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4 07:36: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考試學習經驗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材料力學作為工科學生的重要專業基礎課,有其理論嚴密、邏輯性強、完善的理論體系,同時也有將力學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相結合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為了培養應用型創業人才,本校力學教研室對《材料力學》的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作為驗證學生能力的考試測評體系的探索與實踐,必將與時俱進成為《材料力學》教學改革的重頭戲。如何把能力培養、能力考核融入考試測評這一教學環節,進一步培養學生能力素質、鞏固教學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是教學工作者對考試測評體系進行改革創新的目的和動力所在。
1 革新考試方法是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需要
1.1 期末一次性終結測評方法的弊端。長期以來,很多高校教師根據一份期末考試答卷、一份實驗報告來確定學生的《材料力學》學業成績。這種傳統考試方式有利于考察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卻無法針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準確考核。對于平時認真學習、探討問題較深的學生來說期末考試試題太容易,感覺到在考試中還沒有展示出自己的才華;而那些平時學習不努力、基本功不扎實的學生,臨時抱佛腳順利過關的人也不少;對于平時不學習的學生,考前押題針對性地學習、考試時左顧右盼也有僥幸過關的。顯然,這種一錘定音的傳統考試模式,難免存在著不合理、不科學、不公平等因素。
1.2 輕視實驗考核測評的弊端。每學期都會出現輕視實驗的現象:理論成績考九十多分的學生,實驗成績才得六、七十分;甚至有的同學根本就不參加材料力學實驗操作、不寫實驗報告。顯然,這種現象背離了開設實驗課的初衷,并沒有起到培養學生動手、動腦、開拓創新的能力的作用。
2 材料力學實驗成績測評體系研究
目前本校開設了“材料彈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測定”、“組合梁彎曲正應力實驗”、“彎曲和扭轉組合變形實驗”等十個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材料力學實驗驗。學生可以根據本專業實驗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做實驗,每個試驗在試驗總成績中具有相同的權重,試驗前預習、試驗操作、試驗報告、創新實驗是實驗成績的評定依據。
2.1 加大實驗考核權重或獨立開設實驗課。過去,材料力學實驗成績在學業成績里占的比例較少,引不起學生的重視和關注。為此,本教研室加大了材料力學實驗成績的權重,科學合理地處理好了材料力學理論成績、實驗成績的關系。
材料力學實驗教學大綱中實驗課時不少于八學時的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管理、房屋建筑施工技術等偏土木專業,材料力學實驗獨立設課,在教學計劃中有獨立的教學地位,其成績和學分直接計入學生學籍檔案。
而實驗課少于八個學時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工業工程、材料成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等偏機械專業,材料力學部分只有六個或四個學時的實驗課,實驗教學不獨立設課而隸屬于理論課程。為了加大實驗成績的權重,先將實驗學時擴大到原來的兩倍,再計算實驗成績在學業成績中所占的比例。
2.2 材料力學實驗主要對實驗能力形成過程進行考核。
2.2.1 試驗前預習(10%)。實驗前要求學生要搞清試驗目的、原理、步驟,熟悉試驗用儀器設備,準確處理理論數據,并能正確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2.2.2 試驗操作(30%) 。學生在試驗過程中應該遵守實驗室學生守則、試驗設備操作規程;要求學生做到試驗操作正確、規范、試驗數據準確無誤,或合理采用創新手段。
2.2.3 完整、簡練、準確完成試驗報告(50%)。實驗報告是材料力學實驗成績的主要評定依據,要求學生“完整、簡練、準確”完成實驗報告,做到完整地描述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以及言簡意賅地回答思考題、準確完成作圖及數據處理。
2.2.4 獨立完成創新實驗(10%)。鼓勵學生設計創新實驗,讓學生獨立自主完成實驗設計、理論計算、誤差分析,并撰寫總結或科研創新小論文,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3 理論教學成績考試測評體系研究
學生能力形成有一個過程,靈活采用多種可行的定量或定性測評方法,結合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他評方式,將學生的學業測評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測評的同時,利用期末終結性理論考試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升華,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實施創新的導向性。
3.1 跟蹤教學過程的形成性測評考核模式(20%)。跟蹤材料力學教學全過程對學生進行考核,一方面,教師可以及時研究在備課、講授、輔導、答疑、批改作業和測驗等各個教學環節上成功的經驗和值得吸取的教訓;另一方面,學生及時收到考核、測評的反饋信息,從而使學生認真總結得失、差錯,吸取經驗教訓,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
3.1.1 作業5% ,每次課后即時布置作業,對本堂課及以前的知識進行練習,夯實所學內容。以完成課后習題質量優劣,定性給出A+、A、A-、B+、B、B-等級,期末再量化為分數。
3.1.2 口試5%:口頭回答或在黑板上解答,解答完后再請另一位同學為其講評,最后根據答題和講評情況定量給出成績。通過學生課堂發言,考核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點是否熟練掌握。
3.1.3 階段性平時測驗10%:在四種基本變形、應力狀態、組合變形教學內容完成后及時進行三次平時測驗,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深化。
3.2 能力水平測試模式(20%)。針對工科材料力學具有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與工程實際密切聯系的特點,能力水平測試側重于材料力學研究方法手段、知識的靈活運用應用。
3.2.1 大作業或力學競賽:側重于將工程實際問題轉換成力學模型、建立數學方程的能力考查,以及具有考研水平難度的理論推導題,著眼于考核學生掌握對知識的積累、理解、深化、邏輯思維、學科手段、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10%)
3.2.2 撰寫學習經驗總結或力學研究小論文,培養學生科學嚴謹求實的工作學習作風,考核學生自我評估能力、學習能力、科研能力。(10%)
3.3 期末終結性理論考試(60%)。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技巧是學生學習后續課的基礎,也是各種考證定級、注冊師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內容。因此,期末采用閉卷考試形式對材料力學進行測評是十分必要的。
終結性理論考試學生答題時間一般為兩個小時,是對學生掌握材料力學知識的全面考查。命題要強調材料力學的基本內容、分析方法的綜合性、計算的準確性,注意“點”與“面”的結合、知識面的寬度和廣度。考試內容在教學大綱范圍內突出重點、適當涉及難點、盡量覆蓋所學課程的內容,試題應該有一定的難度,避免一些過于膚淺、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關注一些有關鍵性的、有重要實際意義的內容。題型要多樣化,可采用填空、選擇、作圖、分析、計算等題型。試題所涉及的知識,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這三基類內容分值應該占卷面總分的65%左右、一般綜合類占20%左右、綜合類占15%左右。試卷應該具有較高的區分度、信度和效度,本屆期末A、B考卷與前后四年該專業材料力學A、B考卷不應該有雷同的題,使考試更為公正、公平、合理。
4 應用討論
在傳統考試方式測評學生成績的同時,結合學生能力水平測試模式,“多層次、全過程” 跟蹤實驗教學、理論教學的考試測評體系的應用,使學生端正了學習態度、明確了學習目的,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過本校三年的實踐,學生考核成績呈正態分布,基本上客觀、公正、全面地反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動手能力。
該考試測評體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完整性,適應范圍廣,可以推廣應用到含有實驗課程的理論力學、工程力學、建筑力學、大學物理、電子技術等學科。
參考文獻
[1] 王國超,基礎力學課程考試方法改革的探討 [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31(2), 315~316
[2] 張能武,材料力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路 [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44(10), 40~41
[3] 閆振林, 高校材料力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路[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3.12(3) , 32~33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1-0021-02
1 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能夠進行基本的英語交流并了解外國文化的多樣性。然而大部分學生并沒有認識到學校開設大學英語課程的真正意圖,他們把通過考試當做學習英語的唯一目的,為通過考試而學習英語,無法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ollege English Test,簡稱CET)是由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教學考試;考試的主要對象是根據教育大綱修完大學英語四級的大學本科生或研究生。大學英語四級標準化考試自1986年末開始籌備,1987年正式實施,至今已經進行了四十多次,而題型也出現多樣化趨勢。從2006年12月開始,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將統一采用新題型。
目前,我校學生的英語四級過級率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學生英語水平并未有明顯提高,同時存在大量問題:一、對四級考試不了解。學生中最普遍的問題就是為了過四級而學英語,單純為了考試而復習,忽略了四級考試只是為了促進英語學習的一種方式。二、對考試準備不充分。大部分學生只知道死記單詞和做一些模擬試題,認為背單詞就能通過考試和提高英語水平。三、對四級改革后的題型不熟悉。學生對于改革后的四級題型分為哪幾個部分,各個部分分值是多少,每個題型規定的時間都不清楚,更不要說分析每種題型的考查知識點和對應的解析方法,以進行對應的知識點學習。四、學習英語的心態不正確。在校的大學生都死從初中開始學英語,每個人學英語都不少于六年,可是直到大學一二年級還不清楚英語的學習策略,沒有自己的一套學習英語的方法,在考試中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從沒有想過怎樣去改正這寫錯誤,以提高學習效率。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筆者欲探索大學英語四級題型改革后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的有效途徑:本文數據源于學生模擬考試,訪談,獲取了一手資料,以此探索出以下有效途徑:(1)計劃學習。為了學好英語,每個學生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學習計劃,計劃的內容包括學習的周期,內容和計劃想要達到的目的。一旦計劃列出就必須按照計劃實行。(2)獎懲分明的學習。對于在英語學習中堅持學習,具有創新精神,能為大家提出有效學習方法的學生進行獎勵,對于在學習中不能堅持,不認真的學生,給以相應懲罰。(3)團隊學習。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學生的英語水平相當,并派任一名組長,組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相互監督,組長負責監督組員完成學習任務并定期進行討論總結。(4)問題學習法。定期進行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及時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問題,教師利用一部分課堂時間或課余時間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及時掃除障礙。
(5)多途徑學習。教師在網絡上建立于學生溝通的學習平臺,用以解答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和進行學習心得、方法的交流。(6)與時俱進
2 四級題型改革后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
2.1四級題型改革
表一 舊四級考試試題組成部分
表二 新四級考試試題組成部分
從上表可見新的四級考試對考試程序進行了調整。舊四級考試程序是:聽力――閱讀――詞匯與結構(或完型或翻譯或簡答)――寫作,新的四級考試程序有了變化:寫作――快速閱讀――聽力――仔細閱讀(包括閱讀和選詞填空)――完型填空和改錯二選一――翻譯和簡答二選一。可見四級考試中挺聽力的比例提高了,閱讀的比重下降了,以前的語法題也取消,更加注重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考查,增加了主管測試比重更切實地要求學生真正掌握英語這門語言而不是僅僅當英語是一門學科,這就給一向以考試為目的而學習英語的學生們提出了難題。。
2.2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為了有效地進行英語學習,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在復習四級考試的過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才是四級考試所要達到的目的。四級題型改革后,最重要的首先是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問題,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為此,筆者進行了資料搜集,(1)單詞問題。學生認為在英語學習中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單詞記不住,但同時又反映自己并沒有背單詞的習慣,更不用說重復記憶單詞。(2)聽力問題。聽力部分是學生在四級考試中得分最低的部分,上課時教師就算用英語講課也必須邊講邊翻譯,要么就必須講漢語,否則學生聽不懂。而問學生是否有練習聽力和每天朗讀英語的習慣,答案是沒有。發音不準確,當然聽不懂。(3)語法問題。許多學生認為不懂語法是英語學不好的原因。卻從不檢討自己課前從不預習,課后從不復習,遇到生單詞從不查字典,從不讀英語也不做題鞏固所學內容。(4)寫作問題。學生認為寫作的兩大問題是不知道如何構思和想寫的句子找不到對應的英語表達。然而自己卻從不背短語,從不閱讀英語方面的書籍,腦子里根本沒有材料。每次到四級考試時,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提筆就寫,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文章無結構。另一種是一直在腦子里構思,不知如何下筆。結果都是寫不出結構完整,構思清晰,文筆優美的好文章,有的甚至沒有寫完。(5)啞巴英語。這是長時間以來都未能解決的問題。隨讓學生都知道英語要多說多讀,但都不去做,就把原因歸結為沒有語言環境,不知道自己要下去讀和背才能練就一口好的英語。
(6)觀念問題。大多數學生認為,聽力,寫作,閱讀和口語是分開的,卻不知英語就是一門語言,它的各個方面是相通的。練口語可以促進聽力的提高,練閱讀可以為寫作增添材料,這幾個方面都是相輔相成的。
3 英語教與學策略探討
Bailey,K.M在1996年撰寫的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一文中指出測試會影響學習者對教學和學習的理解和態度,而這中理解和態度又會反過來影響學習者得學習過程和成效。這叫做反撥效應。作為一種教學水平考試四級考試在學校和社會中有著較高的聲譽和影響,那么它對英語的教與學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涉及到教與學的各個方面。
四級題型改革后,英語教學應該有更強的針對性,同樣學習策略也應有相應的變化。不能讓學生再依靠死記硬背學習英語,教與學應該更有效地結合起來,確切地說,學習策略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學則是輔助學生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更加具有學習英語的能力和主動性,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具體做法如下:
3.1糾正學習觀念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通過考試,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面對四級題型改革后更具實用性的英語學習。讓學生了解到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已經不再使用現在的英語學習,既然改革,不僅是四級題型,教學法和學習方法也應有相應的改變。目的只有一個:提高英語水平。
3.2充分了解改革后的四級題型
中國有句老話“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充分了解四級題型,對四級考查方向能較好的把握,才能正確把握英語學習的動向。當然這并不是讓學生為了考四級學習英語,而是利用四級作為英語學習的風向標。
3.3具體做法
3.3.1聽力部分
四級聽力部分的三種題型分別針對提高學生的語音音準,對英語句子的熟悉程度,以及學生的語言能力水平。那么要去學生以提高英語語言能力水平為目的進行練習,具體練習方法即每天堅持讀定量的英語文章,每周達到規定量的英語聽力練習,必須有計劃地進行。
3.3.2閱讀部分
此部分分為快速閱讀和深度閱讀、選詞填空。快速閱讀考查學生短時間內篩選信息的能力,而深度閱讀旨在考查學生對詞義的分析和語義的辨析能力,能根據上下文把握文章大意,選詞填空考查詞匯掌握和分析。練習方法為:每天完成規定的閱讀量,兩種題型都要練習,并挑出其中的精讀文章寫出文章摘要。不懂的生詞要在做完練習后查字典,并掌握生詞的語義,搭配。
3.3.3綜合部分
包括完型填空和翻譯。完型填空考查學生詞義辨析和詞語搭配,翻譯部分則是考查短語和句子結構的掌握。三者有相同之處,但又各有特點,具體做法是,挑選每天所練習的文章中的短語進行記憶(此文章可以是每天練習的精讀文章),詞語的搭配擇需要每天練習完型填空題型。
3.3.4寫作
此部分考查學生句子組織能力和文章構思。具體方法是,用“頭腦風暴法”練習構思,即寫出一個話題,用聯想的方法迅速寫出相關詞匯,然后根據相出的詞匯寫出作文提綱。句子的組織則需要每天閱讀定量文章,并大量背誦短語。
3.4注意事項
(1)以上各個部分的練習都必須按照事先擬訂的學習計劃,計劃必須合理安排,必須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擬訂計劃,不要貪圖量,要保證質。(2)以每個周每兩個周為一個學習周期,每個學習周期結束時候教師要用各種測試方法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對達到計劃所要求效果的,繼續按計劃進行,對于沒有達到計劃效果的,及時分析問題并改進計劃。(3)在每個學習周期結束時,要對本周期內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記憶。(4)教師幫助學生在按計劃學習鍋中遇到的所有學習上的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
4 結語
本文在分析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型改革后,在對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并得出其學習特點和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在新的英語四級題型改革后,增強英語學習的針對性,提出了相應的英語學習策略。并提出了“學為主,教為輔”的理念。在英語教育不斷改進的當今社會,四級考試只是一種測試手段,如何讓學生更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能自主進行學習,并取得良好的英語學習效果,才是真正要達到的目的。筆者在本文中提出了相對應的英語學習策略,其中包括教師與學生在此學習策略中的分工,更加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提出了學習能力與學習策略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楊冬梅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部分改革對大學英語聽力教與學的及時反撥效應――個案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7.(18).
[2]文蘭芳. 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測試及其反撥效應[J]. 湖南商學院學報, 2002, (03).
[3]金雙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
由于課時量大、課題開放等原因,僅憑少數專職教師難以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須依靠眾多的兼職教師共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新型的課程,它的推廣有賴正確的理念支持,否則既便開展此類課,也會貌合神離,而理念傳播的使命自然就落在專職教師的肩上。然而,傳統教學模式形成的“慣性”會對理念的貫徹產生“抗力”。理念的接受是一個“洗腦”的過程,這一過程是漸進的,憑一兩次講座難以奏效。而理念不清所產生的問題,將會在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中暴露出來,這就給專職教師糾正認識偏差留下了后續工作空間。理念的理解和實踐是否到位,與教師的自身素質和認識態度相關。而后者又與領導的重視與否、學校的教研風氣、評價制度等相關,其中領導重視最重要。筆者在霞浦六中負責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宣傳和課程實施研究中能取得一定成效,二十幾位教師承擔案例編寫和試驗課任務、出版校本教材,就是基于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筆者是霞浦縣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帶人,在該學科的全縣性教師培訓中,僅有8人參加。目前,綜合實踐活動課在霞浦僅有霞浦六中“一支獨放”。這一對比說明:贏得領導重視將對理念的貫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課程資源開發的引領者
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教材”,上什么?怎么上?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須有效開發課程資源。課程資源包括網絡資源和地方資源,地方資源又包括物質、文化、人力、機構等方面。專職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領教師對課程資源進行收集、論證、甄選和利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特色的課程資源,以筆者所在的霞浦縣為例,就有“空海人唐處”、“松山媽祖廟”、“盆景園”、“楊家溪風景區”、“閩東第一古剎”等特色資源,據此可以設計一系列課題的活動案例。
其實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可以挖掘。以上街購物為例,看到招牌上的錯別字一聯想設計
三、課程設置的設計者
專職教師應成為學校課程設置的設計者。課程設置既要符合理念,還要以當地的課程資源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為依據。例如,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內容本應是整合的,其中的“信息技術”對于農村學生而言,應先作為一個“學習內容”,單獨排課(每周一節為宜),因為農村電腦不普及,小學未上電腦課。而城市初中生一般已掌握電腦基本操作,則“信息技術”主要是一種課題研究的手段,應與其它內容整合。
課程設置的首要問題是課程的組織形式,它牽涉課時、場地、師資、課題等諸多因素,需要專職教師作一番研究,制定一個符合本校的宏觀方案。以下幾種活動組織形式是筆者經過試驗摸索,結合外校經驗總結出來的,可供參考。
1、按“本”活動式(我校初一年段采取的
按校本教材(或總課題組或各地編寫的案例)中設計的活動方案開展活動,各班統一活動課題和進度。其優點是可以集中一兩個較“專業”的教師輔導,保證活動課質量,排課容易。缺點是教師不可能對各專業性知識都熟悉,有些課題無法輔導,且無法同時照顧所有學生的興趣。
2、班級主題式(我校上學年高二年段試用模式)
每班一主題,并將主題分解成若干子課題,全班分成相應的若干子課題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課題研究任務。這種模式適用于主題探究式活動課,優點是適度照顧各學生的興趣,缺點是各小組同時活動,教師無法兼顧。
3、跨班級式(我校下學年高一、高二計劃采取的模式)
同年段學生按不同的課題重新編班(組),統一活動時間。優點是顧及學生的興趣,排課容易。但因場地所限,班(組)數不可能太多,這樣課題較少,仍無法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興趣,且一個課題上了一學期顯得太長。較好的辦法是采取每學期二至三輪課題,每個課題活動時間5至8周,這就要求各班(組)同一輪課題活動結束時間必須相同,以便后一輪重新按課題編班(組),且需要較多教師參與輔導。
4、年段總課題式
即年段總課題、各班子課題、小組分課題的模式,屬于大課題、長周期的一種主題探究活動形式。優點是適合完成較大的課題研究。缺點是選題較難,課題缺乏循環性,周期太長,有可能使學生后期活動積極性降低,或提前完成任務后,無事可做。
5、小組課題式
同班同學按不同的課題自由分組活動(每組4至8人為宜),課題由師生共同提供,最后論證選定。這種方式最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關注絕大多數學生的興趣。但活動課操作困難,因為一個班有幾個至十幾個課題組,不僅活動受場地限制,還需要許多老師共同參與輔導。
6、跨年段式
不同年段的學生根據共同的興趣選擇同一活動課題,組成霞浦六中肖曉陽角色定位及要求綜一日實踐活動專職教師的活動小組(或班)。優點是充分關注學生興趣,活動課題不受年齡限制。但活動時間難以統一,除非各年段統一活動時間(利用課外時間完成的活動,不屬于課程范圍,沒有普及意義)。此外,不同年段的學生因年齡、水平、能力的差異難于協調輔導。綜合實踐活動并無定式,以上幾種形式可綜合運用,或結合其它形式。雖然強調尊重學生的興趣,但要滿足每個學生的興趣,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這個必要。說到底,所有的活動都是一種載體,整體素質的提高才是根本目標。
四、課程實施的指導者
教師初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往往“不懂教”或“教不到位”,其原因可能是理念不清、經驗不足、傳統教學模式的慣性、課題知識欠缺等。對此,專職教師應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有效指導。為了讓“新”教師盡快“上手”,筆者曾在初一年段采取“開示范課”和“跟班帶課”的方法,收到一定的效果。后者的做法是:先指導“新”教師(共有二十幾位)設計案例,然后將我的課時分配給承擔試驗課的教師,每班一師一課題(共兩輪、十六位教師),我則“跟班上課、示范教學、課后點評”。這樣的傳幫帶對“新”教師十分有益,從中發現和解決了許多問題。例如,某教師在《探究微生物》案例中設計的學生實驗活動是這樣的:將某食品加熱殺菌后分兩份,一份密封,一份敞開,觀察哪個先發霉,然后附說明原因的閱讀材料。這樣的設計沒能跳出“教案”框框,顯然是作者理念不清——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功能和學習特點不了解。于是筆者引導:應將“教案”改為“學案”,為學生創設一個“探索空間”,借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后將實驗活動作如下修改:1、刪去“閱讀材料”;2、增加對照實驗項目(一份加鹽、一份放置冰箱內);3、增加現象原因的研討:常溫敞置與密封、加鹽、放冰箱后有何不同現象?這些不同現象說明了什么?對于食物防腐有什么啟示?通過這一案例修改的剖析,許多教師對案例的設計與編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活動課或“放任活動”都是教師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角色(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認識不清所致。更常見的問題是“新”教師對于“學生活動”的課堂設計往往停留在“小組討論、個人發言、師問生答”這一層面,而忽視活動設計要達到什么目標以及如何有效地對活動進行拓展和調控,使綜合實踐活動課流于形式化、簡單化。這樣的活動課不僅無效,而且乏味。在筆者“跟班”的《危難自救》課的資料交流活動中,發言學生(僅兩人收集到資料)只會念稿(念得不流利),“聽眾”不專心,課堂氣氛不活躍,眼看課(兩節連上)就要進行不下去了,于是筆者及時介入引導。首先讓學生知道這一活動的目標是“資源共享”,發言者須先讀懂資料內容,再轉告其他同學;“聽眾”則是在“不勞而獲”地得到勞動成果,因此要尊重發言者的勞動——善意接納、專心聽記。接著反饋交流效果,發現所有學生對老師抽查的知識點(如:求救旗語的動作演示等)均不懂。為此筆者將資料中的各知識點逐一拋出,要求學生根據資料的描述及其遷移知識,作各種演示和解答。如:“SOS”怎樣呼叫?嗓子啞了呢?手拍痛了呢?無法聲傳呢?在被劫持的情況下如何通過電話傳達“SOS”?怎樣用手帕模擬求救旗語?怎樣讓煙火信號產生濃煙?畫圖說明怎樣在旱地收集飲用水?用粉筆模仿石頭堆積路標……通過各種演示、講述、答辯、評議、模擬危難情形的自救(如遭遇歹徒、“色狼”的自救等)及拓展性知識介紹,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也有了切實的收獲。在課后的交流中,任課教師認為筆者能上好此課的原因在于對理念的理解已深入骨髓和對課題知識的廣博。
五、評價方法的研究者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課程,必須有相應的師生評價方法,否則不利于課程實施。“怎樣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諸多研究課題中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點。對于這塊“難啃的骨頭”,筆者尚無良策,僅就思考所及提些看法。
1、在筆者所讀到的(包括自撰的)各種綜合實踐活動案例中,常有“活動評價”一項,多以表格的形式出現。對活動本身來說,評價表的設計可能十分合理,但實際操作卻不便。如:有的是對學生作品的評價,有的是對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有的是評集體(小組),有的是評個人,有的是組評,有的是師評,有的是自評,有的評等級,有的評分數。這樣每次活動都必須印制相應的評價表格,且因評價方法、標準不一,學生的期末成績難于總評。因此設計平時可通用、期末易評價的評價表是有益的。
2、學生成績單必須有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欄目,其評價表可以單獨成單,也可與其它學科成績合在一起。期終評價表的設計既要較全面地反映學生學期活動情況,又要簡單易行。評價的方式一般有量化、等級、評語三種。采取平時量化、期終等級加評語的方法似較妥當。量化以10分制或5分制為好。等級可分列優、良、及格、待及格四等,從中勾選。評語也可逐條預設,從中勾選,還可預留手寫評語空格,以備填突出表現的評語。
3、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評價(成績)具有對該科學習優劣的界定和提供升學參考的作用。教師是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評價者,評價的主要根據是“平時量化”,即根據各次課題活動的量化成績進行評估。平時成績的評定以小組民主評定(組長負責)和師評為主,可根據實際適當考慮自評、家長評價和社會評價。評價的項目和檔次不宜多,例如:項目設“態度”、“能力”、“成果”、“總評”;分值按5分制。教師可在“組評”的基礎上,結合“小組成績”給每位學生評分。
4、綜合實踐活動屬非考試學科,對專、兼職教師的評價沒有操作標準,因此就沒有相應的獎勵機制,這是不公平的。不解決好這一問題,勢必影響教師承擔此課程的積極性,最終影響課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實施將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完善,從而提高中高考成績(這是專家根據大量研究的數據作出的結論)。據此,在中高考的獎勵中,應有一份屬于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份額。愚以為取畢業班教師考試獎勵的年平均值作為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年獎值較為合理。此外,綜合實踐活動還應有相應的職稱系列。
六、專職教師的素質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C-0096-03
考試作弊反映出考生誠信的缺失。因此,根治考試作弊頑癥需對癥下藥,即從誠信入手。根本方法在于以誠信思想為核心,將誠信理念融入考試制度中,加強考試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誠信考試控制體系,形成誠信考試文化,使誠信考試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本文從考前、考中、考后三方面探討構建誠信考試控制體系,進而提出誠信考試保障機制。
一、考前控制——誠信教育
(一)誠信教育內容。校園文化是一種軟環境因素,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發展,同時也影響到整個學校的風氣和環境,尤其是對良好考試風氣和考試環境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誠信教育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具有踐行性、認同性、高難度性和滲透性的特點。因此,校園誠信教育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貫穿人生軌跡的全面教育,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文化教育。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無數璀璨文化,形成了中華民族所認同的誠信思想觀念、誠信價值取向和誠信道德規范。宣傳傳統文化的誠信思想,貫徹誠信文化,使誠信教育建立在中華民族渾厚的燦爛文化基礎上,可以使學生充分汲取中華民族傳統誠信文化的豐富營養,培養誠信品質。二是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體現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影響到學生的行為活動。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以誠信為重點,用社會主義價值觀教人、育人,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價值觀、世界觀,使誠信上升到道德層面,潛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指導行為。三是遵紀守法教育。從某種程度上講,誠信與遵紀守法意識是一致的,法紀教育培養了學生法律意識和紀律意識,使學生明白權力、責任和義務的關系,增強誠信素養,養成誠信品質。四是時代精神教育。誠信是人類社會的特有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內涵也有相應的變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競爭意識、誠信被賦予新的內涵。因此,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應把握時代脈搏,突出誠信的時代特征,用時代精神來詮釋誠信,發展誠信精神。五是職業道德教育。步入工作崗位,走向職業生涯是學生畢業后人生的必由之路,職業對人的思想道德產生廣泛的影響,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誠信觀。從職業中的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等道德教育入手,站在人生發展的高度來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是誠信教育的攻堅點。六是人際關系教育。人具有社會屬性,社會越發展、人類文明越進步,和諧的人際關系就越重要。在人際交往中,坦誠相見、相互信任是誠信品質的體現,也是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對學生進行人際關系教育是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誠信教育模式。誠信既是人的思想認識和感情體驗過程,又是人的行為習慣和個性特征的養成過程,受到個人內在因素以及外在環境的共同影響。因此,誠信教育既要注重學生內在修養和覺悟的培養,還要強調學校整體誠信環境的營造,建立多種模式結合的立體化的誠信教育宣傳模式。一是建立人本化教育模式,改變以往誠信教育空洞的說教模式,將誠信教育注入學生的未來發展、全面發展過程中。二是建立制度化模式,使誠信教育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三是建立隱形教育模式,將誠信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和生活中,以隱形的方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誠信教育,培養誠信品質。四是建立網絡宣傳模式,以校園網作為宣傳陣地,通過微博、論壇等途徑開展誠信教育宣傳。五是建立情感模式,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加大情感投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達到誠信教育的目的。六是建立情景教育模式,通過設計虛擬情景,使學生融入誠信場景,體驗誠信實際,感受誠信價值。
(三)誠信教育渠道。誠信教育的宣傳是學校教書育人、培養學生高尚品德的重要內容,應結合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學方式,發揮優勢,通過各種渠道宣傳誠信思想、弘揚誠信文化。一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加大思想政治課、形勢政策課和人文社科類課程中誠信教育的比例,同時將誠信教育滲透到專業課中,擴寬教育渠道和宣傳面。二是以各類學生活動為載體,開展誠信教育活動,通過活動滲透誠信理念,實現誠信教育主體與客體的結合。三是以重大事件、重大活動為契機,開展誠信教育,例如結合社會上一些重大考試作弊事件,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樹立誠信觀念。四是與社會接軌,開展交互式誠信教育,接受社會誠信因素,如邀請相關專家、知名學者進校園宣講誠信思想、弘揚誠信文化。
二、考中控制——劃分“三種考場”
(一)三種考場劃分的依據——學生對待作弊的心理態度。從多年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考務工作中,我們發現學生對待考試作弊有不同的心理態度,可總結為三類,稱之為“三不”:不想、不敢和不能。第一類是不想作弊,這類學生具有誠信的品質,自控力和毅力較強,且對考試有正確的認識,不齒于考試作弊,無論有無監考員,都不會有作弊的念頭和作弊行為。第二類是不敢作弊,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都曾有過作弊的想法,考試知識點沒有掌握、擔心掛科、懼怕家長責罵、害怕得不到獎學金等,都會勾起他們作弊的念頭。事實上,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沒有實施作弊,四種原因使他們放棄了這種行為:一是道德的譴責。許多學生具備一定的誠信品質,起作弊念頭后,誠信思想與作弊想法相互博弈,使其內心不安,遭受道德譴責,最終誠信思想占據上風,從而放棄考試作弊。二是考試氛圍的約束。由于考試氛圍良好,考場中無人作弊,有作弊想法的考生受環境的影響,作弊苗頭逐漸消失。三是擔心受懲罰。一部分考生擔心作弊被發現,受到嚴厲的懲罰,從而不敢作弊。四是受監考員影響。部分考生心理素質較差,忌憚于監考員而打消作弊念頭。第三類是不能作弊。個別學生缺失誠信,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考試中想盡辦法,用盡手段,利用一切可能尋求作弊機會。然而,由于防作弊制度到位、技術手段先進、監考員盡職盡責,使得此類考生沒有作弊的機會,從而不能作弊。
(二)三種考場的劃分。根據誠信教育的情況以及學生的誠信素養和對待考試作弊的心理態度,對考場分類,設置三種考場,即誠信考場、一般考場、關愛考場。誠信考場由學生自愿申請,學校批準,無監考員,學生完全自律,是講誠信的考場,適合“不想”作弊的考生。一般考場是按常規管理的考場,對應“不敢”作弊的考生;關愛考場由兩名責任心強、監考經驗豐富的監考員監考在考試中有作弊苗頭和違紀意向或被警告兩次以上或被發現在考試中有作弊行為的一名考生,體現的是對考生的特殊關愛,讓考生在關愛中受到嚴格的誠信教育,是針對“不能”作弊的考生而設置的。
(三)三種考場的創新點。傳統的考試管理一般只注重考試的過程,通過嚴密的程序和技術手段的監控,防止和及時發現作弊,而三種考場在注重考試過程管理的同時,更加關注對考生作弊的心理需要和動機消除的研究,從源頭入手,用誠信考場激勵誠信品行良好的考生,進一步鞏固其良好品行,并對其他考生起到榜樣和引導作用。同時,在普通考場中,則強調嚴格紀律、嚴密程序,使大部分考生的作弊動機消弭。此外,對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學生,則安排在關愛考場,用他律協助自律,幫助其順利完成考試。
(四)三種考場劃分的意義。一是凈化考試環境,根除考試作弊行為。根據考生對待考試的不同心理制定不同措施,設置三種不同的考場。三種考場的設置抓住了考生作弊的心理,并細化區分,深入分析,針對不同心理特點的學生實施相應考試管理措施,進一步明確考場性質,使考試制度更具針對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凈化考試環境,營造誠信的考試氛圍,從而根除作弊行為。二是肯定誠信品質,鼓勵誠信考試。設置三種考場,尤其是誠信考場,是將誠信理念融入考試管理制度的集中體現。誠信考場的考生都是經過層層推薦和嚴格審查的。選拔的多程序性和復雜性體現了誠信考場的高要求、高標準,同時也反映出誠信考場考生的高素質。進入誠信考場且順利完成考試后,學校會以不同的形式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三是關愛特殊考生,激發誠信品質。關愛考場是對誠信欠缺、律己不嚴的考生的一種特殊關愛。關愛考場表現優秀的考生,經由班主任推薦可直接進入誠信考場,借此來調動這部分考生的積極性。因此,對于沒有進入誠信考場的考生,誠信考場是一種鼓勵,是他們追求誠信和努力進步的方向。
總之,通過三種考場,學校對學生進行了誠信教育,培養了學生的誠信品質,幫助學生明確前進方向,有助于學生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辨別是非能力、關鍵時刻自控能力,最終營造誠信考試氛圍,從根本上解決作弊難題。
三、考后控制——鞏固成果
(一)信息反饋。完善考試控制體系還要依靠信息的反饋。可建立信息反饋的專門機構,利用多種渠道,如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調查、網絡調查等形式來收集教師、學生及家長對三種考場設置和實踐的看法。將存在的不足、獎懲制度是否合理、誠信考場準入制度是否完善等信息綜合起來,對其進行分析、歸納,為總結經驗、改善做法提供數據服務和信息支持。
(二)經驗總結。在每次考試結束后,將收集到的反饋信息及時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召開專門的總結大會或研討會,通報反饋信息的情況,同時聽取教師、家長、學生和社會的意見和建議,最后形成總結性文字,將總結情況在全校范圍內公開通報,以便在總結中發現不足,爭取進步。
(三)文化傳承。在考試過程中形成的誠信考試文化,應將之與道德教育、規則意識、創新意識相結合,以一系列誠信教育、誠信主題活動為載體,使之不斷延續下去。應將誠信文化滲透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培養學生講誠信的品質,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四、建立誠信考試保障機制
(一)建立誠信考場準入機制。設置三種考場,出發點是突出誠信品質,宣傳誠信思想,落腳點是培養考生誠信品質,拒絕考試作弊,因而誠信考場是三種考場的核心,是誠信考試的特色和亮點。誠信考場考誠信,同時也考查學生的思想品質、自控力和為人,是對考生的高要求、高標準。為保證誠信考場的質量,確保誠信考試的順利進行,需嚴格控制誠信考場的人數和比例,建立誠信考場準入機制。所謂準入機制,就是在考試前對考生嚴格篩選,擇選出其中誠信素養較高的學生,準予其進入誠信考場,具體人數和比例依據考生整體誠信水平呈動態波動,力爭每一名誠信考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平臺。對考生遴選可分為幾個步驟進行:首先是學校動員,積極宣傳誠信考場設置的目的、性質、作用和意義,激發學生熱情,鼓勵主動參與,引導誠信考試。其次是學生自愿申請,在參照誠信考場的規定和要求的基礎上,學生自我判斷、自我評價,根據個人情況,自愿決定是否申請進入誠信考場,參加誠信考試。再次是班主任推薦,班主任針對學生的心理,對自愿申請的學生的平時表現、學習情況、之前考試狀況等多方面綜合進行評價,并參考其他學生的意見,決定是否向上一級推薦。然后是教學系部或學生大隊根據班主任的推薦,考慮本系或大隊對誠信教育的現狀和水平,在保證考生質量的基礎上,按一定比例進行篩選推薦。之后是學校考試委員會批準,委員會對申請最后把關,確定最終參加誠信考試的學生人選。最后是考生寫承諾書,承諾誠信考試。
(二)建立誠信考試獎懲機制。獎與懲共同構成對考生的雙向激勵。當前,為杜絕考試作弊,許多高校大都強調負面激勵,忽視正激勵;重視制度建設,忽略人文關懷,整治作弊現象效果不太明顯。根除作弊行為,需合理激勵考生,應獎懲結合。“獎”即正激勵,注重人文關懷,從精神層面對誠信考試學生進行表彰:獎勵誠信考試的學生,一是上光榮榜,二是頒發榮譽證書,三是給父母發喜報。“懲”即負激勵,強調嚴格的懲罰制度:嚴肅處理作弊學生。被認定為考試作弊的學生,該門課程以零分計,同時思想品德課的操行部分按零分計,還需參加期末的考紀培訓班學習,培訓合格后方可重修該門課程。影響大、情節嚴重的作弊者,學校視情況依規給予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等處理。畢業班學生作弊的,不能按時畢業。如果誠信考場中的學生作弊的,從光榮榜上撤下來,換給父母的喜報為處分通報,并對班主任給予批評,作檢討,同時取消所在系部或大隊的誠信考場試點。在激勵的基礎上,以誠信檔案為載體,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制度,記錄考生的誠信考試與作弊違紀行為,作為評先、就業的參考。
(三)建立監考員管理機制。一是監考員選拔機制。監考員是履行監考職責,保證考試順利進行和完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三種考場中的關愛考場和一般考場,監考員不僅擔任監考任務,還肩負誠信品德的示范和誠信品質的教育責任。為保證誠信考試中監考員誠信履行職責,必須嚴格規定監考員的選拔機制,明確選拔程序和條件,選拔政治素質高、責任意識強、有能力、有愛心的教師擔任監考員。二是監考員培訓機制。考前對監考員進行相關培訓,有助于其提高認識,增強責任心,提高其搞好監考工作的能力。做好監考員的培訓工作,要在考試前組織專家對監考員進行考試管理制度培訓、誠信理念講授,使每位監考員都能明確考場規則和程序,帶著責任之心、誠信之心和關愛之心,更好地履行職責。三是監考員激勵機制。對監考員的激勵也從正激勵和負激勵兩個方面開展。一方面,對于監考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的監考人員給予獎勵,定期評出優秀監考員,予以通報表彰。另一方面,對于監考懶散、工作失職的監考員要及時進行嚴肅處理,必要時取消其監考員資格,按教學事故處理,并予以通報批評。
(四)建立考試過程管理機制。好的考試管理制度不僅要突出誠信理念,也需要通過嚴格程序和規范操作來發揮其作用。一是試卷管理。嚴格的試卷管理機制是保證考試全過程中試卷不出問題,考試順利完成的基礎保障,考務工作組必須嚴格考卷的保管、領取、拆封、分發、裝訂和回收程序,并由專人負責,同時規定相關考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試卷管理規定,按規范進行操作,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二是考場管理。嚴格考場設置程序,按照三種考場的總體部署,實施考試負責制,改進考試管理辦法。組成以校領導為組長,教務處、學生工作處等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此外,還應建立巡考督查制度,選擇責任心強、考務工作經驗豐富、誠信意識強、愛心意識濃厚的中層領導和正副教授擔任巡視員,確保考試過程“零違規,零違紀”。三是建立良好的考紀考風。建立良好的考績考風要從規范考場紀律做起。考試前,禁止學生將與考試有關的教材、復習資料和手機、其他通信工具等物品帶入考場,從源頭上杜絕作弊的可能。同時,要規范監考人員的監考守則,做到考前進行培訓,考中注意言行舉止,嚴格遵守處理違紀行為權限和具體操作過程。四是廣泛監督。良好的監督機制對考試作弊具有一定的威懾力。在考試期間,設立考試舉報電話、電子郵箱和信箱,保護舉報人信息,及時曝光作弊現象,通報違紀處理情況。
【參考文獻】
[1]胡章記.設置“三種考場” 培養優良考風[J].思想教育研究,2009(3)
[2]胡章記.創設“三種考場” 根治作弊頑疾[N].法治快報,2006-10-20
[3]胡章記.高校誠信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7
[4]彭順克.人文精神視角下的大學生誠信教育[J].桂海論叢,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