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1 03:10: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關于元宵節的古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0 引言
從2000年開始,我國經濟進入明顯的上升期,同時能源緊縮的現象也開始嶄露頭角。為了維持經濟的增長速度,資金開始流向能源充分的西部省份,由此引發了內蒙古地區經濟的高速增長。這種由于能源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方式也被稱為“能源拉動型繁榮”。由于能源的稀缺性,中國能源緊缺的局勢還會持續,同時內蒙古地區經濟在能源支撐下的高速增長,短時間內不會改變。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如何在降低能源消費的同時維持經濟增長速度,將成為熱點問題。本文先對內蒙古地區產業結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實證分析,意圖從長期的和動態的角度尋找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為緩解內蒙古地區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矛盾、改變粗放型增長模式提供建議參考。
1 模型的構建
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關注的焦點是經濟增長的直接原因,在其假設的條件下,將能源消費也作為一種生產投入,計入到生產函數中,得到的生產函數為:
(1)
K表示資本,L表示勞動力,E表示能源消費,ε為隨機誤差項。
如果采用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形式則可以表示為:
(2)
為了避免異方差,兩邊取對數展開為:
(3)
引入時間維度,則模型變為:
(4)
相應地,當引入第一、二、三產業時,用Y1,Y2,Y3分別表示第一、二、三產業的增加值,用K1,K2,K3,L1,L2,L3和E1,E2,E3分別表示三次產業的資本、勞動力投入和能源消費。
2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各年的《內蒙古統計年鑒》;利用的分析軟件是Eviews5.0。
在充分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取了內蒙古地區1995-2010年各產業的數據作為原始的分析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統計口徑的一致性,減小由于數據的誤差帶來的影響,有關能源消費(Et)的數據是利用《全區能源平衡表(標準量)》換算得出的(單位:萬噸標準煤);資本投資(Kt)統一采用各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凈額(單位:億元);勞動力投入(Lt)為各年各產業的就業人數(單位:萬人);各產業經濟增長(Yt)為各年的GDP以1955年為基數的調整值,以去除可能的通貨膨脹的影響(單位:億元)。
圖1 第一產業經濟增長、資本投資、勞動力投入與能源消費的水平變化趨勢圖
3 實證檢驗與分析
3.1 單位根檢驗
為了判定時間序列數據的平穩性,即時間序列的均值或協方差是否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首先進行單位根檢驗。
圖2 第二產業經濟增長、資本投資、勞動力投入與能源消費的水平變化趨勢圖
圖3 第三產業經濟增長、資本投資、勞動力投入與能源消費的水平變化趨勢圖
表1內蒙古地區三次產業經濟增長、資本投資、勞動力投入
與能源消費的單位根檢驗結果
由表中數據可知,大部分時間序列變量是一階平整的,個別為二階平整的,因此還要進行協整檢驗。
3.2 協整檢驗
要檢驗變量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本文主要采用E-G兩步檢驗法進行協整檢驗。
其結果如下:
表2 三次產業經濟增長、資本投資、勞動力投入與能源消費的殘差序列協整檢驗結果
三次產業的協整方程為(括號內為t統計量):
(5)
(6)
(7)
結果表明,三次產業的經濟增長與資本投資、勞動力投入均成正相關關系。第一產業勞動力投入前面的系數大于1,說明勞動力的簡單投入能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第二產業能源消費前的系數大于1,說明第二產業經濟的增長還是要靠能源和勞動力的大量投入得以實現。三次產業能源消費前面的系數均為正數,說明能源消費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加的趨勢仍將持續。
3.3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協整檢驗并不能說明變量間的因果關系,故現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
表3 三次產業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
之間的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
有表中數據可知,第一產業的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存在雙向因果關系,同時存在由資本投資到經濟增長和經濟增長到勞動力投入的單向因果關系;第二產業存在由能源消費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同時存在由經濟增長到資本投資和由勞動力投入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第三產業僅存在由資本投資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其他不存在因果關系。
3.4 脈沖響應分析
為了進一步考察變量之間長期、動態的關系,對各產業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VAR模型進行脈沖響應分析。橫軸表示沖擊作用的滯后時間,縱軸表示在誤差項上施加一個標準差大小的沖擊后,內生變量在當期和未來的響應程度。圖中實線表示脈沖響應函數值,虛線表示兩倍標準的置信帶。
圖4 第一產業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響應
圖5 能源消費對第一產業經濟增長的響應
圖6 第二產業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響應
2021元宵節趣味燈謎1.【字謎】:一勾心月伴三星
【謎底】:心
2.【字謎】:一撇一豎一點
【謎底】:壓
3.【字謎】:八字頭
【謎底】:學
4.【字謎】:千里挑一,百里挑一
【謎底】:伯
5.【字謎】:群雁追舟—巡,猜一個字
【謎底】:言
6.【字謎】:有耳就能聽話
【謎底】:門
7.【字謎】:要一半扔一半
【謎底】:奶
8.【字謎】:一半甜一半辣
【謎底】:辭
9.【字謎】:一半坐一半站
【謎底】:垃
10.【字謎】:上下合,猜一個字
【謎底】:卡
11.【字謎】:一根木棍,吊個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
【謎底】:面
12.【字謎】:一只牛,猜一個字
【謎底】:生
13.【字謎】:一只狗四個口,猜一個字
【謎底】:器
14.【字謎】:一一箭穿心,猜一字
【謎底】:必
15.【字謎】: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有個人,只有一寸長
【謎底】:府
16.【字謎】:一邊是水,一邊是山,猜一個字
【謎底】:汕
17.【字謎】: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一邊喜風,一邊喜雨
【謎底】:秋
18.【字謎】:七人八只眼,猜一個字
【謎底】:貨
19.【字謎】:七人頭上長了草,猜一字
【謎底】:花
20.【字謎】:七十二小時,猜一個字
【謎底】:晶
21.【字謎】: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頭上
【謎底】:碧
22.【字謎】:九十九,猜一字
【謎底】:白
23.【字謎】:九只鳥,猜一個字
【謎底】:鳩
24.【字謎】:九號,猜一字
【謎底】:旭
25.【字謎】:九輛車,猜一個字
【謎底】:軌
26.【字謎】:四個人搬個木頭,猜一個字
【謎底】:杰
27.【字謎】:一人,猜一個字
【謎底】:大
28.【字謎】: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猜一字
【謎底】:拿
29.【字謎】:一人在內,猜一字
【謎底】:肉
30.【字謎】:一人挑兩小人,猜一字
【謎底】:夾
關于元宵節的趣味燈謎1死節從來豈顧勛(猜一武俠小說用詞)——謎底:絕世輕功
2水管結冰用火攻(猜一成語)——謎底:融會貫通
3是節東籬下,紛披為誰秀(猜一燈謎用語)——謎底:花色謎
4十分精巧(廣東地名)——謎底:湛江
5生財有道(猜一出版名)——謎底:詞發行
6三五嬋娟影,映入錢塘中(猜一電影)——謎底:八女投江
7人言此山天外來(猜一臺灣地名)——謎底:岳飛傳
8缺少動力,錯失先機(猜一燈謎用語)——謎底:風云
9黥(猜一燈謎用語)——謎底:犯面
10清明前夜(猜一傳統節日)——謎底:元宵
11遷怒(猜一國名)——謎底:挪威
12旁若無人(猜一燈謎用語)——謎底:全中者
13拍一個巴掌(猜一地名)——謎底:五指山
14那廂寶玉來稍遲,這廂黛玉已香消(猜一燈謎用語)——謎底:晚會到此結束
1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猜一《紅樓夢》人物)——謎底:惜春
16冥冥夜雨落雙橋(猜一作家)——謎底:六六
17謎面(猜一燈謎用語)——謎底:答案
18魯迅逝世一世紀(猜一成語)——謎底:百年樹人
19柳拂翠首攜幼主(打兩字)——謎底:羽櫻
20留取丹心照汗青(猜一燈謎用語)——謎底:史記人物
21列車首發到來年(打4字網絡用語)——謎底:開始下載
22空中霸王(猜一臺灣地名)——謎底:高雄
23君用一物,足以御狄,安用我等?(猜一對聯術語)——謎底:鶴頂格
24酒闌人散(猜一燈謎用語)——謎底:燕尾
25錦繡滿朝耀夜光(猜一燈謎用語)——謎底:華清杯
元宵節燈謎有哪些1最荒涼的地方——謎底:寸草不生
2最反常的天氣——謎底:冬暖夏涼
3自從分開未見一面——謎底:美人
4住持送人出寺去,細雨如絲相別離(猜一燈謎用語)——謎底:主擂
5仲尼日月(猜一古人名)——謎底:孔明
6只有一個答案(猜一燈謎用語)——謎底:無別解
7這等罪行全是這冒充的宰輔所為(猜一燈謎用語)——謎底:通假相犯
8岳老大是不行,老二是不錯的(猜一語文用語)——謎底:第一自然
9元宵燈語大全及答案猜字篇——謎底:
10與君相會莫分手(猜一燈謎用語)——謎底:面上別解
11右旋螺紋(猜一燈謎用語)——謎底:正扣
12永久和平(猜一大陸地名)——謎底:長安
13一點不假(旅游勝地名)——謎底:滇池
14遙指紅樓是妾家(猜一燈謎用語)——謎底:石頭人
15楊修巧分丞相酥(猜一燈謎用語)——謎底:離合字
16雪地漫游君作伴(猜一燈謎用語)——謎底:白珩
17笑語聲中喜相逢(猜一文藝名詞)——謎底:音樂會
18夏至(猜一成語)——謎底:地久天長
19未登程先問歸期(猜一燈謎用語)——謎底:別解,會意
20為啥被踹,至今不明(猜一燈謎用語)——謎底:黃謎
21望而生喜(打古詩一句)——謎底:十五始展眉
22萬紫千紅(猜一燈謎用語)——謎底:集錦
23萬里赴戎機(猜一燈謎用語)——謎底:遙對格
1、春節、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春節、元宵節來臨之際,我校在全體學生中的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教育活動,班主任就春節、元宵節的來歷、風俗傳統等知識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召開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節日的教育,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2、我校在寒假期間開展學生完成一件手工制作、創作一幅精美的年畫、搜集十條祝福的春聯,開學后我校第一周進行了學生的“手工制作、年畫春聯”評選。學生一件件精致的手工作品,一幅幅精美年畫展示了學生動手能力和繪畫能力,為學生的快樂寒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豐富了學生的寒假生活。
3、學生寒假利用壓歲錢購買自己喜歡的一本圖書,利用假期時間進行閱讀,并記錄讀書筆記。根據區教育局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假期中學生進行古詩文的積累背誦,學生的古詩文積累每生在10首以上效果良好,達到學校的預期目標。
4、學生自己制定假期作息時間表,重在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使學生過一個有規律的寒假。
5、通過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我校有5個班獲得小制作、年畫展評優秀班級,15名制作小能手,25名年畫小畫家,170名學生獲得詩文積累標兵。
6、經典誦讀比賽收獲很多。經典誦讀的教材不僅言語精練優美,而且意蘊深刻。但從文字表達和學生的常規學習任務來講,再多記憶一些詩詞歌賦確實存在一定困難。而把這些經典以朗誦表演、歌舞編排的形式來展現,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一到表演時間,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全身心投入,根據老師的指導去做動作,揣摩朗誦時的情感。更有學生在輪到他的休息時間總是學著別人的詩句、動作,或者幫助一些動作不到位的同學糾正,情愿再演也不要休息。我想,這就是樂于學習的一種表現。在這歡樂的氛圍中,孩子們不僅把組詩全部記牢,而且在不同的表演形式中明白了詩意,體會到了詩情。開展經典誦讀比賽,既提高了我們老師的文化底蘊,也全面提升了孩子的綜合素質。為了確保節目的科學性,我們查閱字典,百度搜索,老師和學生一起吟誦、表演、探討,豐富了我們的文化底蘊。在排練過程中,孩子們的誦讀積極性提高了,形成了良好的誦讀氛圍。通過再現故事,孩子們拓展了視野,了解了詩前幕后。而各種形式的表演扎扎實實地提高了孩子們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孩子的綜合素質。
此次活動充分讓孩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對也元宵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增強了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小學元宵節主題活動總結范文二為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方案》,活躍節日期間學生文化氛圍,我校結合自身實際,以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以及讀書活動為抓手,整合各方資源,主動組織學生參加“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主題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廣泛發動
我校結合學校實際,德育領導小組、少先隊大隊部迅速制定了活動方案,利用多種宣傳形式,宣傳開展本次寒假主題活動的重要意義。在放假當天組織各班認真學習本次主題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的意義和具體活動內容。讓父母和孩子們一起明確活動的意義,增強對此項活動的重視。告知父母們利用傳統節日,對孩子進行文明禮儀、傳統美德和感恩勵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父母的支持力度,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優良的基礎。
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1、舉行了一次校會。在校會上學校以“我們的節日春節”為主題對全體師生進行了教育講話,少先隊組織向全體隊員發出“陽光寒假”的倡議,號召同學們“小手拉大手”扎扎實實搞好活動。
2、體驗民俗,熱愛傳統。我校圍繞“春節”,要求學生參與有趣生動的年慶和民俗活動,引導廣學生進一步認同傳統、尊重傳統、弘揚傳統。學生們在假期中學習節日文化,搜集節日資料,參加民俗活動,深入了解春節的文化內涵。我校還結合實際組織學生在春節期間開展“我為家里寫春聯”活動,并在開學第一節班會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編寫的春聯,引導未成年人學習欣賞春聯、創作春聯、書寫春聯。
3、以“我眼中的春節”為主題,學校在三年級以上教室進行手抄報作品創作,開學初以教室為單位上交到學校,由少先大隊部進行統一的評選。
4、開展“學會感恩奉獻溫暖”美德實踐活動,全校同學利用寒假休息時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多與父母溝通交流。如記錄父母的生日和年齡,為辛勞的父母洗一次腳,敲一次背,擦一次皮鞋,道一聲“新年快樂”……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粒米,合理使用我們的壓歲錢,不亂花零錢,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學生懂得了要力所能及地幫助父母做些些家務,主動幫助老人做些事,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5、開展主題班會,深化活動。開學初,各班圍繞“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通過語言交流、才藝展示等方法匯報自己的寒假生活,在寒假里所見、所聞、所學,以及學校號召的“節日感恩活動”實施情況等。輔導員老師根據學生們的匯報情況進行活動總結,引導學生們要從科學的角度看待一些春節習俗,有判斷的吸收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此次活動意義顯著,它豐富了學生精神文化生活,激勵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傳統節日文化氛圍,更好地體現了傳統節日的魅力和時代感。今后我們要繼續做好這項活動,不斷掀起活動的。
一次在年級老師集體備課中,有老師對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春夜喜雨》中“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兩句中,“花重”的“重”應該讀哪個聲調,產生了疑問。課文上沒有標明聲調,也沒有解釋,而我自己從讀書學習這首詩以來都是讀“zhòng”,意思理解為“雨后的花朵上有水,因而顯得沉重”,所以自然也是想著教讀“zhòng”。但是有老師提出疑問,說這個應讀“chóng”,原因是春天花開了很多的意思。我翻閱了一些有關資料發現沒有明確提到這個問題。后來在網上我看到了有關討論帖子:“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天亮了,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吧,嬌艷欲滴,整個錦官城已經變成了繁花簇擁的世界。“重”字在這里理解成“重重疊疊”更為恰當,因為只有重重疊疊的花朵才能成就錦官城繁花簇擁的景象。如果讀“zhòng”,“花重錦官城”就被解釋為錦官城里雨后的花瓣顯得格外的濕漉漉、沉甸甸。也就是說“花重”被理解為花的重量很大。而且,從平仄的角度來看,“重”字在這句詩里的位置應該是平聲,古人是非常講究詩歌的平仄的。更重要的是,詩歌講究意境,杜甫關于春夜“喜”雨的“喜”意不在于花瓣的沉重還是輕盈,而滿城鮮花怒放,正是詩人“喜”之所在。由此看來,“重”字在“花重錦官城”里應該念“chóng”,解釋為“重重疊疊”更為恰當。
通過網絡查找資料,教師可以迅速解決研讀文本時產生的疑問,尋求備課中難點問題的答案,直接獲取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同時,我們還會看到,網絡搜索提供了更豐富更全面的背景資料。
二、豐富古詩文課堂教學方法
開放、交互、自由的網絡使基于網絡的古詩文教學充滿了生機。在校園網建立主題學習網站,有利于學生健康有效地學習。
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古詩《寒食》,這一課是我利用網絡進行語文教學的一次嘗試。在課內的常規教學中,學生很興奮地表示我們之前還學過表示節日的古詩,如明代唐寅寫的關于元宵節的《元宵》,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關于清明節的《清明》,唐代詩人林杰寫的關于七夕節的《乞巧》等,對古詩中有沒有春節、中秋節等節日很感興趣。根據課文關于中國傳統知識性較強,為課外的拓展閱讀留下了較大的空間這一個特點,在第一課時學生學習的基礎上,我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基礎制作成主題學習網站,進行了語文拓展閱讀的教學。我把古詩中豐富的描寫節日的古詩引入課堂,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嘗試自己學習、積累有關的詩句和知識。小學生是各種學習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對孩子今后的學習有重要的作用。四年級的小學生大部分都已經簡單學習過使用電腦上網了,現在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網絡學習顯得非常便捷。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將不斷提高。
踏青
踏青,古時也叫行青、探春、尋春等,古人在春季里有踏青游樂的習俗,人們聚親約友,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圍坐野宴,抵暮而歸。先秦時人們就有踏青的習慣,可追溯到《詩經?溱洧》中。唐宋時期,踏青的風俗空前興盛,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即描繪了汴京城清明時節游樂的情景。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放紙鳶
紙鳶起源于春秋時代,發明者為墨翟,當時是用木頭制成,被稱為“ 木鳶” 或“風鳶”,主要被用于戰爭,是戰爭時通訊和偵探的重要工具。而風箏作為人們喜愛的娛樂玩具,是從隋唐時代開始的,由于這一時期造紙業的發展,人們開始用紙張來糊制。正是紙質材料在取材上的相對便宜和方便,為風箏(紙鳶)的普及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宋代文化經濟的繁榮和民間手工業的興起,使得風箏的流傳更為廣泛,當時由于文人的參加,風箏在扎制和裝飾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飲酒
關于酒的由來眾說紛紜,漢代無論宮廷中還是民間都有重陽飲酒的習俗。重陽節飲酒的起源與漢代崇尚仙術、追求長生不老有關,其最初目的是求陽通神和辟谷成仙。酒一般用釀成,文人墨客也常采摘新鮮泡酒飲,稱為“露飲”。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放燈
元宵節放燈始于漢代,當時名叫“上元燃燈”。東漢明帝劉莊因提倡佛法,曾敕令正月十五“燃燈”,并親自到寺院張燈祭神,表示對神佛的尊敬。南北朝時,元宵張燈已蔚然成風。到了唐代,元宵放燈活動盛況空前,大街小巷燈光通宵達旦,人們熙來攘往,車不能調頭,人難得轉身。除了民間放燈的風俗活動之外,歷代文人也創作了大量生動的詩詞傳唱吟詠。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關于其起源,一說是源于古代對山神的崇拜,認為山神能消災避禍。同時,登臨后的自然風光激發了文人創作的熱情,登高逐漸演變為感性的審美活動。登高在唐代尤為盛行,涌現了許多以登高為主題,或涉及到重陽登高習俗的名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折柳
折柳送別在漢代本是一種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地方性習俗,最初只是一種民間行為。隋唐以來,“折柳”一詞才開始為詩人們在別離意義上有意識的加以運用。在詩詞中,“折柳”常作為送別和寄遠的符號。“折柳”之寓意當為離情常在,表示親情或友情長系心頭,永不相忘。纏繞的柳枝是思念的象征,表達的是人們對遠行的親友安康美滿的祝福。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社
春社是祭祀土神的日子,宋代以來,確定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社日,故名“春社”。每逢春社日,官府及民間皆祭社神,消災避禍、祈求年豐,其中有飲酒、分肉、賽會、踏青、踩橋、婦女停針的習俗。同時,人們也借春社之機,開展各種以祭祀為主要內容的娛樂活動。隨著時代的推移,“春社”的娛樂性與鄉俗中的廟會、集市等混為一體,形成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一道饒具風味的文化風景。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斗草
斗草在周代已行,《詩經.周南》中便有記載,最初以采集草藥為主。人們在單調生活之余,在田地郊野采集百草以自娛,以娛樂為目的的斗草游戲隨之流行開來。南北朝時期斗百草于南方已演變為節俗,廣為流傳。唐代之后,人們的游樂活動異常豐富,逢踏春之日,無論后宮閨閣,或是田野巷陌,斗草之盛無處不見,而且愈漸成為婦女兒童的專屬。
破陣子.春景
晏殊
一、利用多媒體來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因此,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加強對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利用多媒體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圖文并茂和聲像俱佳的特點,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們提供獨特的視聽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不但能夠有效的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還能夠有效的為學生們營造出生動直觀的閱讀教學氛圍,從而逐步的激發出學生們對于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興趣。例如老師在講解“望廬山瀑布”這篇古詩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導入新課,為學生們播放一些關于廬山瀑布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們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三疊泉瀑布、石門澗瀑布以及玉簾泉瀑布等廬山瀑布群的壯麗景象,從而有效的調動起學生們學習古詩和閱讀古詩的積極性,使老師能夠在學生們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開展后續的教學。另外,在學生們閱讀古詩的時候,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們營造出優美的閱讀環境,比如播放一些適宜的古曲,以此來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古詩的意境,從而感悟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提升自身的欣賞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來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
將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能夠將抽象的教學內容進行生動直觀的轉化,還能夠為學生們提供獨特的視聽感受,從而增強學生們對文章的情感體驗,進而幫助學生們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例如老師在講解“傳統節日”這篇課文的時候,除了為學生們講解我國傳統節日的起源知識之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為學生們展示一些關于我國傳統節日的各種文化活動,比如在講解春節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們播放貼春聯、放煙花以及吃年夜飯的視頻;講解元宵節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們播放吃元宵和賞花燈的視頻。講解端午節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們播放包粽子以及賽龍舟的視頻;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之下,學生們再開始閱讀文章,必然能夠有效的增強對文章的情感體驗,從而深刻的認識和領會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再例如老師在講解“難忘的潑水節”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為學生們播放傣族人民過潑水節時候的視頻,讓學生們能夠通過視頻影像來直觀的感受到潑水節的歡樂氛圍,從而逐步的產生出對潑水節的向往之情。
三、利用多媒體來開闊學生們的閱讀視野
今天,媽媽買了一大袋月餅,做今晚的準備,因為中秋節也就是月餅節。到了晚上,我和我的爸爸、媽媽、姐姐、哥哥一塊吃月餅,邊吃邊觀看天上又大又圓的月亮。
可是,有棟房子在我們家前面,月亮在天空中時隱時現。一會兒躲到那棟房后面,一會兒又出現在我們眼前,好像和我們玩捉謎藏一樣。我吃著月餅看著月亮,感覺月亮越來越像一個大大的月餅。月亮上嫦娥姐姐好像在說:“小家伙,你太幸福了。”天上的星星好像小孩子一樣,眼睛一眨一眨的樣子很調皮。我們全家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說說笑笑。我還給姐姐出了一個謎語,謎語是:“什么魚怎么放也放不壞。”姐姐說:“金魚。”我說:“錯啦,是木魚。”我嘿嘿地笑起來,跟著大家都笑了。
我們一家人又開始看月景了,月景是那么美麗,那么好看。今天晚上我直到十一時三十分才睡覺,今晚過得真美呀,我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
傳統節日中秋節作文300字范文二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中秋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等,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了。
一提起中秋節我就會想起大詩人李白寫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寫得真是妙不可言!在中秋節這一天,家家都會賞月,在賞月的時候,媽媽對我說:““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牡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節賞月和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與一家人團圓的象征”我看著天上的明月,覺得真像白玉盤啊。吃月餅了!月餅有許多圖案,有的是一條龍躍出水面,有的是一朵月季花,還有的是一些人在吃月餅。這些月餅的圖案真是各種各樣,真有趣啊!
中秋節真是一個習俗多樣的節日!
傳統節日中秋節作文300字范文三今天,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中秋節!
經過思考,我決定就從“剪紙表現手法”入手開展“中國味兒”系列教育活動。我一邊引導幼兒討論關于“年”的話題,請幼兒們找找“年”到底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過年?一邊收集適合幼兒欣賞的剪紙類作品。在幼兒們對“年”有了初步認知后,我帶領他們一起布置過年的情景: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漂亮的窗花剪紙、掛上喜慶的年畫、貼上工整的對聯……教室經我們一打扮,頓時變得很有過年的感覺,幼兒們也非常高興。隨后,在語言活動《老鼠娶親》中,我和孩子們觀賞了剪紙類國產動畫片視頻《老鼠嫁女》,幽默滑稽的情節和新穎的剪紙表現手法為幼兒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和幼兒們再次欣賞《年》這個繪本時,機靈眼尖的君豪大聲說:“這個年就是剪紙做的!”雅琪也發現了圖畫中的對聯,不一會兒,燈籠、年畫……這些中國元素統統被幼兒們“揪”了出來,哈,看來我的“剪紙”伏筆發揮預設效應了。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她凝聚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守護著華夏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近些年,一些學校因受升學壓力的影響,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視傳統文化在塑造人的靈魂的作用。現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熱衷于外來文化,他們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韓動畫片,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不少學生不知道元宵節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中秋節已不敵外來的情人節、圣誕節。有的學生連寫信的格式、稱謂都不知曉;在寫作文時,不會使用成語,更別說是名句了。這造成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遠,傳統的道德規范正在流失,傳統的中華文化正在斷層,學生們正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對祖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冷漠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和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勢在必行。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呢?
一、經典蒙學的誦讀,默化啟蒙教育
《三字經》、《百家姓》是中國古代兒童早期教育的啟蒙書,換個說法,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小學教科書。《三字經》根據其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且有深刻的含義。學生在課前和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要求每日一句,能夠理解內在的故事所包含的深刻為人處事的方式與道理。《百家姓》設計了一些活動:“說說名字的由來”,讓學生在課前問問父母、爺爺奶奶,他們給孩子取名字的情況,以及名字的含義。“夸夸我的同姓人”,由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同姓名人、偉人的筆名與故事,講給同學聽,增強榮譽感。知識要打基礎,要積累,一些古代有名的學者,還有當代一些有成就的老學者,都談到幼年時期讀過的這些啟蒙書,打下了一定基礎,對他們以后一生的學問事業,發生過積極的影響。
二、誦讀優秀的古詩詞,進行民族文化熏陶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是建設國家的生力軍,只有讓他們從小就充分了解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激發他們建設國家的斗志,而民族傳統文化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只有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不斷的滲透民族傳統文化,才讓我們這博大精深的文化代代相傳。比如李紳的《鋤禾》一詩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字里行間流露著對久別故鄉的深切懷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詩中寫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表現了詩人對家鄉的戀戀不舍以及客居異鄉的無奈與痛楚。蘇軾的《題西林壁》中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飲湖上初晴后雨》中贊美了西湖美麗誼人的風景。李白的《望天門山》寫出了天門山的巍峨險峻。劉禹錫的《望洞庭》寫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張繼的《楓橋夜泊》描繪了楓橋一帶的夜景,杜甫的《望岳》贊嘆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
三、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有效進行文化熏陶
比如,在中秋節來臨之際,引導學生查詢和中秋節相關的一些信息,如中秋節有哪些別名?中秋節的來歷?哪些著名人物寫下了與月有關的詩詞?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關于中秋節的傳說又有哪些?在查詢的基礎上整理資料、撰寫報告,以網頁、演示文稿等形式進行交流。還可以吟詩詞、賞明月、吃月餅……一個傳統節日,從查詢資料到實踐體驗,可以安排一個較長的周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在營造節日氛圍的過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風情。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如果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計劃地去探究、去實踐體驗,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四、善于教學拓展,加強傳統語文趣味訓練
訓練是語言學習的手段,也是文化傳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訓練內容,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國語言的美妙。中國的茶壺常飾以字畫,讓人們一邊細細品茶,一邊玩味壺上字畫,增添樂趣。有一種茶壺壺腰(或壺蓋)上一圈就寫了五個字:“可以清心也。”可別小看這五個字,這五個字可以組成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意境: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還有一個故事:據說紀昀編纂《四庫全書》時,皇上曾命他題紙扇,紀昀寫了王之渙的《涼州詞》,乾隆一看,沉著臉問:“怎么丟了一個‘間’字?”紀昀接過扇子,看了看,鎮定地說:“沒有丟字,皇上,這是一首詞。”說完,就讀了起來――請想一想,《涼州詞》少了個“間”字,怎么通過改變停頓變成一首詞?通過討論,學生會發現這樣讀來別有趣味:“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項訓練使學生了解了語言表達的靈活性,語言訓練的趣味性以及詩與詞之間的區別。類似的訓練還有: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些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總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傳承傳統文化,把弘揚傳統文化作為一項歷史使命,讓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示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試題解說:
這類試題的特點是:(1)鮮明的主題性。提供一個默寫的主題,要求考生圍繞主題默寫出三至四句古詩文名句。上述試題的主題是“傳統節日”。(2)答案的開放性。此類題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多元的、開放的,只要是符合主題要求的古詩文名句即可。上述試題的參考答案為: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元宵節)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七夕節)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
這類默寫題給我們的啟示是:(1)在平時的古詩文背誦中要進行相關專題的背誦,如“荷花”、“黃河”、“長江”、“水”、“和諧社會”、“關心民眾疾苦”、“人生”、“愛國”、“誠實守信”等等,由一句而聯系出相關的多句。(2)學會整合歸納,要善于把平時散亂的積累整合歸納成相關主題。
模擬練習:
1.在下面橫線上默寫出六句古人關于修身養性的詩文名句,并注明作者。
例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例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光輝燦爛的中國古文化。同時,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描繪和歌頌黃河的美好詩篇。請你寫出四句描寫黃河的古詩文名句,并在句后括號內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請默寫出四句體現作者寬廣胸襟或宏大抱負的古詩文名句,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詩文中有許多體現作者關注國家命運、關心民眾疾苦的名句,請你默寫出四句,并注明作者。(課內外均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創建和諧社會主要體現在社會、家庭、自然等方面。歷史上許多志士仁人通過他們的詩篇生發了這種和諧思想(如社會穩定、人間關愛、家庭溫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請你默寫出體現和諧思想的古詩文名句四句,并注明作者。
例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例二:“不憂一家寒,所憂四海饑。”(魏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請默寫出古詩文中有關親情的名句四句,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2006年2月10日,中華民族千年奔月之夢――“嫦娥奔月”開始啟程。假如有一天,你乘坐“嫦娥奔月”宇宙飛船登上了月球,你能情不自禁地吟出四句描寫月亮的古詩詞名句嗎?請寫在下面橫線上,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水是地球的血液,水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歷代文人與水有著不解之緣,悠悠流水,撥動了幾多情思。請調動你的文學積累,寫出四句與水有關的古詩詞名句,并注明作者。(課內外均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飽蘸母親的乳汁寫就了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戀情。請你默寫出四句描寫長江的古詩文名句,并注明作者。(課內外均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常見于文人的筆下。請你默寫出四句含有“舟”的古詩詞,并注明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