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0 06:18:1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班下學期師德,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高等教育從過去的精英教育逐漸演變成了普及教育。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高校的生存之道在于能否為國家和社會提供其所需的合格人才,而培養人才的關鍵則在于該校教師的整體素質,以及其在教育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在管理過程中,如何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如何更好的發揮教師的作用,正是作為人力資源管理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激勵理論所需研究解決的問題。尤其對于企業辦學體制下資金來源受限的高校而言,唯有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制定正確合理的激勵措施,才能夠進一步發掘教師的潛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增強競爭力。
以筆者所在的包頭鋼鐵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作為唯一一所由大型國有企業――包頭鋼鐵(集團)公司出資興辦的職業技術學院,學院自2005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不斷完善各種激勵措施,經過調查顯示,目前該校所存在的教師激勵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學院整體薪酬較低
經調查,學院的中青年教師占比達到60%,教師年齡結構較為合理,但教師多為初級、中級職稱,教授比例偏低,正教授更是罕見,這無疑與學院成立較晚、老教師多來自企業等原因有關。雖然教師基本能承擔高職的教育教學工作,但也有待提高。此外,由于學院屬于國企的二級單位,加上鋼鐵行業近年所遭遇的寒冬,教職工的薪酬水平不同于普通高校,整體收入偏低,這一現象將從根本上影響教師積極進取的動力,從而使學院在與其他高校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二、制度執行存在偏差,有待持續調整改進
對于學院的管理,教師們的評價一直頗有差異。調查顯示,超過60%的教師對職稱評聘這項工作表示比較滿意;40%的教師對師資隊伍建設比較滿意,也有部分教師表示不滿,原因多與學院先后多次合并有關,原有教師來自同一企業的中專、技校、高職、職工大學等各層次,造成了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
對于2008年起執行的教學質量測評,由于涉及到教師收入分配,一直是較敏感的問題。50%的教師表示對測評工作表示無異議,35%左右的教師則表示不太滿意,還有15%的教師表示對測評辦法及結果不太了解。不了解學院政策的情況還出現在其他環節,如三分之一的教師表示不知道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的申報、審評程序以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評選流程,可見學院在制度的執行和宣傳力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同樣受資金限制,教師進修與培訓是令教師群體較為不滿的另一個方面,三分之二的教師表示對培訓進修工作不滿意甚至完全不了解。
三、參與者素質有差異,被激勵程度各不同
學院的教師測評體系通過對教師打分,進而進行排名和相應的獎懲,一方面獎勵了先進教師,促使其想方設法更好的工作,但另一方面出于對榮譽和待遇的需求,也出現了部分教師通過滿足學生要求甚至放縱學生而獲得高度認可的情況。通過調查研究和訪談,總結出現有激勵措施對排名靠后的教師激勵效果如下。
1、被激勵型。排名靠后影響聲譽,確實引發了部分落后教師的思考,想方設法高自身教學水平,避免落后。
2、無所謂型。部分教師或者由于先天素質有限,提高無望,或者作為中老年教師甚至國企員工,無所畏懼,排名靠后并不能對其起到激勵作用。
3、投機取巧型。個別排名靠后的教師為了不再榜上有名,采取變相的教學手段,如少講課多自習等形式獲得學生青睞。
4、被打擊型。不可否認,存在一小部分在考核結果公布后受到打擊的教師,激勵措施不但沒有對其今后的教學工作起到幫助作用,反而起到了負激勵的作用。
針對以上幾點,結合學院辦學經驗不足、資金來源有限的特點,提出改進措施如下:
一、鼓勵教師進修學習,合理分配有限資源
只有積極建設教師隊伍、不斷增強師資力量,才能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發展壯大的目標。在經驗、經費不足,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校更應重視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建設,重視教師進修、培訓,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不斷創造外派教師進行相關學習、尤其是免費進修的機會,并監督和檢查學習質量,開展經驗交流、實踐和應用,避免出現學而不精、學而無用的情況。
另一方面,調整資金投入比例,在不增加學院負擔的前提下促進教師收入的合理分配。比如通過拉開崗位和績效之間的收入差距,來促使教師積極的投身于教育工作。目前該學院已實施分崗定級的制度,如提高專職教師崗位的績效工資計算基礎、同一職稱分設不同級別對應不同工資系數等措施,來拉開教師與教輔、管理人員的收入差距,也促使教師在同一職稱級別下以更優秀的業績來爭取更高的定級,起到了一定的激勵效果。
二、調研改進現有制度,嚴格保證執行力度
1、為保證教師排名的客觀公正,組織學生評教時必須針對評教目的進行充分說明,引導學生客觀、有效的反映教師的真實教學情況,明確區分教學效果和情感賄賂之間的區別。
2、設立監督小組及申訴處理委員會,由來自各部門的成員組成監督小組,隨機抽查制度落實情況;由申訴處理委員會針對教師的申訴再次進行檢查以確認真實情況。須注意,申訴須能提供有效的證據和充分的理由方可被受理,以免教師推卸自身責任。
3、加大宣傳力度,鼓勵教師爭創優秀教學、科研成果。成立成果評選機構,制定詳細合理的評選辦法,并予以公開。評選過程公開化、透明化,接受教師檢驗。對獲獎成果的應用有規定和要求,達到標準者補發獲獎時預留的部分獎金。對獲獎但沒有應用價值、或實踐不到位的項目,不予補發預留部分的獎金。
三、充分考慮全員激勵,健全合理激勵體系
榮譽稱號和物質獎勵是對先進教師的肯定和鼓勵。獲得獎勵的教師應發揮其先進作用,向其他教師傳授先進經驗,實現資源的共享,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這樣既能夠做到群體激勵,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又能督促先進教師不斷取得更多的進步,也能檢驗教師的真實水平,做到評獎評優有理有據。
管理部門應嘗試轉變整體教學氛圍和教師觀念,鼓勵教師組織并參加各種教學研討活動,加強學術交流、共享先進經驗和技能,從而激發教師的創造力,幫助落后教師找出自身原因,獲得真正的進步。
此外,考慮到企業辦學受近年來經濟環境的影響,為節約資金,各級管理者也可以在管理過程中嘗試運用零成本激勵措施,從人性化的管理出發,充分考慮教師的職業心理特征,對員工實施精神上的激勵手段。管理者通過關心、尊重、信任、愛護下屬等方式方法,再加上管理藝術和人格魅力,也可以促進組織激勵的目標的實現。
總而言之,高校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深受經濟環境影響的企業辦學體制下的高校更是如履薄冰。唯有充分認識到教師激勵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重中之重、,才能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進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高校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參考文獻:
一、問題的提出
《小企業創辦實訓》是高職高專工商管理專業實訓環節的重要實踐課程之一,能為學生走上社會進行創業打下牢實的基礎。依據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的要求,高職教育的教學內容應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職業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小企業創辦實訓》這一課程正是以“技能型、應用型”高職人才為培養目標,遵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和實訓基地建設“效益性、導向性、可持續性、動態性”的原則,并根據高職管理類學生專業學習的實際而實施教學,符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但目前,小企業創辦實訓課的實踐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實訓課程的內容設計未能較合理地涉及企業創辦與管理的相關內容,導致學生在進行創業準備時顯得經驗不足,另一方面以學科為中心、以學術體系為依據確定課程和教學內容的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影響還比較深,教師本身缺乏清晰的實訓步驟,導致教學與課程脫節。如何更好地實施這一實訓教學,減少在課程教學的諸多不足,對此我們依據CBE教育模式進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二、理論基礎――CBE模式(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CBE是近幾年在歐美相當流行的職業教育思想,以滿足企業需求為主,以實際能力培養為目的的職業教育。它以全面分析職業角色活動為出發點,以提業界和社會對培訓對象履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能力為基本原則,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學生具備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須的實際能力。由于CBE更強調教育結果,這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視學而非教,促使學生接受指導的方式、方法和指導質量,以便為就業做好準備,符合企業的需求。
CBE中的能力是指綜合的職業能力,包括四個方面:知識(Knowledge),指與本職相關的知識領域;態度(Attitude),指動機、情感領域;經驗(Experience),指活動領域;反饋(Feedback),指評價、評估領域。這四方面的要求都能達到就構成了一種專項能力,以一個學習模塊的形式表現出來,6―8項專項能力構成一種綜合能力,8―12項綜合能力構成一種職業能力。這樣,學生在接受這種學習與訓練之后,能具備客觀和實用的職業掌控能力。
三、CBE模式下《小企業創辦實訓》的教學思考
(一)實訓課程開發分析重視能力引導
CBE模式的課程開發方法稱為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其指導思想是以滿足產業界和雇主對培訓對象的主要要求為基本原則,課程開發的出發點是就業環境,其基本步驟包括工作分析和任務分析。
DACUM制定學習目標的依據是某一職業、崗位所需的能力和技能。依據企業創立對領導能力的要求,我們側重對參與小企業創辦實訓的學生培養五種綜合能力,即分析能力、策劃能力、財務核算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及創新能力等。每種綜合能力又包括若干項子能力,共十一項子能力。如分析能力由洞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市場分析能力組成;策劃能力由文體寫作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組成;財務核算能力由資金預算能力、成本審核能力、會計作賬能力組成;組織協調能力由溝通能力、協調能力、革新能力組成再加上一個創新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具備欲望、自信、韌性、誠信、膽識、機敏、眼界、激情、組織九大素質。
(二)實訓課程設計注意兩大體系的內容互補
CBE的課程設計是根據上面所分析的能力標準,先把它轉化為課程標準,然后把這些目標進行選擇、組織和排序,以構成目標單元,從而設計相應的學習模塊。按照CBE理論,課程設計最后體現出來的是一個個相對獨立而完整的學習單元,即模塊。模塊是整個模塊課程的基本單元,也是考核評價的基本單元。基于此,《小企業創辦實訓》課程在具體實施中可以分兩個模塊,即理論夯實體系和實踐操作體系。
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特點,在基本理論教學上,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在實際能力的訓練上,強調“可行性與可操作性”的有機結合,力爭融“教、學、做”為一體;融“經濟學”、“會計基礎”、“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等知識為一體。課程知識積累包括:市場營銷、基礎會計、經濟法、管理學、財務會計、經濟學、企業管理、統計學、組織行為學等。
而在實踐操作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事項,包括:公司籌建計劃書、公司章程制定,企業名稱預先核準申請書,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書,公司股東(發起人)名錄,公司董事、監事、經理情況,公司法定代表人登記表,個人獨資企業設立登記申請書,個人獨資企業設立登記應提交文件材料目錄,個人獨資企業設立登記申請表,投資人履歷表,個人獨資企業設立登記審核表,個人獨資企業設立登記歸檔情況,合伙企業設立登記申請書,合伙企業設立登記申請表,全體合伙人和執行合伙企業事務的合伙人名錄,合伙企業設立登記審核意見表等。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補充能不斷完善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課程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與步驟落實的嚴謹性相結合
嚴格講,CBE只注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在CBE體系中,唯一予以明確規定的僅是能力標準――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后應達到的水平,至于學習者以何種方式或途徑達到這能力標準的要求,則不作限定。CBE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相對比,更具有靈活性:一是CBE的教學是以學生演示的能力為標準,只要學生掌握了該能力就可以進入下一個能力目標的學習;二是CBE教學是適應學習者個別差異的個別化教學;三是CBE是一種靈活、開放的教學。
根據CBE教學原理,本著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原則,在小企業創辦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案例分析法、講授法、討論法、自學輔導法、操作示范法、模擬訓練法、參觀、演講、實習等多種學習方法。教師在應用課程時應當做好各個教學階段的監督與落實工作,具體可從以下兩個階段著手:
1.實訓準備階段
在開展實訓前一學期,由實訓教師以班級為單位,向學生布置實訓前的基本作業,完成實訓前的準備工作。其基本作業一是指導學生學會掌握進行“市場分析”的基本方法,二是指導學生學會掌握“企業三年規劃設想”的基本方法,三是指導學生學會作企業一般盈虧分析、“利潤表”的基本方法。基本作業布置與指導可結合大二上學期學生學習《市場營銷學》、《會計學基礎》、《經濟法》等專業基礎課程,由實訓教師與任課教師共同落實。
2.實訓實施階段
第一步,實訓動員――由教師向參加實訓的學生講述實訓的目的、意義,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理論知識圍繞實訓教材分層次展開,以達到用理論指導實訓的效果。
第二步,組織管理――由教師將參加實訓的學生每5―7人為一組,在確定“企業發起人”的基礎上安排實訓場地、設備,并提出實訓時間表和實訓要求。
第三步,現場指導――由教師在實訓現場有的放矢地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及操作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講解、演示和評議,幫助學生正確地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實訓任務。
第四步,提交成果――由學生將編制好的“企業籌建計劃書”、“企業章程”、“企業登記申報表”等,按規定格式統一用A4紙打印裝訂成冊后交指導教師審閱。
(四)多方位優化實訓課程評價內容
CBE評價就是收集證據,并按照能力標準的陳述,對學習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進步狀況加以判斷,最終斷定學習者是否已達到相應能力的一個過程。
對于小企業創辦的實訓考核主要分三步:一是學生實訓成果將計劃書呈交指導教師;二是對學生的實訓報告進行評價和打分;三是考核成績分為優、良、中、差。
為了更好地得出實訓結果,教師在對實訓成果評價考核中應多方位地查看上交材料,包括公司籌建計劃書、公司章程、公司設立登記表格等。其中公司籌建計劃書內容必須具有封面、前言、目錄、正文(市場分析、規劃設想、財務分析、策略運用、組織機構、附件);公司章程的內容又需具備:總則、公司注冊資本和經營范圍、股東姓名和住所、股東的出資額和出資方式、股東的權利與義務、股東轉讓出資的條件、機構及議事規則、公司財務會計、公司的合并分立、公司解散與清算、附則;而公司設立登記表格內容則應當有企業名稱預先核準申請書,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證明,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書,公司股東(發起人)名錄,公司董事、監事、經理情況,公司法定代表人登記表等。當然,三者中檢查的重中之重是公司籌建計劃書。
總之,結合CBE模式對《小企業創辦實訓》這一課程進行相關教學思考,是對培養應用型人才作有益的嘗試,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高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職業能力,以期促進新時期人才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中等職業學校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然而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也是困擾許多中等職業學校的難題之一。教學改革必須在開展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且教改的關鍵在于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成敗直接影響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否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中等職業學校只有不斷創新、穩步、積極地推進課程改革,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更好地履行為社會服務的義務。
1 課改的必然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中等職業教育必然由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轉型。校企合作辦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由之路,而課程改革則是大勢所趨,其授課內容及授課方法都應貼近合作企業的崗位實際需求。其次,中等職業教育本質是市場化的靈活教育,必須通過靈活的課堂來實現。同時,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無論是知識體系還是受教育的目的上均存在差異,正視和正確處理這些客觀存在的差異,也必須通過設置有針對性的課程加以解決。
2 課改的依據
課程改革必須基于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及專業學科的特點,選擇真正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模式。課改應依據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或教學計劃。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或教學計劃時,應結合行業的現狀,認真分析行業的發展形勢與趨勢,符合合作企業的要求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在明確最終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分解出各學期的階段性目標并應讓授課教師和學生明確,這樣教師能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學生能明確學習目標,課改才能正真出效果。
3 課改的參與人員
在課程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及教師對于課改的參與人員存在誤區,認為課程改革必然是授課教師自己的事情,忽略了發揮校企合作單位相關崗位技術人員的作用。而校企合作單位相關崗位技術人員對于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及應具備的職業素養有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應充分調動他們參與課改的積極性,從而保證課改的成功。
4 課改的內容
組織課改的教師應明確課程改革內容要點,每學期都應選擇相應課程進行改革。如此,才能保證專業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延續性。
4.1 改革授課內容
目前,我校的特色班均為校企合作班,有相對應的企業,課改相對其他平行班級更有針對性和方向性。教學內容不宜太寬泛,應針對對接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崗位需求選擇課程的講授內容。課程內容應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教師應緊緊圍繞完成工作任務的需要選取相關理論知識,同時突出態度目標,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4.2 改革授課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授課方法進行改革,教師需考慮三方面的因素,即:授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課程特色、授課教師特長。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力求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在授課方式上應做到師生互動,形式多樣;現代信息化的教學方法、手段形式多樣,但任何手段的運用都必須服務于目的,堅持有效性原則,不同的課程具備不同的特色,授課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授課方法組織教學,這樣各種教學手段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每位教師各有所長,在開展課改時應充分結合授課教師的特長,改革效果才能成倍增長。例如,2015年至2016年下學期2015中和店長班項目組決定選擇郭老師的專業課《商品陳列與展示》進行課改,主要是考慮郭老師擅長軟件開發,可借助郭老師此特長改變市場營銷課程一貫的授課方式,開發一系列的課程小游戲,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授課方法改革內容包括授課形式和授課手段的改革。授課形式要區分理論課和實訓課,授課教師應巧妙地設計理論課,合理地組織實訓課;教師應巧妙運用現代化信息教學工具,合理利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多媒體課件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開發教學軟件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5 課改的原則
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應遵循“以點帶面”的總體原則,即以一門課程帶動其他課程的改革,以一位教師參與課改促動其他教師積極參與課改。例如,2015至2016上學期,2015中和店長班項目組選擇了熊老師的《數學》作為打響課改的第一槍。在中職學校絕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厭惡、抵觸情緒,如果照搬初中教學模式,選擇高中數學內容去教授,效果肯定極差。且中和店長班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也有相應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熟練掌握16個計算公式。根據學校及企業的要求,熊老師對數學課進行了大膽地改革和嘗試,第1個月針對學生數學底子薄弱,重點強化學生對于分數及百分數加減乘除計算的掌握。在此基礎上,熊老師再結合專業知識來講授店鋪數學,教學效果很好,數學課再也沒出現全班“趴倒”的現象。
6 課改的保障
6.1 建立培訓機制
課程改革的前提是構建以實踐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及實施以工作為本位的教學模式,這兩者也是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是解決核心問題的關鍵,因此要重視對校內教師普及先進的課改教育理念,幫助課改教師改變教育觀念,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順利轉變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信任與關愛,與學生建立親密的伙伴關系;在教師中廣泛開展現代教育教學模式培訓,積極聘請專家到校指導教師開展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鼓勵教師下合作企業頂崗鍛煉或開展實踐調研。
6.2 制定獎勵措施及評價機制
教師進行課程改革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勞動,同時需要面對課改帶來的轉變教育觀念、補充新的行業企業知識、學習新技能等各種壓力,中等職業學校對積極參加課改的教師應給予相應的獎勵,并進行有效的評價,在評價實踐中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整體化、評價過程全面化,才能激勵和帶動其他教師積極投入課改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
[1]田慧生.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重建[J].教育科學,2005(07).
關鍵詞: 企業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Key words: enterprises-ru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e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5-0319-02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己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決策。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國有企業舉辦的高職院校已經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昆明工職院)是云南省國有特大型鋼鐵聯合生產企業昆鋼集團公司舉辦的高職院校,有近50年的職業教育歷史,是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學院既為區域上千家相關企業或上百家鋼鐵企業培養專門人才,同時還致力于昆鋼集團員工培訓和人才培養工作。本論文即結合昆明工職院的實際,對企業辦高職院校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實踐教學作一粗淺的探討。
1 企業辦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企業舉辦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要求的直接性、特色性方面,更能滿足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尤其是在人才培養的條件與環境方面,與其他高職院校相比,有著獨特的優勢。
1.1 企業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強力支持
企業舉辦高職院校,高職院校屬于企業的組成部分之一,“校企一體”是企業與所舉辦的高職院校關系的最好概括。對所辦的高職院校,企業在政策扶持、體制機制構建、經費投入、實習場地建設、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必給予強有力的支持,這就為學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打造了堅實平臺。
1.2 企業為學校提供龐大的教學資源
“企業有多大,學校就有多大”,企業與所舉辦的高職院校的天然依存關系,決定了企業對所舉辦的高職院校能夠提供所需的龐大教學資源支撐。這些教學資源包括企業的技術資料、生產現場、設備、人員、產品工藝、管理制度、實踐實習基地建設等。以昆明工職院為例,其所依托的昆鋼集團為學校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持:企業現代化的生產設施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習實踐場地;集團下屬十八家二級企業成為學校穩定的實習實踐基地;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技師進入學校兼職教師資源庫,474人成為學校的外聘教師;企業的體育館、體育場、游泳館等劃歸學校。企業資源轉變為教學資源,企業與學校資源共享,全方位地滿足了學校教學的需要。
1.3 企業文化為學校提供獨具特色的育人環境
“高素質、高技能”是高職教育學生培養質量的兩個基本要求。“高素質”指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等,“高技能”指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這些要求在現代企業文化中體現十分突出。企業舉辦的高職院校由于與企業之間有深度融合關系,必受到企業文化的輻射和影響,育人環境質量也大大提升。昆明工職院的舉辦企業昆鋼集團公司,在七十多年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創造價值、創造文明、造福社會”的企業宗旨,“育人、興企、報國”的核心價值觀念,“自我超越、求強創新”的企業精神,“雷厲風行、務實高效”的企業作風,“鋼鐵意志、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德才兼備、選賢任能”的用人理念,“學無止境、成就明天”的學習理念,“珍愛生命、保障安全”的安全理念,“認真做事,真誠做人”的個人修養等企業文化內容,這些具有悠久歷史積淀和豐富現代內涵的企業文化,已經融入到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學以致用,德優技高”的校訓,“德高、博學、敬業、育人”的教風,“勵志、誠信、勤學、明理”的學風,“艱苦奮斗、團隊協作、追求卓越、務實求精”和“安全操作、安全生產”的職業素養,“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學會做事”的學生“四會”要求,已經成為學院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內容。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共同營造出良好的育人環境。置身于這樣環境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陶冶、熏染,職業意識、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等得到有效培養。
2 思政課實踐教學在高職人才培養活動中的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著重強化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的教育。思政課作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過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與作用。高職學生的非專業素質(如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必備人格和職業通用能力等)和思想政治素質(包括政治理論素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民主法制意識等)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思政課教育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思政課在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思政課教學中,學生能否對所學理論知識、道德和法律規范的基本要求理解并認同,能否將這些要求內化為自身的信念與品質,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素養,并最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踐教學環節是關鍵,它成為高職院校思政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借助優勢,開辟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新路徑
企業辦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條件與環境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如何利用這些優勢,有效整合校內外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不斷優化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施體系,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是企業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建設需要考慮的一個現實問題。結合昆明工職院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企業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起碼可以做到三個結合:
3.1 思政課實踐教學與企業文化結合
“校企一體”形式中的高職院校,豐厚的企業文化資源是其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一大特色內容,結合企業文化構建實踐教學模式,應該成為思政課具有特色的實踐形式。昆明工職院的舉辦企業昆鋼集團,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老企業,它在七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積淀了豐厚的企業文化內容。學校的思政課可以利用這一優勢資源,組織開展多樣性的實踐教學活動:
①體驗式實踐教學活動。
通過企業參觀或實習,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親身感知和體驗昆鋼企業“牢記使命、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奮發圖強”企業文化精神內涵,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②探索式實踐教學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企業文化方面的實地調查研究,讓學生系統了解企業文化體系,引導學生探尋企業文化的精神實質。
③參與式實踐教學活動。
把學生帶入具體的企業文化活動中(如企業大型紀念活動、慶祝活動、運動會等等),讓學生在參與中感知、領會企業文化的精神力量。
通過這些具體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在深厚的企業文化氛圍中,去體驗探索參與,去感悟發現養成,這對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定位,樹立自信心,養成正確的人才觀和職業觀會起到重要作用。
3.2 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與專業課實踐基地結合
實踐是高職院校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思政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專業課的實習實訓,還是思政課實踐,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即人才培養。因此,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課實習實訓的結合就成為應然。
企業辦高職院校多擁有一批保障機制穩定、運行良好的實習實訓基地,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專業實踐教學資源,來科學搭建與專業課實踐教學相互支撐的平臺,把這些實習實踐基地同時作為自己的教學基地進行建設,使之成為專業課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雙基地”,既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便利條件,也使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落到實處。就昆明工職院來說,其與昆鋼集團下屬十八家二級企業建立的實習實踐基地,同時也可以建成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3.3 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與專業實踐的結合
思政課實踐與專業課程實踐雖有不同的側重要求,但卻有著一致的目標,尋找一個最佳點,就能實現兩者的完美結合。在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實習實訓的同時,可以將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巧妙地嵌入專業實踐教學之中,如在學生專業實習過程中,穿插職業道德體驗、了解企業發展歷史和現狀、了解企業文化、了解企業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體驗團隊合作等為主要內容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這樣,學生在實踐中,既接受了專業技能培訓,又得到職業質素培養,實踐兩項內容合一,從而達到 “雙育”(育才、育人)效果,還大大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
總之,實踐教學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途徑無法替代的。企業辦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應該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學校所在地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優勢,探索適合自己的實踐教學形式,才能真正發揮育人的作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宇飛.關于企業舉辦的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和困境思考.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
[2]馬淑萍.堅持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正確的辦學方向——緊跟現代產業,深融成長企業.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
[3]呂武.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6).
[4]孫由體.構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長效機制的新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3).
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是當前職業院校的主要辦學模式,但是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深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校企合作雙主體的辦學模式對人才的培養也顯得捉襟見肘,不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社會的發展需求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一校多制”辦學模式就成為繼“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之后的有一個新的辦學措施。盡管我國在以前有過對“一校多制”辦學模式的研究,但是在新形勢背景下,基于雙主體模式下的一校多制辦學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中職學校校企合作“雙主體”背景下“一校多制辦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符合我國當前職業院校的辦學發展和需要。
在中職學校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背景下實施“一校多制”辦學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1]。具體來說,這符合當前我國中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發展需要。在校企合作雙主體背景下,注重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培養,根據企業不同人才的需要以及學生所在的專業,需要在相關的企業中進一步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專業和企業對學生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需要每一個企業根據自身的需要以及專業的特點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管理,從事凸顯出校企合作“雙主體”中的“主體”優越性和“主體”該具備的功能,對學生進行某一方面的和側重點的管理和教學。這就出現了在同一個學校中,不同的專業需要開展不同的教學管理方式,也就是辦學模式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在校企合作“雙主體”背景下有利于當前職業教育辦學的發展和需要。
(二)有利于各類教育資源的互補互通。
在開展校企合作“雙主體”教育背景下,為學生的發展以及學校的教育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通過校企合作背景下“一校多制”教學模式的實施,更有利于學校教育資源的互補互通,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比如在“一校多制”背景下,各個專業都有自身獨有的教學模式,形成了豐富的校園教學文化和更為繁華的教學現狀,更有利里教學資源的融合。各個專業的學生和教師可以相互借鑒和探討,通過企業的要求、職業的需要,對教師的培訓以及教學環境的改善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對促進中職院校辦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中職學校校企合作“雙主體”背景下“一校多制”辦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一)建立合理的管理分界線,保障一個學校多種教學模式的開展。
在“一校多制”辦學模式中,首先最為重要的是要保障學校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這也是校企合作“雙主體”中學校“主體”地位的重要體現[2]。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分界線,保障多種辦學效果在統一的環境下開展教學。比如允許各個企業參與到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知識教學甚至是人格素質教學中,讓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知識體系的構建得到逐步完善和提高。但是學校本身應該時刻掌握自身的行政權和大致發展方向。包括黨政管理、招生、就業推薦等等。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要把握好“一校多制”的辦學合理度,使得“一校多制”辦學模式能夠真正實現人才的培養,包括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不是只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 ,這就需要職業學校把握好自身在其中的“主體性”。
(二)嚴格開展教學質量管理工作。
在開展“一校多制”辦學模式的過程中,并不是意味著學校不參與到教學管理中,全權將教學管理交給專業教師或者是相關的合作企業,而是要更加嚴格地控制教學質量的管理。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教育的質量就是學校發展的希望和生命,學校要針對各個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專業發展以及人才的發展的質量管理制度,這種質量管理制度可以有企業和學校兩個方面制定各自相應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對于企業來說,更重要是要看重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但是對于學校來說,更應該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真正實現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在教學質量上,要綜合理論和實踐的統一[3]。其次,還要樹立開放性的教育觀。包括人才的引進,社會教學資源的拓展以及企業發展文化等等方面的知識,都要納入到教學管理中,從而不斷豐富和學生的教學管理質量,促進中職院校校企合作“雙主體”背景下“一校多制”辦學模式的有效實施。
(三)統籌招生,自主就業。
對于職業院校來說,生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職業院校的發展,而學生的就業情況也反映出了職業院校的辦學質量,也對職業院校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招生問題上,職業院校要做到統籌招生,強化和具體落實招生工作,對生源質量進行嚴格地把關,建立相應的招生獎勵機制,讓學校的生源的質量能夠更高。對于學生的就業,就要充分聯合企業的社會功能,鼓勵自主就業。在就業過程中,學校有充分做好自身的導向作用,企業要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就會,進一步體現出校企合作“雙主體”的作用以及“一校多制”的辦學成果。
結語
在新時期背景下,中職院校校企合作“雙主體”背景下“一校多制”的教學模式是學校發展的重要途徑。相關教學工作人員應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努力促成“一校多制”的教學模式,從而優化當前中職院校的辦學效果,進一步促進中職院校以及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的治理結構、實現途徑和政策研究”開題[J].職業技術教育,2015,13:6-7.
[2]周漢武.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實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參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育實踐感悟[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09,04:81-83.
[作者簡介]呂曉斌(1979- ),男,新疆烏魯木齊人,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視覺藝術系,實驗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廣西 桂林 541006)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5-0158-02
職業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小到發展壯大,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探索出了不少適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路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職業教育法》中規定:“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實行產教結合,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與企業密切聯系,培養實用人才和熟練勞動者。”教育部也指出職業教育應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方針。從這些法規、政策也能看出,在高等職業院校中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實訓教學必然是重要的承載體,如果沒有良好的實訓教學作為教學保障,就很難培養出預期的應用型人才,更談不上培養能夠適用于地方經濟建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了。因此,探索能夠適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實訓教學,就成為當務之急。
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由于傳統管理方法不適應新辦學模式,在教學實訓環節中出現了問題,如部分學生不適應或者難以接受校企合作模式下實訓教學要求;校企合作雙方的管理職責不明確;傳統教學實訓場所的管理不適應新辦學要求;傳統教學實訓師資的管理不適應新辦學要求等。文章以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視覺藝術系首飾設計專業“玉石設計與雕刻”方向為例,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
1.學生對實訓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玉石設計與雕刻”方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備創新設計能力的玉石雕刻專才,因此,在教學中必須以實訓操作為主。在目前的教學安排中有兩個特點:一是實訓課程、實訓操作的時間大概占學生學習時間比重的70%左右;二是實訓教學的內容主要以雕刻技能為主。這樣的實訓教學安排,在以往傳統的教學安排中是沒有的,就算是較偏重實訓技能的動畫、環藝設計等專業,其實訓環節所占時間、實訓項目的集中度也都沒有達到這個比例。同在視覺藝術系中,區別如此大的教學安排給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思想認識上。筆者在實訓教學中通過與學生交流發現,其思想認識方面的困惑主要表現為:有的學生對于將來就業的方向不明確,沒有一個清晰的發展方向;有的學生對該專業方向今后在行業中所扮演的角色認知不明,錯誤地認為當前的實訓安排和實訓內容只是培養工匠化的人才,而非培養藝術創造方面的人才;還有的學生認為來自企業方的企業化管理要求過于苛刻,使得自己喪失了大學校園那種“自由”的學習氛圍;等等。這些錯誤認識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情緒,這對培養學生的校企雙方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
2.實訓教學仍在使用傳統教學模式。“玉石設計與雕刻”方向的實訓教學按照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進行,即按教學計劃在完成了理論課程后就進入實訓課程,企業方主要在實訓課程內參與教學管理。但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教學后雙方發現了問題:一是在現有的教學計劃中,雕刻實訓課程比重不夠,其他非核心課程過多,造成了專業深入性訓練方面的欠缺;二是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在教學時段與層次上相分離,缺乏整體性,不適合該專業方向的培養要求;三是實訓教師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評估方法和標準與企業有較大差異,難以對接。以上這些在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僅影響著合作的順利開展,更加影響著最終培養目標的實現。
3.實訓教學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玉石設計與雕刻”方向此次的實訓教學是廣層面、深層度的校企合作,對于各個實訓教學環節都有較細致的協調配合需求,所以對于實訓場所、實訓設備、實訓材料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均與傳統的實訓教學有所區別。一是學生進行實訓的材料多為價格昂貴的珠寶玉石原石,因此,就必須確保學生在實訓操作中按規定步驟安全地使用原石材料,避免學生因主觀失誤而造成的企業方財產損失。二是在實訓場所內的不少企業方的教學材料與教學設備,在不同的實訓階段會有不同的更換與調整,有些材料需要切分重新規劃,有些材料需要退回企業,有些材料需要企業補充,在實訓期間既要保證學生對于實訓材料和設備的正常使用,又要兼顧在頻繁的調換中確保企業方利益不受損失,合作雙方就必須共同探討合理的管理方法。三是由于引入了企業方的企業化管理,因此,在實訓教學中規定學生不僅要在課時內熟練技能,而且還要求學生充分調配自己的時間,將閑暇時間最大化地利用在專業技能的訓練上,這樣一來實訓場所就無法按照傳統的“一刀切”模式進行管理。在這些問題面前,以往的實訓教學管理制度顯然無法應對,所以完善實訓教學的管理制度也成為當務之急。
4.實訓教學的師資管理方法不合理。由于培養目標的要求,所以在此次的校企合作中,整個課程設置方面都是偏重于操作技能的訓練與提高,同時技能實訓也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當中。在新的實訓教學模式下,傳統的實訓師資管理方法遇到了以下窘困:一是對于實訓環節教師的要求陡然提高,要求教師具備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的復合能力,這樣一來以往既有的師資力量很難應對;二是對于實訓環節教師的授課模式有所改變,在傳統模式下,對于授課教師的管理采用的是走課制,即只要在規定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離開學校,但是目前的實訓要求相關任課教師不僅要完成規定的課時教學,還要對在企業化作息模式下學習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專業技能指導,這就意味著相關教師基本上是需要全天在學校開展教學工作,這對于習慣了傳統管理模式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二、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實訓教學的建議
筆者通過在實訓教學崗位上長期工作的經驗,并結合“玉石設計與雕刻”方向的實際需求,提出了解決以上四個方面問題的建議。
1.分析困惑,改變學生對實訓教學的錯誤認識。分析學生思想當中的主要困惑,發現核心的問題是學生對于該專業方向的專業特點不明確,對該專業方向今后就業所擔當的行業角色不明確,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習欠缺動力,對未來欠缺思考。針對這個認識問題,筆者認為通過“兩個階段+兩個方面”的教育方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這些困惑。具體說來:一是學生在入學選擇專業階段前的對于該專業方向今后就業所擔當的行業角色的了解,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充分明白以后就業去哪行干什么;二是學生在入學后對該專業方向的專業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充分明白如何學如何練才能達到期望目標。以“玉石設計與雕刻”方向的校企合作辦學項目來說,在學生入學選擇專業方向前應該盡量結合各種手段進行宣傳、講解,告訴學生這是一個畢業后能夠在珠寶玉石行業從事產品加工、產品設計、產品銷售、甚至是企業管理等相關職業。這樣學生就能充分結合自我的興趣愛好和未來志向,較為理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如果說學生入學前的選擇很重要,那么學生入學后的教育就更加重要了,選擇該專業方向的學生入學后,校企雙方必須及時地將這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特點、教學方法、技能訓練手段、培養理念,以及整個培養流程全部毫無保留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白培養理念尤為重要,培養理念讓學生明白通過“模仿—熟練—應用—創新”一系列的學習過程,自己能逐步完成從技能、專業的積累到創新的迸發,由量變到質變的升華,最終成為行業所需之才。相信通過“兩個階段+兩個方面”的思想教育,能夠解開學生心中的疑惑,能夠幫助他們激發自己的學習潛能。
2.明確目標定位,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分析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問題出在培養目標定位的差異上。傳統模式下由于沒有清晰明確的培養目標定位,才會導致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缺乏核心任務,課程安排看重多而全,而非少而精;在對學生考核的時候缺乏行業標準。可見,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實訓教學并不是占核心地位,順應市場也非首要問題。而在該校企合作中,技能訓練是主體,實訓項目是核心,校企雙方通過共同管理合作,充分引入企業方的優勢資源,來實現既定的目標。因此,對于“玉石設計與雕刻”方向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開創適合本專業方向的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全新教學方法;二是將企業的產品評定制度引入實訓教學考核中。在具體的實施操作中,第一點最為關鍵,因為在這個專業方向的教學中,絕大多數理論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須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進行學習和掌握,而且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是以交織的形式共同存在于一個整體項目中,在學習時需要在項目整體的規劃下,層層推進理論與技能的學習。這就需要制定出一個全新的教學方法,方法中主體是校企雙方負責的技能訓練,核心是企業引進的市場的需求。這個方法與傳統方法最大的區別是打破了以往理論與實踐分離,教學與市場分離的教學模式。第二點需要由校企雙方研究如何將企業管理產品的評定制度引入實訓教學考核中,既要讓考核成為規范學生學習的手段,又要讓考核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在具體的實施中可以將項目分成若干層次,采用分級學習,逐級考核,通過晉級,不過重來。這樣既達到了考核需求,又做到了激發目的。在過去,對于校企合作下的教學管理來說,很多問題都糾結在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該如何銜接,學校教學模式與企業市場需求該如何匹配上。通過此次“玉石設計與雕刻”方向的校企合作我們發現,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銜接,學校教學模式與企業市場需求的匹配,在實訓為主體、項目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下可很好地實現。
3.服務合作雙方,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存在于實訓教學中的問題主要是日常管理問題,傳統的管理制度多是以學校自身為出發點,滿足傳統教學需求,對學校負責,很難同時服務于合作雙方。如實訓室內材料管理沒有對貴重材料的管理細則,沒有關于損害企業方利益的評判標準和相關措施;又如關于實訓室的新開放要求,也沒有現成的配套管理體系。為了保證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雙方必須共同建立符合雙方利益的實訓場所相關制度體系。實訓場所內的相關制度包括流程管理、材料管理、設備管理、紀律管理、獎懲管理等,這種以制度形式存在的規定可以從最大限度上規范學生的行為、工作的流程,既保證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又保證了校企雙方的核心利益。拿教學材料來說,由于該專業方向中的實訓材料為很貴重的珠寶玉石原石,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有了規范的配套制度,只要嚴格遵守規程,他們就可以放心按照要求去操作,避免了因為擔心損壞而裹足不前,同時也避免了有些學生因主觀隨意而造成的損失。對于教師來說,在這種實訓模式下進行教學管理勢必會在時間和精力上要比普通教師付出的更多,只有從制度上體現多勞多得,才能真正激發教師的管理熱情,保證管理效果。
4.明晰教師角色,完善實訓教學師資管理。如果說在實訓教學中實訓場所是軀體,那么得力的師資便是靈魂,良好的實訓場所不能缺少優秀的師資力量。“玉石設計與雕刻”方向的實訓教學中,就存在現有師資力量不適應新模式下的實訓需求的情況,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知識結構方面,現有教師的知識結構相對單一,或是偏重理論、或是偏重技能,不符合目前對于理論、技能兼顧教師的需求;二是角色定位方面,目前教師所承擔的角色簡單,普通教師的重點任務是完成課時內的授課,在這樣的定位下,任課教師沒有動力和義務去承擔課時以外對于學生技能方面的指導和管理,勢必會破壞以項目為整體的教學體系。解決好實訓師資的配套問題是校企合作的又一重要環節,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突破:一是加大針對性的培訓;二是從制度上轉變實訓教師的角色。落實在具體的教學中,第一點需要校企雙方對現有師資力量進行分析,各自承擔培訓責任,比如企業方負責對教師進行行業內的技能培訓,學校方負責對教師進行理論提升,只有充分利用校企雙方各自的優勢資源,才能夠比較妥善地解決現有的師資需求矛盾。第二點首先需要學校從政策層面上改變,這種改變不是簡單的重視理論或者是重視實訓,而是一種教學理念的改變,從認識上將傳統的理論與實訓兩種教學方法變成以技能為主體并融合理論與實訓的一體化教學方法。在這種理念的轉變下,必須出臺對于這種角色定位下教師的職責、權利、獎懲等政策制度,只有有了政策的支持,教師才能放下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教學管理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了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對于處在高等教育改革前沿的高等職業院校來說,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使得我們的教育符合市場需求。而在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下,確保實訓教學的有效開展就成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中之重。在探索適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實訓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筆者以實際問題為突破口,將問題匯總歸納為實訓環節中的四大方面,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并結合兄弟院校的經驗,找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力求通過革新確保“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實訓教學的良好開展,最終達到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20
孩子在小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是其一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起點,對其今后的人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在這一重要時期,班主任是孩子在學校接觸最頻繁、最密切的人,他(她)的性格、思想、行為、素質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甚至會延續一生。因此,班主任在班級中和學生面前的角色定位必須科學而準確,其個人素質要不斷增強和完善。本文試圖剖析新時期下小學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其相對應的個人素質,為今后改進小學班主任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
一、新時期下小學班主任角色剖析與定位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環境越來越復雜的今天,小學班主任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工作內容也日益增多。在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方面,不僅在原有角色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還從客觀上增加了新的角色。
1、班主任是一名可親可近的“領導者”。
面對學生和班級,班主任始終處于“領導者”的地位,對班級體和學生個人的活動具有絕對的指揮權。但在新時期下,作為“領導”的班主任已經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高高在上、受人崇拜、發號施令,而是要回到學生群體當中,成為學生的中心,以言傳身教的方式為全班同學樹立一個學習模仿的榜樣。在開展班級各項活動和事務過程中,班主任不但要帶領、指引全班學生,更要親力親為參與其中,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當局者。
2、班主任是一名海納百川的“管理者”。
每一個學生都是父母和家庭的寶貝和中心,學前的家庭生活不但培養了他們強大的自我觀念和自尊心,同時也造成了他們脆弱的承受能力。面對由這樣一群孩子組成的班集體,作為班主任,就要成為一名海納百川的管理者和組織者,不僅要以博大的寬容心和包容心去容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和自尊心,更要善于借助班級每一個日常活動教育和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為他人著想的思想。使得關愛、信任和尊重的氛圍溫暖每一個學生的心。
3、班主任是一位無微不至的“父(母)親”。
新時期下,巨大的生活壓力使得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缺乏與孩子的溝通,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孤獨自閉甚至性格扭曲。面對這樣一個新的社會和家庭問題,作為班主任,就應該有所擔當,成為學生在學校里的一位無微不至的“父(母)親”。
4、班主任是一個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朋友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因素。朋友不僅是孩子快樂的玩伴,還是孩子成長的見證者;朋友不僅是孩子喜悅的分享者,還是孩子痛苦的分擔者;朋友不僅是孩子“小秘密”的保密人,還是孩子生活成長感悟的傾聽者。因此,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學生的同時,也要努力成為學生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家園,進而指導我們的教育工作。
5、班主任是一位消息靈通的通信員。
學生的成長過程是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影響的。只有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相輔相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學生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要成為一名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通信員。
二、新時期下小學班主任應具備的個人素質
長期教育經驗表明:學生對老師的接納和喜歡往往是從敬佩開始的。而這種敬佩來源于教師的素質和修養,包括思想道德、情感、品格、工作能力、知識水平、生活態度,藝術修養等多個方面。
1、班主任要具有較強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職業形象。
教師承載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要完成這項任務的先決條件就是教師本身要有較強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職業形象,包括思想品格、世界觀與價值觀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舉止等。由于班主任相較于其他教師,與學生最緊密和頻繁,因此他的思想品格、世界觀、價值觀、以及由此產生的言談舉止都會對學生的日后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這種作用有時會延續學生一生。因此,較強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職業形象是擔任并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素質。
2、班主任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和靈活的工作方法。
面對性格各異且尚未形成穩定人格的小學生,班主任必須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這包括:敏銳的觀察力、博大的包容力、過人的忍耐力和高效的組織協調力等。具體到工作方法上,要求班主任既要有原則性又要有靈活性,在關心和愛護學生的同時,也要采取較為嚴厲的教育和管理措施,使學生在學校生活能夠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只要班主任通過剛柔并濟的工作方法,并且掌握好尺度,是完全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此外,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從本質上是取決于教師師生觀的正確與否。因此,班主任應首先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正確的師生觀,擺正班主任教育教學工作中和學生心目中的位置,徹底消除居高臨下、死板冷漠的思想和行為。
3、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過硬的心理素質。
特級教師丁格指出:教師要“以自己健康的心靈去塑造學生心理的健康”。因此,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素質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條件。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素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穩定而良好的情緒。
穩定而良好的情緒是小學班主任必備的心理素質。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情緒可直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自己的工作狀。所以班主任的情緒穩定程度和良好性是影響其工作效果的內在因素。因此,擔任班主任的教師要善于自我調適,保持樂觀的心境,樹立自信心,增強心理抗壓能力。
第二,堅強的工作意志。
小學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和壓力是非常大的。首先,班主任工作的對象是具有復雜性的人,他們有著各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和個性。同時學生又是具有主動性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并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雙向互饋的活動。這些都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大的精力和體力。其次,班主任還要處理學生、學校、老師、家長多方面的關系,工作的繁雜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堅強的工作意志是擔任并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柱。
三、結束語
班主任是小學班集體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學生在學校最密切、最重要的校園“父(母)”和“朋友”,是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通信員”。它在小學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之重是不言而喻的。而要承擔其如此之重要的工作,需要具備包括人格魅力、職業形象、工作能力與方法、心理素質等在內的多方面的素質。
參考文獻
摘要:目前,高職教育辦學理念和辦學體制機制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新的辦學理念和辦學體制下實踐教學的管理工作也要與時俱進,適應新的變化。結合近年來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國家骨干校的建設工作,對政校行企多元協同辦學體制下實踐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探討,旨在為相似辦學背景下的高職院校開展實踐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政校行企多元協同;辦學體制;實踐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0-0058-03
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啟動了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并明確指出:“100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的主要建設任務是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增強辦學活力。”作為骨干校建設單位之一,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抓住創新辦學體制機制這個重點,建立了政校行企多元協同的辦學體制和機制。
在新的辦學體制機制下,實踐教學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實踐教學管理的主體、客體、內容、管理方式等都面臨新的變化。如何適應新的辦學體制建設需要,調整好實踐教學管理的各個方面,促進實踐教學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是當前實踐教學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政校行企多元協同辦學體制簡介
我校建立了政校行企合作辦學的“三會一辦”體制。“三會一辦”即學校成立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二級學院成立校企合作辦學管理委員會、專業建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形成職業教育協同辦學聯合體,同時成立校企合作辦學管理辦公室,統籌校企合作辦學,推進內部管理體制改革。
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是全面領導全校校企合作辦學的機構,致力于構建職業教育協同辦學聯合體,建立健全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體制機制,促進學校與政府、行業協會、知名企業緊密合作,理事會理事長由校長擔任。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是教學單位落實校企合作的機構,由校企雙方人士構成,具體指導本專業開展以校企合作為導向的辦學實踐,具有咨詢、議事與指導的職能。合作辦學管委會則側重對校企合作項目、二級學院、校企合作園區、“廠中校”等的管理,是理事會的派出機構,由二級學院院長或企業代表擔任正、副主任,具有師生管理、教學方案制定、組織教學、實習實訓、督導評價、生產研發等多種綜合性職能。校企合作辦學管理辦公室是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的辦事機構,對外協調與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的合作事務,對內整合教務、人事、財務、科研設備、學生管理、招生就業部門和各二級學院的校企合作資源,推進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深化校企聯合。目前,我校已經批準校企合作辦學管理辦公室作為二級專設機構,協調管理全校校企合作辦學的行政事務,如下頁圖1所示。
實踐教學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三會一辦”政校行企合作辦學組織架構建立以前,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在政策和法律支持、經費劃撥、指導學校建設、優化辦學環境及提供社會資源等方面作用發揮不明顯。由于學校與行業企業的利益訴求不一樣,學校的主體任務是辦學,培養高質量的人才,而行業企業的目的是追求利潤,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缺乏共同的利益驅動,開展起來經常會遇到諸多困難,導致校企合作停留在低層次。高職院校自身的社會服務能力不強,服務意識缺乏,部分學生綜合素質不高,不能夠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資源和人才,也導致校企合作很難達到高水平和深層次。學校的實踐教學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學校本身的實踐教學任務的開展,管理理念和手段落后,管理內容單一,管理層次和水平也不高。實踐教學的管理工作無法與政府政策制定、經費劃撥掛鉤,也無法考慮行業企業的利益訴求,與行業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這導致政校行企多元協同辦學無法落到實處。因此,新體制下實踐教學管理工作面臨的上述問題亟待解決。
實踐教學管理工作改革的新思路
“三會一辦”政校行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下,實踐教學管理要著眼于全局,重點突破一些妨礙實踐教學更好開展的機制,以期在管理理念、方法和內容上有新的突破。應該明確學校依然是辦學主體,政府、行業、企業是辦學的推動者和參與者。在合作過程中,明確不同合作方的權利和職責,是促進體制機制有序運行和實踐教學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實踐教學管理要創新學校實踐教學管理機制,優化實踐教學內部運行管理,加強外部資源的整合和使用能力,以教學質量、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為抓手,最終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技能水平。
明確政校行企各利益主體的責、權、利,促進互利共贏、深度合作 要明確理事會《章程》及合作協議在雙方合作中的基礎性地位,落實理事會中各利益主體的責、權、利,強化合約意識與責任意識,切實提高執行力,重點規范信息共享、人員配備、工作機制、互派教師、接納就業、合作研發等方面的行為。要建立相應的考評機制與規則,學校設立合作獎勵基金,建立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實施雙驅互促,實現互利共贏。在合作過程中,政府的主要職能是建設規劃、搭建平臺、完善政策、建立機制、提供經費支持;學校的角色是堅持“圍繞產業建專業,圍繞專業促產業”的理念,本著互惠互利、實現雙贏的原則,因地制宜開展多元化合作;企業參與合作主要是結合生產需求,通過聯合確定培養目標、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等方式培養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行業的角色是在人才供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專業布局、課程體系、評價標準、教材建設、實習實訓、師資隊伍、企業參與、集團辦學等方面發揮指導作用,促進學校的專業建設和教學實踐。
管理理念、手段的革新與管理內容的深化 “三會一辦”政校行企合作辦學組織架構建立以后,為學校實踐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實踐教學的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學校內部實踐教學相關工作和實踐教學資源的具體管理,還包括校外政府、行業、企業等社會教學資源的獲取和管理。實踐教學管理理念要與時俱進,由單純的管理向服務和合作轉變。目前,實踐教學的場所越來越分散,范圍也越來越大,包括校內實訓室、校內工廠、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合作企業等場所。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使實踐教學的管理工作擺脫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實現管理的無界化。例如,采用論壇、即時通訊工具、電子工作日志可以實現實踐教學工作的網絡化管理,注重實踐教學資源的無界化管理,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踐教學資源的作用。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建立了國家級教學資源庫,使得實踐教學資源共享網絡化,學生在任何一個地點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教學資料。
構建校企合作育人、合作評價、合作就業機制 要為學生配備由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組成的“雙導師”,提供個性化的貼身指導服務。注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強化實踐教學效果,建立校企雙方共同合作并全程指導的專業課程教學、實訓和實習,校企共同評價學生能力、共同落實就業崗位的機制,實現教育教學雙導師,評價雙認同,就業雙幫助。在教學質量評價與督導環節,建立校企合作評價制度,引進企業人員充實督導隊伍,以企業的標準考核教師與課堂教學效果。開發行企網上評學系統,建構信息化管理手段,與常規管理手段有效配合,實現多時空、多方位地評價學生。
實施“一師雙崗”制度,推進“雙師”隊伍建設 按照崗位設置和績效工資等人事制度改革相關政策,將專職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和兼職教師的任課要求納入崗位設置管理。將教師崗位分為“常設崗位”(專職教師)和“非常設崗位”(兼職教師)兩類,教學崗位由校內專職教師崗位和企業兼職教師崗位兩部分組成。對常設崗位專職教師(含輔導員)設置校內、企業兩個工作崗位;對非常設崗位則聘任企業專業人員、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同時具有企業和穩定的學校兼職兩個崗位。專職教師實施“一師雙崗”(學院崗位、企業工作崗位)管理。每位專任教師每學年在學校崗位承擔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另外的工作量則在企業崗位完成。企業崗位工作量由帶學生下企業實訓實習、在企業授課培訓員工、與企業合作研發項目、開展技術咨詢服務、下企業調研、合作開展教學建設、在企業頂崗實踐等組成。同時積極探索有效的激勵機制,確保“雙師”教師隊伍的質量。將專職教師、輔導員企業崗位工作量完成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評優評先、科研立項、職務評聘、職務提拔等范圍。
服務社會找準利益契合點,構建利益共同體 要重視企業需求,完善訂單培養模式,建立穩定的校企人才輸送機制。努力開發就業大戶和就業基地,擴大訂單培養的比例,擴展訂單培養的形式,增強訂單培養的靈活性,使人才培養滿足特定企業的特定需求,為企業“量身訂做”畢業生,降低企業的招聘成本,提高用人效益,滿足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開發學校人力資源,完善技術服務,建立校企智力合作機制。挖掘教師潛力,為企業服務,解決技術難題,解決中小企業技術研發能力普遍不足的困難。開放校內優質設備,促進校企共同研發。根據學校擁有的大量教學和科研設備,建立設備共享機制,與校企共同研發、共同發展,走校企深度融合之路。建立公益性的服務收費標準和運營管理制度,向社會、企業開放市重點實驗室,滿足企業研發需求。利用學校教學資源,特別是信息化網絡教學資源,為社會提供教學服務。開展企業員工培訓,滿足企業對員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綜合素質培養、技能培訓、資格認證等人力資源開發和企業建設方面的需求。
積極探索多元投入新體制,實施“雙機構”共管 要堅持政府投入為主,探索多元投入的新體制,通過設備、技術、場地、資金、管理等多種方式入股,增強實質性合作。學校開展“引企入校”工程,在設置入校條件、為企業提供場地和社會服務的前提下,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一是用場地、空間入股的方式合作;二是用設備使用權入股的方式合作;三是用師資隊伍技術開發資源的方式合作。優化實訓基地配套建設經費使用方式,用設備配套資金引企入校,作為校企合作啟動資金,引進企業人力資源與補充設備,共建實訓基地。同時,在合作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設置“學生實習實訓管理科”,配備兼職的合作管理人員,與學校的校企合作辦學管理辦公室下屬的各二級學院學生實習實訓管理科形成“雙機構”共管機制。
實踐教學管理工作改革取得的實際成效
隨著新體制下實踐教學管理工作的改革與發展,我校校企合作共建了5個二級學院,項目運行良好,校企合作辦學管理辦公室溝通、協調與管理的職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聯系企業、為企業服務的職責剛性化,學校開放辦學、辦學活力和教育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學校專業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方向進一步吻合,以4個重點建設專業為龍頭的各專業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廠校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進一步強化,行業企業的要求全面體現在課程教學、項目設計、督導評價等各個環節,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管委會職能行使充分,校企共育共管的機制與手段較為完備,人才培養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校企共管共育的“雙師”教師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一師雙崗”制度實施良好,學校“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企業兼職教師的穩定性和待遇大幅提升,教師下企業實踐和社會服務措施常規化。學校與企業合作的人才輸送機制、智力合作機制、設備共享機制基本完善,成為區域內企業的人才庫、實驗室與培訓中心,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動性進一步加強,效益開始顯現,校企雙贏互促的良好局面已逐步形成。
參考文獻:
[1]楊娟.高職院校政行校企深度合作辦學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2(15):98-100.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7)11-0021-03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印發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完善校企合作的現代職業院校治理結構”。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是高職教育新的戰略選擇,通過權力分配與責任分擔,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并對原有的教育體制構成了挑戰。校企雙主體辦學的治理體系構建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新命題,也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面臨的新課題,值得深入探究。
本文就校企雙主體辦學治理體系的相關內容進行研究,并提出在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下高職院校具體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路徑,以期為我國高職院校校企雙主體辦學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高職校企雙主體辦學的特征
(一)體現企業的主體性
企業的主體性指的是企業的自主、能動、自由、有目的地活動的地位和特性。從教學價值的觀念上分析,企業與院校結合,可以更好地為職業教育開辟道路,讓教育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符合企業需求,使人才培養方向更明確。一方面要讓企業的用人理念和標準進入教學機制,讓學校改變人才的培養方式,另一個方面,利用企業的相關資源,為實踐教學提供技術支持和實訓場地。無論是在實踐教學的構建上,還是在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過程中,都要特別注重體現企業的主體性。
(二)優化就業的指向性
現有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培養更側重于理論學習,把學生學業成績和畢業科目分數作為評價標準。但是隨著時展速度的加快,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變得越來越高,尤其是需求專業性較強的綜合型與實用型人才。因此通過校企雙主體辦學,可以優化就業的指向性,提高就業準確度,改善學生的就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對于企業來說,校企雙主體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與企業的供需關系,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完整性
在校企雙元主體的辦學模式下,校企雙方共為主體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這種教學體系具有很強的教學性質,也具有很強的社會實用特性。實踐教學使企業資源得到了充分應用,學校作為主體發揮教學優勢,企業作為主體發揮功能性作用,讓實踐教學體系更具完整性。
二、高職院校校企雙主體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確定職業能力考核標準,構建實踐教學目標管理體系
對校企雙主體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構建,首先要從職業能力考核具體標準入手,確定一套清晰的職業能力考核標準,其次要對目標管理體系進行分析,提出目標管理體系構建的思路[1]。
職業能力考核要從幾個方面考核,最常用的是職業基本能力、基本職業素質、崗位就業能力、職業發展能力。職業基本能力,指的是一種綜合能力,綜合能力主要展現一個人在崗位中的工作能力。一個職業基本能力強的人,不單擁有很強的技術能力,還擁有協調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等。基本職業素質,指的是從事某種職業的勞動者在工作中體現出的綜合素質,包括責任感、道德水準、奉獻精神、質量意識、創新意識、團隊精神等。崗位就業能力,是指個人在經過學習^程后,能夠具備獲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職業發展能力,是指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發展潛力,以及自我激勵、自我進取、自我完善、追求卓越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展現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進取精神、團隊合作意識、職業生涯眼光、心理素質,這些方向的展現都屬于個人職業發展能力的范圍。通過上述幾個方面來確定職業能力考核標準,對培養的人才進行判定,為企業輸送符合考核標準的人才。
目標管理體系的構建主要為學生設計階梯型的成長軌跡,校企聯合辦學的雙主體都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成長為企業需求的人才。通過設計階梯型的目標管理體系,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從底層的能力鍛煉開始,從職業素養、就業能力到職業發展能力,再上升到職業能力,到最后的高技能人才階段,正確認識自我,并能夠在合適的位置發揮自我價值。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高職教育觀,明確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并把職業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辦學過程中。因此,高職實踐教學的目標管理體系應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校企共同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質、崗位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入職業資格證書的定期考試,讓每一個技能型人才都通過職業資格認證的考試,為學生制定合適的、個性化的學習與成長的專業路線,讓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互結合,緊緊圍繞這些目標來設置實踐教學的內容、方法、手段與組織形式等[2]。
(二)突出實效性,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構建校企雙主體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需要結合企業及學校的雙重特性,體現出高職專業的教學培養特性、學科特性及企業人才需求的目標性,從兩個層面考慮內容體系的構建。第一個層面是從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上考慮內容體系的充實程度,第二個層面是從人才應用的具體方向,例如人才的培養及社會型應用需要注意什么方向及特長,從實踐教學內容的方向入手,考慮人才如何快速成長,需要校企合作協調哪些資源,等等。當前浙江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構建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缺乏體現職業技術能力的實訓項目;二是各個專業還缺乏代表本專業特色的專業教材,現有統編教材的內容不能代表本專業最先進的技術,不能充分體現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三是部分實踐教學還停留在表面上,只是簡單地安排學生到工廠、車間參觀,或是進行所謂的市場調研,這樣的教學是不可能達到高職實踐教學目標。
鑒于此,未來浙江高職院校實踐內容體系的構建,需要從幾個方面展開:一是從學校內部的專業教學過程入手,提出循序漸進和由淺入深的教材內容設計思路,讓學生從一開始的懵懂到最后的精通、熟練是通過一過程完成的,而這種過程就像是一種引導和職業發展指引,從學生進入大一的課程開始,教師就為每個學生發放一本學習手冊,手冊中明確每個人可選擇的發展方向及課程安排;二是從學生進入實習期后,對各個實踐操作環節(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創新制作、社會實踐等)進行統籌安排、合理配置,按基本職業素質、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等層次,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具體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掌握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技能和技術。
在這里有三點注意事項,對于內容構建是一種風險防范:一是理論教學與教材內容設計要緊隨企業發展的需要改變,做到動態調整,動態優化;二是教師要做到自身的不斷成長,不要因為長期停留在教學工作崗位就忽視了社會工作崗位的作用及價值,也忽略了站在企業崗位角度去看待學生專業化訓練的維度問題,教師要做到自我學習、自我推進,成為“雙師型”教師,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針對崗位的特點,共同編寫實踐教學教材,逐步完善實踐教學教材體系;三是企業要定期地到訪學校,查看學校與學生的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對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均要進行調整和反饋,以防止職業教育的偏離以及雙主體辦學的經營風險擴大,企業方還要按照行業企業標準和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要求,適時地調整教學內容[3]。
(三)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實踐教學管理是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資源依賴理論,校企的共同參與要做到兩點。
第一,建立健全實踐教學管理機制。根據系統論,管理機構、基地建設和人員管理通常采用校系二級互有側重、分工負責管理模式。一是校級的實訓中心作為實踐教學管理的高級管理職能單位,同時也具有實踐教學實施職能,它負責管理綜合性實驗室和訓練中心;二是分院主要負責專業性實訓中心、實驗室等的建設與管理、教學組織實施。對于校外實訓基地,應由校企雙方根據合作協議共同管理,按培養計劃安排教學環節,實施質量監督和考評。校企雙方共建實踐教學行政管理機構,負責全校實踐教學的計劃組織、 管理協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質量監控與考評等工作。要加強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課程大綱等實踐教學文件資料和管理制度建設。
第二,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考核體制。實踐教學考核評價要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引入企業標準,校企共同制定出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具體考核標準,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由于實踐教學的環節較多,因此對實踐性教學的考核評價也應是多樣化、多元化的,例如筆試、口試、操作考試及實驗論文等形式。在具體的考核評價過程中,必須緊緊扣住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注重情境性評價,把評價重點應放在對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和崗位職業技能考核上。同時,教學考試要盡量與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接軌,要與職業資格鑒定的考點相一致,以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為抓手,促進踐教學質量提高。
參 考 文 獻
[1]吳亞曼.談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遼寧高職學報,2007(12):65-66.
[2]顧力平.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11):67-68.
[3]曾琦斐.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的理論思考[J].成人教育,2015(4):27-30.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Double-Subject School-running
Gu Zehui,Zhang Jingqiu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2-0021-02
一、當前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專兼職教師的基本現狀與存在問題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近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進入了從規模發展到內涵發展的新時期后,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對象都發生了質的變化,高等職業教育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對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能力的要求更高,這些變化又凸顯出目前師資隊伍現狀不盡合理,師資隊伍建設的滯后性、不適應性已經成為嚴重影響高等職業院校發展的障礙,致使目前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與能力遠遠不能達到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發展形勢的要求。
以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民辦高職院校)為例,高職教育教學環節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問題更為突出。在目前需求的教師總量中,兼職教師約占70%左右,兼職教師普遍存在著年齡兩級分化,教學與科研實踐能力參差不齊,學院聘任的來自企業有實踐能力的教師比例偏小,大多數兼職教師實際只起到任課教師的作用等問題。在專職教師隊伍中,中級職稱及以下的教師比例約占85%,大多數為剛畢業的新入職教師,未經企業鍛煉就走上了教學崗位,因此,實踐能力缺乏。所以,學院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尤其是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不高。
結合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實際情況以及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師資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總體講,具有實踐經驗,同時又有教學經驗的專兼職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專業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較少;持有高級職稱證書和高等級職業證書的師資缺乏;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偏多,有經驗的教師年齡普遍較大,教學梯隊出現斷層。
2.“雙師型”教師遠低于實際需求。專職教師中的“雙師型”教師比例普遍較低,總體上結構不盡合理;專職教師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渠道不暢;專兼職教師的“雙師型”素質和水平遠低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所需的要求。
3.兼職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目前,高職院校大部分兼職教師來自企業和社會,就現狀看,其素質和質量參差不齊。相對于社會的師資,企業兼職教師雖然有比較強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但大部分人并沒有接受過規范的教育教學能力的培訓,因而教學經驗缺乏,教學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和效果。在這些教師中,也存在個別人責任意識淡薄,對業務缺乏鉆研,備課授課不認真,對學生疏于教育,缺少溝通,影響了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有一些企業兼職教師,由于本單位的工作繁重,兩頭不能兼顧,因而也影響到了高職教育次序的有序開展。
4.高職院校專兼職教師的師資管理缺乏制度化。造成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專兼職師資隊伍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專兼職教師的聘任缺乏制度化和激勵機制,尤其是在雙向聘任過程中,制度上存在諸多的短板。
5.專兼職教師福利待遇較低。相比較而言,高職院校專兼職教師的福利待遇在公辦高職院校和民辦高職院校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公辦高職院校的專職教師的薪酬標準基本按國家高校薪酬標準確定,薪酬是按照教師的職稱、職務、學歷、基本教學工作量等要素構成,教師的基本薪酬相對穩定,基數也較高,還享有其他福利待遇;但被公辦高職院校聘任的兼職教師的課酬(課時津貼)待遇比較低,且兼職教師沒有額外的福利待遇,因而影響兼職教師到這類高職院校從事工作的積極性。民辦高職院校專職教師的薪酬標準基本參照公辦高職院校的教師薪酬標準,且略比公辦高職院校高;同時,由于體制的靈活性,對專職教師的超課時津貼和兼職教師的課酬相對要比公辦高職院校要高;除此之外,這類高職院校的教師都沒有其他額外的福利待遇。所以,總體講,目前高職院校專兼職教師的福利待遇是偏低的。
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對師資雙向聘任的要求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構成,尤其是民辦高職院校,主要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兩部分組成。相對于兼職教師而言,專職教師隊伍的特點是年輕化、隊伍相對穩定、崗位明確,但實踐教學經驗、實踐技能和科研能力較弱。因此,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采用請進來的模式,聘請社會和企業的一些能工巧匠充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尤其在實踐教學環節,發揮他們的特長,彌補專職教師的短板,從而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模式,讓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頂崗掛職鍛煉,通過在企業的實踐,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的再積累,從而能為今后更好地在教育教學中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打下基礎。同時,企業也可以借助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力量,共同研發科技項目,提高企業的科技水平和企業競爭力。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與企業在對專兼職教師進行雙向聘任時,應當遵循高職院校教師和企業職工“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在此基礎上,校企雙方通過擇優錄用、優化組合的方式,組建最強的專兼職教師隊伍,以達到優化師資隊伍的目的,保證教師隊伍的競爭和激勵機制的良性循環,打破用人上的終身制,建立起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有效激勵、嚴格監督、競爭擇優、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
三、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師資雙向聘任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專兼職教師雙向聘任制度,是凝聚校企合作雙方優秀人才,解決當前高等職業院校師資缺乏,提升師資整體水平的一項制度保證。通過這項制度的建立,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吸納企業優秀人才,促進高職院校的專業內涵建設。企業也可以在這項制度的保證下,聘請高職院校的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尤其是讓年輕的專職教師到企業,通過在企業的實踐過程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所以,校企雙方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這項制度,在制度的保證下,充分發揮專兼職教師的作用和能力,達到校企雙方雙贏的效果。校企合作辦學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之一,基于這種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師資雙向聘任制度的建立將成為可能。在這種合作辦學模式下,通過校企聯動、雙向聘任、雙向滲透,充分整合校企優勢資源,將校企合作融入到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和企業發展的全過程。
對專兼職教師的雙向聘任制度的建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為確保高職院校優秀教師在企業能得到鍛煉,且企業的優秀兼職教師能在高職院校發揮作用,就迫切需要規范和完善專兼職教師的雙向聘任制度。同時,專兼職教師雙向聘用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設立入門的門檻,例如,專職教師的招聘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具備高校教師資格證,方可能成為高校教師。
四、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師資雙向聘任制度的建立
建立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師資雙向聘任制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遴選聘任對象。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師資雙向聘任對象包括高職院校專職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企業應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以及校企合作的專業人才培養需要,聘任高職院校專職教師,采用頂崗掛職鍛煉、合作研發項目等形式,為在校專職教師提供提高教師自身實踐能力、業務水平、科研水平的環境和機會。高職院校應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建立的專兼職教師雙向聘任制度的保證下,從企業中聘任能工巧匠擔任高職院校的兼職教師,對這些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應根據他們的能力和條件,分別擔任高職院校專業的領軍人物、學科帶頭人和實踐指導教師。通過對這些兼職教師的聘任,帶動專業的內涵建設。
2.確定專兼職教師的聘任條件。雙向聘任教師,首先應要求雙方都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協作意識;其次,高職院校教師要能服從學校和企業的管理,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實踐能力;企業兼職教師應具備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精通業務;雙方都應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傳授能力。
3.制定聘任程序。企業聘任高職院校教師,應符合企業的人事制度和生產需要。高職院校聘任企業兼職教師,應根據被聘任者的工作經歷、技術技能水平、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需要,以及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等加以考慮。校企雙方互聘教師,其聘任程序可以是:制訂互聘計劃、物色互聘人選、達成互聘意向、確定互聘人員、簽訂聘任協議、聘任。
4.建立管理和考評機制。校企合作雙方應對雙向聘任的教師建立管理和考評機制。企業的生產、人事管理部門,高職院校的教務、人事、專業等部門,應按照對雙向聘任的專兼職教師條件和要求共同進行管理和考評。
5.專兼職教師的聘任待遇。校企合作雙方應本著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則,盡可能的提供優厚待遇,吸引專兼職教師留任。
五、結語
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對高職高專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提高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內涵建設的質量,克服高職院校在實踐教育環節滯后性的弱點,通過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加強合作,就能將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