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4 13:33: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環境藝術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當今環境建筑設計專業畢業生“三重”
表達能力,缺一不可表達能力是指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將自己的知識、見解與他人交流或公之于眾的能力,包括言語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圖紙表達能力、數學表達能力等。其中,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所需強化訓練的主要包括圖紙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此“三重”表達能力是學生所應掌握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對應體,更是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必備條件。
1.圖紙表達能力是對所學藝術理論的直接實踐表達
就環境設計專業學生而言,繪制本專業各類圖紙的圖紙表達能力,是在學習期間要研習的基本能力,更是對所學藝術理論的直接實踐。目前,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制的效果圖越來越受到繪畫基礎薄弱學生的青睞,學生手繪圖紙的實踐表達能力是亟待突破的難點。目前,僅利用專業設計表達課程對效果圖進行理論講解與實踐訓練,無論從學生完成的作業水平還是在各系列設計課程的表現環節中,學生的實踐能力都顯得十分欠缺,這種情況隨處可見。實際上,設計草圖的推敲就是學生鍛煉快速表達的良機,徒手勾勒流暢線條是設計思維的直接表現,隨時都可激發學生的設計靈感。
2.文字表達能力是個人設計理論基礎的直接體現
文字表達能力即文字水平的能力,是個人設計理論基礎的直接體現。運用語言文字闡明自己的設計思想,使其更為系統化、科學化、條理化,無論是書寫設計說明還是撰寫相關論文及調研報告等,對于學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除了開設論文寫作課程以外,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善于調查研究、積累材料、積極閱讀的習慣,從而加強理論修養,捕捉設計靈感。
2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培養及鍛煉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課程設計的題目有較為廣泛的進行選擇的范圍。在課程設計之前,教師可以去市場進行調研,根據最新的調研結果進行題目的篩選,然后讓學生根據所給的題目范圍獨立或是成組的進行課程設計并完成選題計劃。教師應該積極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及積極性,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讓其大膽的進行設計,發揮其潛能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的能力。
3合理運用軟件技術,使之成為高效率的工具。計算機的應用的能力成為學生設計的所需工具,從大一學生就開始接觸各種設計軟件,CAD、3D等,如何可以高效的使用計算機軟件并完成設計作品,這就要求學生掌握軟件的使用工具及使用技巧,發揮其最大的繪圖效果。這樣可以提高繪圖質量、縮短設計周期。
4合理安排課程設計時間。家居設計課程設計是室內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課程的目標就是開展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并在專業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家居設計課程設計的時間為2周,時間短,任務重,學生難以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好的設計作品,所以在課程的安排上盡量加大實踐的課程量,讓學生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展現其設計能力,完成好的設計作品。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特點
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環境藝術設計往往是基于人們對審美的具體要求,并針對其所處的環境不斷完善的一種藝術形式,更加重視個體需求,更加強調獨特效果,突出了和諧美、動態美以及特色美。具體來說,環境藝術設計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審美與實用的結合。環境藝術是基于人類客觀需求而產生的,借助于一定的藝術手段,能夠幫助人們在有效利用環境的同時,還能夠享受設計帶來的美好意境。第二,自然與人文的結合。環境藝術設計離不開自然環境,必須建立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最終所設計的成果也是以滿足人類根本利益為基礎的,因此,環境藝術設計是具有一定服務性質的,這恰恰體現了其具有人文性。第三,多樣與整體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應當從宏觀上樹立統一的、科學地思想觀念,從而為人類創造出更加美好的作品;另一方面,環境藝術所針對的人群是不同的,所需要的素材也是千差萬別的,這些均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環境藝術設計的多樣性。第四,積極性與無害性。所謂積極性,在于環境藝術設計的作品往往是值得肯定的、值得稱贊的對象;所謂無害性,就是指這種再造美是一種科學的、合理的嘗試與規劃,是建立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之下進行的。
三、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個性化
在藝術設計領域,設計師總是不可避免地會參雜個人主觀色彩,當然,在環境藝術設計方面亦是如此。為了更好地展現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更完美地融合自然與人文的特點,設計師需要添加一些個性化設計,以此來幫助受眾突破原有的羈絆,從而獲取更多意想不到的感受。
1.個性化設計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統一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就產生了一股反對摩登主義建筑的思潮,緊接著,理論界出現大量相關理論,其中,多元論便是應運而生。實際上,這種理論恰恰與中國古老的“移步換景”是相互契合的。例如,著名的“蘇州園林”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完美互動,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從這一角度上分析,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環境設計師,應當在滿足業主需求的基礎上,借助于更加科學、合理的藝術形式進行再創造,并使最終作品遵循客觀規律,以此不斷尋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個性化設計受制于環境藝術風格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否認,個性化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概念化、抽象化的過程,即便如此,也絲毫不影響它成為人類對大自然的進一步探索。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多數設計師總是傾向于空間設計理念以及空間文化形式的現象表現,殊不知這種過分的關注會使其忽略對于人本身的生理需求,因此,個性化設計從一定程度上是受制于當代環境藝術風格的。
室內的色彩包括吊頂,墻地面,家具織物色彩的設計和選擇。科學的用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除了視覺產生影響外,還直接影響人的情趣和心理,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多種變化,既符合功能要求又要能獲得更美的效果,室內空間不論的吊頂的處理還是家具的款式,大小,形狀和色彩等,都不能脫離它所處的實體空間環境,色彩和形態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有時候甚至色彩比形態更重要。
室內裝飾風格流派的色彩體現
1.色彩的搭配的價值和重要性
(1)論述色彩的屬性
談到色彩我們都知道它有三大屬性:明度、色相、飽和度
所謂明度就是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稱為明度。色彩可以分為有彩色和無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著明度。
作為色相,指的是這些不同波長的色的情況。在色相環上排列的色是純度高的色,被稱為純色。在色相環上,與環中心對稱,并在180度的位置兩端的色被稱為互補色。
用數值表示色的鮮艷或鮮明的程度稱之為彩度。
有彩色的各種色都具有彩度值,無彩色的色的彩度值為0,對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純度)的高低,區別方法是根據這種色中含灰色的程度來計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會隨之變化的。
(2)論述如何更好的搭配色彩
在室內的裝修中色彩的搭配是有很重要的講究的,如何能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創造出更好的居住空間,要從自己對色彩的喜愛程度,色彩對個人的心理屬性以及自己對空間的心理需求來確定的。不同的顏色進入人的視野,刺激了大腦,使人產生冷,熱,深,淺,明,暗的感覺,也產生了安靜,興奮,緊張,輕松的情緒效應。一般小型化結構的住宅以單色為宜,采用較明亮的色彩,如淺黃、奶黃,以增加住宅的開闊感,利用住宅色彩襯托您的家具使住宅或顯樸素大方或顯莊重高雅。一般來說每種風格居住空間的色彩搭配都有他自己的原則。具有‘陽光味’的黃色調會給人的心靈帶來暖意;如果不想要統一的色調在整體中帶點新的變化,采用活潑的色彩組成,粉紅色配玫瑰白,搭配同樣色系組成的沙發,窗簾,靠墊委婉而多情;冷灰色常給人粗糙,生硬的印象。但在寬敞的明亮的空間,大膽選用淡灰色,反而使你的白色床具和窗棱更為肅靜高雅。不過也要穿插一些討自己喜歡的鮮艷色彩;藍色有鎮定情緒的作用,非常適合有理智感的選擇。
2.各種裝飾風格的色彩搭配體現和分析
(1)古典歐式風格
歐式風格的底色大多采用白色、淡色為主,家具則是白色或深色都可以,但是要成系列,風格統一為上。在古典歐式風格只能中主要分為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類型。起主要構成手法有三種,第一類的室內構件要素,如柱式和樓梯等;第二類是家具要素,如床,桌椅和幾柜等,常以獸腿,花及螺鈿雕刻來裝飾;第三類是裝飾要素,如墻紙,窗簾,地毯,燈具和壁畫等
巴洛克式,產生于公元17世紀,它的主要特點是在造型上以橢圓形,曲線和曲面為主要形式,強調變化和動感;將建筑空間設計與繪畫和雕塑結合營造出富麗堂皇的室內效果;室內色彩以紅,黃等純色為主,并大量飾以金箔,寶石和青銅等材料進行裝飾,表現奢華的效果。室內和家具的豪華,富麗的特點,充滿了強烈的動感效果。
洛可可式產生與公元17-18世紀,他在設計上追求華麗,精致和繁復的藝術效果,主要特點是室內裝飾呈平面化,注重曲線的使用,室內色彩以鮮艷的顏色為主,比較明快,如靛藍,嫩綠和玫瑰紅等;線腳多用金色,還采用大量中國式裝飾和陳設,喜歡閃爍的光澤,大量鑲嵌鏡子,懸掛晶體玻璃的吊燈,墻面多用磨光大大理石,喜歡在鏡前安裝燭臺,造成搖擺的迷離的效果。
(2)現代風格
現代風格它是比較流行的風格,追求時尚和潮流,以造型簡潔新穎,實用為目的,注重室內空間的布局合理與使用功能的完美結合。沒有過多的復雜造型和裝飾,也不追求豪華,高檔和絕對的個性,重視家居的選用及色彩的搭配,追求‘少就是多’的觀點。現代設計派大師賴特提倡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協調一致,不僅滿足現代生活需求,而且強調藝術性,具有當今時代感的建筑形象和室內環境。如一間現代風格的居室,利用不規則墻面形成壁面家具,同時這一墻面也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地面、天花板均樸素、淡雅,無一多余飾物,顯得簡潔、舒適、大方,令人賞心悅目。
(3)后現代風格
它是由對現代主義純理性的逆反而出現的一種設計風格,反對現代主義‘少就是多’的觀點,強調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使得室內設計繁多復雜。
①強調室內設計應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崇尚隱喻與象征手法,提倡多樣化與多元化。它通過傳統建筑原件以新的手法加以組合來實現。
②多用夸張,變形,斷裂,折疊,二元并列等裝飾主義的設計手法,在表現上具有刺激性,使人有舞臺美術的視覺感受,達到了雅俗共賞的目的。
(4)混合形式風格
混合形式風格是指把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統一時代不同風格和不同民族,各不相同的東西糅合在一起,把同一民族和新舊各不相同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把不同國家,不同風格元素結合在一個室內空間里,呈現多元化的風格特征。
用非傳統的元素結合傳統構件,給人以現代傳統室內裝飾的種種聯想。但并不是將各種形式任意拼湊,互不協調,缺乏整體感,而是把傳統文化脈絡與現代設計觀念和方法相結合,是多樣豐富的設計語言。例如貝聿銘先生在北京香山飯店的設計中,以中國的影壁,牌樓,粉墻,灰磚,天井,方圓母題,民間磨磚對縫的工藝,以及云南的石頭,東北和山東的卵石作為傳統的設計元素。
兼容并蓄,推陳出新,反映時代性,民族性與地方性。在室內設計中,采用傳統,民族,地域或自然等元素并加以簡化,提煉,在用新的手法組織這些簡練了形式,構成具有新意義的形式。既趨于現代實用,又吸收傳統的象征,融古今中西與一體。
(5)簡約風格
簡約風格現代主義建筑和室內的主流風格之一,是一種符合審美規律的藝術簡化,追求的是由發雜趨于簡單的視覺效果。裝飾要素有金屬燈罩、玻璃燈,高純度色彩,線條簡潔的家具。它主張設計中突出功能,強調自然,形式簡潔,在設計時奉行刪繁就簡的原則,減少不必要的裝飾,色彩的凝練和造型的力度也是“少就是多”更高層的體現。簡潔要克服現代主義的單調乏味,缺少人情味的缺點,追求豐富,多層次和多方位的表現,但豐富的表現并不是無意義的堆砌,而是經過提煉后符合時代精神的簡潔形象。簡潔與豐富是并存的,簡潔的設計形式是現代社會的特點和發展趨向,具有豐富的包含性,豐富的詞匯融合在簡潔之中。在簡約室內設計中空間簡約了色彩就要跳躍出來。蘋果綠、深藍、大紅、純黃等高純度色彩要大量運用,大膽而靈活,不單是對簡約風格的遵循,也是個性的展示。(6)中式風格
中式風格中國室內設計的傳統風格比較講究端莊氣質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從家具的陳列到陳列品的布置,常采用對稱的手法來達到穩健,莊重的效果。裝飾要素有紅木燈、羊皮燈+咖啡色、適當的金色+中式家具,在色彩方面很多人都感覺中式的室內色彩略顯呆板,其實只要是搭配好都很漂亮,中式家具或配飾一般顏色較深,而適當的金色則會讓中式更有味道。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金色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金色的小面積點綴和運用,可以與深色家具形成鮮明對比,使色彩變化更豐富。主要用色有紅,黃,紫色,金色等,裝飾品及黑、紅為主的裝飾色彩上。室內多采用對稱式的布局方式,格調高雅,造型簡樸優美,色彩濃重而成熟。新中式家具偏重暖色調,表面大都作亞光處理。避免繁復的“雕梁畫棟”造型,簡簡單單更能體現典雅大方。
(7)地中海風格
地中海風格地中海周邊國家眾多,民風也各有不同,但獨特的氣候特征還是讓他們出現了一些相同的特點,他們的設計元素主要是白灰泥墻,連續的拱廊與拱門,陶磚,海藍色的屋瓦和門窗。這種風格的靈魂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藍色的浪漫情懷,海天一色,艷陽高照的純美自然’。他的主要色彩搭配有藍與白,這是比較典型的地中海顏色搭配,希臘的白色村莊與沙灘和碧海,藍天連成一片,甚至門框,窗戶,椅面都是藍與白的配色,加上混著貝殼,細沙的墻面,小鵝卵石石地,拼貼馬賽克,將藍與白不同程度的對比與組合發揮到機制。
黃,藍紫和綠,南意大利的向日葵,南法的薰衣草花田,金黃與藍紫的花卉與綠葉相映,形成一種別有情調的色彩組合,十分具有自然的美感。
土黃及紅褐,這是北非特有的沙漠,巖石,泥,沙等天然景觀顏色,再輔以北非土生植物的深紅,靛藍,在加上黃銅,帶來一種大地般的浩瀚感覺。
3.案例分析
案例來自成都一個普通白領階層的裝修方案,由于是年輕人,不喜歡太過復雜的裝飾,采用了現代的裝飾風格。住宅是一個100平方左右的住房,主人暫時沒有孩子,把原有的老人房改為書房。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各行業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以科技為依托的虛擬現實技術,是現代前沿科技的代表之一。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同樣如此,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自身的藝術修養與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對于居住環境也提出了人文、綠化等要求,“未動工,先見形”已經成為建筑與環境設計行業的基本要求。建筑動畫漫游應運而生,在現在乃至將來都是藝術設計領域熱門的概念。
一、動畫漫游中的建筑環境設計
建筑動畫漫游是在科技的依托下,將環境藝術設計的思維方式與創作手法和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根據規劃設計圖紙將建筑、園林景觀以及各種生活配套設施等諸多環境藝術設計元素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展現出來,是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領域普遍采用的一種較先進的科技手段。近年來,隨著數字科技的進步,建筑動畫漫游在國內外都得到了更多的運用。與以往的建筑環境設計方式相比,建筑動畫漫游有著前所未有的人機交互性特征,其制作呈現的真實建筑空間感和大面積的三維地形仿真,都是傳統建筑規劃與環境設計所不能比擬的。建筑動畫漫游能夠較為全面地展現建筑整體的建成效果,甚至可以通過虛擬技術制作出實拍所無法展現的鏡頭,有利于建筑設計師將設計思想準確無誤地體現在建筑環境設計中。通過建筑動畫漫游,人們能夠提前看到未來居住環境的概貌,感受到未來家園的美麗景象。目前,房地產商在開發項目之前,往往會將整體設計理念通過三維圖像技術進行綜合體現,對整體的建筑環境進行現實模擬,展現未來的設計效果。在建筑動畫漫游中,人們可以在虛擬現實的三維環境下,用動態交互方式對未來的居住環境,包括室內環境、室外景觀、生活設施等方面,進行身臨其境的綜合體驗與全面審視,可以在任意的角度與距離仔細觀察每一個場景;人們能夠選擇多種運動方式,自由控制瀏覽路線,通過行走、駕駛或者飛翔等不同的運動方式,選擇多種路線進行觀察。而且在整個漫游過程中,還能夠實現多種設計方案效果的切換,人們可以感受不同設計方案中不同的環境設計效果,從而獲得強烈、逼真的感官沖擊和身臨其境的體驗。
二、動畫漫游制作中的環境設計思維
虛擬現實中體現的環境藝術設計,是通過動畫漫游的視覺形式而體現的一種環境設計展現方式,可以為觀眾提供更直觀的視覺參考,也是人們了解環境整體設計的便捷途徑。在建筑動畫漫游中,關于環境建筑場景的設計需要遵循如下幾種思維方式。第一,建筑動畫漫游中環境設計的整體思維方式。在這里,整體思維也稱為系統思維,它認為整體是由局部有序組織構成的,并且要求綜合、全面、整體地把握設計對象。在進行建筑動畫漫游的整體環境設計時,設計師自始至終要保持一種整體、全面、系統的創作理念,并且要在設計制作過程中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整體來看,建筑物設計、景觀設計、場景設計或者內部裝飾設計,在整個動畫漫游制作中都屬于局部設計,這些局部設計中要體現整體思維的內在特質。在實際的建筑環境設計過程中,局部設計的設計師,如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之初就要與主創人員進行溝通與交流,并達成統一的創作意圖與目標。景觀設計師要從宏觀上整體把握整體動畫漫游制作的景觀造型、色彩與情景基調,從整體上駕馭動畫漫游作品的關系框架,因為景觀設計在整體的建筑動畫漫游中能夠起到銜接的作用。在一些具有復古風格的現代傳統建筑設計中,設計師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統地進行設計,一般環節為搜集素材、整合材料、創新設計等。首先要搜集素材,傳統風格的建筑設計素材搜集一般包括考古資料、實物素材以及當地居民生活方式、建筑營造方式甚至氣候特征等多方面。其次是整合材料,對于搜集到的所有素材,要根據整體設計需求進行整合、歸納,目的是使素材條理化、系統化、合理化、簡潔化,為整體設計提供直接的參考數據和相關資料。再次是創新設計,根據所整理出的設計素材,先要設計出整體規劃的平面圖紙;再根據整體動畫漫游制作的意圖與目的,包括風格、色彩基調等,進行局部的建筑與具體物件設施的設計;到后期還需要將局部的個體設計放在整體的大關系中進行調整。總的來看,動畫漫游的整體制作過程也就是由整體構思到局部設計再到整體調整的過程。因此,建筑動畫漫游本身就具備整體思維的特性。第二,建筑動畫漫游中環境設計的辯證思維。辯證思維遵循唯物辯證法的規律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環境藝術設計源自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審美需求,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審美對于設計師的思維與設計方向有著很強的導向作用。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建筑動畫漫游同樣需要遵循此理念,在已有的技術條件下,設計的過程更關注市場的供求關系與人們審美的演變。現階段,通過現代科技藝術形式,以動畫漫游的方式帶領人們進行仿真體驗,其設計制作過程要求設計師以開放性的眼光進行設計,用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系的觀點完善素材,參照當地環境特色、建筑美學、園林景觀規劃等,綜合受眾的通識審美特征,在變化與對立中尋求統一,用一種辯證思維的方法理解并指導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建筑動畫漫游制作。優秀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要求實事求是,符合當今的國情,并對當地風土人情、環境氣候尤其是受眾的要求有適當的體現,在建筑動畫漫游設計中同樣如此。動畫漫游中的主體設計要根據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建造材料與技術、地方獨特氣候綜合考量,現代建筑設計也是根據這些影響因素構成的。因此,在建筑動畫漫游中,用唯物辯證思維進行設計制作,就能夠設計出符合當地民俗文化與大眾審美要求的動畫漫游作品。第三,建筑動畫漫游中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意思維方法。創意思維可以被理解為設計師在針對設計對象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設計師通過想象、組合與創造對設計對象的主題、內容以及表現形式進行觀念性的創新構思,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意念或者系統,使創造主體的內在屬性上升為大眾能夠接受的具象表現。一般情況下,創意思維包括形象、直覺、抽象、靈感、收斂、發散、聯想、逆向等多種思維方式,有獨特性與趣味性,是具有創造性的一項行為活動。環境藝術的動畫漫游設計更需要較強的創意思維,以提升設計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與趣味性。在建筑動畫漫游設計中,設計師還要注重設計對象的科學性與真實性,通過多種途徑,依據自身經驗與學識,得到合理、準確的數據,從而設計出逼真的場景、道具、主體建筑等。在設計中,設計師需要運用多種創意思維的方法,綜合整體動畫漫游的基調,進行設計造型,完成既與主題要求相符又形象逼真的動畫漫游形象。
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與虛擬現實技術的融合,以動畫漫游的科技藝術形式提前展現設計師的思路與創作,讓受眾在仿真體驗未來居住環境的同時,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對設計方案進行考察,更加全面、直觀地感受未來的居住環境,彰顯了環境藝術與虛擬技術不同領域的文化藝術多元化的交互式發展。在環境藝術設計創新發展的道路上,跨學科、跨領域的發展模式能使設計師擁有更廣闊的思考范圍,從而挖掘出新的作品與藝術形式。
參考文獻:
[1]王暉.虛擬現實動畫技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現代裝飾(理論),2012(7).
[2]田世彬,韋凱.談虛擬古跡漫游動畫的場景設計思維方法.藝術教育,2009(1).
[3]潘祖堯.古為今用——現代化傳統建筑設計探索.現代城市研究,2002(2).
二、虛擬數字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體現的優勢
(一)虛擬數字技術使環境藝術設計展示更加直觀
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房地產行業也在迅速崛起,所以環境空間的設計工程也在不斷急增。環境設計的展示方法大致經歷了從手工繪圖到電腦繪圖再到動畫展示等過程,人們一直在不斷地尋找一種更高的技術、更好的品質來達到設計成果的最佳展示效果。虛擬數字技術的特性正好符合設計者的需求,通過軟硬件技術平臺模擬出真實的空間環境,給人一種逼真的視覺等各種感官刺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能吸引客戶的注意,給人更加深刻的映像。
(二)虛擬數字技術使設計更加精準
虛擬數字技術因為其有著很強的真實感,所以在計算項目成本的時候能夠提高在工程結構和材料預算方面的精確度,從而有效地防范出現預算錯誤。例如在大型的,空間結構較為復雜的建筑工程項目中,和大城市的環境規劃設計中,可以有效地避免造價人員因對建筑物的空間結構不明確而造成的損失。
(三)虛擬數字技術增強了設計的互動性
虛擬數字技術的優勢還表現在其自身獨特的互動性,設計者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通過使用虛擬數字技術能夠增加客戶和作品之間的互動性。例如:客戶可以通過虛擬數字技術進入設計作品的某個具體單元中,“實地”考察設計的各個單元,感受設計和自己的需求是否符合,并便于客戶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這是傳統的動畫技術難以達到的,也是設計者、客戶、施工者更喜歡的一種展示方式。
二、傳統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方式
傳統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很多應用都是簡單地將傳統吉祥文化元素照搬,很難與現代環境相協調,給人以刻板的印象。由于傳統吉祥文化具有獨特性和隱性語言,因此需要研究傳統吉祥文化的組成元素,需要深入挖掘傳傳統吉祥文化的內涵,將其隱藏的文化思想和審美思想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指導思想,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和諧自然地相融合。
(一)圖形的重構
傳統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是圖形、紋飾和符號。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需要以創新性的形式運用吉祥圖案元素,重新構圖整合成新的圖形,以融入時代特性。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吉祥圖案的主要手法有分解轉化、打散再構和變形。分解轉化是指,根據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主題,將吉祥圖案進行分解、提煉,創造出新的圖案;打散再構是對吉祥圖案的原型進行分解、移動、切割、變換位置,重新構成圖案;變形是指,運用現代審美觀對圖案進行整體或局部改造。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將傳統吉祥圖案按照現代審美要求,對其進行重構,以滿足現代設計的使用需求和審美需求。如家居設計中最常見的玄關,通常采用回紋以起到裝飾、分隔空間的。回紋在中國傳統吉祥文化中代表富貴不斷。玄關中的回紋經過了放大變形,以減少材料使用,同時滿足玄關的功能要求,并且富貴不斷的寓意也表達了主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融合吉祥思想
2、功能置換法
運用功能置換的方法將陶瓷廢棄物再利用于環境設計大致意思是:基于陶瓷廢棄物固有的形態以及肌理來進行多元化的組合組成新的物件并賦予其全新的功能與意義。許多陶瓷廢棄物因為世遷導致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功能,但是設計師可以通過保留、分解、錯置、以及抽象還原等手法使其在新的情境下表達新的含義,釋放新的動人情緒。陶瓷廢棄物通過功能置換法再利用于環境設計大概可以通過三個方法來實現。1)利用陶瓷廢棄物的重新組建賦予新物件不同含義與功能。一些陶瓷廢棄物雖然沒有改變曾經的容貌,卻在設計的功能性與審美性的互動以及平衡下,以不同形式,比如說環境設施、小品出現在我們的環境中。這個時候就要要求設計師通過不同的造型語言來來重塑人們對于廢棄物的審美認知,陶瓷廢棄物在經過功能挖掘、組合拼接之后可以成為附著了不同的含義與功能的綠色懷舊作品,用以提醒人們應該具有環保意識。2)開發創造陶瓷廢棄物在原有的使用階段被忽視的新價值。大部分廢棄物都是因為原本與人們的生活太過于密切相關,因而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其原有使用價值之外的新價值。如果設計師能夠另辟蹊徑尋找到新的思維方法,則能以薪新的方式來重新譜寫存在的理由。3)以合宜適配的環境,影響受眾對陶瓷廢棄物的固有審美認知。環境中“垃圾”只是放錯位置寶藏,當“垃圾”經過設計師進行再設計之后置于情景合適的環境中,又能化腐朽為神奇,創造新的藝術品。將陶瓷廢棄物進行重構所制作的藝術品往往能夠帶給人別樣的審美與感悟。由此看來,當一件物品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并不是其生命的結束也有可能是其生命的始。陶瓷廢棄物通過利用其形態、顏色、肌理和材質等某一方面突出的優勢特征,加上一些小小的靈感與改變,也能產生新的的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功能一但發生了改變,也許曾經的形式特征會更加容易引發人們關于過去的懷念與感慨。這些情感因素更能加深人們對于作品的印象,固化人們的感受。
3、量化組合法
利用物品單體的重復疊加、以不斷積累量的形式來達到質的飛越,是產生視覺重點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保留陶瓷廢棄物的單體特性、并進行有規律的量化組合,就能以龐大的規模與體量充斥人們的視野范圍,強化其在人們腦海中的固有印象。此類設計在各類藝術設計中應用極為廣泛,而因瓷片廢棄物的量產化與個體差異性給量化組合設計提供了更好的思維空間與更加多樣的可能性,在一些公園的景觀陳設設計中,我們不妨考慮使用此種方式,不僅可以節省材料,同時還能在景觀中獨樹一幟,成為公園景觀的點睛之筆。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
環境藝術設計并不是簡單的環境改造、標新立異的變化,也不是超出人們的主觀想象或脫離客觀實際的制造。環境藝術設計不僅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形式,更是一種結合客觀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是在長期的實踐中結合科學與藝術不斷形成的具有特色的設計風格。
1.充分結合自然環境進行設計
藝術講究的是個性,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學科,同樣講究個性化設計。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個性化的設計并不是設計師簡單的自我創造力的發揮,而應該是結合自然環境充分展示藝術魅力的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是設計師對于自然環境的認識的反映,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規律性總結。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既要充分考慮自然空間的合理使用和開發,還要充分、合理地采用相應的藝術手段進行設計,不僅在于對現有環境的改善,還在于切合實際的大膽嘗試,是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2.充分發揮空間的使用程度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當代,科學、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們的創新能力也不斷提高。各個領域所涉及的知識范圍越來越廣,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其涉及的知識范圍更加廣泛,在科學和藝術上都表現出個性化的色彩。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環境空間的利用是其個性化的重要體現。在考慮人文知識因素、環境條件的情況下,設計師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客觀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意和規劃,充分發揮環境空間的作用,同時又要體現文化需求和人的精神需求。如,對于某一室內環境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業主的情況,把空間的利用率與業主的文化程度、個人愛好及職業等結合起來進行設計,這樣不僅能滿足業主的精神需求,而且可以充分發揮空間的使用功能。
二、基地建設現狀分析
作為國家教育體系最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其基本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性科學研究能力的人才。提高研究生專業素質,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評價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是指具有相關的知識、能力、綜合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或專業人才,其知識和能力特征強調明顯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新建應用型應充分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特征和內涵,尤其是需做好“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的規劃工作,才能實現對原有本科教育的創新和發展。近年來,基于科研項目學習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作為孕育研究生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成果,在教育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①研究生的素質培養問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發展問題逐漸顯現。我國環境藝術設計類研究生教育質量存在的問題是創新能力,尤其是原創能力較差,專業素養不夠扎實,具體表現為創新意識差、參與創新研究機會少、有影響的創新性成果少。②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缺乏直接參與科研項目研究活動。眾所周知,通過項目研究過程可以鞏固專業知識,激發科研興趣,提高創新能力。關鍵在于如何利用研究生教研集合式實踐基地的便捷條件,利用科研項目研究促進研究生的科研技能的發展成為了教育界廣為研究的熱點問題。③環境設計類學科研究的特性未能受到合理重視。該學科具有專業綜合性、思維發散性、過程隨機性、結論多樣性等特點,不同于理工類科學研究。環境藝術設計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更側重于設計的過程或者說研究生的思維過程、心路歷程等。目前國際上很多著名的設計機構或科研機構對于求職者,非常注重其作品中關于設計構思過程的記錄,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其整個的設計思維脈絡、靈感的來源、創意的出處;這個過程也可以看出是否掌握了設計的方法以及專業知識,更多地關注設計的過程與頻率對于環境設計類研究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效果。SPBL構架的研究對象是基于科研項目學習的環境設計類研究生教研集合式基地的構建,是對現有環境設計類研究生教研集合式基地及基于項目的學習研究的拓展和應用,即將基于項目的學習(PBL)理論與研究生實踐基地的模式結合起來,“S+PBL”真正達到教學與研究活動的科學性。
(一)基于項目學習的現狀
國內關于“基于項目的學習”的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主要包括國外對于基于科研項目的學習的研究情況,研究涉及如何在我國的教學實踐中加入基于項目的學習理念與方法,以探討學習模式為主。近年來,建立在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下的具體學科研究與日俱增,例如,如今運用極為廣泛的“PBL模式”,其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驗診斷學教學、電子商務概論教學以及日本醫學院校教育實施現狀及特色分析等眾多學科教學研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1.缺乏論證基礎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設計人才培養的規格和體系需要受到政府宏觀政策的指導。實踐基地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監控體系,它的建設和培育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培育和形成主要涉及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和認可,集穩定性和動態性為一體。環境設計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側重于設計的過程的訓練和總結,應當結合多種方法分析所服務實踐基地內部因素的優劣所在:①文獻研究法:搜集、鑒別文獻,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②內容分析法:通過對文獻的定量分析,統計描述來實現對事實的科學認識,也稱為非接觸性研究方法。③實證研究法:認識客觀現象,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④二重信息交互研究法:直觀與間接內容通過合理方法的交叉互通得到的有效信息。
2.缺乏思辨性
通過實施“確定項目、制訂實施計劃、創新活動探究、成果交流、活動評價”5個步驟,對藝術類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訓練做到規范化,可以有效地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鞏固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實踐基地的建設需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認同度,實踐基地建設需要在社會上樹立鮮明的形象,培養出既有特色又有競爭力的人才。二是長期性,基地建設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積累,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同樣是學校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三是復雜性,實踐基地的建設需要強大的學科基礎,而且需要穩定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制度等。實踐基地的建設是有其自身規律的,需要有成熟的管理機制。研究生實踐基地的建設,對助推學校學院發揮自身優勢,發揮特色專業建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帶動學校其他專業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研合作模式的現狀
研究生學習階段,是對研究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研究生在此階段要以扎實地學習本學科專業基礎理論與實踐知識為前提,掌握研究方法;同時積極參與科研項目,進行科研訓練,培養自身的專業技能,不斷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目前,許多高校已經進行了有關環境設計類研究生科研活動的實踐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學中,打破年級限制,重新建立劃分制度;打破限制,更好地促進了研究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這是對學術構架的一種有效探索,但與此同時,國內的環境設計類研究生在運行科研項目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缺乏優勢互補
環境藝術設計類研究生接觸的科研課題或科研項目的深度與廣度,往往不是一兩個研究生能夠獨立完成的,需要一個或多個導師為核心的研究團體共同完成。推而廣之,更大的課題則需要多個學校的研發團體合力而為之,這種空間分離的研究生間的合作需要通行無阻的公共虛擬空間,從而進行討論交流、資源共享以及知識建構。教研合作式的實踐基地建設是在學校部門主導的框架下,與相關行業開展共贏性質的深度合作。這是環境藝術系研究生通過依靠社會資源服務社會的有效形式,是“投入共建、責任共擔、過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優勢互補之外便是協同創新,是開展合作式教育的政策要點,以創新戰略聯盟為載體,促進研究生教研與設計科研機構、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是研究生教學內涵發展的新要求。集合模式主要指研究生、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合作創新的一項制度安排。有效的合作模式能減少合作創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提高教研合作創新的水平。
三、現實意義與創新之處
研究生實踐基地作為應用型教育的主力軍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適時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適用在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專業人才學業教育模式,是保障環境藝術設計類研究生教育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從實施環境藝術設計類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的效果而言,通過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帶動了省級、校級特色專業立項建設,發揮了專業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更帶動了各專業整體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構建產學研共享平臺
實踐基地的出現為研究生科研創新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特別是環境設計類研究生可以在實踐基地中結合具體的科研項目進行討論交流、資源共享、知識建構與科研協作。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企業在市場中生存立足的根本。激烈的競爭環境使企業依賴自身資源與能力進行技術創新活動變得越來越困難,合作創新成為技術創新的必然選擇。企業需要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實現技術創新獲取競爭優勢,而高校和科研機構也需要為其所擁有的技術成果找到市場化出路,所以產、學、研之間存在著資源與能力的相互依賴性,這也是集合式合作的意義所在。
(二)提升團隊科研協作性
科研項目不能僅僅依賴個體化的科研活動,更強調個人與集體相結合的科研協作,更強調在個人獨立鉆研基礎上的合作研究。在建設實踐基地過程中,有追求橫向合作經費、為學生創設實訓場所等經濟方面的訴求,但更注重的是社會效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對于培養研究生在實踐基地實踐過程中的具體目標尚處于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階段,處于這一過程中的研究生管理部門要采取對策,研究比較其他學習方法,及時收集在校生及畢業生反饋的信息,加強與他人在知識與認識等方面的協作,使大家在自由、活躍的氣氛中,多種形式地交流討論、比較參考、批判創新和融化組合,進而確定合理的培養方案。經過這種良性循環使自身對問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培養緊密的團結協作,有利于不同個體和整個群體克服自身的局限和認識中的偏頗,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