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7 15:42: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心理輔導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來到××天使之翼工作已經3年了,在不知不覺中我已經變成傳說中的“老人”,而這個“老人”也見證了機構的每一步成長。從當初的200不到的教室發展到如今800平;從當初6名教師發展到如今的20余人;從當初的6、7名學生發展到如今的55人。這簡單的數字記錄本文就已經描繪了機構3年的發展歷史。09年對機構來說是發展飛越關鍵的一年,經過努力拼搏,已經獲得了社會各界和業內人士及孤獨癥家庭的認可,而09年對于我也是頗有收獲的一年。
09年,我仍然從事個訓工作,依然為那些沒有語言的天使編織說話的夢想,可這樣的夢想說著容易做起來很不容易的,因為付出的不止是我的汗水,還有家長們心痛的淚水。每一個新到的天使都會有不同的發育問題,我必須要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去解決問題。每一個孩子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都會產生恐懼,首先就是要消除他們的恐懼,讓他們感受快樂。快樂是孩子的權利,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快樂。帶著這樣的信念,并選擇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上課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完全釋放驅散他們心中的恐懼,發揮最大的潛能進行學習,同時也可以跟幼兒建立很好的朋友關系。之后,對幼兒存在的發音問題進行查找,然后,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孩子的問題,一步步去完成。這其中要有成功、要有失敗、要有喜悅、要有傷心流淚。可無論怎么樣,我都會努力的幫助他們。因為我堅信著,一時的痛苦可以換來一輩子的幸福,那么現在的這點“苦”不也是很幸福的嗎?在我執著的堅信下,有3名幼兒已經開口說話了;在我執著堅信下,有4名幼兒從單音可以說到一句簡單的話;在我執著的堅信下,有4名幼兒已經升了班,并可以進行一般對話。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轉眼過去。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劃,圍繞院心理咨詢室的工作計劃,在這半年的時間里,我們團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成果,有效地營造了校園心理氛圍,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初步實現了“助人自助”的教育目標。
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下寢走訪新生
活動從新生軍訓開始,持續三天。在活動過程中,成員能夠做到微笑致意,予以新生關懷,并對保險學院做了正面宣傳和引導,新生們也提除了自己的疑問,大家暢所欲言,氣氛十分融洽,新生不僅體會到學校的溫暖,同時,心中的疑惑也減輕了不少,并對院心理輔導團和心理咨詢室有了初步的概念和認識。
二、納新工作
三、班級團體輔導
為幫助新生盡快相互認識,建立班級的信任和友誼,在曾老師、林老師的分配下,展開2012年全院新生團體輔導工作。在大家的積極配合下,我們達到了既定目標。當然,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譬如,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夠細致全面,事前準備不夠完善,但相信有了這次經驗,我們以后的工作會更加好。
四、戶外心理素質拓展
團體輔導的有序進行,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應曾老師的委托和各大組織大邀請,一一對院文明督察隊、公寓自治委進行戶外素質拓展。此次拓展相比之前的輔導,由班級到院級組織,由室內轉到戶外,整個過程似游戲的形式進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組織,及團隊的實力,為今后大型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五、心理沙龍
由大一成員自行組織的心理沙龍活動在11月初面向全院舉行。本次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大一伙伴的積極性、組織能力。游戲豐富精彩,給三系一院的同學們拓開了一個很好的友誼交流平臺。
六、輔導團與各系心理健康部的聯誼
活動達到了預期的和各系心理健康部伙伴們的認知、交流目的,為輔導團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七、創建團隊文化
在曾老師的倡導下,我們有了自己的團隊文化,于每次例會前展示,進一步加強了輔導團內部的團結合作,整個團從此凝成了一股繩,有了基本的統一。
八、公文培訓
在輔導團內部,由大二帶領,定期進行團內學習小課堂,豐富了伙伴們的課余生活,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寫作能力及工作效率。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轉眼過去。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劃,圍繞院心理咨詢室的工作計劃,在這半年的時間里,我們團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成果,有效地營造了校園心理氛圍,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初步實現了“助人自助”的教育目標。
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下寢走訪新生
活動從新生軍訓開始,持續三天。在活動過程中,成員能夠做到微笑致意,予以新生關懷,并對保險學院做了正面宣傳和引導,新生們也提除了自己的疑問,大家暢所欲言,氣氛十分融洽,新生不僅體會到學校的溫暖,同時,心中的疑惑也減輕了不少,并對院心理輔導團和心理咨詢室有了初步的概念和認識。
二、納新工作
三、班級團體輔導
為幫助新生盡快相互認識,建立班級的信任和友誼,在曾老師、林老師的分配下,展開2012年全院新生團體輔導工作。在大家的積極配合下,我們達到了既定目標。當然,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譬如,有些工作做得還不夠細致全面,事前準備不夠完善,但相信有了這次經驗,我們以后的工作會更加好。
四、戶外心理素質拓展
團體輔導的有序進行,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應曾老師的委托和各大組織大邀請,一一對院文明督察隊、公寓自治委進行戶外素質拓展。此次拓展相比之前的輔導,由班級到院級組織,由室內轉到戶外,整個過程似游戲的形式進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組織,及團隊的實力,為今后大型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五、心理沙龍
由大一成員自行組織的心理沙龍活動在11月初面向全院舉行。本次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大一伙伴的積極性、組織能力。游戲豐富精彩,給三系一院的同學們拓開了一個很好的友誼交流平臺。
六、輔導團與各系心理健康部的聯誼
活動達到了預期的和各系心理健康部伙伴們的認知、交流目的,為輔導團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七、創建團隊文化
在曾老師的倡導下,我們有了自己的團隊文化,于每次例會前展示,進一步加強了輔導團內部的團結合作,整個團從此凝成了一股繩,有了基本的統一。
八、公文培訓
在輔導團內部,由大二帶領,定期進行團內學習小課堂,豐富了伙伴們的課余生活,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寫作能力及工作效率。
年,我仍舊從事個訓工作,依然為那些沒有語言的天使編織說話的夢想,可這樣的夢想說著輕易做起來很不輕易的,因為付出的不止是我的汗水,還有家長們心痛的淚水。每一個新到的天使都會有不同的發育問題,我必須要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去解決問題。每一個孩子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都會產生恐驚,首先就是要消退他們的恐驚,讓他們感受快樂。快樂是孩子的權利,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快樂。帶著這樣的信念,并選擇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上課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完全釋放驅散他們心中的恐驚,發揮最大的潛能進行學習,同時也可以跟幼兒建立很好的朋友關系。之后,對幼兒存在的發音問題進行查找,然后,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孩子的問題,一步步去完成。這其中要有成功、要有失利、要有喜悅、要有難過流淚。可無論怎么樣,我都會努力的幫助他們。本文來自小草因為我堅信著,一時的痛苦可以換來一輩子的幸福,那么現在的這點“苦”不也是很幸福的嗎?在我執著的堅信下,有3名幼兒已經開口說話了;在我執著堅信下,有4名幼兒從單音可以說到一句簡樸的話;在我執著的堅信下,有4名幼兒已經升了班,并可以進行一般對話。
心理教師輔導總結報告一
在還沒學心理課的時候,我就對心理學有著一中莫名的感情,也說不清是怎樣的感情,反正就是有一股想把它學好的沖動,甚至希望自己能夠從中找尋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通過幾周的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說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枯燥,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心理學來源于生活,又指導生活。
對于自己,首先要學會欣賞自己,無論你是一棵參天大樹,還是一棵小草,自我認同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其次要學會善待自己,氣憤時,心疼一下自己,不要讓那些無名之火傷身;憂傷時,找一些好朋友,訴說訴說,讓陽光復現;勞累時,美美得睡上一覺,人不過血肉之軀,經不住太多的風霜雨血,總之就是要懂得愛自己,只有懂得愛自己的人才會知道怎么去愛別人.
通過學習心理課,我的性格,為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處理事情時也考慮周到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并力所能及給予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心理課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得成長著。我很感謝許倪倪老師和心理課,是他們讓我懂得了許多多.心理學不僅讓我了解了許多心理特點,也讓我掌握了如何正確對待周圍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自我調整,失意的時候,悲傷的時候,我會安慰自己: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放開胸襟,包容這個世界,我們的生活會很超然,成功也會不求而遇;成功時,快樂時,也不要太自滿,要學會居安思危.
心理課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通過上心理健康課,讓我終于感到人生的珍貴,感到要孝順父母,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為我們操心,不讓他們為我們擔心,我們還要關心身邊的人,讓每個人得到關心。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踏入社會,但是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就如同我們的朋友一樣,我們要凡事真誠。存真誠的心,說真誠的話,作真誠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錯失,應當坦白承認,切不可設詞遮掩;有人責備勸導你的時候,要存著謙卑感謝的心領受,切不可羞惱拒絕。與人同處不可有虛偽的客套,但總要彬彬有禮,舉止中節,使人在你的動作舉止上沒有可挑剔的地方。多愛人才能多得人的愛,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寬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寬容,多體恤人才能多得人的體恤。你發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來的也是什么。
最后這個學期的心理課也即將結束了,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我的大學生活的十二分之一過去了,想想抓住了什么,后頭一看并沒有太多碩果。繼續努力吧,讓自己做得更好!~
心理教師輔導總結報告二
告別了中學時代,跨進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人每踏進一個新環境,都會遇到一系列新問題。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寬松的生活環境,我們一下子難以適應。所以說,作為大學生應該注重心理健康,完成學業深造的同時,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讓大學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學校給我們開設了心理課程,導師是陳理才。雖說陳導師其貌不揚,年紀與我們相仿,但卻絲毫沒有削弱其幽默的“威力”。課堂上總不乏有同學發自心底的笑。原本以為心理課是導師發表長篇大論,不大愿意去,第一堂課還遲到哩。實際上呢,陳導師并不“簡單”,我凳還沒坐熱,已徹底被其迷住了。說實在,上陳導師的心理課是一種享受。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同時,還讓自己發現了自己。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我心理有問題嗎?”“我的心理與他人比較是否正常?”這些可以說是每個成長中的大學生可能都會問到的問題。以前自己對心理健康標準缺乏認識,總覺得自己是個“怪人”,“心理有問題”。有時,還會因某方面的心理壓力或障礙過于緊張恐懼。學習了相關的心理知識后,覺得心理障礙其實也并不可怕。只要及時給予關注,并加以引導,這些成長中的困擾是可以消除的。
記得陳導師說過幾句趣話,“青春痘是青春的象征”,“鼻子小也有好處,不容易被天上掉落的東西砸中”。說得太對了,不是么?換一個角度看事物,其實也不會太壞,要樂觀啊。我們時常因自己的長相、能力、學習成績等因素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嚴重者還會過度自卑。有這樣一句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關鍵在于自身怎樣看自己。我們要學會自我認識,在比較過程中,不能專門“以己之長比別人之短”,也不能“以己之短比別人之長”。通過比較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長處和短處,達到揚長避短,縮小差距的目的。
陳導師在課堂上做了不少的心理測試,有一次是要求學生把自己的幾個優點用紙寫下來,讓同學來猜。在此之前,我從沒發現自己有什么優點,而且還是3個以上,有那么多嗎?搜腸刮肚冥思苦想后,只寫了3個。經過課堂上導師的啟發,我又陸陸續續想到了好幾個,哇塞,原來自己的優點還蠻多的嘛,怎么一直沒發現?一個小小的心理測試,讓我自信“番了一翻”。
當然,陳導師的課還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我都數不過來了,哈。例如,講到人際關系的那一Part。“來跟我做朋友吧!”(陳導師張開雙臂,作擁抱狀)可是呢,有這樣的一種人,他們把自己封閉禁錮起來,只是停留在窗臺邊觀望,不肯把心門打開,又怎樣能得到別人的友情呢?還有一個就是大學生戀愛的問題,陳導師出乎我意料,他贊成大學生自由戀愛!“強調愛的權利,缺乏愛的能力”陳導師課堂上短短一句話驚醒了我。原來,愛還包括一份沉沉的責任……
大學心理課程結束了,可我追求健康心靈的步伐仍不會停止!直到永遠!
心理教師輔導總結報告三
為期五周的心理健康課程結束了,進入大學以來,一直都很期待心理健康開課。一直以來對心理學方面都很有興趣,在這幾周的學習中,我深感心理學的精深,以及范圍之廣。針對大學生的心理課程都與我們的生活以及學習有很深的關系,老師講解的非常有趣,深入淺出,整堂課下來我意猶未盡。
我認為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系和諧,很好的融于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在這里,我就一下在課程的學習中,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一些課程。
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也稱抽動障礙,是一種復雜的慢性神經精神障礙。常見于2~15歲兒童,男女比例為3~4∶1。其臨床特征為一組或多組肌肉無意識地反復抽動以及各種發聲障礙。可同時伴見情緒障礙、強迫癥狀、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問題。常表現為眨眼、皺眉、抽鼻、咧嘴、扭頸、聳肩、搖頭、四肢抽動及發聲穢語等行為。本病病程長,易反復發作,對兒童正常學習、生活及社會功能有損害,嚴重影響兒童心理健康。
目前,對抽動穢語綜合征治療主要有西藥、中藥兩種方法,因西藥治療有較明顯副反應,臨床應用受到限制。中藥治療有較好療效且副反應少。由于本病屬于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大部分抽動穢語綜合征患兒有情緒、行為方面問題。因此,筆者在臨床中在總結前輩中藥治療經驗基礎上,結合心理輔導,治療抽動穢語綜合征并觀察其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中醫院抽動專科門診患兒54例。將全部病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8例,其中男25例,女3例;年齡6~16歲;病程3個月至2年。對照組26例,其中男24例,女2例,年齡6~16歲;病程3個月至2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實用兒科學》抽動穢語綜合征的診斷標準[1]。
1.3 臨床表現 觀察組中,單一癥狀者8例,有2種以上癥狀者20例,其中眨眼18例,扭頸聳肩12例,腹肌抽動3例,上肢抽動3例,單聲干咳5例,有穢語及控制不住動作行為3例。對照組中,單一癥狀者7例,有二種以上癥狀者19例,其中眨眼16例,扭頸聳肩9例,腹肌抽動4例,上肢抽動2例,單聲干咳6例,有穢語沖動動作2例。兩組分型構成比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方法:自擬平肝熄風安寧湯加減。藥用:杞子、、生地、鉤藤各10 g,焦山梔、蟬衣、僵蠶、遠志各6 g,茯苓、石菖蒲各8 g,白芍12 g,生龍骨20 g。眨眼或時上轉眼球加決明子、夏枯草;脾虛便溏去生地加炒白術、生苡仁、焦六曲;單聲干咳多加射干、百合;痰黏難出加桑白皮、姜竹茹;便秘加玄參、枳實;癥狀重而病程長加全蝎、珍珠母等。每日1劑,水煎200 mL左右,分3~4次服用。
1.4.1 心理輔導 觀察組在服用中藥基礎上,加以心理輔導。
1.4.2 對家長的心理輔導 歸納為八字要求:理解、寬容、鼓勵、耐心。內容包括:(1)抽動穢語綜合征病情性質介紹;(2)親子關系認識;(3)提高父母關注技能,如對孩子良好行為予以關注,采取消退法減少不良行為等。治療開始前,約家長面談1次,約40 min,了解患兒家庭情況,向家長講解抽動穢語綜合征性質,讓家長了解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行為訓練的重要性,家庭情感氛圍、家庭成員對患兒態度對病情反復的重要影響,消除家長對患兒病情的過分焦慮、擔心、緊張的心態。注意對患兒的教育方法,并要求家長與幼兒園或學校老師溝通,爭取老師的理解幫助,對患兒的病情反復要有耐心,有思想準備。首次與家長交談后,每隔半個月與家長溝通交流1次,每次30 min,一般2~3次。
1.4.3 對患兒的心理輔導 可采用行為治療與認知行為療法等。一般行為認知法適用于較大兒童、少年等。首次與患兒單獨談話約40 min,以傾聽為主,了解患兒的煩惱、情感需求,適當提一些要求,以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為主。以后每10 d或半個月1次,每次30 min,共4~5次。
2 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2)有效:癥狀減輕;(3)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1]。
2.2 近期療效 觀察組28例,顯效23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8%;對照組26例,顯效20例,有效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8.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遠期療效 兩組總顯效為43例,作1年期隨訪42例。其中觀察組隨訪22例,1年內復發2例,復發率9.1%;對照組隨訪20例,1年內復發5例,復發率25%。觀察組1年內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近年來發病有上升趨勢,現代醫學認為,該病病因為遺傳因素、局部刺激、器質性因素、精神因素、藥源性因素等[2]。其發病機制有報道為:(1)多巴胺功能異常;(2)免疫病理損害;(3)心理應激等[3]。中醫學尚無相對應的病名,根據其癥狀多歸于“肝風”、“驚風”、“抽搐”、“瘈疭”等范疇。認為其病因有“先天不足、產傷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調”等因素,其病機多與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其病定位于肝為主,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加上現今獨生子女過于嬌寵,有所不適則心情不暢、哭鬧致肝氣郁結或郁而化火,形成肝火,明顯“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知醫必辨》認為“人之五臟,唯肝易動而難靜。”肝郁、肝火使陰虛而筋脈失養、陽亢風動,故而見各種抽動癥狀,且常伴有脾氣暴躁、多動沖動等。
自擬平肝熄風安定湯以滋陰平肝熄風為主要目的。方中生地、枸杞子、、白芍均有較強的清肝、平肝、柔肝之力;蟬衣、僵蠶、鉤藤加強其平肝熄風作用,焦山梔清火;茯苓健脾寧心;石菖蒲、遠志豁痰清心安神;龍骨平肝潛陽止痙,諸藥共用可收平肝熄風止抽動之功效。
現代醫學與中醫學均認為,抽動穢語綜合征與精神情志有較大關聯。從臨床病例觀察,也較多存在有家長對子女管教過嚴或家長過忙忽視患兒情感需要,或患兒長期學習負擔重、壓力大或家庭環境不良如父母離異、父母不和等,使患兒長期處于焦慮不安緊張的心境中,均可能是誘發病因,又因抽動穢語綜合征病程相對較長,患兒所表現出癥狀行為不能為家長、老師、同學等理解同情,更易于遭訓斥、懲罰、厭惡甚至歧視等,從而使患兒承受的心理壓力增加,更加重其病情。因此,在用藥物治療時,同時開展心理輔導,能使患兒家庭環境、學習環境、親子關系得到改善,使患兒減輕心理壓力,且獲得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對加強、鞏固藥物治療的效果及預防復發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兩組患兒從近期療效看,區別不大,但從遠期療效看,觀察組明顯好于對照組。因此,對抽動穢語綜合征患兒,佐以一定的心理輔導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9101991.
[中圖分類號] R7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12(b)-0147-04
晚期胃癌患者由于喪失手術機會,因而只能接受化學治療(簡稱“化療”),目前腹腔化療被臨床上廣泛應用,其作為一種選擇性區域化療措施,通過腹腔內給藥方式,具有局部組織的藥物濃度高、對胃癌病灶選擇性強、全身副作用輕等特點[1]。然而晚期胃癌患者都有明顯的癌性腹腔積液,且生長較為迅速,呈進行性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腹腔化療效果及生存質量[2]。因此臨床提出應用單腔中心靜脈導管行腹腔化療,不僅能反復腹腔穿刺抽液,也能向腹腔內注入化療藥物,但是由于要保證單腔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時間達5~7 d,因此對護理要求較高[3]。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通過將循證護理理念引入單腔中心靜脈導管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單腔中心靜脈導管行腹腔化療的晚期胃癌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6例,女28例,平均年齡(61.4±8.6)歲。將所有患者應用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齡(63.6±9.4)歲;研究組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齡(60.8±8.1)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選標準
①臨床及病理診斷明確為晚期胃癌;②患者均有腹腔化療的適應證。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有嚴重神經系統病變及意識障礙者;②存在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合并有心腦血管以及肺部功能嚴重障礙者。
1.4 治療方法
術前先測量脈搏、血壓、腹圍以及腹部體征,注意與術后相比較。囑患者排空膀胱,以免穿刺時膀胱受到損傷,取仰臥位,依據超聲波定位確定最佳穿刺位點,局部無菌消毒并局麻后,垂直皮膚穿刺進針,逐步刺入腹壁,待感到針尖2次突破感后,即針尖已穿過腹膜壁層,回抽見腹腔積液后,左手固定穿刺針,右手持鑷子緩慢送入導管(美國International公司生產的Arrow單腔中心靜脈導管),送入深度為10~15 cm,抽出導絲,用透明薄膜粘貼固定,負壓吸引器和延長管用2 mL針筒與導管外接,持續引流并準確記錄引流量。停止引流后,注入化療藥物,輸注速度 > 120滴/min。化療藥物輸注完畢后用生理鹽水及肝素鈉溶液5 mL沖管,接肝素帽封管,固定,保留。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置管均一次性成功,置管時間為5~15 d。
1.5 護理干預措施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給予循證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5.1 心理疏導的護理 晚期胃癌患者擔憂生命能延續多久,不了解腹腔化療的相關知識,不確定能否適應腹腔化療后的不良反應,因而常會出現焦慮、抑郁、悲觀以及厭世等各種消極情緒,尤其是首次接受治療的患者甚至會產生自殺傾向。過重的不良心理反應會妨礙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會削弱患者對化療不良反應的耐受能力。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制訂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首先,要鼓勵晚期胃癌患者勇敢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方案,樹立戰勝腫瘤的信心;第二,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腹腔化療的過程、不良反應以及相應的治療措施,減輕其心理壓力;第三,腹腔化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擺脫不良情緒[3]。
1.5.2 藥物輸注的護理 腹腔化療時要密切觀察藥物輸注的滴速,滴速應控制在120~150滴/min,以確保藥物能快速進入腹腔,使得藥物在腫瘤病灶部位保持較高的濃度。研究證實穩定的高濃度的藥物會顯著提高對腫瘤的直接殺傷力,進而有效地控制癌性腹水。若藥物輸注的過程中出現阻塞不通暢則可能會導致化療藥物進入皮下引起局部壞死,護理人員應及時適當調整中心靜脈導管部位,指導患者更換,觀察留置導管長度以及有無脫出可能。輸注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若有嚴重腹痛及腹瀉則應及時停止藥物滴注,并聯系醫師進行處理。由于腹腔化療易導致腹腔內粘連而使藥物在病灶分布較少,故可應用較多劑量生理鹽水腹腔灌注,充分擴張腹腔[2]。
[4] 陳玉青,陳秀桂,郭躍娜.靜脈留置針在結腸癌術后腹腔化療的應用與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102.
[5] Potter KL,Held WJ.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for women with ovarian cancer:nursing care and considerations [J]. Clin J Oncol Nurs,2008,12(2):265-271.
[6] 王艷雪,夏曉紅.中心靜脈導管在惡性腫瘤腹腔化療中的應用和護理[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9,1(2):132-133.
[7] Xue SL,Su HF,Hu XQ,et al. Adjuvant combined systemic chemotherapy and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J]. Oncol Lett,2012,4(6):1309-1314.
[8] 陳鳳.中心靜脈導管在腹腔化療中的應用和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05,12(12):3677-3678.
[9] 陳萬收,MA Ruiping.腹腔化療治療中晚期胃腸道腫瘤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4):43,45.
聾校心理輔導總體目標為充分開發聽障學生的心理潛能,培養他們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促進聽障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由此,可將聾校心理輔導總目標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發展性心理輔導,注重引導聽障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情緒調節、人際交往、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聽障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第二類是補償性心理輔導,主要針對少數有心理偏差的聽障學生進行輔導,引導他們盡快改變不良行為,形成正確的行為。因此,聾校自主探究式心理輔導課應緊緊圍繞整體目標,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整合分析教學內容,確定具體的心理輔導目標,然后組織聽障學生以此目標為中心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例如低年級心理輔導目標可設立為合作探究自己身心的變化和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高年級心理輔導目標可設定為自主探究如何具有成熟的自我意識,分享交流培養良好意志品質的方式方法。對于補償性心理輔導課,務必把所要糾正的錯誤認知行為作為目標靶子展開心理輔導,培養聽障學生正確的心理體驗,改變認知進而改變自身的行為。例如,針對有攻擊傾向心理偏差的聽障兒童心理輔導,輔導目標應具體確定為增強聽障學生辨析情緒的能力,掌握自我控制能力的技巧。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中學會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他人的批評和指控,學會應用有效的行為代替攻擊行為。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建構獲得的,因此,情境是學習環境中重要的要素。聽障學生聽力損失后,視覺成為他們感受世界、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創設直觀形象的心理情境,能有效地激發聽障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和興趣。心理情境的創設,一般可分為四種形式:圍繞著問題展開的“問題式心理情境”,促進學生之間互動與交流的“合作式心理情境”,注重強化體驗和感悟的“體驗式情境”,以培養探求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探究式心理情境”。探究過程往往是圍繞著問題展開的,緊緊圍繞輔導目標創設的“問題式心理情境”,是探究活動展開的原動力。例如,在“認識情緒”心理輔導課中,理解情緒ABC理論是輔導的難點。教師根據一些心理故事,創設問題式心理情境,設疑激趣。在觀看形象生動的視頻后,請聽障學生思考,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為何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呢?然后圍繞這一富有情趣的、蘊涵哲理的心理問題展開探究,抽象概括出埃利斯著名的情緒ABC理論。這樣就使原本晦澀難懂的心理問題簡單化、生活化,激發聽障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進行自主學習,最終將難點化解。此外“合作式心理情境”在聾校心理輔導中應用非常廣泛,如深受聽障學生喜歡的“無敵風火輪”,要求各小組先利用報紙和膠帶制作一個可以容納全部小組成員的封閉式大圓環,然后各小組成員站在大圓環內,邊走邊滾動大圓環向終點沖刺,這就需要團隊成員相互信任、密切合作、齊心協力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因此說,“合作式心理情境”給聽障學生自主探究搭建了有效的平臺。
三、自主探究,切身體驗感悟
心理輔導課不是以傳授系統的心理知識為目的,也不是要解決知識與技能的問題,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切身感悟而不是認知。因此,聾校自主探究式心理輔導課應立足于聽障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求,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發揮聽障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聽障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自主探究學習的課堂教學組織,要求教師以聽障學生個體經驗為載體,精心設計熱身游戲、校園心理劇、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角色模擬、心理行為訓練等一系列活動,為聽障學生自主探究提供藍本和平臺,讓聽障學生在參與中獲得心理體驗,在參與中達到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初步體驗了“風雨同行”心理輔導活動后,教師及時引導聽障學生思考:“你在當‘盲人’的‘導行人’時,‘盲人’信任地將自己的安危交付給你,你有什么感想?回想現實生活中,還有誰如此信賴你,經常和你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你又是如何對待這份信任的呢?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值得別人信賴的人嗎?值得信任的人身上有哪些特點?”教師在聽障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畫龍點睛,適時引導聽障學生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感悟體驗,反思自省。再如,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聽障學生自我意識發展迅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外表、性格、興趣愛好,部分聽障學生對自己身體的殘疾問題出現自暴自棄的情緒和行為。針對這一問題,如果創設體驗式心理情境,讓聽障學生親身體驗無肢人士的學習生活,將令他們受益匪淺。如聽障學生綁住手腳,模仿身殘志堅的四肢缺失人士去完成洗臉刷牙、吃水果、畫畫等任務后,他們的感觸都很深。
四、合作交流,互助辨析求通
如果沒有探究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辨析求通,那么僅靠聽障學生個人自主探究的力量是難以全面地建構起多樣化、個性化的心理感悟的。聾校心理輔導課的合作交流是指聽障學生在自主探究環節中發現和形成問題后,通過各成員之間的討論、研究、交流、辯論,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等一系列活動,共同建構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這也是聽障學生對心理輔導知識的深化理解、整合內化促成自身發展的過程。一般來說,根據合作的對象不同,聾校心理輔導課可分為聽障個體之間的合作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探究、聽障學生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合作探究、聽障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探究。但是不管采用何種合作探究形式,都是要經歷探討交流,互助析疑,最終形成新的認識。例如,在增強耐力的心理輔導中,掌握承受挫折、戰勝困難的方法和技巧是輔導難點。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直接指導聽障學生學習貝多芬、張海迪等名人,學生會感覺挫折離自己很遠,感悟和體驗不深。如果修改為合作交流方式,教師提出問題:“生活中你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么?請你說說遇到挫折時,是怎樣成功地調整自己的心態的。”小組交流會后集體討論交流,辯論探析,共同形成承受困難、戰勝挫折的具體辦法,順利突破了輔導難點。但要注意的是,合作探究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聽障學生形成共同的觀點,有時觀點鮮明、見解不一的辯論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升華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雖然可以在大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但在解決大學生實際心理問題方面效果不甚理想。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幫助的主要是那些存在較為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相對而言受眾面較窄。團體心理輔導雖能利用團體動力在短期內產生較好的干預效果,但一般是6~12人,規模比較小,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以班級為基本單位進行心理輔導,可以就班級多數同學在某階段遇到的問題為主題開展活動,既能有效解決問題,又能更好地發揮團體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擴大受眾面。
(二)班級心理輔導能夠充分利用班級的團體資源
班級是大學生在校期間主要的社會心理共同體,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積極的班級規范和輿論導向、融洽的班級心理氣氛對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教育意義。全班學生一起參加的班級心理輔導有利于促進有凝聚力的成熟班級團體的形成,更好地發揮班級團體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班級氛圍和人際關系能夠直接改善大學生的支持系統,使其在遇到成長中的困難和挫折時可以得到班級內更有效的幫助和支持;另一方面,通過班級心理輔導,可以在班級內形成民主、安全的班級環境。在溫暖、接納的班級團體中,大學生可以大膽嘗試用新觀念認識問題,用新的行為方式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班級心理輔導的效果易于鞏固和遷移
一般說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咨詢結束后,需要當事人自己理解內容、自我成長。而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團體是招募的,通常在輔導結束后就自行解散了。所以,這幾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都不易鞏固。而自然存在的班級不會因心理輔導結束而消失,學生能夠繼續在原來團體里實踐新學會的良好行為,并且進一步交流新實踐的心得體會,有利于輔導效果的長期鞏固。而且,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輔導,班級不僅是輔導的團體,同時也是以后應用新技能的主要團體,學習的結果更容易遷移到日常與同學的互動中。
二、班級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設想
(一)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目標
作為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核心要素和評價輔導效果的依據,輔導目標是對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結果的設想,輔導的內容與活動方式都應圍繞目標來確定。班級心理輔導的目標有不同的層次與要求,包括最終目標、一般目標和單元目標。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發揮潛能并更好地適應社會要求;一般目標是指任何主題目標的班級心理輔導都需要包含的目標,主要包括幫助班級成員悅納自己,學習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班級成員的歸屬感,增強他們的自立意識,提高獨立解決問題和作出決定的能力,幫助他們澄清并修正個人價值觀等;單元目標即圍繞一個主題通過幾個相關的具體活動完成有關輔導內容,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從而實現預期的設想。在設計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目標時,首先,要根據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和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需要以及成長中常見的問題和困惑確定年度目標,據此再確定各學期的每個單元目標;其次,可以讓學生參與目標的確定,通過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制定的目標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二)班級心理輔導活動內容與方法的設計
就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內容而言,應依據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各年級學生常見的成長中的困惑和問題,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從總體上看,大學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內容一般包括適應性輔導、人格心理輔導、戀愛心理輔導、職業心理輔導等方面。適應性輔導的主要對象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從入校開始,必須在陌生的環境下獨立生活和學習,為幫助學生盡快地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可有針對性地從人際關系、學習與職業生涯規劃、耐挫能力等方面開展班級心理輔導。人格心理輔導是促進大學生人格健全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培養樂觀積極的心境,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隨著大學生戀愛現象的普及,戀愛心理輔導勢在必行。通過適當的心理輔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戀愛與友誼,正確處理戀愛和學習的關系,理智對待性問題,學會將戀愛關系規范在法律、道德、倫理等范疇內。職業心理輔導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提升職業發展潛力并順利就業。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未來將從事職業的特點及社會對從業者的要求,端正求職觀念和態度,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職業能力和興趣等,努力達到從業者資格的要求;其次,要盡量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教給學生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和各種心理技能,幫助他們在求職時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提高就業率。大學班級心理輔導采用團體輔導的方法,常用的有游戲輔導、角色扮演、行為訓練、討論、價值澄清、心理劇、紙筆練習、幻想練習和音樂表達等形式。
(三)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評價
評價是大學班級心理輔導必不可少的環節。受大學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自身復雜性的影響,應對輔導目標、內容和方法以及輔導過程、輔導效果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性、綜合性評價,既要考察輔導目標是否達成,又要評價輔導過程是否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通過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成長,激勵輔導者改進活動方案,并促進輔導者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三、實施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建議
(一)加強對輔導者的培訓
目前,大學班級心理輔導一般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各院系輔導員和班主任負責,其中后兩類教師是班級心理輔導的主要組織者和輔導者,但班主任和輔導員一般由各個院系的專業教師擔任,他們往往缺乏相關心理學知識及輔導技能。要保證班級心理輔導按照團體心理輔導的規范要求進行,而不是混同于一般的主題班會活動,需要對輔導者進行培訓,只有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輔導者才能保證輔導活動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目標。培訓時一方面要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使輔導者了解團體輔導的基本原理,掌握班級心理輔導的作用和適用范圍,能夠獨立設計班級心理輔導活動方案;另一方面要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技能的訓練,要求他們掌握常用的技能技巧,如傾聽、復述、提問、具體化、自我表露、引導、共情、支持、保護和總結等,并能夠靈活運用,特別要注意,這些技能要在實際應用中反復訓練并接受培訓者指導后才能真正掌握,保證輔導者能夠獨立實施班級心理輔導。
(二)注重活動后的交流和總結
雖然班級心理輔導多數采用結構化的活動方式,但班級心理輔導不是只由活動組成的,更不能把班級心理輔導等同于召集學生做游戲。因此,活動后的分享和總結是班級心理輔導不可或缺的環節。在該環節中要讓學生學會了解和概括自己在活動中產生的情緒體驗,學會合理和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同時,也要努力培養學生移情能力,促進他們認識并體會其他同學的情緒情感,學會聆聽和理解其他同學的觀點和態度,通過相互交流,引導學生獲得更客觀的自我認識,最終通過對話和協商幫助學生對要解決的問題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掌握更多可行的解決辦法。為確保該環節目標的實現,輔導者要創造和諧、平等的輔導氣氛,引導和支持學生積極發表意見,主動與他人溝通。如果學生的發言出現明顯錯誤或比較偏激,輔導者不能直接否定學生,而應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對該問題進行討論來澄清錯誤認識。
(三)將班級心理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C-0111-02
高職新生步入大學新的環境、新的生活后,將會面對種種大學適應中的人際關系問題、學習適應問題、專業情緒及就業壓力等各種問題。做好對高職新生的心理調適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遵循心理咨詢與治療以“以預防為主”原則的重要體現。
一、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新生中存在的問題大多為環境適應綜合癥,外在表現為學業、人際、自我前途發展等方面的困擾,如對大學生活感到迷茫,沒有目標,學業壓力大,人際關系不和諧,受感情問題的干擾,等等;內在表現為心態不穩、有強迫傾向、情緒低落、自信心缺乏、神經衰弱等。由于社會環境變遷的影響,新生們由原來熟悉的環境進入到新環境,必然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尤其是外地學生對飲食、生活習慣和環境的適應。適應過程時間的長短反映出個體身心素質的高低。目前,大學新生以“90后”為主,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使得他們的個性很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脆弱,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情緒易波動,對情緒缺乏有效的控制,從而易產生挫折感、失落感等消極心理。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優勢分析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景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相較于個別心理輔導來說,團體心理輔導具有如下優勢:
首先,團體心理輔導效率高,省時省力。高職新生面對的各種問題如適應性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學業問題、自我意識問題具有共性,學校可以在高職新生中進行以班級、社團為單位的團體心理輔導,幫助高職新生盡快適應學校的生活。團體心理輔導相對于個案心理咨詢,增加了輔導人數,節省了輔導的時間與人力。團體心理輔導符合經濟的原則,提高了咨詢的效率。
其次,團體心理輔導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團體心理輔導以團隊形式開展輔導,朋輩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多向溝通的過程,良好的互動模式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朋輩互助的作用。每一個成員可以同時學習模仿多個團體成員的適應行為,從多個角度洞察自己,受到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更強。
最后,注重實踐和運用,有利于及時解決高職新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團體心理輔導為高職新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交機會,在充滿信任、和諧的團體氣氛中,通過示范、模仿、訓練等方法,高職新生可以嘗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升自己、掌握心理學規律和心理技能。可見,由于體驗式的團體心理輔導注重實踐和運用,因而在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上具有直接性和及時性。
三、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的實施
(一)目標
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幫助新生提高自我認識。在活動中,成員們能夠說出內心的困惑,也讓每位參與者都參與解決困惑,在解決困惑的討論中每位參與者都能體會到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引導每位參與者正確對待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內心困惑,并積極主動去解決。
(二)理論基礎
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基礎為社會學習理論。該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行為是由個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決定的,即人的行為受到內在因素與外在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響,行為與環境、個人內在因素三者相互影響,構成一種三角互動關系。該理論還認為人們通常是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和模仿來學習和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方式,尤其是對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各類行為進行觀察學習。團體心理輔導為新生們創設一種特殊的情境,充滿理解、關愛、信任,這種環境的變化將為心理成長有困惑的新生們,提供可以觀察模仿的榜樣,從而改變個體行為。
(三)實施方案
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參加對象為新生班級、社團人員,人數60人左右,時間為90分鐘,地點一般為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或多媒體教室。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階段。
1.團體心理輔導開始階段。開始階段主要進行如下內容:一是主持者開場白,即進行自我介紹,介紹團體心理輔導的目的、意義和活動形式。二是熱身游戲。進行熱身游戲能幫助成員提神,營造輕松的團體氣氛,消除成員陌生感。如“刮大風”:成員圍坐好,領導者介紹活動規則――老師說“刮大風,刮大風,大風刮到(具體某些特征的人,比如說戴眼鏡的人)身上”,那么具有這些特征的人就必須立刻離開自己的位子,重新尋找空的位子。再如,“相識接龍”:圍圈站立,待領導者示范后開始游戲。握手(兩人同時伸出右手,拇指相對,旋轉之后握手,打招呼),然后,兩人猜拳,輸的人站立贏家身后,雙手搭在其肩上跟隨贏家。相識接龍后,形成一條長龍,報數分組。
2.團體心理輔導過渡階段。此階段主要致力于讓成員之間加深認識和了解。可每10個人一組,圍圈而坐,從其中一個人開始,每人用一句話介紹自己。規則是第一個人介紹完后,第二個人必須先介紹第一個人再介紹自己,這樣可以使全組人注意力集中,而且多次重復中,不知不覺地記住他人的信息。
3.團體心理輔導工作階段。此階段準備好筆、紙、盒子等材料,并切入主題。請學生將進入大學后困擾自己的事情、最想解決的問題寫在紙上,不署名,折疊好投入中間的盒子。全體寫完后,依次隨機抽取一張,請團體成員共同思考,幫助提問題的人解決問題。主持者把握整個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引導學生用健康、積極向上的方法對待成長中的困惑,并且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從他人經驗中學習成長。同時,團體成員進一步交流,即針對“大家在進大學之前是怎樣認識大學生活的”、“進了大學后,和自己以前對大學的認識是否一樣”、“現在是怎樣過大學生活的”等問題進行交流。
4.團體心理輔導結束階段。準備筆、心形卡片、水果、錄音機、歌曲等材料。進行團體分享和小結:一是了解成員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的心得,并與成員分享,回顧和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收獲;二是對“在團體中我所學到的三件事情”、“團體中對你最有幫助的經驗是什么”等進行總結,寫完后交流分享。填寫祝福心型小卡片,“對×××(名字)的祝福”,并選擇禮物盒中的一樣禮物(如水果),送給右邊的成員。此后,指導教師總結并作出歸納建議。主要是采用總結性評估,通過對成員填寫的評估卡,進行分析,了解成員對團體活動的感受,協同助理員利用參與觀察的方式,分析團體互動的情形,評估團體效果。
(四)結論
實踐中,上述方案實施后,每個參與者都充分地融入到討論之中,大家互相幫助,使參與者感受到他人的幫助,團結協作的力量,互相溝通的重要性。從活動收集到的信息來看,成長中遇到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18.6%的學生認為課程太多、無聊、社團太忙、對專業的認識不清,學習、生活和課余的活動產生了沖突。34%的學生覺得大學生活無聊、沒有目標,覺得大學生生活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對未來的就業有點擔憂。22.6%的學生覺得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如說話的方式不正確、日常生活的小摩擦往往引起人際關系不協調。11.3%的學生覺得自己在感情上的問題處理得不好,主要集中在異地戀、異性之間的曖昧、單相思關系。3.7%的學生在經濟方面有困難和對學校的設施感到不滿。
四、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的成效分析
通過對高職新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實證研究,我們發現團體心理輔導對新生的心理成長有著良好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明晰困惑,消除焦慮,快速融入新環境。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新生獲得關于大學生活、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間接經驗,知識信息的獲得有助于新生明確方向,減少迷茫。由于他們都是同齡人,能在心靈交流中找到共鳴,可以學習、模仿其他成員的適應行為,擺脫孤獨無助的困擾,學會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的各種變化。
其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增進溝通和交流。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合作、互動交流環節,需要參與者積極交往、溝通處理問題,在這些合作和交流中,參與者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學會傾聽,參與者之間的溝通方式有所改善,融洽的交流,促進認識、相互幫助,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
其三,培養團隊意識,學會團結合作。團體心理輔導能讓新生在體驗到團體合作力量的同時,學會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增強對團隊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在輔導教師、朋輩的幫助下,新生們學會了更客觀地分析目前所面臨的理想與現實大學生活的問題,找到對大學的認同感,以便更快地適應新的校園環境。
其四,建立自信心,學會保持良好心態。團體心理輔導快樂、和諧的氛圍,使新生產生溫暖、認同、依賴的感覺,明白了自己的困擾大家都有,從而在相似中找到心理安慰。同時活動也幫助新生們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接納自己,學會自信、包容、樂觀地對待生活。
由上述可知,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有其優勢,實踐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可廣泛應用于高職新生心理輔導中。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朱小根.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12(30)
[3]李薇,王淑華,徐濤.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團體心理輔導的應用[J].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