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5 23:16: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參加測試情況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南非政府一直把教育發展作為社會前進的動力和基礎。21世紀以來,為加快教育發展的進度,保證兒童正常就學、升學,提高教育質量,南非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點實施“2005課程改革”,引進“以結果為本位”的教育理念,促進了基礎教育發展的穩步提升。盡管南非基礎教育的發展距離“優質均衡”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1],但是南非政府加快了教育改革轉型,反思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了新的質量提升措施框架。
為了提升教育質量,增加學校各年級的學生人數,提高學生成績,2015年4月,南非基礎教育部(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了《2019行動計劃:面向2030學校教育》(Action Plan to 2019: Towards the Realisation of Schooling 2030,下文簡稱“2019行動計劃”)[2],該計劃是《2014行動計劃:面向2025學校教育》(Action Plan to 2014: Towards the Realisation of Schooling 2025,下文簡稱“2014行動計劃”)的發展和延伸。[3]
實際上,2011年,南非基礎教育部已經制定并了“2014行動計劃”。該計劃提出了南非基礎教育發展的關鍵舉措及內容。但隨著南非課改的深化和推進,“2014行動計劃”中強調的內容和重點也發生了變化。2012年,南非總統了“國家發展計劃”(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要求延長“2014行動計劃”的時間,即從2025年延伸至2030年,而2019年則被設定為中期節點。
一、背景介B
南非“2019行動計劃”制定得較為全面、系統,規劃了處于不同階段的中小學生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并規定了R年級(Reception Year)至12年級學生所要完成的目標任務。在南非教育體系中,兒童在讀小學前要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即R年級,此后的1至9年級為基礎教育。從R年級到9年級共劃分為三段,R至3年級為低段,4至6年級為中段,7至9年級為高段。9年級畢業后,學生可以獲得普通教育與培訓證書[4]。通常情況下,9年級學生在學業完成后,一部分學生將接受10至12年級的教育,其目的是為進入大學做準備,而另一部分學生選擇入讀繼續教育或成人教育學校。
“2019行動計劃” 涉及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包括父母、教師、校長、區域官員、省和國家級議會成員、民間組織等。此外,該計劃不僅面向南非本國公民,還面向非本國公民(如國外投資者等)。
“2019行動計劃”涉及27個目標,分為2個部分。前13項目標是結果性目標,涉及績效和成果;后14項目標則強調如何實現改進。前13項目標將對南非的基礎教育發展起指導性作用,決定著南非教育的未來發展走勢,因此也成為本研究的核心內容。
二、結果性目標的基本情況
“2019行動計劃”的各個目標聯系緊密,其設置循序漸進。13項結果性目標的內容涵蓋了中小學教育的5個級段,包括R年級、1-3年級、4-6年級、7-9年級、10-12年級,主要強調了學生的入學率和升學率,語言和算術能力的標準,以及繼續教育(9年級以后)的開展問題。其目標是提升南非的教育質量,加快教育轉型,為國家發展儲備合格優質的人力資源,提升國家綜合實力(見表1)。
(一)學前教育階段:提高早期兒童發展質量評價標準
根據南非家庭普查(General Household Survey),南非學前教育的注冊率正在提高,4歲兒童的學前教育注冊率從2009年的59%上升到2013年的75%[5]。2014年普通居民調查數據顯示,96%的一年級學生入校時接受過學前教育,而2009年這一數據低于85%。
南非的績效監測與評價部門(The Department of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完成了一項研究,該研究關注學前教育的綜合性影響。在許多學校中,兒童接受R年級的教育對他們進入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十分有益,但不是所有的學校都能做到,同一所學校也不能保證R年級的所有兒童都能夠達到其標準。
事實上,南非的早期兒童發展質量評價標準改進措施已經啟動,并逐步實施。為了達到南非基礎教育部的要求,促進學前教育階段教師的職業化發展,大學已經開始為其頒發文憑。此外,南非與聯合國兒基會合作,借鑒國際經驗,了2013年國家課程框架[6]。該框架涵蓋了兒童從出生到4歲每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形成了監測4歲以下兒童發展質量評價標準的體系,并設計干預措施。
(二)基礎教育階段:注重學生入學率,以及掌握語言和算術的能力
1.入學率
南非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留級率比其他非洲國家低,但減少留級的呼聲比其他國家高。2000年,南非42%的學生在6年級之前有過留級情況,而非洲南部和東部國家的這一比例為48%;2007年,南非這一數據為29%,而其他國家是40%。[7]
南非的大部分學生能夠在7至15歲入學,但仍有1%的學生未能入學。數據顯示,南非7至15歲的學生在校率高,但15%的學生不能完成9年級的學業。實際上,排除留級或復讀等情況,15歲的學生應該已經完成相應學業。問題是許多學生還沒有升入9年級,就已經留級、輟學了。
2.母語與第二語言考試
自2012年以來,年度國家評估項目(Annual National Assessments,ANA)用英語和荷蘭語(母語和第二語言)測試課程成績。事實上,在12年級末的考試中,英語與荷蘭語是南非非語言考試科目的指定用語。但是,學生用母語參加考試與用第二語言參加考試,成績有所差異。例如,6年級約22%的學生參加英語為母語的測試,66%的學生參加英語為第二語言的測試;10%的學生參加荷蘭語為母語的測試,1%參加荷蘭語為第二語言的測試。事實上,不管是英語還是荷蘭語,用母語參加考試的學生比用第二語言參加考試的學生的通過率高。[8]
3.提高語言和算術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加快南非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2012年,隸屬于南非國家教育部的國家教育評估和發展委員會(National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Unit)了年度報告[9]。該報告規定,改變基礎教育階段學生(R年級到3年級)語文和算數能力低水平的狀況,干預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等。同時,規定了教師的職責和任務,如通過工具評測低年級學生的學業成就等。
數據顯示,學生在3年級前,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程的成績相差不大,但3年級之后,學生的數學成績往往低于語文成績。據統計,南非2014年的國家統一考試中,6年級學生中有46%通過了語文測試,而通過數學測試的僅有32%。
2012年,年度國家評估項目開始評測9年級學生的各科目成績,目的是為10-12年級的學生提供更好的課程服務,如是否加強數學素養培養等。盡管年度國家評估項目不會為9年級的學生頒發證書,但仍然可以為他們是否進入繼續教育學院提供參考。
(三)繼續教育階段:提高高等教育的升學率以及學生數學、物理學科考試的通過率
1.提高大學準入標準
12年級通過學士等級考試的學生可以免考進入大學,通過學士水平考試后,學生需要選擇至少4門非語言課程,而這4門課程應該與學術課程相關。實際上,有些大學的院系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強調進入大學后的培養工作。2014年南非基礎教育部報告,表示將提高大學準入標準。
2.推動繼續教育發展
完成12年級課程后,讓更多的學生獲得國家高級資格證書(National Senior Certificate)或等效資質是促進南非經濟增長、減少收入不平等現象的重要前提。監控12年級或同等教育水平的完成情況絕非易事,因為近10年的招生和復讀率上下浮動,且上升緩慢。2000-2014年,獲得國家高級資格證書的人數每年增長3%。盡管這一數據表明了南非教育水平的提高,但也只實現了官方預期目標的一半。
3.提高數學及物理學科通過率
近年來,南非的基礎教育不斷強化數學和物理學科,學生的成績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如在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測試中,學生的數學成績有顯著提高。2013年,南非基礎教育部l布了12年級考試報告,該報告記錄了學生數學成績的進步幅度,80%以上的學生達到了目標要求,物理學科亦如此。
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南非政府積極組織學校與非政府組織(NGOs)加強合作,提高課程質量。2012年,國家出臺措施,要求向10-12年級的學生發放新的Siyavula數學練習冊(數學和物理學科),這些資源也可在網上下載電子版。
2014年,南非部長級工作小組成立,調查了數學、科學和技術(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計劃的實施情況,向社會公開診斷性報告結果。診斷性報告由南非基礎教育部根據12年級學生的考試情況撰寫。[10]
(四)引進國際測評考試
為了提升南非的教育質量,有效監測學生的成績,南非加入了多個教育質量檢測聯合會,包括非洲南部和東部教育質量檢測聯合會(Southern and Eastern Africa Consortium for Monitoring Educational Quality,SACMEQ)、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等。
SACMEQ測試項目的優勢在于,不僅測試學生,還測試教師,這為教育規劃者觀察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個人發展提供了有效依據。2012年,南非國家教育評價和開發委員會在報告中提到,“教師不會教他們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也就是說,教師個人的知識儲備和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業成就。2007年,南非三個省(Eastern Cape, Mpumalanga and Limpopo)的教師參加了SACMEQ測試。
1“.標準參照”的測試性質。教育測試一般分為標準參照考試和常模參照考試。標準參照考試是以能力標準水平對測試結果(分數或等級等)進行解釋,側重于能力標準與測試結果對應性,如英語四六級考試既是典型的標準參照測試,無論何時何地420分及以上才能定位合格等級。福建省普高會考具有明顯的“標準參照”的測試性質:一是《方案》規定測試標準依據新課程改革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二是試卷命制依據每年頒布的以能力為取向各學科考試大綱,2014年普高會考語文學科考試大綱,就將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探究六項能力對應為A、B、C、D、E、F六個能力層級,且考試大綱內容的各部分分別規定了學生要達到的能力等級要求,并制定了相對明確的各等級要求對應的學習結果,如:現代文閱讀部分分析綜合為C級,其學習結果表述為“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便于試卷命制人員根據標準命制試題。
2“.科學合理”的等級認定。福建省普高會考較為科學合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依據測試分數(段)判別普高會考各科目的等級,如,85分以上對應A等級、70-80分對應B等級,相對比與安徽省等省按照按照學生普高學測結果在參測學生中的排名比例劃分學生普高學測的等級,更加能夠體現標準參照測試的性質。二是學生多次參加普高會考,其會考等級按照最高分數對應認定相應的等級,對比河南省學生參加普高學測科目會考等級最高認定為“合格”,就顯得更為科學。三是將英語、計算機等等級考試或競賽獲獎納入普高會考等級認定,如:《方案》規定“普通高中學生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并取得一定級別證書,可以認定其通過對應相關學科的學業基礎會考,成績記載為A等級。在高中學習期間,凡參加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含與其他部門聯合)組織或同意組織的學科競賽獲三等獎以上的學生,獲獎學科可以免于參加全省學業基礎會考,成績記載為A等級。”
3“.多次可選”的考試安排。與廣東、安徽、河南等省每年舉行1次普高學測不同,福建省普高會考分別在每年的1月初和6月中旬舉辦兩次,學生在修習完成某科目所有必修模塊,并進行該科目學分認定的基礎上,可自主選擇參加普高會考的時間。學生可有多次機會參加普高會考,無論對學校、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不會顯得壓力過大。同時,學生每次可自主選擇參加普高會考的科目,也不會面臨每次參加普高會考過多科目的壓力,顯得合理,較為人性化。
二、普高會考的實施建議
1.研制普高會考的學業標準。從構成要素上來說,課程標準一般分為內容標準和表現標準,內容標準一般規定了學生“應該知道什么、能夠做什么”,表現標準詳細說明“學生應該知道什么、能夠做什么所處的掌握水平”,相對內容標準更加具體和可測量。“內容標準起著統領作用,它規定了學習的范圍,而表現標準描述了課程內容標準的深度(如難度和復雜度),當內容標準規定的領域是清晰的,而且表現對內容標準的描述也是具體時,評分規則也就明確了評價的內容和難度。”[1]我國普高各科目課程標準也同樣包括了內容標準和表現標準兩部分內容,但總體來說,對“學生應該知道什么、能夠做什么”的內容標準表述較為清晰明確的,而對“學生應該知道什么、能夠做什么所處的掌握水平”的表現標準缺乏清晰可測的界定。國家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明確性,表現標準的闡釋性,既規定了各省實施課程的剛性,又為各省實施課程預留了空間。當前,福建省乃至全國其它各省,實施普高學測缺乏明確、可測量的參照標準,其每年的實施只能依靠命題專家的經驗,難以體現普高學測的標準參照性,也難以為預測監控和改進教學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只有在國家課程標準的框架內,細化內容標準,準確描述表現標準,制定符合本省普高學業標準,才能真正有效實施普高學測。
高職高專會計專業,改革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其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筆者在學習《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的基礎上,結合二十多年來從事會計專業教學工作的經歷,分析了會計專業教學的現狀;研究提出了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
一、會計專業工學結合,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作為一線教師,迫切需要聯系實際并結合學科具體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將文件精神落到實處。筆者在對唐山市部分企事業單位調研(調研報告另文)、結合會計教學分析發現,在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下列情況:
(一)一般企事業單位不支持會計專業學生的工學結合
學生到企事業單位會計部門實習,由于業務不熟不能給其增效,還難免給其會計等部門增加工作量,且企事業單位不愿讓學生知悉其商業秘密;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謀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愿主動為社會培養技能性人才,甚至是與自己競爭的人才;企業參與工學結合的費用不能列入成本,也不能減免教育附加稅,抑制了企業參與工學結合的積極性。所以,該實習很難使學生了解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僅重復性地處理簡單的經濟業務,達不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模擬實習的會計業務重復操作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為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包括言語理解、判斷推理、數量關系、資料分析、思維策略),目前大部分學校推行模擬實習。但一般未能涵蓋會計課程以外的更多課程,且重復處理的會計業務操作多,有的雖增加了一些諸如投資、減值準備等業務操作也是少之又少欠缺系統性,該模擬實習很難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面對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實際情況,面對高職高專教育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使命,筆者提出了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
二、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
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是將會計專業部分或絕大部分課程進行整合,以穿插整個會計專業課程的主體任務為驅動,以將任務劃分為若干應用項目為導向,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進而完成任務項目的教學模式。
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可以先從部分課程整合提出主體任務,再劃分為若干應用項目試點開始,在不斷總結、探索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到絕大部分課程實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
(一)會計專業部分課程整合后的主體任務
會計專業的主要課程有:《計算機知識》、《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經濟應用文寫作》、《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經濟數學》等,對上列課程進行整合后,可以提出如下主體任務:
1.整合《計算機知識》、《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課程,提出如下任務:根據企事業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利用手工和電算化會計軟件,進行成本計算、會計核算,會計信息披露。
2.整合《經濟應用文寫作》、《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財務管理》、《會計報表分析》課程,提出如下任務:運用手工或計算機相關軟件對會計信息進行財務分析、撰寫財務分析報告。
3.整合《計算機網絡基礎》、《管理會計》、《經濟數學》課程,提出如下任務:運用手工或計算機相關軟件預測經濟活動。
任務驅動使學習目標得到明確,在學習的各階段圍繞一個既定目標,有重點地學習相關知識和熟練掌握其操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
(二)會計專業部分課程整合后主體任務下的項目導向
主體任務下的各個項目導向內容應該能自成一體,構建全方位的融入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結構,明確項目涉及的學科內容,完成項目時間、方式、考核方法等,以便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實施過程中,學生比較容易地把握,教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幫助。
將會計專業部分課程整合后提出任務驅動的主體任務,在主體任務下將課程整合為六個項目,整合課程的目的在于,節約基礎課程課時,增加專業課程動手操作課時,實現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目標。
按學期完成六個項目導向的學業后,分五個級次考評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五次考評方案如下:
1.完成第一至第二個項目導向學業的為第一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評學生本級次的會計職業能力,評定成績最高為70分。
2.完成第一至第三個項目導向學業的為第二級,第三學期期末考評學生本級次的會計職業能力,評定成績最高為80分。
3.完成第一至第四個項目導向學業的為第三級,第四學期期末考評學生本級次的會計職業能力,評定成績最高為90分。
4.完成第一至第五個項目導向學業的為第四級,第五學期期末考評學生本級次的會計職業能力,評定成績最高為95分。
5.完成第一至第六個項目導向學業的為第五級,第六學期期末考評學生本級次的會計職業能力,評定成績最高為100分。
畢業論文成績按會計職業能力成績
×60%+畢業論文分數×40%計算。
三、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
(一)第一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計算機知識》、《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基礎會計》。
2.導向內容
(1)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面對企業日常簡單的經濟業務、事項,審核或填制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開設并登記會計賬簿,編制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裝訂后的記賬憑證(附相關原始憑證)、會計賬簿、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
4.完成時間
第一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計算機知識》、《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期末成績=平時成績×40%+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60%
《基礎會計》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操作技能分數×80%
(二)第二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會計電算化》、《財務會計上》。
2.導向內容
⑴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⑵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項以前項目導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在第一項目3.⑵資料基礎上,處理出納崗位業務核算,存貨、日常銷售、應收預付業務核算及發出存貨成本的計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崗位的業務核算,金融資產與長期股權投資較簡單的業務核算;電算會計核算上機操作。
⑶考取會計證和會計電算化證。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會計賬簿、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電算會計核算提交機打裝訂后的記賬憑證(附相關原始憑證)、提交會計賬簿、報表信息存儲盤。
(3)跟班聽課學習或自學會計證、會計電算化證考試課程。
4.完成時間
第二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會計電算化》期末成績=上機操作成績×40%+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30%+會計電算化證×30%
《財務會計上》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
+操作技能分數×80%
第一級會計職業能力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會計證、電算化證×30%+操作技能分數×50%)×80%
(三)第三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經濟應用文寫作》、《財務會計下》和《成本會計》。
2.導向內容
(1)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項以前項目導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在第二項目3.⑵資料基礎上,處理流動和非流動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與政府補貼、利潤及其分配業務核算、編寫財務會計報告;銷業務核算和產品生產成本計算。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會計賬簿、利潤表、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及有關附表;提交產品成本核算的費用分配表、成本計算、產成品入庫單等;提交紙質和電子版會計報表附注、財務情況說明書等。
4.完成時間
第三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經濟應用文寫作》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
×20%+會計報表附注×40%+財務情況說明書×40%
《財務會計下》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
+操作技能分數×80%
《成本會計》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操作技能分數×80%
第二級會計職業能力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會計報表附注、財務情況說明書+財務會計操作技能分數×50%+成本會計操作技能分數×30%)×85%
(四)第四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會計報表分析》和《經濟數學》。
2.導向內容
(1)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項以前項目導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利用第三項目3.⑵資料,運用經濟數學理論,分析會計報表、編寫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或電子版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
4.完成時間
第四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經濟數學》期末成績=平時成績×40%
+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60%
《會計報表分析》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
×20%+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80%
第三級會計職業能力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注1]
×80%)×90%
[注1]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所用基礎數據與第三項目3.⑵數據不符的,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成績按不高于60分評定。
(五)第五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財務管理》。
2.導向內容
(1)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項以前項目導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利用第三項目3.⑵資料,運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等方面的知識、技能、財務管理基本理論,完成財務管理實務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或電子版財務管理分析報告、預測方案等。
4.完成時間
第五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期末成績=平時成績×40%+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60%
《財務管理》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財務管理分析報告、預測方案×80%
第四級會計職業能力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財務管理分析報告、預測方案[注2]×80%)×95%
[注2]財務管理分析報告、預測方案所用基礎數據與第三項目3.⑵數據不符的,財務管理分析報告、預測方案成績按不高于60分評定。
(六)第六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計算機網絡基礎》和《管理會計》。
2.導向內容
(1)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項以前項目導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利用第三項目3.⑵資料,運用計算機網絡等方面的知識、技能、管理會計基本理論,完成管理會計實務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或自學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或電子版管理會計分析、預測、決策報告。
4.完成時間
第六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計算機網絡基礎》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
×30%+平時上機操作成績×70%
《管理會計》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80%
第五級會計職業能力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管理會計分析、預測、決策報告 [注3]×80%)×100%
[注3] 管理會計實訓報告所用基礎數據與第三項目3.⑵數據不符的,管理會計實訓報告成績按不高于60分評定。
結束語:世界是綜合的,在實際生活中找不到一個純粹的數學問題,也找不到一個單純的會計問題。一直以來,教師多側重于對所教課程的探究和分析,忽略了課程之間的聯系;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的核心旨在改變傳統的教與學,使學生成為“我要學”的學習主體。
由于篇幅所限,筆者對會計專業全部課程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的構建等問題將另文研討。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改革之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一線教師吾將上下而求索,為完成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使命,奉獻綿薄之力。
【參考資料】
[1] 鄧澤民,侯金柱,著.職業教育教學設計.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一、報名工作
(一)報名確認時間
2019年7月2日至7月10日,逾期不再辦理報名確認手續。
(二)現場確認地點
在常住戶口所在地的縣(市、區)招生考試機構、學籍所在學校設立的報名確認點進行現場確認。
(三)報考要求
1、所有參加2020年普通高考的考生均須參加我省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英語科目聽力考試;
2、報考外語類院校、專業及其它需要加試英語口試專業的普通高考考生和“三校生”須參加我省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英語科目口語測試。
(四)考試內容
我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英語科目聽力考試和口語測試采用全國英語等級二級考試試題。考生在參加6月份普通高考英語科目筆試時不再進行聽力部分的考試。
二、考試方式
1、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英語科目聽力考試放音方式采用錄音機或校園廣播方式;
2、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英語科目口語測試采用計算機輔助考試的方式。
三、成績計算
高考英語聽力考試成績占高考英語成績的20%,即30分。對參加兩次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英語科目聽力考試的考生,我省將取其成績好的一次作為高考英語聽力考試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高考英語口語測試成績按5、4、3、2、1、0計分,3分以上(含3分)為合格。對參加兩次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英語科目口語測試的考生,我省將取其成績好的一次作為高考英語口語測試成績,記入考生電子檔案,供高校錄取時參考。
聽力考試成績和口語測試成績在考生參加高考當年有效(報考英語類預科升學考的考生,其口語測試成績可采用考生參加普通高考當年的英語口語測試成績)。往屆生參加普通高考時英語聽力考試和口語測試成績不得重復使用,必須重新參加我省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英語科目聽力考試和口語測試。
四、考生報名須知
(一)報名工作網站
通過“云南省招考頻道”(WWW.YNZS.CN,以下簡稱“招考頻道”)的“進入工作網”鏈接(如下圖),即可打開“云南省招生考試工作網”(以下簡稱“工作網”)登錄頁面。
1.png
考生須先通過“考生用戶免費注冊”注冊一個用戶,考生在免費注冊錄入姓名時要注意:
1、姓名必須以身份證為準。
2、姓名之間不允許有空格;
3、姓名中的確有不能輸入的生僻漢字,用該字大寫全拼代替,并及時報告確認點(學校),再逐級上報。
(二)確認點的選擇
1、本地戶口本地就讀的應屆考生,選擇畢業學校作為確認點。
2、本地戶口外地就讀的應、往屆考生,選擇戶口所在地縣(市、區)招辦直屬點為確認點。
3、本地戶口本地就讀的往屆考生,選擇縣(市、區)指定的確認點為確認點。
更具體的規定,考生應按照當地州(市)、縣(市、區)招辦的規定執行。
(三)信息項數據說明
考生在網上報名時,要如實準確填寫信息,因考生疏忽或弄虛作假造成的損失及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考生要特別注意以下信息項準確可靠:
1、類別和科類:我省普高英語聽力考試和口語測試報名,類別統一為“普高英語聽力考試和口語測試”,其中科類分為“普高”、“三校”兩種類型。
2、班級:考生根據所選“確認點”來選擇班級。
3、姓名:必須以身份證為準。
4、身份證號:身份證號是考生電子注冊的重要數據項,并將作為關鍵信息打印在考生準考證上。身份證號錯填,將直接影響到考生考試、錄取等環節。
5、政治面貌:考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如實選擇政治面貌。
6、查詢密碼:設置6位純數字密碼,只有設置了正確的查詢密碼,考生才能在云南省招考頻道進行成績查詢。
7、考生類別(城鎮應屆、城鎮往屆、農村應屆、農村往屆、農轉城應、農轉城往):考生必須按照戶口冊內容并依據高中階段學歷畢業年份如實填寫,不得弄虛作假。
8、畢業類別:考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如實選擇畢業類別。
9、檢索畢業學校:考生需要選擇畢業學校,考生可以通過“檢索畢業學校”欄中的“州市”與“縣區”下拉框來快速找到畢業學校。
10、戶口所在地:考生根據需真實填寫戶口所在地信息。
11、是否參加聽力考試:“普高”考生可以在“是否參加聽力考試”欄選擇“參加”或“不參加”聽力考試,“三校”考生不能參加聽力考試。
12、是否參加口語測試:要從本人的報考志愿意向考慮,相關要求如下:
報考外語院校、專業及報考科技外語或需要加試外語口試專業的普高考生、“三校生”,均須參加由省招考院統一組織的外語口試。
考生根據情況在“是否參加口語測試”欄選擇“參加”或“不參加”。
13、在網報過程中,考生要經常進行保存,以防存盤失敗,重新錄入。
(四)確認
考生自行完成報名信息(“考生基本信息”)的錄入后,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到所屬確認點進行確認。
1、考生須認真、反復校對確認點打印的《云南省普高英語聽力考試和口語測試考生報名信息表》的內容,核對無誤后,簽字認可報名信息,考生在《南省普高英語聽力考試和口語測試考生報名信息表》上簽字即視為簽定了承諾書。
2、考生到現場確認時須攜帶二代身份證,普高英語聽力考試和口語測試報名將采集考生身份證信息。
(五)報名信息修改
1、確認前:考生可自行修改。
2、確認后:考生無權自行修改。如果信息有誤,由考生本人攜帶有效證件和涉及的相關證明材料到確認點申請修改。
(六)其它注意事項
1、考生用戶名、登錄密碼是考生登錄網報系統的憑據,由考生本人妥善保管。因密碼泄漏造成信息被篡改,考生本人負全部責任。如遺忘密碼,考生須立即到確認點辦理密碼重置,獲取新密碼,并盡快登錄工作網修改密碼。
2、“考生基本信息”、“查詢密碼”由考生本人錄入,并承擔因數據錯漏而造成的一切后果。
R-Biopharm德國拜發公司是世界上主要的臨床診斷試劑及食品。飼料分析研發商之一。R-Biopharm德國拜發公司倡導通過實踐以獲得精確的結果來提高產品的市場地位,而Fera英國食品和環境研究院所建立的實驗室能力驗證體系是目前食品分析領域全球第一的國際評價體系。雙方已建立全球合作伙伴關系,并且取得了Fera英國食品和環境研究院旗下各個能力驗證計劃的全球權。
R-Biopharm德國拜發公司中國子公司.自進入中國后,多年來與Fera英國食品和環境研究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德國拜發中國子公司曾多次邀請FAPAS專項負責人來中國與參加能力驗證計劃的官方檢測機構.第三方實驗室以及企業質控部門進行能力驗證方面的交流與探討。Fera可根據德國拜發中國子公司的客戶要求,單獨開設多個檢測機構的專項水平測試或是集團公司封閉式檢測水平評估.并頒發同等水平的國際檢測報告/證書。
能力驗證計劃分類:
實驗室能力驗證.是指利用實驗室間指定檢測數據的比對,確定實驗室從事特定測試活動的技術能力。Fera的能力驗證計劃的重要部分是以英國為基礎,但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展.它在整個歐盟、歐洲大部分和除了南極洲外的五大洲等全球范圍內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目前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40000名客戶和1000個合作伙伴,Fera的能力驗證計劃已被全球分析實驗室廣泛采納。
Fera能力驗證計劃旗下包括以下產品:
1 FAPAS
食品化學的水平能力驗證
FAPAS是在食品化學領域被國際認可的能力測試計劃.該計劃在超過90個國家中擁有2000多名參與者。它包含真實食品樣品的化學分析.涵蓋了廣泛的目標分析物.其中包括:營養成分.添加劑、天然污染物、環境污染物、農藥和獸藥殘留、過敏原、飼料以及化學遷移。
2 FEPAS
食品微生物的水平能力驗證
FEPAS是1997年推出的水平能力測試.用于評估實驗室在食品領域中微生物學檢測的能力.該測試在65個國家擁有超過500名參試者。它涉及食品樣品的微生物有機體檢測,樣品包括牛肉、雞肉、魚、牛奶和奶粉、面粉。沙拉.可可粉和大米。目標生物包括病原體、指示微生物和腐敗菌,背景生物是模擬真實情況存在的。
3 GeMMA
轉基因食品分析的能力驗證
GeMMA涵蓋了食品樣品中轉基因材料的檢測.其中包括大豆和玉米。為了保證人類消費食品和動物飼料的質量,2003年.歐盟通過立法控制食品和飼料中轉基因物(GMOs)的使用。LEAP計劃評估實驗室進行水和環境檢測的能力。該計劃滿足相關參數及要求。
4 LLAP
水和環境分析的能力驗證
LEAP計劃下可提供5個項目:飲用水化學.飲用水微生物學、飲用水寄生蟲學、污水、廢水和污染土壤以及緊急事件的檢測評價。
5 PhytoPAS
植物健康診斷的能力驗證
PhytoPAS涵蓋了細菌.病毒和真菌植物病原體的檢測,包括:青枯茵(Ralstonla sola-nacearum).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PSTVd)、馬鈴薯環腐菌(clavibacter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和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
參加能力驗證的程序:
1 根據《FAPAS/FEPAS/GeMMA年度計劃安排》、《FAPAS/FEPAS/GeMMA標準測試價格表》年度計劃.向R-Biopharm德國拜發公司提出實驗室的參試項目申請.以便確定參加各項目的具體時間。
2 申請被受理后.測試材料被按期送達參試實驗室。
3 參試實驗室在規定期限內將測試結果報告給能力測試小組(PTG)。
4 PTG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并做出該輪測試的評價報告。
5 嚴格保密的評價報告分發給參試實驗室。
Fera旗下的能力驗證計劃具有有效的合理性及嚴格的保密性,在為實驗室提供可靠的檢驗技術水平評估的同時又能很好的保護參試實驗室的權益。參試的實驗室既可以獲得與其他參與實驗室比對的機會,也能從檢測報告中查到所有參與能力驗證計劃實驗室所使用方法的詳細信息。通過能力驗證計劃可以發現實驗室檢測中的問題或潛在問題,(如測試方法.儀器設備、標準物質和試劑以及測試人員的操作等情況)進行實驗室現行檢測方法的驗證以及完善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客觀考核專業實驗室能力狀況和管理狀況。獲得國際通行的實驗室檢測報告/證書的有效評價后.在國際實驗室技術交流及官方考察中,可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自身的測試技術能力和水平符合國際標準。
FAPAS質控樣品
0 引言
煤田地質勘探過程中的煤質分析是數據處理、結果推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煤質檢測數據是煤礦煤層儲量估算以及價值評估的重要依據。隨著煤田地質勘探的不斷深入、煤炭資源的緊張,煤質分析質量數據的監督工作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
為了保證煤質化驗數據的準確性,根據國家級實驗室管理有關規定、實驗室運行質量控制和質量體系運行的有關要求,采用實驗室內檢和實驗室間比對是檢測實驗數據準確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對的過程和評價可以驗證并確定實驗室的檢測能力,也是實驗室質量外部控制的一個重要途徑。能力驗證的通過,標志著實驗室已具備按相應認可準則開展檢測和校準服務的技術能力,并可以在認可的范圍內使用。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測試研究中心從事煤質化驗工作歷史悠久,多次參加由中國煤田地質測試協作區、國家級實驗室協會組織的煤質分析能力實驗測定、比對的能力驗證實施活動。
1 能力驗證的基本過程和技術方法
以中國煤田地質測試協作區的實驗室比對為例,按照其年度工作計劃,公布實驗室參加比對的測試項目、時間要求、實驗依據及相關的要求,并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基本過程是:測試樣品的制備、測試樣品的分發、各參加比對單位進行測試并上報數據、匯總統計分析各實驗室測試結果、制定測試標準值、撰寫結果報告,并通過技術交流方式與實驗室進行溝通。
能力驗證一般采用穩健技術處理[1],以穩健統計中的中位數作為指定值,標準化四分位距(標準IQR)為變動性度量值(目標標準偏差),Z比分數即實驗室測試值和中位值的差值與目標標準偏差的比值(Z值)。
下表1列舉了黑龍江省煤田地質測試研究中心參加2012年比對實驗部分相關能力驗證測試結果。
表1 2012年比對實驗部分相關能力驗證測試表
從表1中可以看出,測試研究中心的比對結果在良好,達到了參加比對實驗室的平均百分率以上。如果出現超差的數值,應對出現問題結果或不滿意結果的測試項目,可自行開展糾正措施。一般糾錯處理流程如下:
組織召開技術分析首次會,確定糾錯實施計劃和糾錯方案。對所有相關的測試實驗儀器硬件、軟件進行全面檢查,對儀器維護記錄和期間核查記錄進行檢查。對所使用標準物質進行溯源性檢查,核對標準值。對實驗過程進行核查,檢查全過程是否符合作業指導書要求及有無異常情況出現。(必要時,重新校驗試驗儀器的精密度和準確度)編制檢查分析報告,組織召開技術分析末次會,確定及實施整改措施,實現閉環。
2 能力驗證過程的技術分析
根據測試研究中心實驗室測試工作自身特點,在參加行業能力驗證的基礎上,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參加CNAS、計量、質量體系等方面項目的能力驗證。在測試中,要掌握煤的工業分析測試的控制要點。對于利用全自動工業分析儀測試,應使用在有效期內的標準物質,同時要進行標準值不確定度的檢驗,測試研究中心在完成能力驗證測試樣品工作前,用標準物質的工業分析標定結果,并檢查標準物質測試證書在有效期內。
2.1 儀器設備檢定在標準有效期內
在完成編碼樣品測試之前,最好重新校對全自動工業分析儀的精密度和準確度,測試樣品的空干基水分和測試項目最好在一個工作日完成,避免水分測試不準確給樣品的換算工作帶來偏差,對灰皿和坩堝應做恒重。實驗過程中的操作要求準確,嚴格按照相關實驗標準和儀器作業指導書的要求進行,使用快灰法時,爐溫升至850℃推進煤樣的速度不能過快,以防煤樣爆燃引起飛濺損失。[2]升溫速度不能過快,以防生成的硫氧化物不能及時排出,被堿性氧化物固留在灰中。
在對揮發分測定時,應注意關閉馬弗爐煙囪,在試驗過程中必須保證在3min內回升到890℃以上。[2]坩堝蓋要嚴密,不允許使用帶槽的坩堝蓋,防止空氣進入氧化煤樣導致結果偏高;坩堝應放置在爐內的恒溫區,避免爐溫低導致結果偏低。
2.2 煤的發熱量測試的關鍵
發熱量測定的影響因素很多,其中以下因素最關鍵:量熱儀的精密度和準確度試驗必須完成,熱容量在一些試驗條件有變化的情況下必須重新標定;內筒水量保證每次相差不超過0.5g,避免氧彈內充氧壓力不足導致燃燒不完全;樣品燃燒過程中發生噴濺情況時應重做,實驗室最好有溫度連續測定儀對室溫進行監控
氧彈放入內筒時應首先做氣密性檢查,試驗結束后對氧彈內部也應進行檢查,觀察試樣是否完全燃燒;測量出未燒完的點火絲長度,以便后步計算。
2.3 煤中全硫測試的關鍵
實驗中時對測硫儀要求很高,要檢查準備工作是否充分,按標準要求配置電解液,檢查凈化系統是否有效,檢查系統氣密性除完成好精密度和準確度的試驗以外,采用庫侖法和紅外法測定硫時,所使用的煤標準物質的硫含量與被測樣品的硫含量相差較大時,會對測定結果造成偏差,因此先將測試樣品進行檢測,再選用標準值與測試樣品測試值相接近的標準物質進行儀器標定。
2.4 煤中氫含量測試的關鍵
在氫值測定工作中,避免結果偏差時應注意的事項有:檢查凈化系統的干燥劑是否有效,連接管是否漏氣;煤中水分應測定準確并減去水中氫含量(即空白值);電解池中電解反應是否完全也會造成對測試結果有偏差。
3 結語
對于煤田地質勘探煤質化驗室,為保證相關煤質檢測項目的試驗數據的準確性,其中采用不同實驗室間比對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而能力驗證就是一種實驗室間的比對活動,具有權威性和廣泛性,即提供了一個全國各行業之間的相關煤質實驗室的試驗數據比對的平臺,無論目的是申請實驗室認可,或是作為一個檢測實驗能力的對比手段參加相關活動,都可對實驗室檢測能力的提高帶來積極影響。
為什么又提起SPC-1測試了?因為基于SPC-1 V3.4.0新版測試標準的一批產品評測結果最近出爐了。宏杉科技中端存儲產品的主打――MacroSAN MS3000G2參與了此次評測。在同期參與測試的5款產品中,MacroSAN MS3000G2在性能和性價比方面的表現不俗,為中端存儲樹立了新的標桿。
SPC測試是敲門磚
非營利組織存儲性能理事會(Storage Performance Council,SPC)定義了存儲系統基準測試,為行業和客戶提供客觀、可驗證的性能測試數據。SPC在2001年創建了第一個行業標準性能基準測試,這是一個久經考驗的性能評測體系,確實起到了推動存儲性能提高的目的。
業界主流的存儲廠商基本都是SPC的會員,在推出具有代表性的存儲新產品后,都會優先參加SPC的測試,能夠獲得更高的SPC標準評分,也被廠商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某某產品又打破了SPC測試紀錄的新聞一經傳出,往往會在業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SPC最知名的兩個評測標準是SPC-1和SPC-2。SPC-1基準測試展現了存儲系統處理復雜請求和大量數據時的基本性能,包括OLTP業務、數據庫操作和郵件服務等應用場景,其主要衡量指標是在隨機I/O負荷下的每秒請求處理能力(IOPS)。測試流程主要包括init初始化、verify1校驗數據、metrics測試(又包含17個子階段)、verify2校驗數據,以及設備下電重啟運行后的Persistence1和Persistence2測試等。
一份SPC-1測試報告事無巨細,包括參測產品的配置、測試的環境和架構,以及各項測試結果等。作為非專業技術人員,我們其實主要關注性能(SPC-1 IOPS)、性價比(SPC-1 Price-Performance)、延遲(SPC-1 IOPS Response Time)等幾項重要指標即可。這些指標基本可以反映出參測產品的定位、檔次等。
國內存儲廠商是從2014年開始參加SPC-1測試的。如果沒有對自身技術和產品開發能力的自信,國內存儲廠商也不會輕易參與這項十分嚴謹,而且花費不菲的測試。從過去幾年中國存儲廠商產品參測的結果看,成績比較不錯,在個別技術指標上具有與國外同類產品一較高下的實力。
存儲廠商之所以愿意參加SPC測試,一方面可以檢驗自己產品的真正實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把這份權威報告當作進入某些垂直行業市場的敲門磚。SPC測試就像是一個臺階,邁上它,也代表著一個存儲廠商的整體實力得到了業界的認可。
性價比優勢明顯
宏杉科技從創立之初就定位于自主創新和中高端存儲市場。它的技術實力到底如何?SPC測試無疑是一把標尺。自2014年起,宏杉科技先后有4款產品參加了SPC-1測試,最近的一次就是去年的MacroSAN MS3000G2中端存儲。
MacroSAN MS3000G2參加此次SPC-1測試還有一些曲折。本來MacroSAN MS3000G2是想參加SPC-1 V1版本則試,而且準備工作基本已經就緒。但是,正好趕上SPC-1測試版本轉換,一刀切全部采用SPC-1 V3測試版本。因為已經為這次測試準備了很長時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宏杉科技最終決定,仍然以MacroSAN MS3000G2這款中端產品參與SPC-1 V3版本的測試。
這次測試是在杭州舉行的,審官專門到現場進行審核和測試。從測試的結果看,MacroSAN MS3000G2的SPC-1 IOPS指標(隨機I/O負荷下的每秒請求處理能力)超過43萬,SPC-1 Price-Performance(性價比)為0.33美元/SPC-1 IOPS,SPC-1 IOPS Response Time(延遲)為0.444ms(很多數據庫核心應用要求0.5ms延遲)。
在已經通過SPC-1 V3測試的5款存儲產品中,在IOPS指標上,MacroSAN MS3000G2總排名第4位,不過排在它前面的3款產品都是其他廠商的高端存儲,最低檔的也是入門級的高端存儲,比定位中端市場的MacroSAN MS3000G2高了一個檔次,而43萬IOPS這一指標在中端存儲中已經稱得上是佼佼者。值得祝賀的是,0.33美元/SPC-1 IOPS這一象征性價比的指標,MacroSAN MS3000G2在5款產品中撥得頭籌。性價比對于以走量為主的中端存儲產品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宏杉科技把這次MacroSAN MS3000G2參加SPC-1測試當成一次“試水”,一方面用它檢驗自己的產品水平,另一方面也想找出更多細節上存在的問題,以便在以后的產品研發過程中進行改進和優化。宏杉科技方面也表示,雖然參加一次SPC-1測試需要大量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對于一個還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國存儲廠商來說可能負擔有點重,但是未來仍有可能安排最高端的MS7000系列產品參加SPC-1測試,這對提升宏杉科技的產品水平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SPC-1測試最重要的還是體現存儲產品的IOPS和延時。這些也是行業用戶最關注的指標。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 MacroSAN MS3000G2的測試報告顯示,Data Protect level這一項,MacroSAN MS3000G2得到的評級是2。這一項指標只有1和2兩個等級,1表示做RAID硬盤保護不出錯,2代表全冗余數據保護,顯然2級的數據保護級別更高。
創新無極限
MacroSAN MS3000G2在國內行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能源、煙草、運輸等行業的客戶,以及很多大型國企都是MacroSAN MS3000G2的用戶。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MacroSAN MS3000G2采用了大量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架構技術,可以為數據中心提供安全可靠、資源彈性部署的存儲平臺。
MacroSAN MS3000G2雙控最大支持256GB緩存,雙控系統自帶6個1Gb/s以太網接口和4個10Gb/s以太網接口,內部采用新一代PCI-E 3.0總線,后端采用SAS 3.0高速接口,在功能、性能、可靠性和管理上都達到了業界領先水平。此外,MacroSAN MS3000G2基于開放式數據存儲平臺(ODSP),可以輕松構建分層、雙活、持續數據保護、本地/廣域災備等完善的數據加速與保護解決方案,避免數據孤立,實現數據自由流動,有效保護用戶投資。
MacroSAN MS3000G2還采用了宏杉科技特有的CRAID 3.0技術,融合閃存特性,形成CRAID 3.0 閃存優化技術,將每個閃存硬盤切成若干小塊,形成全局資源池,再通過一定的離散算法,智能地將I/O平均分布到所有小塊上,從而實現全局磨損平衡,大幅提升閃存的使用壽命。
如今,學校除了在課程設置、教學成果、師資配備、日常事務等方面加強管理之外,還需承擔起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責任, 因為教育質量保障不僅能夠體現學校的內部機制、教學供給、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情況,而且能夠對整個教育系統起到監控作用。巴伐利亞州基礎教育質量走在德國前列,下文以該州為例,對德國基礎教育質量保障進行分析。
具體而言,巴伐利亞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確保其教育質量在全聯邦領先:聯邦層面的學校成績考查,旨在呈現各州學生學習成績和能力對比狀況;各州教育狀況對比調研,主要呈現單個學生以及整個年級的學習發展狀況和學習成績;年級測評,提供針對學生個人發展的診斷信息;外部評估,向學校提供有關學校質量和課程質量方面的信息。
一、學校成績考查
學校成績考查依托“教育標準”而實現。教育標準,即針對專業能力要求而設定的成績目標,是學生在結束一定學習階段后應當達到的目標。2003年和2004年,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KMK)通過了面向小學階段和中學階段I(類似于中國的初中)的教育標準。自2014-2015學年起,面向普通高校入學資格的教育標準正式在各聯邦州的文理中學高級階段得以應用。“教育標準”中的“常規標準”指學生應達到的平均水平,“最低標準”指學生應達到的最低水平。
2009年,為審核教育標準的達標情況,第一次在各聯邦州開展了針對中學階段I的考查,其中,主要的調研科目是德語和第一外語(英語或法語)。2011年,進行了針對小學階段教育情況的首次考查。2012年,教育質量發展研究所(IQB)開始測試學生在中學階段I的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學習情況,其結果以平均分的形式記錄下來,并按照學校和能力等級進行分類,收錄在教育質量發展研究所的各聯邦州教育狀況對比報告中。下面將分別介紹巴伐利亞州小學階段教育標準的達標情況和該州中學階段I的數學和自然科學教育標準的達標情況。
(一)小學階段教育標準達標情況
2011年,教育質量發展研究所對德國各聯邦州小學四年級畢業生的德語和數學兩門科目開展調研。德語科目的測試內容是閱讀和聽力,數學科目的測試內容不僅包括基本數學能力,而且涉及數字和運算、平面與立體幾何、模塊與結構、單位與測量、概率等方面。
在德語學科的聽力和閱讀兩個方面,巴伐利亞州小學生在各聯邦州的角逐中均斬獲第一名,并且兩項成績遠高于德國平均水平。在聽力方面,巴伐利亞州甚至是唯一一個成績遠超德國平均水平的聯邦州,與測試成績最差的聯邦州之間的差距達3/4學年。從德語科目的能力等級分布來看,在閱讀和聽力兩個方面,巴伐利亞州只有少部分學生(閱讀10%、聽力6%)被評定為能力等級I,即未達到最低標準。同時,巴伐利亞州是獲得能力等級I的學生比例最低的聯邦州之一。絕大部分的學生能達到KMK制定的常規標準(即能力等級III及以上)。在巴伐利亞州,達到能力等級V(即最高能力等級)的學生比例為全德最高。
同樣,巴伐利亞州學生的數學成績也名列前茅。其數學能力在全德范圍內位居第一,并且遠高于德國平均水平。巴伐利亞州學生的數學優勢和均值最低的聯邦州相差1學年。從數學科目的能力等級分布來看,在巴伐利亞州,8%的學生沒有達到小學階段的最低標準,和德語一樣,這一比例與其他聯邦州相比相對較低。此外,該州77%的學生達到了常規標準(即能力等級III及以上),超過20%的學生經過四年小學階段的學習能夠達到能力等級V,即最佳標準。
(二)中學階段I教育標準達標情況
2012年,各聯邦州教育狀況對比報告面向德國16個聯邦州的九年級學生就數學、生物、化學和物理學科開展比較研究。
在面向中學階段Ⅰ所有學生的測試中,巴伐利亞州學生的數學成績高于德國平均水平(第四名)。在自然科學方面,對“專業知識”和“知識獲取”兩個方面進行了各聯邦州比較:在生物學科的以上兩個方面以及物理學科的“知識獲取”方面,巴伐利亞州學生處于德國平均水平;在化學學科的以上兩個方面及物理學科的“專業知識”方面,巴伐利亞州超出了德國平均水平。
除了面向所有學生的能力比較之外,專門針對文理中學階段I的測試受到特別關注,這不僅因為文理中學是唯一一種在全德16個聯邦州內都存在的辦學形式,而且因為文理中學的畢業生直接面向大學,學業成績對這類學生尤其重要,所以選取該類型進行調研對各聯邦州具有比較意義。與其他聯邦州相比,巴伐利亞州文理中學學生在數學基本能力等級的比較中具備最高能力水平,包括在另外五重要數學內容的分項測試中,該州學生的水平也超過了德國平均水平,尤其在數字、測量與數據、概率方面均獲得第一。該州只有1%的文理中學學生沒有達到最低標準,超過90%的學生至少達到常規標準,達到最高標準的接近20%。在自然科學方面,巴伐利亞州文理中學學生在所有六個方面均超過德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化學學科的“知識獲取”方面和物理學科的“專業知識”“知識獲取”兩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大約1/4的學生達到最佳等級(即能力等級V)。
二、各州教育狀況對比調研
各州教育狀況對比調研(以下簡稱“VERA調研”)是德國KMK針對中小學教育質量監督而提出的總體戰略之一。VERA調研給學校和教師提供學生能力的反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措施。因此,該調研有助于課程教學以及學校的進一步發展。這里的VERA調研與上文的各州學校成績考查不具可比性:一方面,兩項調研考查對象就讀年級不同;另一方面,前者的統計面向全體學生,后者是抽樣調查。
每年春天,VERA調研在所有國立和地方公立中小學以及一些國家承認的私立中小學開展,測試對象為三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因此又稱“VERA-3調研”和“VERA-8調研”)。私立學校可自由選擇是否參與,但其結果不被計入本聯邦州的平均分數。VERA調研的考題由教育質量發展研究所統一擬定,考試由各校教師安排進行并評分。
在巴伐利亞州,所有公立學校都會參加VERA-3調研數學與德語學科的測評。所有公立文理中學、實科中學、中等學校和經濟類中學都須參加VERA-8調研德語、數學或英語學科中的一門測評。每年的測試科目由巴伐利亞州文化教研部決定,比如,2013-2014學年的測試科目為德語。下文將進一步介紹針對小學階段的VERA-3調研和針對中學階段I 的VERA-8調研及其結果。
(一)VERA-3調研及其結果
總體來說,無論是德語還是數學,大部分的巴伐利亞州學生在第三學年結束時都能達到常規標準。另外,通過觀察這兩門學科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仍然存在一小部分學生只達到能力等級I,該成績低于最低標準。
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校測試結果,因此需采取不同措施以保證教育公平。《巴伐利州發展規劃》提及的區域結構系統主要涉及兩點:一方面,區分“密集型區域”與“稀疏型區域”,密集型區域是指人口密度、經濟發展程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均較高的區域;另一方面,區分“市中心”和“市郊”的概念。通過對以上各區域的分類比較可以發現,區域結構的不同對學生在VERA-3調研測試中的成績幾乎沒有影響。這也充分說明,巴伐利亞實現了教育公平。
(二)VERA-8調研及其結果
2013-2014學年,VERA-8測試的學科為德語閱讀與德語語言使用。按照規定,這兩門學科是不同類型學校都必須參加的測試科目,下文將對該測試結果就不同類型學校進行比較。而對于數學和英語學科,學校可自選是否參加測試。鑒于自選科目的測試結果代表性不強,故以下不做具體分析。
在德語閱讀方面,巴伐利亞州中等學校超常班的學生平均得分為511分,經濟類中學學生的平均得分為509分,實科中學學生的平均得分為538分。正如預期,文理中學學生以平均分630分位列第一,而中等學校常規班的學生以平均分434分排名最末。在德語語言使用方面,中等學校常規班學生的平均成績為356分,中等學校超常班的學生平均得分為429分,經濟類中學學生的平均得分為454分,實科中學學生的平均得分為498分,文理中學學生的平均得分高達628分,各類學校的學生在德語語言使用方面的成績差距遠大于德語閱讀方面的差距。
因為德國學生在五年級時便開始分流,小學生依照成績進入不同類型的中學,所以不同類型學校的學生在八年級時成績差異很大,這一點不足為奇。
三、年級測評
作為學校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年級測評旨在考查中等學校學生(在數學和德語方面)、實科中學學生(在數學、德語和英語方面)以及文理中學學生(在數學、德語、英語和拉丁語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所有公立學校以及獲得國家承認的私立學校都必須參加年級測評。在巴伐利亞州,中等學校的測試對象為六年級學生,實科中學的測試對象為六年級、七年級和九年級學生,八年級學生由于參加了VERA-8調研,不要求參與測評。另外,文理中學的部分學科已經是VERA-8調研的必考科目,也可在年級測評中免考。
年級測評考查基礎知識和能力,測試內容主要是過去幾年中所學到的知識點。因此,該測評有助于每位學生了解自己在知識掌握程度上的長處和弱點,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拾遺補缺。年級測評的試題由巴伐利亞州學校質量與教育研究所(ISB)的考試委員會擬定。與VERA調研不同的是,年級測評專門針對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學計劃單獨進行考查,以確保該測評結果在同類學校中的可比性。對于那些在年級測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校(排名前10%的小學和中等學校、排名前25%的實科中學及文理中學),巴伐利亞州文化教研部將在網上對其進行公示。
四、外部評估
為了保證中小學教育質量,巴伐利亞州所有公立學校每五年必須接受一次外部評估。外部評估有利于對中小學教育工作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與評估,從而幫助學校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劣勢和學校工作的有效性。
(一)外部評估現狀
經過2003-2005年的試點之后,外部評估于2005-2006學年正式引入巴伐利亞州并在之后全面展開。目前,每年約有850所中小學參與這項外部評估。在4375所由巴伐利亞州文化教研部管轄的公立中小學中,截至2013-2014學年,已有4142所學校參加過至少一次外部評估,占比達95%。另外,有59所鄉鎮學校和63所私立學校參與過外部評估;已經參加過兩次評估的學校共1967所,比例達45%。
(二)外部評估過程
外部評估由3名校內和1名校外評估人員組成的4人獨立專家小組根據透明、公正的原則和統一的標準對一所學校進行評估。該專家小組分析學校的相關數據和文件,對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開展問卷調查并對問卷內容進行分析評定,觀摩課堂教學并與校方管理人員面談。在一系列考評之后,專家評審小組將出具一份關于該學校優劣勢狀況的評估報告。
(三)外部評估與學校未來發展
伴隨著最終出具的評估報告,外部評估過程才算結束。之后,學校和學校監管部門需要針對這份外部評估報告共同協商學校未來質量發展的目標與具體措施。學校的中短期目標將被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中,并進行定期更新與補充。在相應措施執行之后,學校需要成立自己的內部評估小組,以審核所執行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并且達到之前預期的目標。內部評估的結果將是學校對自身目標、規劃和執行力的重新審核。
五、結語
(一)科技成果鑒定是指有關科技行政管理機關聘請同行專家,按照規定的形式和程序,對科技成果進行審查和評價,并作出相應的結論。科技成果鑒定工作是主管科技工作的政府機關的行政行為。
(二)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目的是正確判別科技成果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三)科技成果鑒定工作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民主、客觀公正、注重質量、講求實效的原則,確保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四)科技成果鑒定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門評價科技成果的方法之一。國家鼓勵科學成果通過市場競爭、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以及學術上的百家爭鳴等方法得到評價和認可。
(五)科技成果鑒定嚴格實行歸口管理,杜絕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帶來的不良后果,以保證《鑒定辦法》的有效貫徹。
國家科委歸口管理、指導和監督全國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具體由國家科委科技成果司負責執行。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負責管理、監督本部門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具體由各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負責執行。
二、鑒定范圍
(一)根據《鑒定辦法》第六條的規定,科技成果鑒定的范圍是指列入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計劃內的應用技術成果,以及少數科技計劃外的重大應用技術成果。
1本條所稱的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計劃是指:
(1)國家科技計劃包括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和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如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中只對專題取得的成果組織鑒定,八六三計劃只對重大技術項目和課題取得的成果組織鑒定);
(2)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計劃的范圍,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根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具體情況與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部門商定,報國家科委備案。對于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的科技計劃,就科技成果鑒定來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同意可視為省級科技計劃的一部分;
(3)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計劃是指國務院各部門科技司(局)管理和認定的科技計劃。
2本條所稱的應用技術成果包括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和生物、礦產新品種等。
3少數計劃外的重大應用技術成果申請科技成果鑒定,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技術成熟并有明顯的創造性;
(2)性能指標在國內同領域中處于領先水平;
(3)經實踐證明能應用;
(4)對本行業或本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科技進步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凡科技計劃外重大應用技術成果申請鑒定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批準,否則不能組織鑒定。
4科技計劃內的基礎性研究、軟科學研究等其他科技成果的評價方法,由國家科委另行制定。
5執行科技計劃所完成的應用技術成果,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進行評價和認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可以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有必要進行鑒定。
(二)根據《鑒定辦法》第六條的規定,下列科技成果不組織鑒定。
1基礎理論研究成果是指自然科學中純理論性研究的結果,主要表現形式為學術論文。其評價方法,應根據國際慣例,通過國內外同領域的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公開發表,引起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關注、評論和引用來獲得認可,并由所在單位學術機構出具綜合評價意見。
對于可以直接指導應用技術研究和開發的理論成果,它的作用不僅表現為論文的學術價值,還表現在被該理論指導的應用技術成果上,這種應用性理論成果可以視同應用技術成果,并依照《鑒定辦法》第六條的規定申請鑒定。
2軟科學研究成果是指對推動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促進科技、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起重大作用的研究結果,主要表現形式為研究報告。
3已申請專利的應用技術成果以該項目向中國專利局提交專利申請的日期為限,申請日后不組織鑒定,局部技術已申請專利但整體未申請專利且符合《鑒定辦法》第六條規定的應用技術成果可以申請鑒定。
4已轉讓實施的應用技術成果是指由研究開發方按照《技術合同法》的規定將研究開發的結果轉讓給其他企業,并投入工業生產的應用技術成果,應該由生產實施單位作出評價。
5企業、事業單位自行開發的一般應用技術成果,除《鑒定辦法》第六條規定的重大應用技術成果外,應通過市場機制得到社會認可。
6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經過法定的專門機構審查確認的科技成果是指有專門的法律規定,或主管行業部門規章明確規定,必須按照法律、規章的規定由專門的機構進行審定的科技成果,如《藥品管理法》和《衛生部新藥審批辦法》規定,新藥必須由“衛生部藥品審評委員會”審查,經批準后方可應用;農業新品種必須經農業部確認的專門審查機構審查批準后才能正式推廣應用。這些都是評價和審查科技成果的方式,因此,無需再組織鑒定。
凡不組織鑒定的科技成果,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都不得受理鑒定的申請。通過其它方法評價的科技成果,任何單位不得使用《科技成果鑒定證書》、(以下簡稱《鑒定證書》)格式。
(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對社會公共利益、國家資源有破壞作用,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危害的科技成果(包括三廢未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科技成果),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不得受理鑒定的申請。已經受理正在進行鑒定的,應立即停止鑒定;已經通過鑒定的,應當撤銷。
三、鑒定組織
(一)根據《鑒定辦法》第九條的規定,國家科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是科技成果鑒定的具體組織單位。
1根據鑒定工作的需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可以視具體情況授權省政府有關業務廳、局和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科委組織鑒定。
2國務院有關部門,有特殊情況的,經商國家科委同意后,可授權其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的單位(或派出機構)組織鑒定。
3組織鑒定單位同意組織鑒定后,可以直接主持該項科技成果的鑒定,也可以根據科技成果的具體情況和工作的需要,委托有關單位對該項科技成果主持鑒定。受委托主持鑒定的單位為主持鑒定單位。主持鑒定單位可以是科技成果完成單位的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如:國家教委可委托清華大學主持由該校某系完成項目的鑒定;農業部可委托中國農業科學院主持其所屬研究所完成項目的鑒定;冶金部可委托武漢鋼鐵公司主持其下屬企業完成項目的鑒定等)或其他有關單位;但不得委托科技成果完成單位對自己的科技成果主持鑒定。主持鑒定單位要對組織鑒定單位負責。
(二)根據《鑒定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的規定,鑒定分為檢測鑒定、會議鑒定和函審鑒定三種形式,三種鑒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1檢測鑒定:凡通過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認定的專業技術檢測機構檢驗、測試,性能指標可以達到鑒定目的的科技成果(如計量器具、儀器儀表、新材料等),組織鑒定單位應采用檢測鑒定形式。專業技術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是檢測鑒定的主要依據。專業技術檢測機構應依據檢測報告對檢測項目作出質量和水平的評價。憑檢測報告難于對被鑒定的科技成果作出質量和水平評價時,組織鑒定單位或主持鑒定單位可以會同專業技術檢測機構聘請三至五名同行專家,成立檢測鑒定專家小組,依據檢測報告,提出綜合評價意見。
省、部級專業技術檢測機構,由省、部科技主管部門按照國家科委制定的專業技術檢測機構認定標準確定,并報國家科委備案。
2會議鑒定:對于需要組織同行專家進行現場考察或演示、測試和答辯的科技成果,組織鑒定單位可以采用會議鑒定形式。組織鑒定單位根據被鑒定科技成果的技術內容可聘請七至十五名同行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鑒定委員會到會專家不得少于應聘專家的五分之四。被聘專家不得以書面意見或委派代表出席會議。組織鑒定單位或主持鑒定單位不得因專家不到會臨時更換鑒定委員。鑒定結論必須經到會專家的四分之三以上通過才有效。不同意見應在鑒定結論中明確記載。
3函審鑒定:不需要組織同行專家到現場進行考察、測試和答辯,由專家通過書面審查有關技術資料即可進行評價的科技成果,組織鑒定單位可以采用函審鑒定形式。函審鑒定由組織鑒定單位聘請五至九人組成函審組。提出書面函審意見的專家不得少于應聘專家的五分之四,鑒定結論必須依據函審專家四分之三以上的意見形成。不同意見應在結論中明確記載。
(三)組織鑒定單位選聘參加鑒定工作的同行專家應具備下列條件。
1具有高級技術職務(特殊情況下可聘請不多于四分之一的有中級技術職務的中青年科技骨干)。特殊情況是指:個別地區專業不全,缺少高級技術職務的科技人員;某些新型學科和邊緣學科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比較少;某些部門因保密的需要,選聘社會上專家受到限制。
2對被鑒定科技成果所屬專業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熟悉國內外該領域技術發展的狀況。
3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職業道德。
“同行專家”是指最接近被鑒定科技成果所涉及的專業的科技人員,選聘同行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或函審小組或檢測鑒定小組)時,應盡可能同時有教學、科研、生產三方面的專家參加。
下列人員不得選聘為科技成果鑒定專家:
(1)科技成果完成單位的人員;
(2)計劃任務下達單位的人員;
(3)任務委托單位的人員;
(4)長期脫離教學、科研、生產的黨政機關管理人員。
由于公安、安全、國防等特殊部門某些科技成果涉及國家秘密,不宜擴大知密范圍,可以聘請科技成果完成單位、任務下達或委托單位的同行專家參加鑒定,但不能聘請直接參加被鑒定的科技成果的研制工作的人員。
(四)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在鑒定工作中應當對被鑒定的科技成果進行認真負責的審查,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結論。并對作出的評價結論負責,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有義務和責任對被鑒定的科技成果保守秘密。
(五)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及其有關負責人,不得干涉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獨立地進行鑒定工作,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對鑒定專家在鑒定工作中提出與鑒定工作有關的請求,應當認真研究并及時作出明確答復。
四、鑒定程序
組織鑒定單位或主持鑒定單位應當負責鑒定的全部過程,但不得成立鑒定領導小組領導鑒定工作。
(一)鑒定申請的渠道
根據《鑒定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或個人可按下列渠道申請鑒定:
1完成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計劃內的需要鑒定的科技成果,由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根據任務來源或者隸屬關系,向有權組織鑒定的單位申請鑒定;
2隸屬關系不明確的,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或個人可以向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申請鑒定;
3兩個以上單位共同完成的需要鑒定的科技成果,經完成單位共同協商,由第一完成單位負責根據任務來源或者隸屬關系,向有權組織鑒定的單位申請鑒定,同一科技成果只能鑒定一次,不得多單位分頭申請鑒定;
4屬于多學科、跨行業的,整體性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具有重大促進作用的特別重大的科技成果,受理鑒定申請的主管機關可以向上一級科技成果管理機構提出鑒定申請報告,由上一級科技成果管理機構組織鑒定。
(二)申請鑒定的科技成果應當符合《鑒定辦法)第六條規定的范圍,并具備第十八條規定的條件。
1沒有完成計劃任務書或者合同約定要求的一律不能申請鑒定,“計劃任務書或者合同約定要求,主要是指計劃任務書或合同約定的技術性能與指標。
2凡有異議或爭議的科技成果,組織鑒定單位不得受理鑒定申請,應待異議或爭議解決后方可受理鑒定申請。
3技術資料和有關文件齊全,并符合檔案管理部門的要求,主要包括:
(1)計劃任務書或者合同書;
(2)技術研究報告(包括技術方案論證、技術特征、總體性能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先進技術的比較、技術成熟程度、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意義、推廣應用的條件和前景、存在的問題等基本內容);
(3)測試分析報告及主要實驗、測試記錄報告(包括原始記錄);
(4)設計與工藝圖表;
(5)質量標準(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
(6)國內外同類技術的背景材料和對比分析報告,以及國家科委、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認定的,有資格開展檢索任務的科技信息機構出具的檢索材料和查新結論報告;
(7)用戶使用情況報告;
(8)經濟效益(一次性直接效益)、社會效益分析報告及證明材料;
(9)涉及污染環境和勞動安全等問題的科技成果,需有關主管機構出具的報告或證明;
(10)準確的完成單位(不包括一般試制加工單位及一般協作單位)和主要完成人員名單(按解決該項成果技術問題所作貢獻大小排序);
(11)行業主管部門要求具備的其他文件。上述技術資料和有關文件的內容必須真實可靠,引用文獻資料和他人技術必須說明來源,材料文件必須打印、裝訂整齊、符合檔案部門的要求。
(三)申請鑒定的程序為:
1凡符合申請條件的科技成果,由科技成果完成單位填寫《科學技術成果鑒定申請表》,經其主管部門審查并簽署意見后向組織鑒定單位提交申請;
2申請鑒定單位應在其建議的鑒定日期前二個月將鑒定申請報告、《科學技術成果鑒定申請表》和技術資料以及起草的《鑒定證書》同時報送組織鑒定單位;
3能獨立應用的重大階段性成果,經下達任務的主管部門同意,可以單獨申請鑒定。“重大階段性成果”是指在重大科技項目研究與開發過程中取得的具有創造性、先進性和獨立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
(四)組織鑒定單位接到科技成果鑒定申請后,應及時、認真地進行形式審查和技術性審查,并在三十天內批復審查意見。形式審查由組織鑒定單位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負責,技術性審查由科技成果管理機構會同有關業務管理機構共同進行。
1形式審查的主要內容是:
(1)是否屬于鑒定范圍內需要鑒定的科技成果;
(2)《科學技術成果鑒定申請表》和起草的《鑒定證書》是否正確無誤;
(3)提交的文件、技術資料是否齊全、完整并符合要求;
(4)成果完成單位及主要完成人員排序是否正確,有無成果權屬爭議等問題。
2技術性審查的主要內容是:
(1)是否完成合同或計劃任務書規定的任務;
(2)報送的文件和技術資料內容是否正確、翔實;
(3)初步判別技術的創造性、先進性、實用性、成熟性、可靠性、推廣應用的條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問題等。
組織鑒定單位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或者其所會同的有關業務管理機構認為必要時,可聽取科技成果完成單位的技術情況介紹。
3組織鑒定單位在完成審查后,應及時作出批復,批復的主要內容包括:
(1)同意組織鑒定的
A確定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確定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時可分三種情況:由組織鑒定單位組織和主持鑒定;由組織鑒定單位組織鑒定,委托有關單位主持鑒定;責成其他有組織鑒定權的單位組織鑒定。
B確定鑒定形式。采用檢測鑒定時,根據被鑒定科技成果所屬專業,確定專業技術檢測機構,并同時下達《科技成果檢測鑒定委托書》(以下簡稱“委托書”);采用會議鑒定時,確定鑒定委員會名單及正、副主任委員,需要現場測試的,確定測試專家組名單;采用函審鑒定時,確定函審專家組名單及正、副組長。
C責成其他單位組織鑒定時,需要采用的鑒定形式和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名單由被責成的組織鑒定單位確定。
(2)不同意組織鑒定的,應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4根據《鑒定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由組織鑒定單位從國家科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鑒定評審專家庫中遴選,申請鑒定單位不得自行推薦和聘請。
(1)鑒于目前國家科委的科技成果鑒定評審專家庫尚處于試用階段,人庫專家的數量和專業以及地區的分布等還有待補充和完善,部分省、部的專家庫尚未建立,組織鑒定單位選聘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時,可先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A從國家科委科技成果鑒定評審專家庫、部已建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庫中選聘;
B通過行業主管部門推薦;
C通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的業務管理部門推薦;
D由本單位相關業務管理部門推薦。
(2)組織鑒定單位在確定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名單時,應事先征得專家的同意。
(五)鑒定步驟
1檢測鑒定步驟
按《科技成果檢測鑒定規則(試行)》進行,程序如下:
(1)由組織鑒定單位指定對口的檢測機構,向檢測機構和成果完成單位下達“委托書”“委托書”是檢測機構受理檢測鑒定的依據;
(2)成果完成單位持“委托書”并攜帶成果實物和相關技術資料到指定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必要時,成果完成單位應向檢測機構介紹成果的具體情況,但不得干擾檢測機構獨立進行檢測工作;
(3)檢測機構在接到“委托書”和被檢測的成果后,一般在一個月之內完成檢測工作,并出具“檢測報告”。“委托書”的有效期為二個月;
(4)檢測機構須在檢測報告上加蓋“成果鑒定—檢測專用章”(以下簡稱“專用章”),“專用章”由檢測機構的認定機構統一刻制;
(5)檢測機構對被檢測成果的個別技術指標不能進行檢測時,可委托其它機構對該指標進行檢測,必要時可使用成果完成單位的儀器或設備,但事先必須確定該儀器或設備的可靠性;
(6)檢測機構認為被檢測成果不在本機構的檢測范圍之內時,應及時向組織鑒定單位提出,由組織鑒定單位指定其它檢測機構;
(7)檢測數據難以全面表證被鑒定成果性能、水平時,組織鑒定單位可會同檢測機構聘請同行專家,并指定一名負責人,對成果作出綜合評價,形式書面評價意見;
(8)檢測機構將檢測報告和評價意見一并送組織鑒定單位審查,組織鑒定單位將檢測報告和評價意見作為《鑒定證書》中鑒定意見;
(9)《鑒定證書》的頒發,按會議鑒定步驟中《鑒定證書》的頒發規定辦理;
(10)檢測報告和評價意見(原件)由組織鑒定單位存檔。
2會議鑒定步驟
(1)會前準備
A,組織鑒定單位批復鑒定申請后,應當及時擬定并發出召開鑒定會的通知(其他任何單位不得另發與鑒定會有關的通知或請柬),通知的主要內容包括:批準組織鑒定的文號和機構;組織鑒定單位和主詩鑒定單位名稱;鑒定形式;鑒定日期、地點、聯系人、聯系電話等具體事宜。
組織鑒定單位或主持鑒定單位應在鑒定會前十天將召開鑒定會的通知和技術資料以及起草的《鑒定證書》寄(或)送到應聘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應改變召開鑒定會時發資料的做法。
B,需要進行現場測試的,測試組專家必須在鑒定會召開前完成測試工作,并寫出測試報告,測試報告需經測試組專家簽字。測試組工作期間,成果完成單位應該為測試組積極創造條件,配合測試組順利完成測試工作。
C申請鑒定單位應在鑒定會前認真做好會務的準備工作。
D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以及鑒定委員會的正、副主任在鑒定會前開預備會,聽取成果完成單位關于鑒定會準備情況的匯報,并商定會議的具體議程,必須安排充裕的時間保證專家進行討論和評議。
E鑒定委員會主任指定一名鑒定委員起草鑒定意見。
(2)鑒定會過程(通常程序)
A組織鑒定單位或主持鑒定單位的負責人宣布鑒定會開始,宣讀組織鑒定單位對鑒定的批復文件,宣布鑒定委員會成員名單,報告出席鑒定會專家人數,宣布由鑒定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主持技術鑒定。
B在鑒定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下,成果完成單位、專家測試組、用戶單位等分別作技術報告、測試報告、應用報告。
C專家進行現場考察或觀看演示。
D專家質疑。專家根據已經審閱的鑒定材料和聽取的技術報告、測試報告、用戶報告、現場考察或觀看演示等,提出質疑。成果完成單位必須據實回答專家提出的問題和提供所需要的原始技術資料。
E專家評議。采取背靠背的形式,由鑒定委員會進行獨立評議,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可派一至二名代表列席會議(其他人員一律不得參加),了解專家評議情況,但不得對被鑒定的科技成果發表評價意見。
鑒定委員會評議內容包括:是否完成合同或計劃任務書要求的指標;技術資料是否齊全完整,并符合規定,應用技術成果的創造性、先進性和成熟程度;應用價值推廣的條件和前景;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核對起草的《鑒定證書》與提交鑒定會審查的技術資料是否相符。評議時,作出的總體性能、水平的評價要有可比的對象。
根據評議情況,由鑒定委員會指定的鑒定委員起草鑒定意見,不能由其他人代擬。不明確寫上“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的鑒定意見視為無效鑒定,組織鑒定單位或主持鑒定單位應退回重新鑒定,予以補正。
參加鑒定會的專家和列席會議的人員不得以任何理由將評議情況,特別是討論中的不同意見對外泄露。
F鑒定意見形成后,鑒定委員會委員在鑒定意見原稿和《鑒定證書》中“鑒定委員會委員簽字表”欄簽字。不同意鑒定意見的委員有權拒絕簽字。經專家簽字的鑒定意見原件由組織鑒定單位存檔,復印件交成果完成單位填寫《鑒定證書》用。
科技成果經鑒定委員會評議未通過的,鑒定委員會應正式寫出未通過的理由,經組織鑒定單位審核后,通知成果完成單位,并報其主管部門。
組織鑒定單位或主持鑒定單位發現鑒定意見有不符合《鑒定辦法》和本規程有關規定的,應及時向鑒定委員會指出,責成鑒定委員會改正。
G鑒定意見形成后,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的領導主持會議,鑒定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在鑒定會上宣布鑒定意見,有關領導講話。鑒定會結束。
特別注意事項:鑒定會開始時,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不能對被鑒定科技成果發表導向性評價意見;專家的技術咨詢費應在專家評議后由組織鑒定單位或者主持鑒定單位發給,經費由成果完成單位支付。
(3)頒發《鑒定證書》
科技成果鑒定結束后,由組織鑒定單位按照國家科委制訂的格式頒發《鑒定證書》。
A成果完成單位將專家簽字的鑒定意見填寫在《鑒定證書》的“鑒定意見”欄中,再將《鑒定證書》送主持鑒定單位和組織鑒定單位主管領導審查簽署意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科委組織鑒定的,由主管主任簽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業務廳(局)組織鑒定的,由主管廳(局)長簽字;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鑒定的,由科技司(局)主管司(局)長簽字。
B《鑒定證書》由組織鑒定單位按年度統一編號,并填寫“鑒定批準日期”。
C成果完成單位按國家科委制訂的格式和尺寸要求印刷《鑒定證書》,《鑒定證書》最多不超過五十份。
D印制的《鑒定證書》先送主持鑒定單位審核無誤后,加蓋主持鑒定單位印章,再送組織鑒定單位審核,無誤后加蓋組織鑒定單位“科技成果鑒定專用章”,《鑒定證書》生效。
E科技成果鑒定會全部程序完成后,組織鑒定單位按照檔案管理部門的要求,及時將成果鑒定的有關文件、資料整理歸檔,鑒定會的所有原始文件和資料由組織鑒定單位存檔。
3函審鑒定步驟
(1)組織鑒定單位選聘函審專家組成函審組,并指定正、副組長。
(2)組織鑒定單位將同意鑒定的批復件、《科學技術成果函審表》(以下簡稱《函審表》)和技術資料以及起草的《鑒定證書》初稿送函審專家審閱,函審專家收到函審材料后,按會議鑒定評議內容進行審查,在《函審表》中填寫審查意見,一個月內將已填寫審查意見的《函審表》、技術資料、《鑒定證書》初稿寄回組織鑒定單位。
(3)組織鑒定單位將各函審專家已填寫審查意見的《函審表》寄函審組正、副組長,函審組正、副組長根據專家的函審意見,寫出綜合鑒定意見,簽字后寄組織鑒定單位。
(4)鑒定意見經組織鑒定單位審核后填寫在《鑒定證書》的“鑒定意見”欄。
(5)函審鑒定意見原件和《函審表》由組織鑒定單位存檔。
(6)《鑒定證書》的頒發程序與會議鑒定相同。
2高校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產業部人事司共同主辦,負責領導全國范圍內的競賽工作.各地競賽事宜由地方教委(廳、局)統一領導.為保證競賽順利開展,組建全國及各賽區競賽組織委員會和專家組.以高等學校為基本參賽單位,參賽學校應成立電子競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校學生的參賽事宜,包括組隊、報名、賽前準備、賽期管理和賽后總結等.高校在組建成立電子競賽工作領導小組時,如果學校電類專業單一,可設常設機構,由具體電類專業所在院系負責、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后勤集團等單位參與;若學校電類專業較多,可由電類專業相關院系輪流擔任理事,按屆組織,其它院系積極參與,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后勤集團等單位參加,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在參賽小組的選拔中,首先由學生自由組隊報名,要求組隊后的3個隊員各自具有較強的能力且隊員之間能配合默契,在單片機系統設計與應用,模擬和數字電路的應用,硬件焊接與調試,計算機編程以及撰寫設計報告論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組織報名參賽隊進行選拔考試,內容包括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傳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及應用,典型測量系統的設計方案,對電子競賽的了解,參加競賽的優勢自述等;最后指導教師根據各參賽隊成員選拔考試的結果、面試表現以及綜合考慮各參賽隊在團隊合作、硬件制作、軟件編程、報告撰寫能力等方面的實力,確定參加競賽的組數和各組成員.電子設計競賽的命題范圍廣,涉及到電子技術(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高頻電子線路、通信原理、單片機技術、可編程器件等多門課程,并鼓勵新技術的應用.這就要求賽前指導老師要有更寬的知識面和更豐富的實踐經驗.年青教師對新技術、新軟件上手快,但實踐經驗缺乏,老教師經驗豐富但計算機應用和新技術的掌握上又有不足.為了發揮特長,實現互補,在賽前指導上成立賽前指導小組,在小組中注意年齡和特長的結合,注意學科的結合.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知識和經驗的相互滲透和補充促進指導老師的業務素質的提高,這使教師能夠在日常的教學和科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師資隊伍建設.
3參賽學生的培訓
3.1參賽學生的現狀參加電子設計競賽的學生一般是大學二、三年級的學生,已學習了很多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特別是在外語能力、計算機能力、單片機編程能力、查閱文獻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擬電路,單片機硬件,電路安裝工藝,如何根據系統性能指標設計電路方案和確定單元電路的性能指標,單元電路調試排錯能力,系統的聯調方面卻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學生在此前的課程中,雖然學習過一些電子設計制作中常用的軟件,如Protel電子原理圖的設計,印刷電路板設計繪制,以及電子邏輯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練程度需加強.常規電子儀器(如示波器、信號發生器、仿真器、掃頻儀、萬用表等)的使用不夠熟練.雖然學生在電工電子、電子線路等實驗課中使用過常規電子儀器,但是往往更換型號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練使用,影響電路的調試速度.另外學生的“單片機原理與技術”課程實驗通常采用普通的51單片機,而電子競賽往往會使用一些功能強大的單片機,因此在開發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異.學生在培訓期間,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在電子競賽中涉及的知識點的深度和實踐動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這樣才能確保在電子競賽期間順利完成競賽的設計任務.為了鼓勵電類大學生積極參加電子設計競賽培訓全部過程(包括前期課程與后期競賽培訓),可在完成競賽訓練作品設計與設計報告后,由指導教師給出相應成績,可替代相應一門課程或實踐環節的成績,如“電子系統設計”、“認識實習”、“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等.
3.2培訓內容選擇、方案討論及實際制作如何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內盡快地提高參賽學生的設計開發和實踐動手能力是培訓階段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在輔導中采用實戰訓練的方法,即模擬進行一次次的競賽過程.包括給各組布置不同的設計題目、限時提交設計方案、全體隊員集中由各組分別介紹設計方案并進行交流討論、指導教師點評、各組分別實際制作、撰寫設計總結報告,最后進行實物演示和總結答辯,這樣盡管每個組只具體設計制作了一個系統,但是通過互相交流,對其它組所涉及的技術也有較系統的了解,在以后類似技術的實際設計制作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訓開始時,向參賽學生詳細介紹大學生電子競賽的競賽規則、競賽命題、評審和評獎等方面的情況,邀請已參加過電子競賽的高年級學生介紹參賽期間的注意事項及參賽體會;對歷年的大學生電子競賽題目、實現的方案、獲獎小組的總結報告等進行深入的破析和討論;讓參賽學生對競賽及要求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引導學生既要重視困難又不能畏懼困難,在充分認識本小組的優勢與弱勢的情況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艱苦訓練的準備.
組織責任心強、具有相當專業技術水平和經驗豐富的老師,針對電子競賽的特點,在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應用技術方面進行講解,講解中對基本電路的原理,實現的方法,相關電路的主要性能指標及測試方法、設計及調試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作簡明的介紹,對涉及的電子元件進行實物展示,對一些輔助設計軟件、查閱科技論文的方法及常用的電子元器件及應用的網站作一些推薦性的介紹.從歷年的競賽題目中確定各參賽小組的第一次訓練題目,盡量做到各參賽小組選擇不同的訓練題目,按照電子競賽的要求,規定在一個適當的時間內完成實物的制作、性能指標的測試、總結報告的撰寫.然后由各小組對訓練情況進行詳細的介紹,各小組之間展開廣泛的討論,商討是否有更好的實現方案,設計的電路及測試的結果是否合理,撰寫的報告是否嚴謹,盡可能地發現訓練中的不足之處,輔導老師根據各組的完成情況進行講評.要求各小組根據討論情況在1~2天時間內完善制作的實物及報告,同時要求各小組對另外小組的實物進行測試,通過相互交流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在第一個實際系統設計后,協商電子設計競賽第二次訓練題目,要求盡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觸的知識點,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設計任務,然后各小組演示實物的功能,測試電子系統的各項指標,注重測試方法是否正確,測試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對于差異較大的需要認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并實施.最后,要求各參賽小組認真整理前一階段培訓完成的實物,單元電路要求注明電源要求、詳細且清楚的輸入輸出接口信息,達到的性能指標并形成文字,軟件要求有整體的說明,需要占用的資源說明、語句有詳細的注釋.輔導老師對培訓中出現的問題向學生做詳細的介紹,對競賽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也需要提醒學生.在參賽的前一天不安排具體的工作,保證學生能休息好,以極佳的狀態參加電子設計競賽.
4競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4.1注意競賽紀律全國電子設計競賽采用全國統一命題、分賽區,“半封閉、相對集中”的組織方式.競賽題目在競賽開始時打開(如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是9月2日8:00正式開始).每支參賽隊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題中任選一題;要求認真填寫《登記表》內容,填寫好的《登記表》由賽場巡視員暫時保存.參賽者必須是有正式學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學生,應出示能夠證明參賽者學生身份的有效證件(如學生證)供隨時備查.每隊嚴格限制3人,開賽后不得中途更換隊員.競賽期間,可使用各種圖書資料和網絡資源,但不得在學校指定競賽場地以外進行設計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與他人交流,包括教師在內的非參賽隊員必須回避,對違紀參賽隊取消評審資格.競賽開始后,為保證競賽工作順利進行,參賽學校應組織專人負責提供競賽所需設備、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競賽結束后(如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是9月5日20:00競賽結束),上交設計報告、制作實物及《登記表》,由專人封存,并在指定時間前送到指定地點.
4.2競賽題目分析及方案設計參賽隊員應仔細閱讀所有競賽題目,根據自己組3個隊員的訓練情況,選擇相應的題目進行參賽制作.選擇題目應注意題目中不應該有知識盲點,即要能夠看懂題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題目要求,原則上該題目是不可選擇的.設計制作分基本要求和發揮部分,一般各占50分,設計總結報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應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項分值題目中沒有給出,但在發揮部分給出了各小項的分值,選擇題目時應仔細分析各項要求.確定競賽題目的時間原則上不要超過兩小時,題目一旦選定,中途不要隨意更改.確定競賽題目后,參賽小組的3個隊員應認真討論設計方案,設計方案應考慮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夠采購到都必須考慮.設計方案可以提出一到兩個,或者確定一個方案,對有些部分作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方案.同時應盡快提出元器件清單,確定元器件庫中沒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購清單.元器件采購清單應提供元器件名稱、型號、規格、數量、替代型號及規格.確定方案的時間應不超過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