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1 15:55: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專語文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要立足于社會現實和自身實際。崇高的理想必須與社會現實和自身實際相結合,必須與所學的專業知識相結合,要與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結合。要讓學生懂得,要把自己追求的職業理想與社會現實和自身實際相結合,只有這樣,經過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如可以教育學生以主人翁態度對待本職工作。教育他們干一行,愛一行,與企業同甘苦共命運,積極參與企業改革,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建議。在企業發展的同
時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二、要努力拓寬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面
要改變過去那種學生道德教育只靠思想政治課的片面認識,注重挖掘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德育因素,拓寬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面,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比如可以在學校開展、勤儉和艱苦奮斗的教育,反對奢侈浪費,禁止學生抽煙、喝酒、女學生禁止涂口紅、佩戴金銀首飾、穿袒胸露背的奇裝異服等。
1.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
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單靠職業道德課是不夠的,要讓所有教學分擔教育任務,在各科教學中全程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育人效果。比如,會計專業教師在傳授會計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反復強調會計崗位是一個特殊的崗位,會計人員直接同金錢打交道,處在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的特殊位置上,不僅要掌握各種系統的會計專業知識更需要有高度的原則性和專業精神,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專業特點,開展與職業道德相關的課外活動。教師可以在帶領班學生春游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愛護環境教育,引導學生用眼睛去欣賞美,用心靈去感受美,用感情去體會美,讓情操得到美的熏陶。祖國山水是美,可是近年間由于種種原因環境污染嚴重,有的山不再青翠,水不再碧綠,花不再芬芳,草不再茂盛,天空不再蔚藍,……借此教育學生增強環保意識,愛惜祖國山水,做環保的衛士。
3.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努力創造職業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在美麗的校園里,隨處可見的名言警句以及科學家肖像使學生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地受到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比如,我們在全校范圍開展了“做文明學生,樹文明形象”活動,要求著重抓文明禮貌用語及儀容儀表,在全校范圍內張貼文明用語口號,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積極引導宣傳。班主任會同學生科對儀容儀表不符合要求的學生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此項工作持續了很長時間效果很明顯,它有利于嚴肅校風,整頓校紀,規范校貌,使“樹文明形象,做文明學生”成為大部分學生的自覺要求。
三、要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1.職業道德教育必須把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實踐是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也是職業學校的顯著特點,職業道德教育要以實踐為落腳點。只有通過實踐,增加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才能使學生體驗到職業道德標準的意義,并予以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使他們更好、更多地觀察了解社會各個方面,使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轉化為行為。比如,我校教務處組織學生參觀汽修廠,了解該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直立于不敗之地的事跡,我們還請已任經理廠長、修理技師的畢業生回校作報告,用其親身的經歷論證職業道德修養是個人進步和成才的重要條件的道理。這些生動、直觀的報告加深了學生對鉆研務、提高技能的必要性的認識。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學會了思考和探索,提高了對職業道德的深層次認識。
2.根據學校辦學的總體目標和各專業特點及學生思想素質,與實習單位或聯辦單位簽訂協議,團結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討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內容、辦法和措施。在實習中,加強職業教育理論與職業道德實踐的緊密聯系,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實踐中受到良好的職業道教育和熏陶。我校在制訂學生實習前的教育計劃、實習中的指導計劃和實習后的總結時,都要把職業道德的教育列入計劃之中。實習前,學校舉辦了關于“職業道德”的專題講座,分別邀請參加過實習的老師、企業領導、已經工作的畢業生對參加實習的學生介紹業對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實習中,班主任深入到各個實習單位,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習情況,尤其是職業道德方面的表現情況,給每一個學生寫出實習中期評價。實習后,每一個參加實習的同學都上交“職業道德”的作業。從學生的實習報告中,我們看到了他們開始把職業道德的理論內化為自身行動要求。
二.發展創新教學內容,突出專業技能培養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社會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英語教育,對幼兒教師的英語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英語教學法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幼兒教師除了要具備英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之外,還必須能夠掌握幼兒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學會如何選擇、使用和編寫幼兒英語教材,能夠獨立設計幼兒英語教案并進行幼兒實際英語教學;熟悉幼兒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幼兒英語教學模式;掌握進行幼兒英語知識和技能教學的方法;掌握幼兒英語游戲理論,掌握幼兒英語游戲設計原則和常見的游戲方式,能夠獨立設計幼兒英語游戲;掌握幼兒英語歌謠教學的理論和技巧,能夠按歌謠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掌握幼兒英語故事教學的理論和技巧,能夠按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故事內容,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恰當使用故事;了解幼兒園雙語教育活動。針對這樣的專業培養目標,我結合本校的學生實際情況,我大膽地對我們使用的教材《新概念英語》進行教學改編,增加了幼兒英語詞匯教學,幼兒英語語法教學,幼兒英語教法教學,幼兒英語游戲教學,幼兒英語故事,幼兒英語歌曲教學等內容,刪去了不適合英語幼兒教學活動的內容。利用多媒體,增添了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來充實我們的英語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和針對性。而且,利用課余開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情景劇表演,英語課前自由談,英語板報設計,課堂模擬授課教學比賽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給予指導和幫助,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知識水平、英語聽說讀寫的專業技能和實際英語教學技能,通過嘗試,學生的英語專業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發展,能夠勝任幼兒英語教學活動。
三.改革創新專業評價模式,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形成
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我改變了以往試卷考試的模式,圍繞社會需求,采用以測試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評價模式。采用閉卷與開卷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基礎知識測試與技能測試相結合;并把平時的專業競賽成績、幼兒園實習、見習的成績等按百分比折合在內,全面、立體地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總分為100分,卷面知識題成績占30%,作業占20%,平時各種專業競賽、實習表現、實習評價以及教學設計及模擬等占50%,從而突出學生的技能考核,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和形成,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適應國家和當地幼兒教育發展需要。
2德育教育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
長久來講,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作用影響,教師為了完成任務,僅注重講授體育知識并傳授技能。學生單純的進行模仿,對學習知識僅能知其然,而無法達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導致學生不能提起學習興趣。同時,體育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智育教育,卻忽視了德育教育,呈現出一定的片面性。為此,有效的更新傳統德育教育方式,成為當前中專體育教育應解決的首要問題。教師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合理的融入德育教育,明確其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令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素質教育明確,一切應為學生著想,應將傳統文化教育同德育教學有機統一,而非割裂開來。只有全面融合,方能促進學生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形成健康的身心,過硬的心理素質,最終實現德育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素質教育的全面統一。
3中專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
3.1嚴于律己,滲透德育教育
中專學生年齡特征決定,其情感豐富,學習接受知識快速,因此實踐教學過程中,應創新方式,契合學生特點,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滲透德育的過程中,應避免采取刻板說教的方式,這樣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應凸顯生動性,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緊密結合,通過興趣教育,鼓勵鞭策,使學生產生更大的學習熱情。教師為進行德育教育的核心表率,其日常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成為他們爭相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率先垂范,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用師德感染學生,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效果。例如,教師應嚴于律己,嚴守社會公德,體現出正派的作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表現出整潔的儀表,言行舉止得體、文明。再者,應全心全意的服務學生,熱愛本職工作,不斷的鉆研業務,提升教學水平。對學生應表現出深刻的關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問題,堅定信念,勇于克服困難。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表現的不足,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偏差的現象,教師不應一味的批評、說教,應語氣平和、態度親切,給予耐心的糾正與引導,幫助學生真正的掌握體育運動的精髓,并形成良好的心態,提升道德水平。
3.2有效開展集體主義教育
體育教學之中,較多活動需要集體配合。例如籃球、排球等,需要團隊成員默契的配合,積極的競爭。該類活動為每一個群體成員提供了有效溝通以及協作的環境,利于使學生群體更加融洽的相處,通過比賽不斷的親和。雖然人員組織與構成不盡相同,卻均以集體方式組織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均需要強調組織性與紀律性,僅僅憑借個人力量不可能完成。同時個人行為會對團隊的其他成員甚至整個集體產生影響。為此,實踐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德育滲透使學生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為了團隊爭光,為了集體榮譽不斷拼搏。在不同的團隊之中參加活動,不但需要發揮個人能量,還要兼顧同伴核心需求。應同心協力,緊密配合,方能確保體育活動良好的舉行并最終取得勝利。因此,在組織體育訓練、競技比賽等活動中,可有效的滲透集體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使他們在走向社會后能更快的適應復雜環境,良好的融入其中,同他人更加友好的合作。
3.3積極實施愛國主義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318-02
中學語文的口語交際教學是傳統語文教學中的聽與說教學兩個板塊的完美整合。它的出現是社會進步和語文基礎教育改革,順應時展的必然結果。
過去教學中的,“聽”、“說”分離往往不符合我們真正的教學情況,常常出現學生的“高分低能” 。就拿與人交流來說,有的學生只要在人多的場合或是在陌生的場合里,就顯得手足無措,說話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不能將內心的想法明確地表達出來。而有的則沉默寡言、一聲不吭。這種情況滿足不了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當今社會,不僅需要學識淵博的人才,更需要人才能在實際情況中靈活應變,巧妙應對。
《中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綱要》就中指出:“當今的世界競爭永不停,科學技術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經濟的競爭,民族的素質的競爭,,, ,,,而這些實則也正是教學能力、教學水平的競爭。”哪一個國家在基礎教育上做的好,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最高,那么它的國家發展也就相對要迅速。由此我們相當關注基礎教育,并提出以下的教育的目標:為培養大量的有良好的勞動素質的社會主義勞動者打下基礎;為培育出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各層次、各類別的初級和中級人才打下基礎,為打造具有創新意識的社會主義高級人才打下基礎。如此一來,我們的學生,將毫無疑問地在他們未來的路上遇到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競爭,能不能在未來競爭中成功立足?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口語交際的作用都可以說是不容小覷的,從小處看,這關系到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從大處,這更是關乎一個民族進步甚至存亡,從這點上講,口語表達也的的確確對我們的實際生活是比書面表達要重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的逐步施行,語文的口語交際教學也愈發被當代語文教育所重視。將“聽”、“說”整合的口語交際適應了社會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口語交際教學在培養合格社會人才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雖然口語交際教學的優勢與必然性顯而易見,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因為兩者結合的時間較短、教學者課參考的經驗不足,所以也還存在許許多多的缺陷與不足。譬如,會有一些語文教師因為覺得口語交際教學對應試無用,于是就不積極進行口語教學活動,使得口語交際教學只是課改的口號,事實上卻是“有名無實”;也會有一些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因為從前教師主體的習慣,使得口語交際這一互動教學變成了單向的“滿堂灌”;也有的教師只一味關注教材,泛泛而談,完全不結合實際;還有的教師只追求熱鬧的形式,對語言的真正訓練卻達不到。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有效地解決,否則口語交際教學就只是紙上談兵,語文的教學在效率就難以整體提高,這樣一來,有效的語文口語教學就是一句套話、空話。
想要落實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效性,有效地解決在中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所常見的問題,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解決好教師角色這一關鍵點就是相當有必要的。隨著時展,新課程的標準也在不斷改革,然而教師在此過程中發揮的的作用卻一直是不可替代,意義重大的。同時教師作用的展現與教師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又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就必須分辨清楚自己何時需要扮演何種角色,并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處理好角色間的靈活轉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有所學、有所悟、進而更好地去適應我們當下的社會變遷。
一、教學分析――研究者的角色
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到底是怎樣,又是如何完成的?這是教師首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口語交際教學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的一項新而重要的教學內容,怎樣才能使這項新的教學內容出彩、出色、有效,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和思考,即在此過程中轉換角色為一名:研究者。
教師能否在教學中成功轉變成一名研究者,對教師本身以及那些被教育者都是意義重大,像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的:“若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使每日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既單調又乏味的義務,那么就應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他的教學這條幸福的路上來”。因為通過研究,教師可以發現自己的價值所在,提升自身的學術修養,改變長期以來人們頭腦中所形成簡單的“工匠型”的教師,蛻變為具有探索精神的“學者型”的教師。
中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教學又靈活自如不能生搬硬套的學科,這些,都使得外來的研究者對實際教育的教學以及學生本身的理解都較淺顯,提出的建議也并不容易切入重點,我們的語文教師恰恰相反。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與學生這個群體天然有著更加緊密的聯系,他們更加理解口語教學情境中會有很多復雜的變數,也就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教師如果在教學中牢牢樹立起研究者的角色,發揮研究者的作用,就能找到有效的口語交際教學方法,讓口語交際教學變得生動而又切合實際。
二、課前準備――設計者的角色
有了以上的教學分析,我們可以進入第二個步驟:設計者的階段。在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是要為整個教學過程做一個合理的規劃,也就是當好教學設計者這一角色。如何才能勝任這個角色呢?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把握好新教學理念的實質所指。
我國的第一部教育學專著《學記》中,就已總結出了諸如,啟發與誘導學生、師生在教學應教學相長以及藏息相輔等優秀的教學原則和理念。如今的教學理念繼承了傳統的精華并結合時代更重視學生主體性。落實到語文的口語交際教學上,可以概括為: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素質以及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口語交際教學并非生搬硬套就能夠教好和學好的。所以在教學理念上我們就應該明確:要想讓學生從口語交際教學中真正有所收獲,使口語交際教學發揮實際效用,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就一定要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由此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并激發他們將已有的經驗融合于學習中去。
第二,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在教學中發揮著引導者、指揮者和評價者的作用。口語交際教學自然也要明確教學目標,即通過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我們想讓學生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以《普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我們可以把口語交際教學目標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1、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及應對能力;2、樹立學生的自信心;3、懂得尊重他人、說話文明;4、學會演講”。
課標是權威的,但卻太過粗枝大葉,作為一名學者型的教師,我們應該做的是分析這幾點該通過怎樣的方式達到,何時可以達到。在此基礎上結合教材內的語文交際課程輔之以教師通過課標研究的能夠幫助學生交際活動進步的其它活動,只有這樣,我們的設計才能夠真正有完美。
第三,明確教學方法和策略。
每一門知識的學習都有其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也是如此。口語交際教學就是一個讓學生逐步從敢說到愿說再到會說的教學過程,因此,我們就要選擇讓學生敢說、愿說和會說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口語交際教學是具有階段性的,一步接一步,萬萬不可想一出是一出或者急功近利。從敢說到愿意說再到擅長說,這是一個類似階梯式的進步。
首先,教學中我們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開放的良好氛圍。自有這樣的氛圍存在,學生在心理上才沒有顧忌,才能大膽去說,放膽去說,說出自己想說的和愿意說的話。
如今的教學理念是,教學相長,于是教師作為對話者這一教師角色也日益受人關注,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本身就注重對話技能。中國社科院的滕守堯教授就曾指出,“真正的對話,是建立在平等關系上的自由交流,是掃除了一切正規性與嚴肅性之后的隨意性和不拘一格的交談。”而如此一來,口語交際中語文教師所需要營造的民主、平等、開放氛圍也才有了保證,才會使更多學生勇敢地邁出“敢說”,這一關鍵一步。
有一句俗語說得好:“師傅引進門,修行看個人。”話雖簡單,但卻頗有道理。現代教學中都講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即教師只起引導作用,接下來還需學生自己鉆研和討論。語文口語交際作為一門主要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較好的判斷能力、理解能力、言語的組織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的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光靠聽、光靠看固然是不可行的,我們應該更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他們更多機會參與練習。為此,我們應該在口語交際中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教學遠離學生生活,使其缺乏真實和實用性;2、避免教學處于單向交互模式,使其缺乏互動;3、避免沒有面向全體學生,使口語交際局限于學生中的“小眾”;4、多給予豐富的鍛煉方式和機會。
結合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交互活動讓學生真正寓教學于實踐,全名參與和多的方式與機會,俗話說:熟能生巧,也可以讓學生有機會也有更多樂趣去進行口語課程。
新的教育課程理念倡導一種教師不斷根據具體情況向學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并且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不斷進步與成長。實現從敢說到愿說,再到會說,學會一步一步的跨越。
其次,我們可以幫助學生選擇話題,進行示范(這里主要針對的是低年級學生)。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授業成為教師作用的經典解釋,即使在現在學生主體性地位日漸提高的情況下,教師作為傳授者的存在,依然具有其不可取代的意義。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知識傳授,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乃至一言一行都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發展。不論是怎樣的教學,我們在其最開始的階段,都應該展示給學生一些優秀的范例。比如對剛剛入學的新生可能會用到的介紹類的交際訓練,我們就可以先給學生一個好的模板:全班同學七人為一小組。要求學生十分鐘之內,按疊羅漢的方式大致了解每個成員的基本信息,并自由選出組長,起一個大家一致認可的組名。
例:A:我的名字是A,我畢業于,,, ,,,,我最愛做的事是,,, ,,,;B:他的名字是A,他畢業于,,, ,,,,他最愛做的事是,,, ,,,。我叫B,我畢業于,,, ,,,,我最愛做的事是,,, ,,,;C:他的名字是A,他的家鄉是,,, ,,,,他最喜歡做的事是,,, ,,,;她叫,她畢業于,,, ,,,,她最喜歡做的事是;我叫C;我畢業于,,, ,,,,我最喜歡做的事是,,, ,,,。
結束之后讓組長交上組名和組員,并提問學生:“這十分鐘,你們認識了幾個人?”“有沒有來自同一個地方或者同一個學校以前卻不認識的呢?”“有沒有有相同喜好的呢?”
當然傳統的傳授法雖然也是有優點的,例如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極大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但是我們也必須意識到,過度使用此教學方法,又勢必會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單調、乏味且機械。
最后,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而不局限于某一種或兩種。比如介紹類、獨白類、交往類、討論類,,, ,,,這樣交替的使用,不僅讓學生接觸了更多形式的學習形式,而且保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教學中秩序的維護和學習的引導――組織引導者的角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這樣的定義是有深刻含義的。雖然新課改一直強調師生平等以及師生間角色的互換,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同樣需要有人去建立和維護一個有助于學生學習的秩序,即組織。因此,要搞好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語文教師還要扮演好組織者的角色。
一、電大開放教育中英語專業學生的現狀
隨著英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社會在職人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選擇了英語作為他們繼續教育的專業。在電大開放教育的英語專業的學生中,包括了各個行業和領域的從業人員,既有外企和公司的職員,酒店,旅行社等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又有小學或幼兒園的老師。電大開放教育學生的構成特點決定了他們英語水平的參差不齊,這為英語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由于電大學生大多數都是在工作之余學習的,他們承擔著比脫產學生更大的體力和精神上的壓力,所以能夠堅持讀完電大的全部課程需要很大的毅力。從目前的情況看,電大的學生尤其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流失量比較大,很多英語專業的學生剛進電大的時候,熱情飽滿,雄心壯志,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一些學生就因為基礎差或缺乏興趣等原因半途而廢了。因此,如何夠提高電大開放教育學生學習英語的質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成為每一位英語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從電大開放教育英語專業教學中存在的障礙和困難分析入手。
二、電大開放教育中英語專業教學的囿限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自其成立以來不斷發展取得了可喜的經驗和成果。目前在電大系列教育中,英語專業的學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英語專業教學也占有著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的英語專業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和困難。
1.學生基礎普遍比較差
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良好的聽說讀寫譯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英語專業課的教學也不應僅僅停留在語言教學得層面,應該在語言教學的基礎上側重語言所涉及的文化文學知識的講解。這就要求英語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比較好的英語語言功底。但大多數電大學生的專業基礎比較差,英語的綜合能力比較弱,他們中的很多人入學時的英語水平還尚未達到一名高中畢業生的水平,更談不上英語專業學生的要求了。這就為英語專業課教學的開展設置了極大的障礙,給英語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2.學習時間少而且分散
接受開放教育的學生,大多社會身份復雜。在家里,他們是支撐家庭經濟的棟梁,上至照料父母,下至撫養兒女;在單位,他們可能是普通職員,也有可能是主任或經理;在電大,他們又是接受開放教育的學生。電大學生的這種多重身份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能像脫產學生那樣有充足的時間來學習,同時他們也無法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學業上,他們只能用一些零散的工作、生活空余時間進行學習。
3.缺少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良好的語言環境對于英語的學習至關重要,然而很多英語學習者缺乏這種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對于電大的學生來說這一問題更為突出。電大教學采用的是一種面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大多數學員由于身兼數職,接觸英語的機會大部分都是在課堂上,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也為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4.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英語專業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英語的學習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長期積累,堅持不懈,逐漸進步的過程。因此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制定長期的學習計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持之以恒堅持到底。然而對于電大英語專業學生來說,很多人在學習英語之初,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虎頭蛇尾。這些都為他們學習英語設置了障礙。
三、提高電大開放教育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的對策
1.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認為,興趣可以增強記憶。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教育家布盧姆也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興趣、樂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無趣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也更加迅速。”如果學生一旦對英語發生興趣,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會成為他們堅持不懈的強大動力。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質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1)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只是簡單的機械的知識傳授,它還是老師與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不要忽略了情感效應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只有師生配合默契,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貴情深”,教學藝術的魅力在于感情,有了感情就會增加教學魅力。積極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課堂氣氛和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對于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質量至關重要。
(2)教學素材緊密聯系現實生活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要與時代緊密地結合,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然而教材復雜的選材和編寫過程使得它難以跟上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解教材的基礎上,注意補充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如文化習俗、風土人情、名人趣事、時事熱點等豐富有趣的內容寓教學之中。當所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時候,就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創建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語言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由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不斷循環的過程。然而現實中,學生沒有良好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環境。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習者充分利用現代化外語學習資源和條件,努力建構自然與真實的語言環境,在這些環境中發掘豐富多彩的學習渠道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彌補語言環境的不足,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英語資源
在當今這個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英語學習的途徑廣泛,手段眾多。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英文書刊,觀看英文原聲影像,收聽英文廣播等渠道,來增加語言的輸入,信息的攝取。這些英語資源不但可以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語言水平,還可以增加人文知識,開拓視野。雖然學生對于這些英語資源并不陌生,然而在實際學習中這些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老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得利用這些資源,使他們在一種輕松有趣的環境下學習語言,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
(2)合理有效地使用網絡平臺
詞匯很難記住,許多學生為此而煩惱。重復記憶法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重復記憶法,是把所記憶的內容連續重復或間隔一定時間后再重復學習一次,經過多次重復,實現永久記憶的方法。教師可運用重復記憶法,指導學生記憶。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強求學生記住課文中出現的所有專業詞匯,而是要針對中職學生的實際需求有重點地進行教學。中職學生的就業崗位大都在外資、合資企業的生產一線,需要運用掌握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見的專業詞匯,如electricity(電)、resistor(電阻)、voltage(電壓)、current(電流)、integratedcircuit(IC集成電路)、diode(二極管)等,對于這些出現頻率高、常見常用的單詞必須重復地強化記憶。教師在授課中,可運用重復記憶的方法,注意在課前復習和作業兩個環節中體現學過的知識點,通過反復提問、測驗、競賽等方式增強學生記憶。這種反復練習的基本方法,看似機械呆板,但是對于學習缺乏主動性的中職學生來說,卻是效果顯著。同時,在學習專業英語的過程中,因為內容與專業緊密相聯,又鞏固了專業知識。
(二)改變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過多重復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為了避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調整、改變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制作教學卡片,加強教學內容的形象化表現,讓學生在通過大量的圖示和專業情境中感知、模仿、體驗、學習英語單詞和句子。以circuit(電路)為例,卡片的一面為英語單詞,另一面繪有簡單的電路圖,而電路圖可以繪制串聯電路、并聯電路兩種。這樣,學生在學習該單詞時,可以對照卡片,而且在后面課程中學習到seriescircuit(串聯電路)、parallelcircui(并聯電路)時,還可以再次使用該卡片。這種簡單、直觀,甚至看似低級的教學方式,卻非常適合英語基礎薄弱、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中職學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如果能充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效果將更加顯著。在多媒體課件中,我們可以加入豐富的圖片,以及各種常見的元器件、電路圖,還可以將所學單詞配以標準的發音,將枯燥的單詞記憶立體化、形象化,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縮短學生的記憶時間,強化學生的記憶程度。
二、專業英語文章的理解和翻譯
(一)專業英語文章的理解
二、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呈現的“專題”特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為實施專題式教學提供了保障。主要原因在于此教材的“專題”性特別突出。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是以某個領域的“上位”文化知識作為這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專題”。首先,選修教材內每個單元的文章都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相互解釋。他們不僅在文章選擇上相互補充,而且在專題內容也相互補充。例如,選修教材《天工開物》兩則《稻》和《冶》中介紹的是古代的科學技術,而“相關讀物”是《徐霞客游記》中的一個片段《麻葉洞天》講述的是科學探險,從古代的科學技術到現代的科學實踐,形成了內容的互補。其次,教材在每個單元內提供了相關的知識和學習材料。使得專題能夠縱向深處發展。例如,在選修課“佛理禪趣”中,在閱讀指南中提供了佛教與中國文化有著怎鹽的關系等相關輔助材料,這些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選修課中講述的內容,而且還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使得同學們的文學知識得到縱向的深度發展。
三、專題式教學中“專題”的選擇和確立
所謂專題式教學,指的就是圍繞一個專題進行專門研究和討論。所謂的“專題”既不是簡單的知識點,也不是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它是在教材中提煉出來的、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可以統領全部教學的“專題”。這種“專題”不僅是教學的切入點而且是各種語文能力的整合點。例如,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詩歌之部”中的教學目標,就是“了解古代詩歌中的常見意向”。根據這個專題,可以設計的教學專題是“具有特定意象詞語在古典詩歌中的使用”,學生通過這個專題,不但可以了解到有關“意象”的各種知識,而且還能夠提高自己語言表達和鑒賞詩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實施專題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課程內實施選修。所謂選修,其實就是學生對專題的選擇。因此,實施專題式教學既有教師為學生選擇的專題,也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的專題。教師可以布置教學任務,提出相關問題并提供相應的材料,學生根據這些教學任務、問題和相關材料確定自己喜歡的、符合語文發展需要的一些專題。
四、“專題式”教學的實施途徑
1.從教材中選取合適的專題。如果把選修教材比喻成“大餐”那么,選擇專題就是挑選適合自己的“味道”,作為語文老師,可以考慮從教材中選取可供學習的專題。例如,“儒道互補”這個專題,這個專題是一個比較廣泛的專題,它不僅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而且沒有“儒道”知識的學生來說,讓他們去分析兩者的互補也是勉為其難。因此,教師在選取這方面專題的時候,就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一個恰當的“專題”。2.細化專題內容。如果一個專題所設計的知識面非常廣,那么就非常不利于學生理解。這時就要采用細化專題的教學方式將所要學習的專題進行細化。教師在細化專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專題化整為零,將一個大塊的專題分解成一個個的小專題進行學習和研究。3.依托文本,融匯專題內容。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教學內容是依托于文本的,這是專題式教學的基本途徑。通常是以一個文本作為基礎,然后選取其他的相關材料作為輔助,通過采用穿越式的方式步步深入,由一點而引發整體,引導學生根據文本與材料之間的關聯性,層層深入地了解專題的概念和內涵。
五、專題式教學的注意事項
1.防止學術化。選修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但是現在的大部分選修課的教學內容都編寫的過于學術化和專業化,如果我們把選修課當成學術課來學習,那么就會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混亂、學習壓力增大,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專題化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切合可行的專題,便面出現學術化的教學模式。2.密切聯系必修課。必修課是高中學生必須學習的科目,選修課是對必修課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因此,在進行專題式教學的過程中,選修課一定要聯系必修課,把必修課作為選修課的基礎。這樣就能使得學生利用原有的必修課的基礎知識來理解和掌握選修課中的知識和內容。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能夠重溫必修課的學習內容,而且還不會讓學生因為選修課難以理解而喪失學習的興趣。3.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進行專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容小視的。教師不僅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專題的選定,而且在專題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專題內容進行吸收和理解,最后,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專題課上得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歸納。
六、結束語
專題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作為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積極響應國家的教學號召,積極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普及專題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在教學內容上加以豐富,而且還要善于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專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作者:魯文地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參考文獻:
[1]張麗媛.少數民族地區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實施現狀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
[2]張景婷.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實施初探[D].貴州師范大學,2015.
教學管理模式的概念主要分為下面三類,第一種是對教學管理的過程、方式以及結構的分類類型,第一種是對教學管理過程和方式的表述,最后一種是在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活動方式和結構,本文所闡述的教學管理模式是在第三種概念上開展的。教學管理模式具有很多特點,包括理論性、操作性、示范性、整體性、穩定性以及簡明性。
(二)教學管理模式的分類
教學管理模式從不同的分析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從管理的層次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微觀教學模式、中觀教學模式和宏觀教學模式;從教學管理理論的角度可以分為科學型管理模式、經驗型管理模式和行政型管理模式三種。
二、淺析中專音樂教學管理模式
(一)建立教學管理機構
沒有專業機構對教學進行保障,就不能很好的落實教育政策,藝術教育的功能也不能很好的實現,通過調查能夠看出,我國職業中專藝術教育管理的體制還不夠完善,沒有專業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建立專業的教學管理機構是藝術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建立科學的、獨立的管理機構,能夠使職業中專音樂教學的開展更加順暢、有序,對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更好的實現教學任務。
(二)制訂全國性的音樂教學指導綱要
目前我國缺少科學合理的音樂教材和知道綱要,這是導致中專音樂止步不前的一個主要因素,編寫統一的中專音樂教材,制定全國性的音樂教學指導綱要,是保證音樂教學工作順利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建立體系的同時,統一的教材和指導綱要是實現音樂教學的保證,使中專音樂教學能夠有章可循,改善目前這種體系混亂的狀態。
(三)構建科學統一的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職業中專的音樂教學還處于實驗階段,音樂課在內容上較為零散,缺乏完整的音樂教材。因此在音樂教育內容的選取上,學校應該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開設藝術課程,要重視對音樂教學的管理,規范教學內容。可以依照下面幾種體系來設置課程內容:①欣賞音樂;②基礎知識教學;③技能教學;④音樂史;⑤開展活動。
(四)構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音樂教師的素質決定了藝術教育的質量,是提高藝術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要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具有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和人生觀,有正確的審美取向和創新精神;要改進音樂教師的培養方法,激發教師的創造力和智慧,要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提高音樂教學的管理力度,通過師資流動機制來完成全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結合的管理模式。
(五)改進教學形式與方法
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創造性的組織教學,充分利用、開發本民族的藝術資源,提高音樂教學質量,要改進教學的形式和方法,克服專業化傾向,提高學生的鑒賞和審美的能力;教師要不斷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注重音樂的價值和如何通過音樂來提高學生的文化層次,注重音樂家的情感和精神內涵。另外還要解決硬件問題,結合學習藝術教育的需要,大力投入計算機輔助軟件,有助于教師快速制作藝術教育課件,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習音樂的效果。
(六)應構建科學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音樂教學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質量管理監督,結合目前音樂管理的實際情況,要建立音樂教學評價標準和科學的質量監控體系。通過評價標準來評價教育的質量,衡量教學水平,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質量監控體系能夠保證教育目標落到實處,科學的評價教學質量,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監控、測評,同時和職稱、獎金聯系到一起;要建立監控反饋網,對老師和學校進行全方位的評價,提高監控的科學性。
中專語文教材無論是在外觀排版上還是在內容編選上都具有強烈的人文色彩。在語文教學中,中專語文教師應該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人文因素,引導中專學生探究語文教材中的知識,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感體驗中增強審美情趣,而不是通過灌輸式的道德教育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語文教師還要在教學中規范學生的用筆和書寫習慣,引導學生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語文情感。在講到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時,要讓學生認真閱讀,找到文章中隱藏的人文因素,增強學生對生活、對祖國的熱愛。比如諸葛亮的《出師表》、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等都包含了作者的偉大情懷,需要學生細細品味,從中找到人生哲理。
二、打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中專語文教學水平的關鍵,也是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策略。只有教師與學生平等共處,尊重學生的意見,提供師生雙邊互動的平臺,才能夠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一直以來,中專語文學科都是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做出深刻的思考和改變,創設民主、輕松的語文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存在差別,學習語文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中專語文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挖掘學生的潛力,及時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讓中專學生沉浸在濃郁的語文學習氛圍中。
三、創設開放的課堂情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中專語文教師喜歡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課堂情境,使語文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可以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受到情感熏陶,巧妙地把學生的情感和課堂情境結合在一起。
同時,語文教學還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真正主人,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講課要情感飽滿、激情四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講到愛國主義內容時應該慷慨激昂,講到思鄉之情時應該細膩深情,講到離別時應該低沉傷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中專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教室、多媒體授課、表演課本劇等形式凸顯人文精神,讓中專學生切實感受到語文學科的博大精深。
四、組織多樣化課外實踐活動
中專語文課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還要積極組織課外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鍛煉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展示才華和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學生走入社會做好鋪墊。語文課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是符合實際學情和教學要求的都值得提倡。
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因為在辯論賽前期學生會廣泛查閱資料,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辯論時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加語文知識講座,讓學生的思維跟著專家的思想不斷成長,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隨著網絡的發展,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交流和學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在網上搜集優秀文學作品,與其他同學分享,以拓寬閱讀空間。
五、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
人文精神的培養注重潤物無聲和情感熏陶。所以,中專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深入學習前沿的語文教學理念,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給學生帶來別開生面的課堂教學,樹立完美的楷模形象,以感染學生,促進學生形成崇高的精神和樂觀的態度。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教師自身素養向“學者型通才”方向轉變
素養是一種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他們自身的素養是搞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小學語文教師的傳統角色和其他學科一樣,也有著“教書匠”之稱。但在新課改背景下,為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解答小學生所提的問題,尤其是文本以外的問題,進而引導他們探究文本以外的知識、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要博覽群書,由傳統的“教書匠”向“學者型通才”的方向轉變。因為語文學科是母語,是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其特殊性決定了語文教師施教的重要性。既要能對小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惑,又必須要求說得清楚、準確,不能搪塞和誤導。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注重挖掘小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質疑能力。為此,在科技發達,網絡信息靈通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博覽群書,重視信息搜尋,使自己變成一個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的“學者型通才”,更好地解惑、為搞好本職工作服務。
2 教學思想向“以生為本”方向轉變
教學思想是指教育者對人類特有的教育活動現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一堂小學語文課教學能否取得高效,能否順利完成教師擬定的教學目標,其中教師的精心備課、熟練運用教學方法駕馭課堂固然重要,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小學語文教師課前精心準備,課堂上眉飛色舞,講解仔細,層層深入,重難點也非常突出,但教學收效并不理想。而在另一方面,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講得很少,但收效良好。究其深層原因就會發現,前者其教學過程的重點放在自己的“教”上,忽略了學生的“學”。對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理念產生了認知上的偏差,沒搞清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誰的問題。新課改背景下,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關鍵環節不在教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因此,我們小學教師的教學思想需要轉變,要向“以生為本”的方向轉變,確保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3 教學方法向多樣化方向轉變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新一輪的課改精神重點之一就是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轉變教學思想外,更重要的是要轉變教學方法。心理學相關研究證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要提高課堂效率,打造出高效課堂,就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一言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參與意識,在互動中完成教學目標。為使教學方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并且能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靈活采用合作教學法、小組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新課改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要讓學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構認知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小學語文教師使用“合作教學法”可做到這一點,使小學生在小組中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①再如,在“班班通”工程實施以后,小學語文教師可制作多媒體課件輔佐教學,此教學方法的特點是有音頻、視頻,可以將所學的相關知識背景及教學重難點很直觀地展示給小學生,且圖文并茂,信息比黑板承載量大,要比教師講述的效果要好上百倍。同時,教師在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法時,要注重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4 教學過程向“最優化”方向轉變
教學過程,即指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借助一定的教學條件,指導學生主要通過認識教學內容從而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教學過程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就是教師遵循學生認知基礎和教學規律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綜合運用一整套嫻熟的教學手段、方法與技巧而進行的卓有成效的創造性教學實踐活動。它可分為教學內容的組合優化、教學情景的創設優化、課堂教法的多面優化、層次分組的培養優化等各個方面。因為小學的語文課堂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學習場所,它還是學生進行生活體驗的樂園,只有優化語文教學過程,先構建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此氛圍中,科學地創設教學情境、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實現師生良性互動,做到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進行緊密的結合,讓小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各種知識可以快速地運用到實踐,使小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知識的實用性,領略語文學習的趣味性,教學效果才能明顯提高。②
5 教學評價向多種評價體系方向轉變
教學評價的功用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反饋。在小學語文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中,往往都是由期末考試一錘定音。期末考好了,平時課堂表現和平時考試可以忽略不計,評語向好的方面多寫一些。完全忽視了小學生平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認真程度、進步幅度、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不僅背離了新課改精神,且漸行漸遠。首先,小學生的生理特征不同。從生理學上講小學生的遺傳素質不同,家庭經濟狀況不一樣,由多種原因造成了小學生大腦發育水平的差異,就造成了對語文學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上的差距;其次,入學的基礎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學評價方面不能通過期末考試一錘定音來填寫評語。教學評價要向多種評價方法轉變。目前,部分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沒養成、紀律觀念淡薄、自控能力差,不認真學習愛搗亂,很讓教師頭疼。細想一下,他們可塑性強,適當予以評價和鼓勵,引導小朋友正確歸因,向現代教育理論中的育人方向發展。為此,評價時,首先是教師評價,小學語文教師可依據小朋友的平時學習表現,參照平時作業完成情況、結合每單元測試考分,綜合來給小學生一個“中肯”的評價;其次,結合他人評價,例如同桌的評價,其他科任教師的評價等,也可通過本學習小組的成員對其評價;第三,教師指導,自己評價。總之,運用多種評價體系對小學生進行科學評價,對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成功動機非常有效。
6 結語
綜上,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領悟和貫徹基礎教育新課改精神,樹立小學新課程語文教學觀、轉變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實踐、反思與總結,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與能力,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