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7 06:50: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一級教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注重人才基礎素質的鍛煉和強化
基礎素質是創新素質的關鍵,對于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來說,基礎素質包括藝術理論、各種技能的豐富性和熟練性。在這一教學階段應當注重解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做好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實踐鍛煉中做好轉化工作。當前我國藝術設計的理論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低下,理論教學內容無法滿足這些學生需求,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創新性可言等。這些問題都與教學目標的模糊定位存在很大關系。為此應當在確立教學目標階段將實踐教學的認為細化到課堂教學當中[2]。不斷的培養和提升理論教學的效果。
(2)做好市場需求的調研工作
實踐教學培養目標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基本方向。以培養市場需要的合格人才為基本指導原則。同時還應當更加重要的培養人才需求計劃,同時還應當更加有效的滿足人才在這些方面的培養任務,加強人才在培養過程中的完善程度。做好市場調研工作,深入市場和行業實際環境,了解藝術設計崗位群的需求特征和任務數量。以這些豐富的調查數據作為實踐教學的基本指導,將市場需求轉化為教學目標。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推動著教育教學工作的完善程度,同時這些創意產業的需求特征也成為人才培養工作的主要參考。教育部門應當在實踐教學中加強校企聯動,及時的將人才需求信息反饋到實踐教學當中。
(3)培養目標應體現人才綜合素質
培養目標應當結合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升,所謂綜合素質包含了知識素養、創新精神、動手能力等等。其中創新精神最為關鍵,創新是創意的關鍵和基礎,同時也是整個創新工作的動力和源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保障整個創新工作的基本前提[3]。同時綜合素質的養成需要結合卓有成效的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基本功能應當在教學工作中有效發揮出來。在實踐教學培養中應當體現人才各項素質之間的融合,形成一個有機統一體。
2在校企合作中實現實踐教學目標
校企合作是培養和提升人才實踐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實踐教學的最基本方式。為此深挖校企合作機制的潛力,不斷規范和調整實踐教學機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是主要努力方向和突破口。具體而言應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繼續拓展校企合作的實效性
校企合作在我國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在實踐教學培養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隨著人才需求的不斷升級當前的校企合作環節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一些藝術設計專業實習生在企業實踐鍛煉中沒有基礎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實質性崗位,所學理論知識沒有得到有效轉化,校企合作的實效性不高。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學生及時參加了校企合作鍛煉也不能很好的培養自己的素質、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因此校企合作也長期處于低效運轉狀態。為此,提升校企合作的實效性是當前實踐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4]。具體而言提升校企合作的實效性應當到以下幾點。首先,建立嚴格的實習規范機制,該機制主要目標是為了確保實習生崗位分配環節能夠被派遣到適合他們的專業崗位當中,目前藝術設計人才在企業實踐中有的從事與藝術設計和創意產業毫不相關的工作崗位,例如行政文秘、企業管理等崗位。他們的藝術設計能力不能在這些崗位上充分發揮出來。為此院校和企業應當制定嚴格的合作制度,確保人盡其用。其次,學校應當做好實踐鍛煉的考核評估工作。在當前這種不合理的校企合作機制當中,大部分實習生卻都能順利通過考核。這說明考核評估工作的科學性不足。為此應當重點完善和規范這方面工作。
(2)搭建校企合作公共平臺
校企合作中企業方的積極性不足成為影響校企合作實效性的一個關鍵因素。創意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正處于關鍵階段,企業資源有限,沒有足夠的精力照顧實習學生。這一客觀問題若不得到及時的解決將始終是校企合作的陰影。為此我們應當在這樣的基礎上更加重視企業積極性的調動。調動企業積極性應當發揮政府作用。具體而言注意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優惠政策,為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減輕負擔,提升他們參與這種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其次,就是搭建一個高效的校企合作平臺,為企業選擇院校和院校尋找企業創建一個順暢的機制。而且對于參與這個平臺的企業應當進行資質認證和政策優惠。這樣不僅解決了企業積極性不高的弊端,同時還對校企合作整體質量的提升做出重要貢獻。具體而言,地方政府應當對當地創意產業的整體情況做好調研工作。認真分析創意產業中的企業優勢和特色,給企業貼上特色標簽。另外,對院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狀況也應當在這一平臺上盡可能的呈現出來,為企業選擇適合自己的人才提供便利。校企合作平臺的搭建必須發揮政府職能,聯合行業協會和教育部門共同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5]。同時還應當最好三個方面的保障,一是資金保障,二是制度保障,三是組織保障。這三個方面的保障工作是維持平臺順利運行的基礎。其中資金保障是基礎,政府必須設置專項資金用于校企合作平臺的日常運營和維護。另外做好組織保障也是維持這樣工作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政府和相關單位部門應當抽調專門人員負責平臺的日常管理,信息收集,雙方協調洽談等工作,而且人員素質和部門工作效率也直接影響平臺價值和潛力。
對我科25名藥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其中男6名,女19名,平均年齡32.6歲,從事藥師職業平均10.6年;主任藥師2名,主管藥師9名,藥師14名。
1.2方法
1.2.1繼續教育形式
①由藥劑科主任及主管繼續教育的主任藥師按每年24次(每月2次)繼續教育制定學習計劃。內容為日常工作中必要的藥學理論知識和技能,循序漸進地深入講課內容,由藥理學到具體用藥案例的分析,由法律法規解讀到專題培訓,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②自主選擇參加院級大講課,院感知識和急救知識培訓。
1.2.2繼續教育方法
采用集中學習與自主選擇相結合的模式。①集中授課:采用多媒體教學和紙質材料學習,對以往認知存在的錯誤進行修正,對認知正確的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多媒體課件以Windows為操作平臺,要求內容完整,重點明確,圖文并茂,形象生動,選擇有促進記憶的圖文。每次授課時間為30min。授課結束后,聽課學員就學習內容進行討論,鞏固學習成果,由藥劑科主任或主管繼續教育培訓的主任藥師做點評。②自主選擇:選擇性參加醫院組織的講座和自學,由學員自己選擇聽課內容,豐富相關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水平。
1.3效果評價方法
采用我科自行設計的“藥師繼續教育學習滿意度調查表”對授課方式進行評價,分別在培訓前及培訓后(每年末進行一次學習效果測定)以閉卷考試的形式測評學習效果。自我效能感測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1],測定研究對象自我效能變化情況,共10個條目,用綜合得分均值評定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分值范圍1~4分,分值越高顯示自我效能感越高。
2結果
2.1繼續教育前后藥師專業知識和自我效能感評分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經過96次繼續教育培訓,綜合4年內各時段調查數據后取每個時段的平均分值進行評價(見表1)。表1顯示,繼續教育后各時段的綜合成績評分均隨著培訓時間延長得分增高,與繼續教育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各時間段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藥師對繼續教育學習方式滿意度
2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拓展除了在課堂上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基礎醫學導讀學習平臺對教學有很好的輔助作用。通過這一平臺實現了與學生的充分互動,可以及時收集教學反饋信息;討論版圍繞醫學相關熱點問題的討論,一些有價值的圖書資料和網站推介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期末考試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也通過此平臺進行,確保了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
一些理念先進的高等院校對實踐教學給予了相當高的關注,主要通過下述內容加以呈現。
(1)對專業課教師的實踐經驗給予高度關注。優先選擇具備實踐經驗且獲取乙級以上專業技術執照的教師作為實踐環節的指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應當進入高等院校或者企業進行實踐培訓。
(2)此類高等院校的實踐設施優良,并且在校園內部設有諸多匹配的實習崗位。既能夠完成必要的理論教學,又能夠強化學生的綜合技能。
(3)此類高等院校會定期開展職業技能比賽,并且帶領學生參加各類相關的世界比賽,學生的技能證書數量將成為對學校考評的關鍵指標。借助技能比賽,強化學生獲取知識的自主性。
(4)對學生的校外實踐環節給予高度關注。校外實踐可以有多種方式:輪調式(理論知識的傳授在學校進行、實踐技能的培訓在校外實踐環節進行,并且每月定期開展輪調)、實習式、進修式、走讀式等。在上述校外實踐方式當中,應用最廣泛、收效最佳的當屬輪調式。例如,可以同理念先進的高等院校開展聯合教學的模式。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應當有效借助此模式提供的優勢,將專業課教師派到合作院校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并依照本院校的現實狀況加以選擇性的應用和吸收,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教學實訓實踐體系加以有效的健全和完善。
2.突出國際商務單證實訓重點,打造一專多能
國際經濟貿易牽扯到諸多部門、諸多流程、諸多手續,是一個繁瑣的流程。國際經濟貿易要求其工作者既要了解并熟知國家制定的國際貿易政策,又要了解并掌握外貿單證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單證實訓的重點在于強化國際經濟貿易單證的制作,對國際貿易業務的普遍性環節加以深入的了解,強化對單證業務的實踐技能。通過系統化的國際貿易業務實踐培訓,能夠為日后順利的從事國際貿易業務工作奠定穩固的基礎。作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理應了解并掌握國際貿易業務的具體操作。因此,出于使學生對國際貿易業務形成更加牢固的知識框架,并能將理論知識順利的應用于實踐的思考,應當為學生安排一定周期的國際貿易實訓環節。使學生對國際貿易業務的實踐操作形成零距離接觸,從而有效的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在國際貿易逐步發展的過程中,商品均以單據的形式完成買賣,貿易雙方都是以單據作為貨款的結算憑證。因此,單證制作質量的優劣對于國際貿易業務以及利潤的實現具有直接性決定作用。單證的準確性、完整性、清晰度以及實效性對于結匯的順利與否存在重要的影響,有關工作者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關注和耐心。所謂“一專多能”人才,就是說既要掌握本崗位的專業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水平,又要對相關崗位的實踐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對于“一專多能”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應當納入企業的整體戰略規劃之中。在“一專多能”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當堅持“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將人力資源管理機構的特殊優勢加以最大程度的施展,制定目標并建立規章制度,為計劃的切實落實提供必要的保障。應當建立專門的“一專多能”型人才的管理部門,將部門優勢做以有效發揮,使企業整體傾向于“一專多能”型人才,從而向企業員工提供有利的多技能學習的機會。當企業工作者實現了“一專多能”后,其崗位落實和薪資待遇都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并且有清晰的制度作為保障。對于擁有過硬的多技能工作者,企業應為其辦理國家從業資格證書,將工作者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
3.融合校內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提升就業質量
在實踐教學的全部內容當中,認識實習、課程實習以及畢業實習是能夠強化學生實踐技能的關鍵步驟。然而,上述關鍵步驟一定要借助校外的力量和資源才能實現。正因如此,上述關鍵步驟成為了實踐教學當中的弱化點。因此,著重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健全實踐教學的必要步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通常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首先,將學生派到實踐基地進行參觀、實習和就業。并利用對實踐基地的考察和與實踐基地進行聯合研究等的手段,對學生的實習狀況和社會需求狀況加以及時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實習和就業進行指導改進的效果。其次,利用對實踐教學基地工作者授予可作資格的方式,強化實踐教學基地工作者主動服務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意識。除此之外,對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定期開展培訓講座,并邀請實踐教學基地的負責人員和國際貿易機構的專業化人才進行客講。一方面,能夠強化學生對業務實踐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從而為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教學實訓實踐體系建設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秉承相互扶持的理念,在借助國際貿易企業(尤其是農產品國際貿易企業)的力量向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的過程中,應當將企業的實際需求納入考量。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由教師為其提供相應的策略措施;在企業的人員配備不足時,可以由學生為其提供相應的崗位幫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運營壓力。通過上述做法,高等院校能夠同企業形成穩固的信任度和長久的合作關系。強化實踐教學基地的管理,對每個實踐教學基地設置專業化的管理人員,并執行對實踐教學基地的數據實時追蹤機制。現實表明,利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引發的就業創新,能夠有效地處理企業同學生之間信任度低的問題,并實現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雙重穩定。
新時期教師勞動的知識性、專業性、藝術性、長期性、示范性、創造性的特點決定了構成教師素質的特殊性。教師素質作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人所必須具有的身心的想對穩定的潛在的基本品質。其本質特點是指教師自身的質量,主要包括教師的機體素質、文化素質、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等。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而道德素質并不是指規范本身、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范、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實際工作中許多教師并沒有把道德規范、準則內化。體罰學生、心罰學生的行為并不少見,教學中言行不一致等等的行為與教師所從事的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極不相稱。生活中我們發現兒童、青少年接受知識的過程正是個性與品德形成時期。盡管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對兒童、青少年的個性形成和品德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教師的作用最大。教師通過一定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對學生產生影響的同時,還通過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舉止等對學生產生影響。在兒童眼里,教師是正確的教師的話都是對的。教師的言行就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個性的形成和品德的發展。因此被稱為“師魂”的教師道德素質將比文化素質更重要。
其次,師德修養的魅力將主要從教師的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
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
一、引言
近年來,氣候災害事件的頻繁發生,需要世界各國及時了解和共享最新的氣象信息,攜手應對氣象災害。然而在科技翻譯研究中,國內外學者多從功能理論、目的論等角度展開研究,很少運用關聯理論探討氣象科技論文翻譯。趙彥春曾指出:“關聯理論不是翻譯理論,但可以有效地解釋翻譯活動,指導翻譯活動,奠定翻譯本體論和方法論的基礎”(趙彥春,1999:276)。
二、讓中國氣象科技“走出去”
在引進西方先進的氣象科技時,我們也要讓中國的氣象科技“走出去”。氣象科技論文作為學術研究與信息傳播的載體,在科技合作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對氣象論文英譯的需求日益突出。
氣象科技論文是科技文獻的一種,用以“陳述地球大氣圈、氣象科技領域所發生或出現的事情,描述其特點、規律、過程等,能有效記錄大氣科學和氣象科技界的動態”(壽邵文,姚永紅,2008:178),具有專業性、客觀性、科學性和準確性等特點。本文的研究案例――《邊界層參數化方案對邊界層熱力和動力結構特征影響的比較》是典型的氣象科技論文,具有代表性。
在漢語中,由動詞構成的動核結構是句子在語義平面上的結構。一個動核結構體現著一個事件或一個命題。因為氣象科技漢語描述的主體是從事研究、分析和觀測的研究者或設備,而客體往往是客觀的事物、自然現象、觀測的過程或實驗結果,所以在客觀描述氣象研究內容時,氣象科技漢語注重功能和意義,多用主動句,大量使用含動核結構的簡單句或分句描述邏輯事理。
三、關聯理論與翻譯
在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86/1995)中,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了有關交際與認知的關聯理論,在中西認知語用學領域都產生了較大影響。他們認為,“交際是一個涉及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的明示――推理過程”(Sperber and Wilson,2001:50)。1999年,Ernst-August Gutt率先將關聯理論運用于翻譯研究中。Gutt在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提出,“翻譯是一種言語交際行為,是與大腦機制密切聯系的推理過程”(Gutt,2004:107)。為了實現原語作者與譯語讀者之間的最佳交際,譯者在處理作者要傳遞的信息意圖時,要作出最佳語境假設,以尋求信息的關聯,然后再根據關聯度進行推理,取得最大語境效果,使作者的信息意圖與讀者的心理期待達到最佳關聯。氣象科技論文屬于信息文本,以傳播氣象科技信息為主。本質上講,氣象科技翻譯可視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際活動,譯者不僅要將原語作者的信息意圖推理出來,還要將此信息意圖展現給譯語讀者。
四、關聯理論指導下的氣象英譯
氣象科技論文英譯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而準確地傳達原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在關聯理論指導下,為了滿足讀者的心理期待,譯者要準確分析原語邏輯關系,合理調整語序和劃分意群,靈活采用順譯法、倒譯法、合譯法及轉譯法等翻譯策略。下面從關聯理論角度,列舉幾個典型案例來研究氣象科技論文中句子的英譯。
(一)順譯法
氣象科技漢語中的句子較為簡單,句子間邏輯關系比較獨立。作者與讀者的認知語境雖有差別,但也存在共性。依據關聯理論,為了再現原語語境,可以采用順譯法,即按照漢語原句的語序進行翻譯。句與句之間的簡單對應必然不會對讀者的推理過程產生阻礙。但有一點不同,為了準確描述客觀規律,英語句子偏長,結構復雜,常常采用各種從句。
案例1:原文:YSU邊界層參數化方案是MRF方案的改進版本,次網格尺度擾動通量(w′c′)與平均量(C:u,v,θ,q)的關系為
(二)倒譯法
關聯理論認為,翻譯不能單純地根據字面意思進行翻譯,而是要準確推測原文的深層次語義,把握原文所要傳遞的信息意圖及最佳關聯。在描述一些氣象定義或實驗過程時,氣象科技漢語通常先敘述方法后呈現結果,而英語則先結果后方法。所以,為了準確傳遞作者的信息意圖,給讀者提供最大的語境效果,常采用倒譯法,根據譯文讀者的語境表達習慣,將內容忠實、規范地表達出來。
案例2:原文:本文采用①高分辨率中尺度WRF模式,通過改變邊界層參數化方案進行多組試驗②,評估③該模式對美國北部森林地區邊界層結構的模擬能力,同時比較④五種不同邊界層參數化方案模擬得出的邊界層熱力和動力結構。
譯文:To assess③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at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layers at the forest areas in the northern Unites States and compare④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structures of boundary layers simulated by the five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s, a high resolution mesoscale WRF model was employed① in this paper to carry out② multipl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configurations.
分析:原文描述的是一個氣象實驗過程,采用動核結構,分句較多,如果順著翻譯,譯文將生硬難懂。根據關聯理論,可以采用倒譯法。將“結果”譯成“目的”并置前,將中文動核結構譯成非謂語動詞結構,即“to assess...and compare”、“to carry out”,把主動漢語分句整合為含有一個主謂結構的被動英語長句,描述“方法”。這樣句子結構嚴謹,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實現了原文與譯文的最佳關聯,準確清晰地將作者的信息意圖傳遞給讀者。
(三)合譯法及轉譯法
在關聯理論框架下,翻譯不僅要把握原語語義,還要考慮譯入語的邏輯表達習慣,實現話語語境的最佳關聯。比如,氣象科技文獻在解釋研究原理時,往往采用表示邏輯連詞“因為……所以”、“于是”等。但英語中,有些動詞(如cause)或動詞短語(如result in,lead to)本身已含因果關系。此外,漢語習慣采用不同詞語(多為形容詞)表達同一個意思,若逐一翻譯,則顯得重復嗦。在描述氣象現象時,論文大量使用動核結構,含有多個主謂結構,這跟英語的形合句型完全相反。這時,為了更清晰地表達原文邏輯,實現更大的交際效果,通常采用合譯法和轉移法,將重復的表達簡單化,并靈活轉換詞性,多使用名詞化結構。
案例3:原文:這主要是因為③太陽輻射不斷增強①,地表熱量也不斷增加②,于是③由浮力產生的湍流動能不斷增加④,邊界層內強的湍流混合能發展到更高的高度⑤。
譯文: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 increased solar① radiation and surface heat flux result in② the continual increase③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generated by buoyancy and strong turbulent mixing energy in the boundary layer.
分析:原文中①、②、③、④和⑤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依據關聯理論,采用合譯法和轉譯法,將①”和②合并“the increased”,動詞轉換為形容詞,使信息明確。③中的連詞翻譯為動詞詞組“result in”,準確地體現了邏輯關系。同時④和⑤合譯為“the continual increase of”的名詞結構。這兩種譯法的巧妙結合實現了最佳關聯,為讀者提供了最大語境效果。
四、結語
和傳統的翻譯理論相比,關聯理論框架下的翻譯觀突破語義層面,更側重翻譯活動的認知與交際屬性,將作者的信息意圖與讀者的心理期待聯系起來,以實現最佳關聯為目的。這對以傳遞信息為目的的氣象科技論文翻譯具有較強的解釋力。依據關聯理論,為了準確傳遞氣象科技論文的信息意圖,譯者應以最佳關聯原則為翻譯準則,使譯語讀者在推理過程中付出最小的信息處理努力,實現理想的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文妍,范新勇,等人.邊界層參數化方案對邊界層熱力和動力結構特征影響的比較[J].北京:地球物理學報,2014(5):1400-1414.
[2] Gutt,E.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07-199.
除了實用功能,建筑室內環境中的光還具有明顯的美學功能以及精神功能。眾所周知,室內視覺環境的質量好壞與室內的空間環境、材料質感以及色彩等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相互配合,一起協調,才能相得益彰。在現代建筑室內環境內,光的美學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視覺環境的空間感、色彩感以及材料質感,這是光照的獨特功能。比如直接光的光影可以凸顯室內環境空間的層次感,使室內環境變得更加豐富,給人以充實感和滿足感。側墻面或天花板通過反射光的照射,可以產生向發光的墻面一側擴展的趨勢,或者產生向上的空間感。總之,合理適度的光線照射可以成為室內環境中的視覺中心,也可以表達室內環境的導向感。由光線明暗所造成的視覺效果差,可以強調室內環境的體面轉折關系。反之,如果光線夠亮,就會使室內環境的空間限定邊界消失,使空間形體發生相應的變化。
要通過光線強弱來體現室內環境的材料質感美,就要依托于光線的投射方向。光線的投射角度不正確,或者光線過強、過弱,都會對表現空間材料的質感美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會曲解材料質感的真正意思。視覺環境中的色彩效果與光線的光源色的色性和冷熱傾向密切相關,不同色溫的冷暖光源,照在同一固有色的物體上,會有明顯的差別和不同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建筑環境視覺設計中,應充分發揮光的美學功能,通過光照營造適合不同使用空間的環境氣氛,以符合各種環境中人們的行為特點和心理需求(如人際交往的心理需求,私密性的心理需求等等),以達到提高視覺環境質量和具有整體統一及賞心悅目視覺效果的目的。
其次,選擇合適的人工裝飾照明。由于照明的實用功能及在光照設計中所特有的表達功能,它已經同空間環境的形態、色彩、采光、形式、通風等因素一起,成為室內環境整體設計中的基本要素。正確選擇照明方式、光源種類、燈泡功率、燈具數量、形式、光色與燈光控制器,使光照氛圍能體現設計意圖,創造良好的光環境,達到良好的環境藝術氛圍。人工裝飾照明設計的基本原則包括安全、經濟、美觀。安全是指裝飾照明設計必須首先考慮裝飾照明設施安裝、維護和檢修的方便,以及安全運行的可靠性,防止火災和電器事故的發生。經濟是指在確定設施時,權衡價值取向,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充分發揮照明設施的實際效益,盡量以較少的費用獲得較好的照明效果。美觀是照明的重要因素,是指照明裝飾的空間層次,既要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又要充分顯示被照明物體的輪廓美與材質美。
二、材質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材質是構成空間形式美必不可少的要素,充分發揮材質美感屬性,對材質進行有規律的構圖及重組,不僅能為空間氛圍增添獨特的色彩和情趣,進而完善空間形式美的內容,而且可以提高室內環境的心理感受價值。
首先,材質要與空間形態相結合。材質作為室內空間藝術的載體,同色彩和燈光等元素一道共同參與著室內空間環境氣氛的塑造過程,不僅能夠借助其視覺表面的剛柔、精細、深淺、明暗或其以線、面、體構成變化的美感聯系來刺激人們心靈的感動,而且在空間環境設計中材質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保護圍合空間的承重構架系統,充分發揮圍護體界面的保溫、隔熱等物理性能,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新材料、新工藝來拓展空間的使用功能,強化空間的審美功能。
二、光照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光是設計師有力的表現工具,也是室內環境設計中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良好的光環境設計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能夠影響室內環境的氛圍,還能產生不同的光線效果,從而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效應。比如說,陰影與暗部是光的組成部分,亮部、陰影、暗部共同構成了光的韻律感,這種韻律感仿佛給空間賦予了生命,并烘托出建筑及環境的氣氛。首先,根據環境的不同選擇光照。光照具有十分明顯的實用功能。一般而言,設計師會將建筑室內環境中的光線區劃分為兩部分,一是環境照明,二是局部照明。在設計時,環境照明區可以暗一些,而局部照明要結合具體的情況進行設計。當然,環境照明與局部照明的差距不能太大,否則會分散使用者的注意力,產生混亂的視覺效果。除了實用功能,建筑室內環境中的光還具有明顯的美學功能以及精神功能。眾所周知,室內視覺環境的質量好壞與室內的空間環境、材料質感以及色彩等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相互配合,一起協調,才能相得益彰。在現代建筑室內環境內,光的美學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視覺環境的空間感、色彩感以及材料質感,這是光照的獨特功能。比如直接光的光影可以凸顯室內環境空間的層次感,使室內環境變得更加豐富,給人以充實感和滿足感。側墻面或天花板通過反射光的照射,可以產生向發光的墻面一側擴展的趨勢,或者產生向上的空間感。總之,合理適度的光線照射可以成為室內環境中的視覺中心,也可以表達室內環境的導向感。由光線明暗所造成的視覺效果差,可以強調室內環境的體面轉折關系。反之,如果光線夠亮,就會使室內環境的空間限定邊界消失,使空間形體發生相應的變化。要通過光線強弱來體現室內環境的材料質感美,就要依托于光線的投射方向。光線的投射角度不正確,或者光線過強、過弱,都會對表現空間材料的質感美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會曲解材料質感的真正意思。視覺環境中的色彩效果與光線的光源色的色性和冷熱傾向密切相關,不同色溫的冷暖光源,照在同一固有色的物體上,會有明顯的差別和不同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建筑環境視覺設計中,應充分發揮光的美學功能,通過光照營造適合不同使用空間的環境氣氛,以符合各種環境中人們的行為特點和心理需求(如人際交往的心理需求,私密性的心理需求等等),以達到提高視覺環境質量和具有整體統一及賞心悅目視覺效果的目的。其次,選擇合適的人工裝飾照明。由于照明的實用功能及在光照設計中所特有的表達功能,它已經同空間環境的形態、色彩、采光、形式、通風等因素一起,成為室內環境整體設計中的基本要素。正確選擇照明方式、光源種類、燈泡功率、燈具數量、形式、光色與燈光控制器,使光照氛圍能體現設計意圖,創造良好的光環境,達到良好的環境藝術氛圍。人工裝飾照明設計的基本原則包括安全、經濟、美觀。安全是指裝飾照明設計必須首先考慮裝飾照明設施安裝、維護和檢修的方便,以及安全運行的可靠性,防止火災和電器事故的發生。經濟是指在確定設施時,權衡價值取向,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充分發揮照明設施的實際效益,盡量以較少的費用獲得較好的照明效果。美觀是照明的重要因素,是指照明裝飾的空間層次,既要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又要充分顯示被照明物體的輪廓美與材質美。
三、材質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材質是構成空間形式美必不可少的要素,充分發揮材質美感屬性,對材質進行有規律的構圖及重組,不僅能為空間氛圍增添獨特的色彩和情趣,進而完善空間形式美的內容,而且可以提高室內環境的心理感受價值。首先,材質要與空間形態相結合。材質作為室內空間藝術的載體,同色彩和燈光等元素一道共同參與著室內空間環境氣氛的塑造過程,不僅能夠借助其視覺表面的剛柔、精細、深淺、明暗或其以線、面、體構成變化的美感聯系來刺激人們心靈的感動,而且在空間環境設計中材質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保護圍合空間的承重構架系統,充分發揮圍護體界面的保溫、隔熱等物理性能,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新材料、新工藝來拓展空間的使用功能,強化空間的審美功能。材質不僅要建構室內空間的實體,其內部空間的再劃分也需要材質的支持。為表現輕盈、自然、通透、現代的氛圍,許多展覽中心、大型會館、商業中心和大型建筑的中庭空間經常運用玻璃和金屬構架來界定與烘托。而傳統的木材、素材、纖維等卻常常是電影院、歌劇院等觀演空間的主要材質,具有改進空間音響效果和美觀的作用。這些材質獨有的特性,及其帶給人的真實感受和無盡的藝術魅力,是來源于生活、體驗于空間又歸屬于生命本體的。其次,借助材質烘托環境氣氛。在空間的功能和流線的組織過程中,空間的主題通常以空間形體變化來實現,但大多時候還要借助材質,即充分運用肌理、色彩、質感差別較大的材質,可以獲得空間跳躍性的生動感,使組成空間形態的各界面之間表現出不同特征,讓觀者產生視覺動感,也可以利用材質的曲直、剛柔、寬窄、銳鈍、虛實、明暗、方向、大小等來強調空間各界面的對比。
2存在問題
對一體機使用的培訓不到位學校交互式一體機安裝后,正規的培訓還不到一小時,就這一小時也就只是由廠家的技術人員做的一些簡單的如開機、觸摸打開文件、電子感應筆的使用、遙控板及關機等操作,部分教師是聽得見而看不見,培訓效果不理想。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安裝交互式一體機的學校都是這種培訓方式。培訓內容缺乏與教學實際的結合,因此面對電子白板在教學環節設計(包括創設情境、互動交流、評價反饋、拓展延伸等)和實施策略上與傳統課堂教學的明顯差異,使許多教師在培訓后仍無法在教學實踐中合理有效地使用電子白板,發揮其真正的優勢互補。教師觀念落后因長期受高考指揮棒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得大部分高中數學教師的思想局限于講、解題,時間多花費在講、解題上。還有許多高中數學教師在實踐操作中總感覺利用交互式一體機做課件輸入公式花費時間太多,操作還很吃力,還不如在黑板上板書來得快而流暢。在調查中總結出多數數學教師對利用交互式一體機教學的目標不夠明確,不能確定某一節課利用交互式一體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也不確定利用交互式一體機對突破教學重、難點到底有無優勢?大部分時間利用交互式一體機上課好像也就是減少教師在課堂上的書寫量,增加課堂教學容量而已。教師水平偏低,交互性不能體現當前大部分高中數學教師都把時間花費在解題上,花費在學習先進的交互式一體機應用上的時間少之又少。教師只會使用PowerPoint做一些課件,多數情況下交互式一體機在課堂中只起到多媒體展示的作用。還有部分教師連交互式一體機本身帶有的一些工具如尺子、幾何圖形等都沒有充分利用,更不用說與數學密切相關的一些軟件如幾何畫板TI圖形計算器等。資源庫缺乏,交互式一體機使用率低交互式一體機相對以往的多媒體技術而言,除了交互性這個亮點外,本身帶有的資源庫也是交互式一體機的又一亮點。但就目前來講,交互式一體機本身帶有的資料庫大部分是小學及初中內容,高中數學資料非常缺乏,高中數學中的函數及立體幾何內容要做成資源庫還有一定的難度。備課時間比以前增多,沒有現成的PPT要自己制作,沒有現成的素材要自己尋找,再將這些組織起來還要巧思加時間。如此一來,有的教師吃不消,導致他們不愿意使用電子白板。
前言:絲綢之路在文化交流領域的問題和歷史作用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傳統歷史研究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然后,專門針對于絲綢之路文化領域的探討文獻卻不多,本文通過對絲綢之路的形成背景和文化交流的三個主要方面進行詳細論述,并對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所產生的歷史意義進行逐一分析,不斷對傳統絲綢之路中的形成早期文明M行探索,以期能從中找出一條促進現代經濟、政治與文化發展的根本性因素。
一、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
筆者作為一名高中生,對我國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有深刻的認識,從初中到高中,歷史教材不僅對我國傳統絲綢之路有詳細的概述,也對其中的歷史意義與影響進行了詳細的探討,筆者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將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做出整理。具體如下:
文化的組建過程主要是通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三個方面進行不斷滲透形成的,在這個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其中物質文化作為文化發展的基礎,精神文化是整個文化體系中的核心部分,由于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直接作用于人的生活當中,精神文化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慢慢對人們產生影響。所以,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往往精神層面的文化較制度、物質文化的傳播速度慢一些。
早期絲綢之路的交流主要對文化與制度方面的交流較少,主要以物質之間的交換為主。然而,物質文化的交流又帶動著各領域的技術經驗相互傳播,其中西歐國家的絲綢、冶金和水利灌溉等級數多數有我國的“絲綢之路”進行傳播的,國外的玻璃制作和糖果制造技術亦是通過絲綢之路的物質文化交流不斷在中國得到發展[1]。隨著物質文化的交流不斷升溫,國外的宗教文化迫切希望能夠通過絲綢之路來講本民族的精神文化進行更為廣闊的傳播,中國由此開始引進以宗教為主的各種精神層面的文化,宗教領域主要有伊斯蘭教、佛教、和天主教等。與此同時,我國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文化亦得到不斷的傳播,是整個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對中國傳統古典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極大的促進了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播。各種西方思想文化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得唐朝時期精神層面的文化豐富多彩。隨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逐漸加強,制度文化以被動的形式在各國之間不斷進行相互滲透,制度制度文化在絲綢之路的傳播過程中幾乎沒有形成友好的交流方式,通常以戰爭的形式不斷滲透,在戰爭結束以后,往往戰敗一方民族便會被強行滲透制度文化,以此來保證制度文化的傳播效率。
二、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歷史意義
筆者通過對相關文獻和課堂教材中對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資料進行整體,對其產生的歷史意義做了如下總結:
(一)促進了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絲綢之路在精神文化的交流方面最大的意義在于將我國傳統古典文化進行了有效的傳播,并將印度的佛教文化進行了吸取。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文化便在我國有了初步的發展,在這一關鍵發展時期,佛教文化與我國傳統古典舞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進行融合發展,將融合中的禪宗思想與儒家思想進行了完美結合,進行形成了具備佛教文化思想的新儒學體系,即宋明理學。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也對我國后現代的精神文明交往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2]。
(二)促進了中國技術走向世界
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使得我國“四大發明”走上了全世界,成為現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的基礎。縱觀現代世界各國在科學技術上的發展現狀,多領域受到中國“四大發明”的影響,因此,亦可以說文化交流對世界文明史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我國通過絲綢之路中的文化交流將技術向世界進行推廣的遠遠不止這些,其中還包括陶瓷、茶葉、冶金、紡織和銅鏡等。這些中國的技術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均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引入外國文明,為中國文化加入新鮮的血液
絲綢之路的開放讓我國的經濟、技術和文化的發展得到了空前的膨脹,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我國引進了外國文化思想和技術經驗,對我國社會的發展起到經濟印象,其中技術方面,有玻璃制品、西方醫學和天文等。飾品類有象牙、犀牛角和琥珀等名貴物件,后期這些名貴的飾品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進行有效的結合,例如中國的折扇文化,扇骨和扇釘等均用西方的象牙來進行制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形式添加了更多的西方藝術魅力[3]。此外,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我國還積極引進了外來的食材,如馬鈴薯、草莓和芝麻等,這些外來食品的引入不僅讓我國傳統的經濟農產品更加呈現多樣化,同時也對中國的美食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拓,密切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是后現代全球一體化的雛形思想,即打破自給自足的發展模式,不斷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筆者認為,絲綢之路作于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文化交流的先驅路徑,是正確的選擇。不僅加速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速度,更對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更高的平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