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4 21:31: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二物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正確認識學生,把握學生的個性特征,思維特征,是我們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教育教學實踐研究表明,具有創造學習潛能的初中學生有以下一些個性特征及良好行為表現:
(一)創造性學習的個性特征1、好奇心強,好動手;2、興趣廣泛,對各種學習和活動都感興趣;3、較頑皮、淘氣;4、所作所為有時逾越常規,其行為常被認為"不可思議";5、處事待人不固執,較幽默;6、敢于發言提問,勇于質疑發難,愛鉆"牛角尖",常想把老師問住難倒;7、有自信心,但不固執已見;8、樂觀、積極向上,有進取心,不怕失敗,不怕挫折;9、虛心樂意接受意見和建議;10、愛幻想,聯想豐富。
(二)創造性思維特征1、觀察事物細致;2、富于想象力;3、對事物反應快,容易受到啟發;4、勤于動腦,對學習過程的各種問題不滿足于知其一,喜歡從與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尋根究底;5、善于假設,能運用假設的辦法,引發思維,尋求問題的解決;6、不拘泥,不守舊,樂于創新;7、有主見,不輕信他人的意見,習慣于自己動腦,動手;8、喜歡用新穎的或者異常的方法解答問題;9、理解問題深透,自學能力強;能自覺探討問題,注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熟練地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10、思維敏捷、開闊。
(三)創造性學習實踐行為表現1、學習扎實,肯下功夫,會利用時間;2、在學習過程中講究效率,追求速度,成績突出,知識面廣;3、敢于大膽實踐,急于求新;4、對解答各種學習問題不僅滿足于"會",而且追求"熟"、"巧",能夠融會貫通,靈活應用;5、在學習中,喜歡一氣呵成,有不完不罷休的的勁頭;6、有抑制自己的能力該學習就學習,該玩就玩,學習時不再去想玩,對學習不是草草了事;7、自理能力強,學習、生活中的許多事情,自己能辦的事情自己辦。
3、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和獨立思考相結合創造的成就=知識技能×智力×非智力因素,公式中的三個要素在創造中的作用雖然不同,卻是缺一不可的。一般來說,人們對掌握知識技能,智力的發展是認同的,且頗有研究和建樹,而對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影響注重不夠。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除了重視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智力因素的開發外,還必須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訓練。如興趣、好奇心、克服困難的意志、解決問題后的滿足感、競爭意識、協作態度及責任心,充分調動和發揮情感因素和態度的作用。
學習要有創造性,必須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創造性人才的突出特點。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遵循創造性思維的兩條原則,一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二是標新立異,自圓其說。這兩條思維原則是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辯證統一和高度協調。這是創新得以產生的根本。只要學生提出問題,不論答案正確與否,首先應充分肯定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能夠獨立思考,盡可能從中發現合理的因素,并及時引導。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這是科學家的創造思維邏輯,我們要用科學家的邏輯,接受學生具有創造性的想法和行為。
4、重視實踐活動 培養實際能力高中的物理、化學,實驗操作考核就已進行了多年,而多年來,初中物理學習,沒有實驗操作考核,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差,實驗操作的考核、考查都是在試卷上進行,應當建立初中物理實驗操作考核、考查的評價制度,實驗操作成績按適當比例計入總分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應用學科,初中物理學習最根本的方法是觀察和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要加強實驗教學,多做實驗,落實學生實驗,增加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在課外做一些小實驗。多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加強實驗意識和操作訓練。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學習,自己建構知識。
物理實踐活動,應以問題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探究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訓練一些科學工作方法,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資料查詢、科技制作、科學實驗等。教師在組織和指導實踐活動時,要避免規定具體的方法和步驟,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通過觀察發現新現象,新問題,觸動靈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物理實踐活動的收獲可多可少,應重在參與。只要學生參與,都應該給予鼓勵。
重視實踐活動,培養實踐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學用結合,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高中物理難教難學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初高中物理銜接階段,臺階效應的存在,使學生一下子從機械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從簡單記憶變成深入理解和靈活應用,學習物理的時候便往往不知所措,導致學生在高一物理的學習過程中,不論是在客觀的知識銜接方面,還是主觀的學生的學習心理過渡方面,都給高中物理教學工作尤其是高一物理教學工和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之間的不同
物理學科是初高中教學銜接的重點學科。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的、靜態的簡單問題。而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復雜,分析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有時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筒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教材可讀性自然大打折扣,學生閱讀難度大,不易讀懂。高中教材有別于初中教材的特點都是:(1)知識量增大。學科門類高中與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識量比初中的大。(2)理論性增強。這是最主要的特點。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則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3)系統性增強。高中教材由于理論性增強,常以某些基礎理論為綱,根據一定的邏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結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前后知識的關聯是高中物理教材的一個表現。另外,知識結構的形成是另一個表現,因此高中教材知識結構化明顯升級。(4)綜合性增強。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為用,加深了學習難度。如分析計算物理題,要具備數學的函數,解方程等知識技能。(5)能力要求提高。在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運算能力、實驗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高與培養。
二、初高中學生的認識與思維發展規律存在明顯的不同
在整個中學階段,初中生的思維與高中生的思維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經驗型,他們往往要借助于生活中的親自感受或習慣觀念等進行思維活動,根據這種思維習慣,初中的物理教材大量地安排了演示實驗,并舉了大量生活中的實例來引入物理概念,強調從實驗得出結論,因此定性的感性的知識多,定量的理性的邏輯內容少。而高中生的思維則要形成抽象思維,屬于理論型的,對他們要求能夠利用理論作指導來分析歸納綜合各種事實材料,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的程序,利用判斷推理等手段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并發展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有關研究表明從初中到高中思維的發展存在著關鍵期與成熟期,有的文章材料提出初二階段是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從初二開始,學生的思維開始由經驗型水平向理論型水平轉變,到了高二年級這種轉變初步完成,這時中學生的思維成分、個體差異水平基本上趨于穩定狀態,思維發展變化的可塑性漸小。初二是思維轉變的質變階段。但由于新教育大綱的實施,初中物理大量降低了理論思維水平,強調從演示實驗與生活常識出發學習物理,因此將這種思維的轉變,在物理學科中向后推移到高一,因此高一學生的智力表現、思維水平、成績變化大起大落的情況還是較為常見,且在數理化等抽象要求較高的學科出現了大面積的不及格現象,與初中的相對穩定有很大的變動,而到高二以后則又相對比較穩定,因此從這一變化情況來看,高一是思維質變的關鍵期,與此相適應的高中教材思維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也是相當一部分同學進入高一適應的原因。
三、初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過程
中學生物理的學習,通常是從生動的物理事實出發,認識這些物理事實所反映的物理本質而形成物理念、物理規律;這是由感性到理性是第一個飛躍。利用物理概念與物理規律來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則是由理性到感性的第二個飛躍。因此中學生學習物理一般需經過以下心理過程。
(1)從物理感覺到物理知覺,感覺是認識的初級形式,知覺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初步分析和綜合的結果,是感覺與思維之間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眼鼻耳舌身對物理現象、物理實驗形成物理感覺,從中了解到某些屬性和特點形成物理知覺,這是感性認識的初級階段。
(2)從物理知覺到物理表象。在物理感知的基礎上,有可能建立物理現象之間的聯系,形成物理表象,是物理事實非本質屬性與外界的聯系,它雖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仍屬于感性階段,是事物的直觀特點的反映,是從具體的物理感知到抽象的物理思維形成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過渡和橋梁。
(3)從物理表象到抽象思維,多數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由于內涵和外延因素的隱蔽性,僅靠物理表象是不能形成的,必須在物理表象的基礎上,抓住反映物理事實的本質因素,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這就需要抽象思維,這是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趟長勝.淺談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J].福建成永定僑育中學網站.
[2]路海東.教育心理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葉金福.物理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初高中的銜接[J],福建教育學院學.2008,(12).
1.認真學習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物理課程標準》、《學科標準解讀》和有關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等各類課程改革的材料。
2.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交流,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二、按物理課程標準,進行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設立新課程標準教學研究小組,共同研究,促使課程改革。本學期教學研究內容主要是:⑴優化課堂教學,實施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⑵構建教學模式,重視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和情境教學;⑶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重視科學探究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⑷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方法。
2.加強教學常規檢查,做好備課筆記、聽課筆記、作業批改等的檢查或抽查工作。認真學習杜郎口經驗,借鑒杜郎口教學方式。努力創設:“預習”、“展示”和“反饋”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備課和上課的質量,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規范作業批改。
3.組織每位教師每學期上好二節示范課或教學研究課,共同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
4.組織學習教材教法,熟悉教材體系及教學要求。
三、加強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本學期繼續加強省級教科研課題《初中物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和市級教科研課題《指導物理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研究,進一步完善研究內容,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保證研究質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課題的總結工作,在認真總結的基礎上推廣研究成果。
四、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促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1.繼續組織青年教師學習教育理論,要求他們堅持自學教育理論,寫好學習筆記,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
2.加強對青年教師備課和上課的指導,探討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和方法,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各種講座、討論、參觀等學習,幫助青年教師熟悉教學業務,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五、加強基礎年級物理教學工作,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
作為基礎年級物理教學要把重點放在加強雙基和能力培養上,要求教師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注重知識形成過程教學和實驗教學,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同時積極進行新教材教學研討活動,共同研究新教材的特點,交流教學經驗,明確課堂改革的方向,努力提高物理教學成績。
六、其它工作
二.能夠教科研相結合,提高研究的實效性。
教師做課題研究不能夠脫離課堂,而要讓研究服務于課堂,否則就失去了研究的意義。因此,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努力尋找和課堂教學的結合點,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教研相長,這樣做,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還給課題研究提供了素材和經驗。本學期在課題研究方面主要做了下面幾項工作:
1.制定了《初二學生數學能力調查表》,通過調查,了解了學生實際的數學水平,為課題的開展提供了依據。
2.認真分析了初一和初二的數學教材和課程標準,從中找出了和物理學習有關的內容,為數學和物理的教學提出了有用的建議。
3.在教學時,注意突出物理和數學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認識和掌握物理知識,使學生知道兩者之間的重要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辯證思維的習慣。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研究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調查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制定研究計劃,努力實施,及時反思總結。完成調查報告和案例分析。
三.研究結果和總結
經過這一輪的課題研究工作,使我受益匪淺。我不但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增強了科研興教的意識,養成了讀書的習慣,而且在教學中還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2.提了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學會了制作調查報告,學會了寫作案例分析和總結。
3.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5.為轉化學困生積累了經驗。
主要成果:
1.寫下了一定的讀書筆記。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著眼于開發人的潛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和創新能力。發展、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富有個性、協作性、創造性的身心和諧發展的現代人。一、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實驗
1、觀察: 首先應該使學生知道:所謂觀察是指直接運用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器官,或者間接借助于器材對物理現象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并且持續、反復的知覺過程。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注意發現引起變化的條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學生了解:觀察是要經過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1)在演示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有許多演示實驗,學生對演示實驗很感興趣,但在進行觀察時往往抓不住關鍵,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演示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師對所做演示實驗的每一步都應該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觀察要求,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2)在分組實驗中進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現行初中物理教科書學生分組實驗,其中初二年級開始的幾個實驗,就是有意識的安排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如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在給水加熱的過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討論觀察的方法和應當注意的問題。(3)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組織學生參觀、做課外小實驗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如學習音調前,就布置學生制作音樂瓶,使學生主動地去觀察了解樂音的相關物理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觀察演講,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達到了培養觀察能力的目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在生產實際中的廣泛應用。(4)、盡可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興趣和能力。特別是將計算機多媒體引入初中物理教學中,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它改變了以前呆板的教學方式,它圖、文、聲、動畫、影像并茂,加強了表現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幫助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完成了知識復習、思考練習;操作模擬仿真的實驗,學習了實驗方法初中物理論文初中物理論文,鍛煉了實驗技能,為課內外動手實驗作出了成功的基礎準備。由于中學物理實驗條件有限,某些物理現象,如運動和靜止、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慣性、壓強、物體浮沉、電荷流動、擴散、分子無規則運動、磁場分布等等,學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礙而影響物理學習。而應用電腦教學軟件,通過計算機多媒體,不僅能再現或模擬各類物理現象,而且還能通過各種手段使復雜的問題簡捷化,將漫長或瞬間的物理演變過程成為可控、有序的演化過程,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于物理現象,給學生提供思維過程中必須的感受性材料,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很好地促進學生的觀察和認識能力的健康發展。
2、實驗是學習前人的“創新”。 (1)、認識物理實驗及其作用。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加以思索和總結得到的。初中學生對為什么要做物理實驗存在著不正確的想法,有的是無所謂,有的是強烈的好奇心渴望老師多做實驗,實際上他們都不知道為什么要做物理實驗。如對于彩虹,學生認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時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學中我就用三棱鏡做光的色散實驗讓彩虹出現在教室里,當上午或下午有太陽光時,還帶領學生到室外背向太陽光站立,用噴霧器或學生用口斜向上方噴射水霧,就可以看到一道人造小彩虹,使學生感到新奇,通過這段教學師生共同討論,形成共識,知道什么是實驗。實驗就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對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和研究的活動。通過實驗,能夠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實驗中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育學生每做一個實驗都應該:了解實驗目的,理解掌握實驗原理,正確使用儀器,作必要的記錄,得出相應的結論,整理好實驗器材。根據實驗觀察到的現象和結果得出結論,做出正確的實驗報告。向學生適當介紹一些物理科學家所做的物理實驗以及所取得的成績論文格式。以達到激發學生渴望實驗的目的。 (2)、促使學生認真做實驗。 ①、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做好初中物理開始階段的實驗,應指導學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實驗,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教科書的好習慣,養成尊重科學的好品質。這個階段主要使學生知道怎樣進行物理實驗。初中階段學生做實驗時,其動機和目的往往是有不確定性的,實驗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違反操作規范的事,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實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及時進行指導,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作風。 ②、創造機會多做實驗,養成勤動手的好習慣。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應貫穿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讓學生參與。在課堂演示實驗中也要盡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動手,如聲的產生中的音叉實驗、摩擦起電實驗等就請學生做;將其中的一些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分組實驗,如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實驗等;做好教材中的小實驗;讓學生參與教師準備和整理實驗器材之中,使學生有更多的接觸實驗器材的機會,以便了解器材的性能、用途。處理好實驗性的習題,準備好相關的實驗器材,讓學生親自動手做,進行觀察從中得出結論。總之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③、用簡單器材做好實驗。做好物理實驗,對于物理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做好物理實驗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實驗器材,但物理實驗有時用簡單的器材就能說明問題,例如學習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部分內容時,就讓學生通過敲桌子感到手疼來體會。我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汽水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汽水瓶做大氣壓實驗,用小藥瓶做物體的浮沉實驗,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等,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造能力。
二、引導學生善“問”
1、問題是創新的前提, 學生對于問題的認識是不以為然的,對此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回顧科學史上因善于發現問題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過測密度的方法而發現氬氣的。1935年獲諾貝爾物理獎的查德威克就是從約里奧?居里夫婦的論文中發現問題進而發現中子的等。教育學生要善于發現問題,取得成就。使學生認識到發現問題也是學習,而且是更深的學習。
2、善于設計問題。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設計的問題應該有其藝術性,應根據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在不同的階段設計不同的問題,如在學習《杠桿平衡》一節內容時,從實驗過渡到實際應用,設計了將將托盤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嗎?引導學生想到托盤天平的制作原理,為什么要調節天平平衡?引導學生想到在設計制作托盤天平時初中物理論文初中物理論文,要考慮到杠桿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導學生提問題。 經常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學生提問題,剛開始學物理時就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學習物理?進一步引導學生從閱讀課文中提出問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將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并定期開展問題研討。
三、綜合提高創新的實踐。
1、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認識物理實驗的重要性后,會積極主動做好實驗, 當學生能夠做基本實驗后,教師應當對學生實驗提出較高層次的要求,如指導學生做一些驗證性的和設計性的實驗。適當增加設計性實驗。如在學完力學知識后我就讓學生,根據實驗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學生解決如何測金屬塊的密度問題,學生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①怎樣用天平、量筒、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②如何用怎樣用天平、燒杯、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③怎樣用量筒、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④怎樣用彈簧秤、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⑤怎樣用天平、量筒、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⑥怎樣用準確的砝碼、直尺、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等等,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法進行實驗。組織開展課外興趣小組,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小制作、小論文、小實驗、小發明”,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學生自己制作出“土電話”、“驗電器”、“橡皮筋測力計”、“密度筆”、“重垂線水平儀”、“兩用秤”等,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智力的開發,也有利于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
2、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已學知識是為了更好的學習新知識,當學生學習了一些知識后,就應該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如學生學完長度測量的內容后,就建義學生去測量教室的體積,測量教學樓的高度,樹干的周長,一張紙的厚度等.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如通過對物態變化的復習,引導學生講座為什么會發生物態變化,進而導入分子運動,內能的學習,通過內能的學習,引入熱機知識的學習,通過質量,體積的測量,進一步研究物質密度的測量,通過歐歐姆定律的學習,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導體的電阻等,使學生知道新知識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的,學習了知識后要進一步學習新知識。
3、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完簡單機械后,就引導學生討論自行車中的力學問題,學生通過對自行車的觀察與分析提出了(1)輪胎為什么要有花紋?(2)自行車下坡時為什么不宜急剎前輪?(3)自行車在正常使用時有幾種摩擦?(4)自行車的輪胎為什么是圓的?(5)自行車是省力機械還是費力機械?(6)自行車上使用了那些簡單機械?(7)自行車的座墊下面為什么要安裝彈簧?(8)自行車輪胎中的氣體減少后對地面的壓強是增大了還是減小了?(9)普通自行車與比賽用的自行車有什么不同?等許多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許多同學都談了自己的觀點,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一、教改實驗名師引領,同伴互助促進成長
1984年林詩老師參加了由福建師大物理系組織的中學物理教學法“五年跟蹤”教學改革實驗,這為她提供了高層次的名師引領、同伴互助的機遇,她像海綿吸水那樣抓住一切學習、鍛煉的機會,每個學期都要承擔1節以上的公開研究課,課題在開學初就定下來,選擇的是最難教或一般教師認為沒什么好教的課題,而承擔課題的她,總是想開課時讓聽課者有所收獲,不浪費老師的時間,這樣課堂教學設計就必須有精彩突破,課堂教學有效性就要高。而當時“五年跟蹤”教學改革實驗的宗旨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不但讓學生知道物理概念,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引入這個物理概念”,用今天的課改術語表述,就是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研究課對學生各種能力即綜合素質要求特別高,這就無意中引導承擔研究課的教師,從開學的第一節課的設計開始,對每一節課堂教學中要達到的學生能力培養目標作具體安排,并扎扎實實地落實。這樣承擔一節研究課,提高的是一系列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和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
1.深入研究課堂教學,長期堅持自制教具
林詩老師在參加“五年跟蹤”教學改革實驗時,福州秀山中學正處于創辦的初期,學校還在建設中,教室租用在民房中。據她回憶,1981年參加工作時,學校物理儀器只有一臺物理天平,平時教學中需要的實驗儀器能自制的就自制,不能自制的就回自己中學就讀的母校福州第七中學借。而承擔研究課時遇到的教學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等效果不理想時,首先想到的是根據物理學科特點和初中生思維特征,改進和增加演示實驗,實現無痕跡的引導,或增加分組實驗,引導學生體驗。而當時的學校經濟很困難,常規實驗儀器雖然每年也有所添置,但還是遠遠滿足不了常規實驗要求,何況許多實驗儀器是自行設計的,教儀站也買不到,只能靠大腦和雙手,利用壇壇罐罐,變廢為寶,自制課堂教學需要的教具和學具。隨著學校的發展,物理配套儀器也逐漸完善,但這時她通過比較發現,許多自制儀器的實驗效果比配套儀器好,這促使她長期堅持自制儀器。直至今日,身為教研員的她,在通過推門聽課、研究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與困難時,還經常進行自制儀器或對配套儀器進行改進。多年來因教學需要自制教具和學具有數百件,《自制物理儀器一套》在1987年8月召開的1987年全國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經驗交流會上被評為全國二等獎,省、市一等獎,這意外的收獲,讓她體驗了另一種成就,鞭策她在教學研究上快馬加鞭。在秀山中學一線教學的近20年時間里,她先后承擔區級以上的大型公開課近30次,曾受到中央人民教育出版社雷樹人教授等國家級專家、特級教師的高度評價和贊揚,1993年3月她執教的初中物理優質課《機械效率》課堂教學實錄被中國教育電視臺錄用并播放。她放棄了許多休息時間,在名師引領、同伴互助下,努力探索物理科教學規律,刻苦鉆研教材,開展教法研究和學法指導,不但自己進行教改實驗,還大力宣傳教改思想,介紹教改經驗,推動教改活動。在上世紀90年代曾多次被省高師培訓中心邀請到廈門、三明、寧德、南平等地舉辦的教學法培訓班講課,多次被省、市教育學院和省中學物理教學法研究會邀請給第一線的物理教師作教材分析,被邀請到省級骨干教師培訓班講課,多次被福州師專邀請給畢業班學生作“當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的體會”的報告,多次被福建師大物理系邀請給學生作教改經驗和自制物理教具的技巧等講座;曾參加《趣味物理》《初中物理知識結構表》和《初二物理解題題典》、《雙基優化》物理部分等書與教輔的編寫修改工作。她撰寫的《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與能力培養》論文,在1997年第2卷第3期《集美大學學報》上發表,還有多篇論文獲省級獎,有多篇文章在《中學生物理園地》上發表,還擔任過《中學生物理園地》的編委。
她指導學生參加各級物理競賽曾獲全國二等獎,市、區一等獎。任教的班級學生參加中考的平均成績均名列區第一、市前茅。她在秀山中學連續10年指導福建師大物理系100位畢業生實習,她對工作一絲不茍、勇于創新的精神為實習教師樹立了良好榜樣,于1996年被福州市教育學院聘為“物理科中心組成員”。
2.練就一專多能本領,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物理學科的特色,加上長期的自制教具使林詩老師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在此基礎上,她充分利用農村中學的條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指導學生制作了“鄉土中草藥”標本,植物“花瓣”標本,植物葉貼“動物畫”,“葉影”標本等;利用可樂瓶做各種“動物”、“燈籠”、“花籃”等。她指導的作品《水平、豎直檢測器》在第十屆市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討論會活動中榮獲二等獎。指導和培訓學生參加市艦模比賽,其中有2位學生分別獲“鎮遠”號第二、三名,填補了當時郊區此項活動獲獎的空白,她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同時自身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曾榮獲福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先進個人。
3.再苦再累無怨無悔,工作家庭花開并蒂
1995年7月林詩老師的愛人支援山區教育工作調任山區中學任校長,為了全力支持愛人全身心投入山區的教育事業,在五年半時間里,她全部承擔了照顧家庭和教育兒子的重擔,其間有幾年還承擔了跨年段教學:初三年級1個班初二年級2個班,或初三年級2個班初二年級1個班,每天早出晚歸,晚上還要加班學習、研究、備課、寫教案。在每年對學生進行的無記名調查中,她總獲得各個教學班學生全滿意的評價。她承擔年段管理工作中在家長會年段集中時,對家長作的家教指導,得到家長的高度評價,家長們反映希望多召開這樣的家長會。她對畢業班學生的中考報名指導,對于對自己特長和興趣朦朧不清的學生的終身發展起了積極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感動終生。在擔任教務處副主任時,這種作用就發揮的更大了。在這期間,她兒子從小學升入初中,又從初中升入福州一中。她常說我們當學生時,遇到好老師深感榮幸,孩子讀書總希望能遇到好老師,每個學生家長的心情跟我們是一樣的,因此,身為老師必須憑良心努力工作,盡職盡責,盡最大努力實現學生滿意,家長放心。同時,家庭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教育更重要,要盡量讓孩子享受與學生一樣的待遇。獨生子女的教育就像中、高考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若每個家庭的教育都能把做人放第一位,會使遺憾減少,每個家庭和諧了,社會可能就會更和諧、更安定。所以,她寧可放棄自己業余活動、少休息,也要做到學生、孩子、家庭三兼顧,孩子在媽媽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孝順長輩。孩子對媽媽的理解,愛人、家人、長輩的理解支持也是她重要的精神力量和動力之一,用她的話說:“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辛苦心不苦,忙卻快樂著,累卻幸福著。”她愛人為徹底改變山區學校的面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肯定和稱贊,這與她的支持、關心、幫助是分不開的。
4.任教農村中學20年,辛勤耕耘收獲不凡
林詩老師在農村中學這平凡的教育工作崗位上工作了近20年,她以良好的思想品質和業務素質,敬業、樂教,愛生、忘我工作的精神,勇于奉獻的高尚品質,為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除前面提到的之外,1991年榮獲福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1994、1997年均在“佐藤明雄福州教育獎評獎”中,榮獲優秀教育工作者獎;1995年被評為市普及實驗教學先進工作者、被評為福州市青少年科普工作先進個人;1997年評為福州市普通中學優秀教研組長;歷年來累計榮獲各級先進稱號40多次。
二、及時把握課改機遇,研究創新促進成長
因工作需要,林詩老師于2000年8月調到福州市晉安區教師進修學校,擔任物理教研員,趕上了課程改革的浪潮。因為她有“五年跟蹤”教改實驗的體驗與收獲,在這一輪的課改過程中,對許多問題的思考具有前瞻性,她在使用課改教材之前,就對物理課改進行先期的“穿舊鞋,走新路”和“試穿新鞋走新路”研究,2003年6月將研究成果分成《案例匯編》《論文匯編》,為一線教師真正使用課改教材時提供參考,使老師們少走許多彎路。
1.努力研究教學過程,精心指導教學設計
擔任教研員工作10年多以來,林詩老師深信行動是最有說服力的,效果有時無聲勝有聲,通過推門聽課發現問題,找準提高物理教師綜合素質的切入點,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執教能力。2001年以來聽推門課、研究課累計1500多節,指導區級以上公開課、參賽課累計168節,錄制課堂教學、教學比賽、專家報告等學習研究資料100多片光盤。
林詩老師常說:“提高老師執教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讓老師體驗,設計和執教一節成功課之后的喜悅、成就感以及過程的思路與方法,而這種精神享受會轉化為老師進行教學研究的內動力,思路與方法潛移默化地滲透于日常教學設計與執教中”、“課堂教學設計與執教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永遠沒有最好,但有更好,而每一次的研究與修改總是向更好的目標提升”。因此她非常重視參與承擔公開課、參賽課的一線老師教學設計、執教過程的研究,其流程如下圖:
一線教師每承擔一次公開課任務,綜合素質就提升一次,公開課后與課前比較,老師的自信心、氣質、魅力、親和力、語言的簡潔度、問題的指向性、引導的恰當度、組織能力等均會有較大的提高。因而她視每一次的指導研究過程為難得的學習機會,只有公開課、參賽課才有機會與一線老師一起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因此這個過程是一線老師為她提供了研究學習的平臺。同時她還認為推門聽課是另一種很好的學習提高方式,在這一形式的聽課過程可以發現許多研究課中所無法發現的真問題,而有效的教學研究源于真問題的發現。所以她總是真誠地感謝老師們為她提供發現問題、學習、研究的機會。聽課、交流、研究使她受益匪淺,并與一線老師共成長。
2.立足教研工作本職,盡心盡力培養教師
林詩老師指導過的一線老師參加教學比賽累計獲:國家級二等獎1人、優秀獎1人,省級一等獎7人次、二等獎1人,市級特等獎6人次、一等獎2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2人。課堂教學設計國家級一等獎1人次,省級二等獎3人、三等獎5人。教案國家級一等獎3人次、二等獎1人次。課堂教學實錄國家級二等獎1人次。課堂教學實錄參加市優質課評比,獲一等獎3人次、二等獎2人次。在晉安區首屆“骨干教師”認定中,被認定的7位中學教師中有2位是物理教師;晉安區首屆“教學名師“評選中,被評上的5位中學教師中有2位是物理學科教師。她還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聘為200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課程遠程研修項目”物理課程團隊核心成員,參加2007、2008年“高中物理新課程遠程研修”中“如何理解和落實課程標準對實驗的要求”講課、素材收集和小視頻拍攝、批改培訓作業等。利用多次參加中考命題的體驗,進行評價研究,借助本區質檢命題和市級質檢命題機會,為晉安區物理學科培訓了3位市質檢、12位區質檢命題人員。參加“2007年福建省基礎教育新課程物理學科教學設計大賽”獲二等獎3人、三等獎5人。
3.腳踏實地教研創新,不懈努力成績顯著
林詩老師長期堅持參加福建師大物理系主持的“導控探索式教學法”的課題研究(“五年跟蹤”實驗10周年時將研究課題命名為“導控探索式教學法”),身為教研員的她,曾承擔福州市立項的重點課題“關于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的子課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導學’研究”、福建省中學物理“科學探究教與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的子課題“提高科學探究實效性的教學案例研究”,并帶領晉安區的物理教師共同研究。她還曾是市立項的重點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的課題組成員,參加了“基礎教育新課程骨干培訓者國家級研修班”學習,在指導晉安區實驗校教師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深入學校培訓老師,親自承擔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課題,起到了示范性指導作用,案例和部分培訓內容收入中期總結交流會的匯編中,并被評為福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點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課題組先進個人。2003年3月被福建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聘為《福建省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研究》課題組成員。2008年10月被邀參加為科技部、教育部組織的《中小學科學探究指南的制作與實施》的編寫,負責整理編寫《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科學探究學習資源的開發》部分的初稿,組織部分省級子課題“提高科學探究實效性的教學案例研究”的課題組教師整理了13節案例,提供給相應的編寫組。2009年12月被福建省中學物理教學法研究會聘為“中學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課題組核心成員、專家評審組成員、子課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組長。她在課題研究過程,一步一個腳印地帶領晉安區的物理老師共同研究,而研究成效由教學效果體現。研究源于問題、創新源于解決,本著雖沒最好卻有更好的宗旨,沿著有效高效目標努力,實施具體的研究――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及時反饋、課后配套作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自制實驗儀器、配套實驗儀器的改進等等,如自制了無需暗室即可操作的“光學系列儀器”等許多簡易而效果好的儀器。
林詩老師于1995、2001、2004、2005、2006、2009年累計6次被邀請參加福州地區物理科中考試卷的命題工作。她不但善于進行實踐研究,還重視將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提升。擔任教研員以來她撰寫的論文《初中物理課堂中探究性學習的“導學”初探》被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評為一等獎,并發表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試教通訊》2005/24-25合刊(總第194-195期)上;論文《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導”的感悟》收入福建省特級教師論文集《名師論教》;論文《讓學生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人》刊登在《福建教育督導與德育》2008年第3期;論文《淺談提升教師素質的策略》刊登在《福建教育督導與德育》2009年第1期;論文《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巧用實驗提高教學有效性》刊登在《福建教育研究》中等教育理科(3)2010年8月號,2009年11月論文《提升教師素質的探索與實踐》在華東六省一市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擔任教研員以來累計撰寫論文26篇。她還參加了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教師教學用書》、《綜合實踐活動》,“中考總復習叢書《新考點指導》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課程初中物理同步訓練》等書與教輔的編寫工作。她還善于將研究成果的資源共享給物理界同仁,2000年9月以來承擔的省、市、區級講座累計77場、63個專題,由于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好,很好地體現了真實和實用,深受與會、參訓老師歡迎和高度評價。2008年11 月榮獲福建省中學物理優秀教研員稱號,2009年3 月被評為福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一、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提高物理教師理論素養
認真學習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物理課程標準》、《學科標準解讀》和有關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等各類課程改革的材料。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交流,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二、按物理課程標準,進行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設立新課程標準教學研究小組,共同研究,促使課程改革。 本學期教學研究內容主要是:優化課堂教學,實施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構建教學模式,重視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和情境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重視科學探究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方法。
2.加強教學常規調研,做好備課筆記、聽課筆記、作業批改等的檢查或抽查工作。認真學習洋思經驗,借鑒洋思中學,三級備課"做法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備課和上課的質量,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規范作業批改。
3.組織每位教師每學期上好一節示范課、教學研究課,共同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組織學習教材教法,熟悉教材體系及教學要求。
4.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學對于學生學好物理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我組注意了概念的科學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原則。對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了。并在教學中盡可能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要領并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5.加強實驗教學。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盡量上好每一節物理實驗課。本組教學中,課前準備十分周密,演示實驗現象十分明顯,效果良好,使全班學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師應從科學態度、規范操作,給學生示范,并啟發引導學生從生動的感性知識上升到抽象的思維。根據本校的實驗設備條件,我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做的實驗,或調換一些實驗,或適當做一些選做實驗。同時鼓勵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家庭小實驗,以進一步激勵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探究精神。我還嚴格要求學生,具體指導他們逐步達到能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并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加強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本學期繼續加強江蘇省級教科研課題《初中物理"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和溧陽市級教科研課題《指導物理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研究,進一步完善研究內容,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保證研究質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課題的總結工作,在認真總結的基礎上推廣研究成果。
四、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促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1.織青年教師學習教育理論,要求他們堅持自學教育理論,寫好學習筆記,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
2.強對青年教師備課和上課的指導,探討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和方法,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各種講座、討論、參觀等學習,幫助青年教師熟悉教學業務,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3.按學校的要求,組織了青年教師參加省物理實驗器材改進比賽、青年教師的說科比賽、學洋思的青年教師優秀課比賽。
五、取得的成績
1.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思路有所拓展,物理成績穩步提高。
2.楊宏老師制作的實驗器材“病房呼叫演示器”榮獲江蘇省二等獎。
3.何偉杰老師的學洋思的青優課“光的直線傳播”順利通過了驗收。
4.楊宏和管海兵老師在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說課比賽中分別榮獲一等獎和二等獎。
5.楊宏、管海兵和何偉杰老師在鋼筆字比賽中榮獲一二三等獎。
6.全組撰寫并參評論文4篇。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課題研究背景:新課改實施以來,物理教師大膽嘗試、努力探索科學探究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模式,以提高物理課堂中“探究過程”的效率.但也有不少教師在新課程下的教學中沒有領會科學探究的精神和實質,使科學探究過程盲從、浮躁和形式化,教學效率不高.不能真正激活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在物理“探究過程”的教學中還是存在諸多誤區與不足。
課題名稱界定: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依據,以探究學習內容為載體的教學.
該課題旨在走出物理課堂的誤區,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究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從而提高物理課堂效率.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中學物理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具體體現為:(1)必須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使他們不僅掌握物理知識,還具有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2)必須倡導物理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體驗和感悟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激發他們持久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逐步養成敢于質疑,善于交流,樂于合作,勇于實踐的科學態度.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1、研究目標:
(1)何培養學生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和提出問題、做出猜想的能力;(2)如何培養學生探與究的能力,讓探究在思考中升華、明晰;(3)如何培養學生對探究過程中“非預設性問題”的處理能力;(4)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新問題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5)如何培養學生交流、評估的能力;(6)如何提高物理探究過程的效率.
2、研究內容
(1)正確定位物理教師的角色;(2)研究探究學習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教學思路;(3)課堂上要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發現問題,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4)物理探究過程既要“形”似,更要“神”似;(5)教師要面向全體,更要關注個體,分類推進;(6)高效物理探究過程的基本教學模式.
3、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
4、研究步驟及過程
第一階段:學習調研(2011年4月20日―5月31日)
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與培訓,調研課題的背景與現狀,尋找研究的立足點和突破口,明確課題研究的意義,討論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5、 4月14日,我校初中部在初二年級舉辦了課外物理探究實驗競賽,活動之后,我們召開了課題組研討會,進一步明確了我們的研究目標,該活動拉開了我們課題研究實施的序幕;
6、在初三進行了物理探究實驗競賽筆試,調研探究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況.
7、建立了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及《中學物理有效教學評價表》等,完成了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2011年6月1日―10月31日)
(一)立足現狀,確定目標(見上);(二)明確分工,團結協作;(三)問卷調查,彌補不足 ;(四)互相聽課,互相督促;(五)5月26日,參加總結經驗交流會,李仿琴老師代表課題組進行了交流發言.;(六)完成了課題研究中期報告;(七)10月11日,本校初中部課題組之間經驗交流;(八)10月19日下午課題組織開展了課題研究交流課;(九)10月25日 課題組專題研討: 學生實驗報告的分析與思考;(十)10月28日,召開了課題組專題研討會;(十一)11月15日李仿琴老師在雁塔區教育局主辦關于“物理教師的專業成長”的專題講座;(十二)11月16日李仿琴老師在學校教師培訓會上作了“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專題講座.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1年11月-12月)
(一)2011年11月10日、24日,課題組分別進行了課題研究匯報課交流(3節)
11月10日,主講老師:李仿琴、廉亞莉,課題:伏安法測電阻
11月24日,主講老師:周西霞老師,課題:透鏡
(二)2011年11月22日,學校青年教師過關課上,課題組老師與學校領導、專家組老師以及其他課題組老師共同觀摩了一節實驗探究課.
(三)11月25日,在李仿琴老師所帶兩個班中進行了調查問卷,各項綜合評價均為優秀.(學生各項評價表及統計已上傳博客)
(四)收集,整理各類研究過程資料并上傳博客,做好分析總結和反思,并撰寫相關論文.
(五)填寫小課題申請表,撰寫課題結題報告并上傳博客,完善小課題檔案袋.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一)小課題研究結果
主件:《物理課堂中“探究過程”的效率研究》結題報告
附件:開題報告、中期報告、 論文、隨筆、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學生實驗報告、自制教具等.
(二)小課題研究成效
此次小課題研究,我們始終堅持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面對真問題,展開真行動,獲得真發展.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課題組教師教育教學理論修養,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研究,完成了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1、正確定位物理教師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規范者”,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前認知特點實施一定的教學策略,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探究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探究教學中重點要處理好豐富的教學資源與有限的教學時間的矛盾,處理好自主探究與教師必要指導的矛盾,既要放得開,還要收得攏.
2、明確了探究學習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教學思路
(1)基本特征:問題―假設―證據―解釋―評價―交流
本質特征:知識建構的自主,思維活動的開放
(2)教學思路:情境――問題――探究――結論,以情境引問題,以問題導探究,以探究促真知.
3、重視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發現問題,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建構主義的情境性學習理論強調在教學中把所學的知識與一定的真實任務情境或模擬的任務情境聯系起來,讓學生合作解決情境性的問題.
4、深刻領會到物理探究過程既要“形”似,更要“神”似.探究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它更是體現了一種理念和精神,前者是“形”,是探究的載體;后者是“神”.
5、加強探究教學的組織管理
實驗室分組探究是最典型的探究教學形式,基本能滿足學生各方面的學習需求,是我們所倡導的探究方式.也是學生最喜愛、最希望的教學組織形式.
6、本次研究過程中,對學生課堂分組探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與實踐,基本形成了物理課堂分組探究的基本教學模式――五步探究法.
(1)提出問題,預習自學。在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前的一節課里,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課外思考、預習并撰寫實驗探究預習報告.
創設的問題情境一定要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使其不僅包含著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知識信息,而且還能營造起亢奮的心理環境.
撰寫預習報告,是提高課堂探究效率的保證,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步驟以及器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進入實驗室時心中有數、充滿期待,可快速投入.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預習報告的內容要求有所不同.
(2)交流討論,確定計劃。交流的內容不是探究內容的簡單重復,通過預習,重點交流要探究什么?怎么探究?通過實驗要獲取哪些信息?要注意什么問題?還有什么困惑?在交流討論的基礎上,修訂完善探究計劃.
(3)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合作探究是探究過程的關鍵環節,課堂不妨“粗放”一些,這樣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能體現探究的真諦.求實的態度應貫穿在探究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包括選擇儀器、確認變量、單一測量的可靠性等.每次探究都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同時,探究過程又不能放任自流.
展示成果,是在記錄、處理實驗數據之后,在小組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向全班展示實驗結果的過程,重點是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并加以解釋,找出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對實驗誤差加以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故障分析,提升能力。在探究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求學生對實驗錯誤或故障要有記錄,隨時告知老師,同學們也能從實驗過程的分析中獲得新的知識,從而演繹出探究過程的靈動和高效.
(5)知識拓展,完成報告。探究實驗報告是實驗教學反饋的主要途徑,因此要求學生在整個環節中都要實時填寫其各部分內容,另外教師隨時巡視指導,恰當增加探究實驗內容,或獎勵優秀生進行自主創新探究實驗.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一、初中物理互動討論教學方式的內涵特征
初中物理互動討論是一種微觀研究,它只注重觀察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相互影響、制約和期望的模式。它不僅在理論上超過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現實中的“學生特殊客體論”和“主導主體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互動討論教學模式主要解決的問題
1.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重新審視課堂教學活動的性質,奠定“課堂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為了在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著力提高學生素質,開展互動討論的教學研究,可以優化課堂交往活動的形式,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討論,使學生個體得以借助教學媒介(教材、教學手段和其他媒體)創造性地學習,從而使他們在主動、輕松的學習活動中提高綜合素質。
三、初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1.巧妙設計問題,提出懸念。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強化學生參與教學的互動過程。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我們只注重教師語言,而很少給學生在學習知識時說話的機會。要使教師在課堂上起到組織輔助作用,讓學生動腦、動口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互動方式。
2.重視實驗操作、模型制作,吸引學生參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合理的設計和安排,有許多機會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改變以往教學的講實驗、講模型的方法,把課堂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動手實驗等能力。
①加強學生實驗。加強學生實驗有助于提高實驗考試的科學性,保證實驗教學評價效果的客觀性和有效性,從而有助于改進實驗教學,大面積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促使廣大學生更好地達到課程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學生實驗要注意有層次性。例如:在初二的開始教學中某些簡單的操作(如振動產生聲音、骨傳導等)交給學生去做;當教學進行到稍復雜點的實驗時,可把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分組實驗,再往后就可讓學生單獨進行實驗操作。這樣能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驗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造思維能力。同時,能真正落實互動的課堂教學的精髓,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②進行模型的制作。物理教學中有些規律、概念較難講清楚,學生理解較困難,如果發動學生的動手制作一些模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創造一個抽象到直觀、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活動,就會使問題迎刃而解。例如:在進行初二的“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光的反射和折射圖案,讓學生做光的反射和折射模型、自制簡易照相機等,在課堂上讓學生互相比較、組合,很快就會弄清上述規律的本質。
③優化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促進學生參與教學互動過程。讓學生觀察實驗操作、現象,觀看錄像、投影、掛圖等都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在實踐中指導學生看得準,看得細,善于捕捉觀察重點,并由觀察結果中得出結論。而如何在教學中真正讓學生“動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說,優化演示實驗是一種好途徑。演示實驗既生動、直觀、有趣,又強烈地刺激了學生的感觀,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參與意識,取得了演示實驗的最佳效果。
3.采用積極評價,激勵學生參與。初中學生的自尊心特強,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融入到教學中,肯定他們的成功,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溫暖,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當“拉拉隊”的角色,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為之喝彩。教師更要愛護學生的參與熱情,對學生的參與進行評價;對某些學生的失誤不要過分地指責;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初中學生有爭強好勝、表現自我、不甘落后的心理特征,利用這些特征可以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
四、案例分析——“物體的浮沉”
1.教師創設情境,設計問題。
演示實驗1:將雞蛋放入清水中,在清水中加鹽。
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出問題:實驗中雞蛋所受浮力是否變化?是什么改變了雞蛋所受的浮力?
演示實驗2:彈簧測力計下方掛著一個金屬塊,第一次將金屬塊浸沒水中,第二次將金屬塊一半沒入水中。
學生彈簧測力計的指數,引導思考:實驗中金屬塊的浮力變化了嗎?如有變化,金屬塊所受的浮力改變的原因探析。
教師啟發點撥:兩次金屬塊浸在水中的體積不同,這個體積物理學中把它叫做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問題:物體所受浮沉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要求:組際討論,并說出猜想的依據。
(二)小組討論,提出猜想
在學生對某一物理規律進行探究時,需設計實驗去觀察與研究和問題有關的各種現象,再運用抽象思維和科學歸納的方法獲得能反映事物本質的共性,這樣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難度很大,需要教師精心指導。問題提出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從多角度對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討論: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物質的密度、物體浸沒的深度、物體的形狀。
(三)重視實驗操作,合作探究
提出猜想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從多角度對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討論,對問題進行猜測、假設,提出初步的研究方案并展開討論(選用哪種實驗儀器和器材,先后測量哪些物理量,具體操作等),然后進行實驗探究。實驗前教師還要進行方法點撥:如何測浮力、如何設計表格以收集證據等。各小組明確任務,設計實驗并進行合理分工,進行實驗。
(四)分析論證,組間交流交流討論
小組討論是一種開放型的討論,但它并不是一個無序的、放任學生自由活動的討論過程,教師要適時調控。學生活動時,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必要時要參與學生的討論,把握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適時調控。合作學習接近尾聲,教師將小組活動還原為班級活動,由各小組呈現合作學習結果。
反思:學生親歷了探究浮沉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通過協作、會話主動地建構知識,在活動中學生可以練習交流討論技能,滿流和交流討論的需要。對活動的評價可結合教師的觀察、個人自評、小組自評,進行綜合的評價,評價的重心為小組的交流討論情況。
四、結論
實踐證明,在互動討論學習中,通過學生互動討論后,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有效合作技能,而且學生學到的是自己理解的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學生由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影響,轉變為主動“學會”學習。這促進了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學會了科學方法,滲透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重視了學習的過程,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從初中物理教學這一角度來說,教師的教學水平、教材的內容設置無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師教學過程中和物理教材編制中的趣味性有著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能力
初中物理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中包括教學技術手段、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水準綜合表現出來的美的教學魅力更是青少年學生產生崇拜心理的基礎。正是這種教學魅力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從而啟發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為順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學任務提供有力的保證。
1、教學方式手段實施中的趣味性
我在和剛剛學習物理的初二學生一起就做了一個物理入門的有關的小魔術,這樣就無形中就直接增加了學生學習好物理的興趣,并突出加強了實驗觀察與操作中的趣味性,進而轉化成學生學習好物理積極的求知動力,以至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2、教師教學語言表達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表達形式上的藝術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學能力,其中教師講課時語言感染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顯。語言風趣、講解生動,使學生愿意聽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師應有的一項基本功。
我結合了自己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并逐漸地將這種趣味性很強的教學方式轉移到初中物理教學中來,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現代教學設施應用中的趣味性
科學技術的飛躍,尤其是計算機及其網絡的不斷普及,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走進了課堂。
許多青少年非常喜歡電子游戲,為此他們可以廢寢忘食。為什么?你不得不承認其中有一原因就是游戲軟件本身設計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齡特點,具有青少年所喜愛的趣味性。加拿大的一個小學語言學習軟件就制作得宛如游戲軟件,非常有趣,小孩都喜歡。這說明教育輔助軟件的趣味性是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在這方面我們的軟件設計師們尚須努力,各位教育工作者還得繼續學習。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內容設置
面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如何選擇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組織表達出來,的確是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現行初中物理教材經過幾次改編應該說較有特色,比較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發展,都需要不斷地完善,現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為此,我認為現行初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點。
1、實驗游戲化:“寓教于樂”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都是從游戲中開始的。現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許多實驗,其中添了不少學生實驗與小實驗。為了使學生在實驗操作的樂趣中培養觀察能力、得到科學知識、提高基本技能,我個人認為,可將部分實驗精心包裝游戲化,如小魔術、趣味小游戲、小制作等。我校相當一部分物理教師自行嘗試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