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6 23:48:3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學前教育專科畢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三)幼兒園健康與安全教育 1.幼兒園安全制度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 2.幼兒園保育保健質量評估體系研究 3.幼兒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研究 4.0-3歲幼兒的健康教育研究 5.農村幼兒的健康現狀與教育研究 6.幼兒戶外體育鍛煉研究 7.幼兒體育與幼兒安全研究 8.幼兒園保健老師的專業發展研究 9.幼兒安全教育問題的研究 10.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發展特點及其教育活動設計研究 11.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活動實踐研究 12.以情境為導向的體育活動的實踐研究
(四)幼兒園的課程 本方向涉及幼兒園課程的現狀與問題,幼兒園課程的改革和發展,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與方法策略,幼兒園課程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幼兒園教育環境的創設與利用等研究。 1.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審核與監管研究 2.幼兒園課程評價與監測體系建設研究 3.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研究 4.幼兒園與小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銜接狀況與改進研究 5.西部地區農村學前一年混齡教育課程研究 6. 幼兒園課程資源創造性開發與利用研究 7.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適宜性與有效性研究 9.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研究 10.幼兒園課程管理研究 11.不同經濟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研究 12.幼兒園活動區活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13.運用動態評價指導幼兒學習的研究 14.整合觀念下各領域教育有機聯系、相互滲透研究 15.各領域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9-0280-2
0 引言
在高等教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新形勢下,我國動物醫學專業本科教育,包括其他專業本科教育都面臨著培養出的人才就業難的考驗,尤其是面臨著中專與專科教育層次人才的競爭與挑戰,因為多數涉農企業與非研發企業不需要高學歷人才,而需要動手能力強的中專或專科畢業生。在不利的條件下如何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一改以往本科畢業生的基礎知識牢靠而實際操作能力相對薄弱的缺憾,突顯出本科畢業生的優勢與競爭力,提升本科人才的就業率和創業能力,這將是新形勢下本科教育從業人員首應考驗和亟待研究的問題。本文將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延邊大學動物醫學系本科教育過程中開展課題組活動的成功范例為例,詳細闡述本科教育開展課題組活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新形勢下對課題組活動進行的改革、完善與思考,期待為其他學科、專業的本科教育提供參考與借鑒。
1 動物醫學系本科教育開展課題組活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開展課題組活動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程和高校合校浪潮的推進,事業單位人事改革的實施,以及畜牧與獸醫業的產業化、集約化的逐步深入,對人才需求有了新的標準和新的要求,多數企業單位不想人才高消費,更傾向于專業基礎知識一般,而動手能力強的中專或專科的動物醫學人才。與此同時,事業單位出現了人員飽和或過飽和的局面,動物醫學系本科畢業生想進入事業單位更是難上加難,這要求我們農業高校動物醫學系要適應新的局面與挑戰,及時做出合理化調整,無論在專業方向與專業軟硬件配備上,還是在具體的教育與教學環節的改革上,都要下大力氣進行調查研究與合理化整改,這將是我們繼續開展教育教學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針對不利的新局面與新挑戰,動物醫學系選派資深人士深入用人單位進行了詳盡的調查研究,形成了調研報告,經召開全系大會進行研討,最終總結出三點共識。一是專業名稱過于老化,專業方向過于單一;二是我們教學內容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盲區;三是我們培養出的人才基礎知識比較扎實,但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相對薄弱,進入企業需要較長時間培訓與適應才能進入角色。
基于經調查研究形成的三點共識,延邊大學農學院獸醫系(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醫學系前身)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改,具體歸納為三大整改舉措。首先將獸醫系的名稱改為動物醫學系,將獸醫專業名稱改為動物醫學專業,將衛生檢疫專業停辦,增加生物技術新專業方向;其次將以往應用的較為陳舊的教材換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或其他國家級教材;再次充分利用動物醫學系的現有資源,開展以導師制為基礎的課題組活動。
1.2 開展課題組活動的可行性
早在1999年,動物醫學系就提出了開展課題組活動的設想,當時尚屬新鮮事物,難免會遭到其他系或專業的質疑和非議,但經過多年的實踐,事實證明在農業高校開展課題組活動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在當時動物醫學系現有的教育與教學資源基礎上,開展課題組活動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
動物醫學系屬于延邊大學農學院傳統老系,辦學實力和科研實力較為雄厚,擁有本科專業和碩士專業等兩個辦學層次,碩士專業包括預防獸醫學、基礎獸醫學和臨床獸醫學等三個專業方向,并擁有對內兼對外的教學實習基地——延邊大學動物醫院;在科研方面,約95%以上的教師均有校級以上科研課題,多年科研總經費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以上的軟件與硬件條件為我們實施本科課題組活動提供了可行性支撐與保障。具體講,充足的科研經費為開展本科課題組活動提供了資金保障;碩士專業的研究生所開展的科研課題為本科課題組活動提供了科研平臺;延邊大學動物醫院對外服務社會業務為本科學生接觸動物病例提供了機會。可見,無論在資金、平臺,還是在基地上對為開展本科生課題組活動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2 動物醫學系本科教育開展課題組活動的實施辦法
2.1 做好動員工作
首先是對教師的動員。通過召開全系教師大會,向大家介紹當前國家教育形勢、專業生存現狀、學生就業形勢和課題組活動初衷等思考,使全體教師能認清新形勢、新需求,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樹立為社會服務的辦學思想,以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為辦學目標,充分認識開展課題組活動的重要性。在統一思想的前提下,制定“課題組活動實施方案”,明確課題組指導教師的職責,將課題組活動效果與年終教師等級評定和年終獎金相掛鉤,激勵指導教師參與活動的認同感與積極性。
其次要做好學生動員工作。從新生開學教育到大二課題組活動正式開始的全過程,充分利用每一次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經學前教育、就業培訓、模擬招聘會等多種渠道,使學生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明確本科畢業生與中專畢業生以及專科畢業生相比存在動手能力差的弱點,想緩解我們的弱點,發揮我們的優勢,就要從大學二年級投入到能鍛煉我們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解決實踐問題能力的課題組活動之中,將我們從書本中學到的基礎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善于發現和總結,以此再指導實踐工作與課堂學習的良性學習模式。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自發地意識到,只有參與課題組活動才能使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和生存本領。
2.2 做好申報課題組的協調工作
學生申報課題組應采取自愿和雙向選擇相結合的申報制度。即以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為基礎,既要尊重學生的選擇,也要考慮指導教師的科研需要,使學生與指導教師之間達到默契,只有這樣才能使課題組活動順利實施與開展。為此,系里采取墻報、板報、專題介紹會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能了解全系教師的研究領域、科研方向、項目資金等情況,在此前提下學生向指導教師提交課題組活動申請表,指導教師將按照自己的需求從中遴選本科課題生,對于未被選中的學生,以采取第二輪、第三輪等自愿申報,直到課題組分組完成。
2.3 做好課題組活動與本科畢業論文的結合工作
延邊大學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大學,對本科生的培養要求遠高于其他一般性院校,尤其在本科生畢業論文環節。對于動物醫學系兩個專業的本科學生,延邊大學要求學生在第八學期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實踐與研究和畢業論文撰寫等三項工作,短短一學期時間完成三項如此繁重的內容很難實現。課題組活動為此提供了可能,因為本科學生在第八學期之前的時間里,可以利用課題組活動對本專業的科研前沿、科研內容、科研手段、選題領域和試驗設計等有個深刻的領悟與認知,避免了第八學期本科畢業論文過程中手足無措的尷尬局面。
課題組活動與本科畢業論文緊密結合的具體實施辦法如下:首先本科學生在大學二年級進駐指導教師的課題組后,由指導教師帶領學生了解實驗室、實驗設施和實驗儀器,以及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進一步向學生介紹指導教師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構想,讓學生逐步熟悉實驗室的日常運轉流程,期間負責一些簡單的實驗準備工作;其次在熟悉實驗室和掌握基本實驗操作后,指導教師與學生深入溝通,確定本科學生課題組活動研究內容,并制定研究計劃;第三在指導教師的監督與觀察下,發現本科學生在課題組活動中能基本獨立完成相關研究工作,且對所研究領域有一定的體會和理解后,由指導教師為本科學生擬定畢業論文題目,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擬定試驗方案和實施細則,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實踐與研究和畢業論文撰寫等三項工作。
3 動物醫學系本科教育開展課題組活動的體會與思考
3.1 開展課題組活動的收效
近些年,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醫學系通過教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本科生課題組活動,在本科學生的實際動手與操作、獨立完成科學研究內容、應對臨床病例等能力培養方面收效顯著。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從2007年的85%升到2011年的94%;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從2007年的71%升到2011年的90%。用人單位的反饋顯示,多數企業和個體單位認為,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醫學系培養出的本科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強,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的工作環境,能很快掌握本職工作的關鍵技術,很多本科畢業生在幾年內成為單位的中堅力量和技術能手。多數事業單位認為,我們的本科畢業生在文字處理與文章撰寫方面,以及協調各級關系與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等方面能力極為突出,以上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一改以往對畢業生動手能力差、積極性不夠等怨言。
3.2 開展課題組活動的體會與思考
在新形勢與新挑戰下,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醫學系培養出的本科學生之所以能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與好評,都得益于我們在辦學過程中能與時俱進,能深入用人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及時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適時推出開展課題組活動這一新舉措。
在開展課題組活動過程中我們的收獲是喜人的,是顯著的,也是值得在其他學科與專業進行推廣的。但在實施課題組活動中,我們也深深體會到,在實施初期制定的方案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甚至需要大幅修改的地方;用人單位不僅對我們的本科畢業生有好的贊譽,還存在不滿意的方面,如對集體協作能力差、團隊意識薄弱等。這都將是我們今后一個時期需要思考與解決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李淑玲,高旭.開展課題組活動培養創新型人才[J].現代教育科學,2003,10:27-28.
[2] 張默,張艷,周明亮.農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12-3,3:25-28.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NA)指通過內省、訪談、觀察和問卷等手段對需求進行研究的技術和方法。需求分析理論最初源于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課程開發理念,即通過不同群體的學生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訓練學生來構建課程(Rodgers,1980)。在我國的外語教學領域,需求分析最初應用于專門用途英語,后來逐漸擴展到外語的教育的各個層面。就具體外語課程來講,針對社會對外語需求的分析可以確定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而對學生對外語學習需求的分析,則可以幫助課程實施者選擇符合現有外語教學條件、目前學習者知識和技能水平及其學習策略和動機等現狀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教學評估等(陳冰冰,2009)。
在我國2001年推進和實施小學英語教育以來,英語課程的開設規模在不斷擴大,小學英語教師的師資學歷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小學英語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隨之小學英語課程的繼續擴大,小學英語教師師資數量匱乏,質量不高的問題也日益突出。而作為小學英語教師主力人群,怎樣培養英語專業的專科生和英語專業專科畢業生應該具有怎樣的專業素質結構,已經成為我國小學英語教育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本文將從需求分析為理論依托,以社會對小學英語教師的需求和英語專業專科生對自身專業知識的需求為著眼點,對專科層次小學英語教師的培養進行探討。
二、相關文獻綜述
國外將需求分析理論應用于外語教學研究已有30多年的歷史,研究的重點也從最初的應用到專門用途英語(ESP)領域逐漸轉移到普通英語(GE)的教學領域。Mead(1980)在對調查了學生學習專業英語和實際需求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如果所學的英語知識和他們的專業知識有關,能夠滿足學生客觀需要。Huchinson和Waters(1987)研究結果顯示,學習動機與態度、興趣、學習風格、學習資源和學習時間的安排對學習者學習需求的影響不容忽視。近年來,我國學者也逐步將這一理論引入到國內的外語教學理論,從理論層面到實證研究都進行了探討。束定芳(2004)認為需求分析可分為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前者主要指社會和用人單位對有關人員外語能力的需求,后者指學生目前的實際水平及其希望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陳冰冰(2009)強調對需求分析的持續性,這樣才能掌握動態的需求變化,獲得穩定的信息,最終對需求做出正確的判斷。曹玉坤(2011)對學前教育(英語方向)專業學生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學生對學前英語教育職業技能的需求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存在十分顯著的差異,學生往往忽視對職業技能的掌握,而這些技能在學前英語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小學英語教育方向(專科層次)的需求分析
根據束定芳(2004)提出的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兼顧的需求分析理論,筆者選取了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研究對象。對159名英語專業學生和35家用人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以期通過本研究發現小學英語教育方向學生和用人單位對于學生的專業需求和職業需求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從而探索高等師范院校小學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根據對調查問卷和訪談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在英語專業知識的需求方面顯示學生更為看重語法、口語、閱讀和詞匯方面的專業能力。而用人單位更看重學生在口語、語音、音調方面的能力。二者在詞匯、翻譯、語音、語調、文學和語言學方面的需求具有顯著性的差異。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小學英語作為英語教育的啟蒙階段,更希望小學教師在語音和語調方面更加地道,對于小學英語教師的翻譯、文學和語言學方面能力沒有過高要求。
在職業技能方面,用人單位更傾向于學生掌握良好的職業技能,尤為看重學生的對于小學英語教學法、板書能力、英文書寫和課堂組織的能力。而學生普遍對于自己職業技能的要求要低于專業技能的要求。兩者在板書能力、英文書法、課堂組織、肢體語言、兒童歌曲和故事能力方面都存在顯著性差異。
四、小學英語教育(專科層次)培養模式初探
通過對問卷和訪談的分析,筆者對高等師范專科院校的小學英語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注重學生英語專業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重點規范學生的發音,強化學生的語音、語調和課堂用語的規范使用。并且通過建立院系自身的考評制度,力求使每一位學生在畢業之前能說一口標準的英語。其次,選取適合學生的教材,適當降低教材難度。專科學生學習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同時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差異較大,因此對于英語專業知識不宜撥的過高過快,要堅持適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打牢基礎知識。對于英語專業的高段課程如翻譯、語言學、文學等課程可以將必修改為選修,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自主選擇,拓展學生的視野。再次,加大力氣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作為啟蒙階段的英語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兩筆(粉筆和鋼筆)一畫能力的培養和考評。同時將每學期的教學見習納入教學大綱,充分重視學生教學見習和教學實踐的環節,使學生的教學見習和教學實習要有目的、有針對、有檢查、有收獲。最后,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培養學生對兒童歌曲、兒童繪畫、兒童舞蹈和兒童故事的了解。并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長讓他們選取其中的一到兩項加以訓練,做到人人有特色,各各有技能。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Mead,R.ExpectationsandSourcesofMotivationinEAP[J].EnglishLanguageResearchJournal,1980,(1).
[3]Robinson,P.ESPToday:APractitioner’sGuide[M].NewYork:PrenticeHall,1991.
[4]陳冰冰.國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評.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2).
[5]陳冰冰.大學英語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論構建[J].外語學刊,2010(2).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7-0088-02
一、生物學素養概念的提出與釋義
1987年,Ewing等人在《美國生物學教師》發表研究報告時,使用了生物科學素養(biology literacy)這一概念。此后,又陸續有人發表了關于生物學素養的文章,雖然都使用了生物學素養,但這些文章都是從不同側面來討論生物學素養的,而沒有把它作為生物學課程的目的來論述。
1993年,美國BSCS出版了名為“發展生物學素養”的生物學課程指南,對生物學素養作了詳盡的論述,并把它作為生物學課程的基本目的。BSCS認為,一個具有生物學素養的學生需要對科學的本質和特點有起碼的理解,學生對科學知識特點的認識和理解,對科學的價值、以及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BSCS還具體的描述了一個有生物學素養的人應能表現的具體特點:他應該能理解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學概念,了解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領悟科學探究的過程,知道歷史上生物概念的發展;他應該對科學探究、生物的多樣性與文化的多樣性等問題具有正確的態度,對生物學和技術對社會的影響、生物學對個人的重要作用有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他應該能夠對自然界的現象提出不同的問題,具備創造性的思維;知道如何正確地利用科學技術,能夠在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上做出個人或社會決策;能夠正確應用知識來解決現實社會的實際問題。
我國是在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將生物學素養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學生物學課程的,并將它作為初中生物課程的主要目的。我國的《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生物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及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二、幼師生應該掌握的生物學素養
《中等幼兒師范學校教學大綱》提出,要使學生“獲得幼兒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生物學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展和環境等方面的應用”。同時,在能力方面也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能夠正確使用顯微鏡等儀器和用具,初步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設計自然角的能力”,“自制玩教具的能力”,并對此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最后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還提出要求“使學生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觀點,生物進化觀點和生態學觀點,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和科學的世界觀”,“養成不斷創新進取的科學精神和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精神”,“初步學會把所學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生活和幼兒教育實際”。從對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特點的分析可知,幼兒師范生學習生物學課程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運用語言智能、數理智能與內省智能,還非常需要擁有運用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的能力。
總之,五年制幼師學生在生物學課程的學習中應該具備的生物學素養是學生在將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能夠擁有必需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初步的教學能力。
三、幼師學生生物學素養的不良現狀
(一)幼師學生“重文輕理”和性別比例失衡對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影響
五年制幼兒師范學校所招收的學生大多在初中階段就表現出“重文輕理”的特點,很多學生甚至認為幼師學生主要是學習音樂、美術、幼教等專業知識,對生物學學習的熱情和重視程度自然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我國幼兒師范學校招收的多為無法順利升入高中或高考無望的初中生,這些學生的分數往往遠低于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學習能力及自主性較差,又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其科學素養的難度很大。此外,幼兒園在招聘幼教老師時,容易傾向藝術表現能力強、幼教專業知識比較扎實的畢業生,而對求職者是否具有足夠的科學素養不太重視,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一現象最直接的后果是幼師生為了得到更好的就業機會,會重視藝術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幾乎不會把多余的時間花費在生物學的學習上,據了解,很多學生在鋼琴、舞蹈、活動設計等技能技巧課程上花費了絕大部分時間。顯然這一現象對幼師生生物學素養的影響十分嚴重。
其次,幼師學前教育專業在校學生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往往一個班一個男生都沒有或有一兩個,至多也不會超過四分之一,男性對理科知識的掌握一般較之女性有優勢,這種男少女多的招生模式勢必大大影響我國幼師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
(二)幼師學校生物學課程的設置對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影響
以某幼兒師范學校為例,按教學大綱要求原本應該一周開設三課時的生物課,減至一周兩課時,這樣勢必帶來教師在教學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生物實驗教材也很難得到補充和更新;實驗經費更是難以落實。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系統掌握不全,對自然界的觀察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匱乏,更不要說學生能鍛煉出開展生物科學活動的能力。筆者對五年制專科畢業生進行的訪談中了解到,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自己沒有掌握足量的、實用的生物學知識,這一點從300份問卷調查和歷年學生測評成績中也得到了證實。
由于缺乏重視,最終導致大多數畢業生對從事幼兒科學教育工作信心不足,在幼兒園教學實習中,實習學生一般會避免開展以生物學為主要內容的科學活動課和探索活動;在畢業論文的設計中,也大多是以語言表達、藝術教育、幼兒心理等為研究課題,鮮少有學生敢于涉及生物學與幼兒科學教育方面的研究,究其原因,與幼師學生生物學科學素養的薄弱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
四、幼兒師范學生生物學素養對幼兒科學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幼兒教師的生物學素養調查分析
筆者在幼兒園教學實習中發現,無論是剛剛走向教學崗位的實習教師,還是已經有多年幼兒園教學經驗的幼教老師,在開設對外公開課和評優課時,都很少選擇涉及大量生物學知識的科學素養課,其根源就是對自己生物學素養的不自信。同時筆者在旁聽幼兒園教師授課過程中,多次發現一些教師出現了明顯的生物學常識錯誤,如“小溪里游過來一條大鯊魚”、“柳絮就是柳樹開花”等,課后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時,也常常提供錯誤的答案或者用模糊的概念搪塞幼兒,事后也很少去查閱資料尋求正確的解答,如在美術課上,教師指導幼兒完成青蛙簡筆畫時,幼兒提出的問題“青蛙的前后肢有幾個指(趾)頭”,教師的回答是隨意而不準確的。在室外觀察課上,教師對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稱之外幾乎一無所知,卻有聲有色地引導著孩子們進行觀察和探索。有的幼兒園教師在訪談中承認,在準備科學活動時,一般只要把教材熟悉一下就可以了,教材都是按照步驟來,即使孩子提出的問題他回答不出,也不會傻在那兒,仍然知道如何進行下一環節;不管是否真正明白這個科學原理,只要按照教材去講,一步一步的,就可以掌控整個教學活動的節奏。這就直接導致很多幼教老師對教材中涉及的生物學知識不求甚解,自然也不會投入時間精力來提升自己的生物學素養。
幼兒教師所面對的是充滿好奇,渴望探索,卻又缺乏經驗的幼兒,這就決定了幼兒教師還必須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生物學素養,而這些事實說明,目前幼兒教師在對待生物學本質、生物學嚴謹的實驗精神認識上存在缺陷,而這對我國要培養具有較高素養的下一代是不利的。因此,探究幼兒教師的生物學素養,其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也是迫切的。
(二)幼師學生生物學素養對幼兒科學教育的意義
1、生物學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科學素養的培養得從娃娃抓起,幼兒園是實施幼兒教育的主陣地,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幼兒科學教育的實施,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幼兒科學教育的質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幼兒教師科學素養提高的前提和基礎。幼兒師范是幼兒教師的母機,學生的科學素養的高低決定了幼兒園科學課程改革的成敗。所以,提高幼師學生生物學素養對幼兒科學教育顯得非常重要。
2、幼兒園保教工作中除了科學課以外,其它學科教學、環節幾乎都離不開生物學方面的知識。作為一位未來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生物科學素養。
3、生物科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作為生活在21世紀的任何一個公民,都應具備的生物科學素養。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美籍華人楊振寧教授1997年9月18日在杭州浙江大學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如果說20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那么21世紀就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工程的發展,跟物理學、化學的發展歷程相比,不僅花費較少,而且帶來的經濟效益無法計算。”楊振寧教授大聲疾呼:“所以,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人應該組織起來,不惜成本,走入生命工程的第一線,走向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生命科學要發展,需要較高生物科學素養的人才。因此,培養具有較高生物科學素養的幼師學生是生物教育逼在眉捷的任務。
五、提升幼師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對策
(一)重視生物學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科學學習的興趣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幼師學生的“重文輕理”造成了自然科學認知結構的不良,從而漸漸失去了科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喚起興趣是幼師學生有效學習生物學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每當我們致力于影響學生的認知結構,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意義學習和保持時,我們就深入到了教育過程的核心。”為此,要注意知識學習的基本性與基礎性,有效激活學生認知結構的知識生長點,以保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內容的選擇上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生活實際的需要;在教學方法和形式上要多樣化,盡可能運用多媒體和實踐操作方法等,開展多種生物興趣小組和生物知識競賽,改變因中學階段過高的學習壓力導致的對生物學的枯燥看法和態度,逐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生物學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
在現代教育觀下,幼兒教師的科學教育觀念已經從傳授科學知識、經驗轉向培養幼兒的科學精神、態度及科學探究能力、思考能力。重視現代幼兒教師的科學素養,對于加強科學教育、提高幼兒未來的科學素養具有基礎性的意義,并且對幼兒未來進行科學研究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培養幼兒師范學生生物學素養的時候,應注重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的培養。比如在生物課程設置和成績考核上都可以做出相應調整以便更好的培養學生生物學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如提高自主探究學習的課時比例,增加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教學實習活動等。
(三)幼師學校要加大對生物學課程的設置,建立系統的生物科學教育體系
課程建設是當前高等師范院校推動素質教育的核心舉措,也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生物學素養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生物學素養水平,就應該建構系統的的生物科學課程體系,保證足夠的課時量,加強學生的科技實踐活動,完善實驗室的配置,經常開設生物學科普講座、進行科技競賽,指導學生選修與生物技術應用有關的選修課等;同時還可以把生物學教育內容滲透于人文社會課程中,另一方面,從人文學科中挖掘生物科學素養的內涵,從而構建系統、有效的生物科學教育體系,促進學生生物學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