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9 04:58: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住宅規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322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小區規劃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小區規劃的好壞不僅直接體現著城市發展建設的好壞,還直接影響到居民居住生活環境的好壞 ,因此 ,在小區的發展建設中 ,小區規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么 ,在小區規劃的建設中怎樣才能計出高環境、高標準的人居環境 ,顯得較為重要。
1.1 住區空間布局合理化、科學化
①是從“以人為本”出發,建筑與環境并重,現實與適當超前結合。
②是住區的功能區應布置得當,有豐富的層次,布局結構有特色。
③是住宅群體的布置,應提高院落功能 ,增大交往空間。 合理的組團圍合式,可以豐富建筑空間環境。
1.2 住區的建筑設計與環境的組合應凸顯我國文化內涵,表現豐富的、有個性特色的主題。住區的個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發展商開民的小區也應表現不同的特色,不應“克隆”。
1.3 努力建設住區的生態環境系統
在住區規劃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積率、 只重建房不重環境的傾向。 對住區空間的布置,必須首先考慮生態環境,并按生態要求,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利用原有樹木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
1.4 美化住區景觀系統,建設“山水住區”
“山水住區”不是簡單的住宅群加山、加水。 它的內涵主要是科學地利用原有山水,適當的創建人造山水,使住區園林化,生態化、美觀化。
1.5 交通道路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的影響
住區的道路系統應分級明顯、架構清楚,既要與城市公共系統銜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區而過。 如果城市規劃確定公交道路必須穿過住區時,要可能條件下可設計地下道路,以防止對住區的嚴重干擾。
2.住宅小區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2.1 商業環境混亂
在住宅小區內,由于商業用房太多,經營的商業內容很多,例如牙科診所、課后輔導班、家庭按摩院、旅館等商業內容在住宅小內到處都可見到 ,社區物業、城建、環保等很多部門都在管理 ,但是 ,針對其帶來的環境問題卻沒有辦法治理。
2.2 生態環境單調
住宅小區生態環境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小區居住環境的品質的高低。所以 ,小區周圍的生態環境是影響小區居住條件的關鍵因素。在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中 ,小區的空間環境比較單調 ,位置好的住宅小區建筑密度比較大。有些小區的綠地面積雖然很多 ,但是公共的設施卻很少 ,在景觀環境的設計過程中忽視了人文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對于小區原有的河流、山坡、樹木、綠地等遭到了破壞 ,大多數已經全都被鏟除種類單調 ,這樣很容易發生態環境的不平衡。
2.3 街路改造引發的噪聲污染嚴重
在住宅小區內 ,將很多的人行小道拓寬變成了隨時可以通過機動車的小區道路 ,這樣雖然對有車族很方便 ,但是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例如 ,一些噪聲和汽車的尾氣嚴重的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使他們的睡眠質量和空氣質量也都受到了影響。小區的道路不是很寬 ,而且旁邊也沒有綠化隔離帶 ,只有很窄的人行路。根據住宅小區的設計規劃要求 ,內部道路是不同的 ,街路改造引發的噪聲污染嚴重以免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
3.住宅小區規劃措施
3.1人性化
人性化的原則是要為以人為主體的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這就要求配套和完善各種各類設施、方便利民,使人們能夠更好地實現各種個人與社會的活動。因此,適應與滿足人們的需求,進行多方面的人性化規劃成為了設計小區住宅規劃的基本要求。小區的規劃與建設、其目的是為了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由此而伴生的藝術審美需求。唯其如此,我們更應該時刻銘記以人為根本、為人而設計、為人去規劃的設計理念。
3.2生態平衡
小區規劃應該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在小區設計中因地制宜加強對不同地理條件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把自然狀態的地形地貌表現出來。盡可能地少動土方,不僅可以減少資金投入,而且能讓小區環境顯得樸實與自然。在植物的種類選擇上應提倡以現有的植物為基礎,適當引進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植物,改善居住小區內的植物種植結構,模擬自然生態進行布置。在節能方面還應注意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包括雨水的收集、處理和綜合利用。在節能方面更應提倡使用綠色資源如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對常規能源實行優化配置。在節地方面則要求進行合理規劃,采用先進的建筑體系,改善使用功能,盡最大可能節約土地資源。
3.2住宅小區的綠化系統
3.2.1合理布局
根據國家建設部有關規定,住宅小區綠化率要達到35%以上,綠地本身的綠化率要達到70%。另外,綠地位置最好設在建筑物的南面,充足的陽光對陽光性植物、開花植物十分有利。背景綠地可設計一些耐蔭草坪、低矮灌木和球類植物,而大片集中綠地不宜設計在建筑物的北陰面。小區出人口是小區的窗口,最好采用園林景觀和綠地景觀。綠化地塊盡量連片成大塊狀,盡量避免細而狹長的條狀綠地。應在塊狀邊緣留出較寬的綠地,營造高大、濃密、厚實的防護景觀林,起到防噪、防塵的作用。
3.2.2地面綠化
住宅小區地面綠化不僅具有降低地面熱輻射、降低噪聲、吸附塵粒、凈化空氣等作用,而且有實驗證明,地面綠地系統具有吸滯放射性物質的功能。可明顯減少和防止放射性物質的危害。在綠化布局上,應統籌考慮住宅小區的規模、造型特點、性質以及在建筑群中所處的地位等諸多因素。
3.2.3空中綠化
住宅小區空中綠化,實質上是建筑立體綠化。例如,墻面和陽臺的垂直綠化不但可緩解住宅小區建筑形體占地與綠化用地之間的矛盾,美化環境,減輕空氣污染,而且可起到降溫和節能的作用。比較理想的做法是采用外墻面培植攀緣植物,如栽種常春藤、葡萄藤等,既可遮住夏季的灼日,又不影響吸收陽光。同時墻面因綠化層作為保護層,可以起到阻風擋雨,減輕墻面因冷熱劇變產生變形的可能。
3.3在小區的規劃設計中要引入智能化建設
住宅小區的智能化建設勢在必行,隨著我們國家計算機信息網絡的普及發展,智能化建筑已經引入到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中。智能化的內容主要是:將小區的管理中心為總指揮部,然后再由總指揮部派專們的工作人員對個戶居民的水表和電表以及煤氣表進行集抄,另外還包括小區網絡的建立,三防的建立 ,信息的綜合服務,小區的大屏幕電子廣告等內容。
結語:
住宅小區是一個城市和社會人生百態的縮影,其規劃設計直接影響著居民的身心健康、社會的秩序和安定,它映襯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藝術追求。在對城市小區建設之前,合理、科學的規劃變得必不可少,已有的規劃方式與設計方法將為以后的發展提供原動力。同時,高標準的小區規劃設計還需要設計師與工程師共同的努力。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建立一個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居住空間。要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本土文化,設計出符合當地居民生活習性的人性化小區。設計師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居民社會調查,掌握大眾的心理需求,設計出具有功能性、經濟節約性、節能又環保的小區。
參考文獻: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public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residential area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specification is on the history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specifica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new and old. Mainl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 residential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h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supporting facilities, etc.
Keywords: residential public buildings; Architectural 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4文章標識碼:A
公共建筑的規劃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區域的發展水平和和精神面貌,其公共設施的規模也反映出居民的文化、和物質生活水平,是衡量當地文明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
規劃設計
1.1住宅區規劃設計的內容
住宅區規劃設計主要包括對居住區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綠地、配套設施、道路紅線、建筑線等的設計。居住區規劃設計主要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等相關法律的規定進行的設計。
1.2住宅區規劃設計的目的
對住宅區的規劃設計主要是為了確保居民的基本居住生活環境,科學、合理的進行使用土地和空間,以提高居住區的規劃設計質量。通過對住宅建筑的規劃建設成為空間資源優化配置,開發建設組織有序,配套設施完善,環境舒適優美等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現代社區。對住宅區的設計主要是能體現經濟、環境與技術三者之間的協調關系,充分發揮建筑設計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深入考慮對空間的合理利用,對建筑外在形式及內在功能等因素的考慮,使之能夠符合住宅建筑發展的方向。創造一個符合發展潮流的高素質、新時代居民建筑。商業設計也要符合現代商業模式,并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及空間,營造一個具有親和力和人文特色的商業環境。交通的設計要以適合居民環境為主,必須滿足人們對小區環境、交通流線及停車方便之間的關系。另外居住區的配套設施,也要與人口規模相對應,可以根據人口及建筑結構類型進行靈活的安排。
1.3住宅規劃設計原則
在居住區規劃設計中,要符合人本原則及自然規律的發展。居住環境主要是滿足居民的居住要求,滿足城市建設開發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符合城市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的原則,并且商業購物、綠化環境、配套設施必須與居民的生活融為一體,合理設計居住生態環境及生活空間,以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及環境質量,整體上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對居住區的規劃設計要綜合考慮當地氣候條件、民族習俗、及傳統風貌等特點,充分考慮建筑的通風、光照、防災、管理等條件,利用當地優勢為居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環境優美、安逸雅致的生活居住空間。
居住區規劃設計除了方便居民居住外,還要考慮工業化生產、基礎設施、建筑群體、社會化、智能化管理等條件,以滿足居民的生活及安全要求。
1.4住宅區規劃理念
住宅區規劃設計要符合三個理念,第一,要加強綠化景觀的設計,引入生態景觀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清新、舒適的安逸環境,讓居民感覺到真正接觸到大自然的享受;第二,在規劃設計中要滿足功能多樣化及多元交往的空間,形成一個具有凝聚力和活力的空間環境;第三,強調人與空間環境的協調,注重綠化景觀的設計,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活居住空間。
1.5用地規劃
住宅區的規劃設計主要是考慮地塊周邊的環境和總體布置,在設計中首先對用地環境、建筑功能、配套設施及綜合布局進行考慮;其次就是住宅區的生態景觀環境和環境品質。
住宅區的功能分為商業功能區和居住功能區,商業功能區的設計主要是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形成與周邊經濟區共同發展的經濟活力,成為具有商業中心的標志性建筑群體。居住功能區的設計主要滿足建筑的朝向應處于最佳位置,要使整個建筑群體形成錯落有序的空間序列,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特點。
道路的總體布局要以交通便利為主,滿足車輛穿行暢通,主次道路分明,即便利使用方便及消防需要,方便車輛的出入,還要營造安靜、舒適的小區環境。
建筑規劃設計
2.1建筑設計主要包括建筑層高、陽臺、平臺、過道、躍層住宅、走廊、地下室等的設計。為保障居民的生活居住條件,提高住宅的功能質量,建筑設計應符合適用、安全、衛生、經濟的要求。建筑設計應符合相關的規定,遵循環保節能的原則,并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創造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空間。
2.2建筑設計原則
建筑設計應按照招標要求,其設計應符合現代化的建筑特色。建筑設計的功能使用是設計中最基本的因素,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居民的使用要求,主體建筑要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要符合實用、安全、經濟、美觀的原則,提高生活居住質量和生活品味。
2.3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主要是對戶型的設計、配套設施及地下停車場的設計。建筑設計中戶型的設計是最主要的設計因素,房間設計的尺寸應符合人體工程學和心理學,從功能上,保證交通路線流暢,減少戶戶之間的視線干擾,確保每個房間的采光和通風條件。控制好客廳、廚房及臥室的面積,確保建筑有良好的朝向和視覺。
公共配套設施包括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金融等設施。居住區的配套設施必須符合人口規模,并根據居住區的結構類型,采用相對集中與適當分散的布局,以充分發揮設施使用功能,更便于管理。地下停車場的設計應采用兩側布置使用的方式,以提高使用空間。為了安全起見,地下停車場應安裝自動報警器和滅火系統。
2.4住宅建筑的立面設計
建筑設計中,應全面考慮建筑的本身特點及周邊的建筑元素,將建筑的美感有機的融入到整個環境中,充分體現建筑的獨特性,并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整個建筑的活潑、輕盈的現代風貌。
住宅建筑設計的立面設計是通過裝飾和材料的結合要素組合起來,呈現出一種新的建筑方式。從而達到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目的,給人們帶來親切的美感。
2.5建筑室內環境設計
住宅室內環境設計應滿足日照、采光及通風的相關條件,每套住宅中應滿足獲得日照的條件,臥室或起居室應與外界保持良好的通風。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保證室內保溫、隔熱,冬季保溫取暖,夏季隔熱涼爽。住宅的臥室、起居室是用來休息的場所,因此,其設計必須滿足隔音的效果。電梯等有噪音的設備不應與休息室緊鄰,如果受條件限制必須緊鄰的,要采取隔音、減振措施。
總之,隨著社會不同時期的變化,住宅建筑規劃設計始終按照以人文本、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打造。因此,住宅建筑規劃設計應滿足居住功能多元化,住宅建筑設計精品化,住宅設計規劃要有超前性和彈性,并應滿足多樣化的設計方式。
結語住宅建筑的規劃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并遵循人與自然共生的原則,在規劃設計中創造出更加舒適、便捷、文明健康的人居環境,創造一個科技環保、健康舒適的宜人社區居住環境。在現代住宅建筑設計中,設計單位和相關人員不但要實現住宅小區的整體規劃與設計,而且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全面促進住宅小區綠色環保的目的,并且達到住宅小區科學利用自然能源降低能耗的、保持城市生態平衡的目的。為了滿足人們對住宅建筑環境全方位的需求,為了使小區住宅達到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協調統一,我們必須對住宅建筑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有更高層的突破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凱.住宅建筑規劃設計的探討.江西建筑.2011-12-30
[2]于富昌.住宅建筑規劃設計創作與節能.住宅科技.2005-05-20
中圖分類號: S7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目前,更多的人開始探討住宅小區在建筑、規劃設計上如何更好地適應人們的居住需求,這種探討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由于生態型住宅小區更好地解決了人們現行的居住需求,所以,無論是居住者,還是設計研究者,都對其很是看好或者說偏愛有加。下面筆者也從生態型的角度來探討一下住宅小區建筑、規劃設計。
1 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特點與功能
1.1 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特點
生態型住宅小區不僅符合居住者普遍要求的舒適健康的標準,還很好地協調了人與環境的關系,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綠化建設符合生態平衡的理念
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綠化,是一種很復雜的工程,不是隨隨便便地栽種一些花草就可了事的,而是結合了生態學、環境學、城市規劃等多門學科來進行的,它符合生態平衡的用地理念,對構筑優質的生存環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節約了緊張的水資源
由于我國很多城市都面臨著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所以能否對雨水和地下水資源進行有效地利用就顯得很重要,很必要。生態型住宅小區在規劃、設計、開發和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視水資源的有效收集和循環利用,節約了水資源。
分類處理生活垃圾。
在生態型住宅小區里,人們對垃圾的處理不是簡單地收集和弄走,而是非常科學的做到了分類回收,不浪費資源,不污染環境,極大地改善了小區的環境和容貌,讓人們更為舒適和安逸地生活。
1.2生態型住宅小區的功能
生態型住宅小區有著很多不同的功能,簡單地說,它既能保持城市生物多樣性,又能調節局部地區氣候,還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具體一點就表現為:
1.2.1保持城市生物多樣性
由于生態型住宅小區在規劃建設時考慮到了跟整個城市的生態系統達到統一,所以它有助于保證城市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連續性,能夠使人與多樣性的生物和諧相處,解決目前城市不適宜其他生物生存的問題,為它們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環境。
1.2.2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在生態型住宅小區里,有更多的空間會被用來種植花草樹木,擴大小區的綠化面積。這些綠化既可吸煙除塵除噪音,美化環境,保持水土,又可凈化空氣,調節局部小氣候,進而營造出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
2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要符合生態型
人們對自然的回歸離不開兩個東西,一個是擁有綠色,一個是擁有水。在生態住宅小區里,綠色意味著環保和生態意識,代表著崇尚自然的設計理念。而水,則是一種很靈性的東西,不僅能凈化空氣的,或許就是這個緣故。總之,有綠色和水的住宅小區才有可能成為生態住宅小區,才能具有美感和環保的功能,才能使人們處于一種回歸自然的環境當中。
下面筆者就說一下住宅小區在建筑、規劃設計上如何做到符合生態型理念。筆者認為,只有堅持和做到以人為本和以自然為本,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構造多層次的生存空間,將自然環境融入到人工環境中來,才能真正實現生態型的住宅小區建筑、規劃設計理念。
做到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
人類所發生的活動由于主要是為了更好地使自己得以生存與發展,所以這些活動往往不僅具有很明顯的實功利目的,而且還將這種目的建立在對周圍自然環境的影響上。為避免周圍的自然環境遭到人為破壞,所以,人類應該尊重生態規律,盡量使周圍環境躲開人類活動的不良影響。對于從事建筑設計的人們來說,一定要學會從生態的角度來出發,進而保護我們人類所依賴的自然環境。
堅持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說一個生態系統在以后很長的一個時間里面都能很好地發揮其正確的功能,建設生態型住宅小區,正是一種對它很好的體現。在生態型住宅小區里面,其規劃設計、整體布局、空間結構、資源利用、綠化建設等都是遵循可持續發展這一出發點的。比如,對綠化布局的層次、風格等的考慮,不僅有助于防風防塵,美化環境,而且還能很好的防噪音等。
保持空間結構的多層次性
住宅小區的建設不單指住宅內部空間的建設,還包括外部交流空間,以及公共活動空間,甚至涉及整個城市空間。比如小區里的休閑廣場、綠地、游泳池、會所等等,這些空間的建設都是不可或缺的。人們正是通過在這些個場所里的溝通和交流,創造出一種和諧的相處氛圍,建設一個充滿友愛的家園。所以說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要保持空間結構的多層次性。
進行自然環境再造
建設生態型生活社區,要綜合多種因素,只采用人為環境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考慮將社區具有自然再造功能,使人為環境和自然環境融合起來。比如,利用小區原有的地理形勢,經過適當改造,把水引入到小區之內,讓小區看起來更具有靈性和活力,這樣的考慮更符合生態的理念。
3結語
建設生態景觀和綠化,不僅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有助于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人們體現到綠化資源給人帶來的種種益處,而且還表達了對人的一種關懷,倡導了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有助于為人們創造更適宜居住的生活家園。建設公共活動空間,不僅有助于鍛煉身體,而且還為人們提供了很好的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增進鄰里之間的情感和友誼,為釀造小區里和諧的氛圍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總之,住宅小區的建設、規劃設計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需要進行多學科的交叉研究,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建設,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建設生態型住宅小區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
4 參考文獻
[1]姜元烽,可持續發展建筑小區設計理念[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小區建筑設計要以綠色住宅理念依據,即堅持綠色即自然、環保、節能與建筑即現代化的生產想結合,有效的降低現代建筑建設時的消耗和污染,提高環保、節能的概念。因此,小區在進行建設設計工作時一定要考慮考綠色與自然,要結合建筑周邊的自然環境,監理一個整體性的概念,讓人們居住在一個舒適、綠色而健康的環境中。另外,在進行設計時,可以考慮利用建筑周邊的特點,利用其地熱、風能、水能等等自然的力量,減少自然能源的消耗和廢棄物的排放,已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讓人們居住舒適、親近自然、感受自然。
1.2住宅建筑的外觀造型
住宅建筑的外觀造型就相當于一份名片,而一份質量好的名片無疑可以增加人們的好感,而住宅建筑的外觀造型就是這樣一個識別性標志。外觀造型協調、和諧的住宅建筑更能夠得到居民的青睞。一般的小區住宅建筑都具有統一的建筑風格,而且小區內部以簡潔、和諧、幽雅為主,而且在處理細節上以簡單明了為主,但是這不意味著整體的乏味單一,進行局部設計時需要適當的變化,讓小區造型外觀上顯現出變化與與統一的和和諧。另外,在進行住宅建筑的安排時要將建筑高低錯開,合理安排,這樣利于光線照射和空間協調。小區的建設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能體現自己的個性。
1.3住宅建筑的色調
從節能減排方面考慮,建筑物的顏色可以起到蓄熱和反射作用,如深色利于吸收太陽輻射,儲存熱量,而淺色則不利于吸收熱輻射,儲存熱量,但是能夠更好的反射熱量。從顏色對人們心情影響來看,不同的色調能夠對人們的心情和視覺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因此,建筑物在進行色調選擇時,一定要根據當地環境和居民要求來進行設計。
2、住宅建筑外部空間環境
2.1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統一
建筑設計時要考慮周邊自然環境,將自然環境與人工建筑相結合起來,要將社區環境設計的更加貼近自然,可以增添一些噴泉、水池、以及綠化等。而且還可以仿造公園和園林建筑,在路邊設立一些長椅,并添種一些綠色植物。另外,要有適合居民大規模活動的地方,建筑設計時要考慮這方面因素,要設計一片較為開闊平曠的空地,供居民日常的室外活動。
2.2實用的室外空間環境設計
小區室外環境的實際就是人為改變原有環境,創造一些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室外建筑,而這些建筑的設計必須以居民需求和自然環境為根本依據。在進行各種建筑小品、綠化、噴泉、水池、花草坪等建筑設計時,都必須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并且合理分布這些建筑小品,使其在空間分布上更具有過渡性和整體性。
2.3層次分明的室外空間及完整的空間序列設計
傳統式的小區住宅建筑設計都是采用行列式的空間布局方式,這種布局方式具有利于采光和通風的優勢,而且具有對稱美感。但是,這種布局方式大大降低了小區建筑的空間豐富感。而建筑群的布局方式直接影響著小區建筑室外環境空間層次的劃分,所以,有必要打破傳統的布局方式,將多種布局方式相結合,從而增強空間層次感和居民的歸屬感。
3、住宅建筑單體
完整和諧的整體格局與精心設計的建筑細節在充分體現居住建筑走向理性的同時,又注重了對人性的全面關懷設計中始終以“人居”為基準點,追求居住的舒適度與品味,同時又賦于社區以獨特風格,從而營造出具備豐富內涵的“都市化生活標準,人文化現代居住”的新型社區。例如:高層戶型設計為兩梯三戶和兩梯四戶,根據業主要求套型面積設計在70m2至160m2之間,共七種戶型。高層層高設計為2.9m,底層架空,沿街商業網點一層為4.2m,二層為3.6m。戶型特點:設計強調自然采光通風,降低能耗;細化功能分區;公共服務空間核心化;按照“動靜分區,功能合理,空間緊湊,潔污分離”的原則。客廳主臥面寬根據戶型面積和空間舒適度確定,但最小戶型不小于3.6m,最大戶型不大于4.5m。其他次臥與書房最小面寬不小于3.0m。每套戶型均考慮設置設備陽臺。每套戶型南北通透,最大化的享受陽光,通過大陽臺的合理布局,提升了室內外空間的滲透交融。設計時窗采用轉角中空玻璃窗,結合沿河風景線和小區內景觀廣設計場將風景引入室內,住宅樓各單元底層入口門廳寬敞明亮,設置信報箱。電梯過道布局緊湊,明亮通風,管道井布置合理、外形美觀。建筑立面設計采用現代風格,通過點式與板式的有機組合,建筑形體上的變化,使得每個面,每個角度都有不一樣的效果。材料采用溫馨雋永的淺米色調,通過表面的凹凸營造豐富的光影效果。基座材料采用深咖啡色拋光花崗巖石面材,凸現整體大氣的立面效果,顯得尊貴典雅。在立面造型風格上采用簡潔、明快、精細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在明朗中不失親切,水平垂直的線條,局部大面積明凈的玻璃窗以及疏密有致的節律。
4、商業配套設計
現代的住宅小區不僅是滿足居民居住生活的要求,更要有一系列的商業配套設計,例如對應配套的文化休閑區、商業購買區等等,將都市生活的日常縮影集結到小區住宅建筑中,將小區住宅建筑提升到現代化和都市化的水平。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越發快速,生活內容也越發豐富,一個單一的住宅小區建筑明顯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小區內進行相對應的商業配套設計,將具名的生活方式引領到更現代和健康的軌道上去。
中圖分類號:G322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經濟體制影響下,我國的住宅產業從無到有,經歷了休眠期、復蘇期、成長期、變革期和發展期等幾個時期。之后,隨著經濟體制的變革,我國住宅產業被注入了勃勃生機,在恢復中探索,探索中發展,發展中需求改革,在改革中一步步完善,逐漸步入了產業化發展軌道,成就了繁榮復蘇期。在有利的政治環境下,隨著經濟的發展,住宅與房地產業密切聯系起來。在住宅與房地產業經歷了頂峰、受挫相持之后,逐步進入了平穩發展過程和高速發展時期。隨著“要把住宅建設最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政策的提出,圍繞住宅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實現住房分配的貨幣化,構建住宅商品化、社會化的體制,以物業管理作為基本制度,提高住宅消費市場化程度,努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住房要求,實現了住宅變革。
但是,從住宅建設上看,全國范圍內,住宅小區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長條形和行列式的形式,形式比較呆板,沒有地方特色,更不用說個性和獨創性。條形住宅和行列住宅模式的小區內部空間缺少變化,外部輪廓沒有任何韻味,更沒有合理利用空間。之所以會這樣,從科技發展領域來看,我國的住宅建設還沒有擺脫粗放型的生產方式,住宅產品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體系,工業化水平還很低并且住宅技術的發展是以推廣單項技術為主導,技術上缺乏有效的集成,沒有形成完整系類的建筑體系。從體制上面來看,缺乏有力的經濟、技術政策的保障和必要的優惠政策和調控手段,很難形成以市場為主導的自我發展、創新和完善的市場激勵機制,并且缺乏統籌兼顧、統一協調的領導決策機制和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工作機制。
2、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原則
為了能夠建設出未來世紀的美好家園,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小區的規劃設計中應該堅持以下原則。①住宅建設要時刻體現以人為本。因為住宅使用者主體是人,而且住宅建設要創造出即方便又舒適的生活環境,并且要有自己的個性,而且這些個性和所展示的才華,要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②住宅建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地球資源是有限的并且很多都是不可再生資源。一定要大力宣傳經濟于資源的節能型消費。住宅在建設時,也要本著節能、節地、節材料的原則,建設成能源可持續再利用的住宅體系。③住宅建設要格外注重環境保護并且還要充分反映出科技的進步。環境是保障我們身心健康的重要部分,創造優美的室內和室外環境是我們明智的選擇。這個世紀,是高科技的社會,智能化設施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要建立智能化住宅通訊和智能化綜合管理系統,使住宅與高科技信息化社會相協調。④住宅建設應站在當今住宅產業化現代化的角度。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住宅性綜合評價體系和符合住宅產業化的建筑體系是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技術手段。⑤由于景園空間即環境的設計與營造是城市住宅小區成敗的關鍵,如何在高容積率和場地局促的條件下創造層次豐富的景園空間,使社區內部各種活動各得其所是規劃面臨的挑戰。城市住宅小區應采用多種設計手段,盡量避免高層高密度帶來的空間擁擠與視覺壓抑。一是以“園中園”為重點進行綠化。在小區內部設置一個“”型的公共綠地,與的“『”型城市防護綠帶形成一個“『”的綠化圍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外園”;在小區內部的組團圍合,塑造一個相對封閉的內部空間,形成多個小的“內園”。二是突出綜合節點式的花園布局。每個組團內都設置小型花園,使之獨具特色,居民可以在休閑中使用一些健身器材,與自然接觸。三是構筑圍合而不封閉的組團空間。在內部區域主要是以相對較低的板樓為主。建筑布局盡量通透,形成豐富的體型輪廓,圍合而不封閉的組團空間。四是營造以公共活動為主的多層次社區活動場所。沿道路設連續的商業界面,內部主要中心綠化中建筑局部架空,作為社區小型公共場所,形成以公共活動為主的多層次社區活動場所,架空部分不僅豐富視覺景觀的層次,且為住戶提供風雨無阻的戶外活動場所。特別是在有限的場地范圍內建筑圍合形成集中的、多層次中央花園,集中的綠化、水體、公共綠地、私家庭院、小品等通過場地與步行小徑連接,共同演繹可游可居的社區活動場所。五是突出人車分流以形成自然與人工相得益彰的景園環境。為了保證城市住宅小區活動場所的完整性,可采用部分人車分行的交通組織,住戶從主要出入口返家的過程,接觸到的是豐富多彩、自然與人工相得益彰的景園環境,讓住戶感受到一種真正的“家”的氛圍。植物、水體等自然要素組景,盡量減少硬質景觀。
3、住宅規劃設計應該注意的方面
要想建設成富有特點和具有新穎性的居住小區環境,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①提高住宅小區的容積率。采用一梯及多梯的板式住宅單元組合,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追求幸福指數的提高,板式戶型因為具有卓越的空間效果和人性化設計,成為了市場的首選和提高生活品質的必然選擇。合理應用能夠注重板式高層注冊形象的暖色調設計和合理布局道路和景觀,使小區整體空間景觀和小區道路相結合,建立景觀通道,形成“骨架明亮、結構清晰、環境優美、空間豐富”的居住生活環境。②合理制定日照與建筑間距。日照間距對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居住環境衛生、提高土地利用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確定合理的日照間距是設計師和科技工作者永恒的追求。一般情況下都是采取按照正午12 時太陽高度角和按照正午前后獲得連續的規范日照時數為依據來獲得日照間距。增加建筑層數,是加大建筑間距的首選。③科學規劃住宅區內空間形態。住宅區內空間形態與城市空間密切關聯,對居民生活和城市形態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科學規劃住宅區內空間形態是改善居民生活空間和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④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城市人口對各種設施的需求不斷增強,導致了城市用地的緊張。而住宅小區是城市的主要用地者,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開發商對城市地下空間的重視越來越強,因為地下空間資源可以緩解用地緊張,地下空間成為了現代城市空間發展的方向之一。但是,雖然地下空間開發可以大量節約土地資源,增加住宅小區的容納力,但是對它的開發也不能是盲目無限制的。因為地下建筑物建成之后,要想再對其進行改造或者改建,難度就會變的很大,也不可能恢復到原來狀態,有很強的不可逆性。所以,對地下空間進行開發之前,要利用現在科技手段對地下空間資源和需求狀況進行分析,以求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小區地下空間資源。⑤住宅單體的建筑設計。在對住宅單體進行設計時,要綜合考慮小區容積率、日照間距、建筑間距、空間形態、地下資源等一系列方面,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和參與各項社會活動。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設住宅小區時,應當注意小區空間形態規劃與城市整體形象相關聯,保持他們的一致性。遵從自然,尊重原有環境的要素,利用改造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的結合,建立起一種人與自然共生共榮,和諧相處的環境,使滿足人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時,不以破壞周圍環境為代價。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is paper on how to build ric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novel from planning, space layout, social service environment planning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detailed analysis,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住宅小區規劃能有效地滿足廣大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時房地產開發企業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并促進住宅產業進一步發展。
1住宅住區要有個性和特色
即使是同一開發商開發的小區也應表現不同的特色,不應照搬、“克隆”。不僅住區要有特色,住區內組團(群落、院落)也應該有特色,尤其是大型住區,即使是主題不突出的住區,在園林設計、建造造型、社區服務等方面也應表現出不同的特色。交通道路應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區影響,住區道路系統應分級明顯、架構清楚,既要與城市公共系統銜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區而過。
2居住小區環境規劃的要求
任何一個居住小區建成投入使用以后,便會形成了一個“小社會”。它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環境,同時還是一個社會環境。所以,在規劃設計居住小區時首先必須考慮居住小區的環境規劃,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將環境美融合在一起考慮,為居民著想,并從使用、衛生、安全、經濟、美觀、適用幾個方面滿足要求。
2.1規劃要滿足使用要求
居住小區各項用地布局要合理,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系統及公共綠地合理配置,合理組織小區居民室外休息活動場地和公共綠地,創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環境。在住宅類型的選擇上,居住小區規劃要適合當地特點,使住宅設計合理、造型多樣、舒適美觀。在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中,規模、分布方式做到項目齊全,設備先進,布點適當,與住宅聯系方便。
為適應經濟的不斷增長和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規劃中應合理確定小區道路走向及道路斷面形式,合理布置步行與車行系統,做到互不干擾,并且還應根據小區居民的需求,合理確定地下、地上停車場的數量及布局,從使用上滿足需要。
2.2規劃要滿足衛生要求
居住小區規劃設計要滿足居民對衛生方面的要求,即為居民創造有良好的日照、通風條件,無空氣污染、水污染及噪聲污染的生活環境。①居住小區內要有規劃設計完善的給水和排水設施,有煤氣及集中供熱系統,保證居民小區內空氣新鮮,水質清潔,無有害氣體及煙塵污染。②小區內住宅布局要保持合理的間距及走向,以利于獲得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風或防風條件,并能有效地防止噪聲污染。③居住小區規劃中要有較大面積的公共綠地,滿足使用要求的同時以達到改善小氣候,凈化空氣,減少污染,防止噪聲等要求。
2.3規劃要滿足安全要求
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安全與否,是小區居民極其關心的問題,要創建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有科學的小區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小區規劃的安全性,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安全、心理安全和社會安全等因素。在居住小區的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居民的有效防范行為,通過控制小區和組團入口、明確劃分空間領域等措施來提高小區的安全防衛能力。在小區和組團的入口處設置明顯標志,使住宅小區具有較強的領域性和歸屬性。注重院落空間的強化,使居民之間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機會,又可以使住戶視線能夠觸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對陌生人進行觀察、監視。
2.4規劃要力求經濟
居住小區的規劃與建設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與國民經濟發展的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適應。在滿足居住使用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建設造價并節約城市用地,按照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等清潔能源,降低小區的能耗。
2.5規劃要盡可能的美觀
居住小區規劃要滿足居民對居住環境美觀的要求。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廣大居民在解決了住房問題之后對住區環境美觀的要求愈加強烈。因而住宅小區應結合地形地勢特點及小區城市環境,創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觀。小區規劃中除了要求設計者注重住宅與公共建筑單體的設計外,更應充分考慮建筑群體空間的組合,與周圍環境的結合,各類綠化的配置設計以及小區外觀色彩的和諧統一,從而塑造優美的居住小區整體形象。同時防災、地震、人防等方面應有較周密的考慮,創造安全的小區居住環境,以合理的住宅院落空間布局為居民提供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2.6交通布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小區道路交通的規劃設計上要做到“順而不穿,通而不暢”,合理組織,減少交通環境的混雜,提高交通安全系數。特別是在小區級道路的規劃上應盡量作曲形設計,限制車輛穿行的速度,達到安全與降低噪聲的目的。同時,規劃時應盡量減少組團的出入口,以便有效控制外來行人任意穿行,從而起到安全防衛的作用。
3居住小區空間布局的規劃要求
目前,居住小區在空間布局規劃上多采用單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這種住宅在單體設計上多采用了一梯兩戶的單元式住宅。此類型住宅可以給住戶創造一個安靜、互不干擾的室內居住環境。但在排列的空間上缺少變化,外部輪廓缺乏韻味,對空間未能合理營造,住宅組團內間距、層數、色調都強調一律的統一性,給人的印象只能是單調、呆板、枯燥,缺乏變化和生機。由于這種居住小區在規劃設計時只采用一種類型的建筑,使得小區景色一模一樣,從而造成一種單調的居住環境,因此,小區的空間布局對小區的規劃至關重要,要求居住小區在空間布局按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用空間和私用空間的功能劃分滿足規劃要求。
3.1公共空間的規劃
公共空間的規劃應與文化建筑、水面、曲橋、草坪、樹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園、河流水系等結合在一起考慮,營造出一種舒適、幽雅的空間氛圍。
3.2半公共空間的規劃
作為居住組團內的半公共空間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觸、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鄰里交往、游樂、休息的主要場所,也是防災避難、疏散的有效空間,是通過較完整的綠地和開闊的視野作為居民接近自然的場所。在這部分的空間規劃上應注重根據各居住組團的不同組合方式來考慮,并保證其交通暢通、功能齊全。
3.3半私用空間的規劃
半私用空間是住宅樓之間的院落空間,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動和健身的場地,在設計上應注重其設施的多樣化和完善性,把它規劃成小區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動空間。
3.4私用空間的規劃
私用空間即住宅底層庭院、樓層陽臺與室外露臺。底層庭院的設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種植,增加組團內的景觀,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樓層上陽臺可以眺望、休息、種植花卉,營造垂直綠化的景色。
4居住小區要做好社會服務環境規劃
住宅小區規劃應注重社會服務環境的規劃,在規劃中注重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因為它不僅是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小區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服務設施的設置上要考慮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動軌跡,如小區級商業服務設施應布置成外向型,設在人流交通必經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順路購買。
文化活動場所、體育活動場所要盡量布置在小區組團的中部,滿足服務半徑要求,方便老年人的出行。自行車、摩托車存放與垃圾處理也是小區服務環境的關鍵問題之一,住宅小區中的自行車庫應遵循集中與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臺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處理通常是將垃圾道附設于住宅的樓梯平臺處,因而經常發生堵塞而造成臭氣四散,影響居住環境。在住宅小區規劃中可以將垃圾道改為垃圾集中收集方式來收集,最后由中轉站來處理。使垃圾在收集、運輸中減少垃圾的外遺,杜絕垃圾污染的擴散。
5結束語
要建設富有特點和構思新穎的居住小區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每個設計者在規劃設計上搞創作,不拘泥于教條,以創新的理念規劃居住小區,實實在在為居民著想,盡可能地給人們提供舒適、安靜和新穎優美的居住環境,就會出現獨具特色的、與周圍環境協調的、適合人們居住的理想居住小區。
XX年上半年,因郴州市兩城建設的需要,郴資桂高等級公路整體擴寬。道路拓寬后對紫云山莊項目造成了事實上的破壞。現小區南側已建別墅及現紫云酒樓距郴資桂高等級公路路邊距離僅20米,且小區南大門和進山莊道路也因此損毀。現在小區南線整體形象已被破壞,這一線的樓盤銷售嚴重受阻,另整個小區居住環境都已嚴重不合理。小區的安全性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鑒于以上原因,我公司向貴局提出調整紫云山莊規劃的申請:
1、 申請將山莊南線c’27~32共6棟現已無法銷售的別墅拆除,在此處新建32層的高層住宅樓。
2、 申請將山莊南線d22~27共6棟現已無法銷售的別墅拆除,在此處新建32層的高層住宅樓。
3、 申請將山莊南線b16、b17棟別墅及紫云酒樓拆除,在此處新建18層的高層商住樓。同時由于商業需要,申請郴資桂高等級公路在該處開出入口。
4、 申請將山莊北線原會所由原規劃批準的3~10層調整為32層的高層商住樓。
上述申請我公司已委托郴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繪制了紫云山莊修建性詳細規劃(局部修改)的總平面布置意向圖。局部修改后的紫云山莊總建筑面積由原98229.8平方米調整至280091.3平方米。容積率由原0.69調整至1.98。(其主要技術指標見意向圖)
我們認為,局部修改后的紫云山莊規劃一是修補了紫云山莊小區因郴資桂道路擴寬而導致我公司利益嚴重受損的現實狀況,恢復了小區的合理布局及安全性;二是提高了紫云山莊土地的使用效率, 同時符合郴州市目前城市建設的需要(提倡建高層住宅)。因而同時兼具了科學、合理、可行等幾個特點。
現代住宅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呈現迅猛發展勢頭,在人口膨脹,迅速城市化發展的情況下,城市土地寸土寸金,房屋建筑占地越發珍貴,城市與郊區種房的盛行,城市住宅的擁擠也日益張顯。現代住宅小區的環境景觀有什么樣的需求呢?現代城市的居民有什么需求呢?在此作點探索。
1、中國古代庭園的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庭園的特點表現為: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詩畫的情趣;意境的涵蘊。本于自然,筑山便成了一項最重要的內容,歷來造園都極為重視。筑山就是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園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縮移摹寫,能在很小地段上展現咫尺山林,幻化千巖萬壑的氣勢。自然風景以山、水為地貌基礎,以植被作為點綴,中國人歷來都用“山水”作為自然風景的代稱。山體在大自然的景觀構成中是一個重要因素,既是靜態的美,又有流動狀態的美。
一般來說,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僅成為造園的重要技藝,而且兩者之間相輔相成,關系密切。人工理水,必須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園林植被配置盡管姹紫嫣紅,爭奇斗妍,都以樹林為主調,因為翳然林木最新讓人聯想到大自然界豐富而繁茂的生態特點。植樹雖不講求成行成列,但亦非隨意參差。往往以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富翳郁之感,運用少量樹木的藝術概括而表現天然植被氣象萬千。
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中國古典園林,力求與山、水、花木這三個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突出彼此協調,互相補充的積極一面,限制彼此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一面。由于木框架結構的個體建筑,內墻與外墻可有可無,空間可虛可實、可隔可透。利用建筑內部與外部通透,流動的可能性把建筑物的小空間與自然界的大空間溝通起來。
優秀的園林作品,盡管建筑物比較密集,也不會讓人感覺到囿于建筑空間之內,雖然處處有建筑,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這種和諧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現了道家對待大自然“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態度。
詩情畫意中國山水畫不同于西方風景畫,前者重寫意,后者重寫形。中國畫家能以最簡約的筆墨獲得深遠廣大的藝術效果,這種情況與園林對大自然的概括、抽象,從而獲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十分相似。中國園林“以畫入園,因畫成景”。
意境的涵蘊意即主觀理念、感情、境,即客觀生活景物。繪畫重寫意,貴神似,寫意與神似都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中國園林與“天人合一”以及重“整體觀照”、“重直覺感知,重綜合推衍的思維方式”為主導有直接關系。
山水、植物、建筑是構成庭園的四個基本要素,筑山、理水、植物的配置,建筑營造便相應地成為四項主要工作。
2、西方傳統庭園的特點
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臘,古埃及的以綠洲作為模擬對象,由于尼羅河的每年的定期泛濫,退水之后要丈量土地,幾何學發展,園林出現規整式幾何特點。
古希臘園林:(1)在體育競技場,種植大片遮陽的林蔭道,為了灌溉引來水渠逐漸形成裝飾性水景。大量陳列著體育競賽優勝者的雕像、林蔭下設置座椅,可以散步、閑談和游覽。城市宅院,四周以柱廊圍繞形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
羅馬的別墅園林修建在郊外、城內的丘陵地帶上,當時的一個官員這樣描述:“別墅園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滿長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置的樹叢;晶瑩的水渠兩岸綴以花壇,上下交相輝映,確實美不勝收。還有柔媚的林蔭道,敞露在陽光下的潔池、華麗的客廳,精致的餐廳和臥室……。這些都是為人們在中午和晚上提供了愉快安謐的休息場所。”在游廊的墻壁上畫上樹木、噴泉、花鳥以及遠景等的壁畫,造成一種擴大庭園空間的幻覺。
阿拉伯以阿爾罕伯拉宮的石榴院,中庭縱貫一個長方形水池,兩旁是修剪得很整齊的石榴樹籬。水池中搖曳著馬蹄形的券廊倒影,顯出一派安謐、親切的氣氛。方整凝靜水面與暗綠色的樹籬對比著精致繁密、色彩明亮的建筑雕飾,予人生動活潑的感覺。
這些庭園都傾向于山水自然的精華集于一處,體現生態的和諧,風景優美和富于情調的美,特別是符合人的生活、休息、怡情和人的自然的需求。
3、現代住宅小區的庭園現狀
西方的園林表現為以規整式園林為特點的法國園林和風景式的英國園林。但無論中國還是西方作為人來說,都是地球自然發展進化的產物,人是地球的人,自然的人。因此人見到園林和自然的風景等都會有“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喜悅。
現代的普通住宅小區的景觀規劃,地形非常的平,很少起伏變化或者削山變平,是平面園林不是立體園林。樹木的栽種,過分偏于視覺美化,不重視地方性和生態性。樹木常常是人們認為的名貴品種,本地化的樹種被認為沒有檔次。小橋流水很少,流動的水就更少,往往被污化,成為環境的痼疾。
現代住宅小區,現代城市居住環境表現高樓大廈,馬路成為紐帶,建筑密集,自然狀態完全消失。古代庭園,人所居住的房子,低矮,高不過3層的樓房,即使是皇宮、漢朝地主的塢堡、四合院,建筑密集,庭園內樹木比現在的庭院也不會矮小,甚至于高大,常常是古木參天,綠蔭蔽日,而現代住宅小區,高層與相鄰高層的高度與距離之比與傳統庭園無法比較。現代人也不可能盡如古人吟詩作畫,附庸風雅,觥籌交錯,在白墻黑瓦之間,小橋流水中,曲觴流水中品位詩情畫意。現代人可以品味這樣的文明成果,不可能像古人那樣,處處品鑒這樣的文明成果。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古代人生活節奏慢,現代經濟和信息的全球化,使得現代人的生活變化多樣,文化背景發生變化,享受的文化成果也呈多元化的趨勢。古代人煙稀少,生態、綠化比現在好,工業污染不存在,自然生態是現代的生態環境不可能相比的。從住宅的容積率方面來說,現代城市住宅容積率本來就很高,綠化率低,樹是低矮灌木,修葺整齊低矮的綠籬,草坪是大片的,整體而言,綠蔭蔽日的盛況沒有,原本低矮的灌木叢,在高樓上看起來更是低矮、渺小。人是會走下樓來,會走進生活,人更需要的是生態平衡的自然,人需要的是大樹,人需要傳統符號來維系著精神,需要各種文化來傳遞的地域性和精神象征的人類自然性的家園,如中式傳統亭臺樓榭、松竹梅菊,西方傳統的修葺幾何化的綠籬,歐洲古典的雕塑、柱石、長廊等園林庭院,也同樣需要與時俱進的現代材料和形式的庭園,來折射不同人群各自的生活意愿和精神寄托。
4、結語
現代城市住宅小區,不僅僅是建筑的美,而應表現在現在住宅景觀規劃的綠地景觀系統符合人居生態的需求。庭院不僅僅是國粹的傳統園林,也不僅僅是幾何化的西方的庭園,當然,能夠達到這樣的標準的庭園,自然環境也優美。現在的住宅庭園,沒有古木參天,至少要有大樹或者樹木成林的綠化區域,綠化的系統表現為大樹、小樹、灌木、藤蔓、草坪相互交織的、層疊的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現代住宅庭院景觀表現為一種生態的需要,景觀設計在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形式的時候符合現代人多元文化和經濟的需求,特別是符合現代人向往綠色生態、綠色自然和地域特點的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夢林[2]李振煜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湖北武漢430065
一、項目概況
凱怡半山商住小區項目用地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機場大道以南,320國道以西,西面為中藥種植園區,南面為村莊及山丘。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東西向長度約870米,南北向寬度為320米(局部最小處為70米)。總建筑面積約581600平方米(含121600平方米的地下車庫)。基地所處地區為山地,黃海高程變化范圍在166.6米到134.8米之間,成南高北低走向。
二、規劃設計理念:
在規劃設計中,筆者首先堅持山地建筑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地形和規劃路標高,最大限度減少土方量,盡量做到土方平衡;2.結合山地這一特點,根據不同的坡度,運用筑臺、架空和吊腳等手法,使得建筑錯落有致,與地形環境相互協調。其次,筆者還將“綠色建筑、人文建筑”這個理念貫穿整個設計過程,做到節能、環保,發揚人文居住環境精神。
三、詳細規劃設計:
1.總平面設計:
本方案在總體規劃及建筑布局方面強調構架清晰、完整,同時注重品質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項目根據開發商分期建設需要,共分為六個住宅組團。組團以中央東西走向的步行景觀軸為中心,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展開(圖一)。
因為小區旨在為人們打造一個“半山地景觀居所”,所以,在住宅單體的平面布局上,如何把外部的人造及自然景觀引入戶內是一個設計重點。住宅組團采用行列式+半圍合式平面布局,在保證住戶的客廳及主臥室朝南或偏南的前提下,建筑根據組團內部及小區公共景觀中心作局部偏移,爭取每棟樓的最大景觀視野并減少戶與戶之間的對視。建筑單體層層拾級而上,體現出山地建筑的特點,遠處的自然山地景觀逐層展開,為人們展現一個低調奢華、優雅浪漫的“半山地景觀居所”。
另外,地塊的東面入口處理是本規劃的一個設計難點。由于靠近繁忙的國道,人車流較大,用地高差大且面寬小,如何能夠充分利用好這個沿街面,向過往的人們展示樓盤的面貌,是開發商最關注的。經過多個不同方案的對比,最終采用的是通過多層住宅及商業街圍合成一個U型跌級入口廣場,廣場的最高處以銷售中心作為制高點這樣一個方案(圖二)。這樣的入口布局不但營造出一個親切的人行入口氛圍,而且還豐富了國道的城市景觀。
2.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是詳細規劃設計中最重要的技術部分,是理想能否化為現實的規劃技術保證,是技術與藝術結合的重要支點,在復雜的山地地形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豎向設計是本次規劃設計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本項目地塊內部高差達32米,地塊與作為小區主要出入口的機場大道的高差最小處也達到9米。筆者采用了分層筑臺的方法,由北向南分別設計了三個逐級往上的臺地。南面最高的第一級臺地以3層聯排住宅為主,塔式高層住宅為輔;中間一級臺地以17~18層單元式住宅為主,再穿插布置23~26層塔式高層住宅;北面臨近機場大道的最低一級臺地布置26~28層單元式住宅。這樣高低結合、錯落有致的布局,不但有利于提高小區的整體通風性能和住戶的日照時數,還可以最大限度地讓更多的住戶能觀賞到南面小區內的園林景觀。臨近機場大道的最低一級臺地上的3個組團,在高層住宅的下方設計了三層退臺式商鋪及地下車庫,商鋪在沿街最底層,車庫設在商鋪之上,并結合地形采用錯層式設計。這樣不但解決了場地與外部道路高差問題,減少土方開挖量,而且還使得車庫可以對外開窗,做到自然通風和采光,減少能耗,提高了車庫內的舒適度。同樣,階梯狀錯層式地下車庫的做法也使用在第二級和第三級臺地中(圖三)。
3.道路交通系統設計
道路系統是形成社區結構的基本骨架,它和綠地系統一起決定了社區的基本效率品質、生態品質和景觀品質,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高檔社區,就應該建設高標準的道路系統。
本小區道路系統遵循以下的設計原則:
(1)尊重地形以及現有規劃路標高。
(2)流暢便捷,但又不顯呆板,能迅速到達各建筑單體主入口。
(3)平時人車分流,消防撲救時可利用到現有人行路網系統進行撲救。
(4)盡量垂直相交,減少銳角相交,加強交通安全性。
小區北鄰機場大道設置3個人行和機動車出入口,出入口的間距約160~190米。其中東西兩個出入口通過南北向組團路連接小區最南面的東西向組團路,形成小區的主環路。東面的地塊開口面向國道,車流量大,在此僅設置了人行出入口及消防車通道。因為要做到人車分流,使小區車輛在進入小區入口后,便能就近直接進入地下車庫,而不進入到小區景觀中心區,所以住宅組團地下車庫的主要出入口都毗鄰3個出入口設置。為此,出入口的道路紅線寬度設計為18米,其中兩邊人行道寬度1.5米,機動車道雙向4車道,中央留有3米的花圃及水景作為分隔帶。這樣拓寬的道路設計,不僅可以減少因上下班高峰期出現的出入口車輛擁堵現象、增加了行車安全性,而且還能營造出一個開闊大氣入口氛圍。
小區中央東西走向的步行景觀軸主要為人行區域(同時也兼有消防撲救時使用功能),通過步行景觀軸與區內完善的步行路網系統相連,到達各級組團內景觀區和各建筑單體的入口,流線清晰便捷,又不顯呆板。
各個組團下方的地下車庫是小區的靜態交通系統,各個組團所屬的車庫都有隧道相互連通。這樣立體的交通空間設計,使整個小區完全實行人車分流。
4.綠化景觀設計:
綠化景觀系統不僅是社區良好休閑環境的要素,而且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綠化景觀系統可以起到改善城市熱島效應,提高社區居住品質的效果。
本小區綠化景觀遵循以下的設計原則:(1)結合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等自然環境特征進行設計。
(2)既有集中綠化,也有互相滲透的局部綠化,豐富其層次。
(3)“以人為本”,重視社區特色建設。
由于當地常年雨水豐沛,結合現狀地形,小區的中心綠化景觀設計為跌級湖景。水面錯落有致,形成流水聲,富有動感。湖面采用淺水景設計,主要水源取自南面邊坡集水溝收集的山體地表水。雨水經過過濾池的沉淀后,通過地勢高差自然流入湖中,起到了節水效果。中心綠化圍繞跌水湖面展開,各單體建筑以圍合式沿用地周邊布置,爭取最大的中心景觀。
各組團的集中綠地根據地形地勢的不同,獨立設計,各有特色。北面并列的三個組團車庫頂板覆土完成后形成的場地坡度僅3%,設置相對集中的草坪及硬質鋪裝小廣場,特色樹陣等。南面的組團高差變化較大,故綠化以點和線為主,沿著跌水小溪設置廊橋棧道,節點處點綴一些觀賞性花卉灌木,舒適宜人,各不相同,體現其組團特點。
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協調的設計理念,湖邊植樹綠化,營造湖濱步道的休閑效果。注重高低錯落,不同的位置搭配不同的樹種,遠景和近景想結合,水體與綠化相結合。
四、結語”
如何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做到建筑能順勢而生,是山地住宅規劃與平地住宅規劃的最大不同之處。因為每個項目的地形及環境各異,所以布局往往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作為設計師,必須在設計的前期就要讀懂并理解透地形,才能在設計的過程中做到成竹在胸,化解不利,將難點為己所用,設計出尊重自然的、和諧的、以人為本的作品。
參考文獻:
[1]沐立.山地住宅規劃與設計探討[J].南方建筑,2006(10):81-83 .
[2]盧濟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設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Abstract: urban residential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unit of urban structure, also is the main carrier of urban comprehensive function, its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sibl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of a c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Residential area layout planning is one of the key links in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construction, i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quality of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largely determine the residential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determine its environmental function and landscape quality of the pros and cons. Therefore, research,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layout planning and design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cological; Housing;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l 生態小區內涵及特征
生態小區與傳統小區相比有本質不同,主要體現在其和諧性、高效性、持續性、有序性和循環性等方面。生態小區的建設符合3R原則(重復使用、節約、再循環使用),能營造滿足人類自身發展需求的環境,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生態小區的和諧性反映在任何自然的關系上,生態小區能夠營造滿足人類自身需求的內部環境、外部環境及周邊環境,讓人們回歸自然,讓人群和諧共處。生態小區的高效性需要各種能量在系統內部的高效率的流通轉換,最后達到資源投入少,但產出多、污染少的結果。生態小區的持續性兼顧不同時間、空間、合理配置資源,能夠保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資源的永續利用。生態小區的有序性體現在對資源利用、經濟生產、社會服務、環境整治等高水平的管理方面,能夠保證生態小區內部各要素的協調統一發展。生態小區的循環性體現在生態小區與周圍環境之間進行的緊密的物質、能量、信息等多方面的交換與循環和其內部各要素之問的相互循環。
2 生態小區的建設要求
2.1 整體綠化要求
首先,小區的建設需要體現整體上的生態文明,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生態小區建設時就需要計劃實現節能、節地、節水、低污染以及物業等的有效管理。在生態小區體現整體生態文明的同時需要加強綠化的建設,綠化植物的空氣凈化功能和濕度調節功能能夠給小區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因此生態小區建設時需要優化選擇綠化植物同時注意加強水景的再造和自然水網的利用,促成其構成一個小范圍的生態圈。
2.2 防止污染的要求
防止污染需要生態小區的建筑用材應全部采用對人體無害的建筑材料和裝飾材料,并且這些材料可以盡可能的回收利用,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各種技術措施防止和消除居住區中存在的諸如噪聲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放射線污染和粉塵污染等多種污染。具體來說,可以采取雙層或多層玻璃隔絕噪聲;減少粉塵的排放;對污水進行分級過濾和生化處理等等,以使居住環境質量得以有效地改善。
2.3 節約資源的要求
生態小區的建設需要重視對污水的回收,對雨水的收集利用以及對節水設備的研究和開發,確保小區用水的質量和正常供給。除了節約用水外,生態小區的建設還需要重視節能,不斷提高住宅的保溫、隔熱性能,減少能源的消耗,大量采用節能電器產品。同時要提倡居民使用新能源,例如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地熱采暖等。
2.4 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生態小區是一個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的不斷發展、日益完善的社會體系的有機結合。生態小區建設的時候需要達到資源、能源在小區內部和外部之間的平衡和循環使用。同時,生態小區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人的需求與作用,因此,應將小區建設緊密地與環境及人類的生活本身融為一體,營造和諧的居住環境與人文環境。
3 生態小區的建設要點
根據2001年5月建設部頒布的《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我們知道生態小區的建設需要在能源和水、氣、光、聲、熱環境以及綠化、廢棄物處理、建筑材料等9個方面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3.1能源系統
生態小區的能源系統建設,重點應放在建筑節能與綠色能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建筑節能重視對住宅的圍護結構和空調系統進行節能設計,建筑節能達到50%。同時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能源節約技術和措施,如自然光照明、節能電器、節水設備等,其他節能措施節能達到5%。生態小區太陽能等綠色能源的使用應至少要達到小區總能耗的一定比例以上。
3.2 水環境系統
水環境系統的建設重點應放在節水、水的重復利用與水環境系統集成3個方面。在節水方面,重點加強節水器具的使用。在水的重復利用方面,重點宜放在中水使用和雨水收集上。在水環境系統集成方面,重點可放在水環境系統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方面。根據有關標準,生態小區建設水的回收利用率達到居住區總用水量的30%,供水設施采用節水、節能型,節水型器具達到100%。直接飲用水,覆蓋率達到80%。
3.3 氣循環系統
氣循環系統主要指生態小區居民所處的大氣環境。雖然我國還沒有對住宅小區的環境提出具體要求,但其至少應符合以下標準:第一,生態小區的大氣環境質量應能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第二,衛生間具備通風換氣設施,廚房設有煙氣集中排放系統,住宅自然通風面積達80%,以保證主要居住空間空氣新鮮。
3.4 聲循環系統
生態小區建設考慮聲循環,主要是為了讓小區居民遠離噪音的污染。生態小區建設之初需要精心選址,并應對周邊噪聲源進行測試分析。室外聲環境系統設計應滿足:日間,噪聲小于50dB,夜間小于40dB。建成之后,也需重視采用人工降噪措施,如減震、隔聲措施等。達到使室內日問噪音小于35dB,夜間小于30dB。
3.5 光環境系統
指小區內的自然采光系統與人工照明系統。生態小區的光環境系統的建設首先應該避免炫光、陰影等光污染,不得采用霓虹燈等強烈燈光做廣告,不得采用玻璃幕墻等等。其次,要注重室外景觀的視覺可達性,在室外公共場地采用節能燈具達到100%,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綠色照明。
3.6 熱環境系統
熱環境系統,旨在采用符合節能、環保衛生、安全原則的住宅供暖、空調技術,給居民營造一個滿足居民的熱舒適度要求、建筑節能要求、環保要求的環境。建設重點在于采暖、空調、生活熱水的使用上,具體還要結合小區建設的實際情況,同時利用各種綠色能源,為小區提供熱環境。
3.7 綠化系統
生態小區綠化建設與我國目前的住宅小區綠化建設相比更強調其生態功能。它的建設重點除了滿足綠化率(達35%),種植保存率(95%)、植物種類(多于50種)等指標要求外,更要注重綠化系統的防曬、防塵、降噪、通風、水土涵養、空氣保濕等生態功能的建設。應加強垂直綠化,垂直綠化面積達到綠化總面積的20%。
3.8 廢棄物管理與處置系統
主要指對居民區生活垃圾的管理與處置。生態小區的廢棄物管理與處置應遵循3R原則(資源化原則、減量化原則、無害化原則)。小區生活垃圾包括收集與處置的部分,收集、處置率應達100%;垃圾實行分類收集,分類率應達到70%。
3.9 綠色建筑材料系統
生態小區的綠色建筑材料系統指小區建設所采用的各種材料,應該符合國家綠色建筑材料的相關標準。在生態小區建設中,應加強對3R材料的使用,使用率應達到30%。同時要采用無毒、無害、不污染環境的建筑材料和產品,并要求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
4 結語
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尋求最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可持續性,把建筑環境作為一個有機的、具有結構和功能的整體系統來維護,這才是生態建筑的基本原則和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