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6 17:52: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居住空間設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大部分設計師缺乏深度思考和研究,而一部分設計師又自我表現欲過強對效益的兼顧,使得設計師的獨立創作欲望減弱,為提高效率,往往借助時尚概念對設計作品進行包裝和炒作,以短時的視效刺激來投民所好。這些設計作品也常為半成品,即設計伊始設計師并不是研究客戶的真正需要,而是研究當下在流行什么,借其形來進行美學的重構,設計成品往往效果炫目時尚感強,但由于是通過審美過程中的瞬時審美來短時刺激使用者,所以使用者在空間所形成的愉悅也將是暫時的,所以時過不久,當新的流行風潮出現后,使用者對于自己的居住空間將產生審美疲勞,產生強烈的更新欲望。另一部分的設計師,他們有深度的研究,有,但設計的完成品卻又更像是設計師個人美學立場的炫耀。他們借著客戶的財力平臺來搭建個人設計創作的烏托邦,為實現預想效果,大量資源被消耗在對與居住的本質關系不大的實體形態的矯飾上。
藉民間的虛榮沖動和設計師方的曖昧態度,由此衍生的諸如材料、施工、裝飾品等第三方行業便可名正言順地將商品的價值與價格或多或少地分離開來,由此產生的那部分虛價,則可以稱為是人們為虛榮所付出的代價。而由于流行更新的速度增快,材料、施工、裝飾品的換代速度也增快,在質量方面難以保證,產品的折舊時間縮短,就設計和時間而言的“經典”產品不復存在。三個因素相互作用,直接的后果便是將中國的居住空間設計推向浮華的浪尖,徒有其表,而內容中空。然即便是有內容,也僅僅是在無數的“主義”“風格”中信手拈花,雖然可粲然一笑,瞬時可博取眾彩,久而卻是品不出其味的,細究其中癥結,關鍵應是在于缺乏歷史脈絡,描述亦過于淺白,根基不穩,深度不夠,難免辭不達意,或是筆已盡而意未遠。
解決之道——給居住盛宴“降溫”。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首要的方法是“降溫”。重點要給大眾降溫,給設計師降溫,第三方行業的溫度自然就會隨之而降。其次是明確自身的職責。大眾、設計師、第三方行業都應如此。大眾也有責任嗎?有的!這是共建節約型社會、綠色生活發展趨勢的基本要求。大眾需要清醒的明白自己所需要的是哪種切實可行的節約型的住居形式,設計師需明白自己該為大眾營建哪種切實可行的節約型的住居形式,而第三方行業則應明白自己該為住居提供哪些切實可行的節約型住居輔助構件。其三是增強大眾、設計師、第三方行業的延時觀念。這里所提的延時,對于大眾和設計師而言,是指一種審美上的延時觀念。對于第三方行業除了指審美的延時觀念外,也指其產品在使用壽命上的延時。對于第三方行業而言,產品美學品質的提高有目共睹,這本是無可厚非之事,但其使用上的“短命”卻是節約的硬傷。一方面原因在于設計風潮的更替腳步急速加快,決定了附屬產業推出新品的間隔縮短,很多住居構件還未進入報廢期卻在形式上就已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原因則在于大機器生產時代構件本身的質量經不起時間的磨礪,使用壽命較傳統的手工工藝年代短了若干年。解決此問題,一方面需要設計行業對于設計風潮的理性思考以及對風潮與風潮之間平穩過渡的合理引導,另一方面,更需要第三方行業提高制作工藝和增強責任感。
設計學中近半的專業比重與美學相關,在審美過程中要深入到內在美,一定要通過連續審美過程,而不能僅憑偶然的一次瞬時審美過程所獲得的表面的美感。居住在住居中的人由于不能在多次的瞬時審美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與住居空間達成心靈上的共鳴,更無法形成漸進深入的連續審美過程,因而體會不出居住環境的內在美以及這一空間對自己內心的親切關照,空間不斷重復的瞬時審美也就漸漸失去其視覺上的刺激效應和魅力,逐漸變成雞肋,讓居住者熟視無睹,由于這樣的設計方式在目前中國十分普及,也誤導了大眾,使居住空間設計無法往深度發展,同時也成為浪費的根源。(本文作者:陳菲菲 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藝術系)
中圖分類號:TU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09-0211-01
一、灰空間的概念闡述
“灰空間”的概念出自日本,是由建筑師黑川紀章提出的,灰空間中的“灰”字則來源于日本茶道創始人敢利休所寫文章里的一段話――“日休灰的雨滴滴答答下個不停……”。灰空間是室內與室外空間過渡交融的那一部分空間,它不屬于室內空間,也有別于室外空間。我們的理解就是那種半室內、半室外、半封閉、半開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間。
這種空間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將建筑內外部的分界線模糊掉,使兩者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空間更加連貫,消除了內外空間的隔閡與不適應感,給人一種自然的過渡,一種有機的整體的感覺。比如建筑的柱廊、檐下,住宅中的玄關、陽臺等空間。它有將有限的室內空間無限延伸,又將無限的室外空間有限界定。用黑川紀章的話就是“這種空間已經被看作為一種重要的手段,用來減輕由于現代建筑使城市空間分離成私密空間和公共空間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遠。”
二、灰空間在傳統建筑中的體現
其實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出理了灰空間這種概念,如園林建筑中的亭、臺、榭、廊、舫、軒等體現灰空間特色的形式。其中亭是最能代表中國古典建筑藝術以及文化藝術的典型建筑類型,它外型小巧并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梁柱結構,四周不設任何墻與大自然巧妙的融為一體,更多地強調其四面空靈的內部空間與周圍的空間環境之間的聯系。
中國古代傳統民居院以“院”為中心的布局形式,也屬于灰空間設計的一種。中國的古代傳統思想中,以“合”為家,這種合院形式在中國老百姓心里就是家的一種體現。“院”又是外界環境和室內環境的一個過渡,是溝通自然景物和人內心感受的中介空間。“院”這種性質的空間為所有老百姓所必需的,人們的心理需求是要求有這種過渡性質空間的存在。
在江南水鄉,也有一種灰空間建筑形態,那就是廊棚。所謂廊棚,其實就是帶屋頂的街道,是為了適應當地多雨的自然環境而建造的。可以讓過往的行人免受日曬雨淋之苦。除此之外,臨河而建讓建筑與自然風景融為一體,形成了江南水鄉中一道醉人的景色。
三、灰空間在居住空間中的處理手法及意義
灰空間最早是指建筑空間的某個空間過渡部位,由于這類空間定義比較模糊,給人的空間感受不夠強烈,所以長期被人們所忽視。近年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土地使用面的日益緊缺,人們開始不斷挖掘各種空間中的潛在價值,灰空間越來越受到設計師的重視。
灰空間了表現形式各有所不同,但是其表達的設計目的不盡相同。那就是創造出貼合人們心理感受的豐富空間。由于具體的細部處理手法不同,使灰空間具有多種功能與形態。大致分為以下三點。
1.灰空間作為居住空間中的交通體系,聯系室內外。這種類型常常表現為玄關、門廊、入戶花園、影壁的形式,作為空間交通組織的主要樞紐。例如:入戶花園通常與玄關一起設計,讓入戶門與客廳之間形成過渡,讓客廳與外界空間形成一定的阻隔,使客廳不直接與外界聯系,形成一定的私密性,同時讓空間格局更加豐富。在心理上起到一定的過渡作用。
2.在居住空間的空間規劃中,創造出多層次的復合空間。人們在建筑中活動,長時間地處于過于封閉或是過于開敞的空間都會讓人產生疲勞或不適感,利用灰空間的穿插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讓人們在空間的開敞與封閉的過渡中始終保持愉快舒暢的心情。例如:中庭,它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形成建筑內部的“室外空間”,是居住空間設計中營造一種與外界空間既隔離又融合的組成形式。中庭有效地解決建筑固有的一些問題,如自然景觀的缺失、自然采光、通風等問題。
3.創造宜人的空間環境,促進人們多與大自然接觸。例如:陽臺,在居住空間中陽臺是將建筑室內空間向外的延伸,使居住者能夠足不出戶直接接觸大自然。我們可以在陽臺享受陽光浴、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有氧鍛煉、休閑納涼,可以擺放盆栽植物將陽臺設計成一個小型花園,有效提升空間視覺效果,同時擴大了人們的空間感受。
四、結語
“灰空間”這個最初出現在建筑中的術語,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傳統建筑及傳統園林中找到它的身影,古代的匠人早已懂得如何利用灰空間創造特殊的空間氛圍。現如今在居住空間設計中也能夠實現“灰空間”,它除了起到劃分空間以外,還能給人們創造一個接觸自然,感受自然的空間。在人的心理上也起到了過渡作用,同時還增添了幾分情趣。“灰空間”其本身也具有良好的生態功能,在居住空間設計中將生態的理念和相關技術滲入到設計創作中,這將是居住空間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1]鄭時齡,薛密(譯).黑川紀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一、色彩對居住空間設計的影響
(一)色彩對空間設計客體的影響
調節空間的尺度;在空間設計中尺寸的概念是絕對的,但“尺度”缺是相對的。尺寸絕對性主要指的數值、數據的絕對性,例如:空間設計中的長度、寬度、高度的絕對數值,尺度的相對性主要指(人)感知的相對性。
降低設計成本,節約施工(裝修)時間;空間施工和改造過程中需經歷多種流程和工序,如需改變空間氛圍則需從空間的拆除(墻體)、堆砌(墻體)、隔斷等入手,如從陳設上調整則需對“設備”進行更換。
突出空間設計的個性和主題;色彩和造型構成了藝術設計中的兩大主題要素,在居住空間設計打造中色彩有占有重要的作用,各設計主題風格的打造也離不開色彩的應用。
(二)色彩對居住空間設計主體的影響
色彩本身是沒有主觀意識和情感的,其對人的影響主要集中于其依附的不同形狀、面積、大小、材質、空間形態等對主體所產生的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從色彩對人的生理影響主要表現為主體通過視覺系統反應到人腦后對人體生理機能所產生的一系列影響。例如:匈牙利科學家通過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把蒙住雙眼的試驗者分別帶到紅色、黃色和藍色的房間,結果當試驗者在房間內睜開雙眼時,脈搏的跳動出現了“偏快、正常、偏慢”的情況。
色彩對人的心理影響主要指的是色彩通過視覺因素反應到人體后,人體所作出的諸如:聯覺、幻覺等反應,不同的色彩對人的心理影響也不同。例如:紅色給人以火熱、溫暖、激烈的感覺;藍色給人以冰冷、沉穩;綠色給人以生機、平靜、安全;紫色給人以神秘、華貴、莊重等。
二、色彩在居住空間設計中應用的原則
(一)關注主體的習慣與特點,結合實際空間條件,突出設計實用性原則
在色彩的選擇上首先要充分考慮實用者的特性,包括:興趣、愛好、年齡、性別、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因素。同時還要要結合居住空間現有的實際條件進行全方面的考察,對空間的尺寸、大小、朝向、位置等因素進行綜合的分析,突出色彩在居住空間設計中的適用性和實用性的目的。針對兒童空間設計時應適當采用明度和純度相對較高的色彩,營造活潑的空間氛圍,適用兒童心理和生理的發展需求,而針對老年空間設計時應盡量做到素雅、明亮、整潔。
(二)色彩選擇和搭配注重統一、協調,遵循設計美的基本原則
居住空間的色彩選擇應符合整體的空間的氛圍和造型特點,色彩與整體風格搭配統一。同時,又應做到在在整體統一的情況下尋找微差與對比,做到整體而又不失情況,統一而不乏味。
三、色彩在居住空間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一)色彩的選擇應根據不同功能空間的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起居室作為居住空間使用最頻繁的功能空間,其主要承載著會客、娛樂、休息、聚會等功能。同時,起居室也是最能表現居住空間使用者品味和喜好的空間場所,所以在設計上應盡量提現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餐廳承載著用餐、聚會等的功能,因此要充分考慮色彩對使用者進餐所產生的影響。例如:高純度和明快的紅色、橘紅色、黃色等可以增加使用者進餐的食欲,突出溫馨的氣氛,而灰色調、低純度的綠色、黃色、紫灰等敗味色常讓人聯想起腐爛、發霉等,使人產生食欲低下等厭食情緒。
臥室是居住空間中主要的休息空間,其主要承擔著休息、睡眠等的空間功能。在色彩的選擇和搭配上應注重空間氛圍的平靜和穩定,在色調上應偏向于輕柔和協調,并結合使用者的年齡、身份、愛好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二)充分利用色彩的搭配,營造具有特色的靈性空間
在實際居住空間設計中往往是多種顏色相互搭配而綜合形成的整體風格效果,不同的色彩搭配將營造不同的空間氛圍。
藍色與紫色的搭配營造夢幻浪漫的主題氛圍;藍色是海洋、星空、宇宙等代表色,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加入代表神秘、高貴的紫色,調和了大面積藍色所產生沉重感的同時,使空間感柔情二浪漫。
黃色與奶白色的搭配給人以陽光溫暖的主題;黃色使人聯想起陽光,給人以溫暖,但大面積的使用將讓人產生煩躁和不安,加入奶白色進行調和,減弱黃色對感覺帶來的沖擊,使空間平穩而明亮。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060
1 人們對環保節能理念的認識
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高,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攀升,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環保,而“環保”也成為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對于室內設計中的影響環境保護與節能的污染性不能忽略。因此,為了適應國家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改變。我們要加大對室內環境中的污染物的控制,在室內設計中提倡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方案,讓環保的概念融入到我們老百姓的生活中,這同時也是適就應國家發展趨勢的必然。
2 室內環保節能的理念
室內設計發展至今,早已不是單純的房屋裝修,它已經打破了水泥、河沙、瓷磚、乳膠漆等這種傳統的觀念,變為了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個工程復雜的系統中不僅包括了設計理念、材料選擇、施工工藝、策劃表達、運作管理、更新拆除等流程,同時也包含了諸多自然科學學科,如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文學、哲學、美術、等方面。在這些錯綜復雜的工程系統里,我們不僅要滿足人們對房屋居住的一般性要求,還需結合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進行方案的設計。同時,在整個設計流程中還應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節能的理念,使整個設計不但具有功能性、美觀性,還要環保節能。對居住空間環保設計的領悟正是室內綠色環保節能與傳統裝飾不同之處。
3 我國居住空間環保節能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居住空間環境設計中,在環保節能的理念上還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體現在觀念上的偏差。這種觀念的偏差不是一時形成的,而是在長久的生活方式中積聚起來的。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對居住空間的裝修就是對墻面進行涂刷、貼壁紙;對地面進行鋪裝地板或地磚;對頂面進行吊頂處理。當然,在這三界面的裝飾中除了進行物體的添加,還不忘設計物品存放空間,以美化整個空間界面。殊不知,在這種傳統的裝飾理念中,裝修的越復雜,對資源的浪費就越多。另一方面是設計行為上的偏差。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一些對居住環境進行奢華的裝修中。在這類裝修中大多會選擇一些名貴的材料、復雜的工藝,以打造高檔的,奢糜的居住空間。而在這些名貴材料的背后,卻隱藏著對自然生態、自然資源的破壞與浪費。同時,在這種用材料堆砌的人工營造環境中,不重視自然光源、通風、保溫、散熱等性能,使居住空間裝修中有毒氣體不斷的揮發,從而直接導致人體免疫力、抵抗力的下降,這些都有悖于環保節能的設計理念。
4 環保節能理念與居住空間的結合
很多年前,人們很難發現室內設計如何去區別何為環保材料、何為低碳生活。大多數的設計師在設計中不斷地使用一些昂貴的、極不環保的裝飾裝修材料來營造各種所謂低調的或高調的奢華的設計。殊不之,隨著時代的步伐,人們并沒有被這種紫醉金迷的奢華裝修所同化,反之這種奢華的、不環保的裝修已越來越被排斥。在臨近的短短的十年間,人們開始向節能減排,回歸原始生活進發。對室內設計而言,環保節能應避開化學材料,盡量選用綠色自然、生態環保的材料,來減少無謂的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才是我們設計的歸屬。在居住空間中,我們要提出一種精神與物質并存的理念,從低碳環保、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出發,來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居家環境。同時,室內環保節能設計也是今后室內設計的必然發展趨勢,它將對室內設計師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新的觀念。
5 環保節能在居住空間中的運用
5.1 環保節能的設計
環保節能是室內設計的重要內容,其具有可持續性。在居住空間設計中,不僅需要解決空間的組織與設計,還需結合通風設計、采光設計、照明設計、保溫設計等一系列的具有節能效果的現代科技設計手段,來解決居室設計中的能源問題。例如:在通風設計上,我們要考慮到居室空間是人們一生中停留最多的空間環境,我們需要通過對空氣的調節,保持自然清新的空氣,讓居住者不會感到身體不適,我們可以采用誘導式構造技術設計手段來解決自然通風的問題。居住空間對采光、照明的設計上,除了倡導利用自然光源以外,還需考慮合理的自然采光與人造光源的結合。在采光節能設計中,可以通過調節燈光的亮度、采用節能設備等,以此來節省能源的消耗。
5.2 環保節能材料的選擇
居住空間的材料選擇上,我們應盡量選用環保節能的材質,遵循無害化原則。在材料的選擇中,首先應有先進的環保概念,對于居住空間來說,環保只能是有限的環保,而非絕對的環保。雖然市場上大部分的材料都標有綠色環保的標簽,如綠色環保的涂料、綠色環保油漆、綠色環保板材、綠色環保的地板......但這些都只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環保無污染。在此種情況下,我們要進行環保節能的設計,不僅要選擇由國家權威檢測機構認證的達到綠色環保標準的材料,而且還需要明白,不是所有選擇環保材料的設計就沒有污染。我們在材料的運用中,還需控制材料的使用量,正所謂量變則會產生質變。
5.3 綠色環保檢測
居住空間中的綠色環保檢測我們要從幾個方面來看。首先是事前預評估,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綠色環保檢測的概念。目前市場上可以看到的材料均標上了“綠色環保”的外衣,殊不知,這些所謂“綠色環保”的背后,真正能經過國家權威檢測機構認證的去寥寥無幾。因此,我們在選擇材料時,不能被這些標簽所迷惑,也不能跟著感覺走,而是需認真了解調查這些材料的檢測報告和數據。選用購買真正的綠色環保材料,并在設計中計算好有毒污染的值,預評估裝修出來房屋的環保系數;其次,是事中檢測。這就要求設計師們在裝修過程中,對材料和施工進行監控,避免工人在施工中偷梁換柱的事情發生;最后是事后的檢測,即在裝修完成后,家具進場前,用專業的檢測工具,如甲醛試紙、苯試紙等,對居住空間環境進行監測,檢測居住空間裝修后室內空氣污染狀況。家具進場以后也需對居住空間環境進行再次檢測,以確保居住環境真正的綠色環保。
6 總結
2界定居住空間設計中健康標準的重要性
完善和健全居住空間健康標準已經迫在眉睫。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環境破壞也日趨加劇,健康問題將是21世紀的重要命題之一。居住空間中健康標準的構成應以標準化的考核來界定,不僅可以提供一個完整清晰的科學數據參照,還對居住空間組成因子要求的更加完善。
1)人體健康的要求。
健康是每位家庭成員關心的問題,而居住空間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因子,更是會激化人與居住空間之間的矛盾,隨著矛盾的不斷增大,人會自動的遠離環境或改造成新的環境。不同人群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有所不同。特殊人群要求會更加嚴格,例如:患有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結核、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這類人群對空氣質量比一般人要求會更高。
2)整體(社會)節能減排需求。
居住空間由不同屬性的客觀物質構成,有些則是不可再生資源。從長遠的規劃和科學的利用的角度使用資源,不僅可以提高居住環境的質量,同時也能節約物質資源,減少和避免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隨著社會在不斷地向前進步,家庭中不利于健康和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最終將會被拆除丟棄,這一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建筑環境垃圾。若從設計開始就將觀念與標準植入其中,就無形中節省了社會的物力、財力和資源。
3)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人們的意識觀念在不斷地向前推動,對居住空間中的客觀物體標準也會更加嚴格,提前做好健康標準界定,不僅在發展方向領先世界,同時也在資源上做到節約。保留那些暫且不開發物質資源為后代的需求留有余地。
3居住空間中健康環保指標的構成
1)空氣質量。
空氣在所有空間中擴散流動,是人們密切接觸的生活要素。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節能減排要求的提出,建筑物密閉程度不斷增加,人均占有面積相對較小,加上空調通過降低通風率來維持原供暖和制冷的做法,會導致室內與室外空氣的交換量減少,使居住空間內一些污染物的濃度甚至高于室外。居住空間中的空氣污染如今也像外環境污染一樣,給人們帶來許多健康危害。所以居住空間的空氣質量是健康標準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2)通風量。
通風量即從外界進入空間的總氣流量。居住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建筑的圍合空間,需要被輸送一定量的新風以改善居住空間空氣質量。保障通風量是改善居住空間環境的重要手段。所以,將通風量引入居住空間的健康指標是很恰當的。保證居住空間中所需的通風量不僅可以將室內污濁的空氣及時的排出,引進新鮮空氣,加強空氣流動,而且,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期間也有一定新鮮空氣的交換和補充。營造更加健康良好的高品質居住空間環境,有益于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
3)采光量。
采光量即空間所進入的光通量。居住空間的采光可以分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白天大多來自自然采光。柔和的光線和充足的采光量使人從視覺和心理上切實地感受到居住空間的和諧與溫馨。太陽光可以殺死居住空間空氣中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的身體健康。如今大量的裝修設計隨意封閉窗戶或者減少開窗面積帶走了明媚的陽光,居住空間中的采光并不能得到滿足。所以居住空間中的采光量是衡量居住空間健康標準的重要組成元素。
4)裝修及裝飾材料污染控制值。
裝修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居住空間內的空氣質量。通常有毒有害的裝修材料是居住空間空氣污染的重要源頭。就當前充斥在中國市場的各個品牌的裝修材料來說,很多都不能達到環保標準,污染物含量及物理性能等項目超標問題很普遍。目前市場狀況并不樂觀。要想真正還原健康的居住空間,就必須細化裝修材料的控制標準并將其作為重要指標加入健康標準的界定中。這樣不僅能在行業中提供有效的依據,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規范材料生產上所忽視的問題。
4在設計中具體的實施要求
1)設計觀念的轉變。
從居住空間的設計上來說,健康標準的界定不僅僅是對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具體把控,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轉變。在設計開始實施階段就把健康和環保理念作為出發點和目標運用到設計中去。因為節能、低碳、環保設計已經是現代設計發展的主流趨勢。
2)自然元素的還原。
居住空間健康標準的界定還應該強調自然元素的還原。將人們所感受到的自然元素要最大程度地得到還原。在居住空間的設計中可以考慮窗戶的開啟面積,經過不斷的采集數據并將這一數據做到科學化、合理化,以保障日照采光及通風換氣的基本要求。比如居住空間內的自然采光系數即室內全天光照度與室內距離采光窗中點地面1m高、1m遠的采光天然光照度應不小于1%,居住空間的窗地比不應小于1/8等等。
3)裝修及裝飾材料合理選擇及使用。
居住空間在入住前都要進行裝修和裝飾。而現今大多數人在此方面往往過度裝修,只顧追求居住空間的奢華與美觀,而很少考慮布局和材料應用的環保性能,致使一些危害人健康的裝修材料像隱形殺手一樣進入居住空間。不論是像花崗巖這樣的自然材質,還是經過加工的合成材料,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天然的大理石具有很強的放射性,運用在居住空間的設計中會對人的健康有潛在的威脅。另外,在裝修中常常被用到的三夾板、人造板等板材,甲醛是作為粘合劑的重要成分隱藏在板材的夾層中。隨著室溫的上升,甲醛釋放到空氣中的濃度就會增加。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對身體的損害都是致命的。設計師應增強環保意識,加強環保知識。在設計中推廣綠色設計。把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間環境作為衡量工程質量的重要指標。優先選用有環保標志的綠色環保材料,并進行綠色施工,改革傳統落后的施工工藝。
4)施工過程中的檢測與考核。
居住空間存在的問題很多是在設計初期和施工前期就可以加以控制的。國外的一些小學在施工和設計中都非常重視過程中的材料考核與檢測。在每個環節都有專業的團隊制定一系列的環保健康標準來規范和考核。在居住空間中我們也可以適當合理的采納這樣的模式,依照具體完善的健康指標,將這一合理的數據真正的運用到居住空間的健康環境建設中。
1 引言
保障性住房是我國住房制度改革過程中的重要產物,是我國城鎮住宅建設中較具特殊性的一種類型住宅,對調節市場住房供給,保證中低收入者基本住房需求,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研究保障性住房特點,針對性的對居住空間進行設計,滿足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的同時,提高其居住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是很有必要的。
2 保障性住房設計的基本理論
2.1 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概念和意義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對中低收入家庭實行分類保障過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應對象、建設標準、銷售價格或租金標準,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指城市的廉租住房、城市的經濟適用住房,以及林區、墾區、煤礦職工的棚戶區、危舊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保障性住房建設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對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條件,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對帶動的地方和社會投資,拉動拉動鑄鐵、鋼材、水泥等相關產業發展具有很強的帶動效應,對拉動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擴大消費,帶動國內消費市場發展和興起,促進全國經濟增長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2.2 保障性住房建設特點
保障性住房與普通商品房建設相比,從建設理念、設計要求、標準、以及市場運作上都存在明顯的區別,保障性住房建設具有自身固有的特點:
首先是保障性。保障性住房是建設是民生工程,是政府保障中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和居住條件的一項惠民政策,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不以盈利為目的。
其次是經濟性。保障性住房的設計不追求豪華、高檔的設計,其材料的選取、綠化、景觀的設計,空間的利用等都以經濟性為主要原則,以滿足基本居住條件為根本要求,力求通過最優的設計、合理的搭配設計最佳的居住空間,滿足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基本的居住要求。
第三是適用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考慮經濟性的同時同樣要滿足適用性和便利性,整個居住空間的布局功能明確,空間利用率高,居住的總體統一性要高,同時,整個居住區的物業服務要與其他住宅小區完全相同,戶內的原有配套設施以適用性為主。
2.3 保障性住房建筑設計中存在的不足
通過總結分析大量城市保障性住房建筑設計的案例可以發現,目前的保障性住房設計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一)在建筑的選址上存在問題。由于城市中心區段土地供應量的短缺,以及政府考慮土地出讓收益的問題,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保障性住房都分布在偏離城區中心的城市邊緣地段,公交系統、地鐵軌道系統延伸度較差,小區的配套設施,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短期內無法健全,影響了居住的舒適性和便利性。(二)建筑單體設計存在不足。大量小戶型內走道設計的保障性住房較普遍,光線昏暗且非常不開敞,簡單的設計處理使人的行為活動變得異常不舒適,同時,單體建筑套型設計簡單化,未考慮小戶型住宅中彈性空間的設置、多樣化的選擇等設計方向,衛生間、廚房設計缺乏實用性和靈活性,儲藏空間設計缺乏。(三)建筑外部空間的設計存在不足。通過分析發現,保障性住房社區的外部空間缺乏活動設置以及必要配套設施、缺乏無障礙設計,整個社區的居住缺乏安全性;在空間利用上,空間利用效率低、材料選用不經濟、空間類型單調使得整個保障性住房居住舒適度大打折扣。(四)在整體性規模方面還存在不足。調查發現,目前保障性住房的規模和數量遠遠不能滿足中低收入者對住房的需求。
3 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間設計研究
3.1 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間設計原則
外部居住空間設計上,保障性住房設計要遵循在滿足居住主體的基本戶外活動要求的基礎上盡量選用當地材料為主或以再生性材料來降低造價;其次,遵循適宜原則,適應物質空間的同時,適宜整個區域中的居住主體;第三是外部空間的設計要遵循活動原則,在設計上要有無障礙設計。在內部空間設計上,保障性住房要保證居者的可變性強,滿足居住者的特殊需求,同時在私密與安全性上進行權衡,遵循節約與舒適性并存原則,并對現有住房評價量化。
3.2 保障性住房規劃空間組織
保障性住房的空間設置應在城市整體規劃設計的框架下,遵循合理布局、統一規劃、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對建筑用地、容積率、建筑面積、綠化、建筑高度、公共服務和附屬設施進行統一規劃設計。
首先保障性住房的選址要盡快改變被城市邊緣化的趨勢,在符合城市整體規劃的前提下,要逐步加大保障房的建設覆蓋度,以滿足廣大中低收入者和弱勢群體的住房需求,同時,選址上要根據不同的地段、不同的房屋類型、不同的面積標準采取不同的價格,以滿足不同基層的低收入者對住房需求。
其次保障性住宅規劃組織結構要采用組團式開發的模式,滿足低收入者對公共服務設施集中設置和依賴性強的要求,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適度加大商業配套面積,形成綜合百貨、超市、肉菜市場、零售店的多層級商業設施體系,有效提高公共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如商場、公交、供水、供電等,在提高低收入者居住舒適度的同時,降低保障性住房的整體建設成本。
最后,注重公共交通設施體系規劃。針對中低收入人群對公共交通依賴性較強的特征,在公共交通專項規劃未覆蓋規劃區的前提下,規劃除了設置公交首末站外,以公交站點300米的服務半徑為原則,在居住區其他區域考慮設置港灣式公交停靠站,停靠站位置靠近小區出入口甚至引入社區,減少居民步行距離,方便居民出行。
3.3 保障性住房綠化體系設計
保障性住宅的位置偏離市中心和核心商業圈一定的距離,給保障性住宅建設公園、庭院、街道綠化和各種綠地提供了可能的空間,住宅區內部應該設置基本綠化環境系統,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住宅區內的綠地規劃,應該根據住宅區的規劃組織結構類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環境特點以及用地的具體條件,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地系統。綠化的布置應遵循滿足居民基本需要的原則,草地和經濟樹種為主,鋪地的面積不宜過大,活動場地等設施應該集中布置在小區中心。
4 結論
保障性住房是我國重要的民生工程,對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保障性住房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應按照建設節能省地環保型住宅的要求,積極推廣應用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以保證保障性住宅建設設計符合適應性、環境性、經濟性、安全性、耐久性的住宅性能標準要求。
參考文獻
[1]文林峰.城鎮住房保障[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7
【關鍵詞】
課程建設;藝術設計;自主學習
一、課程建設的理念和思路
(一)課程建設的理念。
1.實施項目教學改革成果。制作并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實現本課程“項目教學”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2.按照國家精品課要求。建設網絡化學習條件,為學生提供主流設計網站和師生學習交流平臺,促進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實現便利、快捷的網上答疑與指導。
3.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按照其所對應的崗位和工作流程組織任務選取、任務執行、任務指導。并在設計過程結束后通過評審完成課程任務,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4.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案例解析引導法、視野拓展法、小組合作法、師徒幫帶法、點評糾正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性,活躍課堂氣氛,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同時,注重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5.注重本課程的教學團隊建設。根據團隊成員的專業優勢和特點,合理分配課程建設任務,凝聚集體智慧,體現每一個團隊成員在課程建設中的價值。
6.注重教材建設,逐步實現層次化、立體化和精品化。一是層次化:根據學生層次,有針對性的編寫、講解、布置任務等。二是立體化:即既有主干教材,又有輔助教材;既有紙質教材,又有電子網絡教材。三是精品化:突出教學內容的“精”,打造高質量教材。
(二)課程建設思路。
一是充分利用“設計工作室”已有的條件,推進本課程教改的實施。細化教學組織與安排,確保教學內容依托實際項目并符合崗位工作的職能需求與工作過程。逐步完善包括教學錄像;教學動畫;案例資源;素材庫、題庫;實訓指導書等教學資源的制作與完善,并運用到教學之中。二是加強本課程的“網絡”建設,逐步實現“在線學習與指導”;“網上同步階段測驗”、“設計修改與答疑”等。三是加強教學團隊的雙師素質培養,將沒有設計實踐經驗的老師派出去,將企業設計人員請進來。明確教學團隊中每個老師的職責,將精品課建設任務落到實處。四是加強教材建設,圍繞項目教學展開自主教材編寫,并體現教材的“層次化、立體化與精品化”。
二、課程內容
(一)課程內容的針對性與適用性。
本課程內容針對家裝設計崗位,圍繞該崗位所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即與業主溝通、洽談確定設計意向和定位;能現場測尺并繪制戶型圖;能完成方案設計及裝飾材料的選擇;能繪制施工圖和效果圖,能完成文本的設計與制作;能幫助業主進行家具、陳設、綠化、配套設施的選擇等進行培養。本課程適用于裝飾與室內專業的學生。
(二)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三、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創新
(一)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采用課外調研、課外收集資料等教學形式,并實施課外調研與設計實訓的“現場教學”。即任課教師負責安排調研地點和內容,制定調研計劃,明確調研任務,并在調研現場進行“現場教學”,使學生能夠直觀掌握設計潮流、材料的應用以及新技術、新工藝等。
(二)努力實施“工作室”教學模式。
充分利用本系即將開啟的“凡藝設計工作室”將承攬的設計項目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獲得真正的職場體驗。學生按照設計工作的工作要求和流程完成設計任務(也是教學任務),老師和工作室的設計人員則充當設計負責人負責設計的指導和調整。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本專業核心崗位能力(設計與設計表達能力)的培養。本專業的“凡藝設計工作室”完全按照設計公司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方式,配備先進的設計、出圖設備和相應的客戶洽談區、材料展示區及專業資料室等,使學生在工作室里邊學習邊工作,實現工學結合。
四、教學實踐
充分依托校企合作企業,利用校外實訓基地安排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如現場測尺、設計項目來源、案例教學資源及施工現場參觀等。
作者:俞緋 單位: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潘海嘯,任春洋,楊眺暈.上海軌道交通對站點地區土地使用影響的實證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07,4
[2]劉婷婷,林濤.TOD模式下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沿線居住環境分析[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
室內居住空間設計的本質是為人創造安全、舒適、宜人和富有美感的室內環境。隨著室內設計學科的不斷完善,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并且成為現代室內設計的指導理論。了解人在不同室內環境下的心理和行為,科學而藝術地把握室內環境設計中各要素關系,創造符合需要的室內環境。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與以往相比,更加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強調以人的感受作為設計的終極目標。我們研究人在環境中的行為、心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的目的就在于:了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心理傾向,從而使我們對人環境的關系、對怎樣創造室內人工環境,都應具新的更為深刻的認識。使其及時地反饋到我們室內居住空間的設計中去,合理的組織空間,設計好界面、色和光照,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所以,這就要求們對在室內環境中的人的行為、心理進行研究。
在人類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人與環境的關系問題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環境即“周圍的境況”,相對于人而言,環境可以說是圍繞著人們并對人們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的外界事物。然而人為什么會在不同的環境,表現出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情緒呢?那是因為環境在悄悄地影響人的情緒。雖然環境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卻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所以家居環境的設計就變得十分重要,室內設計必須以環境心理學為出發點。在研究每個空間的用途所需要的效果時,要考慮到對其中活動者所產生的影響。
室內設計首先應該滿足“用”的功能。在室內設計過程中首先應該考慮的無疑是空間的功能,不同種類的空間最大的區別無疑是功能的差別。在功能的前提下對空間進行分析是必要的,因為功能的需求是建立在人的需求基礎之上的,人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的需求不同就應該提供不同的空間來滿足這些需求。人的基本需求有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對于室內設計師而言,要理解室內空間的功能要求并不困難,但是要在設計的過程中恰當表現空間的功能性因素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室內空間的功能源于人的需求,因此人類的不同需求就誕生了空間的不同功能。
以住宅空間中的書房設計為例:書房是住宅空間中的學習空間,這種學習空間與公共學習空間相比有相同的功能要求,但也有不同之處,例如私密性、隨意性等。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家庭辦公現象也越來越多,書房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又兼有辦公空間的特點。書房的功能是為了讓人們能集中精力,在寧靜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閱讀、思考以及通過網絡進行工作或對外聯系。根據以上要求,書房應該具備以下條件才能夠很好地為人服務:首先,房間里要有良好的自然照明或人工照明設施。
通常情況下用于學習的空間其照度在400~500勒克斯。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理條件,但是設計不當就不僅僅會造成生理的不適而且也會造成心理上的不適。實踐證明,如果光線過暗會很快造成視覺疲勞進而產生心理疲勞,而光線過亮也會引起人的心里煩躁,光線直接影響人們的閱讀情緒。從用眼衛生的角度考慮,書房最好選擇自然光線比較好的房間。其次,房間要有良好的隔音設施,良好的隔音可以保證專心致志地閱讀和思考。另外,家具陳設也應該體現文化氛圍,讓人們的身心都沉浸其中。
臥室的設計要求就不同于書房了,由于臥室是所有住宅室內空間中私密性最強的空間,是一個完全屬于個體的空間,因此臥室應根據使用者的年齡、個性和愛好而展開設計,舒適宜人是臥室設計的基本原則。臥室空間界面的設計和材料的使用要有充分的親和力;界面裝飾材料的肌理和色彩都不能過于強調變化;頂面裝飾宜采用簡潔的造型和淡雅的色彩,這樣頂部就不會有壓抑感。燈光的設計應該考慮其照明從亮到暗的層次變化,而且隨著光線的變化其室內的氛圍也隨之發生變化,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處理界面時保持“含蓄”的特點。
另外,出于對人健康的考慮,通常情況下臥室在建筑設計時都會在建筑的南側。這主要是考慮到對陽光的充分利用以及保證有良好的通風效果。對原有建筑通風不良的情況在設計中應適當進行改進;對安裝空調的臥室,空調器的送風口出風方向不應該直對著人就寢的床等。
這些都是屬于功能性的要求,功能性的要求一般都是比較明確、細致的。而且表面看起來似乎多與人的生理行為有關,但處理不好將帶來心理問題。對于設計師來說,要求本身很容易理解,但是通過設計和施工過程實現這些功能時往往會出現偏差,因此設計師應該憑借經驗對原建筑空間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并且在施工過程中很好地貫徹功能性原則。
任何種類的設計其開始都是為了“用”,室內空間的建造亦不例外。解決了這個基本問題后對美感的追求會隨之而來。當然人類在造物的過程中也將許多屬于“好用”的功能性因素轉化為“好看”的審美性因素。在室內設計領域,環境心理的主題思想是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應該說現實生活中凡是需要進行設計的室內空間就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物質的功能性問題。室內空間設計中的精神情感因素不是可有可無的,這是因為在當今社會人們對室內環境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上,而是開始重視精神與情感層面的要求,追求具有人文色彩與文化內涵的室內空間環境。④①
室內居住空間設計的本質是為人創造安全、舒適、宜人和富有美感的室內環境。隨著室內設計學科的不斷完善,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并且成為現代室內設計的指導理論。了解人在不同室內環境下的心理和行為,科學而藝術地把握室內環境設計中各要素關系,創造符合需要的室內環境。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與以往相比,更加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強調以人的感受作為設計的終極目標。我們研究人在環境中的行為、心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的目的就在于:了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心理傾向,從而使我們對人環境的關系、對怎樣創造室內人工環境,都應具新的更為深刻的認識。使其及時地反饋到我們室內居住空間的設計中去,合理的組織空間,設計好界面、色和光照,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所以,這就要求們對在室內環境中的人的行為、心理進行研究。
在人類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人與環境的關系問題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環境即“周圍的境況”,相對于人而言,環境可以說是圍繞著人們并對人們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的外界事物。然而人為什么會在不同的環境,表現出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情緒呢?那是因為環境在悄悄地影響人的情緒。雖然環境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卻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所以家居環境的設計就變得十分重要,室內設計必須以環境心理學為出發點。在研究每個空間的用途所需要的效果時,要考慮到對其中活動者所產生的影響。
室內設計首先應該滿足“用”的功能。在室內設計過程中首先應該考慮的無疑是空間的功能,不同種類的空間最大的區別無疑是功能的差別。在功能的前提下對空間進行分析是必要的,因為功能的需求是建立在人的需求基礎之上的,人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的需求不同就應該提供不同的空間來滿足這些需求。人的基本需求有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對于室內設計師而言,要理解室內空間的功能要求并不困難,但是要在設計的過程中恰當表現空間的功能性因素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室內空間的功能源于人的需求,因此人類的不同需求就誕生了空間的不同功能。
以住宅空間中的書房設計為例:書房是住宅空間中的學習空間,這種學習空間與公共學習空間相比有相同的功能要求,但也有不同之處,例如私密性、隨意性等。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家庭辦公現象也越來越多,書房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又兼有辦公空間的特點。書房的功能是為了讓人們能集中精力,在寧靜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閱讀、思考以及通過網絡進行工作或對外聯系。根據以上要求,書房應該具備以下條件才能夠很好地為人服務:首先,房間里要有良好的自然照明或人工照明設施。
通常情況下用于學習的空間其照度在400~500勒克斯。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理條件,但是設計不當就不僅僅會造成生理的不適而且也會造成心理上的不適。實踐證明,如果光線過暗會很快造成視覺疲勞進而產生心理疲勞,而光線過亮也會引起人的心里煩躁,光線直接影響人們的閱讀情緒。從用眼衛生的角度考慮,書房最好選擇自然光線比較好的房間。其次,房間要有良好的隔音設施,良好的隔音可以保證專心致志地閱讀和思考。另外,家具陳設也應該體現文化氛圍,讓人們的身心都沉浸其中。
臥室的設計要求就不同于書房了,由于臥室是所有住宅室內空間中私密性最強的空間,是一個完全屬于個體的空間,因此臥室應根據使用者的年齡、個性和愛好而展開設計,舒適宜人是臥室設計的基本原則。臥室空間界面的設計和材料的使用要有充分的親和力;界面裝飾材料的肌理和色彩都不能過于強調變化;頂面裝飾宜采用簡潔的造型和淡雅的色彩,這樣頂部就不會有壓抑感。燈光的設計應該考慮其照明從亮到暗的層次變化,而且隨著光線的變化其室內的氛圍也隨之發生變化,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處理界面時保持“含蓄”的特點。
另外,出于對人健康的考慮,通常情況下臥室在建筑設計時都會在建筑的南側。這主要是考慮到對陽光的充分利用以及保證有良好的通風效果。對原有建筑通風不良的情況在設計中應適當進行改進;對安裝空調的臥室,空調器的送風口出風方向不應該直對著人就寢的床等。
這些都是屬于功能性的要求,功能性的要求一般都是比較明確、細致的。而且表面看起來似乎多與人的生理行為有關,但處理不好將帶來心理問題。對于設計師來說,要求本身很容易理解,但是通過設計和施工過程實現這些功能時往往會出現偏差,因此設計師應該憑借經驗對原建筑空間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并且在施工過程中很好地貫徹功能性原則。
任何種類的設計其開始都是為了“用”,室內空間的建造亦不例外。解決了這個基本問題后對美感的追求會隨之而來。當然人類在造物的過程中也將許多屬于“好用”的功能性因素轉化為“好看”的審美性因素。在室內設計領域,環境心理的主題思想是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應該說現實生活中凡是需要進行設計的室內空間就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物質的功能性問題。室內空間設計中的精神情感因素不是可有可無的,這是因為在當今社會人們對室內環境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上,而是開始重視精神與情感層面的要求,追求具有人文色彩與文化內涵的室內空間環境。④①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約為1.6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2%。依照人口年齡結構的標準,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國家的行列。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高,其體能和心態都發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室內所呆的時間會增加,因此老年人對室內空間的特殊需求和依賴程度也就增加,室內居住空間環境的改善是老年人生活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老人在室內所進行的行為活動,可將室內空間分為門廳、起居室、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幾個部分,它們之間相互穿插關系緊密。
1. 出入口及門廳設計
老年住宅的出入口以及過廳的尺寸應具備輪椅、擔架的回旋,門廳的走道凈寬度不宜小于1200mm。在門廳上應留有存放衣物、換鞋專用的櫥柜和凳子的空間。與外來來訪者的對話、視覺監視服務設施應針對老人的身高尺寸適當降低高度,并設置扶手欄桿等。為使老年人在生理機能發生衰退時也能安全行走,應去除地面高差,采用防滑地面,在門廳入口處的設置蹭鞋墊,但蹭鞋墊很容易阻止坐輪椅的老年人行動,在入口處設計一個與墊子尺寸匹配的淺槽(與蹭鞋墊尺寸一致),將蹭鞋墊放在淺槽里,即具有防滑效果,又沒有高低落差,方便老人安全通過。
2. 起居室設計
老年人很多活動都是在起居室里完成的,起居室應保證良好的朝南和充足的日照,使老年人能夠充分享受陽光。起居室是老人會客、娛樂和團聚等的活動空間,起居室的面積應盡可能的大,能為子女團聚提供良好的空間環境。老人住宅的起居室內設家具不宜太多,會給老人行動帶來不便,尤其是有些行動不便或外出較少的老年人,有時會在起居室里設置一些簡單的運動設施,進行簡單的健身活動。
3. 臥室設計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在臥室停留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因此臥室面積一定要適當加大,便于將來照顧老人,一般臥室使用面積不小于10,以15~20為適宜。考慮坐輪椅老人行動的尺寸,矩形居室的短邊尺寸不能低于3600mm。
老人的臥室應設有廁所和浴室,以便夜間使用方便,考慮看護者的房間應設置在老人臥室的附近,便于安全呼叫。老人的臥室還應與門廳、盥洗室、廁所、浴室設在同一樓層里。老人臥室的墻上安裝1000~1500mm高的扶手非常必要,能便于輔助老年人站立或坐下。
4. 陽臺設計
老年人室內居住空間應設有陽臺,老年人在陽臺上能充分享受日照、觀景和休息的需求。由于老年人戶外活動時間較少,因此陽臺就成為他們與自然環境相互聯系的重要區域,可將花鳥魚蟲等引入陽臺中。同時陽臺的晾曬衣物的功能也必須保準,陽臺上應設置可升降的晾曬衣架,升降低處可達到在坐輪椅的老人所觸及的范圍。陽臺地面坡度應較緩,選用良好的排水、防滑地面材料。考慮使用輪椅生活的老人和護理者的尺度,陽臺的寬度應適當加大,應大于1500mm。陽臺欄桿高度應在1000 mm~1200 mm,四周設置盆景和花池可增加安全感。
5. 廚房設計
廚房與老年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廚房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生活質量。為老年人自行操作和輪椅進出的廚房,一般使用面積不宜小于6 m2,其最小短邊凈尺寸不應小于2100mm。老年人使用的廚房應按照老年人的人體尺度進行設計,同時要考慮坐輪椅的老人對使用空間提出的特殊要求,考慮到輪椅回旋空間,一些走動困難但上肢完好的老人,坐下來也可以在廚房操作。根據不同老人的操作姿勢,如站姿、坐姿或乘輪椅而留出足夠的空間、洗池、操作臺和灶具表面要保持同一高度并按操作順序連續布置有關設備。因此廚房設吊柜,柜底離地高度宜為1400~1500 mm,輪椅操作廚房,柜底離地高度宜為1200 mm。
6. 衛生間設計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生理機能的退化,使用衛生間的頻率也會明顯增多,尤其是夜間的使用會有所增加,因此衛生間應盡量設置在靠臥室近的位置,一般實際面積不宜小于5 m2。衛生間設計要全面考慮老人的安全問題,坐便器高度的選擇應與輪椅高度一致,一般不大于400mm。衛生間內的坐便器、淋浴區和盥洗區應設置安全“L”形和“U”形扶手,安全扶手針對坐輪椅的老人一般設置距離地面600~700mm為宜,針對站立的老人一般設置距離地面800~1000mm為宜。
老人容易在洗浴區域出現意外,為了能更及時的發現和救助出現意外的老人,洗浴間的門應選用推拉式、折疊式或外開式的。在沐浴區可設置淋浴座椅,方便老人洗浴時使用。洗浴時的冷、熱水龍頭宜選用杠桿式或掀壓式開關,用色彩明顯的紅、藍色標識清楚。
衛生間宜選用白色潔具,燈光設計要明亮,便于老人觀察。地面宜采用良好的防水、防滑的材料,地面高差不應大于10 mm。
7. 家具設計
在老人的居住空間中,家具設施不宜太多,如果家具設施太多,會縮小老人活動空間范圍,容易造成一定的壓抑感和沉悶感。但家具設施也不能太少,太少的家具設施會給老人生活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室內會顯得過于空蕩,給老人造成孤獨感和寂寞感。一般來講,家具設施占用室內面積以30%~40%為宜。室內家具尺寸要符合老年人的形體特征,尺寸不宜太高,選用進深較小的家具,并盡量貼墻放置,以免對老人造成傷害。室內家具的尺寸、造型、材料、色彩以及布置方式要考慮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為規律,造型應端莊、典雅,材料應選用環保性較好的木質材料,色彩應選擇深沉、穩重的家具。
參考文獻
[1] 亓育岱主編.老人建筑設計圖說.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