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0 19:51: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教師校本培訓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那么,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了解他們的認知情況,學生的需要沒有真正地被關注。
學校領導對教師的教師教育工作非常重視,始終把培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重點,把搞好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作為中心工作來抓,提出了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走科研興校之路的辦學思路。為了加強對教師教育的工作成立了以徐順濤校長為組長的教師教育領導小組,吸納學校務實能干的骨干教師為成員。并制定出了《玉海中心小學教師發展規劃》,不僅要求廣大教師努力發展,成為一支師德高尚、素質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能夠適應21世紀素質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師隊伍;還結合本校實際,加強了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了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達到了教師整體素質與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另外建立健全了有效合理的工作機制,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青年骨干教師”。
二、加強認識,轉變觀念
隨著課程改革的繼續深入發展,對教師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教師必須努力加強自身的學習,而繼續教育和教師教育是提高教師各項技能素質的重要途徑。對此,我校通過全教會動員宣傳,使廣大教師提高了對培訓的認識,轉變了陳舊的觀念,加強了學習的積極性。
三、加強培訓,促進發展
1、加強師德培訓:為貫徹落實《瑞安市教育局關于做好xx年暑期教師師德專題培訓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學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我校深入開展了“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師德教育活動。在暑期師德培訓期間,學校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浙江省義務教育條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為重點》,深刻領會和宣傳《條例》和《綱要》的精神實質,做到依法治教,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③深入開展爭優創先活動,通過對先進教師、師德先進個人事跡的學習,著力強化教育系統黨員干部和教職工的服務意識,豐富服務內涵,拓展服務途徑,提高服務能力,切實做好學校服務學生和家長、教育服務社會工作。④開展“做一個幸福的教師”為主題大討論,倡導“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作和教育教學工作,努力為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發揮作用。此外,老師們積極通讀師德培訓材料,交流學習心得,撰寫學習體會。扎實有效的師德培訓,取得了顯著效果。
2、注重教師專業發展
(1)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在教師教育中,我校特別針對35歲以下青年教師提出嚴格要求,不僅要求青年教師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等基礎理論、現代教育理論和學科發展前沿理論的學習,使他們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修養,不斷豐富與更新學科知識;而且加強了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行為的培養,開展了教學實踐和技能培訓,幫助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技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去年下半年,學校組織語文、數學、英語、科學老師命題比賽,大部分老師非常認真,命題的質量非常高,其中語文、數學、科學每組推選兩位老師參加瑞安市現場協作命題比賽超記錄地獲取三個第一,五位老師代表瑞安市參加溫州市命題比賽。同時,嚴格要求青年教師的業務學習,如具體要求他們全程參與語數市級課題研究,撰寫論文、案例,執教公開課等,注意引導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反思、實踐、總結,促使青年教師的成長。
(2)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教師的繼續教育不是重復教育,要與時俱進,加入學科領域內前沿的東西。我校十分重視教師全員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在開學初先后派出教師參加新課程的培訓,還有心理健康輔導員的培訓、校長培訓、少先隊輔導員培訓等等,并鼓勵年輕教師參加高校函授學習。
3、注重有效校本培訓
(1)加強團隊建設。教研組、備課組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最基層的單位。為了更好的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我們從加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隊伍建設、規范教研組、備課組活動著手,期初學校明確教研組、備課組任務,每個教研組、備課組期初有計劃,期末有總結,注重過程活動,效果顯著,為了激勵先進,學校組織全體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到福州學習考察,期末評出三個先進備課組。婁朝蘭老師還為瑞安市數學教研組長學習會上做題為“情系后進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觀點報告。
(2)深化主題研究。繼續組織教師開展“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研究,各教研組結合自己學科特點,確立了研究主題,并結合平時的教研組活動,采用案例研究法進行實踐研究,語文組側重于“同課異構”、疑難問題解決等方式進行研討,數學組圍繞“同課異構”、“如何提高計算教學效率”開展系列化研討活動。此外,一年級五位語文老師,三位數學老師,一位美術老師,共開出10節家長匯報課,得到家長高度評價。
(3)參與區域活動。英語、科學、音樂、美術、體育、信息等六組15位教師參與了安陽學區聯片教研活動,劉萬勇、張周誼老師為聯片活動上了研討課,同時還舉辦美術、信息技術教學研討會。
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新規律。鉆研教材,寫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多聽同組同事的課,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另外,業余時間多學習信息技術,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研修目標: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知識。訪談名師的成長歷程,從中學習有價值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經驗。學習國際視野下的基礎教育改革、教育發展研究理論,學習現、當代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來充實自己的頭腦。學習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學論文經驗總結及調研報告撰寫方法指導等方面書籍。結合教育發展的需要實際,切實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研修的質量。努力實現:
(1)、總結交流本學科教學成果及經驗。
(2)、研討本學科在課改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及有關策略。
(3)、研討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策略。
三、具體措施:
1、自覺做好網絡培訓學習工作
(1)把培訓學習日常化,與平時的教研活動、業務學習相結合;與本組教師一起探究學習;學習新課程理念,分析教學現狀,研討教學方法,觀摩課堂教學,反思教學行為,使自己的研修學習工作日常化。
(2)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
(3)在網上觀摩名師講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研討形式,內容新(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標準的目標、教學方式和新型的師生關系);方法活(采用名師講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研討形式);效果實(備課時要想到、教學中要做到、課后要反思到)。
2、反思交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
(1)、善于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當學生的表率。從小事中總結大道理,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 (2)完善繼續探索課堂教學改革,開展并完善所教年級的有針對性的教學研討活動,使自己在實踐反思中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和行為,以學生發展為本,將先進的理念轉化為教學實踐,聚焦于課堂。
(3)教研行為自主化。要求自己主動參與各類教研活動,主動與同事交流實驗中的成功與失敗。及時反思課堂教學行為,撰寫教學后記、教學案例,并在教研活動時進行交流。
(4)、在課改中,多和同組的老師一起備課,一起商量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在課堂中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培養學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5)、勤于動筆,善于積累總結教育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從這些事情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于好的做法積累經驗,對于不好的做法及時反思及時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地理教師校本培訓個人總結
20xx年,東源中學地理科組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從大專院校錄取3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同時從其它的中學調入2名教師。我們高一備課組就是一個典型的重新組合的隊伍。
為了適應不斷發展的 教育形勢,更新教育觀念,擴展知識,掌握信息技術,提高教育實踐能力與科研能力,讓新老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扎實深入的校本培訓必然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學校教研處也及時地決定在本科組實行“校本培訓”計劃。 主要采用老教師與新教師結成師徒的方法,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和培訓,高一年級組中由我來指導剛畢業的蔡老師。我本著“提高教師課堂的授課能力,引導教師創新課堂教學”原則,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完成了工作,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工作:
1,從最開始的課前備課開始,我始終堅持讓蔡老師首先自己熟悉教材,然后寫好本節課的重難點分析和課堂教學思路,在我們共同研究以后形成最后的教案完整的記錄下來。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本很全面,記錄的很工整的教案,它也記錄了蔡老師的成長歷程。通過這樣的方法,蔡老師的分析能力和課堂內容的把握能基本到位,取得了她的學生的信任和好評。
2,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堅持校教研處提出的每周一次指導課的要求:要么讓蔡老師去聽我的相關內容的指導課,課后讓她來分析那堂課的優點與不足,以致于在自己的教學中應取長補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不斷提高;要么我去聽她的課,課后給出中肯的建議。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她迅速掌握了上課的基本要領,評講思路,評講方法等;
(一)、以師德學習為出發點,開展生動的師德教育活動,加強師德建設
師德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靈魂與前提。師德培訓是我們開展園本培訓的一個重要抓手:一年來,我園堅持以師德建設為中心,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為動力,以現代化教育觀念為指導,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與《浙江省學前教育管理指南》精神為主線,以師德學習為出發點,開展生動的師德教育活動,加強師德建設。我們在暑期師德教育時開展了“做家長滿意的教師”師德演講比賽,讓我們的教師愛滿心間并諸如教育教學以活力。組織了教師認真學習十六大精神,學習貫徹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提高教師以德治教的自覺性。力爭形成愛生敬業、樂于奉獻、團結協作、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同時,并認真的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法規,經常組織教師進行思想匯報、交流和座談會,凈化教師的思想和言行,堅決杜絕做有損師德的事。同時,提高教師的安全意識,有高度的責任感,教師真正做到為人師表、身正為范,用實際行動去贏得社會的贊譽,家長的尊敬和信賴。還開展了“說說身邊的師德故事”專題系列學習,通過對具體案例分析使教師受到啟發,并讓教師在工作中反思,通過教學實踐,加強教師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認識理解。
(二)、積極響應《教師素質年實施方案》,不斷探索開拓新路,全面培養注重實效
1、讀書活動。本學期我園對教師一如既往的要求,要求教師在一年度里需自主閱讀3本教育理論書籍并寫讀后感。在本學期,教師至少要完成一本理論書籍的讀后感。
2、博客開設。我園教研組率先開設了博客,而今年又新增了兩名教師開設博客,朱菲菲和林智老師,同時也達到了上級要求的每年新增2%的要求,博客的開設提高了教師的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
3、新教師的基本功升級活動。本學期我園對未滿三年的7位新教師進行了基本功考核,考核內容為三字、三課。現場給內容寫三字: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三課:每位教師制作一份課件,課件的領域為數學,而且必須是自己本年段的教學內容;平時的日常教學,其他教師可以隨時進行推門聽課活動;還有一課就是要向全園教師進行展示活動課,本學期至少兩次的展示活動。
4、中年教師基本功升級活動。我園中年教師有王清平和吳建樂兩位教師,本學期升級活動安排為現場設計教案活動,我們提供題目、領域,讓他們倆現場寫出教案,當場上交。
5、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幼兒教師是幼兒園教學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生力軍,是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對她們的培養應當是全方位的培養。因此在培訓前,首先制定了較為全面的培訓計劃,使教師能在培訓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證。
以崗位培訓為載體,圍繞各種活動,注重抓好教師的校本培訓。每2周組織一次年段教研活動,從教學實際出發,集體協作,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早期閱讀教學采用普通話二甲的專門教師負責的形式,并且在一個學期每個年段定一個活動進行專題研討。讓教師在研討中提高,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繼續進行《湖嶺家鄉美》農村園本課程開發市級課題研究,讓幼兒在《竹子、牛排》、《湖嶺工藝品》、《春種秋收>>等湖嶺特色教育活動中得到良好的愛家鄉教育;安排的送教下鄉、全片區的幼兒教學研討會;每學期都組織開展公開課觀摩課活動,通過聽課、評課,兩個學期的說課評比等引導教師拓展教學新思路、新方法。每周早期閱讀與課題研究各一次觀摩課,并組織教師自評、互評,通過積極組織安排園內園外業務學習、技能培訓和各種形式的崗位練兵活動,加強教師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加強其它技能鍛煉:上半年開展了自彈自唱比賽、撰寫說課稿、上學期的學區環境創設評比、本學期幼兒園環境創設比賽、教師講故事比賽、教師早操比賽年輕教師簡筆畫比賽等教師技能內活動,以提高教師對自身技能的重視和再修煉。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教師學習: 4月份邀請了市安陽教育學區周維敏老師進行《如何有效實施早期閱讀》的專題講;4月份我園派吳林芬老師赴杭州進行為期4天的美術教學培訓,回園后向全體教師做學習報告;6月份分批參加了溫州市幼兒園《早期閱讀》優質課評比暨聽課活動;暑期陳美珍教師參加國際象棋培訓,并在本學期讓全體教師參加陳美珍主持的培訓;9月份邀請溫州名校長周維平老師做《研究幼兒》課題知識專題講座;10月份吳林芬教師參加第二屆學科中心組考核并在接下來2年內參加各類學習;十一月葉領媚教師赴杭州參加崗位培訓;12月分朱菲菲教師赴南京參加高級研修班學習;十月份三年內新教師參加瑞安的《與指南同行》的研討會學習;全體教師參加進修進學校的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活動等等各類的學習活動開闊了老師的視野、增長了見識,老教師們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教學的形式,并開始嘗試創新教學了。新教師通過入職培訓和以老帶新,跟蹤指導,公開活動評析等方式使其盡快適應工作,扎實工作,創新工作,進一步提高骨干教師的專業素質、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教師獲得主要成績:廢舊物制作的“智能骰子棋與磨粉機”參加溫州市廢舊物制作大賽,其中智能骰子棋被推薦參加浙江省里的比賽;朱菲菲教師參加瑞安市演講比賽、歌唱比賽均獲得二等獎;陳美珍、董小露教師獲得瑞安市論文三等獎;13名年輕教師代表幼兒園參加湖嶺學區的“歌唱祖國”大合唱、參加湖嶺鎮政府三八與七一舞蹈演出;朱菲菲、林智、王晚霞教師赴林溪鄉幼兒園進行送教指導;陳美珍、陳旭珍、吳林芬、陳愛琴在湖嶺鎮幼兒教育研討會上做活動展示陳美珍、王晚霞、阮麗亭、黃雋穎老師在幼兒園環境創設評比中表現突出獲得學區一等獎;教師參加鎮政府慶三八節婦女聯歡會表演舞蹈〈偶然〉被評為優秀節目;陳美珍、陳愛琴老師受學區邀請對林溪鄉中心幼兒園的老師進行活動指導等
三、 積累經驗,反思不足,努力實現培訓工作課程化
通過一年的培訓,教師們都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撰寫了內容不盡相同的反思隨筆等,并在課題研究中自己設計了許多教案,以便在課題研究期間期間進一步深入研究,為今后走向“科研型”教師的角色奠定了基礎。使本期園本培訓收到一定預期的培訓效果。
但我們知道我們課程化的培訓工作方式還剛剛開始,我們有計劃的培訓與一些應急工作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各類培訓內容的銜接落實上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思考,在課程實施中,大部分教師的水平處于實踐操作層面,研究、總結的能力相對薄弱;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實踐之后,反思的能力欠缺,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教師培訓是提升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來農村教師校本培訓成為國內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對現有研究進行梳理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相關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研究的方向,為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提供有益參考。
一、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研究的歷程回顧
我們以“農村教師”并含“校本培訓”為檢索主題,在中國知網共檢索到212篇相關學術文章。以研究內容、發表時間和研究對象等為依據,對相關文章進行統計分析,將“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研究歷程大致分為萌芽發展期、反思建構期和深入探討期三個階段。
1.萌芽發展期(1999-2004)
1999年,國家《關于實施“中小學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首提校本培訓的概念,并提出各中小學校都要制訂本校教師培訓計劃,校本培訓開始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相關研究也逐漸增多,學者們開始對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可能性進行初步探討。如肖成全分析了農村教師校本培訓實施可行性[1];侯正安則研究了在以縣為主背景下,如何保障、評價農村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2]。這一時期,學者們在借鑒國外及國內城區學校教師校本培訓的基礎上,對農村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的可能性進行了初步探討,為后續研究創設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2.反思建構期(2005-2010)
自2005年開始,學者們開始對農村教師校本培訓進行專題研究。這期間的研究內容一方面是對早期的農村教師校本培訓試驗進行初步總結和反思,開始逐漸由最初的可行性探究,轉入對培訓方式、方法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學者們也開始為構建農村教師校本培訓體系尋找理論基礎。如有的學者開始從“遠程教育”或“三級教研網絡”的視角探索構建新的農村教師校本培訓體系。這一時期,學者們對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研究,著力從反思和建構兩個方面探索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新策略。
3.深入探討期(2011至今)
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激發了學界對于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研究的熱情。學者們開始深入探討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內涵及發展方向。如有學者以“從關照群體到關照全體”為主題探索了校本培訓的八個發展方向[3];有學者深入研究了國內外校本培訓模式,提出了5種農村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當前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相關研究已經進入到了模式建構階段,相關研究日益深入。
二、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研究的內容分析
1.關于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內容的研究
曾誠將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分為專業知識類、政治思想類、教育理念類、實踐技能類、教研科研類和現代教育技術類等六大板塊,認為政治思想類課程是校本培訓的靈魂課程、教育理論類課程是校本培訓的背景課程、專業知識類課程是校本培訓的基礎課程、實踐技能類課程是校本培訓的支柱課程、教研科研類課程是校本培訓的關鍵課程、現代教育技術類課程是校本培訓的重點課程[4]。有學者對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進行層級式分類,強調根據全體教師的共性和個性,設置“新課程教學基本理論、示范教學觀摩、教學技能訓練、自我研究教學、教學評議、教學研究等幾個層級“菜單”[5],教師根據自己所在的層次,選擇適合自己的“菜單”。
2.關于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目的和作用的研究
(1)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目的
學界普遍認為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通過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發展。農村地區的校本培訓,以農村教師為主要培訓對象。研究者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體現在教師專業知識、教學技能、理論水平和道德素養的全面提升,通過校本培訓,可以從知識、技能、理論、道德素養等幾個方面提升農村教師的綜合素養,有效促進農村教師發展。二是通過校本培訓,促進學校發展。校本培訓立足于農村教育實際,以解決學校發展中產生的問題為核心,通過問題的研討,促進學校整體的發展。校本培訓的課程設置、培訓方式等都立足于客觀實際,著力優化農村中小學校教師人力資源,以實現農村學校辦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2)我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作用
對于我國農村學校校本培訓的作用,有學者認為校本培訓會提高教師對新教材的駕馭能力,并且幫助教師更好地和學生交流。教師教學歸根結底是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渠道,增強師生之間的聯系,使教師更好地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并啟發學生思維,鍛煉學生思考創新的能力。通過農村學校校本培訓可以有效提升農村教師的理論和知識水平,提升教學和溝通技巧,真正將教學轉化為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實現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農村學校校本培訓,使教師立足于學校實際,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學校本身的研究和再認識過程當中,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和認識學校相關管理決策,提升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共同應對學校辦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3.關于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的研究
有的學者從教師發展的不同內容進行分類,將校本培訓分為“三維一體”的互助合作式培訓、教師反思診斷式培訓、教師的開發研制式培訓、針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研網絡式培訓、教師的自我發展式培訓等[6];有的學者從教師的需要層級進行分類,將校本培訓分為“達標式”“提高式”“研修式”[7];有的學者從教師培訓的實際過程進行分類將校本培訓分為“案例教學式、現場診斷式、問題探究式、自修一反思式”等[8];有的學者從教師培訓采取的媒介進行分類將農村教師校本培訓分為“媒體資料培訓模式、空中課堂培訓模式、基于網絡的培訓模式”等[5]。
4.關于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存在問題的研究
學者們通過調查研究和理論分析發現,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普遍存在管理、理念、內容和教師等方面的問題。有的學者認為,農村教師校本培訓在管理方面缺乏統一的領導和協調,“管理部門職責不清,缺乏協調統一”,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校本培訓未能形成培訓合力,效率低下,沒有達到培訓預期目的[9]。有的學者認為現代教育理論難以深入到農村教師校本培訓中,校本培訓的教育理念一直存在表面的適應教師需要,“基本功差了,就組織教師讀、寫、畫;理論不足了,就安排集體閱讀教育書刊”[10],農村校本培訓仍舊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初級層面,把精力都放在了做表面文章,并沒有深挖校本培訓的核心內涵,嚴重限制了校本培訓功用的有效發揮。有的學者認為校本培訓的內容缺乏針對性,“并沒有契合教師實際需要和教學實踐問題”[11]。農村教師真正需要的是涵蓋著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理論知識、思想信念等多方面內容的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內容,以此提升自我的專業水平,但現有的校本培訓并沒有“急教師之所需“,培訓缺乏針對性、實用性,在實踐中未能起到好的效果。還有的學者從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認為作為校本培訓主體的廣大農村教師參與校本培訓的熱情不高。由于農村教師考核評價方式、個人工作精力、個人意愿等方面的問題,農村教師往往不愿意將很多的精力投入到校本培訓中,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農村教師校本培訓參與度不高,影響了農村校本培訓的實際效果。
5.關于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保障措施的研究
有的學者從制度保障方面研究,認為應將“校本培訓工作納入市縣黨政領導政績考核指標”[1],制定校本培訓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形式、職責,并有相應的考核、評估等。有的學者從文化保障方面研究,認為學校內要創造一種校園文化,促進教師自主自動地參與校本培訓,改變校本培訓的外在強迫性。有的學者從服務保障方面入手,認為應為教師培訓提供一個舒適的良好環境,并提供培訓所需的相關器材。還有學者提出因校制宜和校際互補保障,建立獨具特色適合本校的培訓內容和方式等,并且應追求校與校之間結對,學科互補、資源共享等。
6.關于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評價反饋機制的研究
有學者專門就評價機制提出了“三級評估制度”,即每年末,先由學校對教師的年度學習發展情況進行逐一檢查評估,再由鄉鎮教育辦公室對各學校的校本培訓情況作專項評估檢查,最后市教育局組織專人對各鄉鎮校本培訓年度情況進行專項評估[9]。有的學者提出培訓基地負責人組織統一考核。還有學者認為校本培訓應大規模的展開,其評價應由學術研究的鑒定轉入行政督導評估,主要包含自我模糊評估、定性定量評估、遠期高層評估等三種形式。有的學者認為,對教師的評價應采取客觀公正、積極有效的多元化評價模式,如教師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學校與教師互評相結合、學生評教師、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評學校等。
三、對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研究的反思
1.重視實踐探索,忽視理論建構
現有的關于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研究,大多從實證的角度出發,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多種形式,對農村教師校本培訓進行分析,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卻忽視了對農村教師校本培訓體系構建的探索。實證研究是了解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有效途徑,但這種調查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論體系進行,沒有理論基礎的探索只能是限于表面的分析,很難實現對問題更深層次的探索。校本培訓是農村教師培訓的有效方式,在相關研究中,應著力探求其理論基礎,構建起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理論體系,以保障農村教師校本培訓有“理”可依。
2.重視國內經驗總結,缺乏國際視野分析
現有的對于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研究,大多借鑒國內城區中小學教師培訓經驗,對國外先進經驗的研究相對較少。而國外農村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已具有比較完整的體系,對我國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意義。但國內現有研究僅有個別學者對國外農村教師校本培訓進行了初步探索,尚缺乏深入、細致和全面的分析。關于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研究在做好國內經驗總結等相關研究的同時,也應結合我國具體國情著力國外先進經驗的“移植性”研究。
3.重視共性研究,忽視特色探索
現有關于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研究大多從一個整體進行分析,提出某一種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模式、方法、內容,很少有專對于某一區域或學校的教師校本培訓的目的、內容、方法、路健⒅貧鵲鵲難芯俊O鐘械難芯浚大多集中于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共性探索,缺乏地方和學校特性研究。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土人情和社會經濟發展有著較大差別,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和學校間教師教學、管理水平存在差別,各區域和學校的教師校本培訓自然有不同需求,理應各具特色。相關研究在關注我國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共性、探索一般規律的同時,還應關注區域和學校間差異性,強化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特色研究。
參考文獻
[1] 肖成全,等.中小學教師培訓方案的有效設計與有效實施策略例談[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3).
[2] 侯正安,孫建業.縣級區域全面開展校本培訓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5).
[3] 白曉明,從關照群體到關注全體――對深入推進農村教師培訓的思考與探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2).
[4] 曾誠.農村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6.
[5] 張榕玲.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促進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之研究―基于甘肅省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5).
[6] 艾紅梅.農村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
[7] 金輝.增強校本培訓實效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7).
[8] 吳淑芳.新課程實施中農村教師課程適應現狀研究―以甘肅省康樂縣為個案[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6.
[9] 馬冉冉.農村學校校本培訓實施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農村教育,2007(3).
[10] 高麗.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困境與對策[J].大學教育科學,2008(3).
一、參加校本培訓是每個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全體教師必須按規定完成相應的培訓內容。
二、成立領導小組,負責制定、組織實施校本培訓方案和年度培訓計劃。計劃要有針對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三、校本培訓組織者和實施者必須按校本培訓方案規定的內容組織培訓活動,并記好筆記,每次有出勤統計,有過程記載。每學年對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分合格、不合格兩個等次,無故不參加校本集中培訓三次以上視作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在教師年終考核中扣分。
四、校本培訓的考核情況將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評優、職務聘任、晉升的必備條件并與績效工資掛鉤。
五、教師培訓的方式要靈活多樣,切實可行,不搞形式,不走過場。對不同層次教師提出不同的培訓要求,但都應在原有基礎齡上提高。使教師由逐步實現由初任向勝任轉化,由勝任向骨干轉化,由骨干向知名轉化,由知名向專家轉化的奮斗目標。
六、做好校本培訓的考核與總結工作。考核要堅持嚴格、全面的原則;總結中要肯定成績,發現問題,對培訓工作進行全面分析,總結經驗,提出改進措施,保證培訓工作向著正確的軌道健康發展。
七、經費保障。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投入,為順利開展校本培訓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保證培訓經費占公用經費的10%以上。
八、后勤支持。后勤為培訓服務,主動、及時提供物質保障。
九、明確職責
1. 領導小組職責
(1)制訂本校教師培訓計劃、建立評估考核措施、建立教師業務檔案。
(2)定期檢查指導培訓教師的學習與教學、幫助教師解決學習與教學中的疑惑困難。
(3)期末總結師訓情況、評估考核。做好骨干教師的培訓。
2. 骨干教師職責
上好示范課、專題講座,協助學校,做好新教師的傳幫帶工作。
3. 教師職責
(1)積極參加學校、學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以人為本,這里的“人”既體現了受教者,同時也包涵了施教者。只有關注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讓每位學生都自由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各地要對中小學校開展校本培訓,加強指導,提供必要的支持,充分發揮中小學校在教師繼續教育中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校本培訓的作用逐漸被凸顯,但對于經濟、文化、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已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校本培訓尚未在農村地區普及,沒有形成體系指導教學。若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必將會影響農村的現代教育發展,阻礙農村的進步。
一、農村特崗教師校本培訓的現狀問題
農村特崗教師校門培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不斷發展,但時至今日仍舊沒有形成系統的體系,沒有被農村教師隊伍廣泛接受。因此,校本培訓的發展陷入困境。
1.現代教育理論不易深入
校本培訓一個重要原則即與教師的教學需求相符合,這體現了校本培訓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一定程度上滿足多部分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的需求。但何種需求才是教師真正需要的呢?很多學校意識到校本培訓需要與教師需求相結合,就緊緊圍繞著滿足教師需要開展培訓:基礎弱的補書法、繪畫和口才;專業知識不足就安排集體閱讀書刊來充電。不可否認,這樣的做法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作為新時期的教師需要的僅僅是這些嗎?農村教育理念落后,這樣的校本培訓不能夠使現代教育理論在農村普及,農村的教育理論也始終在原地徘徊。
2.形式化培訓難見成效
校本培訓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育理念,校本培訓需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展開,根據教師的工作情況來考核。不免有許多學校把校本培訓當做是上級下達的任務,他們所做的工作也僅限于完成任務而已,教師更是把腳本教育看作是“作業”來完成,有些教師還會認真對待這份“作業”,而有些教師就是抄抄了事。這樣的校本培訓對農村教育理念的革新沒有任何意義,它儼然已退化為一種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這樣的校本培訓沒有任何效果。
3.農村教育教學資源缺乏整合
農村教育相對于現代教育較為落后,有利的教育資源也很少。盡管農村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稀缺,卻并沒有達到物以稀為貴的效果,學校沒有充分利用這部分資源。農村地區校本培訓不能夠針對學校具體情況或者教師教學需要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進行校本培訓。有些學校簡單的把腳本教育理解為學校內部自己的教育,于是就把大門關上讀讀書、看看報,于是一次校本培訓就這樣了事。
4.不同區域的特崗教師存在差異性
許多農村地區的校本培訓內容既寬泛又單一,對培訓的內容和教材沒有取舍,把別人的培訓內容拿來使用,不考慮學校差異、城鄉差異、教育水平差異和教學內容差異。有些學校的校本培訓內容與教學內容嚴重脫節;有些學校忽視教師教學需求,忽視不同學科間的差異,盲目的采用統一的培訓,缺乏針對性。
二、農村特崗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發展與優化
20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國家倡導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回到校園,形成了教師校本培訓模式。“校本”就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旨在滿足學校每個教師工作需要的校內培訓活動。校本教師培訓作為一個新興的教師培訓形式,以其靈活性、針對性、突出學校和教師的主體性等特點逐漸為我國教育者所認識和接受,校本培訓特點決定了它是農村特崗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加強校本培訓研究,提高培訓理論性
校本培訓缺乏科學正確的理論指導,提高校本培訓理論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高等院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深入教育一線,對其加強理論指導。高等院校教育資源豐富、教師經驗豐富,是農村教師培訓的最好基地。②教育管理部門加強對農村校本培訓的重視,總結各地的校本培訓經驗,推廣優秀的培訓案例。鼓勵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反思總結,鼓勵學校對自身校本培訓做出經驗總結,教育管理部門要統計整合經驗教訓,給學校以科學的理論指導。③重視教師自身的素養,提高其對教學的關注度。教師是校本培訓的主體,只有其對自身教學不斷反省、鉆研才能從本質上達到培訓的目的。
2.結合校本課程開發與教研,增強培訓實效性
將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開發相結合。我國目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單一化不斷發展為多元化,但農村特崗教師普遍缺乏課程開發的能力。農村校本培訓需要緊密與自身實際相結合,使教師擁有一定的本土文化基礎,從而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
校本培訓與培訓結果教研相結合。校本培訓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活動,對其進行前期安排和后期總結是提高培訓效果的保障。許多農村特崗教師對教研沒有深入的認識,加上農村教師的畏難心理,使校本培訓大打折扣。強化校本教研的普及,逐步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
3.注重教師隊伍差異,辦農村特色培訓
校本培訓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校本培訓的內容更要貼合學校實際情況和教師教學需求。學校不能盲目設置培訓的內容,更不能照其他學校的校本培訓開展,農村不同學校間的實際情況差距大,不同教師之間的差距更大,所以,在培訓青年教師時不能忽視老教師。校本培訓應針對不同教師群體、不同學校情況具體分析、合理開展。
4.完善培訓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培訓基地作用
在教師培訓方面要充分發揮培訓基地的作用,并且充分利用師范院校對教師校本培訓的引導作用。利用師范院校和培訓基地對教師進行專業、系統的校本培訓,并以其為核心,構建農村特崗教師校本培訓基地,形成校本培訓科學體系。
5.激發教師主體性,調動校本培訓活力
在腳本培訓過程中要滿足教師的需求以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增加校本培訓的活力。因為不同的教師有不同專業和需求,每次校本培訓都要針對教師的具體需要,為教師量身定做,保證每次的培訓都可以滿足部分教師的需要,這樣才能保證校本培訓的活力。
三、結語
農村地區校本培訓不夠正規、專業,使其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農村地區的校本培訓關系到農村現代教育改革和現代化發展,因此,加快農村校本培訓體系建立,完善校本培訓機制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徐珊.農村普通高中教師校本培訓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廣州大學,2012.05.26;
一、“主題式”校本培訓的提出
我校的校本培訓開展得較早,形成了以“感動強師德,讀書睿師智,反思精師術,聽評長師藝”為校本培訓內容,以及“筆記一交流一考核”的校本培訓模式,真正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加速器”,以至來自市內外的參觀學習者絡繹不絕,最多時一年可達二、三百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之教師的審美疲勞,以及職業怠倦的加劇,原先的培訓模式已不新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培訓的效果。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的實際,借鑒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培訓方式,形成了“主題式”校本培訓的新模式。
二、“主題式”校本培訓的操作流程
概括來講,基本操作流程包括調查研究,確立主題;自主交流,合作點評;課堂實踐,揚長避短;自我反思,總結提升。
第一階段:調查研究,確立主題。學校召集各學科教研室主任會議,本著“問題即主題”的原則,擬定校本培訓的主題,各學科教研室主任深入教師調查研究,了解教師的意見和看法,教科處匯總意見和建議,擬定主題并及時下發全體教師。教師針對主題,撰寫交流材料。
第二階段:自主交流,合作點評。學校定于每周五以論壇的形式召開交流會,讓參會教師主動交流。主題發言人按照指定和隨機兩種方式進行。學校根據教師所撰寫交流材料的質量,選取觀點新穎的教師,作為指定發言人,每次發言在兩人左右。為保證每位教師都認真撰寫,學校隨機抽取兩位教師作為發言人。此外,在交流現場會上,學校允許兩名教師自由發言。發言結束之后,學校抽取三名教師對各位的發言進行點評,以促使全體教師認真聽取別人的發言,并針對別人的觀點談自己的認識。在這樣交流中,觀點得到碰撞,思維得到發展,認識得到提高。
第三階段:課堂實踐,揚長避短。任何形式的培訓都不能脫離教育教學實踐,任何教育理論都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檢驗,才能得到完善。在論壇交流之后,全體教師把自己吸收的觀點,用于教育教學實踐,找到優勢、發現不足,以利于進一步完善。
第四階段:自我反思,總結提升。教師經過交流和課堂實踐之后,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在反思中形成對預設主題的客觀、理性的認識,在總結中提升自己的認識,并逐步地內化為自己的基本素養。
三、“主題式”校本培訓的實施策略
在主題選擇上,堅持“問題即主題”的原則。要想提高校本培訓的實效,就要在校本培訓過程中解決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脫離教師教育教學實際的培訓都是假培訓。針對我校課堂教學改革中遇到的“高原”現象,我們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反思”系列活動。比如,列舉“反思我們的模式”、“小組如何構建”、“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反思我們的課堂”、“如何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等“五大”主題,開展討論培訓。每個主題交流討論一個月,充分發言、各抒己見,交流觀點、碰撞思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活動形式上,堅持“靈活多變”的原則。學校堅持“集中交流與小組交流”相結合、“個人展示與別人評價”相結合,“口頭交流和書面交流”相結合等多種交流方式,為每一位教師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學校先后采取理論學習、觀看名家專題講座錄像、論文比賽、論壇交流等形式開展活動。
在培訓對象上,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學校倡導每一位教師都參加,每一名教師都交流。為此,在展示和點評的環節上,我們選擇隨機抽取的辦法,每一位教師都有可能被抽到,從而可以有效地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
在評價機制上,堅持量化考核和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學校把校本培訓納入教師量化考評。與績效工資、評優評先、晉職晉級掛鉤,從而極大地調動全體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每次主題培訓結束之后,學校都評選出優秀參與教師,對交流材料評出等級獎,既有精神獎勵,又有物質刺激,教師主動參與的意識得到增強。
四、“主題式”校本培訓的現實成效
“主題式”校本培訓的模式符合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律,符合教育規律,符合當前學校教師培訓的實際,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一是增強了教師主動學習的意識。現代教育強調人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主題式”校本培訓活動的開展,讓大多數教師深感知識的不足,為了準備交流材料,大多數教師及時查閱各種資料,主動學習的意識得到了增強。教師一旦有了主動學習的意識,就不愁專業素質的提高。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意見》,根據《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立足教師新課程教學實施水平的有效提高,積極開展以師德規范、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重點內容的校本教研活動,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努力構筑教育人才高地,為加快我市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提供人才支撐。
二、組織管理
市直學校和各鎮(區、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為校本培訓活動的主體單位,在進一步完善本單位校本培訓工作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根據各自具體實際做好本單位2014年校本培訓規劃的制定(培訓計劃要落實到每月、每周),組織開展有關的培訓活動并實行有效的過程管理與質量管理。市教師發展中心教育教學研究部、教育科學研究部(教研室、教科室)提供必要的專業指導和技術援助,通過校本培訓跟蹤調研、定期指導、組織校本培訓經驗交流以及對校本培訓的督查管理和實績評估等,及時發現和推廣校本培訓先進典型,從而使全市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的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三、培訓內容
校本培訓的內容應主要集中于教師勝任新課程背景下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各種能力,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專業知識與教育技能、解決教學實踐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教學實踐的總結反思和理論提升能力等。要根據本單位教師隊伍的現狀,結合實施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組織教師開展教育調查、教育實驗等多種形式的研究和教學實驗交流活動,推廣應用教育科研成果,使廣大教師在“學習——研究——實踐——應用”的良性循環中提高理論素質和科研、創新能力。要積極引導教師認真研究學生心智發展的年齡特點及其信息時代、網絡條件下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運用,不斷提高對各種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應用能力,從而促進全體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業務水平的提升。
四、培訓方法
校本培訓模式應當是自主的、靈活的、多元的。除了校內日常政治學習、教研活動、師徒結對、備課聽課等常規活動外,要拓展思路創新培訓方式,有效開展專題講座、自主研修、案例分析、操作實踐、師徒結對、課題研究、學術沙龍和網絡學習等,并創造性地組織課題研究、骨干示范、名師帶徒等多種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積極探索校本培訓立體化、網絡化的模式,在校園網站上開辟校本培訓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綠色通道,將本校校本培訓的計劃、內容和要求等放到校園網上,方便教師隨時學習和查閱,提高校本資源的利用率。除了集中培訓外,要把教師的個體研修主動納入校本培訓的形式范圍,組織教師利用零散時間主動閱讀專業理論書籍或觀看有關的講座、教學視頻材料,努力幫助全體教師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思考習慣和文明習慣。
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和基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是校本培訓最重要的手段和基本特征。各單位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幫助教師拓寬視野、提高理論素養,為教師接收多種形式的專業培訓和觀摩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爭取更多的機會。有計劃、有步驟地把本地或外地的教育專家、教學權威和學科帶頭人等請進來,現場指導,現場對話,現場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在今年開展的“雉水名師大講堂”活動中,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市中小學各學科的名師作用,組織他們開展專題講座、教研沙龍等多種活動。要充分發揮專業報刊和網絡信息渠道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作用,努力營造積極思考、主動研究和互助探究的校園文化氛圍。
五、保障措施
各單位要建立健全校本培訓的管理和激勵機制,強化制度管理,統一領導,協調培訓工作,并把校本培訓情況納入學校目標管理范圍,切實抓緊抓好。對教師參加培訓的情況與評優、職評、職位掛鉤,做到培訓、考核、使用、待遇相結合,從而調動教師參加的積極性,推動校本培訓的深入開展。
校本培訓的對象是所有教育教學工作者,而不是少數特定的對象。其目標在于全體成員教書育人本領的全面提升,而不是看似熱鬧、實無任何效益的簡單活動。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培訓方案,落實好每次培訓活動的主題、形式、時間和具體目標要求,原則上每學期集中培訓不少于10次,小組研討和個體研修時間不少于40學時,暑期集中培訓不少于1周。要采取切實措施,逐步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要注意克服校本培訓中的形式主義傾向,努力提高校本培訓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要特別重視對校本培訓的過程控制和質量管理,建立規范的校本培訓檔案,在每學期的理論研修、聽課評課、教學反思以及公開課、研究課的開設、集體備課中主備主講乃至于研討活動中交流發言的質量和教學經驗的總結、教研論文的發表與獲獎等方面,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提出明確的數量要求和質量要求。在校本培訓和師本培訓質量的考核評估體系中,要把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幅度作為重要依據,占有合理的權重,從而確保校本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基于學校自身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資源,由學校發起、規劃和實施的校本培訓,能滿足學校及教師的發展需要,提高學校每位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學校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落實新課程改革,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最佳途徑。校本培訓是全員性教師繼續教育中的主要形式和主要渠道。我院作為市(地)級教師培訓機構,承擔著金華地區各縣(市)高中和市本級中小學近萬名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指導中小學開展好校本培訓工作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和義務。針對當前中小學校本培訓的現狀和發展現實,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個學校校本培訓管理能否規范,校本培訓活動開展是否扎實,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否有效提高,校本培訓的預期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除了與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校長對校本培訓的重視程度有很大的關系外,還與學校校本培訓的管理和實施者――校本培訓管理員密切相關。
一、中小學校本培訓管理員的職責和要求
校本培訓管理員是在學校校長領導下,在校本培訓上級主管部門、培訓機構的指導下,負責其所在學校校本培訓開展與實施的管理者,是下情上達和上情下達的溝通橋梁,代表學校行使校本培訓的管理職能,是校本培訓的“第二責任人”。明確職責是管理員開展校本培訓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校本培訓管理員職責主要有如下幾條:
1.認真做好校本培訓的需求調查。校本培訓的特點是“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校的發展;其實質是通過培訓解決學校、教師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校本培訓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要實現校本培訓的上述功能,其前提是對本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需求進行有效的調查分析,找準問題。一般可采用問卷調查、教師座談會、教研組討論等形式進行。摸清了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問題及需求,找準了學校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及突破口,就為制訂好針對性強的校本培訓計劃,實施有效的校本培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項工作主要由校本培訓管理員在校長的領導和支持下負責完成。
2.認真制訂好校本培訓學年計劃。校本培訓計劃是校本培訓的“藍圖”,可分為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學年度)計劃。校本培訓的中長期規劃一般應由校長親自制訂,可包含在學校中長期規劃當中,主要對學校3-5年內的發展以及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總體的規劃及要求。校本培訓年度(學年度)計劃則根據學校的中長期規劃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情況,由校本培訓管理員制訂,一般以學年為周期,最后交校長審定后實施。校本培訓學年計劃內容包括校本培訓的總體目標、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分析、學年校本培訓具體安排、制度及激勵措施等。
3.負責對校本培訓的實施。校本培訓學年度計劃制訂好后,校本培訓管理員要按計劃做好各項培訓的落實和檢查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要督促相關部門做好校本培訓的場地、人員、設備、發放資料等的準備工作,及時掌握校本培訓實施的進度、內容。要主動積極參與學校校本培訓活動,并盡可能多的全程參加(原則上要求每學年參加一半以上的培訓活動),并指定人員如實記錄校本培訓的實施情況,如培訓要求、培訓內容、參訓人數、培訓形式等。因為,校本培訓管理員只有參與到校本培訓活動中,才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各項培訓計劃落實的情況,取得第一手的材料,并及時發現和解決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和改進培訓的實施,從而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4.認真做好溝通和協調工作。校本培訓從計劃制訂到工作落實,這個過程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并不一定能按照計劃順利實施,如有時外聘教師的上課時間有變動、學校培訓場地可能有沖突、學校原來的校本培訓時間安排與縣(市)教研活動有沖突、學校的課題研究活動不能按計劃完成等。面對校本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應及時向校長反映,并與校本培訓指導中心(業務主管部門)、學校相關部門進行協商與調整,及時解決各種問題,使校本培訓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
5.認真做好校本培訓的檔案整理工作。校本培訓檔案包括學校組織實施的校本培訓過程檔案和教師專業發展業務檔案兩部分,其中教師專業發展業務檔案主要內容包括學年度教師成長手冊、教育教學反思、教學案例分析、一學年中撰寫和發表或獲獎的論文、學年個人總結等內容。檔案建設在校本培訓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是管理部門對學校校本培訓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估的重要依據,建檔的過程也是對校本培訓工作的梳理過程,通過對獲得的資源進行整理、加工使知識進行重組、資源再開發,保證校本培訓工作得以進一步完善。因此校本培訓管理員必須抓好校本培訓的考勤、記錄、考核、書面總結等過程管理工作,全面、系統地做好校本培訓各類檔案的整理、歸檔和管理工作。
6.做好每學年校本培訓的總結和自評工作。我院作為校本培訓業務主管部門每年組織相關人員成立考核評估組,依據學校自評和培訓檔案展示的結果,通過“聽、看、查、談、評”等措施,全面了解校本實施情況,作出考核評估意見,然后核定參訓教師的繼續教育學分。因此,校本培訓管理員需要在每學年工作結束前,將學校一學年來的校本培訓實施狀況做出自評,并寫出工作總結報告,上報到業務主管部門。
二、中小學校本培訓管理員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做好校本培訓工作,既需要作為第一責任人的學校校長的高度重視,也需要有良好的開展校本培訓的條件;既需要上級主管部門(教育局、教師培訓機構)的指導支持,也需要有良好的制度、機制作為保障;既需要校本培訓管理員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強的管理實踐能力,也需要有一支較穩定的校本培訓管理員隊伍。但是,考察近年來中小學校本培訓管理員隊伍現狀,發現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隊伍不穩定。根據我們的調查了解,校本培訓管理員一般由負責教師業務提高的教導處或教科室負責,有的學校則由學校辦公室負責。從近幾年我們組織對轄區校本培訓管理員進行培訓的情況看,很多學校參加校本培訓管理員培訓的人員是不斷變動的,這意味著負責校本培訓的管理員隊伍是不穩定的。而校本培訓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作,時間跨度長、內容安排多、工作要求高,是一項比較復雜而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校本培訓管理員隊伍不穩定,導致管理員職責不明確,培訓工作不落實,校本培訓的管理工作不熟悉,只能應付了事,使提高培訓質量成了空頭支票。
2.認識不充分。從與管理員的接觸、座談中發現,許多校本培訓管理員對校本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部分管理員認為,搞校本培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拿到教師校本培訓的學分,可以評職稱,因此僅根據培訓機構的要求做一些書面材料(甚至為應付檢查而做一些虛假的材料)應付了事,而不是真正從學校發展以及教師的專業發展的實際出發,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富有實效的校本培訓工作。再加上校本培訓管理員多由學校里的中層干部兼任,如教務主任、辦公室主任或教科室主任,這些人同時大多也是學校的骨干教師,本身已擔負了繁重的行政管理和教學任務,接手校本培訓管理工作后,往往分身乏術而感到力不從心。
3.業務不熟悉。校本培訓管理員是本校教師的教育者和研究者,應該是培訓工作的內行,懂得校本培訓工作應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應該能獨立地制訂培訓方案,開發培訓課程,組織培訓活動,開展培訓研究,反思培訓中的各種現象;應該能主動探索培訓的新經驗、新思路,不斷使培訓工作走上新的臺階。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許多校本培訓管理員對校本培訓的內涵、特點、規律、內容、方法、要求等心中模糊不清,對本校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不甚了解。由于對校本培訓的計劃如何制訂,培訓實施要抓好哪些環節,校本培訓的檔案應如何建立等校本培訓業務不熟悉,大大影響了校本培訓的質量以及管理的規范性。
4.落實不到位。校本培訓管理員的工作任務重、責任大。校本培訓工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本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快慢,關系到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提高的高低。然而有不少學校校本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如培訓計劃上報不及時,內容不完整或過于簡單,沒有本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分析;執行中打折扣,有的校本培訓計劃做得比較好,但執行馬馬虎虎或根本不執行,計劃和執行成了“兩張皮”;有的校本培訓過程記錄不健全,沒有教師專業發展業務檔案;有的校本培訓的總結閉門造車,應付了事等。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校本培訓管理員的工作得不到學校足夠的重視,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措施是主要的原因。由于不少學校的領導對校本培訓管理員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職責認識不充分,對負責這塊工作的老師既沒有獨立核算其相應的工作量,也沒有任何的津貼。再加上校本培訓管理員的職責不明確,缺乏相關的任后管理、評價機制、獎懲和激勵措施等,極大地制約管理員工作能力和積極性的發揮。
三、加強中小學校本培訓管理員隊伍建設的若干對策
要提高中小學校本培訓的實效性,就必須加強中小學校本培訓管理員隊伍建設,促使他們認真履行管理職責,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首先,學校校長必須十分重視校本培訓工作,大力支持校本培訓管理員大膽開展校本培訓工作,主動送校本培訓管理員參加各種培訓,提高管理員開展校本培訓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作為業務主管部門的教師進修學校,理應在管理員隊伍建設上發揮管理和指導的職能,要聯合各中小學校共同參與,上下聯動,內外結合,全面推進校本培訓管理員隊伍的建設。我院作為金華市(地)級教師培訓中心,近幾年來積極探索加強中小學校校本培訓管理的路子,并在加強校本培訓管理員隊伍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
以觀念“導”。“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要想提高校本培訓管理員的工作效能,首先應該轉變校本培訓第一責任人――校長的觀念。有不少學校由于學校領導不夠重視,使學校校本培訓過程流于形式,校本培訓管理員的工作無法順利開展起來。認識的偏差和觀念的滯后是阻礙校本培訓在學校順利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響校本培訓管理員工作積極性的最核心因素。為此,作為市(地)級教師培訓機構,我院近幾年來,首先組織了數次以校本培訓研究為主題的校長培訓或論壇,提高中小學校長對校本培訓的認識,轉變觀念,調動各校校長領導、支持本校教師開展好校本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轉變管理員的管理觀念。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校本培訓管理員存在畏難情緒,工作中缺乏激情和主動性,態度不積極,被動應付。為此,我院通過組織每年一次的校本培訓管理員培訓班,請市教育局的領導講校本培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向市教育局建議開展優秀校本培訓管理員評比等,引導他們提高對校本培訓管理員工作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工作激情。
以指導“引”。為了提升管理員的校本培訓管理能力,將校本培訓管理引導到規范化、科學化操作的軌道上來,我院加強了對校本培訓管理員的工作指導。自2006年以來舉辦每年一次的校本培訓管理員培訓班。通過培訓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校本培訓管理員的管理素質:明確職責,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舉辦校本培訓操作技能講座,組織實地(校本培訓優秀單位)參觀考察,提供借鑒;進行怎樣開展好校本培訓的研討;加強對校本培訓的宏觀管理,規范校本培訓的基本要求及管理員的基本管理程序。實踐證明,舉辦校本培訓管理員培訓是提高校本培訓管理員的工作責任心、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以制度“束”。校本培訓在指導思想、組織領導、培訓基本內容、教學計劃、考核驗收等方面都要有規范的要求,以避免“形式主義”和浮夸。為此,金華市教育局于2004年5月出臺了《關于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的意見》(金市教職成高[2004]23號)文件,在政策上確立了校本培訓工作在我市中小學工作中的地位。為了提高校本培訓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我院根據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又進一步細化了校本培訓管理細則,出臺了《金華市校本培訓管理方案》,使校本培訓管理員在實施和管理校本培訓中有章可循,促使各校的校本培訓工作走向正常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也為校本培訓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以評價“促”。本著通過評價激發管理員工作熱情,增強管理員工作能力的原則,我院在《校本培訓管理方案》出臺后,在金華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又推出了校本培訓示范學校和優秀校本培訓管理員評選活動,制訂了操作性很強的評估標準和評選細則。一方面通過召開校本培訓研討會、表彰會等形式推動各校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工作,另一方面通過考核和評選,發現、挖掘、樹立典型和榜樣,進而達到“先進促后進,先進更先進”的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