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8 10:47: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學前教育實習工作計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 歷史考證
最早意義上的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誕生于1919年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它作為史上第一個真正對設計教育進行全面改革的藝術院校,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滿足了工業革命對社會結構和技術變革的極大需求。包豪斯在整體教學模式上具有驚人的系統性和徹底性。學院實行以理論教育和實踐操作為依托,以車間為物理基地的“結構思維班”模式:半年時間學習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學習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廠原理與實習三大基礎課程,剩下的三年時間則進入車間開始學徒制教育,固定在一個“實習場所”學習和實踐,整個過程由專門的優秀技師和形式導師進行指導與幫助,這也是包豪斯最大的教育特色。學院把重點放在探索“教學應走進社會實踐”的辦學模式,強調教學應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開設的每一門課程都與實習工廠緊密結合。為了使這種辦學模式較好的發揮效用,包豪斯起初采用“作坊”制,根據對學生的培養要求制定各個工作坊,并聘請眾多技藝精湛的工匠作為教師執教,在其指導下,學生在實習車間通過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來完成整個學習過程,并把工藝技能提高到高水準的視覺標準水平上,同時在工作坊中加大社會項目成分,學校教學與社會項目實現共同教授。
在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包豪斯實行的這種教育制度雖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和理想主義色彩,但作為現代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發展的雛形解決了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技能培訓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一系列問題,也使得教學成果以成品方式展現,更方便直接的判斷教學質量的好壞,這種與實際相聯系的工作室教育體系為日后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二 文化風格聚焦
從文化風格角度來看,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出現了較多波瀾。包豪斯被強行關閉后,大批教員遠赴海外,將其設計教學理念從德國帶到了當時經濟發達的美國,由于商業因素和時代影響,這種設計理念逐漸發展成了獨特的國際主義風格。以“少則多”、高度理性化、形式簡單、商業性強為特點的國際主義風格直接影響到教育制度的改革及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式,使許多學校紛紛改革原有教學培養制度,從而適應當時社會、經濟與企業的發展變遷。這期間,國際主義風格的侵襲使之成為各高校教學目標的指南針,工作室教學也得以發展。大部分學校在沿襲包豪斯“作坊”制的同時,在實踐環節加大商業社會項目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比重,成立眾多以商業為目的的工作室,注重工業生產環節等。然而為抵制美國國際主義風格在商業上的蔓延,出現了以烏爾姆設計學院為代表的強有力的反擊:企圖以嚴肅的設計教育體系來取代美國商業主義,教學上繼續秉承包豪斯教學模式,把重心從“創作外型”扭轉為“解決問題”,開設的工作坊重在培養學生創造性和動手能力,開創全新的視覺體系課程等。可以說烏爾姆設計學院是包豪斯式教育的另一個實驗中心,為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歷史憑證和寶貴資料。
美國國際主義風格對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其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是為迎合這種風格的來襲,學校對教育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從而適應其發展的需要;一是意識到這種風格商業化的本質,用學校教育來扭轉其對設計教育的毒害。前者在教學中加大商業項目的成分,對教育制度的改革含有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稍微偏離了正確發展的軌道;后者把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架在了一個理想高度,繼續沿用包豪斯式的烏托邦教育體制,含有一定理想主義色彩,忽視了社會對工作室教學模式發展提出的潛在要求。
三 影響啟示
從包豪斯的發展變遷到國際主義風格對教育制度的侵襲,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經過了歷史和風格的洗禮,逐漸嶄露頭角,發展萌芽。
第一,包豪斯教育體系是工作室教學模式發展的理論依據。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直接得益于包豪斯的教育理念:理論與實踐、技術與藝術教學并舉,堅持把實訓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這些均為工作室教學模式發展提供重要依據。包豪斯開設的工作坊是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的雛形,其“設計應服務于社會、作用于工業生產”則直接映射出現如今倡導的“產—學—研”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的深刻含義:教學是根基,研究為教學和實踐提供理論基礎,實踐是教學和研究的最好反映,三者呈良性循環發展狀態。第二,國際主義風格的出現,使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方向更為明確徹底。國際主義風格由于過多融入商業化色彩,遭到以烏爾姆設計學院為代表的強烈反對。在這兩種滋生力量的相互較量和現如今中國教育改革所呈現的態勢下,更清晰的認識到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發展的正確方向:對以包豪斯為基礎的“作坊”制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革,遵循以“厚基礎、寬口徑”為原則的教學方針,以社會產業鏈和設計實踐項目為導向,以物理意義上的工作室為實驗根基,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融合實踐教學和設計實踐項目,建立以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生產制造業和服務業為主體的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
四 總結
從包豪斯創立的工作室雛形“作坊”制到現如今倡導的“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工作室教學模式,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經過了相當長的歷史并一直在延續。包豪斯作為設計教育界中的一朵奇葩,開創的全新設計教育理念為現如今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武器;國際主義風格的出現,使得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呈現出不一樣的精彩,也為我們指明了工作室教學模式發展的正確方向。可以說這些都為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值得我們深究。
幼師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需與學生的專業特點相結合,適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充分考慮本地區實習基地情況和學生實踐能力形成實習基本規范,做好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前的指導設計工作。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具體方案。
一、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
自行演練,是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包括專業課程、活動課程以及素質課程教學的教學,不僅需要重視學生音樂、舞蹈等學前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還要重視學生的文化、道德行為習慣等素質的提高。所有教師的理論課程,教學應有的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學時間,應“少說多做”為主。通過教學形式改在由“教”變為“做”的活動中獲得習得的經驗。
(一)討論分析教學法
在教學中以幼兒園實際教學視屏為范例,讓學生在直觀教學中學會分析思考幼兒教學中的問題,從“發現中學習”。好的教學方法較適合學前專業學生,能使她們在開放性的學習中不斷增強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高她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詢問學生“我們的教材還應增添哪些教育內容?”“你認為應該怎樣上課最好?”等等問題,這樣既可達到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情景模擬法
把教室設計成幼兒園的班級模式,讓學生設計各個區角,自己動手布置制做一些教玩具,同時在教學中設計一些情景,在課堂上開展模擬幼兒園教育教學等活動。即 能使她們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幫助學生理解教學情景又能引起學習的興趣,把枯燥 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有效的角色體驗實踐活動中來。如一部分同學扮成幼兒園的教師,另一部分學生扮成幼兒,當春天來臨時,請小老師采用各種方式來布置活動室,引導孩子認識四季,讓學生比一比,看誰的創意好、更形象、更便捷地使幼兒清晰地區別四季。在這過程中學生豐富 了相關的科學知識,也提高了幼兒園的執教能力,為入園實習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
(三)激勵法
興趣與需要是學習的最好動力,強化訓練與競賽相結合提高了學前專業學生學習技能的興趣和能力,我們經常結合本專業的特點開展各種各樣的技能訓練,及技能競賽,即把最能表現專業特色的基本技術作為技術訓練和競賽活動的主要內容,通過技能訓練和競賽活動增進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專業技術訓練采用分離訓練和集中訓練兩種形式,集中訓練主要由關于技術課程專業教師進行課堂和課后集中教育,分離訓練則由各類興趣小組開展多種多樣的技術訓練活動,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唱一首好歌,彈一曲好琴,畫一手好畫,寫一筆好字,講一則好故事,有較好的舞蹈表現力等,同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這些活動,樹立競賽優勝者為技術標兵,發放證書,給予獎勵,即引起學生競項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二、充分利用校外幼兒園的教育資源
“多聽多看”“走出去請進來”到課外訓練也是學生技能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基礎途徑,鼓勵學生成立與校外幼兒教師組成“互動”學習對象。學校可選派優秀學生前往“互動”園進行實習訓練,回到學校與其他學生交流實習體會,也可請“互動”園的幼兒教師到校親自給學生們講授在實際工作經驗,充分地利用校外名師的資源,多元化陪帶指導,從而擴大學生視野、提升了她們的能力,在不斷追求更新更高目標的過程中迅速提高專業素質。
三、見習與實習相互銜接統籌
一年級安排學生每周半天或一天下幼兒園見習,在二年級上半期進進行教育實習,在三年級頂崗實習并進行一次一個半月左右的集中回校指導。這樣的安排符合教育實習的科學規律,有利于提高教育實習的效果,對于學生的專業理論修養和教育教學技能的培養大有裨益。在見習、實習期間,可將所學的基礎理論、基礎技能初步地綜合運用到幼兒園的保教實際工作中,在實際中檢驗、鞏固、提高、豐富所有理論和技能,初步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
(一)了解實習園的制度、文化
體會各個園的園文化,園的規章制度,了解實習班級的組織管理及幼兒發展等多方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見習的內容和要求,形成初步的教師職業規范。通過觀摩教養工作和工作計劃與記錄,熟悉了解幼兒園教育活動組織環節的具體要求與教師的工作職責。
(二)熟悉教養工作的內容、要求、工作程序
觀摩原任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生活活動、游戲活動。進行個別教育時的方法、策略、工作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記錄分析。熟悉該班衛生保健工作的計劃與具體措施,了解幼兒的健康狀況及病兒的特殊管理,了解教師在游戲前的計劃制定、準備工作,觀摩游戲組織情況,適時參與教養活動。
(三) 對實習做出常態化管理
監控實習的前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使其一貫化常態化。實習前,一是對實習生摸底,二是對實習園摸底。盡量做到基本情況心中有數,為在實習中進行適時有效的監控做好準備;實習中,努力做好對整體實習過程任務的把握,如對實習生實習熱情的維持,對實習生生活紀律規范的制定和完善,對學校和實習隊形象的維護和提升等;實習后,做好諸如感謝信的書寫、各種表格的匯總、實習生的實習鑒定、教案交由原任老師簽字、評分等具體工作,重點在于觀摩匯報課的準備和開展。
(四)實習評定。
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考評:
1.見習態度是否認真,是否能主動接近幼兒,對幼兒觀察是否仔細,有無觀察筆記,質量如何。
2.教學計劃、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是否恰當合理,教學理程序設計是否有一定創造性,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語言、教態是否清晰簡練、自然大方。
3.游戲計劃是否詳細、內容包含豐富、效果如何。
4.能不能主動安排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活動。
5.是否嚴格遵守幼兒一日生活作息無事故發生,與他人團結互助如何。
總之,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即將走上實習或工作崗位前的實訓與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合理設計教育實習前的地教學指導,科學規律的指導實習,有利于提高教育實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翔. 中職生實習指導[J].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學前教育是為幼兒一生奠定基礎的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幼兒教師作為一種專門化的職業,應該具有專業化的職業素質,即嫻熟、得心應手地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能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駕馭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活動。
一、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從社會發展對幼教師資的新要求出發,考慮個體素質的多元化發展和自我完善,堅持“德育為先、再學精技能”的培養原則,培養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舞蹈、聲樂、琴法、手工、繪畫、口語、操和口令”七大專業技能和較強的崗位能力的專業人才。
(一)知識要求
了解嬰幼兒的生理衛生保健知識和安全常識;了解嬰幼兒的心理發展;了解嬰幼兒的教育基礎知識;了解幼兒園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二)情感要求
形成正確的兒童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具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明確保教結合、保教并重的原則,重視保教工作。
(三)能力要求
能夠依據幼兒園教育工作計劃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教育工作目標、計劃(班務工作計劃,保教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并組織實施;能夠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以及保教計劃完成環境創設和區域活動的設計;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完成本班的早操編排和幼兒園活動準備;做好家園聯系工作;能夠組織和參與園內的教研活動;組織幼兒的一日活動和游戲活動;能夠做好幼兒園的安全衛生工作,給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
二、合理的專業技能訓練和考核策略
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個專業性、應用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往往是教師多項技能的運用,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整體素質,新的兒童觀、教育觀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技能。面對的教育對象是2~6歲的嬰幼兒,他們在智力、動作、語言等方面的發展都存在差距,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行動的獨立能力、思維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較弱。
另外,我國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經歷了分學科教學、單元式主題教學、五大領域綜合教學,從教育的內容來看,無論是以計算、語言、常識、音樂、體育、美術等六門學科的教學,還是以幼兒活動為線索綜合主題的單元式主題教學,以及綜合了學科知識和幼兒園一日生活的五大領域綜合教學,都離不開綜合能力和專業技能。因此,作為幼兒園教師,必須經過專門的、系統化的專業技能訓練,才能勝任幼兒園保教工作,才能真正實現與幼兒園的無縫對接。
(一)結合幼兒園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技能訓練內容要求,將學生的技能訓練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一日活動流程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是指幼兒在園內的生活活動和教育活動。也就是從幼兒進入幼兒園到離開幼兒園所產生的一切活動,整個流程是:入園活動(晨檢、晨接幼兒自主活動)、早操、早餐、區角活動、課前準備、教學活動、間餐、戶外活動、午餐、散步、午睡、起床、離園等。
2.勞動技能和配班技巧:指衛生的打掃、幼兒床鋪的整理、保育登記、消毒、家長工作等消殺和疾病防控、護理和生活技能以及配班和應急處理。
3.幼兒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指教師指導幼兒所必須具備的唱、彈、跳、畫、做、說、操、寫、觀察、環創、PPT制作等能力。
(二)技能要求和考核策略
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教師資的專門機構,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將之培養成為職業人和社會人,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應以幼兒園的崗位要求標準為依據,以培養突出的專業技能為主線,所以,要求學生對專業技能的要求做到“四講、四藝、四做”。
1.“四講”:講故事、講課、說課、念兒歌
要求學生在就業前達到脫稿講故事(創編或改編均可)30個、兒歌(手指游戲、童謠、繞口令)30首,表情和語速都要求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形象地表現出來。
2.“四藝”:彈、唱、畫、跳四項技能
要求學生在就業前達到脫譜彈唱幼兒歌曲、律動40首;簡筆畫要求在10分鐘之內完成90種以上的動植物等畫法;能運用幼兒舞蹈基本動作即興創編幼兒舞蹈;能創編不同年齡段班的早操。
3.“四做”:幼兒園環境創設、故事繪本制作、手工制作、PPT課件制作
要求學生能完成主題環境創設方案,根據方案完成環創;根據故事完成繪本制作,再根據繪本講故事;根據不同的材質完成20件手工;根據幼兒園的教材內容完成課件制作10件。
中職學生具有學習自覺性差的共性,只有訓練沒有考核,學生的專業技能也無法達到幼兒園崗位標準,因此,要將考核作為手段,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和要求。
(1)單科的每個知識點的過關考核,記入平時成績。
(2)全能性的考核,將專業技能考核作為進入幼兒園見(實)習的資格審核考試,達標者取得見(實)習資格并頒發“技能優勝”證書。
(3)每月開展不同類別的技能大賽。
(4)組織參加市級以上的比賽和各級技能展示活動。
(5)參加畢業生就業技能展示會和“雙選會”。
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職業技能練賽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達到以賽促練、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形成專業能力,締造專業品格之目標。
三、建立穩定的見(實)習、教研園所
學前教育專業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始終應圍繞幼兒園的用人需求和標準。穩定的見(實)習園所將承擔著指導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提供咨詢服務、培養專業教師和共建實訓、實習基地,滿足用人單位對優質學前教育追求和發展的需求,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幼兒教育師資、輔助人員和早教市場人才的需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學前教育的需求。
(一)采集幼兒園實況,增加實踐性教學
讓學生觀看專業課教師從幼兒園采集的幼兒園環境、環創等圖片以及幼兒園教師教學視頻等,讓學生分析、總結并從中獲得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園教材讓學生進行模擬教學,初步體驗幼兒園活動設計和組織的各個環節是如何開展的。
(二)采用“請進來”的辦法
按本專業的課程需求,把幼兒園一線優秀的教師請進來給學生上課,如:保育類、語言類等課程。在教學中積極征求并聽取她們的意見,以便達到學與用的最佳效果。
(三)采用“走出去”的辦法
進園進班觀摩、見(實)習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以及勞動技巧和配班技能等保教活動。可采取分學期遞進式的見習手段來彌補學生在校內實訓的不足。如:第一學期,組織學生進園了解、觀摩幼兒園的半日活動和環創等。第二學期,安排2周的時間組織學生進園到班見習保育工作和參加教育局、片區組織的幼兒園開放日活動。第三學期,安排4周的時間組織學生進園到班見習保育工作,體驗組織幼兒教學的過程和幼兒園的教研活動。第四學期,安排8周的時間組織學生進園到班見習保教工作、參與聽課、上課、評課以及參與幼兒園慶“六一”活動的整個準備過程。第五、六學期,到幼兒園實習保教工作。
(四)建立第三方參與評價的質量評價體系
1.學生在幼兒園見(實)習,將學生見(實)習、頂崗實習過程中的表現由幼兒園帶班教師進行綜合評價(由學校提供考核表);
2.本專業的任課教師以小組的形式,分別對學生見(實)習的單位、帶班教師進行實地回訪。
通過以上方式,以便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情況以及該專業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適用程度,適時調整學生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教育內容以及實訓等等。
構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技能培養體系,引領專業技能培養方向,達到培養出“會唱、會跳、會說、會寫、會畫、會用”的幼兒園適用人才。
關鍵詞:園校一體 學做合一;人才培養;措施
按照國家制訂實施的高職高專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基本要求,將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未來的幼兒教師,更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我校主動適應學前教育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確立了“園校一體 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舉措,加強學生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在實踐教學探索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基地共建,建立長效運行機制
學前教育專業要求培養的幼兒教師應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這就決定了在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時,必須在日常理論教學的同時,依托實訓室以及幼兒園實訓基地,采取“教育教學與實踐實訓相結合,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共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在專業理論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要求所有教師明確實踐課程的比例要達到總時數的50%左右。改革校內實驗實訓室的管理機制,所有實驗實訓室實行開放式管理,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完善校外實踐管理體系,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全過程監控與管理機制,建立校企合作的網絡平臺。
學校加強實訓室建設,新建了微格教室、語音教室、幼兒行為活動觀察室、早期教育實訓室、平面設計實訓室、專業畫室、計算機機房等校內專業實訓室,增添了智能建構等實訓室設備。在此基礎上,建成了集教學、培訓、開發、科研為一體的鄭州幼專學前教育實驗實訓中心,該中心是目前河南省較為先進的學前教育實驗實訓中心。另外學校加大了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完善了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加強了實踐過程的組織、指導和管理,積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在具體課程實施時,有計劃有側重地安排好實踐學習環節,建立實驗實訓、模擬教學、保教見習、保教實習、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實習支教等為一體的全程實踐體系,通過學校與幼兒園一體化機制,使知識教學面向實踐,將實踐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邊學邊做,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培養的學生和幼兒教師無縫對接,即出即用。初步形成一套“觀念引領、能力開發、實踐指向”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
二、加強園校合作,實現人才共育
學校本著“面向實踐、優化結構、突出特色”的指導思想,依據教師職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加強課堂教學與實踐的銜接,重視見實習工作,選擇和發展了一批資質高、信譽好、實力強的幼兒園作為校外實踐基地。通過學校與幼兒園一體化機制,使知識教學面向實踐,將實踐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邊學邊做,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培養的學生和幼兒教師無縫對接,即出即用。學校與各實習基地簽訂《校外實習基地協議書》,授予“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育實踐基地”匾牌。每年按教學計劃安排學生分赴各實踐基地進行見實習活動,各實踐基地均能委派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學生見實習,確保見實習質量。
首先,科學規范學生見實習工作。為確保見實習能順利開展,學校制訂了《教育實習帶隊輔導教師操作規范》、《教育實習學生管理辦法》、《教育實踐基地協議》等相關的規章制度。教育實踐基地幼兒園也制訂了相關的實習管理規定,學校和各教育實踐基地幼兒園齊抓共管,共同確保學生的實踐教學質量。每學期初,教師根據本教學部工作計劃,制訂本教學部實習實訓計劃和安排,校內實訓室由各教學部統一調配使用并填寫實訓室活動記錄。教務處根據不同年級的教學計劃制訂見實習計劃,安排一定數量的學生分赴各實踐基地開展教育實習實訓活動,學校派遣相關教師負責帶隊和實習實訓輔導。各教育實踐基地幼兒園也委派經驗豐富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學生出發前進行見實習動員,見實習期間由教務處、各教學部進行巡視、訪談,見實習結束后進行總結、表彰。此外,學校還組織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培訓、繼續教育、社會培訓的學員到實習基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其次,開展“頂崗置換”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的本質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學生實踐能力強,一畢業就能上崗工作。為滿足這一需求,學校自立項以來,有計劃的開展了“頂崗置換”人才培養模式。2015年,我校篩選出115名優秀學生分派到全省6個地市、67所不同性質的幼兒園進行為期1個月的頂崗實,并將原崗位的幼兒園教師置換到我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2014年有120名優秀學生分赴省內8個地市,60多所幼兒園進行頂崗置換。頂崗置換培養模式的開展,使學生將學科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將學科知識與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融合,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設計、感悟、提升,最終實現與新時期幼兒園教師的零距離對接。這種模式是對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的檢驗,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再次體會、學習、反思,對學生未來走上工作崗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再次,推行幼兒園職業導師進課堂機制。依據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針對目前學生在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對幼兒園了解不夠、活動參與少、實踐能力弱等問題,學校探索了“職業導師進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合作幼兒園推薦、教師自愿報名、學校選撥的方式,篩選出了部分幼兒園骨干教師對在校生進行課堂授課。
三、加大附屬幼兒園建設力度,實現師幼共同發展
學校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附屬園的硬件環境。學校購置繪本圖書一批,支持附屬園建成繪本實訓室2個,豐富了幼兒園的圖書資料;學校還購置大型戶外玩具若干套,增加了幼兒園的體育活動設施。
在軟實力方面,學校對附屬園提供了專業支持。學校經常委派教師深入附屬園,通過開展講座、案例教學、研究課題等方式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學校專業教師每月定期參加附屬園的教研活動,對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進行研討。在“六一”國際兒童節等特定節日,學校會組織相關人員參加附屬園的親子活動,為家長普及幼兒教育專業知識,擴大附屬園的影響力。學校在校生還經常組織大學生志愿活動,帶領附屬園的孩子們參加一些諸如母親節感恩等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
在學校積極建設附屬園的同時,附屬園也與學校一起,共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附屬園的園長及骨干教師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及在校生的職業導師,在實踐教學及學生見實習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附屬園每年接收見習學生500人次,提供實習崗位近60個。2年來,附屬園共接收20多名畢業生就業。
學校始終把園校科研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學校經常選派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深入幼兒園教育和管理一線,及時了解幼兒教師職業的新動態、新問題,將問題當課題,共同研究。除課題研究之外,我校與幼兒園合作編寫教材,多本教材已經正式出版。有近30家幼兒園參與的幼兒園教育案例已匯編完成,正在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使用,反響良好。
園校一體 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才剛剛起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不斷探索、研究、進步。一些措施也會隨著實踐教學的逐步開展,不斷完善。
“語文素養”包含了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方面是語文的積累,包括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以及語感、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另一方面體現在知識視野、審美情趣、文化品位、情感態度等更高的層次方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幼兒有重要啟蒙作用,因此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語文學習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絕對不是終點,而是終身學習的另一個新起點,在畢業后多數學生會更進一步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或其他形式的教育,這些教育都需要其有扎實的專業及文化基礎,語文正是這些基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職高專學生的語文素養直接影響到他的學習能力。我們發現語文學得好的學生理解能力相對就比較強,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也就相對比較輕松;閱讀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對復雜、陌生的專業概念的理解,以及對課程內容的掌握都會相對比較弱。著名學者余秋雨指出:“語文能力是現代人健全素質的組成部分,一個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他們素質的高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有助于人文素養、人格修養的提高,并且必將為其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文素養分析
結合現實教學及畢業生跟蹤調查情況,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學生必須具備以下語文素養:
1.傾聽、理解能力
語文教學培養的首先是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聽”是擺在第一位的。人類的交流首先要通過“聽”來接收對方發來的信息,再通過大腦理解。“聽”的能力要求對幼兒教師而言就更高了。因為孩子的語言還不成熟,有可能是斷斷續續的,也有可能是通過單個的詞語或者是不連貫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意圖,甚至有可能是孩子自創的詞匯或語句,這些無疑都增加了理解的難度。所以這就要求幼兒教師要學會傾聽,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
2.表達、交流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未來的職業是幼兒教師,良好的溝通交流的能力是他們的必備素質。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口頭語言教育是他們工作的主要手段。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僅僅能唱會跳、能彈會演是遠遠不夠的。幼兒教師要善于和人溝通,其中最重要的是善于和幼兒打交道,當然也要和幼兒家長打交道。因此,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幼師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他們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誦讀、演講能力
講故事是幼兒教師必不可少的工作,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誦讀演講能力。每上好一次課、每組織一次活動都是一次演講;重大節日的主持更是一次次演講。“能說會道”是一個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每個幼師在校生追求的目標。
4.應用文寫作能力
幼兒教師不僅要寫工作計劃和工作總結,還要應用到海報、方案、書信、啟事等應用文。如孩子日常的家園聯系冊、評語都需要幼兒教師來填寫;幼兒園組織的一些活動需要做方案做海報等。在日常工作中還會遇到活動主持和演講等活動,這就需要寫臺詞和演講稿。雖然調查顯示寫作能力在幼兒園工作中不太受到重視,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良好的寫作能力必不可少。
5.傳統文化素養
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既包括愛國情感、民族精神、倫理觀念、包容意識、責任態度、道德標準,還包含仁愛、誠信、感恩、共處等傳統美德。我們近年來倡導的國學教育是民族文化結晶,它們正是語文教育的生動教材,它在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包容意識,仁愛、誠信的民族品質,“正己”“修身”的道德標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提高,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6.審美素養
現今的幼教行業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又要具備較強的創造力、學習力和人文素養。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審美素養。“審美素養”是指人所具備的審美經驗、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審美理想等各種因素的總和。審美素養既體現為對美的接收和欣賞的能力,又轉化為對審美文化的鑒別能力和創造能力。它是人的審美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
幼兒園教育是人的一生的“底色教育”。很多長大后成名成家的偉人,總結他們一生的教育過程,都不約而同的說過,幼兒園的教育影響了他們的一生。幼兒園的教育是幼兒形成對這個世界初步感知的黃金時期。在對幼兒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學前教師無疑擔負著最為重要的責任。
三.幼兒教師語文素養培養策略
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要體現其專業特點,教學過程中要緊緊抓住本專業學生的職業需求來進行教學,通過調整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來教授給學生貼近職業生活需求的知識。
1.廣泛閱讀,賞析精品
提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勢必需要廣泛的閱讀,一個人要擁有較高的審美水準,是需要在大量閱讀優秀作品的基礎上形成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體味到大自然多姿多彩、人生的激昂澎湃,由此自然而然的引發出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同時在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的同時,提升了審美的境界。
另外,要提高未來幼兒教師的傾聽、理解能力,一方面,要鼓勵他們多于包括幼兒在內的其他人接觸,通過日常生活、課堂內外、實習見習等渠道多與人溝通、交流;另一方面,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讀、多想,從而提高語言文字基礎和鑒賞能力。
2.勇敢嘗試,鍛煉口語
現實情況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佳,不少學生不善于表達,提問交談,往往不知如何應對。長此以往,必將給求職、擇業帶來困難,對自身長期發展也更為不利。因此,教學中應注重強化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逐步由“怕說”到“敢說”,再到“會說”。
在指導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初期要求只要能講普通話,聲音響亮、口齒清晰即可;接著就要提高標準,要求能夠準確地敘述事件、條分縷析;在以上兩方面的基礎上可以再進一步,要求學生講話得體,語言富有文采、儀態大方、具感召力。訓練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演講比賽、命題辯論、專題調查報告等。
3.勤學多練,妙筆生花
考慮學生就業、從業、創業的需要,以及本身文化基礎,再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學前教育專業作文訓練向應用型傾斜。主要是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日常文體寫作,如請假條、檢討書、申請書、個人簡歷、求職信等,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文化素養;二是與專業有關的應用文寫作,如啟事、通知、海報、計劃、方案、總結、評語等,可以設定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們進行創作練習。
4.征圣宗經,經典誦讀
國學經典典籍是古代的圣人在參透自然、社會義理的心靈之音。它們經過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淘洗而最終留存下來,可見其內在潛藏的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對于這些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學生毫無疑問都應該熟讀成誦。
作為為學前教育輸送師資的學前教育專業,對在校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意義重大。在開設課程方面,盡量全面覆蓋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教學方法上,不能是是“搖頭晃腦”“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精神的煉獄,而應該是理解、領悟基礎上的熟讀成誦,只有對經典的東西識記背誦下來,才能隨著時間的沉淀,慢慢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系統,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提升國學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師和同學共同努力積累、感悟。教學內容應從課外讀物中精選,力求使學生在誦讀中,品味其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從而提升審美的境界。
當今社會,語文素養對一個人品質的形成至關重要。特別對于幼兒教師來說,他的語文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到受他啟蒙的幼兒。所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應該喚起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王杰恩,王友強.現代職業技術教育[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11.
[2]錢穆.國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為提高我校教學質量,每月進行一次教案檢查,每周五下午舉行“中青年教師”——公開教學,特別鼓勵年輕教師不斷向老教師請教、虛心學習,多去聽老教師講課。教務處領導隨堂進教室聽課及一天至少2次查課, 嚴抓常規教學管理,以優良的教風、學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及時排好學期課表,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嚴格執行教學計劃、按照課表上課;施行上課教師和上課學生雙向考勤制度,教務科不定期的到教室檢查學生的到課率和教師的到崗、授課情況;采用了新的調課程序,授課教師如需調課,須認真填寫調課通知單并由教務科領導審核同意方可調課,調課通知單留檔保存。 2、深入課堂聽課,嚴把教學質量關。教務處定期深入到各個班級進行聽課、評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能力、教學效果等多個方面評價教師的上課質量,并及時的給出建議。 3、每周五下午定期召開全體教師教務例會,總結一周正常的教務常規教學情況,收集師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出現問題應及時得到解決,教師例會上,探討課程特點、教材選用、教學設備、師資配備、教學效果等方面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教學秩序良好。期中教學檢查采用教師自查和教務處集中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查的內容包括教師授課效果、學生到課率等內容,了解教與學存在的問題。
4、2018級所有學生在12月底完成了在校2.5年學習任務,進入頂崗實習階段。
二、鼓勵重視師資隊伍能力建設和參加培訓創造條件
1.2020年8月學校派出鐘璽、李維2位老師參加專業教師國家培訓,他們分別到南昌應用工程學院(汽車運用檢測與維修)、廣州(江西)貪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動漫設計)并獲得了結業證書。
2.2020年下半年學校錄取17位新老師,從8月1號起對新進老師為期2周的培訓,培訓內容為:勞動紀律制度、教學常規、上課流程、如何學寫教案、怎樣當好一個班主任,學生管理等項目,使新老師盡快熟悉學校環境、盡快適應工作崗位。
三、為提升學校教師職業資格考核及等級測評工作,充分發揮學校技能鑒定所的功能
本學期新增各專業考評員6人,建立了學校各專業職業資格技能鑒定場所。
在本學期9月28日---29日對18級汽修1班—汽修5班、18級幼師1班—幼師3班兩個專業(汽車維修專業197名學生、學前教育的保育員資格證118名學生)進行技能資格鑒定考核。取得優異成績,通過率將達到100%。
四、教務處繼續組織教師進行職稱評定及“雙師型”申報評定,滿足教師資質需求。
本學期我們教務處有共有7名教師獲得了技工學校教師上崗證。
職稱工作的評定幾年來教務處一直很重視,本學期的職稱評定于2020年6月開始由教師填報資料,上交主管部門進行中級職稱評定,我校有4位老師獲得了中級職稱資格證。
本學期下半年我們學校共有7位老師取得“雙師型”資格證。
五、學校十分重視師生技能方面培養訓練,鼓勵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比賽
1、今年8月份我校有4位老師參加江西省汽車專業信息化教學大賽,榮獲三等獎。
2、2020年9月23號—24號學校共有學前教育、車身修復、車身涂裝、機電維修、汽車營銷、電子商務共6個項目18名學生分別參加2020年萍鄉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取得了優異成績。技能大賽的舉行促進了學生學習專業的信心,提高了學生參與專業學習的興趣。
3、2020年11月4號—6號學校共有 車身修復、車身涂裝、機電維修、汽車營銷、酒店管理5個項目5位老師和14名學生分別參加江西省人社廳舉辦的萍鄉市“振興杯”技能大賽,每個賽項師生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4、2020年10月—12月不同時間學校共有4個項目即學前教育、車身修復、車身涂裝、機電維修代表萍鄉市中職學校參加2020年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各類比賽的參與,提高師生學習動力。
六、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學歷提升工作尤其外出頂崗實習學生學歷要求
七、規范教學常規管理,尊重教學規律,以人為本,使教學保持正常狀態。
1、嚴格執行教學計劃,鉆研教學大綱,落實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
2、高考班級進行規范性的月考。非高考班進行期中、期末考試。
5、從嚴從細落實教學常規的檢查,實行教學常規日查課堂周通報、月查教師教案、作業、聽課、教學反饋對檢查的結果及時通報。
6、充分利用德育課、班會課、語文課進行安全專題講座,尤其今年疫情特殊時期的防空安全工作,每天早上的健康打卡,對學生早、中、晚的體溫測試、周日返校的行車登記。加強學生的兩型教育、體育教育、科技教育、衛生安全教育、國防教育。
7、期末各科試卷的制定和印刷
8、組織期末考試和試卷批改
9、上交各科成績和各項資料
10、積極開展教務處教研活動,每周教務例會結束后開展“中青年教師”公開教學,發揮教師的教學熱情,集體公開評課,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八、存在的不足和建議
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還不夠,個別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學的規范方面,某些教師還不能很好地管控學生,不能自如地駕馭課堂。
教師在課程前的準備過程中,抓不住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分不清課程內容的重要程度,才導致備課針對性不強。
工作紀律方面某些教師過于松散。
工作的依賴性強,缺乏鉆研精神。
對于教務處在以后的工作中的幾點建議:
1、制訂嚴格的作息時間和請假制度,加強個人責任感。
2、加強已有制度的執行力度,經得起各個方面檢查和各項考核、考評
3、討論績效考核、課程系數、勞動紀律問題。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0)07/08-0092-04
在挪威的幼兒師范院校,每學年都會為師范生安排必須參加的實習活動。2003年開始實施的《幼兒師范教育大綱》(以下簡稱《教育大綱》)明確規定了學前師資教育中實習的重要性,“學生的實習要占大約20周時間。學生們將通過實習,熟悉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和面臨的挑戰,獲得與不同年齡、背景、資質的兒童和兒童群體交流的經驗,還應通過親身體驗來積累領導兒童和其他成人的經驗”。《教育大綱》強調實習的目的是讓師范生獲得與將從事的工作(幼兒園教師)相關的經驗。2006年頒布的《幼兒園法》規定幼兒園有義務為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提供實習場所,幼兒園園長和教師有責任在師范生實習期間為其提供指導。《幼兒園法》還強調師范生在實習期間會為幼兒園帶來新氣息,有助于幼兒園的發展與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就是說,實習可以讓師范生、幼兒園均從中受益。本文擬詳細介紹挪威學前師資教育中的實習活動,供中國同行參考。
一、實習目標
挪威學前師資教育一直強調實習的重要性。實習的目的是讓師范生了解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積累相關經驗,為畢業后正式踏上工作崗位打基礎。因此,促進師范生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高,是實習培訓的重要任務。
挪威學前師資教育要求師范生在正式成為幼兒園教師時必須具備五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教學能力。這意味著教師必須了解兒童,能帶領兒童開展各種教育活動,還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和分析兒童的發展狀況,以便選擇適宜的教育策略,促進兒童發展。二是評估能力。《教育大綱》強調教師應該有能力評價和反思教學工作。三是社交能力。幼兒園里的各種關系相互影響,教師必須有能力在社會互動中評估自己和他人,利用社會資源完成工作任務。四是應變能力。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對幼兒園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教師要具備應變的能力,根據社會和幼兒園的變化改進教學。五是專業道德。教師要遵守相應的倫理道德和職業操守。對師范生來說,參加實習可以讓他們在正式踏上工作崗位之前就了解幼兒園教師這個職業意味著什么,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重新評估這個職業是否適合自己,以便盡早確立適宜的專業發展方向。有了實踐經驗,師范生還可以反思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為成為一名合格教師作準備。
學前師資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為師范生提供一個畢業證,更是要提高師范生的職業素養。實習對師范生職業素養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實習與平時上課不同。在實習過程中,師范生既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也有機會接受資深教師的專業指導。有學者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對環境的合理參與。〔1〕因此,師范生在實習過程中應該親身體驗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也就是說,師范生不應該只做正式教師的助手,也不應該只做被動的觀察者,而是要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教學和管理工作,承擔具體工作任務,如與兒童游戲互動,與其他教職員工一起組織活動等。師范生在實習過程中既要重視觀察記錄,又要不斷反思。觀察記錄是指師范生要堅持觀察兒童的活動情況,收集兒童發展的信息,也要觀察教師、家長與兒童之間的互動情況,體驗各種不同的觀察記錄方式,積累實踐經驗。反思自己的專業知識、經驗和價值觀則有利于師范生對自己提出新的挑戰和改進策略,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2〕《教育大綱》非常強調提高師范生的反思能力。在實習過程中,師范生在與兒童個體或兒童群體互動時應該堅持反思自己的工作。與帶教教師談話,完成實習報告等,都對師范生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有幫助。在實習結束后,師范生要把自己的實習經歷與已有的專業知識相結合,對自己的實習活動進行反思,以提高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二、實習安排
筆者以卑爾根大學學院為例,介紹實習活動的具體安排。
1.相關人員
在挪威,學前師資教育為期3年,畢業生獲學士學位。在卑爾根大學學院,教育學是師范生3年都要學習的一門主課。教育學有助于提高師范生對教師專業的認識。教育學的執教教師對師范生的實習活動負主要責任。
師范生每學年都有實習安排。第一學年有7周在幼兒園實習。第二學年有5周在幼兒園實習,還有2周在小學實習。第三學年在幼兒園實習4周,其中2周的實習必須與自選主修課掛鉤,如音樂、戲劇、戶外運動等。
學前師資教育注重讓師范生在高校接受各個學科的系統培訓,獲取豐富知識,提高專業能力,以便在實習過程中從容應對各種工作挑戰。
卑爾根大學學院安排了一位實習課程負責人專門負責師范生的實習安排。實習課程負責人要確保任何時候都能找到接受師范生實習的幼兒園,同時也負責與各個幼兒園達成接受師范生實習的協議,還負責根據學前師資教育的總目標和各個科目的具體教學目標制訂師范生的實習計劃。師范生實習計劃的制訂還要考慮到幼兒園的實際工作安排。
教育學的執教教師擔任師范生的實習指導教師。一名實習指導教師負責大約30名師范生的實習。在師范生實習之前,實習指導教師會專門授課,指導師范生進行實習準備。在實習開始前,實習指導教師還會安排師范生和他即將去實習的幼兒園中的帶教教師會面。在師范生實習期間,實習指導教師要到師范生的實習幼兒園去與師范生和帶教教師開小組指導會議,在師范生實習結束后開總結研討會。實習指導教師有責任確保師范生的實習培訓和教學指導大綱的目標保持一致,還要幫助有困難的師范生完成實習任務。
其他學科的執教教師①有責任根據本學科內容確定師范生的實習任務,在師范生實習期間到實習幼兒園去與師范生和帶教教師開小組指導會議,還需要參加卑爾根大學學院在師范生實習前組織的師范生與帶教教師的見面會。
卑爾根大學學院是與幼兒園,而不是與帶教教師簽訂師范生實習的正式協議的,因此,幼兒園園長承擔師范生在幼兒園實習的主要管理責任。園長有責任在幼兒園組織召開由實習指導教師、師范生、帶教教師參加的小組指導會議。一名帶教教師負責1~2名師范生。如果接受師范生實習的幼兒園規模較小,卑爾根大學學院會付給幼兒園或帶教教師一定的費用。
師范生的實習應在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師范生能否在實習中受益,取決于實習指導教師和帶教教師專業指導的質量。幼兒園和帶教教師應該為師范生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師范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帶教教師是師范生在幼兒園實習時的指導教師,他有義務為師范生的實習創造有利條件。師范生實習結束后,由帶教教師評判其是否合格。
師范生應接受實習指導教師和帶教教師的指導,按教師的要求工作。師范生應自己掌握實習的進程,把握機會進行觀察記錄,學習寫教案,實施教學計劃,參與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活動,與其他員工合作并對教學工作提出改進建議等。
2.實習目標和內容
每一學年的實習都有不同的目標和內容。
第一學年實習的目的是幫助師范生提高與兒童個體、兒童群體互動的能力。師范生要學習組織、計劃和評估自己的教學工作,還要學習處理簡單的教學文件,填寫兒童行為觀察記錄表和場景觀察記錄表。各個學科的實習內容不同。教育學的主要實習任務是與兒童互動,觀察兒童的游戲以及了解如何在幼兒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數學課要求師范生在實習期間體驗數學的本質及其對兒童的意義,開展和數量、空間、形狀有關的教學活動。手工課強調師范生要學習使用兒童化的語言在幼兒園組織藝術活動,了解如何創建有藝術氛圍的幼兒園。體育課則強調師范生要帶領兒童在室內外開展體育活動,學習如何把體育活動變成兒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提高兒童的身體素質。自然科學課要求師范生為兒童講述他們感興趣的自然現象。
在第二學年的實習中,師范生要更獨立地工作,工作的重點是嘗試領導整個兒童群體并與幼兒園其他工作人員合作。師范生應為兒童規劃各種活動和學習場景,獲得相關教學經驗。戲劇課要求師范生將戲劇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加以運用,并為兒童排練一場戲劇。音樂課要求師范生利用他們學到的教學方法組織兒童開展音樂活動。挪威語課要求師范生熟悉兒童文化,為兒童介紹文學作品,為兒童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宗教、價值觀與倫理課要求師范生試著與兒童談論信仰問題,并維護兒童的,聯系實際分析倫理問題。所有科目都要求師范生嘗試制訂教學計劃和組織教學活動,同時也要求在工作結束后進行書面總結。
第三學年的實習重點是要求師范生在幼兒園積累管理經驗。和前兩年相比,師范生在第三學年會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角色和幼兒園的職能有更清楚的認識。師范生應該和幼兒園工作人員合作,共同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師范生應注重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討論兒童的成長問題,闡述幼兒園作為社會機構應承擔的職能,還要組織一次以社會為主題的教學活動。
3.對師范生的指導
幼兒園帶教教師每周要抽出1.5個小時來指導師范生的實習工作。在接受指導之前,師范生應進行相關準備,例如,列出一些希望帶教教師幫助自己解答的問題。帶教教師可以一對一指導,也可以對幾名師范生一起進行指導。指導的目的是幫助師范生對工作進行反思。每次指導結束后,師范生應寫一份總結,記錄指導中談到的問題。指導中可能涉及的問題包括師范生和兒童的互動、師范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圍繞某一主題開展的教學活動、針對有特殊需要兒童開展的教學活動等。卑爾根大學學院安排的實習指導教師應參加至少一次這樣的指導活動。
4.對師范生的評估
三個學年的評估標準不同。對師范生的評估要和每學年的實習目標掛鉤。第一學年強調師范生要有能力在幼兒園與兒童及其家長和教師溝通,第二學年要評價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和領導兒童以及與幼兒園其他工作人員合作的能力,第三學年的重點是評估師范生與幼兒園工作人員合作改進幼兒園工作和反思職業倫理的能力。評估的參與者包括師范生、幼兒園帶教教師、卑爾根大學學院安排的實習指導教師以及各個學科的執教教師。評估內容和形式見下表。
除了對實習工作的評估外,師范生還需要接受適宜性評估。適宜性評估是對師范生的全面評價,包括理論知識、教學能力和個人資質等,目的是評估師范生是否適合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對于兒童的權利、安全和身心健康有可能構成危險的師范生是不能從事幼兒園教師工作的。
5.高校和實習幼兒園之間的合作
卑爾根大學學院和大約80所實習幼兒園的合作關系涉及多個領域。在師范生開始實習前,卑爾根大學學院邀請幼兒園帶教教師到學院與師范生和各科執教教師見面。在見面會上,大家一起討論實習的目標、內容、任務以及幼兒園帶教教師、學院實習指導教師與師范生的角色分工。學院會專門安排1天的時間,為第一次擔任帶教工作的教師介紹帶教教師的職責和任務。學院還會為帶教教師安排30個學分的課程,詳細介紹如何指導師范生實習。此外,學院每年2次邀請帶教教師到學院參加能促進帶教教師專業發展的講座等活動。
實習是挪威學前師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師范院校為師范生布置的實習任務很重要,能為師范生指出實習重點,便于師范生集中精力完成實習任務。但是,學校布置的實習任務有時會與幼兒園的工作計劃產生沖突,以致干擾幼兒園的正常工作。因此,實習指導教師和帶教教師有必要經常討論師范生到底在實習時應該做什么以及應該由誰來確定實習內容等問題。這種討論有助于提高實習效果。
參考文獻:
〔1〕LAVE J.Learning a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R〕.San Francisco,CA: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92.
〔2〕SCHON D.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R〕.New York: Basic Books,1983.
Teaching Practice in Norway’s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Asta Birkeland
第二條實施殘疾人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并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質,為殘疾人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條件。
第三條殘疾人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
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著重發展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
殘疾人教育應當根據殘疾人的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充分發揮普通教育機構在實施殘疾人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教育事業的領導,統籌規劃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逐步增加殘疾人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第五條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殘疾人教育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殘疾人教育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殘疾人教育工作。
第六條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及其地方組織應當積極促進和開展殘疾人教育工作。
第七條幼兒教育機構、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殘疾人教育。
第八條殘疾人家庭應當幫助殘疾人接受教育。
第九條社會各界應當關心和支持殘疾人教育事業。
第二章學前教育
第十條殘疾幼兒的學前教育,通過下列機構實施:
(一)殘疾幼兒教育機構;
(二)普通幼兒教育機構;
(三)殘疾兒童福利機構;
(四)殘疾兒童康復機構;
(五)普通小學的學前班和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的學前班。
殘疾兒童家庭應當對殘疾兒童實施學前教育。
第十一條殘疾幼兒的教育應當與保育、康復結合實施。
第十二條衛生保健機構、殘疾幼兒的學前教育機構和家庭,應當注重對殘疾幼兒的早期發現、早期康復和早期教育。
衛生保健機構、殘疾幼兒的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就殘疾幼兒的早期發現、早期康復和早期教育提供咨詢、指導。
第三章義務教育
第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兒童、少年實行義務教育納入當地義務教育發展規劃并統籌安排實施。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對實施義務教育的工作進行監督、指導、檢查,應當包括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工作的監督、指導、檢查。
第十四條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使其子女或者被監護人接受義務教育。
第十五條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應當與當地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相同;必要時,其入學年齡和在校年齡可以適當提高。
第十六條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就學咨詢,對其殘疾狀況進行鑒定,并對其接受教育的形式提出意見。
第十七條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可以根據條件,通過下列形式接受義務教育:
(一)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
(二)在普通學校、兒童福利機構或者其他機構附設的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班就讀;
(三)在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就讀。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創造條件,對因身體條件不能到學校就讀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采取其他適當形式進行義務教育。
第十八條對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應當酌情減免雜費和其他費用。
第十九條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班)的教育工作,應當堅持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勞動技能教育與身心補償相結合;并根據學生殘疾狀況和補償程度,實施分類教學,有條件的學校,實施個別教學。
第二十條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班)的課程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應當適合殘疾兒童、少年的特點。
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班)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制訂;教材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審定。
第二十一條普通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招收能適應普通班學習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就讀,并根據其學習、康復的特殊需要對其提供幫助。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設立專門輔導教室。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教學工作的指導。
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的義務教育,可以適用普通義務教育的課程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但是對其學習要求可以有適度彈性。
第二十二條實施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應當根據需要,在適當階段對殘疾學生進行勞動技能教育、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
第四章職業教育
第二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職業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建立殘疾人職業教育體系,統籌安排實施。
第二十四條殘疾人職業教育,應當重點發展初等和中等職業教育,適當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開展以實用技術為主的中期、短期培訓。
第二十五條殘疾人職業教育體系由普通職業教育機構和殘疾人職業教育機構組成,以普通職業教育機構為主體。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合理設置殘疾人職業教育機構。
第二十六條普通職業教育學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人入學,普通職業培訓機構應當積極招收殘疾人入學。
第二十七條殘疾人職業教育學校和培訓機構,應當根據社會需要和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合理設置專業,并根據教學需要和條件,發展校辦企業,辦好實習基地。
第二十八條對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應當酌情減免學費和其他費用。
第五章普通高級中等以上教育及成人教育
第二十九條普通高級中等學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機構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
第三十條設區的市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可以舉辦殘疾人高級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學校(班),提高殘疾人的受教育水平。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廣播、電視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開設或者轉播適合殘疾人學習的專業、課程。
第三十二條殘疾人所在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的殘疾人開展文化知識教育和技術培訓。
第三十三條掃除文盲教育應當包括對年滿15周歲以上的未喪失學習能力的文盲、半文盲殘疾人實施的掃盲教育。
第三十四條國家、社會鼓勵和幫助殘疾人自學成才。
第六章教師
第三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從事殘疾人教育的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他們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和條件,鼓勵教師終身從事殘疾人教育事業。
第三十六條從事殘疾人教育的教師,應當熱愛殘疾人教育事業,具有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精神,關心殘疾學生,并掌握殘疾人教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第三十七條國家實行殘疾人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制定。
第三十八條殘疾人特殊教育學校舉辦單位,應當依據殘疾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編制標準,為學校配備承擔教學、康復等工作的教師。
殘疾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編制標準,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制定。
第三十九條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舉辦特殊教育師范院校、專業,或者在普通師范院校附設特殊教育師資班(部),培養殘疾人教育教師。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殘疾人教育師資的培訓列入工作計劃,并采取設立培訓基地等形式,組織在職的殘疾人教育教師的進修提高。
第四十一條普通師范院校應當有計劃地設置殘疾人特殊教育必修課程或者選修課程,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殘疾人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適應對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的教育需要。
第四十二條從事殘疾人教育的教師、職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享受殘疾人教育津貼及其他待遇。
第七章物質條件保障
第四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殘疾人教育的特殊情況,依據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性標準,制定本行政區域內殘疾人學校的建設標準、經費開支標準、教學儀器設備配備標準等。
第四十四條殘疾人教育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籌措,予以保證,并隨著教育事業費的增加而逐步增加。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專項補助款,用于發展殘疾人教育。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用于義務教育的財政撥款和征收的教育費附加,應當有一定比例用于發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
第四十五條國家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殘疾人教育機構或者捐資助學。
第四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殘疾人教育機構的設置,應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殘疾人學校的設置,由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審批。
第四十七條殘疾人教育機構的建設,應當適應殘疾學生學習、康復和生活的特點。
普通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為殘疾學生入學后的學習、生活提供便利和條件。
第四十八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優惠政策和措施,支持研究、生產殘疾人教育專用儀器設備、教具、學具及其他輔助用品,扶持殘疾人教育機構興辦和發展校辦企業或者福利企業。
第八章獎勵與處罰
第四十九條有下列事跡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給予獎勵:
(一)在殘疾人教育教學、教學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
(二)為殘疾人就學提供幫助,表現突出的;
(三)研究、生產殘疾人教育專用儀器、設備、教具和學具,在提高殘疾人教育質量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
(四)在殘疾人學校建設中取得顯著成績的;
(五)為殘疾人教育事業做出其他重大貢獻的。
第五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一)拒絕招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當招收的殘疾人入學的;
(二)侮辱、體罰、毆打殘疾學生的;
(三)侵占、克扣、挪用殘疾人教育款項的。
有前款所列第(一)項行為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該學校招收殘疾人入學。有前款所列第(二)項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行政處罰。有前款所列第(二)項、第(三)項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條實施殘疾人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并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質,為殘疾人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條件。
第三條殘疾人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
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著重發展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
殘疾人教育應當根據殘疾人的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充分發揮普通教育機構在實施殘疾人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教育事業的領導,統籌規劃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逐步增加殘疾人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第五條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殘疾人教育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殘疾人教育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殘疾人教育工作。
第六條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及其地方組織應當積極促進和開展殘疾人教育工作。
第七條幼兒教育機構、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殘疾人教育。
第八條殘疾人家庭應當幫助殘疾人接受教育。
第九條社會各界應當關心和支持殘疾人教育事業。
第二章學前教育
第十條殘疾幼兒的學前教育,通過下列機構實施:
(一)殘疾幼兒教育機構;
(二)普通幼兒教育機構;
(三)殘疾兒童福利機構;
(四)殘疾兒童康復機構;
(五)普通小學的學前班和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的學前班。
殘疾兒童家庭應當對殘疾兒童實施學前教育。
1
第十一條殘疾幼兒的教育應當與保育、康復結合實施。
第十二條衛生保健機構、殘疾幼兒的學前教育機構和家庭,應當注重對殘疾幼兒的早期發現、早期康復和早期教育。
衛生保健機構、殘疾幼兒的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就殘疾幼兒的早期發現、早期康復和早期教育提供咨詢、指導。
第三章義務教育
第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兒童、少年實行義務教育納入當地義務教育發展規劃并統籌安排實施。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對實施義務教育的工作進行監督、指導、檢查,應當包括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工作的監督、指導、檢查。
第十四條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使其子女或者被監護人接受義務教育。
第十五條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應當與當地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相同;必要時,其入學年齡和在校年齡可以適當提高。
第十六條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就學咨詢,對其殘疾狀況進行鑒定,并對其接受教育的形式提出意見。
第十七條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可以根據條件,通過下列形式接受義務教育:
(一)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
(二)在普通學校、兒童福利機構或者其他機構附設的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班就讀;
(三)在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就讀。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創造條件,對因身體條件不能到學校就讀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采取其他適當形式進行義務教育。
第十八條對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應當酌情減免雜費和其他費用。
第十九條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班)的教育工作,應當堅持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勞動技能教育與身心補償相結合;并根據學生殘疾狀況和補償程度,實施分類教學,有條件的學校,實施個別教學。
第二十條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班)的課程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應當適合殘疾兒童、少年的特點。
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班)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制訂;教材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審定。
第二十一條普通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招收能適應普通班學習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就讀,并根據其學習、康復的特殊需要對其提供幫助。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設立專門輔導教室。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教學工作的指導。
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的義務教育,可以適用普通義務教育的課程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但是對其學習要求可以有適度彈性。
第二十二條實施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學校應當根據需要,在適當階段對殘疾學生進行勞動技能教育、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
第四章職業教育
第二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職業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建立殘疾人職業教育體系,統籌安排實施。
第二十四條殘疾人職業教育,應當重點發展初等和中等職業教育,適當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開展以實用技術為主的中期、短期培訓。
第二十五條殘疾人職業教育體系由普通職業教育機構和殘疾人職業教育機構組成,以普通職業教育機構為主體。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合理設置殘疾人職業教育機構。
第二十六條普通職業教育學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人入學,普通職業培訓機構應當積極招收殘疾人入學。
第二十七條殘疾人職業教育學校和培訓機構,應當根據社會需要和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合理設置專業,并根據教學需要和條件,發展校辦企業,辦好實習基地。
第二十八條對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應當酌情減免學費和其他費用。
第五章普通高級中等以上教育及成人教育
第二十九條普通高級中等學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機構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
第三十條設區的市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可以舉辦殘疾人高級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學校(班),提高殘疾人的受教育水平。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廣播、電視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開設或者轉播適合殘疾人學習的專業、課程。
第三十二條殘疾人所在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的殘疾人開展文化知識教育和技術培訓。
第三十三條掃除文盲教育應當包括對年滿15周歲以上的未喪失學習能力的文盲、半文盲殘疾人實施的掃盲教育。
第三十四條國家、社會鼓勵和幫助殘疾人自學成才。
第六章教師
第三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從事殘疾人教育的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他們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和條件,鼓勵教師終身從事殘疾人教育事業。
第三十六條從事殘疾人教育的教師,應當熱愛殘疾人教育事業,具有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精神,關心殘疾學生,并掌握殘疾人教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第三十七條國家實行殘疾人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制定。
第三十八條殘疾人特殊教育學校舉辦單位,應當依據殘疾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編制標準,為學校配備承擔教學、康復等工作的教師。
殘疾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編制標準,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制定。
第三十九條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舉辦特殊教育師范院校、專業,或者在普通師范院校附設特殊教育師資班(部),培養殘疾人教育教師。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殘疾人教育師資的培訓列入工作計劃,并采取設立培訓基地等形式,組織在職的殘疾人教育教師的進修提高。
第四十一條普通師范院校應當有計劃地設置殘疾人特殊教育必修課程或者選修課程,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殘疾人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適應對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的教育需要。
第四十二條從事殘疾人教育的教師、職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享受殘疾人教育津貼及其他待遇。
第七章物質條件保障
第四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殘疾人教育的特殊情況,依據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性標準,制定本行政區域內殘疾人學校的建設標準、經費開支標準、教學儀器設備配備標準等。
第四十四條殘疾人教育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籌措,予以保證,并隨著教育事業費的增加而逐步增加。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專項補助款,用于發展殘疾人教育。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用于義務教育的財政撥款和征收的教育費附加,應當有一定比例用于發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
第四十五條國家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殘疾人教育機構或者捐資助學。
第四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殘疾人教育機構的設置,應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殘疾人學校的設置,由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審批。
第四十七條殘疾人教育機構的建設,應當適應殘疾學生學習、康復和生活的特點。
普通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為殘疾學生入學后的學習、生活提供便利和條件。
第四十八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優惠政策和措施,支持研究、生產殘疾人教育專用儀器設備、教具、學具及其他輔助用品,扶持殘疾人教育機構興辦和發展校辦企業或者福利企業。
第八章獎勵與處罰
第四十九條有下列事跡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給予獎勵:
(一)在殘疾人教育教學、教學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
(二)為殘疾人就學提供幫助,表現突出的;
(三)研究、生產殘疾人教育專用儀器、設備、教具和學具,在提高殘疾人教育質量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
(四)在殘疾人學校建設中取得顯著成績的;
(五)為殘疾人教育事業做出其他重大貢獻的。
第五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一)拒絕招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當招收的殘疾人入學的;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09-0118-02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對促進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陳鶴琴先生提出: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游戲伴隨著孩子的童年生活,游戲的過程就是孩子發展的過程。華愛華教授也說過,幼兒園跟中小學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游戲,游戲的組織與指導是學前教育特殊性的體現。《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指出“兒童從游戲中學習”“珍視游戲的價值”。隨著對《指南》精神的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游戲與幼兒自主學習之間的關聯成為課程改革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在基于《以情境為導向的體育活動的實踐研究》及《在主題活動中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行動研究》的課題研究中,筆者發現:教師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及認知水平,構建和生成不同的主題網絡,并通過不同區域活動和創設豐富的環境材料讓孩子在感知、發現、探索中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在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過多地關注自己認為“適合”孩子發展的知識、技能和活動,而且把目標、過程預設得非常具體完善,過分強調活動之后的成果展現,造成孩子自主活動少,缺乏探索體驗的空間。同時,教師雖然設立了不同的游戲區域,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材料讓孩子M行操作,但還是沒有真正地理解和把握游戲的內涵,游戲的形式、內容還沒有達到“真游戲”的要求,教師對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為此,筆者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的教育理論,不斷學習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育行為,發現虞永平教授關于“實習場”的理論,正好可以為開展游戲課程解開了迷惑。為此,筆者創造性地引入“實習場”理論內涵,深入開展了對“實習場”游戲課程的實踐探索。
一、實習場與游戲
1. 實習場的理論概要
實習場是關于學習環境的一個隱喻,意思是在一個真實的或擬真的知識境脈中,讓孩子進行計劃、操作、交往、協商和體驗活動,從而獲得知識,知識所呈現和接受形式就是經驗。因此,實習場作為一種具有“做中學”“情境性”“面臨問題”“與社會生活相關”特征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走進生活,給予孩子參與和實踐的機會,并通過發現和運用知識經驗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2. 實習場中游戲與學習的關聯
實習場是讓孩子在游戲體驗中學習,教師給予支持和幫助的特殊學習環境。實習場內的情境是動態的、關聯的,與游戲活動相適應,它將游戲和學習融為一體,實實在在地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
二、應用實習場理論的實施要點
1. 生活為源
“讓教育回歸生活世界”是現代教育理念變革的典型表現,只有真正關注生活世界的教育才是完整的、真實的教育。實習場游戲重視孩子身處的現實生活和經驗,將知識、技能、品德的學習還原為孩子的實踐探索過程,讓孩子在行動中學習、感受和發展。現實生活是實習場的主要來源,教師首先是關注孩子可以做什么,然后才是教師可以做什么,使游戲的主題、材料、形式及內容更貼近孩子真實生活與經驗,讓孩子在動手做的過程中獲得經驗,得到發展,并為日后的生活打下基礎。
2. 體驗為本
實習場的核心特征是讓孩子行動起來。孩子進入實習場這個帶情境性的學習環境之后,就是要從體驗這些有約定角色的行為中,感知特定情境中的事物、規則,解決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困難。實習場中所有的游戲都是通過“做”來進行,包括觀察、探索、發現、表達、交往等活動,這都是孩子直接感知、親身體驗的過程。孩子也正是通過這一過程來建構自己的經驗。
3. 自主為魂
實習場游戲具有自主性,這就要求教師放手,讓孩子自主去做,去玩,去創造。教師通過創設開放性的環境材料,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行動,讓他們在自主選擇游戲內容、游戲材料及游戲玩伴中真正獲得游戲的權利、時間和自由,在游戲中將教師的定位轉化為幼兒的支持者、欣賞者,真正做到“閉上嘴”“放開手”。
4. 整合為系
實習場是感性的、綜合的學習環境,跨越學科和領域的疆界,把各個學習領域和認知、情感等發展領域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例如,在郵電局游戲中,設計郵票、包裝裝飾是美術領域的內容;分類、物品數量、顧客的人數、送快遞涉及的路線、送達的樓層和班級是數學領域的內容;而接收快遞、接待顧客更是社會領域的內容。游戲不是單一的活動,它包含了多個領域、多個目標的教學內容。同時,它還能夠有效地整合社區、家長資源,不斷豐富游戲的內容,使家園互動更加密切。
三、開展實習場的要點探索與收獲
1. 開放、聯動的環境讓孩子更自主
孩子是在環境中學習,在環境中得以發展的。因此,首先從環境的改變開始,把幼兒園的各個角落變得更加開放、自主:把樓頂的草地開辟為種植園地;把二樓長廊改造為微耕園,吸引孩子們每天都過來給植物澆澆水、松松土,觀察種子的發芽和蔬菜生長變化;把一樓走廊改造成體能訓練區,將運動場變為開放性、多功能的體能綜合訓練場,孩子們每天都在攀爬、過吊橋的體能游戲中不斷挑戰自己。幼兒園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角落都是孩子們喜歡參與的環境。孩子在尊重、信任、開放的環境中不斷地釋放天性、激發興趣和潛能,讓他們更自主、自信地投入活動。
筆者模擬孩子的生活經驗,創設了12個相關的實習場情境,并且把這些不同情境的實習場相互聯動起來,形成一個微型社區。在聯動的實習場中,孩子們在禮品店、花藝場DIY之后,可以通過“郵局”將物品進行寄送,也可以到“潮衣舍”制作或選購衣服、化妝,然后到發藝社做發型,最后到演藝廳進行表演,當然,孩子也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進行聯動。這樣實習場聯動,讓游戲更開放、豐富、自主和愉悅,更能激發孩子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的興趣和愿望。
2. 豐富的低結構材料讓孩子更具創造力
低結構材料具有簡單、功能多元、可變性大、操作性強的特點,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任意進行操作、改變,組合。在每個游戲區域中,幼兒園都投放大量的低結構材料(如紙杯、塑料管、瓶子、紙盒、積木等),讓孩子自由使用,激發孩子操作和創造的愿望和興趣,滿足他們再現生活經驗的需要。孩子們在與開放、互動的環境材料中不斷地玩出創意,玩出精彩。
3. 充足的時間讓孩子玩得更盡興
以往幼兒一日活動安排分為若干小塊,每個活動時間安排在25~45分鐘不等,活動時間顯得短而分散,同時也局限了孩子探究過程的深入。專家研究表明:孩子的復雜游戲往往出現在活動的半小時之后,為此,筆者對班級周工作計劃和幼兒的一日活動安排進行了調整:一是把原來的周工作安排分為晨間活動、集體教學、區域游戲、生活活動、環境創設、家園共育6大塊;二是把原來一環緊扣一環的幼兒一日活動安排,改為戶外體育活動、教學或游戲活動、生活活動3大塊,讓孩子有充分時間、空間自主選擇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操作和體驗。
4. 信任、支持有助于孩子促進游戲深化
在實習場游戲中,教師逐步轉變看待孩子的視角,進而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成為游戲活動中的觀察者、分析者、參與者、支持者,成為對孩子的欣賞者,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孩子在活動中的亮點,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
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的工作大都在觀察孩子在玩什么、怎么玩,通過傾聽了解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從傾聽中了解他們游戲行為背后的意圖、需要和感受。從觀察孩子的活動中,盡力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并利用觀察和分析的信息,鼓勵和支持孩子的活動。
例如,在農耕園活動中,教師每次觀察到孩子都是給菜澆水、松土、施肥,活動重復單一。在觀察孩子行為之后,教師開始反思:是孩子不懂得使用工具的方法?還是提供的材料需要調整?然后與孩子們進行討論:“在微耕園除了平常做的事情,還可以做些什么呀?你們還想做些什么?”有的孩子說:“我們想在地里種花生。”有的孩子說:“我們想記錄疏菜的生長過程。”還有的說:“老師,我們可不可以在樓頂上的草地上種菜?我們家樓頂也可以種菜的。”于是,教師就嘗試把樓頂的草地開辟為菜地。正是這樣從觀察孩子的行為、傾聽他們的需要中,教師學會了不斷拓展活動的內容,促進游戲的深化。
“在生活中追隨教育,在教育中體驗生活”,是踐行“實習場”理念的核心,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支持孩子已成為我們自發自覺的理念和行為。在廣東省學前教育年會暨嶺南園長論壇中,幼兒園作為分會場提供了游戲活動的現場展示,讓我們看到自身專業化發展的喜悅,與幼教同行共同感受游戲的魅力,感受到孩子們的童心在游戲中大放異彩!今后,筆者將繼續探索,進一步讓實習場游戲與幼兒園大教育理念有機融合,拓寬和推進游戲的廣度和深度,同時更深層次地挖掘江門僑鄉資源,將“江門僑都”的鄉土資源有機地融入實習場游戲,不斷豐富游戲課程內容,促進幼兒的健康可持續成長。
參考文獻:
[1] 虞永平.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 陳曉紅.實習場與幼兒園課程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3] 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