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2 15:58: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短期投資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例1:甲企業一年前以46000元的價格購入面值40000元,票面利率為10%,期限為3年,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公司債券。溢價6000元按直線法攤銷。購買時作為長期投資核算,現擬劃轉為短期投資。
對于此項投資,投資成本是46000元,現賬面價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資成本低于賬面價值,應按投資成本劃轉,差額計入投資損失。甲企業會計處理如下:
借:短期投資46000
投資收益——長期債權投資劃轉損失2000
貸: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面值)40000
——債券投資(應計利息)4000
——債券投資(溢價)4000
如果上述長期債權投資曾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1500元,則其賬面價值為46500元(48000-1500),仍按成本劃轉。甲企業會計處理如下:
借:短期投資46000
長期投資減值準備1500
投資收益——長期債權投資劃轉損失500
貸: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面值)40000
——債券投資(應計利息)4000
——債券投資(溢價)4000
如果計提的長期投資減值準備是2500元,則其賬面價值是45500元(48000-2500),此時則應按賬面價值劃轉,以45500元作為短期投資的入賬金額。
甲企業會計處理如下:
借:短期投資45500
長期投資減值準備2500
貸: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面值)40000
——債券投資(應計利息)4000
——債券投資(溢價)4000
如果企業購入的債券是分期付息債券,且是溢價購入,平時收到利息時并沒有增加應計利息,隨著溢價的攤銷,債券投資的賬面價值會越來越低。因此,無論何時將長期債權投資劃轉為短期投資,其賬面價值肯定會低于投資成本,直接按賬面價值劃轉即可,也不會產生劃轉損失;如果企業是折價購入的分期付息債券,債券賬面價值會隨著折價的攤銷而逐漸增加。因此,無論何時劃轉,其賬面價值都會大于投資成本,這就應當按投資成本劃轉,同時就會產生劃轉損失。
例2:甲企業在一年前購入分期付息債券一批,現擬轉為短期投資。當時的購買價格是46000元,面值40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0%,溢價按直線法攤銷。
現在該債券的賬面價值為44000元(46000-6000/3),低于投資成本,則應按賬面價值劃轉。
借:短期投資44000
1、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短期投資是指企業購入能夠隨時變現并且持有時間不準備超過1年的投資,包括各種股票、債券、基金等。企業應當在期末對各項短期投資進行全面檢查,如果短期投資市價低于成本,應按其差額確認并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實際工作中,企業在運用短期投資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時,可以根據其具體情況分別采用按投資總體、投資類別或單項投資確認計提跌價準備。如果某項短期投資比重占整個短期投資的10%及以上的,則應按單項投資為基礎計算并計提跌價準備。
2、存貨跌價準備。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以備出售,或者仍然處在生產過程,或者在生產或提供勞務過程中將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庫存材料、商品、在產品等。期末,如因存貨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的,應按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部分,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與可變觀凈值差額計提。如滿足制度規定的條件,也可以合并計提,或按存貨類別計提。
關于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具體情形,《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市價持續下跌,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2)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成本大于產品的銷售價格;(3)企業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材料已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于其賬面成本;(4)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的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5)其它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此外,對存在一些特殊情形的存貨,如,已霉爛變質的存貨、已過期且無轉讓價值的存貨、生產中已不再需要且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根據規定,應將該存貨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3、壞賬準備。應收款項是指企業在正常經營活動中,由于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而應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收取的款項,包括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企業應當定期或年終,預計各項應收款項可能發生的壞賬,對沒有把握能夠收回的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
企業在確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時,應當根據以往經驗、債務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狀況,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合理地估計,并自行確定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損失。需要注意的是:(1)關于應收票據。對有確鑿證據證明不能夠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未到期應收票據,應將其賬面余額轉入應收賬款,然后,再計提壞賬準備;(2)關于預付賬款。對有確鑿證據表明其不符合預付款性質,或者因供貨單位破產、撤銷等原因已無望再收到所購貨物的預付賬款,應將原計入預付賬款的金額轉入其他應收款,然后,再計提壞賬準備。
4、長期投資減值準備。長期投資是指除短期投資以外的投資,包括持有時間準備超過1年(不含1年)的各種股權性質的投資、不能變現或不準備隨時變現的債券、其他債權投資和其他長期投資。企業應當定期或年終,對因市價持續下跌或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惡化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長期投資,按其差額計提減值準備。
關于如何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企業會計制度》并沒有具體的規定,只給出一個標準,這就需要企業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對有市價的長期投資可以根據下列跡象判斷是否應當計提減值準備:(1)市價持續2年低于賬面價值;(2)該項投資暫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3)被投資單位當年發生嚴重虧損;(4)被投資單位持續2年發生虧損;(5)被投資單位進行清理整頓、清算或出現其他不能持續經營的跡象。對無市價的長期投資可以根據下列跡象判斷是否應當計提減值準備:(1)影響被投資單位經營的政治或法律環境的變化,如稅收、貿易等法規的頒布或修訂,可能導致被投資單位出現巨額虧損;(2)被投資單位所供應的商品或提供的勞務因產品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被投資單位財務狀況發生嚴重惡化;(3)被投資單位所在行業的生產技術等發生重大變化,被投資單位已失去競爭能力,從而導致財務狀況發生嚴重惡化,如進行清理整頓、清算等;(4)有證據表明該項投資實質上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其他情形。
5、委托貸款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是指企業按規定委托金融機構向其他單位貸出的款項。企業應當定期或年終,對有跡象表明本金高于可收回金額的委托貸款,想其差額計提減值準備。
6、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它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于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企業應當在期末或年終,對因市價持續下跌、或技術陳舊、損壞、長期閑置等原因導致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固定資產,按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應按單項資產計提,對已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不再計提折舊。《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對存在特殊情形的固定資產,應按其賬面價值全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存在特殊情形的固定資產包括:(1)長期閑置不用,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再使用,且已無轉讓價值的固定資產;(2)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資產;(3)雖然固定資產尚可使用,但使用后產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資產;(4)已遭毀損,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固定資產;(5)其他實質上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固定資產。
7、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或者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企業應當定期或年終,檢查各項無形資產預計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對預計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按其差額計提減值準備。《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當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當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1)某項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使其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響;(2)某項無形資產的市價在當期大幅下跌,在剩余攤銷年限內預期不能恢復;(3)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價值;(4)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實質上已經發生了減值的情形。當企業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當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1)某項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并且該項無形資產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2)某項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并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3)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情形。
8、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是指企業進行的,尚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基建工程、安裝工程、技術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企業應當定期或年終,對有證據表明已經發生了價值減值的在建工程,按其差額計提減值準備。對存在下列情形的在建工程應當計提在建工程減值準備:(1)長期停建并且預計在未來3年內不會重新開工的在建工程;(2)所建項目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在技術上已經落后,并且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3)其他足以證明在建工程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二、資產減值準備的賬務處理及披露
1、資產減值準備的賬務處理。因企業各項資產的性質不同,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賬務處理也不盡相同:(1)對應收款項、存貨兩項流動資產發生減損而計提的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因其主要與企業日常管理水平有關,故將其發生的價值減損計入“管理費用”科目。(2)對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委托貸款三項投資性資產發生的價值減損而計提的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和委托貸款減值準備,雖其投資的期限、方式不同,但均屬于企業對外投資,且目的均是為了獲得投資收益,故將其發生的價值減損計入“投資收益”科目。(3)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三項資產發生的價值減損而計提的減值準備,因其均屬于企業非投資性的長期資產,通常它們的價值減損與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故將其發生的價值減損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4)期末時,如需補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應借記上述相關費用科目,貸記各相關資產減值準備科目;如資產價值得以恢復需要轉回已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則作相反的賬務處理。
跟上腳步與我同行!把握市場瞬息萬變,在每一次低吸與高拋之間抓住市場命脈,一起起航!我們的交易策略很簡單,在震蕩時入場,在拉升時持股,在放量時了結!聽話照做跟著走!勿聽知信之,與我一起泛舟股海乘風而行!!!
今日坐診我當班,歡迎大家來提問。免費診股為大家,心系豐谷共今日坐診我當班,歡迎大家來提問。個人建議供參考,希望幫助出陰霾。對于當下的共商策,服務股民踴躍留言。深套多來問。
股票市場行情走勢的專家分析論文范文二:
今天操盤計劃》吃過新宏澤的肉喝過北京科銳的湯。繼續保持高成功率的節奏,空倉等待重倉出擊機會。
機會-風險分析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賬務處理
舊制度中規定,保險公司如有經國務院特批對外進行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以前投出的目前尚未收回的長期股權投資,可以增設“長期股權投資”科目進行會計核算,但對于具體的賬務處理沒有做出規范。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而隨著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逐步放寬,保險公司進行股權投資乃至直接進入證券市場,都將成為其實現保險資金保值增值、鏈接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渠道。新制度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入帳價值、成本法和權益法等進行了詳細的說明(當然這是針對所有的金融企業)。
(三)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
新舊制度對于購入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規定相同,而對于另外幾種情況存在不同程度的區別:
1.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舊制度規定按建造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全部支出記賬,而新制度規定“按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作為入帳價值。”
2.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舊制度規定按評估確認的原價記賬,而新制度規定“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入帳價值。”
3.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舊制度規定按租賃協議確定的設備價款、發生的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支出記賬,而新制度規定“按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入帳價值。如果租賃資產占企業資產總額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賃開始日,企業也可按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4.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固定資產,舊制度規定按原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加上由于改建、擴建而增加的支出,減去改建、擴建過程中發生的變價收入記賬,而新制度規定“按原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由于改建、擴建而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支出,減去改建、擴建過程中發生的變價收入,作為入帳價值。”
5.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舊制度規定按同類資產的市場價格或根據所提供的有關憑據記賬,接受捐贈固定資產時發生的各項費用應當計入固定資產價值,而新制度規定“1.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本論文由整理提供2.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其入賬價值:(1)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2)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入賬價值。3.如受贈的系舊的固定資產,按照上述方法確認的價值,減去按該項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后的余額,作為入賬價值。”
6.盤盈的固定資產,舊制度規定按重置完全價值記賬,而新制度根據其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是否存在活躍市場采取與捐贈固定資產類似的原則確定入賬價值。
7.新制度還規定:“經批準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按調出單位的賬面價值加上發生的運輸費、安裝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入賬價值。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中,還應當包括金融企業為取得固定資產而交納的契稅、耕地占用稅、車輛購置稅等相關稅費。”這在舊制度中均未說明。
(四)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
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對于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舊制度規定:“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的,按不超過受益年限的期限攤銷。”而新制度規定:“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期不應超過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兩者之中較短者。”其他情況新舊制度的規定一致。
(五)長期待攤費用的會計處理
新制度與舊制度相比,在長期待攤費用的處理上有以下幾點變化:
1.舊制度規定,長期待攤費用是攤銷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費用,包括開辦費、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租入的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攤銷費用。新制度對于長期待攤費用規定的概念一樣,但范圍有所縮小,主要是不再包括開辦費(在開始經營的當月直接計入損益)以及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發生時直接計入損益),并且明確指出:“應當由本期負擔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
2.舊制度規定:“開辦費應當從公司開始經營的當月起,按不超過5年的期限平均攤銷;如開辦費不大的,也可在開始經營的當月一次攤銷。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應在大修理間隔期內平均攤銷;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在租賃期內平均攤銷。”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而新制度規定:“長期待攤費用應當單獨核算,在費用項目的受益期限內分期平均攤銷。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當在租賃期限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孰短的期限內平均攤銷;其他長期待攤費用應當在受益期內平均攤銷。”對于舊制度規定的開辦費,新制度規定:“除購建固定資產以外,所有籌建期間所發生的費用,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金融企業開始經營的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經營當月的損益。”此項規定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3.新制度增加了如下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單位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或傭金等相關費用,減去股票發行凍結期間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額,從發行股票的溢價中不夠抵銷的,或者無溢價的,若金額較小,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若金額較大,可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在不超過2年的期限內平均攤銷,計入損益。”
4.新制度規定,如果長期待攤費用項目不能使以后會計期間受益的,應當將尚未攤銷的該項目的攤余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六)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會計處理
新制度對借款費用資本化做了詳細規定,與舊制度相比,有以下變化:
1.舊制度規定,長期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匯兌損失等借款費用,屬于籌建期間的,計入開辦費;屬于與購建固定資產有關的,在固定資產尚未交付使用之前發生的,計入有關固定資產的購建成本;除上述情況之外的,計入當期損益。而新制度規定,除為購建固定資產而借入的專門借款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外,其他借款費用均應于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2.新制度規定,在以下3個條件同時具備時,金融企業為購建某項固定資產而借入的專門借款所發生的利息、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和匯兌差額應當開始資本化,計入所購建固定資產的成本:(1)資產支出已經發生(只包括為購建固定資產而以支付現金、轉移非現金資產或者承擔帶息債務形式發生的支出);(2)借款費用已經發生;本論文由整理提供(3)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活動已經開始。舊制度對此沒有規定。
3.新制度還對資本化率、以非借款方式募集資金專項用于購建某項固定資產、某項建造的固定資產各部分分別完工、某項固定資產的購建發生非正常中斷以及所購建的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情況做了詳細說明,這些在舊制度中均無規定。
(七)短期投資利息收入的會計處理
新制度規定,短期投資的利息,應當于實際收到時,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但已記入“應收利息”的除外。而舊制度中規定,除已計入“應收利息”科目的以外,短期債券投資的利息收入一般應于收到時確認為投資收益。
(八)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所得稅的會計處理主要有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兩種方法下會計處理有很大區別,所確定的各期所得稅費用也不同。舊制度規定,保險公司應當采用應付稅款法計算繳納所得稅。而新制度規定:“金融企業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采用應付稅款法或者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的核算。”如果保險公司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那么,就需要增加“遞延稅款”科目。
(九)外幣業務核算
新制度對外幣業務核算的主要變化有:
1.舊制度中規定,采用外匯分賬制的公司,應設置“貨幣兌換”科目,各種貨幣之間的兌換及有關外幣賬戶的聯系均通過“貨幣兌換”科目核算。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新制度中規定:“采用外幣分賬制核算的金融企業,應按業務發生時的各種原幣填制憑證、登記帳簿、編制會計報表。金融企業發生結售匯、外幣買賣以及各種貨幣之間的兌換及賬務間的聯系均通過‘外幣買賣’科目,并按業務發生時的匯率記賬。‘外幣買賣’科目應采用多欄式賬簿,同時記錄外幣金額、匯率等。”
2.舊制度規定,對于采用外匯統賬制的公司,月份終了,其按照月末匯率折合的人民幣金額與原賬面人民幣金額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屬于籌建期間的,計入開辦費;與購建固定資產有關的借款產生的匯兌損益,在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前計入該項在建固定資產成本;除上述情況外,均計入當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期損益。新制度則規定:“采用外幣統賬制核算的金融企業,應分別記賬本位幣和各種外幣進行明細核算。各種外幣賬戶的外幣余額,期末時應當按照期末匯率折合為記賬本位幣。按照期末匯率折合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賬面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損益;屬于籌建期間的,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屬于與購建固定資產有關的借款產生的匯兌損益,按照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原則進行處理。”
3.新制度對外幣報表折算作了規定,要求金融企業應將以原幣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折算為人民幣。具體折算方法如下:資產負債表,除權益類項目外,其他項目按照期末匯率折合為人民幣;權益類項目按照歷史匯率折合為人民幣。不同匯率之間形成的差額,作為外幣折算差額單列項目反映。利潤表,按期末匯率折合為人民幣。而舊制度中對此沒有做出規定。
(十)增加了會計調整
新制度對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以及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處理做了詳細規定:對于會計政策變更應當采用追溯調整法或未來適用法。會計估計變更時,不需要計算變更產生的累積影響數,也不需要重編以前年度會計報表,但應當對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采用新的會計估計進行處理。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調整事項,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應當如同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發生的事項一樣,做出相關賬務處理,并對資產負債表日已編制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其相關附表和現金流量表的補充資料內容,但不包括現金流量表正表)作相應的調整。資產負債表日以后才發生或存在非調整事項,在會計報表附注中說明其內容、估計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如無法做出估計,應當說明其原因。舊制度對此均未涉及。
(十一)增加了或有事項的處理
新制度對或有事項做了詳細規定,指出金融企業不應當確認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但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負債形成的原因,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如無法預計,應當說明理由),以及獲得補償的可能性。舊制度對此未涉及。
(十二)增加了對會計報表附注的規范
我國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9%,曾有人預計,我國2008年通貨膨脹率將達到7.2%,我國企業已經切實體會到通貨膨脹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在通貨膨脹時期物價不斷上漲,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在通貨膨脹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一、通貨膨脹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
(一)資金需求量增加,資金的供應量反而減少
通貨膨脹的發生,使得資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由于物價的上漲,使采購同等數量的物資將需要占用更多的資金,企業為了減少原材料不斷漲價所產生的損失,或想在囤積原材料中獲得利益,企業就會提前進貨,進行超額儲備,造成了資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按歷史成本原則進行核算,會導致少計成本和虛計利潤,使得資金補償不足,企業必須通過追加資金來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與之相反的是當通貨膨脹發生時,企業資金的供應量將會大大減少。在通貨膨脹期間,絕大部分企業都會發生資金緊張,企業間相互拖欠貨款的現象會更加嚴重,應收賬款的回收率降低,從而引起經營資金供應量的減少;在物價波動劇烈時,投機利潤大大高于正常的生產利潤,這時,越來越多的資金用于囤積商品、搶購黃金等投機活動,使閑置資金轉化成信貸資金的過程受到嚴重阻礙,大大減少了民間信貸資金的來源;當發生通貨膨脹時,國家會采取貨幣緊縮政策,會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利率水平。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將使銀行的信貸規模大大減少,這也迫使銀行在進行貸款時特別謹慎,貸款的條件也會更加苛刻;通過提高利率,使得企業的資金成本不斷升高。物價上漲,引起利息率上漲,使股票、債券價格暴跌,增加了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籌資的困難;因此,在通貨膨脹時期企業資金的供應量受到多方限制,使得企業資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銳。
(二)企業持有貨幣性資產遭受購買力損失,持有貨幣性負債獲得購買力收益
在通貨膨脹條件下,由于貨幣性資產的金額是固定不變的,付出同樣多的貨幣,只能獲得較少量的商品或勞務,因而持有貨幣性資產必然遭受到一般貨幣購買力下降所帶來的損失。貨幣性負債,意味著債權人收到的款項沒有期初借給借款人的款項值錢,反之,也就意味著企業歸還貨幣性負債時獲得購買力收益。非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負債的價格一般是變化的,它們所蘊含的購買力不隨物價水平的變動而變化。一般物價水平變動是個別物價變動和幣值變動交叉影響的結果,個別資產商品價格的變動趨勢通常情況下是同一般物價水平變動趨勢一致。所以,當物價水平上升時,非貨幣性資產和負債的價值也隨之上漲。
(三)企業的再生產能力受到損害
在通貨膨脹發生時,按歷史成本確認的會計收益,將會造成低估成本、費用,高估利潤,使得盈虧不實,最終也將損害到企業的再生產能力。主要體現為以下三點:其一,成本補償不足。銷售收回的補償資金難以維持企業簡單再生產,使生產資金在物價上漲時處于萎縮狀態;其二,負擔不必要的稅賦。在通貨膨脹下,企業高估收入低計成本,導致利潤虛增(甚至明盈實虧),從而引起企業應稅所得增加。例如,當通貨膨脹率為8%,稅前資產收益率為10%,如果企業以25%交稅,投資者的稅后收益僅僅為7.5%,甚至不夠補償通貨膨脹成本,該企業的稅后實際收益是-0.5%,從而損害企業的再生產能力;其三,當企業利潤增加時,股東要求分配更多的股利,但此時的利潤是虛增的,這種虛利實分的現象,將會削弱企業的財力。這種情況的存在使企業喪失了補充存貨和更新固定資產的能力,也就是說,企業無法保持簡單再生產的能力。
二、在通貨膨脹環境下財務管理的對策
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筆者認為在通貨膨脹期財務管理應該采取以下相關對策:
(一)現金管理的對策
企業持有一定數量的現金,主要是為了滿足三個方面的需要:交易性需要、預防性需要和投機性需要。由于現金屬于非收益性資產,尤其是在通貨膨脹期,持有的現金會遭受購買力損失,若現金持有量過多,勢必使企業遭受損失。
然而,由于通貨膨脹期貨幣的供應量減少了,而貨幣的需求量卻增加了,如果企業缺現金,不僅難以應付日常的業務開支,坐失良好的購買機會,還會對企業的信譽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通貨膨脹期,企業面臨著更多不確定的因素,企業臨時短缺現金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企業必須擁有足夠的現金來應付燃眉之急。因此,在通貨膨脹期,企業現金的管理目標首先要考慮是否有足夠的現金維持正常生產經營, 而后再考慮持有現金所遭受的購買力損失。
(二)存貨管理的對策
存貨是企業日常運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存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及時供應公司經營中所需要的存貨。持有存貨會發生儲存成本、存貨所占用資金的機會成本、存貨的磨損等相關的成本,一般情況下,企業希望盡量減少存貨。在通貨膨脹情況下,一方面企業要充分考慮物價上漲對存貨的影響。另一方面,企業要考慮由于國家實施通貨緊縮政策,社會投資、消費、出口等方面對企業產品的需求會減少。因此,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權衡利弊,需要儲備適當數量的存貨。除此之外,企業應該與客戶簽訂長期購貨合同,以減少物價上漲造成的損失。
(三)應收賬款管理的對策
在通貨膨脹期,應收賬款屬于貨幣性資產,會遭受購買力的損失,而且由于企業間的資金緊張,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企業應該制定更嚴格的信用標準和縮短信用期間,要設立專人催收賬款,讓應收賬款盡快轉換為現金,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四)投資的管理對策
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短期投資無需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短期投資是指能夠隨時變現,并且持有時間不準備超過1年(含1年)的投資,一般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等,因此短期投資是現金的暫時存放形式,其流動性僅次于現金,具有很強的變現能力。在國家經濟結構穩定下,通貨膨脹率的變化還不足以影響投資的贏利,短期投資就不必考慮通貨膨脹。長期投資需要充分考慮通貨膨脹。長期投資是指不準備或不能隨時變現,并且持有時間擬超1年的投資。一般包括長期債券投資、其他長期債權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通貨膨脹率的波動具有較強的突發性和隨機性,必將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能夠精確的預測通貨膨脹率對投資分析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在進行長期投資決策中,都必須充分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并對其影響加以調整,以免導致錯誤的投資。
(五)減少稅賦的對策
為了減少當期的稅賦企業可以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費或是縮短固定資產的折舊期限,對存貨可采用后進先出法,對非專利技術、商譽等無期限的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對應收賬款計提更多的壞賬準備等方法。由于在納稅范圍和應納稅額的界定上,法律都賦予稅務機關一定的職業判斷,企業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應該及時與稅務部門聯系與溝通,使得稅務局認可企業在通貨膨脹下的這種變更,從而達到減少稅賦的目的。
(六)提取物價變動準備金
為了讓企業在通貨膨脹下有足夠的財力進行再生產,企業要對某些價格變動劇烈的機器設備,按重估價值提取物價變動準備金,對某些價格變動劇烈的原材料物資,按現行價格提取物價變動準備金。只有這樣才能使資產消耗與補償平衡,保證企業再生產能力,使資本得以保全,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權益得到保障。
(七)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通過現金流量分析,可以將企業動態的現金流動情況全面地反映出來。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從綜合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即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我國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9%,曾有人預計,我國2008年通貨膨脹率將達到7.2%,我國企業已經切實體會到通貨膨脹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在通貨膨脹時期物價不斷上漲,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在通貨膨脹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一、通貨膨脹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
(一)資金需求量增加,資金的供應量反而減少
通貨膨脹的發生,使得資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由于物價的上漲,使采購同等數量的物資將需要占用更多的資金,企業為了減少原材料不斷漲價所產生的損失,或想在囤積原材料中獲得利益,企業就會提前進貨,進行超額儲備,造成了資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按歷史成本原則進行核算,會導致少計成本和虛計利潤,使得資金補償不足,企業必須通過追加資金來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與之相反的是當通貨膨脹發生時,企業資金的供應量將會大大減少。在通貨膨脹期間,絕大部分企業都會發生資金緊張,企業間相互拖欠貨款的現象會更加嚴重,應收賬款的回收率降低,從而引起經營資金供應量的減少;在物價波動劇烈時,投機利潤大大高于正常的生產利潤,這時,越來越多的資金用于囤積商品、搶購黃金等投機活動,使閑置資金轉化成信貸資金的過程受到嚴重阻礙,大大減少了民間信貸資金的來源;當發生通貨膨脹時,國家會采取貨幣緊縮政策,會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利率水平。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將使銀行的信貸規模大大減少,這也迫使銀行在進行貸款時特別謹慎,貸款的條件也會更加苛刻;通過提高利率,使得企業的資金成本不斷升高。物價上漲,引起利息率上漲,使股票、債券價格暴跌,增加了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籌資的困難;因此,在通貨膨脹時期企業資金的供應量受到多方限制,使得企業資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銳。
(二)企業持有貨幣性資產遭受購買力損失,持有貨幣性負債獲得購買力收益
在通貨膨脹條件下,由于貨幣性資產的金額是固定不變的,付出同樣多的貨幣,只能獲得較少量的商品或勞務,因而持有貨幣性資產必然遭受到一般貨幣購買力下降所帶來的損失。貨幣性負債,意味著債權人收到的款項沒有期初借給借款人的款項值錢,反之,也就意味著企業歸還貨幣性負債時獲得購買力收益。非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負債的價格一般是變化的,它們所蘊含的購買力不隨物價水平的變動而變化。一般物價水平變動是個別物價變動和幣值變動交叉影響的結果,個別資產商品價格的變動趨勢通常情況下是同一般物價水平變動趨勢一致。所以,當物價水平上升時,非貨幣性資產和負債的價值也隨之上漲。
(三)企業的再生產能力受到損害
在通貨膨脹發生時,按歷史成本確認的會計收益,將會造成低估成本、費用,高估利潤,使得盈虧不實,最終也將損害到企業的再生產能力。主要體現為以下三點:其一,成本補償不足。銷售收回的補償資金難以維持企業簡單再生產,使生產資金在物價上漲時處于萎縮狀態;其二,負擔不必要的稅賦。在通貨膨脹下,企業高估收入低計成本,導致利潤虛增(甚至明盈實虧),從而引起企業應稅所得增加。例如,當通貨膨脹率為8%,稅前資產收益率為10%,如果企業以25%交稅,投資者的稅后收益僅僅為7.5%,甚至不夠補償通貨膨脹成本,該企業的稅后實際收益是-0.5%,從而損害企業的再生產能力;其三,當企業利潤增加時,股東要求分配更多的股利,但此時的利潤是虛增的,這種虛利實分的現象,將會削弱企業的財力。這種情況的存在使企業喪失了補充存貨和更新固定資產的能力,也就是說,企業無法保持簡單再生產的能力。
二、在通貨膨脹環境下財務管理的對策
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筆者認為在通貨膨脹期財務管理應該采取以下相關對策:
(一)現金管理的對策
企業持有一定數量的現金,主要是為了滿足三個方面的需要:交易性需要、預防性需要和投機性需要。由于現金屬于非收益性資產,尤其是在通貨膨脹期,持有的現金會遭受購買力損失,若現金持有量過多,勢必使企業遭受損失。
然而,由于通貨膨脹期貨幣的供應量減少了,而貨幣的需求量卻增加了,如果企業缺現金,不僅難以應付日常的業務開支,坐失良好的購買機會,還會對企業的信譽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通貨膨脹期,企業面臨著更多不確定的因素,企業臨時短缺現金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企業必須擁有足夠的現金來應付燃眉之急。因此,在通貨膨脹期,企業現金的管理目標首先要考慮是否有足夠的現金維持正常生產經營, 而后再考慮持有現金所遭受的購買力損失。
(二)存貨管理的對策
存貨是企業日常運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存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及時供應公司經營中所需要的存貨。持有存貨會發生儲存成本、存貨所占用資金的機會成本、存貨的磨損等相關的成本,一般情況下,企業希望盡量減少存貨。在通貨膨脹情況下,一方面企業要充分考慮物價上漲對存貨的影響。另一方面,企業要考慮由于國家實施通貨緊縮政策,社會投資、消費、出口等方面對企業產品的需求會減少。因此,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權衡利弊,需要儲備適當數量的存貨。除此之外,企業應該與客戶簽訂長期購貨合同,以減少物價上漲造成的損失。
(三)應收賬款管理的對策
在通貨膨脹期,應收賬款屬于貨幣性資產,會遭受購買力的損失,而且由于企業間的資金緊張,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企業應該制定更嚴格的信用標準和縮短信用期間,要設立專人催收賬款,讓應收賬款盡快轉換為現金,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四)投資的管理對策
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短期投資無需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短期投資是指能夠隨時變現,并且持有時間不準備超過1年(含1年)的投資,一般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等,因此短期投資是現金的暫時存放形式,其流動性僅次于現金,具有很強的變現能力。在國家經濟結構穩定下,通貨膨脹率的變化還不足以影響投資的贏利,短期投資就不必考慮通貨膨脹。長期投資需要充分考慮通貨膨脹。長期投資是指不準備或不能隨時變現,并且持有時間擬超1年的投資。一般包括長期債券投資、其他長期債權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通貨膨脹率的波動具有較強的突發性和隨機性,必將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能夠精確的預測通貨膨脹率對投資分析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在進行長期投資決策中,都必須充分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并對其影響加以調整,以免導致錯誤的投資。
(五)減少稅賦的對策
為了減少當期的稅賦企業可以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費或是縮短固定資產的折舊期限,對存貨可采用后進先出法,對非專利技術、商譽等無期限的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對應收賬款計提更多的壞賬準備等方法。由于在納稅范圍和應納稅額的界定上,法律都賦予稅務機關一定的職業判斷,企業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應該及時與稅務部門聯系與溝通,使得稅務局認可企業在通貨膨脹下的這種變更,從而達到減少稅賦的目的。
(六)提取物價變動準備金
為了讓企業在通貨膨脹下有足夠的財力進行再生產,企業要對某些價格變動劇烈的機器設備,按重估價值提取物價變動準備金,對某些價格變動劇烈的原材料物資,按現行價格提取物價變動準備金。只有這樣才能使資產消耗與補償平衡,保證企業再生產能力,使資本得以保全,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權益得到保障。
(七)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通過現金流量分析,可以將企業動態的現金流動情況全面地反映出來。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從綜合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即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引言
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有意識模仿他人行為而忽視自身私人信息放棄獨立決策的行為,其高度傳染性是市場泡沫和金融危機的重要誘發因素,因此,其形成機理及相關實證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一般認為,羊群行為的產生源于:
(1)不全信息。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基于社會選擇的每個人都會關注其它人的決策,信息越不完全和不對稱,該傾向愈明顯,處于信息劣勢(或自認為處于信息劣勢)的行為主體具有強烈忽視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動的動機。
(2)委托的聲譽和薪酬結構。當基金經理的聲譽和薪酬取決于與其它人業績的相對優劣時,他就有模仿其它人的行為的動機。
關于羊群行為的實證研究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以股價的分散度為指標檢驗整個市場的羊群行為;二是以決策的聚合程度檢驗機構投資者的羊群行為。
國內的相關研究以實證檢驗為主,絕大部分研究表明中國股市及機構投資者存在著羊群行為。
然而,下面兩個問題仍然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首先,作為一個處于快速發展中的新興市場,中國股市的羊群行為的演化狀況如何?
其次,不同抽樣間隔下,市場的羊群行為是否存在差異?
本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
2.研究設計
2.1 數據
選擇中國股市199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之間所有上市公司的日收益序列樣本。
由于股票數據不連續,本文舍去數據缺失超過2.5%的樣本,由此得到上海股市171只股票、深圳股市111只股票。
2.2 方法
個股收益率橫截面標準偏離度CSSD和個股收益率相對于市場收益率橫截面絕對偏離度CSAD是檢驗市場中是否存在羊群行為的兩種經典方法。考慮到現實股票收益率厚尾分布的特征對CSSD方法準確性的影響更大,因此,本文采用CSAD作為實證分析的方法,即,在如下方程中:
檢驗是否顯著為負,若是,則說明市場中存在著羊群行為,其絕對值越大,說明羊群效應越強。上式中,為時刻個股收益率相對于市場收益率橫截面絕對偏離度;為時刻市場收益率。
3.中國股市羊群行為的演化研究
中國股市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之中,因此,對其羊群行為的演化趨勢進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我國股市建設和市場理性的演化進程。
本文選擇有重疊時間窗口采樣方式:每4年為一個時間樣本窗口,每次移動1年,依此類推,共形成9個樣本。表1為相應的基于CSAD分析結果。
表1顯示,1997-2003年間的羊群效應較強,隨后,羊群效應呈不斷減弱之勢,2003-2007期間甚至都沒有檢測到羊群效應的存在,這充分說明,我國股市的整體理性程度在不斷提升之中。
4.中國股市羊群行為的間隔效應
市場中存在著不同投資期限水平的投資者,他們基于不同的信息集進行決策,資產的市場價格是投資者交易行為的結果,因此,不同抽樣間隔下市場價格反映了不同投資期限水平投資者的行為特征。
為了進一步分析我國股市羊群行為的特征,本文將對羊群行為的間隔效應進行研究,即,分析不同抽樣間隔下市場的羊群行為。考慮到樣本時間跨度較短,僅比較日抽樣間隔和周抽樣間隔下羊群行為的差異。表2為滬深兩市日、周樣本的羊群行為檢驗結果。
表2的結果顯示,在以日為抽樣間隔的樣本中,存在著顯著地羊群行為,而在以周為抽樣間隔的樣本中,沒有發現羊群行為的存在。
日、周抽樣間隔下羊群行為的顯著差異表明,中長期投資交易行為具有較高的獨立性,中國股市羊群行為極可能是短期交易行為的結果。為此,我們進一步考察了深滬兩市日、周樣本的短期相關性特征。表3為滬深指數日、周抽樣的自回歸系數。
從表12可以看出,滬市日抽樣樣本的短期相關性明顯高于周抽樣樣本的短期相關性,深圳股市周樣本甚至不存在短期相關性);同時,兩市日樣本的自回歸系數大多為正,隱含著較強的導致羊群效應的正反饋交易特征。
5.結論分析與政策啟示
實證結果表明,我國股市存在羊群行為,但總體上呈不斷遞減之勢,這首先源于股市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尤其是各種信息披露制度不斷推出使得投資者信息不對稱程度有所降低;其次,投資者的理性程度逐漸提高,機構投資者的快速發展更是大幅提升了市場整體理性程度。
羊群行為的間隔效應研究結果則表明,我國股市的羊群行為具有明顯的短期特征。這是因為我國股市仍然存在大量具有短期投資行為的個人投資者,其理性程度不高,而且在信息方面處于弱勢,因此,很容易造成羊群行為;此外,不容忽視的是,近年來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異化較嚴重,熱衷于短期交易,而所謂的機構排名又強化了基金操作的羊群行為,這些行為的示范效應也會進一步加劇個體投資者短期交易行為的羊群特征。
要降低市場的羊群行為,必須進一步規范信息披露制度,加強股市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降低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繼續培育機構投資者,使之成為主導市場的理性力量,但同時也要建立合適的約束機制,防止其投資行為異化;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要規范上市公司,在擴大市場容量的同時,更應關注上市公司的質量,使投資者真正覺得長期投資更為有利,以消除短期投資的非理性羊群行為。
參考文獻
[1]BanerjeeA.,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3):797-818.
[2]Welch,I.,Sequential Sales,Learning and Cascades[J].Journal of Finance,1992,47(2):695-732.
[3]Avery,C & P.Zemsky,Multidimensional Uncertainty and Herd Behavior in Financial Marke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724-748.
[4]Prendergast C,Stole L.,Impetuous Youngsters and Jaded Old Timers:An Analysis of Behavioral Decision-making Rul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104(6):1105-1134.
[5]Graham John R,Herding among investment newsletter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237-269.
[6]Chang E,Cheng J,Khorana A.An examination of herd behavior in equity market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0,20(8):1651-1679.
[7]宋軍,吳沖鋒.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場的羊群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1,11:
21-27.
[8]孫培源,施東暉.基于CAPM的中國股市羊群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2,2:
64-70.
[9]賁立欣,金秀,馮英潔.我國上海股票市場羊群行為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06,18(2):10-14.
[10]吳福龍,曾勇,唐小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的進一步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04,12(4):6-11.
[11]伍旭川,何鵬.中國開放式基金羊群行為分析[J].金融研究,2005,5:60-69.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項目(編號:07C776)。
社會保障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采用專門方法對社會保障經濟活動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及其結果進行連續、系統的記錄和反映,并為社會保障事業管理提供財務信息。
一、我國社會保障會計體系的特點
1、會計主體多樣性
一般情況下,一個經濟主體只有一個會計主體。而在我國,在已頒布的有關制度中,社會保險基金與其經辦機構是不同的,基金經辦機構是一個經濟實體,它只負責管理社會保障基金,因此,社會保險基金會計與基金經辦會計必須分設,從而形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會計主體。
2、會計要素特殊性
社會保險基金會計要素不同于企業會計要素,它應能反映該基金的特點,因此,《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將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基金(主要包括基本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固定資產基金、生產自救周轉金)、收入(主要指養老、失業保險基金的各項收入)和支出五項,這樣就劃清了資產和負債之間、收入和支出之間、資產和權益之間的界限,體現了社會保障者的合法權益。
3、核算方式獨特性①采用收付實現制核算制度。②分設“收入戶”“支出戶”,收支分別核算。
二、我國社會保障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1、會計科目不一致會計科目按基金分類設置,會計核算科目混亂,給會計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由于會計科目不完整,因而不能對社會保障基金運營業務、保值增值金分配業務進行核算,也不能對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等其他社會保障基金進行會計核算。
2、會計報表不統一現在填報的會計報表,既有勞動部門制定的企業社會保險會計報表,又有人事部的社會保險會計報表,還有民政部門的養老保險會計報表,年終還要填報財政部門的一套會計報表。
3、收付實現制不適應經濟發展所謂收付實現制,是指以實際收到或付出款項的日期確認收入或支出的制度。社會保障基金會計之所以采用收付實現制,主要是考慮社會保障納入國家社會保障預算,以實際收到或實際支付的款項為確認標準,能如實反映國家社會保障預算的收入、支出和結存情況,防止社會保障預算虛收、虛支現象的發生。
三、改革思路
1、建立健全統一的會計科目體系,統一記賬方法根據社會保障會計主體實際的經濟活動業務事項,我們可將社會保障會計賬戶設置為五大類,即資產類、負債類、凈資財類、收入類和支出類。在此基礎上,結合社會保障會計主體經濟業務事項的特點,我們便可對現存的社會保障會計科目體系作出科學的修改和完善。
1)社會保障基金需要運營,必然會有不同的資產形態,如對外投資有短期投資、長期投資等形式,日常管理中必須要購置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等,固定資產需要折舊、修理、報廢,這些都要有相應的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因此,資產類一級科目中應按社會保障基金存在的各種資產形態增加一些科目,如短期投資、長期投資、長期投資減值準備、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清理、待處理財產損溢和其他資產等。
2)負債類一級科目中,主要應增加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社會保障本金、應付社會保障調整金、應付社會保障增值金、應交稅費、其他應交款、其他應付款等。
3)凈資財類一級科目中可將原有的明細科目,如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等統一歸類為一個實收資金科目,并在此基礎上增加其他資金、資本公積、本期利潤、增值金、利潤分配等科目。
4)收入類會計科目是按照社會保障金運營過程形成的收益進行設置的,因此,可以增設存款利息收入、運營投資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
5)支出類會計科目是按照社會保障金運營過程所需支付的費用進行設置的,因此,同收入類一樣,支出類也應增設管理費用、運營投資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支出、以前年度利潤調整等。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借貸記賬法,以加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2、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會計報表社會保障會計的目標是向會計主體內、外部使用者提供以財務信息為主的會計信息。要系統地、全面地反映社會保障基金經營管理活動,提供社會保障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運營成果,就必須編制統一的社會保障會計報表。因此,與上述會計科目體系相適應,社會保障會計報表的各項指標和口徑也應進行統一調整,盡快建立既可供保險部門統一填報,又可供其他各有關部門統一使用的社會保障會計報表,使所有部門需要的社會保障數據都能從這份報表中反映出來,從而使全國或某一地區某一時期的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營情況變得一目了然。
一、財務管理概述
(一)財務管理的含義
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法規,在一定整體目標的指導下,關于企業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財務管理對于改善企業經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表明: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好壞具有重要影響。
(二)財務管理的內容
從組織企業財務活動的角度看,財務管理的內容包括投資管理、籌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利潤分配等。
1、投資管理
財務管理中的投資是廣義的概念,它既包括對外投資也包括對內投資。對外投資是指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和債券等購買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以及直接對其他企業的投資等;對內投資是指企業內部購置長期資產的投資,如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企業的投資按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以下類型:
(1)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是指把資金直接投放于生產經營性資產,以便獲取利潤的投資。間接投資又稱證券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于證券等金融性資產,目的是取得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資。//sixianghuibao/
(2)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又本文由收集整理稱資本性投資,是指一年后才可收回的投資。短期投資又稱流動性資產投資,是指一年內可收回的投資,如對應收賬款、存貨、短期有價證券的投資。
2、籌資管理
籌資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活動對資金的需要量,采用適當的方式獲取資金的行為。企業可以從多種渠道、用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不同來源的資金,其使用時間的長短、附加條款的限制、資金成本的大小以及風險程度等都不相同。籌資管理的目標是,在保證企業生產經營需要的情況下,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和較小的籌集風險,籌集到所需要的資金。籌資管理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取得企業所需要的資金,包括向誰籌集,何時籌集,籌集多少資金等。
可供企業選擇的資金來源,也稱為資金渠道。按照出資人對企業控制權不同,分為權益資金和借入資金。按照使用期限長短,分為長期資金和短期資金。
3、營運資金管理
營運資金管理是對企業流動資產及流動負債的管理。一個企業要維持正常的運轉就必須要擁有適量的營運資金,因此,營運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搞好營運資金管理,必須解決好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兩個營運資金管理方面的問題: 畢業論文
第一,企業應該投資多少在流動資產上,即資金運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現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和存貨管理。
第二,企業應該怎樣來進行流動資產的融資,即資金籌措的管理。包括銀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業信用的管理。
可見,營運資金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對資金運用和資金籌措的管理。
4、利潤分配
進行股利決策時要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稅法對現金股利和資本利得的不同稅率規定,企業未來的投資機會,資金的來源渠道及其成本,股票價格的穩定與否,股東對當前收益和未來收益的偏好等。
(三)財務管理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1、靈敏度高。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成為面向市場的獨立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為經濟效益最大化,這是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投入資本實現保值增值所決定的,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要求所決定的。因為,企業要想生存,必須能以收抵支、到期償債。企業要發展,必須擴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著人、財、物相應增加,都將以資金流動的形式在企業財務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對財務指標的完成發生重大影響。因此,財務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礎、管理的中心。/
2、綜合性強。財務管理作為一種價值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強的經濟管理活動。正因為是價值管理,所以財務管理通過資金的收付及流動的價值形態,可以及時全面地反映商品物資運行狀況,并可以通過價值管理形態進行商品管理。也就是說,財務管理滲透在全部經營活動之中,涉及生產、供應、銷售每個環節和人、財、物各個要素,所以抓企業內部管理以財務管理為突破口,通過價值管理來協調、促進、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其它管理,例如生產管理、營銷管理、質量管理、技術管理、設備管理、人事管理、物資管理等,都是從某一個方面并大多采用實物計量的方法,對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某一個部分實施組織、協調、控制,所產生的管理效果只能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局部起到制約作用,不可能對整個企業的營運實施管理。
一、引言
長期以來,企業普遍存在高估資產價值的現象,財務報告中的資產“泡沫”嚴重影響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確決策,降低了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度,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資產減值會計應運而生。伴隨著經濟的進步,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資產減值會計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自1998年開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發行外資股的公司計提“四項準備”,即壞帳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1999年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補充規定》將四項減值準備的使用范圍擴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從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執行的《企業會計制度》中,把“四項準備”擴大到“八項準備”增加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并規定從2001年1月1日起,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并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準備。
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增強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使財務報表中對資產的計量更真實的反映出企業中資產的價值,這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利益相關方的決策提供了更加有用的信息。但是,資產減值會計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過十余載,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務中都很不完善。從目前我國資產減值的計提來看,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沒有達到還資產一個“真面目”的目的,甚至有些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將資產減值的計提作為操縱企業利潤的“利器”。這說明我國的資產減值會計規范體系尚未健全和完善;同時也表明企業在執行會計制度時對資產減值處理的認識還存在偏差。要使資產減值會計真正發揮其規范資產會計處理的作用,還需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長足努力。
本文采用規范研究方法。首先回顧歷史,分析資產減值會計在我國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指出會計理論和實務應隨經濟現象的發展而不斷自我完善。然后,針對目前資產減值會計中引發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治理的方案。
二、我國資產減值會計的發展
(一)我國資產減值會計的萌芽
1990年代前,我國企業對于存貨、固定資產等生產物資是通過政府來進行統一的調度,中央政府統一管理物價,企業外部也不存在對資產進行評價的活躍市場,因而,企業生產性物資的價值變動也無從得知。在那種經濟體制下,企業更類似于國家的下屬工廠,無需考慮貨款的可收性以及資產價值的波動,反映在會計上就是,對于應收賬款產生的壞賬損失只允許采取直接轉銷法;不存在存貨跌價損失、投資跌價損失、固定資產減值等。
為了適應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政府逐漸改變了以往一手包辦企業的經營方式,而是逐步把企業推向市場,讓他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經濟體制的變革引起了企業經營模式全方位的變化:企業為了擴大市場占有額而紛紛采用商業信用、企業產品的銷售價格由市場決定、企業的生產的具體決策由企業自行做主等等。企業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改變:政府對其價格管制放松、產品的更新換代加快、原本平靜穩定的市場變得不可捉摸――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存貨、投資、固定資產的貶值越來越成為一種正常的商業現象。此時,如果對這種潛在的減值不進行確認,就會使企業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1993年,會計變革正是適應了經濟體制與企業經營形式的變化,要求對應收賬款、存貨計提減值準備,形成了我國資產減值會計規范的雛形。首先,對應收賬款發生的壞賬損失。行業會計制度規定,壞賬損失可以采用直接轉銷法,也可采與備抵法,對壞賬的提取比率分行業進行規定,外商投資企業不超過3%,對外經濟合作企業為20l0,農業、施工、房地產開發企業為1%,其他為0.3%-0.5%。同時考慮到不同企業面臨的不同情況,企業可根據應收賬款的賬齡、債務人的財務狀況、信用情況等來確定計提壞賬的比例。其次,對于存貨,則區分為商品流通企業和非商品流通企業,規定:非商品流通企業,應定期清查盤點,及時處理發生的盤盈、盤虧,以及過時、變質、毀損需要報廢的存貨:商品流通企業,存貨應按期末庫存商品的3%-5%計提商品削價準備金;對于外商投資企業,如果其存貨期末賬面價值與可變現凈值背離較大,經主管財政機關或中央企業主管部門核準后,可以調整存貨的賬面價值。最后,對于投資項目的減值準備,由于當時上交所、深交所剛成立不久,上市公司數目比較少,所以企業的投資集中于價值比較穩定的、減值可能性比較小的國家債券,因此行業會計制度對投資價值按照其取得時實際支付的價款入賬,而未對投資的減值處理進行規范。
(二)我國資產減值會計的初步發展
證券市場發展的日漸成熟與1998年國家出臺的國有股減持政策,將企業進一步地推向市場。為防范投資風險,98年《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試行)》及系列具體會計準則相繼出臺,對境內外企業在四項減值準備計提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度對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內發行外資股公司的應收賬款、存貨、短期投資、長期投資等四項資產的減值進行了規范。規定:公司對于應收賬款,應與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對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情況進行評價,并采用備抵法計提壞賬準備;在期末對存貨進行全面清查,并按成本也可變現凈值孰低對企業的存貨提取存貨跌價準備;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計價;對長期投資,如果由于市價持續下跌或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惡化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長期投資減值準備來處理。
(三)我國資產減值會計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隨著市場經濟、證券市場進一步發展,企業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分行業會計制度造成的信息不可比、缺乏統一規范的矛盾日益突顯。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國于2000年12月29日頒布了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在原有四項減值規范地基礎上,又對其他四項資產提出計提減值準備的規定,從而將資產減值計提范圍擴大到應收賬款、存貨、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委托貸款、在建工程八項資產。在制度中要求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委托貸款、在建工程四項資產按賬面價值高于可收回金額的差額計提減值準備。
三、我國資產減值會計規范可能引發的問題
(一)資產減值準備的規定有較大的利潤操縱空間
1.資產減值準備的確認和計量標準模糊,可操作性差
資產減值準備在實際執行時,對其確認和計量的標準難以準確把握,會計一人員需要根據經驗和所掌握的會計知識進行職業判斷,很顯然,這就使企圖進行利潤操縱的企業有了可乘之機。例如,企業在確認和計量資產減值準備時,必須取得一些數據:短期投資市價、存貨的可變現凈值、長期投資的可收回金額、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無形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在建工程的可收回金額、委托貸款的可收回金額等。而其中的“市價”、“可變現凈值”、“可收回金額”等的確定在很大程度卜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價格變化莫測,要想準確的確定“市價”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可變現凈值”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以估計售價減去估計完工成本及估計銷售費用后的價值。其中的兒個估計數據難免存在主觀臆斷。“可收回金額”是銷售凈價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中的較高者。而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確定需要預計未來一定時期現金流入量和貼現率,由于其未來可收回金額及項目的未來經營情況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未來時期現金流入量和貼現率則更加具有不確定性。因此,資產減值準備的確認和計量標準不清晰,對于會計人員而言,操作性較差,在此情況下,企業就可以利用這些不確定因素,通過多提或少提“準備”來調節收益。
2.資產減值政策的可選擇性仍然較強,給利潤操縱留下較大的回旋余地
企業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可以由企業自行確定。可以分別采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賒銷百分比法和賬齡分析法三種不同的方法,而且提取比例也由企業自行確定。這樣做本來是使企業更加穩健的確認收益和計量資產,但有時這種機動性會為企業進行利潤操縱提供契機,企業就可以根據“需要”而去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方法。另外,在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時,企業在運用短期投資成本與市價熟低時,可以根據其具體情況,分別采用按投資總體、按投資類別或按單項投資計提跌價準備。如果某項短期投資比重較大,應按單項投資為基礎計算并確定計提的跌價準備。由于按投資總體、按投資類別計提跌價準備會抵消掉部分跌價損失,因此按單項投資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最為穩健,利潤最為保守,究竟選用哪一種方法,有時企業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取舍。
3.資產減值政策使得會計人員可以濫用會計職業判斷
企業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債務單位的實際財務情況和現金流量的情況,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合理的估計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這個估計范圍有較大的浮動空間,如對于2-3年的應收賬款,不同的企業可以采取不同的計提比例,人為選擇的空間很大。企業管理當局在計提多少準備的問題上是最了解情況的,他們最有發言權,由他們確定的比例按道理來講是最合理的,別人(包括注冊會計師)很難找到有說服力的理由加以干涉,但是企業根據自己的需要高估或低估壞賬準備計提比例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做的更加巧妙。
4.資產減值政策使得利潤操縱更趨隱蔽
追溯調整法使企業利潤操縱更趨隱蔽。追溯調整法是為了防止企業濫用會計估計,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政策的變更所要采取的方法,這樣對利潤的影響將分布在包括本年在內的各個會計年度。在追溯調整法的背景下,有一些企業就有可能利用這個合法的方法有意識的把利潤在各個年度之間進行“按需分配”,來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多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在轉回當期應“原渠道沖回”,這本來可以防止企業利用應收款項壞賬準備人為操縱利潤。但是由于穩健原則本身具有較強的傾向性,本期利潤穩健了,后期利潤卻不一定穩健。例如,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使得當期利潤計算偏低,期末存貨成本減少,會導致以后期間銷售成本偏低,
從而使利潤反彈。對于期末存貨占資產比重較大的企業(如房地產開發公司)來說不失為一種操縱利潤的“好方法”。因此,企業可能在某一會計年度注銷巨額存貨跌價損失,實現對存貨成本的沖銷,然后,到次年就可以“輕裝前進”,順利實現數額可觀的凈利潤。這種利潤操縱行為只需要對期末存貨可變現凈值做過低估計,而不用在次年大量沖回跌價準備就可以實現,所以具有更強的隱蔽性。
(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與計算所得稅時引發的問題
按《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計入企業的“管理費用”;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和委托貸款減值準備沖減企業的“投資收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及在建工程減值準備計入企業的“營業外支出”。雖然計入的會計利率不同,但卻都減少了企業的利潤。但按國稅發:[000]84號文件制定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6條和第46條規定,除按年末應收賬款(包括應收票據)余額的5%。以內提取的壞賬準備可以稅前扣除外,超過標準提取的壞賬準備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準備金,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由于上述規定,企業在計算交納所得稅時就需要進行大量的納稅調整工作,這種做法雖然也是國際慣例,但在實際工作中,不論企業計提的八項資產減值準備是“永久性差異”還是“時間性差異”,我國的稅法只重視和認定“永久性差異”而不愿承認“時間性差異”,這樣就會加重企業的稅負,增大企業的現金流出。
(三)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引發的審計問題
1.資產減值準備項目加大了審計的固有風險
(1)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涉及大部分資產項目,如應收款項、存貨、長短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資產及其明細種類繁多,金額巨大;(2)確定每一項資產項目賬戶金額(可收回金額)時,需要大量運用估計和判斷的程序;(3)由于資產減值計算復雜,即使在正常的會計處理程序中也容易被錯記、漏記。以上這些都易使資產減值準備會計處理中出錯的概率增大,因此,其審計的固有風險也相應較大。
2.管理當局易于利用資產減值準備蓄意舞弊
從資產減值準備賬戶的性質看,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轉回、追溯調整和核銷一方面影響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價值,另一方面影響損益表。另外,資產減值準備通常是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根據有關因素做出的估計,其計提、轉回金額易隨管理當局的意圖變動,這為管理當局調節利潤、粉飾會計報表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間。這種情況下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的蓄意安排,往往是經過鎮密策劃和多方掩飾的,很難通過預測計算得知,或常規檢查所能發現,這樣所導致的資產減值準備審計風險具有潛隱性。
四、治理的方案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資產減值會計是適應經濟的發展,利益相關者對更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的要求應運而生,在解決一些歷史問題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基于會計理論,提出以下治理方案。
(一)加強確認與計量的規范
1.強化統一性和明晰性
對于準則的制定者來說,制定比較合理、規范、嚴格的資產減值準備會計準則時,應當借鑒國際會計準則,更加明確地規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方法和提取轉回時間,盡量減少會計準則中的模糊性語言和概念,減少會計準則中可供選擇的會計程序和方法,通過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客觀性的資產減值會計準則,提高不同企業之間的可比性和同一企業不同時點的一貫性,降低企業管理層在資產減值空間上和時間分布上的操縱性。
為了減少計提政策差異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應針對減值準備的計提標準做出參考性的標準及限制條件,比如在壞帳準備的計提比例上,可以設置以下標準:當年發生及未到期的應收款項按其余額的2%-5%計提;逾期一年以內按其余額的5%計提;逾期1-2年的按其余額的10%計提:逾期2-3年的按其余額的30%計提;對于逾期3年以上或有確鑿證據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可全額提取壞賬準備等。然后再對客戶的各種財務比率和信用狀況等進行綜合評分(即用財務管理中的信用評分法對企業信用進行評估),對不同風險等級的企業確定不同的權數。最后把確定的權數與上述的賬齡計提比例相乘,以最終決定壞賬計提比例。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壞賬準備計提的隨意性。
此外,在減值準備的確認時點、減值跡象判斷標準,減值準備轉回的時點和標準,銷售凈價的計量、現金流量、折現率的估計等問題上,應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做出具體的細化的規范,而不是籠統的概述。
2.注重與實際結合
制度規定長期資產應按單個項目進行減值測試。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企業的某項資產不可能脫離其他資產而獨立發揮作用,而是一批資產共同發揮作用為企業帶來收益。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確定一個資產組合,綜合測定其可收回金額。對于資產組合的減值測定,應借鑒國際會計準則提出了“現金產出單元”的概念,現金產出單元是單個資產的集合體。不同資產的集合體,在很多情況下具有不同的現金產出單元,應由權威機構根據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綜合測定其減值情況。
對己確認的現金產出單元減值損失,按以下順序分攤抵減現金產出單元中資產的賬面價值:首先,抵減分攤到現金產出單元的商譽的賬面價值:其次,根據現金產出單元中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按比例抵減其他資產。分攤到現金產出單元中各項資產的減值損失,應作為單個資產的減值損失處理,在利潤表上予以確認。但是調減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時,可辨認資產的賬面價值不能減至銷售凈價(如果可確定)、使用價值(如果可確定)和零三者之間的最高值。
3.改進會計科目的設置
關于各項準備的確認歸屬問題也有待改進,資產減值損失確認也具有一些人為的不確定性因素,可靠性不高,而其它費用損失類科目則不然,它們是己發生的損失,其確認具有客觀性因素,可靠性較高,不將二者加以區分,就會使得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和投資收益等費用損失類科目的數據缺乏可比較性,因此勢必會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正常決策。因此,建議設立“資產減值損失”科目,用以專門反映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情況,這樣將所有資產減值準備歸到一個科目集中反映,將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壞賬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作為“資產減值損失”的二級科目。
4.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
資產減值的確認與計量存在較多的主觀判斷因素,使得充分披露資產減值信息尤顯重要,應加強對減值信息披露的規范。目前會計制度對披露要求過低,讓人懷疑如此提供的信息對使用者有多大價值,而且公司也可以通過模糊的披露甚至不披露相關信息去遮掩操縱利潤的目的。明確的信息披露要求比空泛的規定不得計提秘密準備要有意義的多。
資產減值的披露可分為一般披露和特殊披露兩部分。一般披露是指目前在資產減值明細表中要求披露的內容,即各項資產的期初余額、本期減值增加額、本期減值轉回額及期末余額。而特殊披露是指對報告企業的財務報表整體影響是重大的單個資產或資產組合確認或轉回的資產減值信息的披露,具體包括:導致資產減值的確認或轉回的環境和事件:單個資產的性質及資產所屬的報告分部;產組合的基本情況;資產類別或報告分部已確認或轉回的減值的金額可收回金額是其銷售凈價還是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計盆銷售凈價的基礎或估計所使用的折現率等。
另外,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應和資產負債同時編報,這樣,可使報表閱讀者隨時了解企業資產總額、減值情況及管理水平,且不影響財務指標的計算與分析。同時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后單列項目“資產減值損失”反映資產減值對當期利潤的影響。
(二)建立健全信息市場與價格市場
健全、發展信息價格市場和資產評估體系是有效實現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重要途徑。我國目前資產信息、價格市場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時地公布各種資產的最新市價,使資產減值會計的可操作性很差。而健全、有效的信息和價格市場是順利實施資產減值會計的重要保障。因為,信息價格市場可以使企業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和市價得到公正合理的確定和公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定期公布有關資產的價格、信息資料,企業可以得到有關資產價格的各種信息資料,使企業的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有章可循,提高資產減值會計的可操作性,增強資產減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觀性。
目前除上市公司股票投資及上市債券投資以及少數商品在市場上有價格信息外,絕大部分商品及股權難以確定其可收回金額。因此,隨著我國市場體系的逐步建立,各種證券市場、生產資料市場、產權交易市場、期貨市場及房地產市場的逐步發展與完善,有關部委及各省應完善各種價格信息及信息報價系統,定期正常地向社會全國或全省的各類商品的交易價格,使各企業對資產減值的計價具有合理統一的依據。
所以,今后應該進一步完善和培育市場價格體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定期公布有關資產的市場價格,為資產減值會計的發展奠定客觀基礎。
(三)加強獨立審計的外部監督
資產減值準備通常是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依據有關因素做出的估計,存在較大的利潤調節空間,發生錯報的風險較大。通過外部審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這類風險,因此為了規范資產減值會計處理,應強化中介機構特別是審計師職責,盡快制定相關的獨立審計準則,明確各項減值準備的具體審計程序,努力通過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遏止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的利潤操縱。
審計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經驗和專業判斷,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以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如有必要應當利用專家工作,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評價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對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
參考文獻
[1]周忠惠,羅世全.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研究[J].會計研究,2000(9):26-35.
[2]李增泉.中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政策的實證研究[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1(4):
7-52.
[3]趙連卿,孫毅.論減值會計的理論基礎[J].會計之友,2001(6):8-15.
[4]葛家封,林志軍.現代西方財務會計理論[J].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5]陳宏珊.資產減值會計研究[D].學位論文,廈門大學會計學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