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8 10:26: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英語朗讀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任何一種語言口語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語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輸入與積累。我們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與人交流的都是漢語,即使學了英語,也是“啞巴英語”。因為平時幾乎不說,更談不上運用。因此我們的學生也就很難從生活中得到輸入英語語言材料的機會;學生在每周有限的幾節英語課當中所學到的聽說訓練,由于平時很少說英語,課堂上所學的英語句子除了早讀外,其他時間也很難運用、復習和鞏固。更何況現在大部分學生早讀時根本不開口讀英語,其原因還是平時缺乏練習,課堂上老師教的課后不能及時在遺忘之前得到鞏固,從而導致好多學生不會讀英語單詞、句子、課文。這樣的語言環境及所帶來的后果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訓練,也限制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
正如發展經濟要走中國特色的道路一樣,學習外語也要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教學方法和途徑。我認為對每一位英語學習者來說,朗讀和背誦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對初學英語的初中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朗讀和背誦是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和英語成績的有效途徑,也是必經之路。朗讀和背誦也是克服當前中國學生的“啞巴英語”的有效途徑。更為重要的是朗讀和背誦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第一,朗讀和背誦幾乎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對環境的依賴較小,容易得到保證及滿足,我們只要給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讀背的內容,學生就可以在課外時間一個人完成,無需找伙伴做訓練對象。
第二,朗讀和背誦同樣也不受時間的限制。它不需要學生專門用大塊的時間來完成。它具有機動靈活的特點。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朗讀和背誦的時間,課前課后,飯前飯后,甚至于在上下學的路上,學生都可以自由地讀和背。
第三,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積累大量實用的英語短語、句子、習慣用語;可以擴大視野,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習慣用法;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地理知識等,還可以動員眼、耳、口等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綜合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學習中,好些句子就會脫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題,你甚至不知道這個句子的具體意義,你卻能說出該填什么詞,這就是你的語感。這樣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錯誤,在口頭和筆頭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靈感,有時甚至可以猜對模棱兩可的答案。
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 其中“說”的作用在交際上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中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英語成績不好而影響學習成績。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得消極,不愿開口說英語,影響進行正常的課堂活動。如果不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態,英語課堂教學就成了“一言堂”,枯燥乏味,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一、“聽”與“說”相結合的訓練使學生能開口說英語。
(1) 培養“說”的能力。從聽入手, 先聽后說。英語課上教師要全英語授課,更要示范性的多說英語。還可以利用中午學生活動時間10-15分中,播放適合初中學生聽的英語,也可以在班會課讓學生觀看全英文的電影。但讓學生“聽”之前, 教師一定要對較難的聽力摘要內容。學生在廣泛聽的基礎上, 在語言的接觸中吸取大量積極而有用的詞匯。通過這種長久“聽”“說”結合的強化訓練, 使學生能開口說英語。
(2)重視朗誦和背誦。朗讀和背誦使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有效途徑。任何一種語言口語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語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輸入與積累。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習慣用法;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地理知識等。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好多句子就會脫口而出,頭表達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二、立足課堂訓練強化學生開口說英語。
(1)“值日報告”和“師生會話”來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每節英語課教師利用幾分鐘時間要求學生用英語演講、對話或用英語講小故事,甚至是唱英語歌曲,形式通常是由學生自己決定,時間通常為3-5分鐘。 這種“值日報告”可以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然后對于“值日報告”中所涉及的見聞,談論的人物,愛好、景色等進行師生會話,一般先安排英語口語較好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做個榜樣。對于稍差的學生,教師要有意識地降低會話的難度,消除學生畏難情緒,讓每個學生在課堂能展現自己,有所收獲。
(2)組織口頭練習為主的課堂活動加強學生開口說英語。例如,在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How do you make abanana milk shake ?”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屏幕上出現各種水果。先請一名英語學習較弱的學生說出水果的英文名稱,其他學生聽寫所提到的英語單詞。然后,請英語學習較好的學生分別用課文中學過的單詞聯詞成句。最后,請英語成績好的學生看圖復述這種食物的制做步驟。通過這種層層深入的訓練,因人而宜,循序漸進地提高要求,調動了全體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
(3)模仿和復述課文中的部分段落也是訓練學生開口說英語的重要形式。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有個關于人物外貌,興趣等特征的描寫。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模仿這一段來描述身邊所熟悉的喜歡的家人或朋友。初中的學生對這種訓練很感興趣,樂于開口用英語來表達。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用不同的人稱、時態來復述所學的內容。老師可以按著故事的情節為線索,把重點詞、句寫在黑板上,或以時間順序引導學生復述。教師也可以用簡筆畫,邊畫邊引導學生復述課文,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開口說英語的能力。
三、倡建有效地課外活動使學生樂于開口說英語。開展一些說英語的課外活動。比如,定期召開英語演講會,關鍵詞,如何過渡和如何結尾等。其他的學生要準備演講稿。在這準備過程中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學生相互幫助,團結協作,讓每個學生都進入自己的角色,有聲有色地完成整個活動。學生們寓語言訓練于愉樂之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開口說英語的能力也得到鍛煉。
培養學生說英語, 語言環境也非常重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可以布置一個充滿英語的環境。可以每周出英語黑板報,教室墻上可以貼英語標語、英文地圖,教室書架上可以準備英語報紙、英語雜志、英語閱讀等等,可以讓學生隨處見到英語,隨時翻閱英語書籍。學期開始讓每個學生取一個英文名字,英語課上, 教師叫英文名字,同學之間也互相叫英文名字, 這些都能創設一種濃濃的英語氛圍, 使學生渴望用英語交談。總之,一名英語教師,就如同交響樂隊的指揮家,組織學生進行大量豐富多彩的訓練, 從而逐漸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習慣。
參考文獻: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市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程玉根的“新課程下的英語朗讀教學策略初探”《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2期
閱讀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過程,它不僅僅是讀的過程,而且是動口動手動腦有機結合,統一協調的過程。在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往往側重聽說技能的培養,但是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
一、精選閱讀材料,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真正的動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內在因素。教師可對已學的語言材料,重新進行組織,結合不同的語境供學生閱讀。也可選擇與課文難度相當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
二、注重方法,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朗讀的教學過程一般為:教師、或錄音磁帶的范讀;講解技巧;領讀;學生朗讀;教師的反饋。
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范讀,跟讀,齊聲朗讀,個別朗讀,背誦等。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三、明確閱讀能力,改變觀念。
閱讀是一種書面交際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獲得閱讀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從閱讀入手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經驗,獲得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閱讀是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種語言交際的行為,是由閱讀者以書面符號線索為基礎重新建立意義的推理活動。而能力是順利完成活動的個性心理特征。如果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學生便無法對文章進行理解,所以,只有具備用英語獲取信息的人,尤其是善于閱讀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更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更多的終身受教育機會。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逐步積累的漸進過程,絕非一口吃個胖子,一蹴而就,它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閱讀是英語學習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
英語教學是一個由聽、說逐步向讀、寫過渡的階段。從教材的編排可以看到,每一單元開始出現了閱讀課文,也即開始提出對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往往側重聽說技能的培養,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初中英語教學論文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是為以后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基礎。因此,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適時地初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重視課堂閱讀,培養閱讀能力。
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渠道,閱讀能力培養的最關鍵途徑是課堂閱讀能力。掌握良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養閱讀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紿終把整篇課文當作一個整體來教學,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不破壞故事的整體性、趣味性,又不影響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理解,有利于學生對所學語言內容的整體認識,有利于培養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原則。從閱讀課教學來告訴學生應怎樣對語篇進行分析。
五、加強課外閱讀及交際性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復習可幫助學生重溫已學的知識和技能,并進一步深化學習,對已學過的知識內容加以整理、歸類。復習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六年級學生而言,成功的復習課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彌補已有缺差,更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迎接畢業考試。可畢業班復習時間短,內容多。如何實現高效率的英語復習課,需要老師們認真思考、精心設計。
連續幾年的畢業班英語教學工作,我總結出復習課教學的個人經驗:英語復習課應達到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目標。復習課教學應包括課本朗讀、課堂聽寫、語法知識討論、課堂練習、學生情況反饋和練習講解等教學活動。以下將是這些活動內容及特點的介紹:
課本朗讀 --- 朗讀課本上要求學生掌握的四會單詞及句型。
朗讀可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復習課上教師可通過學生朗讀,檢查學生朗讀水平,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單詞的錯誤發音,達到學生大聲說英語的目的;另一方面復習課上的朗讀也為學生增加一次對課本中重點詞、句、篇的記憶。
課堂聽寫 --- 聽寫課本上要求學生掌握的四會單詞及句型。
筆者認為聽寫是復習課上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此時的聽寫不僅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點的掌握與否活動內容,做到真正的查漏;還能促成真正的補缺,課后教師布置學生訂正錯誤論文格式范文。另外,聽寫還能提醒學生一定要背誦所學內容。
語法知識討論 --- 先討論,再復習。
對于小學生而言復雜而繁多的語法知識點顯得枯燥無趣,因此老師們切不可做“翻炒冷飯式”復習,即將教師將原先完成的教學內容以較快的速度重新講授一遍。要實現有效的復習課教學,教師可就某一知識點采取師生共同討論合作的方式進行語法知識的復習。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問,由學生討論,讓學生將老師講過的內容在頭腦中回憶一遍,共同合作回答問題。然后學生打開書本進行對照,再作補充,最后老師作歸納總結。這樣的話,學生的記憶才深刻。
課堂練習 --- 語法知識討論復習后,課堂上要做相關的練習題。
“光說不練”肯定達不到好效果。因此在口頭復習記憶的前提條件下,教師應提前為學生準備好練習題。一方面加深鞏固了對知識點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幫助解決了一些聽懂,一練即錯的現象。此外,通過及時練習,借助“趁熱打鐵”原理,讓學困生體驗更多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
練習講解 --- 教師要有做必講,學生要做標記。
復習后的小練習僅僅是八字中的一撇,教師還應對學生的練習進行答案核對和講解。教師不僅要做到“有做必改”更要做到“有做必講”。當然,筆者還要提醒的是:在講解練習時,要求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如紅筆)寫下語法結構,畫出語法知識要點,將時間狀語的標上醒目的記號等活動內容,從而突出重點。
如果每節復習課都機械的加入以上教學活動的話,并不能實現有效的復習課教學。這些教學活動就好比待炒的蔬菜,老師們還應考慮把握火候、時間、添加作料。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設計復習課教學時還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增加復習課活動的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學家托爾斯泰曾說經過這么一句話:“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他們還會情不自禁地對英語產生求知欲。因此,筆者認為要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可將單調乏味的復習變得活潑生動,妙趣橫生。筆者在復習課堂上常采用“紙牌搶奪”游戲 --- 教師將每一單元所學單詞、詞組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將對應的中文寫在撲克牌大小的硬卡紙上。每一個競賽組準備一二套,由一名學生出牌,其余組員拼讀該單詞。誰說得最快、最準確,這張紙牌就歸他。還有“猜單詞”游戲(老師給出信息,要求學生根據信息說出單詞),“找單詞和短語”游戲(教師給出幾個句子或語篇,要求學生從中找出已學過的單詞及短語)等活動。
二、復習課要有計劃性和系統性
周密的計劃才能使復習工作從容不迫,游刃有余。教師應先根據復習的內容和復習課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還要注意復習內容的系統性,把已學的知識系統進行歸類論文格式范文。英語的語法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分散在各課的。在設計復習課教學方案時,教師可將所學語法相同或相近的編在一起進行復習;把原來分成兩個單元的完整的語法知識合起來進行復習;還可以把幾種動詞時態放在一起進行識別、比較復習。例如,筆者將牛津小學六年級英語下冊的Unit 1和Unit2合并進行復習。這兩個單元分別是形容詞比較級和副詞比較級。通過比較復習可強化學習效果。
三、復習內容要有針對性
除了計劃性和系統性,復習課還要具有針對性,把一般復習和重點復習結合起來。通過一般復習重復已學的內容幫助學生記憶,把復習重點放在學生的難點、弱點上,以及常易出錯或失誤的內容方面上,進行重點講解并著重進行復習性練習。拿復習時態舉例,牛津小學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3和Unit5都是一般過去時態的學習活動內容,有不少學生分不清一般疑問句什么時候用be動詞was/were提問還是用助動詞did提問,教師應在復習課上作為重點進行講解復習。
四、把握練習題的“質”和“量”
復習課上習題選擇必須經過教師的慎重思考。練習的題目必須具備基礎性、代表性、典型性,最重要的是保證“質”,要選“好題”。 教師選擇的題目不需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然后要求學生認真完成選好的題。
五、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
復習課堂上,教師需關注學生個別差異。為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切實的提高,在復習課堂上,提問要設必答題,內容多為基礎題或較為簡單的題目,讓每個學困生有機會回答;中等難度的題由中等生回答;有一定難度的或靈活的題由優秀生回答。
總而言之,復習課不僅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知識檢查、討論、歸納和整合,教師還需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這樣,有效的策略就能最大化提高復習課的質量。
“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忽略聽說訓練,就不能充分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初中英語教學目的。筆者根據自己的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實踐,就如何轉變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進行初中英語課教學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以拋磚引玉,求教于大家。
中國學生因為英語平時幾乎不說,更談不上運用。因此中國學生也就很難從生活中得到輸入英語語言材料的機會;學生在每周有限的四節英語課當中所學到的聽說訓練,由于平時很少說英語,課堂上所學的英語句子除了早讀外,其他時間也很難運用、復習和鞏固。更何況現在大部分學生早讀時根本不開口讀英語,其原因還是平時缺乏練習,課堂上老師教的課后不能及時在遺忘之前得到鞏固,從而導致好多學生不會讀英語單詞、句子、課文。這樣的語言環境及所帶來的后果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訓練,也限制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朗讀和背誦也是克服當前中國學生的“啞巴英語”的有效途徑。
一、朗讀和背誦幾乎可以不受環境和時間的限制
朗讀和背誦對環境的依賴較小,容易得到保證及滿足,我們只要給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讀背的內容,學生就可以在課外時間一個人完成,無需找伙伴做訓練對象。朗讀和背誦不需要學生專門用大塊的時間來完成。它具有機動靈活的特點。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朗讀和背誦的時間,課前課后,飯前飯后,甚至于在上下學的路上,學生都可以自由地讀和背。
二、通過朗讀和背誦可積累大量實用英語短語、句子、習慣用語
可以擴大視野,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習慣用法;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地理知識等,還可以動員眼、耳、口等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綜合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學習中,好些句子就會脫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題,你甚至不知道這個句子的具體意義,你卻能說出該填什么詞,這就是你的語感。這樣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錯誤,在口筆頭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靈感,有時甚至可以猜對模棱兩可的答案。
三、堅持不懈的朗讀和背誦是訓練語言、語調、語流和連貫性、流暢性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改進語音
通過朗讀,尤其是模仿正確、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可以糾正和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掌握說英語的種種技巧,如連讀、失去爆破、同化、重讀、弱讀等,從而迅速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能力提高了,英語成績自然就提高了。試想,你可以脫口而出的句子,還不會運用嗎?
在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語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朗讀和背誦。初一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入門教學。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英語的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教師如果能抓住這個時機,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學生大聲朗讀,積極背誦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習慣用語,打好堅實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基礎,對以后的教與學將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學生之所以學不好英語,與在初一沒有打好朗讀和背誦的基礎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初一時不讀、不背,導致學過的單詞、短語認不得,不會讀,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學好英語,由于大量的單詞不會讀,而使有的同學對英語望而卻步,逐漸喪失信心,終至放棄。現在的初二、初三的學生,有的同學有學好英語的愿望,但由于以前學過的單詞不會讀,課文不會讀,而不知從何下手。如果初一就養成了朗讀和背誦的好習慣,能大聲的朗讀,積極的背誦,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會記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習慣用法。那么到了初二、初三就很自覺的去朗讀、去背誦英語,還愁英語學不好嗎?
【中圖分類號】G633.4
一.朗讀教學的理論依據
根據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的監控理論(Monitor Theory),第二語言習得涉及習得和學得兩個過程。所謂“習得”是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際實踐,無意識地吸收到該種語言,并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流利、正確地使用該語言。而“學得”是指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理解某種語言(一般指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的過程。通過“習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能夠輕松流利地使用該語言進行交流;而通過“學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只能運用該語言的規則進行語言的監控。對照這一理論,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以教師講解語法規則和詞匯用法,學生進行書面練習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應屬于“學得”過程,學生學到的不是生動的語言,而是死板的語言規則。
然而在非母語環境下,作為一名外語學習者,缺乏與外界的交際實踐和吸收該語言的條件,如何才能“習得”該語言呢?克拉申提出的“輸入假說”指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即略高于他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對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產生習得。語言輸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腦中的習得機制,而激活的條件就是恰當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語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接觸大量的可理解語料之后自然獲得的。因此,可理解語言輸入是習得語言的關鍵,這就為我們英語教學中朗讀英語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二.何謂有效朗讀?
流于形式的無效朗讀達不到“習得”語言的目的。以“習得”語言為目的的朗讀有效朗讀是朗讀者積極主動地朗讀略高于他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語言輸入,并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對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
三.有效朗讀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培養英語語感
語感,就是指學習者對語言信息的一種敏銳的感知和豐富的理解,是自動化了的意識活動,它超越,省略了中間分析推斷與驗證的具體環節。克拉申把語感看作是直覺認識的結果,提出語感教學的概念,把語感的培養看作是語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經常性的英語朗讀訓練有助于建立起英語詞形,發音和語義內涵之間的聯系,形成基本英語語感。
2.提高記憶詞匯的效率
首先,詞匯的意義存在于特定的語境中,只有在上下文中詞義才能明確和具體。有效朗讀給詞匯學習提供了生動的語篇和語境,學生在語境中直接感知詞匯的意義,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對詞匯的習得。隨著朗讀材料的變換,學生又可以在不同語境中感知詞匯的不同含義,從而能夠全面掌握該詞匯的用法。其次,長期堅持有效朗讀,同一詞匯在不同語境中多次呈現,符合人腦對詞匯的記憶和遺忘規律,鞏固了學生對該詞匯的長時記憶。
3.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
大量朗讀各種體裁的英語文章,朗讀者無形中抓住了不同體裁文章的寫作脈絡,并在大腦中建立了英語文章的各種結構圖式:議論文一般由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組成,通常是開篇點題,提出論點,中間部分以事實為論據加以論證,結尾強調作者的觀點;記敘文分為順敘,倒敘和插敘,重點記敘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開始,發展和結局;科普說明文開篇指出某項科學研究的成果,然后通過實驗加以論證。隨著朗讀量的增加,學生不斷豐富大腦中的結構圖式,他們就能在閱讀不同體裁文章的時候,自如的提取相應的結構圖式,提綱挈領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準確的抓住文章的有效信息。
4.有助于對語法規則的理解
語法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習者語言運用的能力,因此語法知識的理解應與語言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朗讀活動以語篇為載體,為學生提供一個語法規則使用的真實環境。通過朗讀,學生能夠在完整的語境中理解學習過的語法規則。堅持長期的有效朗讀,通過不斷地知識重現,學生將該語法規則內化成為語言表達的習慣。因此,朗讀活動能夠有效地彌補教師以傳統方式講授語法規則的不足。
5.改善口語交際能力
科學有效的朗讀不僅能練習純正的語音和語調,還能將所讀語料中反復呈現的詞匯句型吸收并內化為自身的語言,使得學生在口語表達時省略了由漢語翻譯成英語的中間過程,表達更流利,更準確,更自信。因此朗讀是口語訓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教師如何實施有效朗讀教學
1.朗讀語料的選擇
有效朗讀的語料一定是“可理解的,略高于他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最好是英美人士所著的原版文章,同時兼具趣味性,科學性,時效性,因此,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是最理想的朗讀語料。它們都是選自英語原版文章,話題豐富,體裁多樣,并按題材編撰成冊。教材最大的優勢是吻合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學生在朗讀中日積月累,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記憶和綜合運用能力。
除了教材之外,英文報刊,高考真題的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的范文,都是理想的朗讀語料,他們有效的補充課內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展英語思維,提升英語語感。
2.有效監控
缺乏教師有效監控的朗讀活動,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語言習得效果。英語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監控學生朗讀活動的方法,爭取學生朗讀效益的最大化。例如,作為課后作業的朗讀活動,教師要明確指定朗讀的語料,朗讀的時間和次數,提出可以評價的朗讀效果,在下一課時進行檢查,評價和反饋。這樣的朗讀活動應該作為常規作業,長期堅持下去。作為課堂活動的朗讀,教師也應指定朗讀語料,并開展齊讀,個別讀,讓學生領讀,跟錄音讀,朗讀比賽等多種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
3.科學指導
在進行朗讀活動指導的初始階段,教師要輔導學生熟練地認讀音標,拼讀單詞,確保朗讀的流暢性;在朗讀活動的全面實施階段,要指導學生按意群的停頓朗讀,練習朗讀的節奏感,有益于加深對語料的理解;在朗讀活動的成熟階段,指導學生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練習連讀等朗讀技巧,讓學生擁有嫻熟流利純正的英語口音,并能體會英語語言的美感與魅力。
二突出服務專業教育的教學思路
教學內容上選擇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學中訓練研究生的朗讀與準確翻譯原文的能力,從矯正專業詞匯的發音、糾正翻譯中的錯誤著手,通過大量的科技論文分析來讓研究生擴大專業詞匯量,提高聽、說、讀、譯的能力,達到提高準確理解與閱讀英文原版教材與參考文獻的實際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與時俱進的專業英語教學內容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中使用的教學資料注重科學性、知識性、規范化和時間性,相關教學資料直接取自國際知名大學的信息與通信專業系列教材的部分內容和科技論文,參考教材如下。1)RahatAliKhanLangah.(2012)PerformanceAnalysisofCooperativeCommunicationProtocols:CooperativeCommunicationsinWirelessNetwork.Pub:LAP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部分內容節選)2)B.P.Lathi.(2010)ModernDigitalandAnalogCommunication(4thEditio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內容節選)3)DaleWheat.(2012)BuildingYourOwnElectronicsLab:AGuidetoSettingUpYourOwnGadgetWorkshop.Pub:ApressL.P..(部分內容節選)4)Chi-TsongChen.(2012)LinearSystemTheoryandDesig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內容節選)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團隊現有6人,教師隊伍全部具有博士學位(2人具有海外經歷,所有成員均從事信息與通信類專業科研與教學),課堂教學分為6講(每講含4學時),研究生專題講座(6學時),共計30學時。其內容與安排:1)科技文獻翻譯理論與方法;2)現代數字信號處理及系統專題;3)現代通信技術前沿專題;4)計算機通信網絡前沿專題;5)英語科技文獻寫作基礎知識;6)英語科技精讀及案例分析;7)研究生專題講解,結合專業方向,按照presention的方式做出英文的PPT,并利用投影儀在課堂上作3~5分鐘的英文演講,并相互提問。面向應用的專業英語教學英文科技論文寫作是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和研究必需的技能,本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英語科技論文的精讀和寫作,它始終貫穿于教學實踐活動中。英語科技論文的精讀和寫作教學包括以下內容。1)分析英語科技文獻的框架結構。以具體SCI檢索英語論文為例,分析英語科技論文的結構,從而引出論文的一般結構IMRaD形式(Introduction,MaterialsandMethods,Results,andDiscussion);通過課題討論的形式,組織研討IMRaD結構的邏輯性分別與問題(why、what、how)之間是如何相互體現的?2)研討如何豐富論文框架中的內容?以劍橋大學愛席比教授提出的“概念圖”為手段,以論文題目為向導,自我思考和回答論文的創新點,根據IMRaD的結構確定基本的段落主題,提出各種組織論文的方法,探討如何準備好所需的支撐材料(理論分析與實驗數據)。3)研討具體的寫作技巧講解,包含題目、摘要、引言和結果等部分如何寫作,如敘述有關現象或普遍事實多使用現在時,引言中是否有足夠的篇幅對論點和問題進行說明,來表示它們的重要性。
三研究生唱主角的課堂翻轉變
研究生只是作為被動的受教育客體為參與教育過程的主體,充分調動研究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變單純由教師講授的“一言堂”為和諧交際式的“多言堂”。主要通過以下方式促成改變。1)在每講當中,就是大約講授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授課過程中穿插提問和討論,其余時間留給有相關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作專題報告,并且參考文獻必須來自于IEEE的SCI檢索論文(學校已購IEEE數據庫)。這無形當中要求研究生將課后的功課做足,充分調動研究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2)借簽國際會議形式,研究生事先粘貼論文海報,使研究生之間提前熟悉報告內容,每個研究生做3~5分鐘的presentation,即研究報告進展,報告后進入提問環節。在模擬國際會議期間,要求全程英語交流,該部分成績計入總成績。
好一朵茉莉花!
在2011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頒獎大會上,鄧黎莉作為一等獎獲得者與兩位青年教師同題會課,我受邀作點評,再次見到了她。三位教壇新秀各具特色,較好地呈現了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一課的教學。她們都注重創設情境,引出話題,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單詞和句子;同時,也都精于深入、細致的朗讀指導。在之后的交流環節中,我說鄧黎莉的獲獎論文題為《在語篇的花園里種植――對話教學的突圍之路》,心里不覺為之一動:真是個有心的年輕人,在很多老師還在困惑、爭論不休時,她已經在默默地行動了!她謙虛地說論文主題是在先前聽我的講座時形成的,她近期一直在思索如何突破對話教學的瓶頸,這次的課也就是一種踐行。她在說課時強調“對話文本也是語篇,應該以語篇的視角來看待對話”。
又見茉莉,茉莉花在成長!
之后,我就常能聽到她的名字、見到她的文章了。每年的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她都去參加,都能獲獎;省里的“送培”活動常見她的身影;《中小學外語教學》等雜志屢見她的文字……我知道,她又在學習一個專題了,她又在研究一個課題了,她又在提煉一段經驗了,她又在參加一個競賽了,她又在引領一個團隊了。每每看到她的論文,聽到她的觀點,看到她的課堂,我總是感嘆于她成長之快,五六年間,鄧黎莉已逐步形成了她“活潑、開放、靈動”的英語教學風格。
1.前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國內越來越多的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國家也把全民學英語上升到新的高度。可是我們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學英語,一直學到大學,學生的英語的水平和投入相比,并不能令人滿意。于是人們開始從新的視角,對英語教學來進行新的嘗試。
在英語研究中發現,多詞詞序的運用和外語學習者的外語流利程度有很大關系,因此多詞詞序的的研究引起了語言學界學者們的興趣。由于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不同,學者們對多詞詞序的定義也不同,如詞匯短語(lexical phrase),固定表達式(fixed expression),套語(formulas),慣用語(routines)等。雖然定義不同,但是心理語言學家Wray認為它們都在描述同一種語言現象。詞串(lexical bundles)是一種特殊的多詞詞序,英語詞串的掌握和熟練運用有利于英語學習者英文水平的提高。
2.詞串的定義
Biber在他的《朗讀英語口筆語語法中》,將詞串定義為“在某個語域中每百萬詞中至少出現10次”,而且必須出現在5個不同文本里,以保證它不是某個個人的語言特點。
Biber的詞串有三個主要特征。第一個特征就是頻率即經常反復出現。第二個特征是習語性即詞串不是每個詞的意義累加。第三個特征就是固定性,詞串是按照詞串提取軟件設定的頻率提取出來的,如果不符合頻率,也不能算作詞串。
對于我國英語學習者來說,即使學習多年英語,很多也不能表達出流暢的和地道的英語。其中,缺少英語詞串的掌握是一重要原因。通過對國外英語論文的詞串分析,可以掌握國外大量的地道的詞串。因此,熟練地運用和掌握這些詞串可以提高英語學習者英語表達的流暢性喝地道性。
3.詞串的相關研究
隨著計算機語言學和語料庫語言學的興起,學者們發現英語的交流不僅僅依靠詞匯和固定短語。成功的英語交流更多的依賴于多詞詞序。
早期有關多詞詞序的研究中,Nattinger and DeCarrico認為詞匯短語是存在于詞匯和句法兩極之間的多詞詞匯現象。
Moon認為“短語詞位”是那種由于語義、詞匯語法和語用等種種原因看作整體單位而不是簡單的字符串,其中包括成語、諺語、明喻和暗喻等。
Wray認為“套語”是一種預制的連貫或不連貫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它們整體存儲在記憶中,使用時直接提取,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
1999年,Bibber對多詞詞序這種現象提出了詞串。Biber在他的《朗讀英語口筆語語法中》,將詞串定義為“在某個語域中每百萬詞中至少出現10次”,而且必須出現在5個不同文本里,以保證它不是某個個人的語言特點。其中biber采取頻率設定方法和實證研究,來提取特定領域中重復出現的多詞詞序。對于四詞詞串來說,他設定的最小頻率是每百萬字要出現十次,另外這些重復出現的詞串必須重復出現在同一語域中五篇不同的文章中。對于,五字詞串和六字詞串,設定的最小頻率是每百萬字必須出現5次。從上面可以看出,不同的學者聰不同的角度對多詞詞序做出了不同的定義。
2004年,BIber的同事Cores比較分析了在歷史和生物領域已經被發表的和學生學術散文中的詞串。在她的研究中,已經被發表的學術論文中運用了大量的詞串,但是這些詞串很少在學生的學術論文中出現。即使學生的學術論文中有和被發表的論文中相同的詞串,但是這些詞串在使用上與已經被發表的論文也有很大不同。這說明學生還沒有掌握專業學者在學術論文中常用的詞串。
2007年,Biber和他的同事做了另一項關于詞串的研究。Biber&Barbier做了關于大學中口語和書面語中詞串的比較分析。研究發現,在非學術性語域中詞串的數量要遠遠多余非學術性語域中。
4.國內關于詞串的研究
就詞串而本身而言,我國對詞串的研究相對來說比較少。
2008年,朱青菊以朗文語料庫中的高頻詞匯作為研究對象,從句法,語義和交際功能角度對這些高頻詞匯做了認知分析。這項研究旨在加深人們對詞串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引導人們充分利用詞串知識來改善英語的流暢性,準確性和地道性。
2011年,楊華根據Hyland對詞串的功能分類,對中國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學生學術論文摘要和和國內有經驗的學者的論文摘要中的詞串做出了功能分布對比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學生過度使用和不當使用了某些詞串以及這些詞串的功能。
2013年陳夏對在大學口語和書面語兩種語域中的詞串研究的文章做了文獻評論,并呈現了他的具有評論性的文獻回顧,怎樣合理的選擇材料和對以后對相關研究的建議。
5.詞串教學的意義
由于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學習英語的隊伍當中,我國也將學生學英語上升到新的高度。可是在傳統的英語教學環境下,即使學了多年英語的學生,很多也不能說出地道的英語。隨著詞串理論的出現,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因為詞串是作為整體儲存在學習者的記憶中,在特定環境下,學習者根據語境可以直接提取和使用,即能增加了英語學習者的英語流暢性還能增加英語的準確性和地道性。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詞串意識,讓學生積極地學習和記憶地道的英語詞串,并學生學習合理運用這些詞串來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
6.結語
本文介紹了詞串的定義和相關研究,以及詞串對英語教學的意義。詞串是一種多詞詞序,合理的運用詞串可以增加語言表達的流暢性,準確性和地道性。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詞串知識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英語詞串學習意識。(作者單位:蘭州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Biber,D.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Nattinger,J.R.&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我來自外語系2003級(2)班,我叫楊函祥,我的論文題目是《李陽瘋狂英語與中學英語口語教學》,本篇論文是在凌紅波講師的指導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謝她長期以來對我的精心指導和大力幫助,同時也感謝各位評審老師從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事一同參與對我這篇論文的審閱并出席本次答辯,以下是本篇論文的選題緣由、目的,資料收集準備工作以及文章結構。
一、選題緣由、目的
愛好英語的人都知道,李陽,瘋狂英語的創始人,以自己不懈的追求和不斷努力奮斗,演繹了精彩的人生傳奇。十多年來,他憑著自己成功的經驗和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在全國各地近百所高校進行瘋狂講學,掀起一股股瘋狂英語的學習熱潮,把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激情推向了最。通過自己對李陽瘋狂英語的學習,的確發覺有許多有助于英語學習的優點值得借鑒,再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實際考察,我發現貴州少數民族偏遠山區中學生英語基礎普遍偏差,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差。基于這一情況,進行分析,我大膽地推崇李陽瘋狂英語的優勢,有效地進行中學英語教學輔助,并以此列提綱,進行展開。
二、資料收集準備工作
自2006年下旬選定題目后,為了完成論文,本人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有來自網上的論文期刊,圖書館的書目,最主要是來自于李陽瘋狂英語的學習教材。在凌紅波老師的指導下,經過閱讀資料,擬定提綱,調研,寫開題報告初稿、定稿,畢業論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2007年3月正式定稿。
三、論文的結構
全文總共分為五個部分,約9000字:
第一部分是引言,該部分主要結合了貴州少數民族偏遠山區中學生英語基礎普遍偏差,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差這一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張推崇李陽英語,把李陽瘋狂英語的特點和優勢與中學英語口語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全面提高貴州偏遠山區中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
第二部分重點介紹了李陽瘋狂英語的特點及優勢。其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辦班靈活,注重課堂互動;2、學習過程由簡單到復雜,由短句到長句,由句子到篇章,朗讀速度由慢到快,同時訓練方式也叫為獨特;3、各種場合講話善于借助身體語言,使語言與動作相結合,更形象化;4、訓練句型非正規性(Damnit!Watchyourmonth)、幽默性、中成英表、鼓勵性(Nopain,nogain)等。而優勢則包含六個方面:1、大聲讀,在讀中克服羞怯;2、大聲拼,在拼中學會記憶;3、大聲唱,在唱中找到樂趣;4、大聲說,在說中找到自信;5、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也就是指注重對學生學習激情的激發,而把學習英語與人生奮斗相聯系起來。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學習英語沒有什么了不起!攻克英語,小菜一碟!”“打擊我吧!迫害我吧!主我成為真正的人!”等;6、教材更符合生活實際。教學內容多取自歐美國家的實際生活的情景,而且口語強調地道,實用(如:Iseverythingundercontrol?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嗎?Givemeafavor!幫我一把吧!)。
第三部分介紹了貴州地區中學生英語水平普遍偏差的原因。總共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1、缺乏有利于外語教學的社會大環境;2、教育體制的弊端;3、現代化教學設備不齊全;4、學生自身的內在因素;5、教師自身素質的影響和教學傳統觀念的干擾;6、地方方言的干擾等。也正是以上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存在,使得貴州落后山區中學英語教學成效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