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6 20:36: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環保學習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__海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情況
20__年9月,__海水質開始出現波動和異常,但未引起政府有關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據監測部門提供的數據,20__年10月至20__年5月,砷濃度均值在0.005至0.036毫克/升之間波動;20__年6月,砷濃度值上升到0.055毫克/升;至9月16日,便急劇上升到了0.128毫克/升,最終給__海水質造成了嚴重污染,并造成沿湖近2.6萬余人的飲用水無法飲用、水生產品無法食用,將__海變成了一個十足的“砒霜湖”。早在事故初期,__海水質的異動就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但最終還是造成了嚴重污染。__海水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源來自______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自20__年以來,先后因環保問題被要求“整改”,并被有關部門處罰過6次,最高罰到了10萬元,但仍未停業、搬遷。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有關部門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上存在差距,反映出一些地方和部門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惜以犧牲環境、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__海水污染事件發生后,______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等3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逮捕,并先后有2名廳級、9名處級、15名科級及以下共26名干部被問責。
二、反思__海水污染事件得到的警示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在努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結合學習有關文件和領導講話精神,我作為縣環保局的主要領導,反思__海水污染事件,初淺有三個方面的警示。
(一)要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環境優先”的發展戰略,決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堅持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積極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路子,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不僅要堅持發展,更要又好又快發展,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既要重視質量和效益,又要重視節能減排、發展的社會成本,重視資源環境代價。僅從__海水污染事件造成損失的一個方面就可以看到嚴重污染事件造成的重大損失。舉一反三,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迫切需要提高認識,增強黨性,牢記踐行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二)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的執行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以人為本,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__海水污染,影響了__海沿岸26萬余人的飲水安全,影響了近4萬畝農田的灌溉,影響了沿湖世代以漁為生的漁民生計,嚴重危害了廣大人民的健康和利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統籌兼顧,既要從戰略高度總攬全局、科學謀劃,善于把握和處理好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重大關系,又要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發生__海水污染事件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做到統籌兼顧。急于求成,急于事功,其結果是危害嚴重,并十分的有損于政府的公信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執行力。__海水污染事件早有苗頭,也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白恩培書記早在20__年1月18日和20__年8月16日就作出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但在我們貫徹落實的實際工作中,不知輕重,不以為然,落實不到位,執行不力的現象客觀存在,以致發展成為今天的__海嚴重污染事件,值得我們深思。
(三)要始終堅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斷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不僅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而且要不斷強化社會責任。恩培書記在全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上指出:“既要重視經濟發展,又要重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既要重視科學發展的物質成果,又要重視和諧發展的精神成果。”__海水污染事件從根本上講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我們在處理__海嚴重污染事件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企業要把承擔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的全過程,既要為社會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要在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作表率,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三、我縣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環境保護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過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既矛盾又協調統一,既相互制約又相互發展的整體。在這樣的現實生活中,導致當前我縣環保工作的形勢依然嚴峻,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人口素質不高,環保意識不強。大部分群眾長期生活在貧困山區,長期靠山吃山,就地取材,使資源大量消耗,再加上文化教育滯后,保護生態環境意識差,科技成果推廣難度大,山區生態環境出現“人口膨脹,過度開墾,生態破壞”的惡性循環,要改變這種現狀,實現人人參與環境保護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二是水污染加重,水環境惡化。來自縣域的工業污染(礦山、膠廠及其它工業企業),城鎮生活污染,農業污染使一些河流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飲用水功能受到嚴重損害。
三是水土流失客觀存在,局部地方隱患依然未除。歷史上森林嚴重砍伐,毀林開荒,導致生態破壞加劇,洪澇災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了人員、財產重大損失,直接威脅著群眾的生產生活,要使生態真正得到恢復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四是采礦區環境問題日趨突出。__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的開發為__縣的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也帶來了對生態不同程度的破壞,首先是不可再生資源逐年耗竭;其次是開采、開發區植被破壞嚴重,地表陷裂,采礦剝離土石、尾礦等固體廢物隨意堆棄或簡易填充溝箐,到了雨季,受地表徑流的沖蝕,容易誘發崩塌、滑坡、小型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五是環保基礎設施薄弱。縣鄉(鎮)財政困難,環保資金投入有限,基礎設施薄弱。正準備建設的縣城污水處理廠,因水功能區未調整遲遲不能開工建設;重點集鎮污水處理尚未提上議程,縣城及各鄉鎮的垃圾處理場建設工作進展緩慢,排污企業治污設施老化,工藝簡陋,導致了 “三同時”制度難以執行到位,環保治理設施長期滯后,污染治理進度緩慢,個別地區環境容量超載,各類污染糾紛呈上升趨勢。 四、我縣環境保護工作對策
環境保護工作要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經濟抓環保,抓好環保促發展”,把改善環境質量作為環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推進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當前和下一步我們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作努力:
(一)突出治理重點,改善環境質量。一是要突出水環境整治。加強重點污染企業廢水排放的監管監測,對污染嚴重、限期治理仍達標無望的企業實施有計劃的搬遷或責令其停產或關閉。二是要突出礦山水土流失的綜合整治,做到礦山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要優化礦山開發方案,強化礦山水土流失的綜合整治,加快礦區攔渣壩工程和礦區植樹綠化、植被恢復建設,努力遏制礦區水土流失的趨勢。三是要突出抓好大氣污染的整治,要依法取締關停采用小作坊式生產、生產工藝落后,能耗、物耗高,資源浪費嚴重,污染嚴重的廠礦企業。四是要突出抓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縣城區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針對一些污染企業生產規模擴大后治污設施不配套的狀況,加大對現有工業污染治理設施的現場監督檢查力度,強化老污染治理工作,督促企業盡快完善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治污設施。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育應適應孩子,而不是讓孩子適應我們的教育;教學內容應源于孩子的生活;教師要注意觀察孩子,發掘孩子的興趣,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增長幼兒的知識,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望,發展幼兒熱愛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與情感。
(一)現狀分析
開發教學資源,讓教學更加生活化,這也是幼兒園教學要大力提倡的理念。選擇紙漿畫是因為其色彩比較多樣,符合幼兒園孩子心理特點的緣故。目前我孩子對紙漿畫制作的整個流程從浸紙―拌漿―粘貼已經十分了解了,而且操作時也比較得心應手。
(二)概念鑒定
紙漿畫,就是以紙漿為主要材料創作的美術作品。紙漿畫顏色鮮艷,具有浮雕效果,可以在木、瓷、玻璃、石、紙等多種材料上繪制,干后即可成品,制作紙漿畫是一種充滿童趣的活動。
二、材料收集依靠生活實際
紙漿畫的材料選擇應該體現生活化:衛生紙,也可以是廢舊紙張,報紙等,膠水、各種色彩的顏料。選擇適當的衛生紙可以提高幼兒藝術創作的效果,比如要選擇那種粗糙、吸水性好的質量稍差些的紙,這樣容易制成紙漿。使用的顏色要根據需要來定,注意節約和環保,最好是色彩豐富一些的。
做紙漿畫的底版材料豐富多樣,可以用硬紙板、木板,廢舊鞋盒、紙盤、老式的瓦片、酒瓶、酒壇、薯片罐、方便面盒、紙杯等等,但最好選用不吸水的材料。同時可以開展親子廢紙、廢舊材料的搜集大行動,幼兒將生活中的廢紙、瓶瓶罐罐等廢舊材料搜集起來,為開展紙漿畫活動做好鋪墊。同時也從小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注意生活中的節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通過大家的收集,把材料分為三大類:瓶罐類;紙藝類;其他類。
(一)瓶罐類
瓶罐類有酒瓶、酒壇,薯片罐等。
(二)紙藝類
紙藝類有紙盤、方便面盒、紙杯、鞋盒等。
(三)其他類
PVC管,老式瓦片,三合板。
給幼兒選擇學習材料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和環保,同時還要注意色彩和樣式,因為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心理特點,豐富多彩的學習材料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無窮的創造力,獲得更高的學習效果。
三、區域設置井然有序
根據紙漿畫制作的流程我們創意紙漿活動設置了“巧手浸漿”“五彩拌漿”“創意紙藝”“創意瓶罐”四個區域。為了便于孩子了解每個區域的具體操作步驟我們在每個區域中設置了步驟圖,“看”是幼兒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除了在活動前老師的現場制作,老師還把每一步的操作步驟展示出來,引導幼兒在動態中感知紙漿畫制作的過程,激發幼兒對紙漿操作的興趣。同時為避免某個區域出現人員擁擠的現象,我們給孩子提供了進區牌,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兩個管理員老師,做好每個區,每一次觀察記錄,做好評價。
四個區域如下:
合理的區域設置讓幼兒制作紙漿畫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和提升,但同時,教師也要做個有心人,因此活動的觀察評價必不可少。
四、實施內容豐富多彩
(一)拓展幼兒的創新能力
為積極營造幼兒園特色活動氛圍,讓紙漿畫更富特色。通過選擇材料的不同,制作圖案的變化,選擇顏色的搭配以及輔助材料的添加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我們不應該忘記增加教學輔助材料的作用和意義,那就是發散幼兒的思維,給他們一個放飛思維和想象的空間。
(二)裝飾美化幼兒園環境
【關鍵詞】
小班 個別化學習 材料投放 有效策略
美工區個別化學習活動作為幼兒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能夠鍛煉幼兒動手能力,對幼兒大腦的開發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3-4歲的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了興趣,有動手嘗試的愿望,因此小班美工區學習材料的投放就顯得特別重要,如何投放材料才能使幼兒的個別化學習有效,激發幼兒興趣,這也是相關工作者研究的主題。
一、投放材料應體現主題性
目前,小班美工區材料投放難度較大,材料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不受幼兒的歡迎,美工區常常被忽略,因此為解決此種問題,小班美工區的材料的投放應根據活動主體進行更新和補充,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案例分析1:
某小班的個別化學習活動的主題為《下雪啦》,讓幼兒創作“小雪花的樣子”,首先教師為孩子們準備好了小雪花樣子的模版,同時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顏色的畫棒,通過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為小雪花涂上不同顏色,開始孩子們對涂顏色并不感興趣,因此我們增加了一些實物,收集了許多有雪花圖案的帽子和手套,并掛在了美工區的墻上,供幼兒欣賞和觀察,同時可以讓幼兒進行試戴,我們發現這些實物的增加,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因此我們讓孩子選擇喜歡的帽子和手套,并提供毛線、顏料、棉簽以及皺紋紙等材料,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手套和帽子,并為帽子上的雪花圖案進行上色,這時孩子們非常有興趣,手套和帽子完成之后,對帽子上的雪花圖案涂上了豐富多彩的顏色,這樣不僅使幼兒完成了這次活動的任務,還加強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二、材料投放應具有趣味性
小班美工區材料的投放應具有趣味性,激發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但是由于小班幼兒的缺乏豐富的知識,所以需要教師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對于小班美工區材料應分層投放,同時應不斷的增加和更換材料,從而引導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案例分析2:
在《風車》的主題活動中,我們收集了許多廢棄的材料,并把這些材料應用到風車制作中,這樣做不僅環保,還節省材料,剛開始所有的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制作風車,但是隨后的日子里,越來越多的孩子對制作風車失去了興趣,于是我們對材料進行補充和更新,如卡通電風扇、扇子等材料,讓孩子做更多新奇的作品,并引導幼兒探索不同風車制作的過程,從而重新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使幼兒體驗到不同的樂趣。
三、材料的投放應凸顯年齡性
(一)創設真實情境
活動真實情境的創設,對提高幼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突出,有趣、豐富的操作材料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此游戲活動需要教師創設比較真實的情境,并利用游戲材料組成一個連貫的游戲情節,增加個別化學習活動的真實性和趣味性,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來,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體驗游戲的快樂。
(二)游戲內容貼近生活
根據上海的《課程指南》的要求,小班個別化學習活動應貼近生活,活動內容應具有真實性、生活化等特點,由于幼兒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認識不足,因此個別化學習活動主題應是幼兒所熟悉和理解的,不應選擇難度大、不易理解的活動主題,游戲中材料的選擇也應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
(三)提倡自由、自主、自發的游戲
游戲需要幼兒自由、自主、自發的活動,教師應當為幼兒提供游戲經歷,這樣才能使幼兒的個別化學習活動有效。
案例分析3:
在個別化學習活動《小手掌大本事》中,幼兒對活動中印小手的活動很感興趣,在活動評價時,我讓每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并讓幼兒回答我提出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的小手做什么了”,幼兒回答:“印小手”,然后,我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你把小手印在哪里了啦?”,幼兒回答:“盤子上”,之后,又提出第三個問題:“印在盤子上變成了什么?”,幼兒回答:“花”,由于在活動之前我在紙上已經畫好了一個盤子,并認為孩子們在提出第一個問題時,就能說出用小手做成了花,孩子們的回答使我明白孩子們把印小手只當成一個游戲,并不是為裝飾盤子。
【結 語】
總之,小班美工區個別化學習材料投放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到快樂,懂得更多的道理,因此小班美工區個別化學習材料的投放應體現游戲的主題性、趣味性,同時材料的投放應凸顯年齡性,同時一切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創設真實的個別化學習活動的情境,為幼兒提供自由輕松的活動氛圍,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Abstract: Green map using the global green legend, to make the map as the means, advocate "harbor the world, hand-painted home". College Students' organizations draw community green map, depicting the local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ive attempt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way of life, to protect their homes, but also to enrich the local materials and strengthe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Key words: Green Map; geography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23.45
引言:鄉土地理是區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載體,鄉土地理教學體現的是 “全球視野和本土行動”的完美結合。愛國之道,始于愛鄉,以鄉土地理為學習載體可以充分發揮地理教育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形成多元文化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鄉土地理教學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設計,結合高校學生環保志愿者社團的活動,開展“綠地圖”制作,既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掌握地圖繪制的基本流程,也可以為鄉土地理教材編寫積累豐富的素材。
“綠地圖” (GreenMap)是首創于美國紐約的志愿者活動,GreenMapSystem是在紐約成立的一家非營利組織,主要致力于聯合世界各地的人以繪制綠色地圖的方式,幫助大家認識和描繪本地區的人文和生態環境。自從1992年美國的溫迪鮑爾女士及其伙伴創作了第一份紐約“綠地圖”,綠地圖的概念已經在世界各大洲扎根落戶,無論是繪圖的過程本身還是最后完成的綠色地圖,都已經產生了顯著的成果,將可持續發展生活方式向更多的社區推廣,目前已經出版了325份不同的綠地圖,包括80份網絡版本。熱愛自然、尊重地區文化的志愿者,用他們敏銳獨到的眼光觀察自己熟悉的社區,采用全球統一標識,將“綠色”信息標注在富有創意和個性的地圖上,幫助大家認識和描繪本地區的人文和生態環境。
綠地圖采用全球通用的綠圖例,以及綠地圖系統開發出來的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的繪圖工具和資源。全球統一設計的綠色圖例保證了全世界各地的綠地圖繪制者和使用者可以無障礙的交流、理解和使用各地制作的綠地圖。綠地圖關注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環境建設幾大內容,標注包括自然勝境(如城市的森林、古樹名木、濕地、湖泊、自然保護區等)、基礎建設(如公園、林陰步道、市民廣場和街頭綠地等)、人文景觀(如建筑古跡、名人故居、圖書館等)、環境資訊(如環保部門、固廢填埋廠、污水處理廠、飲用水源,甚至包括重點污染企業等)等十幾類超過一百種地區信息,共同組成一幅反映社區人文生態景觀的本土綜合圖譜。
結合大學生自身的優勢,選擇高校環保社團來做綠地圖,可以更有效地推動環保工作開展。大學生在深入社區或保護區做環保項目時,更容易被當地居民接受,更有可能得到最詳細的一手資料,這對于環境問題統計調查至關重要。在吸引當地居民關注環境保護的同時,也可以了解當地的生態景觀。
例如參與首份廣州河涌綠地圖繪制項目的就有30多個來自廣州不同高校、環保社團的環保志愿者,通過多次深入荔灣涌沿岸進行實地考察,發現了很多平時被人忽略的美景。在獲得詳細的資料后,把荔灣涌及其沿岸的人文、生態景觀,以及典故豐富的地段和最適宜徒步親水、騎行察水的河涌交通線路通過畫筆一一表達到地圖上,并針對河涌水體清濁程度、氣味特征等用不同顏色分段標示出來,同時還列出志愿者已建立的固定取水點,從而讓更多人充分感受到家鄉的美麗,把低碳綠色生活的理念傳播到更廣的人群中。
地圖是很強大的一種工具,又是很個人的一種體驗。它能夠讓看地圖的人了解繪圖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綠地圖的制作過程是一個發現美,分享美的過程。每一份綠地圖由社區居民、學校里的學生和教師、環保志士、熱心地方文化傳承的人等者共同協作完成,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民間代表匯集在一起,共同創造出一份代表當地真實的生活與生態的活生生的圖景。因此每一份地圖都是獨一無二、充滿了城市原生態的風韻風情。盡管采用世界通用的標識圖案,但是每一份地圖的繪制都是獨具特色的。這其中包括各種充滿地方風格的手繪,童趣盎然的圖畫,色彩鮮艷的布藝拼貼,也有精確的等高線山區介紹,復雜精準的都市道路圖,或者包含整個城市的詳盡而廣博的介紹。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繪制綠地圖的材料就在學生周圍,既為學生所熟知,又易于整理操作,具有易懂、親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點,而繪制綠地圖的過程正是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生存的環境,保護自己家園的過程。通過社區綠地圖制作的整個過程,結合鄉土地理知識的學習與實地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析,學生們對家鄉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文化、生活諸方面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對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等事件對家鄉自然環境的影響作用有了深入的理解,在理論聯系實際中逐步確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反思人類改造利用自然的實踐中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鄉土素材與教學任務結合得好,就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可以使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的進程,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鄉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復雜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客觀存在于學生周圍的,為學生所熟知的鄉土地理材料,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對生活觀察的習慣。鄉土地理材料可以增強學生對本鄉本土人地關系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起愛國愛家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
綠地圖倡導的“心懷世界,手繪我家”,即從全球角度出發來考慮人類共有的環境,從自我角度來做起,通過繪制自己社區的地圖,選擇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來保護共有的環境。鄉土地理教學結合綠地圖制作,對學生深刻理解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的區域地理特征以及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思想大有裨益,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王靜愛.《鄉土地理教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 李桂芝著.《鄉土地理教材編寫與探究》[M].地理教育,2005
[4]胡立強.《地理教學中鄉土教材改革探討》[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8
[5]李日永.《立足鄉土,探究鄉土,服務鄉土》[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11
Application of green map in local geography teaching
Abstract: Green map uses the global green legendmake the map, advocate "harbor the world, hand-painted home". Organiz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raw community green map, depicting the local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ttempt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way of life, to protect their homes, to enrich the local materials and strengthe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我校歷來重視環境教育,確保學校環境教育持續發展。注重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整體素質。努力爭創市級“綠色學校”。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健全組織、制定計劃
加深對綠色學校的理解,讓綠色思想滲透到師生思想和學校各領域中,這是進一步提高創建實效的前提。學校領導班子深入學習了“綠色學校”的創建標準,學習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并利用教職工大會、班子會、紅領巾廣播站和國旗下講話以及宣傳櫥窗等途徑,在廣大教職工和學生中廣泛宣傳綠色理念,邀請環保專家對全體教師進行理論培訓,宣講綠色學校的涵義和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學校還印發綠色學校的學習材料,通過多種渠道,使全體師生對創建綠色學校的意義和綠色學校的內涵又有了新的認識,并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注重滲透環境教育。學校管理人員的綠色理念也增強了,能自覺地將綠色學校的創建工作與學校的日常管理結合起來,將創建活動融入到各項工作之中。
二、堅持課內滲透與綜合實踐相結合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學校的任何一種教育活動只有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了,才會顯示出生命力,才會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培養學生環境素養的主要渠道。學校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能有效地結合教學內容,貼切自然地滲透環境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思想,同時要注重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課堂中不僅能學到科學知識,同時讓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環境素養和人文素養。
新課標將綜合實踐活動列入了小學課程之中,我校結合課堂教學,組織學生開展了“梅溪河水質情況調查”、“校園內樹木品種調查”等課題研究活動。
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植樹節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認識綠色學校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給學生創造既增長知識,有陶冶情操的良好學習、生活環境。在“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組織學生參觀觀看節水宣傳片、撰寫節水小論文;在中高年級開展了““綠色主題閱讀”征文比賽;在校園內開展了“牽手綠色、養綠護綠”活動;舉辦了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講座,組織學生進入社區進行環保宣傳以及衛生整治活動。
為了使全體學生參與綠色學校的創建工作,學校開展了創建“綠色班級”的活動,制定了“綠色班級”的評比標準和評比辦法,學校各班均參加了此項活動。班級成立了環保小組;配備了小小管理員,負責節水節電;班級墻報重新布置,開辟了“綠色園地”專欄,宣傳環境知識和綠色理念;教室里擺放了花草,有學生專人護理。
在學校和少先隊組織的號召下,部分同學還成立了環保志愿者隊伍,有的同學還做起了文明監督員,對那些不講衛生、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或舉報。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了較大改善,環境意識有了較大提高。
三、校園環境整潔,教育成果突出
我校校園環境整潔優美,布局基本合理。教室、辦公室整潔明亮,教室布置得各有特色,班級都有盆栽綠化,既美化了環境,又培養了學生護綠意識和愛心。校園可綠化的土地均得到綠化,春有鮮花艷麗,冬有蒼松常青。
學校建立了“每天三掃,一周一大掃”的衛
生制度,垃圾實行袋裝統一清運。經過廣泛宣傳教育,校園內學生亂扔垃圾的行為大為減少,學校還改造了水電使用裝置,較少了跑冒滴漏現象。 在創建綠色學校過程中,學校堅持把創建工作與學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結合起來,把環境教育落實到育人的各個環節之中。通過創建,我們深深體會到,師生對環境問題的更加重視了,環境行為有了較大改善,節約資源已逐步變成師生的自覺行為,綠色思想正不斷深入到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的各方面。
營造“花園式”校園,爭創“綠色學校”,是全體師生孜孜以求的目標;筑綠色風景線,育自覺護綠人,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我們希望借此申報“市級綠色學校”的契機,能進一步認識不足,揚長避短,讓我校環境教育持續發展并有所突破和創新,努力把環境教育工作推上一個新水平。
在專委會會員單位的大力倡導下,在省交通廳領導的關心下,在省公路學會的支持下,我們今天在呼倫貝爾召開第一屆公路工程筑路材料技術研討會,這次會議對我們筑材專委會來說,意義很重大,是我們筑材專委會成立以來舉辦的第一次交流會議,今天我們還有幸邀請到省學會、省公路局以及我們兩大高速集團的領導出席會議、同時我們還要特別感謝內蒙交通物資公司的梁董和常總能夠蒞臨現場。
這是我們筑材專委會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我們將交流專委會工作的經驗,總結工作規律,探討加強專委會工作的思路,會后,專委會將根據大家的意見,制定一個加強專委會工作的意見,以指導和推動專委會工作,由于筑材專委會成立時間短,目前并沒有取得突出的成績來跟各位匯報,下面我先就今后一個階段如何進一步加強專委會工作,充分發揮專委會的作用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希望在座給位多提寶貴意見。
一、以科技創新為依托,以環保發展為導向
隨著世界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作為公路材料服務單位,我們也要把轉變發展方式、打造綠色公路,作為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幸福宜居城市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切實依靠科技創新,堅持走節約型、低能耗、可持續的發展之路。通過制訂發展規劃,確立了綠色發展目標。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以科技創新為依托,以節能減排為重點,以低碳環保為特征,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著力打造綠色公路,開辟了一條低碳環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科學發展的新模式。深入實施公路材料標準化戰略,不斷完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四級標準體系建設,加強標準制修訂能力建設,推動標準有效實施,努力提升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化發展水平,更好地服務于公路交通科學發展、安全發展。
二、加強組織管理,積極推動行業秩序和行業新技術的發展
我們筑材專委會雖然成立時間較短,但是加強組織管理依舊是重中之重。首先作為領導要提高認識,確保做到認識到位、機構到位、人員到位、資金保障到位、工作機制到位。其次是要加強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水平,全面加強地方標準建設,持續深入引導企業加強企業標準建設,堅持對標準體系進行分類管理。另外還要加強公路材料行業標準的編制和修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公路養護管理標準和服務標準建設,調動多方面積極性,加大部、省、科研院所、企業聯合編修力度,積極推動公路材料新技術的推進,不斷優化行業秩序的建設,加強標準信息化建設,確保標準的正確理解與嚴格執行。
三、學習先進經驗,深入開展多地域組織交流會議
此次研討會不僅會促進公路材料技術的更新,還會促進行業的發展經驗交流,更會對我們專委會提供學習材料和學習經驗。尤其是涵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的推進,在行業中的普及推廣作用顯而易見。為此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從學術交流的角度,如何適應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的變化,確立新的適合專業委員會交流的形態。在全球化環境下,一種新的環保方式、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一種新的技術材料的都是我們專委會不斷學習的動力和方向。
四、充分調動專委會委員的積極性,使委員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初中語文課文多是編者從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篩選出來的文質兼備的佳作,即使現在新增的科普類文章中也有直接或者間接可以用來進行環保教育的好素材。綜合現在的教材,其選文與環保教育密切相關的課文有三類:一是具有顯性特征的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的說明及科學小品文章,如《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看云識天氣》《你一定會聽見的》《月亮上的足跡》《綠色蟈蟈》《化石吟》《山市》等,這些文章重在介紹科學知識、闡釋科學道理的同時,還能讓學生了解體會到人類過度活動而造成環境污染的嚴峻現實,從而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二是具有隱性特征的環保教材,如《春》《濟南的冬天》《從百草圓到三味書屋》《小石潭記》《望岳》《登飛來峰》《蘇州園林》《紫藤蘿瀑布》《海燕》等,教師在把握這些文章文學性的同時,可通過探討試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美麗,感受自然賦予人類的豐富多彩,使他們產生對大自然的敬仰之情,激勵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教師只要認真把握教材的時代脈搏,積極將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教育有機地與語文教學結合,我們的語文課堂、教材都可以成為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價值觀的良好載體。
二、利用教材輔助系統,進行環保教育
初中語文教材中除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好進行環保教育的時機外,教材的助讀系統也是教學中應該重點把握和運用的環保教育好載體。在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編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安排了很多表現自然風光和動植物的圖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合理運用,讓在學生直觀地感受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的同時將環保的主題滲透其中。如《月亮的足跡》一課后面的月球表面圖片,從那一圈圈班駁的痕跡中,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更能讓他們體會到大自然的脆弱;在課后的一些綜合性學習材料中也有對環保教育很有價值的內容。如《感受自然》后面根據提供的材料讓學生去接近大自然,并說出自己的感受;《敬畏生命》搜集資料,出一期關于“人與宇宙之秘”的期刊等。
三、抓住課堂教學,滲透環保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最重要的載體,特別對初中生更重要,在他們正確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引導他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思考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根據閱讀課的特點,我們語文教師在提煉教材的同時要將環境教育有機地與語文教學相結合,避免機械地說教與課堂教學脫離。如《大自然的語言》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春天草木萌發,萬物蘇醒;夏天燕子翩然歸來,果實孕育;秋天果實成熟,落葉紛飛;冬天衰草連天,風雪載途。一年四季,周而復始。教學時,就應該抓住描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人們肆意踩踏草木,砍伐樹木,亂扔垃圾,會是一幅什么景象?這就很容易將學生的思維帶到環保主題上來;這樣無形之中就使學生走近了環保,提高了環保意識。
在朗讀課上教師應指導學生動情地朗讀教材中一些優美的詩歌、散文,通過學生反復有表情地朗讀,與文章產生共鳴,喚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進而激發他們保護好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情感。如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我們完全可以集審美教育與環境教育于一體,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美麗的畫面,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使文中的人、情、景躍然紙面,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感受春天帶給我們美,感受文中的“我”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又如教學的詩詞《沁園春雪》,朗讀時,要讀出主席的豪情萬丈、居高臨下、意氣軒昂,表現出作者偉大的胸襟和堅定的信心,這樣才能領會作者選擇這些自然景觀的美處,還能收到良好的環保教育效果。
四、利用課外實踐,開展環保教育
1.以滲透為主
環境保護教育沒有單獨設學科,而是把豐富多彩的環境保護教育內容滲透到各科教學、各種活動及日常生活中去。幼兒園很多的主題活動中都可以滲透環保教育的內容,如,“垃圾的分類”“動物王國”“豐收的季節”,這些主題活動中的內容無一不與環保教育緊密聯系,教師必須緊緊抓住這樣的教育契機,滲透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珍惜勞動成績、勤儉節約等教育內容。
2.以游戲為主
我們認為,環境保護教育也一定要寓于各種游戲之中,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受教育。如在建構游戲中,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收集無毒無害的廢品,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建構游戲,使幼兒在游戲中懂得如何減少垃圾和利用廢物,回家還能向父母和爺爺奶奶做宣傳。生活中很多的廢舊物品可以用來自制玩具,環保的紙箱可以用來搭建城堡,塑料瓶可以用來做花盆,做保齡球,月餅盒可以用來做迷宮……在自制玩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其中。這樣的廢物利用,既節約了開支,又培養了幼兒從小不隨手亂丟垃圾的好習慣。
二、環境保護教育要做到“四個結合”
1.認知活動與養成教育相結合
幼兒園可以開展愛護花草樹木,愛清潔講衛生,愛護公物,節約水、電、糧食、紙等活動,開展這樣的活動,既要求幼兒對環境保護的知識有所了解,更注重他們養成一系列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開展節約用水的教育,可以使幼兒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干凈的水是怎么流到我們家的,并組織小朋友進行污水與植物生長、清水與植物生長的優良對比實驗,讓幼兒知道節約用水和保護水源的重要性。
2.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幼兒園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讓家長了解對幼兒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形式,請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發放給家長一些學習材料,將一些環保知識介紹給家長,讓家長在家可以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我們還可以提倡讓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到公園去游覽、寫生、表演、游戲,讓孩子一方面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日常教育與專題教育活動相結合
幼兒園的環境保護教育雖然應以滲透為主,但也要進行一些必要的甚至是系列的專題教育活動。此外,在“愛鳥周”“糧食周”“世界地球日”等各種環境紀念日中可以組織一些主題活動,如,愛鳥周進行“鳥兒鳥兒天上飛”的主題活動;在植樹節組織大班小朋友種樹、到大街上宣傳、舉辦“植樹造林好”的小展覽;在世界環境日,大班可以進行“我最喜歡的環境”“救救地球”等美術創作活動等。
4.環保教育與幼兒年齡特點相結合
在學習高等數學、化學、物理等基礎理論知識及相關實驗技能的基礎上,本專業主要學習材料科學基礎、結晶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現代材料分析技術、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材料性能學、材料化學、材料工藝學以及材料基礎實驗、材料化學專業實驗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接受計算機課程模擬及應用,實驗技能、信息獲取、工程設計、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技能培訓。該課程體系設置使學生既掌握了材料化學方面的扎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具備材料專業特長。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材料化學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及相關技術領域從事質量檢驗、產品開發、生產、教學及技術管理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石油、新能源、電子技術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石油/化工/礦產/地質;
2、新能源;
3、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4、制藥/生物工程;
5、原材料和加工;
6、其他行業;
7、建筑/建材/工程;
8、環保。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研發、工藝、材料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研發工程師;
2、工藝工程師;
3、化驗員;
4、質檢員;
5、材料工程師;
6、銷售工程師;
7、技術員;
8、實驗員。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材料制備(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結構與性能測定及材料應用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關于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科技開發及相關產業的政策,國內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初中語文課文多是編者從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篩選出來的文質兼備的上乘佳作,即使現在新增的科普類文章中也確有直接或者間接可以用來進行環保教育的好素材。綜合現在教材,其選文與環保教育密切相關的課文有這樣三類:一是具有顯性特征的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的說明及科學小品文章,如《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看云識天氣》、《你一定會聽見的》、《月亮上的足跡》、《化石吟》等,重在介紹科學知識、闡釋科學道理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在了解大自然秘密的過程中體會到人類過度活動而造成環境污染的嚴峻現實,從而增強他們的環保潛意識。二是具有隱性特征的環保教材,如《春》、《濟南的冬天》、《從百草圓到三味書屋》、《小石潭記》、《紫藤蘿瀑布》等。教師在把握文章的文學性的同時,可通過探討式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美麗,感受自然賦予人類的豐富多彩,使他們產生對大自然母親的敬仰之情,激勵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教師只要認真把握教材的時代脈搏,積極將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教育有機的與語文教學結合,我們的語文課堂、教材都可以成為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價值觀的良好載體。
二、利用教材輔助系統,進行環保教育
初中語文教材中除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好進行環保教育的時機外,教材的助讀系統也是教學中應該重點把握和運用的環保教育好載體。在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編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安排了很多幅表現自然風光和動植物的圖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在學生直觀的感受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的同時將環保的主題滲透其中。如《月亮的足跡》一課后面的月球表面圖片,從那一圈圈班駁的痕跡中,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更能讓他們體會到大自然的脆弱;在課后的一些綜合性學習材料中也有對環保教育很有價值的內容。如:《感受自然》后面根據提供的材料讓學生去接近大自然,并說出自己的感受等。
課后練習可以說是教材輔助系統中最能體現環保教育的素材。如《斑羚飛渡》有這樣一道練習題:“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試給狩獵隊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練習與課文內容互相呼應,具有人性化色彩,利于引導學生從感情上接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當然,還有一些像《春》、《濟南的冬天》、《秋天》等純人文風光的文章,其課后練習也無一不是緊緊圍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這一主題展開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正確把握教材知識性挖掘的同時認真尋找人文環境教育素材,對學生適時進行環保意識教育。
三、抓住課堂教學,滲透環保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最重要的載體,特別是初中生更顯得極其重要,在他們正確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引導他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思考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歷史的使命。
閱讀課。根據閱讀課的特點,我們語文教師在潛心提煉教材的同時要將環境教育有機的與語文教學相結合,避免機械的說教和與課堂教學脫離。如《大自然的語言》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春天草木萌發,萬物蘇醒;夏天燕子翩然歸來,果實孕育;秋天果實成熟,落葉紛飛;冬天衰草連天,風雪載途。一年四季,周而復始。教學時,就應該抓住描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人們肆意踩踏草木,砍伐樹木,亂扔垃圾,會是一幅什么景象?這就很容易將學生的思維帶到環保主題上來;這樣無形之中就使學生走近了環保,提高了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