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8 21:18:3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小學高級教師,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國內外教育改革的經驗表明,教育質量的提升,必須有一支合格的教師隊伍作保證。1931年12月2日,梅貽琦在就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演講中作過一個著名的論斷:“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一論斷充分說明了師資水平對于一所大學的極端重要性。其實這一論斷對于中小學來說同樣適用,因為學生的年齡越小,他們對教師的信任和依賴就越重,教師對他們心智發展的影響也就越大。民國時期的教育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崔琦等幾位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接受的都是這一時期的中小學教育。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原因主要在于當時的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很高:陶行知、梁漱溟、晏陽初、夏尊、葉圣陶、朱自清、錢穆等大師級人物,都曾從事過中小學教育事業。
既然師資力量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呢?成立于1986年的美國智庫組織“霍姆斯小組”在其報告中指出:“教師質量偏低,一個原因是教師工作薪金太低且工作負擔過重,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社會不認同教學是一種專業。”這一研究結論啟示我們,提高教師質量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不斷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減輕應試教育和煩瑣事務帶給教師的沉重負擔;二是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我們認為,在教師職級管理中設置正高級職稱,就如同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安裝了一個新的“引擎”,可以拉動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整體提升。
二、設置正高級教師職稱有助于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認同感
專業認同感是專業素質結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是指從業者相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足夠的專業品質和社會價值。通俗地說,就是這些從業者堅信自己的工作是這個行業之外的人不會做或做不好的,堅信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人的專業認同感越高,他的專業自尊心和自信心越強,對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工作的動力也就越大。
總體而言,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認同感比較低。當然,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很復雜,如:中小學教學內容較為淺顯,似乎誰都能教;中小學教學法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似乎誰都會教、誰都敢教;教學成果的證據鏈不清,學生成才了,很難說是某個教師、某種教法的成果等。但除了這些原因外,在制度層面把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層次限制到副高職稱,中小學教師沒有獲得正高級職稱的機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這樣的限制明顯地傳遞出一個信息,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達不到正高級專業人員的要求,從而引發了教師管理中的“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源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個實驗,該實驗證明:教師的期望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的期望值越高,學生成才的可能性越大;教師的期望值越低,學生成才的可能性就越小。而這一規律也同樣適用于對教師的管理:管理者對教師的期望越高,教師的專業認同感就越強,專業發展的動力也就越強;反之,教師的專業認同感就越弱,專業發展的動力也就越小。
客觀地說,上個世紀80年代啟動中小學職稱評定時設置副高級職稱的上限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當時我國是窮國辦大教育,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人員素質普遍較低。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近些年來,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從學歷層次、專業水平和教學、科研能力來看,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都有了明顯提升,許多碩士生甚至博士生開始進入中小學的教學和研究崗位。他們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有較強的研究能力,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完全有可能達到正高級專業人員的水準。因此,現在及時地增設正高級教師職稱,既能體現全社會對教師專業品質的尊重,也可以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認同感,為其專業發展提供正能量。
三、設置正高級教師職稱有助于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
珠海七中創辦于1993年,現為珠海市一級學校。校園占地面積1.7萬?,建筑面積16398?,綠地面積1.2萬?。目前一座六層高建筑面積6千多平方米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完備的辦公教學大樓正拔地而起,2005年9月將投入使用。我校現有教學班24個,學生1400余人, 教職工92人,其中高級教師26人,中級教師39人,初級教師12人。
珠海七中對教育現代化對教育改革的意義有深刻的理解,歷來重視利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工作,2004年成為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進一步促進了我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我校就實驗學校中期檢查進行了認真自查并形成自評報告如下:
一. 領導高度重視,組織機構健全
珠海七中歷任領導班子非常重視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非常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實際中的應用。在學校經費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及時安排并不斷加大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尤其是現任領導班子,對教育現代化對教育改革的意義有深刻而獨到的理解,認識到:教育的現代化,首先是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學校注重教育技術現代化設備的投入,同時,更重視教師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教育觀念的更新。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促進了老師們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又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自2004年成為廣東省現代技術實驗學校后,成立了以王樹洪校長親自掛帥,各學科骨干教師組成我校"廣東省現代技術實驗學校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王樹洪校長
副組長:梁波、朱琦
組員:朱琳、袁健、李春鵬、金述紅、張藝多、梁玉葵、劉文選、 李文莉 、辛詠梅、梁輝、陳志大、王維、王建、苗?i婕、曾明珠、 吳睿
工作組在組長王樹洪校長的領導下積極規劃七中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先后制定了《珠海七中教育信息化整體規劃》、《珠海七中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發展規劃》、《2002-2004珠海市第七中學電教工作發展規劃》、《珠海七中教育信息化三年規劃》、《珠海七中2003-2005年三年工作發展規劃》、《珠海七中三年工作規劃》,信息中心也年年有詳實的工作計劃,從而推動了我校教育技術現代化工作,使我校教育現代化工作得到迅速發展。
學校領導認識到,教育的現代化,首先是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學校在注重教育技術現代化設備的投入的同時,重視教師的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教育觀念的更新。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通過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育手段的現代化促進教育的現代化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王樹洪校長十分重視學校的現代化教育工作,為了提高學校的現代化教育水平,學校為每一個老師配備了一臺液晶顯示器品牌電腦。王樹洪校長帶頭學習電腦知識,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各種培訓,學會了OFFICE系列軟件的應用,PHOTOSHOP等。王樹洪校長經常自己制作多媒體講稿為老師和學生進行精彩的報告和心理輔導,學校組織
王樹洪校長使用自己制作的多媒體給老師們做精彩報告
的多媒體演示家長會贏得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在王校長刻苦學習精神的感召下學校老師們掀起了學習電腦的。老師們經過參加校內校外的電腦培訓,去兄弟學校聽課、去外地先進學校取經,現代化教學水平明顯提高。多年的教學公開周活動,使多數教師嘗試了多媒體教學并認識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確是提高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而又減輕教師勞動負擔的有效途徑;大面積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又使教師們有了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能力;教師上網查閱資料和下載教學軟件與學校多年的軟件積累,為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教學資源支持。校園網、電教平臺等建設,為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條件。
(請點擊觀看)
王校長的“六一”老師 初二女生家長會
在七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教師自覺、自愿的行動。老師和同學們都嘗到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甜頭,例如生物課上教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看見了細胞的分裂;化學課上學生利用多媒體觀察到了有害氣體的生成…..這些課件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一些抽象的、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現象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對知識的掌握更深刻了。我校教師運用多媒體覆蓋率達到100%,學科運用多媒體上課覆蓋率達100%,運用多媒體課時覆蓋率80%以上。
老師們上多媒體課的精彩鏡頭
三、 加強教學環境建設,在設備運用上創新。
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教育現代化的硬環境的建設,重視現代化設備的投入,因為這是教育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1997年建成兩間多媒體綜合計算機室
1999年建成了功能完備的電教室
2003年改造了綜合計算機室,配備了新的品牌電腦并且每臺學生機都可以上網
2003年建成了設備先進的語音室
2003年建成了兩間設備良好的物理實驗室、一間生物實驗室、兩間化學實驗室
2003年建設了8個教學平臺
2004年投資建設了校園網,學校的網站也開始啟用, "珠海七中校園網"(網址:zhqz.com)
2004年建設雙向控制電視教學系統,完善了學校廣播系統
2004年建設了8個教學平臺
電腦室 多功能電教室
這些設備的投入使用,為我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現代化手段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提供了條件。同
時為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網絡環境下的新課程學習創造了條件。我校借助網絡開展的生物課"激情燃燒東澳島"和珠海市中學里唯一的信息技術課外小組—機器人小組通過學生在網絡上開展的廣泛性研究性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4年11月20日我校參加了廣東省第二屆智能機器人大賽取得了13名的好成績。老師們指導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展開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們學會了自主學習,學會了合理利用網絡這個巨大的信息庫,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適應信息社會生活的正確態度和運用信息的實踐能力,這為學生今后的終生學習奠定了基礎。這些電教設備正在為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發揮巨大的作用。
我校的機器人小組
四.課題研究,在理念上創新。
在七中,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的潮流已不可抑止,即將進行的教育現代化設備的建設又為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何使電教設備發揮最大的效益,使教育手段的現代化真正為教育改革服務,這成了學校思考的新問題。
教師的教育觀念不能根本轉變,弄不好,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成了對學生滿堂灌和文山題海的幫兇,成了搞應試教育的幫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決定以科研帶動的辦法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確立學生在學習上的真正的主體地位,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提供有利條件,使學校的教育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自從學校成立以來,我校就不斷承接課題,1999參與了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引導學生自我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之子課題《引導學生處我發展的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研究》;2002年我校參與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子課題《提高初中學生家長育人實效》研究; 2004年參與了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學習技術的心理探究》之子課題《初中學生學習困難心理探究與干預》;參與了珠海市科技立項課題《珠海市中小學生自我教育成長模式研究》等等。通過課題研究,更新了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建立我校立體、多元、有機結合的現代化德育生態體系,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學質量。
2004年參與了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學習技術的心理探究》之子課題《初中學生學習困難心理探究與干預》,此課題在我校正在扎扎實實的開展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4年9月-10月我校信息中心配合課題組利用《中學生心理測試系統》軟件收集了我校初一、初二兩個年級885名學生的測試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確定了78學習困難學生,并對其中26名學生進行學習技術的干預,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2005年3月我校課題組撰寫的論文《珠海七中學生學習策略調查報告》獲得了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組頒發的特等獎,這個報告的數據全是我校心理老師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的。這表明我校教師使用計算機的水平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特等獎證書 王校長領取特等獎
科研的帶動,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一批教師正在探索研究利用計算機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新課程環境下網絡教育等問題,以求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研究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五.教材配套、開發、使用良好。
信息課程教材學校主要采用"廣東省教學教材研究室"編寫的《信息技術》教材。教師在教學前,編寫電子教案進行教學,以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
電子教材的配套,我校主要采用購買、自制、教師網上下載等多種方法進行積累。教師的使用,主要是教師參考學校購買的電子教材和網上下載的軟件,自己制作教學軟件的方法,以求更好的結合我校的實際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自制錄象節目389(時),光盤數422,CAI課件1125件(其中獲獎作品76件)。購買錄象節目數143(時), 光盤數625。 從1997年至今,學校每年的教學公開周都是多媒體教學公開周,積極鼓勵和引導教師嘗試多媒體教學,信息中心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教學軟件的工作,因為這一特色,使珠海七中每年的多媒體教學公開周在珠海市頗具影響力,每年都吸引市內外200人次到校參加教學公開活動。我校王景山、袁健老師制作的生物課件《百合科》《禾本科》獲全國教育軟件制作三等獎,黃華獎。其他老師制作的課件也多次獲獎。珠海七中電化教學在珠海市內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六.教師培訓,探索培訓方式創新。
現代化的設備是不會自己發揮作用的,發揮作用的始終是使用設備的人,教師使不使用,如何使用這些設備,決定著這些資金投入的效益。基于這樣的認識,學校領導始終堅持重視現代化硬環境建設的同時,注重教師的的引導與培養等教育現代化軟環境的建設。教師不會使用電腦,是制約教師開展多媒體教學的瓶頸,因此教師的電腦培訓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
1997年學校的兩個電腦室建好后,學校組織了全校教師進行了使用網絡多媒體教室演播系統的培訓,培訓73人次。
1998年,學校組織教師參加了電教室的使用培訓,培訓78人次,基本做到人人可以利用電教室的設備為學生授課。
1999年以來,我校結合教育局組織的教師電腦級別考試,積極開展教師的電腦培訓工作。1999年至今,每學期都舉辦1-2期電腦培訓班,每班大約10個課時。中青年教師100%參加培訓,總體培訓率達95%以上。
2002年以來,結合軟件的制作,我校組織教師參加了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絡基礎知識、OFFICE系列軟件的應用、課件的制作、語音室的使用、校園網站的使用、家教E平臺的使用等若干專題講座、培訓,對教師的培訓率達80%以上。
學校信息中心制訂了嚴格的培訓計劃,學校也把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納入學校的考勤之中,明文規定50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參加培訓,老教師們也不甘示弱,每次都早早到達培訓場地。學校還多次組織老師參加全國、廣東省、珠海市的教師信息化培訓,學校在有限的經費中抽出專款保障老師們的培訓費用。教師們通過培訓,學會了處理文件、學會上網查找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學的資料,下載網上的教學軟件,學會通過PowerPoint制作簡單的教學軟件,對下載的課件進行整合等,我們的教師有良好的信息意識,也有能力很好地進行多媒體的教學。
王校長參加信息技術校長培訓班 新購買了電子白板,老師們都來學
習,這可是師生互動課堂的好幫手
七. 實驗工作在七中碩果累累
我校經過多年的"現代技術實驗學校"的實驗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總結如下:
(一).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在市教育局的指導下,在校領導的精心策劃下,經過全體教師的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年年穩步提高。2004年我校中考達到省級分數線的共262人,其中柏遙萍同學取得了全市第四名的好成績,張天?、鮑嘉裕同學語文滿分,許建豐同學數學滿分,曹望舒同學英語最高分,袁子龍同學物理最高分,劉奇志同學化學最高分,胡潔遙同學政治最高分。歷年來,七中的中考考入一中的人數,上省級學校的人數,平均分、及格率都形成一個往上發展的態勢,從這里可以看出,本實驗達到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七中往前發展的目標。
珠海七中2002-2004年度省一級上線率、平均分對比示例圖
(二)教育科研碩果累累
1. 通過實驗,我校教師撰寫了一批運用電教手段開展教育教學論文以及利用多媒體上的優秀課例,在教學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2-2003學年度我校有6名老師的論文獲得全國獎勵,4名老師的論文獲得省級獎勵,18名老師的論文獲得市級獎勵;有5名老師的優質課獲得省級獎勵,12名老師的優質課獲得市級獎勵;2003-2004學年度我校有5名老師的論文獲得全國獎勵,7名老師的論文獲得 省級獎勵,13名老師的論文獲得市級獎勵;有1名老師的優質課獲得省級獎勵,11名老師的優質課獲得市級獎勵。其中張勇老師的優質課《》通過精美的課件展示在學生面前一個自強不息,勇于和困難做斗爭的勇士Tina的光輝形象,通過多媒體學生們身臨其境地了解到了Tina的故事和她的作品,Tina的故事感染了每一個人,她的精神振奮著每一個人。
高職高專的課程設置中,計算機課程是主要課程之一,是高職高專的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最基本的工具。學好計算機課程,也是學習其它需要利用計算機處理課程的有力的幫助;而且在高職高專打好了計算機課程基礎,會對高職高專以后進一步學習計算機課程和其它課程鋪好基石,或者在工作中能高效地利用計算機處理日常工作。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教師,作者認為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教學雖然是一門基礎公共課,但在日常教學中有兩個方面一定著重抓住:一方面要傳授計算機課程知識,使高職高專的學生具備計算機課程基礎知識的素養;另一方面,要通過計算機課程知識的傳授,培養高職高專的學生計算機課程能力。以下作者將就日常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做些討論和探索。
1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教師應當結合區域地區實際情況,緊跟時代步伐,具備足夠的信息技術知識、能力與素質
高等職業教育就是根據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結合招生能力,就業狀況等綜合情況,確立招生計劃及專業設置并為相關行業提供實用型人才的教育活動。但在高職高專院校中的計算機教學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技能等問題,使培養出來的畢業學生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需求。計算機教學特點就是除了專業理論知識之外,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特別重要。因此為培養實用的適用于當地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具備計算機技術的人才,在計算機教學中要進行深入研究和踐行。
計算機技術與知識更新快速而迅捷,現代信息技術不斷促使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教學活動產生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要想跟上信息社會發展步伐,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教師應具備較強的獲取信息、儲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選擇利用信息資源的信息能力。能夠主動、熟練和經常地把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的新知識與計算機課程課本上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了解和掌握計算機課程專業在世界范圍內發展的新動向,充實于教學內容中,令教學活動更為生動和有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興趣
創新不是憑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識的傳播、轉化和應用基礎之上的,而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礎之上,無論是知識創新還是技術創新,均離不開教育對它的支撐。因此,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首先應從教育創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實施創新教育,突出當代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真正培養出與信息時展和當地發展相適應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進而提高整個民族的創新程度。在這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核心,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的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使學生一方面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同時又發展創新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在多年的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筆者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強大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經驗有兩點:一是利用計算機課程的規律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計算機課程知識是有規律的。第二,把計算機課程知識的運用與實踐結合,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機課程是有用的,從而激起學習的興趣。另外講講比爾.蓋茨等依托信息產業發展起來的名人名家的故事是教育學生的上好題材,它們令人感動,令人奮發,令人信心倍增,催人奮進。
3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教師在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技巧和方法
在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教學中,要充分考慮計算機課程發展速度快、更新老化速率高的特點,注重更新,注重給學生介紹計算機技術與知識間的聯系、發展和變化特點和過程,這樣會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又促進了與其它學科知識的接軌,深化了高職高專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高職高專的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職高專的學生計算機課程教師應當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這應該是每一位教師都向往和追求的。課堂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內容要有梯度要有層次,選擇提問對象要不拘一格,應該避免讓少數計算機課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或特別愿意表現的學生經常性地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而占用課堂提問的有效時間。引導性提問,要多問學習好的學生;鍛煉性提問,照顧中等程度學生;鼓勵性提問,多問學習不好的學生。教師提問回答的方式可以是個別回答或小組代表回答,也可以是搶答。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使課堂變成學生主動進取、相互促進的課堂,從而使課堂提問發揮出更大的效應。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2-126-01
眾所周知,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非常重要。它是中學數學的準備階段,是學生培養數學思維、鍛煉數學邏輯的最佳階段,這一時期,教師要著重提高數學課堂講課效率,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有一個良好的基礎。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以及參閱大量的文獻,對于新時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著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一、重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的意義
新時期,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對于初中數學教師提除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我們要重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時,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和創造性的學習,給學生在學習中探求和思考的機會。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發揮創造性;要理解好包容學生的任性、異于常人的思維;給學生發揮創造性提高平臺和積極的建議,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應該是教師著重關注的部分。在關注教學效果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的水平和知識點的理解難易程度,把握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啟發性和建議性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分析、猜想,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并找到問題的解決途徑,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起來,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主人。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的觀念,讓學生在課堂上盡量的獨立思考和探究,避免教師填鴨式的灌注知識,給學生進行思考和相互間交流心得的機會,其中教學情景的設計是重點,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學情境科學適宜的情況下,學生獨立思考的可能性就加大,并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加大知識量、提升能力、擴展興趣、培養個性,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學習狀態在這個過程中被樹立起來,學生的素質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的多鼓勵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積極的、自信的進行發言。對于學生沒有把握的論點和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集體探討和思索,在共同的辯論中獲得正確的知識;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出現偏差和錯誤的地方,教師不宜加以直接的干預,最好是通過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答案。
學生的思考過程,是深化理論知識以及提高思維能力和素質的過程。教師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過程中,要充分扮演好教學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只有學生在探索和討論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去解決,學生才能知其然,乃至知其所以然;教師在學生理解教學難點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扮演好教學組織者的角色,抓住學生好奇和求勝的心理,組織學生小組學習,讓他們自己去解決難點,這樣不但能夠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還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作為教師要重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教育,對于學生的幫助才是最大化的。
二、重視和諧民主教學環境的構建,拉近師生間距離
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除了基因也就只有環境因素了。心理學家也曾做過研究,學生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記憶力可以增加兩到三倍。這就充分表明教學環境的重要性。初中階段的學生正逐漸成熟,并處在生理叛逆期的年紀,他們開始對世界和事件有自己的看法,雖然看法并不成熟。這時候,如果學生對某一門課沒有興趣或者反感某一學科的教師,那么他可能就會消極懈怠的學習甚至反對教師的教學。所以,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學會和學生溝通是非常必要的,了解學生在每一階段的思想變化和情感特征,及時的采取措施解決學生的心里偏見,爭取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此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位置來對待學生,做他們的好朋友。學生在親切的教學環境中才容易相信教師、喜歡教師,對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才可能更樂于接受。教學氛圍和諧活躍時,學生反映敏捷、注意力集中,課堂效果就很好,他們的心智也能得以提高。因此,和學生建立民主、和諧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許多教師已經開始重視教學環境的重要性了,并付出了努力,旨在提高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6-0143-01
國家實行高校制度改革以來,雖然我國高校對教師考核工作的重視日益增加,并制定了相應的考核指標體系,但從總體來看,由于缺乏科學的方法作指導,指標體系不夠健全,考核工作中依然存在著種種弊端。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評估學專家陳玉琨所言:“我們不得不承認,當前教師評價的現狀是很難令人滿意的”。目前我國各高校教師績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1 高校學生網上教評的現狀分析
(1)學生網上評教指標體系。
學生網上評教指標體系的設計方法為圖尺度法,指標分為“封閉式”指標和“開放式”指標。指標評價尺度采用4點尺度,即優秀、良好、合格、差,對每項績效指標根據評價尺度進行選擇。
具體的教師考核指標體系見表1所示。
(2)學生網上評教的周期。
學生網上評教是隨著課程的結束而安排的,每當一門課程結束后,每一位學生的教務處系統中就會出現這門課程的任教老師的考核評價表,只有完成本課程任課教師的網上評教后,才能查看自己本門課程的期末成績。這樣的設計可以避免學生因為成績而導致不合理的評價,但是卻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從而敷衍了事,使得評教的信度和效度差。
(3)學生網上評教的流程。
學生進入系統后,選擇“課程評教”,系統原始評價默認為優秀,每評完一門課程先保存,再進行下一門的評教,以此類推,只有全部評完后才能提交,否則評價數據無效。且一旦提交成功,則不能再對評教結果進行修改。
(4)網上評教結果的應用。
每學期網上評教結果統計結束后,由教務處相關人員直接將結果反饋給各學院高層領導,由領導組織教師開會總結上學期的教學情況,但是評價結果并不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改進,造成了老師對學生考核的不重視。
2 關于學生網上評教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考核指標體系比較粗糙
(1)指標設計主體的單一性。
教師考核指標體系大多數是由教務處相關人員自行開發設計的,作為被考核者的教師,只是被動地接受考評,卻連考評的內容、方向都無從得知。當教師看到評價指標不科學,評價指標與自己的價值取向不一致,以及評價指標不能有效地反映自己的教學水平時,就會產生不滿情緒甚至抵觸學生評教的心理。而且考核指標體系設計還缺少了學生的參與。
(2)考核指標單一化。
現有高校教師的考核指標體系通用于全校教師,但綜合類高校有理科、工科、文科等多種學科,每類學科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特點有很大區別,用相同的考核指標去考評所有學科的教師,過于單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各學科的特色,不利于教師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
(3)考核標準不明確。
考核指標評價尺度為優秀、良好、合格、差,但卻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過于籠統,準確性不夠,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評教時主觀臆斷,只是憑感覺和教師喜愛度給分,隨意性較大。
2.2 教師與學生的不重視
由于從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到績效評價整個考核過程都沒有讓教師參與,讓教師覺得這網上評教只是管理者的一項“形式工程”,而不是管理者想通過考核來幫助他們提高教學水平,自然不會把學生評教放在心上,更別說如何去改進自身的教學水平了。對于學生而言,在聽課的過
程中沒有發現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改善,會認為對教師的評價并沒有體現真實價值,于是學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評教。從調研結果中發現,隨著年級的升高,評教用時明顯減少,評教的積極性也下降。甚至出現了代評的現象。學生評教時并沒有結合教師上課時的具體情況給出評價,而是隨意評價,全評“優秀”或全評“合格”等都無所謂。
2.3 考核缺乏反饋
高校教師網上學生評教往往只是每學期末的一項例行任務,其考核結果并沒能被很好地應用。任課教師并沒有收到任何來自教務處關于學生評教信息的反饋,而高校績效考核的目的是使教師認識到自己的閃光點,指出其有待改進的地方并一同制定績效改進計劃。但是教師連考評結果都不知道,談何改進不足呢?這樣的學生評教形同虛設,不僅起不到其應有的作用,反而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3 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
3.1 完善教師考核指標體系
(1)增加指標設計主體。
教務處相關人員不能很好地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與價值取向,因此可以讓作為評價者的學生和被評價者的教師共同參與指標的設計,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結合自身情況改進教學效果,而且有利于學生提前預知教師的考核指標,便于平日觀察和提高評價的準確性。
(2)建立全面的指標體系。
首先,先將教師按學科性質進行分類,分為理科教師、工科教師、文科教師等,再結合不同類型的教師的實際情況(教學特點、教學風格等)需要設計開發不同的考核指標體系,最后,給各指標設計相應的權重。這樣,能使考核指標體系更加全面、科學,對不同教師考核的結果更加合理,有利于避免單一指標體系考核的不全面性致使教師考核不滿情緒與排斥心里的產生。
(3)制定明確的考核標準。
采用圖尺度法這種考核方法的缺點之一是其指標評價尺度過于模糊,不利于準確評價。因此,有必要對其評價尺度制定詳細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就好比一把量尺,用其去度量教師的績效行為,會更加合理,使評價者有據可依,減少主觀臆斷,評價結果的信度和效度會更高。
3.2 加強評教前的教育培訓
針對大多數教師與學生對網上評教存在的認識誤區,由教務處相關人員分別組織對教師與學生評價前宣傳教育指導,將網上評教的目的、評價流程以及相應的評價標準等對其做詳盡的解說,讓其認識到客觀、正確的評教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3.3 注重考核后的反饋和溝通
考核結果的有效應用是績效考核的核心所在,因此,應該加強高校對考核后的反饋與溝通的重視。首先,應該在評價結果統計完成后,有教務處相關人員根據教師評價結果的情況匯總學生意見,并及時地將之反饋給教師,便于教師改進不足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有利于教學管理部門改進和完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廣大學生們。其次,組織教師們開會總結上一學期的教學情況,向教師提供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指導性建議,使評價結果與教師長期發展結合起來,為教師指明提高教學水平的方向,制定發展計劃。
參考文獻
[1]王瓊.高校教師評估中亟待解決的問題[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21(9):6-8
在高中化學的實驗教學當中,偶爾會出現實驗失敗的現象,學生就會突發奇想,問一些令教師尷尬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問題。這樣,教師的教學就不能再按照教師課前準備的計劃來執行。面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教師在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前提下,注意培養課堂上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教學機智。這樣才能適應高中化學的教學需要,在課堂上很好地駕馭教學。教師要激發教學機智,洞察學生的思維,能夠在遇到意外情況時,很好地調整教學的方案,從而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最近幾年的教學經歷和經驗總結,對于如何激發教師的教學機智,進而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有效地利用教學信息反饋調整課堂教學
和其他功能系統相似,化學教學系統也需要利用教學信息反饋來調整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堂上隨時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和課前設計的教學安排之間的差距,有助于不斷地進行改進和提高。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提問時學生的回答情況,以及學生的一些面部表情來調整教學方案。教師要讓學生盡可能快地反饋教學情況,根據學生提供的有效教學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安排,保證教與學有效地進行,獲得極好的教學效果。一旦教學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就要在原來的教學方案的基礎上及時地做出調整,從而控制課堂教學,保證教學不受影響。
二、設計完備的教學系統
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任務,并聯系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設計完備的教學系統,并設想學生接受學習的行為和自己的教學行為,推測可能的教學效果。要做到這樣,首先應該對教學內容熟練掌握。教材是教學活動的根本,萬變不離其宗,教材是本,教師要做到對教材熟爛于心,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遇到冷場,教師要換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進行設問。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熟練掌握。其次,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在平時與學生的相處期間,了解學生的基本愛好,對化學的理解和認識,以及前面講過的知識的接受情況。在課堂上時刻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最后,教師要在課下做好備課工作。實際上,備課的過程就是教師在腦海設想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仔細推敲教學方法和教學安排,在腦海中把課堂教學進行一遍。對于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思考相應的答案,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會增強課堂上的應變能力。
三、掌握常見的課堂教學隨機應變技巧
隨機應變能力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穩重處理問題的一個標準。教師除了要具有以上的基本的素質之外,還要具有優秀的心理素質,以及控制自己脾氣的能力等。對于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能夠做到很好地應對和處理。化學課堂中的偶然性因素確實很多,其中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大致會有以下幾種:
第一,教師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估計過高,對于問題的設置難度比較大,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就比較容易陷入被動。
第二,教師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估計過低,整個教學過程就會變得沒有任何挑戰,整個課堂可能會很活躍,但是學到的知識不多,或者學生懶得回答教師太過簡單的問題,課堂變得索然無味。
第三,對于班級里那些學習很是差勁的學生,有時會提出一些和教學內容不太相關的問題,對于教學進行有害無益。
第四,缺乏教學的有效設備,不利于課堂實驗的展開。
第五,學生的求知欲比較強,提出一些超出教學內容的問題,或者提出的教學問題在以后的學習中才涉及。
面對這樣的一些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適當的調控,以下是幾種應變技巧:
適當調節問題的難度,采用迂回的策略。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發現備課中設計的問題難度較大時,要及時地調整。要變換一下設問的角度,從其他各個方面做好鋪墊工作,把思維的梯度適當放小一些。如果問題過于簡單,教師要在原來的基礎之上添加問題,增加難度,從而實現設定的教學效果。
順勢指導,注意掌握課堂的主動權。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出現突發的情況,會使課堂教學變得很尷尬。這時候,教師可以設法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順勢指導,把突況和教學內容聯系起來,把自己的角度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很好地掌控課堂。例如,在進行實驗演示的時候,如果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導致實驗失敗,這時課堂可能會陷入混亂的場面,教師可以順勢而來,問學生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會是什么。這樣就會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的原理,從實驗的環境和實驗的器材等角度進行思考。這樣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完成教學目標。
化學的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藝術。化學課堂當中會出現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和事件,所以對于教師的教學機智要求比較高。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修養,加固自己的教學功力,擴展教學知識,總結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熟練掌握教材,同時也對學生的思維動向有了把握。不能在自己應對不了突發事件時,對學生的問題敷衍了事,不負責任,這樣對于以后的教學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教師要不斷地改進自身,做到更好地駕馭課堂教學,構建高中化學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史薇.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管理策略芻議[J].新課程教育:基礎教育,2007(03).
[3]烏美娜主編,教學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第24頁
[4]王俊.從教科書到課程標準:教學設計的轉型[J].教育科學研究,2010,(4)61―63.
[5]吳銀銀.高中生物學教學設計的學情分析.價值&內涵與方法[J].教育探索,2011(2),79―80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5-8030-02
因材施教在大學專業課程中的應用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一方面,高校計算機課程對部分學生來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另一方面,因材施教的進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實踐能力。筆者從高校計算機的課程特點出發,圍繞因材施教的意義對高校內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作簡要的分析,以期為教職人員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理論借鑒。
1 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特點
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落實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知識為起點,幫助學生構建能力結構、素質結構和知識結構。從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內容來看,學生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較繁雜,不僅包括計算機組件的相關知識,還包括程序設計、軟件開發等,其理論性強、實踐要求高以及技術發展快的特點促使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知識。
高等院校內部的專業課程教學還需要綜合考慮到學校的辦學目標。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是目前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各大高校需要推動本校內部的教學改革,形成學校的核心專業,推動高校的發展。
2 因材施教的意義
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對該專業的發展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第一,從教師層面上講。因材施教的應用要求教師對教學對象有全面的了解,結合學生的年齡、心性、理解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進。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和之間的理解逐漸加深,學生能夠理解教師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并積極的參與其中。另外,教師應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形成對計算機知識的全面認識,減少教師的教學任務量。
第二,從學生層面上講。因材施教的開展前提是教師形成對學生的全面了解,通過這一分析了解過程,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特點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優秀學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識,推動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更好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學生在教師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中,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并且其在學習中的壓力也相應的有所減輕,這對于學生學習的深入十分有利。同時,因材施教的開展需要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平等對待,采用較為科學的方法開展教學。
第三,從學校方面來講。學校作為計算機專業的開展者,在推動計算機教學的活動中起著推動作用。因材施教的進行能夠幫助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享受到教育公平,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有一定的提高,這對學校的整體發展來說十分有利。
綜上所述,推動因材施教在計算機專業中的應用對教師、學生和學校都有積極的作用,教師需要綜合學生的特點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推動學校的穩定發展。
3 推動因材施教在高校計算機中的應用
推動因材施教在高校計算機中的應用要求教師綜合考慮計算機專業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合理的選擇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深入發展。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計算機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專業因其課程內容繁雜,涉及到大量的代碼編寫、程序語言、二進制運算以及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因此,部分學生在進行計算機學習時,大多選擇消極應對,逃課現象較嚴重,到課率低。教師應用因材施教需要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需要對計算機課本內容有全面的了解,綜合各知識板塊的特點設計出對學生有吸引力的課程模塊。如在進行圖像處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講解與演練相結合的授課模式,讓學生參與到圖像處理的操作中。其次,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一定的了解。作為成年人,大學生的心理雖然并不成熟,但其心理活動已經與教師的心理相近,因此,教師需要針對成年人的心理特點來開展教學,為學生提供意見表達的機會。
另外,教師需要建立計算機興趣小組,對小組內成員進行深度的計算機教學,開展形式豐富的小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計算機知識競答、網頁設計等競賽的開辦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措施。教師需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設置相應的獎勵,鼓動學生參與到競賽中。
2)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計算機課程教學在高校中的開設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專業能力和個人素質的雙向培養。在計算機專業中,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尤為關鍵,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培養學生的自我思考意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計算機知識體系。首先,教師要在計算機教學中采用重點講解與一般講解相結合的方式。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部分學生在家庭教學或初高中教育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體系,也掌握有基礎的操作能力,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對計算機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刪減,重點講授學生難以理解的程序語言、代碼編寫等內容。
其次,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到計算機知識的特點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軟件的更新周期逐漸縮短,計算機技術也有了更進一步的創新,這就要求教師綜合計算機的發展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在課程設計中,合理的應用新的軟件技術作為知識的補充,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將網絡上的優秀視頻資源應用到課堂中,鼓勵學生進行軟件設計和網頁制作。
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僅是學生知識理解能力的體現,更是學生自我思考后知識的應用。在推動因材施教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我思考的意識,進而養成學生自我思考的習慣,推動學生計算機知識的學習。
3)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
計算機專業在高校中的開展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首先,教師需要結合計算機專業內容進行教學模式設計,設計目標為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模式設置需要教師對計算機內容進行板塊劃分,例如在進行程序語言的學習中,教師需要將程序的發展、程序語言、程序編寫等統一在同一個知識板塊中,逐層講解,由簡入難,帶領學生參與到程序編寫中。另外,教師也需要對課堂板塊進行劃分,為學生的實踐操作留出充足的時間。其次,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開展相應的操作實踐。可以采用承包企業的軟件設計項目的形式,以教師為技術指導,學生為設計團隊主體來開展項目教學,讓學生參與到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應用和開發中。項目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做好后期的評價工作,根據該教學活動的成效,對往后教學活動的開展做適當的轉變,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效果。
4 結束語
因材施教的應用要求教師綜合計算機專業課程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態有計劃的進行教學。通過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進行考察,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進而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深入。
參考文獻:
[1] 韓爍.中等師范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因材施教策略探討[J].價值工程,2011(6).
[2] 詹茂森,林雄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9(18).
地方高校計算機類學生創新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理論與實踐脫節,校企不能有效結合,創新能力無法提高
地方高校學生培養應重點體現在“應用”兩個字上,也就是為地方企業的應用服務上面。但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很多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有的偏重于理論課,有的雖然有一些實踐類課程,但是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比如師資水平和軟、硬件設備),很難給學生講授貼近企業實際的課程。同時,地方高校由于受到地域環境的限制,絕大部分教師沒有機會接觸到IT企業。雖然學校也在大力推廣產學研的活動,但是與企業有聯系的教師畢竟還是少數。這種現象的后果反映在實驗教學上,就是實驗內容以驗證性的居多,每次課驗證一個理論,每次實驗的內容彼此孤立,很少有結合實際案例的綜合性實驗。由于教學缺乏與企業實際的聯系,很多學生不知道理論、實驗到底有什么用,學習態度消極,曠課、抄作業的現象比比皆是。
2.專業設置和課程缺乏人性化,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從我國地方本科院校課程設置的現狀看,每個學院的專業一般只有3~4個。很多學校在最初的兩個學年里開設了許多與學生將來工作關系不大的公共課,僅有少數專業基礎課。最后兩個學年學生才接觸到專業課。學生真正的專業課學習最多也只占了全部學習時間的一半左右。同時,現在很多大型企業的校園招聘往往安排在秋季,在就業的壓力下很多學生此時已經開始為工作而奔忙了,根本無暇顧及開設在第7學期的部分專業課和專業實踐課。這種情況導致了很多學生專業技能低下。
我國絕大多數高校,課程一律要求使用材。有些教材知識過于陳舊,不能與時代同步。以數據庫原理課程為例,數據建模是數據庫設計最為基礎和關鍵的技術知識,在教材中不僅內容少,而且ER圖還是沿用最為傳統的畫法,內容陳舊、缺乏新意。由于基礎沒學好,導致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學完數據庫原理之后不了解數據庫建模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把概念模型映射成物理模型。設計的數據庫很多都存在性能低下、缺乏完整性等情況。
地方高校計算機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升策略
1.課程設置與優化
為了適應計算機新技術快速發展的實際情況,地方高校應該與時俱進,密切校企之間的合作關系,及時掌握企業的用人需求,并據此調整教學計劃,更新教學內容。構建“重基礎、講應用、利創新”的階梯遞進、立體型的課程體系。[5,6]以數據庫應用與開發為例,“重基礎”是指在課程體系中除了設置高等數學、離散數學等公共基礎課程和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等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外,對于數據庫建模等基礎性的知識要予以加強,必要時可以單獨開設數據庫設計這門課程。“講應用”是指實驗教學過程中多采用一些貼近企業工程實踐的真實項目鍛煉學生,讓學生明白所學的知識在以后工作中的用途,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自覺性。“利創新”是指學生在掌握了一些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把學生按照3~5人不等地分成若干個團隊,讓他們完成一些大型的、綜合性的項目。此舉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還可以利用團隊的優勢進行頭腦風暴等創新技能的訓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盡量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一年左右的實習。
2.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地方高校的教學應該汲取英國教育“以人為本”的特點,注重學生的各種實際需求,營造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良好環境;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在講授實踐課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高等教育應樹立“開放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師上課用的教案應該盡可能多地包含體現企業實際需要的內容,能夠使用校園網或其他網絡工具進行教學和科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各種生動的案例、實際的項目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通過全方位模擬和全過程參與真實項目開發,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3.建設創新型教師隊伍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他們是一群特殊群體,常常受到忽視或漠視.同時,因這些學生經歷了不少失敗體驗,因而存在一定的消極心理.因此,在中職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育人觀念,關注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實效性.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穿插化學科學家探究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品質,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利用科學知識來引導學生體會科學價值,以科學眼光觀察世界,以科學態度面對問題.如學習原子與分子概念等,可引導學生明白世界是物質的,理解運動與靜止之間的辯證關系,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強化雙基教學,構建知識模塊
在中職化學教學中,雙基教學是其關鍵所在.教師要通過合理分類基本概念與理論,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實際,運用多變方式,以強化雙基教學,讓學生把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構建知識模塊.
第一,合理分類化學理論與概念.①直觀型概念,模式固定,通過感知與記憶即可把握.如化學反應速率、物質化學式、元素符號與名稱、單質與化合物.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等.②簡單理解型概念,需簡單加工概念才可理解與把握.如非電解質與電解質,需由“或”與“化合物”上進行理解與把握等.③抽象型概念與理論,較為復雜而多變,需由本質上進行理解與把握.如化學平衡、原電池原理等.
第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①多變的引入,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故事、圖片、游戲等引入法.②注重預習引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③作業形式的多樣化,有常規練習題,有比賽方式練習.
三、加大教改力度,開發校本教材
在中職化學教學中,若想提高教學實效性,還需加大教改力度,這是課程改革的推動力,是化學教師得到解放與自由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善于開發與利用校本教材,促使教學更貼近生活實際,更富有地方特色,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與了解社會,學會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發展,融于社會生活之中.
例如,通過專題形式對校本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這不必與書本內容有連貫性,僅需開發有關書本內容的化學教學資源,使之變為具有特色的專題,以補充教材內容,讓學生了解生活實際情況,并深刻理解與記憶知識,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四、注重實驗實訓,突出學以致用
在化學教學中,實驗實訓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提高學生化學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中職化學教學中,院校與教師應重視實驗實訓,以突出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聯系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把握實驗操作原理,了解實驗器材的使用,學會自主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培養創造力.
例如,在講“氫氣的實驗室制取”時,教師可將其作為實驗實訓內容.首先,根據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明確實驗目的:理解氫氣的實驗室制備的原理,把握其制取方式,并能夠試著改進實驗發生裝置;觀察各種金屬和酸的化學反應,可選擇氫氣的實驗室制取的藥品;聯系已學知識,正確選擇發生裝置與收集方法;可選擇氫氣的實驗室制備的方法.然后根據教學目的進行實驗實訓,讓學生根據教師演示實驗,自主進行探究實驗,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藥品,并填寫好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