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30 15:46: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園藝專業實踐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0-0247-02
梁啟超曾告誡留學美國學習建筑的梁思成:“分出點光陰多學些常識,尤其是文學,或人文科學中某些部分。”作為近代偉大的思想家、史學家和政治家,梁啟超要求孩子們做學問不僅要專精,還要廣博,這對今天的高職教育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首先從終身教育的理念看,高職教育既要著眼于學生當下的就業,也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人文素養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糾正工科專業所偏重的邏輯思維和實驗理性思維帶來的負作用。相關素養的提升,有利于個體完善知識結構,對于將來從事技術開發也有重要的輔助作用。高職院校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以專業為依托,探索并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人文課程體系。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趨勢,構建人文課程體系的意義和價值
(一)本課題研究現狀及趨勢
世界各國都注意到專才教育的缺陷,在課程設置上出現了人文教育的復歸,我國也借鑒國外的經驗增加人文教育,同時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倡高等教育促進文理融合;國家“十二五”規劃則明確提出要“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大力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
發展人文教育,促進文理交融,已成為國家高校素質教育的長期方針。但從高職院校總體課程體系布局看,專業技能教育體系比較完善,而作為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類課程的設置卻相對單一、陳舊,未成體系。構建人文課程體系,有助于高職院校在注重實用性、技術性為代表的專業教育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高職院校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參考世界各國專家學者提出的課程設置方法,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人文類課程體系,促進專業建設。
(二)研究本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第一,科學與人文都是以人為出發點并以人為歸宿,兩者共同構成完整的價值體系,高職院校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間存在著融合的可能性。
第二,任何一個學科都有自身的歷史、價值、規范和社會現象,在高職院校特定專業領域,如建筑設計類專業中,跨學科合作構建人文課程體系有其獨特的優勢。
第三,“科技以人為本”,須樹立綜合教育的思想。人文類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推廣,有助于培養學生從整體和大局、從“人本”角度考慮問題。
第四,結合專業構建人文課程體系,有助于教師跨學科合作,提高自身素養。
第五,人文課程體系的構建,能進一步激發學習主體的學習興趣,拓展專業知識面。
第六,在構建人文課程的實踐過程中,跨學科、跨系科、跨學校、跨部門之間的合作,有助于發揮群體優勢,提高研究工作的組織程度與集成度。
二、課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課題在實地調查,與多個省份高職院校相關專業交流的基礎上,主要以上海思博美術設計學院及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為研究對象,比較分析上海與江蘇兩地、公辦及民辦高職院間人文類課程的開設情況,結合特定專業探索高職院校人文課程體系的構建。從課程建設、教學隊伍建設、課程資源建設及評價機制的建立等方面,發揮集群優勢,進行跨學科、跨系科、跨地區間的合作,對課程涉及面進行人文教學資源的整合及開發。
構建建筑裝飾、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人文課程體系,綜合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現象學研究法。通過對實踐過程中的資料加以分析,針對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總結帶有普適性的教育原理,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課題從政治理論、語言文字、文明禮儀、文學藝術、哲學和歷史修養、心理健康等方面,挖掘學科的人文內涵,從建筑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建設、教學隊伍建設、課程資源建設及評價機制的建立等方面,圍繞核心課程,建立與之關聯的課程群。強調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完整規劃,形成多樣性教育情境,在實踐中探索建筑裝飾、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文課程體系的構建。
第一,課題組通過實地走訪、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多個省份相關專業人文類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調研,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科學論證和分析。主要以上海思博美術設計學院及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為研究對象,分析論證區域間、公辦及民辦高職院間人文類課程的開設情況,在此基礎上就如何結合專業構建人文課程體系進行準確定位,從理論層面探討課題實施的可行性。
第二,結合專業特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人文課程體系的構建方案,處理好人文課程體系與專業課在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中的輔與主、點與面、質與量、教與學等方面的辯證關系。(1)課程建設。包括在專業技術基礎課模塊如《素描》、《色彩》、《建筑初步》,技術應用課模塊如《建筑裝飾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課程中滲透人文教育;結合專業特點的人文類公共必修課如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語文》、《公共英語》、《應用寫作》等課程的優化;針對專業的人文類公共選修課如《梁思成林徽因與中國建筑史學》、《儒道互補(職場修身法則)》、《職場心理》等系列課程的開發;以及有人文針對性的系列講座、學生社團、校企合作、行業協會合作等涉及面都是建筑裝飾、藝術設計類專業構建人文類課程體系的有效組成部分。(2)教學隊伍建設。跨系科合作,通過人文類課程體系的構建,促進建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團隊。(3)課程資源建設。以構建人文課程體系為依托,重視教材建設,建設系列化、一體化、多種媒體有機結合,具有校本特點的立體化教材;積極開發網絡教學與管理資源,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人文課程體系的教學效率。(4)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和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人文類課程的評價體系,如針對人文課程體系的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制度的建立及方法的推廣,促使人文類課程體系不斷完善。
第三,結合專業對高職院人文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實踐論證。課題實踐具有以下特色:(1)上海、江蘇地域差異及公辦、民辦高職院校辦學模式的不同,使人文課程體系在構建過程中具有更多可參照性。構建課程體系的同時更多兼顧到市場價值理念,可提升研發成果的內涵與質量。(2)課題組成員自身的專業及教科研特長有助于對課題實踐細節的具體把握。比如徐增英先生為中國美協、上海美協及中國版畫工作委員會會員,上海明圓文化藝術中心藝術顧問,有豐富的國內外個展聯展交流經驗,作品被上海魯迅紀念館、上海圖書館、浙江美術館等多家藝術機構收藏,多年來在一線系統講授《設計學》。其加盟課題組,對課程體系的構建、課程資源的開發所發揮的借鑒及指導作用。(3)課題研究組跨學科、跨系科、跨學校、跨地區間的合作,有助于發揮集群優勢,從而為專業建設服務。(4)學生自課題實踐過程中,于人文知識、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及人文方法習得的隱性價值。
正如《綱要》所提出的“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是實現人的尊嚴、擇業自由和全面發展的終身教育。”高職院校需要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變通借鑒,以提升職業素養為核心,以專業為依托,構建具有高職教育特點及專業特色的自己的人文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英]馬爾科姆?泰特著.高等教育研究――進展與方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美]伯頓?克拉克主編.高等教育新論多學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葉立群.高等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