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0 08:40: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思想道德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價值觀念發生錯位。在職業道德領域表現為拜金主義盛行、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抬頭、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公肥私四處蔓延,索、拉、卡、要等行業不正之風普遍存在。
2.價值取向比較庸俗。在職業道德上,表現為部分人認為市場競爭就是金錢、利益的競爭,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現象見多不怪。特別是少數人認為現在還講什么道德,只要有錢就要得,將人際關系庸俗化為裸的金錢關系。
3.道德評判出現偏差。表現在職業道德上,評判是非的標準模糊,對那些靠鉆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將其敬若神明,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輿論宣傳上的推波助浪也導致是非不分。而職業道德評判上的是非不分,造成的另一種現象就是一行業和部門,占山為王,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損公肥私、中飽私囊,把職業道德置于腦后。
4.社會道德心理失衡。表現在職業道德領域是部分職工對主人翁地位出現失落感,認為過去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人們當家作主,現在則是單位領導是“老板”,“主人”變成了雇工,沒了地位,少了保障,現在還談什么職業道德,還談什么“先國家,后集體,再個人”。于是心里想的是趁著自己還在崗,不撈白不撈。在思想觀念上,淡化了集體觀念,忘掉了集體利益,導致了職業道德的倒退。一些人在金錢物欲的誘惑下,打著發展經濟的幌子,鉆改革的空子,一心為個人撈好處。造成不正之風盛行,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坑蒙拐騙橫行,為了一個錢字,犧牲起碼的職業道德、良心和信譽。
二、導致職業道德思想滑坡的主要原因
職業道德建設出現的這些不良現象,既有體制轉換過程中道德規范尚未成形帶來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道德思想混亂和道德信義動搖而造成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對利益關系的重組不能正確看待,導致了人們思想道德觀念的混亂。
2.對權利異化滋生的各種腐敗現象缺乏正確認識,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職業道德思想。
3.宣傳輿論缺乏明確定位的正確導向,也是引起人們職業道德思想混亂的外部原因。
允許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重要政策,然而少數人卻認為致富就可以不擇手段,一所謂的“改革能人”盡管他的道德品質惡劣、政治素質很低、生活作風敗壞,只因為機遇鉆政策空子有了一點“成就”便受到了各方面層層保護,輿論不加分析地大肆吹捧,給公眾樹立一個只要能撈錢,其它都是小節,不值得計較形象。于是表現在職業道德上,產生一種畸形的道德價值觀,只要能賺錢,管它是投機還是冒險,能騙則騙,能撈則撈,撈了錢就是硬本事,管它道德不道德。
4.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教育滯后,使人們的社會道德責任失落。三、防止職業道德思想滑坡應采取的對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職業道德建設,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必須從道德思想教育上、行為規范建立上、道德觀念確立上,多方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長遠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用科學的理論培養人
用社會主義道德思想教育人。思想道德建設既是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思想道德離不開正確的指導思想,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道德建設中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樣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
2.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道德評價的力量,嚴厲譴責和批判違主義道德原則的不良行為
我們在思想道德領域要大力批判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讓那些違背社會主義道德的不法分子遭到社會的痛恨和鄙視。同時要大力宣傳好典型,樹立良好的公眾道德形象,使人們學有榜樣,讓新型的社會主義道德觀深入人心。
3.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抓好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
從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來看,除了變革過程中深層次原因外,主要是道德思想滑坡所致,從產生問題的根源來看,除了經濟上的原因外,也是由于沒能堅持正確的思想指導和缺乏新的正確的職業道德原則所造成的。
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道德領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注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要正確理解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的內涵,明確公平、公正競爭原則與行業、部門的壟斷行為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是不相容的。尤其是與權力進入市場腐敗現象的形象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要樹立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的新觀念,懂得運用法規,契約,用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來規范市場、規范自己的行為。
第三,要抓好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質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執行政策和工作的好壞,也關系到黨的風氣和黨的形象。
第四,我們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各部門都應根據自己的行為特點制定可行職業道德公約和守則,真正用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武裝頭腦,指導行動,規范行為。繼承和發揚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實處。
二、利“穹頂”之利,避“穹頂”之弊
事實證明,網絡亦是一柄雙刃劍,其利弊同時存在,它既是寶庫,也是垃圾場。最終是吸收精華還是垃圾,主動權往往掌握在網民手里。網絡在新時代大大的開闊了青少年的視野,青少年們根據自己的需求瀏覽最新的新聞,學習最新的科技,了解最前沿的動態,這給學習和生活帶來方便和樂趣。青少年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到諸多課堂以外的知識和內容,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利于其長遠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網絡共享學習資源,不僅可以有力的擴大教育資源,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提高學習成績。同時網絡即時通訊的發展,讓青少年有了更寬廣的交友平臺,可以通過網絡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通過網絡聯系到一些感興趣的專家和導師進行進一步的交流和請教。這些網絡帶給青少年的利可以進一步的開發,讓其更加專業化,以期更全面、更快捷的服務于青少年的學習和發展。當然網絡也有隨著方便快捷而滋生出弊端,尤其是對于青少年群體而言,這些弊端有著不可以忽略的影響。青少年網民作為一個特殊群,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在發展階段,極容易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對網絡的不良使用、社會的不良風氣和不良的網絡輿論導向很可能給青少年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很可能導致其沉迷于虛擬的網絡和游戲而脫離社會現實,降低學習興趣,導致學業荒廢;網絡中部分不健康的信息會腐蝕青少年思想,影響其身心健康。更有甚者,受網絡負面信息影響,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致使其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淡泊而誤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在思想道德方面,網絡使用不當必定會導致青少年道德意識下降。據統計網絡上無益的信息占30%以上,部分缺乏判斷力的青少年通過長期瀏覽不健康網站和信息也會導致其是非觀念模糊,道德意識下降。網絡上頻發的社會事情和熱門討論也不斷的挑戰大家的道德底線,給青少年造成不良的示范作用。其次,虛擬的網絡會造成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弱化,有一部分沉迷網絡的青少年活在虛擬的世界里,脫離社會現實,對家庭和社會完全喪失了責任心。在網絡虛擬出的世界久了,容易對真實的世界和身邊的人產生懷疑的態度,且心理容易脆弱不堪一擊。網絡的交際也有虛擬的一面,不知道對方是否真實,這樣的情感帶入生活會帶來人際交往的障礙。網絡會給思想道德教育帶來諸多的弊端,但其實很多弊端是可以盡力去避免的。只要家長、教師、學校和社會相互配合,做好引導和監管的工作,增強青少年的價值觀建設,提高其判斷是非和明辨善惡的能力。讓青少年主動吸收網絡中精華的信息,自覺的抵制不良誘惑,就能大大提高其思想道德意識。
三、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研究
(一)搭建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平臺,豐富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學生不了解網絡思想道德教育是因為很多學校并沒有專業的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平臺和相關的信息資源。所以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步應該是搭建一個網絡教育平臺,讓學生除了教務處、學生處網站外還有其他的網絡平臺可以學習使用。學校要培養專業的,高素養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師團隊,在平臺上相關思想教育信息和新聞資訊,大力宣傳和弘揚道德模范的榜樣力量,營造良好的校園風氣,同時成立網絡評論員時事及熱點問題的評論和分析。同時,出現在網絡平臺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和內容都應該豐富多彩,且具有吸引力,讓學生有參與感。平臺也可以設師生交流專區,讓有困惑的學生可以即時與專業的老師進行交流和疏導。甚至可以把網絡和課堂聯系起來,日常的網絡思想道德教育搭配定期的主題交流活動,以提高青少年的社會道德意識,培養其良好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發揮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力量,加強引導和監管
宏觀上,國家和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管體系,嚴禁非法信息在網絡上肆意傳播,大力凈化網絡文明環境,制定相應的網絡法律法規來規范網絡行為。社會相應部門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制造有利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社會輿論氛圍。只有在良好的社會風氣影響下,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才會增強,其道德法律意識也會增強。從微觀上,家長和學校應該全力配合,以身作則給青少年示范規范的上網行為,引導他們提高辨識能力,平衡他們的價值取向。
(三)積極將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網絡的思想教育更多的是傾向思想道德宣傳,社會輿論營造以及社會風氣的凈化。但通過調研發現學生表示最有效、最容易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是主題活動和社會實踐。所以除了搭建網絡思想教育平臺,也要與現實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以及讓大家看到思想道德素質總體提高后的成果。讓學生更好的參與社會實踐,尤其是公益服務類的活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和道德意識。
(四)對患有網絡依賴癥的同學提供特別幫助
針對已有的網絡依賴癥狀的同學,學校可以提供專業的輔導平臺,集結最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團隊進行耐心的輔導。促使患有網絡依賴癥的同學逐步擺脫對網絡的過分依賴,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提升其現實自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1.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觀念上的錯誤認識。在筆者調查的學校中,發現很多學校把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當成一門學科進行教學,除此之外沒有其它教育手段。思想道德教育應貫穿于學生教育的各個環節,國家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這種只注重學生考試、升學而忽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學校教育是面向社會的,學校與社會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經濟迅猛發展,農村的生活也逐步富裕起來,與此同時,一些錯誤的思潮也涌入農村,見利忘義,損人利己,拜金主義,非法暴力等等一些社會陋習對于農村學校教育和正在成長中的農村中學生影響巨大。
3.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個學校,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但由于農村相對來說比較落后,一些封建思想殘余還遺留在農村,另外學生家長的個人素質不高,觀念不明確,認為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一方的事,跟家庭、家長無關,這種思潮導致學校-家庭教育脫節,后果嚴重。
4.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專業師資力量薄弱。在調查中筆者發現,有些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師個人職業道德和道德修養不達標,而且沒有受過專業培訓,教育教學水平不高,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也不會很高,作為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師,首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引導學生。
5.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學生評價機制不健全。在筆者調查的農村學校中普遍存在著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評價機制不健全,評價形式單一化,評價內容不科學、不全面。很多學校的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由教師一人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如果評價不好,會有傷學生的積極性。
提高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措施
1.更新教育觀念。觀念是人們從事某種活動的先導,教育活動也不例外,也是在一定的教育觀念指導下進行的。如果教育觀念不夠科學,那么教育成效也不會顯著。我們要改變以往家庭把思想道德教育當成學校的事,學校把思想道德教育當成一門學科的錯誤觀念。建立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網絡,學校要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明確德育處和教師職責,家庭和學校要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和交流,社會、家庭要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
2.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構建良好的農村社會環境。地方政府要興辦一些農民學校,定期給農民進行講座,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質,幫助農民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制定村民道德行為規范,用道德行為規范來約束農民的不良言行;提高農民法律意識,加強法律監管力度,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等等。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凈化農村的社會風氣,給農村中學生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3.營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在我國家庭承擔了大部分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倫理道德教育方面,家庭是每個孩子接受教育的直接經濟支柱。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更具親切感和權威性,一般地說較好為子女所接受,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更具針對性和耐性,較易避免空洞的說教和粗暴的訓斥。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更具示范性和長期性,較易對著子女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經久打上家庭風尚的烙印”。可見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所起的作用,家長作為自己孩子的學習榜樣,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潛移默化,所以廣大學生家長應該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樹立正確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使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客體的特殊性
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客體,這些客體在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時期,由于居住地和生活區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教育狀況、風俗習慣,形成了他們較為獨特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素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具有特殊性
長期的實踐證明,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為自尊與自卑同時并存,心理上存在過度自尊與自卑相疊加的狀況。少數民族學生大多都有很強的民族意識,也就是對于本民族的認同感強烈,而且非常關注本民族的生活、發展、興衰、榮辱、權利、得失等諸多方面的情況,對民族問題較為敏感,思想情緒也較為外露。進入大學后的生活中,由于接觸其它的民族,尤其是漢族,不可避免地要比較“民族”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民族意識也會愈發強烈。同時,少數民族大學生有心理相對封閉性的特征,因為長期受本民族的文化、生活習俗、、語言文字的熏陶和影響,使得他們更容易與本民族同學交往,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排斥其他民族和地區的同學,這種相對封閉的心理和生活習慣,導致他們很難融入大學的集體生活。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語言、性格和思維方式具有特殊性
熟練掌握本民族的語言,不容易正確理解和把握漢語,這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語言思維上特殊性的主要表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少數民族的大學生大部分來自我國的各個邊遠地區,那里相對較為閉塞,經濟文化和教育環境與內地比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離開家鄉進入大學之前,與外界了解并不多,進入大學后,在面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時候,需要很強的語言能力,共同的語言和心理素質形成本民族的文化傳統,這里既有好的方面,也存在陋習;由于受少數民族地區生活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生長于遼闊的邊疆地區從小就接觸到了遼闊的草原和沙漠,鑄就了他們淳樸忠厚、真誠勇敢、熱情好客等獨特的民族品格。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民族性格、特長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同時,與漢族學生相比,大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在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需要考慮這些因素。
三、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媒介的特殊性
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即為少數民族大學生道德思想教育的媒介,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上要從民族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一)教育內容上要突出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
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源遠流長,我國的各民族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歷史,各少數民族和杰出的歷史人物同樣為中國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后人所銘記。在我國的邊疆地區至今還有30多個少數民族是跨境而居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會受到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與周邊國家截然不同,長期以來,西方國家的敵對勢力不斷采取各種辦法諸如利用民族、宗教問題來破壞我國邊疆地區的安全和穩定,千方百計分化和瓦解我國邊疆的少數民族,所以,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內容。將愛國主義教育落實到維護國家統一的教育中,堅定不移地維護祖國統一、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保證他們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保持忠誠的情感,同時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起著保障作用。我國各少數民族因為長期受本民族地區社會環境和人文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各自的獨特的民族風俗和文化習慣以及各自的語言,不同地域的民族之間通過了解和溝通,就會形成彼此之間的理解和尊重。中華民族長期發展的歷史過程證明,民族團結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人心所向,是我國歷史前進發展的主流方向,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大團結努力的結果。現如今,我國已經實現各少數民族共同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形成了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關系。我們要讓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到:只有各民族的團結統一,國家才能強盛安定;國家分裂和民族內亂,國家必定會衰弱。因此,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須讓少數民族大學生牢固樹立各民族應該團結的思想意識,使這種民族團結的思想觀念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務來抓。
(二)教育手段上要突出民族性、地區性特點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相對比較艱苦的自然條件,使得這些地區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后,因此,要發展民族地區尤其是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和實現現代化,這個重擔不可避免地要落到一代又一代年輕的民族大學生身上,他們要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民族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教育大學生立志于獻身邊疆事業,不畏艱難險阻,在建設本民族地區的事業中來實現自身的價值;喚起他們建設家鄉、改變家鄉落后面貌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把他們培養成為熱愛邊疆、富民固邊的建設者。要培養民族大學生的使命感就要將教育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實際相結合,通過對民族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活動和相應的實踐活動,使他們親身感受和體會到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增強他們建設本民族地區發展的決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要根據少數民族文化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是寶貴的民族財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應在高校文化建設活動中利用這一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加強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學習,為此達到他們彼此之間的相互理解,不斷營造民族團結的氛圍,使他們融入和體驗到各民族大團結的家庭氛圍,愈發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這種教育工作方式可以消除思想道德教育的陌生感,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四、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環境的特殊性
思想道德教育的環境,是指與思想道德教育有關的、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產生影響的外部因素。我國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的自然條件、生活水平、民族習慣、民族觀念等方面都具有獨特性,這就使得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環境存在特殊性。
(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滯后性從地理環境上看,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大多位于祖國的邊疆地區,自然環境復雜,分散而居住,交通條件不便,信息相對比較閉塞和落后。盡管我國黨和政府一直實行民族優惠
和特殊的照顧政策,但由于先天不利的自然環境和歷史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經濟上的貧窮與落后、教育文化建設匱乏和教育質量較差從根本上仍未得到改變。
實踐使我們深深認識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對于每個大學生來說,大學是一個嶄新的環境,是一個與過去中學,小學有重大不同的場所,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都發生了急劇變化。在這種狀況下,部分學生會在不同方面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如果不進行及時的了解分析,指出具體的解決方法,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進步,而且還可能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因此,要通過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課外生活三個方面做細致的了解,才能更有助于管理工作的開展。
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對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有重要意義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學校是進行系統教育的重要陣地。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單純停留在課堂講授知識上,而是必須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過感化、熏陶等各種途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念和行為習慣。教育并不是填鴨式的知識灌輸,也不是簡單的道德說教。教育要拋磚引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此,在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過提高學生的認識,幫助他們形成明確識別善惡美丑的能力,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同時,還要通過各種課內課外活動,陶冶他們的情感,鍛煉他們的意志,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信念,養成良好的習慣。此外,要對大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應當積極引導大學生自覺地養成自律自省的意識和知恥改過的觀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明確辨別是非榮辱,自覺加強自我約束,使優良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成為他們主動的人生追求。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重要論述,明確了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在本質上是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內容和要求是相統一的。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不僅關系到他們能否健康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給予他們正確的榮辱觀教育,幫助他們正確的選擇人生道路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資源中,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有意義的啟示,例如,儒家經典《大學》開篇講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孟子也談到“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上》)。本末的次序,價值的高低不能不分辨。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第一章里講到“有各種的人。對于每一種人,都有那一種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從事于實際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為大政治家。從事于藝術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為大藝術家。人員有各種,但各種的人都是人。專就一個人是人說,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為什么呢?照中國哲學家們說,那就是成為圣人”。對于當代的大學生管理工作也必須堅持德育為首,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固然學問無大小,真理也無大小,但卻有本末。
二、規范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學生工作者的重要職責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也是大學生生活的主旋律。大學生的學習具有多樣性,不僅僅是學習知識,而且要掌握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科學研究的方法,還要隨時注意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學科發展的動態。讓每個大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并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是我們每一個學生工作者的職責。
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在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下整個人都松懈下來,整天無所事事,缺乏自制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習上倦怠、生活上懶散、精神上空虛消沉,自我要求降低,獨立自主能力差,種種不良習慣給大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阻力。因此,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要從入校時就抓起。
新生入學,學校可以組織學習經驗交流會,讓高年級的優秀學生、考上研究生的同學以及優秀學生黨員等向新生介紹正確的學習方法、怎樣安排大學生活、如何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也可以聯系、組織往屆畢業生中的優秀分子進行現身說法,介紹學校專業是他們日后事業成功的基礎和奠基石,介紹專業人士的成功事跡,使新生建立起良好的職業印象,為今后的專業學習樹立好榜樣,增強學習動力。
學生管理還必須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嚴格管理為核心。班主任、輔導員應該經常查課、記考勤、定期開班會、講評學習情況、進行考前紀律教育、考后及時總結等,促使學生重視學習,教育學生珍惜大學時光,任何時候都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學生有了學習壓倒一切的觀點,動力有了,主動性就出來了。同時,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勤奮學習、全面學習和終身學習的信念,這將是他們在大學里所收獲的畢身財富。
三、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對大學生管理工作有重要輔助作用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動員方式。課外活動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和隱性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途徑。
1.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我們知道,近代工業文明以來,人完全從自身出發對自然界作主體性價值判斷,用工具理性宰制性的支配自然、征服自然、掠奪自然,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甚至導致了生態災難。人生活在人的世界里,但人的世界正好是人欲和物欲的集合,實際上也是技術的集合,因為技術是實現欲而獲得物的手段。將自然的對象化本是近代工業文明的產物,大力發展我國經濟無疑需要大量專門技術人才,但是如果我們片面理解這種專門化、技術化,這也會造成教育本身的工具化、技術化,進而會導致人的片面化甚至異化。由于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誤解而導致的對根植這種關系之中的教育的誤解,當前我國社會中有些機構和家長對于下一代的教育,特別是對于當前大學生的教育付諸實踐就是浮躁淺顯、急功近利的行為,其結果必然是導致教育的異化。教育背離了初衷,教育就是教技術,學習也就僅僅是學技術,教育本身也被技術化。這樣的教育就會和科舉無二,教育培育出來的多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和見利忘義的偽君子。原初的豐富性被逐漸片面化、工具化。物失去了物自身,而人也失去了人自身。因此,我們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教育和學習的這種工具化、技術化傾向的危害,要及時防范與糾偏。
如果大學生沒有健全的人格,諸如外在于人的道德教育、心理輔導之類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此可以結合諸如學生的專業特色,現實問題或國內外重大事件等,舉辦專題講座、辯論會、征文、座談會、讀書活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技能大賽、創業設計等校園文化活動,這不僅對豐富學生業余生活有益,而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對提高學生文化修養都起著重要的影響。學生通過參加這些內容涵蓋了諸如禮、樂、射、御、書、數等諸方面的活動可以達到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可以讓學生返回人性本始之善,振奮正氣。
2.開展各式各樣的學生社團組織,充分調動大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學生不僅僅要完善知識結構,更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全面提升自我,社團對學生思想上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個優秀的社團,其成員能夠通過加入社團,參與社團活動,參與社團管理等多種途徑緊密地與社團聯系在一起。剛入學的大學新生,雖然面對著從中學到大學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但通過參加社團的形式可以使他們由歸屬感到認同感,由認同感到榮譽感,找到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
3.開展寢室互動活動,促進大學生在良好環境下健康成長
加強對學生寢室的管理及規劃,有助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形成,樹立良好的學風。大學生寢室不僅是休息居住的場所,而且是重要的育人陣地。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有相當部分學生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寢室里度過的,他們不僅在此學習、休息,而且在此就餐、娛樂、交流思想。作為學生工作者應及時了解關注寢室中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規律,指定相關措施,經常深入寢室,組織學生開展互動活動,和他們談心,講理想,談人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人際關系、情感等方面的難題,讓學生感到親人般的關懷和溫暖無時不在,使大學生在良好環境下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實踐證明,思想教育、學習生活、課外生活三個方面“三管齊下”有益于營造和諧的校園氣氛,創建全面發展的育人環境,使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視野得到開拓,知識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一言以蔽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中華書局1983年版.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榮幸的看到了思想道德建設的進步,另外,對于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偏低,我們心存遺憾。這種狀況的存在,導致我們難以夯實思想道德基礎。探索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偏的低效根源,探尋和研究改善良策,勢在必行。
一、嚴峻的社會環境
(1)主流價值觀不斷地受到多元化沖擊。全面對外開放的前提之下,不同的價值觀念,通過不同的展現形式呈現在了國人面前。另外,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急速發展,利益主體隨之也不斷分化,相關的不同價值觀念也大量涌現出來。我國的思想道德觀念,出現了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趨勢。一元與多元的矛盾,雖然說利于思想的解放,能促進“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的貫徹落實,激發無限創造力。不過,它所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沖擊,也前所未有。這一沖擊會形成一股強大的阻隔以及消解的力量,對主流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傳播產生較大的影響;也會使人們處于眾說紛紜的評價中,對是非真假、善惡美丑的辨別存在一定的影響。最后,道德失范的現象在我國內部滋生蔓延。
(2)西方國家先發文明的沖擊。隨著全面開放深入,我國與國外西方發達國家,發生了文化與文明的交流和沖撞。這一現象利于我國更加迅速地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同時,我們也能更好地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吸取其文明優秀要素,實現跨越發展。然而,西方國家的強勢文化與文明,在我國文化和文明方面形成了較大沖突力,形成滲透、擠壓和同化作用對我國文化安全以及主流文化造成了巨大威脅。
(3)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沖擊。改革開放之后的實踐中,更加明確我國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強國富民的必要舉措。但是,市場經濟的一般性,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市場經濟與資本的本性都是一種無限的求利性。基于這種本性,人不停地被物化,“物”也就是金錢,一個“求利性”下無所不能的“神”。 拜金主義,使許多人神魂顛倒,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本性。不正之風泛濫,腐敗行為比比皆是,庸俗下流不堪入目等,這些正是迷失本性的詮釋。
二、思想道德心理誤區
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將所遇到的挑戰性歸根于社會的話,還不如說是自身教育方面存在硬傷。思想道德教育這項工作,需教育者自愿接受教化。 教化,在群眾心理存在一定的逆反因子,表現出沒有興趣,對道德教育也隨之厭而遠之,即便是強制性的教育,其效果依然較差。無論我們的思想道德內容多么有價值,在他們心里依然毫無意義。市場經濟下,對利益無限性的追求,拜金主義泛濫,人們輕視了“思想”、“道德”等精髓,甚至開始出現蔑視心理。從而,當代中國社會中,最為嚴重的道德危機產生了,社會的誠信出現缺失。
(1)我們須時刻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等路線,避免宣傳教育出現絕對化以及片面性的情況,加大力度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宣傳信譽。
(2)時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保持思路清晰。不僅要能夠看到當前市場經濟中存在的雙重效應,使我們思想道德建設符合其客觀的規律的另一面,還須有先進思想道德來引領和促進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有效抑制市場經濟中一些負面效應對其的影響。
(3)樹立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重視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尤其要注重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設,以堅實的基礎,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4)堅持不懈地去探索能夠適應現代人的、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模式。站在實際的角度,從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實效出發,長此以往,逐漸消解存在的誤區。
三、教育過于形式化
任何教育都離不開一定的形式,教育的效果與教育形式息息相關。但是,僅僅流于形式,思想道德教育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大多在于心靈的陶冶與鍛造,所以不可能“立竿見影”,也不會“畢其功于一役”。它是“循序漸進”的,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必須在各級黨委、政府中,樹立牢固的科學發展觀,加強有關學習和較優,破除片面的政績觀。還需加強人事制度改革,全面且科學地考察干部的相關認識情況,加大民主力度和分量,不僅要對上、下負責予以統一。在各單位,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建設的相關制度和機制,將其制度化、持久化。最注重思想道德建設人員的相關培養,通過一支有責任心、有能力的專業隊伍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相關工作。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偏低的因素,不僅有社會方面的因素,也有著各方面的復雜根源。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偏低,不能急功冒進,需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相關工作,不斷推動思想道德建設的進步和發展,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莫軍成. 關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2(04)
[2] 郭艷梅. 思想道德“正面教育負效應”原因探析[J].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12(08)
【關鍵詞】
初中生;思想道德;問題;對策
現代社會,各種文化不斷沖擊又互相影響,改變著人們的意識形態,特別是對于初中生這個年輕的群體,很容易讓其形成新的思想觀念。所以,如何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積極、正面的引導學生,提升其整體素質,加強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設,是初中教師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問題
初中的思想教育一直以傳統教育理念為主,把倫理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但教學收效甚微,呈現出無力的特點。
1、政治素養
對于政治素養的分析可以從以下兩點著手:其一,初中生沒有明確的理念與信仰。現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多把愛國與與社會主義作為主旋律,作為考核初中生思想道德的主要指標,從初中生對愛國和社會主義兩者的認知,即可了解他們的社會理念。對此,教師可以用“你最喜歡看哪類電視節目”作為問題,進行調查,整體初中生的回答中,只有25%的學生選擇新聞節目,將近一半的學生選擇綜藝或影視,觀看科教類的學生不足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知道,初中生很少關注國家,愛國意識較弱。其二,初中生沒有個人信仰。有明確的個人信仰,能夠讓其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客觀分析問題,樹立全局觀念,引導著思想的變化。因為初中生尚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很容易對事物產生錯誤的理解,以及自身經驗的嚴重不足,導致思想很容易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不會保持穩定,很難樹立個人信仰。
2、道德素質
初中生道德責任意識較弱。初中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需要培養學生的人格,有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并把它作為中心展開思想道德教育。初中生的道德責任感分為三方面,分別是個人、家庭與集體,對自己未來的發展負責,認識到自己是家庭、社會中的一員,但大部分學生只會關注自身,忽略了對父母的關心,并未認識到自己應該對父母付出,幫助父母。學生道德理念過于社會化。社會發展中人們首先會關注個人利益,然后才會關注社會利益,這點在初中生群體中有明顯的體現,即初中生普遍認為擔任班級干部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很多學生會刻意避開班級干部的選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班級利益放在次位。
3、心理素質
初中生的心理素質有待加強,一部分初中生很難承受較大的壓力,不善于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一旦遇到問題,就會失去忍耐力,適應能力欠缺。而一個人的發展中,心理素質是必需的一環,與學習能力同等重要,如果心理素質較弱,可能會為未來的發展帶來阻礙。
二、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
初中生思想教育的完善,需要同時從三方面入手,其一是學校,其二是家庭,其三是社會。
1、學校
首先,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特別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直接決定最后的教學結果,從教學效果體現出來。初中教師一直有一個誤區,即道德教育以傳遞知識為主,雖然會用不同的方法教學,但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很難真正啟發學生。其只是用語言把內容教給學生,學生無法認識到思想政治對自己的影響,需要學生真正體驗,才能真實的體會。所以,初中教師要走出教學的誤區,從知識傳遞變為價值引導,實現學生的道德自律,用道德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親自體驗。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走進學生的內心,引起內心的共鳴,學生才能有明確的社會理念與個人信仰,從日常行為中體現出來。其次,學校可以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傳遞新的教育方式與教育理念,讓其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此外,學校還可以增加校內文化宣傳欄的數量,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放到宣傳欄上,營造良好的校內氛圍,深化思想教育。同時,學校的品德教育也要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把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即教師除了在課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外,也要在日常管理中落實,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人。比如,到了父親節或母親節,可以向學生布置一項作業,幫助父母做一件事,回報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感恩父母,有正確的價值觀。
2、家庭
家長需要改變家庭教育的方式,把自己與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用民主的方式交流,尊重孩子,使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如此,孩子才會真正愿意交流,接受父母給自己的意見。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的階段,在家庭民主的氛圍中,能夠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利用創建的人文環境,樹立正確的理想,對事物有客觀、真實的認識,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因此,家庭需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與孩子溝通,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與責任意識,有強烈的責任心,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生活狀態與生活方式引導孩子,因為孩子會不自覺地參照家長的生活方式,這可以使孩子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敢于面對挑戰。
3、社會
社會是一個大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交織著多種意識形態,對此,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社會思想道德的管理與建設,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消除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以及可會帶來消極影響的不良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可行性,樹立以和為貴的社會思想觀念,和平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口角與矛盾,用社會文化引導學校文化,優化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增加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教育部門相關人員補充德育教育的內容時,要結合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入手,不要刻意放大德育教育的內容,或是降低道德標準,這樣反而會出現反效果,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道德教育的力量被削弱,作用不明顯。所以,學校新加入的德育教育的內容要具有合理性,貼近實際,逐一進行,不要一蹴而就,使德育教育全面落實,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并根據學生所處的年齡段,避免其出現盲目的個人崇拜,著眼于生活的細節,讓其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堅持不懈、自強不息,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三、結語
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問題可以從政治素養、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三方面體現分析,即初中生沒有明確的理念與信仰,心理素質較弱,對此,要從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同時完善,優化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當“千手觀音”感動全國之時,另外一個現實卻讓人們感到心痛,許多聾啞兒童,沒有帶給人們認何感動,而是選擇了另外一條黑色道路,成為游離在各大中城市的“職業扒手”犯罪手段由單一走向多樣化,影響惡劣,越來越成為較嚴重的社會問題,正常人也對聾啞人心存戒備,認為他們不近情理,不可救藥,而聾啞人對社會對健全人也心存懷疑,與周圍的人不合群,有時候連父母都不知道他想干什么,這使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產生很大的隔閡,存在逆反心理,而都是聾啞人之間則容易互相理解,所以自以形成團體,在他們的團體中卻存在一種認同感,有種計劃組織的感覺。總認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別人的成功都是不勞而獲輕而易舉的,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遠大的目標,所以聾生的存在任性倔強,自以為是的性格,有的還為父母、老師的批評教育就頂撞老師和家長,離家離校出走。
二、影響聾啞學生思想道德的因素
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主要是在一定社會環境中,家庭和學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形成的,當我們看到聾啞兒童的一些不良思想品德道德行為時應從多方面去找原因,而不應該先歸罪于他本人。
1.家庭教育對聾啞兒童的影響
(1)家庭過分寵愛。許多聾生的家庭認為孩子本身就有殘疾所以就對其百般寵愛,百依百順,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他們,對于孩子的要求,從來不說一個不字,這樣就造成聾啞兒童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狂妄任性的性格,因此,就形成了這些殘疾孩子偏激個性,常常表現為當不能滿足他們要求時就會大吼大叫,對老師的管理不服,情緒常常失控,這些表現對于這些聾啞兒童成長極為不利,使他們難以融入社會,和他人交往困難,導致他們以后的生活舉步維艱。
(2)另一種家庭忽視和冷漠,與上面的家庭相反,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有殘疾,使得整個家庭在旁人面前抬不起頭,給家長的心理蒙上了陰影,隨著聾啞兒童的成長,這樣的家庭無法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和理智的分析,雖然這些家庭表現上沒有遺棄孩子,其心里上已經遺棄了,家長把這些聾兒放在有可有無的位置,有的家長把愛和希望放在了正常孩子的身上,這樣就影響了聾啞兒童的心里正常發展。
(3)不聞不問,簡單粗暴,這種類型的家長認為讓他們有吃有穿,有書念就很不錯了,對他們不管不顧,孩子的思想變化,家長根本不去關注,致使孩子產生扭曲的心理,導致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脫節,同理因為無法和聾兒進行溝通,耐心不夠,往往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教育聾兒,從而對孩子的心靈上產生不良影響。
(4)聾啞兒童自身因素的影響,由于聾生自卑的心理缺陷,他們是喪失了聽力的特殊群體,和正常學生相比,聾啞學生缺少了一種重要的認知技能----自然語言,使得他們很難在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正確的教育引導下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三、加強聾啞兒童思想道德教育應堅持以下基本要求
1.低年級聾啞兒童養成習慣的教育,聾啞學生因自身的生理條件的限制,獲取信息量少,更容易表現出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由于學生年齡小,缺少同齡的伙伴,往往唯我獨尊,我行我素,因此加強聾啞兒童心理的培養,人際交往的教育,這樣可以形成良好的心里意識,愉快地接受教育,使聾啞兒童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2.中高年級聾啞學生的意識的培養,中高年級都是十多歲的孩子,他們缺乏正確的自我意識,自信心弱,由于自卑困擾著大部分聾啞學生,總認為自己不如其他的人,所以對聾啞學生的心里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保證,只要我們在思想品德中幫助聾啞學生樹立自信心,自尊心,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就能夠克服自卑感,養成良好的自我發展途徑。
3.加強聾啞兒童思想教育的重點,應該以英雄為榜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以“五愛”為基礎,結合“兩史一情”進行教育,使他們慢慢懂得今日生活來之不易,激發他們為祖國刻苦學習。
4.制定管理制度,從而對學生進行約束,還必須讓學生認識,了解這些制度,利用班會,隊會,思品課讓學生明確這些制度的意義,同時還要加強發揮聾啞學生的主人公作用,培養他們獨立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在生活方面培養他們敢于和不良習慣,壞人壞事作斗爭的勇氣,根據聾啞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讓他們都有鍛煉的機會,總而言之,就是要讓這些聾啞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學校對學生的三觀教育起重要影響,在我國現行的教育方式中存在著較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長,容易導致教育失效甚至引發青少年犯罪的潛在因素。現行教育機制育人功能的偏差。雖然在我國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面對高考制度還未改革的現狀,許多學校迫于升學的壓力將升學作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的首要標準。表現在教學過程中“重智輕德”,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導致一部分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三觀,這部分學生一旦升學無望就會灰心喪氣,甚至心理失衡。在評優評模中教師也常常以成績評優劣,學困生往往會不同程度地遭到挖苦、諷刺或被老師置之不理,這加劇了他們悲觀失望的心理,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開始墮落。一些學校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空洞說教缺乏說服力和吸引力,工作方法簡單缺乏針對性靈活性,導致少數學生是非觀念模糊,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少數學生及易受到不良現象的影響產生越軌行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自身原因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變化顯著,在這個時期青少年精力旺盛感情脆弱。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青春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期,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急劇變化和認識能力存在著矛盾,意識和情緒之間存在著矛盾。在這種情況下,青少年由于法制觀念淡薄分辨是非能力有限,所以經不起誘惑容易沖動從而走上犯罪道路。主要表現為:強烈的好勝心與叛逆心。好勝心與叛逆心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點,也是他們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由于青少年分辨能力差抵制誘惑的能力弱易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一些擾亂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這種好勝心與叛逆心的扭曲和演變是青少年犯罪因素之一。惡性膨脹的消費早熟心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使他們養成任性、自私的不良習慣,強烈追求個人吃喝玩樂往往會出現低收入高消費的矛盾,在心理上出現挫折感使之走上偷、搶、騙的犯罪道路
二、如何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中的預防教育
1.自身預防
青少年應該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增強抵御不良誘惑的能力,這應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因此,提高青少年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養是預防犯罪的基礎。我們應當培養他們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現象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促進青少年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當然這必然需要與家庭預防、學校預防、社會預防相互配合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2.家庭預防
家庭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基本形式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子女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只養不教是父母的失職。家庭環境的優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父母自身具有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對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個和睦的家庭,一種恰當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塑造正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可以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和行為的產生。
3.學校預防
學校作為青少年另一個關鍵的成長場所,對青少年的成長成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在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時間上都優越于其他場所。因此學校應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放在與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兩手抓起。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資源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使教師具備優秀的思想道德素養。教師除了教好書更要育好人,加強學生三觀教育。改革現有的教學內容與單調的教學方式加大道德教育的分量,學校利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和組織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把青少年學生培養成為新時代的四有新人。另外控制犯罪邊緣青少年,這是預防犯罪的關鍵。在學校里一些學習成績和心理素質都比較差的學生是最容易走向犯罪的群體,對此學校不僅要給予學習上的鼓勵和幫助,還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利用輔導員或是心理咨詢老師的資源,不定期地給學生做心理健康講座引導和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將學生一些危險傾向扼殺在萌芽狀態中。[3]
所謂語言就是一個外殼,是一個工具。但是即便它只是一個人們用來交流的工具,它同樣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在意義。在英語教育當中,所能涉及得到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識不會像語文或者是政治學科里那樣將道理和思想道德知識解釋的清清楚楚,但是如果老師能夠細心去觀察、去體會,就不難發現其實在英語學科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道德素質知識。就比如說,在才開始接班時,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教育,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不僅僅只是為了考試能拿高分,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學生,我們必須要學好英語,因為我們今后要跟國外的朋友接觸、交流,我們要依靠外語去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以及經驗,以此來建設和發展我們自己國家的現代化。
當然,在具體的教學中,也有很多思想道德素質的知識,比如說在我們的授課中,會涉及到問候語的教授,在此就能對孩子們的文明用語進行教育;在講“MyFamily”這一課時,也可以告訴學生要如何尊敬我們的父母,告訴大家父母非常辛苦,要學生能夠去體諒父母;除此之外,在講到“MycountryandSpeaking-Englishcountries”這一課時,可以對學生的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告訴他們要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接班人;還有在講到動物時,也可以運用“Ilike…”句型告訴大家要愛護動物,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等等。其實還有很多有關思想道德素質的知識在其中,而這些知識正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一種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2.老師要起到思想道德的示范作用
教師一直都是孩子們心中的神,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大學,老師總是能夠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所以老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學習。記得曾將有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教師的個人人格是整個教育工作的全部。”因此,老師要能夠以身作則,發揮出人格作用。在進入課堂后,就要使自己的行為舉止文雅端莊,言語要和善謙虛,要做到不嘲笑不放棄差生,不包容不偏袒優生;除此之外,老師與學生之間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要是課堂能夠變得活躍,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也為老師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課堂的授課時,多用“Please”,在需要別人進行幫助時,要經常說“Excuseme”,學生在幫助了自己時,要會說“Thankyou”,當在課堂上出現失誤時,要說“Sorry”,如果老師能夠做到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事情,那么學生一定能能夠效仿老師做到更好。這就是老師做示范,來領孩子學習思想道德知識。
二、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