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0 00:16: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化工安全實訓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XXXX管理處依據XXXX關于《全市水利系統深刻吸取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廠“3.21”爆炸事故教訓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XXX發【2019】XX號文件要求,順利的開展了關于《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廠“3.21”爆炸事故》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物品、電氣火災的安全生產檢查落實情況,現將本單位的檢查落實情況總結如下:
一、 落實情況
XXXX管理處就召開了全體職工大會,在會上,就《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廠“3.21”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向職工做了宣傳,并要求全體職工必須認真學習國家關于電氣火災、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綜合治理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及電氣火災、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綜合治理工作內容等。
二、 安全生產責任狀的簽訂情況
單位就安全生產領域“五個一工程”與各科室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責任狀中,主要包括辦公場所“四防安全”工作。
三、工作效果
XXXX管理處全面排查使用的電器、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產品生產質量,有無電器、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產品及其線路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隱患,并排查單位電氣使用維護違規違章行為,通過本次宣傳活動,使單位職工電氣使用維護安全水平明顯提升,經排查本單位沒有危險化學品及易燃易爆物品。保障XXXX單位安全生產工作順利進行。
四、 組織領導
XXXX管理處對安全生產工作非常重視,經常組織各科室對單位的重點部位進行安全排查,并在各種會議上就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督促。在單位領導的重視下,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空前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XXXX管理處還將加大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落實和投入,并將經常排查和清除所有電氣火災、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的安全隱患,繼續對安全生產工作常抓不懈。
化工行業是國家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而在化工生產過程中,往往會使用到易燃易爆等危化品,若操作不當,將會造成嚴重的安全生產事故,既威脅生產工人的生命安全,又會給化工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因此,化工生產高度重視從業者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這無形中提高了高職院校化工實訓教學要求。而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化工實訓教學中,若組織高職學生進行工廠實踐培訓,不僅要投入大量資金,還無法保證學生的安全,使得化工實訓教學缺乏效果,不利于高職院校化工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而虛擬仿真技術的出現與應用,為化工實訓教學的優化提供了技術保障,既解決了化工實訓中安全問題,又可以降低化工實訓成本,從而有利于高效開展化工實訓教學工作,進而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化工人才。鑒于此,本文圍繞“高職院校化工實訓教學中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展開研究具備顯著意義和實踐價值。
1高職院校化工實訓教學中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價值
在虛擬仿真技術應用支持下,在高職院校化工實訓教學中,化工教師可以模擬真實的化工廠生產系統,這種模擬手段相比其他培訓方式,對實踐經驗不夠豐富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安全的實踐培訓手段。在極短的時間內,化工專業學生就可以將學習積累的化工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而在傳統實訓教學模式中,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實現。對于高職院校化工專業來說,化工實訓課是一門基礎性課程,旨在培養高職學生化工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幫助高職學生盡早熟悉化工生產流程,有效培養高職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為化工專業學生適應未來化工生產需求提供保障[1]。化工實訓課作為化工專業的實訓課程,虛擬仿真強調理實一體化,在實訓過程中,學生在虛擬場景中完成化工理論和實踐操作要點的測驗,既可以讓高職學生學會如何操作化工機械,又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為高職學生適應未來化工生產需求夯實基礎。在化工實訓過程中,高職學生極可能遇到今后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并學會如何高效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便于高職學生積累一定的生產工作經驗,進而有利于高職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效解決一系列化工生產問題。除此之外,虛擬仿真實訓融合了工藝和工廠運行知識,高職學生既可以詳細地了解整個化工生產過程,又可以深入了解各類化工生產設備的結構及工作原理[2]。例如:在虛擬仿真技術支持下,可將各類反應器、蒸餾塔等結構動態演示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清晰地了解這些設備的結構,從而有利于提高化工生產的安全系數,且有利于降低化工設備運行成本。
2高職院校化工實訓教學現狀及影響因素
2.1化工實訓教學現狀
1)教師的化工實訓教學經驗。基于化工實訓教學現狀來說,高職化工教師嚴重缺乏實踐經驗,其中,大部分教師雖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嚴重缺乏工廠實踐經驗,這使得化工教師在化工實訓教學期間,只能對學生進行理論的指導,無法向學生展現真實的學習過程[3]。另外,實訓教學中的培訓師除了高校化工專業教師外,還包括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這些人雖有著豐富的化工生產實踐經驗,但是相對缺乏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無法將生產實踐經驗有效地傳遞給高職學生,進而也會影響化工實訓教學效果。2)實訓教學模式。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化工實訓課程仍然以課本理論知識講解為主,且講解方法也較為單一,主要以教師的示范,學生既定程序的模擬機械操作為主,導致實訓與化工生產實際相脫節,進而使得實訓缺乏成效,不利于提高學生化工生產實踐能力[4]。3)實訓教學成果。高職院校由于資源有限,在實訓教學中只能展開一些簡單的實訓活動,對化工生產實踐缺乏指導性和實用性。針對這種情況,部分高職院校采購了一定量的實用設備,但是由于師資因素影響,也無法將這些實用設備投入學生的實訓,進而制約化工實訓效果的提升。
2.2化工實訓教學的影響因素
高職院校化工實訓教學目的在于讓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提早接觸化工生產車間,了解化工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并對不同類型的生產過程進行分類討論和交流,以期逐步提升高職學生處理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為學生適應化工生產需求夯實基礎,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社會[5]。但是高職院校化工實訓教學,在實踐中仍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不利于實訓教學效果的提升。關于化工實訓教學的影響因素,總結包括以下幾點:1)高職化工人才培養方案往往要求企業同時完成數十人,甚至是數百人的全程實訓,這是當前大部分企業難以實現。2)基于高職學生實訓安全角度考慮,企業往往會嚴格限制學生的實習時間和范圍,甚至要求學生在實訓期間只參考教材,不得觸摸具有危險性的設備和化學藥劑等,導致高職學生在實訓中處處受限而無法全程參與進來,進而使得化工實訓流于形式,不利于實訓效果的提高[6]。總之,上述問題的存在,使高職學生無法實現化工實訓課程目標,導致學生化工生產實踐能力嚴重不足。在當前信息技術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虛擬仿真技術的發展日漸成熟,被應用在化工實訓中,可以有效解決傳統實訓模式中的各類問題,從而有利于促進高職學生化工實踐能力的提升。
3虛擬仿真技術在高職院校化工實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虛擬仿真實訓應遵循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原則,結合當前化工行業對化工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有機融合理論教育、實驗實訓、虛擬實踐等,以促進化工實訓教學效果,為培養化工專業復合型人才提供保障。
3.1實訓前完善知識結構體系
在高職學生虛擬仿真實訓之前,化工教師應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體系,主要是供學生熟悉生產過程的特點、生產流程和生產工藝,了解相關設備的信息,如結構、工作原理等,以便學生對化工實訓具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后續參與實訓提供支持。在實訓之前知識結構體系完善過程中,高職學生可以進入平臺,閱讀圖文和觀看視頻介紹等,學習化工生產工藝、設備操作和工藝流程等化工生產知識。在此基礎上,高職學生需要根據實訓要求,明確自己實訓過程中的問題,并寫出實訓報告,通過模擬實際訓練獲得問題的答案,以達到實訓目的。
3.2化工實訓教學過程
虛擬仿真實訓具有在線原因選擇、信息、互動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基于在線選擇功能,可以利用電腦、手機等智能移動設備遠程連接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并進入到實訓平臺展開后續實訓操作。在虛擬仿真實訓中,學生可以在三維模擬仿真工廠中工作,并根據實訓要求來選擇合適的虛擬實驗。在模擬工廠中以角色扮演形式與平臺中已經設置好的管理人員進行有效互動,學習化工生產安全知識和技能,化工設備結構、化工設備工作原理等重要知識點。在虛擬仿真實訓過程中,管理人員可以結合學生實訓課程目標,設置大量的實訓任務,并按照由易入難的順序排列任務,這樣一來,高職學生在執行任務時,完成一個個知識點的學習,并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自信心,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僅如此,高職學生通過完成所有的任務,就可以掌握各項實訓知識和技能,并在此過程中,輔以仿真軟件可以全面了解化工生產過程、原理、方法等,有利于提升學生化工生產的實踐能力。
3.3實訓教學評價過程
學生完成各種虛擬仿真實訓操作之后,虛擬仿真軟件可以同步完成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工作,并將高職學生模擬實訓操作實時數據以實訓報告方式在線生成出來。在此基礎上,虛擬實訓系統將對高職學生的實訓成果進行量化評價,并給予相應的考核等級。這樣一來,不僅實現了量化考核高職學生化工實訓效果的目的,還可以明確高職學生在實訓中的不足,從而有利于化工教師調整實訓方案,有針對性地組織高職學生進行實訓,進而有利于促進高職學生化工實踐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全面提升。
4結束語
傳統模式下的高職院校化工實訓教學,仍然存在眾多難題,不利于化工實訓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對高職化工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產生了直接性影響。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高職院校化工專業應以適應化工技術發展需求為出發點,注重化工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為提升高職學生就業和職業競爭力夯實基礎。這要求高職院校在化工實訓教學中,明確當前高職院校化工實訓教學難點和問題,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而通過本文分析可知,虛擬仿真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為化工實訓教學提供了一條安全且高效的路徑,既可以彌補傳統化工實訓教學缺陷,又可以讓學生更安全地完成各項化工實訓任務,從而有利于提升化工實訓教學質量,進而提升化工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化工教師,應加強先進技術和理論的學習,將虛擬仿真技術與化工實訓教學結合起來,鍛煉高職學生的化工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玨.疫情防控形勢下化工單元操作實訓課程線上教學探索實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0,19(4):71–74.
[2]侯蘭鳳,陳少峰,王春曉,等.“三層次四平臺”化工虛擬仿真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化學工程與裝備,2020(1):288–290.
[3]林福星,林碧凡,鄢樹楓,等.立足地方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的仿真化學實訓教學——三明學院化學化工人才培養經驗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277–278.
二、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路徑
(一)健全非專業素質教育體系,培育學生公共素質
學院公共教學部、團委及各二級學院協力不斷優化非專業素質教育體系。例如:思政課程,讓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愛國等品行素質;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讓學生認識自我,認識職業,對擇業更加理性;心理健康課程,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勞動課程,養成學生吃苦耐勞素質;體育俱樂部,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鍛煉健康體魄;非專業社團,重點培養學生特長素質,如攝影、圍棋和茶藝等。
(二)深化專業教學改革,為專業素質培養奠定基礎
行業、企業參與教學體系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推行“學、教、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為學生行業基本素質和崗位素養奠定基礎。
(三)“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職業素質培養的“始發站”
職業素質培養和職業活動不能割裂,要注重在校內實訓過程中培育學生職業素質。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校內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實訓,在實訓過程中,不僅學生的技能得到遞進式提高,職業素質的培養也應該是螺旋式發展。1.基本技能實訓。化工技術類專業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內容包括玻璃儀器的洗滌、稱量工具的使用、精密量器的選用、實驗室的安全及應急處理等,在實訓中要引導學生逐步認識所學專業特點,使學生形成對化工行業的認同感并具備扎實的基本技能。通過實驗室常見事故的預防與處理培育學生安全意識;通過實訓室設備的近距離接觸,跟化工專業有關的生活中常見的項目檢測,引導學生培養職業認同感;通過實訓過程中的相互幫助,感受到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的重要性;通過玻璃儀器、稱量工具等的規范操作,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2.專業技能實訓。主要項目有化工識圖與繪圖實訓、管路拆裝、化工儀表與自動控制實訓、化工單元設備的手動和自動操作實訓、化工單元仿真培訓等,重點培養學生行業素質包括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團結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的素質。通過認識、體驗化工單元設備的大型化、自動化,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化工行業的職業認同感;通過充分了解設備特性,規范操作,養成安全意識;通過分組實訓,認識到只有小組成員間相互協作、溝通才能完成任務,養成協作、溝通的習慣。3.綜合技能實訓。主要項目有丙烯酸甲酯合成、乙醛氧化制乙酸等工藝仿真操作。通過對設備的開停車操作、正常運行和事故處理等模擬操作,實現了對整個化工工藝過程、DCS控制的演示。通過認識自動控制系統、自動信號與聯鎖保護系統等,降低學生對化工行業安全的擔憂,提升學生的職業認同感;通過設備與設備之間的相互影響,強化安全意識;通過現場操作和DCS配合,領悟溝通、協作的重要性;通過事故處理,提高學生應急事故的應變能力。通過實訓,進一步拉近學校學習和企業實習的距離,使學生對將來的工作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綜合技能實訓是對專業技能實訓的綜合和升華,針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除了繼續對行業素質進行養成之外,要注意崗位素質的培養,通過工藝過程仿真實訓,認識不同的崗位職責,理解不同工種、相同工種不同崗位對職業素質要求的不同。綜合實訓對學生職業素質的進一步提高起著關鍵作用,在校內實踐和校外頂崗實習兩者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四)各層級職業技能大賽,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加油站”
職業技能大賽在注重考察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比如心理素質、溝通和協作意識、安全意識、規范操作、敬業精神和自信心等提出了具體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不同層級的職業技能比賽,鍛煉學生接受挑戰的心理能力,充分認識溝通、協作職業素質的重要性。實踐證明,逐漸成熟的各層級職業技能比賽,可以成為學生重塑信心和堅定職業遠景的得力載體[2]。1.建設專業社團,有利于選拔人才。組建綠色化工生產、火眼金睛、化工生產設備維護等專業社團。從大一入學后,選拔學生,組建社團,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參與洗滌劑的生產、實訓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等項目,優秀者作為實訓指導教師的助手參與實訓教學,并作為各級大賽的種子選手。通過社團組織的相關活動,學生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時,還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協作和溝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2.廣泛開展校級比賽,營造人人參與的良好學習氛圍。學院層級的比賽由專業社團組織,可以提高學生組織能力;比賽沒有名額的限制,參與面比較廣;賽項參考省賽、國賽,為省賽和國賽選拔隊員。例如化工管路拆裝大賽是團隊操作項目,既考核學生拆裝工具的正確選擇和使用、管路的拆裝順序、閥門、法蘭等的拆裝等操作技能,又對職業素質提出了具體要求,團隊協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拆裝的質量和速度;細節問題比如物件的整齊擺放、考核場所衛生等也納入了考核標準。通過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提升參與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職業素質。3.積極參加省賽,鍛煉隊伍。通過公正的賽前選拔、有效的賽前訓練、緊張的現場參賽、全面的賽后總結,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得到顯著提高。以化工生產技術大賽為例:精餾實操環節三個學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既要規范操作、保證精餾設備安全運行,又要保證濃度達標的同時最大程度體現產量,充分體現了化工企業最看重的協作、溝通和安全等職業素質;仿真環節階段重點考核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化工博物館是職業素質培養的“中轉站”
化工博物館分為內館和外館兩部分,內館中展示化工發展史和企業捐贈的儀表和閥門等;外館將框架結構施工,對企業贈送聚合釜等大型設備安裝,真實還原企業的生產環境。要挖掘化工博物館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內館的化工發展史,培養學生職業自豪感和認同感;通過化工博物館還可以培育安全意識,進入博物館參觀或學習之前,都必須先接受安全教育課程,進入外館,必須佩帶安全帽,扶著樓梯上二層平臺參觀,對能接觸到管線、閥門和開關等不能隨便亂動,通過上述規定,安全的理念滲透到每個人意識、每一步動作。使化工博物館成為培育學生職業素養的“中轉站”。
(六)校內企業是職業素質培養的“中試基地”和“練兵場”
與第三方檢測企業青島中一監測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在院內投資建設分公司,負責學院所在區域西海岸經濟新區的業務。校企雙方簽署協議,企業負責管理和經營;校方安排指導教師和實習學生;通過合作,達到校企雙方互利共贏。校方提供場地、人力和智力,企業節省了經營成本;學校可以更加自由的安排多批次的學生進行頂崗實習,有利于校方的教學安排。校方以校內企業作為“中試基地”,檢驗在校內實踐過程中職業技能和素質培養的情況,查找不足,及時采取措施。也作為學生外出頂崗實習之前“練兵場”,讓學生逐漸適應“學生”向“員工”身份的轉變,為第三學年的頂崗實習打下基礎。
(七)頂崗實習是職業素質培養“終點站”
頂崗實習階段,學生分配在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崗位,所要求的崗位技能和素質不盡相同,學校要采出措施,避免“放羊”現象的發生。專業導師制的實行,有利于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崗位素質的培養。學院要求學生在每周總結中要體現崗位素質的學習情況;各導師在批閱周記、專業指導、畢業答辯過程中要注意崗位素質的提煉、總結;注意和企業指導教師交流學生崗位素質的不足。這個階段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來說最為關鍵,是職業素質培養的提升階段。
(八)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無縫融合,是職業素質培養的“催化劑”
對于化工專業而言,用企業文化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感受和學習企業文化,有利于學生進入企業后的角色轉換。實訓室的文化建設要具有學習、警示和職業素質培養的功能。1.學習功能。主要實訓項目、設備功能、帶控制點的工藝流程圖、操作說明等全部上墻,有利于學生操作技能的提高。2.警示功能。利用警句、警示牌、洗眼器、急救藥箱和滅火器等,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培育安全意識。3.職業素質培養功能。實訓室職業氛圍營造要體現化工企業對產品質量“管理嚴格”,對化工設備“規范操作”,和班組同事“協作溝通”,對化工過程“安全生產”,對環境“責任關懷”的要求,具有職業素質培養功能。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素質培養機構,提高學生職業素質
學院成立公共教學部、知行書院,健全校內非專業素質教育體系,為化工技術類學生公共素質教育提供了保障;教務處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團委管理社團,社團活動注重向專業化、職業性、技能型方向發展。為學生行業素質和崗位素質的培養打下基礎。
(二)加強與企業溝通聯絡,攜手實現共贏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和素質的培養離不開校企合作,但是企業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對于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所以目前校企合作主要靠領導的人脈。為了使校企合作健康、穩定的深入發展,學院主要采取以下辦法:一是建立聯絡機制,成立校企合作處,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的聯系和溝通,協助各二級學院接觸、了解、掌握相關企業單位的情況;二是服務機制,學院舉辦青島市中小企業產學研對接洽談會,營建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的平臺,企業提供項目,學院提供科研支持,共贏發展。
(三)推進技能競賽月,同步提升技能和素質
為深入推進技能大賽常態化,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素養為目標,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加校級培訓和選撥,學院規定每年11月份為技能競賽月,將院級比賽覆蓋到所有專業、所有學生,參與面廣泛。比賽項目對接市賽、省賽和國賽,為上一級大賽選撥精英人才。深化與企業合作深度,由企業贊助大賽經費,派出專家參與大賽命題和比賽過程,為其選撥人才。廣泛宣傳技能競賽月中獲獎的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提升操作技能和職業素質。
(四)“下午茶”座談會,鼓勵更多學生走向成功
院長親自和省級以上競賽獲獎師生在T-garden共飲下午茶,鼓勵師生;學院將學生獲獎的事跡進行宣傳,用他們的勵志成長經歷感染、教育更多的學生,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走向成功。
四、培養成效
(一)職業技能大賽獲得佳績
學院榮獲獲第三屆“隆騰杯”山東省大學生化工過程實驗技能競賽二等獎;首屆山東省化工生產技術技能競賽,學院代表隊獲得團體二等獎;2014年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工業分析檢驗”項目競賽,獲團體三等獎。
(二)就業能力突出
2014屆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畢業生135人,畢業生網簽率為54.8%(全院平均46.1%)。正式就業率為90.37%(全院平均88.81%),整體就業率為98.52%(全院總體就業率為97.47%)。
目前國內的高職高專教育改革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已經開展了不同模式的教育改革。我們課題組本次對課程的研究有如下的特點: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此前幾乎未應用于《化工安全技術》課程;課程開發過程基于廣泛調研,通過與海南漢地陽光石化有限公司召開企業實踐專家訪談會,對專業對應的社會職業進行分析;課程內容源于真實崗位,課題成員下工廠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歸納出行動領域,對教學論加工,將行動領域轉換配置為學習領域課程,實現課程體系的重構;課題組對教學方法、考核方法、實訓基地建設等后續相關問題也進行了粗略研究。
一、《化工安全技術》課程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法的意義
職業學校的教學方法必須圍繞學生專業技能提升、就業和創業能力培養為中心展開。因此,我們要注意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型的教學模式與職業教育的內涵一致;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型課程以學習性工作任務為載體,能將理論講授和實踐訓練結合在一起;選擇在實訓場所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型教學,訓練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要從根本上體現“工學結合”與“教、學、做一體化”的高職教育特點。在專業技術層面不僅要求工人有勞動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他們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過去那種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影響下的重結果輕過程、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中職教學需求,項目導向教學法應運而生。
二、項目導向結合《化工安全技術》課程教學的組織形式
1.課程改革是國家高職院校的重要建設內容,本課題是在學習、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探索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基礎的項目導向教學模式課程體系。
2.以海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的《化工安全技術》課程為實例,實施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型課程開發。
3.開發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型理實一體化教材《化工安全技術》。
4.為《化工安全技術》課程實施具有“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校崗互通”等高職高專辦學特色的教學尋找具體的方法。
5.以海南科技職業學院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轉型為示例,總結與評析,并對該方法在工科專業的推廣進行可行性分析。
三、課程的具體安排與內容、模塊、任務整合
根據以上的理論和具體方式,將《化工安全技術》課程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分成六部分,并根據內容的實用度將各部分內容分成若干模塊,模塊下又設具體任務,同時模塊下還設置了技能拓展實訓,具體如下:
第一部分“基本常識”,分為“化工安全概述”“危險源”兩個模塊。模塊一設置“安全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管理與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管理體制”四個任務,并組織“蘭州石化爆炸案例分析”專項實訓;模塊二設置“認識危險源”“危險源辨識與控制理論”兩個任務,并安排“生產場所危險評價”專項實訓。
第二部分“勞動防護用品”,共設置“安全帽”“呼吸器官防護用品”“呼吸器官防護用品”“聽覺器官防護用品”、“防護服”“足部防護用品”“防護手套”“安全帶”八個模塊,同時設置“個體防護設備的使用練習”專項實訓
第三部分“消防安全”為單模塊部分,下設 “火災爆炸的基本常識”“防火防爆在化工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燃燒、爆炸的基本常識”“認識火災爆炸危險物質”“火災爆炸危險性分析”“防火防爆安全技術措施”六個任務,并安排“滅火器的使用”專項實訓。
第四部分“工業防毒技術”,共分為“了解工業毒物隊勞動者的危害”“常見的工業毒物”“生產場所中的工業毒物”“綜合防毒措施”“急性中毒的現場救護”五個模塊,其中最后一個模塊又設置“極性中毒的基本知識”“極性中毒的救助原則”兩個任務,并安排“急性中的現場救治”實訓項目。
第五部分“用電安全”,設置“觸電事故及防護技術”“認識觸電事故”兩個模塊,第二個模塊設置“觸電急救”“觸電防護技術”,同時安排“觸電事故急救”及“常用電工工具的使用練習”兩個實訓內容。
第六部分“壓力容器安全技術”,設置“壓力容器定期檢驗制度”“壓力容器安全附件”“壓力容器定期檢驗制度”三個模塊。
本課程實施中,采用工學結合的模式,與企業開展課程共建,實現課程標準與行業要求同步,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結合,企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教學和考核,實現專業實踐環節全程覆蓋,為學生進入企業安全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閆浩,杜金風,夏偉,等.海南含笑屬植物提取小白菊內酯的研究[J]. 生物技術世界(醫藥病理),2013(08):48,50 .
[2]米青,楊延軍,王霄崢. “項目導向教學法”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 現代企業教育,2009(04) .
Exploration in Teaching Simulation and Practical Train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
Xin Gui-qiang
(Guangxi Liuzhou Chemical Industry Technical Schools Liuzhou Guangxi 545000)
【Abstract】“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 ” is a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by a variety of chemical unit operation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peration teaching of chemical unit operation which is done by using DCS simulation system, laboratories, glass chemical simulation training room , thus improves the method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anwhil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which is more adap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Chemical;Simulation;Practical Training
在化工專業教學中,《化工生產基礎》是很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特點是以各類化工單元操作為主線,重點介紹各類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流程以及相關設備的設計、調節與操作。在當今職業教育強調操作動手能力培養的形勢下,對于《化工生產基礎》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除了理論知識的傳授外,還要進行化工實驗、實訓基本技能的訓練,以滿足我們培養從事化工生產合格技術工人的需要,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近年來,我校對《化工生產基礎》課程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探索,豐富了化工生產基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本文就此方面的探索做一個總結:
1. 化工生產基礎實訓室的建立與構成 化工實訓室是以化工單元操作為主,單元操作系統包括流體輸送、傳熱、傳質三大化工傳遞過程。結合化工仿真的情況,化工生產基礎實訓室由三個項目構成:
(1)DCS仿真室。所謂仿真,就是虛擬現實技術,由計算機硬件、軟件及各種傳感器構成的虛擬環境,在此環境下,用戶可以與之交互作用。DCS仿真融合了圖像處理等各種技術,利用操作軟件,以實際生產流程為基礎,提高建立生產裝置中各種單元操作的動態特征模型以及各種設備的特征模型,從而建立起與各種化工生產操作相關的虛擬環境。其流程原理、控制手段、操作場景、操作界面與化工生產實際情況基本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互動良好的仿真實驗平臺上進行模擬操作,以便掌握復雜控制系統的運行和調整技術,提高對化工過程動態運行的分析、判斷、調整能力。
(2)化工生產基礎實驗室。該室包括離心泵、傳熱、雷諾準數、伯努利方程式、吸收等五個化工生產單元的典型項目。
(3)全玻璃化工仿真實訓室。該套設備是由天津職業大學模仿化工生產實際研制開發的,共有精餾等七個化工操作單元。該設備的特點是模仿化工實際操作裝置,以玻璃制成,其透明,便于學生觀察設備運行情況。
2. 化工仿真技術在化工生產基礎教學的應用 我校對化工生產基礎課程理論和實操的課時、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及運行,從整體教學效果看較為明顯,在教學中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2.1 教學方式。
2.1.1 集中式教學。由于我校的實驗設備有限,受場地、課時、師資的影響,我們采用了集中時間進行實訓的方法。該方法是:采用將DCS仿真為一塊內容,玻璃仿真和化工原理為另一塊內容,分別由2位老師專門負責實訓。DCS仿真開展精餾塔、離心泵、換熱器、吸收-解吸、液位控制系統、固定床、間歇反應釜等項目的培訓共56學時,實訓學生停課三周,專門進行三個項目的操作實訓,安排如下:
(1)課時安排見下表:
(2)學生安排: 將每班的學生分為3組,其中2個組進行DCS仿真實訓, 1個組的學生進行玻璃仿真與化工生產基礎實驗的實訓,這三個組的學生進行輪換。每個組共完成玻璃仿真實訓28學時,DCS 仿真56學時。
2.1.2 整合式:其特點是將化工生產基礎理論、DCS仿真、全玻璃仿真、化工生產基礎實驗四個內容進行整合,實施時將化工生產基礎基礎按基本單元拆分為流體輸送、傳熱、蒸發、蒸餾、吸收解吸等模塊,采用先理論、再DCS仿真、后實訓的方式,進行教學。
2.2 化工仿真技術在化工生產基礎教學的展開。
(1)DCS仿真教學。在學習了化工生產基礎課程中的某個基本單元的理論學習后,進行DCS仿真實訓。首先要制定訓練計劃一覽表,讓學生明白實訓的目的、要求及掌握的程度,每一次上課要掌握的內容,引導學生閱讀行操作訓練。DCS仿真除了開、停車與正常運行外,還允許教師(或學生)自行設置故障,模擬故障現象,達到提高學生判斷問題和解決事故的能力的目的。DCS仿真軟件對學生的操作會作出一個評價,學生根據成績可以判斷自己的操作水平;在現實生產中,由于操作失誤會出現安全事故,但DCS仿真教學不會引發任何安全問題,學生可以直接從計算機屏幕觀察到錯誤操作所帶來的后果,通過所學的知識來判斷和糾正錯誤,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訓練一段時間后,學生通過在計算機上對各個單元進行模擬操作,較好的掌握了設備的基本結構、工藝流程以及基本的開、停車步驟和故障判斷、處理的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11-0133-02
中職物流實訓室專門化建設趨勢背景
雖然我國物流行業起步較晚,但是由于我國物流業發展速度快,發展空間寬廣,加上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視,物流業細分趨勢明顯,而不同細分物流行業需要不同的技術和管理方式。如汽車物流、醫藥物流、食品物流、化工物流、IT物流、會展物流等對專業物流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勢必出現物流人才需求行業范圍擴大的狀況。與此同時,一些與物流業務相關的現代服務領域將會出現相應的新興行業,再加上閉環供應鏈物流、封閉供應鏈物流等物流市場的蓬勃發展,勢必會增加對既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又了解現代物流運作的人才的需求。
中等職業學校為物流行業培養一線操作人員,為了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在中職學校建設物流專門化的實訓室就很有必要。
中職學校實訓室存在的不足
物流專業是一個新興的專業,在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方面還沒有一套完善的理論,物流實踐教學更是處在起步階段。許多中等職業學校在興建物流專業實訓室時,處于跟風狀態,其實訓室完全照搬高等院校或別的學校物流實訓室的方案,完全沒有考慮中職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存在許多方面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對上海幾所中職學校物流實訓室的考察、了解,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味追求現代化、脫離實際、鋪張浪費 許多中職學校在建設物流專業實訓室時,照搬高等院校的方案,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評估,一味追求現代化、自動化、智能化,使用自動化立體倉庫和自動化分揀系統,甚至使用自動導引車(AGV)等智能設備,投資動輒幾百萬,但卻華而不實,大大削減了學生動手實操的機會,整個實訓室只有“參觀”的價值。投巨資建設這樣的實訓室還不如向學生播放一段關于現代化物流中心的教學短片效果好。
涉及崗位少,工位不足,無法充分吸納學生實訓 許多中職學校實訓室在起初建設時由于場地、資金等各方面條件限制,沒有做好場地、設備規劃,再加上在工作崗位設置上不夠詳細,粗線條布置,導致實訓室在使用時只能吸納少數學生,出現十幾個學生共用一個條碼掃描器,四五十名學生和許多設備一起擠在一個不到100平方米的實訓室的現象,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例如,我校(上海石化工業學校)物流實訓室規模小,面積有限,倉儲實訓室最多只能同時容納20個左右的學生同時操作,而一個班級往往有40多名學生,這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不能及時操作,不能很好地掌握相應的技能。
利用率不高 許多中職學校的物流實訓室在建設后沒有與原有的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只是由科任教師隨意利用上課時間帶學生到實訓室進行參觀,即使動手操作,也只是讓學生使用其中部分設備,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生實訓課程體系,學生實訓課時量不夠,缺乏連貫性,導致整個實訓室常年空置,無法發揮其真正的功效,如我校的自動立體倉庫模擬實訓室基本只起到供學生參觀的作用。
軟件與硬件設備不配套 目前,只有極少數中職學校建立了軟件模擬與硬件設備相結合的物流實訓室。有些中職學校雖然建立了基于設備的實訓室,但無法與相關物流軟件配套使用,軟件與硬件設備互不配套,無法發揮物流信息化的作用。
問題分析與對策
物流實訓室建設要合理規劃,突出重點,凸顯專門化的特色 實訓室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基礎,實訓教學具有與理論教學同樣重要的地位,學校要做到合理規劃,加強指導,突出重點,建出特色。實訓室規劃主要分為兩個層次:(1)校一級的規劃,根據專業建設與發展情況,宏觀上確定要服務于哪些專業化方向,實訓室的目標特色定位,以及實訓室的場地資金、人員等基本安排;(2)實訓室自身的規劃要根據專業需要,確定設備配置、工位規模、教學內容、教材使用、教師配備、成績評定等各個方面,做到有目標、有規范、有重點地進行實訓教學工作。實訓室規劃既要站位高、立意新,又要緊貼社會生產建設實際,還要突出重點、辦出特色。
組建精干、優質、高效的師資隊伍 實訓教師是組織實訓教學、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要轉變教師中存在的重理論教學、輕實踐實訓,重知識講授、輕動手操作,重課題研究、輕技術應用等不正確的觀念,努力提升實訓教師的地位,要大力培養既有理論教學經驗,又有實踐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同時,聘請社會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實訓教師,讓他們直接向學生傳授實用、先進的技術工藝。
加強產學合作,尋求社會支持 中職實訓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為日后從業打好基礎。校內實訓與校外職業崗位需求的一致性、銜接性以及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滿意度,就成為評價實訓質量的主要標準。因此,學校必須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加強產學合作,尋求社會對實訓室建設多方面的支持,在實訓室建設方向、學生知識技術能力規格定位、設備配置、教學內容重點、實訓操作、考核評價等多項內容上,學校要誠懇地、反復地求教于用人單位的領導、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實現校企合作,共同把握實訓教學的方向和目標,在師資層面上,通過“請進來”、“派出去”,搭建校企之間聯系的橋梁。
樹立清醒的投入意識、創收意識 中職學校物流實訓室的建設需要的投資較多,運行費用較高。首先,要認識實訓教學在人才培養上的重要作用,加大對實訓室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建設一批高標準、高質量、有特色的實訓基地。其次,不盲目求洋、求新、求大,要視社會環境狀況和自身經濟條件而定,以真實和投資最省作為基本的建設原則。再次,要樹立市場觀念和效益意識,充分利用實訓教學設備進行社會有償服務,積極爭取承擔生產任務或者社會培訓,講求設備投資回報。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完成實訓教學任務,提高實訓質量,同時,還可以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取得一舉數得的良好效果。
上海石化工業學校物流實訓室建設思路
上海地區對化工物流專門化實訓的需求趨勢 國內和國際化工產業的需求和上海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上海地區的化工物流。作為上海市重點推進建設的四個專業化物流基地之一,坐落于金山區的上海化工物流產業園體現了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相結合的思路,將逐步實現與上海化工區的供需對接,形成生產業的集聚區,打造與世界一流化工區相匹配,集產業、市場、信息于一體的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專業化工物流基地。化工物流基地的迅速發展導致化工物流人才需求行業范圍狀況的擴大。化工物流人才技能的培養需要專門化的學習,進而就需要培養技能的專門化的實訓。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石化工業學校進行了物流實訓室化工專門化建設。
我校物流專業定位 2005年,根據上海市特別是金山區的經濟發展定位,我校設置了現代物流專業。2009年,在上海市教委的統一部署下,實施了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工作,結合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專業目錄,將其更名為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確定了錯位發展戰略,專業培養方向被定位為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化工物流專門化方向。上海市物流專業的發展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本市大學、高職乃至其他中職學校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均未涉及化工物流方向,化工物流人才的市場需求得不到應有的滿足。上海石化工業學校既有化工物流專門化培養方向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又有具有強大校企合作背景的化學工藝專業,并且都依托上海化學工業區和金山化工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因此,學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錯位發展,使本專業學生在化工物流企業就業有較強競爭力和較大專業優勢。
我校現有的物流實訓中心基本情況 我校物流實訓室于2004年建造,2005年完成,物流實訓室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另外,物流實訓室現有9個實訓軟件,價值40萬元人民幣,9個實訓軟件涉及了貨代、倉儲、報關、報檢等領域的技能訓練。這些物流實訓室及軟件實訓手段單一,無法滿足化工物流專門化實訓的需要。
物流專業化工專門化方向實訓室建設的思路 化工物流實驗實訓中心是以上海市級中等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為依托,以構建實驗實訓中心數字化資源體系和管理平臺為核心的實踐場所,創建了“網上學習、虛擬實訓和實際操作”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1)創設數字化資源建設體系。將化工物流專門化實訓課程的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視頻錄像、動畫、圖片等通過網絡向學生開放,學生實訓時可先在虛擬系統中練習,熟練之后再到真實的實訓設備上操作,在家里就能學習,達到節約實訓資源、降低實訓成本、開展遠程教學的目的。通過3D視頻,將數字建模、動畫制作模擬儲運罐操作、槽車運行、集裝罐使用等化工物流工作中的典型設備或工作過程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克服了購置真實設備的高費用、高安全風險等困難。構建化工產品供應鏈管理系統,該系統是以化工制造企業為核心,第三方物流為主體,真實地模擬供應鏈中各角色(公司)之間的協作關系的一個系統。該系統分為四大角色,即制造商、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和分銷商。以化工制造企業為核心,第三方物流為主體,真實地模擬供應鏈中各角色(公司)之間的協作關系。包括采購管理、訂單管理、車輛管理、費用結算、入庫管理、出庫管理、庫存管理、盤點管理、車輛管理、運輸計劃、配送管理、安全監控等功能模塊。(2)校企合作共建化工物流專門化實訓室。借助于企業資源優勢,與本地區的中石物流、金石物流、中荷孚寶、天原物流等化工物流企業開展校企一體辦學的運行機制研究,根據企業崗位的實際需要和要求,據產業技術進步,進一步優化、完善化工物流專門化實訓教學過程設計,體現教師與師傅相結合、學生與員工相結合、教室與車間相結合、作品與產品相結合的特征,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結合工作實景,將企業的設備設施建成虛擬化的平臺,從而實現學生在下廠實習之前就能了解工作崗位的具體情況,熟悉相關操作流程。通過與企業共建化工物流專門化實訓中心,實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實施、教學環境四個方面實現工與學的真正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崗位群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相結合;課程體系結構按照人才逐步成長過程設計,專業課程內容與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相結合;教學過程和學習角色分別與工作過程和崗位角色相結合;實踐教師、實踐設備、實踐制度等與工作環境要求相結合。
預期效益 即將建成的化工物流實訓中心,使學生在校就對整個化工物流行業有全面和相對深入的了解,可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為順利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學校教學中引入實訓教學環節,即通過創建類似化工物流企業實際運作的模擬環境,運用與化工物流企業實際業務操作接近的實訓設備或軟件,讓學生操作經過改編的企業實際案例,從而達到鍛煉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實際業務操作技能的目的,讓學生得到與實際操作密切吻合的技能訓練,從而滿足社會和企業對化工物流操作人才的需求。物流是實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系統工程,各項活動具有聯動的關系。模擬物流各個流程的物流專業實訓室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物流實驗室在規劃建設時應考慮各項物流活動的聯動性,充分考慮經濟實用性、安全性、系統性及兼容性,合理安排好實訓室的配套使用,建立相關的實訓課程體系,以建設一個經濟實用、安全可靠、富有特色的物流實訓室為目標,充分體現中職物流教育的特色,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物流一線操作人員。
參考文獻:
[1]彭宏春.中職校物流實訓中心建設初探[J].企業導報,2009(4).
[2]張濱.物流實踐教學體系“3D虛擬+校企共建”[J].物流與采購研究,2009(28).
[3]陳長彬,鐘祖昌,秦進.基于深圳物流專業職業教育的物流實訓室建設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5).
[4]李正鋒,肖懷云.現代物流實訓室建設研究[J].中國儲運,2008(6).
[5]易兵.物流實訓室建設新探索[J].當代經濟,2010(6).
[6]謝鵬,嚴慧敏.高職院校物流實訓室建設研究[J].科技和產業,2009(8).
(2)化繁為簡,任務分解。在化工企業和實際生活中,將液體從低處送到高處或從一處送到另一處,最常用的輸送方法就是用離心泵進行輸送。單純地布置任務,學生對信息了解并不完整,無從下手,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完成該項目,我們將該項目分為裝置熟悉及流程圖繪制、編制操作規程、閥門掛牌、模擬操作、離心泵開車、離心泵切換、離心泵停車、裝置復原等8個項目。
(3)團隊合作,完成項目。前四項任務是為學生完成離心泵輸送任務必要的準備,在實施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套裝置由一個小組共同完成規定的項目。首先規定本次實訓項目及每個項目規定時間,劃分實訓小組,指定小組負責人,由小組負責人帶領本組成員共同討論,由團隊共同完成裝置熟悉、流程圖繪制,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認識該套裝置中所用設備、閥門、管件、儀表控制點,并按要求繪制本次實訓項目帶控制點工藝流程圖,完成后隨機抽取1名同學進行匯報,匯報完畢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在學生匯報基礎上,選擇正確的工藝流程。確定了正確的工藝流程之后,由各小組按正確的工藝流程圖編制離心泵開車、切換、停車操作規程,編制完成后,隨機抽取不同小組分別匯報開車、切換、停車操作規程,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操作方法,按所編制操作規程進行掛牌,需要開啟的閥門掛綠牌,不需開啟的閥門掛紅牌,避免學生操作失誤,結合學生所掛閥門情況,由各小組指派1名學生模擬操作各閥門,當確認無誤后,前期準備工作即告完成。在完成前期準備基礎上,將每組學生再分到控制臺、泵及閥門操作和液位觀察及控制3個崗位,由學生分別完成離心泵的開車、切換、停車和復原操作。在操作過程中,要求各組學生將流量調到規定數值,液位控制在規定范圍,完成相關操作后,輪換崗位,完成同樣操作。上述各項操作均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在此過程中主要起主持人的作用,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進行,為了模擬工廠實際,要求學生在操作時必須戴安全帽,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4)總結評價,指導激勵。在項目完成全部操作后,由各小組進行評估,指派小組成員對本次任務進行總結,同時對自己和同組其他成員進行點評,并對其他小組前期匯報進行評估,教師適當進行點評和激勵。學生在總結過程中,把各小組在工藝流程圖繪制、操作規程編制及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收獲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共享,讓全班同學共同進步。同時,學生在對同組同學和自己進行評價時,容易發現他人和自己的優點、長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我調控、自我反饋、交流協作、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全部操作完成后,充分肯定學生的表現,對集中存在的問題反復強調,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探索,形成正確、規范的操作技能,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3-0157-03
“崗位技能遞進”
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在正確教育方針的指引下,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采取的人才培養方式。“崗位技能遞進”是指專業教育與生產崗位相結合。一方面,它是教育與生產崗位相結合,即知識和技術相結合,強調過程的結合;另一方面,它是教育與生產崗位相結合的形式,即生產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強調對象的結合。
“崗位技能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前提是學院與企業有多層次、全方位合作的基礎,共同就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師資建設、實訓條件等方面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依托企業實訓資源優勢,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傳統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中。
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是首批“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是遼寧省第一所校企合作辦學的高職院校。學院的舉辦方之一――錦州石化公司投入5000萬元建設具有高職教學和企業職工培訓雙重職能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為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開展“崗位技能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教學條件。通過廣泛的崗位調研和工程技術人員論證,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依托錦州石化公司,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生就業崗位,綜合知識、技能和素質方面的實際需要,將培養目標分解成基本能力、專項能力、綜合能力等子目標,“崗位技能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內涵如下。
第一學年:認識崗位與基礎理論教學,培養學生適應崗位的基本能力。通過入學教育、企業參觀、崗位認識實習,使學生了解專業概況,對日后所從事工作的性質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逐步培養學生對工作崗位的熱愛,強化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安排思想道德修養、基礎化學理論、化工識圖、職業道德、計算機操作、英語等基礎課程;實施項目案例教學,使學生獲得燃料油生產工(高級)國家職業標準要求的基本知識,為學生掌握石油化工生產專業技能及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學年:以崗位仿真和“教學做”一體化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適應崗位的專業能力。由企業的技術人員與校內的專任教師共同授課,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以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以石化企業生產手冊及燃料油生產工(高級)國家職業標準為技術要求,工學交替,在體現石化企業工作情境、真實生產流程的化工單元操作實訓室、苯乙烯仿真工廠和油品質量分析實訓室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典型單元設備操作、DCS仿真開停車等技能;并強化化工單元操作技術、反應與分離技術、石油產品分析技術等專業理論,獲得燃料油生產工(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在生產實習過程中,學生以企業學徒工的身份進行跟班訓練,體驗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和企業崗位要求,強化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
第三學年:通過頂崗實習,體驗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開設《燃料油生產技術》、《有機化工生產技術》、《典型化工操作技能訓練》、《頂崗實習》等課程,教學環境為石化生產真實裝置,使學生在生產性工作崗位上熟悉石化企業生產管理制度,掌握常減壓、催化、重整、加氫等典型生產流程、工藝設備,體驗企業文化,技能得到進一步鍛煉,最終實現“零距離”上崗。
通過以上崗位認識與基礎理論教學崗位仿真與“教學做”一體化課程頂崗實習的“崗位技能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始終與行業企業合作,通過課堂教學、DCS仿真和校內產學研基地單元設備訓練、校外頂崗實習有機結合,實行“教學做”一體化,培訓與考證融合;完成學生從“崗位基本能力形成崗位專項技能訓練崗位綜合能力提升”的遞進。
“崗位技能遞進”
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征
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結合 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具備職業道德、較強實踐能力,掌握石油化工生產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能在石化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從事生產操作、技術應用和班組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這種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真實工作環境下的反復訓練,盡可能在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中進行學習與訓練是培養這種能力的唯一途徑;結合石化企業生產的特點,考慮與教學內容有效對接,改變傳統的按固定地點、固定模式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開展分組教學、靈活授課、彈性教學,對專業課程選擇典型工程項目進行現場教學,對于不具備現場教學條件的,在“教學做”一體化專業教室中進行教學;積極引導學生提升職業素養,由教師進行操作性示范,并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明確知識點,掌握專業技能;在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的組織安排上,適應石化企業工作的特殊性,采用倒班頂崗分階段實習,由企業學校共同考核評價。
課堂教學與車間生產結合 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實踐課時占總學時的50%。由企業兼職教師提供車間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等資料,將其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學習過程融入實際項目工作過程中,在校內“教學做”一體化教室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案例分析、現場教學、小組討論、仿真操作等使學生掌握燃料油生產工的相關理論,在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企業生產車間中實施。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生產一線工程技術人員,規范地指導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學會裝置開停車、巡回檢查、資料錄取、填寫生產報表、維護管理以及動態分析等技能,并考取高級燃料油生產工職業資格證書。同時,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和素質教育環境中進行鐵人精神教育,學習做人、做事的本領,進而獲得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技能培養與素質教育結合 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向石化生產操作、調試、運行與維護生產一線,以泵及壓縮機崗位現場操作崗位(外操)、中控室操作崗位(內操)、油品分析崗位、班長崗位為主。為充分滿足“崗位訓練”的需要,依據“貼近職業、貼近真實、貼近技術”的原則,體現“職業性、系統性、開放性”的特征,引入企業真實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圍和管理模式,按照職業的工作流程來設計真實的專業訓練和職業環境,實訓過程與實際崗位操作完全一致。在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在汽提塔生產裝置上,按照企業設備檢修的場景和要求,設立班長、安全員等崗位。班長進行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布置任務,規定作業時間(操作時間),到現場實地勘察,清楚作業面周圍環境和作業空間;安全員檢查安全手續是否齊全,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勞動保護用品是否整齊,是否選擇合適工具。通過對塔盤拆裝弄清楚塔的內部構造、各部件及所在具置,汽液兩相如何流動,塔盤究竟是怎么安裝的,并掌握其過程。通過在此裝置上的“教學做”,學生能掌握換熱器的種類及換熱方法,了解板式精餾塔的基本結構與流程,掌握流體輸送設備的性能及操作,流體輸送設備的常見故障及處理以及溫度、壓力、液位的調節、控制方法,管路拆裝及連接方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綜合性的身份,要遵守許多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其他規定,如產品工藝規程、安全技術規程、檢修安全規程、崗位操作法、安全動火規定等等,在著裝、環境、衛生、安全、考勤等方面應完全按照企業要求管理,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形成石化企業“三老四嚴”的工作作風和職業素質,培養學生敬業奉獻、吃苦耐勞、誠信篤實、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崗位技能遞進”
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課程建設 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會議,邀請企業人士和行業專家參與,參照職業資格標準,對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工作崗位進行調研,與一線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本專業的主要崗位(群)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解表;按照工作任務的典型性,對工作任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篩選,總結出典型工作任務;按照職業成長規律性、工作任務性質一致性和工作內容相關性等原則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合并,形成相應崗位的行動領域;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打破原有課程體系,根據教學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綜合考慮教學場地、工具、設備、問題、對象、技術等要素的關聯程度,把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借鑒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模式,結合錦州石化公司生產特點,按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形成過程以及學習領域之間工作過程的內在聯系,形成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課程,確定專業核心課程為《燃料油生產技術》、《有機化工生產技術》、《典型化工操作技能訓練》。根據石油化工職業能力的通用能力要求和職業素質的要求,完善公共基礎課程和相應拓展課程;構建與“崗位技能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對應的課程體系。
師資隊伍建設 依托校企合作的辦學優勢,充分利用企業的人力資源,按照國家級教學團隊標準建設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通過掛職鍛煉以及科研開發、技術服務等形式,面向專業課程體系內所有教師開展培訓,落實《企業項目工作室管理辦法》、《教師訪問工作站管理辦法》、《企業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方案》;通過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培訓等途徑,培養3名專業帶頭人,3名骨干教師;到2012年,“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90%,專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學時比例達1∶1。
教學實驗實訓條件建設 依據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要求,按照專業基礎實訓、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四個層次,校企合作以專業計劃和教學標準的要求為依據,優先建設受益面大、與專業核心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的實訓室,建設與目前現場生產實際相匹配的實訓基地,同時兼顧科技、生產及對外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新建苯乙烯仿真工廠、煤化工實訓室、化工仿真實訓室,擴建燃氣質量評價中心(校中廠)、化工單元操作實訓室、油品質量分析室、高分子材料實訓室、精細化工實訓室;借鑒企業車間布局和現場生產管理,每個實訓室設有教學區、實訓區、配件展示區、資料區和材料室五個區域;在滿足培訓教學的同時,具備符合燃料油生產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能力,用于職業技能鑒定的設備器材品種、數量和管理上符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相應規范。
校企合作建設共享性專業資源庫 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兼顧專業課程體系中其他課程,包括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化工安全技術》、《化工企業管理實務》、《石化產品營銷》、《計算機基礎》、《英語》等5門課程;投入252.1萬元建設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教學資源,以滿足企業培訓和教學需要;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實現教學形態的變革,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信息化手段,開發具有交互性的虛擬實訓軟件、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等課程資源;通過立體化的教學資源,把石油化工生產和安全環保技能形象化、可視化、直觀化,便于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內容: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教學文件區,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區,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網絡教學區,石油化工生產技術職業能力訓練區。
“崗位技能遞進”
人才培養模式的成效
“崗位技能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經過不斷的實踐,成效初步顯現。截止到2012年3月,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被評為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對接產業集群建設省級職業教育示范專業,擁有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省級專業帶頭人1人,遼寧省青年骨干教師2人。教師擁有發明專利2項,出版《燃料油生產技術》、《典型化工操作技能訓練》等11部專著。2011年,面向全國石油和化工職業教育教師開辦了企業實踐培訓及《燃料油生產工》技師培訓班。
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升,畢業生就業率2010年為96.1%,2011年為98%,就業對口率平均達到85%。2011年,學生參加遼寧省大學生第十一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比賽獲一等獎一項,參加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化工總控工職業技能競賽獲得團體和個人一等獎,參加遼寧省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總決賽獲得個人三等獎一項;畢業生劉明獲錦州石化公司十佳新員工稱號,張勇在撫順石化公司第五屆練兵比武和技能競賽中榮獲乙烯裝置操作工第一名。
參考文獻:
[1]馬秉騫.化工設備維修技術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與實施[J].職業技術教育,2011(8).
[2]熊威.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5).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愈來愈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重視,已成為職業技術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它是人才培養程序、人才培養方式和人才培養結構等系統的綜合,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內容。只有在正確把握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內涵和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全球化時代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發展趨勢和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實際,才能構建合理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石化行業是湖南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現已步入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快速通道,面臨著千載難逢的建設綠色化工、促進和諧發展的產業振興時代機遇。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是湖南省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湖南省精品專業,已建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適應市場變化、體現高職特點的教育教學體系,形成了自身的專業特色與優勢,在全省乃至全國同類院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當前,全國性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如何推進,如何創新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有針對性地培育服務化工產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已成當務之急。
一、高職應用化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
高職應用化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切實反映石化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與變化,以就業為導向定位畢業生的競爭力、以用人單位評價為導向定位就業工作水平,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突出適應性。培養面向現代石油化工及其衍生產品、專用化學品等產業領域,掌握化工生產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專門技術,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敬業精神等職業素養,具有對化工產品生產流程、工藝參數進行分析、判斷、調控等心智技能,從事生產運行操作與控制、工藝技術管理、設備使用與維護、產品質量控制等崗位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1.素質目標
具有強烈的團隊意識和創業精神,具有愛崗敬業,遵紀守法,熱愛化工事業,有較好的數據處理和總結歸納能力;具有較強的觀察力、邏輯判斷力、社交能力、緊急應變能力等能力;具有嚴謹、細致、良好的職業素質與團隊精神,有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與適應能力。
2.知識目標
掌握必備的政治理論、英語、應用寫作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具有本專業具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常用軟件的運用與操作,掌握互聯網網絡技術的常規應用;熟練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知識,包括基礎化學、化工制圖與識圖、化工單元操作等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的專業理論知識,包括化工分析、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備、工業電器及儀表、化工生產技術、化工生產設計及實施、化工節能減排技術、化工生產安全技術等專業理論知識。
3.能力目標
具有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應達到全國高校英語應用能力A級水平;具備計算機基本操作和辦公自動化軟硬件應用能力,取得全國計算機應用能力一級等級證書;具有較強的化工生產操作與控制能力;具有較強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正確處理實驗數據、整理技術文件的能力;具有正確選擇、使用、維護、保養化工設備及處理異常事故的能力;具備正確選擇和使用生產裝置中的電器設備和儀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化工產品檢驗、檢測能力;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化工生產與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參與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開發的能力;具備基本的現場生產管理、指揮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化工行業所需的綜合職業能力。
二、高職應用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設計
人才培養模式是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基于“工作和學習相結合,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服務化工產業發展,職業素養養成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理念,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可依托行業產業優勢,將專業深度融入化工產業和化工企業崗位,以實現對接產業需求為目標,以能力遞進為主線,構建特色鮮明的“六對接三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六對接三遞進”人才培養模式
六對接:對接石化職業崗位群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對接石化職業資格標準制訂課程標準;對接石化產品生產現場建設實訓基地;對接石化企業高端技術團隊建設專業教學團隊;對接石化企業員工績效考評標準建設人才質量評價體系;對接石化企業文化建設專業文化。
三遞進:通過對化工類企業員工成長規律的調研得出,化工類專業人才職業能力的發展一般可分為“新學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三個階段。實踐專家研討會根據這一規律總結出了對應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基礎職業能力、專項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三層能力提升階段。每一層職業能力的培養過程都堅持學訓循環——在培養場所上,學校和企業循環;在課程學習中實現學習和技能訓練循環;素能并舉——注重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雙提升。學生經歷三遞進能力提升的培養過程,實現學生向員工的轉變。針對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和化工行業生產現場技能操作訓練的局限,開發具有理論學習、網絡互動、在線仿真實訓等多種功能的信息化教學平臺——化工仿真教學平臺(集基礎職業能力、專項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課程網絡資源于一體,具有課程學習、仿真實訓和考核功能)助力人才培養全過程。
三、“六對接三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實踐
1.構建“三層次、六模塊”專業課程體系
遵循“六對接三遞進”人才培養模式中基礎職業能力、專項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律,三層能力通過人文素質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單元操作技能課程模塊、工藝操作與控制技能課程模塊、崗位遷移技能課程模塊、可持續發展技能課程模塊六個課程模塊來培養,構建了“三層次、六模塊”課程體系。以崗位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對企業崗位調研,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歸納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專業核心課程的基本內容,結合行業職業資格標準,吸納化工行業專家參與建設課程標準,基于工作崗位(群)工作過程,開發項目驅動和典型案例驅動的知識與技能一體的綜合型課程,如圖2所示。
圖2“三層次、六模塊”專業課程體系
2.改革教學組織模式,實現學訓循環
按照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規律,改革教學組織模式,通過課程學習和技能訓練循環、學校學習和企業工作之間循環,仿真實訓操作與真實生產裝置操作實踐相結合,實現基礎職業能力、專項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逐級遞進。通過課程學習和技能訓練循環,學校學習和企業工作之間循環,職業素養呈階段提升、全程貫穿人才培養過程,確保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的時間和質量,生產性實習實訓比例達實踐教學課時的60%以上。
第一階段(第1,2學期):在校內完成基礎職業技能課程的學習與基礎職業技能訓練,在企業進行崗位認知實習,了解企業現狀,感受企業文化,熟悉工作崗位。
第二階段(第3,4學期):在校內學習專項職業能力課程,在校內實景職場和虛擬工廠進行職業操作技能訓練。在企業進行生產實習,初步適應真實的崗位工作環境。
第三階段(第5,6學期):在校內學習綜合職業技能模塊課程,培養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企業以準員工身份頂崗實習,進行預就業崗位的綜合技能和職業素質訓練,達到能獨立操作,實現與就業崗位無縫隙對接。
3.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通過對典型化工生產過程主要工作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將生產過程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融入工學結合的專業課程教學項目之中,專業培養按照2.5+0.5(即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半,最后一學期到用人單位頂崗實訓)的教學組織模式,將認識實習(到企業看)專業教育(在學校學與練)實訓基地、生產崗位實習及取證(在學校練)頂崗實習(去企業干)的認知過程與應用化工專業知識模塊的遞進培養過程相結合,在教學方法上,改革傳統校內教學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打造專兼職教師共同承擔的開放性課程教學平臺。在核心課程教學中,基本理論和工藝性計算等內容由專業教師在課堂講授,典型生產裝置工藝流程、工藝操作參數選擇與控制、常見事故的判斷與處理、操作過程中安全注意事項以及生產工藝新技術應用等內容,由企業兼職教師在生產現場或者“校中廠”、“廠中校”對照裝置進行講授和示范。通過校內外兩個課堂,來創設工學緊密結合的開放性教學環境,提高工學結合的融合度,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現場,熟悉典型裝置,掌握相關的崗位操作技能。
在教學內容上,定期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動向,將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等及時地引入課堂教學,動態更新教學內容。在崗位技能理論課程設計中,突出基于化工生產過程,肢解傳統的三段論課程體系,參照化工技師崗位職業能力標準,重構教學內容,精選與專業技能培養緊密相關的知識點,使得課程內容貼近企業生產過程。在技能實踐部分,堅持以產品生產為導向,設計開發實訓教學項目,提高生產性實訓比例,強化學生裝置操作技能的培養。設置綜合職業能力課程,如化工安全與環保技術、化工節能減排技術、化工商品與營銷等,作為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培養與形成的重要補充,來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學生持續學習和就業的適應能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所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人才培養中的核心要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石化產業結構升級,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有必要在培養模式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趙志群.論職業教育工作過程[J].職教論壇,2004,(2):
4-7.
[2] 王艷國,于建忠.化工工藝學科實踐教學環節的探討
[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3,(6):
34-36.
[3] 趙昕.工作過程知識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J].職業
技術教育(理論版),2007,(7):11-13.
[4] 張承鳳.高職教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
“任務驅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其顯著特征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在工作任務引領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運用,進行自主探索和團隊協作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下,實訓課程教學既注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也關注學生職業經驗的積累,以及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職業態度和職業情感等諸多非專業能力的培養。
一、精心設計任務
任務的設計,要做到與學生當下學習進度一致;要有層次性和連貫性,能讓學生順著任務主線把知識點連貫起來;任務的設計既要貼近工業應用,又要能在本校現有實訓裝置上實現。能讓學生在真實或仿真任務環境里學到知識;在完成任務之后,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條件與需求,可以由任務中的“可擴展點”做進一步的發揮與完善。
為了選取能用于化工單元過程實訓教學并貼近化工企業生產實際的工作任務,我們與行業企業專家、技術骨干,以及本院專業教師組成課題團隊,研討分析本實訓需掌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確定來自于企業的真實或經改良的工作任務引領整個實訓教學。例如化工單元過程實訓中的精餾操作,我們選取將15%的酒精水溶液提純至93%為實訓任務。為完成這個任務,學生需查閱相關書籍、資料,了解裝置的工藝和設備結構;設計各小組實訓方案;熟練掌握精餾裝置開停車操作;分析操作過程中不正常操作現象、原因,并進行及時處理;掌握精餾塔各個參數和產品質量控制。這個任務既體現實際生產過程,又適用于學校實訓裝置;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實踐操作;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加強教師的指導效能。
二、實訓過程要以學生為中心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學習,這很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任務驅動下的實訓教學模式要求師生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讓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使學生成為任務教學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目標和任務都要求學生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獲取學習材料來實現。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中的作用為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學生是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務對學生而言就是一個興趣,促進他們自主進行探索式學習。通過任務的完成,使他們獲得成就感,從而成為他們更積極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傳熱模塊的教學中,通過討論各小組設計出解決任務的最佳操作方案,然后小組派代表發言對觀點進行闡述,在全班范圍內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傾聽者、激發者、引導者和主持者,學生是主角,在激烈的討論和思想碰撞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的綜合能力。
三、實訓組織形式的創新
在實訓前我們將全班學生分編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4-5人,每個小組教師指派1名組長。然后教師分配給每個小組需完成的單元過程實訓任務,對每個小組提出相同的要求。在一個好的團隊里,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獲得小組成員的認可,從而不斷地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積極、自主的良性循環。另外在團隊分工協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培養出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和很好的團隊組織能力。
四、過程考核內容及評價方式
(1)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包括階段性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成果展示和完成的任務的綜合情況。具體為對裝置操作、事故處理、實訓產品、表達能力等進行考核。另外針對現有實訓考核方案中考核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的問題,可以增加工藝流程圖的作圖、操作方案的設計、數據曲線作圖和解釋、個人提問、人為擾動、事故處理等項目考察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職業素質,包括實習態度、遵守實訓紀律、團隊協作和遵守職業操作規范的情況。其中在對團隊的協作進行考核時,可以對團隊組織、參與度、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進行考核。另外針對化工操作中物料往往易燃易爆易腐蝕的職業特點,我們特別強調職業操作規范的遵守情況的考核,例如操作安全措施是否規范,廢棄物是否隨意亂丟,操作場所是否保持清潔、工具擺放是否到位等。
項目完成后的教師總結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任務驅動下的教學結果不僅僅是完成操作任務,還要有好的操作過程質量或者好的產品。如果教師將完成任務的結果看成學生學習的最終結果,將評價只是看成教師打分,將評價內容固定在過程操作控制質量或學生表現上,則這種認識是有偏差的,這種評價方式重結果、輕過程。在過程考核實施的過程中,應該首先要讓學生表達、分享自己都學會了什么,總結項目教學活動對他們的意義。教師最后的點評更是重要,教師應該對每個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對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作出解答。任務完成后的綜合評價,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以及教師評價的結合。
五、教師的指導
實施的過程中,不是忽視教師指導作用,而是教師的角色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以學生為中心,并不意味著教師責任的減輕,或教師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這兩方面都對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任務實施前,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準備,提醒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可能的突發故障。在任務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好團隊工作進展和每位學生的參與程度,監控整個過程,要善于調動每一個同學都能參與到任務學習的每一個階段中去,確保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軍.“教、學、做”一體化任務驅動型高技能教學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9,30(8):39-40.
[2] 方凱.淺談任務驅動教學在電工電子實訓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12):42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