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7 20:47: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個性化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健康教育與護理,沒有時間限制,健康教育與護理相對隨意。治療組選擇健康教育路徑。責任護士嚴格按照醫生開具的護理路徑積極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認識程度,病區護士長及高級職稱臨床護士負責監督并檢查落實路徑執行的具體情況,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對其進行正確指導。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臨床路徑知識和外科手術知識、交流溝通技巧、專科護理知識及健康教育技能等。護理周期為10天。
1.3觀察指標:觀察所有患者的預后情況。同時進行健康教育滿意度與依從性調查,設定選項分值從1到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依從性越好,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而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切口感染,切口均為甲級愈合。經過調查,護理后治療組的健康教育滿意度與依從性評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二、實施動畫個性化教育的阻力
1.師資力量的匱乏
由于動畫教育的迅猛發展,動畫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難以跟上,而高校現行的動畫教育模式很難培養出適合動畫產業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大部分教師要么是是其他專業教師經過短期培訓的轉化,要么是剛剛畢業缺乏實戰經驗的動畫碩士要么是一些軟件能力較強但對動畫造型進行簡單學習的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生,大多沒有完整的實戰和系統的系統動畫理論知識,比較缺乏動畫的實戰經驗,如果進行動畫教育的個性化教育模式,勢必會加劇動畫教師的授課壓力及工作任務量,使動畫專業教師匱乏的矛盾進一步加深。
2.現行動畫教育模式的阻力
現行的動畫教育模式是“大而全”的教育模式,高校在設計定位各自動畫專業的辦學時沒有深層次發掘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盲目的隨從,從國外的成功經驗來看,各自都是依托奇各自的特色在市場上獨占鰲頭,美國定位的是好萊塢的文化傳播,日本定位使依靠其卡通動畫形象,而韓國卻是定位網絡動漫游戲,從動畫教育的角度來看,國外動畫教育呈現的是多樣化特點,大多根據需求去辦學、專業優勢和社會需求來開展課程教學,尤其中是動畫教育與社會需要的配對,既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之道,也培養學生的應用操作能力。這與目前國內高校動畫教育定位模糊、缺乏自身特色、與市場需求脫節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這些差異正是動畫教育應該大力改進的地方。
三、如何在動畫教育中實施個性化教育
1.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制定就業目標
如果專業教師在學生進校之后進行積極的介入和引導,強化其專業學習動機,明確其就業目標,樹立對專業的理性科學系統的認識,使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后一年之內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興趣點,毫無疑問就會在學習態度上,學習動機上有根本的改變。
2.提供靈活的課程內容
可以在課程的設置上更靈活些,推行小班教學和個性化輔導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因為一旦學生確立了學習目標,端正了學習態度,就從主觀上解決了大的問題,靈活的課程設置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質量,不僅為學生節約了時間,而且從本質上改變了學生所學和市場需求脫節的現狀,為動畫市場的發展及行業的發展節約了時間。
個性化教育是21世紀教育基點的戰略性轉移,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向,也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是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語文課程改革新的價值取向。
個性化教育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需求。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的本質是以知識創新為基礎、以人的主體實現和超越為特征的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人才諸因素中最為突顯的一部分,是個體為社會服務的基本條件。沒有個性特點、平庸無奇的人,就無法進行知識的攝取、轉換和建構性再創造。健全的人格體現了人與社會的內在融合,個性的發展包含了社會的發展。早在《學會生存》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深刻指出:“人類發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采,表達方式復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由此我們應該明確,實現個人與社會內在融合的“豐富多采的人格”是知識經濟對語文課程的時代需求。
個性化教育是創新教育的急切呼喚。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關鍵,其宗旨就是為知識經濟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任何創造都必然體現著創造主體的個性品質和特點。創造力除智力因素外還含有情感、激情、愛好、欲望、自我、信念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這些個性層面的心理要素的健康發展,對于個體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也是幫助個體激發潛能、培養豐富創造力的有力因素。沒有健康的個性,無論在智力上、思維上有如何的超常性,也不能成為所謂創新人才。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知識經濟這樣對創新有著如此急切的呼喚,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對培養具有創新個性的人才有著如此緊迫的期求。
個性化教育體現了人文價值的回歸。教育是人類的實踐活動之一。從價值哲學的角度來看,教育作為主體的實踐活動,既有工具價值,以滿足其他活動(如發展經濟)的需要;又有主體性價值,以滿足人自身理性價值的的需要(如道德和精神追求)。主體性價值作為內在價值是人的實踐活動的根本價值,它是工具性價值(外在價值)的源泉。但長期以來,由于強烈的功利主義、技術主義的價值取向,導致了教育的失衡和異化,即丟失了教育的主體價值。無視人的尊嚴、價值、情感、地位,而將樹人育人的基礎教育淪為一種高度工具化、技術化的訓練。人文精神、人文價值可怕地消失了。隨著人們對教育實踐的反思和認識的加深,召喚人文價值的回歸已成了國人共同的呼聲。特別是語文教育,在經歷了一場全國性的大討論之后,人們更加重視對人文性的關懷。個性化教育以人為世界價值為核心,以對個體生命的生存形態和意義之尊重為最高價值追求,它把“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作為一種教育理念,這正是體現了人文價值的回歸。
我國當今的語文課程雖不能說是完全忽視個性的,也是注重不夠的。至今仍然存在著種種弊端,嚴重影響著學生個性的發展。其中主要是:
過死的教育體制。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管理高度集權,學校的自主權極為有限;全國一億多青少年學生遵照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學習統一的教材,接受統一的考試;學生升級、畢業、升學的標準整齊劃一,由此產生死板的、缺乏活力的行為模式,這種教育體制所提供的個性發展的空間極為狹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過重的功利導向。中國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教育觀念在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下,成為社會、家庭和學校過重的功利導向,進而演化為嚴重的應試教育。.‘金榜題名”是學生改變人生際遇、謀取理想職業的“正途”,考試中第是家長望子成龍的光榮追求,而“升學率”更是一所學校賴以存活的生命線。學生從一人學就在家庭和學校為他們設計的模式中成長,他們不得不為取得高分而競爭,為升人“‘重點”而拼搏,個性品質得不到全面發展。部分學生把個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忽視社會實踐,漠視集體活動,缺乏愛心,缺乏奉獻精神,個性發展出現缺陷。
過量的課業負擔。素質教育已推行多少年,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卻一度遭到應試教育頑強的拒絕和對抗。“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應該說是比較真實的概括。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學生每天至少要花10多個小時來應付繁重的作業、無休止的考試和名目繁多的課外輔導,成績稍不理想,就會遭到來自老師和家長的訓斥、責罵和加倍作業的懲罰。他們根本沒有時間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個人的興趣和特長無法得到展現,創造的欲望被重重地壓在心理底層。
過舊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的“三中心”模式沒有徹底的改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一些地方只是流于一種口號,并沒有成為語文教師靈魂深處的自覺。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仍然主宰著課堂,學生只能被牽拽著按老師設計好的套路被動學習。學生的質疑或解答如果超出教師的備課,得到的不是肯定和鼓勵,而是挖苦和打擊。不甘一平庸的學生往往被視為“問題學生”、“冒尖戶”。這種教育方式只能培養大批缺乏個性和創造力的“庸才”。
過偏的教育評價。語文學習的內容是一種精神現象,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多年來,我們的語文教育評價主要是通過升學考試和教學過程中大大小小的模擬升學考試,將預定的目標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追求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化”,把所有精神現象都用簡單化的方法加以反映,對復雜的心理現象只看過程不看結果。其方式是采取限時的紙—筆測試以獲得“量化”的結果,并以此作為區分學生好壞和教師教學優劣的首要依據。這種評價雖不無可取之處,但它“忽略了人的行為的主體性、創造性和不可預測性,忽略了過程本身的價值”,它的“最大缺陷是把人客體化了、簡單化了,它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周全了,唯獨忽略了人本身”。
應試教育著眼于各種量化了的分數標準,將應考過關看作是人生競爭的唯一門徑,因而就將應試升格為教育目標,甚至是唯一的目標,這種母體“胎位不正”的教育很難孕育人格健全的創新型人才。樹立個性化教育觀,必須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使每個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學習、自我塑造,學會學習與發展,也就是把語文課程看作是一種與學生個性不斷成熟的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內在歷程,使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與社會的持續性發展的根本利益和方向相一致。
1.必須樹立新的人才價值觀念,人才的根本價值體現為人的主體性價值。
語文課程應當掙脫.‘唯科學主義”的樊籬,擺脫千百年來所深陷的工具價值的地位,找回失落的主體意識,尊重并提升人的主體性,把富有主體性的人才作為培養規格標準和價值追求。語文課程的功能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豐富的心靈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既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自主行動的能力,又要使他們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他人合作共事。培養具有主體性的人.要建立在其特殊的個性上,注重教育的多樣化、個性化,使得語文課程適合學生充分地自由地發展,而不是設定一個固定的范模去塑造它。我們總是習慣于把學生當作被加工的“標準件”,習慣于用經驗中熟悉的眼光看待所有人的行為方式,而把超出我們經驗范疇或敢于突破某種“規范”的行為方式視為“怪異”,加以忽視甚至扼殺個性化教育觀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創造潛力,要創造條件,挖掘潛力,打破“螺絲釘”型培養模式,使人才不拘一格地成長。尤其要正確看待那些具有個性特色的行為方式,使具有超常發展潛力的學生得以充分發展。
2.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優勢
中小學語文課程作為基礎教育中的核心課程,豐富的課程資源對實現教育的個性化有著得天獨厚的特殊優勢。語文課的內容豐富多采,課文中美的人、事、景、物,美的精神,美的情理等等,有利于陶冶學生美的心靈,優化個性品質。“文學即人學。”語文課中大量的文學作品和準文學作品,反映了人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廣闊性、豐富性,深刻地影響著個性的多樣化發展。文章的形式多種多樣,學生可以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所偏愛和重點發展。學生閱讀,“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而“形象大于思想”,對同一形象所蘊含的意義,不同的人又可有不同的理解。學生的作文,是學生人格的綜合體現,更有利于充分展現每個人的創造個性。“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豐富多采的語文課程資源,生動活潑的語文課外活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語文學習的方式、方法和習慣存在較大的個別差異,每個人都有個人的特點和特長,語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方法能夠滿足個性化的學習要求。這些,都是其他課程無法企及的。語文課要最大值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為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充分的發展創造條件。 3,尊重學生的個性,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最先是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提出來的。但是,長期以來,并沒有普遍地、真正地成為語文教學行為的自覺。而在大多數情況下,語文教師總是以監管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是居高臨下的權威,是控制著知識和信息的話語霸權。其結果是課堂“秩序井然”,而氣氛沉寂、缺乏活力,師生活動特別是學生的活動僵化、刻板,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壓抑甚至嚴重喪失。教師要把個性化教育觀作為教學行為的指南,就需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組織、引導者上,建立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平等對話的首席,切忌“越位”。教師要尊重并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學生,相信每個孩子的學習潛能,在更多的環節上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課堂上,師生同構互動,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共享學習的快樂。為此,教師的講必須讓位于學生的學,要讓學生多讀書,多感受,多探索,多積累,多表達,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現、去創造,而將教師為主的活動簡省到最必要的限度。個性只有在主動的學習實踐中才能得以發展。
4.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個人的個性得以自由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寬松氛圍。因此,語文課堂要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盡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給其自由表現的機會。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對學習關注的重點,所獲得的體驗也不盡相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在課堂教學中給每一個學生同等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并尊重學生對學習方式的選擇。只要有助于學生學的生動,學的積極,就應該給學生一路綠燈。如可以舉手說,也允許不舉手說;可以站起來說,也允許坐著說;可以向教師質問,也可以與別的同學爭辯;可與同桌小伙伴討論,也允許離開座位找好朋友切磋。教師不要急于或滿足于教給學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斷為學生創設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發展空間,盡可能多給他們一些思考和活動的時間,一些自我表現和交流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自始至終擁有一個廣闊的心理空間和開放的心靈,個性特長得以充分展現,創造潛能得以充分開掘。
5.發展爭強好勝和標新立異的創新個性
只有具備了強烈的競爭意識,并且勇于爭強好勝,才能不甘平庸、不甘落后,才能摒棄從眾心理,在競爭中不斷展現并發展個性。一般來說,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賞識、注意,是人的天性。競爭能夠滿足這種自我實現的需要。在語文課堂中,可引進競爭機制,創造競爭環境。要激勵學生爭當先進,爭取并保持最好成績。要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樹立信心,奮發向上,不斷超越自己,敢于超越先進。要經常開展討論,鼓勵學生在討論中勇于爭辯,在爭辯中鍛煉機智,磨礪思維,對有創見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或表揚。競賽更有利于激發智慧,促進創新。有意識地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競賽活動,如語文知識競猜、問題搶答、朗讀比賽、背誦比賽、對對聯比賽、快速作文比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和特長。
具有創新個性的人能夠不迷信權威,不崇拜偶像,不唯書,不唯上,追求真理不怕“冒尖”,堅持真理不怕冒險。語文課堂上,應鼓勵學生敢于向傳統觀念提出挑戰,敢于沖破舊的習慣勢力的束縛,大膽提出同傳統觀點相對立的觀點,提出同權威結論相抵觸的結論。科學是在不斷否定中前進的,否定之處正是創新所在。而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向權威挑戰的求真精神是創新個性品質的重要因素。在這個意義上,中學生敢于指出朱自清散文中的“桃樹,杏樹,梨樹,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是弄錯了三種樹開花的順序,同哥白尼否定當時基督教會支持的“地球中心說”具有同樣的性質。因此,對那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學生,要特別珍視并張揚他們一星一點的創新發現,激勵他們勇于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
6.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功能
教育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它應該以人的個性和創造性發展為評價的根本性的,而不是將人分為三六九等。這就要變“目標取向”的評價為“主體取向”的評價。不能僅依據答案的對錯進行評價,更要重視過程與方法、習慣與態度的評價。評價過程是一種民主參與、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就要變單一的教師評價為師生共同評價,尤其是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每一個評價主體具有對自身行為的反省意識和能力,而不是靠外部力的督促和控制。
由于歷史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傳統教育更多地強調統一。要求教師以相同的方式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以相同的方式學習相同的學科,然后以相同的測驗接受統一的評價,從而甄別出學生成績的優劣。這種看起來相當公平的教學,是以“假設每個人都是相同的” 觀念為基礎的。其結果造成教育機制上缺乏合理、完善的個性培養運作模式,學生的個性發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視。然而,現代社會,需要的是高度個性化、自主化的人。所以,個性化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歷史的必然。
1.1 語文教學本身的要求。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事物的不同感受和對作者及其作品的不同情感體驗,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的學習越個性化,說明學生與語文的交流越成功,越有意義。所以,個性化是語文教學成功與否的標志之一。同時,當今世界個性化教育的發展趨勢,也為我們的語文教學走向個性化提供了可能。
1.2 教師與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對于有差異的學生要進行有差異的教學,從不同層次和不同方面滿足不同個體的發展要求。教師也要在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藝術的基礎上,挖掘潛力,毫無顧慮地去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并努力追求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風格,以適應今天這個極具個性化的時代的要求。
2.語文教學個性化的實施
富有個性的教學,既是教師個性在教學中的自然流露,又是培養學生優良個性的重要手段。因為,教師的教學個性一旦和學生的個性培養聯系起來,就能顯示出不可忽視的價值和作用。
2.1 要有個性地教。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從自身實際出發研究教學藝術,努力做到揚長避短,在求同的基礎上存異,在遵循共性的基礎上張揚個性,逐漸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能力,使教學個性得以反映和表現。一般來說,當教師對基本教學法原理融會貫通、爛熟于心,教學技藝爐火純青、隨心所欲之時,也就是教學藝術的創造性達到高峰之時,這時的課,才會富有個性。這種建立在對共性了然于胸的基礎之上的個性,才會根深葉茂,才會煥發盎然生機。語文教材中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不同文體,教師要根據不同體裁的不同特點,有不同的教學設計。教師講課時既要抓住共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規律性,又要體現這些規律在不同文章里的具體運用,抓住每篇課文的個性,根據一般教學法原理進行再設計、再創造,采用與課文本身特點和諧統一的教學方法,教出特色來。要體現教法的個性。每個教師的思想認識、氣質、性格、知識結構、興趣愛好和教學能力不同,在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時,都會有選擇的傾向性,都會采用自己得心應手的教學方法,這是每個教師教學個性的一種反映。例如,同樣是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于漪老師與呂志范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就不一樣。于漪老師是重熏陶、重渲染,強調形象思維和美感訓練,整堂課如同一幅潑墨寫意畫;呂志范老師則偏重理性分析,整堂課邏輯嚴密、思路清晰、講練結合、謹嚴樸實,如同一幅精雕細琢的工筆寫生。這充分體現了兩位教師不同的教學個性。
2.2 要有個性地學。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必然影響和感染學生,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形成。有個性的教師才能教出有個性的學生,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教化和合理引導。要尊重學生,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機會和權利。我們的學生是在母語的環境中學習母語的,作為必修課的語文教學,應該在教學“ 大目標”下進行靈活處理,設計出多樣的自選科目,形成與學生多樣的能力、需求、出路相適應的語文課程與教材體系;對選修課,學生更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選修一些感興趣的課程。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可以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選擇,還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閱讀課文時,學生應帶著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和課文、作者進行直接的對話與交流,從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因此,教師要誘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做到“讀出文本”,“讀出作者”,更“讀出自己”。要營造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最佳教育生態環境。學校與教師要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平等互助的教學情境,充分發現、尊重、發揚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在真正了解學生不同特點、不同愛好、不同需求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量身定制”的分層次教學,盡量突出多樣性和選擇性。比如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布置不同的練習,選用不同的測試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準等,讓學生有充分的選擇自由,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在教學方法上,廣泛采用啟發式、自由討論式、自主研究式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去參與,給學生一個自由自在的空間,使學生的個性真正得以發展。
3.語文教師教學個性化的形成途徑
語文個性化備課是與傳統模式化備課相對立的一種備課方式。和傳統的備課相比,它有以下特點:1.從備課主體上看,它提倡教師以個體的方式進行備課。不像傳統的備課那樣,過分強調集體的參與。2.從備課內容上看,它強調教師用“心靈”去備課。突出教師用個人的理解和感悟對教材內容的整合、加工和解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把自己的感悟加進去,而不是像傳統備課那樣“抓綱靠本”。3.從備課的服務對象看,它強調教師備課備“心”,教學設計處處要有學生,備課過程時時要考慮學生個性差異。4.從備課形式上看,它強調分散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備課過程貫穿于平時教學活動、閱讀活動、教研活動甚至日常生活實踐中。備課形式多樣化,可以使用PPT,可以是教案,也可以是資料包,可以使舊案新備,也可以是微課制作。
一、聚備和散備
備課過程是教師綜合運用各種專業知識、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再創造的過程,要設計出帶有個人獨創性的教學方案,需要搜集、整理、加工大量信息。知識和信息的積累是創造的基礎,是激活創造性的前提。為了便于獲取與加工信息,我是采用“聚”和“散”兩種方法備課的。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張將一個單元或者一周的備課集中到一周去備。這可以稱為“聚備法”。此法的好處頗多:(1)可集中使用教學參考書資料,省去重復翻閱的時間;(2)可為教師調整教學設計提供余地;(3)便于教師對各種信息系統整理和加工。
“散備”也就是“靈感”備課,指在日常教學教研中,注意積累資料,隨時充實和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教育理論、專業知識的學習中,教師時常會產生一些感想,出現某種“靈感”,教師要隨時注意整理紀錄這些感想和“靈感”,使之服務于教學。如《曹劌論戰》中“齊師敗績”一句里的“敗績”,課本上注為“大敗”,有同學問“績”作何解釋,當時我并未拿定主意。后來在教《出師表》時,講到“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中“異同”是偏義復詞時,忽然想到“齊師敗績”中的“敗績”是否也是偏義復詞呢?此處“敗”為“失敗”,“績”有“成功”的意思,后者意思已消失。經過查閱資料,我終于確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二、自備與共備
自備法指的是教師備課時獨立鉆研教材,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的一個基本要求是對舊觀念的突破。教師在備課時要勇于提出新觀點、新設計、新構想,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教出新意,教出自己的個性,教得輕松自如。如古典詩歌中的絕句和律詩有什么區別?有關資料講得十分繁瑣。我在備課中思考能否講得更“活”一些:“絕”在古代漢語里有“斷”的意思,絕句和律詩都是偶數句用韻,平仄規則也一致,只是絕句是4句,律詩是8句。將律詩攔腰砍斷,每部分不正是一首絕句嗎?這樣講既形象又生動,學生印象深,后來的課堂教學證明了這一點。
共備法,是指與同學科、同教組的教師一起鉆研教學難點、疑點、交流備課心得。在備課中,我的許多創造性的火花都是在與同仁的思維碰撞中迸發的。《故鄉》備課時,有的同事提出:課文把楊二嫂描寫為外形體態像圓規,僅僅是體態像圓規嗎?我由此反思到,她的思想意識里也有個圓規,她把值錢的東西都努力劃進個人主義圓圈里。可以說,沒有同事提出的問題,就不可能有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
三、內備和外備
內備法指的是鉆研教材、教參、大綱、設計教法等等。鉆研教材要注意系統、深入、細致,教師在備課時了解的東西應當幾倍甚至幾十倍于課堂上要講的東西,這樣設計教學內容是才能有充分選擇的余地。
當然,備課除了備教材、教參、教具等之外,還應當備教材、教參以外的東西。只埋頭于教參和教材的教師,將會使自己的教學遠離時代,遠離現實生活。首先要重視不同學科的橫向聯系。語文教師備課時了解一些相關的歷史、地理、哲學知識,甚至理化、數學知識都是極為必要的。教材上說漢語“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哪八個朝代?不了解點歷史知識不行。我在翻閱數學教育雜志時,發現數學十分重視轉化思想方法的訓練,如化代數問題為幾何問題,化函數問題為幾何問題等,這使我聯想到學生的作文構思過程也存在一種轉化思想,如化實為虛、化貶為褒等等,我據此指導學生作文,效果頗佳。其次,要重視教材和社會生活的聯系。教師要善于將自己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感悟融入到備課中。
四、實備和虛備
課前鉆研教材、教參、大綱、了解學生,準備教具,這些可稱之為“實備”。要使教學更具有創造性,在實備之外,還要“虛備”。虛備就是在備課中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種種表現進行預測,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預測的內容主要包括:(1)預測教學難點;(2)預測學生的學習效果;(3)預測學生個性心理差異;(4)預測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為了準確預測課堂出現的情況,教師應當了解預測學方面的知識。一些常用的預測方法如類推預測法、趨勢外推法要熟練掌握并服務于備課實踐。
五、近備和遠備
近備法,就是課前備課,也就是課前頭一天修改教案或者上講臺前最后熟悉一下教案。這個是教師比較熟悉的。
遠備法,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教師對下周要上課使用的教案,提前一周備好。為什么要提前一周?因為備課不只是備一堂課,而是要對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從單元整體上去把握教材。第二層含義是指,用“一生來備一堂課”。 在《給老師的建議》一書中,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有位已經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完公開課后,受到同事追捧。有教師問:“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執教老師回答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并且,總的來說,對每一堂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的。”用“一生來備課”,我的理解是:我們備課過程中,要調動一生的生活經歷和做人經驗。這樣,在課堂上,才能讓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將生活的活水導入到課堂中,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審美能力體現著內在德行,是追求高雅人生的重要一面。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中應將審美教育與教學觀念相聯系,開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具備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高中語文教學的審美個性化教學意義
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對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全國高中在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上都進行了大力的創新和改革,有效地保障了教學質量,符合了我國當代教育事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語文作為我國高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學好語文是學好愛他課程的基礎。語文包括了語言和文學,漢語作為我國的母語,如果我們的語文水平低,就會被他們恥笑,當別人用很有文化的語言跟我們交流時,我們就那么很難讀懂其真實的意思,也就很難準確回答問題,尤其是高中階段,面臨著高考,學好語文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質。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知識中包含著許多美的東西,在高中語丈教學中進行審美個性化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探析
通過對實踐數據的研究表明我國有一部分高中教師在實施高中語文的審美教育過程中沒有將學生的反應和需求當做參考值,這為審美活動的有效開展設置了一定的阻礙。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審美教學的內容是突發的和隨機的,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就無法深入和持續的開展審美活動,不能激發學生的生沒興趣,也讓學生的審美學習缺乏整體的設計性,不能為學生的系統化學習提供教學條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展現出自己的審美感受和興趣,也不能提升審美經驗,從而導致學生的審美能力停滯不前。因此教師的個性化教學行為并不是教學成功的個性化教學,而要針對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來制定相關的教學內容,配合教學資源的基本特點和需求來達成學生審美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在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不能認可學生學習的主題意識,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不夠,審美教育對于實現學生的主體意識不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學生的審美體驗不能有更直觀的引導,學生在審美教育中不能體會到情感上的愉悅。在判斷學生的什么教育成果中教師對于成果的重視度要大于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程度,學生由于自身基礎能力的差異對于審美教育的積極性也有所不同,達成的效果也不同,這就與審美教育的基本目標相背。
三、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個性化的實施措施
1.教師堅持自己角色,注重理性。
教師是審美教育成敗的關鍵環節,是課堂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引導者、傳遞者和評判者。教師應該堅持自己的角色,減少個人思想、個人意見對學生思想的影響,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理性處理問題。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師生關系處于不斷轉型的狀態,教師和學生的定位在不斷的變化。從審美教育角度看,教師是幫助學生建立豐富思想世界,確定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人物,是學生綜合能力得以提高的領路人。因此,教師在必要時刻需要認識到自己的存在意義,對學生的錯誤審美進行批評,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2.注重教學體系的個性化設計。
教師應該根據自身特點,進行全面規劃,為學生的審美教育制定個性化課堂設計方案,讓學生的審美體系得到不斷完善,形成體系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針對教師的審美教學方案中宣傳的態度應積極樂觀向上,學習應注重基礎知識。審美教育的作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善個人思想、提高道德情操,還可以改變學生的思想認知和學習觀念,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采用個性化設計方案可以為學生帶來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得到理性的審美系統。
3.強化學生的個性化審美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獨立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審美觀念。不同的學生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不需要進行統一化的思想管理,反而需要教師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點和特長進行進一步發展,形成自己處理信息、認知世界的審美能力。
4.提升學生的精神文明。
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審美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為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創造條件。國家在審美教育上已經將其與人文素養教育等同,一并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2"。由此可以看出審美教育在實現教學目標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對審美教學個性化的研究是為了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具備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的審美需求。基于此,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個性研究,要讓學生有追求理想和精神價值的渴望,并實現審美教育的實際價值。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對審美個性化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高中語文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要想更好地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審美能力,就必須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要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高中階段是學生們接受語文知識的最佳時期,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技巧來提高教學質量。個性化的教學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思考,從而可以獲得較理想的學習效益。那么,如何通過個性化教學使高中語文教學插翅添翼呢?
1.幽默的教學方式
幽默的講課方式可以使人身心愉悅,教學中應用幽默的方法,可以使教師講課生動風趣,由此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學生往往會因為一個老師喜歡一堂課,而幽默的老師可以
贏得學生的喜愛和追隨。在講課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點時,教師應適當地引用一些幽默的例子或者是與眾不同的比喻來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會知識。
2.運用手勢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高中語文教材的特點是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優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穿一些手勢,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用手勢輔助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的氣氛。比如講到《荊軻刺秦王》時,當荊軻拿出匕首刺秦王時,教師可以順勢做這個動作,以引起學生們的注意。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課方式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從而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3.用游戲提高課堂效率
傳統課堂上總是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這樣的授課手段并不利于學生深刻理解語文教材的內容。為此,教師應該作為課堂上的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中學生自控力仍然比較差,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如果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慢慢地學生就會產生厭倦心理。但是如果在課堂上教師借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來傳遞知識,就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比如,高中語文的古詩比較多,教師可以采用故事接龍(類似于成語接龍)、朗讀接龍等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加深學生們對古詩的記憶。例如,在學《六國論》時,教師先指定一個人讀課文,然后隨時叫停讓第二個學生接著讀,這樣就提高了大家的注意力。這樣的游戲方式不但可以調節課堂氣氛,還能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進而整體提高教學質量。將游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
4.情境結合的教學方式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情境結合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死板的授課模式,提供給學生們一個新的方法去學習語文,帶給學生們更多的熱情與動力,由此讓學生發現語文的神秘與語言的優美。情景教學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對語文課堂的探索興趣。例如在講《鴻門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以話劇的形式進行表演,由此增加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5.采用多媒體教學
現在,大多數的教學課堂都采用多媒體教學,因為多媒體具有將圖形、聲音、人物表情聯系到一起的功能和動態播放一些圖文信息的特點,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寶貴的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有較強的直觀性和互動性,有利于學生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思考問題。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當中,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可以將情景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教師的個性有益于創造語文教學的藝術。教師有個性,才有語文教學的藝術。個性意識強,個性教學主動性明顯,愈能有效地進行和指導語文教學。同樣,個性意識越強烈,教學創新意識就越強烈,愈能創造地運用于語文教學藝術之中。獨立自主的個性,是實施個性語文教學的前提。
二、設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
思路要新穎,不同凡響,就要別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設計教學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識,盡可能打破原先的課堂教學模式,賦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參,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縛,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更可以用自己的個性進行教學組織和課堂教學的再創作。其次,找準教學“突破口”。教師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教學思路的“突破口”。個性的差異和個體發展都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創造性地促進“有個性的個人”的全面發展,使之形成優良的個性。教學的思路應該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說個性的話,說自由的話,講真實的事,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個性化的教學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規律上各展百家之長。簡單地說,讓學生自由地抒發,如實地描寫自我個性,從而創造良好課堂教學環境。
三、尋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教學藝術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啟發、引導。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導學生如何“學”。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必須有輕松幽默的一面。輕松的教學、幽默的啟發,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創設教學的情趣和氛圍,產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歡樂中不乏啟發的教學效果。
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必須要有生動、精彩描寫的另一面。入勝的細節描繪與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輔,將學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導學生在作品的鑒賞、聯想、體驗之中融入學生個性的理解,從而將教學的情趣、學生的情感推向,從而創造課堂氣氛“其樂融融”。
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教學上要“運其才智,相機誘導,體悟傳神,發展個性”。就是運用教師的才智,發展學生的才智,以個性培養個性,以情感增進情感,從而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個性。
四、塑造別具一格的個性化教學風格
教學的個性,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就是將獨創性教學方法和與眾不同的教學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師個性實際的教學風格,從而在教學上產生對學生個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開放性語文課堂教學是獨創性教學風格的具體體現,開放性教學,教師要促進師生雙邊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讓學生在多種思想和觀點的碰撞下,觸發思想火花,產生學習的最大興趣。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權威,勇于評價他人與自己,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發展獨立自主的個性和創新能力。其次,開放性語文教學要開拓語文教學空間,開展第二課堂的語文學習。教師要樹立“得法于課內,增益于課外”的開放性教學觀,多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走上社會,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社會接觸面和知識面。
1.前言
大專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同于其他時段,主要是將培養綜合素質作為重要內容。為了使得大專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上感受到樂趣,同時還能夠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能力,需要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在大專語文課程教學中實施個性化的教學需要了解當前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問題,科學有效的改革教學方法,切實做好大專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工作。
2.大專課程實現個性化教學的積極意義
2.1適合時展的需要。目前,世界各國的經濟飛速的發展,處于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對人的整體素質的要求更高。而且,我們正處于經濟發展的轉型時期,社會環境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對人的整體素質也是要求的越來越高。相應的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如果沒有很好的整體素質,就很容易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所以,加強對大專院校人才的培養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大專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到社會競爭對人才多樣性的需求,要盡可能的保證科學文化知識和學生的自我修養能夠實現完美結合。這樣才能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對人員的需求。在大專學校的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在綜合素質的培養的基礎上突出學生自身的素質,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接受挑戰。2.2構建學生個性的必然途徑。大專學習階段也就是一個人學習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對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夠能夠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也是目前大專學校在進行專業教學以及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如果單純的進行知識水平的比較,大專學生和本科、研究生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為了盡可能的縮短這種差距,就要盡可能的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在所以的課程教學中,語文學科的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思維習慣,一旦學生有了獨特的意識和習慣,思想的個性化也就能自然而然的形成。如今,思想個性化的人是每個行業都缺少的緊缺型人才,所以,大專的語文教學一定要充分發揮優勢,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個性,來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2.3實現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其中是以人為中心的,這也就意味著在我們的實際生活和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大專的語文教學工作也不例外,要盡可能的尊重學生的愛好和個性的差異,最大限度的發揮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在進行大專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站在發展學生個性多樣化的角度上,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途徑,應在一個適合學生發展學習和能力培養的一個良好的氛圍,在以社會的需求作為前提保證的基礎上,開展適合當前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2.4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必然途徑。經濟在不斷地發展的同時,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簡單來說如果不能實現創新,就很難推動經濟的飛速發展,所以在進行大專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手段,學生在思考問題時,一定要跳出來,不能老是用傳統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多多鼓勵學生挖掘自身的潛能,要有針對性的思考和研究問題,這樣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和其他的人的能力和素質區分開來,更好地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
3.加強大專語文課程個性化教學的措施
3.1尊重學生,樹立個性化的學習目標。大專語文知識課程的學習應該和其他階段語文知識的學習狀態是不同的,這點需要教育工作者有個深刻的認識。對于大專學生而言,語文課程就是為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而不是為了單純地了解語文知識。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大專語文課程時,需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自我愛好,不能夠強求他們一定學習某一方面。3.2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在大專語文課程教學中,為了使得學生們對這們課產生一定的興趣,需要采取相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得教師沒有挑戰性,同時對于學生來說也顯得枯燥無味。3.3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創作。大專語文的學習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素質,創作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項。正所謂學以致用,在經過語文課程的教學之后,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寫作的方向主要根據個人的興趣來確定。3.4課程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在對大專生的語文課程成績評價時,應該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而不是僅僅憑借著某一方面來進行。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專語文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語文知識的魅力就是能夠對人的氣質和思想以及談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在大專語文課程實現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大專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質量。相關單位對此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人們都關注外語的學習時,首先應該將本國語言學好,這也是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者:許貝 單位:太原幼兒師范學校
[參考文獻]
[1]王仲輝,董艷嬌.高職大學語文個性化教學與課程改革[J].陶瓷研究與職業教育,2012.(1).
[2]黃高飛.明確大學語文性質改進大學語文教學[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3]王云峰,馬長燕主編.語文教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寬容的教學態度是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應具有的基本素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及內心需求,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要有一顆包容和理解學生的心,能客觀地面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成績,在努力培養國家所需要的人才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不管是在課上還是課下,教師都要積極地去和學生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走進學生的內心,消除陌生感和距離感,以便更好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指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是自己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養成經常反思的習慣,對每一堂課都要進行總結和反思,積累經驗,總結教訓,發現問題及時改進,這樣教師的綜合素質才會不斷上升,在教學中才能更好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
(三)鼓勵教師開展特色教學
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有利于教師更好地調控課堂,然而這種單一的模式會使學生處于一種整齊劃一的管理之下。對于個性化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師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深入地了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特點,所以,要想順利、有效地開展個性化教學,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化的進步和發展。
(四)因人施教,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由于學生所處的環境、接受的教育以及個人智力地不同,每個學生的個性也不盡相同。這些差異導致學生所表現出的愛好、興趣也不一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一刀切,肯定會壓抑學生個性和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限制,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將來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所以,教師要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而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輕松、快樂地學習和成長,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就是課堂的主人。
二、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意識
(一)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引導者,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不能在課堂上只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的運用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培養。比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他們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喜歡大聲朗讀,有的喜歡默讀,有的還喜歡一邊讀、一邊做批注,還有的學生擅長聯系課外知識來幫助理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方法,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學生個性化的課外積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只依賴教材的教學活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水平借助生活中的實例,把教材和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積累更多的課外知識。教師要根據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增加學生對課外知識的積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教材上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積累方式。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初中語文,教師要把生活中的初中語文滲透到教學中去,提高課堂效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三)學生個性化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