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9 17:45: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國企法制工作要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逐漸進入新常態,堅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而在此背景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也需要緊緊圍繞經濟發展的中心開展,偏離經濟發展的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就成為了無本之木。在經濟新常態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需要找準切入點,從而一方面尋找到順應經濟發展規律的工作方向,同時另一方面不斷促進經濟健康發展。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要將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因而需要進一步做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從而解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1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
在當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首先需要進一步加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從而深刻認識到當前人民的五險信息系統的進一步優化對于提高經辦工作效率,提高服務水平的重要作用。化五險信息系統的整合優化,促進社會保障卡的發行與運用,促進新舊系統平穩過渡是當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另外,在數據整合、業務整合等建設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抓住險種之間因為政策缺少全局而帶來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推動一站式服務與網上申報工作,不斷促進電子檔案、醫療監控、績效考核等信息化過程中的功能化建設,從而認識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對于當前圍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已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當前,大部分省市已經完成了五險統一軟件的上線,從而推動了保險業務數據集中工作;社會保障卡逐漸覆蓋城市參保人員,業務往來中的故障大幅度降低,實現了微信、網站、支付寶等服務,促進了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在之后的發展中,信息化建設需要深入貫徹互聯網+人社工作方向,把握形勢,明確工作要點,從而建立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緊迫感與責任感,切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做好就業與再就業工作
就業是民生之本,因為是國家與黨工作的重點所在,不斷采用各種方式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當前,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人口排名世界第一,因而就業問題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復雜和困難,也更加的緊迫。因而從改革開放開始,我黨和政府一直都在致力于就業與再就業問題,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與措施,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就業與再就業工作。而隨著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新常態以來,我國經濟GDP增速已然告別兩位數增長,因而就業形勢明顯更加嚴峻。依據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2年數據可以發現,2012年我國城鎮中待業勞動力達2500萬人,其中包括高校畢業生680萬人。在嚴峻的就業背景下,我國政府不斷采取了各種措施推動就業,以吉林省四平市為例,采用得力措施的情況下,2012年新增就業6.4萬人,城鎮失業登記率牢牢把控在3.8%以下,從而實現了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目標。
3強化人力資源職業能力建設
要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需要不斷強化人力資源職業能力建設。推動職業能力培訓,從而不斷促進技術職業教育,推動就業,實現經濟發展。開展職業能力建設,必然需要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單位與各職業技能院校、高素質人才培訓基地、技能人才試點企業等聯動發揮作用,不斷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活動,提高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比例,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政策。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擴大職業技能培訓院校學生規模,強化鑒定考核工作,做好技能振興工程項目建設,立足實際,切實有效地規劃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任務。當前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時期,因而需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單位認真貫徹職業能力建設規劃,抓緊機遇,迎接挑戰,認準發展方向,切實落實培訓措施,從而保證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而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都需要逐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從而不斷提高技能人才培養效率,加強領導,落實措施,掌握職業能力培訓主動權,求真務實,確保措施有成果,突出重點,強化宣傳。
4疏通。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困難
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國企改制、勞資糾紛、拆遷糾紛等案件正在不斷上升,而持久戰式上訪等問題常有出現,開展工作的確有著較大的困難,但目前確實存在個別官員面對時缺乏一定的工作耐心。另外,因群體性上訪要開展責任追究,因而也有個別領導,從而使得渠道堵塞,人民群眾的困難與問題得不到解決,從而導致矛盾不斷激化。在此背景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開展中,需要依靠政府的堅強正確領導,不斷完善機制,為人民群眾開拓渠道,引導上訪人員借助法律解決問題,從而得到人民群眾的好評。以吉林省四平市為例,采用多種措施完善工作,經過不懈努力,目前群訪、鬧訪等案件不斷減少,而上訪人員通過仲裁、行政復議以及訴訟等手段解決了自身訴求,從而有效推動了經濟發展中法制化建設。
5切實推動事業單位改革
中圖分類號:D9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9)11-0065-04
作者簡介:薛劍(1978- ),男,溫州大學甌江學院講師,法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法;劉芳雄(1973- ),男,溫州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法。
① 所謂新型非關稅壁壘,常指以技術性壁壘為核心的包括綠色壁壘和社會責任壁壘在內的所有限制國際商品自由流動的新型非關稅壁壘。
自加入WTO以來,溫州的對外貿易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外貿依存度呈現出不斷提高的趨勢。在此過程中,溫州所面臨的貿易壁壘也經歷了一個花樣不斷翻新的過程,并表現如下:關稅壁壘――傳統非關稅壁壘――新型非關稅壁壘。①外貿壁壘給溫州外貿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考慮到商務部將推進公司責任作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一項重要工作的制度背景,考慮到溫州正在實施的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的計劃和事實,為在溫州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整體布局之下實現國際貿易的良性、高速和優質發展,溫州必須認真思考通過推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常簡稱CSR)應對貿易壁壘的法制路徑。
一、溫州近年來遭遇貿易壁壘的現狀與趨勢
1.溫州近年來遭遇貿易壁壘的現狀
自2002年至2007年6月止,溫州遭遇貿易壁壘的情形大致如下:
2002年,溫州遭遇貿易壁壘8次。其中,保障措施2次,反傾銷2次,貿易秩序1次,禁止進口1次,打火機CR標準1次,337調查1次。2003年,溫州遭遇貿易壁壘9次。其中,反傾銷6次,保障措施2次,337調查1次。2004年,溫州遭遇貿易壁壘10次。其中,反傾銷9次,保障措施1次。2005年,溫州遭遇貿易壁壘12次。其中,反傾銷7次,保障措施3次(包括特殊保障措施2次),灰色清關1次,監管措施1次。2006年,溫州遭遇貿易壁壘7次。其中,反傾銷3次,打火機CR標準1次,337調查1次,保障措施1次,反傾銷和反補貼同時進行1次。2007年上半年,溫州遭遇貿易壁壘4次。其中,保障措施2次,反傾銷和反補貼同時進行2次。溫州遭遇其超過兩次的貿易壁壘分別為反傾銷(29次),保障措施(10次),337調查(3次),反傾銷和反補貼同時進行(3次),CR標準(2次),其余的為1次。[1]
綜上所述,溫州近年來在遭遇貿易壁壘方面存在著如下特點:(1)傳統非關稅壁壘是溫州近年來遭遇的主要貿易壁壘。(2)反傾銷和保障措施是溫州遭遇最多的傳統非關稅壁壘(主要為歐盟和發展中國家所采用),但反傾銷和反補貼同時進行這一新的實施貿易壁壘的方式已經出現并存在著增多使用的勢頭(為美國、加拿大采用)。(3)新型非關稅壁壘中,以337調查為代表的知識產權貿易壁壘的威脅一直存在(為美國所采用)。
2.溫州潛在大量遭遇的貿易壁壘:綠色壁壘和社會責任壁壘
歐美一直是溫州出口產品的主要銷售地,也是針對溫州實施貿易壁壘最多的國家和地區。令人擔憂的是,自2007年以來,在歐美地區,溫州在前述傳統非關稅壁壘威脅依舊的同時,也面臨著日益復雜、更難應對的新型非關稅壁壘。這些貿易壁壘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等為由,取得了更大的合法性,且技術性含量很高,從而使得對它的應對更加困難。主要的事件有:
在歐盟:(1)2006年12月13日,歐盟通過“REACH”法案,要求對歐盟市場上和進入歐盟市場的所有化學品強制要求注冊、評估和許可。(2)歐盟EUP環保指令于2007年8月17日開始正式生效,成為繼WEEE和ROHS之后的又一大環境壁壘。(3)歐盟關于食品污染物最高限量的新法規(EC1881/2006號條例)于2007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對各類進口食品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美國:(1)2008年6月,美國環保署宣布了一項法規,制定或修改、或刪除有關商品內麥草畏殘留的現有許可限量。(2)7月,美國擬定百治磷殘留許可限量法規,宣布擬定有關商品內百治磷的殘留許可限量。(3)8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食品加工、加工和處理中的輻照的最終法規。(4)9月,美國食品加工、加工和處理中的輻照的最終法規。[2]
綜上所述,對溫州出口產品而言,“前有伏兵(新型非關稅壁壘)、后有追兵(傳統非關稅壁壘)”的局面已基本成型。
二、溫州遭遇貿易壁壘背后的法學分析
客觀地講,歐美等國所實施的大量貿易壁壘并非單純針對“溫州制造”而言,而只不過相關產品主要由溫州生產,以至于給溫州造成的沖擊相對而言特別引人注目。鑒于此,若想客觀分析、深度追尋“溫州制造”遭遇貿易壁壘背后的原因,必須拉寬思考的視角,將這個問題放在國際層面及國內經濟大背景下進行思考。
1.“溫州制造”遭遇難題的國際法制背景
近些年來,國際社會日益關注尊重基本人權、保護勞工權益、善待環境等問題。在政治層面,這表現為國際社會日益關注整個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典型的事件有:1995年,社會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在其《行動綱領》中指出,加強環境、經濟和社會三方面政策之間的正面互動對長期的成功具有根本性意義。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重申我們的共同基本價值,包括自由、平等、團結、包容、尊重所有人權、尊重自然和分擔責任,對國際關系極為重要”。概而言之,有關國際法律文書均倡導在國家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實施可持續發展原則,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追求實現社會目標和環保目標。在經濟層面,國際社會正興起倡導企業社會責任的商業潮流,諸如《全球契約》、《關于多國企業和社會政策的三方原則宣言》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跨國企業準則》等權威國際法律文書相繼出臺。該潮流背后的潛臺詞是:如今人們日益強調企業在其日常運行中,必須遵循所謂的“三重底線原則”:即同時關注人、環境和利潤。[3]此即是溫州大量遭遇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為由而實施的貿易壁壘的國際大背景。
2.“溫州制造”遭遇難題的國內法制背景
事實已經表明,“溫州制造”遭遇大量貿易壁壘的主要內因之一是過度依賴價格競爭策略,在相當程度上漠視合理的勞工成本和環境成本。此外,產品技術含量低、不注重品牌建設也是主要內因之一。其中,勞工成本和環保成本低不僅是企業沒有動力進行品牌建設的原因,勞工成本被壓縮也是導致企業無力進行技術升級的誘因。換言之,不尊重勞工權益、漠視環保職責在很大程度上是“溫州制造”大量遭遇貿易壁壘的深層次原因。就反傾銷而言,已有學者指出,我國之所以大量遭遇反傾銷,表層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出口產品進行低價傾銷,深層的原因則是我們產品的成本不具有國際公認的合理性,以侵害大量民工的生命和健康為代價。[4]
作為對面臨大量貿易壁壘的回應,溫州一直在努力探索應對貿易壁壘的良方。在企業間,如下共識已經達成:要想有效應對貿易壁壘,企業應全面了解、掌握歐美等國反傾銷、等貿易壁壘的“游戲規則”;應以合法的程序、合理的價格開拓海外市場;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應積極應訴等。此外,溫州自2002年初被商務部確定為地方行業組織參與公平貿易工作試點地區以來,已經走出了一條以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為核心指導,地方行業組織多方配合,涉案企業積極參與的新路子,并已取得了一些成績。
客觀地講,上述應對貿易壁壘的機制的成效還是值得反思的,2002年以來溫州所面臨的貿易壁壘不見減少的事實已經說明了這一點。鑒于此,筆者認為,從技術層面應對貿易壁壘的策略不管是否加上積極二字,都只能是被動的回應;若想有效應對各類傳統及新型貿易壁壘,唯有從法制層面尋求努力的方向。
三、溫州應對貿易壁壘的法制路徑選擇:倡導企業社會責任
1.“溫州制造”與企業社會責任
近來的研究表明,至少從長期來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其業績存在正相關關系。[5]從其內涵看,企業社會責任準則超越了只是強調技術性指標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創造利潤”的傳統觀念,強調企業對消費者、對環境的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盡管在社會責任領域,溫州已經出現了一些依照國際公認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來經營管理企業“先行者”最典型的例子是均瑤集團,它是我國第一家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的企業。夏子昂.溫州老板交責任答卷[N].溫州都市報,2007-8-25(A8).,總體上,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恰恰是“溫州制造”相對匱乏之處。
溫州企業在社會責任領域存在的最大的兩個問題是:其一,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未能具有針對性,既未能做到緊密圍繞其核心商業行為履行社會責任;其二,企業未能做到將履行社會責任與其企業的經營管理相結合,而是在某種程度上被用作了一種公關手段或趕時髦的舉動。但與此同時,溫州企業一方面為了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站穩腳跟,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契入跨國公司的全球價值鏈;另一方面囿于資源有限,往往窘于應對跨國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提出的要求,并事實上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跨國公司轉嫁社會成本和風險的對象。
2.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與應對貿易壁壘的成效分析
如前所述,溫州當前面臨的貿易壁壘形勢是前有伏兵(新型非關稅壁壘),后有追兵(傳統非關稅壁壘)。筆者認為,針對這些“伏兵”和“追兵”,企業能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在不同層面或程度予以有效應對。具體說來:
第一,傳統非關稅壁壘。在這方面,溫州主要面臨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挑戰。鑒于實施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主要依據分別是企業的傾銷行為或某種產品的大量涌入。筆者認為,就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而言,履行社會責任至少是溫州企業應對它們的間接途徑。理由在于:溫州企業之所以有能力進行傾銷或將大量某種產品輸入他國,在很大程度上乃基于漠視勞工成本和環境成本的低價策略,也即國外所稱的“勞工傾銷或環境傾銷”。企業如能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必將擺脫只能依靠低價競爭的策略,走出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陰影。
第二,新型非關稅壁壘。在這方面,溫州主要潛在面臨知識產權壁壘、技術性壁壘、綠色壁壘和社會責任壁壘的挑戰。無疑,通過關注環保、維護勞工權益的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乃有效應對綠色壁壘和社會責任壁壘的不二法門。就知識產權壁壘和技術性壁壘而言,應對它的最佳方式當然是加快自主出口品牌建設以增強外貿競爭力,靠品牌和技術而非價格取勝。但是,從長遠來看,創造品牌和技術所需的創新能力和思維,無一不以尊重員工的尊嚴、價值作為前提。對一個企業而言,要想在產品或生產流程等方面有所創新,切實履行針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同樣是必要的前提。這意味著,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同樣至少是應對知識產權壁壘和技術性壁壘的間接途徑。
綜上所述,就溫州而言,履行社會責任至少是企業應對各類傳統和新型非關稅壁壘的間接途徑和從長遠來看的必然選擇,并是企業有效應對綠色壁壘及社會責任壁壘的直接途徑。尤其是考慮到對溫州而言,技術性壁壘、綠色壁壘及社會責任壁壘存在著后來居上的發展趨勢。筆者認為,倡導企業社會責任應該成為溫州應對貿易壁壘的法制路徑選擇。
3.倡導溫州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設計
鑒于我國目前“大政府,小社會”的現狀,倡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尤需政府為之提供一個可行的環境。政府必須通過公共政策力量和“軟實力”措施,支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政策需求。筆者認為,政府在制定、實施有助于培育企業社會責任精神的公共政策時,應該注意到溫州企業主要是中小企業的情形,在溫州,2007年,溫州市中小企業數量占全市所有企業總數的99%左右.朱長豐.溫州中小企業困境與發展對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6):105.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有其特殊性,注意到以純道德說教方式推行CSR的做法肯定會遭致抵觸,因為這與中小企業所感受到的“市場是殘酷的和不講道德的”現實不符,注意到企業社會責任常被中小企業視為增加了日常管理成本的負擔。因此,要想借通過在溫州企業中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以圖從根本上達到提升外貿競爭力、有效應對貿易壁壘的目標,必須從關注企業可以得到的實際利益這一方面入手。筆者認為,可供選擇的企業社會責任促進政策指南至少應該做到:(1)因材(企業)施教,不宜直接將適用于大企業的有關概念、做法直接適用于中小企業。(2)將工作要點放在提升企業的CSR意識和創造一個有利于中小企業實踐CSR的支持性環境方面,認識到至少從短期來看,它們更有可能對此抱一種懷疑而非熱情接受的態度;(3)政府應致力于尋找、突出和宣傳已有的企業從良好的CSR實踐中獲益的情形;(4)政府應為中小企業實施CSR提供各種必要支持。
溫州企業通過壓縮勞工成本和環境成本獲得的外貿競爭力并不可靠,也不長久,更不道德,反而招致了大量貿易壁壘。從長計議,若想有效防范貿易壁壘尤其是各種新型貿易壁壘,只能從法制變革方面尋求良策。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契合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尋求通過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和諧溫州的今天,通過在溫州企業中推行CSR以應對貿易壁壘的努力是值得嘗試的。
一、企業成本會計準則制定的理論基礎
從理論角度來說,信息不對稱理論、管制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為我國企業成本會計準則的制定提供了理論基礎。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尤其是在特殊領域或行業存在的成本信息不對稱現象,使對企業成本核算實務的管制成為必要,而會計制度作為一種較為有效的管制手段,需要遵循制度變遷理論的制度變遷路徑,在現存的成本會計制度己經對經濟現狀和企業發展產生阻礙作用時,需要對其進行變革,制定新的企業成本會計準則。
(一)信息不對稱理論
(1)信息不對稱理論產生。20世紀70年代,美國三位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喬治?阿克爾洛夫和邁克爾?斯賓塞對信息不對稱現象進行了關注和研究。2001年為表彰他們在。使用不對稱信息進行市場分析。領域所做出的重要貢獻,他們三人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信息不對稱理論說明了相關信息在交易雙方的不對稱分布對于市場交易行為和市場運行效率所產生的一系列重要影響。
(2)信息不對稱現實發生情況。企業的成本信息必然由企業生成,企業在成本信息生成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企業具有絕對的信息優勢,可以對成本信息進行操縱和控制,而且由于交易費用等客觀原因的存在,政府和產品購買者很難獲得企業的成本信息,從而形成了企業和政府定價部門、產品購買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會引發企業和政府定價部門!產品購買者之間的“道德風險”問題,企業可以通過自己擁有的信息優勢,隱瞞或提供虛假的信息,通過虛增成本來提高價格,同時也會引起公眾對政府定價部門和公用企業的信任危機。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會導致政府制定錯誤的價格,危害產品購買者的合理利益,導致消費者剩余和社會總福利的減少,影響資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無法實現市場的帕累托最優,對社會的安定和和諧發展帶來消極影響。因此,有必要對企業的成本會計實務進行監審,而成本監審在客觀上需要一個統一的成本標準作為指導,通過規范的成本信息和監審制度降低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現象。
(二)管制理論
(1)管制理論的產生。信息不對稱現象在現實經濟中是廣泛存在的,經濟學家們對此給予了廣泛的關注,并試圖通過各種方法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消極后果,管制就是其中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通過管制可以設計一定的機制或制度來降低經濟生活中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如會計機制。會計機制的設置可以降低企業和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且會計機制是一種成本較低的信任機制。
(2)管制理論的現實應用。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企業的成本核算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企業確定營利水平!經營狀況,業績考核、資源使用效率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手段,企業成本耗用水平的高低決定著社會資源的耗費狀況。社會經濟的運行是由無數微觀企業所組成,企業總體的經營狀況決定著整體經濟的運行狀況,企業的競爭力也是決定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而且企業成本核算程序和方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可循,可以通過制度進行規范。制定統一、規范、先進的成本會計準則可以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競爭力以致國家競爭力的提高,保障社會資源的合理使用,它是政府對微觀經濟進行管制的有效手段。而且,成本也是確定掠奪性定價和管制壟斷的基準。
(3)制度變遷理論。①制度變遷理論的產生。制度變遷理論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舒爾茨、戴維斯、諾斯和拉坦也。制度變遷理論在我國會計規范的制定和變遷中起著重要作用。成本核算制度作為制度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客觀上遵循著制度變遷理論。當舊的成本核算制度阻礙經濟的發展,使社會交易成本上升、制度收益下降時,就存在著變革舊的成本核算制度的需求。②制度變遷理論的現實意義。我國成本核算規則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變,但在現有的經濟環境下,舊的成本核算制度已不能滿足企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的需要,尤其是在公用事業行業產品定價、國有企業績效審計、政府采購、軍事采購和BOT項目等特殊領域的需要,也無法滿足我國企業改變落后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的要求,以及與國際成本會計慣例相協調的需要,落后的制度與社會經濟和企業發展之間的摩擦不斷加劇,社會交易成本不斷上升。而《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對企業成本核算的規定也十分有限。這些現狀迫切要求對已有的企業成本核算制度進行變革。成本會計屬于企業內部的一種制度安排,當制度的組織的環境發生改變時,客觀上要求著制度的變革,成本會計的變革成為成本會計規則變革的動力。
二、構建企業成本會計準則的必要性
(一)企業發展和資源有效分配的必然要求
我國現有的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在一定層面上影響了企業在成本管理與成本控制方面的積極改進。與國外先進的管理制度相比,我國企業在成本分配與核算上往往不夠科學、合理。制度因素的落后嚴重阻礙我國經濟的繼續發展,也導致了企業內部核算與外部經濟的不對稱。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構建企業成本會計準則已成為企業發展和資源有效分配的必然要求。
(二)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長期以來,企業成本會計核算上一直執行的是按行業(或部門)關系分別制定的成本會計核算辦法,這與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和統收統支的財政體制相適應。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客觀上要求企業的成本會計核算上要適應國際國內的需要。為此,我國1993年的會計改革明確規定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由原先完全成本法改為制造成本法,這對于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同國際慣例接軌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這種改革是從適應我國自身發展需要而進行成本核算方法的簡單轉變。而且我國企業成本核算引導約束機制缺位,缺乏一套完整、通行且與國際接軌的成本會計制度,造成我國企業對產品成本范圍界定不清,對成本核算的處理隨意性較大等問題。成本信息失真是目前我國企業較為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成本信息的準確可靠,直接導致我國企業在應訴反傾銷成本信息舉證中處于一個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客觀上需要制定企業成本準則,使企業成本會計有章可循,藉此達到規范企業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的目的。
(三)成本管理和監控的需要
因為我國的行業類型比較繁多,跨度較廣,難免存在部分需要國家進行成本管理和監控的特殊行業以及領域。例如,國有企業、政府采購、公共事業、BOT項目和軍事采購這些行業均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進行定價,因此國家必須對這些領域的成本進行合理的監控。另外,對于具有壟斷性質的企業而言,企業成本會計準則顯得更為重要。
三、成本會計準則建立的現實意義
(一)規范我國的成本會計核算實務
財政部在《2010年會計管理工作要點》中第三條著重提出:研究制定全國統一的產品成本核算制度,強化企業成本管理,為應對我國企業境外反傾銷調查、實現‘走出去’戰略做出貢獻。顯而易見,制定統一的成本核算制度對于規范我國企業的成本核算實務,增強成本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提高成本信息質量有著重大現實意義。從歷史與現實來看,從根本上解成本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我們必須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以制定我國的成本會計準則以規范企業的成本核算進而促進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縮小與國際通行慣例的差異,通過成本會計制度的強制性變遷積極改變由于在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方面的不利因素。
(二)加強與國際會計趨同的發展方向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大有世界大同之勢,會計國際趨同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的呼聲日益高漲。2006年我國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已經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日前正著力實現與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所適用的企業會計準則的等效。我國企業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實現與國際慣例的趨同更是我國會計國際趨同的題中之義。
(三)推動應用先進的會計實務工作
會計理念和成本管理手段不斷涌入,并與企業管理現狀產生巨大的沖突,緩慢地呈現為一種變革中的融合趨勢,客觀上,迫切需要相應的成本會計制度來引領推動,然而,當代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先進的理念和實踐經驗卻并沒有上升到制度層面。長期以來我國會計實務界己完全習慣于用來直接規范企業會計核算的會計制度形式,實務工作中往往以制度為依據,因此,會計制度在我國對推動企業應用先進會計實務的作用不可估量。種種跡象表明,制定我國的成本會計準則為企業應用現代成本會計方法提供制度支持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四、企業成本會計準則構建的內容及實施
(一)企業成本會計準則的內容
(1)成本會計目標。我國成本會計準則目標應該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本目標也是終極目標是提高經濟效益,第二個層次目標是反映成本會計信息編制成本報表和為成本管理服務,第三個層次目標是根據具體的經濟環境、不同行業劃分不同的具體目標,如軍工行業成本會計目標是為了軍品價格監管提供依據。成本會計作為一個為對成本會計信息進行確認、計量、披露的系統,他的目標與特定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是特定環境下的產物,不同的環境下,成本會計應該滿足不同的成本會計目標,如第二章所述的成本會計準則制定的必要性分析中,我國正處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成本會計實務急需規范,以成本加成定價法制定產品價格的行業的成本監管也急需成本規范,因此成本會計的目標應該滿足這方面的目標。成本監審、價格監管、與國際會計的協調、為反傾銷訴訟提供資料等均是成本會計目標體系下的具體目標的分支。
(2)成本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是財務會計概念體系中公認的會計基本假設。成本會計的順利進行也應建立在以上四個假設之上,再加一條“公正分配”假設。公正分配,是指對生產經營中發生的各種費用應該按照適當的原則合理的方法分配到成本對象中。成本分配原則應按照受益原則或因果關系原則也就是用誰受益誰分攤費用的原則,在考慮產品成本的時候進行成本動因的思考。為了保證成本信息的可靠性,成本核算人員應該以中立的角度,考慮發生費用的原因即是為了生產何種產品而發生的費用。各種間接費用及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均應體現公正分配這一假設。
(3)成本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成本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指成本會計信息應該滿足的基本質量的要求,為達到會計目標對成本會計的約束,也是成本會計的原則。應包括一下原則:可靠性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受益性及因果關系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權責發生制及收入費用配比原則、明晰性與可審計性原則。
(4)成本會計要素。成本會計要素是對成本會計對象內容的具體化。成本會計對象與財務會計對象有共同處,都是對資金運動的核算,不同的是成本會計對象側重資金消耗方面的核算,除了反映整體資金運動,還要反映各個內部責任單位的資金消耗。正常的消耗是費用,非正常的消耗是損失,構成本會計要素。
(二)企業成本會計準則的實施步驟
成本會計準則的實施應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應該改變企業的會計人員對成本會計信息沒有披露必要性的觀念,其次,應該組織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先進成本核算管理的業務素質,最后在實施成本會計準則應該配合準則的制定逐步推行。
(1)對成本會計人員的培訓。成本會計準則要求規范成本會計實務并披露成本信息,首先成本信息的外部性沒有得到大多數企業的重視,他們大多關注財務信息編制財務報表,而把成本信息認為是內部信息沒有披露的必要,沒有規范成本信息披露的內在動力,因此應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充分重視成本信息披露,充分了解外部信息使用者對于企業成本信息的需求。此外,應對從業人員的的成本核算及管理的理論及方法進行培訓,現在的成本會計人員大多數都沒有成本管理的思想,沒有接觸過先進的管理方法,因此應對從業人員進行廣泛普及成本管理知識,例如在從業資格考試及會計等級考試中加入成本管理的先進方法理論內容,甚至可以考慮增加一項成本管理從業人員的考試以增強其業務素質。
(2)循序漸進的推行成本會計準則。成本會計準則的制定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實施成本會計準則也一樣,由于成本會計實務紛繁復雜,難以一蹴而就制定合適的成本會計準則,因此準則制定是個不斷修改的動態過程,首先針對制定的一般企業成本會計準則的實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選擇不同行業、不同類型有代表性的企業試行,其他企業推薦制定,在試行階段,分析成本會計準則的不合適之處不斷修改,最終準則逐漸成型之后進入第二階段,即在所有企業執行一般企業的成本會計準則,成本會計準則以原則為基礎并非強制要求企業采用何總方法進行管制,而是給企業成本核算提供標準化的指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并滿足信息使用者需求。
制定《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做好宣傳貫徹工作。全面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加大會計秩序整飭力度,組織修訂《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啟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修訂工作。進一步完善記賬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研究加強會計監管和會計執法檢查的相關政策措施。舉辦《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規章培訓。
二、加強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建設
做好《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政府會計改革工作的宣傳培訓工作,為政府會計改革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研究制定存貨、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政府會計具體準則,完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研究制定政府會計制度,做好模擬測試等工作。發揮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作用,加強與部內外相關單位溝通與協調,努力推進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建設和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工作。組織開展政府會計相關課題研究工作,加強政府會計國際合作與交流。
三、完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抓好宣傳培訓和實施工作
做好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收入確認、分部報告、持有待售非流動資產與終止經營等準則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并研究起草相關準則應用指南。對我國其他現行具體準則進行系統梳理,按照準則項目內在一致性合理規劃修訂完善時間表,按照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體例》要求進行修改完善,提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質量,進一步推進中國準則與國際準則的持續全面趨同。對正式的國際準則項目做好相關調研和測試工作,研究并適時啟動我國相關準則的修訂完善工作。
緊密配合經濟改革和資本市場發展要求,深入研究“三去一降一補”涉及的會計問題,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研究制定企業會計準則解釋文件或相關辦法,推動準則有效實施。進一步推動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貫徹實施工作。加強會計準則委員會建設,制定《企業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工作大綱》,適時組建企業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組織開展國際國內相關準則研究;認真做好會計標準戰略委員會日常工作。
四、加強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
制定《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做好相關宣傳工作。規范管理會計應用指引體例,部分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指導單位管理會計實踐應用。加強管理會計經驗總結和宣傳工作,總結提煉管理會計實踐經驗,開展案例庫建設工作。組織2016年度管理會計專項課題研究,做好課題的日常管理和中期檢查、結項評審等工作。繼續推進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體系建設,研究制定電網行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
五、進一步推動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與實施工作
貫徹落實《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組織相關宣傳報導和培訓,研究制定相關實施細則。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案例。研究制定《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和互聯網內部控制相關指引。繼續聯合證監會總結分析2015年我國上市公司實施內控規范體系情況,撰寫并年度分析報告。
認真總結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規范實施情況,研究提出全面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措施。組織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換屆、咨詢專家改選工作,充分發揮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的智庫作用。
六、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
加強與相關監管部門的聯系,推動跨部門財務監管數據標準化合作,推進通用分類標準在中央企業、金融機構、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應用。開展XBRL應用典型案例研究工作并形成案例庫,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在全國范圍內交流推廣。完成會計軟件數據接口國家標準制定工作,報送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并開展相關的宣傳培訓及貫徹實施工作。繼續深化XBRL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做好會計信息化委員會和全國會計信息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
七、積極推進會計人才建設
印發《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發展規劃》,選拔招收新一期會計領軍學員和特殊支持計劃學員,組織第11次聯合集中培訓。研究部署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下達2017年度培訓任務。穩妥推進中級會計資格無紙化考試擴大試點,修訂完善考試大綱,組織無紙化考試題庫建設和紙筆考試試卷命題印制工作;發揮協調工作機制作用,有效防范高科技作弊問題;研究正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制度。研究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會計專業技術資格銜接相關工作,繼續開展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優秀教學案例、優秀學位論文評選工作;推動開展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質量認證工作,加大案例研究和教學力度。修訂《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修訂印發《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更新擴容無紙化考試題庫;做好會計從業資格調轉、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相關工作;繼續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
八、進一步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
做好《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24號)修訂后的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及時修訂完善行業管理配套規章制度,同時繼續做好簡政放權、行政審批改革涉及的相關工作。改進完善事務所從事證券審計業務監管體制機制,配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切實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監管,探索建立簽字合伙人(注冊會計師)登記管理制度,持續提升行業誠信度和公信力。推動建立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和政府購買注冊會計師專業服務制度,力爭從法制體系和體制機制上破除注冊會計師實施公共部門審計的準入障礙。聯合相關部門適時、適當延長審計輪換期,研究大型企業集團和金融機構“主審+參審”的審計師配置制度,鼓勵適當充分競爭,構建合理行業布局。研究制定境外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審計監管規定,服務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兼顧審計監管現實需要,建立完善相關工作機制,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扎實做好行業行政管理各項日常工作,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備案管理、H股資格事務所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日常管理、財政會計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優化升級等工作,不斷提高行業監管和服務水平。
九、深化會計對外交流與合作
繼續密切跟蹤研究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最新進展,積極參與國際準則的修訂與制定工作,加強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準則項目層面的技術交流。切實履行亞洲―大亞洲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組副主席國職責,繼續做好新興經濟體工作組聯絡辦公室工作,深度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改進,使國際準則制定更多地聽取并吸納我國的意見和建議,切實維護我國利益。繼續全方位開展會計對外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平臺與機制,為我國會計準則持續國際趨同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因循我國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市場開放進程和法律法規以及監管條件許可,研究境外企業到中國發行債券使用的會計準則政策問題。繼續廣泛深入開展管理會計、內部控制、會計信息化、注冊會計師行業等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十、扎實做好會計理論研究工作
1、部分費用支出未進入當期成本。一是當年購置的辦公設施(辦公家具、多功能顯示屏等)、支付的安全防衛費(防彈玻璃、防盜門等)共計____萬元,未納入當年費用科目進行核算,而在聯社科目往年計提的建房款中列支____萬元,在聯社賬外儲蓄存單賬戶中列支____萬元。其中____萬元沖銷了1391墊支的家具款,____萬元購置聯社招待所家具,____萬元預付聯社招待所裝飾款。(年月日我聯社營業部在5321-低值易耗品攤嘶Я兄Ч喊旃悶芬慌?金額____萬元,附件為開出的發票二張,通過社內往來轉入存入活期儲蓄存款,存款人名字為,儲蓄存單號碼為,于年月日支取,本息合計____萬元,在營業部存入活期儲蓄存款戶,戶名,賬號為。年月日轉存存款結息元,付利息所得稅元,實際余額____萬元。年月至年月共計支出筆,金額1____萬元,至月日該賬戶現余____萬元,檢查結束時已責成我聯社銷戶,并將余款納社大賬管理)。二是當年開支的費用未納入當期損益核算。如聯社機關年月日將開支的廣告費____萬元在2642管理部門統籌基金宣傳費科目列支(聯社規定將x%上劃集中使用, x%由信用社據實列支)。又于當天用2642科目管理部門統籌基金沖減5321科目業務宣傳費____萬元。
2、費用計提不夠準確
(1)呆賬準備少核銷、多計提。全轄年初余額____萬元,當年應核銷____萬元,實際核銷____萬元,少核銷____萬元;年末各項風險資產余額為____萬元,呆賬準備金余額應達到____萬元,實際余額為____萬元,多計提呆賬準備金____萬元。
(2)效益獎計提有誤。年賬面利潤____萬元,調增項目:網絡攤銷費1____萬元,計算機中心運行費____萬元,多計提呆賬準備金____萬元,聯社月底發放銀團貸款____萬元,計提呆賬準備金____萬元視同利潤;調減項目:減免2x%營業稅及附加稅____萬元,專項票據提應收利息____萬元,少核銷呆賬____萬元,實際計提效益獎基數為
____萬元,扣除x%企業所得稅____萬元,我聯社應提效益獎____萬元([308.8-101.9)×30],實提____萬元,少提____萬元。
(3)職工教育經費多提____萬元。
(4)職工養老保險金多提____萬元。其原因是你聯社計提基數全部是按當年工資總額計提。(聯社理由是歷年有紅字多____萬元)。
(5)職工住房公積金多提____萬元。
(6)超比例沖銷待核銷應收利息____萬元。年年末余額為____萬元,當年沖銷____萬元,年末余額____萬元,超比例沖銷____萬元。
3、限額費用有超標現象
(1)業務宣傳費超支____萬元。
(2)業務招待費超比例開支____萬元。全轄共支____萬元,從抽查的三個網點看,均有超支現象。
4、我聯社年末現有遞延資產余額____萬元,主要是網絡費____萬元,補充養老保險____萬元,房屋裝修費____萬元。裝修費未按規定年限進行攤銷,如信用社年房屋裝修費____萬元當年未攤銷完。
5、部份資產已損失,金額____萬元。一是委托及資產(負債)業務科目預計損失____萬元。如信用社____萬元是與農行未脫鉤之前為農行的扶貧貸款,現已損失;二是調出調劑資金科目預計損失____萬元,主要是與行社脫鉤前調給農行貸給企業的貸款,現貸款已損失。三是存放同業款項科目預計損失____萬元,主要是接受基金會資產,現債務落實困難,無法收回,金額____萬元;信用社與農行在脫鉤之前拆借給農行貸給企業的貸款____萬元,現貸款已損失。
6、應收應付款項處理不及時
(1)1391其他應收款未及時清理和處置,金額____萬元。一是該科目實際損失額達____萬元,損失款項未進行處置;其中各社墊付歷年訴訟____萬元(聯社營業部____萬元、牌樓信用社____萬元,分水信用社____萬元),現基本無法收回,已損失;個信用社發生的經濟案件損失____萬元;兩個信用社分別于年和9年違規操作存款業務和違規為企業承諾擔保貸款導致被法院強制執行____萬元。二是聯社機關歷年應下劃的材料款____萬元未在當年攤銷進入損益。
(2)2621其他應付款處理不及時。全轄共有余額____萬元。主要存在:一是聯社機關養老金統籌賬戶紅字金額____萬元應逐年攤銷未攤銷,形成原因主要是歷年提取的養老保險金不夠支付退休職工的醫藥費和補差工資而形成。二是聯社機關暫收年勞動分紅稅____萬元未進行處置。三是信用社基金會并入的農行扶貧貸款有____萬元未查明原因進行處置。(聯社說明年終決算信用社未劃上來,實際只欠____萬元)。
7、有隱匿存款的現象。經查,我聯社等個信用社在2621科目隱匿存款____萬元。
(二)信貸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1、抵債資產管理不夠規范。一是我聯社抵債資產的基礎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著臺賬建立不規范。如聯社資保科管理的抵債資產臺賬的要素不全,不能全面反映抵債資產處置進度。二是在接收、處置抵債資產時存在反映不真實的現象。主要表現:接收抵債資產列賬時未
將利息列入抵債資產待變現利息,如接收有限公司只列____萬元本金,而未將相應利息納入抵債資產待變現利息;社未經審批在并社時調增____萬元抵債資產。三是將抵債資產調入呆賬,如信用社將公司抵債資產____萬元從抵債資產中調入呆賬,于年月日用央行專項票據置換。
2、投資業務風險較大,收回難度大。我聯社截止年12月日共有債券投資筆____萬元,經銀監會檢查確認,風險較大,收回困難。
3、貸款手續欠合規。本次對我聯社營業部、信用社34筆大額貸款____萬元進行了抽查,發現一些不合規的現象:
(1)借款人主體資格不合規。如聯社營業部借款戶重公司二分公司于年月日轉貸____萬元,該筆貸款由公司承貸,但貸款資料中沒有總公司的借款授權書。
(2)貸款抵押物有不合規定的現象。一是抵押物折價偏高,如聯社營業部年月日給公司貸款____萬元,用貨船作抵,其折價比例為x%,超過重信聯[2003]212號文件之規定的x%;二是抵押物不符合規,如信用社借款戶學校,于年月日借款____萬元,用該校幼兒院教學樓作抵押。
(3)貸款約定不明確。一是貸款合同約定不明確,如借款戶年月日與社簽訂____萬元的貸款合同,當日發放____萬元,后于年月又發放____萬元,但合同中未約定貸款發放期限;二是貸款抵押物補充要素約定不明,如社借款戶公司于年月日借款____萬元,用作保,但未將的保險受益人變更為信用社。
(4)保證貸款有擔保單位不符規定的現象。如營業部借款戶公司年月日借款____萬元,擔保單位公司不具備AAA級資格。
(5)項目貸款不合規。如重慶公司注冊資本____萬元,先后貸款____萬元,其中年月日貸款____萬元,該戶貸款無詳實的項目貸款論證資料、用地規劃許可證。
(6)按揭貸款操作不合規。如營業部辦理按揭貸款____萬元,未按規定對借款人進行
審查、設定擔保金等。
(7)銀團貸款借據要素不齊全,我聯社營業部所有銀團貸款筆億元借據均不同程度存在缺少主任和信貸員印章的現象。
4、少數社貸款還未拆分完,形態反映不實。經我聯社自查現在還有5個社發放貸款筆____萬元(于年月日到期,該戶共欠信用社貸款____萬元),現還未拆分,因此未調整形態。其原因,一是現在正在訴訟中;二是如果調了會影響專項票據兌付。
三、建議
(一)嚴格按照市聯社精神,進一步規范聯社審貸會工作規則,加強貸款合規性、合法性的審查,提高決策質量,把貸款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內。
(二)加強信貸檔案資料的管理,聯社相關職能科室對全區信貸檔案資料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要求的要嚴格按照市聯社有關規定補充完善相關資料,按序專戶保管,使全區信貸檔案資料早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三)進一步深化“信用工程”創建工作,完善相關基礎資料,加大農戶小額貸款投放力度,切實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鞏固農村陣地。
2017年征信自查報告書二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關于印發<安徽省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使用管理工作指引(暫行)>的通知》,為規范個人征信系統的正確使用,提高個人征信系統使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水平,有效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切實改進個人征信系統服務質量,現對本人在個人征信系統使用以來進行了自查,現對自查做以下匯報:
在使用個人征信系統時,嚴格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管理辦法,遵循合規、審慎、保密、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原則,對自己的查詢帳號嚴格保密,密碼定期修改。 在查詢過程中,按照審慎和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原則,對每一筆被查詢者,由被查詢者當面簽訂查詢授權書,按照被查詢者的授權的查詢原因,進行授權內查詢,做到無無權查詢和越權查詢。并且對每一筆查詢結果,做到保密制度,切實維護被查詢者的個人隱私。
對每一筆查詢者,在查詢之前,做好查詢登記制度,登記被查詢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聯系號碼、查詢原因進行詳細登記,對每筆查詢記錄逐筆登記,并按季度對其登記簿進行裝訂保存。
現我社被查詢者為借款人,對其符合發放貸款的被查詢者,查詢報告都做為貸款資料保存,對不符合貸款條件的貸戶,我社對其查詢報告進行專夾保管,查詢者對其信息絕不對外宣傳,保證其查詢信息不泄漏,影響個人信譽。
對其查詢的個人征信,本著全面、客觀、合理的原則對客戶進行綜合評價,征信信息僅供參考,不應簡單以個人征信系統存在負面數據為由,正確使用個人征信系統。
對個人貸款戶進行貸款后管理查詢,嚴格按照主管授權制度,對每筆需要貸后檢查的個人征信查詢,按照先登記授權,后查詢的原則辦理查詢業務。
2017年征信自查報告書三
今年征信管理工作以《中國人民銀行**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工作考核評比辦法》為指導,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開展各項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個人征信工作考核標準
1、12月8日七臺河市農村(城市)信用社非農戶個人信貸數據已成功上報至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并且能保證在今年年底繼續錄入上報存量信貸業務。此項考核應得8分;
2、我行的公積金賬戶信息已成功上報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另外在與政府溝通方面制定了《七臺河市征信體系建設
實施方案》,并得到了市委宣傳部的認可,積極協調各征信職能部門,有利于推動我市誠信建設體系的早日實現。此項考核應得12分;
3、我行轉發了《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人民銀行3號令),要求各金融機構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貫徹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查詢內控制度、分級用戶受權管理體系,并將有關制度在人行進行備案。此項考核應得2分;
4、在對個人征信系統查詢中,我們要求各金融機構要落實好人民銀行3號令文件精神,嚴格執行分級用戶授權制度,在貸款合同或信用卡批準等材料中加入相關查詢條款。此項考核應得2分;
5、目前轄區內還沒有公民向征信管理部門提出過異議申請,在日常工作中,人民銀行曾學習對各金融機構進行此類業務培訓,要求信貸業務人員熟練掌握異議處理流程。此項考核應得3分;
6、在日常報表方面,我行一直注重上報材料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杜絕遲報、漏報現象發生。此項考核應得5分。
二、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考核標準
1、在貸款卡發放操作中,我們嚴格執行《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管理辦法(暫行)》有關要求,及時、準確錄入借款人(擔保人)基本信息及財務指標,所發放的貸款信息中不存在任何錯誤。在今年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數據集中清理中,我們僅用了省行規定的一半時間就完成了1萬余相關信息的補錄工作,并參加省行數據清理工作。此項考核應得3分;
2、在接到哈中支《關于轉發總行貸款卡發放核準行政許可有關要求的通知》后,我們即嚴格執行貸款卡發放行政審批制度,借款人先提供有關辦卡材料經人行辦公室法制辦審核后,再轉交業務部門受理,貸款卡申辦流程已進行公示。此項考核應得3分;
3、我行在今年5月8日-6月末開展了貸款卡集中年審工作,并于7月中旬將有關情況形成報告上報哈中支。此項工作應得2分;
4、為了保證各金融機構所有企業信貸業務準確錄入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每月初我們都與金融機構核對信貸數據余額,如發現不一致,查找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正。此項考核應得3分;
5、為了保證企業信息機密,我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數據查詢中界定查詢范圍,制定了相關制度并嚴格執行,所有金融機構系統管理員、操作員信息都要在人行進行備案。此項考核應得3分;
6、科技科每日都對城市行管理系統進行數據備份,并確保服務器與省域系統網絡聯接通暢,將數據及時上報省域系統中。此項考核應得3分;
7、在今年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全面升級中,按照總行銀行征信[2005]48號文件精神對城市行管理子系統、貸款卡管理子系統中的信息進行了集中修改補錄。此項考核應得6分;
8、利用人行報表子系統中的數據信息制做成餅形圖,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加強了貸款結構及信貸風險預警管理。此項考核應得2分;
三、征信宣傳教育工作考核標準
1、在接到《關于下發全省征信教育方案的通知》(哈銀發152號)文件后,我們即擬定了《七臺河市征信管理工作方案》、《2005年征信管理工作考核制度落實情況》、《七臺河市2005年征信宣傳推廣工作要點》等材料,并上報哈中支。此項考核應得2分;
2、為了擴大征信知識宣傳,我行于6月18、19日組織金融機構開展了七臺河市“金融征信杯”男子藍球賽、8月17日結合助學貸款進行了中國人民銀行七臺河市中心支行扶貧助學捐款活動、9月21日在中行、農行、農村信用社開展了消費貸款、助學貸款小額擔保貸款等項征信宣傳活動。此項考核應得6分;
3、9月12日在市職業技術學校對在校學生開展了征信知識講座,參加人員超過300人。此項考核應得3分;
4、10月15日我行開展了征信進社區活動,到七臺河市桃北花園社區進行了征信知識宣傳活動,并于10月25日由張桂云行長帶隊深入龍湖煤礦進行征信知識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的應用。此項考核應得2分;
5、為了配合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我行于11月4-11日開展了七臺河市征信宣傳周活動,對社會大眾進行征信知識宣傳、今年5-7月連續在七臺河市公共頻道黃金時段播放人總行征信宣傳公益廣告、6月15-18日在雞西市麒麟山莊舉辦全市征信管理工作培訓班,提高了參訓人員的業務素質、我行撰寫的調研文章《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在黑龍江金融調研第三期發表、《我國企業與個人征信業發展模式問題研究》在人總行《金融研究報告》第35期發表、《我國目前信用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在沈陽分行《金融研究報告》第4期發表。此項考核應得20分;
2.注重溝通及時妥善處理各類提案和質疑。通過走訪、面談等方法主動對接提案委員,查找問題根源,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完成區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第57號建議《關于加強對招投標項目的監督,嚴格控制中標項目的轉包、分包的建議》和區政協八屆三次會議第__3號提案《關于解決欠薪的建議》的協辦工作。為維護公平、公正的公共資源交易秩序,會同各行業主管部門主動出擊,認真把關項目招標前期過程,主動化解投訴源點,妥善處理招投標過程中的投訴質疑事項30余起。
3.主動服務化解管理難題。針對區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審計活動提出的整改要求,我辦全力配合區政府,實地調研問題部門和單位,主動溝通協調區財政、戚家山街道、城管局、審計局、控股公司等單位和部門,提出解決開發區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相關的歷史遺留問題的有效措施,既理順了關系,又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指明了方向。
4.多措施落實監管職責。加大科技監管力度,啟用政府投資項目智慧監管系統,將全區333個項目267億元資金的項目納入系統,對項目審批、招投標、施工、投資等九個環節進行了全面管控,已對25個預警進行檢查。加大項目監管力度,今年牽頭組織各行業主管部門對街道鄉鎮582個項目進行檢查,抽查了76個項目,涉及決策程序、發包、施工管理造價控制等建設全過程,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向各建設單位和管理單位進行了通報。加大項目查處力度,今年對__路西延工程投標單位弄虛作假、__公交公司未按招標程序簽訂合同等各類突出問題進行了處理。
1.“紅名單”誠信激勵取得持續進展。會同區建筑工務局、住建局等相關單位,完成區20__年度政府投資項目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預選承包商工作,分別擇優產生35家和50家。會同區綠網辦,完成11家20__、20__年度__區(開發區)綠化造林工程施工企業名錄。會同區生活污水領導小組,完成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采購材料預選供應商工作,擇優預選玻璃鋼化糞池、pvc-u 管材等20家企業27種產品。會同區農污辦,調整了10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設計單位入圍企業名單。會同區交警大隊,完成20__、20__年度“交通科技”和“交通設施”工程施工預選承包商錄取工作。到目前為止,我區已經在房建、市政、水利、園林綠化、交通設施、交通科技、中介服務等16類建立了預選承包商名錄,共有200多家優質企業入選,為推進我區建設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為規范我區建筑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
2.“黑名單”失信懲戒得到有效落實。會同區檢察院繼續完善我區黑名單體系,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在工程建設領域和政府采購活動中開展非罪行賄行為查詢的實施辦法》,建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查詢通道,全面應用非罪行為查詢制度,充分發揮了黑名單制度的震懾力,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廣受市級檢察系統好評,著手全大市全面推廣__模式。為深化落實《建設領域和政府采購市場主體不良行為記錄和公示辦法(試行)》,構建全區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體系信用信息查詢應用平臺,完善不良行為信息分類管理制度,草擬完成了《不良行為積分制管理細則(試行)》,進一步細化不良行為信息公示和應用,提
高信用信息整合力度,加大對不良行為的打擊力度。3.管理制度體系得到規范和提升。會同區住建局、監察局、發改局等有關部門全力做好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和政府投資項目監管的相關制度體系的優化完善,印發《關于修改<__區(開發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投標資格審查辦法(試行)>和<__區(開發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評標辦法(試行)>的通知》,及時有效的解決了辦法施行后出現的相關矛盾點,確保了工程項目招投標活動的公平和公正。為破解我區政府投資項目由于暫估價多導致的招標發包難、現場管理難、投資控制難等問題,區監管辦(交管辦)會同區發改局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項目“暫估價”管理的通知》,嚴格控制暫估價設置,壓縮資金比例,從源頭上根治暫估價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難題。
會同交易中心研究制訂《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由區府辦印發。實施方案從制度設計的實效性、執行的可操作性、各方職責的明確性等方面推出十多項創新舉措。根據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我區將推行預選承包商誠信約談與告知制度;試行隨機抽取定標、報價低者中標、質優價廉者得標、企強人優者獲標等四類新型評標辦法;優化評標辦法中的資信標、技術標、商務標評標規則;組建區直評標專家庫;構筑多路徑抽取評標專家網絡系統;建設遠程電子評標系統,從招投標各環節入手,全面推動優化革新,實現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制度的躍進。
1. 區級交易平臺建設管理進一步加強。今年,會同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動對接并妥善解決了非罪行賄查詢應用事宜、指導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善網上交易管理服務系統,開發預選承包商系統、遠程評標系統以及電子評標專用模塊,進一步提高了我區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機構的管理服務標準化水平。指導區交易平臺規范中介行為,推行機構評價制度。深化網上電子交易平臺建設,有效提高了場內串標、圍標治理能力,提高了項目進場交易效率。截止10月份,全區公共資源交易共進場1170宗,成交金額53.93億元,增效節資3.__億元,增效節資率5.52%。
2. 街道(鄉鎮)小型平臺管理指導進一步到位。一是針對街道(鄉鎮)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遇到的困難和暴露的問題,制定出臺了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較強的《街道(鄉鎮)小型公共資源交易和項目管理辦法》和《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街道(鄉鎮)公共資源交易和項目管理工作實施意見》,完善交易程序和辦法,強化各職能部門監管職責,加大不良行為打擊力度,進一步提高了街道(鄉鎮)工程項目和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工作規范化程度。二是進一步加強對街道(鄉鎮)小型項目的檢查。采取事前交易項目方案審查備案,事中項目實地情況抽查督察,事后工程款項專項審查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著重強化對街道(鄉鎮)小型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和項目建設的決策審批、公共資源交易、施工過程和竣工結算驗收等環節的全程監督。三是進一步提高小型平臺的專業化程度。多次組織基層平臺工作人員參加市、區各級培訓。7月份,邀請市交管辦和區住建局的專家,召集全區九個街道(鄉鎮)交易中心分管領導和具體負責同志,就當前街道(鄉鎮)平臺操作常見的實際問題和政策法規知識,開展專題培訓。采取“兩上兩下”的方式全面深入調研小型平臺,解決實際問題10余項,并著手推動建立小型平臺網上招標平臺,目前新碶、大碶兩個街道已經開始建設。截止10月份,街道(鄉鎮)平臺進場交易363宗,交易總額3.51億元,增效節資2567萬元。
3. 繼續拓展區公共資源交易范圍。在建設工程、政府采購、國有土地使用出讓、國有資產產權轉讓四大類全面進場公開交易的基礎上,繼續拓展國有企業水處理藥劑、重大生產設施設備、衛生保潔服務等其他公共資源交易項目。今年,共拓展其他公共資源類項目22類59項,交易總額達8562萬元。繼續挖掘潛力,開展全區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拓展情況及計劃大調查,共收到50余家單位報送的統計報表,涉及交易項目共200余條,為部署我區下階段公共資源交易拓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和保障。
1. 創新方式,學習教育求實效。精心研究制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和“真學真思真用”學習計劃,創新學習方式克服了人員少、集中上課氛圍不濃厚等問題,通過合并教育、黨員互動教育、現場警示教育、自主學習教育等多元化教育模式,強化學習效果。深入學習了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項禁令”、市委“20條措施”等30余項學習內容;與區交易中心、人口計生局合并,邀請區領導呂煥忠書記和區委黨校丁秉副校長分別作專題講座。觀看焦裕祿、朱彥夫、牛玉儒等先進事跡;參觀__區檢察院警示教育基地,觀看教育片,接受廉政教育;祭掃革命烈士,緬懷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學習先烈事跡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全面提升了黨員干部政治理論和思想道德素養。
2. 重心下沉,開門納諫接地氣。有機融合“問需問智問癥”群眾談和“認親聯親走親”走訪活動,真心實意征求意見和建議,以高頻率和常態化的聯系,密切黨群關系,建立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開展了“街道(鄉鎮)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新規執行情況”、“政府投資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等5個課題的調研活動,走訪了包括街道(鄉鎮)、建設單位、行業主管部門等共17個單位,召開了3次服務對象座談會,發放了60多份意見征求表,黨群溝通渠道進一步拓寬。
3. 端正態度,即知即改轉作風。積極開展征求意見活動,通過發放征求意見表、集體座談、個別談話等方式,廣泛征求干部職工、服務對象、職能部門的意見建議,對征求到的意見建議先后2次進行集體分析“會診”,并研究擬定解決措施,以積極的態度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此外,我辦在黨員干部中提出“
3個找”活動, 即找自己的黨性觀念是否確立,擔責意識是否增加;找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自覺意識是否加強,監管交管的手段是否得到創新;找反“”是否落實到每個人的具體行動上。研究制定《__區交管辦、監管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查擺問題、開展批評環節工作要點》,開展辦黨組主要負責同志與班子成員之間、班子成員相互之間、班子成員與分管科室主要負責人之間等共計5次談心談話活動,黨組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對照“”問題種種表現,完成“”問題對照檢查材料,同時根據查找出來的問題,多次召開班子會議,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邊查找邊整改,并按預定計劃全面完成整改工作。我辦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按規定召開班子成員述職述廉會、班子民主生活會等,堅持和落實民主集中制,強化班子內部的相互監督作用。制定《監管辦(交管辦)20__年反腐倡廉建設重點工作任務分解》。將全年11項重點工作進行逐條分解,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和經費管理,嚴控“三公”經費開支,今年公務接待支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__%,會議經費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2%,無市外考察情況。認真做好黨務政務公開工作,增加工作的公開透明性,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群眾監督。深化落實干部管理制度。實施中層負責人評價機制,完成20__年集中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工作。
今年,還組織了志愿者服務、慈善一日捐、無償獻血、普法教育等一系列活動,使支部、普法、工會、檔案等各項工作也有了新的進步。
20__年,在區委、區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我辦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完善職責,創新制度,強化監管,構建工程建設領域誠信市場,推進交易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政府投資項目監管和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水平。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落實:
一是創新監管手段。我辦于今年初建立了政府投資項目智慧監管系統,8月份完成驗收,目前已將全區發改立項的政府投資項目都納入系統中,涉及333個項目267億元。明年將充分發揮智慧監管系統的分析和預警功能,對項目的審批、招投標、施工管理、造價、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實現對我區政府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監管。制定實施《政府投資項目智慧監管系統管理辦法》,明確相關單位的主體責任,確保系統的生命力。對存在問題的項目進行通報,將項目建設管理中發生的問題解決在苗頭上,推進項目規范運作。對分析結果進行梳理,為領導提供決策依據。
二是創新招投標辦法。20__年要抓好今年10月__日出臺的《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落實工作。首先組織開展好培訓工作,對區直機關、街道鄉鎮、國企等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讓涉及招投標工作的相關人員能夠掌握各類評標辦法,深刻領會實施方案的精神實質。其次推動相關部門組建區直評標專家庫、構筑多路徑抽取評標專家網絡系統、建設遠程電子評標系統等各項具體工作。推行小型工程簡易招標方式。對選用區級各類預選承包商限額以下的項目,通過公開固定價格的方式直接對名錄庫內的投標人采用抽簽等簡易方法選擇中標人。由各行業主管部門出臺項目投標控制價浮動區間的參考標準,招標人可根據各小型工程的特點進行選擇。
(四)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和交易環境整治。一是要繼續落實《__區(開發區)政府投資項目違規問題舉報暫行辦法》,認真受理各類政府投資項目各類投訴舉報,落實政府投資項目問責制度,對存在問題進行嚴肅查處,重點查處一批典型、影響力大的借資質掛靠、串標、圍標案件。二是要繼續推行紅黑名單制度。拓展預選承包商實施范圍,建立招標、造價咨詢、監理等中介服務機構預選承包商名錄,規范中介市場,探索研究區直機關限額以下小型工程和街道(鄉鎮)小型工程預選承包商名錄。落實《工程建設領域市場主體及政府采購供應商不良行為記錄和公示實施辦法》,研究制訂《不良行為積分制》,將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真正落到實處,著力提升工程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凈化我區建筑市場環境。三是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工程質量為重點”的原則,探索研究提升業主管理工程的主動性、積極性,保障項目的建設進度、工程質量和安全。
(五)進一步拓展市場化配置范圍。繼續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意見》和市監察局、財政局、國資委、交管辦聯合發文的《關于印發寧波市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拓展目錄的通知》兩個文件要求。今年拓展目錄24類中有22類進場,明年要在今年拓展基礎上繼續加大力度,對前期梳理出的200多個項目進行研究分析,重點以公共空間戶外廣告使用權轉讓、廢舊物資處理為突破口,穩步拓展各類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范圍。
(六)進一步加大對重大項目重點環節的監管力度。積極參與“五水共治”、“梅山水道”等重大項目、民生工程招投標環節的現場監督。借助審計、評審報告等載體,及時發現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明年繼續主動出擊,聯合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紀檢監察機關和發改等部門開展對交通、水利、安置房三類項目,對施工監理、竣工驗收兩個環節進行專項檢查,對存在問題進行嚴肅查處,進一步規范項目建設行為,提高項目建設管理水平,促進項目順利建設。
引言。
盡管我國《勞動法》、《工會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沒有明確規定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調解勞動爭議,但是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調處勞動爭議這種創新模式已經在全國推廣而且工作成效顯著。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勞社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以下簡稱全總)等部門也多次發文要求積極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研究解決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法律地位、工作程序和制度”。¨o然而迄今為止,有關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的專門研究還比較缺乏。研究我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制度合時、有價值。
一、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的發源誕生。
1949年全總頒布《關于勞資關系暫行處理辦法》與《勞資爭議解決程序的暫行規定》,規定“勞資雙方發生爭議無法取得一致意見時,應由勞資雙方請求該業工會①與同業公會②派出之代表會同雙方當事人共同協商解決之”。L21此處規定的“該業工會與同業公會派出之代表會同雙方當事人共同協商”131還不能理解為我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的早期制度起源。因為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是由行業工會、行業協會等組織派代表組建起來的真正的組織體,獨立地居中調解勞動爭議,而“該業工會與同業公會派出之代表”都是以維護各自一方當事人權益為前提共同協商并尋求爭議的合理解決方案,沒有共同組建為一個組織體,不是獨立地居中調解勞動爭議。
在1993年《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出臺后,不少地方開始設立鄉鎮級的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爾后1995年勞動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三方原則組建這類調解組織并進行規范化運作。Ho再后,1995年全總頒布《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處理試行辦法》,2001年勞社部、國家經貿委等部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通知》,2005年勞社部、全總等部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通知》,2007年全總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若干意見》,2008年勞社部下發《關于做好<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2008年全總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會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意見》,2009年人社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的通知》,2009年人社部、司法部、全總等部門下發《關于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的意見》,這些文件都要求積極推動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開展調解工作,并對此類調解組織的工作職責等作出了要求。2010年司法部下發《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的意見》還要求加強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與此同時,各省市工會、人社等部門也發文推動轄區內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另外,有關省市工會、勞社等部門還印發規范性文件對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及工作程序作出規定,如2003年出臺的《武漢市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試行辦法》,2005年出臺的《四川省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試行辦法》等。所以,在勞動爭議調解創新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我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制度已經破土誕生,目前淵源主要體現為大量零散的部、省、市級行政性文件。
二、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的運行現狀。
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已經在全國推廣建立。全國設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總數已經由2005年的8891個增加到2010年的15000個。¨1另外,媒體相關報道更能說明各地組建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蓬勃景象。比如,2010年11月西寧市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成立,【612011年8月深圳市鹽田港口汽車運輸行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成立,【刊成都市計劃2012年實現已建工會的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組建率達90%等等。舊。
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成效顯著。根據全總政研室正式的2007~2010年度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發展狀況統計公報,繪制出全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工作業績統計表(表一)與全國企事業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工作業績統計表(表二)如下: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全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每年成功調解勞動爭議的絕對數高于企事業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全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調解勞動爭議的成功調解率基本上在80%以上,遠高于企事業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大約23%的成功調鰓率,平均每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每年成功調解數約為7件,而每個企事業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每年成功調解數不到0.20件。
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的具體制度尚不統一。首先,關于調解組織的設立區域規定不統一。全總《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處理試行辦法》、《四川省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試行辦法》等文件要求在所有街道(鄉鎮)、行業設立;2005年勞社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通知》、2008年銀川市總工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和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在小型非公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比較集中的鄉鎮、街道、社區設立。另外,2009年北京市人社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的工作意見》、吉林省《關于構建全省勞動人事爭議“大調解”工作體系的意見》等文件要求在各地建立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在出租汽車、餐飲服務、建筑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建立行業性調解組織。其次,關于調解組織的組建方式規定不統一。1995年勞動部《關于進一步完善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按照三方原則組建;2009年人社部等部門《關于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的意見》卻要求工會與企業代表組織兩方組建;1995年全總《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處理試行辦法》等文件體現的是工會可以獨家組建;吉林省《關于構建全省勞動人事爭議“大調解”工作體系的意見》體現的是人社部門唱主角組建;2005年河北省勞社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體現的是由工會牽頭唱主角,商同人社、司法、綜治等代表組建;同時河北省還規定可以企業(行業)協會為依托組建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再次,關于調解組織的工作職責規定不統一。全總《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處理試行辦法》等文件規定了指導區域內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工作和調解未設調解組織的用人單位的勞動爭議兩項基本職責;吉林省《關于構建全省勞動人事爭議“大調解”
工作體系的意見》規定指導轄區內企業開展勞動爭議調處工作和調解比較重要、復雜的勞動爭議兩項基本職責;《四川省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試行辦法》卻只規定了調解本區域、本行業內尚未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所發生的勞動爭議一項基本職責。最后,關于調解組織的工作程序制度規定不統一。2005年勞社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通知》等部級文件籠統要求各地建章立制做到辦案程序和工作制度規范化,對具體制度內容沒有作出規定;福州市總工會《關于進一步推進完善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通知》對鄉鎮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印章制度作出了規定;河北省勞社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通知》對影響較大的集體勞動爭議案件的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會商調解制度作出了規定;《四川省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試行辦法》等文件對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案件管轄、調解期限等內容作出了明確規定;《武漢市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試行辦法》還專門規定了調解勞動爭議案件所發生的費用由當事人所在單位承擔的制度。
三、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統一立法的正當性分析。
各地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運行良好、調解工作成效顯著,但是這一創新的調解組織形式及其工作制度目前還處在政出多門、各地為政的散亂狀態。筆者認為,應當把該項模式創新上升到國家級的法規層面上,制定全國統一的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法規制度。理由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填補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制度的作用盲區。
《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規定大中型企業應當依法設立調解委員會、小微型企業可以設立調解委員會,事實上全國多數大中型企業沒有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小微型企業基本上都沒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制度對這些企業無從發揮作用。一方面,企業內設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對于超企業范圍,甚至是跨區域、跨行業的大范圍性質的勞動爭議也無從發揮作用。有必要制定統一的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法規制度,規定由此類調解組織調處尚未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企業的勞動爭議及超企業、跨區域、跨行業的勞動爭議,擴大調解工作覆蓋面;另一方面,我國已設的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在處理企業內部勞動爭議方面多年來工作效果較差,甚至可以說是不能正常運轉、難以發揮作用,[9 3由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對這些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進行工作指導與協助也是必要的。
(二)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具有獨特優勢。
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應當按照三方原則組建(后文再作分析),這類組織當中各方代表都能擺脫發生勞資糾紛的特定企業行政的束縛操控,能夠從雙方維權、維穩角度理性公平處理爭議,即便是企業方代表也能從企業在人工成本方面公平競爭等角度考慮維護職工利益,各方代表能夠保持其獨立性、中立性。同時各方代表之間沒有根本性利益沖突,能夠通過協調溝通形成本區域、本行業勞動爭議處理的共同指導方針,能夠融合為一個真正的組織體。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能夠克服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上的內在弊端①。另一方面,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具有真切了解特定區域行業的企業職工、企業文化、勞資關系習慣與慣例等獨特優勢,調處爭議特別有針對性、更有親和力和說服力、調解效果更好。同時,這類調解組織鄰近企業、鄰近爭議發生地,方便企業及職工就近解決爭議。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相比人社行政部門而言調處勞動爭議更有親和力、更近便。所以有必要制定統一的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法規制度,充分發揮此類調解組織預防調處勞動爭議的獨特優勢。
(三)統一立法的條件基本成熟。
有關部、省、市了大量的指導組建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開展調解工作的行政性文件以及規范此類調解組織設立區域、組建方式、工作程序等內容的規范性文件,這些文件為制定統一的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法規制度提供了充足的可以比較篩選的制度參考。全國各地普遍組建起來的鄉鎮工會、園區工會、行業工會以及行業協會等組織,為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組建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多年來人社系統、工會系統、企業人力資源系統都狠抓干部培訓工作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豐碩成果,人社、工會、企業等方面都能選派出精明干練、工作能力強的代表組成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開展調解工作。
(四)人民調解制度不妨礙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統一立法。
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人民調解法》規定了勞動爭議的人民調解模式,確立了勞動爭議的人民調解制度,實踐中各類基層人民調解組織都在開展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即便如此,按照三方原則組建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制定統一的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法規制度仍然是必要的。
其一,依據《人民調解法》規定,各類人民調解組織都應當充分體現群眾自治性特征,嚴格實行選舉制或推舉制。②盡管各類人民調解組織在實踐中確實成功調處過一些勞動爭議,但是這些純粹按照群眾意愿選舉(推舉)產生的人民調解委員會難以做到全面、客觀、專業地研判勞動關系發展的新情況、新趨勢,難以真正擔當起調解勞動爭議的重任。只有按照三方原則組建起來的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才能夠真正擔當調解勞動爭議的重任,切實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詳見后文分析)。人民調解制度代替不了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法規制度。
其二,強調三方原則組建的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調解勞動爭議,同時也不偏廢村(居)、鄉(街)人民調解委員會等人民調解組織調解勞動爭議,這樣也有利于在三方原則組建的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與人民調解組織之間形成一種工作競爭局面,提高調解工作水平。但是在依照三方原則組建了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前提下,再依照《人民調解法》第34條之規定組建區域性、行業性的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確實就構成重復建設了。⑧其實,《人民調解法》第34條本身就是立法者對各方利益博弈、觀念沖突所采取的回避矛盾的開放性、模糊化的立法技術處理,¨州立法者本身也沒有要求一定要組建區域性、行業性的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
其三,臺灣《勞資爭議處理法》第44條規定表明,臺灣勞資爭議調解是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調解為主,同時認可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對權利事項勞資爭議的調解。Q)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人民調解法》既規定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又規定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為此,我們制定統一的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法規制度,允許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與區域性、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同時調解勞動爭議又為何不可。
四、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的制度建構。
(一)調解組織的設立區域范圍。
統一立法不宜盲目要求所有市、區、街(鄉)都建立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因為全國有相當部分鄉鎮還沒有一家企業,甚至有些縣都還沒有一家企業,在這些鄉鎮、縣建立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純屬浪費資源。統一立法也不宜只要求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建立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因為非勞動密集型行業也有不少的非公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這些非公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也是勞動關系復雜多變、勞動爭議案件多發企業,也存在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不能發揮作用等情形,這些非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勞動爭議需要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開展調解工作。
建議統一立法考慮規定:企業達到一定數量的市、縣(區)、街道(鄉鎮)及工業園區應當設立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企業達到一定數量的省、市、縣(區)行業應當設立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具體的企業數量標準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作出規定。
(二)調解組織的組建方式。
工會、企業代表兩方或是由工會、企業協會中一方組建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都有失偏頗,他們都只是特定利益集團代表,缺乏正當性。組建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應當堅持三方原則,堅持三方原則不僅符合國際勞工標準《三方協商公約》、符合我國勞動法制傳統,更主要的還在于人社、工會、企業三方充分協商溝通、相互配合支持,能更全面地研判勞動關系發展的新情況、新趨勢,更理性妥善地調處各種勞動爭議案件。關于這一點,世界上不少國家法律規定的勞動爭議調解機構也都體現了三方原則。在德國,解決勞資沖突的調解機構是由沖突中的雇主協會和工會的同等數量代表組成,并有~個中立的主席。ll¨在法國,集體勞動爭議的調解機構是地區或全國調解委員會,該委員會除了雇員組織和雇主組織人數相等的代表外,還有公共權力機關三分之一的代表參加。-l糾在日本,勞動爭議調解機構主要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勞動委員會,勞動委員會由資方、勞方和公益方代表組成。¨副在組建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三方原則關系中,由人社部門唱主角牽頭組建更為恰當,因為人社部門是政府機構、具有權威性和號召力,在工會與企業方的利益沖突中能夠做到客觀中立,工會與企業兩方都能按受。同時,人社部門在調處勞動爭議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具有足夠的干部調解實力。建議統一立法考慮規定: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由人社部門牽頭按三方原則組建,也可以邀請司法、綜治等部門派員參加。主任由人社部門人員擔任。辦事機構設在人社部門,也可以設在地方總工會或行業工會。
(三)調解組織的工作職責。
統一立法應當最大限度地保障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發揮其協調勞動關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功效,應當確立這類調解組織指導轄內勞動爭議調解機構(含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下級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機構等)開展調解工作,調處尚未建立內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超企業、跨區域、跨行業等重大復雜勞動爭議三項職責才恰當合理。
(四)調解工作的主要程序規則。
統一立法應當對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的基本原則、受案范圍、案件管轄、調解員崗位資格、申請調解的期限、受理立案的期限、調解員選定、調解會議召開程序、調解文書及簽章、調解期限、調解協議效力、當事人權利、調解費用承擔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這些具體規則內容本文不作詳述。
五、結論。
在創新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我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制度已經破土誕生,目前淵源主要體現為大量零散的行政性文件。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已經在全國推廣建立且工作成效顯著,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的具體制度尚不統一。人民調解法律制度不妨礙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的統一立法,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具有獨立性等優勢,統一立法能填補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制度的作用盲區,統一立法的條件基本成熟。統一立法應當對調解組織的設立區域范圍、三方組建原則、基本工作職責及具體程序規則等作出恰當的具體規定。
[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2005年8月4日頒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通知》等文件。http://tyldbz.gov.cn/web/policies/viewpolicies.jsp?id=747.
[2][3]中華全國總工會1949年11月22日《關于勞資關系暫行處理辦法》第27條,http://old,chinacourt.ore,/Ⅱwk/showl.php.
[4]勞動部1995年5月9日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通知》第二條第(六)項。http://www chinaace.
com/new/63/74/1995/5/ad401135501 1 195599126620.him.
[5]全國總工會研究室。2005年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發展狀況統計公報[EB].中國工運,2006,(6):54.全國總工會研究室。
2010年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發展狀況統計公報[EB].中國工運。2011,(8):53.
[6]邢生祥。西寧成立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青海新聞網2010年11月28日報道,http://qhnews.corn/newseenter/system/2010/1 1/28/010241603.shtml.
[7]工聯會成立全市首家行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深圳市鹽田港口汽車運輸業工會聯合會網站2011年9月5 13報道。ht—tp://szglh.org/detail.asp?id=1 120#.
[8]成都市總工會法律部。關于印發(2012年成都市工會法律工作要點》的通知,成都市總工會網站2012年3月2日報道。http://cdzgh.com/html/detail.asp?classid=0202&id=2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