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9 17:14: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專科水利水電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988年10月25日,在淮河流域四省治淮宣傳工作會議上,李宗新先生首次提出應大力開展水文化研究。①歷經近30年的發展,在水文化理論、水文化建設、水文化教育、水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本文運用計量分析和統計學知識,對檢索到的水文化論文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水文化研究的學科分類與發展軌跡
我國高等學校教育專業設置按“學科門類”“學科大類(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三個層次來設置。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中,設有13個學科門類,110個學科大類。水文化歸屬哪一個學科?經檢索發現,文學、工學、經濟學等學科門類文獻比較集中,教育學、理學、法學、歷史學居中分布,管理學、藝術學、哲學分布的較少,農學、醫學、軍事學沒有相關文獻,文化及水電工程是關注最多學科。在上述學科門類中,排本學科門類首位的是:文學是中國文學33篇,工學是水利水電工程239篇,經濟學是工業經濟119篇,教育學是高等教育19篇,理學是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25篇,法學是民族學13篇,歷史學是考古10篇,管理學是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10篇,藝術學是美術書法雕塑與攝影8篇,哲學是中國哲學6篇。除上述研究領域文獻較多外,還鮮見于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林學、中藥學、醫學技術、軍事思想及軍事歷史、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等學科。由此可知,水文化研究內容廣泛,不僅有文史哲人文學科內容,而且還有理工類自然學科,同時還有經管法等社會學科的內容,屬于新興的文理交叉學科。我國水文化研究歷經開展宣傳研究(1989—2003年)、服務水利實踐(2004—2006年)、政府倡導推動(2007—2010年)和規劃專項建設(2011—2014年)階段,基本上與年度發表文章數量趨勢相吻合(見表1)。特別是2011年水利部《水文化建設規劃綱要(2011—2020年)》以來,《基于人水和諧理念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研究》和《中國水文化發展前沿問題研究》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點)課題相繼立項,國內學者的水文化研究主要聚集在水文化理論、水文化遺產、水文化資源、水工程文化、地域水文化、水文化教育傳播等方面。從表1可知,1989—2001年,水文化研究的論文較少,年均不足6篇,低于年均篇數的年度為1989年、1992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尤其是1993年和2001年分別為0篇,這說明水文化研究處于萌芽階段。2002—2006年,論文數量呈平穩緩慢增長態勢,平均每年約20篇,這說明我國水文化研究正處于穩步發展階段。進入2007年后,論文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到2008年、2010年達高峰期,隨后呈現下降趨勢,這說明我國水文化研究正趨向穩定和成熟。從2011年開始,論文數量呈現直線上升趨勢,年均為86篇。2011—2016年篇數占所有論文的53.4%,說明此階段是我國水文化研究領域的探索和快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1989—2003年,沒有研究生以水文化選題作為學位論文。2004—2016年,學位論文共39篇(博士學位論文2篇,碩士學位論文37篇),學位論文數占所有論文的4.06%,說明我國水文化研究在基礎理論方面相對比較薄弱。在學位論文中,最早的博士學位論文是2004年艾菊紅的《傣族水文化研究》②,最早的碩士學位論文是2005年劉虹弦的《水脈相連氣韻橫生———水文化在現代城市形象中浸潤和延續》。在水文化文獻中,主要來自《治淮》《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水利發展研究》《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中國水利》《江蘇水利》《水利天地》《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涉水行業主管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主辦的期刊。在水文化研究中,涉水行業高等院校期刊如《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南昌工程學院學報》等成為主要學術交流陣地。尤其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自1985年創刊就設有“水文化研究”專欄,成為全國期刊界歷史最長、影響最大、聲譽最高的特色欄目。此外,《北京水務》《中國三峽建設》《山西水利》和《城鄉建設》這四種期刊數量也位居前列,說明水文化研究與水利建設也緊密相連。
二、水文化研究的熱點、焦點與團隊分布
文獻分析表明,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還沒有刊發與水文化相關的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歷史類文章,中文核心期刊刊發水文化研究文章更少。在水文化研究論文中,被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期刊論文較少,《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或收錄論文屈指可數。這說明,水文化研究期刊層次和期刊學術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通過對關鍵詞出現的頻率進行分析,可以很好地體現一門學科的研究領域和研究熱點、焦點。水文化研究出現頻率極高且排在前列的關鍵詞有“水文化”“水”“文化”“水文化遺產”“人水和諧”和“水文化建設”。這說明,以上述詞語為關鍵詞的文獻相對比較集中,是水文化研究關注的重點和焦點之一。同時,頻率在4次以上的關鍵詞主要有“建設”“水利風景區”“保護”“內涵”“水文化教育”“水景觀/開發/保護利用”“教育/水資源/水利院校/城市發展/發展”“水利/可持續發展/研究”“傳承/生態文明/水文化傳播/和諧/水利工程/水環境”和“水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由此可見,水文化研究的范圍和領域更加廣泛,如水生態文明、水文化傳承創新、水教育傳播、人水和諧等成為水文化研究新態勢。通過分析研究機構,可以了解我國水文化研究團隊和研究基地分布格局。水文化研究發文排在前3位的全部來自高等院校,分別是河海大學、南昌工程學院和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其中,河海大學38篇,發表文獻最多,占總數的3.94%;南昌工程學院和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發文章分別占總數的2.07%、1.87%,這與河海大學水文化研究所、南昌工程學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水文化研究中心都是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密不可分。上述研究基地已經成為水文化研究、水文化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高地。
水資源論文參考文獻:
[1]馮尚友,劉國全.水資源持續利用的框架[J].水科學進展,1997,8(4):301-307.
[2]馮尚友,梅亞東.水資源持續利用系統規劃[J].水科學進展,1998,9(1):1-6.
[3]王先甲,肖文.水資源持續利用的特性與原理[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0,9(4):458-465.
[4]馮尚友.水資源持續利用與管理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5]傅春,馮尚友.水資源持續利用(生態水利)原理的探討[J].水科學進展,2000,11(4):436-440.
[6]金菊良,丁晶,魏一鳴,等.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系統評價的插值模型[J].自然資源學報,2002,17(5):610-615.
[7]李繼清,張玉山,王麗萍,等.可持續利用的水資源配置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3):41-43.
[8]樓文高,劉遂慶.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的神經網絡方法[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4,20(2):113-116.
[9]宋松柏,蔡煥杰.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J].農業工程學報,2004,20(6):89-92.
[10]陳守煜,柴春嶺.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的模糊可變評價方法[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7,27(5):1-5.
[11]吳季松.用循環經濟理念創新水污染防治對策[J].中國水利,2003(5A):14-16.
[12]花建慧.基于循環經濟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及對策[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8(1):11,34.
[13]宋超,呂娜,欒貽信.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6):5-10.
[14]盛代林.水資源循環利用與經濟發展和諧度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水利,2010(6):37-40.
[15]謝繼鋒,胡志新.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水資源利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1(8):259-262.
[16]陳琨,姚中杰,姚光.我國實施水資源循環經濟模式的途徑[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5):120-121.
[17]馬忠玉,蔣洪強.水循環經濟與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研究[J].生態環境,2006,15(2):416-423.
[18]張凱.水資源循環經濟理論與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9]李雪松,伍新木.水資源循環經濟發展與創新體系[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7,16(3):293-297.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10年中國水資源公報[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
水資源論文參考文獻:
[1]張利平,夏軍,胡志芳.中國水資源狀況與水資源安全問題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02:116-120.
[2]閔慶文,成升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水資源安全與對策[J].資源科學,2002,04:49-55.
[3]夏軍.華北地區水循環與水資源安全:問題與挑戰[J].地理科學進展,2002,06:517-526.
[4]鄒波,安和平.貴州省水資源安全問題及戰略性對策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05:529-534.
[5]劉斌濤,陶和平,孔博,何兵.云南省水資源時空分布格局及綜合評價[J].自然資源學報,2014,03:454-465.
[6]李鋒,王春月.虛擬水貿易視角下的水資源安全研究綜述[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2:49-54+91.
[7]夏軍,劉孟雨,賈紹鳳,宋獻方,羅毅,張士峰.華北地區水資源及水安全問題的思考與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04,05:550-560.
[8]焦士興,李俊民.中國水資源安全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2:26-28.
水資源論文參考文獻:
[1]蘇明,王敏,張振卿等.中國水資源費政策的現狀問題分析與對策建議[J].財政研究,2010(12):37-44.
[2]姬鵬程,孫長學.對我國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的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1(8):18-19.
[3]林洪孝,管恩宏,王國新等.水資源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152-157.
二、基本條件
1、助理工程師(初級職稱):大學本科畢業后從事本工作滿半年以上;大學專科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工作滿一年以上;中專、高中、初中畢業后擔任員級職務三年以上。
2、工程師(中級職稱):大學本科畢業后,擔任助理級職務滿三年以上;專科畢業后,擔任助理級職務滿四年以上;中專、高中畢業后擔任助理級職務滿五年上。
3、高級工程師(高級職稱):大學本科畢業后,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級職務任職資格,并從事中級職務工作5年以上;參加工作后取得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級職務任職資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為了保證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凡涉及申報對象的學歷、專業年限、考試成績、任職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業績、獎懲情況,須由申報單位核實后,按規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表》(中、初級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登記表》;
3、專業論文和業務工作總結;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業績的相關材料;
5、《專業技術人員水平能力測試合格證》;
6、一寸免冠彩照5張、身份證復印件2份、最高學歷證書復印件2份。
隨著高職院校數的增加,高職學報數在不斷增加。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全國高職高專學報已有540余種,其中電力類高職高專院校學報僅12家。雖然大部分為具有雄厚基礎和實力的刊物,在各省優秀高校學報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學報要想成為全國高職學報中的一朵奇葩、一個亮點,需進一步強調特色,全方位提高學報的質量,正確定位,不斷創新,將學報打造成具有電力學院特色的學報,才能成為精品學報、品牌學報。
1電力類高職高專學報有其自身的獨特性
1.1行業性
電力類高職高專院校通常是以工科為主,工、管、文、財等學科相結合的省屬普通高等學校,大多數學院隸屬于地方電力公司,業務上接受教育廳指導,其辦學指導思想主要是面向地方、面向電力行業,培養地方和系統內急需的應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直接為地區經濟建設服務。因此,學報應結合學院的辦刊宗旨,立足電力系統,使行業性成為學報的特色。
1.2應用性
本科高等學校學報通常把學術價值放在第一位,但高職學報應結合高職學院重實踐、重基本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的辦學宗旨在重視學術價值、不排斥高尖技術外,更多要求是應用性,需要覆蓋面廣,兼容各門各類層次的適用技術,以便直接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當地政府決策服務。這一點無疑要成為學院學報的“重頭戲”,所以“應用性”是學院學報選題和欄目編排的重點。根筆者統計,在高職學院學報2006年自科版刊發論文中,應用技術方面的論文約占總數的75%,這個比例充分證明應用技術方面的文章在高職學報中占有的份量。以我院學報為例,2006年全年刊發的128篇論文中,電力系統、動力工程及電力發展論壇、電力企業管理類論文60篇,占總數的47%;在全年刊發論文的178位作者中,省內作者高達126人。學報的行業性、地方性可見一斑。
2求是創新,打造有電力特色的品牌學報
2.1設置特色欄目
我國現代著名的出版家鄒韜奮先生很重視報刊的個性和特色,他曾經說過:“沒有個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問題,發展就更沒有希望了”。鄒先生將刊物的個性特色提高到存在與發展的高度,并將特色作為衡量刊物力度的標志。一個刊物,尤其是學術期刊,應特別重視和倡導個性特色的形成。
電力類高職學報的辦刊宗旨是堅持為教學、科研服務,為電力行業的發展服務。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學報自然科學版在欄目設置上緊緊結合學院所辦專業性質,突出技術應用性,要將電力工程、動力工程設為特色欄目;社會科學版將電力企業管理、電力發展論壇設為特色欄目。這些欄目是固定常設的,相應的稿源較豐富,且理論聯系實際,主要反映應用研究成果,有利于形成以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為重點的學術氛圍。這些欄目特色鮮明且獨樹一幟,讀者反響熱烈,論文的下載率和引用率較高。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電力行業與其他行業的關系日益緊密,因此有關電力供應、電力價格等敏感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電力類高職學報應考慮增加“電力市場”欄目,以適應電力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據筆者調研,目前該欄目在電力院校學報欄目中尚為空白。
客觀地分析,自2004年夏季的“電荒”波及到全國各行各業和人民生活后,未來的10年內電力這個原本應該提前出發的“先行官”,一定會邁開大步,奮力趕超至其他行業的前頭,以保證經濟的正常發展。
因此有關電力方面的各類政策性研究課題、技術類研究課題會很容易地得到資金贊助而獲得批準,自然也就有相當多的論文伴隨著課題的進展和完成而誕生。多發表與學報的專題化欄目選題一致、高級別課題類稿件,是擴大學報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提高學報學術質量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在我國,專門設置與電力相關欄目的學報屈指可數,除幾所電力學院外,只有幾家綜合性大學學報刊登電力行業相關技術的論文,因此,學報設置如電力系統、電力市場、電力企業管理、能源動力工程等電力類特色欄目,將為廣大作者提供有選擇余地的、對口的園地。
此外,所有學報目前都設有教育教學欄目,筆者認為,高職學報應專設“高職教育理論與實踐”欄目,并作為特色欄目,及時將高職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最新成果刊發出來,以指導各高職院校的辦學實踐。高職院校從師資和科研能力等各個方面跟普通高校相比是存在相距,但在高職教育領域上大有文章可做。
因為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高職院校“雙師型”的教師建制使教師的素質培養、教學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有獨特的地方,高職教育在高職學報上完全合適,也增強了高職學院特色。如果電氣學院學報設置該欄目,將在高職院校中樹立起一面旗子,既能對高職理論的發展作貢獻,又能將作者群和讀者群擴大到全國各地,可謂一舉兩得。
2.2發揮優勢,正確定位,文理分開
目前,所有的電力類高職高專學報,雖然側重于發表工科版論文,但事實上均為綜合版,即文、理兼顧。新聞出版總署《關于進一步調整高校學報結構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可適當發展高校專業性學術期刊[1],電力類院校學報應抓住這一機遇,抓緊策劃,對現有學報進行改造,文理分開,創辦社會科學版和自然科學版期刊。根據本院校學科的優勢,將自科版集中報道強學科的科研成果和教學經驗。文理分開后更能體現欄目特色同時縮短發表周期能對重大的吸引眼球的課題研究項目進行跟蹤報道這樣不僅及時將相關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工作,還能保持讀者對這些課題、對學報的興趣和熱情。
在近年來的全國高職高專學報評比中,《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沈陽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等電力類學報均獲得優秀學報的稱號,充分說明電力類高職高專學報的整體實力。如果電力類學報實行文理分開的辦刊模式,將會使社科版的文摘率大大增強,自科版的影響因子大大提高,從而使學報在界限分明的文科學報和理科學報評比中均能獲得更好的成績和名次。
2.3圍繞特色征集稿件
電力院校學報要圍繞特色征集稿件。社科版圍繞高職高專教育觀念改革、體制改革,教學體系、內容改革,電力企業管理、電力市場板塊;自科版圍繞水利工程、電力工程、能源工程、動力工程技術板塊;總之,只要充分體現高職高專院校學科建設特色,能讓讀者了解所在領域的研究進展,關注科研動態和研究的焦點,又能提供專業的知識積累的文章,都屬于學報征集的主力稿件范圍。2.4建立開放型編委會
編委會是學報編輯出版工作的學術指導機構,對學報編輯出版工作起指導、監督和咨詢作用。編委會的學術陣容、學術水平與學報的質量息息相關。
高職院校的學報編委會成員,大多是學校各部門負責人,雖然能勝任把握學報的辦刊宗旨,使學報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的任務;但在學報的學術研究深度和廣度、學術發展視野等方面尚需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對與生產活動緊密聯系的高新技術發展動態把握不夠。根據高職學院的特點,應考慮增加編委會成員,從其他有關高校及科研院所和公司企業聘請知名的中青年學者和技術精英,組成陣容強大、學術造詣精深、學風嚴謹、緊隨現代科技發展的學報編委會,在這樣的編委會指導下,學報的水平會很快提高。
特色是質量的體現,但特色并不等于質量。學報質量的保證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其中編輯的責任重大。
編輯工作的本質是選擇,而選擇的核心是前沿性選擇,只有立足于科學前沿,才能準確地發現并選擇具有科學價值的稿件。因此,編輯首先應緊跟社會發展,緊跟科技發展,了解科學前沿動態。編輯既是雜家,也是專家,編輯應有一個主要專業方向,并融會貫通多門學科。對于高職院校的學報,學報依托行業,編輯應熟悉本行業的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發展方向,才能保證特色欄目的質量。因此,筆者認為,高職學院教師提倡是雙師型的,高職學報編輯也應提倡是雙師型的。編輯是教師,能勝任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才能保證論文中基礎理論的正確性。編輯是工程師、經濟師、會計師……,掌握管理新理念和科技新技術,才能從眾多稿件中遴選出具有最新科技含量,對生產實際有指導推廣作用的好稿子。學報的特色是編輯們賦予的思想和文化內涵來體現的[3],學報上發表的每篇論文都傾注著編輯的心血。而高素質、雙師型、強陣容的編輯隊伍,是建設具有電氣學院特色的精品學報的基本前提。
3結束語
電力類高職高專院校在發展,院校學報也在發展。根據“與時俱進”的要求,及時調整學報發展的思路,深化學報改革,突出地區和專業特色,提高編輯素質,促進學報成為全國高職高專學報的品牌學報。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R857.3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社會化進程加快,水利工程成為我國的基礎工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信息技術在我國水文勘測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水文勘測事業,對于推動水利工程的開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促使我國水文勘測由單一的主站固守斷面朝向站隊結合的模式轉變,并且逐步穩定運行。同時,提高了對水文的勘測能力,使水文勘測工作的技術手段更加的專業化科學化。
一、水文勘測的特點
水文勘測是指按照計劃方案為系統收集相關的水文資料,從而進行水文檢測和調研。水文勘測的特點包括基礎性、地區性與綜合性、長期性與時效性以及公益性等。
(一)基礎性
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需要對水文的基本信息進行詳細的調研與了解,而這些工作的基礎就是水文信息。
(二)地區性與綜合性
由于建設規模與建設層次的要求不同,所以需要提前對不同程度不同類別的水文信息進行了解,形成點、線、面模式的水文勘測體系。
(三)長期性與時效性
水文勘測不只是對空間信息的積累,也是對時間信息的積累。因此,對水文信息的檢測必須緊跟經濟建設活動的步伐,保證時效性,同時還需要進行長期調查,提供持續的基礎信息。
(四)公益性
由于水文勘測工作枯燥乏味,工作條件相對簡陋但工作任務艱巨,因此需要相關從業人員有一顆甘愿為國家建設貢獻的心。
二、信息技術在水文勘測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在水文勘測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在提高水文勘測數據準確性以及水文勘測能力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目前,我國水文勘測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面對河道控制受水面漲落以及沖淤等因素影響的問題,如何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找到合理的科學的方法解決,改善水文勘測的環境和條件。第二,對工程影響較大的區域或者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文勘測區域,要充分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以及自動化控制手段,改善水文控制條件以求更好的解決問題。第三,對水文勘測工程中的設施設備以及配置方式進行分析研究,不僅要對信息化條件下水文勘測設備的結構和變化進行總結,還需要對不同地區、不同功能的水文勘測站點進行統一規范化管理,使設施設備以及配置方式進行統一管理。第四,加強研究不同水文勘測技術手段的適用性,避免出現一些盲目情況,導致不必要的失誤。只有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于水文勘測工作中,才能更好的進行水文勘測工作,為水文勘測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三、信息技術在水文勘測工作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投入機制不健全
水文工作包含了水文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并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更快更好的推進我國水文勘測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水文信息在管理、存儲、服務、分析、傳輸以及處理等方面的改善,提高了綜合效率和技術手段。但是由于政府和相關企業一味的重視對資金的投入,忽視了對技術手段以及設備更新方面的支持。雖然在投入機制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不夠健全。雖然將自動測報系統以及ADCP測流新方法投入使用,但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與之對應的計算機應用軟件的研發與應用水平有限,限制了水文勘測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不利于水文勘測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二)技術引進滯后,創新能力不足
由于投入機制不健全,不能廣泛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使水文勘測站不能及時的引進新的技術和設備,一定情況下制約了我國水文勘測信息化技術的全面發展,對水文勘測工作的開展產生負面影響。由于水文勘測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在硬件設施上的技術更新不及時,在面對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情況,無法及時的做出合理的解答,導致在工作中出現滯后情況,嚴重影響水文勘測工作的效率,嚴重阻礙了水文信息化建設的腳步。
(三)培養機制不健全,專業人才缺乏
為了適應水文勘測信息化發展的速度,需要有針對性的培養一些既精通計算機又能夠熟練掌握測繪以及水文技術的綜合性專業人才。但是目前的情況是,一線職工對設備儀器的使用以及維護都無法熟練操作,缺乏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需要健全培養機制,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技術培訓,尤其是一線人員和實際操作工作者的培訓。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對我國水文勘測事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促進了水文事業的發展。
四、完善水文勘測信息化建設應采取的措施
促進水利事業的發展應當以水文勘測為基礎,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網絡,加快水文信息化進程,同時,進一步建設和完善我國水文勘測數據庫等基礎數據庫,開發進行不同業務信息采集、處理以及信息服務系統。應當采取的相應措施如下:
(一)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
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我國的水文勘測事業的發展,通過不斷地引進先進的水文信息技術,才能更好的為水文事業信息化提供技術支持。水文信息化不斷發展離不開數據庫的發展,推進水文數據庫的建設與完善,有利于對我國水文數據庫進行同意比對和審查,及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補錄和解決,進一步完整和準確水數據庫,早日實現跨流域以及跨河流,跨地區以及跨行業的信息共享,建立基于網絡的信息軟件和平臺,符合信息化發展的綜合需求,使信息的傳輸與管理更加的便捷高效。
建立功能強健的自動勘測系統,保證水文勘測的工作質量,對水文數據進行實時傳輸,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勘測任務。通過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盡量減少員工的工作量,要根據勘測地域的實際情況,保證水文勘測質量的前提下,研究出更適合本地水文的測驗設備,測驗技術以及相關軟件,并投入使用。
通過建立相關檢測河道數據庫,把水流的實時數據庫作為工作基礎,地理位置的信息系統作為工作平臺,利用防汛會商的系統,綜合運用B/S三層體系結構,通過WEB 服務,對防汛水情的基本信息進行實時查詢。同時,政府和相關企業部門也應該對我國水文勘測信息化提供足夠的資金以及技術支持,
發展適合自身發展所需要的一系列應用軟件系統,不斷促進我國的水文勘測事業的信息化建設,快速實現資源的共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軟件系統的研究與推廣,進一步推進水文信息化建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共享。
(二)全面培養具備信息化技術的水文勘測專業型人才
我國水文勘測事業能夠如此快速發展離不開作為水文勘測工作實施的執行者的專業型人才,也是保證我國水文勘測信息化建設順利發展和實現目標的必要條件。但目前我國無論在知識框架結構問題、實踐操作問題,還是人才建設結構問題都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因此,建立健全水文勘測綜合性專業型人才培養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要根據實際需要,滿足我國水文事業發展要求,充分考慮到地區的綜合性與差異性,培養全方位的現代化水利知識專業人才。使他們充分掌握先進技術的使用方法,了解設備的具體操作,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這樣不僅能夠使引進的新技術新方法得到廣泛引用,而且對于推進水文勘測事業信息化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因地制宜,開拓創新,促進水文勘測事業信息化與現代化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推進了水文勘測的信息化進程,促進了現代化程度的加深。由于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同,因此需要根據不同情況解決紛繁復雜的實際問題就需要針對不同的地理位置,對相關環境和現實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因地制宜,找到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信息技術模,盡快應用于水文勘測工作之中。推進技術創新,使水文勘測系統更加的完善,使勘測數據更加準確,有利于推進水文勘測信息化與現代化。
五、總結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自然環境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包括河湖、地貌、植被、地形,這些改變對水文勘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水文勘測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雖然面臨這機制不完善、人才缺乏、技術設備不先進等問題,但我國水文勘測事業依舊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只要完善對水文勘測信息化制度的建設,注重對人才的培養以及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基于完善的數據庫建設,就能夠充分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水文勘測工作中。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科學化措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水文勘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水文勘測的工作效率和數據檢測的精度,使水文勘測工作朝向專業化、科學化、技術化方向發展,促進水文勘測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結平. 小型水庫大壩安全鑒定中洪水標準復核計算[J]. 中國農村水利水
電, 2008,(04) .
[2] 賈志宏.川中地區公路中、小橋涵水文設計新方法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2011,9(5).
小型水電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管理人員素質低下,嚴重缺乏安全意識。電站管理工作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需要定期對電站的設備進行安全監測,還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比如在汛期,對電站設備儀器出現的各種異常一定要十分敏感,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十分嚴重的災難,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因此需要管理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很強的責任心。而實際上,因為管理人員水平有限,他們有些并不清楚自己的責任也不能完全履行自己的義務。
電站管理制度不明確清晰,管理體制不健全。受小型電站的領導和管理人員素質和水平的限制,電站的管理制度常常成為一紙空文,被電站人員所忽略。管理人員沒有明確的分工,不按規定要求的時間間隔檢查設備,采集數據,以及進行必要的設備維修,同時電站現場堆放比較混亂,無人負責清理。長此以往,部分人員逃避責任、開小差的現象變得很普遍,對電站的安全非常不利。
電站設備資源嚴重缺乏。因為小型水電站所在位置優劣以及電站的重要性都遠遠不及大型水電站,所以政府往往把大量資源和設備都投在了大型水電站上,運用到小型水電站上的資源和設備都相對較少,造成了這種分布不均的現象。這嚴重阻礙了小型水電站的安全管理,因為缺乏必要的設備及檢測條件,或者檢測水平低,不能按照規定時間進行安全排查,大大增加了意外發生的概率。
2 針對小型水電站存在問題提出的策略
在對小型水電站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的基礎上,本文將在以下部分列舉解決上述問題的各種措施。
2.1 構建安全管理機構
小型電站安全管理問題出現的根源就是沒有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來負責管理。只有構建健全的安全管理機構,明確地規定每個電站工作人員的責任,并且有專門的監督機構負責監督,才能行之有效地進行安全管理。具體來講,要從電站的所屬機構開始,成立專門的安全機構,包括站長、主任、普通工作人員都要包括其中,各級工作人員的任務要明確到在什么時間由誰負責哪臺設備上,上崗前要進行簽到,退崗前要有其他工作人員來替崗,站長要做好電站管理的統籌工作,在主任的協助下合理安排好普通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時間。必要時政府要對其進行監管,經常到電站進行監督檢查。
2.2 規范安全管理制度
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水電站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在成立了安全管理機構后,必須相應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證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到底。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要以國家在水電站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為基礎,再根據水電站自身的特點建立適合自身管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的時候,一定要簡單明了同時又細致入微。規定領導承擔的責任要大于普通員工,領導違反規定后,也要接受應有的懲罰,安全管理制度不只是用來約束普通工作人員的。
2.3 普及安全管理教育
小型水電站的安全管理進行得如何,關鍵還要看電站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安全意識提高了多少。即使成立再有效的機構,制定再合理的制度規定,沒有一群較高素質的電站管理人員,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在規范實行的過程中,普及電站管理人員的安全教育變得很重要。具體來講,首先要組織好全體管理人員,邀請相應的專家對其進行專業的安全培訓,培訓完成后,對其進行考核,并以此作為職工評定年終獎的一項重要指標。在日常管理中,還要要求所有人員到崗后先回顧安全注意事項,然后再開始一天的工作。所有人員在進行電站管理工作的時候,要相互提醒,相互幫助,對于在自己負責的設備范圍之外發現安全隱患的人員要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沒能做好自己理應負責的工作的人員要給予提醒、警告,做到獎罰分明,使大家各司其職,相互合作,力求更好地完成電站的管理工作。電站領導還要定期組織電站的安全會議,要多列舉全國優秀電站的管理模式,還要舉一些因為工作人員疏忽而造成電站事故的例子,用榜樣的力量鼓舞大家,用血的教訓警示大家。會議中,全體人員還應該交流在最近一段工作中遇到的安全問題,對于電站中需要維修、整改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討如何使電站更加安全高效地運行。在電站工作的高峰期,尤其是汛期到來之前更要組織安全生產會議,督促全站人員嚴格要求自己,保證汛期電站的安全運行。除了要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還要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有些工作人員不能發現電站存在的安全隱患并非因為缺乏安全意識,而是因為他們技術水平太差,缺乏工作經驗。針對這一問題,電站領導還要通過各種方式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比如讓本站有豐富電站管理工作經驗的骨干對新一屆的人員進行技術指導,或者播放一些電站管理方法的視頻組織大家去學習討論,還可以推薦工作人員去參加上級水利部門召開的電站安全培訓,等等。
2.4 加強對水電站設備的管理
要按照規定嚴格地對設備進行操作,嚴禁違規使用設備。還要對設備進行必要的檢查、保養和維修,對每次使用設備要有相關的記錄,記錄的內容要詳細具體,內容包括:每次設備運行中出現的狀況,是否有異常等等,還要記錄設備使用的起止時間。對設備進行檢查、保養和維修時同樣要做好記錄,方便以后設備的正常運行。對于一些操作比較復雜的設備和流程,要經過謹慎地考慮和分析后再操作。
2.5 實施安全管理措施
在嚴格的制度規范和完善的管理體制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實施這些管理措施。首先要求電站的領導以身作則,給工作人員樹立良好的榜樣,對于部分工作人員的一定要加以教育。對于防不勝防的安全問題,一定要做好應急處理措施,盡最大的努力將損失控制到最小。
2.6 做好安全管理監督工作
對于良好的管理體制,監督部門是必不可少的。在電站內部或者在上級電站管理部門成立電站安全管理監督小組,不定期檢查電站的管理情況。對于發現的問題一定要通知站長或者上級部門,以便采取適當的措施。
3 結語
本文對小型水電站安全管理上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小型水電站的管理上一定要注意上述幾項措施,通過不斷的完善才能保證電站的正常運行,才能造福更多的人民。
參考文獻
[1]陳華通,徐建峰.小型水電站的安全管理[J].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2001.6(13):16-l
[2]趙國防,徐學章.加強小水電站標準化管理[J].小水電,2001(5):12
[3]周延松.中小型水電站監控系統及其軟件設計[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4]陳習東.淺談發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J].華中電力,2002,15(I):59-60
2畢業設計選題的性質
選題恰當是搞好畢業設計的前提,對畢業設計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按照我校“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結合生產”的辦學宗旨和新疆地域特點,我院農水專業方面的畢業設計選題,一般都與新疆當地的生產實踐相結合,而且都是教師親自規劃設計過的工程項目。畢業設計選用最多的題目主要有兩大類。
2.1滴灌工程規劃設計項目
滴灌技術是當今世界上最節水的一種與機械化配套、易于實現自動控制,特別適宜于果樹、蔬菜、設施農業和干旱缺水地區生態環境治理、大田行播作物種植的一種現代化精準灌水技術口]。膜下滴灌系統已經在新疆各地廣泛采用。給學生做的畢業設計題目,基本都是教師自已做過的工程項目,稍加以改變,編寫成畢業設計任務書下達。如新疆布爾津縣、沙灣縣、輪臺縣滴灌系統等工程項目。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主要進行以下規劃設計內容:分析基本資料、系統流量推算、系統工作壓力確定、主干管長度確定、滴灌區各級管路規劃、管網水力計算、水錘計算、附屬建筑物(如沉沙尺、閘井、鎮墩等)設計及工程量與材料明細表等口]。畢業設計提交的成果有設計說明書及設計圖集(8~10張),主要包括滴灌系統工程平面布置圖、地埋于管縱斷面圖、管路節點連接圖及附屬建筑物設計圖等]。以上提交成果均為計算機打印和計算機繪圖。早期該題目給畢業班學生做得較少,但學生畢業后反饋回來的意見,一般認為該類工程項目在工作基層單位碰到的機會現在越來越多,因此,近3年來把該題目也作為畢業設計題目。
2.2灌區灌溉排水工程規劃設計項目
新疆土地遼闊,資源豐富。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加快、新疆經濟的發展及各項水利工程設施的建成,許多地區有待開發,同時已建的老灌區也有待改造。因此,該畢業設計選題在學生畢業后出去工作碰到的機會較多,反饋意見良好。有的學生到工作單位就用上了,有的學生還返回學校要資料。筆者曾利用到南、北疆出差的機會,向當地的水利局、流域管理處及設計院等單位的主管領導征求過意見,他們一致認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以該選題為主,是基本功,對今后搞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專項工程設計(如灌溉渠道設計等)都會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同時指導畢業設計的教師大多主持或參加過農業水利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本文主要以該畢業設計選題展開討論、分析。
3難度
畢業設計的難易程度必須適中,切合實際。要求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遇到的問題就行,不作高深研究。對于“灌區灌溉排水工程規劃設計”畢業設計選題,其難點也是重點。
3.1藍圖規劃
學生在經過分析基本資料及水土資源平衡分析計算后,根據“以水定地”原則,確定了灌區規劃的灌溉面積,即開始在1:lo000地形圖上進行藍圖規劃。主要規劃內容有:條田規劃、灌溉渠系、排水溝系、林帶布置、道路、居民點等圖上作業。藍圖上應有典型路一溝一渠相對位置示意圖、土地利用面積統計表、渠系建筑物統計表及圖例等。藍圖圖幅為加長的1號圖紙。要求學生在1.5~2周內完成,包括比較方案。這是農水專業畢業設計中的一個難點,因學生實際接觸工程較少,以前僅從書本上得到一些灌區規劃的知識,現在要真刀真槍地實干,學生往往面對藍圖,無從下手。此時要引導、鼓勵學生多看些有關灌溉排水工程實例的資料,運用“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上要求的總體規劃原則,及新疆已建灌區的經驗,仔細構思,敢于動手。
3.2灌溉渠系縱、橫斷面設計
藍圖最佳方案確定以后,即開始進入灌溉渠系縱、橫斷面設計階段(簡稱內業),這中間缺少戶外作業(工程測量)——放線(因時間等原因未作安排)。灌溉渠系縱、橫斷面設計是農水專業畢業設計中的核心部分,也是難點之一_4]。要求學生在2周內完成以下工作:首先進行各級灌溉渠系的設計流量推算,選一條典型灌溉渠系(干、支、斗、農渠級)進行縱、橫斷面設計,設計深度按初步設計階段;然后繪制4~6張圖,圖幅為2號圖紙。圖紙要求布置合理,比例適中,符合工程制圖標準_5]。圖上內容除灌溉渠系縱、橫斷面圖外,還要有水力要素表、工程量統計表及說明等。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以前只做過一些簡單的作業題,并未真正設計過。我們通過工程實例掛圖及“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上的有關規定,反復給學生講解渠道縱、橫斷面設計是互相聯系、互為條件的,不能截然分開,要統盤考慮、交替進行、反復調整,直至合理,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渠道設計參數的合理選擇。
4份量
4.1早期灌溉排水工程規劃設計內容
(1)分析、研究灌區的基本資料,包括地形地貌、氣象、土壤、水文地質、水資源、作物、建筑材料、自然災害、社會經濟、工程任務和規模及今后發展計劃等。(2)根據農作物灌溉制度繪制、修正灌水率圖,求出最大設計灌水率。(3)水土資源平衡分析計算。根據“以水定地”原則,合理確定灌區范圍和灌溉面積。(4)提出達到水土平衡后所采用的農田水利工程措施,如渠道防滲、節水灌溉及機井規劃等。(5)藍圖規劃(需提出比較方案)。繪制藍圖一張。(6)各級灌溉渠系設計,包括設計流量推算及渠系縱、橫斷面設計。繪制4~6張圖。(7)排水標準的確定。(8)各級排水溝系設計,包括設計流量推算及溝系縱、橫斷面設計。繪制4~6張圖。(9)工程量統計。(10)交設計說明書及設計圖集。
4.2近期增加內容
(1)供水河年平均流量經驗頻率曲線的計算,根據灌溉設計保證率,選定作為灌區設計依據的典型年。(2)節水灌溉工程的典型設計(噴灌、滴灌或低壓管道輸水系統等,指選一個)。繪制1~2張圖。(3)渠系建筑物的定型設計(閘、橋涵、跌水或陡坡等,指選一個)。繪制1~2張圖。(4)環境影響評價。在早期畢業設計內容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約3周工作量的內容,要求學生在12周時間內完成。所提交的設計說明書及設計圖集(除藍圖外)必須計算機打印和繪制,難度大,任務重,學生如掉以輕心,就難以完成設計任務,其畢業設計成績可能導致不合格。
5綜合訓練
畢業設計的綜合訓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5.1多項單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農水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灌區灌溉排水工程規劃設計”是一個綜合多項單學科知識的大作業,含有實戰意義,主要包括“灌溉排水工程學”、“工程水文學”、“工程制圖”、“工程測量”、“水力學”、“工程經濟”、“水工建筑物”及“計算機技術基礎”等課程,涉及許多水利工程規范、規程。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會碰到很多具體的問題,這對學生來講是個鍛煉。要求學生能運用書本上的知識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水利工程規范和規程等,通過多方位的思考,提出合理的見解,達到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2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對學生就業來講是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學生提交的畢業設計成果(設計說明書及設計圖集)都牽涉到其動手能力大小的問題。畢業設計說明書格式要求參照《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程》或《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書寫,圖文并茂,表格齊全,并用計算機打印。新疆地處少數民族地區,用漢文編寫畢業設計說明書的要求對于少數民族學生來講是較高的,但也是提高漢語水平和動手能力的一個絕好機會]。設計圖紙是學生動手能力的另一大體現。學生不僅要熟悉工程制圖標準和掌握CAD繪圖技術,而且必須要有扎實的繪圖基本功,才能做好此項工作,否則將一籌莫展。
6質量管理模式的探討
6.1畢業設計學生分組、分題情況
(1)學生自由擇題和選導。在畢業設計正式開始前的半個月,向參與農水畢業設計的學生公布“畢業設計的題目”和“指導老師的姓名”,由學生自由選擇畢業設計題目和指導教師,然后作稍微調整。水工專業的學生如找到工作,單位要求搞農水畢業設計選題的,也可參加。(2)民漢混合編組。為了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整體水平和互相學習、幫助,畢業設計學生分組時采用各民族學生混合編組。經過數年的實踐,證明是成功的。(3)設計任務細化。早期畢業設計題目學生一組一題甚至二三組一題,后來慢慢經過細化,發展到現在每人設計內容、設計參數各不相同,做到一人一題。如“灌區灌溉排水工程規劃設計”這一大題目下,細分灌溉設計保證率、分水比、作物種植比例、渠系水利用系數、灌溉渠道防滲程度、典型灌排渠系設計、節水灌溉工程、渠系建筑物等項目。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所指定的設計任務,避免了相互抄襲現象。
6.2機上文件COPY問題
早期畢業設計說明書及設計圖集都是手工書寫和繪制,只要符合有關規范或標準就行了,現在則要求設計說明書用計算機打印,設計圖紙用CAD軟件繪制。但緊接著問題就出現了,學生互相COPY現象嚴重。為此我們要求學生:設計說明書要有草稿,設計圖紙要有草圖,且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分期檢查,有教師簽字認可,方可上機,否則無效。
6.3畢業實習
除了在大四安排學生5周的畢業實習外,在畢業設計過程中還安排一次實習活動,時問1天左右,一般在畢業設計進程過半時進行,參觀烏魯木齊市近郊的水利工程設施、農場規劃建設和節水灌溉工程項目等。時間雖短,但學生是帶著畢業設計中所遇到的問題去的,他們會非常仔細地觀察、記錄有關條田規劃、渠系建筑物(閘、橋涵等)和節水灌溉規劃設計方面的情況,對完善畢業設計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6.4畢業設計答辯
畢業設計答辯是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對教師、學生來講都是一個檢驗。原則上所有參加畢業設計的學生都要答辯。這對學生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學生在答辯前必須精心準備,寫出匯報提綱。答辯時先匯報自已的設計成果,后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同時在黑板上掛出自已的設計圖紙。畢業設計答辯可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85-0202-01
0 引言
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是在經過系統集成、應用集成和信息集成與社會集成等四個階段后實現的[1-2]。現階段,多種原因造成了一種對教育資料嚴重浪費的現象,原因是這些資料沒有辦法達到一種能夠重復利用以及交互使用的狀態,這一現象被人們形象的稱為“信息孤島”,其在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3]。因此,怎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所謂的“信息孤島”現象,讓人們能夠反復利用教育資源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呢?這已經成為現階段對于高校信息管理的重要關注方向之一。
1高校信息資源管理系統現狀與SOA工作原理
1.1有關于高校信息資源管理的意義與現狀的分析
針對于一所高校來說,有太多的信息需要歸類、整合。如果一所高校中的各類信息都雜亂無章,沒有相應的管理的話,許多日常的生活與學習就沒辦法進行。一所高校在硬件設施上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各種類型的設備、圖書館的藏書······除此之外還有對師生信息的整理,可以說高校中的信息是一個很錯綜復雜的系統。由此可見,對于高校信息的管理是多么重要。而這些信息是一所高校中信息化建設的根本所在 [4]。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國家高校信息管理都存在哪些問題呢[5]?首先,高校信息管理系統的目標不夠明確和數據共享性差。其次,軟件的重復使用比較困難。這一系列的問題都亟待進一步的解決。
2 基于SOA工作原理
SOA,是一種面對服務系統的主要框架,就是將框架提供出來之后,再根據不同的需要填入必要的軟件,組成一個新的服務系統。SOA可以使有針對性地將不同的功能與需求相對應起來。SOA的構建方法主要是針對一所高校中信息管理需要整合和比較抽象的內容,通過獨立地對每一個服務功能模塊進行定義,因為所有任何一個獨立部署的教育信息資源管理系統中存在的模塊不會只運用和只依賴某一種相同的系統,所以這樣就要將各系統的功能需求有機的用SOA建立起來使其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達到應有的相應結果,這樣就能夠讓不同的系統和其他的一些資源來達到共享以及軟件的復用。
3基于SOA的高校信息資源管理系統設計
SOA提供了標準化的實現模式,其實現的具體過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服務描述。即采用WSDL文檔描述網頁服務技術的功能 [6]。其次是服務注冊。即UDDI提供與查找服務描述的相應WSDL文檔[7]。UDDI的數據庫能夠根據WSDL文檔中的內容來找出抽象與實現之間的區別。進而在UDDI中注冊服務。第三是服務發現。就是讓Model Key在UDDI中查找實現抽象接口的Business Service,進而查找到所對應的WSDL文件。第四是實現。根據查詢的WSDL文件從而生成對象。網頁服務技術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已經成為SOA架構中的主要技術之一。
對于這四方面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通過下圖來形象的表示:
針對于以上四方面的主要操作有以下三點:第一,信息。只有信息之后才能供消費者去選擇,進而在產生價值;第二,調用,就是不同的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相應的選擇;第三,確定與使用,也就是在不同的消費者有根據的選出自己的信息之后再去確定使用的過程。
4 結論
對本文所提到問題的研究,對于新時代下快速發展的高校信息系統的完善,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所介紹的以SOA結構為主的管理,是未來信息化在高校中進行管理的一個理想的方向。相信在未來的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該系統會發展的更好。
參考文獻
[1]趙莉娟.基于SOA架構的高校數字檔案信息資源整合的研究與設計[D].武漢理工大學,2012.
[2]鐘玲,張俊華,付金華.基于廊坊建設工程構建高校信息體系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2(10).
[3]田洪健.基于SID的數字電視值機監管平臺方案研究[Z].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2012年學術年會、五屆四次理事會暨第六屆“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的“人才獎”和“優秀論文獎”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
[4]曾鳴.基于SOA的森林資源空間信息分級服務研究[J].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1(5).
1前言
高校體育作為整個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體育的最高層次和最后階段,是大學生從學校體育走向社會體育的轉折點。課外體育活動作為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校體育工作目的,完成高校體育工作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彌補體育課教學的不足,在進一步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能力和習慣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學校體育受到以“應試教育”和“課堂為中心”思想觀念的影響,導致學校體育存在著重課堂教學,輕課外體育的偏差,課外體育處于可有可無,可抓可放,無關緊要的地位。因此重視課外體育工作,已經成為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的共識。本課題在成功學院多年實踐的基礎上,根據對鄭州地區高校課外活動調研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了影響鄭州地區高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若干個主要消極因素,并針對此種現狀,成功學院積極的提出了以體育社團為龍頭帶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模式,旨在為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提出新的思路。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近10年國內外的關于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專著、論文和文件。
2.2訪談法
對包括鄭州大學、河南財經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農業大學、河南中醫學院、中原工學院、鄭州木業工程高等專科學院、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河南財經學院成功學院10所鄭州地區高校的體育部主管和教師進行了現場和電話訪談。
2.3問卷調查法
分別對鄭州大學、河南財經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農業大學、河南中醫學院、中原工學院、鄭州木業工程高等專科學院、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河南財經學院成功學院共10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采用分層抽樣法進行發放。其中成功學院發放問卷600份,鄭州地區其他高校發放900份,共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問卷1491份,回收率99.4%,有效問卷1476份,有效率98.9%。
2.4數理統計法
分別運用excel 2003和SPSS13.0統計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鄭州地區大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主要消極因素
鄭州地區大學生不愿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通過調查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影響鄭州地區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消極因素前五位的是場地器材問題、缺乏組織指導、缺乏活動氛圍、沒有時間和不喜歡體育活動。(詳見表1)
3.2成功學院 “社團推動”課外體育活動管理模式
3.2.1設計思路
河南財經學院成功學院根據鄭州地區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及社團發展情況,改變傳統的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放任自流、自由發展的管理思路,開創了以各個體育社團為 “龍頭”帶動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模式,每個學生至少參加一個體育社團,并每周必須參加兩次體育社團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其中體育社團隸屬于體育部的各個單項運動隊和團委共同管理,學生參加社團的活動將會被記錄,作為期末體育成績評定的一部分。
3.2.2 “社團推動”模式的內涵
3.2.2.1課外體育活動有秩可循。課外體育活動本身具有靈活自由的特性,自由的特性也就給課外體育活動滋生了一定的隨意性,正是活動的隨意性導致了現在體育課外活動的不健康發展。有一些運動基礎的學生會真正積極的參加課外體育活動,而沒有運動基礎的學生則會完全放棄體育運動時間。
3.2.2.2為課外體育活動找到新的動力。由調查所知,鄭州地區高校課外體育處在一種作用重大,學校重視,但是卻無人真正組織和管理的尷尬位置。在調查中我們知道,大學生對群體有組織的體育活動持有喜歡的態度。鑒于此,此種促進模式將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放在了各個社團的身上,社團定期組織學生的訓練和比賽活動,專項體育教師只是負責監督,場地和器材由體育部統一提供,運動技術的指導和培訓由校運動隊安排。不管從組織到指導再到場地設施,都有專門部門、專人負責,這樣就確保社團所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的充分開展。社團活動能夠成為促進課外體育活動的新的動力。
3.2.2.3該模式可以充分發揮運動隊的作用。高水平運動隊在學校中的主要任務是代表學校參加對外比賽,它是學校在某項運動項目中最高競技水平的代表。在本模式的實際操作中,單項體育社團設競技科和群眾體育科,學校運動隊以競技科的形式隸屬于各個單項社團,在完成日常訓練任務之余,體育社團指導教師組織某些隊員參加對該運動項目體育社團的技術指導工作,這樣就不僅可以充分挖掘運動隊的潛力,更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體育社團對運動隊的隸屬關系也同樣可以充分發揮高水平運動員的榜樣作用,增加社團成員的集體榮譽感。院運動隊的成員從社團中選拔,成為一種形為“金字塔”狀的人才選拔制度。
3.2.2.4參加體育社團的情況作為學生體育成績評價指標的一項因素。成功學院體育評價體系采用六個維度的立體評價方法,分別包括運動能力(50%)、課外體育活動(10%)、體育修養(10%)、體育比賽和服務(10%)、體育態度(10%)和體質測試(10%)六項。其中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情況作為學期末體育成績的10%納入學期末總成績。此種方法不僅使體育社團對社團成員的管理進行了權威性約束,而且也從政策上強制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組織的課外活動。
3.2.3單項體育社團的管理模式構架
各個單項體育社團采取縱向配合,橫向輔助管理的模式,各個單項俱樂部既從屬于體育部又受校團委的統一管理,院單項運動隊在訓練之余,主要負責對各個單項社團成員的體能和技能培訓,體育部安排教師對每個單項體育社團分別進行理論指導和培訓,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組織活動的情況作為體育課評價的10%計入學期體育成績總分。
各個單項體育社團受體育部和團委共同領導和管理。團委主要負責人事選拔,組織比賽和社團活動等事項;體育部負責提供場地和指導教師,講授理論知識,開辦講座,對社會指導員的培訓等事項;校高水平運動隊負責對普通社團成員的體能和運動技能的培訓,對比賽進行指導。(見圖1)
圖1 成功學院課外活動運作方式圖
3.3實施“社團推動”課外活動促進模式后的對比研究
3.3.1學生體質水平全面提高。
體質達標測驗結果表明,成功學院全校體質測試的總達標率和優良率穩步提高,不及格人數逐年減少。從2006級體質測試的四年跟蹤結果看,合格率從入學的41.9上升至84.7,優秀率從3.1提高到9.7,其中可喜的是,即使到未開設體育課的大學3、4 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仍繼續呈上升趨勢。證明學生的體質水平有較大的提高。
3.3.2參加課外活動的頻率和投入時間較鄭州地區增多。
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率和投入時間是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指標。這里“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率”只指大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投入時間是指大學生每次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所持續的時間。據調查,鄭州地區高校大學生和成功學院學生再課外活動參加次數上存在明顯差異,成功學院學生的課外活動次數要明顯多于鄭州地區大學生。(見圖2)
3.3.3參加課外活動的鍛煉形式發生改變。
一般來說,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主要可以分為四種形式,分別是:單獨進行、與同學朋友自由結合、學校統一組織、參加各種單項體育社團。這四種方式各有自己的優缺點。本研究同樣調查了鄭州地區高校大學生所期望的課外活動形式(見表2)。
從表中我們不難發現,經過成功學院“社團推動”課外活動管理模式的推行,成功學院大學生的參加課外活動的方式較鄭州地區大學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學生愿意參加體育社團的比率較鄭州地區明顯增加。這一方面是因為體育社團相對于自由結合有一定的組織性,并且參加人數較多,并且體育社團有專門的指導教練為社團成員提供技術、場地、器材等方面的支持;參加體育社團相對于統一組織又有其自由結合的松散性。所以說體育社團這種課外活動模式可以說是自由結合和學校統一組織這兩種形式的有機結合。
4結論
4.1鄭州地區高校大學生對體育鍛煉都有較為正確的認識,認為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大學生活、人生發展、終身體育觀的形成有較為重要的影響。然而鄭州地區高校隊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重要地位認識不夠,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引導。
作者簡介:凌玲(1989-),女,安徽安慶人,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14)徐金壽(1962-),男,浙江臨安人,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副校長,研究員。(浙江?杭州?310018)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9-0142-02
一、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研究的背景
1.學科背景
高職是以培養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目的的高等教育。近幾年來,高職的大力發展,豐富了高等教育的結構、完善了高等教育的體系。
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隨著高職的跨越式發展,頂崗實習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高職院校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頂崗實習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顯而易見。
2.政策背景
高職一直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結合國家相關要求,根據職業院校發展和教學的需要,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我國各級各類職業學院甚至是部分本專科院校都已開始探索和實施學生的頂崗實習。
2002年,國務院正式提出實行頂崗實習指導意見。在頂崗實習中,學生到企業的具體工作崗位上工作,一邊學習理論,一邊進行實踐。與傳統意義上的實習不同,頂崗實習的學生同時具有兩種身份,一種是參加工作的職工,另外一種是院校的在校學生。
國發[2006] 35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規定:“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時間不少于半年,建立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實習期間,企業要與學校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教高[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及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半年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使學校在校企合作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國發[2009] 3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大力組織以促進就業為目的實習實踐,確保高校畢業生在離校前都能參加實習實踐活動。完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見習制度,鼓勵見習單位優先錄用見習高校畢業生”。教育部2009年的八項舉措力促高校畢業生就業,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高等學校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共建就業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基地,推進‘雙證書’制度和訂單式培養,確保學生畢業前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學習經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
正因為頂崗實習過程復雜,關涉對象多,難于控制,同時現階段出現的各種研究其普適性較差,所以在法規及政策上給頂崗實習過程以規范、監控甚至指導,就顯得很有必要了,以上的國家文件在不同程度上對頂崗實習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建議,可見國家對頂崗實習實踐環節的重視程度很高。
二、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研究的國內綜述
1.現有文獻研究所提出的問題
(1)高職學校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頂崗實習的形式還比較單一,組織管理松懈,對實習學生教育指導缺乏力度,很多院校由于多方面原因,對學生頂崗實習放任自流,實習效果不佳,學校管理工作不到位;實習指導教師能力欠缺,業績和工作量難以估算,缺乏對實習學生的過程管理和實時監控。此外,頂崗的地理位置相對分散,學校的管理難以到位甚至失效。
(2)企業在頂崗實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企業的積極性不高,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謀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因為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而影響生產。如果企業對此沒有興趣,學校即使通過各種關系把學生勉強安排到企業頂崗實習,也很難長期維持。目前,許多企業對學生頂崗實習缺乏積極性。
(3)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對頂崗實習認識不清,實習身份的自我定位不準,缺乏頂崗勞動和吃苦的思想準備,實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甚至有學生半途而廢,當了逃兵。頂崗學生聯系不便,缺乏學習交流的平臺。
(4)頂崗實習制度上存在的問題。畢業生頂崗實習缺乏有效的質量監控過程,學生之間缺乏及時的信息反饋。主要表現在:首先,當前的交流方式存在聯系方式多樣,統一性差,聯系方式變化快,更新不及時;指導教師工作量大,效率較低等弊端。因而構建一個統一的集信息、實時通訊、論文指導、成績評定、綜合評價等功能為一體的實習指導平臺尤為重要。其次,總結和考核方式單一,當前頂崗實習的成績評定主要以學生提交的實習論文為依據,但單一的評價主體已不能滿足頂崗實習成績評定的實際要求。企業接受學生頂崗實習缺乏行政和法律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