段時間才能進入工作狀態。因此,試圖在這一時間段舉行會議、試圖讓員工響應會議提議或進行業務分析,從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來看,是不現實的。2、上午9-10點之間,員工已經開始進入工作狀態。在這個時間段最適合進行一對一的會談,同樣也是進行業務會談的最佳時機。3、上午10-12點或下午1-3點之間,最適合調動員工集思廣益。大家利用頭腦風暴,不斷想出新點子、新方法。當然,員工需要午休的時間除外。4、下午3-5點之間,最好不要安排會議。這個時段的員工開始進入一天當中的倦怠期,人人希望馬上回家,在這個時段舉行會議往往會事倍功半。5、根據心理學和一般的常識而言,人的注意力最長不超過45分鐘,所以與會者發言最好不要超過45分鐘,整個會議不要超過90分鐘,因為會議需要超過90分鐘的,一定要中間安排休息。這也是符合人的生理需要。但是,這種中間休息要考慮衛生間的容量,如果容量不夠,則要壓縮時間,防止出現會場內外人們川流不息、影響會議氣氛的現象。
(二)會議規范
會議規范是指大家達成共識的會議守則。會議規范主要包括以下條款:1、所有與會者將每周工作安排時間表交給會議安排人,以找出最適宜所有參會人的開會時間。2、超過1小時的會議應有書面通知、議程表及相關資料。3、所有與會者都要準備在會上發言。4、準時開始,準時結束。5、各業務單位負責人對決議能否達成負直接責任。6、所有與會者應知道維護別人的尊嚴,不在會中羞辱別人,這條規則最重要,需特別注意。7、意見不同是好事,議論才能面面俱到,甚至有人扮“黑臉”。8、會議結束2-3天后,所有與會者應拿到會議記錄。9、所有與會者應承擔起對會議質量進行反饋的職責。10、必要時請第三方監控,以保證會議質量。
(三)固定的會議流程規范
中圖分類號:TE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26-0138-01
當下國內的石化管道安裝工程管理方面,還是主要依靠經驗和一些相對陳舊的理論,想要結合成有效的系統可以說是比較的困難的。對于管道安裝技術進步來說,必然的會有對于新的施工環境各項基本因素的組合,從而達到對整個安裝工程管理的推動。因此,在對于石化管道工程安裝管理的討論中,也是必然的需要去從其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解剖,從而做到能夠實現有效的提高目的。
1 石化管道安裝概論
1.1 石化管道安裝工藝的概念
石化管道本身是使用石化工藝的輸送管道,由于輸送介質比較特別而且種類復雜,同一般的管道安裝會有著比較大的差別,一般而言工程期間較短但是工程復雜程度則是比較的大,所以留出一定的作為預備的規范方式來保證應急是有必要的。因而規劃方面必然的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和特定的設計,也必然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特殊情況。
1.2 石化管道安裝工藝的特點
首先在目的上因為使用石化工藝的原因,在材料方面一般的需要對于其防止特定化學反應和維持長期的穩定效果有特殊的要求;其次在于焊接的部分由于所處地方以及所輸送的介質的問題,因而需要更加進一步的注意安裝工程的嚴密性和材料的嚴謹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管道安裝的工程中也逐漸的加入了信息控制的技術成分,從而進一步加強了石化管道安裝的技術性。相對而言也需要注意材料的特點,保證在工程施工中的使用的正確性。
2 石化管道安裝工程中的常見問題
2.1 選擇材料和事先勘察的問題
在材料選擇方面,往往在對于考察不夠仔細、資料收集也不夠明確的情況下迫于工期的壓力倉促而行,甚至不分狀況的使用同樣的材料來進行時間的節約。而實際上由于石化材料本身就有一定的針對性,是根據不同的具體地表和地下情況來進行有區別的設計的,必然不可能不加考察的進行泛用,比如說硬化聚乙烯和聚丙烯材料就有一定的運用差異。而且這些材料甚至可能出現和環境因素的化學反應,導致產生問題,故而也需要在進行設計之前對于實際情況做出足夠的收集考察,然后確定。
2.2 施工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2.2.1 謹慎的選擇路徑并避開一些不利因素
由于管道本身需要耐腐蝕和方便保養,因此在進行鋪設的過程中也需要謹慎的選擇路徑和避開一些不利因素。同樣的,由于管道鋪設的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控制條件就是焊接的過程,這個方面一般情況下屬于管道的弱點所在,所以需要在充分考慮相關影響因素的前提下,保證焊接工作的完善性。可以確定清晰的分工和有效的統籌工作是有必要的,并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有太多的區別,但也要根據情況的具體差異對于分工方向保持一定的靈活處理。
2.2.2 加強熱處理和密閉處理
針對焊接過程自然不是焊接工序結束了就可以的,也需要在結束之后加強熱處理和密閉處理等相關程序進行,才能夠保證看起來已經基本結束的管道不出現致命的缺陷。通過有效的處理和檢測能夠保證管道本身的安全使用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其在使用效果方面避免壽命削減狀況。
2.3 管道保養和設備維護的問題
管道并非僅僅安裝完畢即可,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注意保養問題來保持能夠持續性的運轉。之所以選用化工管道來代替普通金屬材料管道安裝,就是由于其本身有更加耐腐蝕和持久性強的原因,因而針對保養工作也是必然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的,需要根據化工材料本身的不同以及環境的差異來進行不同的維護方式,并且保持針對性的防護措施來避免意外狀況。而的確在現實中出現過安裝完工之后沒有進行妥善的養護工作,從而導致管道使用壽命下降,甚至于出現危險的情況。畢竟不斷地受到侵蝕之下,必然需要進一步的養護和保護,并且保證在安裝完畢之初不留下隱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3 石化管道安裝的改善
3.1 管道設置方面
3.1.1 保證資料收集的全面性
在進行設置選擇的時候,就必須對于地點和路線做出比較優化的分析,保證用比較小的工程量來達到相應的效果,并且盡可能地減少地下因素對于管道的阻礙和腐蝕作用。因此,在圖示的設計也就需要保證資料收集的全面性,并且通過對于資料作全面的解讀,來保證準備工作所獲得的信息能夠正確的使用。
3.1.2 材料選擇和精密儀器
在材料選擇和精密儀器的配置方面,也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比較合適的,通過對儀器設備的檢查,并且保證能夠在特定的環境下正常工作之后,就可以在設計圖紙的指導下進行施工。
3.2 管道安裝控制方面
在安裝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對于焊接縫隙的處理,在必要的時候,也需要通過預留預埋的方式,來保證在特定的區段的安全設定,注重安裝過程的嚴密性,必須通過無損檢驗等方式來檢測和除去管道中可能殘留的殘渣和污痕,并且通過對于管道焊接縫隙的標記檢查和責任追究方式,使得責任落實以及對于操作者的監督方式得以實現。
焊接的過程需要有較好的分工負責,工人應當針對自己能力可以負責的部分進行操作,而不是過于寬泛的規定責任設置和分工,通過良好的分工合作設定,也能夠進一步保證質量。
3.3 管道的維護方面
維護方面也是管道正常發揮作用的一大問題所在,因此在進行安裝架設的過程中,就必須的做好防水和真空設計的工作,從而減少正常的水流和空氣腐蝕,并且進一步的通過定期檢查和維修的制度,保證能夠得到及時的處理。
另外,針對可能在維護問題上發生的偷工減料行為,也需要在責任制度上給予嚴格的責任處分,在維護保養工作上,是不能留有空隙的。日常的維護也可以說是和之前的檢查制度一樣,需要有專門的設置,并且能夠對于相應的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處理,來保證整體工程的效果。
4 結 語
2009年新醫改政策出臺以來,公立醫院改革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作為新醫改的重點和難點,醫療費用不斷上漲、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公立醫院,社會要求恢復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呼聲越來越高。目前公立醫院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增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至關重要。
1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內含
1.1學者對公立醫院公益性的認識
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如何定義,學術界存在許多爭論。①雷海潮(2012)認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的居民,人人都有獲得公立醫院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的機會及其受益程度大小[1]。②李玲(2010)認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是指公立醫院的行為和目標與政府意志相一致,進而與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目標相一致[2]。③周金玲(2008)認為,公益性即公共利益的范圍,公立醫院的改革要確定政府與市場的分工,保證市場不愿提供但又涉及國民利益的醫療服務的提供[3]。
1.2從公共物品的視角認識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明確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的性質是認識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前提。我們一般認為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屬于公共物品,因為公立醫院由政府出資建立,其產品和服務具有公共性。公共物品的特征是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即增加一個人的享用不會影響其他人的享用,也不能通過價格手段將他人排除在使用范圍外。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壽命的延長,再加上疾病譜的變化以及人們對健康日益重視,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醫療衛生服務作為一種資源必然是有限的,這就會導致競爭;當衛生服務供不應求時,醫療費用自然會上漲,將那些購買力不足的人群排除在醫院之外。所以,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并不一定是純粹的公共物品。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按照公共性的程度劃分,一般可以分為3類: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根據公共物品的定義,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具有較強的公共性,屬于接近于公共物品的準公共物品;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屬于接近于私人物品的準公共物品;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具有公共性,屬于私人物品[4]。因此,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并不完全是準公共物品,而是一種混合物品。混合物品是指具有較大范圍正外部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毋庸置疑一般是擁有較大的正外部性,而某些私人物品也可以有較大的正外部性。醫療衛生服務是非常典型的具有較大范圍正外部性的物品,能減少疾病,給群眾帶來健康,造福整個社會,而這正是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之體現。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就是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給社會帶來的巨大的正外部性,人們在消費其醫療衛生服務時,不僅使自己受益,間接也使其他人受益,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健康水平。
1.3公益性與公共性的區別
公益性與公共性,兩個看起來很相似的概念,其實有很大區別。有些人認為提供公益物品是政府的責任,這是把公共物品的外延擴大化了。公共物品是由政府提供的,所以公共物品具有公共性,同時公共物品也具有公益性,因為公共物品能給社會帶來較大范圍的正外部性,這是公共物品的特征,但不能因此得出具有公益性的物品就是公共物品,因為有些私人物品也具有公益性,比如營利性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也能為社會健康作貢獻,它具有公益性但不具有公共性。所以,政府的責任是提供公共物品,而具有公益性的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場提供。
2當前公立醫院公益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衛生改革是隨著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逐漸展開的,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原本由政府負責的公立醫院被推向市場。政府對公立醫院主要采取“減預算、放權、讓利、搞活”的改革政策,從全額撥款變成差額撥款,允許其創收以彌補財政投入的不足。在市場化的潮流中,公立醫院逐利的傾向愈來愈明顯,公益性逐漸弱化。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弱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1.1醫療費用不斷上漲。雖然新醫改的實施有一定的成果,但是近年來公立醫院人均門診和住院費用都在增長,“看病貴”呼聲強烈,新醫改并未有效地控制病人醫藥費用的增長[5]。2.1.2誘導需求現象趨重。誘導需求是指,在衛生服務市場中,患者和醫生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患者的衛生服務需求由醫生確定。由于醫生的收入直接與其提供的醫療服務相關,醫生就可能在患者缺乏知識的情況下,向患者推薦非必要的醫療產品和服務。公立醫院作為國家公共衛生醫療機構的主體,理應帶頭做好規范診療的工作,但現實卻是公立醫院在服務環節做文章,利用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開大處方、多做檢查、延長住院時間等,這些行為不僅加劇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增加了患者的負擔,而且損害了醫生在患者心中的形象。2.1.3逐利行為增加。公立醫院屬于非營利性組織,理論上不應該以營利為目的,而應該追求社會利益,但表1顯示,公立醫院的收入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且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長。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醫院作為市場主體,也同其他市場組織那樣,具有“經濟人”的特征,相較于追求公共利益的實現,更傾向于追求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由于公立醫院內部的員工績效考核主要是一種經濟激勵,即醫務人員的收入直接與其創收能力相聯系,這種考核機制實際上強化了醫務人員的逐利動機,從而可能會導致公立醫院的一些不合理的逐利行為。此外,公立醫院并未實行財務公開,所得利潤用在何處,是否用于分紅,我們也無從得知。
2.2原因分析
2.2.1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問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公立醫院公益性的認知及評價”的調查結果顯示:醫護人員認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不足直接并最大程度地導致了公益性的弱化;而患者認為公益性弱化的首要原因是政府缺乏監管,其次是公立醫院過度追求利益,而政府的投入不是主要原因[6]。政府對于衛生行業的財政支出是逐年擴大的,然而由于衛生費用也在不斷上漲,政府的財政支出占衛生費用的比重增長較緩慢。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政府衛生財政支出總財政占支出的比例雖然呈上升的趨勢,但上升緩慢且比例較低不足10%,比很多發達國家都要低。因此,很多學者認為:政府財政投入不足是公立醫院公益性弱化的主要原因。然而中國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較國際水平偏低這種說法不準確,因為存在"醫療保險稅費”之差,如果是同口徑的對比,中國的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在12.5%左右,高于希臘、瑞士等發達國家[7]。政府加大對公立醫院財政投入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降低公立醫院醫療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成本,從而降低醫療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盡可能地滿足群眾的需求。然而,在“政事不分,管辦不分”的體制下,公立醫院缺乏降低成本的動力,將政府的財政投入視作應得的補助而非成本。所以,政府的財政投入方式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的問題[8]。因此,雖然政府財政投入不足的確是公立醫院公益性弱化的原因之一,但將其放到罪魁禍首的地位卻并不合理。新醫改實施了8年,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財力,但大眾卻沒有明顯地感受到醫改帶來的好處,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政府財政投入的結構不合理,這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政府的財政投入沒有或較少地用在服務范圍最廣泛,最能體現公益性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上。2.2.2公立醫院逐利問題。人們對于公立醫院的逐利行為多持否定態度。公立醫院從性質上講屬于非營利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但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并不代表不可以盈利,而是所得利潤應該用于彌補組織正常運營之需,不能用于分紅。因此,公立醫院是可以合理地、適當地逐利的,政府應該遏制的是公立醫院不合理的逐利行為。公立醫院的醫療服衛生務可以分為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包括預防、監測和治療重大疾病,特別是傳染病(結核病、艾滋病、瘧疾等),對食品、藥品、公共衛生環境的監督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婦幼保健和預防免疫等,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但投入回報期相對較長、收益較差的服務。這類服務公共性最強,效益最差,需要政府財政的支持。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前尚沒有明確的定義,可以理解為:使用基本藥物和適宜技術,依照規范診療程序診斷、治療急慢性病。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以適當地市場化,而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衛生服務可以完全市場化。由于政府提供的財政支持是有限的,公立醫院可以通過合理逐利,用其他醫療項目的收入來彌補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生產所需的成本。筆者認為對于公立醫院的逐利行為應當一分為二地看待,合理的逐利行為,如通過提高管理效率或者引進高尖端的設備和技術來降低醫院成本,或設立一些盈利性的項目,如VIP病房,這些項目的收入可以用來彌補效益不好的科室單位,合理的逐利行為應當被鼓勵;而惡性的逐利行為,比如忽悠患者購買額外服務、開大處方、濫用藥等行為則是需要遏制的。
3加強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建議
3.1加大政府對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財政投入
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目的是提高社會整體的健康的水平,人人都能享有,是最能體現衛生產品和服務公共性的領域,有非常強的正外部性。政府應該著重加強對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財政投入,如加強對艾滋病、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控的投入;加大對健康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們的預防意識;加強對婦幼保健、計劃免疫的投入,如今年上市HPV疫苗,國家可以納入醫保中;加強對食品、藥品的安全監測的投入。
3.2加強政府對公立醫院的監督管理
政府作為公共管理的主體,具有引導和監督非營利組織的功能。政府應加強對公立醫院的監督管理:①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公立醫院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逐利行為做好界定和區分,對于不合理的、惡性的、損害患者利益的逐利行為,應當加以嚴厲的懲罰;②將營利性項目和非營利性項目分開來管理,營利性性項目要按國家規定繳稅,而非營利性項目可以享受稅收優惠;③鼓勵公立醫院合理的逐利,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雷海潮.公立醫院公益性的概念與加強策略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2,31(1):10-12.
[2]李玲,陳秋霖,張維,等.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及其保障措施[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0,3(5):7-11.
[3]周金玲.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解析[J].衛生經濟研究,2008(7):3-5.
[4]沈曉.堅持公共醫療衛生公益性的若干誤區[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9):7-9.
[5]劉斐,史健勇.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實現路徑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2(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