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2 02:35: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漢語拼音學習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重要性
從兒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級新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的時期過渡。他們幼兒時的活潑、開朗、無拘無束,都會帶進學校。我們必須利用好、引導好,服務于教育教學。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于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另外,一年級新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有著極大的關系,即在高興時記憶效果好,所以,要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都具有這樣的共性――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短,這個時期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保持在十分鐘左右。如今一下子就要從以游戲為主的幼兒生活轉入以學習為主的小學生活,并且最先要學的是非常抽象的枯燥、單調、乏味漢語拼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提高漢語拼音學習的效率,并且在拼音教學的同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快樂地度過幼小銜接,這是我們值得探究和摸索的。
二、漢語拼音教學與生活環境的影響
1.走進校園,規范校園語言
學生以學校生活為主,學校的語言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語言習慣。如:“窗戶”、“桌子”、“電視機”、“大屏幕”、“辦公室”、“廁所”、“數學”、“考試”、“吃飯”、“老師”、“出去玩兒”、“灑水”、“掃地”等常用語詞,使用頻率高,錯誤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語音的影響: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不分。為規范學生口語,教師和學生約法三章,養成時時處處相互糾音的習慣,有意識地學說普通話,形成良好的校園語言環境。
2.走進家庭,鞏固生活語言
目前,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語言習慣不重視,家里的語言環境比較差。對此,我鼓勵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員,糾正父母的方音,同時接受家長的監督,每天說一說學校里的新鮮事,或講一個故事,念一首兒歌、繞口令等等,并用錄音機錄下來,既可以反復聽,進行自我糾正,又可以和同學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還可以交給老師聽,以便老師及時給予指導。
3.走進大自然,豐富生活語言
各種動植物的名稱、旅游景點、超市、學校、幼兒園及馬路、小區等名稱,都是很好的學習材料。如:曲院風荷、三潭印月、城隍閣、保路、朝暉一小、江干區、十四幢等常用語,受方言的影響,聲母、韻母和聲調都很容易讀錯,讓學生用“這是××”、“我去過××”、“我認識××”等語句,練習說話,熟悉周圍的生活環境,熟練語音,積累語言。并結合旅游城市的特點,鼓勵學生外出游玩時,學做小導游,為中外游客指路,介紹景點,介紹家鄉特產,做熱情的小主人,在為別人服務中,鍛煉自身的語言能力。
三、完善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有效途徑
1.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
2.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力爭做到看到音節便能準確、熟練地讀出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現的209個音節。為了增加學生拼讀興趣和效果,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氛圍,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3.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益于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4.閱讀兒歌與識字的整合
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我認為這種安排不僅是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在于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條件。每一課中都有圖畫表示獨體字的意義,字的上面都配有漢語拼音音節,圖下又有漢語拼音短文和詞組、句子來概括圖意。學生通過讀兒歌,既學會了一些漢字又沒有增加單純識字的心理負擔。
一、要以音節教學為中心
掌握音節是拼音教學的中心和重點,是衡量拼音教學質量的標準,是充分發揮拼音作用的關鍵。因此,教學中除了對聲母、韻母音、形和拼音技能做必要的指導外,應著重進行直呼音節和書寫音節的訓練,要以音節教學為中心。那么,在每節拼音課的教學中怎樣強化音節教學呢?1.看圖引出音節詞后,要認真指導學生讀準音節詞的音,使學生對詞的讀音和表達的意思有初步的印象。2.引導學生把音節詞分解為音節后,要指導學生多讀幾遍學習的音節,為聲、韻的連讀做準備。3.教學聲母或韻母后,要引導學生運用聲、韻連讀的方法進行直呼音節的練習。并且要求學生帶調按四種聲調的順序讀,變順序讀,這樣熟讀音節和詞語不僅會使學生領會掌握直呼的要領,而且可加深對音節及聲母、韻母的識記。4.學生所學的音節和音節詞要指導書寫,而且要不斷提高學生的書寫速度和正確率。
二、要以讀寫應用為目的
進行“注、提”實驗的拼音教學,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掌握拼音是為了應用在提前閱讀和寫作上,決不是僅用拼音做識字的工具。因此,教學中要注意設置語言環境,充分利用語言材料把拼音同語意聯系起來。如教學拼音除了結合教材中的詞、句外,還可以用構詞率高的音節組詞,用所組的詞練習說話等,只有把拼音同語意聯系起來,使其有音、有形、有義,才能引起學生練習拼音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課文的速度和質量,避免讀破詞和單字嘣的現象的發生,同時也為學生寫作中做準備。
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力爭做到看到音節便能準確、熟練地讀出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現的209個音節。為了增加學生拼讀興趣和效果,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1.看圖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6課,爸爸下棋、媽媽洗衣服、我搭積木。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習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如第11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思維,講清留意后,引出zuòtiēhuà和漢字“做貼畫”。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象,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兩只耳朵多像“兔”字上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想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如第8課情景圖,一位阿姨坐在椅子上干什么?學生回答:“讀書”,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有益于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
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36-01
在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語文現代化必不可少,而普通話的推廣是語文現代化迫切而首要的任務。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之間相互交流的日漸廣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而學好普通話的最好的工具就是學好漢語拼音。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圍繞如何進行小學漢語拼音教學進行論述,具體如下:
一、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的研究目標
1、對教學時空進行開放,讓拼音走進學生的生活。
首先,走進校園,對校園語言進行規范。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就是學校,學校的語言環境能對學生的語言習慣造成直接影響。如“桌子”、“吃飯”、“考試”等常用詞語,具有較高的使用率,但錯誤率也比較高,考慮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受方言的影響。要想規范學生的口語,教師可以和學生達成約定,養成隨時、隨地對錯音加以糾正的習慣,形成說普通話的意識和良好的校園語言環境。
其次,走進家庭,對生活語言進行鞏固。當前,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語言習慣還不夠重視,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對于這一情況,我鼓勵學生做家里的小推普員,糾正父母的方音、錯音,并且也接受家長的監督,每天講一個故事、念一首兒歌或說一說學校里的新鮮事等,同時用錄音機錄下來,既可以讓學生反復聽,對錯誤進行自我糾正,又可以和同學進行交流,還可以把錄音交給老師,使教師能進行及時的指導。
再次,走進大自然,豐富學生的生活語言。各種旅游景點、動植物、小區和馬路等名稱,都可以作為很好的學習材料。既可以讓學生熟悉周圍的生活環境,還能幫助學生熟練運用和積累語言。
最后,走進社會生活,使良好的語言習慣得以養成。走進社會生活的過程是較為艱辛的。改變一種語言習慣需要上百次的重復練習,甚至還需要將意志、熱情、毅力與決心調動起來。
2、對教學方法進行開放,使學生的獨立個性得到發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個性,自由地選擇學習方法,以便充分發揮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長和優勢,使學生的獨立個性得到發展。在學完書上的識記方法之后,讓學生想一想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學生熱情高漲,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等多方信息,都在生動有趣、五花八門的順口溜中體現了出來。教師應鼓勵并引導學生自己編順口溜,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自己創造才能的機會,挖掘出學生學習語言的潛能,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開發,從而促進他們漢語拼音學習能力的提高。
3、對學習環境進行開放,使教室能夠說話。
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學習欲望,為使他們的這一欲望得到滿足,形成適應不同個體的開放的學習方式,教師需要提供給他們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拼音,我把教室布置成了“拼音的世界”,給每個學生做一塊姓名牌,并注上拼音,掛在墻上,讓他們用拼音介紹自己的名字和結識同伴。還給教室內的每一件東西都貼上“拼音標簽”。學生們在這樣的教室里既能有趣地學習,又不會使課業負擔有所增加,使所學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鞏固。
二、漢語拼音教學的方法
1、插圖提示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漢語拼音插圖生動有趣、直觀具體、貼近生活。教師應根據編者意圖,從課文的插圖著手,引導學生發現插圖與字母音形的內在聯系。結合看圖,激發出學生的想象力,不僅可以增添兒童情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對字母的音形進行記憶。
2、游戲學習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適當引入游戲,讓學生參與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獲取新知,發展思維,培養能力。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始于活動,在活動中,他們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引入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融認知與情感于一體。
3、創設情境法。
創設情境法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插圖、語言、教具和表情等手段把學生帶入到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個愉悅、寬松的環境中積極地參與學習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協調學生腦、眼、手、口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化難為易,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4、趣味故事法。
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來看,他們比較易于接受一些生動有趣的知識。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講一些和課文內容有緊密聯系的趣味兒故事,創造一個既愉快又緊張的氛圍,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5、歌訣鞏固法。
兒童的感知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容易將音形相近的字母混淆,若利用編寫兒歌、口訣來對字母的音形加以辨別鞏固,會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之,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學習起來存在一些困難,且還比較枯燥乏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兒童的特點,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對拼音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就會樂于學習并學好漢語拼音。不但可以為學生今后的識字學習打好基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產生熱愛語文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將師生情感融入到學生的認知活動中,這樣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漢語拼音。
1 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
2 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六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力爭做到看到音節便能準確、熟練地讀出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現的209個音節。為了增加學生拼讀興趣和效果,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氛圍,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3 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3.1 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
3.2 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
一.教學目標: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對漢語拼音的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在階段目標中有具體的描述:要求“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其中“認識大寫字母、熟記字母表”是二年級的教學目標。
在對教學目標的認識上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這個目標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它貫穿于整個第一學段。我們千萬不能認為學習漢語拼音是開學后一兩個月內的任務,希望兩個月內讓孩子掌握。
二、教材的特點
(一)加強漢語拼音與識字和發展語言的整合
人教版在每一課的漢語拼音教材編入了情境圖、詞語和兒歌,要求認識70個常用字,這樣編排,將漢語拼音學習與識字、學詞、閱讀、說話、積累語言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豐富了漢語拼音階段的學習內容,增強了初入學階段語文學習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使各方面相互促進,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精心設計漢語拼音字母的表音表形圖和與之相配的情境圖
教材在圖形和圖意的設計上都有改進和創新,不但重視圖畫與字母的“形似”,而且重視圖畫傳達的人文精神,加上精心編寫的兒歌,突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滲透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小黃雞,小黑雞,歡歡喜喜在一起”體現了團結合作、友好相處的精神;“接來臺灣小朋友,到我學校玩一玩”反映了盼望臺灣回歸祖國的愿望。
(三)精心設計漢語拼音鞏固練習和擴展練習
人教版漢語拼音的復習,練習中,有區別形近和音近字母的題目,有進行思維訓練的題目,有動手做一做的題目,也有語言表達相結合的題目。該教材的“復”中的“我會擺”,讓學生用兩根木棍,一條繩子或一只手來擺字母,不僅有很強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四)加強了漢語拼音學習與兒童生活的聯系
教材中的音節詞語,句子或兒歌大都緊密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這樣編排,既有利于使拼讀的音節形象化,有助于鞏固音節,又有利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密切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系。
漢語拼音部分教材,每課主要內容是拼音、圖、文、字結合。教學時首要任務是學拼音,其次是認漢字,再次是讀兒歌。要保證主要任務的完成。
三、教學策略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只鴿子”。教師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 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ggg”“三只鴿子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后告訴學生把ge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于音節ge音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有幾個聲母如d、t、n、l的插圖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練習聲母的讀音。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6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如第11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思維,講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一、激發學習興趣,準確掌握拼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環境,創設不同的興趣氛圍。在拼音教學中,如果總是授之以魚,告訴學生這是什么、怎么讀、怎么記,久而久之必定會造成學生的厭煩情緒。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那就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尋求樂趣。通過各種各樣新穎有趣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學生,能調動小學生學拼音、用拼音的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可在教學中適當穿插游戲、比賽和創設情景提高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在拼音教學中,可以把枯燥的拼音練習融入有趣的游戲、比賽,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二、運用多種形式,巧妙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1.講講故事,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所以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注意研究兒童心理,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在教學中適時利用故事進行拼音教學十分有用。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符,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趣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系生活、學習實際,創設語言環境,讓音節在語言環境中反復出現,使學生熟練掌握、鞏固、運用漢語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發揮漢語拼音多功能的作用,可以通過編故事途徑讓學生生動有趣地學拼音。故事這一文學形式生動有趣,對一年級學生有特別的吸引力。教學生識記拼音字形,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讓學生說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故事,抓住聯系點識記。
在教怎樣給音節標調時,我就先講一個故事給學生們聽:“單韻母媽媽有六個女兒,大女兒a,二女兒o,三女兒e,老四老五是一對雙胞胎,她們是i和u,老六是ü。單韻母媽媽可喜歡她的這些孩子了,經常讓她們一起出去玩,為了提醒姐姐照顧好妹妹,單韻母媽媽總是把一頂帽子戴在姐姐的頭上。這樣,只要大姐a在,帽子就戴在a 的頭上,沒a就找二女兒o或三女兒e,老四老五因為是一對雙胞胎,所以,媽媽說兩個并排站時,誰在后邊就戴在誰的頭上。”這個故事不僅很好地解釋了標調歌的內涵,同時還賦予標調歌嶄新的生命。小朋友聽了故事再記音節的標調規律,會更形象,更深刻,甚至終生都不會忘記。
2.利用插圖,記得扎實
教材配備了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課文插圖,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借助插圖,讀準漢語拼音。剛入學的兒童思維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在導入字母的發音時,可以從課文插圖入手,通過指導學生看圖,引出字母的讀音。
要引導學生看懂圖意,練習拼讀;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充分利用插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3.聯系生活實際,拼讀音節
師生之間輕松自由地談話,聯系生活實際也是一種好的方法。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輕而易舉地接受新知,因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無意注意仍然占主體地位。比如說,在引出整體認讀音節“yuan”時,我拿了一個圓圓的蘋果問學生,你們還知道生活中有什么是圓的嗎,同學們紛紛高高舉起小手說:棒棒糖是圓的,籃球是圓的,乒乓球是圓的,太陽是圓的,月亮是圓的……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幾乎說出了身邊所有圓的東西,毫無疑問都學會了“圓”的發音。接著,我告訴學生“圓”去了聲調就是“yuan”的音。字音(音節)的拼讀是學生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利用西瓜、飯鍋、花、火等圖片,先請學生們說一說它們的名稱,然后引導學生試著用拼音拼出來,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教師分別展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學習氛圍,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4.運用兒歌,幫助學習
根據兒童的語言發展的特點,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兒歌幫助學生學習拼音。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使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教材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把拼音與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條件。學生通過讀兒歌,并把它與記字形聯系起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的時候把記憶拼音和兒歌結合在一起,如“小棍趕豬lll”、“傘柄朝下ttt”、“9字加彎”、“剪尖朝上前面是d后面是b;剪尖朝下前面是q后面是p”。在教學j、q、x與ü相拼時,理解ü上兩點省略規則是這一課的難點。教學時可以這樣說:小ü最頑皮,誰都不愿同他一起玩。小ü急得哇哇哭,眼淚叭嗒叭嗒往下掉。正在這時,j、q、x三兄弟走上前:“小ü,我們去玩吧。”小ü聽了馬上擦掉眼淚跟著j、q、x就走了,所以小ü見了j、q、x,上面兩點就沒有了。
三、反復練習,學以致用
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出臺,中國教育事業邁了一個新臺階,站在了世界教育的前列。作為一名老師,要想達到新的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就必須把握現代幼兒的特點,充分理解新教材,變更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在繼承發揚前輩們積累的成功經驗下大膽創新,才會得到豐滿的果實。
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幼兒時期的語言訓練值得重視,幼兒教育工作刻不容緩。而拼音是學好語言的基礎,拼音學習是幼兒早期教育中的一個難點,由于不少幼兒不能很好地掌握,結果為入學后的拼音學習帶來困難。如何把握枯燥的教學內容,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孩子盡快掌握,我有以下一些建議:
1.營造環境,安心舒適
許多入園的孩子都較膽小,羞于在眾人面前表現,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緒不穩定、缺乏安全感等,這時教師應善于發現,為幼兒創造一個寬松的壞境。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基本前提。
2.了解作用,正確對待
對于走入校園的孩子來說,看到這些形體相似的漢語拼音符號會感到很抽象、很枯燥。因此,在開始學習漢語拼音時,教師就要讓學生了解學習漢語拼音的重要性,知道漢語拼音的作用很大。告訴學生漢語拼音可以幫助我們識字、看書、查字典、學習普通話。還可以編寫一些關于漢語拼音作用的兒歌,例如:“學習拼音用處大,識字讀書要靠它,幫我學好普通話,看誰學得頂呱呱!”教師領著學生讀一讀,引起學生對漢語拼音學習的重視,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3.創設情境氛圍,引發興趣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強調學生要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當一個新的事物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有的孩子們可能會特別有興趣,但有的孩子看到陌生的事物,心理會不自覺由衷的產生恐懼感。作為教師,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鋪路搭橋。
要讓孩子上好拼音課,學好拼音,就要千方百計點燃并留住孩子心中對拼音的興趣之火,讓學拼音成為孩子心醉神迷的樂事。有的孩子好動坐不住,注意力易分散,只有那些生動活潑、直觀有趣的東西,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不需要作太多努力,就能在腦海中記憶深刻。針對孩子這種“無意識記”的記憶特點,在引導孩子學習字母時,教師可采用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用說、唱、畫、玩等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字母教學有情有趣,讓孩子快快樂樂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3.1 利用兒歌、編順口溜或口訣,邊唱邊學。孩子進入學校,具有濃濃的調皮性,他們十分活波好動,單靠一些圖片已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于是兒歌或簡單的順口溜、口訣就成了孩子另一類喜歡的學習材料之一。如:四聲調的讀法可以編成“汽車平走ā ā ā,汽車上坡á á á,汽車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車下坡à à à。”又有些聲母的形比較相似,容易混淆,如“b―dp―qf―tn―m”等,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區別。也可以編順口溜,如“右下半圓b b b,左下半圓d d d,右上半圓p p p,左上半圓q q q,單門n,雙門m,拐棍f,傘把t,q下帶鉤g g g。” 教師這時把一個個拼音字母編成兒歌或口訣,讓孩子反復唱誦,再加上拍起小手伴奏,這樣就易讀易記了,而且還可以把它當成一種樂趣。久而久之,教師就可以漸漸放手,讓孩子們嘗試自己編兒歌。兒歌是兒童的語言,兒童是編兒歌的高手,再加上教師以前所編的兒歌作為范例,孩子們很快就能編出許多有趣、生動的兒歌。教師熱烈表揚、鼓勵他們,他們對漢語拼音就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語言素養就會得到充分的發展。
讀兒歌、編順口溜或口訣,既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準字母的音,記憶字母的形,又突出了拼音教學的重點,解決了難點,還可以緩解孩子們的疲勞,調節他們的情緒,調動他們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3.2 融游戲于學中,玩中有學,學中有玩。兒童最喜歡做游戲。在拼音教學中,可以把枯燥的拼音練習融入有趣的游戲之中,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常用而簡單的游戲有:
3.2.1 眾所周知的“找朋友”。如把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像黑板、桌子等用拼音的形式寫成音節卡片放在講臺上,先請一個同學上臺拼一拼卡片上的音節,然后一邊唱著“找朋友”的兒歌,一邊幫拼音卡片找朋友,找到朋友后把音節卡片貼在相應的物品上。
3.2.2 生活中常見的“摘果子”。教師用彩紙剪成各種水果的形狀,并在上面寫上學過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或二拼、三拼音節,然后掛在小樹上,教師再用語言激勵學生,讓學生輪流上來念對一個摘一個。
3.2.3 羨慕而憧憬的“開火車”。教師拿著字母或拼音卡片走到某一組或某一列孩子面前,說“小火車嗚嗚嗚,一開開到你這里。”這一組或這一條的小朋友就按座位順序輪流站起來讀教師手中隨機抽出的卡片,讓孩子在興致勃勃地朗讀中掌握正確地發音方法。
3.2.4 鮮明而有趣的“涂色”。讓幼兒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分別給有針對性的拼音涂色。讓拼音這種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差別轉換成強烈的對比。讓幼兒總是混淆不清的地方變成了色彩的一目了然。這樣,既幫助了他們糾正錯誤,又使他們從小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還發展了他們視覺上的想象力。
游戲的形式還有很多,通過幼兒們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枯燥的拼音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變單調呆板的拼音教學為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親身體驗,使幼兒在體驗中學習拼音,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3.3 設計比賽,形成競爭力,奮勇學習 。兒童的好勝心強,抓住兒童的這一心理,在課堂上巧妙地增設比賽,發放不同的獎品以及口頭上不同程度的表揚等能極大地調動孩子們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
比賽的內容和方法也有很多,如:學完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可以采用摘蘋果比賽等形式復習鞏固。 方法是:在黑板上畫一棵蘋果樹,樹上結滿了紅通通的大蘋果,每個蘋果上分別寫著不同的聲母、韻母或整體認讀音節。把參加比賽的學生分成三個組,要求第一組把樹上寫著聲母的蘋果摘下來,第二組把樹上寫著韻母的蘋果摘下來,第三組把樹上寫著整體認讀音節的蘋果摘下來。比一比,看哪一組先按要求摘完蘋果,哪一組就獲勝。另外,還可以采用奪紅旗比賽、拼音接龍比賽等形式進行拼音練習,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當然在設計比賽和賽后的評價上,老師要特別注意幼兒的心理狀況,不能讓他們爭強好勝,也不能忽視那些表現略差的孩子。
4.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用于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已達到資源最大化。多媒體教學聲像皆備,圖文并茂,交互性強,可提供豐富的信息源,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還有利于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并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進而使教學效率顯著提高。拼音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活潑、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積極愉快地學習拼音。如:音節拼讀是拼音教學的重點。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要事先把與所學音節有關的活動內容、背景畫面、物品圖片等輸入電腦,并在圖片下標上音節。此外,音節拼讀練習時,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讓孩子通過點擊自己喜歡的畫面,看圖拼讀音節并進行看圖說話訓練。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孩子想說愿說,并且會說得有聲有色。這樣,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學習,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也會同時得到提高,進而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習思路得以不斷開拓,學習效率實現成倍提高。當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如果過多地把精力集中于操作演示,則不利于引導孩子思考學習。這時可以順便利用多媒體放一下孩子們喜愛的“喜洋洋與灰太狼”,然后問他們說一下最喜歡誰,為什么喜歡?或者引導性的問一下:“喜洋洋是不是很可愛啊,你們是不是也很可愛呢;美羊羊美不美;懶羊羊懶不懶,我們要不要做這樣的人;慢羊羊是不是做事的很慢啊,你們以后吃飯不要向他這樣慢,要好好吃飯,好不好……”這樣可以放松一下孩子的大腦,忘記疲勞,還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勞逸結合,事半功倍。因此,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應掌握好度,使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5.學于生活,用于生活
拼音是一種抽象無意義的符號。孩子很難從老師的了解性的講解上去根本認識它們、掌握它們,但孩子每天都在實實在在的生活,接觸生活。也許他們不認識“shù”和“huā”,但他們認識“樹(shù)”;也許他們不能將聲母、韻母正確拼讀,但他們會說“花(huā)”。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他們的生活經驗,從他們熟悉的環境中,去引導他們認識拼音字母、掌握正確拼音方法。
一、漢語拼音教學課型的主要特征
1.生活化。
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并不是零起點。因為漢語拼音的學習不是一個完全脫離了學生實踐經驗的、陌生的、抽象的活動,而是一個與學生的已有經驗有著緊密相似聯系的活動過程;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對象建立起新的聯系的過程。對于要學的漢語拼音,他們早就有前期經驗了。我們在教學時只要善于借助學生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生活經驗,就可以化難為易,大大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效率。
針對這一點,漢語拼音課堂就必須打通與學生平時生活相聯系的通道,使課堂成為學生生活的再現。教學中,教師利用生活化的場景來處理難點,就會使學生喜歡上拼音,并從中獲得一定的人生啟蒙。如在教學“j、q、x”與“ü”相拼,省略“ü”上兩點這一拼寫規則,就可以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形式來呈現: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很有禮貌地先摘掉太陽鏡(即去掉ü上的兩點),再跟好朋友握手。這樣的例子有許多。只要我們能注意到拼音課具有鮮明的生活化,就可以挖掘出很多的教學資源來,
不至于使學生產生對拼音的恐懼心理。
2.形象化。
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它難讀、難記、易混、易忘。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對抽象的字母接受能力有限,如果采用簡單的機械記憶,一時很難掌握。即使一時記住,也會很快遺忘。如果想讓學生較快地記住、記牢這些抽象的字母,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可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化,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學聲母“h”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書中的插圖,圖中一個小朋友坐在靠背椅上喝水。教學時,先啟發學生利用靠背椅的形狀記“h”的形,再利用“喝水”來記“h”的音,那么學生就能根據教師的講解,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很快記住這個聲母。
恰如其分地使用情境圖和語境歌,也可以使拼音課變得形象、生動。例如,《zh ch sh r》一課的“情境圖”: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一頭獅子兇神惡煞般在樹底下徘徊,想要吃掉正努力逃到樹上的小猴。另一只小猴見此情景,伸出一根樹枝,把同伴拉到了樹上,逃離了危險。與之相配的語境歌是:一輪紅日(r)上山頭,獅(sh)子想來吃(ch)小猴。樹上同伴有辦法,伸下樹枝(zh)來搭救。這樣把字母放在一個小故事中進行教學,再配上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的語境歌,就能化難為易,寓學于玩。
3.實踐性。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作為語文的基礎工程――漢語拼音來說,尤為如此。它從學生的言語實踐中來,應該回到學生的言語實踐中去。因此,實踐性也是此類課型較為顯著的特征之一。
拼音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拼音實踐的機會,要重學生的模仿實踐,輕教師的理性講解。例如,我們在教學字母發音時,不要一味地告訴學生,嘴型呈現是多少度角,舌頭需擺在什么位置。這些雖然正確卻了無趣味的講解,會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失去興趣。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讓學生模仿體會、互相觀察、合作評價,學生就會熟能生巧。同樣,學習拼讀時,實踐的機會越多,學生就掌握得越牢固。
加強復習、防止遺忘是學好拼音的另一個訣竅。防止遺忘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強復習,反復鞏固,科學形成記憶,努力促使新、舊知識有機結合。復習,也就是讓學生不斷地去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4.情趣性。
漢語拼音本身比較枯燥,單靠一張嘴死記硬背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打開學生智能之門的一把金鑰匙。教者應手執金鑰匙,把握學生的興趣所在。根據剛入學孩子思維形象具體化、注意力不易集中、有意記憶能力差等特點,基于拼音教學的規律,教師必須高度關注教學的趣味性。教學中,宜采用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游戲、活動等教學形式,縮小幼小銜接的跨度,讓兒童的腦、眼、口、手并用,使兒童在興趣盎然中掌握一個個抽象的漢語拼音字母和拼讀方法,上好每一節拼音課。學生只有在充滿奇趣的活動中,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才會逐步掌握學習方法,才會感悟到漢語拼音的實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漢語拼音的實用性時才會對漢語拼音的學習興趣保持高度、持久的熱情。
生活化、形象化、實踐性、情趣性,就是漢語拼音課的主要特征。但這四者并不是割裂的、單一的存在,它們是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具備了這些特征,拼音教學才會深受學生喜愛,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漢語拼音教學課型的實施流程
1.漢語拼音認讀教學流程。
節點一:復習舊知,走進情境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在拼音學習的第一課時里,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復習前面學過的字母、音節,練習拼讀。兩到三分鐘的復習之后,教者需創設一個與新授課所學字母或音節有關的情境,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情境來銜接復習與新授,那么,教學的整體性就會凸現出來,學習的氣場也將更強大,學生就會在這樣情趣盎然的語言實踐中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學習。
節點二:認讀字母,練習發音
認讀由情境引出的字母時,教師要注意范讀。正確的范讀,既可以讓學生聽清發音,還能關注到老師口型的變化,這樣利于隨后的模仿實踐。在認讀字母的時候,教師要做到“不放過每一個”。要讓每一個孩子都做到發音過關,特別要關注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
練讀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可以讓一個學生讀,另一個學生幫助看口型、聽發音,還可以讓合作小組的同學在一起玩聽音辨字母的游戲……這樣的合作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發音方法,并做到人人過關。
節點三:學習兒歌,鞏固認讀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為了鞏固學生“認讀字母、練習發音”這一流程的學習成果,我們要注意用好“情境圖”和“語境歌”,可以依托“情境圖”為故事藍本,創作出相應的語境歌。通過誦讀語
境歌,來幫助學生鞏固字母的
認讀。
教師也可以通過自編兒歌,來幫助學生鞏固認讀。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兒歌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材料。如果教師能將兒歌與認讀鞏固結合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牢固地掌握了字母的認讀,還讓學生受到了多方面的語文啟蒙教育,可謂一石三鳥。
節點四:描紅仿影,學習字母
學寫字母時,教師要做到認真范寫,并講究一定的方法。低年級的學生主要是通過形象進行記憶的,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更清晰地示范書寫字母,教師應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字母:字母有幾筆組成就用幾種顏色,韻母有幾個字母組成就用幾種顏色。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深刻地記住這些抽象符號和它們的書寫順序。
低年級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黃金期。書寫習慣,在拼音教學階段就應引起教者足夠的重視。在動筆寫字前,讓學生做做寫字操,練練寫字功,學生就可以很快靜下心來,進入安心寫字的階段,也可以保護學生手部的小肌肉群,保持學生的良好
寫字姿勢,從而形成良好的書寫
習慣。
2.漢語拼音拼讀教學流程。
節點一:復習字母,引入新知
進入拼讀教學時,一定要復習相關的聲母、韻母,可讀、可練、可默、可猜、可玩,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勾連舊知,為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
由對字母的復習,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創設出一個關于音節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思維動起來。此刻,教者可以帶著學生進入新知的學習,做到新舊知識的無縫連接。
節點二:利用插圖,學習拼讀
教材中每個拼音字母都配上了一幅插圖,每個音節或音節詞、音節句,也都有相應的插圖匹配。不僅如此,兩拼法、三拼法在教材中也安排了饒有趣味的插圖,要讓學生在自主觀察中有所習得。
這些插圖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生活,表音表形,還有實用性。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地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尤其是在學習拼讀這一難點時,更應準確而又恰當地使用插圖。這樣的教學,才可以使學生明白類似于“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這樣的發音方法。
節點三:運用方法,練習拼讀
要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本學段目標,教師就必須以訓練拼讀為本,加強學生的拼讀實踐活動,要幫助學生在準確拼讀音節上多下功夫。
低年級兒童有意注意力的持續時間短,如果教學拼讀時方法過于單一呆板,就容易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影響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期的學習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會拼讀方法以外,采用兒歌、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拼讀,在這樣的輕松氛圍中給予學生及時的點撥與指導。
節點四:描紅仿影,練抄音節
與抄寫字母稍有不同,在抄寫音節時,要注意音節的整體性。因此,教師在指導時,要求學生能做到一個音節寫在一起時要緊湊,不能分化成一個一個割裂的字母。而不同的音節之間,又要注意稍留空隙,以示區分。
教師在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時要把握好拼音抄寫的量。有些教師教漢語拼音時,讓學生花費了較多的時間來抄寫,片面地追求書寫的漂亮、得體,實際上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適當的抄寫可以強化學生的識記,過分的抄寫則嚴重傷害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漢語拼音是個工具,是根拐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來“認、讀”。因此,要努力糾正漢語拼音教學“不拼讀”的現象,要在“拼讀”和“讀準”上下功夫,書寫做到適量、正確就可以了。
三、漢語拼音教學課型的實施要點
1.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語文課程標準》中“漢語拼音”的第一學段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對漢語拼音學習在一年級階段的定位,其基本精神有三:一是準確認讀字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二是準確拼讀音節,三是借助漢語拼音學習獨立識字。因此,我們要正確把握課標的要求來實施拼音教學,切實務本――高度關注拼音的拼與讀。教學中要力戒把情境圖當作看圖說話訓練,謹防拼音教學負重過多,要正確把握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
2.利用教材,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低年級兒童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容易在直接的視覺刺激下引起注意。蘇教版教材拼音部分的“情境圖”正是應對兒童這一心理特點而創設的。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使用時機,達到以趣引入的目的。
以教學《b、p、m、f》一課為例。我們就可以先從指導學生看這一課的“情境圖”入手,通過師生之間對話引出這四個字母。如:
師:(指著“情境圖”)大家請注意看,這位爸爸帶著女兒去干什么呀?
生:去看大佛。
師:對,(舉起拼音卡片f)這就是“大佛”的f。(相機將卡片f粘貼在“情境圖”的大佛上)他們要爬上什么才能看得清大佛呢?
生:爬上山坡。
師:是的,(舉起拼音卡片p)這就是“山坡”的p。(相機將p貼在“情境圖”的山坡上)小朋友看見大佛非常好奇,想用手去干什么?
生:摸。
師:說得對。(舉起拼音卡片m)這就是“要用手摸”的m。(相機將m貼在手的旁邊)
……
當然,利用講故事、多媒體等也可以創設情境引出字母,但不管用什么辦法,一定要做到充滿情趣,過程簡潔,主旨鮮明。
3.興趣調動,輕松學習。
鑒于拼音符號抽象枯燥的特點,在拼音教學中,如果不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拼音將有可能成為孩子學習上第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對于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
(1)在故事中趣學拼音,多
讓學生聽一聽。
聽故事是一年級學生最樂于做、最感興趣的事。在拼音教學中編故事,必須去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知識點,把知識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記憶,便于學生相互之間進行交流。這種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教學設計比教師直接灌輸要深刻得多。
有位教師在教學b壞乃納時,就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畫面穿插故事,進行教學。
師:老師知道小朋友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畫畫,還有的喜歡玩,那聰聰(聰聰是故事的主人公)喜歡做什么呢?(多媒體顯示喇叭畫面,接著出現音節bā,以多種形式練讀。)
師:有一天,天氣特別冷,聰聰出去玩兒,走到院子旁看到了什么時候呀?(多媒體顯示小女孩打靶畫面,再以多種形式練讀bǎ。)
師:聰聰繼續走啊走,又看到了什么呀?(多媒體顯示小男孩拔蘿卜,練讀bá。)
師:聰聰看到這么多有趣的故事,他要回去告訴爸爸。(多媒體顯示爸爸畫面,練讀bà。)
一個故事講完,b壞乃納也就學會了。
(2)在兒歌中趣學拼音,多讓學生讀一讀。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尤為喜歡。在拼音教學中,一些易混字母形近音近,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兒童很不容易辨析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字母的發音、教材的插圖和字母的書寫形式來教唱一些辨析字母的兒歌,以此來化解拼音教學中的難點。
例如,聲母歌就適宜讓學生在念兒歌中復習23個聲母。
廣播的b,潑水的p,雙門m,拐棍f;
馬蹄d,傘把兒t ,單門n ,小棍趕豬l;
9像潰蝌蚪的k,喝水的h;
1字拐彎就念j,氣球的q ,西瓜的x;
板凳z,刺猬的c,蠶吐(絲)s;
zh、ch、sh,卷舌頭,加椅子;
一顆小苗r、r、r;
樹杈y,屋頂w,二十三個聲母要記住!
(3)在游戲中趣學拼音,多
讓學生玩一玩。
游戲是兒童快樂的源泉。把學習和游戲有機地結合起來,能有效地激發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游戲為主,寓教于樂,讓兒童在學習中始終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
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理念的一個
體現。
拼音游戲,在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的同時,采取了多種多樣有趣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兒童互動互助,和諧合作。它使教學充滿了趣味,使課堂洋溢著快樂,使兒童興趣盎然。游戲的過程,就是兒童輕松掌握拼音知識、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的過程。
兒童入學初期,正是好奇心最強、求知欲最旺盛的時期。他們對每一個新鮮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對于拼音也不例外。憑借著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欣然地想去讀一讀,拼一拼,嘗試一番。把握孩子這一年齡段的心理特點,以趣味教學為主,定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勢頭,提高漢語拼音學習的效率。
4.教給方法,培養能力。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拼音方法,并注重方法的運用,使之形成能力。
如在字母教學中,教師應重點指導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模仿,掌握發音要領。例如,在教復韻母i、ei、ui時,對于學生很難發準的音,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i是由單韻母緩i合成的,接著復習緩i的讀音,然后教學生發i的音。簧音響亮,中間氣不斷,逐漸向i滑動,一口氣讀成i,教師示范,學生觀察模仿,反復練習。當學生掌握了發音方法后,再學ei ui就會積極主動,輕而易舉就學會了。
拼音練習是隨字母教學同時進行的。先教聲韻相拼的兩拼音節,再教聲介韻相拼的三拼音節。教學時,應先依據教材,充分教好拼音方法,充分利用插圖幫學生掌握拼音要領。通過反復學習,學生就學會了拼讀音節。例如,在教b皇保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小猴子在推卡片,表示b和慌鱸諞黃穡就可以拼出“b弧閉飧鲆艚誒矗再教學生念口訣:“前音輕短后音重,兩聲相連猛一碰。”
漢語拼音是一個基礎內容,拼音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質量。雖然其內容枯燥乏味,但只要教師善于尋找規律,善于把握學齡兒童特征,善于把抽象的符號變鮮活,積極合理地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彌補內容的缺陷,就可以使初入學的兒童學好漢語拼音,就能讓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成為歡樂的教學活動。
5.優化環境,注重實踐。
一年級小學生剛踏入學校,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陌生。為了給學生創造濃烈的學習拼音的氛圍,教師可以把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比如,為每一個學生做一個用拼音寫成的姓名牌,貼在每個人相應的桌面上,讓學生用拼音介紹自己的名字。
布置教室的時候,也可以在墻壁的四周張貼上學生喜愛的色彩鮮明、活潑可愛的動物圖,并附上不同色彩的音節,讓學生隨處可看,隨處可拼。
在拼音復習階段,環境的布置更有利于學生熟練地運用拼音。例如,為了幫助學生復習拼音,教者為他們寫了不少拼音詩歌。面對一個常愛掉“金豆”的女孩,她這樣寫道:wān nín xīn,yào jì zhù,xué xí lù shàn xū kè kǔ,yù dào kùn nán bú yào kū,duō xiǎn zěn yàn qù kè fú。班里的雙胞胎兄弟是兩個很好學的孩子,教者又是這樣激勵他們:wán zǐ yuè,wán zǐ ān,xiōn dì liǎ er hù zhuī 括n。qǔ nǐ chán潰bǔ wǒ duǎn,hù bān hù zhù dēn shū shān。班上的43個孩子,每一個人都有一首屬于自己的拼音詩歌。當教者把這43首詩打印出來,貼滿教室的角角落落時,整個班級沸騰了。他們都在努力拼讀著詩歌,尋找著屬于自己的那一首。等把自己的那首讀熟了,又去拼讀其他同學的詩歌。因為他們不僅想知道自己在老師心目中是怎樣的,也想了解其他同學的情況。在這樣的尋找、拼讀,拼讀、尋找的過程中,學生與老師的心走得近了,拼音的復習也在這其樂融融的活動中變得富有
趣味。
在拼音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與生活的聯系,引生活的活水于課堂之中,并將課堂教學延伸至生活,充分利用一切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掌握拼音。將拼音教學生活化,更能使學生感到學習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果能讓每個字母都派上用場,就能使學生更熟悉更容易記住拼音這套工具。當我們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與學生的生活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時,不僅能使學生多一些實踐的機會,更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其多方面的能力。
6.多元評價,激發熱情。
要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漢語拼音教學就得以訓練拼讀能力為重點,確保課堂上拼讀練習的時間。相關的語音知識不講或少講,非講不可的要盡可能地深入淺出,最好是用童話故事或歌訣的形式。不要希圖“畢其功于一役”,要貫徹因材施教、逐步鞏固、要求分步實現的原則,徹底改變拼音教學陳舊的評價方式,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 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1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 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 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 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如學習 g 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 “三只鴿子”。教師 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 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 ggg”“三只鴿 子 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后告訴學生把 ge 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于音節 ge 音了。用這種 方法可以教 b、p、m、f、k、h、j、q、X、Z、C、S、Zh、Ch、Sh、y、W, 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有幾個聲母如 d、t、n、l 的 插圖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練習聲母的讀音。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六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 C,韻母 ao。更不會有意識地 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 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 拼音第 5 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不同形狀的 卡片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 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 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 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 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 讓學生讀一讀, 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 (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 。 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2 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 能力,力爭做到看到音節便能準確、熟練地讀出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 音部分出現的 209個音節。為了增加學生拼讀興趣和效果,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氛圍,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 現。如第 7 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如第 11 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 啟發思維,講清留意后, 引出 diéfēijī 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 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我會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 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老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如第8課情景圖, “太陽剛剛升起,可以換成什么詞來說?”學生思考后回答“日 3 出”,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迎刃而解。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益于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只鴿子”。教師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ggg”“三只鴿子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后告訴學生把ge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于音節ge音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有幾個聲母如d、t、n、l的插圖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練習聲母的讀音。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六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力爭做到看到音節便能準確、熟練地讀出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現的209個音節。為了增加學生拼讀興趣和效果,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氛圍,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如第11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思維,講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